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44340B - 一种复产冬虫夏草产区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产冬虫夏草产区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44340B
CN112544340B CN202011454010.4A CN202011454010A CN112544340B CN 112544340 B CN112544340 B CN 112544340B CN 202011454010 A CN202011454010 A CN 202011454010A CN 112544340 B CN112544340 B CN 1125443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dyceps sinensis
production area
original
larva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540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44340A (zh
Inventor
李文佳
李全平
魏再鸿
吕延华
蒋成吉
李启东
肖江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Dongyangguang Cordycep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Dongyangguang Cordycep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Dongyangguang Cordycep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Dongyangguang Cordycep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5401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443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44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443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443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443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otany (AREA)
  • Ec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药材种植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复产冬虫夏草产区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复产冬虫夏草产区的方法,首先恢复适合幼虫生长发育的植被群落,并筛选出耐一定温度波动提升的蝙蝠蛾幼虫,使其在恢复植被群落的原产区生长繁衍,并且耐一定的高温环境,从而改善冬虫夏草原产区的生态环境,使得不能产草或极少产虫草的原产区恢复产草,同时实现了持久性修复。

Description

一种复产冬虫夏草产区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材种植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复产冬虫夏草产区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35年冬虫夏草产区年平均气温表现为明显的升高趋势,冬春季升温最为显著,其次为夏秋季;雨季平均气温升温率小于年平均气温升温率。年和雨季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绝大部分站点的年、雨季平均最低气温升温率和平均最高气温升温率均明显大于同期平均气温升温率。年降水量大部分站点为增加趋势,但地区差异性较大;年平均日照时数和雨季日照时数均表现为明显的减少趋势。预估表明产区21世纪未来不同时段气候均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的暖湿化发展趋势。未来冬虫夏草适宜海拔下限直接抬升将导致适宜区范围缩小,气候变化将对冬虫夏草的产生和生长造成严重威胁(周刊社,洪建昌等.西藏高原冬虫夏草产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资源科学,2019,41(1):164-175)。
云南产区在调查中发现,由于近年来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云南的冬虫夏草出现两个劣性转变;一是分布区缩小。六十年代初,云南滇西北3600m海拔以上大部份地区均可采到虫草。而今,仅见到4000m以上的局部地区有分布。这与近十几年来当地森林被乱砍滥伐,草原被任意破坏,使大气水份蒸发量减少,雪线升高,生境改变,虫草蝙蝠蛾食料锐减等因素有关。二是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由于滥挖滥采破坏了寄主昆虫和虫草菌的繁殖生长,同时,采集虫草入药又要求虫草必需是未成熟的、僵虫和子座肥大质硬的。而虫草成熟时,僵虫体已腐烂,子座空心而失去药用价值。人们仅从经济效益考虑,不顾虫草的生态平衡,乱挖乱采,从而使未成熟的虫草减少了感染寄主的机会,使虫草产量下降。六十年代初期,在虫草生长密集地区,每平方米多达46条左右;目前同样区域内每平方米只存1~3条左右。年产量仅占六十年代初期的百分之一,而且还在继续下降,甚至有灭绝的危险(沈发荣,杨越雄等.云南的冬虫夏草初步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1988,49-51)。现有文献和技术表明各冬虫夏草产地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过度采挖,适宜海拔下限直接抬升将导致适宜区范围缩小,而对于原产区(早期能产虫草,但随着全球变暖和过度采挖现如今不能产草或极少产虫草的区域)修复相关的研究一直处于真空地带。
