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76327A - 一种高效超低排放的燃煤发电系统及其动力循环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超低排放的燃煤发电系统及其动力循环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76327A
CN112576327A CN202011576231.9A CN202011576231A CN112576327A CN 112576327 A CN112576327 A CN 112576327A CN 202011576231 A CN202011576231 A CN 202011576231A CN 112576327 A CN112576327 A CN 1125763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heat
pipeline
heat exchanger
wast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7623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顺森
董琨
程上方
张磊
乔加飞
张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57623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763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763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7632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25/00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special working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lants operating in closed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1K25/08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special working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lants operating in closed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special vapours
    • F01K25/10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special working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lants operating in closed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special vapours the vapours being cold, e.g. ammonia, carbon dioxide, ether
    • F01K25/103Carbon dioxi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5/00Adaptations of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devices driven thereby
    • F01D15/10Adaptations for driving, or combinations with, electric gen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JREMOVAL OR TREATMENT OF COMBUSTION PRODUCTS OR COMBUSTION RESIDUES; FLUES 
    • F23J15/00Arrangements of devices for treating smoke or fumes
    • F23J15/06Arrangements of devices for treating smoke or fumes of coo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LSUPPLYING AIR OR NON-COMBUSTIBLE LIQUIDS OR GASES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IN GENERAL ; VALVES OR DAMP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IR SUPPLY OR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INDUCING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TOPS FOR CHIMNEYS OR VENTILATING SHAFTS; TERMINALS FOR FLUES
