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17729B - 一种消化内窥镜输送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消化内窥镜输送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17729B
CN112617729B CN202011414910.6A CN202011414910A CN112617729B CN 112617729 B CN112617729 B CN 112617729B CN 202011414910 A CN202011414910 A CN 202011414910A CN 112617729 B CN112617729 B CN 1126177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fixedly connected
shaped supporting
endoscope
pl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1491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17729A (zh
Inventor
邸贺
顾玲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Frankenma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Frankenma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Frankenma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Frankenma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1491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177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17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177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177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177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273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for the upper alimentary canal, e.g. oesophagoscopes, gastrosco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47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窥镜输送机构,涉及到医疗器械领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内壁上设置有传动部,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一对上U形支撑板,其中一个所述上U形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箱体的顶部上,另一个所述上U形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移动部,其中一个所述顶动部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所述上U形支撑板上,所述上U形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U形支撑架。本发明结构合理,移动部带动其中一个顶动部、夹板、固定夹、U形支撑架往复移动,实现自动对内窥镜夹紧、送进、解锁,模拟人手输送消化内窥镜,不需要医护人员反复操作,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力,且能防止感染和辐射。

Description

一种消化内窥镜输送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消化内窥镜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医用内窥镜是一种医疗器械,由可弯曲部分、光源及一组镜头组成。内窥镜,经人体的天然孔道,或者是经手术做的小切口进入人体内。使用时将内窥镜导入预检查的器官,可直接窥视有关部位的变化。
消化内窥镜检查是消化道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常规手段,通常消化内窥镜检查通过医护人员操作输送,使得医护人员进行消化内窥镜检查时,体力消耗大,消化内窥镜检查常伴有高污染的风险,医护人员极易遭受感染以及辐射,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消化内窥镜输送机构来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化内窥镜输送机构,实现自动对内窥镜夹紧、送进、解锁,模拟人手输送消化内窥镜,不需要医护人员反复操作,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力,且能防止感染和辐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化内窥镜输送机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内壁上设置有传动部,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一对上U形支撑板,其中一个所述上U形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