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37832A - 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方法、系统和用户终端 - Google Patents

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方法、系统和用户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37832A
CN112637832A CN202011488004.0A CN202011488004A CN112637832A CN 112637832 A CN112637832 A CN 112637832A CN 202011488004 A CN202011488004 A CN 202011488004A CN 112637832 A CN112637832 A CN 1126378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operator system
transaction
subscriber identity
international 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8800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伦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8800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378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37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78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0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broadcasted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方法、系统和用户终端。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双号换网交易,对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并将经自身签名的双号换网交易发送至第二运营商系统,以供第二运营商系统将经第二运营商系统签名的双号换网交易广播至所属区块链网络之后,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在所属区块链网络中获取第二运营商系统广播的双号换网交易;在识别出双号换网交易具有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签名和自身的签名的情况下,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该方法能够提高携号转网的便利性,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方法、系统和用户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方法、系统和用户终端。
背景技术
携号转网业务也称作号码携带、移机不改号,即一家运营商的用户,无需改变自己的终端号码,在办理携号转网业务之后就能成为另一家运营商的用户,并享受另一家运营商提供的各种服务。
但是,当前用户办理号码的携号转网业务,需要首先到号码的归属运营商的营业厅办理携号转出业务,然后再到预转入的运营商的营业厅办理携号转入业务。对于想为两个号码互换运营商的用户而言,需要多次往返运营商的营业厅办理这两个号码的携号转出业务以及携号转入业务才能实现为两个号码互换运营商的操作。即当前携号转网方法存在缺陷,导致用户为两个号码互换运营商操作繁琐、便利性差、用户业务体验差。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方法、系统和用户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携号转网方法存在缺陷而导致的为两个号码互换运营商的携号转网操作繁琐、用户业务体验差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双号换网交易,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包含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和当前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第二卡的卡信息,所述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一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所述第二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二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对所述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并将经自身签名的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发送至所述第二运营商系统,以供所述第二运营商系统将经第二运营商系统签名的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广播至所属区块链网络之后,激活预先建立的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在所属区块链网络中获取所述第二运营商系统广播的所述双号换网交易;
在识别出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具有所述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签名和自身的签名的情况下,激活预先建立的所述第二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优选地,上述双号换网交易为预先经所述第一卡签名和所述第二卡签名的交易,所述对所述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验证所述双号换网交易中所述第一卡对应的第一签名;
在验证所述第一签名通过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建立所述第二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以密文形式存在的情况下,所述在验证所述第一签名通过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建立所述第二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的步骤,包括:
在验证所述第一签名通过的情况下,从所述双号换网交易中提取所述第一用户标识;
查询预先存储的关系列表,获取预存的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基于预先约定的密钥算法对预存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进行加密,获得密文形式的预存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对比密文形式的预存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和所述双号换网交易中包含的密文形式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是否一致;
在一致的情况下,建立所述第二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运营商系统发送的经所述第一运营商系统签名的双号换网交易,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包含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和当前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第二卡的卡信息,所述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一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所述第二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二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对所述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并将经自身签名的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广播至区块链网络中,以供所述第一运营商系统在所属的区块链网络中获取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并在识别出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具有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签名和所述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签名的情况下,激活预先建立的所述第二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激活预先建立的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优选地,上述双号换网交易为预先经所述第一卡签名和所述第二卡签名的交易,所述对所述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验证所述双号换网交易中所述第二卡对应的第二签名;
在验证所述第二签名通过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建立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卡的卡信息包含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以密文形式存在的情况下,所述在验证所述第二签名通过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建立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的步骤,包括:
在验证所述第二签名通过的情况下,从所述双号换网交易中提取所述第二用户标识;
查询预先存储的关系列表,获取预存的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基于预先约定的密钥算法对预存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进行加密,获得密文形式的预存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对比密文形式的预存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和所述双号换网交易中包含的密文形式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是否一致;
在一致的情况下,建立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方法,该述方法包括:
向第一运营商系统发送双号换网交易,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包含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和当前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第二卡的卡信息,所述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一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所述第二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二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以供所述第一运营商系统对所述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并将经第一运营商系统签名的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发送至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运营商系统,使第二运营商系统将经第二运营商系统签名的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广播至所属区块链网络之后,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运营商系统在识别出所述第二运营商系统广播的双号换网交易具有第一签名、第二签名、所述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签名和自身的签名的情况下,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优选地,上述向第一运营商系统发送双号换网交易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并基于预设的终端程序分别调用第一卡和第二卡对所述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
