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83890A - 基于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推送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基于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推送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83890A
CN112583890A CN202011294969.6A CN202011294969A CN112583890A CN 112583890 A CN112583890 A CN 112583890A CN 202011294969 A CN202011294969 A CN 202011294969A CN 112583890 A CN112583890 A CN 1125838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pushing
pushed
enterprise
office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9496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83890B (zh
Inventor
董彪
符勇
郑龙
李午亮
吴海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diy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diy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diy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diy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9496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838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838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38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838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38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04L67/025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for remote control or remote monitoring of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6Markers for unambiguous identification of a particular session, e.g. session cookie or URL-en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5Push-based network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推送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移动终端通过移动办公应用登录第一企业办公系统后发送至的消息处理请求;移动办公应用对应于第二企业办公系统;根据消息处理请求,生成相应的待推送消息;将待推送消息推送至消息推送接口;调用与第二企业办公系统对应的消息推送实现类,实现消息推送接口,以确定待推送消息中指定的目标用户,并向在第二移动终端中通过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移动办公应用,推送待推送消息;其中,目标用户标识,是目标用户在第二企业办公系统中对应的用户标识。采用本方法能够提高开发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推送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推送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很多企业使用OA系统或ERP系统等企业办公系统处理企业事务,然而,这些企业办公系统一般需要电脑网页登录,比较麻烦,导致无法及时处理办公消息。随着各种移动办公应用(比如:企业微信、钉钉、云之家或企业自建的移动平台等)层出不穷,移动办公成为了发展趋势,将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推送至移动办公应用,使得企业员工能够通过移动终端上的移动办公应用,及时地接收到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从而及时处理消息。
传统方法中,一般是需要企业办公系统的开发人员将移动办公应用逐个集成至企业办公系统,从而实现将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发送至移动办公应用。然而,这样逐个集成开发难度很高且繁琐,降低了开发效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开发效率的基于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推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基于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推送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移动终端通过移动办公应用登录所述第一企业办公系统后发送至的消息处理请求;所述移动办公应用对应于第二企业办公系统;
根据所述消息处理请求,生成相应的待推送消息;
将所述待推送消息推送至消息推送接口;
调用与所述第二企业办公系统对应的消息推送实现类,实现所述消息推送接口,以确定所述待推送消息中指定的目标用户,并向在第二移动终端中通过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所述移动办公应用,推送所述待推送消息;
其中,所述目标用户标识,是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第二企业办公系统中对应的用户标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消息推送实现类,是由目标企业的技术人员配置的;所述目标企业是需要通过所述移动办公应用接收所述第一企业办公系统推送的消息的企业;
在所述接收第一移动终端通过移动办公应用登录所述第一企业办公系统后发送至的消息处理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并存储配置的消息推送实现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向在第二移动终端中通过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所述移动办公应用,推送所述待推送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待推送消息的推送状态;
当检测到消息推送失败时,发起第一轮消息推送补偿,按照第一预设频率,向在第二移动终端中通过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所述移动办公应用,推送所述待推送消息,直至消息推送成功或推送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阈值;
当所述推送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阈值、且消息推送失败时,发起第二轮消息推送补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当所述推送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阈值、且消息推送失败时,发起第二轮消息推送补偿包括:
当所述推送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阈值、且消息推送失败时,根据所述待推送消息对应的工作流,确定是否需要继续推送所述待推送消息;
当确定需要继续推送所述待推送消息时,按照第二预设频率,向在第二移动终端中通过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所述移动办公应用,推送所述待推送消息,直至消息推送成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当所述推送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阈值、且消息推送失败时,发起第二轮消息推送补偿包括:
当所述推送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阈值、且消息推送失败时,接收手动输入的消息推送补偿指令;
响应于所述消息推送补偿指令,向在第二移动终端中通过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所述移动办公应用,推送所述待推送消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移动办公应用访问所述第一企业办公系统时发送至的第一签名和用户信息;所述第一签名,是所述第二企业办公系统对所述用户信息加密后生成的签名;
对所述用户信息进行加密,生成第二签名;
比对所述第一签名和所述第二签名;
当比对通过后,则记录所述用户信息,并基于记录的所述用户信息,通过移动办公应用登录所述第一企业办公系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用与所述第二企业办公系统对应的消息推送实现类,实现所述消息推送接口,以确定所述待推送消息中指定的目标用户,并向在第二移动终端中通过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所述移动办公应用,推送所述待推送消息包括:
调用与所述第二企业办公系统对应的消息推送实现类,实现所述消息推送接口,以获取所述待推送消息中的用户映射关系、以及所指定的目标用户的初始用户标识;所述初始用户标识,是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第一企业办公系统中对应的用户标识;
根据所述初始用户标识和所述用户映射关系,确定目标用户标识;
向在第二移动终端中通过所述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所述移动办公应用,推送所述待推送消息。
一种基于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推送装置,所述装置设置于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中;所述装置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移动终端通过移动办公应用登录所述第一企业办公系统后发送至的消息处理请求;所述移动办公应用对应于第二企业办公系统;
消息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消息处理请求,生成相应的待推送消息;
消息推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待推送消息推送至消息推送接口;调用与所述第二企业办公系统对应的消息推送实现类,实现所述消息推送接口,以确定所述待推送消息中指定的目标用户,并向在第二移动终端中通过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所述移动办公应用,推送所述待推送消息;
其中,所述目标用户标识,是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第二企业办公系统中对应的用户标识。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各实施例所述的基于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推送方法中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各实施例所述的基于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推送方法中的步骤。
上述基于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推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接收第一移动终端通过对应于第二企业办公系统的移动办公应用登录第一企业办公系统后发送至的消息处理请求,然后根据消息处理请求,生成相应的待推送消息,并将待推送消息推送至消息推送接口,再调用与第二企业办公系统对应的消息推送实现类,实现消息推送接口,以确定待推送消息中指定的目标用户,并向在第二移动终端中通过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该移动办公应用,推送待推送消息。这样无需逐个集成移动办公应用,而是只需对外提供统一的消息推送接口,然后分别调用移动办公应用相应配置的消息推送实现类,即可实现向不同的移动办公应用推送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因此,提高了开发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推送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推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推送方法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移动办公应用接收到消息的界面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配置界面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消息补偿机制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推送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推送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基于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推送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第一移动终端102、第二移动终端104和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106之间通过网络进行通信。第一移动终端102可以在通过移动办公应用登录第一企业办公系统后,向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106发送消息处理请求。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106可以根据消息处理请求,生成相应的待推送消息,并将待推送消息推送至消息推送接口。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106可以调用与第二企业办公系统对应的消息推送实现类,实现消息推送接口,以确定待推送消息中指定的目标用户,并向在第二移动终端104中通过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移动办公应用,推送待推送消息。其中,第一移动终端102和第二移动终端104可以但不限于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106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基于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推送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106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S202,接收第一移动终端通过移动办公应用登录第一企业办公系统后发送至的消息处理请求;移动办公应用对应于第二企业办公系统。
