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16422A - 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16422A
CN112516422A CN202011376785.4A CN202011376785A CN112516422A CN 112516422 A CN112516422 A CN 112516422A CN 202011376785 A CN202011376785 A CN 202011376785A CN 112516422 A CN112516422 A CN 1125164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handle
drug delivery
piston
pump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7678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宏
王茂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Kunbo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Kunbo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Kunbo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Kunbo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7678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164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164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164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1/00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1/00Devices for introducing or retaining media, e.g. remedies, in cavities of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10/00Anatomical parts of the body
    • A61M2210/10Trunk
    • A61M2210/1025Respiratory system
    • A61M2210/1035Bronchi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包括:操作手柄,设有入药管;输药管,自所述操作手柄向远端延伸;雾化组件,设置于所述输药管的远端,所述雾化组件用于将药剂雾化释放至所述输药管外;泵输组件,设置在所述操作手柄内,所述泵输组件连通所述入药管和所述输药管;驱动件,活动安装在所述操作手柄上且用于驱动所述泵输组件。本申请通过输药管的导入和泵输组件提供动力,能够方便的实现支气管处的给药,提高了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体验。

Description

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
背景技术
介入器械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需要向病灶给药的过程,为了得到更好的药物效果,雾化药物是合理的选择。医用雾化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上下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发热、咳嗽、哮喘、咽喉肿痛、咽炎、鼻炎、支气管炎、尘肺等气管、支气管、肺泡、胸腔内所发生的疾病。雾化吸入治疗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法中一种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雾化吸入器将药液雾化成微小颗粒,药物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从而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的目的。
例如公开号为CN208959016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医用雾化器,该多功能医用雾化器包括底座、导管连接头、按钮、密封圈,导管连接头插入底座内部,按钮设置在底座的侧壁上,底座喷头位于底座的内部,密封圈位于导管连接头的底部,该多功能医用雾化器还包括喷雾瓶主体,喷雾瓶主体可拆卸地连接在底座上;该多功能医用雾化器还包括冲洗器主体,冲洗器主体可拆卸地连接在底座上。
病灶部位的不同,或是施药的差异,也对医用雾化器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了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包括:
操作手柄,设有入药管;
输药管,自所述操作手柄向远端延伸;
雾化组件,设置于所述输药管的远端,所述雾化组件用于将药剂雾化释放至所述输药管外;
泵输组件,设置在所述操作手柄内,所述泵输组件连通所述入药管和所述输药管;
驱动件,活动安装在所述操作手柄上且用于驱动所述泵输组件;
本申请通过输药管的导入和泵输组件提供动力,能够方便的实现支气管处的给药,提高了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体验。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泵输组件包括:
泵室,与所述输药管和所述入药管连通;
做功件,与所述驱动件联动并将所述泵室内的药剂转移至所述输药管内;
第一单向阀,阻止所述药剂返流。
本实施例中,泵输组件泵输效果好,能够提供较高的流体压力。
可选的,所述做功件为密封滑动配合在所述泵室内的活塞,所述入药管直接连通于所述泵室的室壁或经由所述活塞与所述泵室连通。
本实施例中,做功件运动顺畅,密闭性能好,便于生产和装配。
可选的,所述活塞为柱状且内部中空形成药剂通道,药剂通道一端与所述入药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泵室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活塞固定安装且用于控制所述药剂通道。
本实施例中,活塞兼做药剂通道,集成度高。
可选的,所述操作手柄内还设有与入药管连通的过渡管,所述活塞的一端滑动密封配合于所述泵室,另一端延伸出所述泵室并与所述过渡管滑动密封配合。
本实施例中,入药管能够收容更多药剂,供药顺畅。
可选的,所述过渡管通过缩颈部与所述入药管连通,所述缩颈部与所述操作手柄的内侧壁相抵。
本实施例中,缩颈部能够提高各部件的装配强度,提升产品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入药管靠近所述过渡管内径逐渐缩小。
本实施例中,入药管通过自身尺寸起到单向阀的作用,改善药剂流动表现。
可选的,所述活塞一端滑动密封的装配于所述泵室内,至少一部分延伸出所述泵室且与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驱动件通过电气控制或者机械联动与所述活塞相互作用。
本实施例中,活塞与驱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部件与泵室分离,避免了泵输组件对药剂的影响。
可选的,所述泵输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泵室的出口侧的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用于阻止所述药剂向所述泵室返流。
本实施例中,泵输组件泵输效果好,提高泵输效率。
可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
操作部,与所述操作手柄活动连接且延伸至所述操作手柄外侧;
驱动部,与操作部为一体结构或与分体固定设置,所述驱动部在运动过程中带动活塞相对所述泵室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操作体验好,活塞运动顺畅。
可选的,所述驱动件通过旋转轴实现与所述操作手柄的活动连接,所述驱动件为L字形且拐点位置设有所述旋转轴,所述操作部具有贴靠于所述操作手柄的第一状态和远离所述操作手柄的第二状态;所述操作部在运动时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部能够在不同状态下切换与操作手柄的位置,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可选的,所述操作部朝向所述操作手柄的一侧设有防滑齿,所述驱动部通过自身的引导弧面与所述泵输组件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操作手感好,对泵输组件驱动效果平顺。
可选的,所述操作手柄上设有避让驱动部运动路径的活动室,所述活动室的侧壁相较于所述操作手柄的外表面隆起。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部运动行程相对封闭,不容易受到外界异物的影响。
可选的,所述活塞位于所述泵室外的部分上设有驱动盘,所述驱动部与所述驱动盘相互作用以驱动所述活塞。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部和驱动盘作用面积大,能够提高驱动部动作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驱动盘和所述操作手柄之间设有复位件,所述复位件驱动所述活塞远离所述泵室。
在本实施例中,活塞能够实现自动回位,方便操作。
可选的,所述驱动盘由所述活塞自身径向膨大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盘强度好,进一步提高活塞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驱动部设有两个且间隔设置,所述活塞经过驱动部之间的间隙,两驱动部形状一致或不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部通过两侧作用于活塞,活塞受力均匀,运动稳定。
可选的,所述操作手柄上设有供所述旋转轴安装的轴孔,在所述活塞的运动方向上,所述轴孔设有一个或多个,当所述轴孔设有多个时,各轴孔连通或不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轴孔安装旋转轴,安装方便,易于调节。
可选的,所述操作手柄内设有多个独立分隔室,所述泵输组件贯穿所述分隔室,各分隔室的侧壁通过柔性件与所述泵输组件的各部件分别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相互独立的分隔室能够为泵输组件的各部件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
可选的,所述输药管远端为输药口,所述雾化组件设置在所述输药管内且邻近所述输药口。
在本实施例中,雾化组件能够提供在输药口能够提高药剂的雾化效率,优化给药效果。
可选的,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在所述药剂流经方向上依次布置的滤芯和雾化芯。
在本实施例中,药剂雾化效果好,更安全,更高效。
可选的,所述输药管的长度至少适应自口鼻延伸至呼吸道,外径小于等于3 毫米。
