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13240A - 一种用于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流动分析的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流动分析的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13240A
CN112613240A CN202011346210.8A CN202011346210A CN112613240A CN 112613240 A CN112613240 A CN 112613240A CN 202011346210 A CN202011346210 A CN 202011346210A CN 112613240 A CN112613240 A CN 1126132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channel
flow
phase
gas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462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一鸣
刘杰斌
杨小明
李贺
盛天佑
王晨
刘冉
马如冰
元一单
马卫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4621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132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13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132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8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luid dynamics, e.g. using Navier-Stokes equations or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10Numerical model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08Flui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8Thermal analysis or thermal optimis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流动分析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获取安全壳流动分析计算所需参数并初始化;2、根据参数建立流动方程;3、计算重力压头;4、进行压力线性化;5、利用准Newton迭代法求解动量方程;6、根据预测的新时刻速度求解流道空泡数;7、根据空泡数修正预测速度以得到新时刻速度;8、根据新时刻速度确定流道上、下游;9、根据新时刻速度求解质量、能量增量。本发明为针对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流动分析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总参数法的动量方程计算方法,可准确并且快速的求解安全壳内流动情况,进而得到安全壳内由流动引起的质量能量变化情况,为安全壳内其他严重事故现象的分析打下基础。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流动分析的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安全分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流动分析的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引发了对反应堆严重事故新的关注和研究,其中对严重事故现象的分析显得更加重要,对提高电厂安全性有着重要意义。在严重事故现象中,安全壳热工水力现象是所有其它事故现象的根据,是安全壳安全分析的基础。目前常用的核电厂热工水力分析程序主要为集总参数模型。在集总参数模型中,连续的空间分割成互不重叠的各个控制体,控制体的两相流体满足质量、能量守恒方程和状态方程,控制体之间通过流道连接起来,流道中的流动遵循动量守恒定律。质量、动量、能量守恒方程组成控制热工水力学行为的非线性的常微分方程组,用于描述两相流体的质量、动量和能量等状态变量的演化。其中的动量方程计算,涉及到众多状态量和参数的相互作用,是方程组求解的关键。运用恰当的数值计算技巧求解动量方程,是当前众多严重事故分析软件的一个重要任务和主要差别所在。
目前常用的安全壳动量方程求解算法,有些考虑了过多状态变量和热工参数的影响,有些未考虑动量方程中的非定常项,因而计算效率或者计算精度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集总参数法的动量方程计算分析方法,用于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流动分析计算。本发明提出的动量方程计算方法可准确并且快速的求解流道中的动量方程,从而得到准确的安全壳内由流动引起的质量能量变化情况,为安全壳内其他严重事故现象的分析打下基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流动分析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获取安全壳流动分析计算所需参数并初始化,即获取待分析安全壳流动分析算例中控制体、流道的几何参数、状态参数和连接关系等相关参数;
步骤2、建立流动状态方程,流动现象经过模型化后最终可以归结为一组集总参数形式的、非线性的、耦合的一阶常微分方程,构成了一个动力学系统;
步骤3、计算重力压头,连接控制体i和k的流道j中作用于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21
的压力差为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22
其中Pi和Pk是相应控制体积中的热力学压力,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23
包含控制体内和沿着流道的所有重力头的项;
在不考虑流动时,重力压头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24
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控制体i中水池面高程zw,i与连接处各相高程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25
之间的水头差,第二部分为控制体k中水池面高程zw,k与连接处各相高程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26
之间的水头差,第三部分是各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27
沿着流道的重力压头,纯重力压头定义为以上三部分之和;
步骤4、进行压力线性化,将动量方程中压力项线性化,将作为新时刻动力学的非线性函数的压力在旧时刻的压力的基础上展开为新时刻动力学变量的线性函数;
步骤5、根据步骤3、4,使用压力线性化表示新时刻压力,并将重力压头代入,利用准Newton迭代法求解动量方程;
步骤6、根据预测的新时刻速度求解流道空泡数;
步骤7、根据空泡数修正预测速度以得到新时刻速度;
步骤8、根据新时刻速度确定流道上、下游;
步骤9、根据新时刻速度求解质量、能量增量。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用于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流动分析的计算方法,步骤2中所述动力学系统相应的常微分方程如下: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28
式中:
j——第j个流道;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31
——某一相流体,可为气相或液相;
d——流道的上游;
r——流道的下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32
——流道j上游控制体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33
密度;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34
——流道j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35
速度;
t——时间;
Lj——流道j中非定常流动的长度,一般取为流道长度;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36
——流道上下游控制体中的热力学压强;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37
——流道j两端液相和气相各自的重力头差;
ΔPj——流体机械产生的泵头;
Kj——无量纲的流道阻力系数。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用于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流动分析的计算方法,步骤3中所述重力压头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38
包含的三部分中,第一部分是控制体i中水池面高程zw,i与连接处各相高程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39
之间的水头差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310
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311
式中: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312
——控制体i中水池面高程zp,i与连接处各相高程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313
之间的水头差;
ρw,i——控制体i中液相密度;
ρg,i——控制体i中气相密度;
g——重力加速度;
Zw,i——控制体i液面高程;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314
——控制体i连接处各相高程;
第二部分为控制体k中水池面高程zw,k与连接处各相高程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315
之间的水头差,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316
式中: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41
——控制体k中水池面高程zw,k与连接处各相高程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42
之间的水头差;
ρw,k——控制体k中液相密度;
ρg,k——控制体k中气相密度;
g——重力加速度;
Zw,k——控制体k液面高程;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43
——控制体k连接处各相高程;
第三部分是各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44
沿着流道的重力压头,其计算如下: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45
式中: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46
——各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47
沿着流道的重力压头;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48
——流道中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49
的密度,取为流道上游与下游控制体内该相密度的最大值;
g——重力加速度;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410
——控制体i连接处各相高程;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411
——控制体k连接处各相高程;
综上,纯重力压头定义为这三部分之和,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412
式中: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413
——控制体内和沿着流道的所有重力压头的项;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414
——控制体i中水池面高程zw,i与连接处各相高程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415
之间的水头差;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416
——控制体k中水池面高程zw,k与连接处各相高程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417
之间的水头差;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418
——各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419
沿着流道的重力压头;
