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43410A - 一种提醒佩戴可穿戴设备的方法、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醒佩戴可穿戴设备的方法、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43410A
CN112543410A CN201910838467.6A CN201910838467A CN112543410A CN 112543410 A CN112543410 A CN 112543410A CN 201910838467 A CN201910838467 A CN 201910838467A CN 112543410 A CN112543410 A CN 1125434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rable device
mobile terminal
distance
prompt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3846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阙新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ku Interne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ku Interne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ku Interne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ku Interne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3846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4341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43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4341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G08B21/04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responsive to non-activity, e.g. of elderly persons
    • G08B21/0438Sensor means for detecting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G08B21/24Reminder alarms, e.g. anti-loss alar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rontology & Geriatric Medicine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提醒佩戴可穿戴设备的方法、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应用于可穿戴设备,该方法包括:当获取到第一触发信息时,获取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其中,第一触发信息由可穿戴设备脱离佩戴状态而生成;判断距离是否大于设定阈值;若是,则发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通过上述方式,可以通过提醒用户及时佩戴可穿戴设备,一方面防止可穿戴设备的丢失,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用户在未佩戴可穿戴设备时无法进行健康监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提醒佩戴可穿戴设备的方法、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醒佩戴可穿戴设备的方法、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可穿戴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多,可穿戴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智能手表可协助用户记录运动数据,监控健康数据;智能眼镜可以收发消息,拍照等。
例如,专门为儿童或者老人设计的一些可穿戴设备,能够对儿童或老人进行定位跟踪、身体健康状况的检测、紧急情况下的呼救等,但是对于儿童或老人而言,可穿戴设备容易丢失,一旦丢失,可能带来无法弥补的后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提醒佩戴可穿戴设备的方法、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一方面防止可穿戴设备的丢失,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用户在未佩戴可穿戴设备时无法进行健康监控的问题。
本申请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提醒佩戴可穿戴设备的方法,应用于可穿戴设备,该方法包括:当获取到第一触发信息时,获取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其中,第一触发信息由可穿戴设备脱离佩戴状态而生成;判断距离是否大于设定阈值;若是,则发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
其中,可穿戴设备上设有距离传感器,用于获取可穿戴设备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当获取到第一触发信息时,获取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包括:当获取到距离传感器发送的第一触发信息时,获取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其中,第一触发信息由距离传感器检测到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大于设定阈值时生成。
其中,可穿戴设备上设有摄像头,用于拍摄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图像;当获取到第一触发信息时,获取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包括:当获取到摄像头发送的第一触发信息时,获取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其中,第一触发信息由摄像头对佩戴状态图像进行识别并确定可穿戴设备脱离佩戴状态而生成。
其中,获取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包括:建立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近距离通信连接;获取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之间基于近距离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基于信号强度确定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
其中,发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包括:向可穿戴设备的第一扬声器发出提示信息,以使第一扬声器发出提示音,以提示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或/和向移动终端发送提示信息,以使移动终端的扬声器发出提示音,以提示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
其中,该方法还包括:在可穿戴设备发出提示信息的设定时间段后,若可穿戴设备仍然脱离佩戴状态,则对可穿戴设备进行锁定,并向预先设置的紧急联系人发送信息。
