CN112647486A - 挡墙泄水方法和挡墙泄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挡墙泄水方法和挡墙泄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47486A
CN112647486A CN202010142720.7A CN202010142720A CN112647486A CN 112647486 A CN112647486 A CN 112647486A CN 202010142720 A CN202010142720 A CN 202010142720A CN 112647486 A CN112647486 A CN 1126474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ining wall
water
pipe
hole
drain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427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俊光
林祖锴
罗永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Design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Desig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1014272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4748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474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474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E02D3/02Improving by compacting
    • E02D3/10Improving by compacting by watering, draining, de-aerating or blasting, e.g. by installing sand or wick drai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2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300/00Materials
    • E02D2300/0004Synthetics
    • E02D2300/0006Plastics
    • E02D2300/0007PV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 Retaining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挡墙泄水方法和挡墙泄水系统,所述挡墙泄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挡墙上原有泄水孔被堵塞时,在挡墙所阻挡的土体中沿纵向设置疏干井;选取原来被堵塞的泄水孔作为基础孔,并在所述基础孔中插入导水管,将所述导水管锚入所述疏干井中,使得所述导水管能够将所述疏干井中的水导出。从而达到泄水的目的,恢复所述挡墙的泄水能力。而且,在恢复所述挡墙泄水能力的过程中,直接利用原来被堵塞的泄水孔作为基础孔,有效降低恢复所述挡墙泄水能力所需成本,同时也使得整个过程更加简单易行。而且,采用所述疏干井和所述导水管的方式,能够使得所述挡墙恢复的泄水能力维持时间较长,不易被堵塞。

Description

挡墙泄水方法和挡墙泄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挡墙泄水工程建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挡墙泄水方法和挡墙泄水系统。
背景技术
在道路或桥梁等建筑领域,通过在斜坡或者填土的一侧设置挡墙,将土体阻挡在挡墙一侧,达到土体定型避免填土流失的目的。而为了使得挡墙所阻挡的土体中的积水能够顺利排出,会在所述挡墙中设置泄水孔,所述泄水孔贯穿所述挡墙的两侧,将土体中的积水排出。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泄水孔易被堵塞,从而导致挡墙一侧的积水无法排出。当积水增多,尤其是在暴雨过后,挡墙需要承受来自土体侧的巨大压力,易出现挡墙垮塌的情况。基于此,如何在泄水孔堵塞导致挡墙一侧积水无法排出的情况下,恢复挡墙的泄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挡墙泄水方法和挡墙泄水系统,以恢复挡墙的泄水能力。
一种挡墙泄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挡墙上原有泄水孔被堵塞时,在挡墙所阻挡的土体中沿纵向设置疏干井;
选取原来被堵塞的泄水孔作为基础孔,并在所述基础孔中插入导水管,将所述导水管锚入所述疏干井中,使得所述导水管能够将所述疏干井中的水导出。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挡墙泄水方法,当挡墙上原有泄水孔被堵塞导致无法将积水排出时,通过在所述挡墙所阻挡的土体中设置所述疏干井,将土体中的积水收集在所述疏干井中。之后选取原来被堵塞的泄水孔作为基础孔,并利用所述导水管将所述疏干井中的水导出所述疏干井,从而达到泄水的目的,恢复所述挡墙的泄水能力。而且,在恢复所述挡墙泄水能力的过程中,直接利用原来被堵塞的泄水孔作为基础孔,有效降低恢复所述挡墙泄水能力所需成本,同时也使得整个过程更加简单易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疏干井的底端成孔在所述挡墙墙底标高以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疏干井的底端成孔深度位于所述挡墙墙底标高以下50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挡墙所阻挡的土体中设置疏干井的步骤包括:
在第一PVC管的四周开孔;
在所述第一PVC管外包裹两层土工布,形成主体管;
将所述主体管插入土体中,并在所述主体管外铺设砾石,在所述主体管中填充卵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PVC管的直径为300mm,在所述主体管外铺设的砾石厚度为10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在所述主体管外铺设砾石,在所述主体管中填充卵石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疏干井的井口铺设100mm厚的混凝土,将所述井口封堵,所述混凝土的顶面与所述挡墙的墙顶标高一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水管锚入所述疏干井的深度不小于5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选取位于所述挡墙最下方的泄水孔作为所述基础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基础孔中插入导水管,将所述导水管锚入所述疏干井中,使得所述导水管能够将所述疏干井中的水导出的步骤包括:
选取直径小于所述基础孔的第二PVC管,并在所述第二PVC管的四周开孔,然后在所述第二PVC管外包裹土工布,形成导水主体管;
将所述导水主体管插入所述基础孔中,并将所述导水主体管锚入所述疏干井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将所述导水主体管插入所述基础孔中时,将所述导水主体管的下部分与所述基础孔的孔壁贴紧,在所述导水主体管的上部分与所述基础孔的孔壁之间填充水泥浆。
一种挡墙泄水系统,包括挡墙、导水管以及设置在所述挡墙一侧土体中的疏干井,所述导水管一端与所述疏干井连通,所述导水管另一端插入所述挡墙的泄水孔中,且插有所述导水管的泄水孔为基础孔,所述导水管可以完全贯穿所述基础孔从而将所述疏干井中的积水排出。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挡墙泄水系统,通过在所述挡墙一侧土体中的疏干井将积水收集,然后从所述导水管排出,恢复所述挡墙的泄水能力,从而避免在泄水孔堵塞后所述挡墙一侧承受过大压力,出现坍塌的情况。而且,在恢复所述挡墙泄水能力的过程中,直接利用原来被堵塞的泄水孔作为基础孔,有效降低恢复所述挡墙泄水能力所需成本,同时也使得整个过程更加简单易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疏干井包括第一PVC管,所述第一PVC管中设有卵石,所述第一PVC管四周开孔,所述第一PVC管外包裹有土工布,所述土工布外设有砾石层,所述导水管包括第二PVC管,所述第二PVC管的四周开孔,然后在所述第二PVC管外包裹土工布,形成导水主体管,所述导水主体管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PVC管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疏干井的底端井孔位于所述挡墙的墙底标高以下。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挡墙泄水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图1所述挡墙泄水方法中,在未设置导水管时挡墙泄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述挡墙泄水方法中,设置导水管后挡墙泄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所述疏干井的剖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疏干井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施例所述导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导水管设置在所述基础孔中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挡墙泄水系统;11、挡墙;12、疏干井;121、第一PVC管;122、卵石;123、砾石层;124、混凝土层;13、泄水孔;131、基础孔;132、孔壁;14、导水管;141、第二PVC管;15、水泥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一般在工程建造初期,为了控制成本,在挡墙11上设置泄水孔13作为泄水排水使用。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会存在,易堵塞丧失排水能力的情况发生。
为此,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挡墙泄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挡墙11上原有泄水孔13被堵塞时,在挡墙11所阻挡的土体中沿纵向设置疏干井12;
选取原来被堵塞的泄水孔13作为基础孔131,并在所述基础孔131中插入导水管14,将所述导水管14锚入所述疏干井12中,使得所述导水管14能够将所述疏干井12中的水导出。
上述方案提供的挡墙泄水方法,当挡墙11上原有泄水孔13被堵塞导致无法将积水排出时,通过在所述挡墙11所阻挡的土体中设置所述疏干井12,将土体中的积水导入所述疏干井12中。之后选取原来被堵塞的泄水孔13作为基础孔131,并利用所述导水管14将所述疏干井12中的水导出所述疏干井12,从而达到泄水的目的,恢复所述挡墙11的泄水能力。而且,在恢复所述挡墙11泄水能力的过程中,直接利用原来被堵塞的泄水孔13作为基础孔131,不用另外打孔,有效降低恢复所述挡墙11泄水能力时所需花费的成本,同时也使得恢复所述挡墙11泄水能力的整个过程更加简单易行。而且另行打孔可能会对所述挡墙11的整体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案中所采用的方案也能够避免此类情况发生。
