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12106A - 一种上行功率分配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行功率分配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12106A
CN112512106A CN201910873025.5A CN201910873025A CN112512106A CN 112512106 A CN112512106 A CN 112512106A CN 201910873025 A CN201910873025 A CN 201910873025A CN 112512106 A CN112512106 A CN 1125121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power
uplink
allocation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7302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12106B (zh
Inventor
陆松鹤
马帅
肖善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7302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121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12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121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121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121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1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channel quality metrics, e.g. SIR, SNR, CIR, Eb/l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path lo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73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transmission po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上行功率分配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不支持上行分流时,基于预设的第一分配策略分配终端设备的总发射功率,得到第一上行功率和第二上行功率;终端设备支持上行分流时,基于预设的第二分配策略分配终端设备的总发射功率,得到第一上行功率和第二上行功率;其中,第一分配策略和第二分配策略不同;基于第一上行功率向第一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和/或,基于第二上行功率向第二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如此,通过为分流场景和不分流场景设置不同的功率分配策略,提高总发射功率的利用率,以及发射成功率。

Description

一种上行功率分配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上行功率分配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fifth generation of cellular mobilecommunications,简称5G)新空口(New Radio,NR)组网定义了两种方案,分别是独立组网(Standalone,SA)和非独立组网(Non-Standalone,NSA)。
在NSA模式下,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工作于双连接模式与非独立组网中的主基站和辅基站均进行通信,例如终端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基站和NR基站均进行通信。
在NSA模式下,UE按照基站的配置信息先确定LTE上行发射功率大小,再将剩下的发射功率分配给NR,若分配给NR的发射功率与期望功率存在较大差异,UE会把NR释放。这样NR上行就会受限,导致UE可能会长时间处于LTE,无法享受NR带来的业务提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上行功率分配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行功率分配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具备双连接模式,在双连接模式下所述终端设备与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连接,该方法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不支持上行分流时,基于预设的第一分配策略分配所述终端设备的总发射功率,得到第一上行功率和第二上行功率;
所述终端设备支持上行分流时,基于预设的第二分配策略分配所述终端设备的总发射功率,得到第一上行功率和第二上行功率;其中,所述第一分配策略和所述第二分配策略不同;
基于所述第一上行功率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和/或,基于所述第二上行功率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行功率控制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具备双连接模式,在双连接模式下所述终端设备与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连接,该装置包括:
分配单元,用于所述终端设备不支持上行分流时,基于预设的第一分配策略分配所述终端设备的总发射功率,得到第一上行功率和第二上行功率;
所述分配单元,还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支持上行分流时,基于预设的第二分配策略分配所述终端设备的总发射功率,得到第一上行功率和第二上行功率;其中,所述第一分配策略和所述第二分配策略不同;
第一通信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上行功率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第二通信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上行功率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配置为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前述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方法的步骤。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终端设备不支持上行分流和支持上行分流这两种场景下,分别采用第一分配策略和第二分配策略为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灵活配置合适的第一上行功率和第二上行功率,使终端设备向第一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和向第二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不会相互影响,提高总发射功率的利用率,以及发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连接架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行功率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行不分流场景的上行功率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行分流场景的上行功率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行功率分配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申请实施例。
