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59478B - 一种日志生成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日志生成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59478B
CN112559478B CN202011534180.3A CN202011534180A CN112559478B CN 112559478 B CN112559478 B CN 112559478B CN 202011534180 A CN202011534180 A CN 202011534180A CN 112559478 B CN112559478 B CN 1125594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g
information
output
initial
log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3418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59478A (zh
Inventor
朱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ur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ur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ur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ur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3418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594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59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594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594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594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8File system types
    • G06F16/1805Append-only file systems, e.g. using logs or journals to store data
    • G06F16/1815Journaling fil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7Details of further file system functions
    • G06F16/172Caching, prefetching or hoarding of fi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日志生成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当获取到日志输出标识时,获取与日志输出标识对应的待输出信息;将描述性文本发送至日志解析库;根据至少一个填充目标值生成初始日志信息,并将初始日志信息通过日志缓冲区发送至日志解析库,以使所述上位机设备通过所述日志解析库,将所述描述性文本和所述初始日志信息进行拼接,获取完整日志信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提高了操作系统中日志信息的生成效率,满足了操作系统的实时性需求,同时,仅将填充目标值作为日志缓冲区的存储对象,节省了大量的日志缓冲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日志生成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日志生成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日志作为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操作系统运转中的各个工作事件,成为了检测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尤其在操作系统的调试阶段,成为了性能评价的主要信息来源。
现有的日志生成方式,操作系统通常采用类似C语言中printf()的文本输出方式,即将填充目标值与描述性文本进行拼接后,输出到日志缓冲区,再传输到上位机进行显示输出。
但这样的日志生成方式,需要占用较大的日志缓冲资源,且日志的获取效率较低,尤其对于实时操作系统(Real Time Operating System,RTOS)等实效性要求较高的操作系统来说,日志的获取效率无法满足系统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日志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提高终端设备中操作系统的日志生成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日志生成方法,包括:
当获取到日志输出标识时,获取与所述日志输出标识对应的待输出信息;其中,所述待输出信息包括描述性文本和至少一个填充目标值;
将所述描述性文本发送至日志解析库;其中,所述日志解析库位于与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上位机设备中;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填充目标值生成初始日志信息,并将所述初始日志信息通过日志缓冲区发送至所述日志解析库,以使所述上位机设备通过所述日志解析库,将所述描述性文本和所述初始日志信息进行拼接,获取完整日志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日志生成装置,包括:
待输出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当获取到日志输出标识时,获取与所述日志输出标识对应的待输出信息;其中,所述待输出信息包括描述性文本和至少一个填充目标值;
描述性文本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描述性文本发送至日志解析库;其中,所述日志解析库位于与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上位机设备中;
初始日志信息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填充目标值生成初始日志信息,并将所述初始日志信息通过日志缓冲区发送至所述日志解析库,以使所述上位机设备通过所述日志解析库,将所述描述性文本和所述初始日志信息进行拼接,获取完整日志信息。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日志生成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和上位机设备;
所述终端设备用于实现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日志生成方法;