    • F23L15/00Heating of air supplied for combus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节能领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超低排放的燃煤发电系统及其动力循环方法,其中系统包括燃烧装置、CO2透平装置、回热器、冷却器、CO2压缩机、发电机、炼焦装置与空分装置;炼焦装置产生的燃烧介质与空分装置产生的氧加压后在燃烧装置内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的CO2,进入CO2透平装置膨胀做功并驱动发电机发电;CO2透平装置的乏气经回热器与冷却器降温以及CO2压缩机增压后,部分气体经回热器加热并进入燃烧装置;本系统通过对燃煤炭化、无氮燃烧和高参数CO2动力循环进行巧妙的组合创新实现了燃煤基础成分(碳)的无NOx、SOx和CO2排放高效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超低排放的燃煤发电系统及其动力循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节能领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超低排放的燃煤发电系统及其动力循环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的能源结构特点决定了火力发电在电力生产中的主导地位。近年来,尽管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的比重不断提高,但燃煤发电仍是我国电力生产的绝对主力。截至2015年底,其装机容量达到9.9亿千瓦,发电量占2015年总发电量的73.1%,燃煤发电约占我国煤炭总消费量的50%。正因为如此,在公众舆论中,燃煤电厂成为导致我国大气污染和雾霾的众矢之的。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NOx和SOx每年总的排放量约为4000万吨。在雾霾严重的北京地区,近年来SOx的含量已经出现下降,但是与用煤有关的其他污染物仍然保持较高比例。在北京,空气污染物中硝酸盐的比例已经超过硫酸盐的比例。在河北部分地区,硝酸盐的比例也已经很接近硫酸盐的比例,表明NOx成为重要的排放源。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表明,氨才是PM2.5中绝大多数二次颗粒物形成的根本原因,而燃煤电厂的脱硝过程中会导致大量的氨泄露。也就是说,烟气脱硝不仅没有完全控制NOx的排放,还带来了严重的次生灾害-氨排放。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并没有明确的氨排放控制标准,也没有较精确的氨排放统计结果。初步分析认为,我国每年氨排放超过千万吨;根据雾霾严重地区的相关监测,氨的排放量和排放浓度经常比NOx的浓度还高。显然,燃煤电厂脱硝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众所周知,燃煤电厂的NOx来自于煤炭燃烧过程中氮气与氧气的化学反应,而该化学反应对煤炭燃烧没有任何帮助。因此,剔除参与燃烧的空气中的氮气是解决NOx以及氨排放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但由于原煤中除了碳之外,还有很多其它元素,如氢、硫、磷等,也包括少量的氮,并不能完全消除有害物。幸运的是,这些除碳之外的元素主要存在于挥发份中,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就能热解成煤气并从煤中分离出来,而煤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可以代替天然气和燃油作为燃气轮机的燃料,尽管含有硫等有害元素,但与原煤相比,更容易实现清洁燃烧。原煤热解后的残余物为炭,即碳与灰分的混合物,若采用高纯度氧气代替空气与炭进行燃烧反应,其生成物为单一的高温CO2气体,是一种优良的热力循环工质,可以直接采用CO2动力循环实现热电转换。另外,CO2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以通过上述方式变废为宝,大大降低碳排放量,这也是人类在未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主要奋斗目标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效超低排放的燃煤发电系统及其动力循环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高效超低排放的燃煤发电系统,包括燃烧装置、CO2透平装置、回热器、冷却器、CO2压缩机、发电机、炼焦装置与空分装置;所述炼焦装置与空分装置分别独立连接燃烧装置的燃料管路与进气管路;所述燃烧装置出气管路连接于CO2透平装置的进气管路,所述CO2透平装置连接发电机;所述CO2透平装置的出气管路连接回热器的第一进气管路;所述回热器的第一出气管路连接燃烧装置的回气管路;所述回热器的第二出气管路连接冷却器的进气管路;所述冷却器的出气管路连接CO2压缩机的进气管路;所述CO2压缩机的出气管路连接回热器的第二进气管路与外排口;所述冷却器还分别设有冷却介质进口与冷却介质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炼焦装置可采用炼焦炉或半焦炉,其输出产物为焦炭或兰炭;所述空分装置用于产生氧气。