目前,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针对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fifth generation of 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s,简称5G)新空口(New Radio,NR)组网定义了两种方案,分别是SA和NSA。
在非独立组网中,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可以工作于单连接模式和双连接模式,这里单连接模式例如可以为LTE模式,双连接模式例如可以为进化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陆地无线接入(Evolved-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和NR双连接(EUTRA-NR Dual Connectivity,EN-DC)模式。在双连接模式下,UE与非独立组网中的主基站和辅基站均进行通信,例如终端与LTE基站和NR基站均进行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功率分配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双连接架构中。其中,终端101可以与主基站102(也称为主节点)建立空口连接,从而实现与主基站102之间的通信;终端101也可以与辅基站103(也称为辅节点)建立空口连接,从而实现与辅基站103之间的通信;终端101还可以同时与主基站102和辅基站103建立空口连接,从而同时实现与主基站102和辅基站103之间的通信。
终端101在双连接模式下,与主基站102和辅基站103同时建立两个连接,其中,主基站102主要负责传输信令,辅基站103负责传输数据。在一个例子中,主基站102为LTE基站,辅基站103为NR基站。在另一个例子中,主基站102为NR基站,辅基站103也为NR基站。在又一个例子中,主基站102为NR基站,辅基站103为LTE基站。本申请实施例对主基站102和辅基站103的类型不做限制。
在一个示例中,双连接模式为EN-DC模式或下一代EN-DC(next generation EN-DC,NGEN-DC)模式,这种情况下,主基站为LTE基站,辅基站为NR基站,终端与LTE基站和NR基站均进行通信。
在另一个示例中,双连接模式为NR-进化的UMTS(NR-EUTRA,NE-DC)模式,这种情况下,主基站为NR基站,辅基站为LTE基站,终端与LTE基站和NR基站均进行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双连接模式并不局限于上述EN-DC模式、NE-DC模式,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双连接模式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定。
具体实现时,主基站和辅基站的部署方式可以为共站部署(如,NR基站和LTE基站可以设置在一个实体设备上),也可以为非共站部署(如,NR基站和LTE基站可以设置在不同实体设备上),本申请对此可以不做限定。这里,LTE基站也可以称为演进基站(evolvedNode B,eNB),NR基站也可以称为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 B,gNB)。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主基站和辅基站覆盖范围的相互关系本申请可以不做限定,例如主基站和辅基站可以重叠覆盖。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功率分配方法,主要针对双连接模式下的终端设备,在双连接模式下终端设备与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连接,第一基站可以为主基站,第二基站可以为辅基站。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行功率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201:所述终端设备不支持上行分流时,基于预设的第一分配策略分配所述终端设备的总发射功率,得到第一上行功率和第二上行功率;
步骤202:所述终端设备支持上行分流时,基于预设的第二分配策略分配所述终端设备的总发射功率,得到第一上行功率和第二上行功率;其中,所述第一分配策略和所述第二分配策略不同;
步骤203:基于所述第一上行功率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和/或,基于所述第二上行功率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这里,步骤201至步骤203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设备的处理器。对于终端设备的具体类型,本申请可以不做限定,其可以为任何支持上述双连接模式的用户设备,例如可以为智能手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同时向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所述第一分配策略包括基于第一分配比例分配所述总发射功率;所述第二分配策略包括基于第二分配比例分配所述总发射功率。
第一分配比例和第二分配比例的确定方法不同。具体的,确定第一分配比例的方法可以包括:获取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探测参考信号时对应的第一发送带宽,以及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探测参考信号时对应的第二发送带宽;基于所述第一发送带宽和所述第二发送带宽,确定所述第一分配比例;或者,获取所述第一基站的最低功率需求;基于目标基站的最低功率需求和所述总发射功率,确定所述第一分配比例;其中,所述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二基站。
实际应用中,终端设备不支持上行分流时,且锚点为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FDD)模式没有SRS时,LTE上行以反馈为主,则调度少量资源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NR上行以业务为主,则调度大量资源的PUSCH。此时在LTE和NR同时发送上行的时刻,LTE上行只要发送信号强度满足基站最低解调能力即可,即第一上行功率为LTE的最低需求功率,NR可以使用总发射功率(比如23dBm)中除第一上行功率之外的剩余发射功率进行发射(即第二上行功率<23dBm)。
当锚点为TDD模式的LTE时,若终端侧下行接收和上行发送使用相同天线,则需要LTE和NR上下行收发时隙对齐,在此基础上,LTE默认将SRS发送在特殊子帧的上行符号上,NR将SRS发送在特殊时隙的上行符号上时,终端即出现同时发送两组SRS信号,这是SRS发送功率分配按照带宽比例进行分配。当LTE上行发送PUCCH(携带反馈)或PUSCH(volte语音业务,小数据量),则根据占用资源计算LTE需要的最低需求功率分配,剩余发射功率分配给NR。
