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87301B - 一种双管式眼科玻璃体切除用玻切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管式眼科玻璃体切除用玻切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87301B
CN112587301B CN202011571790.0A CN202011571790A CN112587301B CN 112587301 B CN112587301 B CN 112587301B CN 202011571790 A CN202011571790 A CN 202011571790A CN 112587301 B CN112587301 B CN 1125873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ting
annular sleeve
pipe body
sleev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717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87301A (zh
Inventor
沈霄霄
杨文娟
王连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157179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873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873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73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873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73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9/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the eyes; Devices for putting-in contact lenses; Devices to correct squinting; Apparatus to guide the blind; Protective devices for the eyes, carried on the body or in the hand
    • A61F9/007Methods or devices for eye surgery
    • A61F9/00736Instruments for removal of intra-ocular material or intra-ocular injection, e.g. cataract instru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9/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the eyes; Devices for putting-in contact lenses; Devices to correct squinting; Apparatus to guide the blind; Protective devices for the eyes, carried on the body or in the hand
    • A61F9/007Methods or devices for eye surgery
    • A61F9/00736Instruments for removal of intra-ocular material or intra-ocular injection, e.g. cataract instruments
    • A61F9/00763Instruments for removal of intra-ocular material or intra-ocular injection, e.g. cataract instruments with rotating or reciprocating cutting elements, e.g. concentric cutting needl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管式眼科玻璃体切除用玻切头,管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部和切割吸液部,切割吸液部包括套设在管体上且由转动源带动其转动的切割套、设置在切割套底部并凸出切割套底部的切割网以及负压吸液管,负压吸液管的底部开口具有向上倾斜的弧形罩板,弧形罩板与负压吸液管的底部开口之间形成吸液口。本发明通过管体底部设置由转动源带动其转动的切割套,同时在切割套底部设置切割网,这样在转动过程中,切割网对玻璃体进行切割,而处于切割网上部区域的负压吸液管,能够将切割后的玻璃体液吸走,这种下部切割上部吸取玻璃体液的结构,解决了病变玻璃体很难被吸入的问题,而且吸液过程也更加的顺畅,效率也更高。

Description

一种双管式眼科玻璃体切除用玻切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眼科手术中玻璃体液的切除器械,具体的说是一种双管式眼科玻璃体切除用玻切头。
背景技术