箱体的顶部上,另一个所述上U形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移动部,一对所述上U形支撑板上均设置有顶动部,其中一个所述顶动部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所述上U形支撑板上,所述上U形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U形支撑架,一对所述U形支撑架上均转动连接有夹板,一对所述夹板互相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柱,一对所述弹性柱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夹,一对所述固定夹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一对所述夹板之间设置有张力弹簧,所述张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一对所述夹板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对立柱,一对所述立柱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导向管。
借由上述结构,将内窥镜分别穿过一对导向管,此时两对夹板、固定夹为张开状态,传动部移动,推动其中一个顶动部向上移动,顶动部推动其中一对夹板相互靠近移动,从而带动一对固定夹互相靠近移动,从而对内窥镜进行夹紧,此时顶动部限位,传动部继续移动,带动移动部进行移动,移动部带动其中一个上U形支撑板进行移动,从而带动其中一个顶动部、夹板、固定夹、U形支撑架移动,从而实现对内窥镜进行送进,当移动到设置位置时,传动部反向移动,推动两个顶动部向上移动,其中一个顶动部推动其中另一对固定夹互相靠近对内窥镜进行夹紧,另一个顶动部解除限位向下移动,上一步夹紧的固定夹相互远离,在移动部的作用下,上一步中一个顶动部、夹板、固定夹、U形支撑架移动回到之前位置,从而往复移动,实现自动对内窥镜夹紧、送进、解锁,模拟人手输送消化内窥镜,不需要医护人员反复操作,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力,且能防止感染和辐射。
优选的,所述顶动部包括滑动套接于所述上U形支撑板上的上顶杆、设置于上顶杆底端的中间杆、设置于所述中间杆底端的下顶杆、套接于所述下顶杆上的固定管,所述上顶杆上固定套接有上挡板,所述固定管上固定套接有下挡板,所述上挡板与所述下挡板之间设置有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挡板、所述下挡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回位弹簧,在回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得上顶杆、中间杆、下顶杆自动回位,从而实现对固定夹、夹板解除限位,从而对内窥镜解除限位。
优选的,所述固定管的顶部开设有多个限位槽和多个移动槽,多个所述限位槽与多个所述移动槽的位置交叉间隔设置,所述下顶杆的侧壁环形固定连接有多个导向杆,所述下顶杆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放置槽,所述导向杆与所述移动槽相适配,所述中间杆的侧壁环形固定连接有多个限位杆,所述中间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上顶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三角顶头,所述上顶杆的底端位于所述套管内,所述限位杆分别与所述移动槽、所述限位槽相适配。
进一步地,下顶杆上的导向杆在固定管上的移动槽内滑动,中间杆上的限位杆的底端位于下顶杆的放置槽上,中间杆上的限位杆的底端位于移动槽内,第一状态,此时上顶杆、三角顶头位于最底位置,下顶杆向上移动推动中间杆沿着固定管移动,限位杆滑出移动槽,松开下顶杆时,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中间杆、限位杆反向移动,限位杆底端倒角设置,使得限位杆与固定管顶端接触时,产生转动,从而使得限位杆滑至限位槽内,第二状态,此时上顶杆、三角顶头位于设计状态位置,再次下顶杆移动,同理,由于多个限位槽与多个移动槽的位置交叉间隔设置,实现下顶杆两次向上移动时,使得上顶杆、三角顶头两种状态位置,从而实现自动限位和解锁功能。
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上U形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中间板,其中一个所述固定管固定套接在所述中间板上,另一个所述固定管固定套接在所述箱体的顶部。
通过设置中间板,对其中一个固定管起到固定和支撑作用。
优选的,一对所述夹板在自然状态下底部之间形成夹角,所述夹角与三角顶头相适配。
进一步地,三角顶头与一对夹板的底部互相靠近的一侧接触,由于角度的设置,三角顶头移动时,推动一对夹板相互靠近移动,从而实现对内窥镜夹紧。
优选的,所述移动部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箱体顶部内壁对称设置的一对滑轨、开设于一对所述滑轨互相靠近一侧侧壁上的T形滑槽、滑动连接于一对所述T形滑槽内的滑动板,一对所述滑动板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中间板的底部上,一对所述滑轨上位于T形滑槽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一对限位块。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T形滑槽,便于滑动板沿着T形滑槽的方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传动部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箱体底部内壁上的两对侧板、转动连接于两对所述侧板之间的带轮、张紧于一对所述带轮上的皮带、设置于所述箱体底部内壁上的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于其中一个带轮轴上,所述箱体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的顶部上。
