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65524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65524A
CN112565524A CN202011237683.4A CN202011237683A CN112565524A CN 112565524 A CN112565524 A CN 112565524A CN 202011237683 A CN202011237683 A CN 202011237683A CN 112565524 A CN112565524 A CN 1125655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accommodating space
connecting rod
motion module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3768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65524B (zh
Inventor
王蒙
唐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3768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655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655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55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655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55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5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ill image data
    • G06F16/53Querying
    • G06F16/532Query formulation, e.g. graphical query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5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ill image data
    • G06F16/53Querying
    • G06F16/538Presentation of query resul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5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ill image data
    • G06F16/58Retrieval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etadata, e.g. metadata not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or metadata generated manually
    • G06F16/5866Retrieval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etadata, e.g. metadata not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or metadata generated manually using information manually generated, e.g. tags, keywords, comments, manually generated location and time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属于通信设备领域。所公开的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运动模组和连杆,其中:设备主体开设有容纳空间以及与容纳空间连通的开口;连杆设置于容纳空间内,设备主体开设有顶针孔,顶针孔与容纳空间连通,连杆的第一端与运动模组转动相连,连杆的第二端可移动地设置于容纳空间内,且连杆的第二端与顶针孔相对设置,顶针孔的贯通方向与连杆的第二端的移动方向一致;运动模组可移动地设置于容纳空间内,且可随连杆的转动穿过开口回缩至容纳空间之内或至少部分伸出至容纳空间之外,且运动模组与设备主体可分离。上述方案能够解决背景技术所述的电子设备中,驱动运动模组升降的驱动机构存在结构较为复杂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用户对其性能的要求也更加多样化,尤其是对拍照功能的追求。现阶段的不少用户已将拍照功能作为购买电子设备的参考标准之一,目前市面上较多的电子设备都是将具有拍照功能的部件固定在电子设备上,即与电子设备是一体的;在较少的电子设备中,摄像头为活动式结构,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摄像头能够伸出至电子设备之外,进而实现拍摄。在拍摄完成后,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摄像头能够回缩至电子设备之内,进而能够实现摄像头的隐藏,但是,目前的驱动机构为丝杠驱动机构,丝杠驱动结构存在结构较为复杂的问题。当然,不局限于摄像头,其它能够升降的运动模组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电子设备中驱动运动模组升降的驱动机构存在结构较为复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运动模组和连杆,其中:
所述设备主体开设有容纳空间以及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开口;
所述连杆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设备主体开设有顶针孔,所述顶针孔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所述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运动模组转动相连,所述连杆的第二端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顶针孔相对设置,所述顶针孔的贯通方向与所述连杆的第二端的移动方向一致;
所述运动模组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可随所述连杆的转动穿过所述开口回缩至所述容纳空间之内或至少部分伸出至所述容纳空间之外,且所述运动模组与所述设备主体可分离。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通过对相关技术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进行改进,在设备主体的容纳空间内设置有连杆,使得连杆的第一端与运动模组转动连接,连杆的第二端与容纳空间可移动配合,用户可以通过顶针穿过顶针孔或使得顶针从顶针孔中抽离,进而实现连杆的转动,进而运动模组运动,从而实现运动模组通过开口实现升降。该驱动机构结构简单,仅包括或使用连杆或顶针等少数构件即可实现,因此能够简化驱动机构的结构。