玻璃体是眼内一种半固体胶状的物质,填充于玻璃体腔内。正常情况下,玻璃体有很好的透光性,使视网膜与脉络膜相贴。如果玻璃体发生病变,轻者看东西时会觉得眼前有蚊虫飞舞,重者可完全遮挡光线而失明,还可能造成周围组织病变,如视网膜脱离等,使整个眼球毁损。
玻璃体切割术的基本作用是切除混浊的玻璃体或切除玻璃体视网膜牵拉,恢复透明的屈光间质和促进视网膜复位,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以恢复患者视功能。
现有玻璃体切割器所用的切割头,其一般都是利用内外管相对运动来切断玻璃体并吸走,这种结构的切割头的玻璃体液吸入口一般都是开在外管的侧面,虽然能够有效的降低负压吸取玻璃体时对眼部神经的损伤,但是由于依靠吸入玻璃体后内外管相对运动来切割,因此,切割效率很低;而且由于病变的玻璃体很容易产生晶状体核,并且也容易与机化膜、血块等组织紧密结合,很难被吸入管腔内。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玻璃体切割头吸孔开设在侧面导致的很难吸入病变的玻璃体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管式眼科玻璃体切除用玻切头,该玻切头通过管体底部设置由转动源带动其转动的切割套,同时在切割套底部设置切割网,这样在转动过程中,切割网对玻璃体进行切割,而处于切割网上部区域的负压吸液管,能够将切割后的玻璃体液吸走,这种下部切割上部吸取玻璃体液的结构,解决了病变玻璃体很难被吸入的问题,而且吸液过程也更加的顺畅,效率也更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管式眼科玻璃体切除用玻切头,包括管体,且管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部和切割吸液部,所述连接部在接入玻璃体切割器后,管体在外界动力源的带动下,发生绕其中心的转动、摆动或振动,从而使切割吸液部对眼部组织玻璃体完成切割和吸取,所述切割吸液部包括套设在管体上且由转动源带动其转动的切割套、设置在切割套底部并凸出切割套底部的切割网以及贯穿管体和切割套的负压吸液管,所述的切割网在转动过程中对玻璃体液进行切割,所述负压吸液管的底部开口一侧具有朝向另一侧延伸且向上倾斜的弧形罩板,弧形罩板的边缘超出负压吸液管的侧面,从而将负压吸液管的底部开口彻底笼罩,弧形罩板与负压吸液管的底部开口之间形成吸液口,在吸液口处对应的弧形罩板上表面分布有若干切割齿,这些切割齿无规则分布,从而使进入到吸液口的玻璃体液被再次切割。
作为上述双管式眼科玻璃体切除用玻切头的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吸液口的位置高于切割网的位置。
作为上述双管式眼科玻璃体切除用玻切头的另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切割网由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的至少三根弧度不同的切割丝组成。
作为上述双管式眼科玻璃体切除用玻切头的另一种优化方案,所述管体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管体和外管体,所述切割套包括套设在外管体底端的外环形套和套设在内管体底端的内环形套,其中,外环形套与内环形套的断面均为U形,外环形套与外管体的底端之间具有若干滚珠,从而使外环形套能够在外管体端部沿外管体滑动,所述内环形套与内管体底端固定连接,并由内管体带动其转动,进而依靠内环形套与外环形套之间具有的若干连接杆使外环形套转动,所述的切割网为多组,并均匀分布在内环形套和外环形套底部之间,且切割网的位置低于内环形套和外环形套的底部,以在内环形套带动外环形套转动过程中,这些切割网同步转动完成对玻璃体液的切割。
作为上述双管式眼科玻璃体切除用玻切头的另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内环形套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低于其底端的正压补气杆,该正压补气杆内部具有补气通道,补气通道的上端与内管体内的缓冲气腔连通,缓冲气腔通过贯穿内管体侧壁的进气孔与环绕内管体设置的密闭气腔连通,密闭气腔环绕内管体设置但不影响其转动,并通过一根补气管与无菌空气源连通,从而持续向密闭气腔内注入流速为0.2-0.3m/s、压力为患者眼压1.2-1.6倍的无菌空气,所述补气通道的底部设有若干根S形布气管,这些S形布气管将无菌空气朝向内环形套内壁底部喷出。
作为上述双管式眼科玻璃体切除用玻切头的另一种优化方案,所述管体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管体和外管体,在内管体内通过转动轴承设置有转轴,该转轴由转动动力源带动其转动,底端连接有位于外管体内的转动管体;所述切割套包括套设在外管体底端的外环形套和套设在转动管体底端的内环形套,其中,外环形套与内环形套的断面均为U形,外环形套与外管体的底端之间具有若干滚珠,从而使外环形套能够在外管体端部沿外管体滑动,所述内环形套与转动管体底端通过若干插入转动管体端部的定位销固定连接,并由转动管体带动其转动,进而依靠内环形套与外环形套之间具有的若干连接杆使外环形套转动,所述的切割网为多组,并均匀分布在内环形套和外环形套底部之间,且切割网的位置低于内环形套和外环形套的底部,以在内环形套带动外环形套转动过程中,这些切割网同步转动完成对玻璃体液的切割。
作为上述双管式眼科玻璃体切除用玻切头的另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内环形套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低于其底端的正压补气杆,该正压补气杆内部具有补气通道,补气通道的上端通过转轴内的气体流道孔与内管体内环绕转轴设置的密闭气腔连通,密闭气腔环绕转轴设置但不影响其转动,并通过一根补气管与无菌空气源连通,从而持续向密闭气腔内注入流速为0.2-0.3m/s、压力为患者眼压1.2-1.6倍的无菌空气,所述补气通道的底部设有若干根S形布气管,这些S形布气管将无菌空气朝向内环形套内壁底部喷出。
