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26106A - 用于坡面土壤侵蚀量快速测量的地形测针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坡面土壤侵蚀量快速测量的地形测针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526106A CN112526106A CN202011347214.8A CN202011347214A CN112526106A CN 112526106 A CN112526106 A CN 112526106A CN 202011347214 A CN202011347214 A CN 202011347214A CN 112526106 A CN112526106 A CN 11252610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rosion
- measuring
- slope
- soil
- terr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4162 soil eros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3628 ero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7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691 measur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58 fert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1 rare earth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76 top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24—Earth material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7/00—Tracing profiles
- G01C7/02—Tracing profiles of land surfac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9/00—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velocity or attitude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such systems
- G01S19/38—Determining a navigation solution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a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 G01S19/39—Determining a navigation solution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a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the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transmitting time-stamped messages, e.g.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LONASS [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r GALILEO
- G01S19/42—Determining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坡面土壤侵蚀量快速测量的地形测针装置及方法,地形测针装置主要包括测量框、GNSS测量仪、水平校正仪、若干侵蚀测针、侵蚀桩和通孔;GNSS测量仪和水平校正仪均固定设置于测量框的顶部;若干侵蚀测针穿设于测量框内壁顶端的通孔,可自由上下移动;侵蚀桩的一端和测量框外壁的顶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插入坡面土壤内。本发明的地形测针装置可以根据实际测量坡面的宽度自由选择,各部件安装简单,操作便捷,可靠性强,可自动定位待测土壤的实时位置,测量精度高。本发明的用于坡面土壤侵蚀量快速测量方法的测量结果准确科学,实用性高,节省人力,克服人为测量带来的误差,便于在各种地形中进行推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壤侵蚀量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坡面土壤侵蚀量快速测量的地形测针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侵蚀量是指土壤侵蚀作用的数量结果。随着全球经济和生态环境的不断发展,土壤侵蚀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严重的土壤侵蚀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退化和生产力低下等。然而,传统的土壤侵蚀量测量方法包括钢纤法、填土法和径流小区法。先进的仪器测量法包括稀土元素示踪法和三维激光地形扫描技术等。现有技术虽然能粗略测量出土壤侵蚀的空间变化,但是其测量精度和测量过程的复杂度都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土壤侵蚀量准确测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坡面土壤侵蚀量快速测量的地形测针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坡面土壤侵蚀量快速测量的地形测针装置包括测量框、GNSS测量仪、水平校正仪、若干侵蚀测针、侵蚀桩和通孔;
