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63749B -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63749B
CN112563749B CN202011473665.6A CN202011473665A CN112563749B CN 112563749 B CN112563749 B CN 112563749B CN 202011473665 A CN202011473665 A CN 202011473665A CN 112563749 B CN112563749 B CN 1125637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frame
groove
antenna body
middl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7366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63749A (zh
Inventor
耿建辉
张树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7366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637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637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37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637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37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01Q1/521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01Q1/273Adaptation for carrying or wearing by persons or animal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底壳、中框、电路板;电路板包括多个射频接口;中框为环形或部分环形结构,位于底壳的一侧,与底壳连接后形成容纳空间;电路板收容于容纳空间内;中框的外表面沿中框的环形方向设置有多段相互隔离的辐射天线体,其均为平面导体,与中框固定连接,且分别接地;在中框的内表面对应各辐射天线体的位置分别设置有馈电天线体,其均为平面导体,与中框固定连接,且分别与各射频接口连接。本发明在环形或部分环形的中框设置多个相互隔离的天线实现多频段天线的功能,使各天线间具有足够的隔离度,提高隔离度性能;另外,各天线设置在中框的内表面及外表面,与中框固定连接,节省占用的空间,缩小智能穿戴设备的体积。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智能穿戴设备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为了使智能穿戴设备实现独立通话、跟踪定位、连接手机、网络等功能,需要在智能穿戴设备上集成多个频段的天线,如WiFi/Bluetooth、GPS、4G、5G等频段天线。
为了提高外观的设计性并维持壳体的强度,现有的智能穿戴设备采用金属边框;也有产品利用金属边框本身产生的loop的导电辐射性能,在金属边框上集成设置多个频段的天线,但是存在天线效率较低及天线单元间的隔离度难以保证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在环形或部分环形的中框上设置多个相互隔离的天线实现多个不同频段的天线功能,提高多频段天线隔离度,提升天线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底壳、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多个射频接口;还包括:
中框,其为环形或部分环形结构,位于所述底壳的一侧,与所述底壳连接后形成一侧开口的容纳空间;所述电路板收容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中框的外表面沿所述中框的环形方向设置有多段相互隔离的辐射天线体,其均为平面导体,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且分别接地;在所述中框的内表面对应各所述辐射天线体的位置分别设置有馈电天线体,其均为平面导体,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且分别与各所述射频接口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各所述辐射天线体分别铺设在所述中框的外表面上;各所述馈电天线体分别铺设在所述中框的内表面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辐射天线体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辐射天线体、第二辐射天线体;所述馈电天线体为两个,分别为第一馈电天线体、第二馈电天线体;所述射频接口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射频接口、第二射频接口;
所述第一馈电天线体、所述第二馈电天线体分别与所述第一射频接口、所述第二射频接口对应连接;
所述第一辐射天线体、所述第二辐射天线体分别与所述第一馈电天线体、所述第二馈电天线体耦合形成第一天线、第二天线。
在一实施例中,
所述中框呈方形环状,包括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第四边框,其均为立式板状结构;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三边框相对;所述第二边框与所述第四边框相对;
