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43425A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43425A
CN112543425A CN201910895304.1A CN201910895304A CN112543425A CN 112543425 A CN112543425 A CN 112543425A CN 201910895304 A CN201910895304 A CN 201910895304A CN 112543425 A CN112543425 A CN 1125434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ata packet
information
destination
rou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9530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43425B (zh
Inventor
王君
彭文杰
戴明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9530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43425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16220 priority patent/WO202105246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543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434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434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434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40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r broadca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中,第一终端接收数据包并确定自身是否为数据包的目的终端,若是,在未建立数据包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接入层连接和/或逻辑信道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建立与源终端之间的接入层连接和/或逻辑信道,从而解决多跳终端场景中的接入层连接和/或逻辑信道建立的问题,保证多跳终端场景下的数据包的正确传输。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V2X)的设计目标是满足低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的广播类业务,而新无线(new radio,NR)中V2X需要满足车队编队(vehicles platooning)、增强传感器(extendedsensors)、高级驾驶(advanced driving)、远程驾驶(remote driving)等高QoS类业务,这些高QoS类业务具有端到端时延(E2E latency)小于等于3毫秒(ms),可靠性(reliability)达到99.999%,数据速率(data rate)达到1000兆位(即1Gbps),通信距离小于等于1千米(km)等高QoS需求。
目前,LTE V2X中,两个终端之间支持最大300米(m)的传输距离,远远无法满足NRV2X的业务需求。为了提高终端之间的传输距离,NR V2X中,两个终端之间可以通过其他终端转发数据包,但是,如何保证两个终端之间数据包的正确传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于保证通过其他终端转发数据包的两个终端之间数据包的正确传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第一终端接收数据包,并确定自身是否为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若是,在未建立所述数据包的源终端和所述目的终端之间的接入层连接和/或在未建立所述数据包的源终端和所述目的终端之间的逻辑信道的情况下,建立与所述源终端之间的所述接入层连接和/或所述逻辑信道。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解决了多跳终端场景中的AS连接和/或LCH建立的问题,从而保证多跳终端场景下的数据包的正确传输,使能多跳终端场景下的数据包转发流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第一终端确定自身不为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所述第一终端确定不建立所述逻辑信道和/或所述接入层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包的MAC层头中携带路由信息,所述第一终端确定自身是否为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路由信息确定自身是否为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广播业务时,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包括订阅所述广播业务的终端;或者,当所述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组播业务时,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包括订阅所述组播业务的终端;或者,当所述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单播业务时,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为订阅所述单播业务的终端。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的功能单元,具体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数据包;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确定自身是否为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若是,在未建立所述数据包的源终端和所述目的终端之间的接入层连接和/或在未建立所述数据包的源终端和所述目的终端之间的逻辑信道的情况下,建立与所述源终端之间的所述接入层连接和/或所述逻辑信道。
可选的,各个功能单元所执行的动作通过硬件实现或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涉及的硬件可以是电路,处理器或者芯片,也可以是包含电路或处理器或芯片的硬件平台等,所述软件可以存储在所述硬件的内置或外置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硬件耦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处理单元确定自身不为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不建立所述逻辑信道和/或所述接入层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包的MAC层头中携带路由信息,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路由信息确定自身是否为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广播业务时,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包括订阅所述广播业务的终端;或者,当所述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组播业务时,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包括订阅所述组播业务的终端;或者,当所述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单播业务时,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为订阅所述单播业务的终端。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与存储器连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第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其中,存储器和处理器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为独立的器件。若为后者,存储器可以位于通信装置内,也可以位于通信装置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包括逻辑电路,还包括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中的至少一个。其中,输出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发送的动作,输入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接收的动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通过通信总线连接。通信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收发的动作。通信接口也可以称为收发器。可选的,通信接口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中的至少一种,该情况下,发送器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发送的动作,接收器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接收的动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以芯片的产品形态存在。
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对应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源终端建立与目的终端之间的接入层连接和逻辑信道,并在所述接入层连接和所述逻辑信道上发送所述数据包,其中,所述源终端和所述目的终端之间通过至少一个中继终端传输数据包。第四方面提供的方法,解决了多跳终端场景中的AS连接和/或LCH建立的问题,从而保证多跳终端场景下的数据包的正确传输,使能多跳终端场景下的数据包转发流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广播业务时,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包括订阅所述广播业务的终端;当所述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组播业务时,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包括订阅所述组播业务的终端;当所述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单播业务时,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为订阅所述单播业务的终端。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四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的功能单元,具体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建立与目的终端之间的接入层连接和逻辑信道,所述通信装置和所述目的终端之间通过至少一个中继终端传输数据包;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在所述接入层连接和所述逻辑信道上发送所述数据包。
可选的,各个功能单元所执行的动作通过硬件实现或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广播业务时,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包括订阅所述广播业务的终端;当所述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组播业务时,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包括订阅所述组播业务的终端;当所述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单播业务时,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为订阅所述单播业务的终端。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与存储器连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第四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其中,存储器和处理器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为独立的器件。若为后者,存储器可以位于通信装置内,也可以位于通信装置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包括逻辑电路,还包括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中的至少一个。其中,输出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发送的动作,输入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接收的动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通过通信总线连接。通信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收发的动作。通信接口也可以称为收发器。可选的,通信接口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中的至少一种,该情况下,发送器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发送的动作,接收器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接收的动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以芯片的产品形态存在。
第五方面和第六方面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四方面中对应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第二终端接收数据包;若所述第二终端确定自身为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或所述数据包的中继终端,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数据包中携带的路由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上一跳终端,并向所述第二终端的上一跳终端发送HARQ反馈,所述数据包的中继终端用于转发所述数据包。第七方面提供的方法,多跳终端场景下终端之间可以采用逐跳HARQ反馈,从而保证每一跳传输的数据包是正确的,避免在后续终端中传输错误的数据包而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消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第二终端确定自身既不是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也不是所述数据包的中继终端,所述第二终端丢弃所述数据包。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数据包不是第二终端的数据包的情况下,第二终端丢弃数据包,从而避免对第二终端来说无用的数据包占用存储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第二终端确定自身为所述数据包的中继终端,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将所述数据包缓存在所述第二终端的中继缓存中;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数据包携带的路由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下一跳终端,并向所述第二终端的下一跳终端发送所述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包的MAC层头中包括所述路由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路由信息确定自身是否为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或所述数据包的中继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广播业务时,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包括订阅所述广播业务的终端;或者,当所述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组播业务时,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包括订阅所述组播业务的终端;或者,当所述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单播业务时,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为订阅所述单播业务的终端。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七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的功能单元,具体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数据包;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在确定自身为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或所述数据包的中继终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数据包中携带的路由信息确定所述通信装置的上一跳终端,并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通信装置的上一跳终端发送HARQ反馈,所述数据包的中继终端用于转发所述数据包。
可选的,各个功能单元所执行的动作通过硬件实现或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确定自身既不是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也不是所述数据包的中继终端的情况下,丢弃所述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处理单元确定自身为所述数据包的中继终端,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将所述数据包缓存在所述通信装置的中继缓存中,并根据所述数据包携带的路由信息确定所述通信装置的下一跳终端,并向所述通信装置的下一跳终端发送所述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包的MAC层头中包括所述路由信息,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路由信息确定自身是否为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或所述数据包的中继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广播业务时,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包括订阅所述广播业务的终端;或者,当所述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组播业务时,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包括订阅所述组播业务的终端;或者,当所述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单播业务时,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为订阅所述单播业务的终端。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与存储器连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第七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其中,存储器和处理器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为独立的器件。若为后者,存储器可以位于通信装置内,也可以位于通信装置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包括逻辑电路,还包括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中的至少一个。其中,输出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发送的动作,输入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接收的动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通过通信总线连接。通信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收发的动作。通信接口也可以称为收发器。可选的,通信接口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中的至少一种,该情况下,发送器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发送的动作,接收器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接收的动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以芯片的产品形态存在。
