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13255A - 多环境协同回归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多环境协同回归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13255A
CN112613255A CN202011455105.8A CN202011455105A CN112613255A CN 112613255 A CN112613255 A CN 112613255A CN 202011455105 A CN202011455105 A CN 202011455105A CN 112613255 A CN112613255 A CN 1126132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ression
environment
coverage
rate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5510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13255B (zh
Inventor
沈旭
王芳
杨晶晶
李冬梅
焦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gu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gu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gu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gu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5510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132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13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132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132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132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30Circuit design
    • G06F30/32Circuit design at the digital level
    • G06F30/33Design verification, e.g. functional simulation or model chec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多环境协同回归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多环境协同回归方法,包括:环境配置步骤,从用户接受配置文件并解析出所需要的回归环境和配置信息;回归步骤,对所述回归环境进行回归直到所有回归结束;以及监测步骤,监测所述回归环境的回归状态,并在所有所述回归结束后,基于所述配置信息产生汇总报告。本公开可以实现自动将多环境间的回归进行统一化,同时自动合并覆盖率、统计回归状态并产生汇总报告。

Description

多环境协同回归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集成电路的验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环境协同回归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今的SOC设计,功能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随之与其对应的验证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一般而言对于设计会进行分层验证,比如最底层的IP环境,中间层的子系统环境以及顶层的SOC环境。对于复杂的设计,底层的IP环境由于验证组件的不同,也可能存在一个或者多个验证环境;同样的,对于子系统环境,由于子系统包含的设计可能有所不同,相对应的也会存在一个或者多个验证环境。这些验证环境之间有些存在着相似性,有些则存在着相关性,如何高效地对所有环境进行回归就显得十分必要。
现有技术方案一般聚焦于如何提升单一环境的回归效率,但对于多个相关环境的协同回归并没有过多的研究。由于设计的复杂性,一般会存在多个不同层级的验证环境来对设计进行验证,如果每个环境单独处理,则需要人力单独进行回归、分析状态、进行环境间的覆盖率合并等操作,过程机械而低效。
发明内容
本公开正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将多环境间的回归进行统一化,同时自动合并覆盖率、统计回归状态并产生汇总报告的多环境协同回归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本公开提供该发明内容部分以便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该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环境协同回归方法,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包括:
环境配置步骤,从用户接受配置文件并解析出所需要的回归环境和配置信息;
回归步骤,对所述回归环境进行回归直到所有回归结束;以及
监测步骤,监测所述回归环境的回归状态,并在所有所述回归结束后,基于所述配置信息产生汇总报告。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环境协同回归装置,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包括:
环境配置模块,用于接受所述配置文件并解析出所需要的回归环境和配置信息,并将所述配置信息传递至监测模块以对回归模块进行监测;
回归模块,用于对所述回归环境进行回归直到所有回归结束;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回归模块的回归状态,并在所有所述回归结束后产生汇总报告。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前述所述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包括: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建立了自动化的流程,根据配置文件将多环境间的回归进行统一化的控制,同时加入监测模块来自动合并覆盖率,统计回归状态并产生汇总报告,从而大幅提高了验证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多个IP和其子系统的验证环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多环境协同回归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多环境协同回归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计算机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元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公开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公开;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考图1,是多个IP和其子系统的验证环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假设所需验证的目标设计,可以分解为若干个IP(A,B,C,D)以及由他们组成的两个子系统(X,Y)。