作为上述双管式眼科玻璃体切除用玻切头的另一种优化方案,所述负压吸液管处于内管体和外管体之间的空间内,且其端部高于连接杆的位置,连接杆的位置高于切割网的位置,从而使负压吸液管不影响连接杆和切割网的转动。
作为上述双管式眼科玻璃体切除用玻切头的另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内环形套的底端低于外环形套的底端,由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的至少三根弧度不同的切割丝构成的切割网两端分别固定内环形套和外环形套底端,并形成下凸的弧形,且凸起的高度低于内环形套底端。
作为上述双管式眼科玻璃体切除用玻切头的另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内管体和外管体之间具有不影响内管体转动的分隔板,该分隔板将内管体和外管体之间围成上部封闭的空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管体底部设置由转动源带动其转动的切割套,同时在切割套底部设置切割网,这样在转动过程中,切割网对玻璃体进行切割,而处于切割网上部区域的负压吸液管,能够将切割后的玻璃体液吸走,这种下部切割上部吸取玻璃体液的结构,解决了病变玻璃体很难被吸入的问题,而且吸液过程也更加的顺畅,效率也更高;
2)本发明负压吸液管位置高于切割网,这就保证了玻切头在工作时,始终是切割网先接触玻璃体液进行切割,而由于负压吸液管的位置处于切割网的上方,而且在负压吸液管的下端设置向上倾斜的弧形罩板,弧形罩板的设置避免了对玻璃体液的直接吸取,更重要的是,病变的玻璃体组织一般位于玻璃体的中下部区域,在保证负压吸液管对玻璃体液的吸收时,切割网能够对病变的玻璃体组织进行充分的切割;
3)本发明的切割网由若干个在同一个竖直面内不同弧度的弧形切割丝构成,这些弧形切割丝能够对一定深度的玻璃体液进行切割,为了增加其强度,还可以在这些弧形切割丝之间利用若干根直线切割丝连接固定为一体,最终形成切割丝构成的丝网,这样不但增强了弧形切割丝的强度,而且也增加了水平的切割面,对玻璃体液进行充分的切割;
4)本发明通过将管体设置成内外管体,同时在内外管体上分别设置内环形套和外环形套,并由内管体带动内环形套同步转动,进而通过连接杆带动外环形套在外管体上同步转动,这样就使固定在内环形套和外环形套之间的切割网在转动过程中实现对玻璃体液的切割,同时,由于内环形套和外环形套的设置,能够很方便的取下进行清洗和维修;
5)本发明的内环形套中心设置有正压补气杆,正压补气杆利用S形布气管将无菌空气朝向内环形套的内壁底部喷出,而无菌空气的压力为患者眼压1.2-1.6倍、流速为0.2-0.3m/s,无菌空气是对内环形套喷射的,不会对眼部组织产生直接冲击,但是经过反弹后从内环形套底部开口逸出,会对玻璃体液造成“搅动效果”,而且能够起到辅助手术过程中眼压平衡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切割吸液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切割吸液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切割吸液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切割套与管体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1、连接部,2、管体,201、外管体,202、内管体,203、空腔,204、转轴,205、转动管体,206、分隔板,3、切割套,301、外环形套,302、内环形套,303、定位销,304、滚珠,305、连接杆,4、切割网,5、负压吸液管,501、弧形罩板,502、吸液口,503、切割齿,6、正压补气杆,601、补气通道,602、S形布气管,603、缓冲气腔,604、密闭气腔,605、补气管,606、气体流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本发明以下各实施例中未做阐述的部分,比如连接部的结构、管体的结构、带动管体做转动、摆动或振动的动力源等均为现有技术。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一种双管式眼科玻璃体切除用玻切头,包括管体2,且管体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部1和切割吸液部,所述连接部1在接入玻璃体切割器后,管体2在外界动力源的带动下,发生绕其中心的转动、摆动或振动,从而使切割吸液部对眼部组织玻璃体完成切割和吸取,所述切割吸液部包括套设在管体2上且由转动源带动其转动的切割套3、设置在切割套3底部并凸出切割套3底部的切割网4(如图2所示)以及贯穿管体2和切割套3的负压吸液管5,所述的切割网4在转动过程中对玻璃体液进行切割,所述负压吸液管5的底部开口一侧具有朝向另一侧延伸且向上倾斜的弧形罩板501,弧形罩板501的边缘超出负压吸液管5的侧面,从而将负压吸液管5的底部开口彻底笼罩,弧形罩板501与负压吸液管5的底部开口之间形成吸液口502,在吸液口502处对应的弧形罩板501上表面分布有若干切割齿503,这些切割齿503无规则分布,从而使进入到吸液口502的玻璃体液被再次切割。
在本实施例中,切割齿503的形状为扁平的三角形或三角锥,在安置时,具有一定朝上的尖端,同时一个锋利的棱边朝着玻璃体液进入方向形成切割刀锋。无规则分布是指,切割齿503的分布没有任何规律,从而使玻璃体液在被吸入过程中被尽可能多的切割齿503所触碰切割。