第八方面和第九方面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七方面中对应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目的终端的MAC层通过不同的路由路径接收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对应相同信息比特;所述目的终端的MAC层通过同一个逻辑信道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递交至所述目的终端的RLC层。第十方面提供的方法,提供了一种目的终端处理不同的路由路径上接收到对应相同信息比特的数据包的方法,从而保证数据包在目的终端正确的进行处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均携带上一跳终端的标识,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目的终端的MAC层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携带的上一跳终端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是否为通过不同的路由路径接收到的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的终端的MAC层通过同一个逻辑信道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递交至所述目的终端的RLC层,包括:若所述目的终端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携带了相同的第三信息,所述目的终端的MAC层通过同一个逻辑信道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递交至所述目的终端的RLC层,所述第三信息包括源终端的标识、所述目的终端的标识以及对应所述源终端和所述目的终端的所述逻辑信道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的终端的MAC层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时所采用的HARQ进程不同。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MAC层和RLC层;所述MAC层,用于通过不同的路由路径接收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对应相同信息比特;所述MAC层,还用于通过同一个逻辑信道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递交至所述RLC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MAC层,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携带的上一跳终端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是否为通过不同的路由路径接收到的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通信装置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携带了相同的第三信息,所述MAC层,具体用于通过同一个逻辑信道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递交至所述RLC层,所述第三信息包括源终端的标识、所述通信装置的标识以及对应所述源终端和所述通信装置的所述逻辑信道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的MAC层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时所采用的HARQ进程不同。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与存储器连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第十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其中,存储器和处理器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为独立的器件。若为后者,存储器可以位于通信装置内,也可以位于通信装置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包括逻辑电路,还包括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中的至少一个。其中,输出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发送的动作,输入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接收的动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通过通信总线连接。通信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收发的动作。通信接口也可以称为收发器。可选的,通信接口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中的至少一种,该情况下,发送器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发送的动作,接收器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接收的动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以芯片的产品形态存在。
第十一方面和第十二方面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十方面中对应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调度节点获取路由路径,所述路由路径用于传输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数据包,所述路由路径中包括所述源终端、所述目的终端和至少一个中继终端;所述调度节点为所述路由路径中的至少一个终端分配对应的传输资源。第十三方面提供的方法,调度节点可以集中的为第一路由路径中的一个或多个终端分配传输资源,相比每个终端自己请求传输资源或自行通过感应竞争获取传输资源而言,能够降低终端获取传输资源的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度节点为所述源终端接入的网络设备或通信组的组头或所述通信组的组头接入的网络设备,所述通信组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度节点获取路由路径,包括:所述调度节点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路由路径中的每个终端的标识,或者,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路由路径的标识,或者,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源终端的标识和所述目的终端的标识;所述调度节点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路由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调度节点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业务模式参数或BSR或SR或RACH;所述调度节点为所述路由路径中的至少一个终端分配对应的传输资源,包括:所述调度节点根据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路由路径中的至少一个终端分配对应的传输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为业务模式参数,所述至少一个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为周期性传输资源,或者,所述第二信息为BSR,所述至少一个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为单次传输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与所述源终端、所述目的终端以及用于指示所述路由路径的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调度节点向所述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用于指示对应的传输资源的资源指示信息;或者,所述调度节点通过所述源终端向所述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用于指示对应的传输资源的资源指示信息。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十三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的功能单元,具体包括: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获取路由路径,所述路由路径用于传输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数据包,所述路由路径中包括所述源终端、所述目的终端和至少一个中继终端;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为所述路由路径中的至少一个终端分配对应的传输资源。
可选的,各个功能单元所执行的动作通过硬件实现或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为所述源终端接入的网络设备或通信组的组头或所述通信组的组头接入的网络设备,所述通信组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路由路径中的每个终端的标识,或者,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路由路径的标识,或者,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源终端的标识和所述目的终端的标识;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路由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业务模式参数或BSR或SR或RACH;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路由路径中的至少一个终端分配对应的传输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为业务模式参数,所述至少一个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为周期性传输资源,或者,所述第二信息为BSR,所述至少一个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为单次传输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与所述源终端、所述目的终端以及用于指示所述路由路径的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所述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用于指示对应的传输资源的资源指示信息;或者,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源终端向所述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用于指示对应的传输资源的资源指示信息。
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与存储器连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第十三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其中,存储器和处理器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为独立的器件。若为后者,存储器可以位于通信装置内,也可以位于通信装置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包括逻辑电路,还包括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中的至少一个。其中,输出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发送的动作,输入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接收的动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通过通信总线连接。通信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收发的动作。通信接口也可以称为收发器。可选的,通信接口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中的至少一种,该情况下,发送器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发送的动作,接收器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接收的动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以芯片的产品形态存在。
第十四方面和第十五方面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十三方面中对应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十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源终端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路由路径中的每个终端的标识,或者,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路由路径的标识,或者,所述第一信息为源终端的标识和目的终端的标识;其中,所述路由路径用于传输所述源终端和所述目的终端之间的数据包,所述路由路径中包括所述源终端、所述目的终端和至少一个中继终端;所述源终端向调度节点发送第一信息。第十六方面提供的方法,源终端可以向调度节点发送第一信息,以便于调度节点确定路由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源终端向所述调度节点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业务模式参数或BSR或SR或RACH。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为业务模式参数,所述至少一个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为周期性传输资源,或者,所述第二信息为BSR,所述至少一个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为单次传输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源终端从所述调度节点接收第一资源指示信息,所述第一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路由路径中的至少一个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与所述源终端、所述目的终端以及用于指示所述路由路径的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源终端向所述路由路径中的所述源终端的下一跳终端发送第二资源指示信息,所述第二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终端中的除所述源终端之外的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资源指示信息携带在调度所述数据包的SCI或MAC信令中。
第十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十六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的功能单元,具体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路由路径中的每个终端的标识,或者,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路由路径的标识,或者,所述第一信息为通信装置的标识和目的终端的标识;其中,所述路由路径用于传输所述通信装置和所述目的终端之间的数据包,所述路由路径中包括所述通信装置、所述目的终端和至少一个中继终端;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向调度节点发送第一信息。
可选的,各个功能单元所执行的动作通过硬件实现或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所述调度节点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业务模式参数或BSR或SR或RACH。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为业务模式参数,所述至少一个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为周期性传输资源,或者,所述第二信息为BSR,所述至少一个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为单次传输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从所述调度节点接收第一资源指示信息,所述第一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路由路径中的至少一个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与所述通信装置、所述目的终端以及用于指示所述路由路径的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所述路由路径中的所述通信装置的下一跳终端发送第二资源指示信息,所述第二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终端中的除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资源指示信息携带在调度所述数据包的SCI或MAC信令中。
第十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与存储器连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第十六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其中,存储器和处理器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为独立的器件。若为后者,存储器可以位于通信装置内,也可以位于通信装置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包括逻辑电路,还包括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中的至少一个。其中,输出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发送的动作,输入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接收的动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通过通信总线连接。通信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收发的动作。通信接口也可以称为收发器。可选的,通信接口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中的至少一种,该情况下,发送器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发送的动作,接收器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接收的动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以芯片的产品形态存在。
