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66313B - 延时启动电路及灯具 - Google Patents

延时启动电路及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66313B
CN112566313B CN202011438075.XA CN202011438075A CN112566313B CN 112566313 B CN112566313 B CN 112566313B CN 202011438075 A CN202011438075 A CN 202011438075A CN 112566313 B CN112566313 B CN 1125663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light
power supply
emitting module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3807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66313A (zh
Inventor
潘海波
张庆
李震
管丹
梅启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ngni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ngni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ngni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ngni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3807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663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663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63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663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63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30Driver circu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延时启动电路及灯具,属于电子技术领域。该延时启动电路包括:分压电路和启动电路;所述分压电路用于对来自所述第一电源端的第一电源信号分压,向所述发光模组提供经过分压的第一电源信号,使得所述发光模组在所述经过分压的第一电源信号的作用下保持为不发光状态;所述启动电路的输入端用于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控制器的发光控制信号,在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开启,并向所述发光模组提供来自所述第一电源端的第一电源信号,使得所述发光模组在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的作用下发光。本申请有助于提高灯具的发光效果。

Description

延时启动电路及灯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LED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延时启动电路及灯具。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因具有节能的优点被广泛使用。并且,为了提升用户的照明体验,将控制器与LED结合的控制类光源是目前光源的发展方向。其中,控制类光源是通过控制器控制LED的发光效果的光源。
相关技术中,在控制类光源中,LED所在回路在通电后形成通路,使得LED在通电后会立即发光,而控制器在通电后需要一定时长才能启动,即控制器的启动相对于LED的启动通常存在一定的延迟,因此控制器对LED的控制通常在LED发光之后才会起作用,导致影响LED的发光效果。例如,在需要通过控制器控制LED在通电后保持关闭状态时,该延迟会导致LED在接通瞬间发光,并在控制器启动后熄灭,即出现“闪灯”现象。
因此,亟需对该控制类光源进行改进,以提高该控制类光源的发光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延时启动电路及灯具,有利于提高灯具的发光效果,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延时启动电路,所述延时启动电路包括:分压电路和启动电路;
所述分压电路的输入端用于与第一电源端连接,所述分压电路的输出端用于与发光模组连接,所述分压电路用于对来自所述第一电源端的第一电源信号分压,向所述发光模组提供经过分压的第一电源信号,使得所述发光模组在所述经过分压的第一电源信号的作用下保持为不发光状态;
所述启动电路的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源端连接,所述启动电路的输出端用于与所述发光模组连接,所述启动电路的控制端用于与控制器连接,所述启动电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控制器的发光控制信号,在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开启,并向所述发光模组提供来自所述第一电源端的第一电源信号,使得所述发光模组在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的作用下发光。
可选地,所述启动电路包括:启动子电路、限流子电路和控制子电路;
所述限流子电路的输入端作为所述启动电路的控制端用于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限流子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启动子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限流子电路用于对来自所述控制器的发光控制信号进行限流,向所述启动子电路提供经过限流的发光控制信号;
所述启动子电路的输入端作为所述启动电路的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源端连接,所述启动子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控制子电路的输出端作为所述启动电路的输出端用于与所述发光模组连接,所述启动子电路用于在所述经过限流的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开启,并向所述发光模组提供来自所述第一电源端的第一电源信号;