将重力压头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420
进行线性化,考虑一个时间步长内流动引起的流道两端的重力压头的变化;对于气体而言,流动引起的重力压头的变化相较于压力变化是可以忽略的;水的重力压头的变化则相对不是很小,忽略流道中因为水的流动引起的重力压头变化,则流道两端水的重力压头变化为流道两端控制体水的重力压头变化之和,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51
式中:
Δ(ρgΔz)j,w——一个时间步长内因水的流动引起的流道两端水的重力压头的变化;
Δmi、Δmk——控制体i、k内水的质量变化,以控制体i为例,其等于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52
其中Δt为时间步长,σij表示控制体与流道j的关系,Aj为流道面积,αj,w为流道中液相空泡数,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53
流道上游控制体液相密度,vj,w流道液相速度;
g——重力加速度;
Si、Sk——控制体i、k的底面积;
i——控制体i;
k——控制体k;
Zw,i、Zw,k——控制体i、k中水池面高程;
ZJ,w,i、ZJ,w,k——控制体i、k连接处液相高程;
进一步,假定控制体内水的密度在一个时间步长内不变,以控制体i为例,一个时间步长内控制体中水的重力压头变化可由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54
式中:
g——重力加速度;
Δm——控制体内水的质量变化;
S——控制体底面积;
Δt——时间步长;
σij——控制体与流道j的关系,可以取为1、-1、0,分别表示流进、流出控制体或者与控制体不相连;
Aj——流道面积;
αj,w——流道中液相空泡数;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61
——流道上游控制体液相密度;
vj,w——流道液相速度;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用于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流动分析的计算方法,步骤4中进行压力线性化,其中新时刻压力可由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62
式中:
Pnew——新时刻压力;
Pold——旧时刻压力;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63
——压力对时间的微分;
Δt——时间步长;
公式(8)中的压力对时间的微分可使用公式(9)计算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64
式中:
t——时间;
P——总压力;
a——等于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65
其中R为气体常数,Tg为气相温度,Vg为气相体积,zs为蒸汽压缩因子,Mw为水的摩尔质量,ρs为蒸汽的密度,ρg为气相不可凝气体密度,xk为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的质量份额,Mk为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摩尔质量;
b——等于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71
其中R为气体常数,zs为蒸汽压缩因子,Mw为水的摩尔质量,ρs为蒸汽的密度,ρg为气相不可凝气体密度,xk为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的质量份额,Mk为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摩尔质量;
R——理想气体常数;
mk——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质量;
Mk——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摩尔质量;
ρk——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密度;
ms——蒸汽的质量;
ρ0——水密度的参考状态,1000kg/m3
as——蒸汽中的声速;
cvg——气相气体比热;
Tg——气相温度;
Vg——气相体积;
ug——气相比内能;
mw——水的质量;
ρw——水的密度;
cvw——水的比热;
Tw——水的温度;
uw——水的比内能;
β——水的膨胀系数;
σij——控制体与流道的关系,可以取为1、-1、0,分别表示流进、流出控制体或者与控制体不相连;
Aj——流道面积;
αj,g——流道气相的体积分数;
αj,w——流道液相的体积分数;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81
——流道上游控制体气相的密度;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82
——流道上游控制体液相的密度;
vj,g——流道中气相速度;
vj,w——流道中液相速度;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83
——流道上游控制体气相的比焓;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84
——流道上游控制体液相的比焓;
δmg——总气体质量源变化率;
δmw——液相水质量源变化率;
δms——水蒸汽质量源变化率;
δmk——气相不可凝气体k的质量源变化率;
δUg——气相能量源项变化率;
δUw——液相水能量源项变化率。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用于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流动分析的计算方法,步骤5中将公式(7)和公式(8)代入步骤1中的公式(1),分别可得到气相和液相的方程,见公式(10)和公式(11)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091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01
式中:
t——时间;
Δt——时间步长;
P——总压力;
a——等于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02
其中R为气体常数,Tg为气相温度,Vg为气相体积,zs为蒸汽压缩因子,Mw为水的摩尔质量,ρs为蒸汽的密度,ρg为气相不可凝气体密度,xk为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的质量份额,Mk为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摩尔质量;
b——等于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11
其中R为气体常数,zs为蒸汽压缩因子,Mw为水的摩尔质量,ρs为蒸汽的密度,ρg为气相不可凝气体密度,xk为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的质量份额,Mk为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摩尔质量;
(ρgΔz)j,g——流道中气相产生的重力头;
(ρgΔz)j,w——流道中液相产生的重力头;
Δ(ρgΔz)j,w——由于流动而在一个时间步长内产生的液相重力头变化;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12
——流道上游控制体旧时刻压力;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13
——流道下游控制体旧时刻压力;
S——控制体底面积;
ΔPj——流体机械产生的泵头;
R——理想气体常数;
mk——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质量;
Mk——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摩尔质量;
ρk——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密度;
ms——蒸汽的质量;
ρ0——水密度的参考状态,1000kg/m3
as——蒸汽中的声速;
cvg——气相气体比热;
Tg——气相温度;
Vg——气相体积;
ug——气相比内能;
mw——水的质量;
ρw——水的密度;
cvw——水的比热;
Tw——水的温度;
uw——水的比内能;
β——水的膨胀系数;
σij——控制体与流道的关系,可以取为1、-1、0,分别表示流进、流出控制体或者与控制体不相连;
Aj——流道面积;
Lj——流道中非定常流动的长度,一般取为流道长度;
Kj——流道阻力系数;
αj,g——流道气相的体积分数;
αj,w——流道液相的体积分数;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21
——流道上游控制体气相的密度;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22
——流道上游控制体水的密度;
vj,g——流道中气相速度;
vj,w——流道中液相速度;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23
——流道上游控制体气相的比焓;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24
——流道上游控制体液相的比焓;
方程(10)和(11)是非线性常微分方程,它们构成了一个常微分方程系统,将常微分方程系统简记为公式(12)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25
式中f(v)是v的非线性函数,v为待求解速度矢量;
进一步,采用半显半隐式时间离散动力系统,公式(12)可离散为公式 (13)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26
式中:
Δt——时间步长;
vn+1——新时刻速度矢量;
vn——当前时刻速度矢量;
vn-1——旧时刻速度矢量;
φ——比例系数,当φ≠0时,时间离散格式具有二阶精度;
公式(13)是一个非定常、非线性方程组,可采用迭代法求解,因而可写为公式(14)
F(vn+1)=(1+φ)(vn+1-vn)-φ(vn-vn-1)-Δtf(vn+1)=0 公式(14)
F(vn+1)——速度vn+1的非线性函数;
Δt——时间步长;
vn+1——新时刻速度矢量;
vn——当前时刻速度矢量;
vn-1——旧时刻速度矢量;
φ——比例系数,当φ≠0时,时间离散格式具有二阶精度;
公式(14)是一个非线性方程组,可以采用Newton迭代法求解,然而虽然Newton迭代法有较快的局部收敛性,但它的全局收敛性比较差,因此这里采用一种具有全局收敛性的准Newton迭代法:即修正的Levenberg-Marquardt 法,因而可进一步写为公式(15),通过迭代求解速度矢量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31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32
其中: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33
Fk=F(vk)
式中:
Jk——第k次Newton迭代的Jacobian矩阵;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34
——表示Jk的转置;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35
——准Newton迭代步长;
I——单位矩阵;
λk—小参数,可由λk=μk||Fk||δ计算,其中δ∈[1,2],μk是引入的为保持矩阵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36
的正定性的参数;
vk,vk+1——待求解的速度矢量在k,k+1次迭代中的值;
Fk——非线性函数F在k步的取值;
Δt——时间步长;
φ——比例系数,当φ≠0时,时间离散格式具有二阶精度;
f——v的非线性函数,见公式(12)。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用于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流动分析的计算方法,步骤6所述流道空泡数定义为流道中气体占据的体积份额,它只能是一个正数;一个流道连接到两个控制体,每一个连接处都可定义一个空泡数;逻辑上游的空泡数由公式(16)定义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41
式中: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42
——流道逻辑上游的空泡数;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43
——流道上游控制体流道开口顶部标高;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44
——流道上游控制体流道开口底部标高;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45
——流道上游控制体水面标高;
流道逻辑下游的空泡数由公式(17)定义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46
式中: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47
——流道逻辑下游的空泡数;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48
——流道下游控制体流道开口顶部标高;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49
——流道下游控制体流道开口底部标高;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410
——流道下游控制体水面标高;
