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346C - 可经分组交换网交换的至少一个通话连接的信令信息交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经分组交换网交换的至少一个通话连接的信令信息交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346C
CN1126346C CN99811414A CN99811414A CN1126346C CN 1126346 C CN1126346 C CN 1126346C CN 99811414 A CN99811414 A CN 99811414A CN 99811414 A CN99811414 A CN 99811414A CN 1126346 C CN1126346 C CN 112634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network
switching station
ingress node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9811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20318A (zh
Inventor
T·兰格
J·翁格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320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03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34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4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4Hybri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6418Hybrid trans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4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for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 H04Q11/0428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e. 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digitised signals, e.g. speech, data, telecentral, television signals
    • H04Q11/0478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14User Network Interface
    • H04L2012/5615Network termination, e.g. NT1, NT2, PB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14User Network Interface
    • H04L2012/5618Bridges, gateways [GW] or interworking units [IWU]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29Admission control
    • H04L2012/563Signalling, e.g. protocols, reference mod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38Services, e.g. multimedia, GOS, QOS
    • H04L2012/5671Support of vo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4Hybri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6418Hybrid transport
    • H04L2012/6472Intern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4Hybri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6418Hybrid transport
    • H04L2012/6475N-ISDN,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PST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4Hybri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6418Hybrid transport
