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65466A - 跨应用关联用户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跨应用关联用户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65466A
CN112565466A CN202110192920.8A CN202110192920A CN112565466A CN 112565466 A CN112565466 A CN 112565466A CN 202110192920 A CN202110192920 A CN 202110192920A CN 112565466 A CN112565466 A CN 1125654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lication
user
sub
binding
service ser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9292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65466B (zh
Inventor
王春锋
刘威
林川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pay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pay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pay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ipay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9292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654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65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54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654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54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6User authentication by graphic or iconic represen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07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tickets, e.g. Kerber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5Push-based network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跨应用关联用户的方法,通过将关联业务主体或相同业务主体在不同应用注册的用户,经由业务系统在不同应用中相对应的子应用进行关联,从而可以实现跨应用的用户关联。进一步地,关联的用户在该业务系统通过相应子应用提供的业务下可以共享数据,从而,其他用户向关联用户中的其中一个用户发送信息时,可以通过关联用户获取信息,实现跨应用的信息传递。如此,本说明书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在终端应用中嵌入子应用的前提下,实现嵌入同类子应用的不同应用之间的用户关联,充分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使用习惯,构建跨应用的信息互通场景,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跨应用关联用户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跨应用关联用户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等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被开发了出来。各种各样的终端应用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然而,在电子设备上安装过多的应用软件不仅会降低电子设备的性能,还会影响用户体验。于是,小程序、微应用之类的嵌入式应用应运而生。例如可以嵌入即时通讯类应用的生活缴费、购物、共享单车之类的小程序或微应用。这类应用下载无需安装即可使用,实现消息通知、信息浏览等功能,用完即走,方便快捷。
实践中,由于每个用户的生活习惯、个人偏好等各不相同,一些应用系统为了方便各种用户,还可以针对同一业务开发嵌入不同应用的小程序或微应用。例如针对一种购物类应用可以开发两种沟通类小程序或微应用,分别嵌入相互独立的两种社交类应用。这种情况下,基于每个用户对应用的不同偏好,嵌入不同应用的两种小程序或微应用之间如果消息不能互通,则仍然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例如无法及时沟通等。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描述了一种跨应用关联用户的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背景技术提到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跨应用关联用户的方法,用于针对在第一应用注册的第一用户和在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二用户,建立关联关系,其中所述第一应用嵌入有第一子应用,第二应用对应有第二子应用,所述第一子应用和所述第二子应用由第一业务服务端提供支持;所述方法包括:由所述第一用户通过所述第一子应用,与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建立第一会话;通过所述第一子应用向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针对所述第二应用的用户绑定请求,以供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基于所述用户绑定请求反馈绑定凭证;经由所述第二用户,通过所述第二应用获取所述绑定凭证,并基于所述绑定凭证,通过所述第二子应用向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验证请求,从而供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在对所述绑定凭证验证通过的情况下,确定在所述第一应用注册的所述第一用户和在所述第二应用注册的所述第二用户具有关联关系,且至少在由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提供支持的第一业务中共享数据。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绑定凭证包含于二维码信息中;所述经由所述第二用户通过所述第二应用获取所述绑定凭证包括:通过所述第二应用扫描所述二维码,以供所述第二应用获取所述绑定凭证。
根据一个实施例,经由所述第二用户通过所述第二子应用向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所述验证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第二应用对通过所述第二用户的用户名及用户权限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的情况下,经由所述第二子应用向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所述验证请求。
根据一个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还反馈有所述第二子应用的网络地址,在所述第二应用未嵌入有第二子应用的情况下,所述由所述第二子应用向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所述验证请求包括:经由所述第二应用根据所述第二子应用的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建立连接;由所述第二子应用向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所述验证请求。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均具有管理员权限,并分别对应多个子用户,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建立关联关系的情况下,由所述第一用户在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N个子用户与所述第二用户在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N个子用户一一对应建立关联关系。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绑定凭证在预定时间段内有效。
根据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跨应用关联用户的方法,用于针对在第一应用注册的第一用户和在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二用户,建立关联关系,其中所述第一应用嵌入有第一子应用,第二应用对应有第二子应用,所述第一子应用和所述第二子应用由第一业务服务端提供支持;所述方法由第一业务服务端执行,包括:接收所述第一用户通过所述第一子应用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二应用的用户绑定请求,其中,所述第一子应用预先与第一业务服务端建立有第一会话;基于所述用户绑定请求反馈绑定凭证,从而使得所述第二用户通过所述第二应用获取所述绑定凭证,并基于所述绑定凭证,经由所述第二子应用向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验证请求;根据所述验证请求对所述绑定凭证进行验证,并在验证通过的情况下,确定在所述第一应用注册的所述第一用户和在所述第二应用注册的所述第二用户建立关联关系,且至少在由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提供支持的第一业务中共享数据。