《冬虫夏草保护生物学研究》采用遥感技术对冬虫夏草的分布区域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了动态监测。通过对冬虫夏草主产区1981~2010年的植被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发现,冬虫夏草4个主产县市的植被覆盖度在过去的30年(1981~2010年)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1981~2005年间,大部分的主产区植被变化幅度都不是特别明显,但2005~2010年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则非常显著,表现为无植被覆盖区域的面积显著増加,高植被覆盖区域的面积显著减少。该文表明冬虫夏草产区的植被系统会发生变化,而冬虫夏草的分布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生态环境的改变将直接影响冬虫夏草及其寄主昆虫的分布。陈仕江等对西藏那曲地区冬虫夏草的分布、植被、气温等进行了调查,认为冬虫夏草及其寄主昆虫的分布与植被和气温密切相关,有性阶段对气候条件有一定的依赖性。
但对于如何修复虫草原产区植被系统,目前也没有更好的涉入。因此,亟需开发一种使原产区复产冬虫夏草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产冬虫夏草产区的方法。旨在改善冬虫夏草原产区的生态环境,使得不能产冬虫夏草的区域重新复产冬虫夏草,并对原产区实现持久性修复。
为此,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复产冬虫夏草产区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
(1)在不产冬虫夏草的原产区种植冬虫夏草寄主幼虫食用的19科35属50种植物,以便筛选出适合原产区且与原产区原有植物共生的植物品种,其中每种冬虫夏草寄主幼虫食用的植物以多个相邻的培育区的形式分别进行种植;
(2)在筛选获得所述适合原产区且与原产区原有植物共生的植物品种的至少一年后,将筛选获得的所述植物品种的种子于播种季节种植在原产区,以便修复原产区植被,获得修复后的产区;
(3)在洁净区仿照步骤(2)中修复的原产区环境,培育耐温度提升波动的蝙蝠蛾幼虫;
(4)将耐温度提升波动的蝙蝠蛾幼虫于播种季节补充入所述修复后的产区,以便所述耐温度提升波动的蝙蝠蛾幼虫在原产区生长和自我循环;
(5)待所述耐温度提升波动的蝙蝠蛾幼虫在原产区自我循环后,选取新鲜未成熟的冬虫夏草移栽至修复后的产区,随着冬虫夏草生长繁殖,所述不产冬虫夏草的原产区实现复产冬虫夏草。
由于近年来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滥挖滥采破坏了冬虫夏草寄主昆虫和虫草菌的繁殖生长,导致冬虫夏草分布区缩小,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冬虫夏草产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过度采挖,适宜生长的海拔下限抬升,导致适宜区范围缩小,产生了很多早期能产虫草,如今却不能产草或极少产虫草的原产区的出现。为了使得原产区能够恢复产草,发明人创造性的获得一种复产冬虫夏草产区的方法,鉴于冬虫夏草的分布与寄主幼虫分布高度一致,首先恢复适合幼虫生长发育的植被群落,并筛选出耐一定温度波动提升的蝙蝠蛾幼虫,使其在恢复植被群落的原产区生长繁衍,并且耐一定的高温环境,从而改善冬虫夏草原产区的生态环境,使得不能产草或极少产虫草的原产区恢复产草,同时实现了持久性修复。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改善了冬虫夏草原产区的生态环境,并优化筛选出了相对耐一定温度波动提升的蝙蝠蛾幼虫,使其在原产区繁衍。在全球变暖阶段性不可逆的环境下,本发明中方法对如何避免冬虫夏草灭绝起到一定启示作用。冬虫夏草寄主昆虫-蝙蝠蛾幼虫是一种生存温度范围较一般昆虫低的种类,针对全球变暖趋势,筛选耐一定温度波动提升的幼虫进行繁殖,提升了蝙蝠蛾幼虫对高温环境的适应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复产冬虫夏草产区的方法还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19科35属50种植物包括头花蓼、珠芽蓼、圆穗蓼、细红蓼、冰川蓼、红蓼、小大黄、肾叶山蓼、酸模、土大黄、鹅绒委陵菜、金露梅、苹果、秦艽、高山龙胆、胡萝卜、葶状藁本、青稞、大麦、羊茅、野青茅、冷地早熟禾、油菜、萝卜、马铃薯、黄精、川贝母、川西小黄菊、羽裂风毛菊、绵头雪莲花、海韭菜、花葶驴蹄草、鸦跖花、高原毛茛、芍药、高山唐松草、藓状雪灵芝、澜沧雪灵芝、裂叶报春、川滇薹草、黑褐薹草、高山嵩草、矮生嵩草、山胡萝卜、云南黄芪、长小包黄芪、红苕、青藏垫柳、紫花杜鹃、青海杜鹃共50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从所述50种植物中筛选获得至少5种所述适合原产区且与原产区原有植物共生的植物品种。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从所述50种植物中筛选获得5种所述适合原产区且与原产区原有植物共生的植物品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培育区的面积为(4~6)m*(4~6)m,且每一个所述培育区面积相等。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培育区的面积为5m*5m,且每一个所述培育区面积相等。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2)中,将筛选获得的所述植物品种的种子以0.25~0.5公斤/亩密度于播种季节种植在原产区。