所述控制子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启动子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子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启动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子电路用于在所述启动子电路未接收到所述发光控制信号时,控制所述启动子电路处于关闭状态。
可选地,所述启动子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作为所述启动子电路的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作为所述启动子电路的输出端用于与所述发光模组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作为所述启动子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限流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限流子电路包括:第一电阻;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限流子电路的输入端用于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作为所述限流子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启动子电路的控制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控制子电路包括:第二电阻;
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控制子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启动子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作为所述控制子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启动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第三电阻;
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分压电路的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作为所述分压电路的输出端用于与所述发光模组连接。
可选地,所述延时启动电路还包括:保护电路;
所述分压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启动电路的输入端均通过所述保护电路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源端连接,所述保护电路用于在由所述第一电源端流向所述分压电路和所述启动电路中的至少一个电路的电流的大小大于参考电流阈值时,切断所述第一电源端与所述至少一个电路之间的电流通路。
可选地,所述保护电路包括:保险丝;
所述保险丝的一端作为所述保护电路的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源端连接,所述保险丝的另一端作为所述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分压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启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灯具,所述灯具包括:发光模组,控制器以及与如本申请提供的延时启动电路;
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延时启动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开灯指令,基于所述开灯指令向所述延时启动电路提供发光控制信号,所述开灯指令用于指示控制所述发光模组发光;
所述延时启动电路的输入端用于与第一电源端连接,所述延时启动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光模组连接,所述延时启动电路用于基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向所述发光模组提供来自所述第一电源端的第一电源信号,使得所述发光模组在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的作用下发光,以及,在未接收到所述发光控制信号时,对所述第一电源信号分压,向所述发光模组提供经过分压的第一电源信号,使得所述发光模组在所述经过分压的第一电源信号的作用下保持为不发光状态。
可选地,所述灯具还包括:调光电路;
所述调光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调光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光模组连接,所述调光电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控制器的调光控制信号,基于所述调光控制信号调节发光模组的发光参数,所述发光参数包括发光亮度和发光色度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可以包括:
在本申请提供的灯具中,延时启动电路通过对第一电源信号进行分压,能够使得加载在发光模组上的经过分压的第一电源信号的电压小于发光模组的工作电压,从而使得发光模组保持为不发光状态。并且,该启动电路在接收到发光控制信号时,能够向发光模组提供第一电源信号,使得发光模组在该第一电源信号的作用下发光。也即是,该延时启动电路在未接收到发光控制信号时,能够使发光模组保持为不发光状态。因此,该延时启动发光能够保证发光模组不会在通电后立即发光,而是在接收到发光控制信号后才控制发光模组发光,能够为控制器的启动预留足够的时间,避免了控制器的启动相对于发光模组的启动出现延迟,避免了因该延迟引起发光模组出现“闪灯”等现象,能够有效保证发光模组的发光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延时启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延时启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延时启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结合背景技术记载可知,在控制类光源中,LED所在回路在通电后形成通路,使得LED在通电后会立即发光。而由于控制器无法直接使用光源电源,其能够使用的工作电压是对光源电源降压后的电压,使得控制器在通电后需要一定时长才能启动,即控制器的启动相对于LED的启动存在一定的延迟,导致控制器对LED的控制通常在LED发光之后才会起作用,从而影响LED的发光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延时启动电路,能够根据发光控制信号控制发光模组发光,使得发光模组不会在通电后立即发光,能够为控制器的启动预留足够的时间,避免了控制器的启动相对于发光模组的启动出现延迟,能够有效保证发光模组的发光效果。该延时启动电路的可选设计可以参考下述实施例: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延时启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延时启动电路11包括:分压电路111和启动电路112。