根据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信息传递的方法,用于在第一应用注册的第一用户或在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二用户,与在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三用户之间传递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应用嵌入有第一子应用,第二应用对应有第二子应用,所述第一子应用和所述第二子应用由第一业务服务端至少针对第一业务提供支持;所述方法应用于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包括:接收所述第三用户经由所述第二应用中的第二子应用,关于所述第一业务向第二应用中的第二用户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二应用的第二用户与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用户,通过第一业务服务端提供的可嵌入第一应用中的第一子应用和可嵌入第二应用中的第二子应用进行关联;向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用户及所述第二应用的第二用户发送所述第一信息的通知消息,以供所述第一用户通过所述第一应用或所述第二用户通过所述第二应用请求所述第一消息;基于所述第一用户通过所述第一应用发送的请求,向所述第一用户反馈所述第一信息,以供所述第一用户通过所述第一应用,处理所述第一信息;或者,基于所述第二用户通过所述第二应用发送的请求,向所述第二用户反馈所述第一信息,以供所述第二用户通过所述第二应用,处理所述第一信息。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应用的第二用户与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用户,通过第一业务服务端提供的可嵌入第一应用中的第一子应用和可嵌入第二应用中的第二子应用进行关联包括:由第一用户通过第一子应用,与第一业务服务端建立第一会话;通过第一子应用向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针对第二应用的用户绑定请求,以供第一业务服务端基于用户绑定请求反馈绑定凭证;经由所述第二用户,通过第二应用获取所述绑定凭证,并基于所述绑定凭证,通过所述第二子应用向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验证请求,从而在第一业务服务端对绑定凭证验证通过的情况下,确定在所述第一应用注册的所述第一用户和在所述第二应用注册的所述第二用户具有关联关系。
根据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跨应用关联用户的终端,所述终端安装有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用于针对在所述第一应用注册的第一用户和在所述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二用户,建立关联关系,其中所述第一应用嵌入有第一子应用,第二应用对应有第二子应用,所述第一子应用和所述第二子应用由第一业务服务端提供支持;所述终端包括:会话连接单元,配置为由所述第一用户通过所述第一子应用,与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建立第一会话;第一请求单元,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子应用向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针对所述第二应用的用户绑定请求,以供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基于所述用户绑定请求反馈绑定凭证;第二请求单元,配置为经由所述第二用户,通过所述第二应用获取所述绑定凭证,并基于所述绑定凭证,通过所述第二子应用向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验证请求,从而在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对所述绑定凭证验证通过的情况下,确定在所述第一应用注册的所述第一用户和在所述第二应用注册的所述第二用户具有关联关系,且至少在由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提供支持的第一业务中共享数据。
根据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跨应用关联用户的终端,所述终端安装有第一应用,用于针对在第一应用注册的第一用户和在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二用户,建立关联关系,其中所述第一应用嵌入有第一子应用,第二应用对应有第二子应用,所述第一子应用和所述第二子应用由第一业务服务端提供支持;所述终端包括:
会话连接单元,配置为经由所述第一用户通过所述第一子应用,与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建立第一会话;
请求单元,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子应用向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针对所述第二应用的用户绑定请求,以供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基于所述用户绑定请求反馈绑定凭证,从而使得运行于第二终端的所述第二应用获取所述绑定凭证,并通过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绑定凭证,经由所述第二子应用向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验证请求,从而在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对所述绑定凭证验证通过的情况下,确定在所述第一应用注册的所述第一用户和在所述第二应用注册的所述第二用户具有关联关系,且至少在由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提供服务的业务中共享数据。
根据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跨应用关联用户的装置,用于针对在第一应用注册的第一用户和在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二用户,建立关联关系,其中所述第一应用嵌入有第一子应用,第二应用对应有第二子应用,所述第一子应用和所述第二子应用由第一业务服务端提供支持;所述装置设于第一业务服务端,包括:
接收单元,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用户通过所述第一子应用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二应用的用户绑定请求,其中,所述第一子应用预先与第一业务服务端建立有第一会话;
反馈单元,配置为基于所述用户绑定请求反馈绑定凭证,从而使得所述第二用户通过所述第二应用获取所述绑定凭证,并基于所述绑定凭证,经由所述第二子应用向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验证请求;
验证单元,配置为根据所述验证请求对所述绑定凭证进行验证;
关联单元,配置为在对所述绑定凭证验证通过的情况下,确定在所述第一应用注册的所述第一用户和在所述第二应用注册的所述第二用户具有关联关系,且在由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提供服务的业务中共享数据。
根据第七方面,提供一种信息传递的装置,用于在第一应用注册的第一用户或在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二用户,与在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三用户之间传递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应用嵌入有第一子应用,第二应用对应有第二子应用,所述第一子应用和所述第二子应用由第一业务服务端至少针对第一业务提供支持;所述装置设于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包括:
接收单元,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三用户经由所述第二应用中的第二子应用,关于所述第一业务向第二应用中的第二用户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二应用的第二用户与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用户,通过第一业务服务端提供的可嵌入第一应用中的第一子应用和可嵌入第二应用中的第二子应用进行关联;
发送单元,配置为向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用户及所述第二应用的第二用户发送所述第一信息的通知消息,以供所述第一用户通过所述第一应用或所述第二用户通过所述第二应用请求所述第一消息;
信息反馈单元,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用户通过所述第一应用发送的请求,向所述第一用户反馈所述第一信息,以供所述第一用户通过所述第一应用,处理所述第一信息;或者,
基于所述第二用户通过所述第二应用发送的请求,向所述第二用户反馈所述第一信息,以供所述第二用户通过所述第二应用,处理所述第一信息。
根据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中执行时,令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的方法。
根据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执行代码,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可执行代码时,实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的方法。
通过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和装置,通过将关联业务主体或相同业务主体在不同应用注册的用户,经由业务系统在不同应用中相对应的子应用进行关联,从而可以实现跨应用的用户关联。进一步地,跨应用关联的用户在该业务系统通过相应子应用提供的业务下可以共享数据,从而,其他用户向跨应用关联用户中的其中一个应用的用户发送信息时,可以通过用户关联关系实现跨应用的信息传递。如此,本说明书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终端应用中嵌入微应用或小程序之类的子应用的前提下,实现嵌入同类子应用的不同应用之间的用户信息共享,充分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使用习惯,构建跨应用的信息互通场景,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示出本说明书技术构思下的一个具体实施架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跨应用关联用户的方法流程图;
