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14589A - 一种利用生物质炭提升茶园土壤质量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生物质炭提升茶园土壤质量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14589A
CN112514589A CN202011379172.6A CN202011379172A CN112514589A CN 112514589 A CN112514589 A CN 112514589A CN 202011379172 A CN202011379172 A CN 202011379172A CN 112514589 A CN112514589 A CN 1125145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omass charcoal
soil
tea
fertilizer
tea gard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7917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文弟
夏金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uji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uji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uji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uji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37917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145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14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145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21/00Methods of fertilising,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21/005Following a specific plan, e.g. patter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8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rm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ertilizer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炭利用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生物质炭提升茶园土壤质量的方法,根据茶树苗苗龄,在10~30cm深的土壤中施入生物质炭、有机肥和化肥。本发明的方法不仅为茶园,特别是庐山云雾茶茶园的土壤质量提升和优质、高产、高效发展和经营提供了有效技术和方法,还有效的处置了农林业废弃物资源,做到了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而且扩大了生物质炭的利用面,延长了产业链,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生物质炭提升茶园土壤质量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炭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生物质炭提升茶园土壤质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阶段,我国大多茶园因建园基础差,施肥单一,管理不善等多种因素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都有所下降。庐山云雾茶,因产自中国江西庐山而得名,属于绿茶。庐山云雾茶生产区为庐山四麓和山下的庐山区范围内的茶场,星子的东牯茶场、九江县的岷山等茶场。庐山云雾茶茶园大多建于20世纪60~70年代,由于建园基础差,茶园管理不善,茶场施肥单一等多种因素影响,近十年,庐山云雾茶的产量和品质均有所降低。在茶树高产优质栽培管理中,施肥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但是,由于各种肥料的性质和肥效不同,施肥时期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根据茶园土壤性质,并依据茶园茶树营养特性和栽培特点及茶园土壤肥力情况,以及综合考虑天气条件等多种因素,因地制宜合理配比氮磷钾三要素和其它养分,保持茶树营养平衡,以达到茶园茶叶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为此,为了更好地提高我国茶叶,特别是庐山云雾茶产量和品质,根据各茶叶产区,特别是庐山云雾茶产区的实际情况和生产特点,采用合理的肥料和相应的施肥技术,可提高各茶叶,特别是庐山云雾茶茶叶产量和品质,以达到茶农增产增收以及庐山云雾茶茶叶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生物质炭是生物质材料在部分缺氧或完全缺氧条件下经过高温热裂解产生的高稳定性炭化物,因其具有良好的解剖结构和理化性质,广泛的材料来源和广阔的产业化发展前景,近年来备受关注,已经广泛应用于农林业。但目前尚未见有利用生物质炭,特别是生物质炭配施其他肥料提升庐山云雾茶茶园土壤质量方面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生物质炭提升茶园土壤质量的方法,扩大了生物质炭的利用面,延长了产业链,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生物质炭提升茶园土壤质量的方法,包含如下步骤:根据茶树苗苗龄,在10~30cm深的土壤中施入生物质炭、有机肥和化肥。
作为优选,所述生物质炭、有机肥和化肥作为基肥,在每年10月上旬到中旬施用。