电机输出端转动带动带轮转动,从而带动皮带转动,实现动力传递。
优选的,所述所述皮带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对三角顶块和一对推板,其中一个所述三角顶块位于一对所述推板之间,一对所述三角顶块分别位于一对下顶杆互相远离的一侧,一对所述推板的底部与中间板的顶部在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地,皮带转动带动一对三角顶块移动,其中一个三角顶块与其中一个下顶杆接触,推动下顶杆向上移动,其中一个推板与中间板接触,推动中间板移动,通过设置三角顶块,实现下顶杆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固定夹、夹板互相靠近或者互相远离对内窥镜进行夹紧或者解锁,通过设置推板,实现中间板、其中一个上U形上支撑板移动,从而实现对内窥镜进行送进操作。
优选的,所述弹性柱上套接有压紧弹簧,所述压紧弹簧的两端别与所述夹板、所述固定夹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压紧弹簧,便于对内窥镜夹紧,使其保持稳定。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两侧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一对安装底板,所述箱体的顶部开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的长度大于滑轨的长度,所述避让孔的宽度大于中间板的宽度。
通过设置安装底板,便于输送机构安装固定。
综上,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结构合理,将内窥镜分别穿过一对导向管,此时两对夹板、固定夹为张开状态,传动部移动,推动其中一个顶动部向上移动,顶动部推动其中一对夹板相互靠近移动,从而带动一对固定夹互相靠近移动,从而对内窥镜进行夹紧,此时顶动部限位,传动部继续移动,带动移动部进行移动,移动部带动其中一个上U形支撑板进行移动,从而带动其中一个顶动部、夹板、固定夹、U形支撑架移动,从而实现对内窥镜进行送进,当移动到设置位置时,传动部反向移动,推动两个顶动部向上移动,其中一个顶动部推动其中另一对固定夹互相靠近对内窥镜进行夹紧,另一个顶动部解除限位向下移动,上一步夹紧的固定夹相互远离,在移动部的作用下,上一步中一个顶动部、夹板、固定夹、U形支撑架移动回到之前位置,从而往复移动,实现自动对内窥镜夹紧、送进、解锁,模拟人手输送消化内窥镜,不需要医护人员反复操作,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力,且能防止感染和辐射;
2、本发明中,下顶杆上的导向杆在固定管上的移动槽内滑动,中间杆上的限位杆的底端位于下顶杆的放置槽上,中间杆上的限位杆的底端位于移动槽内,第一状态,此时上顶杆、三角顶头位于最底位置,下顶杆向上移动推动中间杆沿着固定管移动,限位杆滑出移动槽,松开下顶杆时,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中间杆、限位杆反向移动,限位杆底端倒角设置,使得限位杆与固定管顶端接触时,产生转动,从而使得限位杆滑至限位槽内,第二状态,此时上顶杆、三角顶头位于设计状态位置,再次下顶杆移动,同理,由于多个限位槽与多个移动槽的位置交叉间隔设置,实现下顶杆两次向上移动时,使得上顶杆、三角顶头两种状态位置,从而实现自动限位和解锁功能;
3、本发明中,电机输出端转动带动带轮转动,从而带动皮带转动,皮带转动带动一对三角顶块移动,其中一个三角顶块与其中一个下顶杆接触,推动下顶杆向上移动,其中一个推板与中间板接触,推动中间板移动,通过设置三角顶块,实现下顶杆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固定夹、夹板互相靠近或者互相远离对内窥镜进行夹紧或者解锁,通过设置推板,实现中间板、其中一个上U形上支撑板移动,从而实现对内窥镜进行送进操作;
4、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压紧弹簧,便于对内窥镜夹紧,使其保持稳定,通过设置安装底板,便于输送机构安装固定,通过设置限位块,限位块对中间板进行限位,当三角顶块与下顶杆接触时的推力小于限位力,中间板不移动,推板的推力大于限位力,从而推动中间板移动;
5、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回位弹簧,在回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得上顶杆、中间杆、下顶杆自动回位,从而实现对固定夹、夹板解除限位,从而对内窥镜解除限位,三角顶头与一对夹板的底部互相靠近的一侧接触,由于角度的设置,三角顶头移动时,推动一对夹板相互靠近移动,从而实现对内窥镜夹紧。
附图说明
图1为消化内窥镜输送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消化内窥镜输送机构局部剖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箱体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滑轨、滑动板以及连接部件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夹板、固定夹以及连接部件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顶动部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中间杆、下顶杆配合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固定管、中间杆配合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下顶杆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固定管