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35232B - 一种电磁斥力快速机构及快速机械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斥力快速机构及快速机械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35232B
CN112635232B CN202011444313.8A CN202011444313A CN112635232B CN 112635232 B CN112635232 B CN 112635232B CN 202011444313 A CN202011444313 A CN 202011444313A CN 112635232 B CN112635232 B CN 1126352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repulsion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disc
clo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4431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35232A (zh
Inventor
姚文彬
孙英杰
熊萍萍
孙珂珂
董佩冉
李久良
门博
张良杰
井琼琼
张利欣
胡延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inggao Group Co Ltd
Henan Pingga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inggao Group Co Ltd
Henan Pingga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inggao Group Co Ltd, Henan Pingga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201144431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352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35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52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352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52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02Details
    • H01H33/28Power arrangements internal to the switch for operating the driving mechanism
    • H01H33/38Power arrangements internal to the switch for operating the driving mechanism using electromagn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02Details
    • H01H33/42Driving mechanis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磁斥力快速机构及快速机械开关,电磁斥力快速机构包括:传动杆;感应盘,固定在传动杆上;分闸斥力线圈;合闸斥力线圈;至少两个电磁线圈;电磁线圈控制电路,与每一个电磁线圈一一对应连接,以控制电磁线圈的通电和断电;在分合闸过程中,各电磁线圈中至少一个为加速线圈,加速线圈在感应盘通过的前半段通电、后半段断电,各电磁线圈中还有至少一个为减速线圈,减速线圈在感应盘通过的前半段断电、后半段通电。本发明利用加速线圈在分合闸前期对感应盘进行加速,缩短整体分合闸时间,同时利用减速线圈在分合闸后期对感应盘进行减速,避免速度过大而对灭弧室或操动机构本体产生冲击,延长操动机构和灭弧室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电磁斥力快速机构及快速机械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压开关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斥力快速机构及快速机械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的快速机械开关主要包括斥力机构和动端组件,斥力机构包括充电机、储能电容、晶闸管、斥力线圈、斥力盘,动端组件包括动触头、动触头座、以及带动动触头沿分合闸方向运动的传动杆。开关上电以后,充电机给用于分合闸的储能电容以及缓冲电容进行充电,合闸时候,系统收到合闸指令,触发控制放电的晶闸管,此时晶闸管导通,电流通过晶闸管给合闸线圈放电,此时斥力盘由于涡流效应,产生反方向运动的力,从而推动斥力盘带动传动轴进行运动,实现合闸运动,在行程末期,由于速度过大,此时需要缓冲线圈介入进行降速。分闸时候,系统收到分闸指令,触发分闸晶闸管,分闸线圈的电流在斥力盘上产生涡流,进而产生推动斥力盘进行分闸运动的斥力,在行程末期,需要缓冲线圈介入,对斥力盘进行降速,减少对底部的冲击。