优选地,上述向第一运营商系统发送双号换网交易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双卡换网请求交易;所述双卡换网请求交易包含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所述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一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将所述双卡换网请求交易发送至第二用户终端,以供所述第二用户终端基于所述双卡换网请求交易生成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并基于预设的终端程序调用第二卡对所述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
接收所述第二用户终端发送的经第二卡签名的所述双号换网交易;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包含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和当前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第二卡的卡信息,所述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一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所述第二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二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基于预设的终端程序调用第一卡对所述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运营商系统,该运营商系统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双号换网交易,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包含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和当前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第二卡的卡信息,所述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一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所述第二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二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第一签名模块,用于对所述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经自身签名的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发送至所述第二运营商系统,以供所述第二运营商系统将经第二运营商系统签名的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广播至所属区块链网络之后,激活预先建立的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所属区块链网络中获取所述第二运营商系统广播的所述双号换网交易;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识别出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具有所述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签名和自身的签名的情况下,激活预先建立的所述第二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运营商系统,该运营商系统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运营商系统发送的双号换网交易,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包含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和当前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第二卡的卡信息,所述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一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所述第二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二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第二签名模块,用于对所述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经自身签名的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广播至区块链网络中,以供所述第一运营商系统在所属的区块链网络中获取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并在识别出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具有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签名和所述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签名的情况下,激活预先建立的所述第二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激活预先建立的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本发明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用户终端,该用户终端包括:
终端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运营商系统发送双号换网交易,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包含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和当前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第二卡的卡信息,所述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一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所述第二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二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以供所述第一运营商系统对所述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并将经第一运营商系统签名的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发送至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运营商系统,使第二运营商系统将经第二运营商系统签名的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广播至所属区块链网络之后,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运营商系统在识别出所述第二运营商系统广播的双号换网交易具有第一签名、第二签名、所述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签名和自身的签名的情况下,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本发明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系统,该系统包括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的运营商系统、第五方面提供的运营商系统和第六方面提供的用户终端。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方法、系统和用户终端。首先,接收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双号换网交易,其中,双号换网交易包含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和当前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第二卡的卡信息,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一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第二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二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然后,对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并将经自身签名的双号换网交易发送至第二运营商系统,以供第二运营商系统将经第二运营商系统签名的双号换网交易广播至所属区块链网络之后,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最后,在所属区块链网络中获取第二运营商系统广播的双号换网交易,并在识别出双号换网交易具有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签名和自身的签名的情况下,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从而实现了为两个号码互换运营商的携号转网操作,提高携号转网的便利性,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营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运营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
41:第一接收模块 42:第一签名模块
43:第一发送模块 44:第一获取模块
45:第一处理模块 51:第二接收模块
52:第二签名模块 53:第二发送模块
54:第二处理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携号转网业务也称作号码携带、移机不改号,即一家运营商的用户,无需改变自己的终端号码,在办理携号转网业务之后就能成为另一家运营商的用户,并享受另一家运营商提供的各种服务。
但是,当前用户办理号码的携号转网业务,需要首先到号码的归属运营商的营业厅办理携号转出业务,然后再到预转入的运营商的营业厅办理携号转入业务。对于想为两个号码互换运营商的用户而言,需要多次往返运营商的营业厅办理这两个号码的携号转出业务以及携号转入业务才能实现为两个号码互换运营商的操作。即当前携号转网方法存在缺陷,导致用户为两个号码互换运营商的携号转网操作繁琐、便利性差、用户业务体验差。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本发明提供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方法、系统和用户终端。其中,该区块链网络中包含的节点有:归属于不同运营商的运营商系统、归属于不同运营商的卡(如SIM卡)以及卡所在用户终端等。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护用户的隐私信息(例如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该区块链网络可以采用私有链网络,以限制该区块链网络中各节点仅可以访问与自己相关的交易记录。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方法,应用于第一运营商系统,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接收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双号换网交易。
其中,双号换网交易包含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和当前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第二卡的卡信息,该第一卡和第二卡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身份识别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卡);该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一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Identity,IMSI),该第二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二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其中,用户标识可以是移动用户号码(Mobile SubscriberInternational ISDN/PSTN number,MSISDN)。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双号换网交易还包含双卡换网信息,双卡换网信息包含第一用户标识和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以及第二用户标识和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具体地,第一运营商系统接收的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双号换网交易的数据格式可以为Texchange{[msisdn1∷imsi1,msisdn2∷imsi2],[msisdn1∷imsi2,msisdn2∷imsi1]}。其中,“∷”表示具有对应关系,“,”为分隔符。