    • H04L2012/6486Signalling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eter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原理在于,将属于准备经过分组交换网络(例如IN)传输的通话连接的信令信息,代替经过分组交换网络,经过与传统的导线交换网络处于连接的信令网络(SN)在导线交换网络的源交换站(VST1)和目标交换站(VST2)之间进行交换。

Description

可经分组交换网交换的至少一个 通话连接的信令信息交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经分组交换网交换的至少一个通话连接的信令信息在交换网络用户之间的交换方法,在其中存在至少一个数字源交换站和至少一个数字目标交换站,这些各自直接或者间接经过至少一个数字转接交换站与入口节点相连接,或者在其中集成这样的入口节点的功能,该入口节点为交换网络构成为到分组交换网络的入口,其中在所述入口节点之间,用数据包形式经过分组交换网络可以传输属于至少一个所述通话连接的信令信息和有用信息。
背景技术
如前所述从网络状况出发,如这些例如在用户手册“EWSD进入因特网”西门子公司,Hofmannstr.51,D-81359慕尼黑,于1997年,书号为A50001-N2-P65-2-7600,第7页中公开的附图中是已知的。
按照这些,在交换网络上存在至少一个数字源交换站(局域交换站2)和至少一个数字目标交换站(局域交换站1),这些各自直接或者间接经过至少一个转接交换站与一个入口节点(POP)连接,或者在其中集成这样的入口节点的功能。这样的入口节点使得源交换站,目标交换站和/或转接交换站与分组交换网络连接,例如与因特网连接成为可能。因此其终端与数字交换站(源交换站或者目标交换站)连接的交换网络的用户可以与交换网络的其他用户经过分组交换的网络,例如借助于话音通过IP(Voice over IP)建立通话连接。
话音通过IP电话的优点首先在于,经过传统的交换网络的通活连接的有用信道,例如用传输率为64 kbit/s,通过将话音压缩在数据包中,可以大约有八个或者更多的话音通过IP通话连接同时传输。这降低了由网络运营商承担的费用,这样网络运营商可以提供给利用话音通过IP通话连接用户便宜的电话费。相反话音通过IP通话连接用户相对于传统的导线交换通话连接必须容忍通话质量的降低。
为了使这样的话音通过IP通话连接对于交换网络的用户成为可能,将上面叙述的源交换站或者目标交换站与因特网的入口节点相连接,或者将这样的入口节点功能集成在源交换站或者目标交换站上。
在这样的入口节点上安排了所谓的交互装置,用于将经过传统的导线交换电话网络(例如64 kbit/s)的有用信道的话音转变为应经过因特网传输的数据包(Voice over IP=VOI)的形式的话音。此外,下面在入口节点内执行对于VOI需要的功能:
-为了建立或者撤消连接、为了实现电话服务(例如IN服务)和为了求出出局的传输路段(例如PCM路段的有用信道或者普通的数据导线)的信令功能。将信令信息同样转换为数据包和经过因特网传输给目标交换站。
-VOI通话连接与时间和与目标有关付费的付费功能,
-话务控制功能用于评估传统电话(例如E.164)的目标呼叫号码和用于将这个转换为因特网目标地址。
因此这些方法步骤展示了不良好的解决方法,因为在这样的入口节点内在数字源交换站,目标交换站或者转接交换站上已经存在的信令功能,付费功能和话务控制功能必须附加开发上述的VOI功能。因此这样的解决方法的开发强度是很大的,很贵的和要求双倍的维护。此外目前还没有对于所有网络运营商有约束力的标准化的VOI通话连接的信令方法。
在世界通信会议文集,“公用交换和因特网之间的会聚”,Schoen U.etal,多伦多,1997,549-560页上叙述了一种通信装置,在其中由PSTN模拟用户的通话连接可以经过因特网传送。此外在各自的通信网络上安排了网络信息和信令信息的计时器。
此外在WO 97/38551中已知一种方法,在其中可以将PSTN用户引入的因特网连接在尽可能早的时间点上交换到因特网或者馈入网络-例如ATM通信网络上。此外通过准备传输的因特网连接显著降低PSTN上连接导线的超负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将本文首段提出类型的一种方法构成为能避免上述的缺点。
此任务是通过以下方法得以解决。
根据本发明的可经分组交换网交换的至少一个通话连接的信令信息在交换网络用户之间的交换方法,在其中存在至少一个数字源交换站和至少一个数字目标交换站,这些各自直接或者间接经过至少一个数字转接交换站与入口节点相连接,或者在其中集成这样的入口节点的功能,该入口节点为交换网络构成为到分组交换网络的入口,其中在所述入口节点之间,用数据包形式经过分组交换网络可以传输属于至少一个所述通话连接的信令信息和有用信息,其特征为,将所述信令信息经过与交换网络处于连接的信令网络在所述源交换站和目标交换站之间进行交换,该信令网络代替所述分组交换网络。