GNSS测量仪和水平校正仪均固定设置于测量框的顶部;若干侵蚀测针设于测量框内壁顶端的通孔,可上下移动;侵蚀桩的一端和测量框外壁的顶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插入坡面土壤内;通孔均匀固定设置于测量框的棱边上;GNSS测量仪分别与若干所述侵蚀测针通信连接;GNSS测量仪和电脑终端通信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地形测针装置可以根据实际测量坡面的宽度自由选择,各部件安装简单,操作便捷,可靠性强。
(2)本发明的地形测针板工作时可自动定位待测土壤的实时位置,测量精度高。
进一步地,若干侵蚀测针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外套筒、内套筒、拉环、活动细杆和信号接收器;
内套筒活动穿设于外套筒内;活动细杆固定穿设于内套筒内;外套筒、内套筒和活动细杆的竖直中心线重合;拉环固定设置于外套筒的顶部,并穿设于通孔;GNSS测量仪通过信号接收器分别与若干所述侵蚀测针通信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发明中,侵蚀测针插入待测坡面土壤,内套筒自动推拉,便于读出外套筒读数。
进一步地,外套筒的外壁均匀固定设置有刻度线。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发明中,外套筒的刻度线作为待测坡面土壤的侵蚀高程,便于后续步骤计算土壤侵蚀量。
进一步地,侵蚀桩包括第一锁止套筒、第二锁止套筒、第一锁止球和第二锁止球;
第一锁止套筒和第二锁止套筒上下对称;第一锁止套筒和第二锁止套筒均活动套设于侵蚀桩的顶部;第一锁止球和第二锁止球分别嵌设于第一锁止套筒和第二锁止套筒的底部。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发明中,侵蚀桩可以进行高度调节,使整个地形测针板处于同一水平面,保证其测量高程精准。
基于以上系统,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用于坡面土壤侵蚀量快速测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测量框竖直摆放于待测坡面土壤的坡面上,进行地形测针板的安装及校正;
S2:将安装后地形测针板的侵蚀桩插入待测坡面土壤内,进行地形测针板的高度调整;
S3:松开调整高度后测量框的拉环,使若干个侵蚀测针自然下落至待测坡面土壤表面;
S4:利用GNSS测量仪进行电子采样,读出外套筒外壁的数值,作为待测坡面土壤的侵蚀高程h;
S5:将地形测针板等间距的在待测坡面土壤的坡面上移动,重复步骤S1-S4,得到待测坡面土壤中各个坡面的侵蚀高程hi,其中,i=1,2,...,m,m表示地形测针板的移动次数;
S6:在电脑终端,建立待测坡面土壤的三维轴系,并根据待测坡面土壤中各个坡面的侵蚀高程hi,计算待测坡面土壤的侵蚀量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用于坡面土壤侵蚀量快速测量方法的测量结果准确科学,实用性高,节省人力。
(2)本发明的测量方法克服人为测量带来的误差,便于在各种地形中进行推广。
进一步地,步骤S1中,进行地形测针板安装及校正的方法为:利用GNSS测量仪确定待测坡面土壤的实时位置,利用水平校正仪对测量框进行水平校正,完成地形测针板的安装及校正。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发明中,对地形测针板进行水平校正可以保证整个测量的精准度,不会出现偏差。
进一步地,步骤S2中,进行地形测针板高度调整的方法为:打开锁止球调节侵蚀桩高度,直至若干个侵蚀测针的底端均未与待测坡面土壤接触,按下锁止球,固定锁止套筒,完成地形测针板的高度调整。
进一步地,步骤S6包括以下子步骤:
S61:在电脑终端,确定待测坡面土壤的三维轴系中的X轴、Y轴和Z轴;
S62:利用三维轴系,根据各个坡面的侵蚀高程hi,计算各个坡面的侵蚀宽度li,其中,i=1,2,...,m,m表示地形测针板的移动次数;
S63:根据各个坡面的侵蚀宽度li和侵蚀高程hi,确定待测坡面土壤的侵蚀量M。
进一步地,步骤S61中,确定三维轴系中X轴、Y轴和Z轴的方法分别为:将若干个侵蚀测针的水平方向作为三维轴系的X轴;将侵蚀测针在各个坡面上进行测量时水平投影方向上的移动方向作为三维轴系的Y轴;将若干个侵蚀测针的垂直方向作为三维轴系的Z轴。
进一步地,步骤S62中,各个坡面的侵蚀宽度集合li的计算公式为:
li=hicosθ,i=1,2,...m
其中,hi表示各个坡面的侵蚀高程,θ表示待测坡面土壤的坡面倾斜度,m表示地形测针板的移动次数;
步骤S63中,待测坡面土壤的侵蚀量M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L表示地形测针板的移动间距,n表示侵蚀测针的个数,λ2表示待测坡面土壤上坡面的最高点高程值,λ1表示待测坡面土壤上坡面的最低点高程值,mj表示待测坡面土壤的土壤容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地形测针板的结构图;