其中,[msisdn1∷imsi1,msisdn2∷imsi2]是双号换网交易Texchange的输入,“msisdn1∷imsi1”是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msisdn1是第一用户标识,imsi1是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其表示msisdn1与imsi1的对应关系。“msisdn2∷imsi2”是当前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第二卡的卡信息,msisdn2是第二用户标识,imsi2是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其表示msisdn2与imsi2的对应关系。
[msisdn1∷imsi2,msisdn2∷imsi1]是双号换网交易Texchange的输出,“msisdn1∷imsi2,msisdn2∷imsi1”是双卡换网信息,“msisdn1∷imsi2”表示msisdn1与imsi2的对应关系,“msisdn2∷imsi1”表示msisdn2与imsi1的对应关系。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降低数据体量,节约网络资源,双号换网交易仅包含上述第一卡的卡信息和上述第二卡的卡信息。具体地,第一用户终端发送至第一运营商系统的双号换网交易的数据格式还可以为Texchange1{[msisdn1∷imsi1,msisdn2∷imsi2]}。其中,“msisdn1∷imsi1”表示msisdn1与imsi1的对应关系,“msisdn2∷imsi2”表示msisdn2与imsi2的对应关系。区块链网络中各个节点可以预先设置共识处理程序,该共识处理程序用于使区块链网络中各个节点在识别到双号换网交易的数据格式为Texchange1{[msisdn1∷imsi1,msisdn2∷imsi2]}的情况下,默认该双号换网交易Texchange1的输出为“msisdn1与imsi2的对应关系、msisdn2与imsi1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运营商系统通过步骤S11接收的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双号换网交易为预先经第一卡签名和第二卡签名的交易。为了保障运营商系统的系统安全,避免与第一运营商系统归属同一运营商的第一卡被非法冒充,第一运营商系统在接收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双号换网交易之后,验证该双号换网交易中第一卡对应的第一签名,例如,利用预存的第一卡的公钥验证双号换网交易中第一卡对应的第一签名。在验证该第一签名不通过的情况下,第一运营商系统向第一用户终端返回非法操作提醒信息(例如通过短信服务返回非法操作提醒信息),并在返回非法操作提醒信息的次数超过预设阈值时,拒绝为该第一卡所在的第一用户终端提供线上携号转网服务。在验证该第一签名通过的情况下,基于双号换网交易建立第二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保护用户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不泄露,第一终端发送给第一运营商系统的双号换网交易中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和第二卡的卡信息包含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均可以以密文形式存在。在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以密文形式存在的情况下,第一运营商系统执行上述在验证述第一签名通过的情况下,基于双号换网交易建立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一、在验证第一签名通过的情况下,从双号换网交易中提取第一用户标识。
步骤二、查询预先存储的关系列表,获取预存的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其中,该关系列表是预先存储在第一运营商系统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omeLocation Register,HLR)的用户标识与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列表。具体地,第一运营商系统查询预先存储在归属位置寄存器(Home Location Register,HLR)的关系列表,获取预存的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步骤三、基于预先约定的密钥算法对预存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进行加密,获得密文形式的预存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密文形式可以是哈希值形式,则预先约定的密钥算法可以是哈希算法,步骤三中密文形式的预存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可以是哈希值形式的预存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步骤四、对比密文形式的预存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和双号换网交易中包含的密文形式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是否一致,在一致的情况下,执行步骤五,在在不一致的情况下,执行步骤六。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四具体包括,对比哈希值形式的预存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和双号换网交易中包含的哈希值形式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是否一致,在不一致的情况下,执行步骤五,在一致的情况下,执行步骤六。
步骤五、生成并发送交易输入错误提示信息至第一用户终端,以供第一用户终端重新发送双号换网交易。
步骤六、建立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具体地,第一运营商系统建立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以作为第一卡的新卡信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运营商系统生成并在自己的HLR存入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在HLR中,该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的标志位设置为无效标识位,其表示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处于无效状态,即未生效的对应关系。
当前第一运营商系统的HLR中还存储有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该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的标志位为有效标识位,表示当前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处于有效状态。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运营商系统在HLR中同时存储不同的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并以无效标识和有效标识来区分,可以便于回滚,增加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系统稳定性。
第一运营商系统在基于双号换网交易建立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的步骤之后,执行下述步骤S12。
步骤S12,对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并将经自身签名的双号换网交易发送至第二运营商系统,以供第二运营商系统将经第二运营商系统签名的双号换网交易广播至所属区块链网络之后,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具体地,第一运营商系统可以利用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私钥对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经第一运营商系统签名的双号换网交易包含第一签名、第二签名和第一运营商系统签名。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运营商系统预先建立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以作为第二卡的新卡信息。第二运营商系统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相当于第二卡的新的卡信息被激活,该第二卡的新的卡信息包含第一用户标识和当前与该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步骤S13,在所属区块链网络中获取第二运营商系统广播的双号换网交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对于第一卡和第二卡的用户身份信息,例如姓名、身份证号码等,可以在步骤S13之后,由第一运营商系统与第二运营商系统通过所属的区块链网络、应用系统接口、人工或者线下文件传递等多种方式完成交换。在第一卡和第二卡属于同一用户的情况下,经第一运营商系统与第二运营商系统同意,可以省略交换用户身份信息的步骤。
步骤S14,在识别出双号换网交易具有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签名和自身的签名的情况下,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该双号换网交易是预先经第一卡签名和第二卡签名的交易。在识别出双号换网交易具有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签名和自身的签名的情况下,该双号换网交易即具有第一卡、第二卡、第一运营商系统和第二运营商系统四方的签名,表示该双号换网交易已经成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运营商系统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的步骤包括:第一运营商系统将预先存储在HLR中的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的标志位修改为有效标识位,同时,还将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的标志位修改为无效标识位,从而激活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关闭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运营商系统预先建立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以作为第一卡的新卡信息。第一运营商系统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相当于第一卡的新的卡信息被激活,该第一卡的新的卡信息包含第二用户标识和当前与该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即第一运营商系统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之后,第一卡连接运营商网络之后,可以使用第二用户标识作为电话号码,第二卡连接运营商网络之后,可以使用第一用户标识作为电话号码。