本申请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提醒佩戴可穿戴设备的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该方法包括:
当获取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一触发信息时,获取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其中,第一触发信息由可穿戴设备脱离佩戴状态而生成;判断距离是否大于设定阈值;若是,则发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
本申请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相互连接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处理器用于执行程序数据,以实现上述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的方法。
本申请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相互连接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处理器用于执行程序数据,以实现上述应用于移动终端的方法。
本申请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程序数据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方案中提供的任一方法。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的一种提醒佩戴可穿戴设备的方法,应用于可穿戴设备,该方法包括:当获取到第一触发信息时,获取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其中,第一触发信息由可穿戴设备脱离佩戴状态而生成;判断距离是否大于设定阈值;若是,则发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通过上述方式,可以通过提醒用户及时佩戴可穿戴设备,一方面防止可穿戴设备的丢失,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用户在未佩戴可穿戴设备时无法进行健康监控的问题,另一方面增加用户对可穿戴设备的使用次数,提高用户黏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提醒佩戴可穿戴设备的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提醒佩戴可穿戴设备的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提醒佩戴可穿戴设备的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提醒佩戴可穿戴设备的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提醒佩戴可穿戴设备的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提醒佩戴可穿戴设备的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可穿戴设备,该方法包括:
步骤11:当获取到第一触发信息时,获取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其中,第一触发信息由可穿戴设备脱离佩戴状态而生成。
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可穿戴设备将会对我们的生活、感知带来很大的转变。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可穿戴设备可以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头盔、智能手环、智能服装、书包、拐杖、配饰等。
可选的,移动终端相对于人体来说随身携带。
可选的,当可穿戴设备脱离人体佩戴状态后,若一时间段内未佩戴,会生成第一触发信息,响应于第一触发信息,获取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
可选的,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检测脉搏状态,而确定可穿戴设备是否脱离佩戴状态,如当可穿戴设备未检测到脉搏信息,则确定可穿戴设备脱离佩戴状态,生成第一触发信息。
可选的,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检测心率状态,而确定可穿戴设备是否脱离佩戴状态,如当可穿戴设备未检测到心率信息,则确定可穿戴设备脱离佩戴状态,生成第一触发信息。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超声波测距的方式来获取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如:在可穿戴设备上设置有超声波距离传感器,当获取到声波距离传感器发送的第一触发信息时,获取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
具体地,在可穿戴设备上设置有超声波发射器和超声波接收器,移动终端上设置有超声波发射器和超声波接收器,可穿戴设备上的超声波发射器不时发射超声波,以使移动终端上的超声波接收器到超声波,然后移动终端的超声波发射器发射超声波,以使可穿戴设备的超声波接收器接收到超声波,通过将可穿戴设备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超声波的时间代入测距公式L=1/2C×T;L为测量距离;C为超声波的传播速度;T传播的时间(T为发射到接收时间)。
可选的,还可以通过建立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之间RF(Radio Frequency)射频连接,如在可穿戴设备上设置射频卡,移动终端上设置阅读器,移动终端上的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可穿戴设备上射频卡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射频卡获得能量被激活;射频卡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卡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到从射频卡发送来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合理调节发射天线工作区域,可判断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佩戴状态。
可选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可通过GPS定位系统进行计算。
步骤12:判断距离是否大于设定阈值。
可选的,阈值可以是用户提前按自己需求设置,也可以是可穿戴设备或移动终端按照行业标准设置。
若判断距离大于设定阈值,则执行步骤13。
步骤13:发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
可选的,向可穿戴设备的第一扬声器发出提示信息,以使第一扬声器发出提示音,以提示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
可选的,向移动终端发送提示信息,以使移动终端的扬声器发出提示音,以提示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
可选的,向与移动终端关联的电子设备发出提示信息,以使电子设备的扬声器发出提示音,以提示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
在一应用场景中,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出于一些原因,用户需要将智能手表取下工作,此时智能手表未检测到用户的脉搏状态,生成第一触发信息,智能手表响应于第一触发信息,通过距离传感器获取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如:在可穿戴设备上设置红外接收器,移动终端上设置红外发射器,可穿戴设备上的红外接收器将接收到的红外线转换为电压,距离越远接收到的红外线就会越弱,对应转化的电压值也就更低,可穿戴设备将电压值与预设电压值与距离的关系做对比,得出实际距离;若距离小于或等于设定阈值,如设定阈值为1.5米,通过距离传感器的得到的距离为1米,则距离小于设定阈值,智能手表不响应,不做任何指令操作。若距离大于设定阈值,如设定阈值为1.5米,通过距离传感器的得到的距离为2米,则距离大于设定阈值,智能手表向其第一扬声器发出提示信息,以使第一扬声器发出提示音,以提示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