分压电路111的输入端用于与第一电源端V1连接,分压电路111的输出端用于与发光模组12连接,分压电路111用于对来自第一电源端V1的第一电源信号分压,向发光模组12提供经过分压的第一电源信号,使得发光模组12在经过分压的第一电源信号的作用下保持为不发光状态。
启动电路112的输入端用于与第一电源端V1连接,启动电路112的输出端用于与发光模组12连接,启动电路112的控制端用于与控制器13连接,启动电路112用于接收来自控制器13的发光控制信号,在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开启,并向发光模组12提供来自第一电源端V1的第一电源信号,使得发光模组12在第一电源信号的作用下发光。
也即是,该分压电路111通过对第一电源信号进行分压,能够使得加载在发光模组12上的经过分压的第一电源信号的电压小于发光模组12的工作电压,从而使得发光模组12保持为不发光状态。并且,该启动电路112在接收到发光控制信号时,能够向发光模组12提供第一电源信号,使得发光模组12在该第一电源信号的作用下发光。也即是,该延时启动电路11在未接收到发光控制信号时,能够使发光模组12保持为不发光状态。因此,该延时启动电路11能够保证发光模组12不会在通电后立即发光,而是在接收到发光控制信号后才控制发光模组12发光,能够为控制器13的启动预留足够的时间,避免了控制器13的启动相对于发光模组12的启动出现延迟,避免了因该延迟引起发光模组12出现“闪灯”等现象,能够有效保证发光模组12的发光效果。
并且,由于该分压电路111的分压作用能够控制加载在发光模组12上的经过分压的第一电源信号的电压小于发光模组12的工作电压,使得启动电路112中即使有漏电流通过,或者,即使存在在启动发光模组12过程中因电路切换等操作引起的电流变化,发光模组12也无法发光,因此,能够保证对发光模组12发光状态的有效控制。
另外,由于该分压电路111的存在,使得从第一电源端V1向发光模组12供电的回路上的等效阻值增大,且由于第一电源端V1两端的压降未变,使得该回路中流通的电流的值变小,即该分压电路111还实现了限流作用,因此能够克服发光模组12启动时输入电流过大的问题。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延时启动电路1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启动电路112包括:启动子电路1121。该启动子电路1121的输入端作为启动电路112的输入端用于与第一电源端V1连接,启动子电路1121的输出端作为启动电路112的输出端用于与发光模组12连接,启动子电路1121的控制端作为该启动电路112的控制端用于与控制器13连接。该启动子电路1121用于在来自控制器13的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开启,并向发光模组12提供来自第一电源端V1的第一电源信号。
可选的,如图2所示,该启动电路112还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限流子电路1122和控制子电路1123。该图2为启动电路112包括启动子电路1121、限流子电路1122和控制子电路1123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限流子电路1122的输入端作为启动电路112的控制端用于与控制器13连接,限流子电路1122的输出端与启动子电路1121的控制端连接,限流子电路1122用于对来自控制器13的发光控制信号进行限流,向启动子电路1121提供经过限流的发光控制信号。此时,启动子电路1121用于在经过限流的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开启后,向发光模组12提供来自第一电源端V1的第一电源信号。
该限流子电路1122通过对发光控制信号进行限流,能够降低该发光控制信号产生的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能够保证该发光控制信号的信号质量,实现对发光模组12的有效控制。
如图2所示,控制子电路1123的输入端与启动子电路1121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子电路1123的输出端与启动子电路1121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子电路1123用于在启动子电路1121未接收到发光控制信号时,控制启动子电路1121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如图2所示,启动子电路1121的输出端和控制子电路1123的输出端作为启动电路112的输出端与发光模组12连接。
通过设置该控制子电路1123,能够在启动子电路1121未接收到发光控制信号时,将启动子电路1121的开关状态控制为关闭状态,使得该启动子电路1121无法工作,进而无法通过该启动子电路1121向发光模组12提供第一电源信号,进一步保证了发光模组12能够在启动模块未接收到发光控制信号时保持为不发光状态。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该延时启动电路11还包括:保护电路113。该分压电路111的输入端和启动电路112的输入端均通过保护电路113用于与第一电源端V1连接。该保护电路113用于在由第一电源端V1流向分压电路111和启动电路112中的至少一个电路的电流的大小大于参考电流阈值时,切断第一电源端V1与至少一个电路之间的电流通路。
由于该保护电路113能够根据由第一电源端V1流向该至少一个电路的电流的大小,切管第一电源端V1与该至少一个电路之间的电流通路,能够实现对该至少一个电路的过流保护,保证该至少一个电路的安全运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延时启动电路11中各个电路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下面以图2所示的延时启动电路11为例,对该延时启动电路11中的各个电路的一种实现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分压电路111包括:第三电阻R3。第三电阻R3的一端作为分压电路111的输入端用于与第一电源端V1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作为分压电路111的输出端用于与发光模组12连接。其中,该第三电阻R3可以为通过分立元件实现的阻性电路,或者,该第三电阻R3可以为由电子元件组成的阻性电路。例如,该第三电阻R3可以为由多个电子元件通过串联和/或并联组合后形成的阻性电路。
当分压电路111所在支路为通路时,第一电源信号流过该第三电阻R3会在该第三电阻R3上形成电压降,该电压降能够减小该第一电源信号在发光模组12上形成的电压降,实现对该第一电源信号的分压。并且,通过设置该第三电阻R3的阻值,能够使得经过分压后的第一电源信号在发光模组12上的电压降小于该发光模组12的工作电压,即经过分压后的第一电源信号在发光模组12上的电压降无法支持发光模组12发光,因此能够使该发光模组12保持为不发光状态。
另外,由于该第三电阻R3的存在,使得从第一电源端V1向发光模组12供电的回路上的等效阻值增大,且由于第一电源端V1两端的压降未变,使得该回路中流通的电流的值变小,即该第三电阻R3还实现了限流作用。