所述上位机设备,用于通过日志解析库,将描述性文本和初始日志信息进行拼接,以获取完整日志信息。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日志生成方法。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日志生成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当获取到日志输出标识时,将待输出信息中的描述性文本发送至日志解析库,将填充目标值以初始日志信息的方式,通过日志缓冲区发送至日志解析库,并在上位机设备中,通过日志解析库进行描述性文本与填充目标值的拼接,以生成完整的日志信息,提高了操作系统中日志信息的生成效率,满足了操作系统的实时性需求,同时,仅将填充目标值作为日志缓冲区的存储对象,节省了大量的日志缓冲资源。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日志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1B是本发明具体应用场景一提供的一种日志生成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日志生成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日志生成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提高操作系统的日志生成效率,该方法可以由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日志生成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实现,并集成在终端设备中,典型的,集成在搭载有实时操作系统的终端设备中,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0、当获取到日志输出标识时,获取与所述日志输出标识对应的待输出信息;其中,所述待输出信息包括描述性文本和至少一个填充目标值。
操作系统的运行代码中,在需要进行日志输出的位置,预先设定有日志输出标识,以对待输出的信息进行定位;例如,日志输出标识可以包括日志输出起始标识,以及位于该日志输出起始标识之后,且与该日志输出起始标识相邻的日志输出结束标识,将上述日志输出起始标识和日志输出结束标识之间的代码内容作为待输出的内容信息。
描述性文本是运行代码中的固有内容,用于描述一段或多段代码的具体含义,不会随运行时间和运行速度等状态参数的改变而改变,在日志信息中以固定形式出现;填充目标值,是运行代码中的变化内容,用于反应当前参数状态或一段时间内参数的变化状态,可能随运行时间和运行速度等状态参数的改变而改变,在日志信息中以非固定形式出现;例如,操作系统中待输出的一条日志信息为“当前安全检测周期为60秒”,显然,其中“当前安全检测周期为”是描述性文本,在日志信息中始终以该文字组合形式存在,不会因为任何状态参数的改变而改变;“60秒”为填充目标值,反应了当前安全检测周期的数值,会根据一些相关状态参数(例如,当前安全等级)的改变而改变;特别的,日志输出标识对应的填充目标值的数量可设定上限阈值,例如,上限阈值设定为15个,也即单次日志信息输出最多携带15个填充目标值,以保证日志信息输出的实时性。
S120、将所述描述性文本发送至日志解析库;其中,所述日志解析库位于与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上位机设备中。
描述性文本作为运行代码中的固有内容,不具有可变性,不需要操作系统进行任何数据处理,因此,不作为输出日志的入参信息,直接通过日志通信接口发送至日志解析库中;其中,日志解析库,位于操作系统所在终端设备的上位机(例如,个人计算机)设备中,用于实现描述性文本与填充目标值的拼接(也即将填充目标值填充进行描述性文本的过程),以生成最终的完整日志信息。相比于传统技术方案中,描述性文本和填充目标值在操作系统中进行拼接后,再输出至日志缓冲区,进而通过上位机设备进行显示输出;本发明实施例中,操作系统仅将填充目标值作为日志生成对象,描述性文本则直接存储至上位机设备中的日志解析库中,拼接过程也由上位机设备完成,极大地降低了操作系统本身的代码处理量,提高了日志信息的输出效率,减轻了日志缓冲区的存储压力。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描述性文本发送至日志解析库,包括:根据所述描述性文本生成文本标识,并将包含所述文本标识的描述性文本发送至日志解析库。文本标识是每个描述性文本的身份标识,与描述性文本一一对应,相比于描述性文本,文本标识本身的数据量极少,因此,在将描述性文本与填充目标值进行拼接时,可作为与填充目标值的匹配工具。具体的,在获取到日志输出标识时,通过日志通信接口,调用上位机设备中的日志扫描工具对该日志输出标识对应的待输出信息进行扫描,并将待输出信息进行标识化;其中,描述性文本的标识化即生成文本标识的过程;日志扫描工具是预先编译完成的用于扫描的代码工具,可以以独立文件的形式存在。
S130、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填充目标值生成初始日志信息,并将所述初始日志信息通过日志缓冲区发送至所述日志解析库,以使所述上位机设备通过所述日志解析库,将所述描述性文本和所述初始日志信息进行拼接,获取完整日志信息。
填充目标值,作为运行代码中的非固有内容,具有可变性,因此,该部分内容需要经过编辑后,统一数据格式,以作为生成的初始日志信息,存储至日志缓冲区中,再通过日志缓冲区,发送至上位机设备的日志解析库中。上位机设备在获取到描述性文本后,可以将各个描述性文本按照接收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在通过日志缓冲区获取到初始日志信息后,同样将各个初始日志信息按照接收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并将排列顺序相同的描述性文本和初始日志信息(例如,第10个描述性文本对应第10个初始日志信息)组合为日志对,并将日志对中的初始日志信息的填充目标值,填充进该日志对的描述性文本中,即获取到了一条完整的日志信息。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初始日志信息包括编号标识和至少一个信息存储单元,所述信息存储单元与所述填充目标值一一匹配。填充目标值的格式类型有多种,例如,字符型、短整形和长整形等,需要将填充目标值转换成相同格式,即均以信息存储单元的形式表示,而填充目标值的数量则与信息存储单元的数量相同;编号标识,是上述至少一个填充目标值的身份标识号,用于各填充目标值的身份识别;编号标识位于各信息存储单元之前,各信息存储单元根据填充目标值的获取顺序依次排列;例如,当前日志输出标识对应的待输出信息为“最大波动频率、平均波动频率、最小波动频率分别为4MHz、2MHz、1MHz”,显然,上述待输出信息包括三个填充目标值,即“4MHz”、“2MHz”和“1MHz”;上述信息生成的初始日志信息包括依次排列的一个编号标识和三个信息存储单元(排列顺序依次为编号标识、与“4MHz”对应的信息存储单元、与“2MHz”对应的信息存储单元和与“1MHz”对应的信息存储单元)。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论填充目标值的原始格式如何,均转换为以字节形式表示,不需要区分不同填充目标值的原始格式,节省了对不同格式类型的填充目标值进行区分处理的单字长定点指令平均执行速度(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MIPS)开销,提高了日志信息的获取效率。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编号标识和/或所述信息存储单元为固定字节长度。现有的技术方案中,填充目标值转换为字符串形式后,其输出长度不可控;而本发明实施例中,编号标识和/或信息存储单元为固定字节长度,例如,每个填充目标值均转换为4字节长度,有利于对各填充目标值输出长度的掌控,进而准确判断各填充目标值是否获取完全,避免信息丢失。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编号标识包括填充目标值数量标识和所述文本标识。具体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对待输出信息进行的标识化,包括对扫描性文本进行的标识化,即生成文本标识的过程;同时,也包括对至少一个填充目标值进行的标识化,即生成初始日志信息的过程,其中,将扫描性文本的文本标识作为编号标识中的一部分,即在编号标识中将文本标识作为特定的位数,用以表示填充目标值与扫描性文本的对应关系,进而在日志解析库中进行拼接时,可根据文本标识,将初始日志信息与扫描性文本进行匹配。