作为优选,所述生物质炭、有机肥和化肥施入时,将生物质炭与土壤混匀,有机肥和化肥分层施入土壤,层层覆土,在最上面覆盖一层土。
作为优选,所述生物质炭含水量为5%~10%,粒度为0.1~1mm,施用量为每亩1000~2000kg。
作为优选,所述化肥为磷矿粉、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施用量为每亩200~300kg。
作为优选,有机肥为堆肥,施用量为每亩10000~15000kg。
作为优选,所述有机肥为绿肥、草肥、秸秆、饼肥或厩肥中的一种或多种,施用量为每亩1000~2000kg。
作为优选,所述茶树苗苗龄为1~2年时,在距根颈部10~15cm处,挖10~20cm深的穴施肥。
作为优选,所述茶树苗苗龄为3~4年时,在距根颈部10~15cm处,挖20~25cm深的穴施肥。
作为优选,所述茶树苗苗龄为5年及以上时,在树冠边缘垂直下方挖深20~30cm的沟施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生物质炭提升茶园土壤质量的方法,根据茶树苗苗龄,在10~30cm深的土壤中施入生物质炭、有机肥和化肥。本发明的方法不仅为庐山云雾茶茶园的土壤质量提升和优质、高产、高效发展和经营提供了有效技术和方法,还有效的处置了农林业废弃物资源,做到了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而且扩大了生物质炭的利用面,延长了产业链,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生物质炭提升茶园土壤质量的方法,包含如下步骤:根据茶树苗苗龄,在10~30cm深的土壤中施入生物质炭、有机肥和化肥。
在本发明中,所述茶园优选为庐山云雾茶茶园。
在本发明中,所述生物质炭优选由农林业废弃物在400~600℃缺氧环境下制备而成,进一步优选为450~550℃,再进一步优选为500℃。
在本发明中,所述农林业废弃物优选为庐山云雾茶茶树枝、茶叶和茶渣。
在本发明中,所述生物质炭、有机肥和化肥优选作为基肥,在每年10月上旬到中旬施用。
在本发明中,所述生物质炭、有机肥和化肥施入时,优选将生物质炭与土壤混匀,有机肥和化肥分层施入土壤,层层覆土,在最上面覆盖一层土。
在本发明中,所述生物质炭含水量优选为5%~10%,进一步优选为6%~9%,再进一步优选为7%~8%。
在本发明中,所述生物质炭粒度优选为0.1~1mm,进一步优选为0.3~0.7mm,再进一步优选为0.5mm。
在本发明中,所述生物质炭的施用量优选为每亩1000~2000kg,进一步优选为每亩1200~1800kg,再进一步优选为每亩1500kg。
在本发明中,所述化肥优选为磷矿粉、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
在本发明中,所述化肥的施用量优选为每亩200~300kg,进一步优选为220~280kg,再进一步优选为250kg。
在本发明中,有机肥优选为堆肥。
在本发明中,所述堆肥的使用量优选为每亩10000~15000kg,进一步优选为每亩12000~13000kg。
在本发明中,所述有机肥为绿肥、草肥、秸秆、饼肥或厩肥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中,所述绿肥、草肥、秸秆、饼肥和厩肥的使用量优选为每亩1000~2000kg,进一步优选为1200~1800kg,再进一步优选为1500kg。
在本发明中,所述茶树苗苗龄为1~2年时,优选在距根颈部10~15cm处,挖15~20cm深的穴施肥,进一步优选在距根颈部11~14cm处,挖16~19cm深的穴施肥,在进一步优选在距根颈部12~13cm处,挖17~18cm深的穴施肥。
在本发明中,所述茶树苗苗龄为3~4年时,优选在距根颈部10~15cm处,挖20~25cm深的穴施肥,进一步优选在距根颈部11~14cm处,挖21~24cm深的穴施肥,再进一步优选在距根颈部12~13cm处,挖22~23cm深的穴施肥。
在本发明中,所述茶树苗苗龄为5年及以上时,优选在树冠边缘垂直下方挖深20~30cm的沟施肥,进一步优选在树冠边缘垂直下方挖深23~27cm的沟施肥,再进一步优选在树冠边缘垂直下方挖深25cm的沟施肥。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利用生物质炭提升茶园土壤质量的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在10月2日选择茶树苗苗龄为1年的庐山云雾茶茶园,在距茶树苗根颈部10cm处,挖15cm深的穴,施入生物质炭,每亩施入含水量为5%,粒度为0.1mm的生物质炭1000kg,同时,集中条施绿肥1000kg和磷矿粉200kg,将生物质炭与土壤充分混匀,绿肥和磷矿粉分层施入土壤,层层覆土,做到土肥相融,最后在最上面覆盖一层薄土。
实施例2
在10月6日选择茶树苗苗龄为1年的庐山云雾茶茶园,在距茶树苗根颈部12cm处,挖16cm深的穴,施入生物质炭,每亩施入含水量为6%,粒度为0.2mm的生物质炭1100kg,同时,集中条施饼肥2000kg和钙镁磷肥220kg,将生物质炭与土壤充分混匀,饼肥和钙镁磷肥分层施入土壤,层层覆土,做到土肥相融,最后在最上面覆盖一层薄土。
实施例3
在10月11日选择茶树苗苗龄为2年的庐山云雾茶茶园,在距茶树苗根颈部15cm处,挖20cm深的穴,施入生物质炭,每亩施入含水量为10%,粒度为1mm的生物质炭2000kg,同时,集中条施堆肥12000kg和过磷酸钙300kg,将生物质炭与土壤充分混匀,堆肥和过磷酸钙分层施入土壤,层层覆土,做到土肥相融,最后在最上面覆盖一层薄土。
实施例4
在10月5日选择茶树苗苗龄为3年的庐山云雾茶茶园,在距茶树苗根颈部10cm处,挖20cm深的穴,施入生物质炭,每亩施入含水量为5%,粒度为0.1mm的生物质炭1000kg,同时,集中条施草肥1000kg和磷矿粉200kg,将生物质炭与土壤充分混匀,草肥和磷矿粉分层施入土壤,层层覆土,做到土肥相融,最后在最上面覆盖一层薄土。
实施例5
在10月12日选择茶树苗苗龄为4年的庐山云雾茶茶园,在距茶树苗根颈部13cm处,挖23cm深的穴,施入生物质炭,每亩施入含水量为7%,粒度为0.6mm的生物质炭1500kg,同时,集中条施堆肥13000kg和钙镁磷肥280kg,将生物质炭与土壤充分混匀,堆肥和钙镁磷肥分层施入土壤,层层覆土,做到土肥相融,最后在最上面覆盖一层薄土。
实施例6
在10月14日选择茶树苗苗龄为4年的庐山云雾茶茶园,在距茶树苗根颈部15cm处,挖25cm深的穴,施入生物质炭,每亩施入含水量为10%,粒度为1mm的生物质炭2000kg,同时,集中条施秸秆2000kg和过磷酸钙300kg,将生物质炭与土壤充分混匀,秸秆和过磷酸钙分层施入土壤,层层覆土,做到土肥相融,最后在最上面覆盖一层薄土。