图2为侵蚀测针的结构图;
图3为用于坡面土壤侵蚀量快速测量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1、测量框;2、GNSS测量仪;3、水平校正仪;4、侵蚀测针;4-1、外套筒;4-2、内套筒;4-3、拉环;4-4、活动细杆;5、侵蚀桩;5-1、第一锁止套筒;5-2、第二锁止套筒;5-3、第一锁止球;5-4、第二锁止球;6、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坡面土壤侵蚀量快速测量的地形测针装置,包括测量框1、GNSS测量仪2、水平校正仪3、若干侵蚀测针4、侵蚀桩5和通孔6;
GNSS测量仪2和水平校正仪3均固定设置于测量框1的顶部;若干侵蚀测针4穿设于测量框内壁顶端的通孔6,可上下移动;侵蚀桩5的一端和测量框1外壁的顶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插入坡面土壤内;通孔6均匀固定设置于测量框1的棱边上;GNSS测量仪2分别与若干侵蚀测针4通信连接;GNSS测量仪2和电脑终端通信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若干侵蚀测针4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外套筒4-1、内套筒4-2、拉环4-3、活动细杆4-4和信号接收器;
内套筒4-2活动穿设于外套筒4-1内;活动细杆4-4固定穿设于内套筒4-2内;外套筒4-1、内套筒4-2和活动细杆4-4的竖直中心线重合;拉环4-3固定设置于外套筒4-1的顶部,并穿设于通孔6;GNSS测量仪2通过信号接收器分别与若干侵蚀测针4通信连接。
在本发明中,侵蚀测针插入待测坡面土壤,内套筒自动推拉,便于读出外套筒读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外套筒4-1的外壁均匀固定设置有刻度线。
在本发明中,外套筒的刻度线作为待测坡面土壤的侵蚀高程,便于后续步骤计算土壤侵蚀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侵蚀桩5包括第一锁止套筒5-1、第二锁止套筒5-2、第一锁止球5-3和第二锁止球5-4;
第一锁止套筒5-1和第二锁止套筒5-2上下对称;第一锁止套筒5-1和第二锁止套筒5-2均活动套设于侵蚀桩5的顶部;第一锁止球5-3和第二锁止球5-4分别嵌设于第一锁止套筒5-1和第二锁止套筒5-2的底部。
在本发明中,侵蚀桩可以进行高度调节,使整个地形测针板处于同一水平面,保证其测量高程精准。
基于以上系统,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用于坡面土壤侵蚀量快速测量的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测量框竖直摆放于待测坡面土壤的坡面上,进行地形测针板的安装及校正;
S2:将安装后地形测针板的侵蚀桩插入待测坡面土壤内,进行地形测针板的高度调整;
S3:松开调整高度后测量框的拉环,使若干个侵蚀测针自然下落至待测坡面土壤表面;
S4:利用GNSS测量仪进行电子采样,读出外套筒外壁的数值,作为待测坡面土壤的侵蚀高程h;
S5:将地形测针板等间距的在待测坡面土壤的坡面上移动,重复步骤S1-S4,得到待测坡面土壤中各个坡面的侵蚀高程hi,其中,i=1,2,...,m,m表示地形测针板的移动次数;
S6:在电脑终端,建立待测坡面土壤的三维轴系,并根据待测坡面土壤中各个坡面的侵蚀高程hi,计算待测坡面土壤的侵蚀量M。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步骤S1中,进行地形测针板安装及校正的方法为:利用GNSS测量仪确定待测坡面土壤的实时位置,利用水平校正仪对测量框进行水平校正,完成地形测针板的安装及校正。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步骤S2中,进行地形测针板高度调整的方法为:打开锁止球调节侵蚀桩高度,直至若干个侵蚀测针的底端均未与待测坡面土壤接触,按下锁止球,固定锁止套筒,完成地形测针板的高度调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S6包括以下子步骤:
S61:在电脑终端,确定待测坡面土壤的三维轴系中的X轴、Y轴和Z轴;
S62:利用三维轴系,根据各个坡面的侵蚀高程hi,计算各个坡面的侵蚀宽度li,其中,i=1,2,...,m,m表示地形测针板的移动次数;
S63:根据各个坡面的侵蚀宽度li和侵蚀高程hi,确定待测坡面土壤的侵蚀量M。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S61中,确定三维轴系中X轴、Y轴和Z轴的方法分别为:将若干个侵蚀测针的水平方向作为三维轴系的X轴;将侵蚀测针在各个坡面上进行测量时水平投影方向上的移动方向作为三维轴系的Y轴;将若干个侵蚀测针的垂直方向作为三维轴系的Z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步骤S62中,各个坡面的侵蚀宽度集合li的计算公式为:
li=hicosθ,i=1,2,...m
其中,hi表示各个坡面的侵蚀高程,θ表示待测坡面土壤的坡面倾斜度,m表示地形测针板的移动次数;