所述第一天线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框的中部;所述第二天线设置在所述第三边框的一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辐射天线体、所述第二辐射天线体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分别为设置在所述第一辐射天线体、所述第二辐射天线体上的规格尺寸不同的方形通孔;所述第一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框的中部,且其四个槽壁分别与所述第一边框的四个边缘平行;所述第二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三边框的一端,且其四个槽壁分别与所述第三边框的四个边缘平行;
所述第一馈电天线体、所述第二馈电天线体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槽壁、所述第二凹槽的一侧槽壁上分别设置有开缝。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上的所述开缝分别为第一开缝、第二开缝;所述第一开缝为直线型缝隙,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远离所述底壳的槽壁上,且垂直于所述第一凹槽的远离所述底壳的槽壁;所述第二开缝为直线型缝隙,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的远离所述底壳的槽壁上,且垂直于所述第二凹槽的远离所述底壳的槽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馈电天线体、所述第二馈电天线体均为倒L型;
所述第一馈电天线体包括第一导体、第二导体;所述第一导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导体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导体的长度,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导体的宽度;所述第二导体的四个侧边与所述第一边框的四个边缘分别平行;所述第二导体与所述第一射频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导体与所述第二导体的远离所述底壳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馈电天线体包括第三导体、第四导体; 所述第三导体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导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导体的长度大于所述第四导体的长度,宽度小于所述第四导体的宽度;所述第四导体的四个侧边与所述第三边框的四个边缘分别平行;所述第四导体与所述第二射频接口连接;所述第三导体与所述第四导体远离所述底壳的一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射频接口为矩形平面导体层,其铺设在所述电路板上,对应所述第二导体;所述第二导体的靠近所述底壳的侧边与所述第一射频接口靠近所述第一馈电天线体的侧边平行,且中心对应;
所述第二射频接口为矩形平面导体层,其铺设在所述电路板上,对应所述第四导体;所述第四导体的靠近所述底壳的侧边与所述第二射频接口靠近所述第二馈电天线体的侧边平行,且中心对应;
所述第二导体、所述第四导体分别与所述第一射频接口、所述第二射频接口通过弹片或者探针对应连接;
所述弹片或所述探针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与所述中框、所述底壳安装适配;在所述中框的内侧设置有多个垂直于所述电路板的第一螺纹孔,其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部及端部或者端部设置有导电层,其分别与所述第一辐射天线体、所述第二辐射天线体连接;
在所述电路板上对应各所述第一螺纹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三通孔,其为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过孔,且面向所述中框的一侧设置为裸露焊盘,且接地;
在所述底壳上对应各所述第三通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二螺纹孔;
螺钉连接各所述第一螺纹孔、对应的第三通孔、对应的所述第二螺纹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的智能穿戴设备通在环形或部分环形的中框上设置多个相互隔离的辐射天线体及馈电天线体实现多频段天线的功能;由于环形的或部分环形的中框使各天线间具有足够的隔离度,提高各频段天线的隔离度性能;另外,由于各天线设置在中框的内表面及外表面,并与中框固定连接,节省天线占用的空间,提供缩小智能穿戴设备的体积的空间,缩小智能穿戴设备的体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智能穿戴设备的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智能穿戴设备的实施例的容纳空间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智能穿戴设备的实施例的容纳空间内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智能穿戴设备的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图6是第一天线的仿真图
图7是第二天线的仿真图。
图中,