实施例7
在10月18日选择茶树苗苗龄为5年的庐山云雾茶茶园,在树冠边缘垂直下方挖深20cm的沟,施入生物质炭,每亩施入含水量为5%,粒度为0.1mm的生物质炭1000kg,同时,集中条施堆肥15000kg和磷矿粉200kg,将生物质炭与土壤充分混匀,堆肥和磷矿粉分层施入土壤,层层覆土,做到土肥相融,最后在最上面覆盖一层薄土。
实施例8
在10月19日选择茶树苗苗龄为10年的庐山云雾茶茶园,在树冠边缘垂直下方挖深28cm的沟,施入生物质炭,每亩施入含水量为9%,粒度为0.9mm的生物质炭1900kg,同时,集中条施厩肥1900kg和钙镁磷肥230kg,将生物质炭与土壤充分混匀,厩肥和钙镁磷肥分层施入土壤,层层覆土,做到土肥相融,最后在最上面覆盖一层薄土。
实施例9
在10月9日选择茶树苗苗龄为20年的庐山云雾茶茶园,在树冠边缘垂直下方挖深30cm的沟,施入生物质炭,每亩施入含水量为10%,粒度为1mm的生物质炭2000kg,同时,集中条施饼肥2000kg和过磷酸钙300kg,将生物质炭与土壤充分混匀,饼肥和过磷酸钙分层施入土壤,层层覆土,做到土肥相融,最后在最上面覆盖一层薄土。
结果分析:与不施生物质炭的庐山云雾茶茶园土壤相比,施用生物质炭能够明显增加庐山云雾茶茶园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水平,增加量均在20%以上,使庐山云雾茶茶园的土壤质量有明显提升,庐山云雾茶长势也明显更好。
由以上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生物质炭提升茶园土壤质量的方法,根据茶树苗苗龄,在10~30cm深的土壤中施入生物质炭、有机肥和化肥。本发明的方法不仅为庐山云雾茶茶园的土壤质量提升和优质、高产、高效发展和经营提供了有效技术和方法,还有效的处置了农林业废弃物资源,做到了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而且扩大了生物质炭的利用面,延长了产业链,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利用生物质炭提升茶园土壤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根据茶树苗苗龄,在10~30cm深的土壤中施入生物质炭、有机肥和化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生物质炭提升茶园土壤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炭、有机肥和化肥作为基肥,在每年10月上旬到中旬施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生物质炭提升茶园土壤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炭、有机肥和化肥施入时,将生物质炭与土壤混匀,有机肥和化肥分层施入土壤,层层覆土,在最上面覆盖一层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生物质炭提升茶园土壤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炭含水量为5%~10%,粒度为0.1~1mm,施用量为每亩1000~2000kg。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利用生物质炭提升茶园土壤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肥为磷矿粉、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施用量为每亩200~300kg。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利用生物质炭提升茶园土壤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有机肥为堆肥,施用量为每亩10000~15000kg。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利用生物质炭提升茶园土壤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肥为绿肥、草肥、秸秆、饼肥或厩肥中的一种或多种,施用量为每亩1000~2000kg。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利用生物质炭提升茶园土壤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树苗苗龄为1~2年时,在距根颈部10~15cm处,挖10~20cm深的穴施肥。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利用生物质炭提升茶园土壤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树苗苗龄为3~4年时,在距根颈部10~15cm处,挖20~25cm深的穴施肥。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利用生物质炭提升茶园土壤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树苗苗龄为5年及以上时,在树冠边缘垂直下方挖深20~30cm的沟施肥。
CN202011379172.6A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利用生物质炭提升茶园土壤质量的方法 Pending CN1125145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79172.6A CN112514589A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利用生物质炭提升茶园土壤质量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79172.6A CN112514589A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利用生物质炭提升茶园土壤质量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14589A true CN112514589A (zh) 2021-03-19

Family