进一步的,所述空分装置的出气管路还通过换热器的第一进气管路连接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第一出气管路连接燃烧装置的进气管路;所述换热器的第二出气管路连接有煤气净化装置;所述煤气净化装置出气管路连接炼焦装置的第一进气管路;所述煤气净化装置还设有外排口;所述炼焦装置的第二出气管路与第三出气管路分别连接换热器的第二进气管路与第三进气管路;所述换热器还设有排烟口。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还通过其第三出气管路连接有余热透平装置,所述余热透平装置连接有余热透平发电机;所述余热透平装置的出气管路还连接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出气管路连接有余热循环压缩泵,所述余热循环压缩泵的输出管路连接于换热器的第四进气管路;所述冷凝器设有冷却介质进口与冷却介质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回热器与冷却器之间还设有CO2换热器,所述CO2换热器的第一进气管路连接回热器的第二出气管路;所述CO2换热器的第一出气管路连接冷却器的进气管路;所述CO2换热器的第二出气管路连接有另一余热透平装置,所述另一余热透平装置连接有另一余热透平发电机;所述另一余热透平装置的出气管路连接有另一冷凝器,所述另一冷凝器的出气管路连接有另一余热循环压缩泵;所述另一余热循环压缩泵的输出管路连接CO2换热器的第二进气管路;所述另一冷凝器同样设有冷却介质进口与冷却介质出口;所述换热器还设有第四进气管路用于连接CO2压缩机的出气管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高效超低排放的燃煤发电动力循环方法,包括:炼焦装置产生的燃烧介质与空分装置产生的氧加压后在燃烧装置内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的CO2,进入CO2透平装置膨胀做功并驱动发电机发电;CO2透平装置的乏气经回热器与冷却器降温以及CO2压缩机增压后,部分气体经回热器加热并进入燃烧装置,用于控制焦炭与纯氧的燃烧温度,多余的CO2作为工业原料储存/外输。
进一步的,所述空分装置产生的全部或部分氧气可以进入换热器吸热后进入燃烧装置与煤气净化装置;煤气净化装置净化后的气体部分排出,另一部分进入炼焦装置中,炼焦装置中的气体进入换热器中继续吸热。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中吸热升温后的气体进入余热透平装置膨胀做功,驱动余热透平发电机发电,乏气进入冷凝器冷却降温,然后进入余热循环压缩泵升压,再次进入换热器中,完成一个循环。
进一步的,所述回热器降温后的气体进入CO2换热器中吸热升温后进入另一余热透平装置膨胀做功,驱动另一余热透平发电机发电,乏气进入另一冷凝器降温,然后进入另一余热循环压缩泵升压后再次进入回热器中,回热器中气体部分再次进入另一余热透平装置,另一部分进入冷却器中。
本发明的优点:
本系统通过对燃煤炭化、无氮燃烧和高参数CO2动力循环进行巧妙的组合创新实现了燃煤基础成分(碳)的无NOx、SOx和CO2排放高效利用。而挥发份也能得到综合利用,发电效率可以达到48%以上,总体性能明显优于IGCC和其它燃煤发电系统。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是系统原理示意图。
图2是带有热循环的系统原理示意图。
图3是带有热循环及余热利用的系统原理示意图。
图4是带有热循环的另一余热利用的系统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燃烧装置;2. CO2透平装置;3. 回热器;4. 冷却器;5. CO2压缩泵;6. 发电机;7. 炼焦装置;8. 空分装置;9. 换热器;10. 煤气净化装置;11. 余热透平装置;12. 冷凝器;13. 余热循环压缩泵;14. 余热透平发电机;15. CO2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高效超低排放的燃煤发电系统,包括燃烧装置1、CO2透平装置2、回热器3、冷却器4、CO2压缩机5、发电机6、炼焦装置7与空分装置8;炼焦装置7与空分装置8分别独立连接燃烧装置1的燃料管路与进气管路;燃烧装置1出气管路连接于CO2透平装置2的进气管路,CO2透平装置2连接发电机6;CO2透平装置2的出气管路连接回热器3的第一进气管路;回热器3的第一出气管路连接燃烧装置1的回气管路;回热器3的第二出气管路连接冷却器4的进气管路;冷却器4的出气管路连接CO2压缩机5的进气管路;CO2压缩机5的出气管路连接回热器3的第二进气管路与外排口;冷却器4还分别设有冷却介质进口与冷却介质出口。
炼焦装置7可采用炼焦炉或半焦炉,其输出产物为焦炭或兰炭;空分装置8用于产生氧气。
如图2所示,空分装置8的出气管路还通过换热器9的第一进气管路连接有换热器9,换热器9的第一出气管路连接燃烧装置1的进气管路;换热器9的第二出气管路连接有煤气净化装置10;煤气净化装置10出气管路连接炼焦装置7的第一进气管路;煤气净化装置10还设有外排口;炼焦装置7的第二出气管路与第三出气管路分别连接换热器9的第二进气管路与第三进气管路;换热器9还设有排烟口。
如图3所示,换热器9还通过其第三出气管路连接有余热透平装置11,余热透平装置11连接有余热透平发电机14;余热透平装置11的出气管路还连接有冷凝器12,冷凝器12的出气管路连接有余热循环压缩泵13,余热循环压缩泵13的输出管路连接于换热器9的第四进气管路;冷凝器12设有冷却介质进口与冷却介质出口。
如图4所示,回热器3与冷却器4之间还设有CO2换热器15,CO2换热器15的第一进气管路连接回热器3的第二出气管路;CO2换热器15的第一出气管路连接冷却器4的进气管路;CO2换热器15的第二出气管路连接有另一余热透平装置11,另一余热透平装置11连接有另一余热透平发电机14;另一余热透平装置11的出气管路连接有另一冷凝器12,另一冷凝器12的出气管路连接有另一余热循环压缩泵13;另一余热循环压缩泵13的输出管路连接CO2换热器15的第二进气管路;另一冷凝器12同样设有冷却介质进口与冷却介质出口;换热器9还设有第四进气管路用于连接CO2压缩机5的出气管路。
一种高效超低排放的燃煤发电动力循环方法,包括炼焦装置7产生的燃烧介质与空分装置8产生的氧加压后在燃烧装置1内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的CO2,进入CO2透平装置2膨胀做功并驱动发电机6发电;CO2透平装置2的乏气经回热器3与冷却器4降温以及CO2压缩机5增压后,部分气体经回热器3加热并进入燃烧装置1,用于控制焦炭与纯氧的燃烧温度,多余的CO2作为工业原料储存/外输。
