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31015A - 复合偏光片、制备复合偏光片的方法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复合偏光片、制备复合偏光片的方法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31015A
CN112631015A CN202011562682.7A CN202011562682A CN112631015A CN 112631015 A CN112631015 A CN 112631015A CN 202011562682 A CN202011562682 A CN 202011562682A CN 112631015 A CN112631015 A CN 1126310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assembly
polarizer
quantum dot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6268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印思琪
郑仰利
王志远
张晓萍
范利涛
任健
蔡斯特
王耀东
张罗
刘芳怡
辛秦
高晓娟
周震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6268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310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31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10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复合偏光片、制备复合偏光片的方法和显示装置,所述复合偏光片包括依次层叠的量子点组件、第一贴合胶层和偏光片组件。由此,本发明的复合偏光片具有提高色域的效果。具体地,当将复合偏光片应用于LCD产品中时,通过背光模组内的蓝光发光二极管可激发量子点组件,实现纯粹、广色域、提升画质的光学效果。而且,本申请的复合偏光片还具有控制光线是否通过的效果。此外,将复合偏光片用于LCD产品中,不会改变目前LCD产品的背光设计,适用于各种尺寸的LCD产品。

Description

复合偏光片、制备复合偏光片的方法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复合偏光片、制备复合偏光片的方法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电子产品的设计,目前消费者不仅仅追求大显示屏、薄型化,同时还追求更完美的视觉体验,目前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产品可达到大于100%NTSC的色域,颜色更加鲜艳,层次感好,色彩还原度高,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好的观感。但是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产品的色域都在96%NTSC甚至更低,对比OLED产品有较大的差距,为了进一步缩小两者之间的色域差异,提高LCD产品在未来市场的竞争力,研发一种可以改善LCD产品色域较差问题的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
目前LCD产品存在色域较低、视觉体验较差的问题。
本申请旨在改善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之一。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偏光片,所述复合偏光片包括依次层叠的量子点组件、第一贴合胶层和偏光片组件。由此,复合偏光片具有光转化的特性,可以提升色域表现,让色彩更加鲜明,可以改善目前LCD产品的色域较低、视觉体验较差的问题。此外,复合偏光片还具有控制光线是否通过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形成所述第一贴合胶层的材料为压敏胶。由此,可以使量子点组件与偏光片组件更加紧密的粘结。
进一步地,所述量子点组件包括量子点层、第一水氧阻隔层和第二水氧阻隔层;所述第一水氧阻隔层和所述第二水氧阻隔层分别位于所述量子点层相对的两个表面上。由此,第一水氧阻隔层和第二水氧阻隔层可以对量子点层进行保护,可以阻挡热量、以及外界的水汽和氧气对量子点层造成损害。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偏光片组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保护层、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层和第二保护层;形成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的材料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三醋酸纤维素(Triacetyl Cellulose,TAC)和环烯烃聚合物(Cyclo olefin polymer,COP)中的至少之一。由此,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可以对聚乙烯醇层进行支撑和保护,防止水汽和氧气与聚乙烯醇接触,进而保证了偏光片组件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复合偏光片还包括增亮层,所述增亮层位于所述量子点组件与所述偏光片组件之间。由此,增亮层可以提高偏光片组件的亮度,使其具有更好的光学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贴合胶层位于所述量子点组件与所述增亮层之间。由此,通过第一贴合胶层,可以将量子点组件与增亮层紧密的粘结。
