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77590A - 听力保护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听力保护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77590A
CN112577590A CN201910944447.7A CN201910944447A CN112577590A CN 112577590 A CN112577590 A CN 112577590A CN 201910944447 A CN201910944447 A CN 201910944447A CN 112577590 A CN112577590 A CN 1125775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ring protection
audio signal
volume
transmitted
human 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4444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光超
谢冠宏
林嵩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1More Inc
Original Assignee
1Mor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1More Inc filed Critical 1More Inc
Priority to CN20191094444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775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77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775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HMEASUREMENT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OR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G01H17/00Measur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r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19/00Speech or audio signals analysis-synthesis techniques for redundancy reduction, e.g. in vocoders; Coding or decoding of speech or audio signals, using source filter models or psychoacoustic analysis
    • G10L19/02Speech or audio signals analysis-synthesis techniques for redundancy reduction, e.g. in vocoders; Coding or decoding of speech or audio signals, using source filter models or psychoacoustic analysis using spectral analysis, e.g. transform vocoders or subband vocoder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25/00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 G10L25/48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
    • G10L25/51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 for comparison or discrimin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听力保护方法及装置。该听力保护方法包括:对预设时间段内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进行频谱分析;获取不同频率下的音频信号的音量;当各所述频率下的音量包含超出对应频率的预设音量阈值时,对所述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进行调节后传输至人耳。本申请先对音频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再获取频谱分析后不同频率下音频信号的音量,然后将不同频率下的音量与预设的音量阈值进行比对,最后对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进行调节;可以使得后续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更加安全,避免对用户造成听力损伤。

Description

听力保护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音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听力保护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研究表明,长期接收较强噪声或瞬间高音量噪声,会易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情况,也就是说,会容易对听力造成伤害,因为低频噪音的波长较长,可传递的距离较远且较不易衰减,且具有加乘性。
目前听力保护方法多以一段时间内所累积的声音能量或每日噪音剂量来作为判断标准,但是这些方法的前提是人们长时间接触低音量的能量与短时间接触高音量的能量是相同的,并且这种方法还会受限于时间因素,因为常常需要测量较长时间内所累积的声音能量或每日噪音剂量。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听力保护方法及装置。
一种听力保护方法,所述听力保护方法包括:
对预设时间段内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进行频谱分析;
获取不同频率下的音频信号的音量;
当各所述频率下的音量包含超出对应频率的预设音量阈值时,对所述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进行调节后传输至人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音量阈值参照人耳听觉系统镫骨肌反射得出的中耳反射曲线进行设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听力保护方法还包括:
设定不同强度或比例的音量阈值;所述听力保护级别用于调整所述预设阈值的大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听力保护方法还包括:
获取音频信号的累积暴露时长;
当所述累积暴露时长超出预设时长阈值时,对后续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进行调节后传输至人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听力保护方法还包括:
当各所述频率下的音量包含超出对应频率的预设音量阈值时,产生第一听力保护信号;
当所述累积暴露时长超出预设时长阈值时,产生第二听力保护信号;