而且,之所以设置疏干井12和导水管14来实现导水,恢复所述挡墙11的泄水能力,而不是直接将原来被堵的泄水孔13全部疏通,是因为即使将原来泄水孔13疏通后,泄水孔13也易被堵塞,效果不佳。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一般泄水孔13的直径较小,在排水的过程中挡墙11一侧的土体极易流入所述泄水孔13中,从而导致所述泄水孔13堵塞。而本申请中通过所述疏干井12来将土体中的水收集后,再将积水导入所述导水管14,进而排出挡墙11外。相对而言,疏干井12不易被堵塞,而且所述导水管14是锚入所述疏干井12中的,虽然所述导水管14孔径较小,但是疏干井12中不会存在过多杂质去堵塞所述导水管14,从而使得恢复的泄水能力维持时间较长。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1所示挡墙泄水方法的流程图中,将各个步骤之间采用箭头连接,但是并不用于限定各个步骤之间必须严格按照箭头所示顺序实施,只要各个步骤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先后依托关系,则可以做一定调整,在这里不做具体限制。例如,本案中设置所述疏干井12的步骤与选取和疏通所述基础孔131的步骤可以同步进行,或者两者之间不必有严格的先后顺序。但是设置所述导水管14的步骤需要在设置所述疏干井12的步骤以及选取和疏通所述基础孔131的步骤实施后进行。
而所述疏通基础孔131可以理解为所述导水管14贯穿所述基础孔131,从而将所述疏干井12中的积水排出,或者将所述基础孔131中堵塞的杂质掏空排出,利用所述基础孔131作为积水排出过程中的一段通道,即所述疏干井12中的积水依次经过所述导水管14和所述基础孔131后排出。
通过所述挡墙泄水方法过程获得的系统为挡墙泄水系统10,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挡墙泄水系统10包括挡墙11、导水管14以及设置在所述挡墙11一侧土体中的疏干井12,所述疏干井12能够将所述土体中的积水过滤收集。所述导水管14一端与所述疏干井12连通,所述导水管14另一端插入所述挡墙11的泄水孔13中,且插有所述导水管14的泄水孔13为基础孔131。所述导水管14可以完全贯穿所述基础孔131从而将所述疏干井12中的积水排出。或者将所述基础孔131疏通,所述导水管14插入所述基础孔131中,所述导水管14导出的水通过所述基础孔131流出所述挡墙11外。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积水排出的流畅性,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导水管14相对于地平面倾斜设置。所述导水管14的倾斜角度与所述基础孔131相对于地平面的倾斜角度相匹配。这里所述的倾斜角度,是指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导水管14的轴线或所述基础孔131的轴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水管14的轴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同所述基础孔131的轴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相等。
所述导水管14与所述基础孔131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个,在这里不做具体限制。所述导水管14与所述基础孔之间一一对应。出于成本考虑,设置所述疏干井12的个数需要进行合理控制,疏干井12个数过多成本较高,疏干井个数过少排水效果没有达到最优。而一个疏干井12所能够对应的所述导水管14的位置受到限制,即将位于所述疏干井12附近的泄水孔作为基础孔131的可行性较高。一般而言,连通在所述导水管14两端的疏干井12与所述基础孔131之间的距离较近。
而,所述疏干井12与所述挡墙11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施工便利性调整。
具体地,设置所述疏干井12的过程可以通过小型桩机来成孔以便设置疏干井12,或者其他方式,在这里不做具体限制。在成桩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桩底沉渣的情况,若所述导水管14锚入所述疏干井12时,插入所述沉渣中,则所述导水管14会被所述沉渣堵塞,无法起到导水的效果。
因此,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将所述疏干井12的底端成孔在所述挡墙11墙底标高以下。即,如图2和图3所示,设置完成后的所述疏干井12的底端孔位于所述挡墙11墙底标高以下。
从而即使在桩底有些许沉渣,但是基于所述疏干井12的底端成孔在所述挡墙11墙底标高以下,从而所述沉渣位于所述挡墙11墙底标高以下。而所述基础孔131设置在所述挡墙11上,因此从所述基础孔131插入所述疏干井12中的导水管14不会插入所述沉渣中。即,所述沉渣不会对所述导水管14的导水过程产生影响。从而保障所述挡墙泄水方法恢复所述挡墙11泄水能力的可行性,进一步提高所述挡墙泄水方法的可靠性。
具体地,根据沉渣厚度情况,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疏干井12的底端成孔深度位于所述挡墙11墙底标高以下500mm。
可选地,具体所述疏干井12的底端成孔位于所述挡墙11墙底标高以下的距离,还可以根据所述基础孔131的选择做适当调整。若所述基础孔131距离所述墙底标高距离较大,则所述疏干井12底端成孔位于所述挡墙11墙底标高以下的距离可以设置的较小。若所述基础孔131距离所述墙底标高距离较小,则所述疏干井12底端成孔位于所述挡墙11墙底标高以下的距离可以设置的较大。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挡墙11所阻挡的土体中设置疏干井12的步骤包括:
在第一PVC管121的四周开孔;
在所述第一PVC管121外包裹两层土工布,形成主体管;