其中,移动办公应用,是用于处理工作事务的移动应用。移动办公应用安装于移动终端中。第二企业办公系统,是对应于移动办公应用的系统,即,第二企业办公系统可以采用移动办公应用的形式来实现。不同的第二企业办公系统对应不同的移动办公应用。第一企业办公系统,是用于处理工作事务的系统。消息处理请求,用于请求进行工作流程处理并生成待推送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办公应用可以包括钉钉、企业微信、云之家、飞书、WeLink、企业自建移动平台和第三方ERP系统等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企业办公系统可以包括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和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中的至少一种。
可以理解,移动办公应用所对应的第二企业办公系统,与第一企业办公系统是两个不同的系统。比如:移动办公应用可以为企业微信,第二企业办公系统则为企业微信的系统,第一企业办公系统可以为ERP系统。
具体地,第一移动终端可以通过移动办公应用登录第一企业办公系统,即,第一移动终端可以在登录第二企业办公系统的移动办公应用中,登录第一企业办公系统。例如:第一移动终端可以在企业微信中登录企业微信的账户后,通过企业微信登录ERP系统。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移动终端可以在通过移动办公应用登录第一企业办公系统后,接收第一用户通过移动办公应用在第一企业办公系统中发出的操作指令,并根据操作指令,生成消息处理请求,并将消息处理请求发送至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可以接收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消息处理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消息处理请求可以包括处理业务审批、报销、销售和请假等至少一种工作相关事务的请求。例如:第一用户可以通过第一移动终端上的企业微信登录ERP系统,进行报销处理操作,第一移动终端可以生成报销处理请求,并将报销处理请求发送至ERP系统的服务器。
S204,根据消息处理请求,生成相应的待推送消息。
其中,待推送消息,是需要推送至移动终端的移动办公应用中的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待推送消息的类型可以包括普通类和待办类等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待办类的待推送消息可以包括流程提交、任务处理和自动审批等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普通类的待推送消息可以包括催办、完成提示、撤销、终止、超时提醒、传阅和消息节点等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地,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可以根据消息处理请求,生成相应的待推送消息。例如: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可以根据报销请求,生成相应的报销审批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待推送消息中可以包括目标用户的初始用户标识。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可以根据消息处理请求,确定待推送消息需要推送至的目标用户的初始用户标识,生成相应的包含初始用户标识的待推送消息。其中,初始用户标识,是目标用户在第一企业办公系统中对应的用户标识。
例如: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可以根据报销请求,确定目标用户为进行报销审批的用户,生成相应的包含进行报销审批的用户的初始用户标识的报销审批消息。
S206,将待推送消息推送至消息推送接口。
其中,消息推送接口,是用于推送消息的接口,定义了一些用于实现消息推送的属性和抽象的方法。消息推送接口可以对接任意的移动办公应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可以通过工作流引擎,自动将待推送消息推送至消息推送接口。
S208,调用与第二企业办公系统对应的消息推送实现类,实现消息推送接口,以确定待推送消息中指定的目标用户,并向在第二移动终端中通过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移动办公应用,推送待推送消息。
其中,目标用户标识,是目标用户在第二企业办公系统中对应的用户标识。消息推送实现类,继承消息推送接口的属性、用于完成消息推送接口中定义的抽象方法的具体实现、且也可以有自身的属性和自定义的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企业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消息推送实现类进行配置。即,每个企业分别配置本企业自身的消息推送实现类。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可以根据待推送消息所对应的目标企业,确定相应的消息推送实现类,该消息推送实现类对应于该目标企业、且对应于该第二企业办公系统。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可以调用该消息推送实现类,实现消息推送接口,以确定待推送消息中指定的目标用户,并向在第二移动终端中通过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移动办公应用,推送待推送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用户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目标用户为多个时,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可以分别向每个目标用户所使用的第二移动终端的通过该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该移动办公应用,推送待推送消息。
如图3所示,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推送方法的整体流程示意图。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接入移动办公应用,移动办公应用包括云之家、企业微信、钉钉和第三方ERP系统等中的至少一种。移动办公应用在接收到第一企业办公系统推送至的消息后,可以通过消息分发中心根据消息的类型将消息分发至不同的位置进行单据详情展示,用户在单据详情中查看消息的具体内容,并进行消息处理操作(包括业务审批、掌上报销、移动销售和智慧车间等),生成消息处理请求,移动终端将消息处理请求发送至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可以根据消息处理请求,生成待推送消息,并通过工作流引擎将待推送消息推送至消息推送接口。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可以调用消息推送实现类,实现消息推送接口,以将待推送消息推送至所指定的登录移动办公应用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移动办公应用在接收到待推送消息后,可以根据待推送消息的类型,将待推送消息下发至不同的位置。例如:移动终端的移动办公应用可以将普通消息发送至轻应用,将待办消息发送至待审批。其中,轻应用是移动办公应用中的、且包含多个表单及操作的集合。
如图4所示,从左至右分别为将消息推送至云之家、企业微信和钉钉中的界面示意图。