空分装置8产生的全部或部分氧气可以进入换热器9吸热后进入燃烧装置1与煤气净化装置10;煤气净化装置10净化后的气体部分排出,另一部分进入炼焦装置7中,炼焦装置7中的气体进入换热器9中继续吸热。
换热器9中吸热升温后的气体进入余热透平装置11膨胀做功,驱动余热透平发电机14发电,乏气进入冷凝器12降温,然后进入余热循环压缩泵13升压,再次进入换热器9中,完成一个循环。
回热器3降温后的气体进入CO2换热器15中吸热升温后进入另一余热透平装置11膨胀做功,驱动另一余热透平发电机14发电,乏气进入另一冷凝器12降温,然后进入另一余热循环压缩泵13升压后再次进入回热器3中,回热器3中气体部分再次进入另一余热透平装置11,另一部分进入冷却器4中。
实施例一
系统主要由燃烧装置1、CO2透平装置2、回热器3、冷却器4、CO2压缩泵5、发电机6、炼焦装置7、空分装置8、换热器9、煤气净化装置10等组成。工作原理是:燃煤由I2进入炼焦装置7,其产生的高温炭(状态点P2)进入燃烧装置1,其产生的高温煤气(状态点P4)和高温烟气(状态点P3)进入换热器9;空气由I1进入空分装置8,其产生的高纯度氧气(状态点P1)在换热器9内吸收高温煤气和高温烟气的余热后进入燃烧装置1,与高温炭和来自回热器3的高温CO2混合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CO2气体净化后进入CO2透平装置2膨胀做功,驱动发电机6发电;在换热器9内,高温烟气冷却后直接排放,而高温煤气冷却后进入煤气净化装置10,然后一部分返回炼焦装置7燃烧区燃烧,为炼焦装置7提供热源,多余的煤气可作为化工原料或气体燃料经O2外输/储存;CO2透平装置2的乏气经回热器3与冷却器4降温和CO2压缩泵5增压后分为两路,一路经回热器3加热后进入燃烧装置1,用于控制炭与纯氧的燃烧温度,另一路经O1外输/储存,实现燃煤基础成分(碳)的无NOx、SOx和CO2排放高效利用。
炼焦装置7可以采用炼焦炉及改进型,其产物为焦炭,也可以采用半焦炉及改进型,其产物为兰炭。系统的空分装置8泛指能产生高纯度氧气的装置,包括低温法、吸附法等。系统在工程应用中可以采用炼焦装置与燃烧装置一体化,例如,将炼焦装置作为燃烧装置的一部分,高温炭直接与氧气进行化学反应,减少热损失;也可以采用分体结构,利用技术非常成熟的炼焦炉/半焦炉与燃烧装置组合。系统的CO2透平装置2进口温度高于600℃,可以采用多级CO2循环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系统的炼焦装置7产生的高温煤气可以从状态点P4直接分流一部分进入回到炼焦装置7的燃烧区燃烧;若炼焦装置7所需燃料超过所产生的煤气量时,也可以补充其它燃料。系统可以在回热器3和冷却器4之间增加一个换热器,利用空分装置8产生的部分或全部氧气进入该换热器吸收CO2余热,降低进入冷却器4的CO2温度,吸热后的氧气再进入换热器9吸热。
实施例二
系统主要由燃烧装置1、CO2透平装置2、回热器3、冷却器4、CO2压缩泵5、发电机6、炼焦装置7、空分装置8、换热器9、煤气净化装置10、余热透平装置11、冷凝器12、余热循环压缩泵13、余热透平发电机14等组成。系统的工作原理是:燃煤由I2进入炼焦装置7,其产生的高温炭(状态点P2)进入燃烧装置1,其产生的高温煤气(状态点P4)和高温烟气(状态点P3)进入换热器9放热;空气由I1进入空分装置8,其产生的高纯度氧气(状态点P1)在换热器9内吸收高温煤气和高温烟气的余热后进入燃烧装置1,与高温炭和来自回热器3的高温CO2混合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CO2气体净化后进入CO2透平装置2膨胀做功,驱动发电机6发电;在换热器9内,高温烟气冷却后直接排放,而高温煤气冷却后进入煤气净化装置10,然后一部分返回炼焦装置7燃烧区燃烧,为炼焦装置7提供热源,多余的煤气可作为化工原料或气体燃料经O2外输/储存;CO2透平装置2的乏气经回热器3与冷却器4降温和CO2压缩泵5增压后分为两路,一路经回热器3加热后进入燃烧装置1,用于控制炭与纯氧的燃烧温度,另一路经O1外输/储存,实现燃煤基础成分(碳)的无NOx、SOx和CO2排放高效利用。上述工作流程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为了充分利用采用高挥发份煤种时的烟气和煤气余热,增加了一套由余热透平装置11、冷凝器12、余热循环压缩泵13、余热透平发电机14等组成的余热循环。余热循环的工质可以采用但不局限于水、CO2、烷烃、冷媒等,其工作原理是:来自余热循环压缩泵13的高压冷工质从换热器9中吸热升温后进入余热透平装置11膨胀做功,驱动余热透平发电机14发电,乏气进入冷凝器12冷却降温或冷凝,然后进入余热循环压缩泵13升压,完成一个循环。
系统的炼焦装置7产生的高温煤气可以从状态点P4直接分流一部分进入回到炼焦装置7的燃烧区燃烧;若炼焦装置7所需燃料超过所产生的煤气量时,也可以补充其它燃料。系统可以在回热器3和冷却器4之间增加一个换热器,利用余热循环的部分冷工质进入该换热器吸收CO2余热,降低进入冷却器4的CO2温度,吸热后的工质返回余热循环。
实施例三
系统主要由燃烧装置1、CO2透平装置2、回热器3、冷却器4、CO2压缩泵5、发电机6、炼焦装置7、空分装置8、换热器9、煤气净化装置10、余热透平装置11、冷凝器12、余热循环压缩泵13、余热透平发电机14、CO2换热器15等组成。系统的工作原理是:燃煤由I2进入炼焦装置7,其产生的高温炭(状态点P2)进入燃烧装置1,其产生的高温煤气(状态点P4)和高温烟气(状态点P3)进入换热器9;空气由I1进入空分装置8,其产生的高纯度氧气(状态点P1)与来自CO2动力循环系统(节点N3)的CO2共同进入换热器9,吸收高温煤气和高温烟气的余热后进入燃烧装置1,与高温炭和来自回热器3的高温CO2混合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CO2气体净化后进入CO2透平装置2膨胀做功,驱动发电机6发电;在换热器9内,高温烟气冷却后直接排放,而高温煤气冷却后进入煤气净化装置10,然后一部分返回炼焦装置7燃烧区燃烧,为炼焦装置7提供热源,多余的煤气可作为化工原料或气体燃料经O2外输/储存;CO2透平装置2的乏气经回热器3与冷却器4降温和CO2压缩泵5增压后分为三路,一路经回热器3加热后进入燃烧装置1,用于控制炭与纯氧的燃烧温度,另一路经节点N3进入换热器9,多余的CO2经O1外输/储存,实现燃煤基础成分(碳)的无NOx、SOx和CO2排放高效利用。为了梯级利用CO2动力循环余热,在回热器)和冷却器4之间增加一个CO2换热器15,并增加一套由余热透平装置11、余热透平乏气冷凝器12、余热循环压缩泵13、余热透平发电机14和CO2换热器15等组成的余热循环。余热循环的工质可以采用但不局限于水、CO2、烷烃、冷媒等,其工作原理是:来自余热循环压缩泵13的高压冷工质从CO2换热器15中吸热升温后进入余热透平装置11膨胀做功,驱动余热透平发电机14发电,乏气进入冷凝器12冷却降温或冷凝,然后进入余热循环压缩泵13升压,完成一个循环。
