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81049A - 一种互联网物流系统、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互联网物流系统、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81049A
CN112581049A CN202010495689.5A CN202010495689A CN112581049A CN 112581049 A CN112581049 A CN 112581049A CN 202010495689 A CN202010495689 A CN 202010495689A CN 112581049 A CN112581049 A CN 1125810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ticle
information
data
unit
logistic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9568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81049B (zh
Inventor
杨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eit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eit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eit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eitu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581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10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810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10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02Providing cryptographic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54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G06K7/1082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further details of bar or optical code scanning devices
    • G06K7/1086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further details of bar or optical code scanning devices sensing of data fields affixed to objects or articles, e.g. coded lab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Bioethic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互联网物流系统、方法及装置,涉及物流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操作端、数据处理端、数据管理端和物流分配端;所述操作端包括:物品发出端和物品接收端;所述物品发出端包括:物品信息录入单元、标签打印单元和第一信息发送单元;所述物品接收端包括:扫描单元和第二信息发送单元;所述数据处理端包括:第一通信单元、处理器和数据加密单元;所述数据管理端包括:第二通信单元、数据管理单元和第一解密单元;所述物流分配端包括:数据调用单元、分配单元和第二解密单元;具有安全性高和效率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互联网物流系统、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互联网物流系统、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物流互联网就是实体物理世界的物流系统与线上互联网世界的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一体化融合的互联网。在这一系统中,互联网成为物流实体运作的主导与控制核心,成为物流系统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并通过物流信息互联网向网下物流系统延伸和无缝对接,实现物理世界物流系统全方位的互联互通。目前,物流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已经引发了一场新的物流领域的革命,使现代物流真正进入“智慧物流时代”。
物联网技术是物流互联网的基础,基于RFID/EPC和条码自动识别等技术、各类传感器的感知技术、GPS/GIS的定位追踪技术,实现了物流系统的信息实时采集与链接进入互联网,从而使得物理世界的实体物流网络“地网”才能够与虚拟世界的互联网的“天网”对接与融合。
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是物流互联网的中枢系统,是物流实体世界的神经系统传输系统,进入互联网的物流信息通过在互联网中集合、运算、分析、优化、运筹,再通过互联网分布到整个物流系统,实现对现实物流系统的管理、计划与控制。
大数据、云计算是物流互联网的智慧分析与优化系统,是物流互联网的大脑,是物流信息系统的计算与分析中心,其计算与分析模式是分布式的和网格式的云计算模式,适应了现代物流实体网络体系的运作。
智能物流技术装备是物流互联网的运作关键,物流互联网的实体运作与应用是要通过各类智能设备来完成。智能设备是指嵌入了物联网技术产品的物流机械化和自动化的设备,也可以是普通的物流技术产品,其核心是这些设备与技术产品一定要可以实时接入互联网。如嵌入了智能控制与通讯模块的物流机器人、物流自动化设备;嵌入了RFID的托盘与周转箱;安装了视频及RFID系统的货架系统等。