1、底壳;2、中框;3、电路板;6、屏幕;11、第二螺纹孔;21、第一边框;22、第二边框;23、第三边框;24、第四边框;25、第一螺纹孔;31、第三通孔;41、第一辐射天线体;42、第一馈电天线体;43、第一射频接口;44、探针;51、第二辐射天线体;52、第二馈电天线体;53、第二射频接口;54、探针;411、第一凹槽;412、第一开缝;421、第一导体;422、第二导体;511、第二凹槽;512、第二开缝;521、第三导体;522、第四导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至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照图1、图2、图3、图4及图5,本发明的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底壳1、中框2、电路板3。
中框2为环形或者部分环形结构,其位于底壳1的一侧,与底壳1沿环形的周边连接后形成容纳空间。电路板3收容于上述的容纳空间内。
在中框2的外表面沿中框2的环形方向设置有多个相互隔离的辐射天线体,其为平面导体,与中框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且分别接地。
在中框2的内表面对应各辐射天线体的位置分别设置有馈电天线体,其均为平面导体,与中框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电路板3包括多个射频接口,其分别与各馈电天线体对应连接。
各辐射天线体、各馈电天线体、各射频接口分别对应匹配组成各天线,实现多频段天线功能。
本发明的智能穿戴设备的多个频段天线分别相互隔离的设置在中框2上。由于环形或部分环形的中框2的中部为中空无连接结构,提高各频段天线间的隔离度性能;另外,将各频段天线设置在中框2的外表面及内表面,且与中框2的外表面或内表面固定连接,节省空间,使智能穿戴设备的体积存在缩小的空间,可使智能穿戴设备进一步缩小体积,进而缩小智能穿戴设备的成本及改善用户体验。智能穿戴设备可以是智能手表,也可以是定位器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智能穿戴设备的具体结构及原理进行详细的描述。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图3、图4及图5,中框2呈方形环状,包括第一边框21、第二边框22、第三边框23、第四边框24,其均为立式板状结构,相邻首尾相接。第一边框21与第三边框23相对;第二边框22与第四边框24相对。
辐射天线体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辐射天线体41、第二辐射天线体51。馈电天线体为两个,分别为第一馈电天线体42、第二馈电天线体52。射频接口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射频接口43、第二射频接口53。
第一馈电天线体42与第一射频接口43连接;第二馈电天线体52与第二射频接口53连接。第一辐射天线体41、第一馈电天线体42、第一射频接口43适配结合形成第一天线;第二辐射天线体51、第二馈电天线体52、第二射频接口53适配结合形成第二天线。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分别设置在中框2相对的边框上。
优选的,第一天线设置在第一边框21上;第二天线设置在第三边框23上。
进一步优选的,第一天线设置在第一边框21的中部;第二天线设置在第三边框23的一端。
本实施例的智能穿戴设备使两个频段的天线分别设置在方形的中框2的相对的边框上,使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的中间距离进一步的增加,进一步提高其之间的隔离度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图3、图4及图5,第一辐射天线体41铺设在第一边框21的外表面上;第二辐射天线体51铺设在第三边框23的外表面上。
在第一辐射天线体41、第二辐射天线体5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411、第二凹槽511,其分别为设置在第一辐射天线体41、第二辐射天线体51上的规格尺寸不同的通孔;在第一凹槽411的一侧槽壁、第二凹槽511的一侧槽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开缝412、第二开缝512。
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辐射天线体41、第二辐射天线体51上分别设置规格尺寸不同的第一凹槽411、第二凹槽511实现不同频段天线的设置。通过在第一凹槽411、第二凹槽511上分别设置第一开缝412、第二开缝512使天线向外辐射电磁波时减少涡流损耗,提高第一天线、第二天线的辐射效率。
优选的,第一凹槽411、第二凹槽511均为方形槽;且第一凹槽411的四个槽壁分别与第一边框21的四个边缘平行设置;第二凹槽511的四个槽壁分别与第三边框23的四个边缘平行设置;第一凹槽411设置在第一边框21的中部;第二凹槽511设置在第三边框23的一端。
第一开缝412、第二开缝512分别设置在第一凹槽411、第二凹槽511远离底壳1的槽壁上,且为垂直于该槽壁的直线型缝隙,进一步提高天线辐射性能。
第一馈电天线体42、第二馈电天线体52分别对应第一凹槽411、第二凹槽511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图3、图4及图5,第一馈电天线体42、第二馈电天线体52均为倒L型。
第一馈电天线体42包括第一导体421、第二导体422;第一导体421、第二导体422均为方形平面导体;第一导体421的四个侧边、第二导体422的四个侧边分别与第一边框21的四个边缘平行设置;第一导体421的长度大于第二导体422的长度,宽度小于第二导体422的宽度;第一导体421的一端与第二导体422远的离底壳1的一端连接。第二导体422与第一射频接口43连接。
第二馈电天线体52包括第三导体521、第四导体522;第三导体521、第四导体522均为方形平面导体;第三导体521的四个侧边、第四导体522的四个侧边分别与第三边框23的四个边缘平行设置;第三导体521的长度大于第四导体522的长度,宽度小于第四导体522的宽度;第三导体521的一端与第四导体522的远离底壳1的一端连接。第四导体522与第二射频接口53连接。
第一馈电天线体42、第二馈电天线体52方向相同。提高各频段天线辐射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图3、图4及图5,第一射频接口43、第二射频接口53均为方形平面导体,其铺设在电路板3上,分别与第一馈电天线体42、第二馈电天线体52对应;第二导体422靠近底壳1的侧边与第一射频接口43靠近第一馈电天线体42的侧边平行,且中心对应;第四导体522靠近底壳1的侧边与第二射频接口53靠近第二馈电天线体52的侧边平行,且中心对应。