如图3所示,启动子电路1121包括:第一晶体管Q1。第一晶体管Q1的第一极作为启动子电路1121的输入端用于与第一电源端V1连接,第一晶体管Q1的第二极作为启动子电路1121的输出端用于与发光模组12连接,第一晶体管Q1的栅极作为启动子电路1121的控制端与限流子电路1122的输出端连接。
控制器13能够通过向第一晶体管Q1提供发光控制信号,以对该第一晶体管Q1的开通状态进行控制。并且,当该第一晶体管Q1处于关断状态时,该第一晶体管Q1所在支路可视为断路,无法通过该第一晶体管Q1向发光模组12提供第一电源信号。当第一晶体管Q1处于导通状态时,由于该第一晶体管Q1源漏极之间的等效电阻远小于分压电路111的等效电阻的阻值,该分压电路111所在的支路可视为断路,即使分压电路111失效,此时,可以通过该第一晶体管Q1向发光模组12提供第一电源信号,使得发光模组12在该第一电源信号的作用下发光。另外,通过该第一晶体管Q1使分压电路111失效,基本不会影响延时启动电路11效率和谐波等指示,能够保证电路正常工作。
如图3所示,限流子电路1122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电阻R1的一端作为限流子电路1122的输入端用于与控制器13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作为限流子电路1122的输出端与启动子电路1121的控制端连接。其中,该第一电阻R1可以为通过分立元件实现的阻性电路,或者,该第一电阻R1可以为由电子元件组成的阻性电路。
通过设置该第一电阻R1,能够增大控制器13向启动电路112提供发光控制信号回路上的等效电阻的阻值,使得该回路中流通的电流的值变小,因此还第一电阻R1能够实现限流作用。
如图3所示,控制子电路1123包括:第二电阻R2。第二电阻R2的一端作为控制子电路1123的输入端与启动子电路1121的控制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作为控制子电路1123的输出端与启动子电路1121的输出端连接。其中,该第二电阻R2可以为通过分立元件实现的阻性电路,或者,该第二电阻R2可以为由电子元件组成的阻性电路。
该第二电阻R2具有一定的阻值,使得该第二电阻R2上有一定的电压降,且由于该第二电阻R2并联在启动子电路1121的两端,使得该启动子电路1121上的电压降能够等于该第二电阻R2上的电压降。通过设置该第二电阻R2,能够使得在启动子电路1121未接收到发光控制信号时,该启动子电路1121上的电压降小于该启动子电路1121的工作电压,使得该启动子电路1121无法向发光模组12提供来自第一电源端V1的第一电源信号,从而保证了发光模组12在启动子电路1121未接收到发光控制信号时保持为不发光状态。
例如,如图3所示,当启动子电路1121通过第一晶体管Q1实现时,通过设置该第二电阻R2,能够使得在第一晶体管Q1未接收到发光控制信号时,该第一晶体管Q1的栅源电压小于该第一晶体管Q1的开启电压,使得该第一晶体管Q1无法向发光模组12提供来自第一电源端V1的第一电源信号。
如图3所示,保护电路113包括:保险丝或绕线电阻等能够在电流较大时实现熔断的保险器件F1。保险器件F1的一端作为保护电路113的输入端与第一电源端V1连接,保险器件F1的另一端作为保护电路113的输出端分别与分压电路111的输入端和启动电路112的输入端连接。
该保险器件F1能够在由第一电源端V1流向分压电路111和启动电路112中的至少一个电路的电流的大小大于参考电流阈值时熔断,例如,在该保险器件F1中流过因开机和因该保险器件F1后端的电路出现异常产生的大电流时熔断,将第一电源端V1与至少一个电路之间的电流通路切断,从而实现对该至少一个电路的过流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为进一步保证延时启动电路的性能,该延时启动电路中还可以设置有其他元件。例如,该延时启动电路还包括电容,该电容可以并联在第二电阻R2的两端,该电容一方面能够起到滤波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控制第一晶体管的栅源电压,保证该延时启动电路的延时效果。又例如,该延时启动电路还可以包括高分子聚合物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olyer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PPTC),该高分子聚合物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可以与保险器件F1串联,以通过该高分子聚合物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和保险器件F1共同实现对延时启动电路的过流保护。
综上所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延时启动电路中,分压电路通过对第一电源信号进行分压,能够使得加载在发光模组上的经过分压的第一电源信号的电压小于发光模组的工作电压,从而使得发光模组保持为不发光状态。并且,该启动电路在接收到发光控制信号时,能够向发光模组提供第一电源信号,使得发光模组在该第一电源信号的作用下发光。也即是,该延时启动电路在未接收到发光控制信号时,能够使发光模组保持为不发光状态。因此,该延时启动发光能够保证发光模组不会在通电后立即发光,而是在接收到发光控制信号后才控制发光模组发光,能够为控制器的启动预留足够的时间,避免了控制器的启动相对于发光模组的启动出现延迟,避免了因该延迟引起发光模组出现“闪灯”等现象,能够有效保证发光模组的发光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灯具。如图4所示,该灯具1包括:发光模组12,控制器13以及延时启动电路11。该延时启动电路11可以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延时启动电路。其中,发光模组12可以为由多个LED通过串联和并联等连接方式组合后得到的灯串,且该发光模组12还可以为线性LED。
如图4所示,控制器13的输出端与延时启动电路11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器13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开灯指令,基于开灯指令向延时启动电路11提供发光控制信号。其中,开灯指令用于指示控制发光模组12发光,发光控制信号用于通过延时启动电路11控制发光模组12发光。控制器13接收到开灯指令后,可以对该开灯指令进行处理,生成发光控制信号。可选地,该控制器13可以为单片机。该发光控制信号可以为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modulation,PWM)信号。可选地,用户和控制器13之间传递开灯指令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通过按键、人体感应、光敏感应、雷达、红外光电感、无线网络、蓝牙、遥控和触摸开关等方式传递开灯指令。