填充目标值数量标识,表示了该日志输出标识所包括的填充目标值数量,相比于传统技术方案中,填充目标值的数量不可控(即可为任意数量),通过日志通信接口每输出一个填充目标值,都需要通过搜索结束符的方式查询本次输出是否完成,输出效率较低;而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编号标识可直接确定信息存储单元的数量,不需要进行结束符搜索,提高了填充目标值的输出效率。以上述技术方案为例中,编号标识和信息存储单元均为4字节(即32位)长度为例,编号标识的第0至11位为特殊标识位,用于表示固定16进制数0x123,以作为编号标识区别于信息存储单元的身份特征;第12位至15位表示信息存储单元个数,最大为15个(即对应格式为1111),也即单次日志信息输出最多携带15个填充目标值;第16至31为文本标识,用于体现与描述性文本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初始日志信息通过日志缓冲区发送至所述日志解析库,包括:将所述初始日志信息,通过日志缓冲区和非可变参数函数接口,发送至所述日志解析库。传统技术方案中,由于填充目标值的数量不确定,日志通信接口必须使用可变参数函数接口,即函数的参数个数是可变的,通过调用栈搜索结束符确定填充目标值的数量;而在本申请中,通过编号标识已确定了填充目标值的数量,因此,不需要使用可变参数函数接口,消除了可变参数函数带来的调用栈搜索的MIPS开销,进一步提升了日志信息的获取效率。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日志缓冲区包括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所述一级缓存的访问速度比所述二级缓存的访问速度快;所述将所述初始日志信息通过日志缓冲区发送至所述日志解析库,包括:根据所述初始日志信息,判断所述一级缓存中是否存在存储空间;若所述一级缓存中存在存储空间,则将所述初始日志信息存储至所述一级缓存,并通过所述一级缓存将所述初始日志信息发送至所述日志解析库;若所述一级缓存中不存在存储空间,则将所述初始日志信息存储至所述二级缓存,并通过所述二级缓存将所述初始日志信息发送至所述日志解析库。现有的技术方案中,日志缓冲区通常设置在容量较大的存储器上,以满足存储需求,但访问速度较慢;而本发明实施例中,已将描述性文本与填充目标值进行分离,仅需根据填充目标值生成初始日志信息并存储,其存储资源占用量远低于现有的技术方案,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的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作为日志缓冲区,其中,一级缓存的存储优先级高于二级缓存,利用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访问速度较快的特点,提升日志信息的获取实时性。
上位机设备通过日志解析库获取到初始日志信息后,首先获取到的是编号标识,根据编号标识的特殊标识位(即第0至11位),确定是否为编号标识(即是否为0x123),如果不是,表明当前信息并非编号标识,可能是误获取的其它信息,放弃当前信息,并继续获取下一信息;如果是,则继续获取填充目标值数量标识(即第12至15位),以确定本次填充的信息存储单元的数量,例如,填充目标值数量标识为0010,表明信息存储单元的数量为3个(也即此时确定编号标识后边应该包括3个信息存储单元);继续获取文本标识为(即第16至31位),并根据文本标识获取对应的描述性文本;在已确定编号标识包括3个信息存储单元,且已获取到对应的描述性文本后,将上述3个信息存储单元,依次填充进描述性文本的待填充区域内,即完成了本次日志信息输出。
终端设备中的操作系统在代码运行中检测到下一个日志输出标识后,重复上述操作,将描述性文本,以及根据至少一个填充目标值生成的初始日志信息,分别发送给上位机设备,上位机设备继续上述拼接操作,生成下一条日志信息,直至终端设备中的操作系统运行完毕,上位机设备获取到操作系统的所有日志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当获取到日志输出标识时,将待输出信息中的描述性文本发送至日志解析库,将填充目标值以初始日志信息的方式,通过日志缓冲区发送至日志解析库,并在上位机设备中,通过日志解析库进行描述性文本与填充目标值的拼接,以生成完整的日志信息,提高了操作系统中日志信息的生成效率,满足了操作系统的实时性需求,同时,仅将填充目标值作为日志缓冲区的存储对象,节省了大量的日志缓冲资源。
具体应用场景一
图1B是本发明具体应用场景一提供的一种日志生成系统的结构框图,所述系统包括:终端设备101和上位机设备102;所述终端设备101用于实现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日志生成方法;所述上位机设备102,用于通过日志解析库,将描述性文本和初始日志信息进行拼接,以获取完整日志信息。终端设备101中搭载有实时操作系统,终端设备101包括日志接口,终端设备101通过日志接口与上位机设备102通信连接,上位机设备102包括日志解析工具、日志解析库和日志ID化扫描工具;其中,终端设备101包括的日志接口可以为非可变参数函数接口;
终端设备101中的实时操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运行至日志输出标识的位置时,调用日志接口,通过该日志接口调用上位机设备102中的日志ID化扫描工具,对该日志输出标识下的代码进行扫描,将该日志输出标识下的描述性文本进行ID化,以生成文本标识,并记录该文本标识,将包含文本标识的描述性文本发送至上位机设备102中的日志解析库中;
同时,终端设备101中的实时操作系统将该日志输出标识下的所有填充目标值(每个日志输出标识下最多包括15个填充目标值),分别转化为4字节长度的信息存储单元,填充目标值与信息存储单元一一对应,并为该日志输出标识创建一个编号标识,该编号标识同样为4字节(即32位)长度,其中第0至11位为特殊标识,固定为16进制数0x123,第12至15位为填充目标值数量标识,反应了该日志输出标识下填充目标值的个数;第16至31位为该日志输出标识下描述性文本的文本标识;将该日志输出标识下的编号标识和所有信息存储单元组成初始日志信息,并将编号标识置于初始日志信息的最前端,然后将初始日志信息写入日志缓冲区,而日志缓冲区包括一级缓冲区和二级缓冲区,一级缓冲区的访问速度比二级缓冲区快;终端设备101通过日志接口,先将初始日志信息写入一级缓冲区,待一级缓冲区写满后,通过DMA(直接存储器访问,Direct Memory Access)搬移到二级缓冲区;然后终端设备101通知AP(无线访问接入点,Wireless Access Point),通过AP和USB接口,将初始日志信息搬移至上位机设备102,上位机设备102中的日志解析工具通过日志解析库,将初始日志信息与描述性文本进行拼接,并通过日志解析工具的界面进行显示输出。