将所述主体管插入土体中,并在所述主体管外铺设砾石,在所述主体管中填充卵石122。
所述土体中的积水通过所述主体管外的砾石和土工布后进入所述第一PVC管121中。而所述土体中的大小杂质会依次被所述砾石、土工布和卵石122过滤。最终进入所述疏干井12中的积水从所述导水管14排出所述挡墙11外。被阻隔的杂质则不会进入所述导水管14中,排水效果较佳。而且,设置在所述第一PVC管121中的卵石122能够增加所述第一PVC管121的强度,避免所述第一PVC管121被挤压破裂的情况发生。
所述挡墙泄水系统10中疏干井12的结构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疏干井12包括第一PVC管121,所述第一PVC管121中设有卵石122,所述第一PVC管121四周开孔,所述第一PVC管121外包裹有土工布,所述土工布外设有砾石层123。
在排水过程中,所述土体中的杂质被所述砾石层123、土工布和卵石122依次过滤,从而有效避免杂质流入所述导水管14中,确保恢复泄水能力后,挡墙11的泄水能力维持时间较长。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PVC管121的直径为300mm,在所述主体管外铺设的砾石厚度为100mm。如此既保障了收集积水的效率,也使得过滤效果能够得到保障。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在所述主体管外铺设砾石,在所述主体管中填充卵石122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疏干井12的井口铺设100mm厚的混凝土,将所述井口封堵,所述混凝土的顶面与所述挡墙11的墙顶标高一致。从而避免杂质进入所述疏干井12中,而且充分保留了所述疏干井12收集积水的能力。
所述挡墙泄水系统10中,所述疏干井12的井口设有混凝土层124。具体地,所述混凝土层124的顶面与所述挡墙11的墙顶标高一致。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水管14锚入所述疏干井12的深度不小于50mm。充分保障所述导水管14能够将所述疏干井12的积水排出,而且避免所述导水管14锚入深度过短,导致所述导水管14与所述疏干井12之间脱离,无法排水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选取位于所述挡墙11最下方的泄水孔13作为所述基础孔131。使得所述挡墙泄水系统10中所述基础孔131位于所述挡墙11的底端。
从而所述疏干井12中收集的积水能够全部从所述导水管14中排出,而且所述导水管14所处位置越低,排水过程中水流动力越大,排水的流畅性越高。
当选取所述挡墙11上最下方的泄水孔13作为所述基础孔131时,所述基础孔距离所述墙底标高的距离较近,从而在设置所述导水管14时,所述导水管14插入所述沉渣中的概率较高。此时将所述疏干井12的底端成孔在所述挡墙11墙底标高以下,能够有效避免所述导水管14插入所述沉渣,导致无法排水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基础孔131中插入导水管14,将所述导水管14锚入所述疏干井12中,使得所述导水管14能够将所述疏干井12中的水导出的步骤包括:
选取直径小于所述基础孔131的第二PVC管141,并在所述第二PVC管141的四周开孔,然后在所述第二PVC管141外包裹土工布,形成导水主体管;
将所述导水主体管插入所述基础孔131中,并将所述导水主体管锚入所述疏干井12中。
基于所述导水管14需要穿过一段土体才能够锚入所述疏干井12中,从而在所述第二PVC管141的四周开孔,然后在所述第二PVC管141外包裹土工布,从而也能够充分利用所述第二PVC管141来将所述土体中的积水排出,所述土体中的积水除了通过所述疏干井12进入所述第二PVC管141外,也可以经过所述第二PVC管141外的土工布过滤后进入所述第二PVC管141中。
具体地,所述挡墙泄水系统10中的导水管14包括第二PVC管141,所述第二PVC管141的四周开孔,然后在所述第二PVC管141外包裹土工布,形成导水主体管。所述导水主体管连通在所述基础孔131与所述疏干井12之间。
当所述疏干井12包括第一PVC管121,所述第一PVC管121中设有卵石122,所述第一PVC管121四周开孔,所述第一PVC管121外包裹有土工布,所述土工布外设有砾石层123时。所述导水主体管锚入所述疏干井中具体为,所述导水主体管贯穿所述砾石层123、土工布和第一PVC管121后,插入设有所述卵石122的第一PVC管中。
所述第一PVC管121和/或所述第二PVC管141上所开的孔为多个,多个孔在对应的PVC管上均匀分布。这里所述的均匀分布是指在轴向和周向上均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将所述导水主体管插入所述基础孔131中时,将所述导水主体管的下部分与所述基础孔131的孔壁132贴紧,在所述导水主体管的上部分与所述基础孔131的孔壁132之间填充水泥浆15。
从而形成如图6和图7所示的导水管14结构,所述导水主体管的下部分与所述基础孔131的孔壁132贴紧,所述导水主体管的上部分与所述基础孔131的孔壁132之间设有水泥浆15。从而使得所述导水主体管在所述基础孔131中的位置得到有效固定。而且,所述导水主体管与所述基础孔131的孔壁132之间利用水泥浆15填充后,所述土体中的杂质不会流入所述基础孔131中,从而有效避免所述基础孔131再次堵塞的情况发生。
具体地,所述导水主体管上设置水泥浆15的位置,在所述第二PVC管141的轴向上的长度为500mm。
而所述导水主体管的管径小于所述第二PVC管141的管径,但是为了尽量提升排水能力,所述导水主体管的管径与所述第二PVC管141的管径之间的大小差异不易过大。
而且,可以进一步将所述导水主体管插入所述疏干井12中的端孔用土工布包裹,从而增加一层过滤层,避免所述导水主体管堵塞的情况发生。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挡墙泄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当挡墙上原有泄水孔被堵塞时,在挡墙所阻挡的土体中沿纵向设置疏干井;