目前快速开关拘泥于小行程开断,对于大行程开断依然有无法逾越的原理性缺陷,局限了快速开关向大开距的方向的发展。在保证能够迅速分合闸的前提下,各种快速开关都应该不断的向大行程,有效的缓冲方向发展,减少外围液压机械缓冲的介入,使机械结构更加的趋向于简单化,提高可靠性,这已经成为了快速机械开关的设计思想。
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11415830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电磁斥力操动机构及使用该电磁斥力操动机构的开关,其中电磁斥力操动机构包括用于与开关动触头传动连接的传动拉杆,传动拉杆上固定设置有斥力盘(即感应盘),还包括设置在斥力盘轴向两侧的分闸线圈和合闸线圈,还包括至少一个加速线圈,加速线圈位于分、合闸线圈之间,包围在斥力盘外侧而在其内部形成供斥力盘轴向动作的移动通道,加速线圈通入电流能够对斥力盘提供轴向电磁力,提高斥力盘的运动速度,进而提高快速机械开关的分合闸速度。
上述电磁斥力操动机构所设置的多个加速线圈一方面为斥力盘的移动提供移动通道,另一方面对斥力盘的分合闸移动进行加速,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如果斥力盘的合闸速度过大,会对灭弧室造成很大的冲击,同样的如果分闸速度过大,会对操动机构本体造成很大的冲击,这将会缩短操动机构和灭弧室的使用寿命。另外,利用多个加速线圈围成移动通道,这对于斥力盘的移动精度要求很高,斥力盘决不能与加速线圈接触,否则将会破坏加速线圈而造成严重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分合闸冲击,延长操动机构和灭弧室使用寿命的电磁斥力快速机构;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分合闸冲击,延长操动机构和灭弧室使用寿命的快速机械开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的电磁斥力快速机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磁斥力快速机构,包括:
传动杆,用于与灭弧室内的动触头传动连接;
感应盘,固定在传动杆上;
分闸斥力线圈,设置在感应盘的轴向一侧;
合闸斥力线圈,设置在感应盘的轴向另一侧;
至少两个电磁线圈,设置在分闸斥力线圈和合闸斥力线圈之间,且供感应盘和传动杆穿过;
各电磁线圈沿着传动杆的轴向间隔布置,电磁斥力快速机构还包括:
电磁线圈控制电路,设有至少两个且与每一个电磁线圈一一对应连接,以控制电磁线圈的通电和断电;
在分合闸过程中,各电磁线圈中至少一个为加速线圈,加速线圈在感应盘通过的前半段通电、后半段断电,以使感应盘在通过加速线圈的前半段受加速力移动、在后半段依靠惯性移动;
在分合闸过程中,各电磁线圈中还有至少一个为减速线圈,减速线圈在感应盘通过的前半段断电、后半段通电,以使感应盘在通过减速线圈的前半段依靠惯性移动、后半段受减速力移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电磁线圈炮的原理,在感应盘通过电磁线圈时,若电磁线圈一直通电,则前半段会对感应盘产生加速力、后半段则会对感应盘产生阻力,因此本发明设置了电磁线圈控制电路,可以控制电磁线圈的通电和断电时机,使电磁线圈在感应盘通过的前半段通电、后半段断电而成为加速线圈,并使电磁线圈在感应盘通过的前半段断电、后半段通电而成为减速线圈,从而在分合闸的过程中,利用加速线圈对感应盘进行加速,缩短整体分合闸时间,同时在分合闸的后期利用减速线圈对感应盘进行减速,避免速度过大而对灭弧室或操动机构本体产生冲击,延长操动机构和灭弧室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感应盘的移动以及电磁线圈的布置,电磁斥力快速机构还包括用于与灭弧室固定连接的筒体,传动杆和感应盘均设置于筒体内,感应盘与筒体内壁导向移动配合,各电磁线圈均套设在筒体的外部。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分闸斥力线圈和合闸斥力线圈的布置,分闸斥力线圈和合闸斥力线圈分别位于筒体内的两端。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布置,简化结构,感应盘固定在传动杆的一端,传动杆的另一端穿过分闸斥力线圈。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减速控制效果,电磁斥力快速机构还包括与分闸斥力线圈连接以控制分闸斥力线圈通电和断电的分闸线圈控制电路,电磁斥力快速机构还包括与合闸斥力线圈连接以控制合闸斥力线圈通电和断电的合闸线圈控制电路;合闸过程中,合闸斥力线圈以及加速线圈在感应盘运动的前期阶段通电,以对感应盘进行加速,减速线圈以及分闸斥力线圈在感应盘运动的后期阶段通电,以对感应盘进行减速;分闸过程中,分闸斥力线圈以及加速线圈在感应盘运动的前期阶段通电,以对感应盘进行加速,减速线圈以及合闸斥力线圈在感应盘运动的后期阶段通电,以对感应盘进行减速。