筛选获得的所述植物品种的种子播种密度过小,则满足不了蝙蝠蛾幼虫的取食,若种子播种密度过大,则导致原产区土壤中地底植物根茎错综复杂,影响蝙蝠蛾幼虫的运动和爬行,影响其生长繁殖。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3)中,培育耐温度提升波动的蝙蝠蛾幼虫的过程:
(3-1)在洁净区铺设筛选获得的所述适合原产区且与原产区原有植物共生的植物的根茎,无菌高原土厚度10~30cm,单位范围内无菌高原土与植物根茎质量比为1:0.5~1:2,无菌高原土湿度控制在25%~55%,洁净区湿度控制在30~99%,
(3-2)将蝙蝠蛾幼虫补充入无菌高原土中,昼夜温度范围起始值为-4~18℃,每隔60天向上整体调高温度区间2℃,直至4~26℃,饲养到化蛹,经过对蝙蝠蛾幼虫2~3代循序升温的筛选,获得耐温度提升波动的蝙蝠蛾幼虫。
蝙蝠蛾一生经历4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其中幼虫生长阶段经历的时间最长,本发明选择幼虫期间通过循序升温刺激幼虫,选育出耐一定温度提升波动的幼虫进行繁殖。将其补充入修复中的原产区,由于幼虫能够适应更高温的环境,使得在低海拔的原产区也能够正常的生长繁殖。
通过定期提升合适的温度,使得在洁净区筛选出耐温度提升的幼虫,此过程中去除了不合格的无法适应更高温度环境的幼虫,再经过2~3代的适应,以便提高蝙蝠蛾幼虫对温度提升的适应性,使得其耐温度提升的特性能够稳定遗传给后代。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3-1)中,在洁净区等比例铺设筛选获得的所述适合原产区且与原产区原有植物共生的植物的根茎。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4)中,将所述耐温度提升波动的蝙蝠蛾幼虫补充入所述修复后的产区时,通过机械方法在草皮层打洞,雌雄蝙蝠蛾幼虫以等比例补充入洞中,回埋洞口。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洞的直径2~5cm,洞深3~5cm。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每平方米均匀打洞6~12个。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耐温度提升波动的蝙蝠蛾幼虫在原产区自我循环的标准为:大小为1.5~3cm幼虫统计虫种补充效果,每平方米土壤中幼虫数量30~150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新鲜未成熟的冬虫夏草源自所述不产冬虫夏草的原产区附近或比其海拔高的草甸。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新鲜未成熟的冬虫夏草为子座上部未发育膨大的冬虫夏草。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5)中,将新鲜未成熟的冬虫夏草移栽至修复后的产区时,所述新鲜未成熟的冬虫夏草的子实体露出地表2~6cm。
新鲜未成熟的冬虫夏草子座部分具有大量的菌种,而过早移栽,则菌种量和质量还未达到最优状态;若冬虫夏草发育成熟再进行移栽,则移栽前菌种会弹射掉,无法获得足量的菌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每平方米移栽至少1株所述新鲜未成熟的冬虫夏草。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筛选出适合原产区且与原产区原有植物共生的植物品种的筛选时间为3~5年。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下对本发明中所用的术语进行解释。
“适合原产区”是指植物在原产区能够正常生长存活。
“洁净区”是指能够精准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的区域,例如可以是温室内。
“无菌高原土”是指消毒杀菌后获得的高原土。通过特殊消毒方式,除掉对幼虫生长有害的致病菌。
“单位范围”是指长40cm,宽28cm,高20cm的范围。
“循序升温”是指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提升温度,例如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每隔60天提升2℃。
蝙蝠蛾幼虫的一代是指经过幼虫-蛹-蛾-卵后,再生长成幼虫的过程。“耐温度提升波动的蝙蝠蛾幼虫”是指相较于原始的蝙蝠蛾幼虫,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耐更高温度的蝙蝠蛾幼虫。
“不产冬虫夏草的原产区附近”是指以水平距离算,距离不产冬虫夏草的原产区同地域20公里左右,以同一个山头算,海拔200m左右。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提供一种复产冬虫夏草产区的方法,包括
(1)在不产或极少产冬虫夏草的原产区种植冬虫夏草寄主幼虫食用的19科35属50种植物,筛选3~5年,获得适合原产区且与原产区原有植物共生的植物品种,其中每种冬虫夏草寄主幼虫食用的植物以5m*5m大小的多个相邻的培育区的形式分别进行种植;
(2)在筛选获得所述适合原产区且与原产区原有植物共生的植物品种的至少一年后,将筛选获得的所述植物品种的种子以0.25~0.5公斤/亩密度于播种季节种植在原产区,以便修复原产区植被,获得修复后的产区;
(3)在洁净区仿照步骤(2)中修复的原产区环境,培育耐温度提升波动的蝙蝠蛾幼虫;
(4)将耐温度提升波动的蝙蝠蛾幼虫于播种季节补充入所述修复后的产区,以便所述耐温度提升波动的蝙蝠蛾幼虫在原产区生长和自我循环;