第十七方面和第十八方面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十六方面中对应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十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第三终端从路由路径中的上一跳终端接收第三资源指示信息,所述第三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路由路径中的所述第三终端以及后续一个或多个中继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所述路由路径用于传输所述源终端和所述目的终端之间的数据包,所述路由路径中包括所述源终端、所述目的终端和至少一个中继终端,所述第三终端为所述路由路径中的中继终端;所述第三终端向所述第三终端的下一跳终端发送第四资源指示信息,所述第四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路由路径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中继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第十九方面提供的方法,中继终端可以接收上一跳终端发送的资源指示信息,并向下一跳终端发送资源指示信息,从而完成路由路径中的终端的资源分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三终端根据所述第三资源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三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并采用所述第三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向所述下一跳终端发送所述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资源指示信息携带在调度所述数据包的SCI或MAC信令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终端以及后续一个或多个中继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为周期性传输资源,或者,所述第三终端以及后续一个或多个中继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为单次传输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终端以及后续一个或多个中继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与所述源终端、所述目的终端以及用于指示所述路由路径的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对应。
第二十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十九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的功能单元,具体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从路由路径中的上一跳终端接收第三资源指示信息,所述第三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路由路径中的所述通信装置以及后续一个或多个中继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所述路由路径用于传输所述源终端和所述目的终端之间的数据包,所述路由路径中包括所述源终端、所述目的终端和至少一个中继终端,所述通信装置为所述路由路径中的中继终端;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通信装置的下一跳终端发送第四资源指示信息,所述第四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路由路径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中继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
可选的,各个功能单元所执行的动作通过硬件实现或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资源指示信息确定所述通信装置对应的传输资源,并采用所述通信装置对应的传输资源向所述下一跳终端发送所述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资源指示信息携带在调度所述数据包的SCI或MAC信令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以及后续一个或多个中继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为周期性传输资源,或者,所述通信装置以及后续一个或多个中继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为单次传输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以及后续一个或多个中继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与所述源终端、所述目的终端以及用于指示所述路由路径的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对应。
第二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与存储器连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第十九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其中,存储器和处理器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为独立的器件。若为后者,存储器可以位于通信装置内,也可以位于通信装置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包括逻辑电路,还包括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中的至少一个。其中,输出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发送的动作,输入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接收的动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通过通信总线连接。通信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收发的动作。通信接口也可以称为收发器。可选的,通信接口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中的至少一种,该情况下,发送器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发送的动作,接收器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接收的动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以芯片的产品形态存在。
第二十方面和第二十一方面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十九方面中对应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四方面或第七方面或第十方面或第十三方面或第十六方面或第十九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二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四方面或第七方面或第十方面或第十三方面或第十六方面或第十九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二十二方面和第二十三方面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第四方面、第七方面、第十方面、第十三方面、第十六方面和第十九方面中对应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AS连接和LCH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2为一种MAC PDU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组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场景示意图;
图5至图8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1和图12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协议栈架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AC PDU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16和图17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包递交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度节点的组成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的终端的组成示意图;
图22和图23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此外,“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适用但不限于如下领域:设备到设备(device todevice,D2D)、V2X、无人驾驶(unmanned driving)、自动驾驶(automated driving,ADS)、辅助驾驶(driver assistance,ADAS)、智能驾驶(intelligent driving)、网联驾驶(connected driving)、智能网联驾驶(intelligent network driving)、汽车共享(carsharing)等。
其中,V2X是指通过装载在车上的传感器、车载终端等提供车辆信息(例如,车辆速度,车辆位置,车辆之间的距离等),并通过各种通信技术实现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边基础设施、车与网络等的相互通信。
本申请涉及到的网元包括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和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LTE系统、第五代(5th-generation,5G)系统、NR系统,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系统以及未来演进系统或者多种通信融合系统。其中,5G系统可以为非独立组网(non-standalone,NSA)的5G系统或独立组网(standalone,SA)的5G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为网络侧的一种用于发送信号,或者,接收信号,或者,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的实体。网络设备可以为部署在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network,RAN)中为终端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例如可以为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TRP)、基站、各种形式的控制节点(例如,网络控制器、无线控制器(例如,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等。具体的,网络设备可以为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接入点(access point,AP)等,也可以为基站的天线面板。所述控制节点可以连接多个基站,并为所述多个基站覆盖下的多个终端配置资源。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LTE系统中可以称为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或eNodeB),5G系统或NR系统中可以称为下一代基站节点(next generation node basestation,gNB),本申请对基站的具体名称不作限定。网络设备还可以是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网络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是用户侧的一种用于接收信号,或者,发送信号,或者,接收信号和发送信号的实体。终端用于向用户提供语音服务和数据连通性服务中的一种或多种。终端还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终端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可以是V2X设备,例如,智能汽车(smart car或intelligent car)、数字汽车(digitalcar)、无人汽车(unmanned car或driverless car或pilotless car或automobile)、自动汽车(self-driving car或autonomous car)、纯电动汽车(pure EV或Battery EV)、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增程式电动汽车(range extended EV,RE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 HEV,PHEV)、新能源汽车(new energy vehicle)、路边装置(roadsite unit,RSU)。终端也可以是D2D设备,例如,电表、水表等。终端还可以是移动站(mobilestation,MS)、用户单元(subscriber unit)、无人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设备、WLAN中的站点(station,ST)、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智能电话(smart phone)、无绳电话、无线数据卡、平板型电脑、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设备、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MTC)终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终端还可以为下一代通信系统中的终端,例如,5G系统中的终端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中的终端,NR系统中的终端等。
为了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更加的清楚,以下对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概念和部分内容作简单介绍。
1、侧行链路(Sidelink,SL)
终端之间的直连通信链路可以称为侧行链路。终端之间的直连通信接口可以称为PC5接口,因此,侧行链路也可以称为PC5链路。
2、SL的资源分配模式
在LTE中,网络设备为终端的SL通信配置资源池,一个资源池为一段时频资源的集合。终端在SL上进行通信的传输资源是从所配置资源池中确定的。具体的,若终端1向终端2发送数据包,则终端1可以通过两种模式确定在SL上进行通信的传输资源,分别是模式3(mode3)和模式4(mode4)(在NR中分别对应模式1(mode1)和模式2(mode2))。
在mode3下,网络设备通过调度为终端1分配SL上进行通信的传输资源。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1动态分配资源,也可以为终端1配置半静态调度(semi-persistentscheduling,SPS)资源。例如,当终端1在SL有待传输数据时,通过Uu口向网络设备上报SL缓存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媒介访问控制控制单元(medium accesscontrol control element,MAC CE),告知网络设备当前终端1在SL上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网络设备根据终端1在SL上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为终端1分配SL上进行通信的传输资源。
在mode4下,终端1根据需要自己从资源池中选择资源,该过程中,终端1可能需要监听一段时间才能竞争上资源。
3、接入层(access stratum,AS)连接(connection)、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LCH)
若终端1发送数据包,在发送数据包之前,需要建立AS连接和LCH。示例性的,AS连接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
目前,可以通过“SRC+DEST”代表唯一的一个AS连接,该AS连接下可以有多个LCH。其中,SRC是指终端1的标识。针对广播业务,DEST是指广播业务标识,该AS连接是指终端1和订阅广播业务的所有终端(或者说接收该DEST对应的广播业务的数据的所有终端)之间的AS连接。针对组播业务,DEST是指终端组的组标识(group ID),该AS连接是指终端1和终端组中的每个终端之间的AS连接。针对单播业务,例如,终端1向订阅该单播业务的终端(记为终端2)发送数据时,DEST是指终端2的标识,该AS连接是指终端1和终端2之间的AS连接。目前,在LTE V2X中仅支持广播业务。NR中支持广播业务、组播业务和单播业务。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组是指订阅组播业务的终端(或者说接收组播业务的数据的终端)所组成的一个组。
具体的,终端1可以维护一个源(Source)层2(Layer-2,L2)标识(Identifier,ID)(也可以称为src_id)和一组自身感兴趣的目的(Destination)L2 ID(也可以称为dest_id)之间的LCH。源L2 ID用于标识终端1。例如,参见图1,终端1的标识为源L2 IDA,终端1中可以维护源L2 IDA与一组目的L2 ID,该组目的L2 ID中包括目的L2 IDA和目的L2 IDB。针对广播业务,目的L2 ID是指广播业务标识,目的L2 ID和V2X业务对应。例如,图1中的目的L2IDA和目的L2 IDB分别代表不同的广播业务。针对组播业务,目的L2 ID是指终端组的组标识。例如,图1中的目的L2 IDA和目的L2 IDB分别代表终端2所属的不同终端组的组标识。针对单播业务,例如,终端1向终端2发送数据时,一组目的L2 ID中仅包括一个目的L2ID,该目的L2 ID即终端2的标识。
终端1可以针对每个目的L2 ID维护一组SL LCH,每个SL LCH可以关联到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实体和包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实体。示例性的,参见图1,终端1针对目的L2 IDA维护的一组SL LCH包括SL LCH1、SL LCH2和SL LCH3,针对目的L2 IDB维护的一组SL LCH包括SL LCH1、SL LCH2和SL LCH3。
类似的,终端2也可以维护源L2 ID和一组自身感兴趣的目的L2 ID中的每个目的L2 ID之间的LCH。其中,针对广播业务,目的L2 ID是指广播业务标识,目的L2 ID和V2X业务对应。针对组播业务,目的L2 ID是指终端2所属的终端组的组标识。针对单播业务,一组自身感兴趣的目的L2 ID中仅包括一个目的L2 ID,该目的L2 ID即终端2的标识。
终端1从应用(Applicaiton,APP)层产生数据包,并向下递交时,可以携带目的L2ID和近距包粒度优先级(proSe per packet priority,PPPP)等信息,终端1根据目的L2 ID确定递交给哪个目的L2 ID下的SL LCH,进一步的,终端1进行PPPP到SL LCH的映射,并根据数据包关联的PPPP将数据包递交到SL LCH对应的侧行链路无线承载(sidelink radiobearer,SLRB)进行处理。后续在PC5接口,终端1传输的媒介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MA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中携带源L2 ID+目的L2 ID+LCID。其中,LCID是指逻辑信道标识(logical channel identifier)。终端2接收到终端1发送的MAC PDU后,根据其中携带的源L2 ID+目的L2 ID+LCID可以决定将该MAC SDU递交到哪一个SL LCH进行处理。
本申请下文中的AS连接均指SL AS连接,LCH均指SL LCH。
4、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进程、HARQ反馈
HARQ进程(HARQ process)是指网络设备调度进行一次数据传输,HARQ进程数是指并发的HARQ进程的数目。每个HARQ进程都有一个唯一的HARQ进程ID,通过HARQ进程ID可以区分不同的HARQ进程。每个HARQ进程有对应的HARQ缓存(HARQ buffer),终端在使用某个HARQ进程发送数据包或接收到数据包时,可以将数据包存储在该HARQ进程的HARQ缓存。