考虑以下几种在实际中常见的情况:
类型1:验证环境A0和A1共享同一个设计电路,却使用不同的验证平台。通常这种情况发生在设计较为复杂,需要多种验证平台从不同角度去验证来保证设计质量。
类型2:验证环境X包含了验证平台A0、B、C、D的设计电路。这是典型的不同级别验证平台,司职不同的验证目标。
类型3:验证环境Y包含了验证平台A0和B的设计电路,与1类似,其与验证环境X处于同一层级,共享部分设计;同时与2类似,其包含了验证环境A0和B的设计,是处于不同级别的验证平台。
现有技术方案一般是无差别对待上述验证平台,即按照验证环境单独进行回归,在回归进行中或结束后对回归的目标,例如通过率和覆盖率的统计,过程机械重复而低效。
针对上述三类彼此之间有关联的验证平台的回归,本公开采取了更智能更高效的方式。
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从覆盖率角度来考虑:
针对类型1中两个环境的设计完全一致的情况,回归环境可以自动的对其覆盖率合并操作,提高分析和收敛覆盖率的过程,本公开中称之为横向合并,如图1中的宽箭头所示。
针对类型2中环境之间具有相关性的对于验证覆盖率而言,有些会在IP验证环境达成,有些则会在子系统环境达成,在很多分析覆盖率的场景下都需要考虑合并后的最终结果,本公开中称之为纵向合并,如图1中的细箭头线所示。
针对类型3中的环境,如果是从下层验证平台A0、B到验证平台Y的角度来看,即为纵向合并;如果从验证平台Y到验证平台X的角度来看,即为横向合并。
从回归环境用例通过率的角度,类似的,逐个翻看单个回归环境的结果纵然是清晰的,但用户无法得到一个有针对性的结果汇总。
本技术方案提出了一个多环境协同回归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用户不再需要直接跟单个环境的回归进行交互,而是通过预定义的配置文件来控制回归的进行,并实时进行覆盖率的合并和回归状态的统计汇总,产生汇总报告发送给用户,实现自动化完成,提升效率。
[多环境协同回归方法]
如图2所示,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多环境协同回归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多环境协同回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环境配置步骤S21,从用户接受配置文件并解析出所需要的回归环境和配置信息。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回归环境包括用户所指定的至少一个目标回归环境,每个目标回归环境中包含至少一个目标模块。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例如回归的全集为验证环境0到N,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可以配置为对一个或任意个验证环境0到M进行回归,其中M≤N,当M=N时,即为对所有环境进行回归。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环境配置步骤S21还把必要的配置信息,例如通过率汇总配置表,横向、纵向覆盖率汇总配置表传递给监测步骤S23,以对回归过程进行实时监测。
回归步骤S22,对回归环境进行回归直到所有回归结束。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回归步骤S22中,根据指令并发地对至少一个目标回归环境进行回归。
监测步骤S23,监测回归环境的回归状态,并在所有回归结束后,基于配置信息产生汇总报告。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监测步骤S23中,针对每个目标回归环境统计原始通过率和/或原始覆盖率,并将其包括在汇总报告中。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配置信息包括横向覆盖率汇总配置表和纵向覆盖率汇总配置表,在监测步骤S23中,根据横向覆盖率汇总配置表和纵向覆盖率汇总配置表对每个目标回归环境的原始覆盖率进行合并,生成合并覆盖率,并将其包括在汇总报告中。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配置信息包括通过率汇总配置表,在监测步骤S23中,根据通过率汇总配置表按目标模块对每个目标回归环境的原始通过率进行合并,生成汇总通过率,并将其包括在汇总报告中。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原始通过率的项目包含passed、failed、running、passing rate、delta passed、delta failed、delta running、delta passing rate中的一个或多个。
原始覆盖率的项目包含总分、行覆盖率、条件覆盖率、转换覆盖率、状态机覆盖率、分支覆盖率、断言覆盖率、功能覆盖率以及指向覆盖率报告的链接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监测步骤S23统计每个环境的原始通过率和原始覆盖率。并根据用户提供的横向覆盖率汇总配置表和纵向覆盖率汇总配置表,对覆盖率进行横向、纵向的合并,统计出最终的覆盖率,本公开中称之为合并覆盖率。同时,也根据用户提供的通过率汇总配置表,产生对特定模块针对性的回归通过率,本公开中称之为汇总通过率。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多环境协同回归方法还包括报告步骤,定期向用户发送汇总报告。原始通过率、原始覆盖率、合并覆盖率和汇总通过率的报告定期通过例如邮件发送给订阅的用户。
本公开的整个过程在用户启动回归后就无需人为干预,用户只需要等待邮件自动发送的报告就可以了解多环境回归的状态,从而提升了效率。
以图1所示的设计为例,如果用户需要进行全回归,则将目标环境配置为7个,随后启动回归,监测步骤S23中会按照图1所示自动进行覆盖率的合并以及实时的状态统计,定期产生下述报告并发送给用户。
1.表1所示的原始通过率报告,其中包含了所有测试用例的状态和为新功能而增加的测试用例的状态。
表1原始通过率报告
Figure BDA0002828465590000061
2.表2所示的汇总通过率报告,是其据用户提供的通过率汇总配置表产生,其输出格式与1类似,但是按照目标模块而非验证环境进行统计。
表2汇总通过率报告
Figure BDA0002828465590000062
Figure BDA0002828465590000071
3.表3所示的原始覆盖率汇总报告,其中包含了不同指标的代码覆盖率,包括总分(score)、行覆盖率(line)、条件覆盖率(condition)、转换覆盖率(toggle)、状态机覆盖率(fsm)、分支覆盖率(branch)、断言覆盖率(assert),功能覆盖率(group)以及指向覆盖率报告的链接(report)。
表3原始覆盖率报告
env score line cond tgl fsm branch assert group report
验证环境A0
验证环境A1
验证环境B
验证环境C
验证环境D
验证环境X
验证环境Y
4.表4所示的合并覆盖率报告,是根据用户提供的横向、纵向覆盖率汇总配置表,对原始覆盖率进行合并而产生的,其输出格式与表2类似。
表4合并覆盖率报告