具体的,确定第二分配比例的方法可以包括:获取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功率调度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功率调度信息;其中,所述功率调度信息为物理资源块数量、业务速率、信道质量或路损;基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各自发送的功率调度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分配比例。
实际应用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各自发送的功率调度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分配比例,包括以下之一:
基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各自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的物理资源块数量,确定所述第二分配比例;
基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各自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的业务速率指示,确定所述第二分配比例;
基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各自发送的信道质量指示,确定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的信道质量差值;基于所述信道质量差值确定所述第二分配比例;
基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各自发送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携带的路损指示,确定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的路损差值;基于所述路损差值确定所述第二分配比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信道质量差值确定所述第二分配比例,包括:
确定所述信道质量差值所在的信道质量差值范围;将所述信道质量差值范围对应的分配比例作为所述第二分配比例;其中,不同信道质量差值范围对应不同分配比例;
所述基于所述路损差值确定所述第二分配比例,包括:
确定所述路损差值所在的路损差值范围;将所述路损差值范围对应的分配比例作为所述第二分配比例;其中,不同路损差值范围对应不同分配比例。
示例性的,基于资源请求比例进行功率分配时,终端设备接收到LTE的下行DCI中携带有上行PRB数量为X,NR的下行DCI中携带有上行PRB数量为Y,则第二分配比例为X:Y,LTE的第一上行功率为C*X/(X+Y),NR的第二上行功率为C*Y/(X+Y);其中,C为总发射功率,比如,C为200mw。
基于业务速率比例进行功率分配时,终端设备接收到LTE的下行DCI中携带有上行传输块(TBSIZE)大小,根据上行传输块大小折算LTE物理层的传输速率为X Mbps,接收到NR的下行DCI中携带有上行传输块(TBSIZE)大小,根据上行传输块大小折算NR物理层的传输速率为Y Mbps,则第二分配比例为X:Y,LTE的第一上行功率为C*X/(X+Y),NR的第二上行功率为C*Y/(X+Y);其中,C为总发射功率,比如,C为200mw。
基于信道质量分配功率时,LTE测量并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Indication,CQI)为X,NR测量并上报的CQI为Y,设置Y-X的差值门限W±N,由于FDD-LTE上下行信道在不同频段,增加一个针对X的偏移值N(LTE上下行频谱非对称,引入偏移值N,TD-LTE做锚点时,偏移值不生效),设置多级门限(W1、W2、W3等),不同门限范围内,采取不同的功率分配比例。比如,当达到终端远离基站,在小区边缘时,LTE和NR测量并上报的CQI在周期T内Y-X小于门限W1时,优先保证LTE,再保证NR(或者放弃NR),Y-X大于门限W2时,优先保证NR,再保证LTE(或者放弃LTE);Y-X大于位于W1和W2之间时,基于资源请求比例进行功率分配,或者基于业务速率比例进行功率分配。这里,对于优先保证的目标基站,可以将总发射功率全部用于目标基站,或者为目标基站分配需求功率,将剩余功率再分配给非目标基站。
基于路损分配功率时,LTE测量小区参考信号(Cell Reference Signal,CRS)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获得路损X,NR测量同步信号快(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B)的RSRP(或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的RSRP)获得路损Y,得到路损差值(X-Y),(X-Y)的值为正、负和零。当为正,优先保证NR,再保证LTE(或者放弃LTE);当为负,优先保证LTE,再保证NR(或者放弃NR);当为零,则LTE和NR的功率分配比例可以基于资源请求比例进行功率分配,或者基于业务速率比例进行功率分配。这里,对于优先保证的目标基站,可以将总发射功率全部用于目标基站,或者为目标基站分配需求功率,将剩余功率再分配给非目标基站。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不同时向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所述第一分配策略和所述第二分配策略包括所述终端设备仅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所述第一上行功率配置为所述总发射功率;所述终端设备仅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所述第二上行功率配置为所述总发射功率。
也就是说,LTE和NR非并发时且只发送LTE时,LTE可以独享总发射功率,LTE和NR非并发时且只发送NR时,NR可以独享总发射功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终端设备不支持上行分流和支持上行分流这两种场景下,分别采用第一分配策略和第二分配策略为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灵活配置合适的第一上行功率和第二上行功率,使终端设备向第一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和向第二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不会相互影响,提高总发射功率的利用率,以及发射成功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针对终端设备不支持上行分流和支持上行分流的情况进一步的举例说明。
1、在上行不分流场景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行不分流场景的上行功率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终端设备不支持上行分流;LTE为FDD模式NR为TDD模式时执行步骤302或步骤303;LTE和NR为均TDD模式时执行步骤304或步骤305;
步骤302:LTE和NR同时发送上行时,LTE上行以反馈为主、NR上行传输业务数据,基于LTE的最低需求功率分配总发射功率;
具体的,LTE锚点为FDD模式没有SRS时,LTE上行以反馈为主,则调度少量资源的PUCCH/PUSCH。NR上行以业务为主,则调度大量资源的PUSCH。此时在LTE和NR同时发送上行的时刻,LTE上行只要发送信号强度满足基站最低解调能力即可,即第一上行功率为LTE的最低需求功率,NR可以使用总发射功率(比如23dBm)中除第一上行功率之外的剩余发射功率进行发射(即第二上行功率<23dBm)。