(5)待所述耐温度提升波动的蝙蝠蛾幼虫在原产区自我循环后,选取新鲜未成熟的冬虫夏草移栽至修复后的产区,随着冬虫夏草生长繁殖,所述不产冬虫夏草的原产区实现复产冬虫夏草。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筛选获得适合原产区且与原产区原有植物共生的植物品种可以是头花蓼、珠芽蓼、小大黄、花葶驴蹄草、高山唐松草5种,也可以是珠芽蓼、小大黄、青稞、高原毛茛、青海杜鹃,又或者是冬虫夏草寄主幼虫食用的19科35属50种植物中的6种或者更多种。
不同的原产区,由于植被系统不同,从冬虫夏草寄主幼虫食用的19科35属50种植物中筛选出的适合该产区且与该产区原有植物共生的植物品种的种类可能不同。
将筛选获得的所述植物品种的种子种植在原产区,播种后不要做任何护理和干预,为避免人畜破坏,可以在试验地建立简易围墙。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在步骤(3)中,培育耐温度提升波动的蝙蝠蛾幼虫的过程:
(3-1)在洁净区等比例铺设筛选获得的所述适合原产区且与原产区原有植物共生的植物的根茎,无菌高原土厚度10~30cm,单位范围内无菌高原土与植物根茎质量比为1:0.5~1:2,无菌高原土湿度控制在25%~55%,洁净区湿度控制在30~99%,
(3-2)将蝙蝠蛾幼虫补充入无菌高原土中,昼夜温度范围起始值为-4~18℃,每隔60天向上整体调高温度区间2℃,直至4~26℃,饲养到化蛹,经过对蝙蝠蛾幼虫2~3代循序升温的筛选,获得耐温度提升波动的蝙蝠蛾幼虫。
在步骤(3-2)中,昼夜温度范围起始值为-4~18℃是指设定白天或夜晚的温度为-4~18℃中的某个温度值,例如可以设定夜晚温度为-4℃、-3℃、-2℃等,可以设定白天温度为16℃、17℃、18℃等,昼夜温度变化的交替时间可根据本领域常用的培养蝙蝠蛾幼虫的交替时间确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在步骤(3-2)中,将蝙蝠蛾幼虫补充入无菌高原土中,设定起始温度范围为-4~18℃,即夜晚最低温度为-4℃,模拟青藏高原温度随着时间的变化,慢慢升到白天最高温度为18℃,以60天为一个调节周期,向上整体调高温度2℃,直至夜晚温度最低温度为4℃,白天最高温度为26℃,饲养到化蛹,经过对蝙蝠蛾幼虫2~3代循序升温的筛选,获得耐温度提升波动的蝙蝠蛾幼虫。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在步骤(4)中,将所述耐温度提升波动的蝙蝠蛾幼虫补充入所述修复后的产区时,通过机械方法在草皮层打洞,雌雄蝙蝠蛾幼虫以等比例补充入洞中,回埋洞口,所述洞的直径2~5cm,洞深3~5cm,每平方米均匀打洞6~12个。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新鲜未成熟的冬虫夏草源自所述不产冬虫夏草的原产区附近或比其海拔高的草甸。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在步骤(5)中,将新鲜未成熟的冬虫夏草移栽至修复后的产区时,所述新鲜未成熟的冬虫夏草的子实体露出地表2~6cm,每平方米移栽至少1株所述新鲜未成熟的冬虫夏草。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在培育耐温度提升波动的蝙蝠蛾幼虫时,选用的蝙蝠蛾幼虫为青藏高原林芝拉嘎村原产区周边收集所得。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处的蝙蝠蛾幼虫,也可以是其他地区的蝙蝠蛾幼虫。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1、原产区植被筛选及群落修复
选择青藏高原林芝拉嘎村,以前产冬虫夏草,现在不产冬虫夏草的原产区作为试验地,在其中相邻区域建立50个5m*5m大小的植株培育区,培育区内的原有草甸不用破坏,参考冬虫夏草寄主幼虫可食用19科35属共50种植物范围播种,筛选出适合原产区且与原产区植物共生的植被系统,播种后不要做任何护理和干预,只需将试验地建立简易围墙,避免人畜破坏。
5年后综合植物地上、地下部分生长情况,筛选出头花蓼、珠芽蓼、小大黄、花葶驴蹄草、高山唐松草作为原产区幼虫取食的植被系统,来年,将这五种植株种子以0.25公斤/亩密度于播种季节种植在原产区。修复期只需将试验地建立简易围墙,避免人畜破坏,不要做任何护理和干预,让五种植株和原产区植物在现有气候下形成植被群落。
2、耐温度提升波动冬虫夏草寄主培育
在洁净区仿照青藏高原原产区环境,铺设等比例头花蓼、珠芽蓼、小大黄、花葶驴蹄草、高山唐松草根茎,土层厚度10cm,单位范围内土壤与饲料质量比1:2,无菌高原土湿度控制45%,洁净区湿度控制范围90%,昼夜温度范围起始值为-4~18℃,每隔60天向上整体调高温度区间2℃,直至4~26℃,长期饲养到化蛹,经过3代温度筛选,得到能抗一定温度波动(相对高温)的蝙蝠蛾幼虫。
3、修复中原产区虫种补充
虫种补充于7月份,通过机械方法在草皮层打洞(直径5cm,洞深5cm),每平方米均匀打洞12个,雌雄各投6个,用土壤回埋洞口。
4、菌种补充
待原产区植被群落恢复以及补充的耐一定温度提升波动冬虫夏草寄主幼虫在原产区自我循环(每平米土壤中幼虫数量135头)后,来年5月份,在同一山头或地区比原产区海拔高一点的草甸,采挖新鲜未成熟(子座上部未发育膨大)的冬虫夏草,采挖过程不要破坏子实体部分,将新鲜未成熟冬虫夏草装入打有透气孔的塑料盒中,用采挖地的新鲜苔藓铺垫和覆盖,一是其保护作用,二是给新鲜未成熟冬虫夏草提供适宜微环境。每盒放置30根,包装好后放入3~5℃便携冷藏箱储运,采挖到移栽2天内完成。
新鲜冬虫夏草转运到原产区后,挑选晚上或清晨高湿的时段小心移栽,子座以露出地表2~6cm为宜,连续多年,采用此法每平米移栽1株新鲜冬虫夏草,直到原厂区复产。
5、复产后的采挖管理
三年后原产区开始有冬虫夏草,每平方米可以收获5.8根冬虫夏草。原产区普遍海拔偏低,离人类活动较近,原产区复产前后,当地政府应做好引导、避免草甸破坏,强化采挖规范和环保要求,发放采挖证、签订草皮回填保证书,并收取一定生态修复补充金(回填合格退还)。每年采挖季都要预留最后半个月进行封山,一是清理垃圾、进行草皮生态修复,二是让最后预留期长出来的冬虫夏草作为菌种进行补充,如此规则冬虫夏草可以年年采收。