Figure BDA0002828465590000072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果用户只对设计A相关的设计感兴趣,那只需要修改配置文件,仅对验证环境A0,验证环境A1,验证环境X和验证环境Y进行回归,随后自动流程就会产生对应的回归结果和报告发送给用户。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前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OM)等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M)等。
[多环境协同回归装置]
如图3所示,为了实现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多环境协同回归装置。
本实施例的多环境协同回归装置包括:环境配置模块301、回归模块302、监测模块303、报告模块304。
环境配置模块301,用于接受配置文件并解析出所需要的回归环境和配置信息,并将配置信息传递至监测模块以对回归模块进行监测;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回归环境包括至少一个目标回归环境。
回归模块302,用于对回归环境进行回归直到所有回归结束;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回归模块302还用于,根据配置文件中的预设指令并发地对至少一个目标回归环境进行回归。
监测模块303,用于监测回归模块的回归状态,并在所有回归结束后产生汇总报告。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监测模块303还用于,监测并统计回归环境的原始通过率和原始覆盖率;根据配置信息对原始通过率进行回归以产生最终的通过率;根据配置信息对原始覆盖率进行合并以统计最终的覆盖率。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配置信息包括横向覆盖率汇总配置表和纵向覆盖率汇总配置表,监测模块303根据横向覆盖率汇总配置表和纵向覆盖率汇总配置表对每个目标回归环境的原始覆盖率进行合并,生成合并覆盖率,并将其包括在汇总报告中。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配置信息包括通过率汇总配置表,监测模块303根据通过率汇总配置表按目标模块对每个目标回归环境的原始通过率进行合并,生成汇总通过率,并将其包括在汇总报告中。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原始通过率的项目包含passed、failed、running、passing rate、delta passed、delta failed、delta running、delta passing rate中的一个或多个;
原始覆盖率的项目包含总分、行覆盖率、条件覆盖率、转换覆盖率、状态机覆盖率、分支覆盖率、断言覆盖率、功能覆盖率以及指向覆盖率报告的链接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多环境协同回归装置还包括报告模块304,定期向用户发送汇总报告。原始通过率、原始覆盖率、合并覆盖率和汇总通过率的报告定期通过例如邮件发送给订阅的用户。
以图1所示的设计为例,如果用户需要进行全回归,则将目标环境配置为7个,随后启动回归,监测模块303会按照图1所示自动进行覆盖率的合并以及实时的状态统计,定期产生下述报告并发送给用户。原始通过率、原始覆盖率、合并覆盖率和汇总通过率的报告同上述方法中的示例,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果用户只对设计A相关的设计感兴趣,那只需要修改配置文件,仅对验证环境A0,验证环境A1,验证环境X和验证环境Y进行回归,随后自动流程就会产生对应的回归结果和报告发送给用户。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该模块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但是这些模块并不是必然按照顺序依次执行。本公开中装置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及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模块或功能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各个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多环境协同回归设备]
下面参考图4,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例如终端设备或服务器)400的结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上述系统中的各种终端设备。图4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4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401,用于控制电子设备的整体操作。处理装置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装置401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用于处理和其他装置之间的交互。
存储装置402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存储装置402可以是包括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它们的组合,例如可以是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传感器装置403,用于感受规定的被测量的信息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例如,其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等,用于检测电子设备的打开/关闭状态、相对定位、加速/减速、温度、湿度和光线等的变化。
处理装置401、存储装置402以及传感器装置403通过总线4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405也连接至总线404。
多媒体装置406可以包括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等的输入装置用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在各种输入装置可以与上述传感器装置403的各种传感器配合完成例如手势操作输入、图像识别输入、距离检测输入等;多媒体装置406还可以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
电源装置407,用于为电子设备中的各种装置提供电力,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为其他装置分配电力的组件。
通信装置408,可以允许电子设备4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
上述各项装置也均可以连接至I/O接口405以实现电子设备400的应用。
虽然图4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4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
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上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但不限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环境协同回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环境配置步骤,从用户接受配置文件并解析出所需要的回归环境和配置信息;