HARQ是一种结合了前向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与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方法的技术。FEC通过添加冗余信息,使得接收端能纠正一部分错误,从而减少重传次数。对于FEC无法纠正的错误,接收端可以通过ARQ机制请求发送端重发数据包。接收端使用检错码,如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来检测接收到的数据包是否出错。如果没有出错,则接收端可以发送肯定应答(acknowledgement,ACK)给发送端,发送端收到ACK后,可以接着发送下一个数据包。如果出错,则接收端可以发送否定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给发送端,发送端收到NACK后,可以重传该数据包。ACK和NACK即HARQ反馈。
本申请下文中的HARQ进程均指SL HARQ进程。
5、MAC PDU帧结构
MAC PDU包括MAC层头和净荷。示例性的,参见图2,MAC层头中可以包括V字段、SRC字段、DEST字段以及LCID字段,除此之外还可以包括一些其他的字段。
其中,V字段用于指示当前的通信类型为单播、组播还是广播。SRC字段无论何种通信类型均承载发送端的标识(例如,发送端的L2 ID)。针对DEST字段,当通信类型为广播时,DEST字段承载广播业务标识,当通信类型为组播时,DEST字段承载终端组的组标识,当通信类型为单播时,DEST字段承载接收端的标识(例如,接收端的L2 ID)。LCID字段承载MAC PDU所采用的LCH的标识。
6、包重组功能
包重组功能是指在获取到的传输资源无法一次性传输完接收到的数据包时,对该数据包重新组包以适配自身获得的传输资源的功能。
7、终端的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的标识可以为终端的L2 ID、层1(Layer-1,L1)ID、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RNTI)(例如,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RNTI,C-RNTI)、SL-RNTI等)、终端的MAC地址或终端的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IP)地址等。
8、通信组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组是指由多个终端组成的集合,在该通信组内,多个终端之间可以互相通信,其中具备调度功能的终端可以称为通信组的组头(也可以称为宿主终端(Anchor-UE)),该组头可以为通信组中的部分或全部终端调度资源。
该通信组可以为单播通信组或组播通信组,单播通信组中的终端之间只能进行单播通信,组播通信组中的终端之间可以进行组播通信。
一个通信组可以是为具体的一个通信业务而建立起来的。例如,参见图3,在车辆组队业务中,行使方向一致、距离较近的车辆可以组成一个通信组,该通信组内的车辆可以互相通信。另外,组头可以和其他部分或全部车辆之间进行一对一的数据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在多跳终端场景中,在多跳终端场景中,两个终端通过至少一个终端作为中继(该至少一个终端可以称为中继终端)转发数据包,从而提高终端之间的传输距离。这两个终端中的发送端可以称为源终端,接收端可以称为目的终端。可选的,多跳终端场景中的终端可以属于同一个通信组。
示例性的,参见图4,源终端(终端A)和目的终端(终端E)之间可以通过终端B和终端C转发数据包,也可以通过终端D转发数据包。该多跳终端场景仅仅是示例性的,多跳终端场景还有更多其他的可能性,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在多跳终端场景中,一个终端的下一跳终端是指在该终端之后第一个接收数据包的终端。一个终端的上一跳终端是指在该终端之前最后一个接收数据包的终端。另外,在一个终端之后接收数据包的终端均可以称为该终端的后续终端。
在多跳终端场景中,为了保证数据包正确的在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传输,需要建立新的通信机制,这些机制包括:路由信息的获取机制,AS连接和LCH建立机制,HARQ反馈机制,资源分配机制,路由机制,以及目的终端对相同的数据包的处理机制,以下通过第一部分至第六部分分别进行详细阐述。
第一部分:路由信息的获取机制
在单跳终端场景(即仅有两个终端直连通信的场景)中,一个终端直接将数据包发送给另一个终端,不存在中继终端,一个终端确定接收数据包的终端即可,不需要确定数据包如何路由。而在多跳终端场景中,存在一个或多个中继终端,因此,源终端在向目的终端发送数据包之前,需要确定数据包如何路由,因此,需要获取路由信息。为此,第一部分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也可以称为路由信息的获取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
501、源终端向通信组的组头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请求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信息。相应的,通信组的组头可以从源终端接收第一请求。
示例性的,路由信息用于指示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如何路由数据包,例如,路由信息可以指示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数据包所经过的终端。
可选的,第一请求中包括源终端的标识和目的终端的标识。
步骤501在具体实现时,源终端可以在需要向目的终端发送数据包时向通信组的组头发送第一请求。
502、通信组的组头根据第一请求查询路由表得到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信息。
步骤502在具体实现时,通信组的组头可以根据第一请求中的源终端的标识和目的终端的标识查询路由表从而获取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信息。
路由信息可以为路由路径的标识,该标识指示了一条由源终端、目的终端和至少一个中继终端组成的路由路径。路由信息也可以为路由路径中的中继终端的标识。其中,该路由路径用于传输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数据包。
示例性的,基于图4所示的多跳终端场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组的组头中的路由表可参见表1,该情况下,若源终端为终端A,目的终端为终端E,则通信组的组头通过查询表1得到的路由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1)终端D的标识;2)终端B和终端C的标识。
表1
Figure BDA0002209991110000151
Figure BDA0002209991110000161
示例性的,基于图4所示的多跳终端场景,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组的组头中的路由表可参见表2,该情况下,若源终端为终端A,目的终端为终端E,则通信组的组头通过查询表2得到的路由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1)路径标识1;2)路径标识2。
表2
Figure BDA0002209991110000162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表1和表2中各个终端的标识是按照路由路径中的源终端到目的终端的顺序排列的,在实际实现时,也可以按照路由路径中的目的终端到源终端的顺序排列,不作限制。
503、通信组的组头向源终端发送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信息。
步骤503在具体实现时,通信组的组头可以向源终端发送到目的终端的多条路由路径(所有路由路径中的部分或全部)的标识或该多条路由路径中的中继终端的标识,后续由源终端选择一条路由路径进行数据包传输。通信组的组头也可以向源终端发送到目的终端的一条路由路径的标识或一条路由路径中的中继终端的标识,源终端直接通过该条路由路径进行数据包传输。
第一部分提供的路由信息的获取方法,可以使得源终端获取路由信息,以便确定如何向目的终端路由数据包,保证数据包正确的传输到目的终端。
在多跳路由场景中,路由信息可以添加在层1和/或层2中,例如,物理(Physical,PHY)层、MAC层、RLC层、PDCP层等,相比将路由信息添加到层3而言,终端可以更快的处理路由信息,降低数据包的传输时延。示例性的,添加路由信息的层可以称为路由层。除了添加在层1和/或层2之外,路由信息也可以配置在多跳终端中的除目的终端之外的每个终端中。
在步骤502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502-A、通信组的组头生成路由表。
步骤502-A在具体实现时可以包括:
502-a1、通信组的组头接收拓扑信息,拓扑信息包括多个终端(例如,通信组中的多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标识和每两个终端之间的通信信息。
其中,两个终端之间的通信信息可以包括两个终端之间的SL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距离等信息,两个终端之间的通信信息可以是这两个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终端测量得到的。
502-a2、通信组的组头根据拓扑信息构建路由表。
需要说明的是,通信组的组头和源终端可以为同一个终端,该情况下,源终端可以直接查询路由表确定到目的终端的路由信息即可,不需要再执行步骤501和步骤50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生成路由表的除了可以是通信组的组头之外,还可以是通信组的组头接入的基站或RSU或其他网络设备等,生成的原理与通信组的组头是类似的,不再赘述。
第一部分所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单播场景(即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传输的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单播业务)、组播场景(即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传输的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组播业务)或广播场景(即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传输的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广播业务)中。当第一部分所示的方法应用于单播场景中时,数据包的目的终端为订阅单播业务的终端。此时,源终端可以获取源终端与订阅该单播业务的终端之间的路由信息。当第一部分所示的方法应用于组播场景中时,数据包的目的终端包括订阅组播业务的终端(即终端组中的终端)。此时,源终端可以获取源终端与终端组中的每个终端之间的路由信息。当第一部分所示的方法应用于广播场景中时,数据包的目的终端包括订阅广播业务的终端。此时,源终端可以获取源终端与订阅广播业务的每个终端之间的路由信息。其中,在组播场景和广播场景下,源终端与不同的目的终端之间的用于转发数据的中继终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不作限制。
第二部分:AS连接和LCH建立机制
在单跳终端场景中,由于数据包仅在两个终端之间传输,不存在中继终端,因此,AS连接和LCH也仅在这两个终端之间建立即可。而在多跳终端场景中,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存在一个或多个中继终端,该情况下,如何建立AS连接和LCH目前并没有解决方案,因此,第二部分对多跳终端场景下AS连接和LCH建立机制进行阐述,从而保证多跳终端场景下终端之间的正常通信。其中,源终端和源终端的后续终端执行的动作有所不同,以下分别进行描述。
针对源终端,第二部分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也可以称为AS连接和LCH建立方法),如图6所示,包括:
601、源终端建立与目的终端之间的AS连接和LCH,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通过至少一个中继终端传输数据包。
步骤601在具体实现时,源终端可以在发送数据包之前(例如,在源终端开机时)建立AS连接和LCH,也可以在发送第一个数据包时建立AS连接和LCH,本申请不作限制。
示例性的,“SRC+DEST”可以代表一个AS连接。SRC是指源终端的标识,DEST是指目的终端的标识。比如,终端A通过终端B和终端C向终端E发送数据包的场景中,终端A可以建立与终端E之间的AS连接,该AS连接可以通过“终端A的标识+终端E的标识”表示。
一个AS连接可以对应多个LCH。
在步骤601之前,源终端可以判断是否维护了“SRC+DEST”的AS连接,若是,则不建立AS连接,若否,则建立AS连接。同理,在步骤601之前,源终端可以判断“SRC+DEST”的AS连接下LCH的标识是否存在,若是,则不建立LCH,若否,则建立LCH。
602、源终端在AS连接和LCH上发送数据包。
步骤602在具体实现时,源终端可以在AS连接和LCH上向下一跳终端发送数据包。
步骤602在具体实现时,源终端的上层协议层(例如,APP层或V2X层)可以以包粒度携带QoS信息(例如,PPPP,近距通信数据包可靠性(ProSe per packet reliability,PPPR),PC5接口服务质量标识(PC5 QoS identifier,PQI),5G服务质量标识(5GQoSindicator,5QI),PC5接口服务质量流标识(PC5 QoS flow indication,PFI)等)给源终端的AS层,源终端的AS层将不同QoS信息的数据包映射到对应的LCH上,并通过对应的LCH发送对应的QoS信息的数据包。
针对源终端的后续终端,第二部分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也可以称为AS连接和LCH建立方法),如图7所示,包括:
701、第一终端接收数据包。
示例性的,第一终端可以为中继终端,可以为目的终端,也可以二者都不是。
702、第一终端确定自身是否为数据包的目的终端。
步骤702在具体实现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2.1或方式2.2实现。
方式2.1、数据包携带目的终端的标识,第一终端根据数据包携带的目的终端的标识确定自身是否为数据包的目的终端。
在方式2.1中,若第一终端的标识为数据包中携带的目的终端的标识时,第一终端确定自身为数据包的目的终端。若第一终端的标识不为数据包中携带的目的终端的标识时,第一终端确定自身不为数据包的目的终端。
方式2.2、数据包携带路由信息,第一终端根据数据包携带的路由信息确定自身是否为数据包的目的终端。
在方式2.2中,路由信息可以携带在数据包的MAC层头或物理(Physical,PHY)层头中,携带在这些层中的好处在于,终端可以快速的获取路由信息。路由信息为用于指示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一条路由路径的路径标识,路由路径中的终端的标识按照从源终端到目的终端或从目的终端到源终端的顺序依次排列。
在方式2.2中,若第一终端的标识为路径标识指示的路由路径中的中间的终端的标识时,第一终端确定自身不为数据包的目的终端。若路径标识指示的路由路径中的最后一个终端为目的终端、且第一终端的标识为路径标识指示的路由路径中的最后一个终端的标识时,第一终端确定自身为数据包的目的终端。若路径标识指示的路由路径中的第一个终端为目的终端、且第一终端的标识为路径标识指示的路由路径中的第一个终端的标识时,第一终端确定自身为数据包的目的终端。
在步骤702中,若第一终端确定自身为数据包的目的终端,执行步骤703。若第一终端确定自身不为数据包的目的终端,可以执行步骤704或不执行任何动作。
703、在未建立数据包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AS连接和/或在未建立数据包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LCH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建立与源终端之间的AS连接和/或LCH。
步骤703在具体实现时,在未建立数据包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AS连接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可以建立AS连接(例如,第一终端接收到的数据包携带源终端和目的终端的标识,但是第一终端发现不存在“SRC+DEST”的AS连接,则第一终端建立该AS连接),也可以既建立AS连接还建立LCH。在未建立数据包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LCH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可以建立LCH(例如,第一终端接收到的数据包携带的LCH为LCH1,但是第一终端发现AS连接对应的LCH中不包含LCH1,则第一终端可以建立LCH1),也可以既建立LCH还建立AS连接。在未建立数据包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AS连接和LCH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建立AS连接和LCH。
704、第一终端确定不建立AS连接和/或LCH。
第二部分提供的方法,解决了多跳终端场景中的AS连接和/或LCH建立的问题,从而保证多跳终端场景下的数据包的正确传输,使能多跳终端场景下的数据包转发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部分是以单播场景为例对AS连接和LCH建立机制作示例性说明,该AS连接和LCH建立机制也可以应用于组播场景(即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传输的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组播业务)和广播场景(即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传输的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广播业务)中。当该机制应用于组播场景中时,数据包的目的终端包括订阅组播业务的终端(即终端组中的终端),DEST可以是终端组的组标识,建立的AS连接和LCH可以为源终端和终端组中的每个终端之间的AS连接和LCH。当该机制应用于广播场景中时,数据包的目的终端包括订阅广播业务的终端,DEST可以是广播业务标识,建立的AS连接和LCH可以为源终端和订阅该广播业务的每个终端之间的AS连接和LCH。
第三部分:HARQ反馈机制
在单跳终端场景中,由于数据包仅在两个终端之间传输,不存在中继终端,因此,两个终端中的接收终端向发送终端进行HARQ反馈即可。而在多跳终端场景中,存在一个或多个中继终端,该情况下,如何进行HARQ反馈并没有解决方案,因此,第三部分对多跳终端场景下HARQ反馈机制进行阐述,从而保证多跳终端场景下终端之间的正常通信。
第三部分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也可以称为一种HARQ反馈方法),如图8所示,包括:
801、第二终端接收数据包。
示例性的,第二终端可以为中继终端,可以为目的终端,也可以二者都不是。
802、若第二终端确定自身为数据包的目的终端或数据包的中继终端,第二终端根据数据包中携带的路由信息确定第二终端的上一跳终端,并向第二终端的上一跳终端发送HARQ反馈。
示例性的,HARQ反馈具体可以为ACK或NACK。
803、若第二终端确定自身既不是数据包的目的终端也不是数据包的中继终端,第二终端丢弃数据包。
在步骤802和步骤803之前,第二终端可以确定自身是否为数据包的目的终端或数据包的中继终端,根据确定结果执行步骤802或步骤803。其中,步骤803为可选步骤。
在确定自身是否为数据包的目的终端时,第二终端可以根据数据包携带的目的终端的标识确定自身是否为数据包的目的终端,此时可参见上述方式2.1,区别仅在于此处是第二终端确定自身是否为数据包的目的终端。第二终端也可以根据数据包携带的路由信息确定自身是否为数据包的目的终端,此时可参见上述方式2.2,区别仅在于此处是第二终端确定自身是否为数据包的目的终端。
在确定自身是否为数据包的中继终端时,第二终端可以根据数据包携带的路由信息确定自身是否为数据包的中继终端,路由信息不同时,确定方式也不同,以下通过场景3.1和场景3.2分别进行描述。
场景3.1、路由信息包括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每个中继终端的标识。
在场景3.1下,若路由信息中包括第一终端的标识,第一终端确定自身为数据包的中继终端。若路由信息中不包括第一终端的标识,第一终端确定自身不为数据包的中继终端。
场景3.2、路由信息为用于指示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一条路由路径的路径标识,路由路径中的终端的标识按照从源终端到目的终端或从目的终端到源终端的顺序依次排列。
在场景3.2下,当第一终端的标识为路径标识指示的路由路径中的中间的终端的标识时,第一终端确定自身为数据包的中继终端,否则,第一终端确定自身不为数据包的中继终端。
可选的,若第二终端确定自身为数据包的中继终端,上述方法还包括:
3-1)第二终端将数据包缓存在第二终端的中继缓存中。
3-2)第二终端根据数据包携带的路由信息确定第二终端的下一跳终端,并向第二终端的下一跳终端发送数据包。
示例性的,中继缓存可以为第二终端中的MAC层维护的发送缓存。该情况下,路由信息可以携带在MAC层,中继终端在接收到数据包后,将数据包缓存在MAC层即可,不需要往更高层(例如,RLC层、PDCP层、服务数据适配层(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等)递交,而在MAC层或MAC实体发送即可。类似的,中继缓存也可以为第二终端中的RLC层或PHY层维护的发送缓存。此时,中继终端在接收到数据包后,将数据包缓存在相应层并发送即可。
第二终端在确定自身的上一跳终端和下一跳终端时,可以根据数据包携带的路由信息确定,路由信息不同时,确定方式也不同,以下通过场景3.3和场景3.4分别进行描述。
场景3.3、路由信息包括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每个中继终端的标识、且这些中继终端的标识是按照数据包传输过程中所经过的顺序依次排列的,或者,路由信息为路径标识,该路径标识指示的路由路径中的终端的标识按照从源终端到目的终端的顺序依次排列。