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控制线圈的通电和断电,所述分闸线圈控制电路和合闸线圈控制电路分别包括储能电容和晶闸管。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控制线圈的通电和断电,所述电磁线圈控制电路包括储能电容和晶闸管。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加速效果,同时优化通电时机,所述加速线圈设有至少两个,加速线圈包括供感应盘先通过的先加速线圈以及供感应盘后通过的后加速线圈,所述后加速线圈在感应盘将要离开先加速线圈时通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的快速机械开关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快速机械开关,包括灭弧室以及设置在灭弧室内的动触头,快速机械开关还包括电磁斥力快速机构,电磁斥力快速机构包括:
传动杆,与动触头传动连接;
感应盘,固定在传动杆上;
分闸斥力线圈,设置在感应盘的轴向一侧;
合闸斥力线圈,设置在感应盘的轴向另一侧;
至少两个电磁线圈,设置在分闸斥力线圈和合闸斥力线圈之间,且供感应盘和传动杆穿过;
各电磁线圈沿着传动杆的轴向间隔布置,电磁斥力快速机构还包括:
电磁线圈控制电路,设有至少两个且与每一个电磁线圈一一对应连接,以控制电磁线圈的通电和断电;
在分合闸过程中,各电磁线圈中至少一个为加速线圈,加速线圈在感应盘通过的前半段通电、后半段断电,以使感应盘在通过加速线圈的前半段受加速力移动、在后半段依靠惯性移动;
在分合闸过程中,各电磁线圈中还有至少一个为减速线圈,减速线圈在感应盘通过的前半段断电、后半段通电,以使感应盘在通过减速线圈的前半段依靠惯性移动、后半段受减速力移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电磁线圈炮的原理,在感应盘通过电磁线圈时,若电磁线圈一直通电,则前半段会对感应盘产生加速力、后半段则会对感应盘产生阻力,因此本发明设置了电磁线圈控制电路,可以控制电磁线圈的通电和断电时机,使电磁线圈在感应盘通过的前半段通电、后半段断电而成为加速线圈,并使电磁线圈在感应盘通过的前半段断电、后半段通电而成为减速线圈,从而在分合闸的过程中,利用加速线圈对感应盘进行加速,缩短整体分合闸时间,同时在分合闸的后期利用减速线圈对感应盘进行减速,避免速度过大而对灭弧室或操动机构本体产生冲击,延长操动机构和灭弧室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感应盘的移动以及电磁线圈的布置,电磁斥力快速机构还包括与灭弧室固定连接的筒体,传动杆和感应盘均设置于筒体内,感应盘与筒体内壁导向移动配合,各电磁线圈均套设在筒体的外部。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分闸斥力线圈和合闸斥力线圈的布置,分闸斥力线圈和合闸斥力线圈分别位于筒体内的两端。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布置,简化结构,感应盘固定在传动杆的一端,传动杆的另一端穿过分闸斥力线圈。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减速控制效果,电磁斥力快速机构还包括与分闸斥力线圈连接以控制分闸斥力线圈通电和断电的分闸线圈控制电路,电磁斥力快速机构还包括与合闸斥力线圈连接以控制合闸斥力线圈通电和断电的合闸线圈控制电路;合闸过程中,合闸斥力线圈以及加速线圈在感应盘运动的前期阶段通电,以对感应盘进行加速,减速线圈以及分闸斥力线圈在感应盘运动的后期阶段通电,以对感应盘进行减速;分闸过程中,分闸斥力线圈以及加速线圈在感应盘运动的前期阶段通电,以对感应盘进行加速,减速线圈以及合闸斥力线圈在感应盘运动的后期阶段通电,以对感应盘进行减速。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控制线圈的通电和断电,所述分闸线圈控制电路和合闸线圈控制电路分别包括储能电容和晶闸管。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控制线圈的通电和断电,所述电磁线圈控制电路包括储能电容和晶闸管。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加速效果,同时优化通电时机,所述加速线圈设有至少两个,加速线圈包括供感应盘先通过的先加速线圈以及供感应盘后通过的后加速线圈,所述后加速线圈在感应盘将要离开先加速线圈时通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快速机械开关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中快速机械开关处于分闸状态时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中快速机械开关处于合闸加速过程(第一电磁线圈开始断电)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中快速机械开关处于合闸加速过程(第二电磁线圈开始通电)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中快速机械开关处于合闸加速过程(第二电磁线圈开