选取原来被堵塞的泄水孔作为基础孔,将所述基础孔疏通,并在所述基础孔中插入导水管,将所述导水管锚入所述疏干井中,使得所述导水管能够将所述疏干井中的水导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墙泄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疏干井的底端成孔在所述挡墙墙底标高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挡墙泄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疏干井的底端成孔深度位于所述挡墙墙底标高以下5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墙泄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挡墙所阻挡的土体中设置疏干井的步骤包括:
在第一PVC管的四周开孔;
在所述第一PVC管外包裹两层土工布,形成主体管;
将所述主体管插入土体中,并在所述主体管外铺设砾石,在所述主体管中填充卵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挡墙泄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VC管的直径为300mm,在所述主体管外铺设的砾石厚度为100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挡墙泄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在所述主体管外铺设砾石,在所述主体管中填充卵石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疏干井的井口铺设100mm厚的混凝土,将所述井口封堵,所述混凝土的顶面与所述挡墙的墙顶标高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墙泄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管锚入所述疏干井的深度不小于5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墙泄水方法,其特征在于,选取位于所述挡墙最下方的泄水孔作为所述基础孔。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挡墙泄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础孔中插入导水管,将所述导水管锚入所述疏干井中,使得所述导水管能够将所述疏干井中的水导出的步骤包括:
选取直径小于所述基础孔的第二PVC管,并在所述第二PVC管的四周开孔,然后在所述第二PVC管外包裹土工布,形成导水主体管;
将所述导水主体管插入所述基础孔中,并将所述导水主体管锚入所述疏干井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挡墙泄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导水主体管插入所述基础孔中时,将所述导水主体管的下部分与所述基础孔的孔壁贴紧,在所述导水主体管的上部分与所述基础孔的孔壁之间填充水泥浆。
11.一种挡墙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挡墙、导水管以及设置在所述挡墙一侧土体中的疏干井,所述导水管一端与所述疏干井连通,所述导水管另一端插入所述挡墙的泄水孔中,且插有所述导水管的泄水孔为基础孔,所述导水管可以完全贯穿所述基础孔从而将所述疏干井中的积水排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挡墙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疏干井包括第一PVC管,所述第一PVC管中设有卵石,所述第一PVC管四周开孔,所述第一PVC管外包裹有土工布,所述土工布外设有砾石层,所述导水管包括第二PVC管,所述第二PVC管的四周开孔,然后在所述第二PVC管外包裹土工布,形成导水主体管,所述导水主体管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PVC管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挡墙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疏干井的底端井孔位于所述挡墙的墙底标高以下。
CN202010142720.7A 2020-03-04 2020-03-04 挡墙泄水方法和挡墙泄水系统 Pending CN1126474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42720.7A CN112647486A (zh) 2020-03-04 2020-03-04 挡墙泄水方法和挡墙泄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42720.7A CN112647486A (zh) 2020-03-04 2020-03-04 挡墙泄水方法和挡墙泄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47486A true CN112647486A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45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42720.7A Pending CN112647486A (zh) 2020-03-04 2020-03-04 挡墙泄水方法和挡墙泄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47486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042868A1 (de) * 1980-11-13 1982-06-09 Tenge, Hans-Werner, 8025 Unterhaching Verfahren zum schutz von bauwerken gegen kapillar-aufsteigende feuchtigkeit