上述基于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推送方法中,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接收第一移动终端通过对应于第二企业办公系统的移动办公应用登录第一企业办公系统后发送至的消息处理请求,然后根据消息处理请求,生成相应的待推送消息,并将待推送消息推送至消息推送接口,再调用与第二企业办公系统对应的消息推送实现类,实现消息推送接口,以确定待推送消息中指定的目标用户,并向在第二移动终端中通过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该移动办公应用,推送待推送消息。这样无需逐个集成移动办公应用,而是只需对外提供统一的消息推送接口,然后分别调用移动办公应用相应配置的消息推送实现类,即可实现向不同的移动办公应用推送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使用移动办公应用访问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目标企业的技术人员只需实现消息推送接口即可,因此,这种依赖注入的消息推送方法降低了开发难度,且提高了开发效率。此外,此方法可以兼容多种移动办公应用,提高了方法的适用性。而且,此方法避免了分散逐个集成移动办公应用的方案使得企业办公系统对各个移动办公应用消息推送管理复杂、且增加企业办公系统平台的负担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企业办公系统消息推送管理的便捷性,降低了企业办公系统平台的负担。
在一个实施例中,消息推送实现类,是由目标企业的技术人员配置的。目标企业是需要通过移动办公应用接收第一企业办公系统推送的消息的企业。在接收第一移动终端通过移动办公应用登录第一企业办公系统后发送至的消息处理请求的步骤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接收并存储配置的消息推送实现类。
具体地,目标企业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消息推送实现类进行配置,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可以接收并存储配置的消息推送实现类。
如图5所示,为对消息推送实现类进行配置的界面示意图。目标企业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企业名称、企业ID和消息推送实现类的位置进行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企业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移动办公应用中的轻应用的权限进行设置,即,对第一企业办公系统可以向移动办公应用中的哪些轻应用推送消息进行设置。如图5所示,目标企业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授权的轻应用进行新增或删除。图5中已授权的轻应用为应用标识为11的企业微信中的业务审批这一轻应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目标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用一种或多种移动办公应用。目标企业的技术人员配置的消息推送实现类中可以包含该目标企业所使用的各个移动办公应用的具体实现。
本实施例中,目标企业的技术人员可以配置消息推送实现类,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可以接收并存储配置的消息推送实现类,从而能够通过统一的消息推送接口,调用消息推送实现类,即可实现消息推送,无需逐个集成移动办公应用,提高了开发效率。此外,可以对接任意的移动办公应用,提高了方法的兼容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向在第二移动终端中通过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移动办公应用,推送待推送消息的步骤之后,该方法还包括:检测待推送消息的推送状态;当检测到消息推送失败时,发起第一轮消息推送补偿,按照第一预设频率,向在第二移动终端中通过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移动办公应用,推送待推送消息,直至消息推送成功或推送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阈值;当推送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阈值、且消息推送失败时,发起第二轮消息推送补偿。
其中,第一预设频率是指每隔多长时间补偿一次,即,每隔多长时间重新推送一次消息。比如:每隔10分钟补偿一次。再比如:时间间隔为0,即上一次补偿失败,则无需等待,再次进行补偿。
具体地,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可以在向在第二移动终端中通过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移动办公应用推送待推送消息之后,检测待推送消息的推送状态。当检测到消息推送失败时,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可以发起第一轮消息推送补偿,按照第一预设频率,向在第二移动终端中通过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移动办公应用推送待推送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在第一轮消息推送补偿的过程中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检测到消息推送成功时,则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可以结束消息推送补偿。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在第一轮消息推送补偿的过程中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检测到补偿推送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阈值、且消息推送失败时,则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可以发起第二轮消息推送补偿。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设次数阈值可以任意设置。比如可以设置为3,即,当进行3次补偿推送后,仍然消息推送失败,则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可以发起第二轮消息推送补偿。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二轮消息推送补偿仍然失败时,则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可以发送技术支持请求消息,以使相关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比如:进行检查系统问题或进行系统维护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轮消息推送补偿可以是手动补偿,也可以是自动补偿。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预先设置为手动补偿模式或自动补偿模式。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在自动补偿模式进行过程中,手动切换为手动补偿模式,或者在手动补偿模式进行过程中,手动切换为自动补偿模式。
本实施例中,在消息推送失败时,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可以通过消息补偿机制,高效地进行补偿,从而保障所推送的消息的时效性、安全性、一致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推送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阈值、且消息推送失败时,发起第二轮消息推送补偿包括:当推送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阈值、且消息推送失败时,根据待推送消息对应的工作流,确定是否需要继续推送待推送消息;当确定需要继续推送待推送消息时,按照第二预设频率,向在第二移动终端中通过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移动办公应用,推送待推送消息,直至消息推送成功。
其中,第二预设频率,是指每隔多长时间补偿一次,即,每隔多长时间重新推送一次消息。比如:每隔1小时补偿一次。