现有技术中,互联网物流在进行信息交换时,往往不注意信息保密,导致出现个人信息被窃取的情况出现,同时由于现有技术中的互联网物流往往不涉及到物流的分配过程,导致物流的分配依然依赖于人工,造成效率低下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互联网物流系统、方法及装置,具有安全性高和效率高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互联网物流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操作端、数据处理端、数据管理端和物流分配端;所述操作端包括:物品发出端和物品接收端;所述物品发出端包括:物品信息录入单元、标签打印单元和第一信息发送单元;所述物品接收端包括:扫描单元和第二信息发送单元;所述数据处理端包括:第一通信单元、处理器和数据加密单元;所述数据管理端包括:第二通信单元、数据管理单元和第一解密单元;所述物流分配端包括:数据调用单元、分配单元和第二解密单元;所述扫描单元信号连接于第二信息发送单元;所述物品信息录入单元分别信号连接于第一信息发送单元和标签打印单元;所述第一信息发送单元与第二信息发送单元均分别信号连接于数据处理端;所述数据处理端信号分别信号连接于物流分配端和数据管理端。
进一步的,所述物品信息录入单元,用于输入关于物品的相关信息,自动生成关于此物品的电子编码;所述标签打印单元为:RFID电子标签打印机,用于打印包含该电子编码的标签,并将标签附着在物品上;输入的关于物品的相关信息和物品的电子编码均通过第一信息发送单元发送至数据处理端。
进一步的,所述扫描单元为:RFID电子标签扫描仪,用于扫描附着在物品上的电子标签,将扫描后的结果通过第二信息发送单元发送至数据处理端。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处理端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后,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数据分别发送至物流分配端和数据管理端。
进一步的,所述物流分配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物流任务的分配;所述物流分配单元进行物流任务的分配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接收到物品的相关信息后,根据所述物品的相关信息内包含的地址信息对若干物品数据进行分组,以得到若干物品组;
步骤2:将上述物品组与预设的配送范围信息进行匹配,当配送范围信息内与物品组匹配时,将所述物品组的物品数据信息传输至配送范围信息内对应的配送点。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当配送范围信息内与物品组的地址信息对应一致,且配送范围信息内的配送点满足物品组的配送要求时,将物品组的物品数据信息传输至所述的配送点;否则,查找与物品组地址信息最近的配送点,且所述配送点满足物品组的配送要求时,将所述物品组的物品数据信息传输至上述查找到的最近的配送点。
进一步的,所述满足物品组的配送要求包括配送点的货存大于物品组内物品数据信息包含的送货数量;当查找到最近的配送点,且所述配送点满足物品组的配送要求时,对物品组中分配到最近配送点的物品数据信息分配物品识别码,然后将带有物品识别码的物品数据信息传输至查找到最近的配送点。
一种互联网物流方法,所述方法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S1:物品信息录入单元对物品进行扫描,输入关于物品的相关信息,自动生成关于此物品的电子编码;标签打印单元打印包含该电子编码的标签,并将标签附着在物品上;输入的关于物品的相关信息和物品的电子编码均通过第一信息发送单元发送至数据处理端;
步骤S2:接收到物品后,扫描单元扫描附着在物品上的电子标签,将扫描后的结果通过第二信息发送单元发送至数据处理端;
步骤S3:数据处理端对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数据预处理后,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数据信息发送至数据管理端和物流分配端;
步骤S4:数据管理端对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后,供工作人员对这些数据进行查找、删除和修改管理;物流分配端接收到数据信息后,进行物流任务的分配。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物流分配端接收到数据信息后,进行物流任务的分配的方法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1:接收到物品的相关信息后,根据所述物品的相关信息内包含的地址信息对若干物品数据进行分组,以得到若干物品组;
步骤2:将上述物品组与预设的配送范围信息进行匹配,当配送范围信息内与物品组匹配时,将所述物品组的物品数据信息传输至配送范围信息内对应的配送点。
一种互联网物流装置,所述装置为:一种非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了计算指令,其包括:执行物品信息录入单元对物品进行扫描,输入关于物品的相关信息,自动生成关于此物品的电子编码;标签打印单元打印包含该电子编码的标签,并将标签附着在物品上;输入的关于物品的相关信息和物品的电子编码均通过第一信息发送单元发送至数据处理端的代码段;执行接收到物品后,扫描单元扫描附着在物品上的电子标签,将扫描后的结果通过第二信息发送单元发送至数据处理端的代码段;执行数据处理端对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数据预处理后,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数据信息发送至数据管理端和物流分配端的代码段;执行数据管理端对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后,供工作人员对这些数据进行查找、删除和修改管理;物流分配端接收到数据信息后,进行物流任务的分配的代码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的有益效果:在信息交换和传输时,通过加密实现数据的安全传输。整个系统和方法可以实现物流管理的一体化,除了在进行后台数据管理时,其他过程均不需要人工进行参与,同时,在进行物流分配时,自动实现物流分配,提升了物流管理的效率。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互联网物流系统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互联网物流方法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一种互联网物流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操作端、数据处理端、数据管理端和物流分配端;所述操作端包括:物品发出端和物品接收端;所述物品发出端包括:物品信息录入单元、标签打印单元和第一信息发送单元;所述物品接收端包括:扫描单元和第二信息发送单元;所述数据处理端包括:第一通信单元、处理器和数据加密单元;所述数据管理端包括:第二通信单元、数据管理单元和第一解密单元;所述物流分配端包括:数据调用单元、分配单元和第二解密单元;所述扫描单元信号连接于第二信息发送单元;所述物品信息录入单元分别信号连接于第一信息发送单元和标签打印单元;所述第一信息发送单元与第二信息发送单元均分别信号连接于数据处理端;所述数据处理端信号分别信号连接于物流分配端和数据管理端。
