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37577B - 一种投影融合过渡带的智能拼接方法及投影融合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投影融合过渡带的智能拼接方法及投影融合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37577B
CN112637577B CN202011505663.0A CN202011505663A CN112637577B CN 112637577 B CN112637577 B CN 112637577B CN 202011505663 A CN202011505663 A CN 202011505663A CN 112637577 B CN112637577 B CN 1126375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quence
rendering
projection
area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056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37577A (zh
Inventor
杨培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Qideb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Qideb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Qideb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Qideb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0566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375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375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75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375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75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79Video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3/00Geometric image transformations in the plane of the image
    • G06T3/40Scaling of whole images or parts thereof, e.g. expanding or contracting
    • G06T3/4038Image mosaicing, e.g. composing plane images from plane sub-ima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5/0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 G06T5/5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using two or more images, e.g. averaging or subtra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65Mix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20Special algorithmic details
    • G06T2207/20212Image combination
    • G06T2207/20221Image fusion; Image merg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投影融合过渡带的智能拼接方法及投影融合设备,其方法包括:步骤1:基于多个投影设备将目标图像投影到目标屏幕上;步骤2:采集目标屏幕上同帧相邻图像之间的区域带,并判断区域带是否满足拼接要求;步骤3:若满足,不对区域带进行任何处理;否则,按照多线程渲染规则,对区域带进行融合过渡处理,实现相邻图像之间的智能拼接。通过判断是否满足拼接要求,来对区域带进行融合过渡处理,便于是现实智能拼接。

Description

一种投影融合过渡带的智能拼接方法及投影融合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投影融合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投影融合过渡带的智能拼接方法及投影融合设备。
背景技术
投影系统一般是利用多台投影机投射出无缝统一、高图像分辨率的完美影像和宽视角视觉场景,配合环绕立体音响系统。