具体地,当推送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阈值、且消息推送失败时,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可以进入自动补偿模式。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可以先根据待推送消息对应的工作流,确定是否需要继续推送待推送消息。
比如:假设待推送消息对应的工作流表明待推送消息的目标用户为多个、且只需其中部分目标用户审批即可,则当已向其中部分目标用户成功推送消息、且这部分目标用户已进行审批时,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可以确定无需继续向推送失败的目标用户推送待推送消息。当未向必须进行审批的目标用户成功推送消息时,则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可以确定需要继续推送待推送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确定无需继续推送待推送消息时,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可以结束消息补偿。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确定需要继续推送待推送消息时,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可以按照第二预设频率,向在第二移动终端中通过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移动办公应用,推送待推送消息,直至消息推送成功。
本实施例中,当推送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阈值、且消息推送失败时,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可以进入自动补偿模式进行第二轮消息推送补偿,高效地进行补偿,从而保障所推送的消息的时效性、安全性、一致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同时,避免了第一轮补偿的不完善,提高了消息推送补偿机制的完善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推送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阈值、且消息推送失败时,发起第二轮消息推送补偿包括:当推送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阈值、且消息推送失败时,接收手动输入的消息推送补偿指令;响应于消息推送补偿指令,向在第二移动终端中通过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移动办公应用,推送待推送消息。
具体地,当推送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阈值、且消息推送失败时,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可以进入手动补偿模式。在手动补偿模式下,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可以接收工作人员手动输入的消息推送补偿指令,并响应于消息推送补偿指令,向在第二移动终端中通过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移动办公应用,推送待推送消息。
本实施例中,当推送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阈值、且消息推送失败时,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可以进入手动补偿模式进行第二轮消息推送补偿,高效地进行补偿,从而保障所推送的消息的时效性、安全性、一致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同时,避免了第一轮补偿的不完善,提高了消息推送补偿机制的完善性。
如图6所示,为本申请各实施例中进行消息补偿的整体流程示意图。首先,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进行首次消息推送。若推送失败,则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可以发起第一轮消息推送补偿,即图6中的三次补偿,即预设次数阈值设置为3。若第一轮消息推送补偿依然失败,则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可以发起第二轮消息推送补偿,第二轮消息推送补偿可以为人工补偿或自动补偿,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人工或自动模式的设置。若第二轮消息推送补偿依然失败,则由相关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一移动终端通过移动办公应用访问第一企业办公系统时发送至的第一签名和用户信息;第一签名,是第二企业办公系统对用户信息加密后生成的签名;对用户信息进行加密,生成第二签名;比对第一签名和第二签名;当比对通过后,则记录用户信息,并基于记录的用户信息,通过移动办公应用登录第一企业办公系统。
其中,第一签名,是第二企业办公系统对用户信息加密后生成的签名。第二签名,是第一企业办公系统对用户信息加密后生成的签名。用户信息,是用于表征使用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目标企业的相关信息。
具体地,目标企业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所使用的终端对用户信息进行加密,生成第一签名,然后根据第一签名和用户信息,生成加密链接。该加密链接是按照第一企业办公系统规定的格式生成的。每个用户通过移动办公应用访问第一企业办公系统时,移动终端生成对应于该用户的唯一的加密链接。当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访问加密链接时,移动终端可以将用户信息和第一签名发送至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可以对用户信息进行加密,生成第二签名,并比对第一签名和第二签名,当第一签名与第二签名比对一致时,表明该用户的访问是合法的,则记录用户信息。用户可以基于记录的用户信息,通过移动办公应用登录第一企业办公系统,从而实现了单点登录,即只需登录移动办公应用对应的第二企业办公系统,就可以在移动办公应用中直接登录第一企业办公系统,无需再次输入用户在第一企业办公系统中的账户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信息至少包括应用标识、私钥和用户标识等信息。目标企业的技术人员可以在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后台中,获取移动办公应用的应用标识和私钥。目标企业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第一企业办公系统和第二企业办公系统之间的用户映射关系,确定对应于移动办公应用的第二企业办公系统中的初始用户标识映射到第一企业办公系统中的用户标识。目标企业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所使用的终端对应用标识、私钥和第一企业办公系统中的用户标识进行加密,生成第一签名,然后据第一签名、应用标识和第一企业办公系统中的用户标识,生成加密链接。当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访问加密链接时,移动终端可以将应用标识、私钥、第一企业办公系统中的用户标识和第一签名发送至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可以对用户信息应用标识、私钥和第一企业办公系统中的用户标识加密,生成第二签名,并比对第一签名和第二签名,当第一签名与第二签名比对一致时,表明该用户的访问是合法的,则记录用户信息。用户可以基于记录的用户信息,通过移动办公应用登录第一企业办公系统,从而实现了单点登录,即只需登录移动办公应用对应的第二企业办公系统,就可以在移动办公应用中直接登录第一企业办公系统,无需再次输入用户在第一企业办公系统中的账户信息。
