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40406A - 倾斜断层运动角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倾斜断层运动角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40406A
CN112540406A CN201910890547.6A CN201910890547A CN112540406A CN 112540406 A CN112540406 A CN 112540406A CN 201910890547 A CN201910890547 A CN 201910890547A CN 112540406 A CN112540406 A CN 1125404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tum
coordinate system
fault
determining
inflection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9054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津宁
周建生
付立新
李宏军
吴雪松
楼达
杨子玉
段润梅
赵勇刚
李会慎
高勇
王辉
崔宇
裴眼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9054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404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404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404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6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bsurface, e.g. impedance, porosity or attenuation profi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1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seismic cross-sections or geo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倾斜断层运动角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属于地质勘探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地震剖面,得到第1组间距至第n组间距;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确定出n个拐点;采用有向线段顺次连接第1个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n个拐点。通过根据第1组间距至第n组间距在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出n个拐点,再采用有向线段顺次连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n个拐点就可以得出一条由多根有向线段连接而成的折线,该折线即是倾斜断层的运动轨迹。确定每条有向线段与平面直角坐标系横坐标的夹角,得到断层的运动角度,该方法能快速准确确定断层的运动角度,简单方便,有利于指导地质构造的研究工作。

Description

倾斜断层运动角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勘探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倾斜断层运动角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断层是地壳受力发生断裂,沿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显著相对位移的构造。断层的运动特征可以反应构造活动的程度。
由于断层的运动方向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断层的运动轨迹并非一条直线。也就是说,断层的运动角度也不是固定的。快速准确地确定出断层的运动角度有利于指导地质构造的研究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倾斜断层运动角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出断层的运动角度。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倾斜断层运动角度的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地震剖面,所述地震剖面具有至少一个倾斜断层、由浅至深的n套地层,每套地层包括位于所述倾斜断层一侧的一个上盘地层和位于所述倾斜断层另一侧的一个下盘地层;
重复以下步骤直至i从1递增至n,i为整数,以得到第1组间距至第n组间距:
将所述地震剖面中的第i个至第n个上盘地层整体竖直平移,使以下两点的深度相等:第i个上盘地层的地层顶线之较靠近所述倾斜断层的端点、第i个下盘地层的地层顶线与所述倾斜断层的交点;以及
获取第i组间距,所述第i组间距包括以下两点之间的竖直间距和水平间距:所述倾斜断层上与所述第i个上盘地层的地层底线之较靠近所述倾斜断层的端点同深度的点、所述第i个下盘地层的地层底线与所述倾斜断层的交点;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所述第1组间距至第n组间距,在所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出n个拐点;
采用有向线段顺次连接所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所述n个拐点,得到所述倾斜断层的运动轨迹;
确定所述运动轨迹中每条有向线段与所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横坐标的夹角,得到断层的运动角度。
可选地,所述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所述第1组间距至第n组间距,在所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出n个拐点,包括:
建立第1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在所述第1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出第1个拐点,所述第1个拐点的横坐标为所述第1组间距中的水平间距,所述第1个拐点的纵坐标为所述第1组间距中的竖直间距;
重复以下步骤直至j从2递增至n,j为整数,以确定出第2个拐点至第n个拐点:
以第j-1个拐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所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出第j个拐点,所述第j个拐点的横坐标为第j组间距中的水平间距,所述第j个拐点的纵坐标为所述第j组间距中的竖直间距。
可选地,在所述获取地震剖面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处理所述地震剖面,使同一套地层中的所述上盘地层的地层顶线和所述下盘地层的地层顶线的标记形式相同,同一套地层中的所述上盘地层的地层底线和所述下盘地层的地层底线的标记形式相同,所述标记形式包括线型、线条颜色、线宽、标识符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若获取的所述地震剖面为时间剖面,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时间剖面转换为深度剖面。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倾斜断层运动轨迹的确定装置,所述确定装置包括:
剖面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地震剖面,所述地震剖面具有至少一个倾斜断层、由浅至深的n套地层,每套地层包括位于所述倾斜断层一侧的一个上盘地层和位于所述倾斜断层另一侧的一个下盘地层;
间距确定模块,用于重复以下步骤直至i从1递增至n,i为整数,以得到第1组间距至第n组间距:
将所述地震剖面中的第i个至第n个上盘地层整体竖直平移,使以下两点的深度相等:第i个上盘地层的地层顶线之较靠近所述倾斜断层的端点、第i个下盘地层的地层顶线与所述倾斜断层的交点;以及
获取第i组间距,所述第i组间距包括以下两点之间的竖直间距和水平间距:所述倾斜断层上与所述第i个上盘地层的地层底线之较靠近所述倾斜断层的端点同深度的点、所述第i个下盘地层的地层底线与所述倾斜断层的交点;
拐点确定模块,用于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所述第1组间距至第n组间距,在所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出n个拐点;
轨迹确定模块,用于采用有向线段顺次连接所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所述n个拐点,得到所述倾斜断层的运动轨迹;
角度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运动轨迹中每条有向线段与所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横坐标的夹角,得到所述倾斜断层的运动角度。
可选地,所述拐点确定模块用于采用以下方式在所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出n个拐点:
建立第1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在所述第1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出第1个拐点,所述第1个拐点的横坐标为所述第1组间距中的水平间距,所述第1个拐点的纵坐标为所述第1组间距中的竖直间距;
重复以下步骤直至j从2递增至n,j为整数,以确定出第2个拐点至第n个拐点:
以第j-1个拐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所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出第j个拐点,所述第j个拐点的横坐标为第j组间距中的水平间距,所述第j个拐点的纵坐标为所述第j组间距中的竖直间距。
可选地,还包括剖面处理模块,用于处理所述地震剖面,使同一套地层中的所述上盘地层的地层顶线和所述下盘地层的地层顶线的标记形式相同,同一套地层中的所述上盘地层的地层底线和所述下盘地层的地层底线的标记形式相同,所述标记形式包括线型、线条颜色、线宽、标识符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剖面获取模块还用于若获取的所述地震剖面为时间剖面,将所述时间剖面转换为深度剖面。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倾斜断层运动轨迹的确定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的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倾斜断层运动轨迹的确定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倾斜断层运动轨迹的确定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通过获取地震剖面后,将地震剖面中的第1个至第n个上盘地层整体竖直平移,使得第1个上盘地层的地层顶线之较靠近倾斜断层的端点和第1个下盘地层的地层顶线与倾斜断层的交点的深度相同,之后可以获取到第1组间距,即倾斜断层上与第1个上盘地层的地层底线之较靠近倾斜断层的端点同深度的点、第1个下盘地层的地层底线与倾斜断层的交点这两点之间的竖直间距和水平间距,竖直间距和水平间距反应出倾斜断层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运动的距离。通过获取第1组间距至第n组间距,再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第1组间距至第n组间距在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出n个拐点,再采用有向线段顺次连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n个拐点就可以得出一条由多根有向线段连接而成的折线,该折线即是倾斜断层的运动轨迹。