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98522A - 一种业务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业务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98522A
CN112598522A CN202011597079.2A CN202011597079A CN112598522A CN 112598522 A CN112598522 A CN 112598522A CN 202011597079 A CN202011597079 A CN 202011597079A CN 112598522 A CN112598522 A CN 1125985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action
mode
service
current
capa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970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晓龙
朱伟伟
侯鑫磊
周帅
丁娜
马晓维
陶德进
孙广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201159707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985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985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985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4Trading; Exchange, e.g. stocks, commodities, derivatives or currency exchange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业务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得所述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量,业务系统预先配置有多个系统服务模式,每个系统服务模式分别对应于一个交易组,交易组中包含一个或多个交易对象,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预先配置有多个交易模式,每个交易模式分别对应于目标交易对象的一个交易路径;至少根据当前交易量,控制业务系统切换当前的系统服务模式,和/或,控制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切换当前的交易模式;在业务系统处于切换后的系统服务模式的情况下,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与当前交易量相匹配;在目标交易对象处于切换后的交易模式的情况下,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与当前交易量相匹配。

Description

一种业务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业务交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业务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业务系统的实际运行中,系统需要处理的业务交易量是随着时间在不断变化的,存在特定的业务高峰期。例如,在“双十一”期间,刷卡和跨行支付的业务交易量会百倍千倍于其他时间段;而且除了这些可以预见的交易高峰外,也会出现很多意外的业务高峰。以某产品为例,该产品在部分地区或全国进行推广时,系统上新上线业务的接入,甚至是系统的一些异常,都有可能导致业务交易量意外的突发式增长。
为了能够支持这种业务交易量高峰,其中一种处理方案中是保障系统设计容量足够大,即在业务系统的硬件软件上进行扩容,以增加系统容量,但是,这种处理方案中一方面是会增加成本,并在业务交易量非高峰期的时段业务系统的资源则存在严重浪费的情况,另一方面随着业务的增长,业务交易量峰值也是在增长的,总会突破系统最大容量;而另一种处理方案中则是交易系统中设计仅包含正常裕量的最高限制容量(例如正常裕量的2倍),但是,这种方案中在遇到意外交易量高峰时,仍然难免的会出现问题。
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够针对业务交易量进行业务系统控制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业务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包括:
一种业务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所述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量,其中,所述业务系统预先配置有多个系统服务模式,每个所述系统服务模式分别对应于一个交易组,所述交易组中包含一个或多个交易对象,所述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预先配置有多个交易模式,每个所述交易模式分别对应于所述目标交易对象的一个交易路径;
至少根据所述当前交易量,控制所述业务系统切换当前的系统服务模式,和/或,控制所述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所述目标交易对象切换当前的交易模式;
其中,在所述业务系统处于切换后的系统服务模式的情况下,所述业务系统所在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与所述当前交易量相匹配;
在所述目标交易对象处于切换后的交易模式的情况下,所述业务系统所在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与所述当前交易量相匹配。
上述方法,优选的,至少根据所述当前交易量,控制所述业务系统切换当前的系统服务模式,和/或,控制所述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切换当前的交易模式,包括:
在所述当前交易量满足预设的第一控制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业务系统从第一服务模式切换到第二服务模式,和/或,控制所述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从第一交易模式切换到第二交易模式;
其中,所述业务系统处于所述第二服务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大于所述业务系统处于所述第一服务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所述目标交易对象处于所述第二交易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大于所述目标交易对象处于所述第一交易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
在所述当前交易量满足预设的第二控制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业务系统从第一服务模式切换到第三服务模式,和/或,控制所述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从第一交易模式切换到第三交易模式;
其中,所述业务系统处于所述第三服务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小于所述业务系统处于所述第一服务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所述目标交易对象处于所述第三交易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小于所述目标交易对象处于所述第一交易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当前交易量满足预设的第一控制条件,包括:
所述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升高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服务模式对应的第一容量阈值;或者,所述业务系统的运行状态满足预设的系统异常条件;
所述当前交易量满足预设的第二控制条件,包括:
所述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降低到小于所述第一服务模式对应的第二容量阈值。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当前交易量满足预设的第一控制条件,包括:
所述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升高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交易模式对应的第三容量阈值;
所述当前交易量满足预设的第二控制条件,包括:
所述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降低到小于所述第一交易模式对应的第四容量阈值。
上述方法,优选的,还包括:
预先获得所述业务系统所提供的多个服务,每个所述服务包含一个交易组,每个所述交易组包含一个或多个交易对象;
为每个所述服务配置一个系统服务模式,以使得每个所述系统服务模式对应于一个所述交易组;
获得所述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及每个所述目标交易对象的多个交易路径,每个所述交易路径中包含一个或多个交易步骤;
为每个所述交易路径配置一个交易模式,以使得每个所述交易模式对应于一个所述交易路径。
上述方法,优选的,每个所述系统服务模式配置有第一容量阈值和第二容量阈值,每个所述交易模式配置有第三容量阈值和第四容量阈值;
所述第一容量阈值用于控制所述业务系统从第一服务模式切换到第二服务模式,所述第三容量阈值用于控制所述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从第一交易模式切换到第二交易模式;
其中,所述业务系统处于所述第二服务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大于所述业务系统处于所述第一服务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所述目标交易对象处于所述第二交易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大于所述目标交易对象处于所述第一交易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
所述第二容量阈值用于控制所述业务系统从第一服务模式切换到第三服务模式,所述第四容量阈值用于控制所述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从第一交易模式切换到第三交易模式;