延时启动电路11的输入端用于与第一电源端V1连接,延时启动电路11的输出端与发光模组12连接,延时启动电路11用于基于来自控制器13的发光控制信号,向发光模组12提供来自第一电源端V1的第一电源信号,使得发光模组12在第一电源信号的作用下发光,以及,在未接收到发光控制信号时,对第一电源信号分压,向发光模组12提供经过分压的第一电源信号,使得发光模组12在经过分压的第一电源信号的作用下保持为不发光状态。其中,延时启动电路11的工作原理请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此处对其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13不仅能够向延时启动电路13输出发光控制信号,在控制器13控制发光模组12发光的过程中,当该控制器13检测到灯具1中的电路出现浪涌和高温等异常时,还能够向延时启动信号提供其他控制信号,以控制发光模组12停止发光或启动分压散热保护等功能,从而实现对发光模组12的保护。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灯具1还包括:调光电路14。该调光电路14的输入端与控制器13连接,调光电路14的输出端与发光模组12连接,调光电路14用于接收来自控制器13的调光控制信号,基于调光控制信号调节发光模组12的发光参数,发光参数包括发光亮度和发光色度中的至少一种。
该调光电路14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下面以以下实现方式为例对其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在调光电路14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调光电路14包括:第二晶体管Q2、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并且,为保证发光模组12的发光效果,发光模组12与调光电路14之间可以串联有电阻。
该第二晶体管Q2的第一极和第四电阻R4的一端均与第二电源端V2连接,该第二晶体管Q2的第二极与发光模组12连接,该第二晶体管Q2的栅极和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均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控制器13连接。其中,延时启动电路11与发光模组12的第一极连接,第二晶体管Q2的第二级与发光模组12的第二极连接。可选地,该第一极可以为阳极,第二级可以为阴极。
该第五电阻R5用于接收来自控制器13的调光控制信号,并对该调光控制信号进行限流,然后向第二晶体管Q2的栅极提供经过限流的调光控制信号。第四电阻R4用于控制第二晶体管Q2的栅源电压。第二晶体管Q2用于在调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向发光模组12提供来自第二电源端V2的第二电源信号,以通过该第二电源信号影响该发光模组12的发光参数。可选地,该第五电阻R5的限流作用还可以通过专用线性芯片和相关器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其不做具体限定。
通过该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实现的调光电路14能够通过快速开关进行斩波限流,能够使发光模组12工作在稳定的恒流状态下。并且,该图6为用户通过按键K向控制器13传递开灯指令的示意图。
如图7所示,在调光电路14的第二种可实现方式中,调光电路14包括:第一调光芯片E1和第六电阻R6。该第一调光芯片E1的输入引脚与发光模组12的第一极连接,该第一调光芯片E1的输出引脚与发光模组12的第二极连接,该第一调光芯片E1的控制端与控制器13连接。该第一调光芯片E1的第一电源引脚与第二电源端V2连接,且该第一调光芯片E1的使能端通过第六电阻R6与该第二电源端V2连接,且该第一调光芯片E1的第二电源引脚与第三电源端V3连接。该第一调光芯片E1用于接收控制器13发送的调光控制信号,基于该调光控制信号调整该第一调光芯片E1的输出引脚输出的信号的幅值,以实现对发光模组12的发光参数的调节。
如图8所示,在调光电路14的第三种可实现方式中,发光模组12包括多个发光组件121,每个发光组件121包括一个或多个LED。调光电路14包括:第二调光芯片E2、第七电阻R7、稳压电容C1、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该第二调光芯片E2的多个输出引脚分别与多个发光组件121的第二极连接,第二调光芯片E2的控制端与控制器13连接,该第二调光芯片E2的第一电源引脚与第二电源端V2连接,且该第二调光芯片E2的使能端通过第七电阻R7与该第二电源端V2连接,发光模组12的第一极通过依次串联的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与第二电源端V2连接,该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之间的连接点与第二调光芯片E2的第二电源引脚连接,且第二调光芯片E2的第三电源引脚通过稳压电容C1与第二电源端V2连接。该第二调光芯片E2用于接收控制器13发送的调光控制信号,基于该调光控制信号调整该第二调光芯片E2的输出引脚输出的信号的幅值,以实现对发光模组12的发光参数的调节。
并且,在调光电路14的上述三种可实现方式中,当调光电路14与发光模组12的连接方式不同时,能够采用不同的调节方式调节发光模组12的发光参数。例如,如图6所示,由于第二晶体管Q2串联在发光模组12的供电回路上,如图7所示,第一调光芯片E12串联在发光模组12的供电回路上,因此通过该图6和图7中的调光电路14能够实现对发光模组12的单段调节。该单段调节能够用于对功率因数和谐波无要求或较低要求的灯具1的调光中。如图8所示,由于第二调光芯片E2的多个输出引脚分别与多个发光组件121的第二极连接,使得第二调光芯片E2能够分别通过多个输出引脚输出的信号分别对多个发光组件121的发光参数进行调节,因此能够实现对该发光模组12实现多段调节。该多段调节因有多路控制,能够用于对功率因数和谐波有要求的灯具1的调光中。
在另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还可以仅通过调光芯片对灯具1进行多段调节,该调光芯片无需根据控制器13的调光控制信号调节发光模组12的发光参数。如图9所示,调光电路14包括:第三调光芯片E3,该第三调光芯片E3的多个输出引脚分别与多个发光组件121的第二极连接,使得第二调光芯片E2能够分别通过多个输出引脚输出的信号,对多个发光组件121的发光参数进行调节,因此能够实现对该发光模组12实现多段调节。并且,为保证该第三调光芯片E3能够正常工作,该第三调光芯片E3的多个引脚上还连接有电阻和电容,并与第五电源端V5连接或接地。
另外,为进一步保证该灯具1的发光效果,该灯具1还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电路:浪涌短路保护电路15、整流电路16、滤波电路17和直流降压电路18。其中,图6和图9所示的灯具均包括浪涌短路保护电路15、整流电路16、滤波电路17和直流降压电路18,图7和图8所示的灯具均包括浪涌短路保护电路15、整流电路16和滤波电路17。灯具包括浪涌短路保护电路15、整流电路16、滤波电路17和直流降压电路18中一个或多个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如图6至图9所示,浪涌短路保护电路15的一个输入端与零线N连接,该浪涌短路保护电路15的另一个输入端与火线L连接,该浪涌短路保护电路15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整流电路16的两个交流输入端连接。整流电路16的正极输出端与延时启动电路11的输入端连接,该整流电路16的负极输出端接地GND。延时启动电路11的输出端分别与发光模组12、滤波电路17和直流降压电路18连接。