实施例2:
1、原产区植被筛选及群落修复
选择青藏高原林芝拉嘎村,以前产冬虫夏草,现在不产冬虫夏草的原产区作为试验地,在其中相邻区域建立50个5m*5m大小的植株培育区,培育区内的原有草甸不用破坏,参考冬虫夏草寄主幼虫可食用19科35属共50种植物范围播种,为了筛选出适合原产区且与原产区植物共生的植被系统,播种后不要做任何护理和干预,只需将试验地建立简易围墙,避免人畜破坏。
5年后综合植物地上、地下部分生长情况,筛选出头花蓼、珠芽蓼、小大黄、花葶驴蹄草、高山唐松草作为原产区幼虫取食的植被系统,来年,将这五种植株种子以0.5公斤/亩密度于播种季节种植在原产区。修复期只需将试验地建立简易围墙,避免人畜破坏,不要做任何护理和干预,让五种植株和原产区植物在现有气候下形成植被群落。
2、耐温度提升波动冬虫夏草寄主培育
在洁净区仿照青藏高原原产区环境,铺设等比例头花蓼、珠芽蓼、小大黄、花葶驴蹄草、高山唐松草根茎,土层厚度10cm,单位范围内土壤与饲料质量比1:2,无菌高原土湿度控制45%,湿度控制范围90%,昼夜温度范围起始值为-4~18℃,每隔60天向上整体调高温度区间2℃,直至4~26℃,长期饲养到化蛹,经过3代温度筛选,得到能抗一定温度提升波动的蝙蝠蛾幼虫。
3、修复中原产区虫种补充
虫种补充于7月份,通过机械方法在草皮层打洞(直径3cm,洞深3cm),每平方米均匀打洞10个,雌雄各投5个,用土壤回埋洞口。
4、菌种补充
待原产区植被群落恢复以及补充的耐一定温度提升波动冬虫夏草寄主幼虫在原产区自我循环(每平米土壤中幼虫数量82头)后,来年5月份,在同一山头或地区比原产区海拔高一点的草甸,采挖新鲜未成熟(子座上部未发育膨大)的冬虫夏草,采挖过程不要破坏子实体部分,将新鲜未成熟冬虫夏草装入打有透气孔的塑料盒中,用采挖地的新鲜苔藓铺垫和覆盖,一是其保护作用,二是给新鲜未成熟冬虫夏草提供适宜微环境。每盒放置30根,包装好后放入3~5℃便携冷藏箱储运,采挖到移栽2天内完成。
新鲜冬虫夏草转运到原产区后,挑选晚上或清晨高湿的时段小心移栽,子座以露出地表2~6cm为宜,连续多年,采用此法每平米移栽1株新鲜冬虫夏草,直到原厂区复产。
5、复产后的采挖管理
三年后原产区开始有冬虫夏草,每平米可以收获4.9根冬虫夏草。原产区普遍海拔偏低,离人类活动较近,原产区复产前后,当地政府应做好引导、避免草甸破坏,强化采挖规范和环保要求,发放采挖证、签订草皮回填保证书,并收取一定生态修复补充金(回填合格退还)。每年采挖季都要预留最后半个月进行封山,一是清理垃圾、进行草皮生态修复,二是让最后预留期长出来的冬虫夏草作为菌种进行补充,如此规则冬虫夏草可以年年采收。
实施例3:
1、原产区植被筛选及群落修复
选择青藏高原青海贵德县大滩村,以前产冬虫夏草,现在不产冬虫夏草的原产区作为试验地,在其中相邻区域建立50个5m*5m大小的植株培育区,培育区内的原有草甸不用破坏,参考冬虫夏草寄主幼虫可食用19科35属共50种植物范围播种,筛选出适合原产区且与原产区植物共生的植被系统,播种后不要做任何护理和干预,只需将试验地建立简易围墙,避免人畜破坏。
3年后综合植物地上、地下部分生长情况,筛选出珠芽蓼、小大黄、青稞、高原毛茛、青海杜鹃5种植株作为原产区幼虫取食的植被系统,来年,将这五种植株种子以0.25公斤/亩密度于播种季节种植在原产区。修复期只需将试验地建立简易围墙,避免人畜破坏,不要做任何护理和干预,让五种植株和原产区植物在现有生态环境下形成植被群落。
2、耐温度提升波动冬虫夏草寄主培育
在洁净区仿照青藏高原原产区环境,铺设等比例珠芽蓼、小大黄、青稞、高原毛茛、青海杜鹃根茎,土层厚度10cm,单位范围内土壤与饲料质量比1:2,无菌高原土湿度控制45%,湿度控制范围90%,昼夜温度范围起始值为-4~18℃,每隔60天向上整体调高温度区间2℃,直至4~26℃,长期饲养到化蛹,经过2代温度筛选,得到能抗一定温度提升波动的蝙蝠蛾幼虫。
3、修复中原产区虫种补充
虫种补充于7月份,通过机械方法在草皮层打洞(直径3cm,洞深5cm),每平方米均匀打洞10个,雌雄对半,用土壤回埋洞口。
4、菌种补充
待原产区植被群落恢复以及补充的耐一定温度提升波动冬虫夏草寄主幼虫在原产区自我循环(每平米土壤中幼虫数量64头)后,来年5月份,在同一山头或地区比原产区海拔高一点的草甸,采挖新鲜未成熟(子座上部未发育膨大)的冬虫夏草,采挖过程不要破坏子实体部分,将新鲜未成熟冬虫夏草装入打有透气孔的塑料盒中,用采挖地的新鲜苔藓铺垫和覆盖,一是其保护作用,二是给新鲜未成熟冬虫夏草提供适宜微环境。每盒放置30根,包装好后放入3~5℃便携冷藏箱储运,采挖到移栽2天内完成。
新鲜冬虫夏草转运到原产区后,挑选晚上或清晨高湿的时段小心移栽,子座以露出地表2~6cm为宜,连续多年,采用此法每平米移栽1株新鲜冬虫夏草,直到复产为止。
5、复产后的采挖管理
三年后原产区开始有冬虫夏草,每平米可以收获4.1根冬虫夏草。原产区复产前后,当地政府应做好引导、避免草甸破坏,强化采挖规范和环保要求,发放采挖证、签订草皮回填保证书,并收取一定生态修复补充金(回填合格退还)。每年采挖季都要预留最后半个月进行封山,一是清理垃圾、进行草皮生态修复,二是让最后预留期长出来的冬虫夏草作为菌种进行补充,如此规则冬虫夏草可以年年采收。
实施例4:
1、原产区植被筛选及群落修复
选择青藏高原青海贵德县大滩村,以前产冬虫夏草,现在不产冬虫夏草的原产区作为试验地,在其中相邻区域建立50个5m*5m大小的植株培育区,参考冬虫夏草寄主幼虫可食用19科35属共50种植物范围播种,为了筛选出适合原产区且与原产区植物共生的植被系统,播种后不要做任何护理和干预,只需将试验地建立简易围墙,避免人畜破坏。
3年后综合植物地上、地下部分生长情况,筛选出珠芽蓼、小大黄、青稞、高原毛茛、青海杜鹃5种植株作为原产区幼虫取食的植被系统,来年,将这五种植株种子以0.5公斤/亩密度于播种季节种植在原产区。修复期只需将试验地建立简易围墙,避免人畜破坏,不要做任何护理和干预,让五种植株和原产区植物在现有生态环境下形成植被群落。
2、耐温度提升波动冬虫夏草寄主培育
在洁净区仿照青藏高原原产区环境,铺设等比例珠芽蓼、小大黄、青稞、高原毛茛、青海杜鹃根茎,土层厚度10cm,单位范围内土壤与饲料质量比1:2,无菌高原土湿度控制45%,湿度控制范围90%,昼夜温度范围起始值为-4~18℃,每隔60天向上整体调高温度区间2℃,直至4~26℃,长期饲养到化蛹,经过3代温度筛选,得到能抗一定温度提升波动的蝙蝠蛾幼虫。