其中,所述业务系统处于所述第三服务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小于所述业务系统处于所述第一服务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所述目标交易对象处于所述第三交易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小于所述目标交易对象处于所述第一交易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
上述方法,优选的:
所述系统服务模式按照各自的第一容量阈值或第二容量阈值的大小顺序排序;
其中,在所述系统服务模式按照各自的第一容量阈值或第二容量阈值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的情况下,排序相邻且排序在前的系统服务模式的第一容量阈值大于排序在后的系统服务模式的第二容量阈值,或者,在所述系统服务模式按照各自的第一容量阈值或第二容量阈值的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的情况下,排序相邻且排序在前的系统服务模式的第二容量阈值小于排序在后的系统服务模式的第一容量阈值;
所述交易模式按照各自的第三容量阈值或第四容量阈值的大小顺序排序;
其中,在所述交易模式按照各自的第三容量阈值或第四容量阈值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的情况下,排序相邻且排序在前的交易模式的第三容量阈值大于排序在后的系统服务模式的第四容量阈值,或者,在所述交易模式按照各自的第三容量阈值或第四容量阈值的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的情况下,排序相邻且排序在前的系统服务模式的第四容量阈值小于排序在后的系统服务模式的第三容量阈值。
上述方法,优选的,获得所述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量,包括:
对所述业务系统中的交易对象进行监测,以得到所述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量。
一种业务系统的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交易量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量,其中,所述业务系统预先配置有多个系统服务模式,每个所述系统服务模式分别对应于一个交易组,所述交易组中包含一个或多个交易对象,所述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预先配置有多个交易模式,每个所述交易模式分别对应于所述目标交易对象的一个交易路径;
模式控制单元,用于至少根据所述当前交易量,控制所述业务系统切换当前的系统服务模式,和/或,控制所述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所述目标交易对象切换当前的交易模式;
其中,在所述业务系统处于切换后的系统服务模式的情况下,所述业务系统所在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与所述当前交易量相匹配;
在所述目标交易对象处于切换后的交易模式的情况下,所述业务系统所在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与所述当前交易量相匹配。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应用程序及应用程序运行所产生的数据;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应用程序,以实现以下功能:
获得所述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量,其中,所述业务系统预先配置有多个系统服务模式,每个所述系统服务模式分别对应于一个交易组,所述交易组中包含一个或多个交易对象,所述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预先配置有多个交易模式,每个所述交易模式分别对应于所述目标交易对象的一个交易路径;
至少根据所述当前交易量,控制所述业务系统切换当前的系统服务模式,和/或,控制所述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所述目标交易对象切换当前的交易模式;
其中,在所述业务系统处于切换后的系统服务模式的情况下,所述业务系统所在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与所述当前交易量相匹配;
在所述目标交易对象处于切换后的交易模式的情况下,所述业务系统所在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与所述当前交易量相匹配。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业务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中,通过为业务系统预先配置多个系统服务模式,而每个系统服务模式下对应于不同的交易对象组成的交易组,而这些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被配置有多个交易模式,而每个交易模式下对应于目标交易对象的不同的交易路径,由此,在获得到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量之后,就可以根据当前交易量控制业务系统切换服务模式和/或控制目标交易对象切换交易模式,而切换服务模式或交易模式后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是与当前交易量相匹配的,基于此能够实现按照业务系统的交易量实时切换业务系统的模式,使得业务系统被切换模式后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能够支持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由此,本申请就可以避免因为当前交易量过高导致业务系统出现异常或者当前交易量过低导致资源浪费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业务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2及图3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系统服务模式和交易模式的示例图;
图4、图5及图6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业务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另一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部分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业务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业务系统的控制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进行交易监控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在具体应用中的系统运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业务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适用于能够进行数据处理并实现相应功能的电子设备中,如部署有能够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业务系统的计算机或电脑等。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主要用于控制业务系统的运行模式,从而保障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得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量。
其中,业务系统中预先配置有多个系统服务模式,每个系统服务模式分别对应于一个交易组,每个交易组中包含一个或多个交易对象,如图2中所示,系统服务模式有4个:系统服务模式1-系统服务模式4,而每个系统服务模式分别对应于由一个或多个交易对象组成的交易组:交易组1中包含交易对象1-交易对象4,交易组2中包含交易对象1-交易对象3,交易组3中包含交易对象1和交易对象3,交易组4中包含交易对象1。
而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预先配置有多个交易模式,这里的目标交易对象可以理解为交易对象中的特殊交易对象,如所有交易对象中的重点交易对象,重点交易对象是指业务系统对外提供的重要且必须的服务交易。其中,每个重点交易对象均有多个交易模式,而每个交易模式分别对应于目标交易对象的一个交易路径,如图3中所示,重点交易对象1有两个交易模式:交易模式1-交易模式3,交易模式1对应于重点交易对象1的完整路径:步骤A—>步骤B—>步骤C—>步骤D,交易模式2对应于重点交易对象的中间层路径:步骤A—>步骤C—>步骤D,交易模式3对应于重点交易对象2的最小路径:步骤A—>步骤D。
其中,完整路径是指业务交易的正常处理全流程,最小路径是指:业务交易不能再剪裁的路径,路径上任何一个步骤的缺失都会导致出现严重业务风险或系统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系统服务模式下所对应的交易组不同,相应在业务系统处于每个系统服务模式下时所在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是不同的,而针对目标交易对象的每个交易模式所对应的交易路径不同,相应业务系统在该目标交易对象处于每个交易模式下时所在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是不同的。
其中,系统容量知识业务系统处理并正常运行的最大TPS(TransactionsPerSecond),而系统可用容量是指扣去当前占用容量后剩余的可用容量。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可以利用流计算组件,对业务系统中的交易对象进行监测,以得到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量。其中,当前交易量(TPS)是指业务系统每秒需要处理的交易数量;
例如,利用预先配置在业务系统上的流计算组件中的实时交易量检测模块对业务系统中所提供的各个交易对象的交易量进行实时监测,进而得到每个交易对象的实时交易量,再整合各个交易对象的实时交易量就可以得到业务系统整体的当前交易量。该当前交易量能够表征业务系统的负载程度,也能够反映出业务系统所在电子设备的当前负载,相应的,在检测到的业务系统所在电子设备的系统容量的基础上,当前交易量还能够反映出电子设备的当前占用容量和系统可用容量。
基于此,本实施例中可以执行步骤102:
步骤102:根据当前交易量,控制业务系统切换当前的系统服务模式,和/或,控制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切换当前的交易模式。
由此,在控制业务系统进行系统服务模式切换和/或目标交易对象的交易模式切换之后,业务系统所在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能够与当前交易量相匹配,而系统可用容量与当前交易相匹配,能够使得业务系统所在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能够支持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4中所示,在步骤101之后,执行步骤103和步骤104:
步骤103:根据当前交易量,控制业务系统切换当前的系统服务模式。
步骤104:根据当前交易量,控制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切换当前的交易模式。
也就是说,在图4所示的实现方案中,本实施例中先根据当前交易量控制业务系统切换当前的系统服务模式,此时,在业务系统处于切换后的系统服务模式的情况下,业务系统所在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与所述当前交易量相匹配,此时,业务系统被切换系统服务模式后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能够支持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控制准确性,使得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能够支持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且避免资源浪费,本实施例中可以在业务系统处于切换后的系统服务模式下时,对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处于当前的交易模式下业务系统所在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是否与当前交易量相匹配进行监测及判断,进而,在业务系统处于切换后的系统服务模式的情况下,即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处于切换系统服务模式后的初始交易模式时,如果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与当前交易量不匹配,那么本实施例中进一步根据当前交易量控制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切换当前的交易模式,进而使得在目标交易对象处于切换后的交易模式的情况下,业务系统所在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与当前交易量相匹配,而系统可用容量与当前交易相匹配,能够使得业务系统被切换系统服务模式和目标交易对象的交易模式后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能够支持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5中所示,在步骤101之后,只执行步骤105:
步骤105:根据当前交易量,控制业务系统切换当前的系统服务模式。
也就是说,在图5所示的实现方案中,本实施例中根据当前交易量控制业务系统切换当前的系统服务模式,此时,在业务系统处于切换后的系统服务模式的情况下,业务系统所在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与所述当前交易量相匹配,就能够使得业务系统被切换系统服务模式后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能够支持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6中所示,在步骤101之后,只执行步骤106:
步骤106:至少根据当前交易量,控制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切换当前的交易模式。
也就是说,在图6所示的实现方案中,在业务系统处于当前的系统服务模式且在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处于当前的交易模式下,业务系统所在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如果与当前交易量不匹配的,那么此时,本实施例中根据当前交易量控制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切换当前的交易模式,进而使得在目标交易对象处于切换后的交易模式的情况下,业务系统所在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与当前交易量相匹配,而系统可用容量与当前交易相匹配,能够使得业务系统被切换目标交易对象的交易模式后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能够支持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业务系统的控制方法中,通过为业务系统预先配置多个系统服务模式,而每个系统服务模式下对应于不同的交易对象组成的交易组,而这些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被配置有多个交易模式,而每个交易模式下对应于目标交易对象的不同的交易路径,由此,在获得到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量之后,就可以根据当前交易量控制业务系统切换服务模式和/或控制目标交易对象切换交易模式,而切换服务模式或交易模式后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是与当前交易量相匹配的,基于此能够实现按照业务系统的交易量实时切换业务系统的模式,使得业务系统被切换模式后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能够支持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由此,本申请就可以避免因为当前交易量过高导致业务系统出现异常或者当前交易量过低导致资源浪费的情况。
具体实现方案中,步骤102中可以对当前交易量是否满足第一控制条件或第二控制条件进行监测,从而实现对系统服务模式和/或目标交易对象的交易模式的实时切换,具体如下:
一种实现方式中,在当前交易量满足预设的第一控制条件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中控制业务系统从第一服务模式切换到第二服务模式,在当前交易量满足预设的第二控制条件的情况下,控制业务系统从第一服务模式切换到第三服务模式;
其中,业务系统处于第二服务模式的情况下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大于业务系统处于第一服务模式的情况下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业务系统处于第三服务模式的情况下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小于业务系统处于第一服务模式的情况下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实时监测当前交易量是否满足第一控制条件或第二控制条件,具体可以为监测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是否满足第一控制条件或第二控制条件,就可以控制业务系统从第一服务模式切换到第二服务模式,或者,控制业务系统从第一服务模式切换到第三服务模式:
如果监测到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满足第一控制条件,那么表征业务系统所在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可能无法支持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此时,需要对业务系统进行“瘦身”,也就是控制业务系统从系统可用容量较小的第一服务模式切换到系统可用容量较大的第二服务模式,由此增加切换业务系统的系统服务模式之后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从而使得业务系统所在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能够支持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而如果监测到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满足第二控制条件,那么表征业务系统所在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不仅可以支持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且系统可用容量过剩,此时,为了提高业务系统的服务体验,可以对业务系统进行“增肥”,也就是控制业务系统从系统可用容量较大的第一服务模式切换到系统可用容量较小的第三服务模式,由此减少切换业务系统的系统服务模式之后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从而使得业务系统所在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不仅能够支持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还能避免资源浪费,使得业务系统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具体的,当前交易量满足预设的第一控制条件,可以为: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升高到大于或等于第一服务模式对应的第一容量阈值;或者,业务系统的运行状态满足预设的系统异常条件。
其中,业务系统的运行状态满足预设的系统异常条件可以理解为:业务系统出现状态异常,如交易排队、系统背压、延时过长、甚至停止服务等异常状态。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实时监测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是否处于升高的状态,而如果在升高的状态,那么监测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是否升高到当前的第一服务模式下对应的第一容量阈值,如果监测到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升高且升高到当前的第一服务模式下对应的第一容量阈值,或者业务系统出现状态异常,那么表征业务系统所在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可能无法支持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此时,需要对业务系统进行“瘦身”,也就是控制业务系统从系统可用容量较小的第一服务模式切换到系统可用容量较大的第二服务模式,由此增加切换业务系统的系统服务模式之后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从而使得业务系统所在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能够支持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例如,业务系统当前处于系统服务模式3,本实施例中实时监测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是否升高且升高到超过系统服务模式3对应的第一容量阈值2000,如果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升高到2000或者业务系统卡顿,那么此时,切换业务系统进入系统服务模式4,从而减少业务系统所占用的系统容量,所增加的系统可用容量能够支持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避免卡顿等异常。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业务系统当前处于具有最大的第一容量阈值的系统服务模式下,而当前交易量仍然在持续升高且升高到当前的系统服务模式对应的第一容量阈值,如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升高到系统服务模式4对应的3000,那么此时为了避免业务系统崩溃,可以控制业务系统执行系统服务的熔断机制,进而停止进行业务服务,以便保障交易安全。