步骤S63中,待测坡面土壤的侵蚀量M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L表示地形测针板的移动间距,n表示侵蚀测针的个数,λ2表示待测坡面土壤上坡面的最高点高程值,λ1表示待测坡面土壤上坡面的最低点高程值,mj表示待测坡面土壤的土壤容量。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过程为:在使用本发明的地形测针板时,首先,将侵蚀桩5插入土壤内,打开第一锁止球5-3和第二锁止球5-4,通过调节第一锁止套筒5-1和第二锁止套筒5-2来调整侵蚀桩5的高度,从而使整个地形测针板固定在土壤内;然后,通过拉环4-3使侵蚀测针4自然下落至土壤表面,从而外套筒4-1和内套筒4-2之间发生自然推拉,读出外套筒4-1外壁的读数,得到待测坡面土壤的侵蚀高程;最后,建立待测坡面土壤的三维轴系,并根据待测坡面土壤中各个坡面的侵蚀高程hi(i=1,2,...,m),计算待测坡面土壤的侵蚀量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地形测针装置可以根据实际测量坡面的宽度自由选择,各部件安装简单,操作便捷,可靠性强。
(2)本发明的地形测针板工作时可自动定位待测土壤的实时位置,测量精度高。
(3)本发明的用于坡面土壤侵蚀量快速测量方法的测量结果准确科学,实用性高,节省人力。
(4)本发明的测量方法克服人为测量带来的误差,便于在各种地形中进行推广。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应被理解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发明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坡面土壤侵蚀量快速测量的地形测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量框(1)、GNSS测量仪(2)、水平校正仪(3)、若干侵蚀测针(4)、侵蚀桩(5)和通孔(6);
所述GNSS测量仪(2)和水平校正仪(3)均固定设置于测量框(1)的顶部;若干所述侵蚀测针(4)穿设于测量框内壁顶端的通孔(6),可上下移动;所述侵蚀桩(5)的一端和测量框(1)外壁的顶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插入坡面土壤内;所述通孔(6)均匀固定设置于测量框(1)的棱边上;所述GNSS测量仪(2)分别与若干所述侵蚀测针(4)通信连接;所述GNSS测量仪(2)和电脑终端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坡面土壤侵蚀量快速测量的地形测针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侵蚀测针(4)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外套筒(4-1)、内套筒(4-2)、拉环(4-3)、活动细杆(4-4)和信号接收器;
所述内套筒(4-2)活动穿设于外套筒(4-1)内;所述活动细杆(4-4)固定穿设于内套筒(4-2)内;所述外套筒(4-1)、内套筒(4-2)和活动细杆(4-4)的竖直中心线重合;所述拉环(4-3)固定设置于外套筒(4-1)的顶部,并穿设于通孔(6);所述GNSS测量仪(2)通过信号接收器分别与若干所述侵蚀测针(4)通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坡面土壤侵蚀量快速测量的地形测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4-1)的外壁均匀固定设置有刻度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坡面土壤侵蚀量快速测量的地形测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侵蚀桩(5)包括第一锁止套筒(5-1)、第二锁止套筒(5-2)、第一锁止球(5-3)和第二锁止球(5-4);
所述第一锁止套筒(5-1)和第二锁止套筒(5-2)上下对称;所述第一锁止套筒(5-1)和第二锁止套筒(5-2)均活动套设于侵蚀桩(5)的顶部;所述第一锁止球(5-3)和第二锁止球(5-4)分别嵌设于第一锁止套筒(5-1)和第二锁止套筒(5-2)的底部。
5.一种用于坡面土壤侵蚀量快速测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测量框竖直摆放于待测坡面土壤的坡面上,进行地形测针板的安装及校正;
S2:将安装后地形测针板的侵蚀桩插入待测坡面土壤内,进行地形测针板的高度调整;
S3:松开调整高度后测量框的拉环,使若干个侵蚀测针自然下落至待测坡面土壤表面;
S4:利用GNSS测量仪进行电子采样,读出外套筒外壁的数值,作为待测坡面土壤的侵蚀高程h;
S5:将地形测针板等间距的在待测坡面土壤的坡面上移动,重复步骤S1-S4,得到待测坡面土壤中各个坡面的侵蚀高程hi,其中,i=1,2,...,m,m表示地形测针板的移动次数;
S6:在电脑终端,建立待测坡面土壤的三维轴系,并根据待测坡面土壤中各个坡面的侵蚀高程hi,计算待测坡面土壤的侵蚀量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坡面土壤侵蚀量快速测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进行地形测针板安装及校正的方法为:利用GNSS测量仪确定待测坡面土壤的实时位置,利用水平校正仪对测量框进行水平校正,完成地形测针板的安装及校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坡面土壤侵蚀量快速测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进行地形测针板高度调整的方法为:打开锁止球调节侵蚀桩高度,直至若干个侵蚀测针的底端均未与待测坡面土壤接触,按下锁止球,固定锁止套筒,完成地形测针板的高度调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坡面土壤侵蚀量快速测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包括以下子步骤:
S61:在电脑终端,确定待测坡面土壤的三维轴系中的X轴、Y轴和Z轴;
S62:利用三维轴系,根据各个坡面的侵蚀高程hi,计算各个坡面的侵蚀宽度li,其中,i=1,2,...,m,m表示地形测针板的移动次数;
S63:根据各个坡面的侵蚀宽度li和侵蚀高程hi,确定待测坡面土壤的侵蚀量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坡面土壤侵蚀量快速测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1中,确定三维轴系中X轴、Y轴和Z轴的方法分别为:将若干个侵蚀测针的水平方向作为三维轴系的X轴;将侵蚀测针在各个坡面上进行测量时水平投影方向上的移动方向作为三维轴系的Y轴;将若干个侵蚀测针的垂直方向作为三维轴系的Z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47214.8A CN112526106A (zh) | 2020-11-26 | 2020-11-26 | 用于坡面土壤侵蚀量快速测量的地形测针装置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47214.8A CN112526106A (zh) | 2020-11-26 | 2020-11-26 | 用于坡面土壤侵蚀量快速测量的地形测针装置及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26106A true CN112526106A (zh) | 2021-03-19 |
Family
ID=74993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347214.8A Pending CN112526106A (zh) | 2020-11-26 | 2020-11-26 | 用于坡面土壤侵蚀量快速测量的地形测针装置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526106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17047A (zh) * | 2021-12-01 | 2022-03-22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一种水蚀作用驱动高寒草甸斑块形成的测量方法 |
CN114791485A (zh) * | 2022-06-06 | 2022-07-26 | 贵州师范大学 | 一种组装两用式石漠化地表土壤侵蚀监测针及方法 |
CN114993265A (zh) * | 2022-06-08 | 2022-09-02 | 武汉大学 | 一种测量河流岸坡生态护岸结构表面基质流失的方法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34309A (zh) * | 2008-07-18 | 2008-12-31 |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 一种细沟侵蚀量测量方法及其测定仪 |
CN201188011Y (zh) * | 2008-05-04 | 2009-01-28 | 刘禹琪 | 一种水土流失测控装置 |
CN101886904A (zh) * | 2010-06-10 | 2010-11-17 | 北京林业大学 | 坡面沟蚀测量器 |
CN201787979U (zh) * | 2010-08-25 | 2011-04-06 | 袁德均 | 地表水土流失测量仪 |
CN104569355A (zh) * | 2015-02-04 | 2015-04-29 | 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一种地表土壤侵蚀测量装置及方法 |
CN206177194U (zh) * | 2016-11-24 | 2017-05-17 | 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 | 一种地表土壤流失厚度测量仪 |
CN206656947U (zh) * | 2017-03-30 | 2017-11-21 | 西安科技大学 | 一种地表土壤侵蚀测量装置 |
CN111696162A (zh) * | 2020-06-11 | 2020-09-22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一种双目立体视觉精细地形测量系统及方法 |
-
2020
- 2020-11-26 CN CN202011347214.8A patent/CN11252610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188011Y (zh) * | 2008-05-04 | 2009-01-28 | 刘禹琪 | 一种水土流失测控装置 |
CN101334309A (zh) * | 2008-07-18 | 2008-12-31 |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 一种细沟侵蚀量测量方法及其测定仪 |
CN101886904A (zh) * | 2010-06-10 | 2010-11-17 | 北京林业大学 | 坡面沟蚀测量器 |
CN201787979U (zh) * | 2010-08-25 | 2011-04-06 | 袁德均 | 地表水土流失测量仪 |