本发明包括基于上述方法的有利的扩展。
根据本发明的可经分组交换网交换的至少一个通话连接的信令信息在交换网络用户之间的交换方法,在其中存在至少一个数字源交换站和至少一个数字目标交换站,这些各自直接或者间接经过至少一个数字转接交换站与入口节点相连接,或者在其中集成这样的入口节点的功能,该入口节点为交换网络构成为到分组交换网络的入口,其中在所述入口节点之间,用数据包形式经过分组交换网络可以传输属于至少一个所述通话连接的信令信息和有用信息,其特征为,在以下条件下,在属于源交换站的入口节点和属于目标交换站另一入口节点之间,或者在将所述入口节点的功能集成在其中的源交换站和目标交换站之间,存在一个直接连接,将存在于源交换站或者转接交换站上的话务控制功能使用在属于通话连接的用数据包形式的有用信息上和经过信令网络使用在准备传输的信令信息上。
本发明的原理在于,将属于准备经过分组交换网络传输的通话连接(例如VOI)的信令信息,代替经过分组交换网络,经过与传统交换网络处于连接的信令网络,在交换网络的源交换站和目标交换站之间进行交换。
由于这种状况,使得信令功能用于建立连接或者撤消连接和用于在数字交换站,即在源交换站,目标交换站或者转接交换站上实现电话服务(例如自动回叫)已经实施成为可能。此外传统的交换网络提供标准化的独立的信令网络,有益的是CCS7。按照本发明将提供给交换网络使用的信令网络用优异方式充分地利用在涉及准备经过分组交换网络传输的通话连接的信令信息的交换上。
因此放弃了经过分组交换网络例如经过因特网的通话连接专门的信令功能的高费用开发。此外交换网络交换站的信令功能已经标准化了,使得可以在不同网络运营商或者制造商的交换站之间交换信令信息。
本发明附加的优点在于,将正常情况下使分组交换网络负荷很重的信令信息交换转移到与交换网络建立连接的信令网络上和因此使分组交换网络减轻了负荷。
按照本发明有益的扩展结构,将准备经过分组交换网络传输的有用信息和将其从属的准备经过信令网络引导的信令功能安排了共同的单义的识别号码。因此可以在交换站上用简单的方法将经过信令网络传输的信令信息与经过分组交换网络传输的有用信息结合在一起。
本发明另外的有益结构考虑了,通过这样经过信令网络引导的信令信息也可以将交换网络的付费方法使用在这样经过分组交换网络建立的通话连接上。用这种方法可以将经过交换网络通话连接的费用结算和对于这样经过分组交换网络建立的通话连接统一起来和因此降低了管理费用。此外交换网络的付费方法有高度的安全性(例如避免费用损失),这自动地按照本发明的结构也适用于经过分组交换网络的通话连接付费上。
本发明有益的扩展结构涉及这种情况,即在属于源交换站的入口节点和属于目标交换站的一个其他入口节点之间,或者另可选择地在将这样的入口节点的功能集成在其中的源交换站和目标交换站之间,存在一个直接连接。也就是说准备经过分组交换网络传输的通话连接的数据包不用中间节点在分组交换网络内在两个交换站之间传输。在这种条件下将存在于源交换站中的话务控制功能也可以以数据包的形式利用到属于通话连接的有用信息的通信导线上和利用到准备经过信令网络传输的信令信息上。
附图说明
附图表示了网络状况,在其上可以使用按照本发明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在附图的基础上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将终端机A-T1n,例如交换网络上的用户电话机连接在数字交换站VST1上,以下被称为源交换站。在源交换站内实施交换功能VT1,例如信令,付费和话务控制。此外将所谓的交互装置IWU1集成在源交换站上,在其上将经过用传输率为例如64 kbit/s的传统交换网络的有用信道的话音转化为用变化的或者固定长度的数据包形式的话音。
对应的适用于数字交换站VST2,下面被称为目标交换站。与交换站VST2连接的交换网络的其他用户的终端机是用B-TLN,在VST2上实施的交换功能用VT2和交互装置用IWU2标志的。
在源交换站VST1和目标交换站VST2之间标明了多个连接。一方面源交换站和目标交换站经过信令网络SN(例如CCS7)处于连接。另外一方面从源交换站引出多个有用信道或者有用信息的导线例如p1,p1和p3。在附图中有用信道或者导线p1引导到分组交换网络IN上,例如因特网或者ATM网(异步传输方式),这用云的形状,和在其中包括的节点例如是用网络工作计算机的形式借助于相互连接的圆标明的,和从那里引导到目标交换站VST2上。被称为p2的有用信道或者导线代表在源交换站和目标交换站之间的直接连接。借助于有用信道或者导线p3可以经过另外的其任务是转接交换站的数字交换站VST3建立与目标交换站的连接。正常情况下转接交换站没有用户连接端和在两个交换站之间用用户连接端相连接。转接交换站附加地与信令网络处于连接。
上述的两个数字交换站连接的可能性可以相互组合,或者作为另外的选择。
假设A用户希望用其终端机例如A-T1n到B用户用终端机例如B-T1n建立分组交换通话连接例如话音通过IP或者活音通过ATM。