根据该折线,确定出运动轨迹中每条有向线段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横坐标的夹角,就可以得到断层的运动角度,通过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出断层的运动角度,且简单方便,有利于指导地质构造的研究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倾斜断层运动角度的确定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倾斜断层运动角度的确定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震剖面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盘地层竖直平移过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倾斜断层运动角度的确定过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倾斜断层运动角度的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倾斜断层运动角度的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倾斜断层运动角度的确定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1:获取地震剖面。
其中,地震剖面具有至少一个倾斜断层、由浅至深的n套地层,每套地层包括位于倾斜断层一侧的一个上盘地层和位于倾斜断层另一侧的一个下盘地层。
由浅至深的n套地层指依次叠置的n套地层,其中第1套地层位于最上方,第2套地层位于第1套地层下方,第3套地层位于第2套地层下方,如此至最下方的第n套地层。n为整数,n为所获取的地震剖面中所包含的总的地层套数。
位于倾斜断层的断层面上部的地层为上盘地层,位于断层面下部的地层为下盘地层。
S12:将地震剖面中的第i个至第n个上盘地层整体竖直平移,使以下两点的深度相等:
第i个上盘地层的地层顶线之较靠近倾斜断层的端点、第i个下盘地层的地层顶线与倾斜断层的交点。
S13:获取第i组间距。
其中,第i组间距包括以下两点之间的竖直间距和水平间距:
倾斜断层上与第i个上盘地层的地层底线之较靠近倾斜断层的端点同深度的点、第i个下盘地层的地层底线与倾斜断层的交点。
重复步骤S12~S13,直至i从1递增至n,i为整数,以得到第1组间距至第n组间距。
S14: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第1组间距至第n组间距,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出n个拐点。
S15:采用有向线段顺次连接第1个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第1个拐点至第n个拐点,得到倾斜断层的运动轨迹。
S16:确定运动轨迹中每条有向线段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横坐标的夹角,得到断层的运动角度。
通过获取地震剖面后,将地震剖面中的第1个至第n个上盘地层整体竖直平移,使得第1个上盘地层的地层顶线之较靠近倾斜断层的端点和第1个下盘地层的地层顶线与倾斜断层的交点的深度相同,之后可以获取到第1组间距,即倾斜断层上与第1个上盘地层的地层底线之较靠近倾斜断层的端点同深度的点、第1个下盘地层的地层底线与倾斜断层的交点这两点之间的竖直间距和水平间距,竖直间距和水平间距反应出倾斜断层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运动的距离。通过获取第1组间距至第n组间距,再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第1组间距至第n组间距在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出n个拐点,再采用有向线段顺次连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n个拐点就可以得出一条由多根有向线段连接而成的折线,该折线即是倾斜断层的运动轨迹。根据该折线,确定出运动轨迹中每条有向线段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横坐标的夹角,就可以得到断层的运动角度,通过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出断层的运动角度,且简单方便,有利于指导地质构造的研究工作。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倾斜断层运动角度的确定方法流程图。
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S21:获取地震剖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接收输入的地震剖面以获取地震剖面。通过直接接收输入的地震剖面,就可以根据后续步骤确定出输入的地震剖面中的倾斜断层的运动轨迹。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也可以提取存储的地震剖面以获取地震剖面。在对某一区域进行地质勘探时,通常会得到很多的地震剖面,多个地震剖面通常存储在一起,在执行本方法时,可以从存储的地震剖面中提取出地震剖面,以通过后续步骤确定该地震剖面中倾斜断层的运动轨迹。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震剖面的示意图。地震剖面是反映地下地质形态的剖面图,是对地质勘探中获取的地震数据进行地震解释后得到的图形数据。地震剖面通常包括时间剖面和深度剖面。图3所示为深度剖面。其横坐标为水平距离,纵坐标为深度。如图3所示,该地震剖面具有多个倾斜断层(如图3中的倾斜断层a、b、c、d、e)、由浅至深的多套地层,例如图3中示例性地标注了第1套地层11和第2套地层12。多套地层由浅至深依次叠置,其中第1套地层位于最上方,第2套地层位于第1套地层下方,第3套地层位于第2套地层下方,如此方式依次叠置。位于倾斜断层的断层面上部的地层为上盘地层,位于断层面下部的地层为下盘地层。每套地层包括位于倾斜断层一侧的一个上盘地层和位于倾斜断层另一侧的一个下盘地层。例如图3中,上盘地层Ⅰ和下盘地层Ⅰ为同一套地层,上盘地层Ⅱ和下盘地层Ⅱ为同一套地层,上盘地层Ⅲ和下盘地层Ⅲ为同一套地层。
此外,若步骤S21中获取的地震剖面为深度剖面,则可以继续执行后续步骤。若步骤S21中获取的地震剖面为时间剖面,则在步骤S21中还可以包括:
将时间剖面转换为深度剖面。
通常,可以通过偏移校正、时深转换等方法将时间剖面转换为深度剖面。具体的转换方法可以参考本领域的相关技术,此处不详述。
S22:处理地震剖面,使同一套地层中的上盘地层的地层顶线和下盘地层的地层顶线的标记形式相同,同一套地层中的上盘地层的地层底线和下盘地层的地层底线的标记形式相同。
其中,标记形式包括线型、线条颜色、线宽、标识符中的至少一种。