3、修复中原产区虫种补充
虫种补充于7月份,通过机械方法在草皮层打洞(直径4cm,洞深4cm),每平方米均匀打洞12个,雌雄对半,用土壤回埋洞口。
4、菌种补充
待原产区植被群落恢复以及补充的耐一定温度提升波动冬虫夏草寄主幼虫在原产区自我循环(每平米土壤中幼虫数量72头)后,来年5月份,在同一山头或地区比原产区海拔高一点的草甸,采挖新鲜未成熟(子座上部未发育膨大)的冬虫夏草,采挖过程不要破坏子实体部分,将新鲜未成熟冬虫夏草装入打有透气孔的塑料盒中,用采挖地的新鲜苔藓铺垫和覆盖,一是其保护作用,二是给新鲜未成熟冬虫夏草提供适宜微环境。每盒放置30根,包装好后放入3~5℃便携冷藏箱储运,采挖到移栽2天内完成。
新鲜冬虫夏草转运到原产区后,挑选晚上或清晨高湿的时段小心移栽,子座以露出地表2~6cm为宜,连续多年,采用此法每平米移栽1株新鲜冬虫夏草,直到复产为止。
5、复产后的采挖管理
三年后原产区开始有冬虫夏草,每平米可以收获3.1根冬虫夏草。原产区复产前后,当地政府应做好引导、避免草甸破坏,强化采挖规范和环保要求,发放采挖证、签订草皮回填保证书,并收取一定生态修复补充金(回填合格退还)。每年采挖季都要预留最后半个月进行封山,一是清理垃圾、进行草皮生态修复,二是让最后预留期长出来的冬虫夏草作为菌种进行补充,如此规则冬虫夏草可以年年采收。
对比例1
1、原产区植被筛选及群落修复
选择青藏高原林芝拉嘎村,以前产冬虫夏草,现在不产冬虫夏草的原产区作为试验地,直接从冬虫夏草寄主幼虫可食用19科35属共50种植物中挑选蝙蝠蛾幼虫喜食的植物川贝母、芍药、川西小黄菊、圆穗蓼、金露梅,将五种植株种子以0.25公斤/亩密度于播种季节种植在原产区。修复期只需将试验地建立简易围墙,避免人畜破坏,不要做任何护理和干预,让五种植株和原产区植物在现有生态环境下形成植被群落。
2、耐温度提升波动冬虫夏草寄主培育
在洁净区仿照青藏高原原产区环境,铺设等比例头川贝母、芍药、川西小黄菊、圆穗蓼、金露梅,土层厚度10cm,单位范围内土壤与饲料质量比1:2,无菌高原土湿度控制45%,洁净区湿度控制范围90%,昼夜温度范围起始值为-4~18℃,每隔60天向上整体调高温度区间2℃,直至4~26℃,长期饲养到化蛹,经过3代温度筛选,得到能抗一定温度波动(相对高温)的蝙蝠蛾幼虫。
3、修复中原产区虫种补充
虫种补充于7月份,通过机械方法在草皮层打洞(直径5cm,洞深5cm),每平方米均匀打洞12个,雌雄各投6个,用土壤回埋洞口。
4、菌种补充
待原产区植被群落恢复以及补充的耐一定温度提升波动冬虫夏草寄主幼虫在原产区自我循环(每平米土壤中幼虫数量135头)后,来年5月份,在同一山头或地区比原产区海拔高一点的草甸,采挖新鲜未成熟(子座上部未发育膨大)的冬虫夏草,采挖过程不要破坏子实体部分,将新鲜未成熟冬虫夏草装入打有透气孔的塑料盒中,用采挖地的新鲜苔藓铺垫和覆盖,一是其保护作用,二是给新鲜未成熟冬虫夏草提供适宜微环境。每盒放置30根,包装好后放入3~5℃便携冷藏箱储运,采挖到移栽2天内完成。
新鲜冬虫夏草转运到原产区后,挑选晚上或清晨高湿的时段小心移栽,子座以露出地表2~6cm为宜,连续多年,采用此法每平米移栽1株新鲜冬虫夏草。
5、采挖
三年后原产区开始有冬虫夏草,每平米仅仅收获0.1根冬虫夏草。远远低于周边虫草产区产量,复产失败。
对比例2
1、原产区植被筛选及群落修复
选择青藏高原青海贵德县大滩村,以前产冬虫夏草,现在不产冬虫夏草的原产区作为试验地,在其中相邻区域建立50个5m*5m大小的植株培育区,参考冬虫夏草寄主幼虫可食用19科35属共50种植物范围播种,为了筛选出适合原产区且与原产区植物共生的植被系统,播种后不要做任何护理和干预,只需将试验地建立简易围墙,避免人畜破坏。
3年后综合植物地上、地下部分生长情况,筛选出珠芽蓼、小大黄、青稞、高原毛茛、青海杜鹃5种植株作为原产区幼虫取食的植被系统,来年,将这五种植株种子以0.5公斤/亩密度于播种季节种植在原产区。修复期只需将试验地建立简易围墙,避免人畜破坏,不要做任何护理和干预,让五种植株和原产区植物在现有生态环境下形成植被群落。
2、直接从青藏高原青海贵德县大滩村原产区周边收集虫蛹。
3、修复中原产区虫种补充
虫种补充于7月份,通过机械方法在草皮层打洞(直径4cm,洞深4cm),每平方米均匀打洞12个,雌雄对半,用土壤回埋洞口。
4、菌种补充
待原产区植被群落恢复以及补充的冬虫夏草寄主幼虫在原产区自我循环(每平米土壤中幼虫数量72头)后,来年5月份,在同一山头或地区比原产区海拔高一点的草甸,采挖新鲜未成熟(子座上部未发育膨大)的冬虫夏草,采挖过程不要破坏子实体部分,将新鲜未成熟冬虫夏草装入打有透气孔的塑料盒中,用采挖地的新鲜苔藓铺垫和覆盖,一是其保护作用,二是给新鲜未成熟冬虫夏草提供适宜微环境。每盒放置30根,包装好后放入3~5℃便携冷藏箱储运,采挖到移栽2天内完成。
新鲜冬虫夏草转运到原产区后,挑选晚上或清晨高湿的时段小心移栽,子座以露出地表2~6cm为宜,连续多年,采用此法每平米移栽1株新鲜冬虫夏草。
5、采挖
三年后原产区没有有冬虫夏草,复产失败。
由上述实施例1~4以及对比例1和2的结果可知,只有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复产冬虫夏草的方法,首先筛选出适合原产区且与原产区原有植物共生的植物品种恢复适合幼虫生长发育的植被群落,并筛选出耐一定温度波动提升的蝙蝠蛾幼虫,使其在恢复植被群落的原产区生长繁衍,并且耐一定的高温环境,从而改善冬虫夏草原产区的生态环境,使得不能产草或极少产虫草的原产区恢复产草,同时实现了持久性修复。而如对比例1和2中提供的方法,不进行与原产区原有植物共生的植物品种的筛选过程,或者选用常规的无法适应温度波动提升的蝙蝠蛾幼虫,则无法实现原产区的冬虫夏草虫草恢复产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8)

1.一种复产冬虫夏草产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1)在不产冬虫夏草的原产区种植冬虫夏草寄主幼虫食用的19科35属50种植物,以便筛选出适合原产区且与原产区原有植物共生的植物品种,其中每种冬虫夏草寄主幼虫食用的植物以多个相邻的培育区的形式分别进行种植;
(2)在筛选获得所述适合原产区且与原产区原有植物共生的植物品种的至少一年后,将筛选获得的所述植物品种的种子于播种季节种植在原产区,以便修复原产区植被,获得修复后的产区;