至此,实现了第一用户标识和第二用户标识之间的换网操作。即换网前,第一用户标识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第二用户标识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系统,换网后,第一用户标识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系统,第二用户标识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方法,首先,接收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双号换网交易,其中,双号换网交易包含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和当前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第二卡的卡信息,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一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第二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二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然后,对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并将经自身签名的双号换网交易发送至第二运营商系统,以供第二运营商系统将经第二运营商系统签名的双号换网交易广播至所属区块链网络之后,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最后,在所属区块链网络中获取第二运营商系统广播的双号换网交易,并在识别出双号换网交易具有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签名和自身的签名的情况下,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从而实现了为两个号码互换运营商的携号转网操作,提高携号转网的便利性,提升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方法,应用于第二运营商系统,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接收第一运营商系统发送的经第一运营商系统签名的双号换网交易。
其中,双号换网交易包含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和当前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第二卡的卡信息。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一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所述第二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二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运营商系统通过步骤S21接收的第一运营商系统发送的经第一运营商系统签名的双号换网交易为预先经第一卡签名和第二卡签名的交易。为了保障运营商系统的系统安全,避免与第二运营商系统归属同一运营商的第二卡被非法冒充,第二运营商系统在接收第一运营商系统发送的经第一运营商系统签名的双号换网交易之后,验证该双号换网交易中第二卡对应的第二签名,例如,利用预存的第二卡的公钥验证双号换网交易中第二卡对应的第二签名。在验证该第二签名不通过的情况下,第二运营商系统向第一运营商系统返回错误提醒,以供第一运营商系统向第一用户终端返回非法操作提醒信息(例如通过短信服务返回非法操作提醒信息),并在返回非法操作提醒信息的次数超过预设阈值时,拒绝为该第一卡所在的第一用户终端提供线上携号转网服务。在验证该第二签名通过的情况下,基于双号换网交易建立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保护用户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不泄露,第一终端发送给第一运营商系统的双号换网交易中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和第二卡的卡信息包含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均可以以密文形式存在。在第二卡的卡信息包含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以密文形式存在的情况下,第二运营商系统执行上述在验证述第二签名通过的情况下,基于双号换网交易建立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一、在验证第二签名通过的情况下,从双号换网交易中提取第二用户标识。
步骤二、查询预先存储的关系列表,获取预存的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其中,该关系列表是预先存储在第二运营商系统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omeLocation Register,HLR)的用户标识与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列表。具体地,第二运营商系统查询预先存储在归属位置寄存器(Home Location Register,HLR)的关系列表,获取预存的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步骤三、基于预先约定的密钥算法对预存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进行加密,获得密文形式的预存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卡的卡信息包含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密文形式可以是哈希值形式,则预先约定的密钥算法可以是哈希算法,步骤三中密文形式的预存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可以是哈希值形式的预存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步骤四、对比密文形式的预存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和双号换网交易中包含的密文形式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是否一致。在一致的情况下,执行步骤五,在在不一致的情况下,执行步骤六。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四具体包括,对比哈希值形式的预存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和双号换网交易中包含的哈希值形式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是否一致,在不一致的情况下,执行步骤五,在一致的情况下,执行步骤六。
步骤五、生成并发送交易输入错误提示信息至第一运营商系统,以供第一运营商系统转发该交易输入错误提示信息至第一用户终端,使第一用户终端重新发送双号换网交易。
步骤六、建立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具体地,第二运营商系统生成并在自己的HLR存入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在HLR中,该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的标志位设置为无效标识位,其表示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处于无效状态,即未生效的对应关系。
当前第二运营商系统的HLR中还存储有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该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的标志位为有效标识位,表示该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处于有效状态。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运营商系统在HLR中同时存储不同的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并以无效标识和有效标识来区分,可以便于回滚,增加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系统稳定性。
第二运营商系统在基于双号换网交易建立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的步骤之后,执行下述步骤S22。
步骤S22、对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并将经自身签名的双号换网交易广播至区块链网络中,以供第一运营商系统在所属的区块链网络中获取该双号换网交易,并在识别出双号换网交易具有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签名和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签名的情况下,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步骤S23、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运营商系统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的步骤包括:第二运营商系统将预先存储在HLR中的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的标志位修改为有效标识位,同时,还将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的标志位修改为无效标识位,从而激活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关闭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方法,首先,接收第一运营商系统发送的经第一运营商系统签名的双号换网交易,双号换网交易包含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和当前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第二卡的卡信息,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一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第二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二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然后,对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并将经自身签名的双号换网交易广播至区块链网络中,以供第一运营商系统在所属的区块链网络中获取双号换网交易,并在识别出双号换网交易具有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签名和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签名的情况下,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最后,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以实现为两个号码互换运营商的携号转网操作,提高携号转网的便利性,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场景中,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还可以为用户提供将归属于同一个运营商的两个号码互换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服务,提高用户体验。
本发明提供又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方法,应用于第一用户终端,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向第一运营商系统发送双号换网交易,以供第一运营商系统对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并将经第一运营商系统签名的双号换网交易发送至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运营商系统,使第二运营商系统将经第二运营商系统签名的双号换网交易广播至所属区块链网络之后,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还供第一运营商系统在识别出第二运营商系统广播的双号换网交易具有第一签名、第二签名、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签名和自身的签名的情况下,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其中,双号换网交易包含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和当前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第二卡的卡信息,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一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第二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二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卡和第二卡均安装在第一用户终端的情况下,第一用户终端向第一运营商系统发送双号换网交易之前,还包括:生成双号换网交易,并基于预设的终端程序分别调用第一卡和第二卡对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其中,双号换网交易包含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和当前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第二卡的卡信息;该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一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该第二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二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双号换网交易还包含双卡换网信息,双卡换网信息包含第一用户标识和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以及第二用户标识和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具体地,双号换网交易的数据格式可以为Texchange{[msisdn1∷imsi1,msisdn2∷imsi2],[msisdn1∷imsi2,msisdn2∷imsi1]}。