由于地震剖面中通常有很多套地层,每个地层均有地层顶线和地层底线,通过步骤S22的处理,可以便于分辨同一套地层中位于倾斜断层两侧的两个地层和其他地层,方便后续步骤的进行。作为示例,如图3所示,第1套地层的地层顶线以A作为标识符,第2套地层的地层顶线(也即是第1套地层的地层底线)以B作为标识符,第3套地层的地层顶线(也即是第2套地层的地层底线)以C作为标识符,第4套地层的地层顶线(也即是第3套地层的地层底线)以D作为标识符。
S23:将地震剖面中的第i个至第n个上盘地层整体竖直平移,使以下两点的深度相等:
第i个上盘地层的地层顶线之较靠近倾斜断层的端点、第i个下盘地层的地层顶线与倾斜断层的交点。
步骤S23和后续的步骤S24用于获取多组数据以供后续步骤处理。步骤S23和后续的步骤S24需要重复执行n次,在第1次执行步骤S23和后续的步骤S24时,i=1,第2次执行步骤S23和后续的步骤S24时,则i=2,如此每重复执行一次,i的数值递增1。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盘地层竖直平移过程示意图。图4中所示的是第1次执行步骤S23时的竖直平移过程。如图4所示,将所有的上盘地层整体竖直平移后,第1个上盘地层Ⅰ的地层顶线A之较靠近倾斜断层a的端点Q、第1个下盘地层Ⅰ的地层顶线A与倾斜断层a的交点P的深度相同。
在第2次执行步骤S23时,则在图4所示的基础上,可以将不包括第1个上盘地层Ⅰ在内的所有上盘地层竖直平移,使平移后,第2个上盘地层Ⅱ的地层顶线B较靠近倾斜断层a的端点、第2个下盘地层Ⅱ的地层顶线B与倾斜断层a的交点的深度相同。
S24:获取第i组间距,第i组间距包括以下两点之间的竖直间距和水平间距:
倾斜断层上与第i个上盘地层的地层底线之较靠近倾斜断层的端点同深度的点、第i个下盘地层的地层底线与倾斜断层的交点。
如图4所示,在第1次竖直平移后,第1个上盘地层Ⅰ的地层顶线A之较靠近倾斜断层a的端点Q、第1个下盘地层Ⅰ的地层顶线A与倾斜断层a的交点P的深度相同,此时倾斜断层a上与第1个上盘地层Ⅰ的地层底线B之较靠近倾斜断层a的端点L同深度的点M、第1个下盘地层Ⅰ的地层底线B与倾斜断层a的交点N,这两点的竖直间距为Y1,水平间距为X1
通过重复执行步骤S23~S24,以获取第1组间距至第n组间距。步骤S23和步骤S24需要重复执行n次,在第1次执行步骤S23和步骤S24时,i=1,第2次执行步骤S23和步骤S24时,则i=2,如此每重复执行一次,i的数值递增1。
S25:建立第1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第1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出第1个拐点。
其中,第1个拐点的横坐标为第1组间距中的水平间距,第1个拐点的纵坐标为第1组间距中的竖直间距。
如图5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出了第1个拐点D1。其横坐标为X1,纵坐标为Y1
S26:以第j-1个拐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出第j个拐点。
其中,第j个拐点的横坐标为第j组间距中的水平间距,第j个拐点的纵坐标为第j组间距中的竖直间距。
重复步骤S26,直至j从2递增至n,j为整数,以确定出第2个拐点至第n个拐点n个拐点。
如图5所示,在确定出第1个拐点D1后,以第1个拐点D1为原点,建立有第2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第2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出了第2个拐点D2,以第2个拐点D2为原点,建立有第3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第3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出了第3个拐点D3
所有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横轴均平行,纵轴均平行,通过重复步骤S26,在第1次执行步骤S26时,j=2,在第2次执行步骤S26时,j=3,每重复执行一次步骤S26,j的数值递增1,直至j=n,这样就可以在第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出第1拐点到第n拐点的相对位置。
S27:采用有向线段顺次连接第1个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第1个拐点至第n个拐点,得到倾斜断层的运动轨迹。
有向线段是规定了方向的线段,有向线段的方向是从一点到另一点的指向。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倾斜断层运动轨迹的确定过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连接第1个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和第1个拐点D1的有向线段其方向指向第1拐点D1,连接第1拐点D1和第2拐点D2的有向线段其方向指向第2拐点,如此,连接第n-1个拐点和第n个拐点的有向线段,其方向指向第n个拐点。所有的有向线段连接成一条具有方向的折线,该折线就是倾斜断层的运动轨迹。
S28:确定运动轨迹中每条有向线段与第1个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横坐标的夹角,得到倾斜断层的运动角度。
如图5中所示,连接第1个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和第1个拐点D1的有向线段与第1个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横坐标的夹角为α1,连接第1拐点D1和第2拐点D2的有向线段与第1个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横坐标的夹角为α2,连接第2拐点D2和第3拐点D3的有向线段与第1个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横坐标的夹角为α3,如此确定出该运动轨迹中每条有向线段与第1个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横坐标的夹角,即得到了该倾斜断层的运动角度。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倾斜断层运动角度的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该倾斜断层运动角度的确定装置用于执行图1或图2所示的倾斜断层运动角度的确定方法。如图6所示,该确定装置包括剖面获取模块10、间距确定模块20、拐点确定模块30、轨迹确定模块40和角度确定模块50。