(3)在洁净区仿照步骤(2)中修复的原产区环境,培育耐温度提升波动的蝙蝠蛾幼虫;
(4)将耐温度提升波动的蝙蝠蛾幼虫于播种季节补充入所述修复后的产区,以便所述耐温度提升波动的蝙蝠蛾幼虫在原产区生长和自我循环;
(5)待所述耐温度提升波动的蝙蝠蛾幼虫在原产区自我循环后,选取新鲜未成熟的冬虫夏草移栽至修复后的产区,随着冬虫夏草生长繁殖,所述不产冬虫夏草的原产区实现复产冬虫夏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9科35属50种植物包括头花蓼、珠芽蓼、圆穗蓼、细红蓼、冰川蓼、红蓼、小大黄、肾叶山蓼、酸模、土大黄、鹅绒委陵菜、金露梅、苹果、秦艽、高山龙胆、胡萝卜、葶状藁本、青稞、大麦、羊茅、野青茅、冷地早熟禾、油菜、萝卜、马铃薯、黄精、川贝母、川西小黄菊、羽裂风毛菊、绵头雪莲花、海韭菜、花葶驴蹄草、鸦跖花、高原毛茛、芍药、高山唐松草、藓状雪灵芝、澜沧雪灵芝、裂叶报春、川滇薹草、黑褐薹草、高山嵩草、矮生嵩草、山胡萝卜、云南黄芪、长小包黄芪、红苕、青藏垫柳、紫花杜鹃、青海杜鹃共50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50种植物中筛选获得至少5种所述适合原产区且与原产区原有植物共生的植物品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50种植物中筛选获得5种所述适合原产区且与原产区原有植物共生的植物品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区的面积为(4~6)m*(4~6)m,且每一个所述培育区面积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区的面积为5m*5m,且每一个所述培育区面积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将筛选获得的所述植物品种的种子以0.25~0.5公斤/亩密度于播种季节种植在原产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培育耐温度提升波动的蝙蝠蛾幼虫的过程:
(3-1)在洁净区铺设筛选获得的所述适合原产区且与原产区原有植物共生的植物的根茎,无菌高原土厚度10~30cm,单位范围内无菌高原土与植物根茎质量比为1:0.5~1:2,无菌高原土湿度控制在25%~55%,洁净区湿度控制在30~99%,
(3-2)将蝙蝠蛾幼虫补充入无菌高原土中,昼夜温度范围起始值为-4~18℃,每隔60天向上整体调高温度区间2℃,直至4~26℃,饲养到化蛹,经过对蝙蝠蛾幼虫2~3代循序升温的筛选,获得耐温度提升波动的蝙蝠蛾幼虫。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1)中,在洁净区等比例铺设筛选获得的所述适合原产区且与原产区原有植物共生的植物的根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将所述耐温度提升波动的蝙蝠蛾幼虫补充入所述修复后的产区时,通过机械方法在草皮层打洞,雌雄蝙蝠蛾幼虫以等比例补充入洞中,回埋洞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洞的直径2~5cm,洞深3~5cm。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平方米均匀打洞6~12个。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耐温度提升波动的蝙蝠蛾幼虫在原产区自我循环的标准为:大小为1.5~3cm幼虫统计虫种补充效果,每平方米土壤中幼虫数量30~150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鲜未成熟的冬虫夏草源自所述不产冬虫夏草的原产区附近或比其海拔高的草甸。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鲜未成熟的冬虫夏草为子座上部未发育膨大的冬虫夏草。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将新鲜未成熟的冬虫夏草移栽至修复后的产区时,所述新鲜未成熟的冬虫夏草的子实体露出地表2~6cm。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将新鲜未成熟的冬虫夏草移栽至修复后的产区时,每平方米移栽至少1株所述新鲜未成熟的冬虫夏草。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筛选出适合原产区且与原产区原有植物共生的植物品种的筛选时间为3~5年。
CN202011454010.4A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复产冬虫夏草产区的方法 Active CN1125443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54010.4A CN112544340B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复产冬虫夏草产区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54010.4A CN112544340B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复产冬虫夏草产区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44340A CN112544340A (zh) 2021-03-26
CN112544340B true CN112544340B (zh) 2022-04-29

Family