与此同时,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中,对运动模组的驱动通过用户手动即可实现,无需耗电的驱动机构,因此能够降低电子设备的能耗,有利于延长电子设备的续航时间。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模组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模组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模组支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设备主体、110-容纳空间、111-第一限位面、112-第二限位面、120-开口、130-顶针孔、140-密封圈;
200-运动模组、210-功能主体、220-模组支架、221-支撑部、222-覆盖部、223-第一板状结构件、224-第二板状结构件;
300-连杆;
400-导轨、410-导向槽;
500-弹性复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所公开的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00、运动模组200和连杆300。
设备主体100为电子设备的主体部分,设备主体100通常包括电子设备的壳体、显示屏等构件。设备主体100开设有容纳空间110以及与容纳空间110连通的开口120,容纳空间110可容纳连杆300和运动模组200,且开口120能够实现容纳空间110与电子设备的外界环境相连通,从而使得运动模组200可以经过开口120在容纳空间110之内或电子设备之外进行位置的切换。
设备主体100开设有顶针孔130,顶针孔130与容纳空间110连通,而且顶针孔130能够实现容纳空间110与电子设备的外界环境相连通。顶针孔130用于供顶针穿过,从而使得顶针可以穿过顶针孔130伸至容纳空间110之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杆300设置于容纳空间110内,连杆300的第一端与运动模组200转动相连,连杆300的第二端可移动地设置于容纳空间110内,且连杆300的第二端与顶针孔130相对设置,从而使得顶针可以通过顶针孔130接触到连杆300的第二端,顶针孔130的贯通方向与连杆300的第二端的移动方向一致,从而实现顶针通过顶针孔130对连杆300的驱动。
运动模组200可移动地设置于容纳空间110内,且可随连杆300的转动穿过开口120回缩至容纳空间110之内或至少部分伸出至容纳空间110之外,且运动模组200与设备主体100可以分离开来,从而使得运动模组200通过开口120可实现在设备主体100中的升降与拆分。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用户将顶针插入顶针孔130,顶针的端部通过顶针孔130从而推动连杆300的第二端向着远离顶针孔130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使得连杆300发生转动,由于连杆300的第一端与运动模组200转动相连,因此连杆300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将运动模组200顶起,进而使得运动模组200通过开口120伸出至设备主体100之外,最终实现运动模组200的工作。当然,顶针可以通过与顶针孔130的紧配合,而维持在设定位置,从而保持对连杆300的第二端的推动,使得连杆300和运动模组200能够维持在伸出位置。
当然,用户可以通过抽离顶针,从而解除对连杆300的第二端的限制,然后再推动运动模组200,使得运动模组200通过开口120回缩至容纳空间110之内,在此过程中,连杆300会随着运动模组200的回缩移动而相对于运动模组200发生适应性转动,进而使得连杆300的第二端向着靠近顶针孔130的方向移动,此过程最终能够实现运动模组200回缩至设备主体100之内。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通过对相关技术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进行改进,在设备主体100的容纳空间110内设置有连杆300,使得连杆300的第一端与运动模组200转动连接,连杆300的第二端与容纳空间可移动配合,用户可以通过顶针穿过顶针孔130或使得顶针从顶针孔130中抽离,进而实现运动模组200运动,从而实现运动模组200通过开口120实现升降。该驱动机构结构简单,仅包括或使用连杆300或顶针等少数构件即可实现,因此能够简化驱动机构的结构。
与此同时,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中,对运动模组200的驱动通过用户手动即可实现,无需耗电的驱动机构,因此能够降低电子设备的能耗,有利于延长电子设备的续航时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中,运动模组200与连杆300的第一端可以通过不可拆卸的方式相连,当然,运动模组200与连杆300的第一端也可以通过可拆卸相连,此种情况下,运动模组200可以与连杆300拆离,从而在运动模组200或连杆300出现故障时,有利于后续对运动模组200或连杆300的更换。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运动模组200可以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运动模组200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运动模组200与连杆300相连,运动模组200能够随连杆300的转动进出容纳空间110,在运动模组200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运动模组200与连杆300分离用以与设备主体100分离,此种情况下,运动模组200为可分离式的器件,用户可以将运动模组200拆掉,单独使用,在此种情况下,运动模组200不受装配连接关系的限制,从而能够方便用户更加灵活地使用,从而提升用户体验。例如,运动模组200包括摄像头的情况下,在运动模组200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用户可以抓握摄像头实现更灵活地拍摄。