其中,当前交易量满足预设的第二控制条件,可以为: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降低到小于第一服务模式对应的第二容量阈值。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实时监测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是否处于降低的状态,而如果在降低的状态,那么监测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是否降低到当前的第一服务模式下对应的第二容量阈值,如果监测到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降低且降低到当前的第一服务模式下对应的第二容量阈值,那么表征业务系统所在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不仅可以支持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且系统可用容量过剩,此时,为了提高业务系统的服务体验,可以对业务系统进行“增肥”,也就是控制业务系统从系统可用容量较大的第一服务模式切换到系统可用容量较小的第三服务模式,由此减少切换业务系统的系统服务模式之后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从而使得业务系统所在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不仅能够支持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还能避免资源浪费,使得业务系统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例如,业务系统当前处于系统服务模式3,本实施例中实时监测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是否降低且降低到超过系统服务模式3对应的第二容量阈值900,如果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降低到900,那么此时,切换业务系统进入系统服务模式2,从而增加业务系统所占用的系统容量,由此使得业务系统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在另一中实现方式中,在当前交易量满足预设的第一控制条件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中控制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从第一交易模式切换到第二交易模式,在当前交易量满足预设的第二控制条件的情况下,控制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从第一交易模式切换到第三交易模式;
其中,目标交易对象处于第二交易模式的情况下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大于目标交易对象处于第一交易模式的情况下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目标交易对象处于第三交易模式的情况下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小于目标交易对象处于第一交易模式的情况下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实时检测当前交易量是否满足第一控制条件或第二控制条件,具体可以为监测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是否满足第一控制条件或第二控制条件,就可以控制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从第一交易模式切换到第二交易模式,或者,控制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从第一交易模式切换到第三交易模式:
如果监测到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满足第一控制条件,那么表征业务系统所在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可能无法支持业务系统中目标交易对象的正常运行,此时,需要对业务系统的目标交易对象进行“瘦身”,也就是控制目标交易对象从系统可用容量较小的第一交易模式切换到系统可用容量较大的第二交易模式,由此增加切换目标交易对象的交易模式之后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从而使得业务系统所在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能够支持业务系统中目标交易对象的正常运行;
而如果监测到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满足第二控制条件,那么表征业务系统所在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不仅可以支持目标交易对象的正常运行而且系统可用容量过剩,此时,为了提高业务系统的服务体验,可以对业务系统的目标交易对象进行“增肥”,也就是控制目标交易对象从系统可用容量较大的第一交易模式切换到系统可用容量较小的第三交易模式,由此减少切换目标交易对象的交易模式之后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从而使得业务系统所在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不仅能够支持业务系统中目标交易对象的正常运行还能避免资源浪费,使得目标交易对象提供更加完善的交易服务。
具体的,当前交易量满足预设的第一控制条件,可以为: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升高到大于或等于第一交易模式对应的第三容量阈值。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实时监测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是否处于升高的状态,而如果在升高的状态,那么监测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是否升高到当前的第一交易模式下对应的第三容量阈值,如果监测到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升高且升高到当前的第一交易模式下对应的第三容量阈值,那么表征业务系统所在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可能无法支持业务系统中目标交易对象的正常运行,此时,需要对业务系统中的目标交易对象进行“瘦身”,也就是控制业务系统的目标交易对象从系统可用容量较小的第一交易模式切换到系统可用容量较大的第二交易模式,由此增加切换目标交易对象的交易模式之后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从而使得业务系统所在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能够支持业务系统中的目标交易对象的正常运行。
例如,业务系统中的重点交易对象当前处于交易模式2,本实施例中实时监测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是否升高且升高到超过交易模式2对应的第三容量阈值600,如果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升高到600,那么此时,切换业务系统的重点交易对象进入交易模式3,从而减少业务系统的重点交易对象所占用的系统容量,所增加的系统可用容量能够支持业务系统中的重点交易对象的正常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业务系统的目标交易对象当前处于具有最大的第三容量阈值的交易模式下,而当前交易量仍然在持续升高且升高到当前的交易模式对应的第三容量阈值,如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升高到交易模式3对应的1000,那么此时为了避免业务系统崩溃,可以控制业务系统执行交易服务的熔断机制,进而停止进行交易服务,以便保障交易安全。
其中,当前交易量满足预设的第二控制条件,可以为: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降低到小于第一交易模式对应的第四容量阈值。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实时监测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是否处于降低的状态,而如果在降低的状态,那么监测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是否降低到当前的第一交易模式下对应的第四容量阈值,如果监测到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降低且降低到当前的第一交易模式下对应的第四容量阈值,那么表征业务系统所在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不仅可以支持目标交易对象的正常运行而且系统可用容量过剩,此时,为了提高业务系统的服务体验,可以对业务系统的目标交易对象进行“增肥”,也就是控制目标交易对象从系统可用容量较大的第一交易模式切换到系统可用容量较小的第三交易模式,由此减少切换目标交易对象的交易模式之后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从而使得业务系统所在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不仅能够支持业务系统中目标交易对象的正常运行还能避免资源浪费,使得目标交易对象提供更加完善的交易服务。
例如,业务系统中的目标交易对象当前处于交易模式2,本实施例中实时监测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是否降低且降低到超过交易模式2对应的第四容量阈值250,如果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降低到250,那么此时,切换目标交易对象进入交易模式1,从而增加目标交易对象所占用的系统容量,由此使得目标交易对象提供更加完善的交易服务。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中可以预先为业务系统配置多个系统服务模式,还可以为业务系统中的目标交易对象配置多个交易模式,具体实现方式如图7中所示:
步骤701:预先获得业务系统所提供的多个服务。
其中,本实施例中可以对业务系统的服务和交易进行分析和分类,进而找到业务系统中重要且必须提供的服务。