ID=75061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54010.4A Active CN112544340B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复产冬虫夏草产区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4434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34508C (zh) * 2006-11-08 2008-11-19 中山大学 一种提高青藏高原冬虫夏草产量的方法
CN105660172B (zh) * 2016-01-07 2017-10-27 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高寒地区可持续高产野生冬虫夏草的方法
CN105766379B (zh) * 2016-03-22 2017-05-03 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 培植冬虫夏草的系统和方法
CN111631191B (zh) * 2020-06-19 2022-04-26 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原产区培育冬虫夏草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44340A (zh) 2021-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Ouma et al. Sustainable horticultural crop production through intercropping: The case of fruits and vegetable crops: A review
CN107996266B (zh) 一种快速提升极端干旱荒漠区植被覆盖度的物种装配方法
CN105340514B (zh) 一种旱藕增产提高淀粉含量的高效栽培方法
Hitchmough Establishment of cultivated herbaceous perennials in purpose-sown native wildflower meadows in south-west Scotland
CN109056691B (zh) 沙地治理方法
Ohtsuka Early stages of secondary succession on abandoned cropland in north‐east Borneo Island
Burney et al. Monitoring results from a decade of native plant translocations at Makauwahi Cave Reserve, Kauai
Malik et al. Biomass production of short-rotation bioenergy hardwood plantations affected by cover crops
CN112088706B (zh) 一种乌稔树套种太子参的方法
CN112544340B (zh) 一种复产冬虫夏草产区的方法
Ortiz-Ceballos et al. Synergistic effect of a tropical earthworm Balanteodrilus pearsei and velvetbean Mucuna pruriens var. utilis on maize growth and crop production
SUNTORO et al. Cultivation of Rice (Oryza sativa), Corn (Zea mays) and Soybean (Glycine max) Based on Land Suitability.
Shrestha et al. Plastic Mulch and In-row Spacing Effects on Sweetpotato Yield in Northwest Washington
CN106069083A (zh) 一种免耕繁育前胡苗的方法
Belesky et al. Does endophyte influence resource acquisition and allocation in defoliated tall fescue as a function of microsite conditions?
CN104770171A (zh) 一种洞庭湖区豇豆套种棉花的立体栽培方法
Samuel et al. Survival and growth of blue gamma seedlings in competition with western wheatgrass.
Brown et al. Effect of black plastic mulch and row cover on sweet potato production
Rao et al. Agroclimatic Atlas of Andhra Pradesh
Swastika et al.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shallot from true shallot seed as planting material based on land suitability in Kampar regency, Riau province
CN107046979A (zh) 一种提早种植木薯的方法
CN114617018B (zh) 一种滇牡丹种子直播用于高海拔山区生态恢复的方法
JK et al. Assessment of Casuarina clones and intercrops in agroforestry
Majerus Restoration with native indigenous plants in Yellowstone and Glacier National Parks
Shoko et al. Effect of soybean (Glycine max) as a breakcrop on the cane and sugar yield of sugarca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