如上文,连杆300的第二端可移动地设置于容纳空间110内,具体的,连杆300的第二端可以直接与容纳空间110的内壁可移动配合,例如滑动配合、滚动配合等。在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中,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导轨400,导轨400设置在容纳空间110内,连杆300的第二端可与导轨400可移动配合,在此种情况下,连杆300的第二端间接地与容纳空间110可移动配合,连杆300的第二端无需直接接触容纳空间110的内壁,也不会直接磨损容纳空间110的内壁,进而能够缓解对设备主体100的磨损。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导轨400可以具有导向槽410,导向槽410可以固定在导轨400上,导向槽410具有预设的导向轨迹,导向槽410的端口与顶针孔130相对设置,此种情况下,顶针可以依次穿过顶针孔130和导向槽410的端口,进而伸至导向槽410内,连杆300的第二端滑动地设置于导向槽410之内,从而连杆300的第二端可以按照导向槽410的预设导向轨迹进行移动,导向槽410能够对连杆300的第二端起到限制作用,使得连杆300的第二端沿导向槽410的贯通方向移动,从而使得连杆300第二端的移动更加稳定,精度更高。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导轨400可以设置于容纳空间110的底壁,在此种情况下,导轨400能够直接被容纳空间110的底壁支撑,无需设置专门的支撑配合结构。具体的,导轨400可以可移动地设置于容纳空间110的底壁,导轨400背离顶针孔130的一端与容纳空间110的侧壁之间可以设置有弹性复位件500,在此种情况下,导轨400朝向背离顶针孔130的方向移动时,则能够压缩弹性复位件500,此种情况下,用户在操作的过程中,顶针推动连杆300的第二端移动,由于连杆300的第二端与导轨400之间会产生摩擦,因此连杆300的第二端移动会带动导轨400移动,进而使得导轨400会压缩弹性复位件500。在此种情况下,弹性复位件500具有一个使得导轨400复位的作用力,进而可使连杆300反向运动,有利于驱动与连杆300的第一端相连的运动模组200的回缩运动。
在运动模组200回缩的过程中,连杆300会发生适应性转动,在此过程中,弹性复位件500的弹性恢复力会推动导轨400向着靠近顶针孔130的方向移动,进而更容易带动连杆300的第二端向着靠近顶针孔130的方向进行复位转动,进而使得运动模组200的回缩更加容易,能够方便用户的操控,当然,在此过程中,顶针可处于已经与顶针孔130分离的状态。
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中,容纳空间110的内壁可以包括朝向开口120的第一限位面111,在运动模组200的回缩方向上,运动模组200与第一限位面111限位配合,第一限位面111用于限制运动模组200的回缩运动,从而可以避免运动模组200在开口120中的过度回缩。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密封圈140,密封圈140用于实现开口120的内壁与运动模组200之间的密封,在运动模组200升降的过程中,密封圈140与运动模组200滑动密封,进而在不影响运动模组200运动的情况下,还能确保密封,避免异物通过运动模组200与开口120的内壁之间的间隙,而侵入到容纳空间110内。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开口120邻近开口120的外侧端口的区域可以设置有第二限位面112,第二限位面112围绕运动模组200设置,第二限位面112朝向运动模组200的回缩方向,第二限位面112可以设置有密封圈140,在此种情况下,第二限位面112能够与密封圈140在运动模组200的伸出方向限位配合,第二限位面112能够避免密封圈140被刮翻,也能避免密封圈140被推出开口120之外。需要说明的是,密封圈140的种类多样,该领域的工作人员可根据具体要求选择适合的类型,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密封圈140的种类做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中,运动模组200可以包括功能主体210和模组支架220,功能主体210为运动模组200发挥其功能的部分,模组支架220为能够支撑功能主体210的部分,功能主体210可拆卸地设置于模组支架220上,此种情况下,功能主体210可与模组支架220拆离,从而有利于电子设备得到可分离式的功能主体210,进而方便用户进行更灵活地使用,同时还有利于后续对功能主体210或模组支架220的更换。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模组支架220与连杆300的第一端转动相连,从而可以人工操作控制模组支架220的升降,具体的,用户将顶针插入顶针孔130,顶针的端部通过顶针孔130从而推动连杆300的第二端向着远离顶针孔130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使得连杆300发生转动,由于连杆300的第一端与模组支架220转动相连,因此连杆300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将模组支架220顶起,进而使得模组支架220通过开口120伸出至设备主体100之外,最终实现模组支架220的工作。当然,顶针可以通过与顶针孔130的紧配合,而维持在设定位置,从而保持对连杆300的第二端的推动,使得连杆300和模组支架220能够维持在伸出位置。
当然,用户可以通过抽离顶针,从而解除对连杆300的第二端的限制,然后再推动运动模组200,使得模组支架220带动运动模组200通过开口120回缩至容纳空间110之内,在此过程中,连杆300会随着模组支架220的回缩移动而相对于模组支架220发生适应性转动,进而使得连杆300的第二端向着靠近顶针孔130的方向移动,此过程最终能够实现模组支架220带动运动模组200回缩至设备主体100之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功能主体210可以具有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在功能主体210处于第三状态的情况下,功能主体210与模组支架220相连,从而实现模组支架220带动功能主体210通过开口120进出容纳空间110,在功能主体210处于第四状态的情况下,功能主体210与模组支架220分离,在此种情况下,功能主体210可以单独使用,进而避免用户使用功能主体210时受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限制,进而方便用户灵活地使用功能主体210。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功能主体210与模组支架220的连接方式多样,功能主体210与模组支架220可以通过磁吸机构可拆卸相连,具体的,磁吸机构可以包括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设置于功能主体210,第二磁性件设置于模组支架220,功能主体210与模组支架220可以通过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的磁性吸附相连。或者,功能主体210与模组支架220也可以通过卡扣机构可拆卸相连,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功能主体210与模组支架220的连接方式做具体限定。磁吸机构或卡扣机构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实现。