响应于所述第一听力保护信号或所述第二听力保护信号,产生视觉或听觉警示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预设时间段内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进行频谱分析的步骤,包括:
分別以125Hz,250Hz,500Hz,1000Hz,2000Hz,4000Hz,8000Hz,10000Hz,12000Hz,14000Hz,16000Hz,18000Hz,20000Hz为主频进行频谱分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音频信号通过蓝牙通讯传输;
所述频谱分析的频率划分方法与蓝牙传输音频信号时的频率划分方法一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进行调节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的全频率音量调低;
或将所述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中超出预设音量阈值部分标记为异常音频信号,对所述异常音频信号所在频率下的音量调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音量调低的速率低于每分钟3dB。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听力保护装置,所述听力保护装置用于执行如前述所述的听力保护方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听力保护装置包括音频输出设备、听力检测设备或噪音衰减设备中的任意一种。
上述听力保护方法及装置,通过对预设时间段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进行频谱分析;然后对不同频率下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计算以获得表征所述音频信号强度的音量;当各所述频率下的音量包含超出对应的预设音量阈值时,则对所述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进行调节后传输至人耳。也就是说,本申请先对音频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可找出该音频信号在不同频率下的信息(包括振幅、信号强度、相位等),通过对信号强度的获取,可确定该音频信号在不同频率下的音量,然后对不同频率下的音量与预设的音量阈值进行比对,最后在对所述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进行调节后传输至人耳。可以对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进行更加全面的检测、判断,使得后续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更加安全,避免对用户造成听力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听力保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另一实施例中的听力保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目前听力保护方法多以一段时间内所累积的均能音量来做计算并对其进行限制,其具体采用一均能音量方程来产生该均能音量,该均能音量方程的公式为:Leq=Li+10logxi其中,Leq表示均能音量;Li表示一段时间所接收的音量;xi是该段时间占一容许暴露时间的比例。采用该均能音量方程的前提是一个人能安全接受的声能的总量是不变的,并且需要人们长时间接触低音量的能量与短时间接触高音量的能量是相同的,然后在此基础上考虑声音的总容许量,从而确定每日接触噪音的容许水平。
但是一个常常被忽略的状况是:用户可能长期曝露在持续的低频噪音环境下,殊不知由于低频噪音的波长较长,可传递的距离较远且较不易衰减,且具有加乘性,同样会对听力造成伤害。
因此若不考虑时间的累积加乘效应,在单一特定时间点,针对特定特征频率人耳所能承受的安全阈值应是不相同的,由于人耳听觉系统的生理特性,与人耳等响度曲线的特征,会有所不同。
基于此,本申请希望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新的技术方案,具体将通过以下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请参阅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听力保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听力保护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02-S108。
步骤S102,对预设时间段内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进行频谱分析。
具体地,本申请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可以为一个时间段,该音频信号的时间长度可以在0.0001秒-1秒之间;进一步地,该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可以通过蓝牙通讯传输,蓝牙通讯时主要是将音频信号按频率划分成数个数据包,然后针对多个数据包采用分包发送的方式进行传输,所述频谱分析的频率划分方法可以与蓝牙传输音频信号时的频率划分一致,例如,可以是按照蓝牙通讯时对音频信号的划分频率作为频谱分析的主频,方便从蓝牙数据包内提取数据进行分析。
具体地,本申请进行频谱分析的频率涵盖范围可以为20Hz~20000Hz,在具体进行音量计算的时候可以分别以125Hz,250Hz,500Hz,1000Hz,2000Hz,4000Hz,8000Hz,10000Hz,12000Hz,14000Hz,16000Hz,18000Hz,20000Hz为主频进行频谱分析。可以理解,为了使得计算和限制更加准确,本申请可以将划分的标准设置得尽可能的精准,也就是说,可以将每一频率之间的间隔设置得足够小,抑或是尽可能多的划分出不同的频率。
步骤S104,获取不同频率下的音频信号的音量。
步骤S106,当判断各所述频率下的音量超出对应频率的预设音量阈值时,对所述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进行调节后传输至人耳。
具体地,由于前述对音频信号作了频谱分析,所以可以从前述的频谱分析中获取的信号强度信息来获取音频信号不同频率下的音量,由于本申请将音频信号按照频率的高低划分为多个频率,所以,按照此方法可以得到多个不同频率下对应的音量,然后将各所述频率下的音量与对应的预设音量阈值进行比较,并判断各所述频率下的音量是否包含超出对应的预设音量阈值的情况,若是,则对所述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进行调节后传输至人耳。进一步地,本申请各频率下的预设音量阈值可以参照中耳反射曲线进行设定;示例性地,该中耳反射曲线可通过人耳听觉系统镫骨肌反射(SMR)中有关人耳暴露于高音强的声响时镫骨肌与鼓膜张肌的活动(主要指收缩),使得1500Hz以下的声音降低10dB左右来进行设定。由于镫骨肌与鼓膜张肌的收缩可以使得中耳的劲度(Stiffness)增加,使得到达耳蜗的振动能量减少,进而降低通过中耳的声音传送,所以对于各频率下的预设音量阈值的设置应当尽可能保证使镫骨肌与鼓膜张肌发生收缩。
进一步地,对于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进行调节的步骤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
将所述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的全频率音量调低。