为了开始建立连接,A用户用终端机例如A-T1n启动回路闭合和选拨B用户的呼叫号码(例如E.164)。在交换功能VT1中实施的信令功能,现在经过信令网络传输信令信息例如以CCS7格式按建立连接请求通向在被选择呼叫号码地址的目标交换站例如VST2。这里在属于所希望的通话连接信令信息上安排了单义的识别号码,将这个有益地登录在例如以CCS7格式出现的信令信息的数据部分中。目标交换站发送一个振铃声到例如B用户的B-T1n终端机上。B用户接受通话。将通话通知给目标交换站VST2,和在交换功能VT2中实施的信令功能经过信令网络向源交换站向回发送相应的信令信息。
在源交换站出现向回发送的信令信息之后,经过交换功能VT1另外的功能建立VOI通话连接,例如用有用信道或者连接导线的形式。
在最简单情况下,在交换功能中执行的话务控制功能借助于被选择的呼叫号码选定有用信道或者导线例如p2,将这些经过交互装置IWU1直接引导到目标交换站VST2。交互装置负责将话音经过传输率为例如64 kbit/s的交换网络转换为用数据包形式的话音。此外对这些数据包如同从属的信令信息一样安排了同样的识别号码,以保证将信令信息准确地分配到经过有用信道或者导线发送的有用信息上。来到目标交换站的用数据包形式的话音借助于交互装置IWU2重新返回转换为经过交换网络有用信道的话音和借助于交换功能VT2向B用户终端机方向传输。
此外另可选择地或者与上述情况组合的情况下,在交换功能VT1中实施的话务控制功能,可以将被选择的呼叫号码转换为分组交换网络的目标地址,和借助于这个目标地址选定有用信道或者导线例如p1,经过这些借助于交互装置IWU1经过分组交换网络IN(例如因特网)建立到目标交换站的通话连接。用数据包形式来到的话音在目标交换站中进行处理和继续传送与在这之前叙述的方法相似。
此外在交换功能VT1中执行的话务控制功能借助于被选择的呼叫号码选定有用信道或者导线例如p3,这不是直接的而是经过转接交换站VST3引导到目标交换站的。为了可以在转接交换站上接通有用连接或者通话连接,转接交换站不仅从源交换站而且从目标交换站上得到上述形式的信令信息。
此外当到达从目标交换站或者转接交换站来的信令信息之后可以在源交换站上通过在交换功能VST1中实施的付费功能使费用计数器开始工作。
撤消连接的或者实现电话服务例如自动回叫的方法可以与上述过程方法相似地进行。

Claims (5)

1.可经分组交换网交换的至少一个通话连接的信令信息在交换网络用户之间的交换方法,在其中存在至少一个数字源交换站(VST1)和至少一个数字目标交换站(VST2),这些各自直接或者间接经过至少一个数字转接交换站(VST3)与入口节点相连接,或者在其中集成这样的入口节点的功能,该入口节点为交换网络构成为到分组交换网络的入口,其中在所述入口节点之间,用数据包形式经过分组交换网络可以传输属于至少一个所述通话连接的信令信息和有用信息,
其特征为,
将所述信令信息经过与交换网络处于连接的信令网络(SN)在所述源交换站和目标交换站之间进行交换,该信令网络代替所述分组交换网络。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
其特征为,
对准备经过分组交换网络传输的有用信息和对其所属的准备经过信令网络传导的信令信息安排了共同的单义的识别号码。
3.通过经过信令网络(SN)传导的信令信息将交换网络的付费方法使用在经过分组交换网络建立的通话连接上的方法,其中,采用了以下的可经分组交换网交换的至少一个通话连接的信令信息在交换网络用户之间的交换方法,在其中存在至少一个数字源交换站(VST1)和至少一个数字目标交换站(VST2),这些各自直接或者间接经过至少一个数字转接交换站(VST3)与入口节点相连接,或者在其中集成这样的入口节点的功能,该入口节点为交换网络构成为到分组交换网络的入口,其中在所述入口节点之间,用数据包形式经过分组交换网络可以传输属于至少一个所述通话连接的信令信息和有用信息,
其特征为,将所述信令信息经过与交换网络处于连接的信令网络(SN)在所述源交换站和目标交换站之间进行交换,该信令网络代替所述分组交换网络。
4.按照权要求3的方法,
其特征为,
对准备经过分组交换网络传输的有用信息和对其所属的准备经过信令网络传导的信令信息安排了共同的单义的识别号码。
5.可经分组交换网交换的至少一个通话连接的信令信息在交换网络用户之间的交换方法,在其中存在至少一个数字源交换站(VST1)和至少一个数字目标交换站(VST2),这些各自直接或者间接经过至少一个数字转接交换站(VST3)与入口节点相连接,或者在其中集成这样的入口节点的功能,该入口节点为交换网络构成为到分组交换网络的入口,其中在所述入口节点之间,用数据包形式经过分组交换网络可以传输属于至少一个所述通话连接的信令信息和有用信息,
其特征为,
在以下条件下,在属于源交换站(VST1)的入口节点和属于目标交换站(VST2)另一入口节点之间,或者在将所述入口节点的功能集成在其中的源交换站和目标交换站之间,存在一个直接连接(p2),将存在于源交换站或者转接交换站上的话务控制功能使用在属于通话连接的用数据包形式的有用信息上和经过信令网络(SN)使用在准备传输的信令信息上。
CN99811414A 1998-09-24 1999-09-15 可经分组交换网交换的至少一个通话连接的信令信息交换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634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9843881 1998-09-24