在本实施例中,负压吸液管5能够在连接部1安装到玻璃体切割器上后接通负压源,从而将切割后的玻璃体液吸走并存储,这部分属于现有玻璃体切割器的结构,不在此描述;另外,玻璃体切割器带动管体2的转动、摆动或振动,或者转动、摆动、振动中两项以上的复合运动,都属于现有技术,不涉及到本发明的改进点,在此不进行赘述。
以上为本发明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优化和限定,从而得到以下各实施例: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做的一种改进方案,其主体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改进点在于:如图4-6所示,所述吸液口502的位置高于切割网4的位置,从而实现了对底层玻璃体液的切割。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做的另一种改进方案,其主体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改进点在于:如图4-6所示,所述切割网4由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的至少三根弧度不同的切割丝组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弧形切割丝长度不同,但是两端都固定在同一个平面上,从而形成了若干个弧度不同但是在同一个竖直面内的网状结构;为了进一步提升切割网4的切割能力,可以在相邻两根弧形的切割丝之间连接直线切割丝,从而组成切割丝网。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做的另一种改进方案,其主体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改进点在于:如图4所示,所述管体2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管体202和外管体201,所述切割套3包括套设在外管体201底端的外环形套301和套设在内管体202底端的内环形套302,其中,外环形套301与内环形套302的断面均为U形,外环形套301与外管体201的底端之间具有若干滚珠304,从而使外环形套301能够在外管体201端部沿外管体201滑动,所述内环形套302与内管体202底端固定连接,并由内管体202带动其转动,进而依靠内环形套302与外环形套301之间具有的若干连接杆305使外环形套301转动,所述的切割网4为多组,并均匀分布在内环形套302和外环形套301底部之间,且切割网4的位置低于内环形套302和外环形套301的底部,以在内环形套302带动外环形套301转动过程中,这些切割网4同步转动完成对玻璃体液的切割。
在本实施例中,内管体202由一转动动力源带动其转动。
为了保证外环形套301能够转动,其内部尺寸要大于外管体201的厚度,从而尽可能降低转动时的摩擦力,而内环形套302最好是与内管体202保持过盈配合。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所做的一种改进方案,其主体结构与实施例4相同,改进点在于:如图4所示,所述内环形套302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低于其底端的正压补气杆6,该正压补气杆6内部具有补气通道601,补气通道601的上端与内管体202内的缓冲气腔603连通,缓冲气腔603通过贯穿内管体202侧壁的进气孔与环绕内管体202设置的密闭气腔604连通,密闭气腔604环绕内管体202设置但不影响其转动,并通过一根补气管605与无菌空气源连通,从而持续向密闭气腔604内注入流速为0.2-0.3m/s、压力为患者眼压1.2-1.6倍的无菌空气,所述补气通道601的底部设有若干根S形布气管602,这些S形布气管602将无菌空气朝向内环形套302内壁底部喷出。
在本实施例中,S形布气管602的开口处于正压补气杆6底部的侧壁上,从而将无菌空气倾斜向下喷向内环形套302内壁底部。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做的另一种改进方案,其主体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改进点在于:如图5和6所示,所述管体2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管体202和外管体201,在内管体202内通过转动轴承设置有转轴204,该转轴204由转动动力源带动其转动,底端连接有位于外管体201内的转动管体205;所述切割套3包括套设在外管体201底端的外环形套301和套设在转动管体205底端的内环形套302,其中,外环形套301与内环形套302的断面均为U形,外环形套301与外管体201的底端之间具有若干滚珠304,从而使外环形套301能够在外管体201端部沿外管体201滑动,所述内环形套302与转动管体205底端通过若干插入转动管体205端部的定位销303固定连接,并由转动管体205带动其转动,进而依靠内环形套302与外环形套301之间具有的若干连接杆305使外环形套301转动,所述的切割网4为多组,并均匀分布在内环形套302和外环形套301底部之间,且切割网4的位置低于内环形套302和外环形套301的底部,以在内环形套302带动外环形套301转动过程中,这些切割网4同步转动完成对玻璃体液的切割。