具体地,在接收到所述音频调节信号后,可以针对整个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的全频率音量进行调低,为了避免人耳对声音下降过于明显导致的不适,对新的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的调节应当是缓慢进行,并且对于音量调低的速率可以低于每分钟3dB,例如采用每分钟1dB的调低频率对一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进行调节,当然,基于同样的构思,还可以采用其他缓慢降低的方式来对一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进行调节。
或者,将所述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中超出预设音量阈值部分标记为异常音频信号,对所述异常音频信号所在频率下的音量调低。
具体地,由于前述已经获取到超过预设音量阈值的音频信号,所以,该音频信号所在的频率应当也是能够确定的,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将该音频信号所处的频率记为异常频率;本申请对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进行的调节就可以是专门针对异常频率下的音频信号的音量进行调低,为了避免人耳对声音下降过于明显导致的不适,对新的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的异常音频信号调节应当是缓慢进行,并且对于音量调低的速率可以低于每分钟3dB,例如采用每分钟1dB的调低频率对一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进行调节,当然,基于同样的构思,还可以采用其他缓慢降低的方式来对一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中异常音频信号进行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适应不同用户对听力保护的不同需求,,本申请的听力保护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
设定不同强度或比例的听力保护级别;所述听力保护级别用于调整所述预设音量阈值的大小。
具体地,通常情况下,本申请的听力保护方法默认100%的听力保护级别,也就是说,当判断出某一频率下的音量超过预设的音量阈值的时候,本申请会按照预先设定好的调节基准进行准确的调节,但是这样调节的话,可能会顾此失彼,导致用户在体验上存在不满之处,基于此,本申请可以设定低于100%的听力保护级别,例如,70%或者90%的听力保护级别,也就是说,在判断出某一频率下的音量超过预设的音量阈值的时候,本申请会按照预先设定好的调节基准的70%或者90%来进行调节,从而尽可能不过多的影响用户的音乐体验。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设定高于100%的听力保护级别,例如,110%或者130%的听力保护级别,从而给用户提供更高级别,更安全的保护。进一步地,该听力保护级别可以用于调整所述预设音量阈值的大小,听力保护级别越高,相应每一个频率下的预设音量阈值设置得应该越小;另外,听力保护级别可以设置得高于预先设定的调节基准,也可设置得低于预先设定的调节基准。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听力保护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202-S204。
步骤S202,获取音频信号的累积暴露时长;
步骤S204,当判断所述累积暴露时长超出预设时长阈值时,对后续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进行调节后传输至人耳。
根据OSHA(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和NIOSH(美国国家职业卫生安全研究所)公布的标准的音量与安全暴露持续时间关系表(请参照表1)可以知道,不同的音量对应不同的推荐和允许安全暴露持续时间。OSHA允许每天在85dB下的暴露时间16小时,并使用5dB的时间进行强度均衡,也就是说,噪声水平每增加5dB,允许曝光时间将会减少一半,噪音水平每降低5dB,允许的曝光时间加倍。假设表1中OSHA PEL(允许暴露限值)显示的所有时间/强度值彼此具有的风险相同,也就是说,85分贝时的16小时与90分贝时的8小时,95分贝时的4小时,100分贝时的2小时具有相同的听觉风险。对不造成永久听力损害的噪音暴露推荐值在85dB的噪音下暴露8小时。NIOSH推荐的暴露限值(REL)为每天在85dB的噪声下暴露的时间为8小时,并使用3dB的时间进行强度均衡,也就是说,噪声水平每增加3dB,推荐的曝光时间减少一半,噪声水平每降低3dB,推荐的曝光时间加倍。表1中NIOSH REL(推荐暴露限值)显示的时间/强度值假设彼此具有相同的风险,即85dB分贝时的8小时与88dB时的4小时,91dB分贝时的2小时等具有的听觉风险相同。
暴露程度(dBA) 85 88 90 92 94 95 100 105 110 115
允许的暴露-OSHA 16 8 4 2 1 0.5 0.25
推荐的暴露-NIOSH 8 4 1 0.25
表1
以NIOSH(美国国家职业卫生安全研究所)公布的标准的音量与安全暴露持续时间关系表为例,当根据前述的音量转换方法,获得某一特定频率下音频信号对应的音量,然后判断各所述频率下的音量是否超出对应的预设音量阈值。考虑到用户长时间接收某一频率的音量也会对听力带来损伤,本申请通过统计异常音频信号(超出预设音量阈值的音频信号)的累积暴露时间,并在累积暴露时间超出累积暴露时间超出预设时间阈值的时候对后续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进行调节后传输至人耳,可以避免用户长时间的暴露下所带来的听力损伤。可以理解,对于具体的调节方式方法可以参照前面的有关描述,在此不再进一步赘述;另外,本申请的预设时间阈值也可以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听力保护方法除了使用前述所述的对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进行调节之外,还可以同时作出警示。
具体地,所述听力保护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
当各所述频率下的音量包含超出对应频率的预设音量阈值时,产生第一听力保护信号;
当所述累积暴露时长超出预设时长阈值时,产生第二听力保护信号;
响应于所述第一听力保护信号或所述第二听力保护信号,产生视觉或听觉警示信号。
具体地,接收到所述第一听力保护信号或所述第二听力保护信号之后,就产生一个视觉警示信号,该视觉警示信号可以通过发光二极管(LED,Light-Emitting Diode)、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屏幕显示单元(OSD,On-Screen Display)及其他能够发出视觉警示信号的装置产生;该听觉警示信号可以通过例如蜂鸣器或者其他音频输出设备产生。
可以理解,本申请接收到第一听力保护信号或第二听力保护信号后作出的警示可以相同,例如,可以均是视觉警示或听觉警示或既有视觉和听觉的警示;本申请接收到第一听力保护信号或第二听力保护信号后作出的警示可以不相同,例如,针对第一听力保护信号后产生视觉警示,针对第二听力保护信号后产生听觉警示,或者相反;从而可增加本申请警示的灵活性。
更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对后续音频信号的调节处理,本申请的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可以为进行了声音压缩后的音频信号,其具体可以为依据频率的高低进行压缩处理后的音频信号,这样,在后续调节处理的时候,由于在对音量进行判定的时候是依据频率的高低进行获取判定的,所以就可以方便针对性(频率)的进行调节处理。可以理解,本申请的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还可以为进行总体压缩处理后的音频信号。