DE19843881.8 1998-09-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20318A CN1320318A (zh) 2001-10-31
CN1126346C true CN1126346C (zh) 2003-10-29

Family

ID=7882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98114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6346C (zh) 1998-09-24 1999-09-15 可经分组交换网交换的至少一个通话连接的信令信息交换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1116369B1 (zh)
JP (1) JP2002526001A (zh)
CN (1) CN1126346C (zh)
BR (1) BR9914032A (zh)
DE (1) DE59910148D1 (zh)
ES (1) ES2226458T3 (zh)
WO (1) WO2000018176A2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27258B1 (en) * 1996-04-04 2001-12-04 Alcatel Usa Sourcing,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internet call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9914032A (pt) 2001-11-20
ES2226458T3 (es) 2005-03-16
WO2000018176A2 (de) 2000-03-30
EP1116369B1 (de) 2004-08-04
JP2002526001A (ja) 2002-08-13
WO2000018176A3 (de) 2000-05-25
EP1116369A2 (de) 2001-07-18
CN1320318A (zh) 2001-10-31
DE59910148D1 (de) 2004-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37596B2 (en) IP based telephone system
JP2002513534A (ja) 信号方式ネットワークゲートウェイ装置および信号方式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その使用
CN1360788A (zh) 使用ss7信令的voip和ip节点与信令点的合作
CN1251720A (zh) 通过计算机网络的电话交换机互连
CN1798137A (zh) 一种软交换呼叫控制方法及其软交换设备
CN1179536C (zh) 在网络中用于通信控制的方法
CN1554173A (zh) 使用atm-pvc来仿真tdm接口的媒体网关
CN1833441A (zh) 比特率调整方法
EP1198945B1 (en) An ip based telephone system
CA2387376C (en) Media gateway control
CN1126346C (zh) 可经分组交换网交换的至少一个通话连接的信令信息交换方法
CN1283083C (zh) 一种媒体网关系统
CN1193555C (zh) 垂直控制协议消息在交换通信网上的传送
CN1653795A (zh) 用于端接直接通向ip网络的调制解调器中继信道的设备
CN1213622C (zh) 用于把电信设备连接到分组交换通信网上的接口单元
CN1159928C (zh) 接入网及其信息通信方法
CN1605216A (zh) 在下一代网络中提供pstn/isdn业务的方法
KR100281421B1 (ko) 인터넷-차세대지능망간의 연동시스템 및 방법
CN1228948C (zh) 支持异步传递模式的独立式数据电话网,网关及其方法
CN1223165C (zh) 经电话网或因特网选择性地建立连接的方法和交换设备
EP1197095B1 (en) Method and media controller for sending signalling messages over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rising two different transport networks
CN1373598A (zh) 一种语音通讯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宽频电话终端
KR100674338B1 (ko) 비동기전송방식(atm)망의 비동기적응계층2(aal2)기능을 이용하여 인터넷 전화 패킷을 전달하는 연동장치및 그 방법
CN101001291A (zh) 一种在低端路由器中进行语音传输的系统与实现方法
CN1326643A (zh) 电信系统中的信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