但是,其投影系统一般在投射过程中,由于相邻投影机的透射位置的不合适,或者是投影机本身的透射因素,导致,相邻画面之间存在过渡带,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不重叠的等,影响其的智能拼接。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投影融合过渡带的智能拼接方法及投影融合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投影融合过渡带的智能拼接方法及投影融合设备,用以解决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投影融合过渡带的智能拼接方法,包括:
步骤1:基于多个投影设备将目标图像投影到目标屏幕上;
步骤2:采集目标屏幕上同帧相邻图像之间的区域带,并判断所述区域带是否满足拼接要求;
步骤3:若满足,不对所述区域带进行任何处理;
否则,按照多线程渲染规则,对所述区域带进行融合过渡处理,实现相邻图像之间的智能拼接。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步骤1中,基于多个投影设备将目标图像投影到目标屏幕上包括:
根据预设显示模型,确定基于所述目标屏幕的投影分割方案,所述投影分割方案包括:待使用的投影设备、待使用投影设备的显示模型;
制定所述显示模型基于所述多个投影设备进行显示的预设显示时间以及所述预设显示时间中每帧的显示画面,所述预设显示时间包括:预设初始时间、预设末尾时间、预设连续时间、预设间隔时间;
同时,控制所述多个投影设备按照投影显示规则将制定好的显示模型进行每帧图像的格式投影显示到目标屏幕上。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步骤1中,基于多个投影设备将目标图像投影到目标屏幕之前,还包括:
向所述多个投影设备中的待使用投影设备发送对焦指令,当所述待使用投影设备接收到对焦指令时进行自动对焦;
如果在预设时间段内未响应所述对焦指令,获取所述待使用投影设备在历史对焦过程中对焦集合,所述对焦集合包括:不同时间点的对焦位置以及对应的对焦位置的对焦值;
根据所述对焦集合,确定不同时间点所述待使用投影设备所执行的历史移动操作,所述历史移动操作对应的信息包括:旋转信息、平移信息;
根据所述对焦集合、历史移动操作、所述待使用投影设备当前位置以及目标屏幕的当前位置,获取最佳对焦信息;
基于所述最佳对焦信息进行对焦提醒。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步骤3中,按照多线程渲染规则,对所述区域带进行融合过渡处理之前,包括:
采集所述区域带的区域图像,同时,提取所述相邻图像中的第一图像与区域图像的第一边缘子图像,提取所述相邻图像中的第二图像与区域图像的第二边缘子图像;
获取所述区域图像中每个像素的像素信息,并将所有像素信息输入到显示分析模型中进行预分析;
提取所述第一边缘子区域的第一信息,并确定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第一图像的第一相关信息;
同时,提取所述第二边缘子区域的第二信息,并确定所述第二信息与所述第二图像的第二相关信息;
根据预分析结果、第一相关信息、第二相关信息,确定形成所述区域带的形成类型;
当所述形成类型为第一类型时,基于所述预分析结果、第一相关信息、第二相关信息获取反馈调整指令,并按照所述反馈调整指令对所述多个投影设备的投影位置进行调整;
当所述形成类型为第二类型时,从修正数据库中,获取对所述区域带的修正方案,并按照所述修正方案对所述区域带进行修正调整。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步骤2中,采集目标屏幕上同帧相邻图像之间的区域带,包括:
拍摄所述目标屏幕上同帧显示的整体画面,并将所述整体画面与预设投影在目标屏幕上的预设显示画面进行重叠设置,获取非重叠区域;
同时,提取所述整体画面中与所述预设显示画面的像素差异区域;
将所述整体画面拆分为与所述多个投影设备一一对应的投影画面,并将所有投影画面进行边缘拼接重构,确定所述整体画面中的异常区域;
将所述非重叠区域、像素差异区域以及异常区域分别采用不同的标定方式,标定在所述整体画面中;
采集标定后的整体画面中相邻图像之间的区域带。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步骤2中,判断所述区域带是否满足拼接要求包括:
判断所述区域带中是否存在标定的非重叠区域、像素差异区域以及异常区域中的任一种区域,若存在,判定所述区域带不满足拼接要求;
否则,判断所述区域带是否完全贴合在在所述目标屏幕的预设投影区域,若是,提取所述区域带中的指令接收点;
基于所述指令接收点一一接收外部输入的验证指令,并获取每个所述指令接收点在接收到所述验证指令时,所执行相关的验证操作;
若所述验证操作与预设操作一致,对所述指令接收点验证合格,判定所述区域带满足预设需求中的指令控制需求;
否则,判定所述区域带不满足拼接需求。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步骤3中,按照多线程渲染规则,对所述区域带进行融合过渡处理包括:
确定多线程渲染过程中的渲染窗口;
对所述区域带进行区域划分,获得多个子区域,同时,确定所述子区域的待渲染空间;
获取每个子区域的区域信息,并根据区域信息,对所述待渲染空间进行优化处理;
确定优化处理后的渲染空间的空间序列,通过对所述空间序列进行序列相似度比对,对所述渲染空间进行划分,获得子空间;
确定每个子空间基于所述区域带的位置权重,同时,基于所述位置权重以及划分结果,确定每个子空间的待渲染类型;
建立所述渲染窗口与所述待渲染类型之间的渲染关系,所述渲染窗口基于所述渲染关系,对对应的子空间进行渲染,所述渲染关系与渲染组件有关;
在渲染结束之后,获取每个子空间的空间接触区域,并基于所接触的子空间的当前渲染结果,对所述空间接触区域进行第一渲染优化;