需要说明的是,I1.是空气进口;I2.是燃煤进口;O1.是CO2外输出口;O2.是煤气外输出口;O3.是排烟口;C1、C3是冷却介质进口;C2、C4是冷却介质出口;P1、P2、P3、P4是状态点;N1、N2、N3是节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高效超低排放的燃煤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装置(1)、CO2透平装置(2)、回热器(3)、冷却器(4)、CO2压缩机(5)、发电机(6)、炼焦装置(7)与空分装置(8);所述炼焦装置(7)与空分装置(8)分别独立连接燃烧装置(1)的燃料管路与进气管路;所述燃烧装置(1)出气管路连接于CO2透平装置(2)的进气管路,所述CO2透平装置(2)连接发电机(6);所述CO2透平装置(2)的出气管路连接回热器(3)的第一进气管路;所述回热器(3)的第一出气管路连接燃烧装置(1)的回气管路;所述回热器(3)的第二出气管路连接冷却器(4)的进气管路;所述冷却器(4)的出气管路连接CO2压缩机(5)的进气管路;所述CO2压缩机(5)的出气管路连接回热器(3)的第二进气管路与外排口;所述冷却器(4)还分别设有冷却介质进口与冷却介质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超低排放的燃煤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炼焦装置(7)可采用炼焦炉或半焦炉,其输出产物为焦炭或兰炭;所述空分装置(8)用于产生氧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超低排放的燃煤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分装置(8)的出气管路还通过换热器(9)的第一进气管路连接有换热器(9),所述换热器(9)的第一出气管路连接燃烧装置(1)的进气管路;所述换热器(9)的第二出气管路连接有煤气净化装置(10);所述煤气净化装置(10)出气管路连接炼焦装置(7)的第一进气管路;所述煤气净化装置(10)还设有外排口;所述炼焦装置(7)的第二出气管路与第三出气管路分别连接换热器(9)的第二进气管路与第三进气管路;所述换热器(9)还设有排烟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超低排放的燃煤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9)还通过其第三出气管路连接有余热透平装置(11),所述余热透平装置(11)连接有余热透平发电机(14);所述余热透平装置(11)的出气管路还连接有冷凝器(12),所述冷凝器(12)的出气管路连接有余热循环压缩泵(13),所述余热循环压缩泵(13)的输出管路连接于换热器(9)的第四进气管路;所述冷凝器(12)设有冷却介质进口与冷却介质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超低排放的燃煤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热器(3)与冷却器(4)之间还设有CO2换热器(15),所述CO2换热器(15)的第一进气管路连接回热器(3)的第二出气管路;所述CO2换热器(15)的第一出气管路连接冷却器(4)的进气管路;所述CO2换热器(15)的第二出气管路连接有另一余热透平装置(11),所述另一余热透平装置(11)连接有另一余热透平发电机(14);所述另一余热透平装置(11)的出气管路连接有另一冷凝器(12),所述另一冷凝器(12)的出气管路连接有另一余热循环压缩泵(13);所述另一余热循环压缩泵(13)的输出管路连接CO2换热器(15)的第二进气管路;所述另一冷凝器(12)同样设有冷却介质进口与冷却介质出口;所述换热器(9)还设有第四进气管路用于连接CO2压缩机(5)的出气管路。
6.一种高效超低排放的燃煤发电动力循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炼焦装置(7)产生的燃烧介质与空分装置(8)产生的氧加压后在燃烧装置(1)内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的CO2,进入CO2透平装置(2)膨胀做功并驱动发电机(6)发电;CO2透平装置(2)的乏气经回热器(3)与冷却器(4)降温以及CO2压缩机(5)增压后,部分气体经回热器(3)加热并进入燃烧装置(1),用于控制焦炭与纯氧的燃烧温度,多余的CO2作为工业原料储存/外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效超低排放的燃煤发电动力循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分装置(8)产生的全部或部分氧气可以进入换热器(9)吸热后进入燃烧装置(1)与煤气净化装置(10);煤气净化装置(10)净化后的气体部分排出,另一部分进入炼焦装置(7)中,炼焦装置(7)中的气体进入换热器(9)中继续吸