回归步骤,对所述回归环境进行回归直到所有回归结束;以及
监测步骤,监测所述回归环境的回归状态,并在所有所述回归结束后,基于所述配置信息产生汇总报告。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环境协同回归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归环境包括用户所指定的至少一个目标回归环境,
每个所述目标回归环境中包含至少一个目标模块,
在所述回归步骤中,并发地对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回归环境进行回归。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环境协同回归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监测步骤中,针对每个所述目标回归环境统计原始通过率和/或原始覆盖率,并将其包括在所述汇总报告中。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环境协同回归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横向覆盖率汇总配置表和纵向覆盖率汇总配置表,
在所述监测步骤中,根据所述横向覆盖率汇总配置表和所述纵向覆盖率汇总配置表对每个所述目标回归环境的所述原始覆盖率进行合并,生成合并覆盖率,并将其包括在所述汇总报告中。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环境协同回归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信息包括通过率汇总配置表,
在所述监测步骤中,根据所述通过率汇总配置表按所述目标模块对每个所述目标回归环境的所述原始通过率进行合并,生成汇总通过率,并将其包括在所述汇总报告中。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环境协同回归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始通过率的项目包含passed、failed、running、passing rate、deltapassed、delta failed、delta running、delta passing rate中的一个或多个。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环境协同回归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始覆盖率的项目包含总分、行覆盖率、条件覆盖率、转换覆盖率、状态机覆盖率、分支覆盖率、断言覆盖率、功能覆盖率以及指向覆盖率报告的链接中的一个或多个。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环境协同回归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报告步骤,在所述监测步骤中定期向所述用户发送所述汇总报告。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环境协同回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境配置模块,用于接受所述配置文件并解析出所需要的回归环境和配置信息,并将所述配置信息传递至监测模块以对回归模块进行监测;
回归模块,用于对所述回归环境进行回归直到所有回归结束;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回归模块的回归状态,并在所有所述回归结束后产生汇总报告。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环境协同回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归环境包括至少一个目标回归环境,所述回归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配置文件中的预设指令并发地对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回归环境进行回归。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环境协同回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监测模块还用于,
监测并统计所述回归环境的原始通过率和原始覆盖率;
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原始通过率进行合并以产生最终的通过率;
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原始覆盖率进行合并以统计最终的覆盖率。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环境协同回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横向覆盖率汇总配置表和纵向覆盖率汇总配置表,
所述监测模块根据横向覆盖率汇总配置表和纵向覆盖率汇总配置表对每个所述目标回归环境的所述原始覆盖率进行合并,生成合并覆盖率,并将其包括在所述汇总报告中。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环境协同回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信息包括通过率汇总配置表,
所述监测模块根据所述通过率汇总配置表按所述目标模块对每个所述目标回归环境的所述原始通过率进行合并,生成汇总通过率,并将其包括在所述汇总报告中。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环境协同回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始通过率的项目包含passed、failed、running、passing rate、deltapassed、delta failed、delta running、delta passing rate中的一个或多个;
所述原始覆盖率的项目包含总分、行覆盖率、条件覆盖率、转换覆盖率、状态机覆盖率、分支覆盖率、断言覆盖率、功能覆盖率以及指向覆盖率报告的链接中的一个或多个。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环境协同回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报告模块,定期向用户发送所述汇总报告。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此外,虽然采用特定次序描绘了各操作,但是这不应当理解为要求这些操作以所示出的特定次序或以顺序次序执行来执行。在一定环境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同样地,虽然在上面论述中包含了若干具体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限制。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组合地实现在单个实施例中。相反地,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的方式实现在多个实施例中。
尽管已经采用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

Claims (17)