CN104569355A (zh) * | 2015-02-04 | 2015-04-29 | 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一种地表土壤侵蚀测量装置及方法 |
CN206177194U (zh) * | 2016-11-24 | 2017-05-17 | 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 | 一种地表土壤流失厚度测量仪 |
CN206656947U (zh) * | 2017-03-30 | 2017-11-21 | 西安科技大学 | 一种地表土壤侵蚀测量装置 |
CN111696162A (zh) * | 2020-06-11 | 2020-09-22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一种双目立体视觉精细地形测量系统及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5)
Title |
---|
周小荃等: "无人机倾斜航空摄影监测崩岗侵蚀量变化的方法", 《农业工程学报》 * |
季翔等: "基于CA-Markov模型与ANUDEM内插法的崩岗侵蚀量预估", 《农业工程学报》 * |
宫奎方等: "西藏自治区水土流失监测网络系统设计", 《中国水土保持》 * |
张帆等: "3S技术在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地理空间信息》 * |
王一峰等: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仪技术的坡面径流小区土壤侵蚀运用研究", 《中国农业信息》 *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17047A (zh) * | 2021-12-01 | 2022-03-22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一种水蚀作用驱动高寒草甸斑块形成的测量方法 |
CN114217047B (zh) * | 2021-12-01 | 2024-04-26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一种水蚀作用驱动高寒草甸斑块形成的测量方法 |
CN114791485A (zh) * | 2022-06-06 | 2022-07-26 | 贵州师范大学 | 一种组装两用式石漠化地表土壤侵蚀监测针及方法 |
CN114993265A (zh) * | 2022-06-08 | 2022-09-02 | 武汉大学 | 一种测量河流岸坡生态护岸结构表面基质流失的方法 |
CN114993265B (zh) * | 2022-06-08 | 2023-08-18 | 武汉大学 | 一种测量河流岸坡生态护岸结构表面基质流失的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526106A (zh) | 用于坡面土壤侵蚀量快速测量的地形测针装置及方法 | |
CN103090851B (zh) | 一种管桩测斜装置及使用方法 | |
CN113091852B (zh) | 一种大型水库测深基准场建设方法及用途 | |
CN106840210B (zh) | 一种高精度倾斜仪标定方法 | |
CN109631786B (zh) | 三维激光扫描地下工程相似材料模拟试验表层变形方法 | |
CN115423955A (zh) |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最优深度基准面大地高模型构建方法 | |
CN201110853Y (zh) | 非接触式岩土收缩试验装置 | |
CN111947596A (zh) | 一种植物覆盖下原地貌地形快速测量装置 | |
CN109521183B (zh) | 一种坡面水土流失量测量仪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3410135B (zh) | 一种基于网格钎探的河床标高测量方法 | |
CN206721943U (zh) | 一种桩基位移辅助检测装置 | |
CN109884067A (zh) | 大坝面板缺陷精准定位及可视化的处理方法 | |
CN212390972U (zh) | 一种植物覆盖下原地貌地形快速测量装置 | |
CN112529982B (zh) | 一种地基土层等值线图绘制方法 | |
CN107843242A (zh) | 基于土地测量的支撑设备 | |
CN210952837U (zh) | 一种精确找平式测绘仪 | |
CN211113710U (zh) | 一种可拆卸的定位球靶固定装置 | |
CN110685303B (zh) | 一种沉井下沉过程中基底断面的测量方法 | |
CN101603816A (zh) | 一种双光束地基沉降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
CN113513050A (zh) | 一种基坑水平位移测量方法、系统、装置 | |
CN220366226U (zh) | 一种工程测量用水准仪平移结构 | |
CN110927803A (zh) | 综合物探方法在地下管线探测中的应用方法 | |
CN111257947A (zh) | 一种跨孔电阻率溶洞探测方法 | |
CN221006210U (zh) | 一种多点位移计 | |
CN220171041U (zh) | 一种扩展度坍落度联合测定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19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