始断电)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中快速机械开关处于合闸减速过程(第三电磁线圈开始通电)的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中快速机械开关处于合闸减速过程(第四电磁线圈和分闸斥力线圈开始通电)的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中快速机械开关处于合闸状态时的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中快速机械开关处于分闸加速过程(第四电磁线圈开始断电)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快速机械开关处于分闸加速过程(第三电磁线圈开始通电)的结构图;
图11为本发明中快速机械开关处于分闸加速过程(第三电磁线圈开始断电)的结构图;
图12为本发明中快速机械开关处于分闸减速过程(第二电磁线圈开始通电)的结构图;
图13为本发明中快速机械开关处于分闸减速过程(第一电磁线圈和合闸斥力线圈开始通电)的结构图;
图中:1-第一电磁线圈;2-第二电磁线圈;3-第三电磁线圈;4-第四电磁线圈;5-分闸斥力线圈;6-第一电磁线圈控制电路;7-第二电磁线圈控制电路;8-第三电磁线圈控制电路;9-第四电磁线圈控制电路;10-分闸线圈控制电路;11-合闸线圈控制电路;12-合闸斥力线圈;13-传动杆;14-筒体;15-感应盘;16-灭弧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中快速机械开关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灭弧室16以及设置在灭弧室16内的动触头(图中未示出),快速机械开关还包括电磁斥力快速机构,电磁斥力快速机构包括筒体14、传动杆13、感应盘15、分闸斥力线圈5、合闸斥力线圈12、第一电磁线圈1、第二电磁线圈2、第三电磁线圈3、第四电磁线圈4。
其中,感应盘15固定在传动杆13的一端,传动杆13的另一端穿过分闸斥力线圈5与灭弧室16内的动触头传动连接。筒体14的一端与灭弧室16固定连接,传动杆13和感应盘15均设置于筒体14内,感应盘15与筒体14内壁导向移动配合。分闸斥力线圈5和合闸斥力线圈12分别位于筒体14内的两端(也即分别设置在感应盘15的轴向两侧),第一电磁线圈1、第二电磁线圈2、第三电磁线圈3、第四电磁线圈4设置于分闸斥力线圈5和合闸斥力线圈12之间,且四个电磁线圈均套设固定在筒体14的外部,实现感应盘15和传动杆13从四个电磁线圈的内孔中穿过。
各电磁线圈沿着传动杆13的轴向间隔布置,也即沿着筒体14的轴向间隔布置。电磁斥力快速机构还包括四个电磁线圈控制电路,各电磁线圈控制电路与每一个电磁线圈一一对应连接,以控制电磁线圈的通电和断电,四个电磁线圈控制电路分别是:与第一电磁线圈1连接的第一电磁线圈控制电路6、与第二电磁线圈2连接的第二电磁线圈控制电路7、与第三电磁线圈3连接的第三电磁线圈控制电路8、与第四电磁线圈4连接的第四电磁线圈控制电路9,各个电磁线圈控制电路均包括储能电容和晶闸管。
电磁斥力快速机构还包括与分闸斥力线圈5连接以控制分闸斥力线圈5通电和断电的分闸线圈控制电路10,电磁斥力快速机构还包括与合闸斥力线圈12连接以控制合闸斥力线圈12通电和断电的合闸线圈控制电路11,分闸线圈控制电路10和合闸线圈控制电路11均包括储能电容和晶闸管。
此外,电磁斥力快速机构还包括与各个电磁线圈中的电容以及分闸线圈控制电路10和合闸线圈控制电路11中的电容分别控制连接的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并且电磁斥力快速机构还包括用于检测感应盘15的运动位置的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也与控制器连接,以将检测信号反馈给控制器。
如图2所示为快速机械开关处于分闸状态,合闸时,合闸加速受力模式由控制器控制合闸斥力线圈12、第一电磁线圈1、第二电磁线圈2的电容按先后次序依次进行放电,合闸减速受力模式由控制器控制第三电磁线圈3、第四电磁线圈4以及分闸斥力线圈5的电容按先后次序依次进行放电。
具体控制逻辑如下:收到合闸命令后,控制器控制合闸斥力线圈12和第一电磁线圈1的电容触发放电,感应盘15上此时受到合闸斥力线圈12产生的斥力以及第一电磁线圈1产生电磁吸引力,驱动感应盘15进行向前加速运动。如图3所示,在感应盘15走到第一电磁线圈1宽度的1/2的时候,为保证感应盘15不受第一电磁线圈1反向的电磁吸引力的作用导致减速,此时第一电磁线圈1的电容需要在感应盘15首端走到第一电磁线圈1的1/2位置放电完毕,此后感应盘15依靠惯性继续向前运动。
如图4所示,在感应盘首端按运动方向走到第一电磁线圈1的末端时候,也即在感应盘15将要离开第一电磁线圈1时,第二电磁线圈2的储能电容的晶闸管打开进行放电,感应盘15此时再次受到吸引进行加速沿合闸方向运动,同理第一电磁线圈1,在感应盘首端走到第二电磁线圈2的1/2处的时候,如图5所示,第二电磁线圈2的储能电容已放电完毕,此后感应盘15依靠惯性继续向前运动。
走出第二电磁线圈2后,进行减速状态,如图6所示,第三电磁线圈3的电容由控制器在感应盘首端走到第三电磁线圈3的1/2位置的时候进行放电,这时第三电磁线圈3对感应盘15产生的力将阻碍感应盘15向前运动,整个机构开始进行减速。同理第三电磁线圈3,如图7所示,在走到第四电磁线圈4的1/2位置时该线圈与分闸斥力线圈5的储能电容都放电,为机构继续提供减速的力。可以改变在运动过程中提供缓冲的电容容量与充电电压的大小进行调节保证走到终点的速度很小,减少对后续灭弧室的冲击。