本实施例中,通过单点登录机制,实现了通过移动办公应用直接登录第一企业办公系统,无需多次输入账户信息,提高了便捷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用与第二企业办公系统对应的消息推送实现类,实现消息推送接口,以确定待推送消息中指定的目标用户,并向在第二移动终端中通过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移动办公应用,推送待推送消息包括:调用与第二企业办公系统对应的消息推送实现类,实现消息推送接口,以获取待推送消息中的用户映射关系、以及所指定的目标用户的初始用户标识;初始用户标识,是目标用户在第一企业办公系统中对应的用户标识;根据初始用户标识和用户映射关系,确定目标用户标识;向在第二移动终端中通过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移动办公应用,推送待推送消息。
其中,用户映射关系,是目标用户在第一企业办公系统和第二企业办公系统中的用户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
具体地,待推送消息中包括待推送消息所指定的目标用户的初始用户标识、以及用户映射关系。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可以调用与第二企业办公系统对应的消息推送实现类,实现消息推送接口,以获取待推送消息中的用户映射关系、以及所指定的目标用户的初始用户标识,然后根据初始用户标识和用户映射关系,确定目标用户在第二企业办公系统中的目标用户标识。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可以向在第二移动终端中通过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移动办公应用,推送待推送消息。
可以理解,同一个用户在不同的企业办公系统中的用户标识是不同的,因此需要进行映射。比如用户A在第一企业办公系统中的用户标识为123,而用户A在第二企业办公系统中的用户标识为xyz。
本实施例中,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可以通过用户标识的映射,确定目标用户在第二企业办公系统中的目标用户标识,从而准确地进行消息推送,提高了消息推送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提供了一种基于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推送装置700,该装置设置于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中,该装置包括:请求接收模块702、消息生成模块704和消息推送模块706,其中:
请求接收模块702,用于接收第一移动终端通过移动办公应用登录第一企业办公系统后发送至的消息处理请求;移动办公应用对应于第二企业办公系统。
消息生成模块704,用于根据消息处理请求,生成相应的待推送消息。
消息推送模块706,用于将待推送消息推送至消息推送接口;调用与第二企业办公系统对应的消息推送实现类,实现消息推送接口,以确定待推送消息中指定的目标用户,并向在第二移动终端中通过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移动办公应用,推送待推送消息。
其中,目标用户标识,是目标用户在第二企业办公系统中对应的用户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消息推送实现类,是由目标企业的技术人员配置的。目标企业是需要通过移动办公应用接收第一企业办公系统推送的消息的企业。基于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推送装置700还包括:
配置模块708,用于接收并存储配置的消息推送实现类。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推送装置700还包括:
消息补偿模块710,用于检测待推送消息的推送状态;当检测到消息推送失败时,发起第一轮消息推送补偿,按照第一预设频率,向在第二移动终端中通过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移动办公应用,推送待推送消息,直至消息推送成功或推送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阈值;当推送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阈值、且消息推送失败时,发起第二轮消息推送补偿。
在一个实施例中,消息补偿模块710还用于当推送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阈值、且消息推送失败时,根据待推送消息对应的工作流,确定是否需要继续推送待推送消息;当确定需要继续推送待推送消息时,按照第二预设频率,向在第二移动终端中通过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移动办公应用,推送待推送消息,直至消息推送成功。
在一个实施例中,消息补偿模块710还用于当推送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阈值、且消息推送失败时,接收手动输入的消息推送补偿指令;响应于消息推送补偿指令,向在第二移动终端中通过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移动办公应用,推送待推送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基于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推送装置700还包括:
单点登录模块712,用于接收第一移动终端通过移动办公应用访问第一企业办公系统时发送至的第一签名和用户信息;第一签名,是第二企业办公系统对用户信息加密后生成的签名;对用户信息进行加密,生成第二签名;比对第一签名和第二签名;当比对通过后,则记录用户信息,并基于记录的用户信息,通过移动办公应用登录第一企业办公系统。
在一个实施例中,消息推送模块706还用于调用与第二企业办公系统对应的消息推送实现类,实现消息推送接口,以获取待推送消息中的用户映射关系、以及所指定的目标用户的初始用户标识;初始用户标识,是目标用户在第一企业办公系统中对应的用户标识;根据初始用户标识和用户映射关系,确定目标用户标识;向在第二移动终端中通过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移动办公应用,推送待推送消息。
上述基于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推送装置中,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接收第一移动终端通过对应于第二企业办公系统的移动办公应用登录第一企业办公系统后发送至的消息处理请求,然后根据消息处理请求,生成相应的待推送消息,并将待推送消息推送至消息推送接口,再调用与第二企业办公系统对应的消息推送实现类,实现消息推送接口,以确定待推送消息中指定的目标用户,并向在第二移动终端中通过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该移动办公应用,推送待推送消息。这样无需逐个集成移动办公应用,而是只需对外提供统一的消息推送接口,然后分别调用移动办公应用相应配置的消息推送实现类,即可实现向不同的移动办公应用推送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使用移动办公应用访问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目标企业的技术人员只需实现消息推送接口即可,因此,这种依赖注入的消息推送方法降低了开发难度,且提高了开发效率。此外,此方法可以兼容多种移动办公应用,提高了方法的适用性。