具体的,对称密码是指在加密和解密时使用同一个密钥的方式,公钥密码则是指在加密和解密时使用不同密钥的方式。
对称密钥加密牵涉到密钥管理的问题,尤其是密钥交换,它需要作者和读者在通信之前先透过另一个安全的渠道交换共享的密钥,才可以安全地把密文透过不安全的渠道发送;对称密钥一旦被窃,其所作的加密将即时失效;而在互联网,如果通信双方分隔异地而素未谋面,则对称加密事先所需要的“安全渠道”变得不可行;非对称加密则容许加密公钥随便散布,解密的私钥不发往任何用户,只在单方保管;如此,即使公钥在网上被截获,如果没有与其匹配的私钥,也无法解密,极为适合在互联网上使用。
另一方面,公钥解密的特性可以形成数字签名,使数据和文件受到保护并可信赖;如果公钥透过数字证书认证机构签授成为电子证书,更可作为数字身份的认证,这都是对称密钥加密无法实现的。
不过,公钥加密在在计算上相当复杂,性能欠佳、远远不比对称加密;因此,在一般实际情况下,往往通过公钥加密来随机创建临时的对称秘钥,亦即对话键,然后才通过对称加密来传输大量、主体的数据。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物品信息录入单元,用于输入关于物品的相关信息,自动生成关于此物品的电子编码;所述标签打印单元为:RFID电子标签打印机,用于打印包含该电子编码的标签,并将标签附着在物品上;输入的关于物品的相关信息和物品的电子编码均通过第一信息发送单元发送至数据处理端。
具体的,射频(RF)是Radio Frequency的缩写,表示可以辐射到空间的电磁频率,频率范围从300kHz~300GHz之间。射频就是射频电流,简称RF,它是一种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的简称。每秒变化小于1000次的交流电称为低频电流,大于10000次的称为高频电流,而射频就是这样一种高频电流。射频(300K-300G)是高频(大于10K)的较高频段,微波频段(300M-300G)又是射频的较高频段。
在电子学理论中,电流流过导体,导体周围会形成磁场;交变电流通过导体,导体周围会形成交变的电磁场,称为电磁波。在电磁波频率低于100kHz时,电磁波会被地表吸收,不能形成有效的传输,但电磁波频率高于100kHz时,电磁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并经大气层外缘的电离层反射,形成远距离传输能力。我们把具有远距离传输能力的高频电磁波称为射频。射频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中被广泛使用,有线电视系统就是采用射频传输方式。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扫描单元为:RFID电子标签扫描仪,用于扫描附着在物品上的电子标签,将扫描后的结果通过第二信息发送单元发送至数据处理端。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数据处理端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后,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数据分别发送至物流分配端和数据管理端。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物流分配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物流任务的分配;所述物流分配单元进行物流任务的分配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接收到物品的相关信息后,根据所述物品的相关信息内包含的地址信息对若干物品数据进行分组,以得到若干物品组;
步骤2:将上述物品组与预设的配送范围信息进行匹配,当配送范围信息内与物品组匹配时,将所述物品组的物品数据信息传输至配送范围信息内对应的配送点。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步骤2中,当配送范围信息内与物品组的地址信息对应一致,且配送范围信息内的配送点满足物品组的配送要求时,将物品组的物品数据信息传输至所述的配送点;否则,查找与物品组地址信息最近的配送点,且所述配送点满足物品组的配送要求时,将所述物品组的物品数据信息传输至上述查找到的最近的配送点。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满足物品组的配送要求包括配送点的货存大于物品组内物品数据信息包含的送货数量;当查找到最近的配送点,且所述配送点满足物品组的配送要求时,对物品组中分配到最近配送点的物品数据信息分配物品识别码,然后将带有物品识别码的物品数据信息传输至查找到最近的配送点。
如图2所示,一种互联网物流方法,所述方法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S1:物品信息录入单元对物品进行扫描,输入关于物品的相关信息,自动生成关于此物品的电子编码;标签打印单元打印包含该电子编码的标签,并将标签附着在物品上;输入的关于物品的相关信息和物品的电子编码均通过第一信息发送单元发送至数据处理端;
步骤S2:接收到物品后,扫描单元为扫描附着在物品上的电子标签,将扫描后的结果通过第二信息发送单元发送至数据处理端;
步骤S3:数据处理端对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数据预处理后,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数据信息发送至数据管理端和物流分配端;