同时,获取每个子区域的区域接触边缘,并基于所接触的子区域的综合渲染结果,对所述区域接触边缘进行第二渲染优化,实现对所述区域带的融合过渡处理。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对所述区域接触边缘进行第二渲染优化,实现对所述区域带的融合过渡处理的过程中,还包括:
获取第一渲染优化对空间接触区域的第一渲染响应,并获取第一响应序列,同时,根据如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一响应序列的序列合格值X;
Figure BDA0002844880280000061
其中,i表示所述第一响应序列中所有单个序列的序列编号,且取值范围为[1,n];x(i)表示序列标号为i的单个序列的序列转换值,且取值范围为[1,5];x′(i)表示序列标号为i的单个序列的左相邻的单个序列的序列转换值;x″(i)表示序列标号为i的单个序列的右相邻的单个序列的序列转换值;xmax表示所有单个序列中的最大序列转换值;xmin表示所有单个序列中的最小序列转换值;x′max表示与最大序列转换值左相邻的单个序列的序列转换值;x″max表示与最大序列转换值右相邻的单个序列的序列转换值;x′min表示与最小序列转换值左相邻的单个序列的序列转换值;x″min表示与最小序列转换值右相邻的单个序列的序列转换值,其中,当不存在左相邻的单个序列或者右相邻的单个序列时,对应的序列转换值为0;
根据所述序列合格值,判断所述第一响应序列总是否存在异常序列;
若存在,获取所述异常序列对所述空间接触区域进行渲染的渲染结果,并根据如下公式,计算所述渲染结果和预设结果的相似度值S;
Figure BDA0002844880280000062
其中,m表示基于所述预设结果的标准指标数量;yj表示所述渲染结果基于第j个标准指标的指标渲染值;y′j表示所述预设结果基于第j个标准指标的指标渲染值;y表示所述渲染结果基于所有标准指标的平均渲染值;y′表示所述预设结果基于所有标准指标的平均渲染值;δj表示对所述渲染结果基于第j个标准指标的渲染修正因子,取值范围为[0.8,0.9];
同时,判断所述相似度值是否大于预设值;
若是,保留所述异常序列,同时,对所述异常序列进行标定;
否则,截取所述异常序列,并寻找替换序列将所述异常序列进行替换;
根据所有进行处理后的第一响应序列,获取待优化因子,同时,根据第二渲染优化对区域接触边缘的第二渲染响应,并获取第二响应序列,并根据所述待优化因子,对所述第二响应序列进行优化;
根据优化后的第二响应序列对第二渲染优化后的区域接触便于进行第三渲染优化,实现对所述区域带的融合过渡处理。
本发明提供一种投影融合设备,包括:
多个投影设备,用于将目标图像投影到目标屏幕上;
采集设备,用于采集目标屏幕上同帧相邻图像之间的区域带;
融合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区域带是否满足拼接要求;
若满足,不对所述区域带进行任何处理;
否则,按照多线程渲染规则,对所述区域带进行融合过渡处理,实现相邻图像之间的智能拼接。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投影融合过渡带的智能拼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投影融合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一种投影融合过渡带的智能拼接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基于多个投影设备将目标图像投影到目标屏幕上;
步骤2:采集目标屏幕上同帧相邻图像之间的区域带,并判断所述区域带是否满足拼接要求;
步骤3:若满足,不对所述区域带进行任何处理;
否则,按照多线程渲染规则,对所述区域带进行融合过渡处理,实现相邻图像之间的智能拼接。
该实施例中,多个投影设备包括至少两个投影设备。
该实施例中,目标屏幕,例如是投影屏幕等。
该实施例中区域带指的是同帧相邻图像相拼接部分的区域,且需要融合的过渡带。
该实施例中,拼接要求,例如是指区域带是否重叠、是否存在空隙、是否像素存在缺陷、是否画面存在缺陷、拼接位置处的画面是否显示完好等。
该实施例中,多线程渲染规则,例如是对区域带中某些需要渲染的小区域,通过选取对应的渲染线程,如渲染窗口等项目来对该小区域进行渲染。
该实施例中,渲染可以是对某个小区域的颜色、色度、亮度等进行调整,或者是通过对投影设备投影的显示模块进行渲染修改,来达到对小区域进行渲染的目的,又或者是通过渲染叠加、羽化等操作,来对小区域的显示内容进行融合过渡,进而实现智能拼接的目的。
该实施例中,融合过渡,是指,将该区域的画面例如,进行亮度调节,来达到与其他区域一致的目的。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判断是否满足拼接要求,来对区域带进行融合过渡处理,便于是现实智能拼接。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上,步骤1中,基于多个投影设备将目标图像投影到目标屏幕上包括:
根据预设显示模型,确定基于所述目标屏幕的投影分割方案,所述投影分割方案包括:待使用的投影设备、待使用投影设备的显示模型;
制定所述显示模型基于所述多个投影设备进行显示的预设显示时间以及所述预设显示时间中每帧的显示画面,所述预设显示时间包括:预设初始时间、预设末尾时间、预设连续时间、预设间隔时间;
同时,控制所述多个投影设备按照投影显示规则将制定好的显示模型进行每帧图像的格式投影显示到目标屏幕上。
该实施例中,预设显示模型是预先设置好的。
该实施例中,通过确定投影分割方案,便于确定投影设备的方案以及对应的显示模型,为后续进行投影提供便利,例如是采用3个投影设备进行投影。