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效超低排放的燃煤发电动力循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9)中吸热升温后的气体进入余热透平装置(11)膨胀做功,驱动余热透平发电机(14)发电,乏气进入冷凝器(12)降温,然后进入余热循环压缩泵(13)升压,再次进入换热器(9)中,完成一个循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效超低排放的燃煤发电动力循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热器(3)降温后的气体进入CO2换热器(15)中吸热升温后进入另一余热透平装置(11)膨胀做功,驱动另一余热透平发电机(14)发电,乏气进入另一冷凝器(12)降温,然后进入另一余热循环压缩泵(13)升压后再次进入回热器(3)中,回热器(3)中气体部分再次进入另一余热透平装置(11),另一部分进入冷却器(4)中。
CN202011576231.9A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高效超低排放的燃煤发电系统及其动力循环方法 Withdrawn CN1125763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76231.9A CN112576327A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高效超低排放的燃煤发电系统及其动力循环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76231.9A CN112576327A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高效超低排放的燃煤发电系统及其动力循环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76327A true CN112576327A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40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76231.9A Withdrawn CN112576327A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高效超低排放的燃煤发电系统及其动力循环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7632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45102A (zh) * 2021-11-29 2022-04-15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具有脱硝功能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脱硝方法
CN115013094A (zh) * 2022-07-06 2022-09-06 浙江大学 带直接膨胀的中低温热源回收动力循环系统及循环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44366A2 (en) * 2008-05-30 2009-12-03 Foster Wheeler Energia Oy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power by oxyfuel combustion
JP2012067927A (ja) * 2010-09-21 2012-04-05 Hitachi Ltd 多目的火力発電システム
CN104214758A (zh) * 2014-09-30 2014-12-17 上海援梦电力能源科技咨询中心 风扇磨和钢球磨制粉的煤和污泥混烧绿色发电系统
CN204572366U (zh) * 2015-02-09 2015-08-19 南京瑞柯徕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闭式布列顿循环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CN109798534A (zh) * 2018-11-04 2019-05-24 大唐(北京)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与脱白一体化系统
CN110159370A (zh) * 2019-05-15 2019-08-23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带捕碳装置的燃煤发电系统及方法
CN110966059A (zh) * 2019-12-04 2020-04-07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燃煤发电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44366A2 (en) * 2008-05-30 2009-12-03 Foster Wheeler Energia Oy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power by oxyfuel combustion
JP2012067927A (ja) * 2010-09-21 2012-04-05 Hitachi Ltd 多目的火力発電システム
CN104214758A (zh) * 2014-09-30 2014-12-17 上海援梦电力能源科技咨询中心 风扇磨和钢球磨制粉的煤和污泥混烧绿色发电系统