如图8所示为快速机械开关处于合闸完成状态,分闸时,分闸加速受力模式由控制器控制分闸斥力线圈5、第四电磁线圈4、第三电磁线圈3的电容按先后次序依次进行放电,分闸减速受力模式由控制器控制第二电磁线圈2、第一电磁线圈1、合闸斥力线圈12的电容按先后次序依次进行放电。
具体控制逻辑如下:收到分闸命令后,分闸斥力线圈5的储能电容的晶闸管导通并通过分闸斥力线圈5放电,同时第四电磁线圈4的储能电容的晶闸管导通并通过第四电磁线圈4放电,分闸斥力线圈5在感应盘15上产生涡流,形成对感应盘15的推力,同时第四电磁线圈4对感应盘15产生电磁吸引力共同驱动感应盘15沿分闸方向加速运动(也即向后加速运动),如图9所示,在感应盘15走到第四电磁线圈4的1/2位置的时候,第四电磁线圈4的储能电容放电完毕,这时感应盘15由惯性继续向后运动。
如图10所示,当感应盘15的首端走出第四电磁线圈4的时候,也即在感应盘15将要离开第四电磁线圈4时,第三电磁线圈3的储能电容的晶闸管导通,电容开始放电继续产生电磁吸引力驱动感应盘15加速分闸运动。
如图11所示,在感应盘15走到第三电磁线圈3的1/2位置的时候,第三电磁线圈3的储能电容放电完毕。完全走出第三电磁线圈3后,如图12所示,当感应盘15由惯性继续运动到第二电磁线圈2的1/2位置的时候,第二电磁线圈2的储能电容此时开始放电,产生的电磁吸引力变成阻碍感应盘15向后运动的阻力,此时感应盘15带动的机构将减速运动。
如图13所示,在感应盘15走到第一电磁线圈1的1/2处的时候,第一电磁线圈1的电容放电,继续对感应盘15产生阻碍运动的力,同时合闸斥力线圈12的储能电容的晶闸管也触发导通产生为机构减速的斥力,二力共同作用继续为感应盘15带动的机构减速。
综上所述,本发明利用了电磁线圈炮的原理,在感应盘通过电磁线圈时,若电磁线圈一直通电,则前半段会对感应盘产生加速力、后半段则会对感应盘产生阻力,因此本发明设置了四个电磁线圈并分别设置对应的电磁线圈控制电路,控制各个电磁线圈的通电和断电时机,使电磁线圈在感应盘通过的前半段通电、后半段断电而成为加速线圈,感应盘在通过加速线圈的前半段受加速力移动、在后半段依靠惯性移动;并使电磁线圈在感应盘通过的前半段断电、后半段通电而成为减速线圈,感应盘在通过减速线圈的前半段依靠惯性移动、后半段受减速力移动。
例如在合闸过程中,第一电磁线圈1和第二电磁线圈2作为电磁线圈中的加速线圈,通过电容的放电实现线圈通电,通过电容的放电完毕实现线圈断电,通过控制通电和断电时机,对感应盘进行加速,在合闸斥力线圈12和电磁线圈的共同作用下,为运动质量大的开关提高了初速度,乃至缩短整个合闸行程的时间。并且,第一电磁线圈1形成供感应盘先通过的先加速线圈,第二电磁线圈2形成供感应盘后通过的后加速线圈,后加速线圈在感应盘将要离开先加速线圈时通电。
在合闸过程中,第三电磁线圈3和第四电磁线圈4作为电磁线圈中的减速线圈,同样通过电容的放电实现线圈通电,通过电容的放电完毕实现线圈断电,通过控制通电和断电时机,对感应盘进行减速,再加上分闸斥力线圈5的斥力作用,实现在终点进行有效降速,避免速度过大而对灭弧室产生冲击,延长灭弧室的使用寿命。
分闸过程同上,分闸过程中第三电磁线圈3和第四电磁线圈4作为电磁线圈中的加速线圈,而第一电磁线圈1和第二电磁线圈2作为电磁线圈中的减速线圈,分闸过程减速是为了避免速度过大对操动机构本体产生冲击,延长操动机构的使用寿命。总之,整个运动过程中初期阶段采用斥力线圈产生的斥力结合电磁线圈的安培力共同为机构提供用于加速的力,中间阶段采用电磁线圈进行加速,末期阶段采用电磁线圈与斥力线圈结合的缓存方案,保证整个大开距的行程中的分合闸时间短,加速快,降速迅速的特点。
并且,由于加减速线圈能够按实际条件进行多级叠加使用,因此能够适应不同开距行程的开关并快速的进行分合闸,可以大幅度的减少大型程开关的分合闸时间,减少故障电流对电网的冲击时间,为整个电网的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
在快速机械开关的其他实施例中,当加速线圈有多个时,后加速线圈也可以在感应盘将要进入该后加速线圈时再通电。
在快速机械开关的其他实施例中,加速线圈也可以只设置一个,同时减速线圈也可以只设置一个,也即一共设置两个电磁线圈,分合闸过程中,一个负责加速、另一个负责减速。
在快速机械开关的其他实施例中,电磁线圈控制电路也可以包括电源和开关,控制器控制开关的接通和断开,当然分闸线圈控制电路和合闸线圈控制电路也可以分别电源和开关,控制器控制开关的接通和断开。
在快速机械开关的其他实施例中,在合闸减速过程中,可以只依靠电磁线圈中的减速线圈进行减速,而分闸斥力线圈不参与作用,同理在分闸减速过程中,可以只依靠电磁线圈中的减速线圈进行减速,而合闸斥力线圈不参与作用。
在快速机械开关的其他实施例中,传动杆的端部也可以穿过感应盘。
在快速机械开关的其他实施例中,分闸斥力线圈和合闸斥力线圈也可以位于筒体的外部,或者是位于筒体内部靠里的位置。
在快速机械开关的其他实施例中,电磁斥力快速机构可以不包括筒体,由于传动杆与灭弧室内的动触头传动连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传动杆和感应盘运动稳定。
本发明中电磁斥力快速机构的实施例为:电磁斥力快速机构的具体结构与上述快速机械开关实施例中的电磁斥力快速机构相同,在此不再重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电磁斥力快速机构,包括:
传动杆,用于与灭弧室内的动触头传动连接;
感应盘,固定在传动杆上;
分闸斥力线圈,设置在感应盘的轴向一侧;
合闸斥力线圈,设置在感应盘的轴向另一侧;
至少两个电磁线圈,设置在分闸斥力线圈和合闸斥力线圈之间,且供感应盘和传动杆穿过;
其特征在于,各电磁线圈沿着传动杆的轴向间隔布置,电磁斥力快速机构还包括:
电磁线圈控制电路,设有至少两个且与每一个电磁线圈一一对应连接,以控制电磁线圈的通电和断电;
在分合闸过程中,各电磁线圈中至少一个为加速线圈,加速线圈在感应盘通过的前半段通电、后半段断电,以使感应盘在通过加速线圈的前半段受加速力移动、在后半段依靠惯性移动;
在分合闸过程中,各电磁线圈中还有至少一个为减速线圈,减速线圈在感应盘通过的前半段断电、后半段通电,以使感应盘在通过减速线圈的前半段依靠惯性移动、后半段受减速力移动;
电磁斥力快速机构还包括与分闸斥力线圈连接以控制分闸斥力线圈通电和断电的分闸线圈控制电路,电磁斥力快速机构还包括与合闸斥力线圈连接以控制合闸斥力线圈通电和断电的合闸线圈控制电路;合闸过程中,合闸斥力线圈以及加速线圈在感应盘运动的前期阶段通电,以对感应盘进行加速,减速线圈以及分闸斥力线圈在感应盘运动的后期阶段通电,以对感应盘进行减速;分闸过程中,分闸斥力线圈以及加速线圈在感应盘运动的前期阶段通电,以对感应盘进行加速,减速线圈以及合闸斥力线圈在感应盘运动的后期阶段通电,以对感应盘进行减速;
感应盘固定在传动杆的一端,传动杆的另一端穿过分闸斥力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斥力快速机构,其特征在于,电磁斥力快速机构还包括用于与灭弧室固定连接的筒体,传动杆和感应盘均设置于筒体内,感应盘与筒体内壁导向移动配合,各电磁线圈均套设在筒体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斥力快速机构,其特征在于,分闸斥力线圈和合闸斥力线圈分别位于筒体内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斥力快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闸线圈控制电路和合闸线圈控制电路分别包括储能电容和晶闸管。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斥力快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控制电路包括储能电容和晶闸管。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斥力快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线圈设有至少两个,加速线圈包括供感应盘先通过的先加速线圈以及供感应盘后通过的后加速线圈,所述后加速线圈在感应盘将要离开先加速线圈时通电。
7.一种快速机械开关,包括灭弧室以及设置在灭弧室内的动触头,其特征在于,快速机械开关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斥力快速机构。
CN202011444313.8A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电磁斥力快速机构及快速机械开关 Active CN1126352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44313.8A CN112635232B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电磁斥力快速机构及快速机械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44313.8A CN112635232B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电磁斥力快速机构及快速机械开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5232A CN112635232A (zh) 2021-04-09
CN112635232B true CN112635232B (zh) 2023-03-31

Family

ID=75309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44313.8A Active CN112635232B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电磁斥力快速机构及快速机械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35232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70041A (zh) * 2015-12-16 2016-04-06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快速高压开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79315B2 (ja) * 1995-06-16 2001-06-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