为了保证外环形套301能够转动,其内部尺寸要大于外管体201的厚度,从而尽可能降低转动时的摩擦力,而内环形套302最好是与转动管体205保持过盈配合。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所做的一种改进方案,其主体结构与实施例6相同,改进点在于:如图5和6所示,所述内环形套302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低于其底端的正压补气杆6,该正压补气杆6内部具有补气通道601,补气通道601的上端通过转轴204内的气体流道孔606与内管体202内环绕转轴204设置的密闭气腔604连通,密闭气腔604环绕转轴204设置但不影响其转动,并通过一根补气管605与无菌空气源连通,从而持续向密闭气腔604内注入流速为0.2-0.3m/s、压力为患者眼压1.2-1.6倍的无菌空气,所述补气通道601的底部设有若干根S形布气管602,这些S形布气管602将无菌空气朝向内环形套302内壁底部喷出。
在本实施例中,S形布气管602的开口处于正压补气杆6底部的侧壁上,从而将无菌空气倾斜向下喷向内环形套302内壁底部。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所做的另一种改进方案,其主体结构与实施例5相同,改进点在于:如图4-6所示,所述负压吸液管5处于内管体202和外管体201之间的空间内,且其端部高于连接杆305的位置,连接杆305的位置高于切割网4的位置,从而使负压吸液管5不影响连接杆305和切割网4的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305可以使直线形的杆状件,也可以是弧形的杆状件。
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从而得到另一种技术方案。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所做的一种改进方案,其主体结构与实施例4相同,改进点在于:如图4-6所示,所述内环形套302的底端低于外环形套301的底端,由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的至少三根弧度不同的切割丝构成的切割网4两端分别固定内环形套302和外环形套301底端,并形成下凸的弧形,且凸起的高度低于内环形套302底端。
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从而得到另一种技术方案。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9的基础上所做的一种改进方案,其主体结构与实施例9相同,改进点在于:如图4-6所示,所述内管体202和外管体201之间具有不影响内管体202转动的分隔板206,该分隔板206将内管体202和外管体201之间围成上部封闭的空腔203。
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从而得到另一种技术方案。

Claims (8)

1.一种双管式眼科玻璃体切除用玻切头,包括管体(2),且管体(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部(1)和切割吸液部,所述连接部(1)在接入玻璃体切割器后,管体(2)在外界动力源的带动下,发生绕其中心的振动,从而使切割吸液部对眼部组织玻璃体完成切割和吸取,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2)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管体(202)和外管体(201),所述切割吸液部包括套设在管体(2)上且由转动源带动其转动的切割套(3)、设置在切割套(3)底部并凸出切割套(3)底部的切割网(4)以及贯穿管体(2)和切割套(3)的负压吸液管(5),切割套(3)一端滑动套设于外管体(201),另一端直接或者间接固定套设于内管体(202),随内管体(202)转动而转动,所述的切割网(4)在转动过程中对玻璃体液进行切割,所述负压吸液管(5)的底部开口一侧具有朝向另一侧延伸且向上倾斜的弧形罩板(501),弧形罩板(501)的边缘超出负压吸液管(5)的侧面,从而将负压吸液管(5)的底部开口彻底笼罩,弧形罩板(501)与负压吸液管(5)的底部开口之间形成吸液口(502),且所述吸液口(502)的位置高于切割网(4)的位置,所述切割网(4)由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的至少三根弧度不同的切割丝组成;在吸液口(502)处对应的弧形罩板(501)上表面分布有若干切割齿(503),这些切割齿(503)无规则分布,从而使进入到吸液口(502)的玻璃体液被再次切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管式眼科玻璃体切除用玻切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套(3)包括套设在外管体(201)底端的外环形套(301)和套设在内管体(202)底端的内环形套(302),其中,外环形套(301)与内环形套(302)的断面均为U形,外环形套(301)与外管体(201)的底端之间具有若干滚珠(304),从而使外环形套(301)能够在外管体(201)端部沿外管体(201)滑动,所述内环形套(302)与内管体(202)底端固定连接,并由内管体(202)带动其转动,进而依靠内环形套(302)与外环形套(301)之间具有的若干连接杆(305)使外环形套(301)转动,所述的切割网(4)为多组,并均匀分布在内环形套(302)和外环形套(301)底部之间,且切割网(4)的位置低于内环形套(302)和外环形套(301)的底部,以在内环形套(302)带动外环形套(301)转动过程中,这些切割网(4)同步转动完成对玻璃体液的切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管式眼科玻璃体切除用玻切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