在另一应用场景中,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出于一些原因,用户需要将智能手表取下工作,此时智能手表未检测到用户的心率状态,生成第一触发信息,智能手表响应于第一触发信息,开始计算未佩戴状态的时间,当时间段大于预设时间段,智能手表向移动终端发送提示信息,以使移动终端的扬声器发出提示音,以提示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的一种提醒佩戴可穿戴设备的方法,应用于可穿戴设备,该方法包括:当获取到第一触发信息时,获取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其中,第一触发信息由可穿戴设备脱离佩戴状态而生成;判断距离是否大于设定阈值;若是,则发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通过上述方式,可以通过提醒用户及时佩戴可穿戴设备,一方面防止可穿戴设备的丢失,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用户在未佩戴可穿戴设备时的无法进行健康监控的问题,另一方面增加用户对可穿戴设备的使用次数,提高用户黏度。
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提醒佩戴可穿戴设备的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可穿戴设备,该方法包括:
步骤21:当获取到距离传感器发送的第一触发信息时,建立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近距离通信连接。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设有距离传感器,用于获取可穿戴设备与人体之间的距离。距离传感器可以是红外距离传感器。
具体地,红外距离传感器可采用热成像原理,依靠检测物体热辐射的红外线特定波段信号,计算出与检测物体的距离。如人体可以当成热源,设置红外距离传感器只能接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特定波段信号。通过预先设置距离的阈值,以便红外距离传感器能检测到物体,并将物体轮廓成像于可穿戴设备中,当超出预设距离,则检测不到被测物体。如:设置预设距离为0.2米,当可穿戴设备检测到人体的热成像轮廓,则说明可穿戴设备被佩戴;当可穿戴设备未检测到人体的热成像轮廓,则说明距离大于预设距离,可穿戴设备未被佩戴。
当距离传感器检测到可穿戴设备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大于设定阈值,则确定可穿戴设备已取下,发送第一触发信息给可穿戴设备,此时建立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近距离通信连接。如:蓝牙连接、局域网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从使用时即已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
步骤22:获取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之间基于近距离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
可选的,信号强度能够反映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当可穿戴设备获取到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之间基于近距离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时,执行步骤23。
步骤23:基于信号强度确定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
可选的,信号强度值越高表示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越近。如: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间的信号强度为-30dB的距离小于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间的信号强度为-50dB的距离。
步骤24:判断距离是否大于设定阈值。
基于上述得到的距离与设定阈值比较,若距离小于设定阈值,则可穿戴设备不做响应;若距离大于设定阈值,则可穿戴设备执行步骤25。
步骤25:发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
可选的,向可穿戴设备的第一扬声器发出提示信息,以使第一扬声器发出提示音,以提示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
可选的,向移动终端发送提示信息,以使移动终端的扬声器发出提示音,以提示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
在其他实施例中,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或可穿戴设备接收到提示音,佩戴可穿戴设备,当可穿戴设备佩戴后,可穿戴设备通过摄像头对用户进行人脸识别,以检测用户是否为允许的佩戴者,若不是,则给关联的其他电子设备发送提示消息,提示可穿戴设备被非法佩戴,并将可穿戴设备锁定。通过验证佩戴者的有效身份信息,确保可穿戴设备被合法佩戴。
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提醒佩戴可穿戴设备的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可穿戴设备,该方法包括:
步骤31:当获取到摄像头发送的第一触发信息时,建立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近距离通信连接。
可选的,当可穿戴设备的摄像头检测到的图像信息与预设信息不匹配时,则确定可穿戴设备已被取下。发送第一触发信息给可穿戴设备,此时建立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近距离通信连接。如:蓝牙连接、局域网连接。
步骤32:获取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之间基于近距离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
步骤33:基于信号强度确定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
步骤34:判断距离是否大于设定阈值。
步骤35:发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
步骤32-35的技术方案与上述实施例有相同或相似,这里不做赘述。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特定地点放置摄像头,进行图像识别,以检测用户是否佩戴可穿戴设备。如:在门口安装摄像头,当用户外出时,对用户进行图像识别,以检测用户是否佩戴可穿戴设备,若未佩戴,则将此信息发送给可穿戴设备或/和移动终端进行提示,以使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特定地点设置距离感应器,用于检测可穿戴设备与距离感应器的距离。如:在门口安装距离感应器,当用户外出时,检测与可穿戴设备的距离,若距离大于设定阈值,则确认用户未佩戴可穿戴设备,则将此信息发送给可穿戴设备或/和移动终端进行提示,以使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
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提醒佩戴可穿戴设备的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可穿戴设备,该方法包括:
步骤41:当获取到第一触发信息时,获取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其中,第一触发信息由可穿戴设备脱离佩戴状态而生成。
步骤42:判断距离是否大于设定阈值。
步骤43:发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
步骤41-43的技术方案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似,这里不做赘述。
步骤44:在可穿戴设备发出提示信息的设定时间段后,若可穿戴设备仍然脱离佩戴状态,则对可穿戴设备进行锁定,并向预先设置的紧急联系人发送信息。
可选的,向紧急联系人发送的信息包括当前可穿戴设备的定位信息及预警信息。
可选的,若在可穿戴设备向预先设置的紧急联系人发送信息后,可穿戴设备检测到已被佩戴,此时需要对佩戴者进行人脸识别,以判断佩戴者是否为允许的佩戴者,人脸识别通过,则可穿戴设备给紧急联系人发送信息告知用户已佩戴可穿戴设备。
可选的,若在可穿戴设备向预先设置的紧急联系人发送信息后,可穿戴设备检测到已被佩戴,此时需要对佩戴者进行指纹识别,以判断佩戴者是否为允许的佩戴者,人脸识别通过,则可穿戴设备给紧急联系人发送信息告知用户已佩戴可穿戴设备。
可以理解,可穿戴设备可以利用任一种通过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识别的技术,来验证佩戴者的身份信息。
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提醒佩戴可穿戴设备的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该方法包括:
步骤51:当获取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一触发信息时,获取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其中,第一触发信息由可穿戴设备脱离佩戴状态而生成。
可选的,当可穿戴设备脱离人体佩戴状态后,若一时间段内未佩戴,会生成第一触发信息,移动终端获取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一触发信息时,响应于第一触发信息,获取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
可选的,移动终端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近距离通信。如:蓝牙连接、局域网连接。移动终端通过检测移动终端与可穿戴设备间的信号强度,基于信号强度确定移动终端与可穿戴设备的距离。
可选的,移动终端还可以通过红外距离感应器检测与可穿戴设备的距离。
步骤52:判断距离是否大于设定阈值。
可选的,阈值可以是用户提前按自己需求设置,也可以是可穿戴设备或移动终端按照行业标准设置。
若判断距离大于设定阈值,则执行步骤13。
步骤53:发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
可选的,移动终端向可穿戴设备的第一扬声器发出提示信息,以使第一扬声器发出提示音,以提示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
可选的,向移动终端发送提示信息,以使移动终端的扬声器发出提示音,以提示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
可选的,向与移动终端关联的电子设备发出提示信息,以使电子设备的扬声器发出提示音,以提示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
在一应用场景中,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出于一些原因,用户需要将智能手表取下工作,此时智能手表未检测到用户的脉搏状态,生成第一触发信息,移动终端获取到第一触发信息,响应于第一触发信息,通过距离传感器获取与可穿戴设备的距离;若距离小于或等于设定阈值,如设定阈值为1.5米,通过距离传感器的得到的距离为1米,则距离小于设定阈值,智能手表不响应,不做任何指令操作。若距离大于设定阈值,如设定阈值为1.5米,通过距离传感器的得到的距离为2米,则距离大于设定阈值,向智能手表的第一扬声器发出提示信息,以使第一扬声器发出提示音,以提示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
在另一应用场景中,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出于一些原因,用户需要将智能手表取下工作,此时智能手表未检测到用户的心率状态,生成第一触发信息,移动终端获取到第一触发信息,响应于第一触发信息,开始计算未佩戴状态的时间,当时间段大于预设时间段,向移动终端发送提示信息,以使移动终端的扬声器发出提示音,以提示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
在其他实施例中,若可穿戴设备在提示用户佩戴后还未佩戴,移动终端发送锁定指令,以使可穿戴设备接收到锁定指令,并响应锁定指令。使再次佩戴可穿戴设备的用户需要通过身份验证,方可使用可穿戴设备。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的一种提醒佩戴可穿戴设备的方法,应用于可穿戴设备,该方法包括:当获取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一触发信息时,获取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其中,第一触发信息由可穿戴设备脱离佩戴状态而生成;判断距离是否大于设定阈值;若是,则发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通过上述方式,可以通过提醒用户及时佩戴可穿戴设备,一方面防止可穿戴设备的丢失,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用户在未佩戴可穿戴设备时的无法进行健康监控的问题。
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可穿戴设备60包括相互连接的处理器61和存储器62;其中,存储器62用于存储程序数据,处理器61用于执行程序数据,用于实现以下方法:
当获取到第一触发信息时,获取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其中,第一触发信息由可穿戴设备脱离佩戴状态而生成;判断距离是否大于设定阈值;若是,则发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
可选的,处理器61用于执行程序数据时,还用于实现以下方法:可穿戴设备上设有距离传感器,用于获取可穿戴设备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当获取到距离传感器发送的第一触发信息时,获取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其中,第一触发信息由距离传感器检测到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大于设定阈值时生成。
可选的,处理器61用于执行程序数据时,还用于实现以下方法:可穿戴设备上设有摄像头,用于拍摄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图像,当获取到摄像头发送的第一触发信息时,获取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其中,第一触发信息由摄像头对佩戴状态图像进行识别并确定可穿戴设备脱离佩戴状态而生成。
可选的,处理器61用于执行程序数据时,还用于实现以下方法:建立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近距离通信连接;获取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之间基于近距离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基于信号强度确定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
可选的,处理器61用于执行程序数据时,还用于实现以下方法:向可穿戴设备的第一扬声器发出提示信息,以使第一扬声器发出提示音,以提示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或/和向移动终端发送提示信息,以使移动终端的扬声器发出提示音,以提示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