图3示出根据一个具体例子的跨应用关联用户的时序图;
图4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信息传递方法流程图;
图5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跨应用关联用户的终端的示意性框图;
图6示出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跨应用关联用户的终端的示意性框图;
图7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跨应用关联用户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8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信息传递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说明书提供的方案进行描述。
首先,结合图1示出的一个具体实施场景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该具体实施场景可以包括,业务系统、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其中,业务系统可以为相应终端应用(如购物平台)提供业务支持。第一应用、第二应用为可以运行在终端的不同应用,例如,第一应用为××金融平台,第二应用为××即时通信平台。为了适应不同的用户需求,业务系统对应有可以嵌入第一应用的第一子应用(例如为“××小程序”),以及可以嵌入第二应用的第二子应用(例如为“××微应用”)。通常,子应用通过所嵌入的应用对应的接口与业务系统通信,并且子应用通常使用所嵌入的当前应用的用户账号(ID),而不是使用在业务系统注册的账号。
假设企业A为商户,习惯使用第一应用,用户B为消费者,习惯使用第二应用。由于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相互独立,因此常规技术中常常不能由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直接通信。则在用户B通过第二应用中的第二子应用向企业A发送客服信息时,企业A可能由于习惯使用第一应用而不常使用第二应用,从而无法及时接收用户B通过第二应用发送的信息。
针对这种问题,本说明书提供一种技术构思,将企业A在第一应用注册的第一用户和在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二用户进行关联,或绑定。这样,由于第一子应用和第二子应用均可以由业务系统提供业务支持,从而企业A对应的在第一应用注册的第一用户和在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二用户可以和在业务系统共享相关子应用的数据。
如此,在用户B通过第二应用中的第二子应用向企业A发送信息时,由于企业A在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中对应的用户信息被关联并由服务端记录该关联关系,如此,服务端可以为企业A在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中对应的用户共享数据。例如业务系统可以分别向企业A在第一应用中的用户(账号)和在第二应用中的用户(账号)推送消息通知。企业A可以根据自身的使用习惯,通过第一应用或第二应用向业务系统请求获取用户B发送的信息。
在企业A使用第一应用的情况下,经由业务系统推送的信息可以以第一应用的通知消息形式到达终端应用。在终端第一应用中,该通知消息可以用于自动唤醒第一子应用,或由用户点击通知消息唤醒第一子应用。第一子应用被唤醒后,可以向业务系统拉取信息,并进行处理,例如对信息进行回复。企业A经由第一应用回复的信息到达业务系统的服务端。这里回复的信息也可以是通过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共享的数据。在用户B也对应有第一应用中关联的另一用户的情况下,该回复信息可以经由业务系统的服务端分别向第二应用中的用户B及其在第一应用中的关联用户发送通知消息。并基于第二应用中的用户B或其在第一应用中的关联用户的拉取数据请求,提供上述企业A回复的信息。在用户B未对应有其他应用中关联用户的情况下,业务系统的服务端可以向第二应用中的用户B发送通知消息来唤醒用户B使用的终端第二应用中的第二子应用,由第二子应用向业务系统拉取数据,或者由业务系统的服务端直接将上述回复信息推送至第二应用中的用户B。依次类推。如此,即使企业A经由第一应用,用户B经由第二应用,也可以实时进行跨应用的信息沟通。
下面详细描述本说明书的技术构思。
图2示出了根据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的跨应用关联用户的流程示意图。例如,待关联的用户可以为第一应用注册的第一用户(user),以及在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二用户。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可以对应于同一业务主体,例如图1示出的企业A等。第一应用可以嵌入有第一子应用,第二应用可以对应有可嵌入第二应用的第二子应用,第一子应用和第二子应用均由第一业务服务端提供支持。
其中,该流程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具有一定计算能力的计算机、设备、服务器等,例如图1示出的企业A对应的终端。可以理解,企业A使用的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可以运行于一个终端,也可以运行于两个终端,在此不作限定。如图2所示,该流程可以包括:步骤201,由第一用户通过第一子应用,与第一业务服务端建立第一会话;步骤202,通过第一子应用向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针对第二应用的用户绑定请求,以供第一业务服务端基于该用户绑定请求反馈绑定凭证;步骤203,经由第二用户,通过第二应用获取绑定凭证,并基于该绑定凭证,通过第二子应用向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验证请求,从而供第一业务服务端在对绑定凭证验证通过的情况下,确定第一应用注册的第一用户和在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二用户具有关联关系,且至少在由第一业务系统提供支持的第一业务中共享数据。
首先,在步骤201中,由第一用户通过第一子应用,与第一业务服务端建立第一会话。这里的第一用户,可以是在第一应用注册的用户(user),其可以通过相应用户标识(如user name、user ID等)来描述。通常,相对于一个应用,用户标识具有唯一性。因此,第一用户可以是在第一应用注册的、具有唯一的用户标识的任意用户。可选地,用户标识可以采用手机号、身份证号之类本身具有唯一性的标识。
客户端通常可以以会话(session)方式与服务端连接。在一些情况下,客户端未接入用户,还可以由服务端或客户端为其生成临时用户标识,以标记当前用户。该临时标识在当前应用中也具有唯一性,例如为16位随机数、用户设备标识码、用户设备标识码+随机数等。当用户在应用的页面(Web)之间跳转时,存储在session 对象中的变量将不会丢失,而是在整个用户会话中一直存在下去。
第一子应用由于嵌入在第一应用中,因此经由第一子应用进行业务处理的用户可以对应有在第一应用中的用户标识,例如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具体地,在经由第一应用中的第一子应用与第一业务系统建立连接时,可以通过在第一应用中注册的第一用户进行。
在与第一业务服务端建立第一会话后,经由步骤202,通过第一子应用向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针对第二应用的用户绑定请求,以供第一业务服务端基于该用户绑定请求反馈绑定凭证。
其中,用户绑定请求中可以包含要绑定的应用,如第二应用。在具体实现中,用户绑定请求还可以包含第一应用以及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一业务服务端针对该用户绑定请求,可以生成相应的绑定凭证。所谓绑定凭证,就是可以作为用户绑定依据的信息。该绑定凭证例如可以为验证码、令牌(token)等。以验证码为例,其相当于一种核对标识,在一些数据传输之前,要先进行核对标识的校验,不同的核对标识被授权不同的数据操作。例如,针对上述用户绑定请求,该绑定凭证仅用于第一应用中的第一用户与第二应用中的某个用户的绑定。根据一个实施例,绑定凭证可以随机生成,例如为随机生成的6位数,并将该随机生成的数与当前用户绑定业务关联。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第一业务系统可以将绑定凭证和其他信息一起反馈,例如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二应用的下载地址、第二子应用的网络地址等等中的一项或多项。可选地,第一业务系统可以反馈绑定凭证及这些信息按预定方式加密后的值,例如散列值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绑定凭证的滥用或重复,绑定凭证还可以具有一定的有效期,例如3分钟等。
绑定凭证(还可以包含其他信息)可以通过字符、二维码、条形码等各种形式由第一业务服务端反馈至第一应用,或者说,反馈给第一应用的第一用户。
进一步地,可以通过步骤203,经由第二用户,通过第二应用获取上述绑定凭证,并基于绑定凭证,经由第二子应用向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用户绑定的验证请求。
可以理解,根据绑定凭证的形式不同,经由第二用户,通过第二应用获取上述绑定凭证的方式也不同。例如,在绑定凭证是字符形式时,可以通过输入、复制等方式获取绑定凭证,在绑定凭证是二维码、条形码等方式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扫描等方式获取绑定凭证。
第二应用在获取绑定凭证时,可以登录有预先在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二用户。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应用预先嵌入有第二子应用,则可以通过第二子应用向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验证请求。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应用未预先嵌入有第二子应用,则还可以根据第一业务系统的反馈信息,获取相应子应用(如小程序或微应用)的网络地址,与第一业务服务端建立连接,从而通过第二子应用向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验证请求。例如,在第一业务服务端的反馈信息是二维码形式的情况下,该二维码中除了包含绑定凭证,还可以包含第二子应用的网络地址。在一些情况下,还可以由第二用户在第二应用搜索第二子应用并连接到第一业务服务端,之后获取相应绑定凭证。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业务服务端的反馈信息还可以包含第二应用的下载地址等信息,这种情况下,可以允许未安装第二应用的终端根据该下载地址信息下载第二应用后,由第二应用中的用户获取绑定凭证中的验证信息(如验证码、令牌等)。