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中间杆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立柱;3、导向管;4、安装底板;5、上U形支撑板;6、U形支撑架;7、夹板;8、固定夹;9、三角顶头;10、侧板;11、带轮;12、皮带;13、电机;14、底座;15、推板;16、回位弹簧;17、滑轨;18、避让孔;19、套管;20、移动槽;21、三角顶块;22、滑动板;23、中间板;24、上挡板;25、张力弹簧;26、压紧弹簧;27、橡胶垫;28、限位块;29、T形滑槽;30、上顶杆;31、下顶杆;32、固定管;33、下挡板;34、中间杆;35、导向杆;36、放置槽;37、限位槽;38、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参考图1-11所示的一种消化内窥镜输送机构,包括箱体1,箱体1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金属箱体1。
箱体1的底部内壁上设置有传动部,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一对上U形支撑板5,其中一个上U形支撑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箱体1的顶部上,上U形支撑板5通过焊接方式与箱体1固定连接。
另一个上U形支撑板5的底部设置有移动部,一对上U形支撑板5上均设置有顶动部,其中一个顶动部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上U形支撑板5上,上U形支撑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U形支撑架6,U形支撑架6与上U形支撑板5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连接方式,例如焊接。
一对U形支撑架6上均转动连接有夹板7,一对夹板7互相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柱,一对弹性柱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夹8,一对固定夹8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27,一对夹板7之间设置有张力弹簧25,张力弹簧25的两端分别与一对夹板7固定连接,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对立柱2,一对立柱2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导向管3,立柱2与箱体1、导向管3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焊接固定连接。
借由上述结构,将内窥镜分别穿过一对导向管3,此时两对夹板7、固定夹8为张开状态,传动部移动,推动其中一个顶动部向上移动,顶动部推动其中一对夹板7相互靠近移动,从而带动一对固定夹8互相靠近移动,从而对内窥镜进行夹紧,此时顶动部限位,传动部继续移动,带动移动部进行移动,移动部带动其中一个上U形支撑板5进行移动,从而带动其中一个顶动部、夹板7、固定夹8、U形支撑架6移动,从而实现对内窥镜进行送进,当移动到设置位置时,传动部反向移动,推动两个顶动部向上移动,其中一个顶动部推动其中另一对固定夹8互相靠近对内窥镜进行夹紧,另一个顶动部解除限位向下移动,上一步夹紧的固定夹8相互远离,在移动部的作用下,上一步中一个顶动部、夹板7、固定夹8、U形支撑架6移动回到之前位置,从而往复移动,实现自动对内窥镜夹紧、送进、解锁,模拟人手输送消化内窥镜,不需要医护人员反复操作,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力,且能防止感染和辐射。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顶动部包括滑动套接于上U形支撑板5上的上顶杆30、设置于上顶杆30底端的中间杆34、设置于中间杆34底端的下顶杆31、套接于下顶杆31上的固定管32,上顶杆30上固定套接有上挡板24,固定管32上固定套接有下挡板33,上挡板24与下挡板33之间设置有回位弹簧16,回位弹簧16的两端分别与上挡板24、下挡板33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回位弹簧16,在回位弹簧16的弹力作用下,使得上顶杆30、中间杆34、下顶杆31自动回位,从而实现对固定夹8、夹板7解除限位,从而对内窥镜解除限位。
本实施例中,固定管32的顶部开设有多个限位槽37和多个移动槽20,多个限位槽37与多个移动槽20的位置交叉间隔设置,下顶杆31的侧壁环形固定连接有多个导向杆35,下顶杆31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放置槽36,导向杆35与移动槽20相适配,中间杆34的侧壁环形固定连接有多个限位杆38,中间杆3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套管19,上顶杆3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三角顶头9,上顶杆30的底端位于套管19内,限位杆38分别与移动槽20、限位槽37相适配。下顶杆31上的导向杆35在固定管32上的移动槽20内滑动,中间杆34上的限位杆38的底端位于下顶杆31的放置槽36上,中间杆34上的限位杆38的底端位于移动槽20内,第一状态,此时上顶杆30、三角顶头9位于最底位置,下顶杆31向上移动推动中间杆34沿着固定管32移动,限位杆38滑出移动槽20,松开下顶杆31时,在回位弹簧16的作用下,中间杆34、限位杆38反向移动,限位杆38底端倒角设置,使得限位杆38与固定管32顶端接触时,产生转动,从而使得限位杆38滑至限位槽37内,第二状态,此时上顶杆30、三角顶头9位于设计状态位置,再次下顶杆31移动,同理,由于多个限位槽37与多个移动槽20的位置交叉间隔设置,实现下顶杆31两次向上移动时,使得上顶杆30、三角顶头9两种状态位置,从而实现自动限位和解锁功能。