具体的,在业务系统的每个服务中包含一个交易组,每个交易组包含一个或多个交易对象,例如,服务1中包含有交易对象1-交易对象4,服务2中包含交易对象1-交易对象3,服务3中包含交易对象1和交易对象3,服务4中包含交易对象1。
步骤702:为每个服务配置一个系统服务模式。
由此,每个服务配置的系统服务模式能够对应于一个交易组。
步骤703:获得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及每个目标交易对象的多个交易路径。
其中,目标交易对象可以为业务系统中的重点交易对象,每个交易路径中包含一个或多个交易步骤,例如,完整的交易路径:步骤A—>步骤B—>步骤C—>步骤D,中间层路径:步骤A—>步骤C—>步骤D,最小路径:步骤A—>步骤D,等等。
步骤704:为每个交易路径配置一个交易模式。
由此,每个交易模式对应于一个交易路径。
由此,本实施例中可以在获得到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量的情况下,根据当前交易量控制业务系统切换当前的系统服务模式,和/或,控制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切换当前的交易模式,由此,在业务系统处于切换后的系统服务模式的情况下,业务系统所在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与当前交易量相匹配;而在目标交易对象处于切换后的交易模式的情况下,业务系统所在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与当前交易量相匹配,从而使得业务系统所在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能够支持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的,每个系统服务模式配置有第一容量阈值和第二容量阈值,而每个交易模式配置有第三容量阈值和第四容量阈值;
其中,第一容量阈值用于控制业务系统从第一服务模式切换到第二服务模式,具体的,在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量满足第一控制条件即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升高到大于或等于第一服务模式对应的第一容量阈值的情况下,或者,业务系统的运行状态满足预设的系统异常条件的情况下,控制业务系统从第一服务模式切换到第二服务模式,其中,业务系统处于第二服务模式的情况下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大于业务系统处于第一服务模式的情况下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
第三容量阈值用于控制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从第一交易模式切换到第二交易模式,具体的,在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量满足第一控制条件即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升高到大于或等于第一交易模式对应的第三容量阈值的情况下,控制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从第一交易模式切换到第二交易模式,其中,目标交易对象处于第二交易模式的情况下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大于目标交易对象处于第一交易模式的情况下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
其中,第二容量阈值用于控制业务系统从第一服务模式切换到第三服务模式,具体的,在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量满足第二控制条件即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降低到小于第一服务模式对应的第二容量阈值的情况下,控制业务系统从第一服务模式切换到第三服务模式,其中,业务系统处于第三服务模式的情况下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小于业务系统处于第一服务模式的情况下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
第四容量阈值用于控制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从第一交易模式切换到第三交易模式,具体的,在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量满足第二控制条件即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降低到小于第一交易模式对应的第四容量阈值的情况下,控制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从第一交易模式切换到第三交易模式,其中,目标交易对象处于第三交易模式的情况下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小于目标交易对象处于第一交易模式的情况下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
在具体实现中,业务系统的各个系统服务模式之间可以按照各自的第一容量阈值或第二容量阈值的大小顺序排序,例如,系统服务模式可以按照各自的第一容量阈值或第二容量阈值的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
其中,在系统服务模式按照各自的第一容量阈值或第二容量阈值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的情况下,排序相邻且排序在前的系统服务模式的第一容量阈值大于排序在后的系统服务模式的第二容量阈值;
而在系统服务模式按照各自的第一容量阈值或第二容量阈值的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的情况下,排序相邻且排序在前的系统服务模式的第二容量阈值小于排序在后的系统服务模式的第一容量阈值。
如图2中所示的4个系统服务模式中,系统服务模式1-4的第一容量阈值分别为500、1000、2000和3000,系统服务模式1-4的第二容量阈值分别为空、400、900和1900,系统服务模式1-4按照第一容量阈值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其中,系统服务模式2的第二容量阈值小于系统服务模式1的第一容量阈值,系统服务模式3的第二容量阈值小于系统服务模式2的第一容量阈值,系统服务模式4的第二容量阈值小于系统服务模式3的第一容量阈值,基于此,本实施例中在监测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是否升高到第一容量阈值或者是否降低到第二容量阈值时,因此两个阈值之间设置有间距,即回程间隙,如400与500之间的间隙100等,能够避免业务系统在相邻两个系统服务模式之间频繁切换,以保证业务系统提供服务的流畅性。
在具体实现中,目标交易对象的各个交易模式之间可以按照各自的第三容量阈值或第四容量阈值的大小顺序排序,例如,目标交易对象的各个交易模式按照各自的第三容量阈值或第四容量阈值的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
其中,在交易模式按照各自的第三容量阈值或第四容量阈值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的情况下,排序相邻且排序在前的交易模式的第三容量阈值大于排序在后的系统服务模式的第四容量阈值;
而在交易模式按照各自的第三容量阈值或第四容量阈值的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的情况下,排序相邻且排序在前的系统服务模式的第四容量阈值小于排序在后的系统服务模式的第三容量阈值。
如图3中所示的3个交易模式中,交易模式1-3的第三容量阈值分别为300、600和1000,交易模式1-3的第四容量阈值分别为空、250和500,交易模式1-3按照第三容量阈值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其中,交易模式2的第四容量阈值小于交易模式1的第三容量阈值,交易模式3的第四容量阈值小于交易模式2的第三容量阈值,基于此,本实施例中在监测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是否升高到第三容量阈值或者是否降低到第四容量阈值时,因为两个阈值之间设置有间距,即回程间隙,如250与300之间的间隙50等,能够避免目标交易对象在相邻两个交易模式之间频繁切换,从而保障目标交易对象提供服务的流畅性。
参考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业务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配置在能够进行数据处理并实现相应功能的电子设备中,如部署有能够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业务系统的计算机或电脑等。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主要用于控制业务系统的运行模式,从而保障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装置可以包括以下功能单元:
交易量获得单元801,用于获得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量,其中,业务系统预先配置有多个系统服务模式,每个系统服务模式分别对应于一个交易组,交易组中包含一个或多个交易对象,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预先配置有多个交易模式,每个交易模式分别对应于目标交易对象的一个交易路径;
模式控制单元802,用于至少根据当前交易量,控制业务系统切换当前的服务模式,和/或,控制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切换当前的交易模式;
其中,在业务系统处于切换后的服务模式的情况下,业务系统所在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与当前交易量相匹配;
