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65963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65963A
CN112565963A CN202011368795.3A CN202011368795A CN112565963A CN 112565963 A CN112565963 A CN 112565963A CN 202011368795 A CN202011368795 A CN 202011368795A CN 112565963 A CN112565963 A CN 1125659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magnetic
electronic device
battery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6879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65963B (zh
Inventor
吴会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6879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659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659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59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659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59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25Accumulators or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lding portable devices contain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体、耳机、第二磁性件和驱动件,本体设有容纳部;耳机能够容置于容纳部内,耳机内设有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设于本体内,第一磁性件能够与第二磁性件相互吸引;驱动件设于本体和/或耳机内,驱动件能够通电以形成磁性体,磁性体与第二磁性件相排斥。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能够对耳机进行容纳,从而不需要用户单独携带与耳机配套的耳机盒,耳机容纳在本体内而不易出现丢失,而且,用户出门可以携带更少地物品,提高出行的便利性,有效提高用户对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穿戴行业的快速发展,无线蓝牙耳机逐渐取代有线耳机,无线蓝牙耳机通常与耳机盒配合使用,耳机盒用于对无线蓝牙耳机进行充电以及对无线蓝牙耳机起到存储作用。
用户在外出时,需要随身携带手机和耳机盒,耳机盒遗落而容易与耳机一同丢失,而且用户随身携带耳机盒也为用户的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至少解决耳机盒容易与耳机一同丢失以及用户携带耳机盒为出行带来不便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本体,设有容纳部;
耳机,能够容置于容纳部内,耳机内设有第一磁性件;
第二磁性件,设于本体内,第一磁性件能够与第二磁性件相互吸引;
驱动件,设于本体和/或耳机内,驱动件能够通电以形成磁性体,磁性体与第二磁性件相排斥。
耳机内设置有第一磁性件,第一磁性件可以为扬声器内的磁铁,也可以在耳机内单独设置一个磁性件。第二磁性件安装至本体内,在将耳机放置于容纳部时,耳机内的第一磁性件能够与本体内的第二磁性件相互吸引,第二磁性件对第一磁性件的吸引作用将耳机固定于容纳部内,使得耳机不易脱离容纳部,避免耳机与本体分离,提高对耳机的安装的稳定性,也使得耳机不易出现丢失。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能够对耳机进行容纳,从而不需要用户单独携带与耳机配套的耳机盒,耳机容纳在本体内而不易出现丢失,而且,用户出门可以携带更少地物品,提高出行的便利性,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驱动件通电并形成磁性体时,磁性体能够与第二磁性件相排斥,从而便于用户将耳机取出于本体,提高用户对耳机的使用便利性。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5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本体,12容纳部,14第一充电件,20耳机,22第一磁性件,24第二充电件,26盖体,28壳体,30第二磁性件,40通电线圈,50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体10、耳机20和第二磁性件30,本体10设有容纳部12;耳机20能够容置于容纳部12内,耳机20内设有第一磁性件22;第二磁性件30设于本体10内,第一磁性件22能够与第二磁性件30相互吸引;驱动件,设于本体10和/或耳机20内,驱动件能够通电以形成磁性体,磁性体与第二磁性件30相排斥。
容纳部12可以为槽体结构,且容纳部12具有开口,用户能够将耳机20放置在容纳部12内或将耳机20取出于容纳部12。耳机20内设置有第一磁性件22,第一磁性件22可以为扬声器内的磁铁,也可以在耳机20内单独设置一个磁性件。第二磁性件30安装至本体10内,在将耳机20放置于容纳部12时,耳机20内的第一磁性件22能够与本体10内的第二磁性件30相互吸引,第二磁性件30对第一磁性件22的吸引作用将耳机20固定于容纳部12内,使得耳机20不易脱离容纳部12,避免耳机20与本体10分离,提高对耳机20的安装的稳定性,也使得耳机不易出现丢失。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能够对耳机20进行容纳,从而不需要用户单独携带与耳机20配套的耳机盒,耳机20容纳在本体10内而不易出现丢失,而且,用户出门可以携带更少地物品,提高出行的便利性,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取消耳机收纳盒,在本体10上设有可容纳耳机20的腔体结构,可将耳机20放在腔体内,与本体10完全重合成一完整的电子设备,保证了外观效果,很好的解决了用户容易忘记携带耳机20带来的不便,同时也解决了耳机20容易丢失的问题。