步骤S4:数据管理端对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后,供工作人员对这些数据进行查找、删除和修改管理;物流分配端接收到数据信息后,进行物流任务的分配。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步骤S4中,物流分配端接收到数据信息后,进行物流任务的分配的方法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1:接收到物品的相关信息后,根据所述物品的相关信息内包含的地址信息对若干物品数据进行分组,以得到若干物品组;
步骤2:将上述物品组与预设的配送范围信息进行匹配,当配送范围信息内与物品组匹配时,将所述物品组的物品数据信息传输至配送范围信息内对应的配送点。
具体的,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射频卡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射频卡获得能量被激活;射频卡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卡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到从射频卡发送来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
在耦合方式(电感-电磁)、通信流程(FDX、HDX、SEQ)、从射频卡到阅读器的数据传输方法(负载调制、反向散射、高次谐波)以及频率范围等方面,不同的非接触传输方法有根本的区别,但所有的阅读器在功能原理上,以及由此决定的设计构造上都很相似,所有阅读器均可简化为高频接口和控制单元两个基本模块。高频接口包含发送器和接收器,其功能包括:产生高频发射功率以启动射频卡并提供能量;对发射信号进行调制,用于将数据传送给射频卡;接收并解调来自射频卡的高频信号。不同射频识别系统的高频接口设计具有一些差异。
阅读器的控制单元的功能包括:与应用系统软件进行通信,并执行应用系统软件发来的命令;控制与射频卡的通信过程(主-从原则);信号的编解码。对一些特殊的系统还有执行反碰撞算法,对射频卡与阅读器间要传送的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以及进行射频卡和阅读器间的身份验证等附加功能。
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读写距离是一个很关键的参数。目前,长距离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价格还很贵,因此寻找提高其读写距离的方法很重要。影响射频卡读写距离的因素包括天线工作频率、阅读器的RF输出功率、阅读器的接收灵敏度、射频卡的功耗、天线及谐振电路的Q值、天线方向、阅读器和射频卡的耦合度,以及射频卡本身获得的能量及发送信息的能量等。大多数系统的读取距离和写入距离是不同的,写入距离大约是读取距离的40%~80%。
一种互联网物流装置,所述装置为:一种非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了计算指令,其包括:执行物品信息录入单元对物品进行扫描,输入关于物品的相关信息,自动生成关于此物品的电子编码;标签打印单元打印包含该电子编码的标签,并将标签附着在物品上;输入的关于物品的相关信息和物品的电子编码均通过第一信息发送单元发送至数据处理端的代码段;执行接收到物品后,扫描单元为扫描附着在物品上的电子标签,将扫描后的结果通过第二信息发送单元发送至数据处理端的代码段;执行数据处理端对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数据预处理后,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数据信息发送至数据管理端和物流分配端的代码段;执行数据管理端对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后,供工作人员对这些数据进行查找、删除和修改管理;物流分配端接收到数据信息后,进行物流任务的分配的代码段。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及有关说明,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来完成,即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模块或者步骤再分解或者组合,例如,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对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模块、步骤的名称,仅仅是为了区分各个模块或者步骤,不视为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存储装置、处理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及有关说明,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模块、方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软件模块、方法步骤对应的程序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为了清楚地说明电子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电子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或表示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术语“包括”或者任何其它类似用语旨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还包括这些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互联网物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操作端、数据处理端、数据管理端和物流分配端;所述操作端包括:物品发出端和物品接收端;所述物品发出端包括:物品信息录入单元、标签打印单元和第一信息发送单元;所述物品接收端包括:扫描单元和第二信息发送单元;所述数据处理端包括:第一通信单元、处理器和数据加密单元;所述数据管理端包括:第二通信单元、数据管理单元和第一解密单元;所述物流分配端包括:数据调用单元、分配单元和第二解密单元;所述扫描单元信号连接于第二信息发送单元;所述物品信息录入单元分别信号连接于