例如,在小区半径为202.1,在小区边缘时,自由空间路损83-85dB,上行PUCCH期望接收功率为-80dB,上行只有PUCCH反馈,PUCCH占用6个PRB,此时PUCCH总功率只需要发送12-13dBm(19-20mw),NR最大可以发送180mw(22.57dBm)。
在LTE和NR同时发送上行的时刻,LTE上行只要无反馈/无调度,NR的上行功率为总发射功率。
步骤303:LTE和NR不同时发送上行时,LTE不发送上行时,NR的上行功率为总发射功率;NR不发送上行时,LTE的上行功率为总发射功率;
步骤304:不发射SRS时,LTE和NR同时发送上行时,LTE上行以反馈为主、NR上行传输业务数据,基于LTE的最低需求功率分配总发射功率;
当锚点为TDD模式的LTE时,LTE上行以反馈为主,则调度少量资源的PUCCH/PUSCH。NR上行以业务为主,则调度大量资源的PUSCH。此时在LTE和NR同时发送上行的时刻,LTE上行只要发送信号强度满足基站最低解调能力即可,即第一上行功率为LTE的最低需求功率,NR可以使用总发射功率(比如23dBm)中除第一上行功率之外的剩余发射功率进行发射(即第二上行功率<23dBm)。
步骤305:发射SRS时,LTE和NR的SRS同时在特殊时隙发送,则根据发送带宽比例分配发射功率;SRS均在特殊时隙但未同时发送,则各自可以总发射功率发射。
当锚点为TDD模式的LTE时,若终端侧下行接收和上行发送使用相同天线,则需要LTE和NR上下行收发时隙对齐,在此基础上,LTE默认将SRS发送在特殊子帧的上行符号上,NR将SRS发送在特殊时隙的上行符号上时,终端即出现同时发送两组SRS信号,这是SRS发送功率分配按照带宽比例进行分配。当LTE上行发送PUCCH(携带反馈)或PUSCH(volte语音业务,小数据量),则根据占用资源计算LTE需要的最低需求功率分配,剩余发射功率分配给NR。
2、在上行分流场景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行分流场景的上行功率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终端设备支持上行分流,NR和LTE上行均传输数据业务;LTE和NR上行非并发时执行步骤402或步骤403;LTE和NR上行并发时执行步骤404-409;
步骤402:向LTE发送上行向NR不发送上行时,LTE的上行功率为总发射功率;
也就是说,仅向LTE发送上行数据时,将第一上行功率配置为总发射功率,NR不需要分配发射功率。
步骤403:向LTE不发送上行向NR发送上行时,NR的上行功率为总发射功率;
也就是说,仅向NR发送上行数据时,将第二上行功率配置为总发射功率,LTE不需要分配发射功率。
步骤404:在LTE和NR上发送上行业务请求;
当LTE和NR并行发送时,终端设备可以基于基站调度确定功率分配比例。具体的,终端设备可以向LTE和NR发送上行业务请求,以请求基站下发功率调度信息。
步骤405:接收LTE的功率调度信息,以及NR的功率调度信息;
示例性的,所述功率调度信息为物理资源块数量、业务速率、信道质量或路损;功率调度信息为物理资源块数量时执行步骤406,功率调度信息为业务速率时执行步骤407,功率调度信息为信道质量时执行步骤408,功率调度信息为路损时执行步骤409。
步骤406:根据LTE和NR的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的物理资源块数量,分配上行功率;
具体的,终端设备接收到LTE的下行DCI中携带有上行PRB数量为X,NR的下行DCI中携带有上行PRB数量为Y,则第二分配比例为X:Y,LTE的第一上行功率为C*X/(X+Y),NR的第二上行功率为C*Y/(X+Y);其中,C为总发射功率,比如,C为200mw。
步骤407:根据LTE和NR的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的业务速率指示,分配上行功率;
具体的,终端设备接收到LTE的下行DCI中携带有上行传输块(TBSIZE)大小,根据上行传输块大小折算LTE物理层的传输速率为X Mbps,接收到NR的下行DCI中携带有上行传输块(TBSIZE)大小,根据上行传输块大小折算NR物理层的传输速率为Y Mbps,则第二分配比例为X:Y,LTE的第一上行功率为C*X/(X+Y),NR的第二上行功率为C*Y/(X+Y);其中,C为总发射功率,比如,C为200mw。
步骤408:根据LTE和NR的信道质量差值,分配上行功率;
具体的,LTE测量并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CQI)为X,NR测量并上报的CQI为Y,设置Y-X的差值门限W±N,由于FDD-LTE上下行信道在不同频段,增加一个针对X的偏移值N(LTE上下行频谱非对称,引入偏移值N,TD-LTE做锚点时,偏移值不生效),设置多级门限(W1、W2、W3等),不同门限范围内,采取不同的功率分配比例。比如,当达到终端远离基站,在小区边缘时,LTE和NR测量并上报的CQI在周期T内Y-X小于门限W1时,优先保证LTE,再保证NR(或者放弃NR),Y-X大于门限W2时,优先保证NR,再保证LTE(或者放弃LTE);Y-X大于位于W1和W2之间时,基于资源请求比例进行功率分配,或者基于业务速率比例进行功率分配。这里,对于优先保证的目标基站,可以将总发射功率全部用于目标基站,或者为目标基站分配需求功率,将剩余功率再分配给非目标基站。
步骤409:根据LTE和NR的路损差值,分配上行功率。
具体的,LTE测量小区参考信号(Cell Reference Signal,CRS)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获得路损X,NR测量同步信号快(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B)的RSRP(或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的RSRP)获得路损Y,得到路损差值(X-Y),(X-Y)的值为正、负和零。当为正,优先保证NR,再保证LTE(或者放弃LTE);当为负,优先保证LTE,再保证NR(或者放弃NR);当为零,则LTE和NR的功率分配比例可以基于资源请求比例进行功率分配,或者基于业务速率比例进行功率分配。这里,对于优先保证的目标基站,可以将总发射功率全部用于目标基站,或者为目标基站分配需求功率,将剩余功率再分配给非目标基站。
上述分流场景,可以是当达到NR空口能力后再向LTE侧进行数据分流,在LTE侧进行业务数据分流之前采用不分流场景中的上行功率分配方案。
或者,上述分流场景,可以是当达到LTE空口能力后再向NR侧进行数据分流,在NR侧进行业务数据分流之前采用不分流场景中的上行功率分配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上行功率控制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具备双连接模式,在双连接模式下所述终端设备与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连接,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
分配单元501,用于所述终端设备不支持上行分流时,基于预设的第一分配策略分配所述终端设备的总发射功率,得到第一上行功率和第二上行功率;
所述分配单元501,还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支持上行分流时,基于预设的第二分配策略分配所述终端设备的总发射功率,得到第一上行功率和第二上行功率;其中,所述第一分配策略和所述第二分配策略不同;