其中,剖面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地震剖面。地震剖面具有至少一个倾斜断层、由浅至深的n套地层,每套地层包括位于倾斜断层一侧的一个上盘地层和位于倾斜断层另一侧的一个下盘地层。
间距确定模块20用于重复以下步骤直至i从1递增至n,i为整数,以得到第1组间距至第n组间距:
将地震剖面中的第i个至第n个上盘地层整体竖直平移,使以下两点的深度相等:第i个上盘地层的地层顶线之较靠近倾斜断层的端点、第i个下盘地层的地层顶线与倾斜断层的交点;以及
获取第i组间距,第i组间距包括以下两点之间的竖直间距和水平间距:倾斜断层上与第i个上盘地层的地层底线之较靠近倾斜断层的端点同深度的点、第i个下盘地层的地层底线与倾斜断层的交点。
拐点确定模块30用于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第1组间距至第n组间距,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出n个拐点。
轨迹确定模块40用于采用有向线段顺次连接第1个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第1个拐点至第n个拐点,得到倾斜断层的运动轨迹。
角度确定模块50用于确定运动轨迹中每条有向线段与第1个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横坐标的夹角,得到倾斜断层的运动角度。
通过获取地震剖面后,将地震剖面中的第1个至第n个上盘地层整体竖直平移,使得第1个上盘地层的地层顶线之较靠近倾斜断层的端点和第1个下盘地层的地层顶线与倾斜断层的交点的深度相同,之后可以获取到第1组间距,即倾斜断层上与第1个上盘地层的地层底线之较靠近倾斜断层的端点同深度的点、第1个下盘地层的地层底线与倾斜断层的交点这两点之间的竖直间距和水平间距,竖直间距和水平间距反应出倾斜断层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运动的距离。通过获取第1组间距至第n组间距,再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第1组间距至第n组间距在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出n个拐点,再采用有向线段顺次连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n个拐点就可以得出一条由多根有向线段连接而成的折线,该折线即是倾斜断层的运动轨迹。根据该折线,确定出运动轨迹中每条有向线段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横坐标的夹角,就可以得到断层的运动角度,通过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出断层的运动角度,且简单方便,有利于指导地质构造的研究工作。
可选地,剖面获取模块10可以采用以下至少一种方式获取地震剖面:
接收输入的地震剖面以获取地震剖面;
提取存储的地震剖面以获取地震剖面。
剖面获取模块10在获取地震剖面时的方法可以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S21,此处不再详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剖面获取模块10还可以用于若获取的地震剖面为时间剖面,将时间剖面转换为深度剖面。地震剖面通常包括时间剖面和深度剖面,可以通过偏移校正、时深转换等方法将时间剖面转换为深度剖面。具体的转换方法可以参考本领域的相关技术,此处不详述。
如图6所示,该确定装置还可以包括剖面处理模块60。剖面处理模块60可以用于处理地震剖面,使同一套地层中的上盘地层的地层顶线和下盘地层的地层顶线的标记形式相同,同一套地层中的上盘地层的地层底线和下盘地层的地层底线的标记形式相同。标记形式包括线型、线条颜色、线宽、标识符中的至少一种。剖面处理模块60在处理地震剖面时的方法可以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S22,此处不再详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拐点确定模块30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出n个拐点:
建立第1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第1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出第1个拐点,第1个拐点的横坐标为第1组间距中的水平间距,第1个拐点的纵坐标为第1组间距中的竖直间距。重复以下步骤直至j从2递增至n,j为整数,以确定出第2个拐点至第n个拐点:
以第j-1个拐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出第j个拐点,第j个拐点的横坐标为第j组间距中的水平间距,第j个拐点的纵坐标为第j组间距中的竖直间距。根据第1组间距确定出倾斜断层运动轨迹的第1个拐点,再以第1个拐点作为原点建立新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第2组间距在新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出倾斜断层运动轨迹的第2个拐点,如此直至确定出第n个拐点后,就可以通过有向线段顺次连接第1个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第1个拐点至第n个拐点,得出一条具有方向的折线,即得到了倾斜断层的运动轨迹。拐点确定模块30确定n个拐点的方法可以参照前述的步骤S25和步骤S26,此处不详述。
图7示出了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倾斜断层运动角度的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7所示,该确定装置3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301、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02和只读存储器(ROM)303的系统存储器304,以及连接系统存储器304和中央处理单元301的系统总线305。确定装置300还包括帮助计算机内的各个器件之间传输信息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I/O系统)306,和用于存储操作系统313、应用程序314和其他程序模块315的大容量存储设备307。