在场景3.3下,第二终端可以确定路由信息中的第二终端的前一个终端为第二终端的上一跳终端。可选的,若路由信息中不存在第二终端的前一个终端时,第二终端的上一跳终端即源终端。示例性的,基于上述表1所示的示例,源终端为终端A,目的终端为终端E,路由信息包括:终端B的标识-终端C的标识,若第二终端为终端B,则第二终端的上一跳终端为终端A,若第二终端为终端C,则第二终端的上一跳终端为终端B。示例性的,基于上述表2所示的示例,路由信息为路径标识2,若第二终端为终端B,则第二终端的上一跳终端为终端A,若第二终端为终端C,则第二终端的上一跳终端为终端B。
在场景3.3下,确定路由信息中的第二终端的后一个终端为第二终端的下一跳终端。可选的,若路由信息中不存在第二终端的后一个终端时,第二终端的下一跳终端即目的终端。示例性的,基于上述表1所示的示例,源终端为终端A,目的终端为终端E,路由信息包括:终端B的标识-终端C的标识,若第二终端为终端B,则第二终端的下一跳终端为终端C,若第二终端为终端C,则第二终端的下一跳终端为终端E。示例性的,基于上述表2所示的示例,路由信息为路径标识2,若第二终端为终端B,则第二终端的下一跳终端为终端C,若第二终端为终端C,则第二终端的下一跳终端为终端E。
场景3.4、路由信息包括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每个中继终端的标识、且这些中继终端的标识是按照数据包传输过程中所经过的顺序的逆顺序依次排列的,或者,路由信息为路径标识,该路径标识指示的路由路径中的终端的标识按照从目的终端到源终端的顺序依次排列。
在场景3.4下,第二终端可以确定路由信息中的第二终端的后一个终端为第二终端的上一跳终端。可选的,若路由信息中不存在第二终端的后一个终端时,第二终端的上一跳终端即源终端。示例性的,数据包传输所经过的终端依次为:终端A-终端B-终端C-终端E,则路由信息包括:终端C的标识-终端B的标识,若第二终端为终端B,则第二终端的上一跳终端为终端A,若第二终端为终端C,则第二终端的上一跳终端为终端B。示例性的,路由信息为路径标识,路径标识指示的路径为:终端E-终端C-终端B-终端A,若第二终端为终端B,则第二终端的上一跳终端为终端A,若第二终端为终端C,则第二终端的上一跳终端为终端B。
在场景3.4下,确定路由信息中的第二终端的前一个终端为第二终端的下一跳终端。可选的,若路由信息中不存在第二终端的前一个终端时,第二终端的下一跳终端即目的终端。示例性的,数据包传输所经过的终端依次为:终端A-终端B-终端C-终端E,则路由信息包括:终端C的标识-终端B的标识,若第二终端为终端B,则第二终端的下一跳终端为终端C,若第二终端为终端C,则第二终端的下一跳终端为终端E。示例性的,路由信息为路径标识,路径标识指示的路径为:终端E-终端C-终端B-终端A,若第二终端为终端B,则第二终端的下一跳终端为终端C,若第二终端为终端C,则第二终端的下一跳终端为终端E。
第三部分提供的方法,对多跳终端场景下HARQ反馈机制进行阐述,多跳终端场景下终端之间可以采用逐跳(hop-by-hop,HBH)HARQ反馈,从而保证每一跳传输的数据包是正确的,避免在后续终端中传输错误的数据包而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消耗。
在多跳终端场景中,源终端和中继终端可以维护与下一跳终端之间的HARQ进程,维护的信息具体可以为:源终端或中继终端的标识+下一跳终端标识+HARQ进程ID。其中,HARQ进程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因此,HARQ进程ID也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源终端或中继终端可以选择一个HARQ进程向下一跳终端发送数据包。
在多跳终端场景中,中继终端和目的终端在接收到数据包后,首先用一个可用的HARQ进程ID对应的HARQ进程(记为第一HARQ进程)进行处理。在进行处理之后,若判断自身为中继终端或目的终端,则判断数据包是否接收成功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是否执行后续的重传操作。若判断自身不是中继终端也不是目的终端,则立即丢弃数据包、清空第一HARQ进程对应的HARQ缓存并释放第一HARQ进程ID,使得第一HARQ进程ID恢复可用。
为了使得数据包的接收端对初传数据包和重传数据包进行合并,数据包的发送端需要采用相同的HARQ进程发送初传数据包和重传数据包,即初传数据包和重传数据包中携带相同的HARQ进程ID。接收端在接收到初传数据包和重传数据包后,也采用同一个HARQ进程进行处理。因此,若将上一跳终端发送数据包时所使用的HARQ进程记为第二HARQ进程,则中继终端和目的终端可以维护第一HARQ进程和第二HARQ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以便中继终端和目的终端在接收到重传数据包之后确定采用哪个HARQ进程进行处理,维护的信息具体可以为:通信类型(例如,组播,广播,单播)+中继终端或目的终端的标识+上一跳终端标识+第一HARQ进程ID+第二HARQ进程ID。
需要说明的是,若中继终端或目的终端同时收到多个上一跳终端发送的数据包时,针对不同的上一跳终端发送的数据包,中继终端或目的终端可以采用不同的HARQ进程进行处理,针对每个上一跳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判断是否接收成功以及进行后续的合并处理(例如,合并解码)。
另外,源终端和中继终端可以针对每个载频维护一个HARQ实体(HARQ entity)、该HARQ实体可以维护多个并行的HARQ进程。源终端和中继终端每次选择一个空的HARQ进程新传数据包、并启动第一定时器(示例性的,第一定时器可以称为Tx_FlushTimer)后,该HARQ进程直到满足如下任意一个或多个条件时才清空(或者说释放):1)收到下一跳终端反馈的针对该新传数据包或该新传数据包对应的重传数据包的ACK;2)第一定时器超时。
中继终端或目的终端在接收首个新传的数据包时,采用一个空闲的HARQ进程来处理本次接收,并启动第二定时器(示例性的,第二定时器可以称为Rx_FlushTimer),该HARQ进程直到满足如下任意一个或多个条件时才清空(或者说释放):1)中继终端或目的终端认为接收并解码(或合并解码)成功;2)第二定时器超时。
第三部分所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单播场景(即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传输的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单播业务)、组播场景(即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传输的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组播业务)或广播场景(即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传输的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广播业务)中。当第三部分所示的方法应用于单播场景中时,数据包的目的终端为订阅单播业务的终端。当第三部分所示的方法应用于组播场景中时,数据包的目的终端包括订阅组播业务的终端(即终端组中的终端)。当第三部分所示的方法应用于广播场景中时,数据包的目的终端包括订阅广播业务的终端。
第四部分:资源分配机制
一方面,在多跳终端场景中,当多跳终端在MAC层进行路由,即路由层为MAC层时,由于MAC层没有包重组功能,因此,每个中继终端在收到一定大小的数据包后,若获取到的传输资源无法一次性传输完该数据包,中继终端无法重新组包而适配自身获得的传输资源。因此,在进行资源分配时对每个中继终端分配的传输资源有一定的限制,即需要每个中继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大于等于传输接收到的数据包所需的传输资源,该限制可以称为中继终端的调度约束。
另一方面,在多跳终端场景中,如果每个中继终端在接收到数据包后,都向自己接入的网络设备申请传输资源传输该数据包(NR mode1模式)或自行通过感应(sensing)竞争获得传输该数据包的传输资源(NR mode2模式),都会导致时延过长。示例性的,基于图4所示的示例,参见图9,若终端A通过终端D向终端E发送数据包,那么按照NR mode1模式中的资源分配方式,终端A向自己接入的基站A请求资源,基站A向终端A分配资源1,终端A采用资源1向终端D发送数据包。类似的,终端D向自己接入的基站D请求资源,基站D向终端D分配资源2,终端D采用资源2向终端E发送数据包。该方法中,每个终端获取传输资源的流程比较繁琐,时延较大。
为了解决中继终端的调度约束问题并降低获取传输资源的时延,第四部分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也可以称为资源分配方法),如图10所示,包括:
1001、调度节点获取路由路径(记为第一路由路径),第一路由路径用于传输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数据包,第一路由路径中包括源终端、目的终端和至少一个中继终端。
可选的,调度节点为源终端接入的网络设备或通信组的组头或通信组的组头接入的网络设备。
可选的,步骤1001在具体实现时,包括:调度节点接收第一信息,并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第一路由路径。
其中,第一信息可以有以下3种情况,以下对这3种情况下,调度节点确定第一路由路径的方法做示例性说明。
情况1、第一信息包括第一路由路径中的每个终端的标识。
在情况1下,调度节点可以直接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第一路由路径。
情况2、第一信息为第一路由路径的标识。
在情况2下,调度节点可以将第一路由路径的标识对应的路由路径确定为第一路由路径。
情况3、第一信息为源终端的标识和目的终端的标识。
在情况3下,调度节点可根据源终端的标识和目的终端的标识确定一条路由路径作为第一路由路径。例如,当调度节点为通信组的组头时,通信组的组头可以根据第一部分中构建的路由表、源终端的标识和目的终端的标识确定一条路由路径作为第一路由路径。
当调度节点为源终端接入的网络设备时,源终端可以获取第一信息,并向调度节点发送第一信息。当调度节点为通信组的组头时,源终端或源终端的下一跳终端可以获取第一信息,并向调度节点发送第一信息。当调度节点为通信组的组头接入的网络设备时,通信组的组头可以获取第一信息,并向调度节点发送第一信息。
1002、调度节点为第一路由路径中的至少一个终端分配对应的传输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1002在具体实现时,调度节点可以为第一路由路径中的至少一个终端分配一份对应的传输资源,也可以分配多份对应的传输资源,分配原理是相同的,因此,下文中以分配一份对应的传输资源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至少一个终端可以为第一路由路径中的部分或全部终端。示例性的,至少一个终端可以为第一路由路径中的除目的终端之外的全部终端。至少一个终端也可以为第一路由路径中的除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外的全部终端(即全部的中继终端)。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调度节点接收第二信息,第二信息为业务模式(trafficmodel)参数或BSR或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或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channel,RACH)。该情况下,步骤1002在具体实现时可以包括:调度节点根据第二信息为上述至少一个终端分配对应的传输资源。
示例性的,第二信息可以指示源终端的待发送数据的数据量。调度节点为上述至少一个终端分配的传输资源能够发送的数据量可以大于等于源终端的待发送数据的数据量,从而满足中继终端的调度约束。当然,调度节点为上述至少一个终端分配的传输资源能够发送的数据量也可以小于源终端的待发送数据的数据量,该情况下,调度节点可以通过为上述至少一个终端多次分配传输资源,从而满足中继终端的调度约束。
当第二信息为业务模式参数时,该参数中可以包括源终端的待发送数据的数据量信息。可选的,业务模式参数还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业务周期(Trafficperiodicity)(例如,10ms),数据包产生时刻与网络设备系统帧号(system frame number,SFN)的时间偏差(timing offset),数据包的QoS信息(例如,PQI、PPPP、PPPR等),上行LCH标识(LCH ID for UL),数据包大小(msg size),目标地址(DEST),源地址(SRC),通信类型(cast-type),频点信息(carrier or carrier list)。示例性的,目标地址在LTE的V2X中对应一个广播业务标识,在NR的V2X中针对广播、组播和单播分别对应广播业务标识、终端组的组标识和终端的标识。业务模式参数中包括的这些信息可以辅助调度节点进行资源分配。
当第二信息为BSR时,BSR中可以包括源终端的待发送数据的数据量信息。
当第二信息为SR时,若只有一个SR,则该SR中可以携带源终端的待发送数据的数据量信息。若有多个不同的SR,不同的SR可以对应不同的缓存大小(buffer size),调度节点可以根据接收到的SR对应的缓存大小确定源终端的待发送数据的数据量信息。
当第二信息为RACH时,若只有一个RACH,则该RACH中可以携带源终端的待发送数据的数据量信息。若有多个不同的RACH,不同的RACH可以对应不同的缓存大小,调度节点可以根据接收到的RACH对应的缓存大小确定源终端的待发送数据的数据量信息。
上述至少一个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可以为单次传输资源,也可以为周期性传输资源。例如,当第二信息为业务模式参数时,由于业务模式为周期性业务,因此,上述至少一个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可以为周期性传输资源,即针对该业务模式,上述至少一个终端在一段时间内(例如,该业务模式的业务周期内)均采用该传输资源传输该业务模式的数据包。当然,该情况下上述至少一个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也可以为单次传输资源,不作限制。
当调度节点为源终端接入的网络设备时,源终端可以获取第二信息,并向调度节点发送第二信息。当调度节点为通信组的组头时,源终端或源终端的下一跳终端可以获取第二信息,并向调度节点发送第二信息。当调度节点为通信组的组头接入的网络设备时,通信组的组头可以获取第二信息,并向调度节点发送第二信息。
可选的,在步骤1002之后,调度节点可以将分配的传输资源发送给上述至少一个终端,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4.1至方式4.4中的任意一种方式实现。
方式4.1、调度节点向上述至少一个终端指示对应的传输资源。
在方式4.1中,调度节点可以为通信组的组头,若通信组的组头可以与上述至少一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通信,则通信组的组头可以向上述至少一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用于指示对应的传输资源的资源指示信息。若通信组的组头可以与上述至少一个终端中的部分终端通信,则通信组的组头可以向上述至少一个终端中的可通信终端发送用于指示对应的传输资源的资源指示信息,并通过这些可通信终端向上述至少一个终端中的其他终端发送用于指示对应的传输资源的资源指示信息。
示例性的,基于图4所示的示例,参见图11,若终端A通过终端D向终端E发送数据包,调度节点为通信组的组头,则终端A向通信组的组头发送第二信息,通信组的组头根据第二信息为终端A和终端D分别分配并发送资源1和资源2,终端A采用资源1向终端D发送数据包,终端D采用资源2向终端E发送数据包,这种集中分配资源的方式,可以降低终端获取传输资源的时延。
方式4.2、调度节点通过源终端向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用于指示对应的传输资源的资源指示信息。
在方式4.2中,调度节点可以为源终端接入的网络设备。
方式4.2在具体实现时可以包括以下步骤4-1)。
4-1)调度节点向源终端发送第一资源指示信息,相应的,源终端从调度节点接收第一资源指示信息。示例性的,第一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至少一个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
示例性的,假设上述至少一个终端为第一路由路径中的除目的终端之外的终端,基于图4所示的示例,假设第一路由路径为:终端A-终端B-终端C-终端E。则第一资源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终端A、终端B和终端C对应的传输资源。
示例性的,第一资源指示信息可以通过RRC信令、MAC信令和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中的一个或多个指示。
可选的,在步骤4-1)之后,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4-2)。
4-2)源终端向第一路由路径中的源终端的下一跳终端发送第二资源指示信息,第二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至少一个终端中的除源终端之外的终端(或者说上述至少一个终端中的源终端后续的中继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
示例性的,假设上述至少一个终端为第一路由路径中的除目的终端之外的终端,基于图4所示的示例,假设第一路由路径为:终端A-终端B-终端C-终端E,则终端A可以向终端B发送第二资源指示信息,第二资源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终端B和终端C对应的传输资源。
可选的,第二资源指示信息通过调度数据包的侧行链路控制信息(sidelinkcontrol information,SCI)、MAC信令和RRC信令中的一个或多个指示。
基于步骤4-1)和步骤4-2)所示的方法,针对第一路由路径中的中继终端(记为第三终端)所执行的动作可以包括以下步骤4-3)和步骤4-4)。
4-3)第三终端从第一路由路径中的上一跳终端接收第三资源指示信息,第三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路由路径中的第三终端以及后续一个或多个中继终端(具体可以为上述至少一个终端中的第三终端以及后续一个或多个中继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
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三终端为源终端的下一跳终端,则第三资源指示信息与第二资源指示信息为同一个资源指示信息。
示例性的,假设上述至少一个终端为第一路由路径中的除目的终端之外的终端,基于图4所示的示例,假设第一路由路径为:终端A-终端B-终端C-终端E,若第三终端为终端B,则终端B可以从终端A接收第三资源指示信息(此时第三资源指示信息与第二资源指示信息为同一个资源指示信息)。若第三终端为终端C,则终端C从终端B接收第三资源指示信息,第三资源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终端C对应的传输资源。
4-4)第三终端向第三终端的下一跳终端发送第四资源指示信息,第四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路由路径中的第三终端后续一个或多个中继终端(具体可以为上述至少一个终端中的第三终端后续一个或多个中继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
示例性的,假设上述至少一个终端为第一路由路径中的除目的终端之外的终端,基于图4所示的示例,假设第一路由路径为:终端A-终端B-终端C-终端E,若第三终端为终端B,则终端B可以向终端C发送第四资源指示信息,第四资源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终端C对应的传输资源。
可选的,第四资源指示信息通过调度数据包的SCI和MAC信令中的一个或多个指示。
可选的,第三终端执行的动作还包括:第三终端根据第三资源指示信息确定第三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并采用第三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向下一跳终端发送数据包。
方式4.2中,示例性的,基于图4所示的示例,参见图12,若终端A通过终端D向终端E发送数据包,终端A可以向调度节点发送第二信息,调度节点根据第二信息向终端A发送为终端A和终端D分别分配的资源1和资源2,终端A采用资源1向终端D发送数据包,并将资源2指示给终端D,终端D采用资源2向终端E发送数据包,这种集中分配资源的方式,可以降低终端获取传输资源的时延。
方式4.3、调度节点通过源终端的下一跳终端向上述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用于指示对应的传输资源的资源指示信息。
在方式4.3中,调度节点可以为通信组的组头。方式4.3与方式4.2的区别仅在于:方式4.3中,调度节点可以直接将第二资源指示信息发送给源终端的下一跳终端,相应的,源终端的下一跳终端从调度节点接收第二资源指示信息,后续过程可参见上述关于第三终端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方式4.4、调度节点通过通信组的组头向上述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用于指示对应的传输资源的资源指示信息。
在方式4.4中,调度节点向通信组的组头发送第一资源指示信息,通信组的组头所执行的动作与上述方式4.1中执行的动作类似,不再赘述。
上述方式4.1至方式4.4中,由于上述至少一个终端可以是第一路由路径中的部分终端,因此,当一个终端接收到未指示该终端的传输资源、但指示了其他终端的传输资源的资源指示信息时,可以向其他终端转发该资源指示信息。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的,上述至少一个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与源终端、目的终端以及用于指示第一路由路径的信息(例如,第一路由路径的路由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对应。