该实施例中,通过制定显示模型,便于对显示的时间、显示的画面等,进行有效梳理控制。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根据预设显示模型,确定投影分割方案,且还通过制定显示模型,来基于投影设备进行有效投影,为后续确定区域带提供便利基础。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的基础上,步骤1中,基于多个投影设备将目标图像投影到目标屏幕之前,还包括:
向所述多个投影设备中的待使用投影设备发送对焦指令,当所述待使用投影设备接收到对焦指令时进行自动对焦;
如果在预设时间段内未响应所述对焦指令,获取所述待使用投影设备在历史对焦过程中对焦集合,所述对焦集合包括:不同时间点的对焦位置以及对应的对焦位置的对焦值;
根据所述对焦集合,确定不同时间点所述待使用投影设备所执行的历史移动操作,所述历史移动操作对应的信息包括:旋转信息、平移信息;
根据所述对焦集合、历史移动操作、所述待使用投影设备当前位置以及目标屏幕的当前位置,获取最佳对焦信息;
基于所述最佳对焦信息进行对焦提醒。
该实施例中,发送对焦指令是为了进行对焦,提高画面的清晰度。
该实施例中,历史对焦过程中的调焦操作。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进行对焦,便于保证画面的清晰度,进而便于有效的确定区域带。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上,步骤3中,按照多线程渲染规则,对所述区域带进行融合过渡处理之前,包括:
采集所述区域带的区域图像,同时,提取所述相邻图像中的第一图像与区域图像的第一边缘子图像,提取所述相邻图像中的第二图像与区域图像的第二边缘子图像;
获取所述区域图像中每个像素的像素信息,并将所有像素信息输入到显示分析模型中进行预分析;
提取所述第一边缘子区域的第一信息,并确定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第一图像的第一相关信息;
同时,提取所述第二边缘子区域的第二信息,并确定所述第二信息与所述第二图像的第二相关信息;
根据预分析结果、第一相关信息、第二相关信息,确定形成所述区域带的形成类型;
当所述形成类型为第一类型时,基于所述预分析结果、第一相关信息、第二相关信息获取反馈调整指令,并按照所述反馈调整指令对所述多个投影设备的投影位置进行调整;
当所述形成类型为第二类型时,从修正数据库中,获取对所述区域带的修正方案,并按照所述修正方案对所述区域带进行修正调整。
该实施例中,相邻图像是指的区域图像左右相邻的图像,即为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该实施例中,预分析是指对像素的灰度、色度、位置等进行分析。
该实施例中,第一信息也是指灰度信息或色度信息或位置信息等,第一相关信息是指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显示画面的相关内容,或者两者在灰度、色度、位置等方面是否平滑。
该实施例中,第二信息与第二相关信息的解释参见对第一信息以及第二相关信息的及时。
该实施例中,第一类型,是指单纯的因为投影设备的位置,导致的出现的过渡带,因此,通过获取反馈调整指令,来对投影设备的当前位置进行调整。
该实施例中,第二类型,是指由于色度、灰度等与图像有关的参数导致的出现过渡带,此时,调取修正方案进行修正调整,如进行灰度、色度等的调整。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确定区域图像与相邻图像的相关信息,来确定区域带的形成方式,进而通过根据不同的类型,来执行相应的修正操作,便于有效避免区域带的形成,降低后续进行融合过渡处理的工作量,提高其的效率。
实施例5:
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上,步骤2中,采集目标屏幕上同帧相邻图像之间的区域带,包括:
拍摄所述目标屏幕上同帧显示的整体画面,并将所述整体画面与预设投影在目标屏幕上的预设显示画面进行重叠设置,获取非重叠区域;
同时,提取所述整体画面中与所述预设显示画面的像素差异区域;
将所述整体画面拆分为与所述多个投影设备一一对应的投影画面,并将所有投影画面进行边缘拼接重构,确定所述整体画面中的异常区域;
将所述非重叠区域、像素差异区域以及异常区域分别采用不同的标定方式,标定在所述整体画面中;
采集标定后的整体画面中相邻图像之间的区域带。
该实施例中,非重叠区域指的是整体画面与预设显示画面之间的不一致区域。
该实施例中,像素差异区域,例如是整体画面中的某个区域的整体像素值远小于或的大于预设显示画面中的对应区域的整体像素值,此时,即可将该区域定义为像素差异区域;
该实施例中,异常区域是指对投影画面重构之后,与预设显示画面进行重新比较,来确定整体画面中区别于重构画面与预设显示画面的部分。
该实施例中,采用不同的标定方式进行标定,便于有效直观处理。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进行非重叠区域、像素差异区域以及异常区域三步筛选,便于对区域带进行有效采集,为融合过渡处理提供便利。
实施例6:
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上,步骤2中,判断所述区域带是否满足拼接要求包括:
判断所述区域带中是否存在标定的非重叠区域、像素差异区域以及异常区域中的任一种区域,若存在,判定所述区域带不满足拼接要求;
否则,判断所述区域带是否完全贴合在在所述目标屏幕的预设投影区域,若是,提取所述区域带中的指令接收点;
基于所述指令接收点一一接收外部输入的验证指令,并获取每个所述指令接收点在接收到所述验证指令时,所执行相关的验证操作;