驱动件通电并形成磁性体时,磁性体能够与第二磁性件30相排斥,从而便于用户将耳机20取出于本体10,提高用户对耳机20的使用便利性。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电池、第一充电件14、第二电池和第二充电件24,第一电池和第一充电件14设于本体10,第一充电件14连接于第一电池;第二充电件24和第二电池设于耳机20,第二充电件24能够与第二电池相连接,第一充电件14和第二充电件24相配合,以使第一电池能够对第二电池供电。
在该实施例中,本体10内的第一电池能够为本体10内的器件和显示屏50供电,第一电池和第一充电件14连接,使得第一电池能够对第一充电件14供电,耳机20内设置有第二电池,第二电池能够为耳机20内的器件供电,第一充电件14和第二充电件24配合,使得第二充电件24内产生电流,第二充电件24能够对第二电池进行供电,实现对第二电池的充电功能。
在具体应用中,由于本申请中的本体10能够对耳机20进行供电,所以用户不需要随身携带耳机盒对耳机20进行充电,当耳机20内的第二电池的电量用尽后,用户可以将耳机20放置于本体10内,实现对耳机20的充电功能。以及用户在不需要使用耳机20时,将耳机20存储于容纳部12内,本体10能够对耳机20进行充电,用户可以长时间对耳机20进行使用,从而不需要用户单独携带对耳机20进行充电的耳机盒,耳机20容纳在本体10内就能够实现对耳机20的充电功能,用户出门可以携带更少地物品,提高出行的便利性,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耳机20内设置有电池仓,电池仓内可以安装第二电池。
在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充电件14为第一充电线圈;第二充电件24为驱动件,驱动件为第二充电线圈,第一充电线圈和第二充电线圈相耦合。
本体10内的第一电池能够对第一充电线圈供电,本体10内的第一电池所提供的是直流电,需要将第一电池提供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交流电作用于第一充电线圈,且第一充电线圈和第二充电线圈相耦合,使得第二充电线圈内产生交流电,在耳机20内设置有整流器,整流器将第二充电线圈产生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从而对耳机20内的第二电池进行充电。
如图1所示,耳机20的外壳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设置耳机20的外壳由壳体28和盖体26组成,从而便于对壳体28和盖体26之间的第二充电线圈以及其它部件进行更换和维护。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0即为耳机20的充电盒,在耳机20内设有充电线圈,利用本体10内部电源的转换对耳机20进行充电,无须外部接触触点,使得电子设备具有较好地防水功能。
具体地,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在本体10内和耳机20内分别设有线圈,本体10内的线圈接通电源之后,给线圈加上交流电从而会产生一个不断变化的磁场,当我们把耳机20放在本体10的容纳部12时,耳机20内的线圈就会感应到磁场的变化,从而耳机20内的线圈感应出了电流,然后再把电流转化为直流电给耳机20的电池进行充电,这样实现本体10对耳机20的无线充电。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充电件14也可以为插针,第二充电件24为充电孔,插针能够插接于充电孔内,插针和充电孔连接,从而使得本体10内的第一电池为耳机20内的第二电池充电。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方式,耳机20还包括:整流器和第一开关组件,整流器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池相连接;第一开关组件的第一端与第二充电线圈相连接,第一开关组件的第二端与整流器的第二端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充电线圈和整流器,在第一开关组件闭合时,第二充电线圈内产生的交流电经过整流器转换为直流电,从而能够对第二电池进行充电。在第一开关组件断开时,第二充电线圈和第二电池之间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从而停止对第二电池的继续充电,避免在第二电池电量充足时再持续充电而对第二电池造成损坏的情况发生。可以在耳机20的壳体28上设置触控按键以及在耳机20的内部设置控制器,用户按压触控按键,控制器收到触控信号后,控制第一开关器件导通或断开,从而可以根据用户自身的需求对耳机20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提升用户对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1、图3和图4所示,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耳机20还包括第二开关组件,第二开关组件的第一端与第二充电线圈相连接,第二开关组件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池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开关器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充电线圈和第二电池相连接,在第二开关器件闭合时,第二充电线圈和第二电池之间形成闭合回路,即第二充电线圈和第二电池可以不通过整流器而直接连接。具体地,在将耳机20放置于容纳部12之后,本体10先对耳机20进行充电,此时由于第一磁性件22和第二磁性件30相互吸引,耳机20稳定地固定于容纳部12内,当用户想要取出耳机20时,可以按压耳机20的壳体28上的触控按键,控制器收到触控信号后,控制第一开关器件断开,而第二开关器件闭合,使得第二电池能够直接向第二充电线圈供电,第二电池提供的是直流电,在第二充电线圈内通入直流电时,第二充电线圈形成磁性体,磁性体能够与第二磁性件30相斥,从而形成向容纳部12外部推动的力,用户能够便利地取出耳机20,通过本申请的设置,有效提高用户对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而且,可以设置耳机20具有防误触功能,设置触控按键被连续触控两次,才能取出耳机20,即控制器连续两次收到触控信号,再控制第一开关器件断开而第二开关器件闭合,控制器连续收到两次触控信号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用户误触耳机20而发生耳机20掉落的情况发生,降低耳机20的丢失率,提高用户对电子的使用体验。
在用户需要取出耳机20时,为了避免第一充电线圈和第二充电线圈耦合而使得第二充电线圈内产生交流电,可以在本体10上设置断开第一充电线圈与第一电池的连接的功能,从而保证第二充电线圈能够稳定通入第二电池提供的直流电,进而便于用户取出容纳部12内的耳机20。