形套(302)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低于其底端的正压补气杆(6),该正压补气杆(6)内部具有补气通道(601),补气通道(601)的上端与内管体(202)内的缓冲气腔(603)连通,缓冲气腔(603)通过贯穿内管体(202)侧壁的进气孔与环绕内管体(202)设置的密闭气腔(604)连通,密闭气腔(604)环绕内管体(202)设置但不影响其转动,并通过一根补气管(605)与无菌空气源连通,从而持续向密闭气腔(604)内注入流速为0.2-0.3m/s、压力为患者眼压1.2-1.6倍的无菌空气,所述补气通道(601)的底部设有若干根S形布气管(602),这些S形布气管(602)将无菌空气朝向内环形套(302)内壁底部喷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管式眼科玻璃体切除用玻切头,其特征在于:内管体(202)内通过转动轴承设置有转轴(204),该转轴(204)由转动动力源带动其转动,内管体(202)底端连接有位于外管体(201)内的转动管体(205);所述切割套(3)包括套设在外管体(201)底端的外环形套(301)和套设在转动管体(205)底端的内环形套(302),其中,外环形套(301)与内环形套(302)的断面均为U形,外环形套(301)与外管体(201)的底端之间具有若干滚珠(304),从而使外环形套(301)能够在外管体(201)端部沿外管体(201)滑动,所述内环形套(302)与转动管体(205)底端通过若干插入转动管体(205)端部的定位销(303)固定连接,并由转动管体(205)带动其转动,进而依靠内环形套(302)与外环形套(301)之间具有的若干连接杆(305)使外环形套(301)转动,所述的切割网(4)为多组,并均匀分布在内环形套(302)和外环形套(301)底部之间,且切割网(4)的位置低于内环形套(302)和外环形套(301)的底部,以在内环形套(302)带动外环形套(301)转动过程中,这些切割网(4)同步转动完成对玻璃体液的切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管式眼科玻璃体切除用玻切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形套(302)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低于其底端的正压补气杆(6),该正压补气杆(6)内部具有补气通道(601),补气通道(601)的上端通过转轴(204)内的气体流道孔(606)与内管体(202)内环绕转轴(204)设置的密闭气腔(604)连通,密闭气腔(604)环绕转轴(204)设置但不影响其转动,并通过一根补气管(605)与无菌空气源连通,从而持续向密闭气腔(604)内注入流速为0.2-0.3m/s、压力为患者眼压1.2-1.6倍的无菌空气,所述补气通道(601)的底部设有若干根S形布气管(602),这些S形布气管(602)将无菌空气朝向内环形套(302)内壁底部喷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管式眼科玻璃体切除用玻切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吸液管(5)处于内管体(202)和外管体(201)之间的空间内,且其端部高于连接杆(305)的位置,连接杆(305)的位置高于切割网(4)的位置,从而使负压吸液管(5)不影响连接杆(305)和切割网(4)的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管式眼科玻璃体切除用玻切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形套(302)的底端低于外环形套(301)的底端,由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的至少三根弧度不同的切割丝构成的切割网(4)两端分别固定内环形套(302)和外环形套(301)底端,并形成下凸的弧形,且凸起的高度低于内环形套(302)底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管式眼科玻璃体切除用玻切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体(202)和外管体(201)之间具有不影响内管体(202)转动的分隔板(206),该分隔板(206)将内管体(202)和外管体(201)之间围成上部封闭的空腔(203)。
CN202011571790.0A 2020-12-27 2020-12-27 一种双管式眼科玻璃体切除用玻切头 Active CN1125873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71790.0A CN112587301B (zh) 2020-12-27 2020-12-27 一种双管式眼科玻璃体切除用玻切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71790.0A CN112587301B (zh) 2020-12-27 2020-12-27 一种双管式眼科玻璃体切除用玻切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7301A CN112587301A (zh) 2021-04-02
CN112587301B true CN112587301B (zh) 2023-01-17

Family