ID=74996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79172.6A Pending CN112514589A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利用生物质炭提升茶园土壤质量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1458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12456A (zh) * 2021-10-15 2022-01-1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 一种茶园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与茶园土壤改良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1297A (zh) * 2013-07-02 2013-10-0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利用生物质炭改良茶园土壤的方法
JP2015047099A (ja) * 2013-08-30 2015-03-16 大分県 茶の施肥方法
CN106550640A (zh) * 2016-11-17 2017-04-05 华侨大学 一种改良茶园土壤并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
CN108276231A (zh) * 2018-04-19 2018-07-13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一种土壤有机培肥改良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1116275A (zh) * 2020-01-17 2020-05-08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茶园专用高效有机肥及其施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1297A (zh) * 2013-07-02 2013-10-0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利用生物质炭改良茶园土壤的方法
JP2015047099A (ja) * 2013-08-30 2015-03-16 大分県 茶の施肥方法
CN106550640A (zh) * 2016-11-17 2017-04-05 华侨大学 一种改良茶园土壤并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
CN108276231A (zh) * 2018-04-19 2018-07-13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一种土壤有机培肥改良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1116275A (zh) * 2020-01-17 2020-05-08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茶园专用高效有机肥及其施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12456A (zh) * 2021-10-15 2022-01-1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 一种茶园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与茶园土壤改良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10790B (zh) 一种用于大球盖菇生产的栽培料为全干稻草的栽培法
CN105248029B (zh) 一种薄壳山核桃树的施肥方法
CN102612975A (zh) 一种蔬菜栽培中利用沼肥施肥的方法
CN106588433A (zh) 一种园林花卉专用环保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02559A (zh) 一种用于葡萄种植的复合肥
CN103460918A (zh) 一种防风的种植方法
CN108271650B (zh) 一种含蘑菇渣的树状月季用环保型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91864A (zh) 一种秸秆有机肥就地还田及土壤改良方法
CN103975757A (zh) 一种马铃薯套玉米连作下轮作栽培方法
CN112514589A (zh) 一种利用生物质炭提升茶园土壤质量的方法
CN103430680A (zh) 一种蔬菜栽培中利用沼肥施肥的方法
CN106961987B (zh) 大葱—小麦轮作“增、还、减、合”固碳减排施肥方法
CN111201967B (zh) 一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节水省肥方法
CN1673198A (zh) 利用维生素c发酵废渣生产的精制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93286B (zh) 一种用于大球盖菇生产的栽培料组合物及全干稻草栽培法
CN112514588A (zh) 一种利用生物质炭改良茶园土壤肥力的方法
CN112514587A (zh) 一种利用生物质炭改良茶园土壤质量的方法
CN109006313B (zh) 一种年20万倍棉花制种的方法
CN111348950A (zh) 一种土壤改良用有机生物菌肥砖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CN111004059A (zh) 一种果园用多功能盖草板的制造与除草施肥方法
CN115349339B (zh) 一种促进花椒枝条培育和花芽分化的施肥方法及其应用
CN111406593B (zh) 一种农田原位稻麦菌循环生产方法
Ghorai et al. Low Cost Zero till In situ Green Manuring for Kharif Rice-A Success Story
CN106332753A (zh) 一种倭瓜无土栽培基质
CN106212239A (zh) 一种结球莴苣无土栽培专用基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