1.一种多环境协同回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境配置步骤,从用户接受配置文件并解析出所需要的回归环境和配置信息;
回归步骤,对所述回归环境进行回归直到所有回归结束;以及
监测步骤,监测所述回归环境的回归状态,并在所有所述回归结束后,基于所述配置信息产生汇总报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环境协同回归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归环境包括用户所指定的至少一个目标回归环境,
每个所述目标回归环境中包含至少一个目标模块,
在所述回归步骤中,并发地对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回归环境进行回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环境协同回归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监测步骤中,针对每个所述目标回归环境统计原始通过率和/或原始覆盖率,并将其包括在所述汇总报告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环境协同回归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横向覆盖率汇总配置表和纵向覆盖率汇总配置表,
在所述监测步骤中,根据所述横向覆盖率汇总配置表和所述纵向覆盖率汇总配置表对每个所述目标回归环境的所述原始覆盖率进行合并,生成合并覆盖率,并将其包括在所述汇总报告中。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环境协同回归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信息包括通过率汇总配置表,
在所述监测步骤中,根据所述通过率汇总配置表按所述目标模块对每个所述目标回归环境的所述原始通过率进行合并,生成汇总通过率,并将其包括在所述汇总报告中。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环境协同回归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始通过率的项目包含passed、failed、running、passing rate、delta passed、delta failed、delta running、delta passing rate中的一个或多个。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环境协同回归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始覆盖率的项目包含总分、行覆盖率、条件覆盖率、转换覆盖率、状态机覆盖率、分支覆盖率、断言覆盖率、功能覆盖率以及指向覆盖率报告的链接中的一个或多个。
8.如权利要求1~7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多环境协同回归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报告步骤,定期向所述用户发送所述汇总报告。
9.一种多环境协同回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境配置模块,用于接受所述配置文件并解析出所需要的回归环境和配置信息,并将所述配置信息传递至监测模块以对回归模块进行监测;
回归模块,用于对所述回归环境进行回归直到所有回归结束;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回归模块的回归状态,并在所有所述回归结束后产生汇总报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环境协同回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归环境包括至少一个目标回归环境,所述回归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配置文件中的预设指令并发地对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回归环境进行回归。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环境协同回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监测模块还用于,
监测并统计所述回归环境的原始通过率和原始覆盖率;
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原始通过率进行合并以产生最终的通过率;
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原始覆盖率进行合并以统计最终的覆盖率。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环境协同回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横向覆盖率汇总配置表和纵向覆盖率汇总配置表,
所述监测模块根据所述横向覆盖率汇总配置表和所述纵向覆盖率汇总配置表对每个所述目标回归环境的所述原始覆盖率进行合并,生成合并覆盖率,并将其包括在所述汇总报告中。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环境协同回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信息包括通过率汇总配置表,
所述监测模块根据所述通过率汇总配置表按所述目标模块对每个所述目标回归环境的所述原始通过率进行合并,生成汇总通过率,并将其包括在所述汇总报告中。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环境协同回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始通过率的项目包含passed、failed、running、passing rate、delta passed、delta failed、delta running、delta passing rate中的一个或多个;
所述原始覆盖率的项目包含总分、行覆盖率、条件覆盖率、转换覆盖率、状态机覆盖率、分支覆盖率、断言覆盖率、功能覆盖率以及指向覆盖率报告的链接中的一个或多个。
15.如权利要求9-14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多环境协同回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报告模块,定期向用户发送所述汇总报告。
16.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455105.8A 2020-12-10 2020-12-10 多环境协同回归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6132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55105.8A CN112613255B (zh) 2020-12-10 2020-12-10 多环境协同回归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55105.8A CN112613255B (zh) 2020-12-10 2020-12-10 多环境协同回归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13255A true CN112613255A (zh) 2021-04-06
CN112613255B CN112613255B (zh) 2023-01-24