在本实施例中,输药管为细长型,便于介入的实施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药剂的压力,提升雾化效果。具体长度上,输药管的长度优选为1200毫米至1600毫米。
附图说明
图1a为一实施例中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示意图;
图1b为1a中的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c为图1b中的放大示意图;
图1d为图1a中的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装配示意图图;
图1e为图1d中的放大示意图;
图2为另一视角下的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1、操作手柄;111、活动室;112、轴孔;113、分隔室;114、柔性件;21、入药管;22、泵输组件;221、泵室;2211、第一缸筒;222、活塞;2221、药剂通道;2222、驱动盘;2223、复位件;223、过渡管;2231、第二缸筒;2232、缩颈部;23、雾化组件;24、输药管;25、驱动件;251、操作部;2511、防滑齿;252、驱动部;2521、引导弧面;253、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考附图1a至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了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包括:
操作手柄11,设有入药管21;
输药管24,自操作手柄11向远端延伸;
雾化组件23,设置于输药管24的远端,雾化组件23用于将药剂雾化释放至输药管24外;
泵输组件22,设置在操作手柄11内,泵输组件22连通入药管21和输药管 24;
驱动件25,活动安装在操作手柄11上且用于驱动泵输组件22。
现有的医用雾化器适合在体外实用,在介入场景中,无法很好的实现药物的输送,尤其是介入程度较深时。为了适应介入方式,本实施例对介入装置提出了改进的方案。
操作手柄11提供了各部件安装的基座,同时也提供了操作人员的握持位置。输药管24自操作手柄11想远端延伸并将入药管21输送的药剂输送至靶点位置。药剂在输药管24内的动力来自于泵输组件22,当药剂达到输药管24的远端时,在输药管24内的压力作用下经由雾化组件23实现雾化并离开输药管24,实现给药。本申请通过输药管24的导入和泵输组件22提供动力,配合相对细长的输药管24能够方便的实现支气管处的给药,提高了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体验。
参考图1b至图1e所示的实施例中,泵输组件22包括:
泵室221,与输药管24和入药管21连通;
做功件,与驱动件25联动并将泵室221内的药剂转移至输药管24内;
第一单向阀(图未示),阻止药剂返流。
药剂在泵室221内受做功件做功以获得能量,提高自身压力和/或流速和/或温度。在具体产品中,做功件的做功效果常见表现为提高药剂的的压力。第一单向阀能够保持药剂的能量,提高做功件的做功效率。本实施例中,泵输组件 22泵输效果好,能够提供较高的流体压力。
泵室221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缸筒2211来提供,第一缸筒2211 能够实现对药剂的约束,从而实现做功件的能量的定向输出。
参考一实施例中,做功件为密封滑动配合在泵室221内的活塞222,入药管 21直接连通于泵室221的室壁或经由活塞222与泵室221连通。
活塞222和泵室221构成了原理上的柱塞泵,具有流量大,压力高,结构简单的优点。本实施例中,做功件运动顺畅,密闭性能好,便于生产和装配。
泵室221的出口为输药管24,入口为入药管21。入药管21可以设置在泵室221的侧壁上,也可以参考一实施例中,活塞222为柱状且内部中空形成药剂通道2221,药剂通道2221一端与入药管21连通,另一端与泵室221连通,第一单向阀与活塞222固定安装且用于控制药剂通道2221。
本实施例中,活塞222兼做药剂通道2221,集成度高。
参考一实施例中,操作手柄11内还设有与入药管21连通的过渡管223,活塞222的一端滑动密封配合于泵室221,另一端延伸出泵室221并与过渡管223 滑动密封配合。
过渡管223可以是独立的部件,也可以是由入药管21扩径形成。过渡管223 在实际产品中可以由第二缸筒2231形成,结构类似于上文中提到的第一缸筒 2211,用于约束活塞222的运动路径。本实施例中,入药管21能够收容更多药剂,供药顺畅。
参考一实施例中,过渡管223通过缩颈部2232与入药管21连通,缩颈部 2232与操作手柄11的内侧壁相抵。
缩颈部2232能够限制过渡管223与操作手柄11的相对位置。在材质上,过渡管223可以选择硬质的材料,至少缩颈部2232可以选择硬质的材料来提高两者配合的效果。本实施例中,缩颈部2232能够提高各部件的装配强度,提升产品稳定性。
参考一实施例中,入药管21靠近过渡管223内径逐渐缩小。
在活塞222的运动过程中,除了上述单向阀外,也可以设置其他单向阀来限制药剂的流动。在本实施例中,内径逐渐缩小的入药管21起到了类似于单向阀的效果,对药剂的返流形成了阻力,改善药剂流动表现。
参考一实施例中,活塞222一端滑动密封的装配于泵室221内,至少一部分延伸出泵室221且与驱动件25连接,驱动件25通过电气控制或者机械联动与活塞222相互作用。
活塞222通过不同的位置与泵室221和驱动件25联动,避免了驱动件25 和泵室221之间的相互干涉。本实施例中,活塞222与驱动件25之间的相互作用部件与泵室221分离,避免了泵输组件22对药剂的影响。
参考一实施例中,泵输组件22还包括设置在泵室221的出口侧的第二单向阀(图未示),第二单向阀用于阻止药剂向泵室221返流。
第二单向阀的作用和原理与上述的单向阀类似,主要用于控制药剂的流向,减少返流。本实施例中,泵输组件22泵输效果好,提高泵输效率。
参考图1c和图1d所示实施例中,驱动件25包括:
操作部251,与操作手柄11活动连接且延伸至操作手柄11外侧;