如果流道中没有双向流动,则流道的空泡数αj完全由流动的上游所确定,即是,如果流动速度为正值,则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411
否则,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412
当流道中气体与液体共存且流动方向相反时,流道空泡数可取为上、下游空泡数的某种加权平均,计算公式见公式(18)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413
式中:
αj——流道空泡数;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51
——流道逻辑上游的空泡数;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52
——流道逻辑下游的空泡数;
vg——流道气相速度;
vw——流道液相速度;
ρg——流道气相密度;
ρw——流道液相密度;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用于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流动分析的计算方法,步骤7中,如果流道空泡数接近0,则令其为0,且将气相速度置0;如果流道空泡数接近1,则令其为1;如果液相份额接近0,则令其为0,且将液相速度置0;如果液相份额接近1,则令其为1。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用于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流动分析的计算方法,步骤8所述的上、下游包含两种概念,一种是规定的流动的正方向,它代表了流道连接的始末端,可以称为逻辑上、下游;另一种是真实流动的流动方向,当流动速度为正值时代表流动方向与规定的流动方向一致,为负值时代表流动方向与规定的流动方向相反,可以称为流动上、下游;
所述流动上、下游是质量、动量、能量交换的依据,对气体而言,当流道中的速度为正值时,流道的起始端(逻辑上游)为流动上游;当速度为负值时,终止端(逻辑下游)为流动上游;当速度为0时,取气体密度或者压强更高的一端为流动上游;对水而言,当速度不为0时,流动上游的判定与气体的情况是类似的,当速度为0时,上游取密度较大的控制体为上游。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用于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流动分析的计算方法,步骤9中,每个控制体中,每一相在一个时间步中产生的增量可由公式(35)(36) 计算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53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61
式中: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62
——控制体内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63
的质量变化量;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64
——控制体内质量源引起的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65
质量变化率;
Δt——时间步长;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66
——控制体内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67
的内能变化量;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68
——控制体能量源引起的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69
的内能变化率;
σij——控制体与流道的关系,可以取为1、-1、0,分别表示流进、流出控制体或者与控制体不相连;
Aj——流道面积;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610
——流道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611
的体积分数;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612
——流道上游控制体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613
的密度;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614
——流道中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615
速度;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616
——流道上游控制体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617
的比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是针对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流动分析问题,提出的一种基于集总参数法的动量方程计算分析方法。在使用集总参数法进行安全壳流动分析时,通常将安全壳空间按一定规则划分为若干个控制体,各个控制体按照实际连接关系使用流道进行连接,通过对流道内动量方程的求解来得到实际的流动情况。本发明通过对基本方程进行本构分析,推导出一种考虑了主要状态变量和热工参数对压力影响的压力线性化方法,并保留了动量方程中的非定常项,从而提出一种新型的用于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流动分析的动量方程计算方法,在提高计算效率的同时又保证了计算精度。本发明提出的动量方程计算方法可准确并且快速的求解流道中的动量方程,从而得到准确的安全壳内由流动引起的质量能量变化情况,为安全壳内其他严重事故现象的分析打下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例中用于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流动分析的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具体实施例中安全壳内控制体流道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各公式的编号可能与发明内容部分相同公式的编号不同,相应编号只代表在该部分的公式顺序情况。
如图1所示,本发明用于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流动分析的计算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获取安全壳流动分析计算所需参数并初始化,即获取待分析安全壳流动分析算例中控制体、流道的相关参数;图2展示了安全壳内控制体流道连接示意图,即流道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控制体,一端定义为流道上游控制体,一端定义为流道下游控制体,控制体内的气相和液相通过流道进行流动;
根据图2所示,计算所需的初始参数如下:
流道上、下游控制体几何参数:底面积S,水面高程Zw等;
流道上、下游控制体上一时刻状态参数:温度T,压力P,气相各组分(不可凝气体及蒸汽)及液相的质量m、密度ρ、比热cv、比焓h,比内能u等;
流道参数:流道长度L,阻力系数K,面积A,上游、下游开口标高Z、连接处高程ZJ以及控制体与流道关系σ等;
步骤2:建立流动状态方程,流动现象经过模型化后最终可以归结为一组集总参数形式的、非线性的、耦合的一阶常微分方程,构成了一个动力学系统,其相应的常微分方程如公式(1);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71
式中:
j——第j个流道;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72
——某一相流体,可为气相或液相;
d——流道的上游;
r——流道的下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81
——流道j上游控制体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82
密度;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83
——流道j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84
速度;
t——时间;
Lj——流道j中非定常流动的长度,一般取为流道长度;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85
——流道上下游控制体中的热力学压强;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86
——流道j两端液相和气相各自的重力头差;
ΔPj——流体机械产生的泵头;
Kj——无量纲的流道阻力系数。
步骤3:计算重力压头,连接控制体i和k的流道j中作用于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87
的压力差为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88
其中Pi和Pk是相应控制体积中的热力学压力,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89
包含控制体内和沿着流道的所有重力头的项;
在不考虑流动时,重力压头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810
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控制体i中水池面高程zw,i与连接处各相高程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811
之间的水头差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812
计算公式如公式 (2)所示: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813
式中: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814
——控制体i中水池面高程zp,i与连接处各相高程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815
之间的水头差;
ρw,i——控制体i中液相密度;
ρg,i——控制体i中气相密度;
g——重力加速度;
Zw,i——控制体i液面高程;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816
——控制体i连接处各相高程;
第二部分为控制体k中相应的压力差,它与第一部分完全类似,如公式 (3)所示: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817
式中: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91
——控制体k中水池面高程zw,k与连接处各相高程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92
之间的水头差;
ρw,k——控制体k中液相密度;
ρg,k——控制体k中气相密度;
g——重力加速度;
Zw,k——控制体k液面高程;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93
——控制体k连接处各相高程;
第三部分是各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94
沿着流道的重力头,其计算如公式(4)所示: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95
式中: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96
——各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97
沿着流道的重力压头;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98
——流道中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99
的密度,取为流道上游与下游控制体内该相密度的最大值;
g——重力加速度;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910
——控制体i连接处各相高程;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911
——控制体k连接处各相高程;
综上,纯重力压头定义为这三部分之和,见公式(5):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912
式中: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913
——控制体内和沿着流道的所有重力压头的项;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914
——控制体i中水池面高程zw,i与连接处各相高程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915
之间的水头差;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916
——控制体k中水池面高程zw,k与连接处各相高程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917
之间的水头差;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918