CN2851347Y (zh) * 2005-12-27 2006-12-27 四平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 新型加筋土结构护岸挡墙
CN204023592U (zh) * 2014-08-26 2014-12-17 山东三箭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坑疏干井超前快速封堵结构
CN108716223A (zh) * 2018-06-28 2018-10-30 广州市设计院 挡墙泄水系统
CN110397050A (zh) * 2019-08-05 2019-11-01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新型梁锚式轻型排水挡墙及其施工方法
CN209723027U (zh) * 2019-03-06 2019-12-03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生态模块式加筋土挡墙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042868A1 (de) * 1980-11-13 1982-06-09 Tenge, Hans-Werner, 8025 Unterhaching Verfahren zum schutz von bauwerken gegen kapillar-aufsteigende feuchtigkeit
CN2851347Y (zh) * 2005-12-27 2006-12-27 四平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 新型加筋土结构护岸挡墙
CN204023592U (zh) * 2014-08-26 2014-12-17 山东三箭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坑疏干井超前快速封堵结构
CN108716223A (zh) * 2018-06-28 2018-10-30 广州市设计院 挡墙泄水系统
CN209723027U (zh) * 2019-03-06 2019-12-03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生态模块式加筋土挡墙
CN110397050A (zh) * 2019-08-05 2019-11-01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新型梁锚式轻型排水挡墙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66273B (zh) 处理隧道围岩裂隙水的排水系统及排水方法
CN210066791U (zh) 一种用于基坑泄压降水和疏干降水的降水组合系统
CN106087953B (zh) 一种防治山区大型弃土场泥石流的排水施工方法
CN110820720A (zh) 一种阻排水抗浮施工结构及方法
CN210002425U (zh) 一种渗水路基边坡排水系统的结构
KR100665984B1 (ko) 건축물의 상향수압 감소를 위한 트랜치형 자연 배수로시공방법
CN105603892B (zh) 一种用于铁路路基边坡的水钉排水系统的施工方法
CN107245989A (zh) 承受高内外水压力的隧洞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CN203603127U (zh) 一种渠道地下水逆止阀式排水系统
CN112726659A (zh) 一种双重防倒灌挡土墙排水管及其使用方法
KR20090039448A (ko) 환경친화형 산마루 측구
CN210177294U (zh) 一种山区公路路基
CN112832288A (zh) 一种坡地建筑地下室抗浮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218148458U (zh) 一种裂隙发育岩层深水深基坑降排水系统
CN108951557B (zh) 一种水利工程灌溉、防洪水坝
CN112647486A (zh) 挡墙泄水方法和挡墙泄水系统
CN115045311A (zh) 一种基坑排水与结构抗浮结合的方法
CN208594564U (zh) 一种基于固沟保塬工程的辐射井排水装置
CN208152189U (zh) 一种雨水生态排放系统
CN207211173U (zh)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反向排水系统
CN207277295U (zh) 承受高内外水压力的隧洞结构
CN105672334A (zh) 采用挡水板在地势低洼地带进行分段式路基挡水施工方法
CN114134904B (zh) 一种深基坑支护和降水的一体式预制管桩施工方法
CN204875703U (zh) 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过流集渣堰
CN214401733U (zh) 一种新型偏心集水泄水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03-5103 TIYU East Road,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Guangzhou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3-5103 TIYU East Road,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GUANGZHOU DESIGN INSTITUTE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1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