第一通信单元502,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上行功率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第二通信单元503,用于基于所述第二上行功率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同时向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所述第一分配策略包括基于第一分配比例分配所述总发射功率;所述第二分配策略包括基于第二分配比例分配所述总发射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获取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探测参考信号时对应的第一发送带宽,以及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探测参考信号时对应的第二发送带宽;基于所述第一发送带宽和所述第二发送带宽,确定所述第一分配比例;或者,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基站的最低功率需求;基于目标基站的最低功率需求和所述总发射功率,确定所述第一分配比例;其中,所述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二基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确定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功率调度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功率调度信息;基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各自发送的功率调度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分配比例;其中,所述功率调度信息为物理资源块数量、业务速率、信道质量或路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实现以下之一:
基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各自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的物理资源块数量,确定所述第二分配比例;
基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各自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的业务速率指示,确定所述第二分配比例;
基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各自发送的信道质量指示,确定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的信道质量差值;基于所述信道质量差值确定所述第二分配比例;
基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各自发送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携带的路损指示,确定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的路损差值;基于所述路损差值确定所述第二分配比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所述信道质量差值所在的信道质量差值范围;将所述信道质量差值范围对应的分配比例作为所述第二分配比例;其中,不同信道质量差值范围对应不同分配比例;或者,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所述路损差值所在的路损差值范围;将所述路损差值范围对应的分配比例作为所述第二分配比例;其中,不同路损差值范围对应不同分配比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不同时向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所述第一分配策略和所述第二分配策略包括所述终端设备仅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所述第一上行功率配置为所述总发射功率;所述终端设备仅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所述第二上行功率配置为所述总发射功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终端设备不支持上行分流和支持上行分流这两种场景下,分别采用第一分配策略和第二分配策略为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灵活配置合适的第一上行功率和第二上行功率,使终端设备向第一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和向第二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不会相互影响,提高总发射功率的利用率,以及发射成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具备双连接模式,在双连接模式下所述终端设备与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连接,如图6所示,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601和配置为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602;处理器601运行存储器602中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终端设备不支持上行分流时,基于预设的第一分配策略分配所述终端设备的总发射功率,得到第一上行功率和第二上行功率;
所述终端设备支持上行分流时,基于预设的第二分配策略分配所述终端设备的总发射功率,得到第一上行功率和第二上行功率;其中,所述第一分配策略和所述第二分配策略不同;
基于所述第一上行功率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和/或,基于所述第二上行功率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同时向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所述第一分配策略包括基于第一分配比例分配所述总发射功率;所述第二分配策略包括基于第二分配比例分配所述总发射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01运行存储器602中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探测参考信号时对应的第一发送带宽,以及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探测参考信号时对应的第二发送带宽;基于所述第一发送带宽和所述第二发送带宽,确定所述第一分配比例;或者,获取所述第一基站的最低功率需求;基于目标基站的最低功率需求和所述总发射功率,确定所述第一分配比例;其中,所述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二基站。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01运行存储器602中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功率调度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功率调度信息;其中,所述功率调度信息为物理资源块数量、业务速率、信道质量或路损;基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各自发送的功率调度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分配比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01运行存储器602中计算机程序时具体实现以下步骤之一:
基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各自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的物理资源块数量,确定所述第二分配比例;
基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各自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的业务速率指示,确定所述第二分配比例;
基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各自发送的信道质量指示,确定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的信道质量差值;基于所述信道质量差值确定所述第二分配比例;
基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各自发送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携带的路损指示,确定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的路损差值;基于所述路损差值确定所述第二分配比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01运行存储器602中计算机程序时具体实现以下步骤:确定所述信道质量差值所在的信道质量差值范围;将所述信道质量差值范围对应的分配比例作为所述第二分配比例;其中,不同信道质量差值范围对应不同分配比例;确定所述路损差值所在的路损差值范围;将所述路损差值范围对应的分配比例作为所述第二分配比例;其中,不同路损差值范围对应不同分配比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不同时向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所述第一分配策略和所述第二分配策略包括所述终端设备仅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所述第一上行功率配置为所述总发射功率;所述终端设备仅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所述第二上行功率配置为所述总发射功率。
当然,实际应用时,如图6所示,该终端设备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603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603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603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6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603。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处理器可以为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evice)、可编程逻辑装置(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地,对于不同的设备,用于实现上述处理器功能的电子器件还可以为其它,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上述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DD,Hard Disk Drive)或固态硬盘(SSD,Solid-State Drive);或者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并向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数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终端设备不支持上行分流和支持上行分流这两种场景下,分别采用第一分配策略和第二分配策略为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灵活配置合适的第一上行功率和第二上行功率,使终端设备向第一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和向第二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不会相互影响,提高总发射功率的利用率,以及发射成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可选的,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终端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处理器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产品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产品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或设备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或设备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上行功率分配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具备双连接模式,在双连接模式下所述终端设备与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不支持上行分流时,基于预设的第一分配策略分配所述终端设备的总发射功率,得到第一上行功率和第二上行功率;
所述终端设备支持上行分流时,基于预设的第二分配策略分配所述终端设备的总发射功率,得到第一上行功率和第二上行功率;其中,所述第一分配策略和所述第二分配策略不同;
基于所述第一上行功率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和/或,基于所述第二上行功率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同时向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所述第一分配策略包括基于第一分配比例分配所述总发射功率;所述第二分配策略包括基于第二分配比例分配所述总发射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探测参考信号时对应的第一发送带宽,以及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探测参考信号时对应的第二发送带宽;基于所述第一发送带宽和所述第二发送带宽,确定所述第一分配比例;
或者,获取所述第一基站的最低功率需求;基于目标基站的最低功率需求和所述总发射功率,确定所述第一分配比例;其中,所述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二基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功率调度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功率调度信息;其中,所述功率调度信息为物理资源块数量、业务速率、信道质量或路损;