第一射频接口43与第二导体422对应设置,且其中线趋于相交;第一射频接口43与第二导体422通过弹片或者探针44连接;弹片及探针44固定设置在电路板3上,且与第一射频接口43连接。第二射频接口53与第四导体522对应设置,且其中线趋于相交;第二射频接口53与第四导体522通过弹片或者探针54连接;弹片及探针54固定设置在电路板3上,且与第二射频接口53连接。
本实施例增加第一馈电天线体42、第二馈电天线体52分别与第一射频接口43、第二射频接口53对应连接的稳定性,使天线工作更加稳定。另外,使用探针及弹片使拆装更加方便,提高维修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图3、图4及图5,第一边框21、第三边框23的长度范围为43.5mm~44.5mm,优选设置为44mm;第三边框23的高度范围为5.5mm~6.5mm,优选设置为6mm。
第一凹槽411的靠近底壳1的侧边距离中框2靠近底壳1的边缘的距离的范围为0.4mm ~0.6mm,优选设置为0.5mm;第一凹槽411的长度范围29.5mm~30.5mm,优选设置为30mm;第一凹槽411的宽度范围为3.5mm~4.5mm,优选设置为4mm;第一开缝412的宽度范围为0.45mm~0.55mm,优选设置为0.5mm。
第二凹槽511的靠近底壳1的侧边距离中框2靠近底壳1的边缘的距离的范围为1.4mm ~1.6mm,优选设置为1.5mm;第二凹槽511的长度范围为4.5mm ~5.5mm,优选设置为5mm;第二凹槽511的宽度范围为1.5mm~2.5mm,优选设置为2mm;第二开缝512的宽度范围为0.45mm~0.55mm,优选设置为0.5mm;第二凹槽511的侧边距离第三边框23的端部的距离范围为2.5mm~3.5mm,优选设置为3mm。
第一导体421的长度范围及宽度范围均为3.5mm~4.5mm,优选设置为4mm;第二导体422的长度范围为9.5mm~10.5mm,优选设置为10mm;第二导体422的宽度范围为1.45mm~1.55mm,优选设置为1.5mm。
第一射频接口43距离第一边框21端部的长度范围为19mm~20mm,优选设置为19.5mm;第一射频接口43的长度范围为5.5mm~6.5mm,优选设置为6mm;第一射频接口43的宽度范围为4.5mm~5.5mm,优选设置为5mm。
第三导体521的长度范围为3.5mm~4.5mm,优选设置为4mm;第三导体521的宽度范围均为3mm~4mm,优选设置为3.5mm;第四导体522的长度范围为6.5mm~7.5mm,优选设置为7mm;第四导体522的宽度范围为1.4mm~1.6mm,优选设置为1.5mm。
第二射频接口53距离第三边框23的端部的长度范围为1.5mm~2.5mm,优选设置为2mm;第二射频接口53的长度范围为6.5mm~7.5mm,优选设置为7mm;第二射频接口53的宽度范围为5.5mm~6.5mm,优选设置为6mm。
本实施例通过严格控制各辐射天线体、各馈电天线体、各射频接口的尺寸使天线阻抗趋于接近50欧姆,改善天线性能。设置第一开缝421、第二开缝521的尺寸提高辐射效率及稳定性。
图6、图7分别是第一天线、第二天线的仿真示意图,具有较好的辐射性能及较高的辐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3与中框2及底壳1安装适配;在中框2的内侧设置有多个垂直于电路板3的第一螺纹孔25,其与中框2固定连接,且内部及端部或端部设导电层,分别与第一辐射天线体41、第二辐射天线体51连接。
在电路板3上对应各第一螺纹孔25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三通孔31,其为电路板3过孔且面向中框2的一面设置为裸露焊盘,与电路板3的地连通。
在底壳1上对应各第三通孔31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二螺纹孔11;螺钉分别连接各第一螺纹孔25、对应的第三通孔31、对应的第二螺纹孔11,使中框2、电路板3、底壳1固定连接在一起,且第一螺纹孔25的端部与第三通孔31的裸露焊盘连接,使第一辐射天线体41、第二辐射天线体51分别接地。
在一示例中,参照图1、图2、图3、图4及图5,还包括屏幕6,其与底壳1分别位于中框2的两侧,与中框2沿环形边缘连接,使电路板3收容于由屏幕6、中框2及底壳1组成的收容空间内。
优选的,屏幕6通过粘合剂粘合到中框2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8)

1.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底壳、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多个射频接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中框,其为环形或部分环形结构,位于所述底壳的一侧,与所述底壳连接后形成一侧开口的容纳空间;所述电路板收容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中框的外表面沿所述中框的环形方向设置有多段相互隔离的辐射天线体,其均为平面导体,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且分别接地;在所述中框的内表面对应各所述辐射天线体的位置分别设置有馈电天线体,其均为平面导体,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且分别与各所述射频接口连接;各所述辐射天线体分别铺设在所述中框的外表面上;各所述馈电天线体分别铺设在所述中框的内表面上;
所述辐射天线体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辐射天线体、第二辐射天线体;所述馈电天线体为两个,分别为第一馈电天线体、第二馈电天线体;所述射频接口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射频接口、第二射频接口;
所述第一馈电天线体、所述第二馈电天线体分别与所述第一射频接口、所述第二射频接口对应连接;