换句话说,第一业务服务端的反馈信息中至少包括绑定凭证,还可以包括第二子应用的检测脚码、唤醒脚码、第二子应用的网络地址、第二应用的下载地址等等中的一项或多项。如此,在终端未安装第二应用的情况下,可以下载第二应用并安装,在安装第二应用的情况下,如果第二应用中已嵌入第二子应用,可以唤醒第二子应用,如果第二应用中未嵌入第二子应用,则可以按照第二子应用的网络地址连接到第一业务系统。
根据一个可能的设计,第二应用还可以先对第二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例如验证是否和第一用户属于同一个企业等等。在验证通过的情况下,再获取绑定凭证,或者上传验证请求。
验证请求可以包含绑定凭证,以供第一业务服务端在接收到该绑定凭证之后,可以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该有效性验证例如可以包括对有效期限的验证、对绑定凭证的字符进行校对等。在第一业务服务端对绑定凭证验证通过的情况下,可以确定在第一应用注册的第一用户和在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二用户具有关联关系。具体地,例如对应到同一个企业等。这样,在第一应用注册的第一用户和在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二用户至少可以在由第一业务系统提供服务的第一业务中共享数据。
其中,在第一应用注册的第一用户和在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二用户,在由第一业务系统提供服务的第一业务中共享数据可以理解为:第一用户通过第一应用可以获取其他用户向第二应用中的第二用户发送的数据,反之亦然。
可以理解,图1、图2中的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第一子应用和第二子应用中,第一、第二仅表示应用之间的对应和区分,而不进行实质性限定。第一、第二两者可以互换。
值得说明的是,图2示出的流程中,以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应用和第二用户对应的第二应用可以运行于同一终端,也可以运行于不同终端,在此不作限定。在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还可以运行于不同的终端的情况下,第一应用运行的终端可以执行步骤201、步骤202,第二应用运行的终端可以对应步骤203,在此不再赘述。
在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用户、第二用户对应的用户主体还可以分别对应有多个子用户。例如,在第一用户、第二用户对应的用户主体为企业A的情况下,其可以对应有多个员工用户。此时,第一用户、第二用户对这些员工用户可以具有管理权限。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应用中的第一用户与第二应用中的第二用户建立关联关系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建立员工用户之间的关联关系,例如,员工张三在第一应用中对应第一用户的第一子用户,与其在第二应用中对应的第二用户的第二子用户,可以建立关联关系。其中,子用户之间的关联关系建立可以在具有管理权限的用户关联之后建立。其建立过程与具有管理权限的用户关联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进一步明确以上用户关联方案,图3示出了一个在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之间建立用户关联关系的具体例子的时序图。如图3所示,是某个企业(如商户)及其员工在平台A(第一应用)与平台B(第二应用)之间的用户绑定流程。图3示出的绑定流程时序图包括两个部分,在图3中通过虚线31划分开。其中,业务系统是为用户提供某种业务的系统,例如某购物平台的客服业务系统,在图3示出的例子中,业务系统可以是提供为某种业务(如客服业务)提供服务的业务服务端。用户可以通过该业务系统提供支持的终端应用与该业务系统进行信息交互。在图3示出的例子中,该业务系统可以分别通过相应接口,为嵌入平台A、平台B的微应用或小程序(可以统称子应用)提供相应支持。也就是说,这里的业务系统可以看作提供某种业务(例如客服业务)的业务服务端。
第一部分为虚线31上面的部分,为企业在平台A和平台B的用户绑定过程。该过程中,首先,企业管理者(此处可理解为拥有企业管理权限的用户),通过在平台A(即第一应用)注册的用户(第一用户)登录业务系统,由业务系统为企业管理者对应的用户建立会话(session),并反馈至平台A。接着,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平台A发起用户绑定请求。该用户绑定请求可以是要求绑定平台B(第二应用)的用户的请求。该绑定请求由平台A发送至业务系统,由业务系统生成用于用户绑定的加密token(令牌,如随机生成的一串字符)。在图3示出的具体例子中,该令牌信息(绑定凭证)可以被业务系统和其他信息(例如业务系统对应于平台B的子应用的网络链接地址、向平台B的绑定请求等)一起生成二维码图片,并反馈至平台A。
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平台B(第二应用)扫描通过平台A接收的二维码,以获取其中的信息。值得说明的是,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同一终端打开平台B扫码,也可以通过其他终端的平台B扫码。特别地,在企业管理者未安装平台B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其他应用扫码并根据二维码中包含的下载地址等信息下载并安装平台B,在安装有平台B但未使用相应子应用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其他应用或平台B扫码,从而获取相应子应用的网络地址,并连接到业务服务端,在此不作限定。总之,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扫码跳转到平台B,由平台B验证当前用户(第二用户)和企业身份(在企业管理者在平台B没有相应用户的情况下,也可以跳转到下载、注册界面,实时注册)。从而,企业管理者通过平台B登录业务系统,并携带相应token信息向业务系统请求用户绑定。业务系统可以对token进行信息验证,在验证通过的情况下,将平台A的企业管理员账号(第一用户)与平台B的企业管理员账号(第二用户)绑定。之后,业务系统可以向平台B的用户反馈绑定成功的信息。
可以理解,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其可以在某个平台,如平台A,关联有多个子用户,这些子用户可以作为企业用户的下属用户进行业务处理。于是,进一步地,在企业管理者在平台A的账户a与在平台B的账户b关联成功后,企业管理者可以向下属员工发送用户绑定通知。该绑定通知可以通过被关联的任一平台的企业用户发出,例如通过平台A发送绑定通知。
如图3中虚线31下面部分所示,员工在平台A与平台B的用户绑定过程与企业管理者的用户绑定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值得说明的是,在员工的用户绑定过程中,与企业管理者用户绑定过程的区别在于:业务系统所生成的token可以是新的token,也可以是与企业管理者用户绑定过程中一致的token;平台B验证的是员工身份;在验证token过程中,可以仅验证当前部分生成的token,也可以先验证企业管理者用户绑定过程中生成的token,再验证当前的token。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示出的具体例子是图2示出的流程中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图3中的一些描述可以作为图2流程中的可选技术方案,图2描述的流程可以适用于图3给出的实施例。
基于图3示出的具体例子的时序图,假设业务系统为提供第一业务的业务系统,提供第一业务系统的服务端称为第一业务服务端,第一业务服务端为可嵌入第一应用的第一子应用、可嵌入第二应用的第二子应用提供第一业务的业务支持,则针对第一应用中注册的第一用户和第二应用中注册的第二用户,第一业务服务端可以执行以下用户绑定流程:
接收第一用户通过第一子应用发送的针对第二应用的用户绑定请求,其中,第一子应用预先与第一业务服务端建立有第一会话;
基于用户绑定请求反馈绑定凭证,从而使得第二用户通过第二应用获取绑定凭证,并基于绑定凭证,经由第二子应用向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验证请求;
根据验证请求对绑定凭证进行验证,并在验证通过的情况下,确定在第一应用注册的第一用户和在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二用户具有关联关系,且至少在由第一业务服务端提供支持的第一业务中共享数据。
在第一应用中的第一用户和第二应用中的第二用户称为关联用户。之后,针对相应业务,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可以跨应用共享数据,从而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涉及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的信息可以跨应用传递。
相应地,本说明书还提出一种信息传递的方法。该信息传递的方法可以用于跨应用进行信息传递。此时,被跨应用关联的用户可以在关联应用用户(如前文描述的在第一应用注册的第一用户及在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二用户)的任一个处理相关信息。
图4示出了根据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的信息传递的流程。该流程中,假设在第一应用注册的第一用户和在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二用户相互关联,称为关于第一业务的关联用户。为第一业务(如客服会话业务)提供服务的服务端称为第一业务服务端,第一业务服务端至少关于第一业务对应有可以嵌入第一应用的第一子应用,以及可以嵌入第二应用的第二子应用。第一子应用和第二子应用例如可以为小程序或微应用等。在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三用户可以为该关联用户关于第一业务的相对业务方。