其中,“∷”表示具有对应关系,“,”为分隔符。
其中,[msisdn1∷imsi1,msisdn2∷imsi2]是双号换网交易Texchange的输入,“msisdn1∷imsi1”是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msisdn1是第一用户标识,imsi1是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其表示msisdn1与imsi1的对应关系。“msisdn2∷imsi2”是当前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第二卡的卡信息,msisdn2是第二用户标识,imsi2是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其表示msisdn2与imsi2的对应关系。
[msisdn1∷imsi2,msisdn2∷imsi1]是双号换网交易Texchange的输出,“msisdn1∷imsi2,msisdn2∷imsi1”是双卡换网信息,“msisdn1∷imsi2”表示msisdn1与imsi2的对应关系,“msisdn2∷imsi1”表示msisdn2与imsi1的对应关系。
例如,双号换网交易可以为Texchange{[186xxxxxxxx∷4601xxxxxxxxx,189xxxxxxxx∷4600xxxxxxxxx],[186xxxxxxxx∷4600xxxxxxxxx,189xxxxxxxx∷4601xxxxxxxxx]},其中,x仅为示例作用,可代表任意数字;“186xxxxxxxx∷4601xxxxxxxxx”是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186xxxxxxxx”为第一用户标识,“4601xxxxxxxxx”是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189xxxxxxxx∷4600xxxxxxxxx”是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二卡的卡信息,“189xxxxxxxx”为第二用户标识,“4600xxxxxxxxx”为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优选地,为了降低数据体量,节约网络资源,双号换网交易仅包含上述第一卡的卡信息和上述第二卡的卡信息。具体地,双号换网交易的数据格式还可以为Texchange1{[msisdn1∷imsi1,msisdn2∷imsi2]}。其中,“msisdn1∷imsi1”表示msisdn1与imsi1的对应关系,“msisdn2∷imsi2”表示msisdn2与imsi2的对应关系。区块链网络中各个节点可以预先设置共识处理程序,该共识处理程序用于使区块链网络中各个节点在识别到双号换网交易的数据格式为Texchange1{[msisdn1∷imsi1,msisdn2∷imsi2]}的情况下,默认该双号换网交易Texchange1的输出为“msisdn1与imsi2具有对应关系、msisdn2与imsi1具有对应关系”。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卡和第二卡分别安装在不同的用户终端的情况下,例如,第一卡安装在第一用户终端,第二卡安装在第二用户终端的情况下,第一用户终端向第一运营商系统发送双号换网交易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生成双卡换网请求交易。
其中,双卡换网请求交易包含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该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一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双卡换网请求交易的数据格式为Texchange2{[msisdn1∷imsi1,x∷y],[msisdn1∷y,x∷imsi1]}。其中,x和y为区块链网络中预设的通识符,该通识符用于表示该处有待写入的数据。[msisdn1∷imsi1,x∷y]为双卡换网请求交易Texchange2的输入,“msisdn1∷imsi1”是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表示msisdn1与imsi1的对应关系,msisdn1是第一用户标识,imsi1是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表示具有对应关系,“,”为分隔符。[msisdn1∷y,x∷imsi1]为双卡换网请求交易Texchange2的输出。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双卡换网请求交易的数据格式还可以为Texchange3{[msisdn1∷imsi1,x∷y]}。其中,x和y为区块链网络中预设的通识符,该通识符用于表示该处有待写入的数据。“msisdn1∷imsi1”是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表示msisdn1与imsi1具有对应关系,msisdn1是第一用户标识,imsi1是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表示具有对应关系,“,”为分隔符。
步骤二、将双卡换网请求交易发送至第二用户终端,以供第二用户终端基于该双卡换网请求交易生成双号换网交易,并基于预设的终端程序调用第二卡对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
在一个实施方中,第一用户终端将将双卡换网请求交易发送至第二用户终端后,第二用户终端基于该双卡换网请求交易生成双号换网交易的步骤包括:在双卡换网请求交易中写入第二卡的卡信息,该第二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二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具体的,第二用户终端将双卡换网请求交易中的通识符x修改为第二用户标识,将双卡换网请求交易中的通识符y修改为当前与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步骤三、接收第二用户终端发送的经第二卡签名的双号换网交易。其中,双号换网交易包含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和当前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第二卡的卡信息,该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一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该第二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二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步骤四、基于预设的终端程序调用第一卡对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
第一用户终端通过步骤四调用第一卡对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之后,执行步骤S31。
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卡和第二卡分别安装在不同的用户终端的情况下,例如,第一卡安装在第一用户终端,第二卡安装在第二用户终端的情况下,第一用户终端向第一运营商系统发送双号换网交易之前,还包括:基于用户填写的第二卡的卡信息生成双号换网交易,并基于预设的终端程序调用第一卡对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将经第一卡签名的双号换网交易发送至第二用户终端,以供第二用户终端返回经第二卡签名的双号换网交易。第一用户终端接收该双号换网交易之后,执行上述步骤S3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再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方法,向第一运营商系统发送双号换网交易,以供第一运营商系统对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并将经第一运营商系统签名的双号换网交易发送至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运营商系统,使第二运营商系统将经第二运营商系统签名的双号换网交易广播至所属区块链网络之后,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还供第一运营商系统在识别出第二运营商系统广播的双号换网交易具有第一签名、第二签名、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签名和自身的签名的情况下,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双号换网交易包含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和当前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第二卡的卡信息,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一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第二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二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从而实现了为两个号码互换运营商的携号转网操作,提高携号转网的便利性,提升用户体验。
本发明提供一种运营商系统,应用于第一运营商系统,如图4所示,该运营商系统包括:第一接收模块41、第一签名模块42、第一发送模块43、第一获取模块44和第一处理模块45。
其中,第一接收模块41,用于接收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双号换网交易。其中,双号换网交易包含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和当前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第二卡的卡信息,该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一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该第二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二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接收模块41接收的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双号换网交易为预先经第一卡签名和第二卡签名的交易。运营商系统还包括第一签名验证模块和第一处理模块45。该第一签名验证模块用于在第一接收模块41接收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双号换网交易之后,验证该双号换网交易中第一卡对应的第一签名,例如,利用预存的第一卡的公钥验证双号换网交易中第一卡对应的第一签名。第一处理模块45用于在第一签名验证模块验证该第一签名不通过的情况下,向第一用户终端返回非法操作提醒信息(例如通过短信服务返回非法操作提醒信息),并在返回非法操作提醒信息的次数超过预设阈值时,拒绝为该第一卡所在的第一用户终端提供线上携号转网服务。第一处理模块45还用于在第一签名验证模块验证该第一签名通过的情况下,基于双号换网交易建立第二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第一签名模块42,用于对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
第一发送模块43,用于将经自身签名的双号换网交易发送至第二运营商系统,以供该第二运营商系统将经第二运营商系统签名的双号换网交易广播至所属区块链网络之后,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第一获取模块44,用于在所属区块链网络中获取第二运营商系统广播的双号换网交易。