若所述验证操作与预设操作一致,对所述指令接收点验证合格,判定所述区域带满足预设需求中的指令控制需求;
否则,判定所述区域带不满足拼接需求。
该实施例中,指令接收点例如是画面中的某个特殊的触发点,即点击该点后,当前界面会发生变化等。
该实施例中,区域带与预设投影区域进行贴合,是为了能够有效的触发指令接收点,且验证指令,例如是对区域带上显示的点进行点击,如果点击之后并未有任何操作变化,则判定对指令接收点的验证失败。
该实施例中,指令控制需求指的是可以对指令接收点验证成功。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三种不同的区域,来有效判断是否满足拼接要求,通过验证指令对提取的指令接收点进行验证,便于有效判断其的合格性,进而确定是否需要指令智能拼接,保证了拼接的有效性。
实施例7:
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上,步骤3中,按照多线程渲染规则,对所述区域带进行融合过渡处理包括:
确定多线程渲染过程中的渲染窗口;
对所述区域带进行区域划分,获得多个子区域,同时,确定所述子区域的待渲染空间;
获取每个子区域的区域信息,并根据区域信息,对所述待渲染空间进行优化处理;
确定优化处理后的渲染空间的空间序列,通过对所述空间序列进行序列相似度比对,对所述渲染空间进行划分,获得子空间;
确定每个子空间基于所述区域带的位置权重,同时,基于所述位置权重以及划分结果,确定每个子空间的待渲染类型;
建立所述渲染窗口与所述待渲染类型之间的渲染关系,所述渲染窗口基于所述渲染关系,对对应的子空间进行渲染,所述渲染关系与渲染组件有关;
在渲染结束之后,获取每个子空间的空间接触区域,并基于所接触的子空间的当前渲染结果,对所述空间接触区域进行第一渲染优化;
同时,获取每个子区域的区域接触边缘,并基于所接触的子区域的综合渲染结果,对所述区域接触边缘进行第二渲染优化,实现对所述区域带的融合过渡处理。
该实施例中,渲染窗口是为了能够执行对应的多线程渲染对应的渲染过程。
该实施例中,对区域带进行划分,获得多个子区域,且通过确定子区域的待渲染空间(需要进行颜色、亮度、色度渲染等的区域,该空间可以是指的二维空间)。
该实施例中,子区域的区域信息,例如是每个像素点的灰度、亮度、颜色等,且根据区域信息,对待渲染空间进行优化处理,例如,可能是某个二维空间中某个像素点存在像素缺失等,进而进行优化处理。
该实施例中,待渲染类型,还可以是与灰度、亮度、颜色等有关。
该实施例中,位置权重是指的子空间基于区域带的重要程度。
该实施例中,渲染关系,是为了便于进行有效的调用,进行直接渲染。
该实施例中,第一渲染优化、第二渲染优化等都是与灰度、亮度、颜色等有关。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确定待渲染空间,进而进行优化处理,同时,获取空间序列并进行相似度比对,来进行空间划分,其次,通过确定位置权重,有效确定待渲染类型,最后进行第一渲染优化以及第二渲染优化,实现对所述区域带的融合过渡处理,便于有效的智能拼接。
实施例8:
基于实施例7的基础上,对所述区域接触边缘进行第二渲染优化,实现对所述区域带的融合过渡处理的过程中,还包括:
获取第一渲染优化对空间接触区域的第一渲染响应,并获取第一响应序列,同时,根据如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一响应序列的序列合格值X;
Figure BDA0002844880280000171
其中,i表示所述第一响应序列中所有单个序列的序列编号,且取值范围为[1,n];x(i)表示序列标号为i的单个序列的序列转换值,且取值范围为[1,5];x′(i)表示序列标号为i的单个序列的左相邻的单个序列的序列转换值;x″(i)表示序列标号为i的单个序列的右相邻的单个序列的序列转换值;xmax表示所有单个序列中的最大序列转换值;xmin表示所有单个序列中的最小序列转换值;x′max表示与最大序列转换值左相邻的单个序列的序列转换值;x″max表示与最大序列转换值右相邻的单个序列的序列转换值;x′min表示与最小序列转换值左相邻的单个序列的序列转换值;x″min表示与最小序列转换值右相邻的单个序列的序列转换值,其中,当不存在左相邻的单个序列或者右相邻的单个序列时,对应的序列转换值为0;
根据所述序列合格值,判断所述第一响应序列总是否存在异常序列;
若存在,获取所述异常序列对所述空间接触区域进行渲染的渲染结果,并根据如下公式,计算所述渲染结果和预设结果的相似度值S;
Figure BDA0002844880280000172
其中,m表示基于所述预设结果的标准指标数量;yj表示所述渲染结果基于第j个标准指标的指标渲染值;y′j表示所述预设结果基于第j个标准指标的指标渲染值;y表示所述渲染结果基于所有标准指标的平均渲染值;y′表示所述预设结果基于所有标准指标的平均渲染值;δj表示对所述渲染结果基于第j个标准指标的渲染修正因子,取值范围为[0.8,0.9];
同时,判断所述相似度值是否大于预设值;
若是,保留所述异常序列,同时,对所述异常序列进行标定;
否则,截取所述异常序列,并寻找替换序列将所述异常序列进行替换;
根据所有进行处理后的第一响应序列,获取待优化因子,同时,根据第二渲染优化对区域接触边缘的第二渲染响应,并获取第二响应序列,并根据所述待优化因子,对所述第二响应序列进行优化;
根据优化后的第二响应序列对第二渲染优化后的区域接触便于进行第三渲染优化,实现对所述区域带的融合过渡处理。
该实施例中,第一渲染响应是指第一渲染优化对空间接触区域的优化结果或者是优化参数等,且获取的第一响应序列与优化结果或者优化参数相对应。
该实施例中,预设值是预先设定好的。