直接利用耳机20内的充电线圈,耳机20内部无线线圈设有两个触点,当需要取下耳机20时,连续两次按压耳机20,内部的感应器接收信号后,无线线圈的充电触点断开,并与另一直流电触点接触,电池对线圈供电,并产生电磁体,耳机20内产生的电磁体与本体10内部的第二磁性体相排斥,可快速方便取下耳机20。
结合图1、图3和图5所示,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驱动件为通电线圈40,通电线圈40设于本体10,通电线圈40连接于第一电池,通电线圈40能够通电以形成磁性体,磁性体与第二磁性件30相排斥。
在该实施例中,用户需要耳机20时,在本体10上控制通电线圈40和第一电池连通,具体地,可以在显示屏50上设置导通触控键,通过触控导通触控键,使得第一电池和通电线圈40导通,第一电池对通电线圈40提供的是直流电,在通电线圈40内通入直流电时,通电线圈40形成磁性体,磁性体与第二磁性件30相排斥,即磁性体的磁场能够与第二磁性件30的磁场相抵消,从而使得第二磁性件30不与第一磁性件22相吸引,耳机20在没有受到吸引力的作用时,能够被轻易地取出于容纳部12,使得用户能够便利地取出耳机20。
在本体10容纳耳机20的腔体中直接缠线圈,并在本体10中设有取下耳机20的功能,点击取下耳机20的功能,此线圈带电并产生电磁体,产生的电磁体与本体10内部的磁性体相排斥,可快速方便取下耳机20。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电子设备还包括:塑胶层,塑胶层设于容纳部12的内壁。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在容纳部12的内壁上设置有塑胶层,在耳机20和容纳部12的内壁之间设置塑胶层而避免耳机20和容纳部12的内壁发生刮碰损坏,由于塑胶层的质地较软,将耳机20放入容纳部12之后,耳机20不易发生磕碰损坏。塑胶层还能够起到防水作用,在将耳机20取下时,容纳部12内进入异物或液体时,不易对本体10中的器件造成损坏,降低电子设备的损坏率,提升用户对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
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容纳腔的内壁上涂有胶体层,胶体层同样能够起到防护作用和防水作用。
耳机20与本体10的接触面为塑胶体或涂有胶体的壁面,无任何金属接触点,取下耳机20时不会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使用及防水性能。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屏50,显示屏50和容纳部12设于本体10的相对两侧。
显示屏50设置于本体10的正面,而显示屏50和容纳部12位于本体10的相对两侧,即容纳部12设置于本体10的背面,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背部的容纳部12不易被看到,从而不易对电子设备的外观产生影响,提升电子设备的美观性。而且,容纳部12设置在本体10的背面也不易对用户使用电子设备产生干涉,提升用户对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容纳部12的形状与耳机20的形状相适配。
具体限定了容纳部12的形状和耳机20的形状适配,即耳机20与容纳部12的内壁之间的间隙较小,耳机20能够紧密地容纳于容纳部12内,避免耳机20在容纳部12内晃动而发生脱落的情况发生,也能够避免异物通过耳机20与容纳部12之间的间隙进入容纳部12内,降低本体10和耳机20的损坏率,用户不需要频繁取出耳机20对容纳部12内的异物进行清理,有效提升用户对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一个第一磁性件22至少磁吸于两个第二磁性件30。
在该实施例中,本申请中限定一个第一磁性件22对应二个第二磁性件30,二个第二磁性件30同时与第一磁性件22相吸引,能够保证将耳机20稳定地固定于容纳部12内,而且,如果以一个较大地第二磁性件30吸引第一磁性件22,较大地第二磁性件30的重量较大,导致整个电子设备的重量也较大,不利于用户长时间使用,所以本实施例中使用三个较小地第二磁性件30吸引第一磁性件22,不仅能够保证对第一磁性件22具有较大地吸引力,也能有效降低电子设备的整机重量。为了保证三个第二磁性件30对第一磁性件22的吸引稳定性,三个第二磁性件30间隔分布,且三个第二磁性件30的中点的连线为三角形,使得耳机20能够被稳定地固定于容纳部12内。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磁性件30的数量可以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改变,例如第二磁性件30的数量为一个或二个。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耳机20为扁平状。
在该实施例中,耳机20为扁平状,具体为,耳机20的壳体28为扁平状,耳机20可以沿厚度方向放置于容纳部12内,容纳部12具有较小地深度就能够对耳机20进行容纳,在容纳部12的深度较小时,不需要增加本体10的厚度以提高对耳机20的容纳深度,可以加工更薄地本体10,进而使得电子设备的厚度较小,有利于用户更加舒适地持握电子设备,提高用户对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为移动终端、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数码相机、电子书阅读器、电子游戏机、个人数字助理等电子产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术语“连通”、“连接”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通”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其他部件连通。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在实施例中,“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证明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设有容纳部;
耳机,能够容置于所述容纳部内,所述耳机内设有第一磁性件;
第二磁性件,设于所述本体内,所述第一磁性件能够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相互吸引;
驱动件,设于所述本体和/或所述耳机内,所述驱动件能够通电以形成磁性体,所述磁性体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相排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电池,设于所述本体;