驱动部252,与操作部251为一体结构或与分体固定设置,驱动部252在运动过程中带动活塞222相对泵室221运动。
操作部251为实际供操作人员施加作用力的位置,设置在操作手柄11外便于操作。驱动部252设置在操作手柄11内,避免了外部环境造成的影响。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25操作体验好,活塞222运动顺畅。
参考一实施例中,驱动件25通过旋转轴253实现与操作手柄11的活动连接,驱动件25为L字形且拐点位置设有旋转轴253,操作部251具有贴靠于操作手柄11的第一状态和远离操作手柄11的第二状态;操作部251在运动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旋转轴253能够为驱动件25提供运动约束,提供稳定的约束效果。在驱动件25运动的过程中对应介入装置不同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操作部251能够在不同状态下切换与操作手柄11的位置,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参考一实施例中,操作部251朝向操作手柄11的一侧设有防滑齿2511,驱动部252通过自身的引导弧面2521与泵输组件22配合。
防滑齿2511的操作能够提供更为稳定的操作感受,同时提高操作的极限。与引导弧面2521配合,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25操作手感好,对泵输组件22 驱动效果平顺。
参考一实施例中,操作手柄11上设有避让驱动部252运动路径的活动室 111,活动室111的侧壁相较于操作手柄11的外表面隆起。
活动室111从功能上表现为用于释放驱动部252的运动路径,从整体结构上,是为了提供更为紧凑的操作手柄11体积,将需要留置的空间单独设置,能够有效降低其他位置的外部尺寸。同时隆起的外表现能够为操作人员提供握持结构,操作体验好。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部252运动行程相对封闭,不容易受到外界异物的影响。
参考一实施例中,活塞222位于泵室221外的部分上设有驱动盘2222,驱动部252与驱动盘2222相互作用以驱动活塞222。
驱动盘2222扩大了与驱动部252的接触面积,表现为本实施例中,驱动部 252和驱动盘2222作用面积大,能够提高驱动部252动作的稳定性。附图中驱动部252应该与驱动盘2222相抵,但是为了更好的表现两者的结构,附图绘制为分离的状态,在实际产品中,可能不会出现附图中所示的位置关系。
参考一实施例中,驱动盘2222和操作手柄11之间设有复位件2223,复位件2223驱动活塞222远离泵室221。在本实施例中,活塞222能够实现自动回位,方便操作。
驱动盘2222可以是单独的部件安装在活塞222上,也可以参考一实施例中,驱动盘2222由活塞222自身径向膨大形成。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盘2222强度好,进一步提高活塞222的稳定性。
参考一实施例中,驱动部252设有两个且间隔设置,活塞222经过驱动部 252之间的间隙,两驱动部252形状一致或不一致。
驱动部252数量上的增加能够提高接触面积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受力稳定性。避免因为活塞222的侧向受力导致扭转等情况,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部252 通过两侧作用于活塞222,活塞222受力均匀,运动稳定。形状一致的驱动部 252能够相互补强,形状不一致的驱动部252能够在一次运动过程中提供变化的驱动效果,具体可以按需设置。
参考图1a、图1b以及图2所示实施例中,操作手柄11上设有供旋转轴253 安装的轴孔112,在活塞222的运动方向上,轴孔112设有一个或多个,当轴孔 112设有多个时,各轴孔112连通或不连通。
轴孔112与旋转轴253配合实现对驱动件25的约束,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轴孔112安装旋转轴253,安装方便,易于调节。不难理解的,当轴孔112的位置发生变化是,驱动件25的杠杆力矩也会发生变化,从而调整对活塞222的驱动效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所需要的力矩。
参考一实施例中,操作手柄11内设有多个独立分隔室113,泵输组件22贯穿分隔室113,各分隔室113的侧壁通过柔性件114与泵输组件22的各部件分别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相互独立的分隔室113能够为泵输组件22的各部件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柔性件114能够在提供有效的安装的同时避免部件的磨损。柔性件114在材质选择上可以为硅胶、塑料等常见的材料。
参考图1a所示的实施例中,输药管24远端为输药口,雾化组件23设置在输药管24内且邻近输药口。
输药口为药剂实际的输出位置。在本实施例中,雾化组件23能够提供在输药口能够提高药剂的雾化效率,优化给药效果。在此处雾化能够避免雾化后的药剂在输药管24内重新凝结,造成给药效率的下降。
参考一实施例中,雾化组件23包括在药剂流经方向上依次布置的滤芯(图未示)和雾化芯(图未示)。在本实施例中,药剂雾化效果好,更安全,更高效。雾化芯上至少设置有微流孔,药剂在压力下通过雾化芯时实现雾化并离开输药口。
参考一实施例中,输药管24的长度至少适应自口鼻延伸至呼吸道,外径小于等于3毫米。在本实施例中,输药管24为细长型,便于介入的实施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药剂的压力,提升雾化效果。具体长度上,输药管的长度优选为1200 毫米至1600毫米。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22)