该实施例中,例如预设结果的序列为1234512345,渲染结果的序列为1111111111,此时对应的异常序列为与2345相对应的1111序列。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区域接触边缘进行第二渲染优化,实现对所述区域带的融合过渡处理,便于进行有效的智能拼接,其中,通过公式计算第一响应序列的序列合格值,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序列,其次,通过计算渲染结果与预设结果的相似度,来确定是否对异常序列进行处理,进而通过获取待优化因子,来对第二响应序列进行优化,提高融合过度处理的精准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投影融合设备,如图2所示,包括:
多个投影设备,用于将目标图像投影到目标屏幕上;
采集设备,用于采集目标屏幕上同帧相邻图像之间的区域带;
融合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区域带是否满足拼接要求;
若满足,不对所述区域带进行任何处理;
否则,按照多线程渲染规则,对所述区域带进行融合过渡处理,实现相邻图像之间的智能拼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判断是否满足拼接要求,来对区域带进行融合过渡处理,便于是现实智能拼接。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投影融合过渡带的智能拼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基于多个投影设备将目标图像投影到目标屏幕上;
步骤2:采集目标屏幕上同帧相邻图像之间的区域带,并判断所述区域带是否满足拼接要求;
步骤3:若满足,不对所述区域带进行任何处理;
否则,按照多线程渲染规则,对所述区域带进行融合过渡处理,实现相邻图像之间的智能拼接;
其中,所述步骤2中,判断所述区域带是否满足拼接要求,包括:
判断所述区域带中是否存在标定的非重叠区域、像素差异区域以及异常区域中的任一种区域,若存在,判定所述区域带不满足拼接要求;
否则,判断所述区域带是否完全贴合在所述目标屏幕的预设投影区域,若是,提取所述区域带中的指令接收点;
基于所述指令接收点一一接收外部输入的验证指令,并获取每个所述指令接收点在接收到所述验证指令时,所执行相关的验证操作;
若所述验证操作与预设操作一致,对所述指令接收点验证合格,判定所述区域带满足预设需求中的指令控制需求;
否则,判定所述区域带不满足拼接需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拼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基于多个投影设备将目标图像投影到目标屏幕上包括:
根据预设显示模型,确定基于所述目标屏幕的投影分割方案,所述投影分割方案包括:待使用的投影设备、待使用投影设备的显示模型;
制定所述显示模型基于所述多个投影设备进行显示的预设显示时间以及所述预设显示时间中每帧的显示画面,所述预设显示时间包括:预设初始时间、预设末尾时间、预设连续时间、预设间隔时间;
同时,控制所述多个投影设备按照投影显示规则将制定好的显示模型进行每帧图像的格式投影显示到目标屏幕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拼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基于多个投影设备将目标图像投影到目标屏幕之前,还包括:
向所述多个投影设备中的待使用投影设备发送对焦指令,当所述待使用投影设备接收到对焦指令时进行自动对焦;
如果在预设时间段内未响应所述对焦指令,获取所述待使用投影设备在历史对焦过程中对焦集合,所述对焦集合包括:不同时间点的对焦位置以及对应的对焦位置的对焦值;
根据所述对焦集合,确定不同时间点所述待使用投影设备所执行的历史移动操作,所述历史移动操作对应的信息包括:旋转信息、平移信息;
根据所述对焦集合、历史移动操作、所述待使用投影设备当前位置以及目标屏幕的当前位置,获取最佳对焦信息;
基于所述最佳对焦信息进行对焦提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拼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按照多线程渲染规则,对所述区域带进行融合过渡处理之前,包括:
采集所述区域带的区域图像,同时,提取所述相邻图像中的第一图像与区域图像的第一边缘子图像,提取所述相邻图像中的第二图像与区域图像的第二边缘子图像;
获取所述区域图像中每个像素的像素信息,并将所有像素信息输入到显示分析模型中进行预分析;
提取所述第一边缘子图像的第一信息,并确定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第一图像的第一相关信息;
同时,提取所述第二边缘子图像的第二信息,并确定所述第二信息与所述第二图像的第二相关信息;
根据预分析结果、第一相关信息、第二相关信息,确定形成所述区域带的形成类型;
当所述形成类型为第一类型时,基于所述预分析结果、第一相关信息、第二相关信息获取反馈调整指令,并按照所述反馈调整指令对所述多个投影设备的投影位置进行调整;
当所述形成类型为第二类型时,从修正数据库中,获取对所述区域带的修正方案,并按照所述修正方案对所述区域带进行修正调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拼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采集目标屏幕上同帧相邻图像之间的区域带,包括:
拍摄所述目标屏幕上同帧显示的整体画面,并将所述整体画面与预设投影在目标屏幕上的预设显示画面进行重叠设置,获取非重叠区域;