基本输入/输出系统306包括有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器308和用于用户输入信息的诸如鼠标、键盘之类的输入设备309。其中显示器308和输入设备309都通过连接到系统总线305的输入输出控制器310连接到中央处理单元301。基本输入/输出系统306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控制器310以用于接收和处理来自键盘、鼠标、或电子触控笔等多个其他设备的输入。类似地,输入输出控制器310还提供输出到显示屏、打印机或其他类型的输出设备。
大容量存储设备307通过连接到系统总线305的大容量存储控制器(未示出)连接到中央处理单元301。大容量存储设备307及其相关联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为确定装置300提供非易失性存储。也就是说,大容量存储设备307可以包括诸如硬盘或者CD-ROM驱动器之类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未示出)。
不失一般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以用于存储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等信息的任何方法或技术实现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RAM、ROM、EP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固态存储其技术,CD-ROM、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带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计算机存储介质不局限于上述几种。上述的系统存储器304和大容量存储设备307可以统称为存储器。
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确定装置300还可以通过诸如因特网等网络连接到网络上的远程计算机运行。也即确定装置300可以通过连接在系统总线305上的网络接口单元311连接到网络312,或者说,也可以使用网络接口单元311来连接到其他类型的网络或远程计算机系统(未示出)。
上述存储器还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程序,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存储于存储器中,被配置由CPU执行。所述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包含用于进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如前所述的倾斜断层运动角度的确定方法的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该指令由处理器加载执行以实现图1~2中任一项提供的倾斜断层运动角度的确定方法。
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图1~2其中任一项提供的倾斜断层运动角度的确定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倾斜断层运动角度的确定装置在确定倾斜断层的运动角度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倾斜断层运动角度的确定装置与倾斜断层运动角度的确定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倾斜断层运动角度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地震剖面,所述地震剖面具有至少一个倾斜断层、由浅至深的n套地层,每套地层包括位于所述倾斜断层一侧的一个上盘地层和位于所述倾斜断层另一侧的一个下盘地层;
重复以下步骤直至i从1递增至n,i为整数,以得到第1组间距至第n组间距:
将所述地震剖面中的第i个至第n个上盘地层整体竖直平移,使以下两点的深度相等:第i个上盘地层的地层顶线之较靠近所述倾斜断层的端点、第i个下盘地层的地层顶线与所述倾斜断层的交点;以及
获取第i组间距,所述第i组间距包括以下两点之间的竖直间距和水平间距:所述倾斜断层上与所述第i个上盘地层的地层底线之较靠近所述倾斜断层的端点同深度的点、所述第i个下盘地层的地层底线与所述倾斜断层的交点;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所述第1组间距至第n组间距,在所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出n个拐点;
采用有向线段顺次连接所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所述n个拐点,得到所述倾斜断层的运动轨迹;
确定所述运动轨迹中每条有向线段与所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横坐标的夹角,得到断层的运动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所述第1组间距至第n组间距,在所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出n个拐点,包括:
建立第1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在所述第1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出第1个拐点,所述第1个拐点的横坐标为所述第1组间距中的水平间距,所述第1个拐点的纵坐标为所述第1组间距中的竖直间距;
重复以下步骤直至j从2递增至n,j为整数,以确定出第2个拐点至第n个拐点:
以第j-1个拐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所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出第j个拐点,所述第j个拐点的横坐标为第j组间距中的水平间距,所述第j个拐点的纵坐标为所述第j组间距中的竖直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地震剖面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处理所述地震剖面,使同一套地层中的所述上盘地层的地层顶线和所述下盘地层的地层顶线的标记形式相同,同一套地层中的所述上盘地层的地层底线和所述下盘地层的地层底线的标记形式相同,所述标记形式包括线型、线条颜色、线宽、标识符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获取的所述地震剖面为时间剖面,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时间剖面转换为深度剖面。