第一信息发送单元和标签打印单元;所述第一信息发送单元与第二信息发送单元均分别信号连接于数据处理端;所述数据处理端信号分别信号连接于物流分配端和数据管理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信息录入单元,用于输入关于物品的相关信息,自动生成关于此物品的电子编码;所述标签打印单元为:RFID电子标签打印机,用于打印包含该电子编码的标签,并将标签附着在物品上;输入的关于物品的相关信息和物品的电子编码均通过第一信息发送单元发送至数据处理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单元为:RFID电子标签扫描仪,用于扫描附着在物品上的电子标签,将扫描后的结果通过第二信息发送单元发送至数据处理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端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后,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数据分别发送至物流分配端和数据管理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流分配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物流任务的分配;所述物流分配单元进行物流任务的分配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接收到物品的相关信息后,根据所述物品的相关信息内包含的地址信息对若干物品数据进行分组,以得到若干物品组;
步骤2:将上述物品组与预设的配送范围信息进行匹配,当配送范围信息内与物品组匹配时,将所述物品组的物品数据信息传输至配送范围信息内对应的配送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当配送范围信息内与物品组的地址信息对应一致,且配送范围信息内的配送点满足物品组的配送要求时,将物品组的物品数据信息传输至所述的配送点;否则,查找与物品组地址信息最近的配送点,且所述配送点满足物品组的配送要求时,将所述物品组的物品数据信息传输至上述查找到的最近的配送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满足物品组的配送要求包括配送点的货存大于物品组内物品数据信息包含的送货数量;当查找到最近的配送点,且所述配送点满足物品组的配送要求时,对物品组中分配到最近配送点的物品数据信息分配物品识别码,然后将带有物品识别码的物品数据信息传输至查找到最近的配送点。
8.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系统的互联网物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S1:物品信息录入单元对物品进行扫描,输入关于物品的相关信息,自动生成关于此物品的电子编码;标签打印单元打印包含该电子编码的标签,并将标签附着在物品上;输入的关于物品的相关信息和物品的电子编码均通过第一信息发送单元发送至数据处理端;
步骤S2:接收到物品后,扫描单元扫描附着在物品上的电子标签,将扫描后的结果通过第二信息发送单元发送至数据处理端;
步骤S3:数据处理端对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数据预处理后,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数据信息发送至数据管理端和物流分配端;
步骤S4:数据管理端对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后,供工作人员对这些数据进行查找、删除和修改管理;物流分配端接收到数据信息后,进行物流任务的分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物流分配端接收到数据信息后,进行物流任务的分配的方法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1:接收到物品的相关信息后,根据所述物品的相关信息内包含的地址信息对若干物品数据进行分组,以得到若干物品组;
步骤2:将上述物品组与预设的配送范围信息进行匹配,当配送范围信息内与物品组匹配时,将所述物品组的物品数据信息传输至配送范围信息内对应的配送点。
10.一种基于权利要求8或9所述方法的互联网物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一种非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了计算指令,其包括:执行物品信息录入单元对物品进行扫描,输入关于物品的相关信息,自动生成关于此物品的电子编码;标签打印单元打印包含该电子编码的标签,并将标签附着在物品上;输入的关于物品的相关信息和物品的电子编码均通过第一信息发送单元发送至数据处理端的代码段;执行接收到物品后,扫描单元扫描附着在物品上的电子标签,将扫描后的结果通过第二信息发送单元发送至数据处理端的代码段;执行数据处理端对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数据预处理后,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数据信息发送至数据管理端和物流分配端的代码段;执行数据管理端对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后,供工作人员对这些数据进行查找、删除和修改管理;物流分配端接收到数据信息后,进行物流任务的分配的代码段。
CN202010495689.5A 2019-09-29 2020-06-03 一种互联网物流系统、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5810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3112 2019-09-29
CN2019109331125 2019-09-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1049A true CN112581049A (zh) 2021-03-30
CN112581049B CN112581049B (zh) 2024-03-12

Family