关于基于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推送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基于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推送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基于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推送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9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消息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基于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推送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基于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移动终端通过移动办公应用登录所述第一企业办公系统后发送至的消息处理请求;所述移动办公应用对应于第二企业办公系统;
根据所述消息处理请求,生成相应的待推送消息;
将所述待推送消息推送至消息推送接口;
调用与所述第二企业办公系统对应的消息推送实现类,实现所述消息推送接口,以确定所述待推送消息中指定的目标用户,并向在第二移动终端中通过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所述移动办公应用,推送所述待推送消息;
其中,所述目标用户标识,是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第二企业办公系统中对应的用户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推送实现类,是由目标企业的技术人员配置的;所述目标企业是需要通过所述移动办公应用接收所述第一企业办公系统推送的消息的企业;
在所述接收第一移动终端通过移动办公应用登录所述第一企业办公系统后发送至的消息处理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并存储配置的消息推送实现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向在第二移动终端中通过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所述移动办公应用,推送所述待推送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待推送消息的推送状态;
当检测到消息推送失败时,发起第一轮消息推送补偿,按照第一预设频率,向在第二移动终端中通过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所述移动办公应用,推送所述待推送消息,直至消息推送成功或推送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阈值;
当所述推送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阈值、且消息推送失败时,发起第二轮消息推送补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推送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阈值、且消息推送失败时,发起第二轮消息推送补偿包括:
当所述推送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阈值、且消息推送失败时,根据所述待推送消息对应的工作流,确定是否需要继续推送所述待推送消息;
当确定需要继续推送所述待推送消息时,按照第二预设频率,向在第二移动终端中通过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所述移动办公应用,推送所述待推送消息,直至消息推送成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推送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阈值、且消息推送失败时,发起第二轮消息推送补偿包括:
当所述推送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阈值、且消息推送失败时,接收手动输入的消息推送补偿指令;
响应于所述消息推送补偿指令,向在第二移动终端中通过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所述移动办公应用,推送所述待推送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移动办公应用访问所述第一企业办公系统时发送至的第一签名和用户信息;所述第一签名,是所述第二企业办公系统对所述用户信息加密后生成的签名;
对所述用户信息进行加密,生成第二签名;
比对所述第一签名和所述第二签名;
当比对通过后,则记录所述用户信息,并基于记录的所述用户信息,通过移动办公应用登录所述第一企业办公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用与所述第二企业办公系统对应的消息推送实现类,实现所述消息推送接口,以确定所述待推送消息中指定的目标用户,并向在第二移动终端中通过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所述移动办公应用,推送所述待推送消息包括:
调用与所述第二企业办公系统对应的消息推送实现类,实现所述消息推送接口,以获取所述待推送消息中的用户映射关系、以及所指定的目标用户的初始用户标识;所述初始用户标识,是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第一企业办公系统中对应的用户标识;
根据所述初始用户标识和所述用户映射关系,确定目标用户标识;
向在第二移动终端中通过所述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所述移动办公应用,推送所述待推送消息。
8.一种基于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设置于第一企业办公系统的服务器中;所述装置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移动终端通过移动办公应用登录所述第一企业办公系统后发送至的消息处理请求;所述移动办公应用对应于第二企业办公系统;
消息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消息处理请求,生成相应的待推送消息;
消息推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待推送消息推送至消息推送接口;调用与所述第二企业办公系统对应的消息推送实现类,实现所述消息推送接口,以确定所述待推送消息中指定的目标用户,并向在第二移动终端中通过目标用户标识登录的所述移动办公应用,推送所述待推送消息;
其中,所述目标用户标识,是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第二企业办公系统中对应的用户标识。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011294969.6A 2020-11-18 2020-11-18 基于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推送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Active CN1125838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94969.6A CN112583890B (zh) 2020-11-18 2020-11-18 基于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推送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94969.6A CN112583890B (zh) 2020-11-18 2020-11-18 基于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推送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3890A true CN112583890A (zh) 2021-03-30
CN112583890B CN112583890B (zh) 2023-04-18

Family