其中,浪涌短路保护电路15的两个输出端之间并联有压敏电阻Rs,浪涌短路保护电路15的一个输入端与一个输出端之间串联有保险器件F2。压敏电阻Rs用于防止由零线和火线输入的电压过大对灯具造成损伤。保险器件F2用于防止大电流对灯具造成损伤。另外,该浪涌短路保护电路15还可以通过退耦电阻、电感和气体放电管等实现。可选地,该保险器件F2可以为保险丝。该浪涌短路保护电路15用于防止浪涌电压、浪涌电流和短路等异常对灯具1造成的损伤。
整流电路16可以通过桥堆或是整流二极管实现。该整流电路16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可选地,整流电路16输出的直流电的电压信号的幅值可以为交流电的有效值的0.9倍。
滤波电路17包括滤波电容C2,该滤波电容C2的一端接地GND,该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与延时启动电路11的输出端连接,且该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还与第四电源端V4连接。通过滤波电容C2能够将由延时启动电路11输出的直流电滤波为波形较平缓的直流电。在低功率因数的灯具1中,滤波后的电源信号的电压幅值可以滤波前的电源信号的电压幅值的1.414倍。另外,在高功率因数的灯具1中,可以无需设置该滤波电容C2。
当灯具1中设置有滤波电容C2时,经过分压后的电源信号能够对滤波电容C2进行缓慢的充电,使得滤波电容C2的输出电压缓慢地上升,使得发光模组12的电压上升至工作电压的时间大于控制器13正常工作时对发光模组12进行控制的时间,因此能够实现对灯具1进行单段低功率因数软启动的效果。当灯具1中未设置有滤波电容C2时,能够通过延时启动电路11对电源信号进行分压,使得加载在发光模组12上经过分压的电源信号的电压较低,使得发光模组12难以在该经过分压的电源信号的控制下发光,因此实现了对灯具1进行单段和多段的高功率因数的软启动的效果。
直流降压电路18包括串联在接地端GND和延时启动电路11的输出端之间的依次连接的三个电阻,且与接地端GND连接的一个电阻还与稳压管Z1和电容C3并联。或者,该直流降压电路18可以通过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ow dropout regulator,LDO)实现。或者,该直流降压电路18可以通过集成在上述调光芯片中的稳定恒压电源实现。并且,该直流降压电路18的启动电压较低,在灯具1通电后可以正常工作,且该直流降压电路18能够较快启动,因此能够使用该直流降压电路18输出的电压向控制器13提供工作电压,以便于控制器13快速启动。其中,该直流降压电路18输出的电压较稳定,因此可认为该直流降压电路18提供了一个稳定恒压电源。
综上所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灯具中,延时启动电路通过对第一电源信号进行分压,能够使得加载在发光模组上的经过分压的第一电源信号的电压小于发光模组的工作电压,从而使得发光模组保持为不发光状态。并且,该启动电路在接收到发光控制信号时,能够向发光模组提供第一电源信号,使得发光模组在该第一电源信号的作用下发光。也即是,该延时启动电路在未接收到发光控制信号时,能够使发光模组保持为不发光状态。因此,该延时启动发光能够保证发光模组不会在通电后立即发光,而是在接收到发光控制信号后才控制发光模组发光,能够为控制器的启动预留足够的时间,避免了控制器的启动相对于发光模组的启动出现延迟,避免了因该延迟引起发光模组出现“闪灯”等现象,能够有效保证发光模组的发光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有实施例中采用的晶体管均可以为薄膜晶体管或场效应管或其他特性相同的器件,根据在电路中的作用本申请的实施例所采用的晶体管主要为开关晶体管。由于这里采用的开关晶体管的源极、漏极是对称的,所以其源极、漏极是可以互换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其中源极称为第一极,漏极称为第二极。按附图中的形态规定晶体管的中间端为栅极、信号输入端为源极、信号输出端为漏极。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所采用的开关晶体管可以包括P型开关晶体管和N型开关晶体管,其中,P型开关晶体管在栅极为低电平时导通,在栅极为高电平时截止,N型开关晶体管在栅极为高电平时导通,在栅极为低电平时截止。并且,本申请中的连接可以包括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本申请对其不做具体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延时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启动电路(11)包括:分压电路(111)和启动电路(112);
所述分压电路(111)的输入端用于与第一电源端(V1)连接,所述分压电路(111)的输出端用于与发光模组(12)连接,所述分压电路(111)用于对来自所述第一电源端(V1)的第一电源信号分压,向所述发光模组(12)提供经过分压的第一电源信号,使得所述发光模组(12)在所述经过分压的第一电源信号的作用下保持为不发光状态;
所述启动电路(112)的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源端(V1)连接,所述启动电路(112)的输出端用于与所述发光模组(12)连接,所述启动电路(112)的控制端用于与控制器(13)连接,所述启动电路(112)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控制器(13)的发光控制信号,在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开启,并向所述发光模组(12)提供来自所述第一电源端(V1)的第一电源信号,使得所述发光模组(12)在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的作用下发光;
其中,所述启动电路(112)包括:启动子电路(1121)和控制子电路(1123);
所述启动子电路(1121)的输入端作为所述启动电路(112)的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源端(V1)连接,所述启动子电路(1121)的输出端作为所述启动电路(112)的输出端用于与所述发光模组(12)连接,所述启动子电路(1121)用于在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开启,并向所述发光模组(12)提供来自所述第一电源端(V1)的第一电源信号;
所述控制子电路(1123)的输入端与所述启动子电路(1121)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子电路(1123)的输出端与所述启动子电路(112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子电路(1123)用于在所述启动子电路(1121)未接收到所述发光控制信号时,控制所述启动子电路(1121)处于关闭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延时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电路(112)还包括:限流子电路(1122);