ID=75203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71790.0A Active CN112587301B (zh) 2020-12-27 2020-12-27 一种双管式眼科玻璃体切除用玻切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8730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88667A (en) * 1996-07-19 1998-08-04 Stoller; Glenn Fluid jet vitrectomy device and method for use
CN102284090B (zh) * 2011-07-12 2014-02-26 江苏苏云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腹腔镜冲洗吸引装置
CN102743148B (zh) * 2012-06-21 2015-02-2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 一种喷液推进式肠道检查系统
CN102755675A (zh) * 2012-07-31 2012-10-31 樊光辉 清洁肠道可视肛管及其导入方法
DE102013201784B4 (de) * 2013-02-04 2015-05-28 Geuder Ag Vorrichtung zum Schneiden und Absaugen von Gewebe
CN203290984U (zh) * 2013-05-09 2013-11-20 湖南康都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流产吸引管
CN204072887U (zh) * 2014-08-27 2015-01-07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一种腹腔镜手术用持续吸引器
CN206198318U (zh) * 2016-07-30 2017-05-31 江西格兰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消化内科用胃管
CN106983646A (zh) * 2017-03-30 2017-07-28 殷加宝 一种气压式眼睛疲劳恢复仪
CN109431680A (zh) * 2018-12-06 2019-03-08 苏州理想眼科医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高频玻切头
CN110693538A (zh) * 2019-11-16 2020-01-17 耿金宏 一种甲状腺穿刺组织收集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7301A (zh) 2021-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398021A1 (en) Apparatus for delivering ocular implants into an anterior chamber of the eye
JP6974322B2 (ja) 単一ポートハイブリッドゲージ手術装置および方法
CA1196830A (en) Apparatus for the fragmentation and aspiration of ocular tissues
US20060173437A1 (en) Surgical method
CN102481404A (zh) 眼部植入物和用于将眼部植入物输送到眼睛内的方法
US20080172078A1 (en) Reduced traction vitrectomy probe
CA2972136A1 (en) Cannula for ocular implant delivery system
CN106132363A (zh) 极小的脉动眼科探针
US11166845B2 (en) Ultrasonic vitreous cutting tip
CN112587301B (zh) 一种双管式眼科玻璃体切除用玻切头
RU2644712C1 (ru) Способ хирургического лечения сквозных макулярных разрывов большого диаметра с применением контрастирующей суспензии "Витреоконтраст"
CA2556597A1 (en) Nozzle
CN112587300B (zh) 一种眼部组织玻璃体切割用玻切头
CN109431680A (zh) 一种新型高频玻切头
Fastenberg et al. Vitrectomy retinotomy aspiration biopsy of choroidal tumors
CN112545749B (zh) 一种浮吸式眼部组织玻璃体切割头
WO2019116308A1 (es) Dispositivo para cirugia de cataratas
CN105476744B (zh) 一种前部玻璃体切割装置
CN2235794Y (zh) 小切口白内障电动截囊碎核器
CN213607401U (zh) 一种新型泪道激光导头
CN216417500U (zh) 一种激光玻璃体消融装置
CN117180002A (zh) 一种集切割与抽吸一体的旋转式多叶玻切头
CN214813065U (zh) 一种眼科临床用清洗装置
CN215651020U (zh) 一种用于眼科的便于调整型检查台
RU2451499C1 (ru) Способ удаления эпимакулярных мембраноподобных структур в хирургии пролиферативной диабетической ретинопати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