所述复合偏光片还包括第二贴合胶层;所述第二贴合胶层位于所述增亮层与所述偏光片组件之间;任选地,形成所述第二贴合胶层的材料为压敏胶。由此,通过第二贴合胶层,可以将增亮层与偏光片组件紧密的粘结。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复合偏光片还包括第三保护层和第四保护层;所述第三保护层位于所述量子点组件远离所述偏光片组件的一侧;所述第四保护层位于所述偏光片组件远离所述量子点组件的一侧。由此,第三保护层和第四保护层位于复合偏光片相对的两个表面,通过第三保护层和第四保护层,可以对复合偏光片中具有光学特性的核心层进行保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复合偏光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量子点组件;利用第一贴合胶层,将偏光片组件贴合在量子点组件的一侧。由此,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偏光片可以同时具有提高色域的效果和控制光线是否通过的效果。此外,该方法还具有制备简单、原料廉价易得等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将偏光片组件贴合在量子点组件的一侧之前,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偏光片组件和量子点组件之间形成增亮层。由此,可以提升偏光片组件的亮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包括:提供量子点组件和偏光片组件,所述量子点组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水氧阻隔层、量子点层和第二水氧阻隔层;所述偏光片组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保护层、聚乙烯醇层和第二保护层;将所述增亮层与所述量子点组件和所述偏光片组件中的一个进行贴合,令所述增亮层与所述量子点组件通过所述第一贴合胶层进行所述贴合,或者令所述增亮层与所述偏光片组件通过第二贴合胶层进行所述贴合;将所述增亮层与所述量子点组件和所述偏光片组件中的另一个进行贴合。由此,通过第一贴合胶层和第二贴合胶层,可以将量子点组件、增亮层和偏光片组件紧密的粘结。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量子点组件远离所述偏光片组件的一侧形成第三保护层;在所述偏光片组件远离所述量子点组件的一侧形成第四保护层。由此,可以对量子点组件和偏光片组件进行保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薄膜晶体管(Thin-film transistor,TFT)、背光模组以及前文所述的复合偏光片,所述复合偏光片位于所述薄膜晶体管与所述背光模组之间。由此,该显示装置具有前文所述的复合偏光片所具有的全部特征和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此外,该显示装置还具有不改变原有背光模组设计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复合偏光片中的偏光片组件位于靠近所述薄膜晶体管的一侧。由此,量子点受到蓝光发光二极管发热的影响降低,可以进一步提高复合偏光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复合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量子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偏光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复合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式中复合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再一个实施方式中复合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制备复合偏光片的方法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制备复合偏光片的方法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式中制备复合偏光片的方法流程图;图10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现有显示装置与使用本发明复合偏光片的显示装置的光谱对比图。
附图标记
100-复合偏光片,110-量子点组件,120-第一贴合胶层,130-偏光片组件,111-第一水氧阻隔层,112-量子点层,113-第二水氧阻隔层,131-第一保护层,132-聚乙烯醇层,133-第二保护层,140-增亮层,150-第二贴合胶层,160-第三保护层,170-第四保护层,180-保护膜,200-反射片,300-导光板,400-扩散片,500-下增亮膜,600-上增亮膜,700-薄膜晶体管,800-彩色滤光片,900-上偏光片,1000-蓝光发光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场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发明人发现,目前LCD产品存在色域较低的问题,影响产品的视觉效果。