同时,提取所述整体画面中与所述预设显示画面的像素差异区域;
将所述整体画面拆分为与所述多个投影设备一一对应的投影画面,并将所有投影画面进行边缘拼接重构,确定所述整体画面中的异常区域;
将所述非重叠区域、像素差异区域以及异常区域分别采用不同的标定方式,标定在所述整体画面中;
采集标定后的整体画面中相邻图像之间的区域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拼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按照多线程渲染规则,对所述区域带进行融合过渡处理包括:
确定多线程渲染过程中的渲染窗口;
对所述区域带进行区域划分,获得多个子区域,同时,确定所述子区域的待渲染空间;
获取每个子区域的区域信息,并根据区域信息,对所述待渲染空间进行优化处理;
确定优化处理后的渲染空间的空间序列,通过对所述空间序列进行序列相似度比对,对所述渲染空间进行划分,获得子空间;
确定每个子空间基于所述区域带的位置权重,同时,基于所述位置权重以及划分结果,确定每个子空间的待渲染类型;
建立所述渲染窗口与所述待渲染类型之间的渲染关系,所述渲染窗口基于所述渲染关系,对对应的子空间进行渲染,所述渲染关系与渲染组件有关;
在渲染结束之后,获取每个子空间的空间接触区域,并基于所接触的子空间的当前渲染结果,对所述空间接触区域进行第一渲染优化;
同时,获取每个子区域的区域接触边缘,并基于所接触的子区域的综合渲染结果,对所述区域接触边缘进行第二渲染优化,实现对所述区域带的融合过渡处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拼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区域接触边缘进行第二渲染优化,实现对所述区域带的融合过渡处理的过程中,还包括:
获取第一渲染优化对空间接触区域的第一渲染响应,并获取第一响应序列,同时,根据如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一响应序列的序列合格值X;
Figure FDA0003465387000000041
其中,i表示所述第一响应序列中所有单个序列的序列编号,且取值范围为[1,n];x(i)表示序列标号为i的单个序列的序列转换值,且取值范围为[1,5];x′(i)表示序列标号为i的单个序列的左相邻的单个序列的序列转换值;x″(i)表示序列标号为i的单个序列的右相邻的单个序列的序列转换值;xmax表示所有单个序列中的最大序列转换值;xmin表示所有单个序列中的最小序列转换值;x′max表示与最大序列转换值左相邻的单个序列的序列转换值;x″max表示与最大序列转换值右相邻的单个序列的序列转换值;x′min表示与最小序列转换值左相邻的单个序列的序列转换值;x″min表示与最小序列转换值右相邻的单个序列的序列转换值,其中,当不存在左相邻的单个序列或者右相邻的单个序列时,对应的序列转换值为0;
根据所述序列合格值,判断所述第一响应序列是否存在异常序列;
若存在,获取所述异常序列对所述空间接触区域进行渲染的渲染结果,并根据如下公式,计算所述渲染结果和预设结果的相似度值S;
Figure FDA0003465387000000051
其中,m表示基于所述预设结果的标准指标数量;yj表示所述渲染结果基于第j个标准指标的指标渲染值;y′j表示所述预设结果基于第j个标准指标的指标渲染值;y表示所述渲染结果基于所有标准指标的平均渲染值;y′表示所述预设结果基于所有标准指标的平均渲染值;δj表示对所述渲染结果基于第j个标准指标的渲染修正因子,取值范围为[0.8,0.9];
同时,判断所述相似度值是否大于预设值;
若是,保留所述异常序列,同时,对所述异常序列进行标定;
否则,截取所述异常序列,并寻找替换序列将所述异常序列进行替换;
根据所有进行处理后的第一响应序列,获取待优化因子,同时,根据第二渲染优化对区域接触边缘的第二渲染响应,并获取第二响应序列,并根据所述待优化因子,对所述第二响应序列进行优化;
根据优化后的第二响应序列对第二渲染优化后的区域接触便于进行第三渲染优化,实现对所述区域带的融合过渡处理。
8.一种投影融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投影设备,用于将目标图像投影到目标屏幕上;
采集设备,用于采集目标屏幕上同帧相邻图像之间的区域带;
融合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区域带是否满足拼接要求;
若满足,不对所述区域带进行任何处理;
否则,按照多线程渲染规则,对所述区域带进行融合过渡处理,实现相邻图像之间的智能拼接;
其中,所述融合单元中,判断所述区域带是否满足拼接要求,包括:
判断所述区域带中是否存在标定的非重叠区域、像素差异区域以及异常区域中的任一种区域,若存在,判定所述区域带不满足拼接要求;
否则,判断所述区域带是否完全贴合在所述目标屏幕的预设投影区域,若是,提取所述区域带中的指令接收点;
基于所述指令接收点一一接收外部输入的验证指令,并获取每个所述指令接收点在接收到所述验证指令时,所执行相关的验证操作;
若所述验证操作与预设操作一致,对所述指令接收点验证合格,判定所述区域带满足预设需求中的指令控制需求;
否则,判定所述区域带不满足拼接需求。