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上U形支撑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中间板23,其中一个固定管32固定套接在中间板23上,另一个固定管32固定套接在箱体1的顶部。通过设置中间板23,对其中一个固定管32起到固定和支撑作用。
本实施例中,一对夹板7在自然状态下底部之间形成夹角,夹角与三角顶头9相适配。
三角顶头9与一对夹板7的底部互相靠近的一侧接触,由于角度的设置,三角顶头9移动时,推动一对夹板7相互靠近移动,从而实现对内窥镜夹紧。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移动部包括固定连接于箱体1顶部内壁对称设置的一对滑轨17、开设于一对滑轨17互相靠近一侧侧壁上的T形滑槽29、滑动连接于一对T形滑槽29内的滑动板22,一对滑动板22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中间板23的底部上,一对滑轨17上位于T形滑槽29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一对限位块28。通过设置T形滑槽29,便于滑动板22沿着T形滑槽29的方向移动。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传动部包括固定连接于箱体1底部内壁上的两对侧板10、转动连接于两对侧板10之间的带轮11、张紧于一对带轮11上的皮带12、设置于箱体1底部内壁上的电机13,电机13输出端固定连接于其中一个带轮11轴上,箱体1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底座14,电机13固定连接于底座14的顶部上,电机13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型号,例如型号:80st-m02430。电机13输出端转动带动带轮11转动,从而带动皮带12转动,实现动力传递。
本实施例中,皮带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对三角顶块21和一对推板15,其中一个三角顶块21位于一对推板15之间,一对三角顶块21分别位于一对下顶杆31互相远离的一侧,一对推板15的底部与中间板23的顶部在同一水平面上。皮带12转动带动一对三角顶块21移动,其中一个三角顶块21与其中一个下顶杆31接触,推动下顶杆31向上移动,其中一个推板15与中间板23接触,推动中间板23移动,通过设置三角顶块21,实现下顶杆31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固定夹8、夹板7互相靠近或者互相远离对内窥镜进行夹紧或者解锁,通过设置推板15,实现中间板23、其中一个上U形支撑板5移动,从而实现对内窥镜进行送进操作。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皮带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三角顶块21和推板15还可以以其他任何能够实现内窥镜输送的方式设置。
本实施例中,弹性柱上套接有压紧弹簧26,压紧弹簧26的两端别与夹板7、固定夹8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压紧弹簧26,便于对内窥镜夹紧,使其保持稳定。
本实施例中,箱体1的两侧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一对安装底板4,箱体1的顶部开设有避让孔18,避让孔18的长度大于滑轨17的长度,避让孔18的宽度大于中间板23的宽度。通过设置安装底板4,便于输送机构安装固定。
本发明工作原理:
将内窥镜分别穿过一对导向管3,此时两对夹板7、固定夹8为张开状态,电机13输出端转动带动带轮11转动,从而带动皮带12转动,皮带12转动带动一对三角顶块21、一对推板15移动,其中一个三角顶块21与其中一个下顶杆31接触,推动下顶杆31向上移动,此时下顶杆31上的导向杆35在固定管32上的移动槽20内滑动,中间杆34上的限位杆38的底端位于下顶杆31的放置槽36上,中间杆34上的限位杆38的底端位于移动槽20内,第一状态,此时上顶杆30、三角顶头9位于最底位置,下顶杆31向上移动推动中间杆34沿着固定管32移动,限位杆38滑出移动槽20,松开下顶杆31时,在回位弹簧16的作用下,中间杆34、限位杆38反向移动,限位杆38底端倒角设置,使得限位杆38与固定管32顶端接触时,产生转动,从而使得限位杆38滑至限位槽37内,第二状态,此时上顶杆30、三角顶头9位于设计状态位置,上顶杆30推动三角顶头9与一对夹板7的底部互相靠近的一侧接触,由于角度的设置,三角顶头9移动时,推动一对夹板7相互靠近移动,从而实现对内窥镜夹紧,其中一个推板15与中间板23接触,推动中间板23移动,中间板23带动滑动板22沿着滑轨17上的T形滑槽29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其中一个顶动部、夹板7、固定夹8使内窥镜送进,移动至设计位置后,电机13翻转,使皮带12反向移动,此时另一个三角顶块21推动另一个下顶杆31向上移动,同理对内窥镜进行夹紧,其中一个三角顶块21与移动的下顶杆31接触,由于多个限位槽37与多个移动槽20的位置交叉间隔设置,使得中间杆34重新滑入移动槽20,之前夹紧的夹板7、固定夹8在张力弹簧25的弹力作用下重新张开,在另一个推板15重新使其中一个顶动部、夹板7、固定夹8回位,往复,实现自动对内窥镜夹紧、送进、解锁,模拟人手输送消化内窥镜,不需要医护人员反复操作,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力,且能防止感染和辐射。