可选的,处理器61用于执行程序数据时,还用于实现以下方法:在可穿戴设备发出提示信息的设定时间段后,若可穿戴设备仍然脱离佩戴状态,则对可穿戴设备进行锁定,并向预先设置的紧急联系人发送信息。
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移动终端70包括相互连接的处理器71和存储器72;其中,存储器72用于存储程序数据,处理器71用于执行程序数据,以实现以下的方法:
当获取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一触发信息时,获取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其中,第一触发信息由可穿戴设备脱离佩戴状态而生成;判断距离是否大于设定阈值;若是,则发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
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计算机存储介质80用于存储程序数据81,程序数据81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以下的方法步骤:当可穿戴设备获取到第一触发信息时,获取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其中,第一触发信息由可穿戴设备脱离佩戴状态而生成;判断距离是否大于设定阈值;若是,则发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或,当移动终端获取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一触发信息时,获取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其中,第一触发信息由可穿戴设备脱离佩戴状态而生成;判断距离是否大于设定阈值;若是,则发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的计算机存储介质80可以应用于可穿戴设备,也可以应用于移动终端,其具体的实施步骤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方式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以及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其他实施方式中的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提醒佩戴可穿戴设备的方法,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获取到第一触发信息时,获取所述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触发信息由所述可穿戴设备脱离佩戴状态而生成;
判断所述距离是否大于设定阈值;
若是,则发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佩戴所述可穿戴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穿戴设备上设有距离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可穿戴设备与人体之间的距离;
所述当获取到第一触发信息时,获取所述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包括:
当获取到所述距离传感器发送的所述第一触发信息时,获取所述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触发信息由所述距离传感器检测到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大于设定阈值时生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穿戴设备上设有摄像头,用于拍摄所述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图像;
所述当获取到第一触发信息时,获取所述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包括:
当获取到所述摄像头发送的所述第一触发信息时,获取所述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触发信息由所述摄像头对所述佩戴状态图像进行识别并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脱离佩戴状态而生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所述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包括:
建立所述可穿戴设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近距离通信连接;
获取所述可穿戴设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基于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的信号强度;
基于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佩戴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
向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第一扬声器发出提示信息,以使所述第一扬声器发出提示音,以提示用户佩戴所述可穿戴设备;或/和
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提示信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的扬声器发出提示音,以提示用户佩戴所述可穿戴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可穿戴设备发出所述提示信息的设定时间段后,若所述可穿戴设备仍然脱离佩戴状态,则对所述可穿戴设备进行锁定,并向预先设置的紧急联系人发送信息。
7.一种提醒佩戴可穿戴设备的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获取到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一触发信息时,获取所述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触发信息由所述可穿戴设备脱离佩戴状态而生成;
判断所述距离是否大于设定阈值;
若是,则发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佩戴所述可穿戴设备。
8.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处理器和存储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数据,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处理器和存储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数据,以实现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所述程序数据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838467.6A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提醒佩戴可穿戴设备的方法、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 Withdrawn CN1125434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38467.6A CN112543410A (zh)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提醒佩戴可穿戴设备的方法、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38467.6A CN112543410A (zh)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提醒佩戴可穿戴设备的方法、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43410A true CN112543410A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12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38467.6A Withdrawn CN112543410A (zh)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提醒佩戴可穿戴设备的方法、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43410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0416A (zh) * 2015-05-28 2015-11-2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事件提醒方法以及穿戴设备