5.一种倾斜断层运动角度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装置包括:
剖面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地震剖面,所述地震剖面具有至少一个倾斜断层、由浅至深的n套地层,每套地层包括位于所述倾斜断层一侧的一个上盘地层和位于所述倾斜断层另一侧的一个下盘地层;
间距确定模块,用于重复以下步骤直至i从1递增至n,i为整数,以得到第1组间距至第n组间距:
将所述地震剖面中的第i个至第n个上盘地层整体竖直平移,使以下两点的深度相等:第i个上盘地层的地层顶线之较靠近所述倾斜断层的端点、第i个下盘地层的地层顶线与所述倾斜断层的交点;以及
获取第i组间距,所述第i组间距包括以下两点之间的竖直间距和水平间距:所述倾斜断层上与所述第i个上盘地层的地层底线之较靠近所述倾斜断层的端点同深度的点、所述第i个下盘地层的地层底线与所述倾斜断层的交点;
拐点确定模块,用于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所述第1组间距至第n组间距,在所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出n个拐点;
轨迹确定模块,用于采用有向线段顺次连接所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所述n个拐点,得到所述倾斜断层的运动轨迹;
角度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运动轨迹中每条有向线段与所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横坐标的夹角,得到所述倾斜断层的运动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拐点确定模块用于采用以下方式在所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出n个拐点:
建立第1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在所述第1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出第1个拐点,所述第1个拐点的横坐标为所述第1组间距中的水平间距,所述第1个拐点的纵坐标为所述第1组间距中的竖直间距;
重复以下步骤直至j从2递增至n,j为整数,以确定出第2个拐点至第n个拐点:
以第j-1个拐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所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出第j个拐点,所述第j个拐点的横坐标为第j组间距中的水平间距,所述第j个拐点的纵坐标为所述第j组间距中的竖直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剖面处理模块,用于处理所述地震剖面,使同一套地层中的所述上盘地层的地层顶线和所述下盘地层的地层顶线的标记形式相同,同一套地层中的所述上盘地层的地层底线和所述下盘地层的地层底线的标记形式相同,所述标记形式包括线型、线条颜色、线宽、标识符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剖面获取模块还用于若获取的所述地震剖面为时间剖面,将所述时间剖面转换为深度剖面。
9.一种倾斜断层运动角度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的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倾斜断层运动角度的确定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倾斜断层运动角度的确定方法。
CN201910890547.6A 2019-09-20 2019-09-20 倾斜断层运动角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25404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90547.6A CN112540406A (zh) 2019-09-20 2019-09-20 倾斜断层运动角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90547.6A CN112540406A (zh) 2019-09-20 2019-09-20 倾斜断层运动角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40406A true CN112540406A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12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90547.6A Pending CN112540406A (zh) 2019-09-20 2019-09-20 倾斜断层运动角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40406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60204A (en) * 1990-06-27 1991-10-22 Chevron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Company Method of layer stripping to determine fault plane stress build-up
US20120320712A1 (en) * 2011-06-20 2012-12-20 Ahmed Adnan Aqrawi Dip seismic attribute
CN103514630A (zh) * 2013-10-16 2014-01-15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断层构造三维建模方法
CN103914620A (zh) * 2014-03-31 2014-07-09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计算断层破裂带裂缝张开空间分布的方法