第一处理模块45,用于在识别出双号换网交易具有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签名和自身的签名的情况下,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处理模块45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的步骤包括:将预先存储在HLR中的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的标志位修改为有效标识位,同时,还将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的标志位修改为无效标识位,从而激活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关闭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提供的运营商系统中各模块的工作方式与应用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方法中各步骤对应,因此,该运营商系统中各模块的详细工作方式可参见本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运营商系统,第一接收模块接收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双号换网交易,其中,双号换网交易包含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和当前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第二卡的卡信息,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一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第二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二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然后,第一签名模块对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第一发送模块将经自身签名的双号换网交易发送至第二运营商系统,以供第二运营商系统将经第二运营商系统签名的双号换网交易广播至所属区块链网络之后,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第一获取模块在所属区块链网络中获取第二运营商系统广播的双号换网交易,并第一处理模块在识别出双号换网交易具有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签名和自身的签名的情况下,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从而实现了为两个号码互换运营商的携号转网操作,提高携号转网的便利性,提升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运营商系统,应用于第二运营商系统,如图5所示,该运营商系统包括:第二接收模块51、第二签名模块52、第二发送模块53和第二处理模块54。
其中,第二接收模块51,用于接收第一运营商系统发送的双号换网交易。其中,双号换网交易包含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和当前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第二卡的卡信息,该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一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该第二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二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接收模块51接收的第一运营商系统发送的经第一运营商系统签名的双号换网交易为预先经第一卡签名和第二卡签名的交易。运营商系统还包括第二签名验证模块和第二处理模块54。第二签名验证模块在第二接收模块51接收第一运营商系统发送的经第一运营商系统签名的双号换网交易之后,验证该双号换网交易中第二卡对应的第二签名,例如,利用预存的第二卡的公钥验证双号换网交易中第二卡对应的第二签名。第二处理模块54在第二签名验证模块验证该第二签名不通过的情况下,向第一运营商系统返回错误提醒,以供第一运营商系统向第一用户终端返回非法操作提醒信息(例如通过短信服务返回非法操作提醒信息),并在返回非法操作提醒信息的次数超过预设阈值时,拒绝为该第一卡所在的第一用户终端提供线上携号转网服务。第二处理模块54在第二签名验证模块验证该第二签名通过的情况下,基于双号换网交易建立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第二签名模块52,用于对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
第二发送模块53,用于将经自身签名的双号换网交易广播至区块链网络中,以供第一运营商系统在所属的区块链网络中获取双号换网交易,并在识别出双号换网交易具有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签名和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签名的情况下,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第二处理模块54,用于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处理模块54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的步骤包括:第二处理模块54将预先存储在HLR中的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的标志位修改为有效标识位,同时,还将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的标志位修改为无效标识位,从而激活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关闭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提供的运营商系统中各模块的工作方式与应用于第二运营商系统的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方法中各步骤对应,因此,该运营商系统中各模块的详细工作方式可参见本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二运营商系统的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运营商系统,第二接收模块接收第一运营商系统发送的经第一运营商系统签名的双号换网交易,双号换网交易包含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和当前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第二卡的卡信息,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一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第二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二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第二签名模块对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并第二发送模块将经自身签名的双号换网交易广播至区块链网络中,以供第一运营商系统在所属的区块链网络中获取双号换网交易,并在识别出双号换网交易具有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签名和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签名的情况下,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从而实现了为两个号码互换运营商的携号转网操作,提高携号转网的便利性,提升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终端,该用户终端包括:终端发送模块。
其中,终端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运营商系统发送双号换网交易,以供第一运营商系统对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并将经第一运营商系统签名的双号换网交易发送至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运营商系统,使第二运营商系统将经第二运营商系统签名的双号换网交易广播至所属区块链网络之后,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还供第一运营商系统在识别出第二运营商系统广播的双号换网交易具有第一签名、第二签名、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签名和自身的签名的情况下,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其中,双号换网交易包含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和当前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第二卡的卡信息,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一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第二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二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用户终端还包括终端处理模块。
在第一卡和第二卡均安装在一个用户终端的情况下,在终端发送模块向第一运营商系统发送双号换网交易之前,终端处理模块生成双号换网交易,并基于预设的终端程序分别调用第一卡和第二卡对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其中,双号换网交易包含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和当前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第二卡的卡信息;该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一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该第二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二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在第一卡和第二卡分别安装在不同的用户终端的情况下,例如,第一卡安装在第一用户终端,第二卡安装在第二用户终端的情况下,第一用户终端的终端发送模块向第一运营商系统发送双号换网交易之前,第一用户终端的终端处理模块用于生成双卡换网请求交易。其中,双卡换网请求交易包含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该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一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第一用户终端的终端处理模块还用于将双卡换网请求交易发送至第二用户终端,以供第二用户终端的终端处理模块基于该双卡换网请求交易生成双号换网交易,并基于预设的终端程序调用第二卡对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
第一用户终端的终端处理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二用户终端的终端处理模块发送的经第二卡签名的双号换网交易。其中,双号换网交易包含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和当前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第二卡的卡信息,该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一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该第二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二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第一用户终端的终端处理模块还用于基于预设的终端程序调用第一卡对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中各模块的工作方式与应用于用户终端的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方法中各步骤对应,因此,该用户终端中各模块的详细工作方式可参见本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用户终端的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终端,终端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运营商系统发送双号换网交易,以供第一运营商系统对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并将经第一运营商系统签名的双号换网交易发送至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运营商系统,使第二运营商系统将经第二运营商系统签名的双号换网交易广播至所属区块链网络之后,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还供第一运营商系统在识别出第二运营商系统广播的双号换网交易具有第一签名、第二签名、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签名和自身的签名的情况下,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双号换网交易包含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和当前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第二卡的卡信息,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一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第二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二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从而实现了为两个号码互换运营商的携号转网操作,提高携号转网的便利性,提升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运营商系统和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