第一充电件,设于所述本体,所述第一充电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池;
第二充电件,设于所述耳机,
第二电池,设于所述耳机,所述第二充电件能够与所述第二电池相连接,所述第一充电件和所述第二充电件相配合,以使所述第一电池能够对所述第二电池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充电件为第一充电线圈;
所述第二充电件为所述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为第二充电线圈,所述第一充电线圈和所述第二充电线圈相耦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还包括:
整流器,所述整流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池相连接;
第一开关组件,所述第一开关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充电线圈相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器的第二端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还包括:
第二开关组件,所述第二开关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充电线圈相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池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件为通电线圈,所述通电线圈设于所述本体,所述通电线圈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池,所述通电线圈能够通电以形成磁性体,所述磁性体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相排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塑胶层,设于所述容纳部的内壁。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容纳部设于所述本体的相对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部的形状与所述耳机的形状相适配。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一个所述第一磁性件至少磁吸于两个所述第二磁性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耳机为扁平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移动终端、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数码相机、电子书阅读器、电子游戏机、个人数字助理。
CN202011368795.3A 2020-11-30 2020-11-30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5659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68795.3A CN112565963B (zh) 2020-11-30 2020-11-30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68795.3A CN112565963B (zh) 2020-11-30 2020-11-30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5963A true CN112565963A (zh) 2021-03-26
CN112565963B CN112565963B (zh) 2023-05-26

Family

ID=75046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68795.3A Active CN112565963B (zh) 2020-11-30 2020-11-30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6596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0104A (zh) * 2021-08-06 2021-10-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组件
CN117555396A (zh) * 2024-01-11 2024-02-1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相机模组的存取方法、相机模组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372973A1 (en) * 2015-06-16 2016-12-22 Otter Products, Llc Protective cover with wireless charging feature
WO2017086553A1 (ko) * 2015-11-16 2017-05-26 주식회사 에이치시티엠 휴대용 무선 충전 장치
CN109413535A (zh) * 2018-12-14 2019-03-0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真无线立体声耳机
CN109640208A (zh) * 2019-01-11 2019-04-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耳机组件、耳机盒以及耳机
CN209201293U (zh) * 2018-12-14 2019-08-0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真无线立体声耳机
CN110536201A (zh) * 2019-07-25 2019-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蓝牙耳机
CN210093277U (zh) * 2019-09-30 2020-02-18 遂宁摩天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
CN210183507U (zh) * 2019-09-26 2020-03-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031441A (zh) * 2019-12-27 2020-04-17 深圳春沐源控股有限公司 耳机组件