由于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在第一业务服务端共享信息,因此第三用户可以通过嵌入在第二应用中的第二子应用,向上述关联用户中的任意用户发送信息,上述关联用户可以通过第一应用接收并处理信息,也可以通过第二应用接收或处理信息。图4示出的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跨应用传递信息的示意性流程。也就是说,在第三用户通过嵌入在第二应用中的第二子应用,向在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二用户发送信息时,由在第一应用注册的第一用户接收并处理信息的过程。图4示出的流程的执行主体可以是任意具有一定计算能力的计算机、设备、服务器等,例如第一业务服务端。该流程可以包括:
步骤401,接收第三用户经由第二应用中的第二子应用,关于第一业务向第二应用中的第二用户发送的第一信息。由于第二应用中,第二子应用用于处理第一业务,因此,关于第一业务,第三用户可以经由第二应用中的第二子应用,与第一业务服务端建立连接(如建立session会话),并发送信息。第三用户发送的信息可以具有目标用户,例如第二应用中的第二用户。
第二应用的第二用户与第一应用的第一用户可以预先经由第一业务服务端建立有关联关系,从而成为关联用户。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可以通过第一业务服务端提供的可嵌入第一应用中的第一子应用和可嵌入第二应用中的第二子应用进行关联。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跨应用关联的一个具体方式例如可以是:由第一用户通过第一子应用,与第一业务服务端建立第一会话;通过第一子应用向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针对第二应用的用户绑定请求,以供第一业务服务端基于用户绑定请求反馈绑定凭证(如令牌token);经由第二用户,通过第二应用获取绑定凭证,并基于绑定凭证,经由第二子应用向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验证请求,从而在第一业务服务端对绑定凭证验证通过的情况下,确定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建立关联关系。
步骤402,向第一应用的第一用户及第二应用的第二用户发送第一信息的通知消息。通知消息通常是一种对用户进行提醒或推送的消息。该消息可以包括待传递信息,也可以仅用于提示具有待传递信息。在本说明书中,通过向应用传递通知消息,可以由用户唤醒相应的子应用。
在本说明书的技术构思下,由于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相互关联,为了避免相应业务主体错过信息,第一业务服务端可以向第一应用的第一用户和第二应用的第二用户均发送通知消息。相应业务主体可以通过第一应用获取第一信息,也可以通过第二应用获取信息。
从而,业务服务端可以在步骤403中,基于第一用户通过第一应用发送的请求,向第一用户反馈第一信息,以供第一用户通过第一应用,处理第一信息。
或者,业务服务端可以在步骤404中,基于第二用户通过第二应用发送的请求,向第二用户反馈第一信息,以供第二用户通过第二应用,处理第一信息。
可以理解,由于在第一应用注册的第一用户和在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二用户具有关联关系,可以在由第一业务系统提供服务的业务中共享数据,因此,第一业务服务端无法确定相应业务主体使用第一应用还是使用第二应用的情况下,可以向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中的相关用户均发送通知消息,由相应业务主体决定使用第一应用还是第二应用。如此,在相应业务主体使用第一应用的情况下,在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三用户和在第一应用注册的第一用户之间,可以实现跨应用的信息传递。
可以理解,图4示出的信息传递流程是跨应用的信息传递流程,其中涉及具有跨应用的关联用户,其关联方式可以通过图2示出的流程实现,此时,前文关于图2示出的流程的描述,可以适用于图4示出的流程。
回顾以上过程,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将关联用户主体或相同用户主体在不同应用注册的用户,经由业务系统在不同应用中相对应的子应用进行关联,从而可以实现跨应用的用户关联。进一步地,关联的用户在该业务系统通过相应子应用提供的业务下可以共享数据,从而,其他用户向关联用户中的其中一个用户发送信息时,可以通过关联用户实现跨应用的信息传递。如此,本说明书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终端应用中以嵌入微应用或小程序的前提下,实现嵌入同类子应用的不同应用之间的用户关联,充分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使用习惯,构建跨应用的信息互通场景,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根据另一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跨应用关联用户的终端。该终端可以安装有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用于针对在第一应用注册的第一用户和在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二用户,建立关联关系。其中第一应用可以嵌入有第一子应用,第二应用可以对应有第二子应用,第一子应用和第二子应用可以由第一业务服务端提供支持。如图5所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跨应用关联用户的终端500包括:
会话连接单元51,配置为由第一用户通过第一子应用,与第一业务服务端建立第一会话;
第一请求单元52,配置为通过第一子应用向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针对第二应用的用户绑定请求,以供第一业务服务端基于用户绑定请求反馈绑定凭证;
第二请求单元53,配置为经由第二用户,通过第二应用获取绑定凭证,并基于绑定凭证,经由第二子应用向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验证请求,通过第二子应用向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验证请求,从而在第一业务服务端对绑定凭证验证通过的情况下,确定在第一应用注册的第一用户和在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二用户具有关联关系,且至少在由第一业务服务端提供支持的第一业务中共享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绑定凭证包含于二维码信息中;第二请求单元53进一步配置为:
通过第二应用扫描二维码,以供第二应用获取绑定凭证。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请求单元53还配置为,经由第二子应用向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验证请求之前:
通过第二应用对第二用户的用户名及用户权限进行验证,并在验证通过的情况下,由第二子应用向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验证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绑定凭证包含第二子应用的网络地址,在第二应用未嵌入有第二子应用的情况下,第二请求单元53进一步配置为:
经由第二应用根据第二子应用的网络地址,与第一业务服务端建立连接;
由第二子应用向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验证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均具有管理员权限,并分别对应多个子用户,终端500还包括通知单元(未示出),配置为:
在确定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建立关联关系的情况下,由第一用户在第一应用对应的N个子用户与在第二应用第二用户对应的N个子用户一一对应建立关联关系。
值得说明的是,图5所示的装置500是与图2示出的方法实施例相对应的装置实施例,图2示出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同样适用于装置500,在此不再赘述。
图6示出了待绑定的用户对应的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不在一个终端的情形此时,第一应用所在第一终端600可以包括:
会话连接单元61,配置为经由第一用户通过第一子应用,与第一业务服务端建立第一会话;
请求单元62,配置为通过第一子应用向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针对第二应用的用户绑定请求,以供第一业务服务端基于用户绑定请求反馈绑定凭证,从而使得运行于第二终端的第二应用获取绑定凭证,并通过第二用户基于绑定凭证,经由第二子应用向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验证请求,从而在第一业务服务端对绑定凭证验证通过的情况下,确定在第一应用注册的第一用户和在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二用户具有关联关系,且至少在由第一业务服务端提供服务的业务中共享数据。
图7示出了一个实施例的跨应用关联用户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该装置可以设于第一业务服务端。第一业务服务端可以为嵌入第一应用的第一子应用和嵌入第二应用的第二子应用提供业务支持。如图7所示,装置700包括:
接收单元71,配置为接收第一用户通过第一应用发送针对第二应用的用户绑定请求,其中,第一应用预先通过第一子应用与第一业务服务端建立有第一会话;
反馈单元72,配置为基于用户绑定请求反馈绑定凭证,从而使得对应于第二用户通过第二应用获取绑定凭证,并基于绑定凭证,经由第二子应用向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验证请求;
验证单元73,配置为根据验证请求对绑定凭证进行验证;
关联单元74,配置为在对绑定凭证验证通过的情况下,确定在第一应用注册的第一用户和在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二用户具有关联关系,且在由第一业务服务端提供服务的业务中共享数据。
图8示出了一个实施例的信息传递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信息传递的装置可以用于针对在第一应用注册的第一用户和在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三用户之间传递信息,其中第一应用嵌入有第一子应用,第二应用对应有第二子应用,第一子应用和第二子应用由第一业务服务端提供支持,以处理第一业务。
装置800可以设于为第一业务提供支持的第一业务服务端,包括:
接收单元81,配置为接收第三用户经由第二应用中的第二子应用,关于第一业务向第二应用中的第二用户发送的第一信息,第二应用的第二用户与第一应用的第一用户,通过第一业务服务端提供的可嵌入第一应用中的第一子应用和可嵌入第二应用中的第二子应用进行关联;
发送单元82,配置为向第一应用的第一用户及第二应用的第二用户发送第一信息的通知消息,以供第一用户通过第一应用或第二用户通过第二应用请求第一消息;
信息反馈单元83,配置为基于第一用户通过第一应用发送的请求,向第一用户反馈第一信息,以供第一用户通过第一应用,处理第一信息;或者,
基于第二用户通过第二应用发送的请求,向第二用户反馈第一信息,以供第二用户通过第二应用,处理第一信息。
根据一个可能的设计,装置800还可以包括关联单元(未示出),配置为通过以下方式关联第二应用的第二用户与第一应用的第一用户:
由第一用户通过第一子应用,与第一业务服务端建立第一会话;
通过第一子应用向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针对第二应用的用户绑定请求,以供第一业务服务端基于用户绑定请求反馈绑定凭证;
经由第二用户,通过第二应用获取绑定凭证,并基于绑定凭证,通过第二子应用向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验证请求,从而在第一业务服务端对绑定凭证验证通过的情况下,确定在第一应用注册的第一用户和在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二用户具有关联关系。
值得说明的是,图8所示的装置800是与图4示出的方法实施例相对应的装置实施例,图4示出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同样适用于装置800,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另一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中执行时,令计算机执行结合图2或图4所描述的方法。
根据再一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执行代码,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可执行代码时,实现结合图2或图4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说明书的技术构思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技术构思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说明书的技术构思的保护范围,凡在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说明书的技术构思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跨应用关联用户的方法,用于针对在第一应用注册的第一用户和在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二用户,建立关联关系,其中所述第一应用嵌入有第一子应用,第二应用对应有第二子应用,所述第一子应用和所述第二子应用由第一业务服务端提供支持;所述方法包括:
由所述第一用户通过所述第一子应用,与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建立第一会话;
通过所述第一子应用向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针对所述第二应用的用户绑定请求,以供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基于所述用户绑定请求反馈绑定凭证;
经由所述第二用户,通过所述第二应用获取所述绑定凭证,并基于所述绑定凭证,通过所述第二子应用向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验证请求,从而供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在对所述绑定凭证验证通过的情况下,确定在所述第一应用注册的所述第一用户和在所述第二应用注册的所述第二用户具有关联关系,且至少在由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提供支持的第一业务中共享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绑定凭证包含于二维码信息中;所述经由所述第二用户通过所述第二应用获取所述绑定凭证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应用扫描所述二维码,以供所述第二应用获取所述绑定凭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经由所述第二用户通过所述第二子应用向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所述验证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应用对通过所述第二用户的用户名及用户权限进行验证;
在验证通过的情况下,经由所述第二子应用向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所述验证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还反馈有所述第二子应用的网络地址,在所述第二应用未嵌入有第二子应用的情况下,所述由所述第二子应用向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所述验证请求包括:
经由所述第二应用根据所述第二子应用的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建立连接;
由所述第二子应用向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所述验证请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均具有管理员权限,并分别对应多个子用户,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建立关联关系的情况下,由所述第一用户在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N个子用户与所述第二用户在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N个子用户一一对应建立关联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绑定凭证在预定时间段内有效。
7.一种跨应用关联用户的方法,用于针对在第一应用注册的第一用户和在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二用户,建立关联关系,其中所述第一应用嵌入有第一子应用,第二应用对应有第二子应用,所述第一子应用和所述第二子应用由第一业务服务端提供支持;所述方法由第一业务服务端执行,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用户通过所述第一子应用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二应用的用户绑定请求,其中,所述第一子应用预先与第一业务服务端建立有第一会话;
基于所述用户绑定请求反馈绑定凭证,从而使得所述第二用户通过所述第二应用获取所述绑定凭证,并基于所述绑定凭证,经由所述第二子应用向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验证请求;
根据所述验证请求对所述绑定凭证进行验证,并在验证通过的情况下,确定在所述第一应用注册的所述第一用户和在所述第二应用注册的所述第二用户建立关联关系,且至少在由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提供支持的第一业务中共享数据。
8.一种信息传递的方法,用于在第一应用注册的第一用户或在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二用户,与在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三用户之间传递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应用嵌入有第一子应用,第二应用对应有第二子应用,所述第一子应用和所述第二子应用由第一业务服务端至少针对第一业务提供支持;所述方法应用于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包括:
接收所述第三用户经由所述第二应用中的第二子应用,关于所述第一业务向第二应用中的第二用户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二应用的第二用户与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用户,通过第一业务服务端提供的可嵌入第一应用中的第一子应用和可嵌入第二应用中的第二子应用进行关联;
向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用户及所述第二应用的第二用户发送所述第一信息的通知消息,以供所述第一用户通过所述第一应用或所述第二用户通过所述第二应用请求所述第一消息;
基于所述第一用户通过所述第一应用发送的请求,向所述第一用户反馈所述第一信息,以供所述第一用户通过所述第一应用,处理所述第一信息;或者,
基于所述第二用户通过所述第二应用发送的请求,向所述第二用户反馈所述第一信息,以供所述第二用户通过所述第二应用,处理所述第一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应用的第二用户与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用户,通过第一业务服务端提供的可嵌入第一应用中的第一子应用和可嵌入第二应用中的第二子应用进行关联包括:
由第一用户通过第一子应用,与第一业务服务端建立第一会话;
通过第一子应用向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针对第二应用的用户绑定请求,以供第一业务服务端基于用户绑定请求反馈绑定凭证;
经由所述第二用户,通过第二应用获取所述绑定凭证,并基于所述绑定凭证,通过所述第二子应用向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验证请求,从而在第一业务服务端对绑定凭证验证通过的情况下,确定在所述第一应用注册的所述第一用户和在所述第二应用注册的所述第二用户具有关联关系。
10.一种跨应用关联用户的终端,所述终端安装有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用于针对在所述第一应用注册的第一用户和在所述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二用户,建立关联关系,其中所述第一应用嵌入有第一子应用,第二应用对应有第二子应用,所述第一子应用和所述第二子应用由第一业务服务端提供支持;所述终端包括:
会话连接单元,配置为由所述第一用户通过所述第一子应用,与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建立第一会话;
第一请求单元,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子应用向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针对所述第二应用的用户绑定请求,以供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基于所述用户绑定请求反馈绑定凭证;
第二请求单元,配置为经由所述第二用户,通过所述第二应用获取所述绑定凭证,并基于所述绑定凭证,通过所述第二子应用向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验证请求,从而在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对所述绑定凭证验证通过的情况下,确定在所述第一应用注册的所述第一用户和在所述第二应用注册的所述第二用户具有关联关系,且至少在由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提供支持的第一业务中共享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绑定凭证包含于二维码信息中;所述第二请求单元进一步配置为:
通过所述第二应用扫描所述二维码,以供所述第二应用获取所述绑定凭证。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中,经由所述第二用户通过所述第二子应用向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所述验证请求之前,所述第二请求单元还配置为:
通过所述第二应用对所述第二用户的用户名及用户权限进行验证;
在验证通过的情况下,经由所述第二子应用向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所述验证请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还反馈有所述第二子应用的网络地址,在所述第二应用未嵌入有第二子应用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请求单元进一步配置为:
经由所述第二应用根据所述第二子应用的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建立连接;
由所述第二子应用向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所述验证请求。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均具有管理员权限,并分别对应多个子用户,所述终端还包括通知单元,配置为:
在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建立关联关系的情况下,由所述第一用户在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N个子用户与在所述第二应用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N个子用户一一对应建立关联关系。
15.一种跨应用关联用户的终端,所述终端安装有第一应用,用于针对在第一应用注册的第一用户和在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二用户,建立关联关系,其中所述第一应用嵌入有第一子应用,第二应用对应有第二子应用,所述第一子应用和所述第二子应用由第一业务服务端提供支持;所述终端包括:
会话连接单元,配置为经由所述第一用户通过所述第一子应用,与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建立第一会话;
请求单元,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子应用向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针对所述第二应用的用户绑定请求,以供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基于所述用户绑定请求反馈绑定凭证,从而使得运行于第二终端的所述第二应用获取所述绑定凭证,并通过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绑定凭证,经由所述第二子应用向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验证请求,从而在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对所述绑定凭证验证通过的情况下,确定在所述第一应用注册的所述第一用户和在所述第二应用注册的所述第二用户具有关联关系,且至少在由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提供服务的业务中共享数据。
16.一种跨应用关联用户的装置,用于针对在第一应用注册的第一用户和在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二用户,建立关联关系,其中所述第一应用嵌入有第一子应用,第二应用对应有第二子应用,所述第一子应用和所述第二子应用由第一业务服务端提供支持;所述装置设于第一业务服务端,包括:
接收单元,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用户通过所述第一子应用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二应用的用户绑定请求,其中,所述第一子应用预先与第一业务服务端建立有第一会话;
反馈单元,配置为基于所述用户绑定请求反馈绑定凭证,从而使得所述第二用户通过所述第二应用获取所述绑定凭证,并基于所述绑定凭证,经由所述第二子应用向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验证请求;
验证单元,配置为根据所述验证请求对所述绑定凭证进行验证;
关联单元,配置为在对所述绑定凭证验证通过的情况下,确定在所述第一应用注册的所述第一用户和在所述第二应用注册的所述第二用户具有关联关系,且在由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提供服务的业务中共享数据。
17.一种信息传递的装置,用于在第一应用注册的第一用户或在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二用户,与在第二应用注册的第三用户之间传递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应用嵌入有第一子应用,第二应用对应有第二子应用,所述第一子应用和所述第二子应用由第一业务服务端至少针对第一业务提供支持;所述装置设于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包括:
接收单元,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三用户经由所述第二应用中的第二子应用,关于所述第一业务向第二应用中的第二用户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二应用的第二用户与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用户,通过第一业务服务端提供的可嵌入第一应用中的第一子应用和可嵌入第二应用中的第二子应用进行关联;
发送单元,配置为向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用户及所述第二应用的第二用户发送所述第一信息的通知消息,以供所述第一用户通过所述第一应用或所述第二用户通过所述第二应用请求所述第一消息;
信息反馈单元,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用户通过所述第一应用发送的请求,向所述第一用户反馈所述第一信息,以供所述第一用户通过所述第一应用,处理所述第一信息;或者,
基于所述第二用户通过所述第二应用发送的请求,向所述第二用户反馈所述第一信息,以供所述第二用户通过所述第二应用,处理所述第一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关联单元,配置为通过以下方式关联所述第二应用的第二用户与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用户:
由第一用户通过第一子应用,与第一业务服务端建立第一会话;
通过第一子应用向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针对第二应用的用户绑定请求,以供第一业务服务端基于用户绑定请求反馈绑定凭证;
经由所述第二用户,通过第二应用获取所述绑定凭证,并基于所述绑定凭证,通过所述第二子应用向所述第一业务服务端发送验证请求,从而在第一业务服务端对绑定凭证验证通过的情况下,确定在所述第一应用注册的所述第一用户和在所述第二应用注册的所述第二用户具有关联关系。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中执行时,令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的所述的方法。
20.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执行代码,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可执行代码时,实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192920.8A 2021-02-20 2021-02-20 跨应用关联用户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5654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92920.8A CN112565466B (zh) 2021-02-20 2021-02-20 跨应用关联用户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92920.8A CN112565466B (zh) 2021-02-20 2021-02-20 跨应用关联用户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5466A true CN112565466A (zh) 2021-03-26
CN112565466B CN112565466B (zh) 2021-04-27

Family