为改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偏光片,参考图1,复合偏光片100包括依次层叠的量子点组件110、第一贴合胶层120和偏光片组件130。由此,本发明将量子点组件110与偏光片组件130结合起来,可以起到提高色域的效果。具体地,当将复合偏光片100应用于LCD产品中时,通过背光模组内的蓝光发光二极管可激发量子点组件110,实现纯粹、广色域、提升画质的光学效果。而且,本申请的复合偏光片100还具有控制光线是否通过的效果,仅垂直于吸收轴方向的偏光成分可通过。
为了方便理解,下面首先对该偏光片组件可实现上述有益效果的原理进行简单说明:
量子点具有宽的激发谱和窄的发射谱,以及窄而对称的荧光发射峰,且无拖尾,多色量子点同时使用时不容易出现光谱交叠。因此,量子点组件可以经传统的LCD产品的背光模组,特别是蓝光背光模组激发形成白光。因此,在电子产品上出现了将量子点混合体形成量子点光学膜的策略,例如量子点光学膜放置在LCD显示屏的背光中,用蓝光LED照射可精确高效地将高能量的蓝光转化为高纯度的红光和绿光,通过对背光进行精细调节,可以大幅提升色域表现,让色彩更加鲜明,开创了新一代的在亮度、色彩覆盖率、色彩控制精准度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的大尺寸显示器。但是由于在背光模组中加设量子点光学膜会改变目前的产品的背光设计等原因,并不适用于小尺寸产品的背光模组中。发明人发现,偏光片是是液晶显示器中用于起偏的光学器件,用于将自然光产生可利用的线偏振光,仅垂直于吸收轴方向的偏光成分可通过,加上液晶分子的扭转特性,结合偏振光特性,进而控制光线的通过与否。偏光片本身是一种多层复合材料,因此将量子点光学膜与下偏光片结合起来,可以提高产品色域并防止改变背光模组的结构。具体地,本申请通过将具有量子点的量子点组件110、和偏光片组件130进行复合形成复合偏光片,可简便地通过背光模组内蓝色LED的光激发偏光片上的量子点光学膜,将具有量子点组件的复合偏光片应用到LCD产品之后,与传统的LCD产品(LED内部的蓝色芯片激发绿色和红色的荧光粉,三者混合成白光)相比,色域可以从96%提升至120%左右,可见复合偏光片可以显著的提升色域。
并且,将复合偏光片用于LCD产品中,不会改变目前LCD产品的背光设计,适用于各种尺寸的LCD产品,改善了将量子点应用于LCD产品中时,对LCD产品尺寸有限制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形成第一贴合胶层120的材料为压敏胶。由此,可以将量子点组件110与偏光片组件130紧密的粘结起来。
进一步地,可以在第一贴合胶层120相对的两个表面上设置保护膜,以在不使用该第一贴合胶层120进行粘接时,对第一贴合胶层120进行保护。当使用第一贴合胶层120时,可以根据使用需要去掉一侧或者另一侧的保护膜。示例性的,形成该保护膜的材料可以是PET,但不限于此,任何可以实现保护功能的材料都可以作为保护膜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考图2,量子点组件110包括量子点层112、第一水氧阻隔层111和第二水氧阻隔层113,第一水氧阻隔层111和第二水氧阻隔层113分别位于量子点层112相对的两个表面上。由此,第一水氧阻隔层111和第二水氧阻隔层113可以阻挡热量、以及外界的水汽和氧气,防止其对量子点层112造成损害。量子点层112作为改善色域问题的活性层,由蓝光发光二极管激发后,可以产生纯粹的光谱,进而实现高色域。
量子点是使用标准化溶剂法合成的具备高效荧光特性的纳米级半导体晶体,是一种重要的低维半导体材料,其三个维度上的尺寸都不大于其对应的半导体材料的激子玻尔半径的两倍。通过对这种纳米半导体材料施加一定的电场或光压,它们便会发出特定频率的光,而发出的光的频率会随着这种半导体的尺寸的改变而变化,因而通过调节这种纳米半导体的尺寸就可以控制其发出的光的颜色,不同的尺寸(2~8nm)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发光颜色可以覆盖从蓝光到红光的整个可见区,且色纯度高,连续可调,通过配比混合可实现非常精密的白色光,例如以CdTe量子为例,当它的粒径从2.5nm生长到4.0nm时,它们的发射波长可以从510nm红移到660nm,而硅量子点等其他量子点的发光可以到近红外区。
本申请中的量子点层112是由包含量子点在内的材料形成的,量子点包括IV、II-VI、IV-VI或III-V元素形成的半导体。例如,所述量子点包括但不限于CdS、CdSe、CdTe、HgTe、ZnS、ZnSe、ZnTe、HgS、InP、InAs、GaP、GaAs、及碳量子点。进一步地,量子点层内所包含的量子点可以为一种、两种或更多种,只要能达到提升色域的效果即可。
进一步地,可以在量子点组件110相对的两个表面上设置保护膜,在存储或运输的过程中,通过该保护膜来对量子点组件110进行保护。当使用该量子点组件110时,可根据使用需求去掉保护膜。例如,形成该保护膜的材料可以是PE。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考图3,偏光片组件130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保护层131、聚乙烯醇层132和第二保护层133。聚乙烯醇层132可实现偏光片组件130的偏光功能,形成第一保护层131和第二保护层133的材料可以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三醋酸纤维素和环烯烃聚合物中的至少之一。第一保护层131和第二保护层133可以分别覆盖聚乙烯醇层132的上表面与下表面,进而对聚乙烯醇层132进行保护,防止水汽和氧气对聚乙烯醇层132的影响,进而使偏光片组件130具有更好的效果。
进一步地,该偏光片组件130还可以包括第一粘结层,第一粘结层可以位于第二保护层133远离聚乙烯醇层132的一侧。形成第一粘结层的材料可以为压敏胶。通过该第一粘结层,可以更方便的将偏光片组件130与其他材料或是模组进行粘接。