JP3816284B2 (ja) * 1998-12-28 2006-08-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
EP1107270B1 (en) * 1999-12-06 2007-04-11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Switching assembly
JP2008066602A (ja) * 2006-09-08 2008-03-21 Toshiba Corp 電磁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01655711U (zh) * 2010-05-14 2010-11-2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断路器的永磁操作机构
CN102426974A (zh) * 2011-11-18 2012-04-25 埃尔凯电器(珠海)有限公司 双分闸速度永磁操动机构及真空断路器
KR101704807B1 (ko) * 2014-12-31 2017-02-08 주식회사 효성 차단기용 전자반발 조작기
CN205050723U (zh) * 2015-10-21 2016-02-24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 一种快速机械开关
CN105428106A (zh) * 2015-11-20 2016-03-23 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开关
CN110828226A (zh) * 2019-10-29 2020-02-21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电磁斥力装置及快速开关
CN111415830B (zh) * 2020-02-25 2022-03-29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斥力操动机构及使用该电磁斥力操动机构的开关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70041A (zh) * 2015-12-16 2016-04-06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快速高压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5232A (zh) 2021-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33783A (zh) 一种直流断路器的操动装置及其操动方法
US9818562B2 (en) Switch
EP2551881B1 (en) Actuator for a circuit breaker
CN101203931B (zh) 电磁开关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CN108933060A (zh) 一种级联型长行程电磁斥力机构及分合闸锁扣系统
CN111415830B (zh) 一种电磁斥力操动机构及使用该电磁斥力操动机构的开关
CN208580703U (zh) 基于电磁斥力机构的机械快速开关
CN112635232B (zh) 一种电磁斥力快速机构及快速机械开关
CN111863540A (zh) 一种车用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14378188U (zh) 电磁斥力快速机构及快速机械开关
CN214378187U (zh) 电磁快速机构及快速机械开关
CN113241267B (zh) 一种快速分闸/合闸电磁斥力机构及快速分闸/合闸开关
CN112713050A (zh) 一种电磁快速机构及快速机械开关
CN113593943A (zh) 一种大电流快速机械开关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CN214378214U (zh) 一种脉冲式接触器
CN113745063B (zh) 一种具有冗余设计的电磁斥力机构及开关设备
CN211125488U (zh) 一种快速切换开关装置及系统
CN110085487B (zh) 一种永磁式新型电磁继电器
CN112038167A (zh) 一种电磁脉冲发生器
CN110010406B (zh) 一种用于快速斥力机构的推送式电路
Wang et al.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Simulation of the Repulsion Mechanism and the Magnetic Mechanism
CN113963962B (zh) 一种基于涡流斥力机构的低压快速ats开关
CN112490063A (zh) 一种直动式快速直流断路器
CN104167325A (zh) 控制三线圈高压永磁操动机构的电路及方法
CN201725725U (zh) 快动作真空接触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