实施例二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一种日志生成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具体包括:待输出信息获取模块210、描述性文本发送模块220和初始日志信息发送模块230;
待输出信息获取模块210,用于当获取到日志输出标识时,获取与所述日志输出标识对应的待输出信息;其中,所述待输出信息包括描述性文本和至少一个填充目标值;
描述性文本发送模块220,用于将所述描述性文本发送至日志解析库;其中,所述日志解析库位于与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上位机设备中;
初始日志信息发送模块230,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填充目标值生成初始日志信息,并将所述初始日志信息通过日志缓冲区发送至所述日志解析库,以使所述上位机设备通过所述日志解析库,将所述描述性文本和所述初始日志信息进行拼接,获取完整日志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当获取到日志输出标识时,将待输出信息中的描述性文本发送至日志解析库,将填充目标值以初始日志信息的方式,通过日志缓冲区发送至日志解析库,并在上位机设备中,通过日志解析库进行描述性文本与填充目标值的拼接,以生成完整的日志信息,提高了操作系统中日志信息的生成效率,满足了操作系统的实时性需求,同时,仅将填充目标值作为日志缓冲区的存储对象,节省了大量的日志缓冲资源。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描述性文本发送模块22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描述性文本生成文本标识,并将包含所述文本标识的描述性文本发送至日志解析库。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初始日志信息包括编号标识和至少一个信息存储单元,所述信息存储单元与所述填充目标值一一匹配。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编号标识和/或所述信息存储单元为固定字节长度。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编号标识包括填充目标值数量标识和所述文本标识。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初始日志信息发送模块230,具体用于将所述初始日志信息,通过日志缓冲区和非可变参数函数接口,发送至所述日志解析库。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日志缓冲区包括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所述一级缓存的访问速度比所述二级缓存的访问速度快。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初始日志信息发送模块230,具体包括:
存储空间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初始日志信息,判断所述一级缓存中是否存在存储空间;
一级缓存执行单元,用于若所述一级缓存中存在存储空间,则将所述初始日志信息存储至所述一级缓存,并通过所述一级缓存将所述初始日志信息发送至所述日志解析库;
二级缓存执行单元,用于若所述一级缓存中不存在存储空间,则将所述初始日志信息存储至所述二级缓存,并通过所述二级缓存将所述初始日志信息发送至所述日志解析库。
上述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日志生成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终端设备的框图。图3显示的终端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3所示,终端设备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终端设备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或者处理单元16,存储器28,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器28和处理单元16)的总线18。
总线18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
终端设备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终端设备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存储器28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0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32。终端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仅作为举例,存储系统34可以用于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介质(图3未显示,通常称为“硬盘驱动器”)。尽管图3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例如CD-ROM,DVD-ROM或者其它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总线18相连。存储器28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42的程序/实用工具40,可以存储在例如存储器28中,这样的程序模块42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42通常执行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终端设备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显示器24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终端设备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终端设备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22进行。并且,终端设备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2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20通过总线18与终端设备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终端设备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处理单元16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8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实现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日志生成方法。