示例性的,若上述至少一个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与源终端、目的终端以及第一路由路径的路由信息对应,当中继终端接收到数据包时,中继终端可以根据“源终端的标识+目的终端的标识+第一路由路径的路由信息”对数据包进行过滤,中继终端采用该传输资源仅传输携带“源终端的标识+目的终端的标识+第一路由路径的路由信息”的数据包。
第四部分提供的方法,调度节点可以集中的为第一路由路径中的一个或多个终端分配传输资源,相比每个终端自己请求传输资源或自行通过感应竞争获取传输资源而言,能够降低终端获取传输资源的时延。
第四部分所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单播场景(即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传输的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单播业务)、组播场景(即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传输的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组播业务)或广播场景(即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传输的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广播业务)中。当第四部分所示的方法应用于单播场景中时,数据包的目的终端为订阅单播业务的终端。此时,调度节点可以为源节点到订阅单播业务的终端之间的路由路径中的一个或多个终端分配传输资源。当第四部分所示的方法应用于组播场景中时,数据包的目的终端包括订阅组播业务的终端(即终端组中的终端)。此时,调度节点可以为源节点到终端组中的至少一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之间的路由路径中的至少一个终端分配传输资源。当第四部分所示的方法应用于广播场景中时,数据包的目的终端包括订阅广播业务的终端。此时,调度节点可以为源节点到订阅广播业务的终端中的至少一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之间的路由路径中的至少一个终端分配传输资源。
第五部分:路由机制
多跳终端场景中,当路由层为MAC层时,中继终端与上一跳终端和下一跳终端通信的协议层中均可以仅包含PHY层和MAC层。示例性的,各个终端所包含的协议层可参见图13,图13仅为示例,各个终端所包含的协议层也可以更多或更少,本申请不作限制。为了使得数据包能够从源终端顺利到达目的终端,需要在多跳终端场景中建立路由机制,以下以路由层为MAC层(此时,数据包为MAC PDU)为例进行描述,但是所描述的方法同样适用于路由层为PHY层、RLC层或PDCP层的情况。
针对路由路径中的不同类型的终端,其处理过程有所区别,以下分别进行描述。
针对源终端:
参见图14,源终端执行的动作包括:
1401、源终端生成MAC PDU,MAC PDU中包括路由信息。
示例性的,源终端可以采用第一部分所述的方法获取路由信息。关于路由信息的描述可参见第一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路由信息可以携带在MAC PDU的MAC层头中。MAC PDU的MAC层头中还可以包括源终端的标识和目的终端的标识。路由信息可以承载在MAC层头中的路由(Rout)字段,源终端的标识可以承载在MAC层头中的SRC字段,目的终端的标识可以承载在MAC层头中的DEST字段中。参见图15,路由字段可以为在MAC层头中新增的字段。
1402、源终端向下一跳终端发送MAC PDU。
针对中继终端和目的终端:
参见图16,中继终端和目的终端(记为第四终端)执行的动作包括:
1601、第四终端接收MAC PDU。
1602、第四终端判断自身是否为MAC PDU的目的终端。
步骤1602的具体实现可参见上文,不再赘述。
若是,执行步骤1603。若否,执行步骤1604。
1603、第四终端接收并处理MAC PDU。
步骤1603中的具体的处理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不再赘述。
步骤1603中,第四终端接收到MAC PDU之后可以采用第三部分所述的方法进行HARQ反馈。
1604、第四终端判断自身是否为MAC PDU的中继终端。
步骤1604的具体实现可参见上文,不再赘述。
若是,执行步骤1605。若否,执行步骤1606。
1605、第四终端接收MAC PDU并向下一跳终端发送MAC PDU。
步骤1605在具体实现时,第四终端向下一跳终端发送MAC PDU的传输资源可以为采用第四部分所述的方法获取到的。
1606、第四终端丢弃MAC PDU。
上述方法中是以路由信息携带在MAC PDU中为例的,在实际实现时,路由信息也可以是配置在每个终端中的。
在图16所示的过程中,步骤1605在具体实现时,第四终端在发送MAC PDU之前,还可以执行以下动作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1)在MAC PDU的MAC层头中添加第四终端的标识,以便后续终端确定接收到的MACPDU是由谁发送的。具体的,参见图15,可以在MAC层头增加一个中继字段,用于中继终端填充自己的标识。需要说明的是,源终端在处理中继字段时,可以填充自己的标识,也可以置空。若第四终端接收到的MAC PDU的MAC层头中的中继字段本身填充有信息,那么第四终端在发送该MAC PDU之前需要将中继字段中填充的信息删除,重新填充自己的标识。
2)当路由信息携带在MAC PDU中时,第四终端在发送该MAC PDU之前需要将MACPDU中的路由信息中的第四终端的标识删除,从而防止乒乓效应(即防止MAC PDU在第四终端和第四终端的下一跳终端之间反复传输)。当路由信息配置在每个终端中时,每个终端可以根据路由信息构建到下一跳的路由,例如,第四终端在发送MAC PDU之前将接收到的MACPDU中的路由字段中的信息删除,填充第四终端的下一跳终端的标识。
3)第四终端在发送MAC PDU之前,更新MAC PDU中的HARQ进程ID为第四终端与下一跳终端之间的HARQ进程ID。
以下以路由路径为“终端A(源终端)-终端B-终端C-终端E(目的终端)”为例对各个终端发送的MAC PDU的MAC层头中携带的信息作示例性说明,具体可以有以下4种。
第一种:每个终端填充的路由信息均为路由路径中的中继终端的标识,此时,每个终端发送的MAC PDU的MAC层头中携带的信息可参见表3。
表3
终端 SRC DEST 中继字段 路由字段
终端A 终端A 终端E 终端A或不填 终端B-终端C
终端B 终端A 终端E 终端B 终端B-终端C
终端C 终端A 终端E 终端C 终端B-终端C
终端E - - - -
第二种:每个终端填充的路由信息均为路由路径的路径标识。
基于表2所示的示例,路由字段中可以填充路径标识2,此时,每个终端发送的MACPDU的MAC层头中携带的信息可参见表4。
表4
终端 SRC DEST 中继字段 路由字段
终端A 终端A 终端E 终端A或不填 路径标识2
终端B 终端A 终端E 终端B 路径标识2
终端C 终端A 终端E 终端C 路径标识2
终端E - - - -
在第一种和第二种中,MAC层头中也可以不设置中继字段,每个中继终端可以根据MAC PDU携带的路由信息判断自己的上一跳终端,从而确定是由谁发送的MAC PDU。
第三种:每个终端可以删除接收到的MAC PDU的MAC层头中的路由信息中的自身的标识,此时,每个终端发送的MAC PDU的MAC层头中携带的信息可参见表5。
表5
终端 SRC DEST 中继字段 路由字段
终端A 终端A 终端E 终端A或不填 终端B-终端C
终端B 终端A 终端E 终端B 终端C
终端C 终端A 终端E 终端C -
终端E - - - -
第四种:路由信息可以配置在每个终端中,每个终端接收到MAC PDU之后可以通过查询路由信息在路由字段填充下一跳终端的标识,以便下一跳终端确定是否为自己的MACPDU,此时,每个终端发送的MAC PDU的MAC层头中携带的信息可参见表6。
表6
Figure BDA0002209991110000281
Figure BDA0002209991110000291
第五部分提供的方法,提供了路由路径中的各个终端进行路由的方法,从而保证多跳终端场景中的MAC PDU的正确传输。
第五部分所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单播场景(即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传输的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单播业务)、组播场景(即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传输的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组播业务)或广播场景(即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传输的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广播业务)中。当第五部分所示的方法应用于单播场景中时,数据包的目的终端为订阅单播业务的终端。此时,源节点到订阅单播业务的终端之间的路由路径中的各个终端可以采用第五部分提供的方法进行路由。当第五部分所示的方法应用于组播场景中时,数据包的目的终端包括订阅组播业务的终端(即终端组中的终端)。此时,源节点到终端组中的每个终端之间的路由路径中的各个终端可以采用第五部分提供的方法进行路由。当第五部分所示的方法应用于广播场景中时,数据包的目的终端包括订阅广播业务的终端。此时,源节点到订阅广播业务的每个终端之间的路由路径中的各个终端可以采用第五部分提供的方法进行路由。
第六部分:目的终端对相同的数据包的处理机制
本申请上述各个部分提供的方法,以源终端和目的终端(此处的目的终端可以是单播场景下的目的终端、组播场景下的某个目的终端或广播场景下的某个目的终端)之间通过一条路由路径传输数据包为例进行描述,在实际实现时,为了提高数据包传输的可靠性,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可以通过多条路由路径传输数据包。此时,在第一部分中,源终端可以获取多个路由信息,一个路由信息对应一条路由路径。在第三部分中,HARQ反馈是针对每条路由路径单独执行的。在第四部分中,资源分配也是针对每条路由路径单独执行的。在第五部分中,源终端可以在每条路由路径上均向目的终端发送数据包。那么此时,目的终端如何处理不同的路由路径上接收到的数据包,目前并没有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该问题,第六部分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参见图17,该方法包括:
1701、目的终端的MAC层通过不同的路由路径接收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
其中,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对应相同信息比特,该信息比特可以为一个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中的信息比特,该情况下,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对应相同信息比特也可以描述为: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对应同一个TB。示例性的,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可以为同一个TB的相同的冗余版本或不同的冗余版本。
可选的,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均携带上一跳终端的标识,该方法还包括:目的终端的MAC层根据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携带的上一跳终端的标识确定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是否为通过不同的路由路径接收到的数据包。具体的,若数据包中携带的源终端的标识和目的终端的标识均相同,但是携带的上一跳终端的标识不同,则认为这两个数据包为通过不同的路由路径接收到的数据包。
可选的,目的终端的MAC层接收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时所采用的HARQ进程不同。目的终端可以分别判断不同的HARQ进程接收到的初传数据包、重传数据包或者合并后的数据包是否接收成功,将接收成功的数据包递交给MAC层中的上层(如反组装和解复用实体(disassembly and demultiplexing entity)),进而递交给对应的LCH。
1702、目的终端的MAC层通过同一个LCH将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递交至目的终端的RLC层。
可选的,步骤1702在具体实现时包括:若目的终端确定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携带了相同的第三信息,目的终端的MAC层通过同一个LCH将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递交至目的终端的RLC层,第三信息包括源终端的标识、目的终端的标识以及对应源终端和目的终端的LCH的标识。
示例性的,参见图18,终端A可以向终端E发送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为终端A通过终端D向终端E发送的数据包,第二数据包为终端A直接向终端E发送的数据包,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对应相同信息比特。若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均携带终端A的标识+终端E的标识+LCH1的标识,则终端E的MAC层(具体为MAC实体)通过LCH1将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递交给RLC层(具体为某个RLC实体)。
在第六部分中,路由信息可以携带在MAC层中。
其中,数据包可以为MAC PDU,一个MAC PDU中可以包含对应不同LCH标识的多个数据包,即不同LCH标识的多个数据包复用在一起进行传输。此时,不同LCH标识的数据包需要映射到不同的LCH上。
图17所示的方法中,以路由层为MAC层为例进行描述,在实际实现时,路由层也可以为PHY层,此时,步骤1701在具体实现时,目的终端的PHY层通过不同的路由路径接收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进一步的,目的终端的PHY层根据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携带的上一跳终端的标识确定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是否为通过不同的路由路径接收到的数据包。之后,目的终端的PHY层将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递交个MAC层,并告知MAC层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为不同路径接收到的、且对应相同信息比特的数据包,MAC层通过同一个LCH将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递交至目的终端的RLC层。
需要说明的是,第六部分所述的方法不仅仅适用于对应相同信息比特的2个数据包,也适用于对应相同信息比特的3个及3个以上的数据包,实现过程与2个数据包类似,不再赘述。
第六部分提供的方法,提供了一种目的终端处理不同的路由路径上接收到对应相同信息比特的数据包的方法,从而保证数据包在目的终端正确的进行处理。
第六部分所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单播场景(即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传输的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单播业务)、组播场景(即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传输的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组播业务)或广播场景(即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传输的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广播业务)中。当第六部分所示的方法应用于单播场景中时,数据包的目的终端为订阅单播业务的终端。此时,订阅单播业务的终端可以采用第六部分提供的方法处理不同路径接收到的、且对应相同信息比特的数据包。当第六部分所示的方法应用于组播场景中时,数据包的目的终端包括订阅组播业务的终端(即终端组中的终端)。此时,终端组中的每个终端可以采用第六部分提供的方法处理不同路径接收到的、且对应相同信息比特的数据包。当第六部分所示的方法应用于广播场景中时,数据包的目的终端包括订阅广播业务的终端。此时,订阅广播业务的每个终端可以采用第六部分提供的方法处理不同路径接收到的、且对应相同信息比特的数据包。
上述主要从方法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网元,例如,各个通信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软件模块中的至少一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各个通信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示例性的,图19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通信装置(记为通信装置190)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190包括处理单元1901和通信单元1902。可选的,还包括存储单元1903。通信装置190可以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的源终端、第一终端、第二终端、第三终端和第四终端的结构。
当图19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源终端的结构时,处理单元1901用于对源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1901用于执行图5中的501和503,图6中的601和602,图14中的1401和1402,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源终端执行的动作。处理单元1901可以通过通信单元1902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5中所示的通信组的组头通信。存储单元1903用于存储源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19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终端的结构时,处理单元1901用于对第一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1901用于执行图7中的701至704,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第一终端执行的动作。处理单元1901可以通过通信单元1902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从其他终端接收数据包。存储单元1903用于存储第一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19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二终端的结构时,处理单元1901用于对第二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1901用于执行图8中的801至803,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第二终端执行的动作。处理单元1901可以通过通信单元1902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从其他终端接收数据包。存储单元1903用于存储第二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19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三终端的结构时,处理单元1901用于对第三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1901用于执行上述步骤4-3)和步骤4-4),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第三终端执行的动作。处理单元1901可以通过通信单元1902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从其他终端接收资源指示信息。存储单元1903用于存储第三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19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四终端的结构时,处理单元1901用于对第四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1901用于执行图16中的1601至1606,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第四终端执行的动作。处理单元1901可以通过通信单元1902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从其他终端接收数据包。存储单元1903用于存储第四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通信装置190可以为一个设备也可以为芯片或芯片系统。
当通信装置190为一个设备时,所述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所述通信单元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可选地,所述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