进一步地,可以在偏光片组件130相对的两个表面上设置保护膜,来对偏光片组件130进行保护,当需要使用偏光片组件130与其他部件进行贴合时,可根据使用需要去掉一个或者两个保护膜。例如,形成该保护膜的材料可以是PE(polyethylene,聚乙烯)、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一种或者两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考图4,所述复合偏光片100还包括增亮层140,所述增亮层140位于所述量子点组件110与所述偏光片组件130之间。例如,该增亮层140为APF(advance polarizer film)增亮层。由此,通过增亮层140可以提升偏光片组件130的亮度,进而具有更好的光学效果。
进一步地,可以在增亮层140相对的两个表面上设置保护膜,来对增亮层140进行保护。还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去掉一个或两个保护膜,以使增亮层140与其他部件贴合。
进一步地,在量子点组件110远离增亮层140的一侧,可以设置第二粘结层,形成所述第二粘结层的材料为压敏胶,由此,复合偏光片100可以通过该第二粘结层与其他部件进行贴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考图4,第一贴合胶层120位于量子点组件110与增亮层140之间,复合偏光片100还包括第二贴合胶层150,第二贴合胶层150位于增亮层140与偏光片组件130之间。优选地,形成第二贴合胶层150的材料为压敏胶。由此,通过第一贴合胶层120和第二贴合胶层150,可以将量子点组件110、增亮层140和偏光片组件130紧密的粘结起来。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考图5,复合偏光片100还包括第三保护层160和第四保护层170,第三保护层160位于量子点组件110远离偏光片组件130的一侧,第四保护层170位于偏光片组件130远离量子点组件110的一侧。由此,可以对复合偏光片100暴露在外的相对的两个表面进行保护,进而防止在存储或者运输中对复合偏光片100造成损伤。本发明对形成第三保护层160和第四保护层170的材料不作限制,只要能实现保护功能的材料都可以使用。例如,形成第三保护层160和第四保护层170的材料可以是PET。
图6是本发明再一个实施方式中复合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增亮层140位于第二水氧阻隔层113远离量子点层112的一侧,增亮层140位于第一保护层131远离聚乙烯醇层132的一侧。第三保护层160位于第一水氧阻隔层111远离量子点层112的一侧,第四保护层170位于第二保护层133远离聚乙烯醇层132的一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偏光片的方法,参考图7,所述方法包括:
S100、提供量子点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该步骤中,提供量子点组件。量子点组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水氧阻隔层、量子点层和第二水氧阻隔层。
S200、利用第一贴合胶层,将偏光片组件贴合在量子点组件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该步骤中,将偏光片组件贴合在量子点组件的一侧。通过第一贴合胶层,可以将量子点组件与偏光片组件紧密的粘结起来。需要说明的是,该方法中的复合偏光片具有前文所述的复合偏光片的所有特征和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此外,该方法的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廉,具有大规模生产应用的前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将偏光片组件贴合在量子点组件的一侧之前,进一步包括:在偏光片组件和量子点组件之间形成增亮层。由此,增亮层可以与偏光片组件互相配合,提高由偏光片组件射出的光线的亮度,具有更好的光学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8,该方法包括:
S300、提供量子点组件和偏光片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该步骤中,提供量子点组件和偏光片组件。偏光片组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保护层、聚乙烯醇层和第二保护层。参考图9,在量子点组件110相对的两个表面上设置有保护膜180。偏光片组件130相对的两个表面上也设置有保护膜180。
S400、将增亮层与量子点组件和偏光片组件中的一个进行贴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该步骤中,将增亮层与量子点组件和偏光片组件中的一个进行贴合。令所述增亮层与量子点组件通过第一贴合胶层进行贴合,或者令增亮层与偏光片组件通过第二贴合胶层进行贴合。在增亮层140相对的两个表面上设置有保护膜180,第一贴合胶层120相对的两个表面上设置有保护膜180,第二贴合胶层150相对的两个表面上设置有保护膜180。图9示出了先将增亮层与量子点组件贴合的过程,具体地,首先去掉量子点组件110下方的保护膜180,然后去掉第一贴合胶层120上方的保护膜180,将量子点组件110与第一贴合胶层120进行贴合。随后去掉增亮层140下方的保护膜180,去掉第二贴合胶层150上方的保护膜180,将增亮层140与第二贴合胶层150进行贴合。随后去掉贴合有量子点组件110的第一贴合胶层120的另一侧的保护膜180,去掉贴合有第二贴合胶层150的增亮层140另一侧的保护膜180,将量子点组件110与增亮层140进行贴合,随后由卷料切成大片材。