也即:当获取到日志输出标识时,获取与所述日志输出标识对应的待输出信息;其中,所述待输出信息包括描述性文本和至少一个填充目标值;将所述描述性文本发送至日志解析库;其中,所述日志解析库位于与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上位机设备中;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填充目标值生成初始日志信息,并将所述初始日志信息通过日志缓冲区发送至所述日志解析库,以使所述上位机设备通过所述日志解析库,将所述描述性文本和所述初始日志信息进行拼接,获取完整日志信息。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四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日志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
当获取到日志输出标识时,获取与所述日志输出标识对应的待输出信息;其中,所述待输出信息包括描述性文本和至少一个填充目标值;
将所述描述性文本发送至日志解析库;其中,所述日志解析库位于与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上位机设备中;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填充目标值生成初始日志信息,并将所述初始日志信息通过日志缓冲区发送至所述日志解析库,以使所述上位机设备通过所述日志解析库,将所述描述性文本和所述初始日志信息进行拼接,获取完整日志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日志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包括:
当获取到日志输出标识时,获取与所述日志输出标识对应的待输出信息;其中,所述待输出信息包括描述性文本和至少一个填充目标值;所述日志输出标识包括日志输出起始标识以及与所述日志输出起始标识相邻的日志输出结束标识,所述待输出信息为所述日志输出起始标识和所述日志输出结束标识之间的代码内容;
将所述描述性文本发送至日志解析库;其中,所述日志解析库位于与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上位机设备中;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填充目标值生成初始日志信息,并将所述初始日志信息通过日志缓冲区发送至所述日志解析库,以使所述上位机设备通过所述日志解析库,将所述描述性文本和所述初始日志信息进行拼接,获取完整日志信息;
其中,所述上位机设备将各个描述性文本和各个初始日志信息按照接收时间的先后顺序分别进行排列,并将排列顺序相同的描述性文本和初始日志信息组合为日志对,以及将日志对中的初始日志信息的填充目标值,填充进当前日志对的描述性文本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描述性文本发送至日志解析库,包括:
根据所述描述性文本生成文本标识,并将包含所述文本标识的描述性文本发送至日志解析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日志信息包括编号标识和至少一个信息存储单元,所述信息存储单元与所述填充目标值一一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号标识和/或所述信息存储单元为固定字节长度;所述编号标识包括填充目标值数量标识和所述文本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初始日志信息通过日志缓冲区发送至所述日志解析库,包括:
将所述初始日志信息,通过日志缓冲区和非可变参数函数接口,发送至所述日志解析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日志缓冲区包括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所述一级缓存的访问速度比所述二级缓存的访问速度快;
所述将所述初始日志信息通过日志缓冲区发送至所述日志解析库,包括:
根据所述初始日志信息,判断所述一级缓存中是否存在存储空间;
若所述一级缓存中存在存储空间,则将所述初始日志信息存储至所述一级缓存,并通过所述一级缓存将所述初始日志信息发送至所述日志解析库;
若所述一级缓存中不存在存储空间,则将所述初始日志信息存储至所述二级缓存,并通过所述二级缓存将所述初始日志信息发送至所述日志解析库。
7.一种日志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待输出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当获取到日志输出标识时,获取与所述日志输出标识对应的待输出信息;其中,所述待输出信息包括描述性文本和至少一个填充目标值;所述日志输出标识包括日志输出起始标识以及与所述日志输出起始标识相邻的日志输出结束标识,所述待输出信息为所述日志输出起始标识和所述日志输出结束标识之间的代码内容;
描述性文本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描述性文本发送至日志解析库;其中,所述日志解析库位于与终端设备对应的上位机设备中;
初始日志信息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填充目标值生成初始日志信息,并将所述初始日志信息通过日志缓冲区发送至所述日志解析库,以使所述上位机设备通过所述日志解析库,将所述描述性文本和所述初始日志信息进行拼接,获取完整日志信息;
其中,所述上位机设备将各个描述性文本和各个初始日志信息按照接收时间的先后顺序分别进行排列,并将排列顺序相同的描述性文本和初始日志信息组合为日志对,以及将日志对中的初始日志信息的填充目标值,填充进当前日志对的描述性文本中。
8.一种日志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和上位机设备;
所述终端设备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日志生成方法;
所述上位机设备,用于通过日志解析库,将描述性文本和初始日志信息进行拼接,以获取完整日志信息。
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日志生成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日志生成方法。
CN202011534180.3A 2020-12-22 2020-12-22 一种日志生成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5594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4180.3A CN112559478B (zh) 2020-12-22 2020-12-22 一种日志生成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4180.3A CN112559478B (zh) 2020-12-22 2020-12-22 一种日志生成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59478A CN112559478A (zh) 2021-03-26