当通信装置190为芯片或芯片系统时,所述通信单元可以是该芯片或芯片系统上的通信接口、输入/输出接口、接口电路、输出电路、输入电路、管脚或相关电路等。所述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处理电路或逻辑电路等。
示例性的,图20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调度节点(记为调度节点200)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调度节点200包括处理单元2001。可选的,还包括通信单元2002和存储单元2003中的至少一个。
处理单元2001用于对调度节点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2001用于执行图10中的1001和1002,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调度节点执行的动作。处理单元2001可以通过通信单元2002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接收第一信息和/或第二信息。存储单元2003用于存储调度节点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调度节点200可以为一个设备也可以为芯片或芯片系统。
当调度节点200为一个设备时,所述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所述通信单元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可选地,所述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
当调度节点200为芯片或芯片系统时,所述通信单元可以是该芯片或芯片系统上的通信接口、输入/输出接口、接口电路、输出电路、输入电路、管脚或相关电路等。所述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处理电路或逻辑电路等。
图19和图20中,存储单元可以是存储器、寄存器、缓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图19和图20中的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存储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示例性的,图21还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目的终端(记为目的终端210)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目的终端210包括MAC层和RLC层。其中,MAC层用于执行图17中的1701和1702,RLC层用于从MAC层接收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记为通信装置22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2或图23,该通信装置220包括处理器2201,可选的,还包括与处理器2201连接的存储器2202。
处理器22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处理器2201也可以包括多个CPU,并且处理器2201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存储器2202可以是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存储器2202可以是独立存在(此时,处理器可以位于通信装置外,也可以位于通信装置内),也可以和处理器2201集成在一起。其中,存储器2202中可以包含计算机程序代码。处理器2201用于执行存储器22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22,通信装置220还包括收发器2203。处理器2201、存储器2202和收发器2203通过总线相连接。收发器2203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可选的,收发器2203可以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收发器2203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可以视为接收机,接收机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收的步骤。收发器2203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可以视为发射机,发射机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送的步骤。
基于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图22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源终端、第一终端、第二终端、第三终端、第四终端、调度节点和目的终端的结构。
当图22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源终端的结构时,处理器2201用于对源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2201用于执行图5中的501和503,图6中的601和602,图14中的1401和1402,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源终端执行的动作。处理器2201可以通过收发器2203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5中所示的通信组的组头通信。存储器2202用于存储源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22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终端的结构时,处理器2201用于对第一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2201用于执行图7中的701至704,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第一终端执行的动作。处理器2201可以通过收发器2203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从其他终端接收数据包。存储器2202用于存储第一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22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二终端的结构时,处理器2201用于对第二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2201用于执行图8中的801至803,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第二终端执行的动作。处理器2201可以通过收发器2203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从其他终端接收数据包。存储器2202用于存储第二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22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三终端的结构时,处理器2201用于对第三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2201用于执行上述步骤4-3)和步骤4-4),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第三终端执行的动作。处理器2201可以通过收发器2203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从其他终端接收资源指示信息。存储器2202用于存储第三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22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四终端的结构时,处理器2201用于对第四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2201用于执行图16中的1601至1606,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第四终端执行的动作。处理器2201可以通过收发器2203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从其他终端接收数据包。存储器2202用于存储第四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22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调度节点的结构时,处理器2201用于对调度节点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2201用于执行图10中的1001和1002,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调度节点执行的动作。处理器2201可以通过收发器2203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接收第一信息和/或第二信息。存储器2202用于存储调度节点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22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目的终端的结构时,处理器2201用于对目的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2201用于执行图17中的1701和1702,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目的终端执行的动作。存储器2202用于存储目的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2201包括逻辑电路以及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中的至少一个。其中,输出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发送的动作,输入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接收的动作。
基于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23,图23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源终端、第一终端、第二终端、第三终端、第四终端、调度节点和目的终端的结构。
当图23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源终端的结构时,处理器2201用于对源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2201用于执行图5中的501和503,图6中的601和602,图14中的1401和1402,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源终端执行的动作。处理器2201可以通过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中的至少一个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5中所示的通信组的组头通信。存储器2202用于存储源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23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终端的结构时,处理器2201用于对第一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2201用于执行图7中的701至704,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第一终端执行的动作。处理器2201可以通过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中的至少一个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从其他终端接收数据包。存储器2202用于存储第一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23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二终端的结构时,处理器2201用于对第二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2201用于执行图8中的801至803,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第二终端执行的动作。处理器2201可以通过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中的至少一个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从其他终端接收数据包。存储器2202用于存储第二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23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三终端的结构时,处理器2201用于对第三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2201用于执行上述步骤4-3)和步骤4-4),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第三终端执行的动作。处理器2201可以通过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中的至少一个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从其他终端接收资源指示信息。存储器2202用于存储第三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23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四终端的结构时,处理器2201用于对第四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2201用于执行图16中的1601至1606,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第四终端执行的动作。处理器2201可以通过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中的至少一个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从其他终端接收数据包。存储器2202用于存储第四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23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调度节点的结构时,处理器2201用于对调度节点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2201用于执行图10中的1001和1002,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调度节点执行的动作。处理器2201可以通过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中的至少一个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接收第一信息和/或第二信息。存储器2202用于存储调度节点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23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目的终端的结构时,处理器2201用于对目的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2201用于执行图17中的1701和1702,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目的终端执行的动作。存储器2202用于存储目的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在实现过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上述通信组中的多个终端。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0)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接收数据包;
所述第一终端确定自身是否为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
若是,在未建立所述数据包的源终端和所述目的终端之间的接入层连接和/或在未建立所述数据包的源终端和所述目的终端之间的逻辑信道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建立与所述源终端之间的所述接入层连接和/或所述逻辑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头中携带路由信息,所述第一终端确定自身是否为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路由信息确定自身是否为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广播业务时,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包括订阅所述广播业务的终端;或者,当所述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组播业务时,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包括订阅所述组播业务的终端;或者,当所述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单播业务时,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为订阅所述单播业务的终端。
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方法的功能单元,所述功能单元所执行的动作通过硬件实现或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5.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终端接收数据包;
若所述第二终端确定自身为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或所述数据包的中继终端,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数据包中携带的路由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上一跳终端,并向所述第二终端的上一跳终端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所述数据包的中继终端用于转发所述数据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终端确定自身既不是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也不是所述数据包的中继终端,所述第二终端丢弃所述数据包。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二终端确定自身为所述数据包的中继终端,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将所述数据包缓存在所述第二终端的中继缓存中;
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数据包携带的路由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下一跳终端,并向所述第二终端的下一跳终端发送所述数据包。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头中包括所述路由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路由信息确定自身是否为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或所述数据包的中继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广播业务时,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包括订阅所述广播业务的终端;或者,当所述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组播业务时,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包括订阅所述组播业务的终端;或者,当所述数据包所属的业务为单播业务时,所述数据包的目的终端为订阅所述单播业务的终端。
1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方法的功能单元,所述功能单元所执行的动作通过硬件实现或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1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目的终端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层通过不同的路由路径接收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对应相同信息比特;