综上,本申请的听力保护方法,通过对预设时间段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进行频谱分析;然后对不同频率下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计算以获得表征所述音频信号强度的音量;当各所述频率下的音量包含超出对应的预设音量阈值时,则对所述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进行调节后传输至人耳。也就是说,本申请先对音频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可找出该音频信号在不同频率下的信息(包括振幅、信号强度、相位等),通过对信号强度的获取,可确定该音频信号在不同频率下的音量,然后对不同频率下的音量与预设的音量阈值进行比对,可以对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进行更加全面的检测、判断,使得后续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更加安全,避免对用户造成听力损伤。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听力保护装置,该听力保护装置用于执行如前述所述的听力保护方法,可以理解,由于该听力保护装置用于执行如前述所述的听力保护方法,所以本申请的听力保护装置应当具有与听力保护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其具体的有益效果部分可参照前述实施例,本申请在此不作进一步地赘述。
进一步地,该听力保护装置可以为音频输出设备,音频输出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耳机、助听器、音箱等设备;该听力保护装置也可以为听力检测设备;该听力保护装置还可以为噪音衰减设备,噪音衰减设备具体可例如为飞行器噪音衰减设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听力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听力保护方法包括:
对预设时间段内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进行频谱分析;
获取不同频率下的音频信号的音量;
当各所述频率下的音量包含超出对应频率的预设音量阈值时,对所述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进行调节后传输至人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听力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音量阈值参照人耳听觉系统镫骨肌反射得出的中耳反射曲线进行设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听力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定不同强度或比例的听力保护级别;所述听力保护级别用于调整所述预设音量阈值的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听力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音频信号的累积暴露时长;
当所述累积暴露时长超出预设时长阈值时,对后续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进行调节后传输至人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听力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各所述频率下的音量包含超出对应频率的预设音量阈值时,产生第一听力保护信号;
当所述累积暴露时长超出预设时长阈值时,产生第二听力保护信号;
响应于所述第一听力保护信号或所述第二听力保护信号,产生视觉或听觉警示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听力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预设时间段内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进行频谱分析的步骤,包括:
分別以125Hz,250Hz,500Hz,1000Hz,2000Hz,4000Hz,8000Hz,10000Hz,12000Hz,14000Hz,16000Hz,18000Hz,20000Hz为主频进行频谱分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听力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信号通过蓝牙通讯传输;
所述频谱分析的频率划分方法与蓝牙传输音频信号时的频率划分方法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听力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进行调节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的全频率音量调低;
或将所述待传输至人耳的音频信号中超出预设音量阈值部分标记为异常音频信号,对所述异常音频信号所在频率下的音量调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听力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量调低的速率低于每分钟3dB。
10.一种听力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听力保护装置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听力保护方法。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听力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听力保护装置包括音频输出设备、听力检测设备或噪音衰减设备中的任意一种。
CN201910944447.7A 2019-09-30 2019-09-30 听力保护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25775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44447.7A CN112577590A (zh) 2019-09-30 2019-09-30 听力保护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44447.7A CN112577590A (zh) 2019-09-30 2019-09-30 听力保护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77590A true CN112577590A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16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44447.7A Pending CN112577590A (zh) 2019-09-30 2019-09-30 听力保护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77590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0724A (zh) * 2007-04-25 2007-10-24 比特联创电子(北京)有限公司 避免音频设备损害听力的方法及用该方法制成的电声装置