CN204572366U (zh) * 2015-02-09 2015-08-19 南京瑞柯徕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闭式布列顿循环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CN109798534A (zh) * 2018-11-04 2019-05-24 大唐(北京)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与脱白一体化系统
CN110159370A (zh) * 2019-05-15 2019-08-23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带捕碳装置的燃煤发电系统及方法
CN110966059A (zh) * 2019-12-04 2020-04-07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燃煤发电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45102A (zh) * 2021-11-29 2022-04-15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具有脱硝功能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脱硝方法
CN114345102B (zh) * 2021-11-29 2023-03-21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具有脱硝功能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脱硝方法
CN115013094A (zh) * 2022-07-06 2022-09-06 浙江大学 带直接膨胀的中低温热源回收动力循环系统及循环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autz et al. The externally-fired gas-turbine (EFGT-Cycle) for decentralized use of biomass
CN109826685B (zh)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燃煤发电系统及方法
CN106224099B (zh) 一种双燃料热电联供注水正逆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系统
CN109337715B (zh) 一种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及方法
CN111810297A (zh) 一种基于lng冷源的燃气超临界二氧化碳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12576327A (zh) 一种高效超低排放的燃煤发电系统及其动力循环方法
Zhang et al. Optimization potentials for the waste heat recovery of a gas-steam combined cycle power plant based on absorption heat pump
Legmann Recovery of industrial heat in the cement industry by means of the ORC process
CN102061994A (zh) 中低温太阳热能品位间接提升方法及装置
CN215292691U (zh) 一种与燃煤电站耦合的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
CN212642880U (zh) 一种基于lng冷源的燃气超临界二氧化碳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CN211737297U (zh) 一种利用烟气低温余热加湿燃料气的igcc发电系统
Li et al. Optimal design and thermodynamic evaluation of supercritical CO2 oxy-coal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s
CN109854318B (zh) 一种生物质直燃热电联产系统及方法
CN209875238U (zh) 纯氧燃烧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
CN110966059B (zh) 燃煤发电系统及方法
CN100436379C (zh) 利用焦炉煤气、焦油、烟气联合发电及生产复合化肥的系统
CN1205406C (zh) 外燃湿空气燃气轮机发电系统
CN210087420U (zh) 一种生物质气化有机朗肯循环系统
CN115199370A (zh) 一种回热式布雷顿循环系统
CN103277154A (zh) 基于单缸背压式汽轮机的燃煤电站的co2脱除集成系统
CN221053808U (zh) 一种耦合碳捕集的开式混合工质发电系统
CN109812335B (zh) 零碳排放的整体煤气化-蒸气联合循环发电工艺
Li et al. Analysis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waste heat recovery technology in thermal power plants
Sharma et al. Thermodynamic investigation on coal fired emission free s-CO2 power cyc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30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