US20170086072A1 (en) * 2014-06-12 2017-03-23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Mobile terminal security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7820410A (zh) * 2017-09-22 2018-03-20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和可穿戴设备
CN108416989A (zh) * 2018-02-05 2018-08-17 上海康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穿戴提示方法、可穿戴设备及系统
CN109150220A (zh) * 2018-06-27 2019-01-0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及其松紧度的调节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049490A (zh) * 2019-04-23 2019-07-23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穿戴式设备的安全防护方法、装置、穿戴式设备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086072A1 (en) * 2014-06-12 2017-03-23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Mobile terminal security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5100416A (zh) * 2015-05-28 2015-11-2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事件提醒方法以及穿戴设备
CN107820410A (zh) * 2017-09-22 2018-03-20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和可穿戴设备
CN108416989A (zh) * 2018-02-05 2018-08-17 上海康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穿戴提示方法、可穿戴设备及系统
CN109150220A (zh) * 2018-06-27 2019-01-0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及其松紧度的调节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049490A (zh) * 2019-04-23 2019-07-23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穿戴式设备的安全防护方法、装置、穿戴式设备及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88569B1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fall-off of wearable device, and wearable device
US11561280B2 (en) User identif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using radio frequency radar
US10206573B2 (en) Method of obtaining biometric information in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the same
US20180353086A1 (en) Use of body-worn radar for biometric measurements, contextual awareness and identification
US20160092665A1 (en) Liveness Detection for User Authentication
US20030174049A1 (en) Wearable identification appliance that communicates with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uch as bluetooth
KR101939774B1 (ko)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 및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의 동작 방법.
CN105678539A (zh) 一种穿戴设备的nfc支付方法
KR20110097922A (ko) 신체 결합 통신에 기초한 이용자 아이덴티피케이션
US9640056B2 (en) Method for sensing emergency in response to physical and mental shock and apparatus for sensing emergency using the method
CN105550552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7222836A (zh) 一种基于蓝牙的距离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05160806A (zh) 实现报警的穿戴设备及其报警方法
KR20190035866A (ko) 웨어러블 트랜스폰더(들), 경고 및 모니터링 시스템
CN106557124A (zh) 一种可穿戴式设备、搜索系统及方法
US10643456B2 (en) Alarm system
KR20080072417A (ko) 전자구속장치
CN110049490A (zh) 穿戴式设备的安全防护方法、装置、穿戴式设备及介质
CN111357006A (zh) 一种疲劳提示方法和终端
US20020109595A1 (en) Personal alert device
CN105050032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9948412B2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amera detection
CN112543410A (zh) 一种提醒佩戴可穿戴设备的方法、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
US20060006998A1 (en) Activation of personal security alarm in response to detected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KR101825134B1 (ko) 감정측정 디바이스를 활용한 드론 방범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23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