——各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919
沿着流道的重力压头;
将重力压头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1920
进行线性化,考虑一个时间步长内流动引起的流道两端的重力压头的变化;对于气体而言,流动引起的重力压头的变化相较于压力变化是可以忽略的;水的重力压头的变化则相对不是很小,忽略流道中因为水的流动引起的重力压头变化,则流道两端水的重力压头变化为流道两端控制体水的重力压头变化之和,计算公式见公式(6)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201
式中:
Δ(ρgΔz)j,w——一个时间步长内因水的流动引起的流道两端水的重力压头的变化;
Δmi、Δmk——控制体i、k内水的质量变化,以控制体i为例,其等于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202
其中Δt为时间步长,σij表示控制体与流道j的关系,Aj为流道面积,αj,w为流道中液相空泡数,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203
流道上游控制体液相密度,vj,w流道液相速度;
g——重力加速度;
Si、Sk——控制体i、k的底面积;
i——控制体i;
k——控制体k;
Zw,i、Zw,k——控制体i、k中水池面高程;
ZJ,w,i、ZJ,w,k——控制体i、k连接处液相高程;
进一步,假定控制体内水的密度在一个时间步长内不变,以控制体i为例,一个时间步长内控制体中的水的重力压头变化可由公式(7)计算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204
式中:
g——重力加速度;
Δm——控制体内水的质量变化;
S——控制体底面积;
Δt——时间步长;
σij——控制体与流道j的关系,可以取为1、-1、0,分别表示流进、流出控制体或者与控制体不相连;
Aj——流道面积;
αj,w——流道中液相空泡数;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211
——流道上游控制体液相密度;
vj,w——流道液相速度;
步骤4:压力及其线性化;动力学系统可以采用显式的时间推进方法求解,但是为了时间稳定性,需要很小的时间步长;采用隐式的时间推进方法,则使用较大的时间步长也能维持数值稳定性,而进行隐式求解时重要的是对压力线性化,即是将作为新时刻动力学的非线性函数的压力在旧时刻的压力的基础上展开为新时刻动力学变量的线性函数;
压力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蒸汽分压Ps(T,ρ),它是蒸汽温度T和蒸汽密度ρs的函数(安全壳中蒸汽没有达到饱和,它的温度Ts与气体温度Tg相同,但与水温Tw不同;稳压器中蒸汽达到饱和,则蒸汽温度Ts与水温Tw相同,饱和蒸汽压力P(Ts)只是温度Ts的函数),另一部分是气体分压,它服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从而压力可由公式(8)表述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212
式中:
P——控制体总压力;
Ps(T,ρ)——蒸汽分压,其为温度T和密度ρ的函数;
R——理想气体常数;
Tg——气相温度;
Vg——气相体积;
mk——气相组分k的质量;
Mk——气相组分k的摩尔质量;
mg——气相各种不可凝气体的质量总和;
xk——气相组分k的质量份额;
Pg——气相各种不可凝气体压力;
进一步,对公式(8)求导,可得公式(9)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221
式中:
P——控制体总压力;
t——时间;
R——理想气体常数;
Ps——蒸汽分压;
ρs——蒸汽密度;
ms——蒸汽的质量;
Tg——气相温度;
Vg——气相体积;
mk——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的质量;
Mk——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的摩尔质量;
其中气体体积随时间的变化率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222
可以与水的质量、密度的变化联系起来,见公式(10)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223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224
——气体体积随时间的变化率;
t——时间;
Vw——水的体积;
mw——水的质量;
ρw——水的密度;
β——水的膨胀系数;
ρ0——水密度的参考状态,1000kg/m3
Tw——水的温度;
aw——水中的声速;
P——压力;
式中dρw/dt主要是由水温度的变化引起的,因而可得到公式(11):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231
式中: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232
——气体体积随时间的变化率;
t——时间;
mw——水的质量;
ρw——水的密度;
β——水的膨胀系数;
Tw——水的温度;
aw——水中的声速;
P——总压力;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233
式中:
aw,as——水和蒸汽中的声速;
Tg——气相温度;
R——理想气体常数;
Mw——水的摩尔质量;
ρw——水的密度;
P——总压力;
Ps——蒸汽的分压;
ρs——蒸汽的密度;
zs——蒸汽压缩因子;
将公式(12)带入公式(11)(10)(9),并将公式(10)带入公式(9),可得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241
式中:
t——时间;
mw——水的质量;
ρw——水的密度;
β——水的膨胀系数;
Tw——水的温度;
aw——水中的声速;
P——总压力;
Tg——气相温度;
Vg——气相体积;
R——理想气体常数;
mk——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质量;
Mk——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摩尔质量;
P——总压力;
ms——蒸汽的质量;
ρ0——水密度的参考状态,1000kg/m3
Ps——蒸汽的分压;
ρs——蒸汽的密度;
as——蒸汽中的声速;
进一步,将公式(13)连续性方程代入公式(14)可化成公式(15):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251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252
式中:
t——时间;
mw——水的质量;
ρw——水的密度;
β——水的膨胀系数;
Tw——水的温度;
aw——水中的声速;
P——总压力;
Tg——气相温度;
Vg——气相体积;
R——理想气体常数;
mk——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质量;
Mk——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摩尔质量;
P——总压力;
ms——蒸汽的质量;
ρ0——水密度的参考状态,1000kg/m3
Ps——蒸汽的分压;
ρs——蒸汽的密度;
as——蒸汽中的声速;
σij——控制体与流道的关系,可以取为1、-1、0,分别表示流进、流出控制体或者与控制体不相连;
Aj——流道面积;
αj,g——流道气相的体积分数;
αj,w——流道液相的体积分数;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261
——流道上游控制体水蒸汽密度;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262
——流道上游控制体不可凝气体组分k的密度;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263
——流道上游控制体水的密度;
vj,g——流道中气相速度;
vj,w——流道中液相的速度;
进一步,记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264
式中:
mg——气相不可凝气体总质量;
Tg——气相温度;
Vg——气相体积;
R——理想气体常数;
Mw——水的摩尔质量;
mk——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质量;
Mk——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摩尔质量; P——总压力;
ms——蒸汽的质量;
zs——蒸汽压缩因子;
Ps——蒸汽的分压;
ρs——蒸汽的密度;
ρg——气相不可凝气体密度;
as——蒸汽中的声速;
则公式(15)可化为公式(17)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271
t——时间;
a——公式(16)表示的系数a;
b——公式(16)表示的系数b;
mw——水的质量;
ρw——水的密度;
β——水的膨胀系数;
Tw——水的温度;
aw——水中的声速;
P——总压力;
Tg——气相温度;
Vg——气相体积;
R——理想气体常数;
mk——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质量;
Mk——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摩尔质量;
P——总压力;
ms——蒸汽的质量;
ρ0——水密度的参考状态,1000kg/m3
Ps——蒸汽的分压;
ρs——蒸汽的密度;
as——蒸汽中的声速;
σij——控制体与流道的关系,可以取为1、-1、0,分别表示流进、流出控制体或者与控制体不相连;
Aj——流道面积;
αj,g——流道气相的体积分数;
αj,w——流道液相的体积分数;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281
——流道上游控制体水的密度;
vj,g——流道中气相速度;
vj,w——流道中水的速度;
由于公式(17)中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282
一般是一个小量,因而公式(17)可进一步化为公式(18)
Figure 1
式中:
t——时间;
a——公式(16)表示的系数a;
b——公式(16)表示的系数b;
mw——水的质量;
ρw——水的密度;
β——水的膨胀系数;
Tw——水的温度;
aw——水中的声速;
P——总压力;
Tg——气相温度;
Vg——气相体积;
R——理想气体常数;
mk——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质量;
Mk——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摩尔质量;
P——总压力;
ms——蒸汽的质量;
ρ0——水密度的参考状态,1000kg/m3
Ps——蒸汽的分压;
ρs——蒸汽的密度;
as——蒸汽中的声速;
σij——控制体与流道的关系,可以取为1、-1、0,分别表示流进、流出控制体或者与控制体不相连;
Aj——流道面积;
αj,g——流道气相的体积分数;
αj,w——流道液相的体积分数;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291
——流道上游控制体水的密度;
vj,g——流道中气相速度;
vj,w——流道中水的速度;
进一步,根据公式(19)对时间求导,可得公式(20),并对公式(20) 变形,最终得到公式(21)
Ui=miui 公式(19)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292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293
式中:
Ui——物质i的总内能;
mi——物质i的质量;
ui——物质i的比内能;
t——时间;
cvi——物质i的比热;
Ti——物质i的温度;
而根据控制体质量常微分方程和能量常微分方程,可得质量和能量变化量计算公式(22)和公式(23)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01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02
式中:
i——第i个控制体;
j——第j个流道;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03
——某一相流体,可为气相或液相;
d——流道的上游;
r——流道的下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04
——控制体i中表示控制体中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05
流体的总质量;
σij——表示控制体i与流道j的关系,可以取为1,-1,0,分别表示流进,流出控制体,或者与控制体不相连;
Aj——流道j面积;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06
——流道j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07
的体积分数;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08
——流道j上游控制体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09
密度;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010
——流道j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011
速度;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012
——控制体i中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013
的质量源产生的速率;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014