1.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操作手柄,设有入药管;
输药管,自所述操作手柄向远端延伸;
雾化组件,设置于所述输药管的远端,所述雾化组件用于将药剂雾化释放至所述输药管外;
泵输组件,设置在所述操作手柄内,所述泵输组件连通所述入药管和所述输药管;
驱动件,活动安装在所述操作手柄上且用于驱动所述泵输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输组件包括:
泵室,与所述输药管和所述入药管连通;
做功件,与所述驱动件联动并将所述泵室内的药剂转移至所述输药管内;
第一单向阀,阻止所述药剂返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做功件为密封滑动配合在所述泵室内的活塞,所述入药管直接连通于所述泵室的室壁或经由所述活塞与所述泵室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为柱状且内部中空形成药剂通道,药剂通道一端与所述入药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泵室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活塞固定安装且用于控制所述药剂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内还设有与入药管连通的过渡管,所述活塞的一端滑动密封配合于所述泵室,另一端延伸出所述泵室并与所述过渡管滑动密封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管通过缩颈部与所述入药管连通,所述缩颈部与所述操作手柄的内侧壁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药管靠近所述过渡管内径逐渐缩小。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一端滑动密封的装配于所述泵室内,至少一部分延伸出所述泵室且与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驱动件通过电气控制或者机械联动与所述活塞相互作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输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泵室的出口侧的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用于阻止所述药剂向所述泵室返流。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
操作部,与所述操作手柄活动连接且延伸至所述操作手柄外侧;
驱动部,与操作部为一体结构或与分体固定设置,所述驱动部在运动过程中带动活塞相对所述泵室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通过旋转轴实现与所述操作手柄的活动连接,所述驱动件为L字形且拐点位置设有所述旋转轴,所述操作部具有贴靠于所述操作手柄的第一状态和远离所述操作手柄的第二状态;所述操作部在运动时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朝向所述操作手柄的一侧设有防滑齿,所述驱动部通过自身的引导弧面与所述泵输组件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上设有避让驱动部运动路径的活动室,所述活动室的侧壁相较于所述操作手柄的外表面隆起。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位于所述泵室外的部分上设有驱动盘,所述驱动部与所述驱动盘相互作用以驱动所述活塞。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盘和所述操作手柄之间设有复位件,所述复位件驱动所述活塞远离所述泵室。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盘由所述活塞自身径向膨大形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设有两个且间隔设置,所述活塞经过驱动部之间的间隙,两驱动部形状一致或不一致。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上设有供所述旋转轴安装的轴孔,在所述活塞的运动方向上,所述轴孔设有一个或多个,当所述轴孔设有多个时,各轴孔连通或不连通。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内设有多个独立分隔室,所述泵输组件贯穿所述分隔室,各分隔室的侧壁通过柔性件与所述泵输组件的各部件分别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药管远端为输药口,所述雾化组件设置在所述输药管内且邻近所述输药口。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在所述药剂流经方向上依次布置的滤芯和雾化芯。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药管的长度至少适应自口鼻延伸至呼吸道,外径小于等于3毫米。
CN202011376785.4A 2020-11-30 2020-11-30 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 Pending CN1125164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76785.4A CN112516422A (zh) 2020-11-30 2020-11-30 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76785.4A CN112516422A (zh) 2020-11-30 2020-11-30 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16422A true CN112516422A (zh) 2021-03-19