所述目的终端的MAC层通过同一个逻辑信道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递交至所述目的终端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均携带上一跳终端的标识,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目的终端的MAC层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携带的上一跳终端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是否为通过不同的路由路径接收到的数据包。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的终端的MAC层通过同一个逻辑信道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递交至所述目的终端的RLC层,包括:
若所述目的终端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携带了相同的第三信息,所述目的终端的MAC层通过同一个逻辑信道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递交至所述目的终端的RLC层,所述第三信息包括源终端的标识、所述目的终端的标识以及对应所述源终端和所述目的终端的所述逻辑信道的标识。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的终端的MAC层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时所采用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不同。
1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14任一项所述方法的功能单元,所述功能单元所执行的动作通过硬件实现或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16.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度节点获取路由路径,所述路由路径用于传输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数据包,所述路由路径中包括所述源终端、所述目的终端和至少一个中继终端;
所述调度节点为所述路由路径中的至少一个终端分配对应的传输资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节点为所述源终端接入的网络设备或通信组的组头或所述通信组的组头接入的网络设备,所述通信组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终端。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节点获取路由路径,包括:
所述调度节点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路由路径中的每个终端的标识,或者,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路由路径的标识,或者,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源终端的标识和所述目的终端的标识;
所述调度节点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路由路径。
19.根据权利要求16-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调度节点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业务模式参数或缓存状态报告BSR或调度请求SR或随机接入信道RACH;
所述调度节点为所述路由路径中的至少一个终端分配对应的传输资源,包括:所述调度节点根据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路由路径中的至少一个终端分配对应的传输资源。
20.根据权利要求16-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与所述源终端、所述目的终端以及用于指示所述路由路径的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对应。
21.根据权利要求16-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调度节点向所述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用于指示对应的传输资源的资源指示信息;或者,
所述调度节点通过所述源终端向所述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用于指示对应的传输资源的资源指示信息。
2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6-21任一项所述方法的功能单元,所述功能单元所执行的动作通过硬件实现或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23.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源终端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路由路径中的每个终端的标识,或者,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路由路径的标识,或者,所述第一信息为源终端的标识和目的终端的标识;其中,所述路由路径用于传输所述源终端和所述目的终端之间的数据包,所述路由路径中包括所述源终端、所述目的终端和至少一个中继终端;
所述源终端向调度节点发送第一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源终端向所述调度节点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业务模式参数或缓存状态报告BSR或调度请求SR或随机接入信道RACH。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源终端从所述调度节点接收第一资源指示信息,所述第一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路由路径中的至少一个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与所述源终端、所述目的终端以及用于指示所述路由路径的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对应。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源终端向所述路由路径中的所述源终端的下一跳终端发送第二资源指示信息,所述第二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终端中的除所述源终端之外的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
28.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三终端从路由路径中的上一跳终端接收第三资源指示信息,所述第三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路由路径中的所述第三终端以及后续一个或多个中继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所述路由路径用于传输所述源终端和所述目的终端之间的数据包,所述路由路径中包括所述源终端、所述目的终端和至少一个中继终端,所述第三终端为所述路由路径中的中继终端;
所述第三终端向所述第三终端的下一跳终端发送第四资源指示信息,所述第四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路由路径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中继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终端以及后续一个或多个中继终端对应的传输资源与所述源终端、所述目的终端以及用于指示所述路由路径的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对应。
3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23-2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功能单元,或者,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方法的功能单元;所述功能单元所执行的动作通过硬件实现或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CN201910895304.1A 2019-09-20 2019-09-20 通信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5434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95304.1A CN112543425B (zh) 2019-09-20 2019-09-20 通信方法及装置
PCT/CN2020/116220 WO2021052467A1 (zh) 2019-09-20 2020-09-18 通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95304.1A CN112543425B (zh) 2019-09-20 2019-09-20 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43425A true CN112543425A (zh) 2021-03-23
CN112543425B CN112543425B (zh) 2022-04-29

Family

ID=74883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95304.1A Active CN112543425B (zh) 2019-09-20 2019-09-20 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43425B (zh)
WO (1) WO202105246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7682A (zh) * 2021-06-07 2021-09-03 武汉特试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适应通讯避障能力的配电终端方法及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208569A1 (en) * 2021-12-29 2023-06-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timer for reliable transmission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3037A (zh) * 2006-12-15 2008-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系统的资源调度方法和系统
CN101267240A (zh) * 2007-03-15 2008-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跳无线中继通信系统及其下行数据传输方法、装置
US20090204850A1 (en) * 2006-07-24 2009-08-13 Qingshan Zhang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reporting the error of each level of the tunnel data packet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1645830A (zh) * 2008-08-07 2010-02-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多跳网络分组调度方法及节点装置
CN101808362A (zh) * 2009-02-13 2010-08-1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调整移动台睡眠模式的方法及装置
CN103402205A (zh) * 2013-07-29 2013-11-20 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一种无线树状网接入控制方法及网络节点设备
CN104427472A (zh) * 2013-09-09 2015-03-18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群系统中终端信息上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464703A (zh) * 2014-05-09 2017-02-22 索尼公司 用户设备、基站以及使得能够使用用于设备到设备发现的资源的方法
CN106612561A (zh) * 2015-10-23 2017-05-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113627A (zh) * 2015-01-16 2017-08-29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回程的资源保留协议
CN109120523A (zh) * 2017-06-23 2019-01-0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多节点路径选择方法、装置、云平台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9158B (zh) * 2011-06-17 2017-05-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数据中继装置、基站、移动终端以及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04850A1 (en) * 2006-07-24 2009-08-13 Qingshan Zhang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reporting the error of each level of the tunnel data packet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1203037A (zh) * 2006-12-15 2008-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系统的资源调度方法和系统
CN101267240A (zh) * 2007-03-15 2008-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跳无线中继通信系统及其下行数据传输方法、装置
CN101645830A (zh) * 2008-08-07 2010-02-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多跳网络分组调度方法及节点装置
CN101808362A (zh) * 2009-02-13 2010-08-1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调整移动台睡眠模式的方法及装置
CN103402205A (zh) * 2013-07-29 2013-11-20 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一种无线树状网接入控制方法及网络节点设备
CN104427472A (zh) * 2013-09-09 2015-03-18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群系统中终端信息上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464703A (zh) * 2014-05-09 2017-02-22 索尼公司 用户设备、基站以及使得能够使用用于设备到设备发现的资源的方法
CN107113627A (zh) * 2015-01-16 2017-08-29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回程的资源保留协议
CN106612561A (zh) * 2015-10-23 2017-05-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120523A (zh) * 2017-06-23 2019-01-0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多节点路径选择方法、装置、云平台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7682A (zh) * 2021-06-07 2021-09-03 武汉特试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适应通讯避障能力的配电终端方法及设备
CN113347682B (zh) * 2021-06-07 2022-07-29 武汉特试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适应通讯避障能力的配电终端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52467A1 (zh) 2021-03-25
CN112543425B (zh) 2022-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67268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反映式サービス品質(QoS)を行うための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KR102245538B1 (ko) 정보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US20190349810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lossless data packet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qos) framewor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JP7426479B2 (ja) Harqプロセスごとにフィードバックを有効化/無効化するharqコードブック構築
CN111757513B (zh) 通信方法及设备
KR102598362B1 (ko) 신호 전송 방법, 우선순위 구성 방법 및 장치
WO2017206186A1 (zh) 中继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0351684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和系统
US2016002940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scheduling resources in mesh networks
JP2019509695A (ja) 車両用通信のための改善された無線リソース割当て
CN112399588A (zh) 用于传输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196748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KR20130019386A (ko) 하이브리드형 스테이션별 및 플로우별 업링크 할당들을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20143731A1 (zh) 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通信设备和网络设备
TW201620327A (zh) 使用載波聚合來整合多種無線電存取技術的基地台、使用者設備及其方法
CN110572246A (zh)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装置
WO2018059438A1 (zh) 消息传输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4586306A (zh) Nr v2x中确定harq反馈优先级的方法和设备
KR102544631B1 (ko) Nr v2x에서 수신 단말이 psfch를 기반으로 파워 세이빙 동작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8171607A1 (zh) 通信方法、数据单元及控制单元
CN112543425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152276A1 (zh) 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KR20230118576A (ko) Nr v2x에서 자원 할당 정보에 기반하여 sl drx 동작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20220793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5580380B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