——控制体i中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015
的总能量;
t——时间;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11
——流道j上游控制体中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12
的比焓;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13
——控制体i中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14
能量源产生的速率;
分别对气相和液相使用公式(21),并带入公式(22)(23),可得公式(24)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15
t——时间;
cvg——气相气体比热;
Tg——气相温度;
Ug——气相内能;
ug——气相比内能;
mw——水的质量;
cvw——水的比热;
Tw——水的温度;
Uw——水的内能;
uw——水的比内能;
σij——表示控制体i与流道j的关系,可以取为1,-1,0,分别表示流进,流出控制体,或者与控制体不相连;
Aj——流道j面积;
αj,g——流道气相的体积分数;
αj,w——流道液相的体积分数;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16
——流道上游控制体气相的密度;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17
——流道上游控制体水的密度;
vj,g——流道中气相速度;
vj,w——流道中水的速度;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18
——流道上游控制体气相的比焓;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21
——流道上游控制体水的比焓;
δmg——总气体质量源变化率;
δmw——液相水质量源变化率;
δUg——气相能量源项变化率;
δUw——液相水能量源项变化率;
最终,将公式(24)带入公式(18),可得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22
计算公式(25)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23
式中:
t——时间;
P——总压力;
a——公式(16)表示的系数a;
b——公式(16)表示的系数b;
R——理想气体常数;
mk——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质量;
Mk——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摩尔质量;
ρk——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密度;
ms——蒸汽的质量;
ρ0——水密度的参考状态,1000kg/m3
as——蒸汽中的声速;
cvg——气相气体比热;
Tg——气相温度;
Vg——气相体积;
ug——气相比内能;
mw——水的质量;
ρw——水的密度;
cvw——水的比热;
Tw——水的温度;
uw——水的比内能;
β——水的膨胀系数;
σij——控制体与流道的关系,可以取为1、-1、0,分别表示流进、流出控制体或者与控制体不相连;
Aj——流道面积;
αj,g——流道气相的体积分数;
αj,w——流道液相的体积分数;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31
——流道上游控制体气相的密度;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32
——流道上游控制体液相的密度;
vj,g——流道中气相速度;
vj,w——流道中液相速度;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33
——流道上游控制体气相的比焓;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34
——流道上游控制体液相的比焓;
δmg——总气体质量源变化率;
δmw——液相水质量源变化率;
δms——水蒸汽质量源变化率;
δmk——气相不可凝气体k的质量源变化率;
δUg——气相能量源项变化率;
δUw——液相水能量源项变化率;
因而,新时刻压力可由公式(26)计算,其中压力对时间的微分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35
的可由公式(25)给出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36
式中:
Pnew——新时刻压力;
Pold——旧时刻压力;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41
——压力对时间的微分;
Δt——时间步长;
步骤5:利用准Newton迭代法求解动量方程,得到新时刻速度;根据步骤3、4,使用压力线性化表示新时刻压力,并将重力压头代入,即将公式(7) 和公式(25)代入步骤1中的公式(1),分别可得到气相和液相的方程,见公式(27)和公式(28)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51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61
式中:
t——时间;
Δt——时间步长;
P——总压力;
a——公式(16)表示的系数a;
b——公式(16)表示的系数b;
(ρgΔz)j,g——流道中气相产生的重力头;
(ρgΔz)j,w——流道中液相产生的重力头;
Δ(ρgΔz)j,w——由于流动而在一个时间步长内产生的液相重力头变化;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71
——流道上游控制体旧时刻压力;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72
——流道下游控制体旧时刻压力;
S——控制体底面积;
ΔPj——流体机械产生的泵头;
R——理想气体常数;
mk——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质量;
Mk——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摩尔质量;
ρk——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密度;
ms——蒸汽的质量;
ρ0——水密度的参考状态,1000kg/m3
as——蒸汽中的声速;
cvg——气相气体比热;
Tg——气相温度;
Vg——气相体积;
ug——气相比内能;
mw——水的质量;
ρw——水的密度;
cvw——水的比热;
Tw——水的温度;
uw——水的比内能;
β——水的膨胀系数;
σij——控制体与流道的关系,可以取为1、-1、0,分别表示流进、流出控制体或者与控制体不相连;
Aj——流道面积;
Lj——流道中非定常流动的长度,一般取为流道长度;
Kj——流道阻力系数;
αj,g——流道气相的体积分数;
αj,w——流道液相的体积分数;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81
——流道上游控制体气相的密度;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82
——流道上游控制体水的密度;
vj,g——流道中气相速度;
vj,w——流道中液相速度;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83
——流道上游控制体气相的比焓;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84
——流道上游控制体液相的比焓;
方程(26)和(27)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不包含一个时间步长内静水头的变化,相同点是两者都包含了一个时间步长内由流动引起的热力学压力的变化,即由热力学压力线性化产生的速度的线性项是相同的;
方程(26)和(27)是非线性常微分方程,它们构成了一个常微分方程系统,将常微分方程系统简记为公式(28)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85
式中f(v)是v的非线性函数,v为待求解速度矢量;
进一步,采用半显半隐式时间离散动力系统,公式(28)可离散为公式 (29)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86
式中:
Δt——时间步长;
vn+1——新时刻速度矢量;
vn——当前时刻速度矢量;
vn-1——旧时刻速度矢量;
φ——比例系数,当φ≠0时,时间离散格式具有二阶精度;
公式(29)是一个非定常、非线性方程组,可采用迭代法求解,因而可写为公式(30)
F(vn+1)=(1+φ)(vn+1-vn)-φ(vn-vn-1)-Δtf(vn+1)=0 公式(30)
F(vn+1)——速度vn+1的非线性函数;
Δt——时间步长;
vn+1——新时刻速度矢量;
vn——当前时刻速度矢量;
vn-1——旧时刻速度矢量;
φ——比例系数,当φ≠0时,时间离散格式具有二阶精度;
公式(30)是一个非线性方程组,可以采用Newton迭代法求解,然而虽然Newton迭代法有较快的局部收敛性,但它的全局收敛性比较差,因此这里采用一种具有全局收敛性的准Newton迭代法:即修正的Levenberg-Marquardt 法,因而可进一步写为公式(31),通过迭代求解速度矢量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91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92
其中: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93
Fk=F(vk)
式中:
Jk——第k次Newton迭代的Jacobian矩阵;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94
——表示Jk的转置;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95
——准Newton迭代步长;
I——单位矩阵;
λk—小参数,可由λk=μk||Fk||δ计算,其中δ∈[1,2],μk是引入的为保持矩阵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396
的正定性的参数;
vk,vk+1——待求解的速度矢量在k,k+1次迭代中的值;
Fk——非线性函数F在k步的取值;
Δt——时间步长;
φ——比例系数,当φ≠0时,时间离散格式具有二阶精度;
f——v的非线性函数,见公式(28);
步骤6:根据预测的新时刻速度求解流道空泡数;流道空泡数定义为流道中气体占据的体积份额,它只能是一个正数;一个流道连接到两个控制体,每一个连接处都可定义一个空泡数;逻辑上游的空泡数由公式(32)定义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401
式中: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402
——流道逻辑上游的空泡数;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403
——流道上游控制体流道开口顶部标高;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404
——流道上游控制体流道开口底部标高;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405
——流道上游控制体水面标高;
流道逻辑下游的空泡数由公式(33)定义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406
式中: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407
——流道逻辑下游的空泡数;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408
——流道下游控制体流道开口顶部标高;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409
——流道下游控制体流道开口底部标高;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4010
——流道下游控制体水面标高;
如果流道中没有双向流动,则流道的空泡数αj完全由流动的上游所确定,即是,如果流动速度为正值,则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4011
否则,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4012
当流道中气体与液体共存且流动方向相反时,流道空泡数可取为上、下游空泡数的某种加权平均,计算公式见公式(34)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4013
式中:
αj——流道空泡数;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4014
——流道逻辑上游的空泡数;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4015
——流道逻辑下游的空泡数;
vg——流道气相速度;
vw——流道液相速度;
ρg——流道气相密度;
ρw——流道液相密度;
步骤7:根据空泡数修正预测速度以得到新时刻速度,如果流道空泡数接近0,则令其为0,且将气相速度置0;如果流道空泡数接近1,则令其为1;如果液相份额接近0,则令其为0,且将液相速度置0;如果液相份额接近1,则令其为1;
步骤8:根据新时刻速度确定流道上、下游,这里上、下游有两种概念,一种是规定的流动的正方向,它代表了流道连接的始末端,可以称为逻辑上、下游;另一种是真实流动的流动方向,当流动速度为正值时代表流动方向与规定的流动方向一致,为负值时代表流动方向与规定的流动方向相反,可以称为流动上、下游;