Family

ID=74995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76785.4A Pending CN112516422A (zh) 2020-11-30 2020-11-30 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16422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12526A (ja) * 1995-05-18 1996-11-26 Tetsuo Oike 流体ポンプ
CN2494434Y (zh) * 2000-11-23 2002-06-05 刘喜友 管式泵增效自振柱塞凡尔
CN201516221U (zh) * 2009-09-15 2010-06-30 陈丽荣 口腔内局部麻醉用喷雾枪
CN201908815U (zh) * 2011-01-18 2011-07-27 文哲 双向柱塞液压抽油泵
CN204864407U (zh) * 2015-07-31 2015-12-16 高亭 一种电动式内镜治疗喷洒器
CN107823780A (zh) * 2017-11-26 2018-03-23 李志强 一种呼吸内科用喷药系统
CN109045451A (zh) * 2018-08-23 2018-12-21 刘桂兰 一种无创妇产科临床护理用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12526A (ja) * 1995-05-18 1996-11-26 Tetsuo Oike 流体ポンプ
CN2494434Y (zh) * 2000-11-23 2002-06-05 刘喜友 管式泵增效自振柱塞凡尔
CN201516221U (zh) * 2009-09-15 2010-06-30 陈丽荣 口腔内局部麻醉用喷雾枪
CN201908815U (zh) * 2011-01-18 2011-07-27 文哲 双向柱塞液压抽油泵
CN204864407U (zh) * 2015-07-31 2015-12-16 高亭 一种电动式内镜治疗喷洒器
CN107823780A (zh) * 2017-11-26 2018-03-23 李志强 一种呼吸内科用喷药系统
CN109045451A (zh) * 2018-08-23 2018-12-21 刘桂兰 一种无创妇产科临床护理用药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14758B1 (en) Capillary system with fluidic element
KR100360605B1 (ko) 의료기기
US5848587A (en) Aerosol medication delivery system
US9907918B2 (en) Nebulizer apparatus and method
US5813401A (en) Nebulizer automatic control valve
ES2623906T3 (es) Sistema y método de dispensado de un generador de aerosol capilar
EP2488239B1 (en) Nebulizer for aerosoltherapy
CA2586482A1 (en) Pre-metered dose magazine for breath-actuated dry powder inhaler
US9046092B2 (en) Inhalation therapy device compressor
EP3810235A1 (en) Breath-enhanced nebulizer for delivery of aerosolized drugs to ventilated patients
US2015019059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erosol delivery to the lungs or other locations of the body
EP2868339B1 (en) An aerosol delivery system
CN215961583U (zh) 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
KR20040048380A (ko) 에어로졸 발생기
CN112516422A (zh) 支气管给药的介入装置
CN218458425U (zh) 一种用于中药雾化吸入的简易便携式雾化器
CN204723587U (zh) 一种鼻腔给药装置
CN111032132B (zh) 用于医疗混合物的雾化装置
WO2008049433A1 (en) Hand-held drug inhaler for admin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 or technical products
EP4034211B1 (en) Internal cannula mounted nebulizer
CN108853701A (zh) 烧烫伤药剂喷膜药剂瓶
AU2014274510B2 (en) Capillary system with fluidic element
CN215309292U (zh) 儿科用喷剂雾化装置
WO2016142525A1 (en) A device for atomising a liquid
WO2007010579A1 (en) Device for administering fluids in nebulised for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1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