ID=75119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95689.5A Active CN112581049B (zh) 2019-09-29 2020-06-03 一种互联网物流系统、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8104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60229A (ja) * 2001-11-27 2003-06-03 Sato Corp 物流管理システム及び印字装置
CN105007273A (zh) * 2015-07-24 2015-10-28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06339843A (zh) * 2016-08-26 2017-01-18 特斯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物流管理系统
CN106485178A (zh) * 2016-10-24 2017-03-08 安徽百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射频标签的通讯管理系统
CN109493088A (zh) * 2018-10-31 2019-03-19 周更新 一种线上线下多重动态防伪的商品溯源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60229A (ja) * 2001-11-27 2003-06-03 Sato Corp 物流管理システム及び印字装置
CN105007273A (zh) * 2015-07-24 2015-10-28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06339843A (zh) * 2016-08-26 2017-01-18 特斯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物流管理系统
CN106485178A (zh) * 2016-10-24 2017-03-08 安徽百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射频标签的通讯管理系统
CN109493088A (zh) * 2018-10-31 2019-03-19 周更新 一种线上线下多重动态防伪的商品溯源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1049B (zh) 202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41341B2 (en) RFID authentication architecture and methods for RFID authentication
US9773133B2 (en) RFID tag and reader characteristic determination using group keys
US10084597B1 (en) RFID tags with dynamic key replacement
US10600298B1 (en) Exit-code-based RFID loss-prevention system
Cho et al. Consideration on the brute-force attack cost and retrieval cost: A hash-based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 mutual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US7245213B1 (en) RFID readers and RFID tags exchanging encrypted password
EP2667326B1 (en) Method for dynamic authentication between reader and tag, and device therefor
US10713453B1 (en) Proxy-based reader authentication by trusted authority
EP2038807B1 (en) Method, rfid reader, rfid tag and rfid system for secure communication
CN114982197B (zh) 认证方法、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CN102594550A (zh) 基于密钥阵列的rfid内部互认证安全协议
CN102043973A (zh) 一种基于半可信中心的电子标签拥有权转移方法
RU182969U1 (ru) Считыватель криптографических меток
CN112581049B (zh) 一种互联网物流系统、方法及装置
KR20140123723A (ko) 충돌방지 알고리즘을 이용한 rf아이디 시스템에서 키 설립 방법
Song et al. Security improvement of an RFID security protocol of ISO/IEC WD 29167-6
KR20040092669A (ko) 보안 기능을 구비한 무선인식(rfid) 단말기 및 태그
KR101053636B1 (ko) 다중 암호방식을 이용한 태그와 rfid리더간 인증 방법 및 시스템
Kang et al. Comments on an Improved RFID Security Protocol for ISO/IEC WD 29167‐6
Liu et al. Rfidguard: a lightweight privacy an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for passive rfid tags
KR20040092670A (ko) 보안 기능을 구비한 무선인식(rfid) 태그의 인증방법
US11398898B2 (en) Secure RFID communication method
Patil et al. Fragile Watermarking for Tamper Detection in RFID Tag using Arnold Transform
KR20080107188A (ko) 분산된 데이터베이스를 갖는 무선인식시스템에서 효율적인인증방법 및 무선인식시스템
Radványi et al. Survey of attacking and defending in the RFID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