其中,关于运营商系统和用户终端的描述详见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用户终端可以归属于同一用户。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方法,均可以以智能合约的形式应用于上述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系统。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双号换网交易,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包含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和当前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第二卡的卡信息,所述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一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所述第二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二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对所述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并将经自身签名的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发送至所述第二运营商系统,以供所述第二运营商系统将经第二运营商系统签名的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广播至所属区块链网络之后,激活预先建立的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在所属区块链网络中获取所述第二运营商系统广播的所述双号换网交易;
在识别出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具有所述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签名和自身的签名的情况下,激活预先建立的所述第二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号换网交易为预先经所述第一卡签名和所述第二卡签名的交易,所述对所述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验证所述双号换网交易中所述第一卡对应的第一签名;
在验证所述第一签名通过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建立所述第二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以密文形式存在的情况下,所述在验证所述第一签名通过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建立所述第二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的步骤,包括:
在验证所述第一签名通过的情况下,从所述双号换网交易中提取所述第一用户标识;
查询预先存储的关系列表,获取预存的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基于预先约定的密钥算法对预存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进行加密,获得密文形式的预存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对比密文形式的预存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和所述双号换网交易中包含的密文形式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是否一致;
在一致的情况下,建立所述第二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4.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运营商系统发送的经所述第一运营商系统签名的双号换网交易,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包含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和当前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第二卡的卡信息,所述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一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所述第二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二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对所述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并将经自身签名的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广播至区块链网络中,以供所述第一运营商系统在所属的区块链网络中获取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并在识别出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具有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签名和所述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签名的情况下,激活预先建立的所述第二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激活预先建立的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号换网交易为预先经所述第一卡签名和所述第二卡签名的交易,所述对所述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验证所述双号换网交易中所述第二卡对应的第二签名;
在验证所述第二签名通过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建立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卡的卡信息包含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以密文形式存在的情况下,所述在验证所述第二签名通过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建立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的步骤,包括:
在验证所述第二签名通过的情况下,从所述双号换网交易中提取所述第二用户标识;
查询预先存储的关系列表,获取预存的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基于预先约定的密钥算法对预存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进行加密,获得密文形式的预存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对比密文形式的预存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和所述双号换网交易中包含的密文形式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是否一致;
在一致的情况下,建立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7.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向第一运营商系统发送双号换网交易,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包含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和当前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第二卡的卡信息,所述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一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所述第二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二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以供所述第一运营商系统对所述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并将经第一运营商系统签名的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发送至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运营商系统,使第二运营商系统将经第二运营商系统签名的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广播至所属区块链网络之后,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运营商系统在识别出所述第二运营商系统广播的双号换网交易具有第一签名、第二签名、所述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签名和自身的签名的情况下,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第一运营商系统发送双号换网交易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并基于预设的终端程序分别调用第一卡和第二卡对所述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第一运营商系统发送双号换网交易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双卡换网请求交易;所述双卡换网请求交易包含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所述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一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将所述双卡换网请求交易发送至第二用户终端,以供所述第二用户终端基于所述双卡换网请求交易生成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并基于预设的终端程序调用第二卡对所述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
接收所述第二用户终端发送的经第二卡签名的所述双号换网交易;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包含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和当前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第二卡的卡信息,所述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一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所述第二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二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基于预设的终端程序调用第一卡对所述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