US20200221208A1 (en) * 2019-01-03 2020-07-09 Google Llc Wireless charging for headphones
CN211375334U (zh) * 2020-03-30 2020-08-28 王向争 具有蓝牙耳机充电及收纳功能的手表
CN211860226U (zh) * 2020-03-30 2020-11-0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机套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372973A1 (en) * 2015-06-16 2016-12-22 Otter Products, Llc Protective cover with wireless charging feature
WO2017086553A1 (ko) * 2015-11-16 2017-05-26 주식회사 에이치시티엠 휴대용 무선 충전 장치
CN109413535A (zh) * 2018-12-14 2019-03-0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真无线立体声耳机
CN209201293U (zh) * 2018-12-14 2019-08-0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真无线立体声耳机
US20200221208A1 (en) * 2019-01-03 2020-07-09 Google Llc Wireless charging for headphones
CN109640208A (zh) * 2019-01-11 2019-04-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耳机组件、耳机盒以及耳机
CN110536201A (zh) * 2019-07-25 2019-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蓝牙耳机
CN210183507U (zh) * 2019-09-26 2020-03-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210093277U (zh) * 2019-09-30 2020-02-18 遂宁摩天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
CN111031441A (zh) * 2019-12-27 2020-04-17 深圳春沐源控股有限公司 耳机组件
CN211375334U (zh) * 2020-03-30 2020-08-28 王向争 具有蓝牙耳机充电及收纳功能的手表
CN211860226U (zh) * 2020-03-30 2020-11-0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机套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LESSANDRO GRAVINA; FRANCO MOGLIE; LUCA BASTIANELLI; VALTER MARIANI PRIMIANI: "Flexible FDTD Simulation for the Wireless Earphone Exposure Evaluation", 《2020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 EMC EUROPE》 *
程平: "AKG K141studio监听耳机", 实用影音技术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0104A (zh) * 2021-08-06 2021-10-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组件
CN113490104B (zh) * 2021-08-06 2024-03-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组件
CN117555396A (zh) * 2024-01-11 2024-02-1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相机模组的存取方法、相机模组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5963B (zh) 2023-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462204U (zh) 耳机充电盒
US10164468B2 (en) Protective cover with wireless charging feature
CN112565963A (zh) 电子设备
CN112269478A (zh) 一种触控笔及电子产品组件
CN108540592A (zh) 一种携带蓝牙耳机的手机
CN110475171B (zh) 无线耳机组件和耳机盒组件
WO2012072863A1 (en) Battery terminal adapter
US20150349575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12532835B (zh) 电子设备
US11507207B2 (en) Multifunctional stylus and touch device
CN211455818U (zh) 分离式电池模组、电子设备及设备组件
US20200315307A1 (en) Photovoltaic Protective Case
CN108649672A (zh) 无线充电电路及可穿戴设备
CN208835804U (zh) 多功能无线充电装置
CN210042139U (zh) 一种多功能蓝牙耳机盒
CN212828864U (zh) 具有反向充电功能的电动自行车
CN213464082U (zh) 锁存手机的盒体
CN211987043U (zh) 具有游戏功能的耳机保护套
CN206181017U (zh) 一种可更换外壳的可穿戴设备
CN106534544B (zh) 一种终端应急电话拨打方法及其装置、终端
CN212305628U (zh) 一种tws蓝牙耳机充电盒及tws蓝牙耳机
CN219716082U (zh) 一种鼠标键盘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4591894U (zh) 耳机挂件和耳机组件
CN216720986U (zh) 一种多功能移动电源
CN220043064U (zh) 可叠式多级联无线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