ID=75034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92920.8A Active CN112565466B (zh) 2021-02-20 2021-02-20 跨应用关联用户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6546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8803A (zh) * 2022-02-25 2022-03-25 北京结慧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级用户的业务注册数据的管理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3444A (zh) * 2019-03-07 2019-06-25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寄宿应用间的即时通讯方法
CN110007936A (zh) * 2019-04-16 2019-07-12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0069919A (zh) * 2019-04-25 2019-07-30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10083465A (zh) * 2019-04-26 2019-08-02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寄宿应用间的数据传递方法
CN110096375A (zh) * 2019-03-29 2019-08-0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程序共享数据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13407A (zh) * 2019-04-30 2019-08-09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小程序状态同步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245825A (zh) * 2020-01-09 2020-06-05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小程序登录方法、服务器和电子设备
CN111261133A (zh) * 2020-01-15 2020-06-0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演唱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75310A (zh) * 2019-01-24 2020-07-3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消息分享方法、装置和用户数据获取方法、装置
CN111538980A (zh) * 2020-04-15 2020-08-14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程序的账户绑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00286102A1 (en) * 2019-03-08 2020-09-10 Synchrony Bank Process for tracking user activities
US20200396078A1 (en) * 2018-10-02 2020-12-17 Capital One Service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ryptographic authentication of contactless cards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396078A1 (en) * 2018-10-02 2020-12-17 Capital One Service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ryptographic authentication of contactless cards
CN111475310A (zh) * 2019-01-24 2020-07-3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消息分享方法、装置和用户数据获取方法、装置
CN109933444A (zh) * 2019-03-07 2019-06-25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寄宿应用间的即时通讯方法
US20200286102A1 (en) * 2019-03-08 2020-09-10 Synchrony Bank Process for tracking user activities
CN110096375A (zh) * 2019-03-29 2019-08-0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程序共享数据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07936A (zh) * 2019-04-16 2019-07-12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0069919A (zh) * 2019-04-25 2019-07-30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10083465A (zh) * 2019-04-26 2019-08-02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寄宿应用间的数据传递方法
CN110113407A (zh) * 2019-04-30 2019-08-09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小程序状态同步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245825A (zh) * 2020-01-09 2020-06-05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小程序登录方法、服务器和电子设备
CN111261133A (zh) * 2020-01-15 2020-06-0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演唱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538980A (zh) * 2020-04-15 2020-08-14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程序的账户绑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8803A (zh) * 2022-02-25 2022-03-25 北京结慧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级用户的业务注册数据的管理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5466B (zh) 2021-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85876B2 (ja) 複数の信用証明認証プロトコルを提供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KR100950894B1 (ko) 보이스 오버 인터넷 프로토콜(브이오아이피) 커뮤니케이션내에서 디지털-증명서를 등록하고 자동으로 검색하는 방법및 시스템
US11218481B2 (en) Personal identity system
CN104954330B (zh) 一种对数据资源进行访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729514B (zh) 一种业务调用的实现方法及装置和系统
US20100077467A1 (en) Authentication service for seamless application operation
US20070019616A1 (en) Group formation using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CN103685139A (zh) 认证授权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070156826A1 (en) Promoting interoperability of presence-based systems through the use of ubiquitous online identities
CN108933789B (zh) 一种防止个人信息泄漏的方法及第三方应用服务器
CN106130971B (zh) 身份认证方法及认证服务器
EP3851983B1 (en) Authorization method, auxiliary authorization component, management server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06778290A (zh) 一种基于微信平台的应用软件验证方法和系统
CN110022350A (zh) 客户端注册及注册信息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565466B (zh) 跨应用关联用户的方法及装置
CN109558710B (zh) 用户登录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7113320B (zh) 一种下载签约文件的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US8112535B2 (en) Securing a server in a dynamic addressing environment
CN113190724B (zh) 用户银行信息的查询方法、移动终端及服务器
CN112637231B (zh) 授权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CN101917432A (zh) 业务处理方法、信息处理平台设备及业务平台设备
CN111723347B (zh) 身份认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5021842A1 (zh) 访问ott应用、服务器推送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4499975A (zh) 登录服务器的校验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5860745B (zh) 免密支付签约方法、网关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