CN112559478B true CN112559478B (zh) 2024-05-14

Family

ID=75031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34180.3A Active CN112559478B (zh) 2020-12-22 2020-12-22 一种日志生成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59478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91762A (zh) * 2017-08-28 2017-11-24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日志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881012A (zh) * 2020-08-10 2020-11-03 深圳大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日志记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99689B2 (en) * 2017-10-30 2020-03-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dentifying parameter values in log entrie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91762A (zh) * 2017-08-28 2017-11-24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日志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881012A (zh) * 2020-08-10 2020-11-03 深圳大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日志记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59478A (zh) 2021-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86199B (zh) 一种自动化生成测试脚本的方法、终端和可存储介质
CN111488174B (zh) 应用程序接口文档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WO2020108063A1 (zh) 特征词的确定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WO2020177734A1 (zh) 小程序触发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36840A (zh) 小程序应用的编译方法、运行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495549B (zh) 一种应用拉活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966824A (zh) 推理库的部署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694561A (zh) 一种接口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659210A (zh) 一种信息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57088A (zh) 接口文档解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238737A (zh) 页面打包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59478B (zh) 一种日志生成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684207B (zh) 操作序列封装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748930B (zh) 编译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28736A (zh) 一种探针部署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003647B (zh) 一种回收光猫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85891A (zh) 数据搜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85998A (zh) 一种页面渲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872999B (zh) 一种物体识别方法、装置、识别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38956A (zh) 一种自动化的压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138509B (zh) 一种数据交互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475631B (zh) 驾驶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自动驾驶车辆介质及产品
CN113821278B (zh) 调用图像尺寸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03211A (zh) 一种太阳码的生成及解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US20200356631A1 (en) Semantic sequences for providing context to characters displayed via a terminal appl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09

Address after: No. 14, 14th Floor, Unit 1, Building 2, No. 368 Tianfu Second Street, Chengdu High tech Zone, China (Sichuan) Pilot Free Trade Zone,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610095

Applicant after: Neur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802a, building 5, 3000 Longdong Avenue,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203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Jinzhuo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