S500、将增亮层与量子点组件和偏光片组件中的另一个进行贴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该步骤中,将增亮层与量子点组件和偏光片组件中的另一个进行贴合。参考图9,提供偏光片组件130,在偏光片组件130相对的两个表面上设置有保护膜180,切成大片材,去掉偏光片组件130上方的保护膜180,同时去掉贴合有量子点组件110、增亮层140的第二贴合胶层150另一侧的保护膜180,将两种片材进行贴合,随后更换保护膜,将位于复合层状结构两端的保护膜180更换为第三保护层160和第四保护层170,得到复合偏光片。需要说明的是,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条件对图9中的各步骤进行调整,例如,当得到的复合层状结构两端的保护膜180的硬度较大,满足使用需求时,可以不更换保护膜,或者可以只更换复合层状结构一端的保护膜180。
进一步地,由于在偏光片组件的制备过程中,需要进行拉伸的操作。如果逐层贴合制备复合偏光片,则在贴合完毕后需要进行拉伸以使偏光片组件的性能达到要求,但拉伸操作容易对量子点组件和增光层的性能造成损伤。为避免逐层损伤所产生的缺陷,本申请采取将制备偏光片组件和制备复合偏光片的工艺分开进行,采取量子点组件、增光层与制备好的偏光片组件进行贴合的方式,与逐层贴合的工艺相比,本发明的方法还具有提高产品良率的优点。本发明对量子点组件、增亮层、偏光片组件三者贴合的顺序也不作限制,例如,可以先将增亮层与量子点组件贴合,量子点组件贴合在增亮层的一侧,随后将偏光片组件贴合到增亮层的另一侧。或者,也可以先将增亮层与偏光片组件贴合,将偏光片组件贴合在增亮层的一侧,随后将量子点组件贴合在增亮层的另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量子点组件远离偏光片组件的一侧形成第三保护层,在偏光片组件远离量子点组件的一侧形成第四保护层。由此,可以对复合偏光片相对的两个外侧表面进行保护,防止外力对复合偏光片造成损伤。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该量子点组件与其他部件进行贴合时,可以根据使用需要去掉第三保护层和/或第四保护层。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更换保护膜的步骤。如前所述,量子点组件、增亮层、偏光片组件相对的两个表面上都可以设置保护膜,来实现对部件进行保护的效果。在贴合完成后,量子点组件远离增亮层的一侧和偏光片组件远离增亮层一侧的表面都设置有保护膜,即这两个保护膜在复合偏光片的外侧,可以对复合偏光片进行保护。如果这两个保护膜的一个或者两个的材质较软,则在存储或运输的过程中容易损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更换保护膜,将较软材质的保护膜更换为较硬材质的保护膜。例如,可以将较软的PE膜更换为较硬的PET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薄膜晶体管、背光模组以及前文所述的复合偏光片,复合偏光片位于背光模组与薄膜晶体管之间。由此,该显示装置具有前文所述的复合偏光片所具有的全部特征和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将该复合偏光片应用于显示装置中,可以实现显示装置的广色域、提升画质,改善了现有LCD产品的色域较差的问题。
具体地,参考图10,背光模组可以包括反射片200、导光板300、扩散片400、下增亮膜500和上增亮膜600。在薄膜晶体管700远离背光模组的一侧,还可以包括彩色滤光片800和上偏光片900。其中,下增亮膜、上增亮膜中的增亮膜(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BEF)与复合偏光片中的增亮层不同。在现有显示装置中,位于本申请复合偏光片100位置处的是下偏光片。
与现有显示装置相比,使用本申请复合偏光片的显示装置不会大幅度改变显示装置的整体架构,只是将现有的白光发光二极管更换为蓝光发光二极管1000,传统的下偏光片更换为复合偏光片100,现有的显示装置是通过发光二极管内部的蓝色芯片激发绿色和红色的荧光粉,三者混合成白光,本申请是通过蓝光发光二极管发出的蓝光激发复合偏光片100中的量子点层112,混合成白光,具有纯粹的光谱。
进一步地,复合偏光片中的偏光片组件位于靠近薄膜晶体管700的一侧。由此,含有量子点层的复合偏光片远离蓝光发光二极管1000,由此,量子点受到发光二极管发热的影响降低,可以增加量子点层的使用时间,进而可以有效的提高复合偏光片100的使用寿命。
图11是普通显示装置与使用复合偏光片的显示装置的光谱对比图,参考图11,使用复合偏光片后的光谱在绿波和红波范围内具有更窄的半波宽,且没有拖尾,这样使得绿色的能量更加集中,在显示绿色方面更加的纯粹,提高了产品的色域,颜色更加的鲜艳,层次感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外”、“内”、“上”、“下”、“正面”、“背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要求本发明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3)

1.一种复合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偏光片包括依次层叠的量子点组件、第一贴合胶层和偏光片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偏光片,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一贴合胶层的材料为压敏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组件包括量子点层、第一水氧阻隔层和第二水氧阻隔层;