所述限流子电路(1122)的输入端作为所述启动电路(112)的控制端用于与所述控制器(13)连接,所述限流子电路(1122)的输出端与所述启动子电路(1121)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限流子电路(1122)用于对来自所述控制器(13)的发光控制信号进行限流,向所述启动子电路(1121)提供经过限流的发光控制信号;
所述启动子电路(1121)具体用于在所述经过限流的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开启,并向所述发光模组(12)提供来自所述第一电源端(V1)的第一电源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延时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子电路(1121)包括:第一晶体管(Q1);
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第一极作为所述启动子电路(1121)的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源端(V1)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第二极作为所述启动子电路(1121)的输出端用于与所述发光模组(12)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栅极作为所述启动子电路(1121)的控制端与所述限流子电路(1122)的输出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延时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子电路(1122)包括:第一电阻(R1);
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作为所述限流子电路(1122)的输入端用于与所述控制器(13)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作为所述限流子电路(1122)的输出端与所述启动子电路(1121)的控制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延时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子电路(1123)包括:第二电阻(R2);
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作为所述控制子电路(1123)的输入端与所述启动子电路(1121)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作为所述控制子电路(1123)的输出端与所述启动子电路(1121)的输出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延时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电路(111)包括:第三电阻(R3);
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作为所述分压电路(111)的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源端(V1)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作为所述分压电路(111)的输出端用于与所述发光模组(1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延时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启动电路(11)还包括:保护电路(113);
所述分压电路(111)的输入端和所述启动电路(112)的输入端均通过所述保护电路(113)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源端(V1)连接,所述保护电路(113)用于在由所述第一电源端(V1)流向所述分压电路(111)和所述启动电路(112)中的至少一个电路的电流的大小大于参考电流阈值时,切断所述第一电源端(V1)与所述至少一个电路之间的电流通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延时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电路(113)包括:保险器件(F1);
所述保险器件(F1)的一端作为所述保护电路(113)的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源端(V1)连接,所述保险器件(F1)的另一端作为所述保护电路(113)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分压电路(111)的输入端和所述启动电路(112)的输入端连接。
9.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1)包括:发光模组(12),控制器(13)以及与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延时启动电路(11);
所述控制器(13)的输出端与所述延时启动电路(11)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器(13)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开灯指令,基于所述开灯指令向所述延时启动电路(11)提供发光控制信号,所述开灯指令用于指示控制所述发光模组(12)发光;
所述延时启动电路(11)的输入端用于与第一电源端(V1)连接,所述延时启动电路(11)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光模组(12)连接,所述延时启动电路(11)用于基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向所述发光模组(12)提供来自所述第一电源端(V1)的第一电源信号,使得所述发光模组(12)在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的作用下发光,以及,在未接收到所述发光控制信号时,对所述第一电源信号分压,向所述发光模组(12)提供经过分压的第一电源信号,使得所述发光模组(12)在所述经过分压的第一电源信号的作用下保持为不发光状态;
其中,所述启动电路(112)包括:启动子电路(1121)和控制子电路(1123);
所述启动子电路(1121)的输入端作为所述启动电路(112)的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源端(V1)连接,所述启动子电路(1121)的输出端作为所述启动电路(112)的输出端用于与所述发光模组(12)连接,所述启动子电路(1121)用于在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开启,并向所述发光模组(12)提供来自所述第一电源端(V1)的第一电源信号;