通过设置限位块28,限位块28对中间板23进行限位,当三角顶块21与下顶杆31接触时的推力小于限位力,中间板23不移动,推板15的推力大于限位力,从而推动中间板23移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消化内窥镜输送机构,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底部内壁上设置有传动部,所述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一对上U形支撑板(5),其中一个所述上U形支撑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箱体(1)的顶部上,另一个所述上U形支撑板(5)的底部设置有移动部,一对所述上U形支撑板(5)上均设置有顶动部,其中一个所述顶动部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所述上U形支撑板(5)上,所述上U形支撑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U形支撑架(6),一对所述U形支撑架(6)上均转动连接有夹板(7),一对所述夹板(7)互相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柱,一对所述弹性柱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夹(8),一对所述夹板(7)之间设置有张力弹簧(25),所述张力弹簧(25)的两端分别与一对所述夹板(7)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对立柱(2),一对所述立柱(2)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导向管(3);
所述顶动部包括滑动套接于所述上U形支撑板(5)上的上顶杆(30)、设置于上顶杆(30)底端的中间杆(34)、设置于所述中间杆(34)底端的下顶杆(31)、套接于所述下顶杆(31)上的固定管(32),所述上顶杆(30)上固定套接有上挡板(24),所述固定管(32)上固定套接有下挡板(33),所述上挡板(24)与所述下挡板(33)之间设置有回位弹簧(16),所述回位弹簧(1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挡板(24)、所述下挡板(33)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管(32)的顶部开设有多个限位槽(37)和多个移动槽(20),多个所述限位槽(37)与多个所述移动槽(20)的位置交叉间隔设置,所述下顶杆(31)的侧壁环形固定连接有多个导向杆(35),所述下顶杆(31)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放置槽(36),所述导向杆(35)与所述移动槽(20)相适配,所述中间杆(34)的侧壁环形固定连接有多个限位杆(38),所述中间杆(3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套管(19),所述上顶杆(3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三角顶头(9),所述上顶杆(30)的底端位于所述套管(19)内,所述限位杆(38)分别与所述移动槽(20)、所述限位槽(37)相适配;
其中一个所述上U形支撑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中间板(23),其中一个所述固定管(32)固定套接在所述中间板(23)上,另一个所述固定管(32)固定套接在所述箱体(1)的顶部;
一对所述夹板(7)在自然状态下底部之间形成夹角,所述夹角与三角顶头(9)相适配;
所述移动部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箱体(1)顶部内壁对称设置的一对滑轨(17)、开设于一对所述滑轨(17)互相靠近一侧侧壁上的T形滑槽(29)、滑动连接于一对所述T形滑槽(29)内的滑动板(22),一对所述滑动板(22)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中间板(23)的底部上,一对所述滑轨(17)上位于T形滑槽(29)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一对限位块(28);
所述传动部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箱体(1)底部内壁上的两对侧板(10)、转动连接于两对所述侧板(10)之间的带轮(11)、张紧于一对所述带轮(11)上的皮带(12)、设置于所述箱体(1)底部内壁上的电机(13),所述电机(13)输出端固定连接于其中一个带轮(11)轴上,所述箱体(1)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底座(14),所述电机(13)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14)的顶部上;
所述皮带(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对三角顶块(21)和一对推板(15),其中一个所述三角顶块(21)位于一对所述推板(15)之间,一对所述三角顶块(21)分别位于一对下顶杆(31)互相远离的一侧,一对所述推板(15)的底部与中间板(23)的顶部在同一水平面上;
借由上述消化内窥镜输送机构,将内窥镜分别穿过一对导向管(3),此时两对夹板(7)、固定夹(8)为张开状态,传动部移动,推动其中一个顶动部向上移动,顶动部推动其中一对夹板(7)相互靠近移动,从而带动一对固定夹(8)互相靠近移动,从而对内窥镜进行夹紧,此时顶动部限位,传动部继续移动,带动移动部进行移动,移动部带动其中一个上U形支撑板(5)进行移动,从而带动其中一个顶动部、夹板(7)、固定夹(8)、U形支撑架(6)移动,从而实现对内窥镜进行送进,当移动到设置位置时,传动部反向移动,推动两个顶动部向上移动,其中一个顶动部推动其中另一对固定夹(8)互相靠近对内窥镜进行夹紧,另一个顶动部解除限位向下移动,上一步夹紧的固定夹(8)相互远离,在移动部的作用下,上一步中一个顶动部、夹板(7)、固定夹(8)、U形支撑架(6)移动回到之前位置,从而往复移动,实现自动对内窥镜夹紧、送进、解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窥镜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柱上套接有压紧弹簧(26),所述压紧弹簧(26)的两端别与所述夹板(7)、所述固定夹(8)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窥镜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两侧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一对安装底板(4),所述箱体(1)的顶部开设有避让孔(18),所述避让孔(18)的长度大于滑轨(17)的长度,所述避让孔(18)的宽度大于中间板(23)的宽度。