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中,模组支架220起到支撑功能主体210的作用,当然,在功能主体210与模组支架220分离后,模组支架220可以退回到容纳空间110内。
模组支架220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如图9所示,模组支架220可以包括支撑部221和覆盖部222,覆盖部222可在需要时对电子设备的开口120进行覆盖,使得电子设备的外观更具完整性,功能主体210设置于支撑部221,支撑部221对功能主体210具有支撑的作用,支撑部221与连杆300的第一端转动相连,从而实现运动模组200与连杆300的第一端之间的转动连接。
覆盖部222覆盖于功能主体210的顶端,在功能主体210处于第四状态的情况下,支撑部221与功能主体210分离,此种情况下,模组支架220可回缩至容纳空间110内,覆盖部222可与开口120封堵配合,进而使得电子设备的外观不存在凹槽或者洞坑等,进而能够提升电子设备的外观性能,同时可以避免外界环境中的灰尘、水等一些污染物进入到电子设备中,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害,从而有利于延长用户对电子设备的使用期限。
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模组支架220还可以包括第一板状结构件223和第二板状结构件224,第一板状结构件223与连杆300的第一端转动相连,从而实现运动模组200与连杆300的第一端之间的转动连接。第一板状结构件223和第二板状结构件224转动相连,从而实现两者能够相对转动。模组支架220具有折弯状态和展平状态,第一板状结构件223和第二板状结构件224相对转动,从而实现模组支架220在折弯状态与展平状态之间切换。
在模组支架220处于折弯状态,且功能主体210处于第四状态的情况下,第二板状结构件224可封堵开口120,此种情况下,第二板状结构件224也能使得电子设备在用户使用运动模组200时的外观不存在洞坑,在模组支架220处于展平状态,且功能主体210处于第三状态的情况下,第一板状结构件223和第二板状结构件224形成能支撑功能主体210的支撑面,功能主体210可设置于此支撑面,从而形成运动模组200。具体的,功能主体210与第一板状结构件223和第二板状结构件224中的至少一者可拆卸相连,此种情况下,功能主体210与第一板状结构件223或第二板状结构件224为可拆离结构,从而有利于后续对功能主体210、第一板状结构件223或是第二板状结构件224的更换,有利于用户使用,当然,也能满足模组支架220与功能主体210可拆卸配合的要求。
本申请实施例中,运动模组200可以包括摄像头、闪光灯、受话器、传感器中的至少一者,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运动模组200的具体种类。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可穿戴设备、游戏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电子设备的具体种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运动模组和连杆,其中:
所述设备主体开设有容纳空间以及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开口;
所述连杆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设备主体开设有顶针孔,所述顶针孔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所述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运动模组转动相连,所述连杆的第二端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顶针孔相对设置,所述顶针孔的贯通方向与所述连杆的第二端的移动方向一致;
所述运动模组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可随所述连杆的转动穿过所述开口回缩至所述容纳空间之内或至少部分伸出至所述容纳空间之外,且所述运动模组与所述设备主体可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模组与所述连杆的第一端可拆卸相连,所述运动模组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运动模组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运动模组与所述连杆相连,在所述运动模组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运动模组与所述连杆分离以与所述设备主体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轨,所述导轨具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端口与所述顶针孔相对设置,所述连杆的第二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向槽之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底壁,所述导轨背离所述顶针孔的一端与所述容纳空间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包括朝向所述开口的第一限位面,在所述运动模组的回缩方向上,所述运动模组与所述第一限位面限位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邻近所述开口的外侧端口的区域设置有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面围绕所述运动模组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面朝向所述运动模组的回缩方向,所述第二限位面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运动模组密封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模组包括功能主体和模组支架,所述功能主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模组支架上,所述模组支架与所述连杆的第一端转动相连,所述功能主体具有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在所述功能主体处于所述第三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功能主体与所述模组支架相连,在所述功能主体处于所述第四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功能主体与所述模组支架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主体与所述模组支架通过磁吸机构可拆卸相连,或者,所述功能主体与所述模组支架通过卡扣机构可拆卸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