在目标交易对象处于切换后的交易模式的情况下,业务系统所在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与当前交易量相匹配。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业务系统的控制装置中,通过为业务系统预先配置多个系统服务模式,而每个系统服务模式下对应于不同的交易对象组成的交易组,而这些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被配置有多个交易模式,而每个交易模式下对应于目标交易对象的不同的交易路径,由此,在获得到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量之后,就可以根据当前交易量控制业务系统切换服务模式和/或控制目标交易对象切换交易模式,而切换服务模式或交易模式后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是与当前交易量相匹配的,基于此能够实现按照业务系统的交易量实时切换业务系统的模式,使得业务系统被切换模式后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能够支持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由此,本实施例就可以避免因为当前交易量过高导致业务系统出现异常或者当前交易量过低导致资源浪费的情况。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模式控制单元802具体用于:在所述当前交易量满足预设的第一控制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业务系统从第一服务模式切换到第二服务模式,和/或,控制所述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从第一交易模式切换到第二交易模式;在所述当前交易量满足预设的第二控制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业务系统从第一服务模式切换到第三服务模式,和/或,控制所述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从第一交易模式切换到第三交易模式;
其中,所述业务系统处于所述第二服务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大于所述业务系统处于所述第一服务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所述目标交易对象处于所述第二交易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大于所述目标交易对象处于所述第一交易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
所述业务系统处于所述第三服务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小于所述业务系统处于所述第一服务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所述目标交易对象处于所述第三交易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小于所述目标交易对象处于所述第一交易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
可选的,所述当前交易量满足预设的第一控制条件,包括:
所述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升高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服务模式对应的第一容量阈值;或者,所述业务系统的运行状态满足预设的系统异常条件;
所述当前交易量满足预设的第二控制条件,包括:
所述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降低到小于所述第一服务模式对应的第二容量阈值。
可选的,所述当前交易量满足预设的第一控制条件,包括:
所述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升高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交易模式对应的第三容量阈值;
所述当前交易量满足预设的第二控制条件,包括:
所述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降低到小于所述第一交易模式对应的第四容量阈值。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中的装置还可以包括以下单元,如图9中所示:
系统配置单元803,用于预先获得所述业务系统所提供的多个服务,每个所述服务包含一个交易组,每个所述交易组包含一个或多个交易对象;为每个所述服务配置一个系统服务模式,以使得每个所述系统服务模式对应于一个所述交易组;获得所述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及每个所述目标交易对象的多个交易路径,每个所述交易路径中包含一个或多个交易步骤;为每个所述交易路径配置一个交易模式,以使得每个所述交易模式对应于一个所述交易路径。
具体实现中,每个所述系统服务模式配置有第一容量阈值和第二容量阈值,每个所述交易模式配置有第三容量阈值和第四容量阈值;所述第一容量阈值用于控制所述业务系统从第一服务模式切换到第二服务模式,所述第三容量阈值用于控制所述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从第一交易模式切换到第二交易模式;所述第二容量阈值用于控制所述业务系统从第一服务模式切换到第三服务模式,所述第四容量阈值用于控制所述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从第一交易模式切换到第三交易模式;
其中,所述业务系统处于所述第二服务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大于所述业务系统处于所述第一服务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所述目标交易对象处于所述第二交易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大于所述目标交易对象处于所述第一交易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
所述业务系统处于所述第三服务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小于所述业务系统处于所述第一服务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所述目标交易对象处于所述第三交易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小于所述目标交易对象处于所述第一交易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服务模式按照各自的第一容量阈值或第二容量阈值的大小顺序排序;其中,在所述系统服务模式按照各自的第一容量阈值或第二容量阈值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的情况下,排序相邻且排序在前的系统服务模式的第一容量阈值大于排序在后的系统服务模式的第二容量阈值,或者,在所述系统服务模式按照各自的第一容量阈值或第二容量阈值的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的情况下,排序相邻且排序在前的系统服务模式的第二容量阈值小于排序在后的系统服务模式的第一容量阈值;
所述交易模式按照各自的第三容量阈值或第四容量阈值的大小顺序排序;其中,在所述交易模式按照各自的第三容量阈值或第四容量阈值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的情况下,排序相邻且排序在前的交易模式的第三容量阈值大于排序在后的系统服务模式的第四容量阈值,或者,在所述交易模式按照各自的第三容量阈值或第四容量阈值的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的情况下,排序相邻且排序在前的系统服务模式的第四容量阈值小于排序在后的系统服务模式的第三容量阈值。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交易量获得单元801具体用于:对所述业务系统中的交易对象进行监测,以得到所述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各单元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前文中的相应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参考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为能够进行数据处理并实现相应功能的电子设备,如部署有能够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业务系统的计算机或电脑等。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主要用于控制业务系统的运行模式,从而保障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以下结构:
存储器1001,用于存储应用程序及应用程序运行所产生的数据;
处理器1002,用于执行应用程序,以实现以下功能:
获得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量,其中,业务系统预先配置有多个系统服务模式,每个系统服务模式分别对应于一个交易组,交易组中包含一个或多个交易对象,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预先配置有多个交易模式,每个交易模式分别对应于目标交易对象的一个交易路径;至少根据当前交易量,控制业务系统切换当前的服务模式,和/或,控制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切换当前的交易模式;
其中,在业务系统处于切换后的服务模式的情况下,业务系统所在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与当前交易量相匹配;在目标交易对象处于切换后的交易模式的情况下,业务系统所在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与当前交易量相匹配。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通过为业务系统预先配置多个系统服务模式,而每个系统服务模式下对应于不同的交易对象组成的交易组,而这些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被配置有多个交易模式,而每个交易模式下对应于目标交易对象的不同的交易路径,由此,在获得到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量之后,就可以根据当前交易量控制业务系统切换服务模式和/或控制目标交易对象切换交易模式,而切换服务模式或交易模式后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是与当前交易量相匹配的,基于此能够实现按照业务系统的交易量实时切换业务系统的模式,使得业务系统被切换模式后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能够支持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由此,本申请就可以避免因为当前交易量过高导致业务系统出现异常或者当前交易量过低导致资源浪费的情况。
以下以支付业务系统为例,本申请中首先要对支付业务系统的服务和交易进行分析和分类,找到系统服务中重要且必须提供的服务,以及重点交易的“完整路径”和“最小路径”;然后针对除此之外的服务和重点交易“最小路径”外的模块进行功能分类和性能分析;之后,可以根据具体的业务和系统情况,将支付业务系统提供的服务和重点交易路径为多种模式,并明确每种模式下对应的性能容量,即系统可用容量;最后,在实际系统运行中,新增一个基于流计算组件(例如Storm、Flink等)的实时交易量检测模块,对系统服务和重点交易的交易量进行实时监控,在交易量变化到设置阈值或系统运行出现异常时根据情况自动降级或升级系统运行模式,对外提供不同模式的服务和不同交易路径的重点交易,具体方案流程如下:
1、对系统服务和重点交易进行分析分类:
首先,对系统服务进行分析分类:
根据系统服务的重要性和必须性进行分类,如表1中所示:
表1服务
系统服务 业务重要性 服务保障优先级
交易1 重要且必须 重点保障
交易2 重要非必须 可以短暂中断服务
交易3 非重要但必须 优先保障
交易4 非重要非必须 可以中断服务
之后,划分系统不同的系统服务模式:
根据系统服务的分析和分类结果,可以明确系统不同模式可以提供的服务。其中,在轻负载运行下,系统提供完整服务,包含所有交易;当负载不断增加后,可以根据经验设置切换阈值,当超过阈值时,可以短暂中断部分交易服务,减少部分交易,来为需要重点保障的交易提供足够的硬件软件资源。
表2服务模式
系统服务模式 性能容量 提供服务
服务模式1 500 交易1、交易2、交易3、交易4
服务模式2 1000 交易1、交易2、交易3
服务模式3 2000 交易1、交易3
服务模式4 3000 交易1
2、针对重点交易流程进行分析和裁剪:
首先,针对重点交易流程进行分析,找出“完整路径”和“最小路径”,如表3所示。
表3路径
重点交易1 路径 容量(TPS)
完整路径 步骤A—>步骤B—>步骤C—>步骤D 300
最小路径 步骤A—>步骤D 1000
以上列出的重点交易“完整路径”及其容量表明了重点交易的最差性能容量,即在该容量以下运行时,重点交易服务稳定且完整;“最小路径”及其容量表明了重点交易的最大性能容量,在该容量下运行时,重点交易仅执行必须执行的步骤,其中的任何缺失都会导致业务或系统的严重风险。
同时,“最小路径”下的交易容量也是重点交易的极限容量,如果交易峰值再增加,就超出了重点交易系统极限,会引发系统或服务异常。
其次,针对“最小路径”外的交易步骤进行功能分类和性能分析,如表4所示:
表4步骤
模块或步骤 业务重要性 性能影响
步骤B 重要非必须 较大
步骤C 重要非必须 较小
之后,对从“最小路径”到“完整路径”划分为多层,并明确每层的性能容量,如表5中所示:
表5交易模式
交易模式 路径 性能容量(TPS)
交易模式1 步骤A—>步骤B—>步骤C—>步骤D 300
交易模式2 步骤A—>步骤C—>步骤D 600
交易模式3 步骤A—>步骤D 1000
最后,建立基于流计算组件的交易量实时监控和针对系统的运行状态监控,如图11中所示,对于支付业务系统所提供的系统服务中的各个交易进行监控,具体可以使用流计算组件1-4分别监测交易1-4各自的交易量,从而实现重点交易的交易量监控,也实现了系统交易量的指标监控,同时通过对支付业务系统所在电子设备的容量,如监测CPU类、网络类、内存类和输入输出I/O(Input/Output)类的实时容量。
最后,在系统所实现的智能运行中心(本申请所实现的运行中心),根据交易量实时监控和系统运行状态监控进行系统服务模式和重点交易模式的智能切换,如图12中的系统运行结构示意图所示。
其中,针对系统服务模式和重点交易模式的智能切换,需要根据对系统服务和重点交易模式的分析、分类和性能容量进行设置。特别需要说明的是,降模式(从模式2-模式3的方向)切换和升模式(从模式3到模式2的方向)切换阈值之间要设置一定的“回程间隙”,例如,从模式2切换到模式3和从模式3切换到模式2的两个阈值之间需要有一定的重叠。在系统实践中,如果不设置“回程间隙”会导致系统和交易在模式2和模式3之间频繁切换。
下表6中列出举例的系统服务模式切换阈值和相应切换动作:
表6服务模式切换方案
Figure BDA0002866705990000281
下表7中列出举例的重点交易模式切换阈值和相应切换动作:
表7交易模式切换方案
Figure BDA0002866705990000282
综上,本申请中针对系统服务的分析、分类,及构建多层次系统服务模式,并且针对重点交易流程“最小路径”分析,构建多层次交易模式,基于此,基于流计算组件的实时系统服务和交易调用量监控得到实时的交易量之后,可以在本申请所实现的系统智能运行中心中,实现系统服务模式和重点交易模式的智能切换,并且,不同运行模式间切换“回程间隙”设计,使运行模式切换更稳定。
可见,本申请中主要为软件开发成本,仅需要少量或不需要引入新的硬件资源,成本低;而且,具有普适性,可以应对多种复杂系统服务和业务交易流程。在具体实现中,一方面使系统在交易高峰期保持平稳运行;另一方面尽量提高对系统资源的充分利用。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业务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所述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量,其中,所述业务系统预先配置有多个系统服务模式,每个所述系统服务模式分别对应于一个交易组,所述交易组中包含一个或多个交易对象,所述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预先配置有多个交易模式,每个所述交易模式分别对应于所述目标交易对象的一个交易路径;
至少根据所述当前交易量,控制所述业务系统切换当前的系统服务模式,和/或,控制所述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所述目标交易对象切换当前的交易模式;
其中,在所述业务系统处于切换后的系统服务模式的情况下,所述业务系统所在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与所述当前交易量相匹配;
在所述目标交易对象处于切换后的交易模式的情况下,所述业务系统所在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与所述当前交易量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根据所述当前交易量,控制所述业务系统切换当前的系统服务模式,和/或,控制所述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切换当前的交易模式,包括:
在所述当前交易量满足预设的第一控制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业务系统从第一服务模式切换到第二服务模式,和/或,控制所述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从第一交易模式切换到第二交易模式;
其中,所述业务系统处于所述第二服务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大于所述业务系统处于所述第一服务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所述目标交易对象处于所述第二交易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大于所述目标交易对象处于所述第一交易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
在所述当前交易量满足预设的第二控制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业务系统从第一服务模式切换到第三服务模式,和/或,控制所述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从第一交易模式切换到第三交易模式;
其中,所述业务系统处于所述第三服务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小于所述业务系统处于所述第一服务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所述目标交易对象处于所述第三交易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小于所述目标交易对象处于所述第一交易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交易量满足预设的第一控制条件,包括:
所述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升高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服务模式对应的第一容量阈值;或者,所述业务系统的运行状态满足预设的系统异常条件;
所述当前交易量满足预设的第二控制条件,包括:
所述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降低到小于所述第一服务模式对应的第二容量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交易量满足预设的第一控制条件,包括:
所述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升高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交易模式对应的第三容量阈值;
所述当前交易量满足预设的第二控制条件,包括:
所述当前交易量对应的当前占用容量降低到小于所述第一交易模式对应的第四容量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预先获得所述业务系统所提供的多个服务,每个所述服务包含一个交易组,每个所述交易组包含一个或多个交易对象;
为每个所述服务配置一个系统服务模式,以使得每个所述系统服务模式对应于一个所述交易组;
获得所述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及每个所述目标交易对象的多个交易路径,每个所述交易路径中包含一个或多个交易步骤;
为每个所述交易路径配置一个交易模式,以使得每个所述交易模式对应于一个所述交易路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系统服务模式配置有第一容量阈值和第二容量阈值,每个所述交易模式配置有第三容量阈值和第四容量阈值;
所述第一容量阈值用于控制所述业务系统从第一服务模式切换到第二服务模式,所述第三容量阈值用于控制所述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从第一交易模式切换到第二交易模式;
其中,所述业务系统处于所述第二服务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大于所述业务系统处于所述第一服务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所述目标交易对象处于所述第二交易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大于所述目标交易对象处于所述第一交易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
所述第二容量阈值用于控制所述业务系统从第一服务模式切换到第三服务模式,所述第四容量阈值用于控制所述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从第一交易模式切换到第三交易模式;
其中,所述业务系统处于所述第三服务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小于所述业务系统处于所述第一服务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所述目标交易对象处于所述第三交易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小于所述目标交易对象处于所述第一交易模式的情况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服务模式按照各自的第一容量阈值或第二容量阈值的大小顺序排序;
其中,在所述系统服务模式按照各自的第一容量阈值或第二容量阈值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的情况下,排序相邻且排序在前的系统服务模式的第一容量阈值大于排序在后的系统服务模式的第二容量阈值,或者,在所述系统服务模式按照各自的第一容量阈值或第二容量阈值的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的情况下,排序相邻且排序在前的系统服务模式的第二容量阈值小于排序在后的系统服务模式的第一容量阈值;