Family

ID=75233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55105.8A Active CN112613255B (zh) 2020-12-10 2020-12-10 多环境协同回归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1325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1700A (zh) * 2011-12-13 2012-06-27 广东电网公司信息中心 电网信息化评测快速测试系统
CN103823747A (zh) * 2012-11-16 2014-05-28 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 自动回归测试的方法
CN108763091A (zh) * 2018-05-31 2018-11-06 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回归测试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708706A (zh) * 2020-06-19 2020-09-25 重庆赛宝工业技术研究院 工业互联网app自动化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
CN111832236A (zh) * 2020-06-29 2020-10-27 山东云海国创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回归测试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59830A (zh) * 2020-06-30 2020-10-30 山东云海国创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验证计划及报告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1700A (zh) * 2011-12-13 2012-06-27 广东电网公司信息中心 电网信息化评测快速测试系统
CN103823747A (zh) * 2012-11-16 2014-05-28 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 自动回归测试的方法
CN108763091A (zh) * 2018-05-31 2018-11-06 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回归测试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708706A (zh) * 2020-06-19 2020-09-25 重庆赛宝工业技术研究院 工业互联网app自动化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
CN111832236A (zh) * 2020-06-29 2020-10-27 山东云海国创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回归测试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59830A (zh) * 2020-06-30 2020-10-30 山东云海国创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验证计划及报告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13255B (zh) 2023-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25682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al-time processing of data streams
CN111581291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介质
WO2021259013A1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368013B (zh) 基于多账户的统一标识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985831A (zh) 云计算资源的调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277261B (zh) 基于工控网络病毒的异常机器智能识别方法、装置、设备
CN110059064B (zh) 日志文件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08361A (zh) Monkey测试复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025624B2 (en) Processing performance analyzer and process manager
CN110825589A (zh) 用于微服务系统的异常检测方法及其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613255B (zh) 多环境协同回归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2506798A (zh) 一种区块链平台的性能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182111A (zh) 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系统分层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049065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183982A (zh) 一种工作流程创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26301A (zh) 生成测试脚本的方法和装置
CN111679885A (zh) 确定虚拟机漂移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633182A (zh) 用于监控服务器稳定性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CN116343905B (zh) 蛋白质特征的预处理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CN117648718B (zh) 基于数据源的业务对象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3282471B (zh) 设备性能测试方法、装置、终端设备
US20240098036A1 (en) Staggered payload relayer for pipelining digital payloads across network services
CN116560750A (zh) 基于云原生流程编排引擎的执行结果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14885026A (zh) 一种数据接口请求处理系统、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202919A (zh) 一种记录故障日志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