支架包括支撑部和覆盖部,所述功能主体设置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连杆的第一端转动相连,所述覆盖部覆盖于所述功能主体的顶端,在所述功能主体处于所述第四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功能主体分离,且所述覆盖部可与所述开口封堵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支架包括第一板状结构件和第二板状结构件,所述第一板状结构件与所述连杆的第一端转动相连,所述第一板状结构件和所述第二板状结构件转动相连,所述模组支架具有折弯状态和展平状态,在所述模组支架处于折弯状态,且所述功能主体处于所述第四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板状结构件可封堵所述开口,在所述模组支架处于展平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板状结构件和所述第二板状结构件形成支撑所述功能主体的支撑面,所述功能主体与所述第一板状结构件和所述第二板状结构件中的至少一者可拆卸相连。
CN202011237683.4A 2020-11-09 2020-11-09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5655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37683.4A CN112565524B (zh) 2020-11-09 2020-11-09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37683.4A CN112565524B (zh) 2020-11-09 2020-11-09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5524A true CN112565524A (zh) 2021-03-26
CN112565524B CN112565524B (zh) 2022-09-09

Family

ID=75041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37683.4A Active CN112565524B (zh) 2020-11-09 2020-11-09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6552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427141U (zh) * 2017-11-20 2018-05-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卡托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18166070A1 (zh) * 2017-03-17 2018-09-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卡托顶针及电子终端
CN108599795A (zh) * 2018-06-29 2018-09-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卡托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847859A (zh) * 2018-07-27 2018-11-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8445552U (zh) * 2018-07-27 2019-01-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66070A1 (zh) * 2017-03-17 2018-09-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卡托顶针及电子终端
CN207427141U (zh) * 2017-11-20 2018-05-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卡托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599795A (zh) * 2018-06-29 2018-09-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卡托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847859A (zh) * 2018-07-27 2018-11-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8445552U (zh) * 2018-07-27 2019-01-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5524B (zh) 2022-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7550B (zh) 伸缩式电源插头
CN210536743U (zh) 一种具有升降式可翻转摄像头的电子设备
CN201011733Y (zh) 手持设备上的旋转摄像头装置
EP3731501B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2565524B (zh) 电子设备
CN111026103B (zh) 手柄组件及遥控器
TWI502312B (zh) A lifting device for the movement of auxiliary electronic objects
CN101945153A (zh) 一种折叠式手机
CN201282488Y (zh) 滑盖手机及其滑动装置
CN100500039C (zh) 具有移动面罩机构的头盔
CN108729601A (zh) 一种医院用便于病人行走的走廊扶手
CN210656151U (zh)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嵌入式富氧装置
CN111050044B (zh) 电子设备
CN208445550U (zh) 电子设备
CN111343313A (zh) 一种按压弹出式手机摄像装置
CN215213083U (zh) 一种推拉便捷的移动窗
CN201750456U (zh) 一种折叠式手机
CN209690150U (zh) 一种鲜烟叶成熟度分级用比色手环
CN103445420A (zh) 一种安全自动开收伞
CN101198231B (zh) 滑盖面板与应用此滑盖面板的电子装置
CN215186760U (zh) 一种防水性好的光纤通信收发器
CN202067180U (zh) 压缩空间式滑盖上掀结构
CN212491387U (zh) 一种多功能拉力器
CN214964402U (zh) 一种用于室内变换设计的装帘结构
CN110113461B (zh) 一种能显示和隐藏手机镜头的屏幕升降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