CN103873974A (zh) * 2014-03-05 2014-06-1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人耳听力的方法、耳机及移动终端
US20140194775A1 (en) * 2010-08-05 2014-07-10 Ace Communications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f-Managed Sound Enhancement
CN106502618A (zh) * 2016-10-21 2017-03-15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听力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7170463A (zh) * 2017-05-09 2017-09-15 佛山博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音频信号调节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0724A (zh) * 2007-04-25 2007-10-24 比特联创电子(北京)有限公司 避免音频设备损害听力的方法及用该方法制成的电声装置
US20140194775A1 (en) * 2010-08-05 2014-07-10 Ace Communications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f-Managed Sound Enhancement
CN103873974A (zh) * 2014-03-05 2014-06-1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人耳听力的方法、耳机及移动终端
CN106502618A (zh) * 2016-10-21 2017-03-15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听力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7170463A (zh) * 2017-05-09 2017-09-15 佛山博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音频信号调节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0942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sonalized hearing
US8462956B2 (en) Ear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IV
US20190075412A1 (en) Earguard Monitoring System
Alshuaib et al. Classification of hearing loss
US20170374444A1 (en) Sound Exposure Limiter
US20080181442A1 (en) Sound pressure level monitoring and notification system
Epp et al. Increased intensity discrimination thresholds in tinnitus subjects with a normal audiogram
CA2978370C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dynamic compressor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mplification values for a dynamic compressor
US3848091A (en) Method of fitting a prosthetic device for providing corrections of auditory deficiencies in aurally handicapped persons
CN104247460A (zh) 不舒适声压估计系统、处理器、方法及其计算机程序
Surendran et al. The outer ear pathway during hearing by bone conduction
Macrae Permanent threshold shift associated with overamplification by hearing aids
CN112577590A (zh) 听力保护方法及装置
Noordhoek et al. Measuring the threshold for speech reception by adaptive variation of the signal bandwidth. II. Hearing-impaired listeners
CN104902420B (zh) 基于曲线压缩实现的宽动态范围压缩方法和系统
Ewert et al. A model-based hearing aid: Psychoacoustics, models and algorithms
Gengel Auditory temporal integration at relatively high masked‐threshold levels
Schlittenlacher et al. Fast estimation of equal-loudness contours using Bayesian active learning and direct scaling
Ogbe et al. Effects of headphones on hearing acuity of students of Ahmadu Bello University, Zaria, Nigeria
Leijon Hearing aid gain for loudness-density normalization in cochlear hearing losses with impaired frequency resolution
Macrae An investigation of temporary threshold shift caused by hearing aid use
Arehart et al. A comparison of psychometric functions for detection in normal-hearing and hearing-impaired listeners
Shi et al. Aided loudness growth and satisfaction with everyday loudness perception in compression hearing aid users
US20230165722A1 (en) Audio device output energy control method for protecting hearing
Patrick et al. Bone conduction equal-loudness: a comparison of AC/BC equal-loudness curves in an open vs. closed ear listening environ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5th floor, block a, Tanglang City, 3333 Liuxian Avenu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Applicant after: Wanmo acoust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140513 industrial building, nanliaoshan District, Shenzhen

Applicant before: 1MORE Inc.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