所述第一水氧阻隔层和所述第二水氧阻隔层分别位于所述量子点层相对的两个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组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保护层、聚乙烯醇层和第二保护层;
形成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的材料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三醋酸纤维素和环烯烃聚合物中的至少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偏光片还包括增亮层,所述增亮层位于所述量子点组件与所述偏光片组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贴合胶层位于所述量子点组件与所述增亮层之间;
所述复合偏光片还包括第二贴合胶层;
所述第二贴合胶层位于所述增亮层与所述偏光片组件之间;
任选地,形成所述第二贴合胶层的材料为压敏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偏光片还包括第三保护层和第四保护层;
所述第三保护层位于所述量子点组件远离所述偏光片组件的一侧;
所述第四保护层位于所述偏光片组件远离所述量子点组件的一侧。
8.一种制备复合偏光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量子点组件;
利用第一贴合胶层,将偏光片组件贴合在所述量子点组件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偏光片组件贴合在量子点组件的一侧之前,进一步包括:在偏光片组件和量子点组件之间形成增亮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量子点组件和偏光片组件,所述量子点组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水氧阻隔层、量子点层和第二水氧阻隔层;所述偏光片组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保护层、聚乙烯醇层和第二保护层;
将所述增亮层与所述量子点组件和所述偏光片组件中的一个进行贴合,令所述增亮层与所述量子点组件通过所述第一贴合胶层进行所述贴合,或者令所述增亮层与所述偏光片组件通过第二贴合胶层进行所述贴合;
将所述增亮层与所述量子点组件和所述偏光片组件中的另一个进行贴合。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所述量子点组件远离所述偏光片组件的一侧形成第三保护层;
在所述偏光片组件远离所述量子点组件的一侧形成第四保护层。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薄膜晶体管、背光模组以及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偏光片,所述复合偏光片位于所述薄膜晶体管与所述背光模组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偏光片中的偏光片组件位于靠近所述薄膜晶体管的一侧。
CN202011562682.7A 2020-12-25 2020-12-25 复合偏光片、制备复合偏光片的方法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26310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62682.7A CN112631015A (zh) 2020-12-25 2020-12-25 复合偏光片、制备复合偏光片的方法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62682.7A CN112631015A (zh) 2020-12-25 2020-12-25 复合偏光片、制备复合偏光片的方法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1015A true CN112631015A (zh) 2021-04-09

Family

ID=75324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62682.7A Pending CN112631015A (zh) 2020-12-25 2020-12-25 复合偏光片、制备复合偏光片的方法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31015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4558A (zh) * 2012-09-27 2013-01-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片及显示装置
CN204439978U (zh) * 2015-03-20 2015-07-0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量子点的液晶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5204106A (zh) * 2015-10-12 2015-12-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量子点偏光片的制作方法