所述第一辐射天线体、所述第二辐射天线体分别与所述第一馈电天线体、所述第二馈电天线体耦合形成第一天线、第二天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呈方形环状,包括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第四边框,其均为立式板状结构;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三边框相对;所述第二边框与所述第四边框相对;
所述第一天线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框的中部;所述第二天线设置在所述第三边框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天线体、所述第二辐射天线体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分别为设置在所述第一辐射天线体、所述第二辐射天线体上的规格尺寸不同的方形通孔;所述第一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框的中部,且其四个槽壁分别与所述第一边框的四个边缘平行;所述第二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三边框的一端,且其四个槽壁分别与所述第三边框的四个边缘平行;
所述第一馈电天线体、所述第二馈电天线体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槽壁、所述第二凹槽的一侧槽壁上分别设置有开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上的所述开缝分别为第一开缝、第二开缝;所述第一开缝为直线型缝隙,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远离所述底壳的槽壁上,且垂直于所述第一凹槽的远离所述底壳的槽壁;所述第二开缝为直线型缝隙,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的远离所述底壳的槽壁上,且垂直于所述第二凹槽的远离所述底壳的槽壁。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馈电天线体、所述第二馈电天线体均为倒L型;
所述第一馈电天线体包括第一导体、第二导体;所述第一导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导体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导体的长度,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导体的宽度;所述第二导体的四个侧边与所述第一边框的四个边缘分别平行;所述第二导体与所述第一射频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导体与所述第二导体的远离所述底壳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馈电天线体包括第三导体、第四导体; 所述第三导体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导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导体的长度大于所述第四导体的长度,宽度小于所述第四导体的宽度;所述第四导体的四个侧边与所述第三边框的四个边缘分别平行;所述第四导体与所述第二射频接口连接;所述第三导体与所述第四导体远离所述底壳的一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射频接口为矩形平面导体层,其铺设在所述电路板上,对应所述第二导体;所述第二导体的靠近所述底壳的侧边与所述第一射频接口靠近所述第一馈电天线体的侧边平行,且中心对应;
所述第二射频接口为矩形平面导体层,其铺设在所述电路板上,对应所述第四导体;所述第四导体的靠近所述底壳的侧边与所述第二射频接口靠近所述第二馈电天线体的侧边平行,且中心对应;
所述第二导体、所述第四导体分别与所述第一射频接口、所述第二射频接口通过弹片或者探针对应连接;
所述弹片或所述探针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中框、所述底壳安装适配;在所述中框的内侧设置有多个垂直于所述电路板的第一螺纹孔,其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部及端部或者端部设置有导电层,其分别与所述第一辐射天线体、所述第二辐射天线体连接;
在所述电路板上对应各所述第一螺纹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三通孔,其为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过孔,且面向所述中框的一侧设置为裸露焊盘,且接地;
在所述底壳上对应各所述第三通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二螺纹孔;
螺钉连接各所述第一螺纹孔、对应的第三通孔、对应的所述第二螺纹孔。
CN202011473665.6A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Active CN1125637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73665.6A CN112563749B (zh)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73665.6A CN112563749B (zh)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3749A CN112563749A (zh) 2021-03-26
CN112563749B true CN112563749B (zh) 2023-05-05

Family