所述控制子电路(1123)的输入端与所述启动子电路(1121)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子电路(1123)的输出端与所述启动子电路(112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子电路(1123)用于在所述启动子电路(1121)未接收到所述发光控制信号时,控制所述启动子电路(1121)处于关闭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1)还包括:调光电路(14);
所述调光电路(14)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13)连接,所述调光电路(14)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光模组(12)连接,所述调光电路(14)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控制器(13)的调光控制信号,基于所述调光控制信号调节发光模组(12)的发光参数,所述发光参数包括发光亮度和发光色度中的至少一种。
CN202011438075.XA 2020-12-07 2020-12-07 延时启动电路及灯具 Active CN1125663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38075.XA CN112566313B (zh) 2020-12-07 2020-12-07 延时启动电路及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38075.XA CN112566313B (zh) 2020-12-07 2020-12-07 延时启动电路及灯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6313A CN112566313A (zh) 2021-03-26
CN112566313B true CN112566313B (zh) 2023-06-16

Family

ID=75060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38075.XA Active CN112566313B (zh) 2020-12-07 2020-12-07 延时启动电路及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663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7743B (zh) * 2021-10-18 2024-05-14 深圳英恒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冲击电流抑制电路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899744U (zh) * 2019-10-08 2020-06-30 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 车灯调光电路和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4471B (zh) * 2012-05-24 2014-10-15 东华大学 光伏逆变器辅助电源系统
CN205248775U (zh) * 2015-12-08 2016-05-18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电源的输出短路保护电路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899744U (zh) * 2019-10-08 2020-06-30 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 车灯调光电路和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6313A (zh) 2021-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98407B1 (en) Highly integrated non-inductive LED driver
US9124171B2 (en) Adaptive current limiter and dimmer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US8680787B2 (en) Load control device for a light-emitting diode light source
US9237626B2 (en) Dimming drive circuit of alternating current directly-driven LED module
JP6396336B2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の点滅周波数を変換する電源回路
US20030201734A1 (en) PWM controller with automatic low battery power reduction circuit and lighting device incorporating the controller
AU2017235937A1 (en) Current regulated LED strobe drive circuit
MX2013010432A (es) Circuito de de compatibilidada de triac de auto-conmutacion con auto-nivelado y proteccion de sobre-tension.
RU2718640C2 (ru) Светодиодное освет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KR20120082912A (ko) 조도조절가능한 조명 시스템
US11528791B2 (en) Driving circuit
JP4748025B2 (ja) 位相制御型電源装置
JP2013033651A (ja) 発光体駆動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照明機器
CN112566313B (zh) 延时启动电路及灯具
KR20110051691A (ko) Led조명등의 정전류 전원공급장치
RU2718636C2 (ru) Светодиодный световой модуль
KR101338395B1 (ko) 조명 소자
CN107113946A (zh) 具有镇流器兼容性的固态照明驱动器电路
JP6151523B2 (ja) 駆動回路、車輌用灯具
JP4601558B2 (ja) 車両用発光装置
JP2017021970A (ja) 点灯装置、照明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車両
CN113630937A (zh) 功率因数切换电路、led灯具驱动模块及其工作方法
KR20130072952A (ko) 블리드 회로, 이를 포함하는 조명 제어 회로, 조명 제어 방법
TWI665936B (zh) 調光控制電路
CN108040400B (zh) Led驱动电路和led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