KR20200014079A (ko) * 2018-07-31 2020-02-1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양자점 편광판 및 제조방법 그리고 이를 포함하는 영상 표시 장치
CN111610664A (zh) * 2020-06-12 2020-09-01 广东万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增亮阻隔膜的背光模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4558A (zh) * 2012-09-27 2013-01-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片及显示装置
CN204439978U (zh) * 2015-03-20 2015-07-0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量子点的液晶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5204106A (zh) * 2015-10-12 2015-12-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量子点偏光片的制作方法
KR20200014079A (ko) * 2018-07-31 2020-02-1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양자점 편광판 및 제조방법 그리고 이를 포함하는 영상 표시 장치
CN111610664A (zh) * 2020-06-12 2020-09-01 广东万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增亮阻隔膜的背光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im et al. Realization of 95% of the Rec. 2020 color gamut in a highly efficient LCD using a patterned quantum dot film
US9893252B2 (en) White LED,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1713148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EP3002628B1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TWI631395B (zh) 光學構件與具有其之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KR102106045B1 (ko) 양자점을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을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742625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30046495A (ko) 고 투과율을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WO2008047290A1 (en)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90004375A1 (en) Optical film,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for backlight module
CN108828831B (zh) 量子点偏光片、显示装置及量子点偏光片的制作方法
WO2017121131A1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US20170139092A1 (en) Polarizer, Quantum-Effect-Base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20056001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WO2017024572A1 (zh) Led光源结构及其封装方法
JP2004287323A (ja)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CN209858903U (zh) 一种复合光学膜、背光装置和显示装置
KR101744871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WO2018201617A1 (zh) 一种光学膜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US20210202765A1 (en) Quantum dot complex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13156703A (zh) 背光模组及量子点显示装置
KR101767009B1 (ko) 광학 부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표시 장치
KR101942235B1 (ko) 광학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12631015A (zh) 复合偏光片、制备复合偏光片的方法和显示装置
TWI610117B (zh) 包含K-Si-F類螢光體及色純度增強膜的液晶顯示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