所述交易模式按照各自的第三容量阈值或第四容量阈值的大小顺序排序;
其中,在所述交易模式按照各自的第三容量阈值或第四容量阈值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的情况下,排序相邻且排序在前的交易模式的第三容量阈值大于排序在后的系统服务模式的第四容量阈值,或者,在所述交易模式按照各自的第三容量阈值或第四容量阈值的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的情况下,排序相邻且排序在前的系统服务模式的第四容量阈值小于排序在后的系统服务模式的第三容量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所述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量,包括:
对所述业务系统中的交易对象进行监测,以得到所述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量。
9.一种业务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交易量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量,其中,所述业务系统预先配置有多个系统服务模式,每个所述系统服务模式分别对应于一个交易组,所述交易组中包含一个或多个交易对象,所述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预先配置有多个交易模式,每个所述交易模式分别对应于所述目标交易对象的一个交易路径;
模式控制单元,用于至少根据所述当前交易量,控制所述业务系统切换当前的系统服务模式,和/或,控制所述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所述目标交易对象切换当前的交易模式;
其中,在所述业务系统处于切换后的系统服务模式的情况下,所述业务系统所在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与所述当前交易量相匹配;
在所述目标交易对象处于切换后的交易模式的情况下,所述业务系统所在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与所述当前交易量相匹配。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应用程序及应用程序运行所产生的数据;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应用程序,以实现以下功能:
获得所述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量,其中,所述业务系统预先配置有多个系统服务模式,每个所述系统服务模式分别对应于一个交易组,所述交易组中包含一个或多个交易对象,所述交易对象中的目标交易对象预先配置有多个交易模式,每个所述交易模式分别对应于所述目标交易对象的一个交易路径;
至少根据所述当前交易量,控制所述业务系统切换当前的系统服务模式,和/或,控制所述业务系统的当前交易对象中的所述目标交易对象切换当前的交易模式;
其中,在所述业务系统处于切换后的系统服务模式的情况下,所述业务系统所在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与所述当前交易量相匹配;
在所述目标交易对象处于切换后的交易模式的情况下,所述业务系统所在的电子设备的系统可用容量与所述当前交易量相匹配。
CN202011597079.2A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业务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25985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7079.2A CN112598522A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业务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7079.2A CN112598522A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业务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98522A true CN112598522A (zh) 2021-04-02

Family

ID=75203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97079.2A Pending CN112598522A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业务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98522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38322A (ja) * 2005-06-02 2006-12-14 Hitachi Ltd オンラインのリソース割当て方法
CN106789298A (zh) * 2016-12-29 2017-05-31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扩展Web层服务器的方法的装置
CN109509082A (zh) * 2018-10-31 2019-03-22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银行应用系统的监控方法及装置
CN110619582A (zh) * 2019-09-18 2019-12-27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区块链交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061564A (zh) * 2019-12-11 2020-04-24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器容量调整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38322A (ja) * 2005-06-02 2006-12-14 Hitachi Ltd オンラインのリソース割当て方法
CN106789298A (zh) * 2016-12-29 2017-05-31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扩展Web层服务器的方法的装置
CN109509082A (zh) * 2018-10-31 2019-03-22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银行应用系统的监控方法及装置
CN110619582A (zh) * 2019-09-18 2019-12-27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区块链交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061564A (zh) * 2019-12-11 2020-04-24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器容量调整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92345B (zh) 交易限流装置、方法及交易系统
EP2524277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ed energy management in virtualized data centers
US20060095247A1 (en) Predictive analysis of availability of systems and/or system components
WO2007090734A1 (en) Application software initiated speedup
EP3425528A1 (en) Service parameter selec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11444004B (zh) 一种资源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3299279A (zh)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设备
CN113568756B (zh) 一种密码资源协同动态调度方法和系统
CN113190417A (zh) 微服务状态检测方法、模型的训练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185588A (zh) 一种任务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JP3993848B2 (ja) 計算機装置及び計算機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12598522A (zh) 一种业务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8012996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behavior forecasting in a computer infrastructure
US1174812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auto-scaling a virtual desktop environment
CN116204293A (zh)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2073327B (zh) 一种抗拥塞的软件分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901931B (zh) 一种归约函数数量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936187A (zh) 数据文件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11938B (zh) 生物信息软件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14936106A (zh) 一种主机故障的处理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5242637A (zh) 远程桌面网关的调配方法、计算机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143386A (zh) 债券额度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580210A (zh) 一种服务器功耗攻击的检测方法
CN112114972B (zh) 数据倾斜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7608862B (zh) 数据分发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