流动上、下游是质量、动量、能量交换的依据,物质总是从上游流向下游,判定流动上、下游是重要的;对气体而言,当流道中的速度为正值时,流道的起始端(逻辑上游)为流动上游;当速度为负值时,终止端(逻辑下游)为流动上游;当速度为0时,取气体密度或者压强更高的一端为流动上游;对水而言,当速度不为0时,流动上游的判定与气体的情况是类似的,当速度为0时,上游取密度较大的控制体为上游;
因而,根据上一步骤求解出新时刻的速度确定流动上、下游;
步骤9:根据新时刻速度求解质量、能量增量;求得速度后,质量、能量方程的求解是简单而直接的,每个控制体中,每一相在一个时间步中产生的增量可由公式(35)(36)计算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411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412
式中: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413
——控制体内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414
的质量变化量;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415
——控制体内质量源引起的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416
质量变化率;
Δt——时间步长;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417
——控制体内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418
的内能变化量;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419
——控制体能量源引起的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4110
的内能变化率;
σij——控制体与流道的关系,可以取为1、-1、0,分别表示流进、流出控制体或者与控制体不相连;
Aj——流道面积;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421
——流道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422
的体积分数;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423
——流道上游控制体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424
的密度;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425
——流道中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426
速度;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427
——流道上游控制体相
Figure BDA0002800006200000428
的比焓;
本方法根据输入的安全壳模型参数,根据步骤1-9进行求解计算,最终得到当前时间步长流道内的速度,以及对应的质量增量和能量增量,从而得到安全壳内的流动速度分布以及流动引起的质量和能量变化。这些求解的流动参数是进行安全壳安全分析的重要热工水力参数,是进行核电厂安全分析、严重事故计算基础条件。因此,作为求解热工水力参数的基础方法,本方法可应用于集总参数法的安全壳热工水力软件、严重事故计算分析软件中,用于安全壳内流动参数的求解。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方法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方法。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方法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方法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9)

1.一种用于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流动分析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获取安全壳流动分析计算所需参数并初始化;
步骤2、建立流动状态方程,流动现象经过模型化后最终可以归结为一组集总参数形式的、非线性的、耦合的一阶常微分方程,构成了一个动力学系统;
步骤3、计算重力压头,连接控制体i和k的流道j中作用于相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11
的压力差为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12
其中Pi和Pk是相应控制体积中的热力学压力,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13
包含控制体内和沿着流道的所有重力头的项;
在不考虑流动时,重力压头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14
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控制体i中水池面高程zw,i与连接处各相高程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15
之间的水头差,第二部分为控制体k中水池面高程zw,k与连接处各相高程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16
之间的水头差,第三部分是各相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17
沿着流道的重力压头,纯重力压头定义为以上三部分之和;
步骤4、进行压力线性化,将动量方程中压力项线性化,将作为新时刻动力学的非线性函数的压力在旧时刻的压力的基础上展开为新时刻动力学变量的线性函数;
步骤5、根据步骤3、4,使用压力线性化表示新时刻压力,并将重力压头代入,利用准Newton迭代法求解动量方程;
步骤6、根据预测的新时刻速度求解流道空泡数;
步骤7、根据空泡数修正预测速度以得到新时刻速度;
步骤8、根据新时刻速度确定流道上、下游;
步骤9、根据新时刻速度求解质量、能量增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流动分析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动力学系统相应的常微分方程如下: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18
式中:
j——第j个流道;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21
——某一相流体,可为气相或液相;
d——流道的上游;
r——流道的下游;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22
——流道j上游控制体相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23
密度;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24
——流道j相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25
速度;
t——时间;
Lj——流道j中非定常流动的长度,一般取为流道长度;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26
——流道上下游控制体中的热力学压强;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27
——流道j两端液相和气相各自的重力头差;
ΔPj——流体机械产生的泵头;
Kj——无量纲的流道阻力系数。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流动分析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重力压头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28
包含的三部分中,第一部分是控制体i中水池面高程zw,i与连接处各相高程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29
之间的水头差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210
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211
式中: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212
——控制体i中水池面高程zp,i与连接处各相高程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213
之间的水头差;
ρw,i——控制体i中液相密度;
ρg,i——控制体i中气相密度;
g——重力加速度;
Zw,i——控制体i液面高程;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214
——控制体i连接处各相高程;
第二部分为控制体k中水池面高程zwk与连接处各相高程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215
之间的水头差,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216
式中: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31
——控制体k中水池面高程zw,k与连接处各相高程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32
之间的水头差;
ρw,k——控制体k中液相密度;
ρg,k——控制体k中气相密度;
g——重力加速度;
Zw,k——控制体k液面高程;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33
——控制体k连接处各相高程;
第三部分是各相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34
沿着流道的重力压头,其计算如下: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35
式中: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36
——各相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37
沿着流道的重力压头;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38
——流道中相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39
的密度,取为流道上游与下游控制体内该相密度的最大值;
g——重力加速度;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310
——控制体i连接处各相高程;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311
——控制体k连接处各相高程;
综上,纯重力压头定义为这三部分之和,如下所示: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312
式中: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313
——控制体内和沿着流道的所有重力压头的项;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314
——控制体i中水池面高程zw,i与连接处各相高程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315
之间的水头差;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316
——控制体k中水池面高程zw,k与连接处各相高程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317
之间的水头差;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318
——各相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319
沿着流道的重力压头;
将重力压头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320
进行线性化,考虑一个时间步长内流动引起的流道两端的重力压头的变化;对于气体而言,流动引起的重力压头的变化相较于压力变化是可以忽略的;水的重力压头的变化则相对不是很小,忽略流道中因为水的流动引起的重力压头变化,则流道两端水的重力压头变化为流道两端控制体水的重力压头变化之和,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41
式中:
Δ(ρgΔz)j,w——一个时间步长内因水的流动引起的流道两端水的重力压头的变化;
Δmi、Δmk——控制体i、k内水的质量变化,以控制体i为例,其等于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42
其中Δt为时间步长,σij表示控制体与流道j的关系,Aj为流道面积,αj,w为流道中液相空泡数,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43
流道上游控制体液相密度,vj,w流道液相速度;
g——重力加速度;
Si、Sk——控制体i、k的底面积;
i——控制体i;
k——控制体k;
Zw,i、Zw,k——控制体i、k中水池面高程;
ZJ,w,i、ZJ,w,k——控制体i、k连接处液相高程;
进一步,假定控制体内水的密度在一个时间步长内不变,以控制体i为例,一个时间步长内控制体中水的重力压头变化可由下式计算: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44