CN106772602A (zh) * 2016-12-22 2017-05-3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生长断层活动强度定量表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60204A (en) * 1990-06-27 1991-10-22 Chevron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Company Method of layer stripping to determine fault plane stress build-up
US20120320712A1 (en) * 2011-06-20 2012-12-20 Ahmed Adnan Aqrawi Dip seismic attribute
CN103514630A (zh) * 2013-10-16 2014-01-15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断层构造三维建模方法
CN103914620A (zh) * 2014-03-31 2014-07-09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计算断层破裂带裂缝张开空间分布的方法
CN106772602A (zh) * 2016-12-22 2017-05-3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生长断层活动强度定量表征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AURICIO ARAYA-POLO ET AL.: "Automated fault detection without seismic processing", 《THE LEADING EDGE》 *
张津宁: "柴达木盆地西部生储盖岩系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特征",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士) 基础科学辑》 *
张津宁等: "应用断点移动法分析断层活动性", 《地质科技情报》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90438B (zh) 复杂地表区域微测井点位及井深确定方法及装置
US9081918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regarding models of underground formations
US20210405238A1 (en) Correlating strata surfaces across well logs
CN106014399B (zh) 一种非均质地层高精度三维地应力模型建立方法
US20150285950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lecting Facies Model Realizations
US10324228B2 (en) Gridless simulation of a fluvio-deltaic environment
EP3374969A1 (en) Modelling complex geological sequences using geologic rules and paleographic maps
US10627542B2 (en) Hybrid approach to assisted history matching in large reservoirs
US20140156246A1 (en) System for automated identification of surfaces for building of geologic hydrodynamic model of oil and gas deposit by seismic data
WO2019093927A1 (ru) Способ и компьютерная система для проектирования размещения кустовых площадок на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и
CN109683197B (zh) 水平裂缝预测方法、装置和设备
US10664635B2 (en) Determining non-linear petrofacies using cross-plot partitioning
CN112540406A (zh) 倾斜断层运动角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2540405A (zh) 倾斜断层运动轨迹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0824559B (zh) 共坐标点道集的生成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53002A (zh) 储层天然裂缝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1624662B (zh) 速度场校正方法、装置和设备
RU2530324C2 (ru)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положения координат глубин маркера при построении геологической модели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я
CN114578428A (zh) 一种速度场高效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05137480A (zh) 确定vti介质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的方法和装置
US11397278B2 (en) Determining a numerical age for geological events within a scheme
CN112925041A (zh) 储层裂缝的发育程度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199107A (zh) 基于垂直地震多波数据的钻前深度预测方法以及系统
CN107765309A (zh) 一种基于垂直地震数据的钻前深度预测方法
CN111752940B (zh) 砂体连通关系数据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