CN202011505663.0A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投影融合过渡带的智能拼接方法及投影融合设备 Active CN1126375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05663.0A CN112637577B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投影融合过渡带的智能拼接方法及投影融合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05663.0A CN112637577B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投影融合过渡带的智能拼接方法及投影融合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7577A CN112637577A (zh) 2021-04-09
CN112637577B true CN112637577B (zh) 2022-06-14

Family

ID=75317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05663.0A Active CN112637577B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投影融合过渡带的智能拼接方法及投影融合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3757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9283A (zh) * 2013-06-24 2013-10-23 深圳市创凯电子有限公司 多投影校正方法和装置
JP6659129B2 (ja) * 2015-12-03 2020-03-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投影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投影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7577A (zh) 2021-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4129141A1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photographing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CN111770285B (zh) 一种曝光亮度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495729B (zh) 投影画面校正方法和系统
CN104618691A (zh) 一种全景亮度平衡调节系统及调节方法
CN112489593B (zh) 一种led显示屏的无缝拼接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05915728A (zh) 一种智能手机
CN105979152A (zh) 一种智能拍照系统
CN112637577B (zh) 一种投影融合过渡带的智能拼接方法及投影融合设备
CN113709949B (zh) 照明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101537A (zh) 一种智能终端
CN110099207B (zh) 一种用于克服摄像头不稳定的有效图像计算方法
CN113160049B (zh) 一种基于拼接融合系统的多投影仪无缝拼接融合方法
CN112839168B (zh) 一种自动调整aoi检测系统中相机成像分辨率的方法
CN112954283B (zh) 用于多投影仪的融合拼接播放方法及其播放系统
CN106060416A (zh) 一种智能拍照方法
CN113395434B (zh) 一种预览图像虚化方法、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2085803B (zh) 一种多镜头多探测器拼接式相机颜色一致性处理方法
CN107995476A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102168B (zh) 基于多线程的图像拼接方法与系统
CN111292243B (zh) 一种投影无缝边缘融合方法和装置
CN115938220A (zh) 弧形屏的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07392924B (zh) 一种led光源多区域检测方法及系统
EP1164546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 segmentation
CN112686827A (zh) 一种图像光照均匀化算法改进方法
CN113938578A (zh) 一种图像虚化方法、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000 Room 201, building 4, software industry base, No. 19, 17 and 18, Haitian 1st Road, Binhai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qideba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1705, satellite building, 61 Gaoxin South 9th Road, Gaoxin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Puhui Zhilian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