式中:
g——重力加速度;
Δm——控制体内水的质量变化;
S——控制体底面积;
Δt——时间步长;
σij——控制体与流道j的关系,可以取为1、-1、0,分别表示流进、流出控制体或者与控制体不相连;
Aj——流道面积;
αj,w——流道中液相空泡数;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51
——流道上游控制体液相密度;
vj,w——流道液相速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流动分析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进行压力线性化,其中新时刻压力可由下式计算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52
式中:
Pnew——新时刻压力;
Pold——旧时刻压力;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53
——压力对时间的微分;
Δt——时间步长;
公式(8)中的压力对时间的微分可使用公式(9)计算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54
式中:
t——时间;
P——总压力;
a——等于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55
其中R为气体常数,Tg为气相温度,Vg为气相体积,zs为蒸汽压缩因子,Mw为水的摩尔质量,ρs为蒸汽的密度,ρg为气相不可凝气体密度,xk为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的质量份额,Mk为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摩尔质量;
b——等于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61
其中R为气体常数,zs为蒸汽压缩因子,Mw为水的摩尔质量,ρs为蒸汽的密度,ρg为气相不可凝气体密度,xk为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的质量份额,Mk为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摩尔质量;
R——理想气体常数;
mk——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质量;
Mk——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摩尔质量;
ρk——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密度;
ms——蒸汽的质量;
ρ0——水密度的参考状态,1000kg/m3
as——蒸汽中的声速;
cvg——气相气体比热;
Tg——气相温度;
Vg——气相体积;
ug——气相比内能;
mw——水的质量;
ρw——水的密度;
cvw——水的比热;
Tw——水的温度;
uw——水的比内能;
β——水的膨胀系数;
σij——控制体与流道的关系,可以取为1、-1、0,分别表示流进、流出控制体或者与控制体不相连;
Aj——流道面积;
αj,g——流道气相的体积分数;
αj,w——流道液相的体积分数;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71
——流道上游控制体气相的密度;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72
——流道上游控制体液相的密度;
vj,g——流道中气相速度;
vj,w——流道中液相速度;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73
——流道上游控制体气相的比焓;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74
——流道上游控制体液相的比焓;
δmg——总气体质量源变化率;
δmw——液相水质量源变化率;
δms——水蒸汽质量源变化率;
δmk——气相不可凝气体k的质量源变化率;
δUg——气相能量源项变化率;
δUw——液相水能量源项变化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流动分析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将公式(7)和公式(8)代入步骤1中的公式(1),分别可得到气相和液相的动量方程,见公式(10)和公式(11)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81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91
式中:
t——时间;
Δt——时间步长;
P——总压力;
a——等于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092
其中R为气体常数,Tg为气相温度,Vg为气相体积,zs为蒸汽压缩因子,Mw为水的摩尔质量,ρs为蒸汽的密度,ρg为气相不可凝气体密度,xk为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的质量份额,Mk为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摩尔质量;
b——等于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01
其中R为气体常数,zs为蒸汽压缩因子,Mw为水的摩尔质量,ρs为蒸汽的密度,ρg为气相不可凝气体密度,xk为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的质量份额,Mk为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摩尔质量;
(ρgΔz)j,g——流道中气相产生的重力头;
(ρgΔz)j,w——流道中液相产生的重力头;
Δ(ρgΔz)j,w——由于流动而在一个时间步长内产生的液相重力头变化;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02
——流道上游控制体旧时刻压力;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03
——流道下游控制体旧时刻压力;
S——控制体底面积;
ΔPj——流体机械产生的泵头;
R——理想气体常数;
mk——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质量;
Mk——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摩尔质量;
ρk——气相不可凝气体组分k密度;
ms——蒸汽的质量;
ρ0——水密度的参考状态,1000kg/m3
as——蒸汽中的声速;
cvg——气相气体比热;
Tg——气相温度;
Vg——气相体积;
ug——气相比内能;
mw——水的质量;
ρw——水的密度;
cvw——水的比热;
Tw——水的温度;
uw——水的比内能;
β——水的膨胀系数;
σij——控制体与流道的关系,可以取为1、-1、0,分别表示流进、流出控制体或者与控制体不相连;
Aj——流道面积;
Lj——流道中非定常流动的长度,一般取为流道长度;
Kj——流道阻力系数;
αj,g——流道气相的体积分数;
αj,w——流道液相的体积分数;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11
——流道上游控制体气相的密度;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12
——流道上游控制体水的密度;
vj,g——流道中气相速度;
vj,w——流道中液相速度;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13
——流道上游控制体气相的比焓;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14
——流道上游控制体液相的比焓;
方程(10)和(11)是非线性常微分方程,它们构成了一个常微分方程系统,将常微分方程系统简记为公式(12)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15
式中f(v)是v的非线性函数,v为待求解速度矢量;
进一步,采用半显半隐式时间离散动力系统,公式(12)可离散为公式(13)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16
式中:
Δt——时间步长;
vn+1——新时刻速度矢量;
vn——当前时刻速度矢量;
vn-1——旧时刻速度矢量;
φ——比例系数,当φ≠0时,时间离散格式具有二阶精度;
公式(13)是一个非定常、非线性方程组,可采用迭代法求解,因而可写为公式(14)
F(vn+1)=(1+φ)(vn+1-vn)-φ(vn-vn-1)-Δtf(vn+1)=0 公式(14)
F(vn+1)——速度vn+1的非线性函数;
Δt——时间步长;
vn+1——新时刻速度矢量;
vn——当前时刻速度矢量;
vn-1——旧时刻速度矢量;
φ——比例系数,当φ≠0时,时间离散格式具有二阶精度;
公式(14)是一个非线性方程组,采用一种具有全局收敛性的修正的Levenberg-Marquardt法求解,因而可进一步写为公式(15),通过迭代求解速度矢量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21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22
其中: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23
Fk=F(vk)
式中:
Jk——第k次Newton迭代的Jacobian矩阵;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24
——表示Jk的转置;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25
——准Newton迭代步长;
I——单位矩阵;
λk—小参数,可由λk=μk||Fk||δ计算,其中δ∈[1,2],μk是引入的为保持矩阵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26
的正定性的参数;
vk,vk+1——待求解的速度矢量在k,k+1次迭代中的值;
Fk——非线性函数F在k步的取值;
Δt——时间步长;
φ——比例系数,当φ≠0时,时间离散格式具有二阶精度;
f——v的非线性函数,见公式(1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流动分析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所述流道空泡数定义为流道中气体占据的体积份额,它只能是一个正数;一个流道连接到两个控制体,每一个连接处都可定义一个空泡数;逻辑上游的空泡数由公式(16)定义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31
式中: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32
——流道逻辑上游的空泡数;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33
——流道上游控制体流道开口顶部标高;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34
——流道上游控制体流道开口底部标高;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35
——流道上游控制体水面标高;
流道逻辑下游的空泡数由公式(17)定义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36
式中: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37
——流道逻辑下游的空泡数;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38
——流道下游控制体流道开口顶部标高;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39
——流道下游控制体流道开口底部标高;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310
——流道下游控制体水面标高;
如果流道中没有双向流动,则流道的空泡数αj完全由流动的上游所确定,即是,如果流动速度为正值,则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311
否则,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312
当流道中气体与液体共存且流动方向相反时,流道空泡数可取为上、下游空泡数的某种加权平均,计算公式见公式(18)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313
式中:
αj——流道空泡数;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314
——流道逻辑上游的空泡数;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41
——流道逻辑下游的空泡数;
vg——流道气相速度;
vw——流道液相速度;
ρg——流道气相密度;
ρw——流道液相密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流动分析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如果流道空泡数接近0,则令其为0,且将气相速度置0;如果流道空泡数接近1,则令其为1;如果液相份额接近0,则令其为0,且将液相速度置0;如果液相份额接近1,则令其为1。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流动分析的计算方法,步骤8所述的上、下游包含两种概念,一种是规定的流动的正方向,它代表了流道连接的始末端,可以称为逻辑上、下游;另一种是真实流动的流动方向,当流动速度为正值时代表流动方向与规定的流动方向一致,为负值时代表流动方向与规定的流动方向相反,可以称为流动上、下游;