ID=75064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73665.6A Active CN112563749B (zh)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6374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41722B2 (ja) * 2015-03-25 2018-12-19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ソーラーセル付電子時計
US9912042B2 (en) * 2015-07-28 2018-03-0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Coupled multi-bands antennas in wearable wireless devices
CN105356063A (zh) * 2015-10-21 2016-02-24 斯凯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金属环天线
CN205177995U (zh) * 2015-12-01 2016-04-20 斯凯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金属环天线
CN106571530A (zh) * 2016-10-25 2017-04-19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智能穿戴设备的天线系统及智能穿戴设备
CN110350294B (zh) * 2019-06-30 2021-10-22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11463552B (zh) * 2020-04-10 2022-01-07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表
CN212062690U (zh) * 2020-07-08 2020-12-01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于便携设备的双频定位天线和可穿戴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3749A (zh) 2021-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01983B2 (en) Planar antenna structure and radio device
US6937196B2 (en) Internal multiband antenna
US6373436B1 (en) Dual strip antenna with periodic mesh pattern
TWI538303B (zh) 具有低被動相互調變的天線系統
US6184833B1 (en) Dual strip antenna
CN105075007B (zh) 平面天线设备和用于发射信号的方法
WO2006134701A1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機
CN112534641B (zh) 天线及移动终端
WO2005124924A1 (en) Compact multiband inverted-f antenna
KR101541374B1 (ko) 다중대역 다이폴 안테나 및 시스템
US8730116B2 (en) Wideband high gain antenna
US20140055315A1 (en) Wireless Telephone Coupled Antenna
CN106299675B (zh) 天线结构及应用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US9520652B2 (en) Wideband high gain antenna for multiband employment
CN110854548A (zh)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CN112821045A (zh) 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
US6697023B1 (en) Built-in multi-band mobile phone antenna with meandering conductive portions
US7187331B2 (en) Embedded multiband antennas
CN107528116A (zh) Pcb天线
CN112563749B (zh)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CN215933824U (zh) 天线装置及智能电视
CN215342969U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2908074U (zh) 一种lte和wifi一体化天线
JPH07288423A (ja) 移動無線用アンテナ
CN115579615A (zh)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29

Address after: No. 500 Songling Road,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66100

Applicant after: GOERTEK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1031 north of Yuqing street, east of Dongming Road, high tech Zone,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Room 502, Geer electronics office building)

Applicant before: GoerTek Optical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