ID=75123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94969.6A Active CN112583890B (zh) 2020-11-18 2020-11-18 基于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推送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8389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1314A (zh) * 2021-12-30 2022-04-26 苏州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数据信息指挥调度方法及其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2992A (zh) * 2009-11-30 2011-06-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办公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02802131A (zh) * 2012-08-10 2012-11-28 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器和消息推送方法
CN103873353A (zh) * 2014-03-25 2014-06-18 天脉聚源(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微信平台的移动办公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453582A (zh) * 2016-10-20 2017-02-22 深圳市证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异步消息推送方法及系统
US10187486B1 (en) * 2016-03-17 2019-01-22 Google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 extension of information from a first network to a second network
CN110247843A (zh) * 2019-07-31 2019-09-17 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自定义业务消息推送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2992A (zh) * 2009-11-30 2011-06-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办公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02802131A (zh) * 2012-08-10 2012-11-28 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器和消息推送方法
CN103873353A (zh) * 2014-03-25 2014-06-18 天脉聚源(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微信平台的移动办公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187486B1 (en) * 2016-03-17 2019-01-22 Google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 extension of information from a first network to a second network
CN106453582A (zh) * 2016-10-20 2017-02-22 深圳市证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异步消息推送方法及系统
CN110247843A (zh) * 2019-07-31 2019-09-17 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自定义业务消息推送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1314A (zh) * 2021-12-30 2022-04-26 苏州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数据信息指挥调度方法及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3890B (zh) 202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10006B (zh) 资源访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474578B (zh) 报文消息校验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414268B (zh) 访问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923908B (zh) 授权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95156A (zh) 业务平台的访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681824B2 (en) Consent-driven privacy disclosure control processing
CN112860778B (zh) 桌面应用程序的数据库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US9355270B2 (en) Security configu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ortal users in a multi-tenant database environment
WO2021164459A1 (zh) 一种身份验证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289074B (zh) 用户账号登录方法及装置
US10650153B2 (en) Electronic document access validation
WO2020000716A1 (zh) 大数据分析系统、服务器、数据处理方法、程序和存储介质
CN114422197A (zh) 一种基于策略管理的权限访问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583890B (zh) 基于企业办公系统的消息推送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5004666A (zh) 物联网设备的注册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244682A (zh) 数据库的访问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6010926A (zh) 登陆认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757976B2 (en) Unified application management for heterogeneous application delivery
CN114298694A (zh) 区块链服务平台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238927A (zh) 业务系统登录方法、系统、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552551A (zh) 基于主从系统的用户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CN113765962A (zh) 用于服务平台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计算机系统和介质
US20200053166A1 (en) Global sign-out on shared devices
US11768819B2 (en) Data unblocking in application platforms
CN111159585A (zh) 自动提交数据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