所述流动上、下游是质量、动量、能量交换的依据,对气体而言,当流道中的速度为正值时,流道的起始端(逻辑上游)为流动上游;当速度为负值时,终止端(逻辑下游)为流动上游;当速度为0时,取气体密度或者压强更高的一端为流动上游;对水而言,当速度不为0时,流动上游的判定与气体的情况是类似的,当速度为0时,上游取密度较大的控制体为上游。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流动分析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9中,每个控制体中,每一相在一个时间步中产生的增量可由公式(35)(36)计算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42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43
式中: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51
——控制体内相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52
的质量变化量;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53
——控制体内质量源引起的相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54
质量变化率;
Δt——时间步长;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55
——控制体内相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56
的内能变化量;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57
——控制体能量源引起的相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58
的内能变化率;
σij——控制体与流道的关系,可以取为1、-1、0,分别表示流进、流出控制体或者与控制体不相连;
Aj——流道面积;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59
——流道相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510
的体积分数;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511
——流道上游控制体相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512
的密度;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513
——流道中相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514
速度;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515
——流道上游控制体相
Figure FDA00028000061900001516
的比焓。
CN202011346210.8A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用于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流动分析的计算方法 Pending CN1126132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46210.8A CN112613240A (zh)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用于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流动分析的计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46210.8A CN112613240A (zh)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用于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流动分析的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13240A true CN112613240A (zh) 2021-04-06

Family

ID=75225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46210.8A Pending CN112613240A (zh)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用于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流动分析的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13240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19433A (en) * 1991-09-17 1997-04-08 General Physics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Simulation Inc. Real-time analysis of power plant thermohydraulic phenomena
CN110321641A (zh) * 2019-07-08 2019-10-11 西安交通大学 基于粒子法的熔融物与混凝土相互作用分析方法
CN110543705A (zh) * 2019-08-19 2019-12-06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核反应堆典型通道内沸腾模拟求解加速方法
CN110580375A (zh) * 2019-07-29 2019-12-17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两相流模型的核电站安全壳仿真方法及系统
CN111651851A (zh) * 2019-03-04 2020-09-11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安全壳求解方法及安全壳求解器
CN111680458A (zh) * 2020-06-03 2020-09-1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适用于钠水直流蒸汽发生器的热工水力瞬态计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19433A (en) * 1991-09-17 1997-04-08 General Physics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Simulation Inc. Real-time analysis of power plant thermohydraulic phenomena
CN111651851A (zh) * 2019-03-04 2020-09-11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安全壳求解方法及安全壳求解器
CN110321641A (zh) * 2019-07-08 2019-10-11 西安交通大学 基于粒子法的熔融物与混凝土相互作用分析方法
CN110580375A (zh) * 2019-07-29 2019-12-17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两相流模型的核电站安全壳仿真方法及系统
CN110543705A (zh) * 2019-08-19 2019-12-06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核反应堆典型通道内沸腾模拟求解加速方法
CN111680458A (zh) * 2020-06-03 2020-09-1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适用于钠水直流蒸汽发生器的热工水力瞬态计算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晨, 唐胜利, 何祖威, 辛明道: "一种两相流动态数学模型的建模方法及应用", 发电设备, no. 03, 15 May 1999 (1999-05-15), pages 11 - 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48403C (zh) 用于模拟流体向模具内腔中的注入的方法和装置
Staedtke et al. Advanced three-dimensional two-phase flow simulation tools for application to reactor safety (ASTAR)
Cortes et al. A density perturbation method to study the eigenstructure of two-phase flow equation systems
CN115186419B (zh) 一种基于Modelica的两相流管道设计方法、系统及介质
Loehning et al.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using reduced order models: Guaranteed stability for constrained linear systems
Murrone et al. Behavior of upwind scheme in the low Mach number limit: III. Preconditioned dissipation for a five equation two phase model
CN112613240A (zh) 一种用于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流动分析的计算方法
Cavazzuti et al. Numerical modelling of Fanno flows in micro channels: a quasi-static application to air vents for plastic moulding
Kadioglu et al. A point implicit time integration technique for slow transient flow problems
CN112613158B (zh) 一种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控制体热力学响应综合分析方法
Zhou et al.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hydrodynamic instabilities in two-phase flow using two-fluid model
Jokhakar et al. A CFD-RTE model for thermal analysis of regeneratively cooled rocket engines
Mahood et al.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transient gas blow down
Khalid et al. A novel method for analytical solution of transient heat conduction and Stefan problem in cylindrical coordinate
Carranza-Abaid et al. A non-autonomous relativistic frame of reference for unit operation design
Del Giudice et al. Three-dimensional laminar flow in ducts
Shahzad et al. Parametric study of CSR1000 thermal hydraulic stability
Remiddi 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n efficient numerical framework for Conjugate Heat Transfer in Liquid Rocket Engines
LIBBY et al. Laminar boundary layer at an infinite swept stagnation line with large rates of injection
CN107194085A (zh) 一种核一级设备堆焊层等效换热系数的计算方法
Es-Sabry et al. High Order Scheme for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n Oblique Shock Over a Ramp
Fick Application of the rate form of the equation of state for the dynamic simulation of thermal-hydraulic systems
Rice et al. A new computational method for free surface problems
Ber Application of the Galerkin method to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 of combined (forced and free) turbulent convection in a vertical circular channel in a uniform solid mass
Howard et al. Coupling strategies for high-speed aeroheating probl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