CN202011414910.6A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消化内窥镜输送机构 Active CN1126177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14910.6A CN112617729B (zh)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消化内窥镜输送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14910.6A CN112617729B (zh)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消化内窥镜输送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17729A CN112617729A (zh) 2021-04-09
CN112617729B true CN112617729B (zh) 2022-09-02

Family

ID=75308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14910.6A Active CN112617729B (zh)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消化内窥镜输送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1772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67659A (zh) * 2014-01-02 2014-05-07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消化内窥镜机器人
CN203647313U (zh) * 2014-01-02 2014-06-18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消化内窥镜输送机构
CN109965827A (zh) * 2017-12-27 2019-07-05 微创(上海)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 内窥镜动力锁紧与调节机构及内窥镜持镜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10303B2 (en) * 2017-06-29 2020-04-07 Verb Surgical Inc. Virtual reality laparoscopic tools
US10464209B2 (en) * 2017-10-05 2019-11-05 Auris Health, Inc. Robotic system with indication of boundary for robotic ar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67659A (zh) * 2014-01-02 2014-05-07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消化内窥镜机器人
CN203647313U (zh) * 2014-01-02 2014-06-18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消化内窥镜输送机构
CN109965827A (zh) * 2017-12-27 2019-07-05 微创(上海)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 内窥镜动力锁紧与调节机构及内窥镜持镜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17729A (zh) 2021-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54448B (zh) 一种中医科用节能环保的中药药材裁切设备
CN110025938B (zh) 烧伤病人床上功能锻炼器
CN112617729B (zh) 一种消化内窥镜输送机构
CA1326612C (en) Dough piece bending device
CN105836451B (zh) 自进滑落式医用采血管准备机
JP5598785B2 (ja) トレーニング装置
CN108782025A (zh) 一种菌菇袋扎孔设备
CN207861155U (zh) 喷房辊床
CN215425189U (zh) 一种骨科手术钳清洗用支撑夹
CN213912152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神经内科下肢康复仪
CN113069312A (zh) 一种重症患者功能锻炼装置
CN210543086U (zh) 一种用于冠心病的康复训练装置
CN106181975A (zh) 一种秧苗移植机器人
CN112386441A (zh) 一种医外科复健床
CN220141868U (zh) 一种小型动物医学检测用辅助设备
CN206239474U (zh) 一种手术器械的四片簧机构
CN215538194U (zh) 一种中医护理肢体锻炼装置
CN220587891U (zh) 一种户外露营行军床
CN220558139U (zh) 一种实验小鼠喂药装置
CN213100659U (zh) 一种下肢肺康复防弹脚蹬拉力带
CN215652400U (zh) 一种骨折患者下肢康复锻炼装置
CN216099326U (zh) 一种竹条打孔装置
CN213311208U (zh) 一种医学转运仪器防摔装置
CN215130758U (zh) 一种移动式牛用保定架
CN2391570Y (zh) 一种实验动物手术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