10.一种运营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营商系统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双号换网交易,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包含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和当前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第二卡的卡信息,所述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一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所述第二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二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第一签名模块,用于对所述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经自身签名的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发送至所述第二运营商系统,以供所述第二运营商系统将经第二运营商系统签名的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广播至所属区块链网络之后,激活预先建立的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所属区块链网络中获取所述第二运营商系统广播的所述双号换网交易;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识别出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具有所述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签名和自身的签名的情况下,激活预先建立的所述第二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11.一种运营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营商系统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运营商系统发送的双号换网交易,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包含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和当前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第二卡的卡信息,所述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一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所述第二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二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第二签名模块,用于对所述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经自身签名的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广播至区块链网络中,以供所述第一运营商系统在所属的区块链网络中获取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并在识别出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具有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签名和所述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签名的情况下,激活预先建立的所述第二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激活预先建立的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12.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包括:
终端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运营商系统发送双号换网交易,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包含当前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系统的第一卡的卡信息和当前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第二卡的卡信息,所述第一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一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所述第二卡的卡信息包含第二用户标识和当前与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以供所述第一运营商系统对所述双号换网交易进行签名,并将经第一运营商系统签名的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发送至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运营商系统,使第二运营商系统将经第二运营商系统签名的所述双号换网交易广播至所属区块链网络之后,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用户标识与第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运营商系统在识别出所述第二运营商系统广播的双号换网交易具有第一签名、第二签名、所述第二运营商系统的签名和自身的签名的情况下,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二用户标识与第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
13.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运营商系统、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运营商系统和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户终端。
CN202011488004.0A 2020-12-16 2020-12-16 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方法、系统和用户终端 Pending CN1126378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88004.0A CN112637832A (zh) 2020-12-16 2020-12-16 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方法、系统和用户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88004.0A CN112637832A (zh) 2020-12-16 2020-12-16 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方法、系统和用户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7832A true CN112637832A (zh) 2021-04-09

Family

ID=75313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88004.0A Pending CN112637832A (zh) 2020-12-16 2020-12-16 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方法、系统和用户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37832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51451A (zh) * 2019-01-04 2019-03-0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终端漫游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660984A (zh) * 2019-01-04 2019-04-1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携号转网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90289454A1 (en) * 2016-10-04 2019-09-19 Nec Corporation Embedded sim management system, node device, embedded sim management method, program, and information registrant device
CN110324815A (zh) * 2019-07-02 2019-10-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号多卡的开通方法、服务器、终端和区块链网络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289454A1 (en) * 2016-10-04 2019-09-19 Nec Corporation Embedded sim management system, node device, embedded sim management method, program, and information registrant device
CN109451451A (zh) * 2019-01-04 2019-03-0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终端漫游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660984A (zh) * 2019-01-04 2019-04-1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携号转网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324815A (zh) * 2019-07-02 2019-10-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号多卡的开通方法、服务器、终端和区块链网络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74840B2 (en) Verification method for the verification of a connection request from a roaming mobile entity
US8275355B2 (en) Method for roaming user to establish security association with visited network application server
CN109756889B (zh) 基于区块链的集团号码携号转网的方法及系统
CN110958111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力移动终端身份认证机制
CN1835436B (zh) 一种通用鉴权网络及一种实现鉴权的方法
CN110324815B (zh) 一号多卡的开通方法、服务器、终端和区块链网络系统
CN104967595A (zh) 将设备在物联网平台进行注册的方法和装置
US8931065B2 (en) OTA bootstrap method and system
CN105828413A (zh) 一种d2d模式b发现的安全方法、终端和系统
CN111132305B (zh) 5g用户终端接入5g网络的方法、用户终端设备及介质
CN105792194A (zh) 基站合法性的认证方法、认证装置、网络设备、认证系统
CN109673010B (zh) 基于区块链的携号转网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06792709B (zh) 防范伪基站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3785532A (zh) 用于管理和验证证书的方法和装置
CN111464636B (zh) 资产交易方法和系统、存储介质
CN111182542A (zh) 临近业务的建立方法、系统、基站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5376731A (zh) 一种共享使用虚拟卡的鉴权管理方法
WO2020147854A1 (zh) 认证方法、装置、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CN110267219B (zh) 呼叫转移上报方法、寄存器、用户终端和区块链网络
CN115426178B (zh) 呼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3281693A (zh) 无线通信认证方法、网络转换设备及终端
CN113691973B (zh) 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携号转网方法和运营商系统
CN110324824A (zh) 副卡添加方法、用户终端和区块链网络系统
CN100563159C (zh) 通用鉴权系统及访问该系统中网络业务应用的方法
CN107979821B (zh) 非法7号信令的处理方法以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