基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各自发送的功率调度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分配比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各自发送的功率调度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分配比例,包括以下之一:
基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各自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的物理资源块数量,确定所述第二分配比例;
基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各自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的业务速率指示,确定所述第二分配比例;
基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各自发送的信道质量指示,确定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的信道质量差值;基于所述信道质量差值确定所述第二分配比例;
基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各自发送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携带的路损指示,确定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的路损差值;基于所述路损差值确定所述第二分配比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信道质量差值确定所述第二分配比例,包括:
确定所述信道质量差值所在的信道质量差值范围;将所述信道质量差值范围对应的分配比例作为所述第二分配比例;其中,不同信道质量差值范围对应不同分配比例;
所述基于所述路损差值确定所述第二分配比例,包括:
确定所述路损差值所在的路损差值范围;将所述路损差值范围对应的分配比例作为所述第二分配比例;其中,不同路损差值范围对应不同分配比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不同时向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所述第一分配策略和所述第二分配策略包括所述终端设备仅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所述第一上行功率配置为所述总发射功率;所述终端设备仅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所述第二上行功率配置为所述总发射功率。
8.一种上行功率控制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具备双连接模式,在双连接模式下所述终端设备与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分配单元,用于所述终端设备不支持上行分流时,基于预设的第一分配策略分配所述终端设备的总发射功率,得到第一上行功率和第二上行功率;
所述分配单元,还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支持上行分流时,基于预设的第二分配策略分配所述终端设备的总发射功率,得到第一上行功率和第二上行功率;其中,所述第一分配策略和所述第二分配策略不同;
第一通信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上行功率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第二通信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上行功率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同时向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所述第一分配策略包括基于第一分配比例分配所述总发射功率;所述第二分配策略包括基于第二分配比例分配所述总发射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获取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探测参考信号时对应的第一发送带宽,以及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探测参考信号时对应的第二发送带宽;基于所述第一发送带宽和所述第二发送带宽,确定所述第一分配比例;
或者,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基站的最低功率需求;基于目标基站的最低功率需求和所述总发射功率,确定所述第一分配比例;其中,所述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二基站。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功率调度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功率调度信息;基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各自发送的功率调度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分配比例;其中,所述功率调度信息为物理资源块数量、业务速率、信道质量或路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实现以下之一:
基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各自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的物理资源块数量,确定所述第二分配比例;
基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各自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的业务速率指示,确定所述第二分配比例;
基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各自发送的信道质量指示,确定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的信道质量差值;基于所述信道质量差值确定所述第二分配比例;
基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各自发送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携带的路损指示,确定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的路损差值;基于所述路损差值确定所述第二分配比例。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所述信道质量差值所在的信道质量差值范围;将所述信道质量差值范围对应的分配比例作为所述第二分配比例;其中,不同信道质量差值范围对应不同分配比例;
或者,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所述路损差值所在的路损差值范围;将所述路损差值范围对应的分配比例作为所述第二分配比例;其中,不同路损差值范围对应不同分配比例。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不同时向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所述第一分配策略和所述第二分配策略包括所述终端设备仅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所述第一上行功率配置为所述总发射功率;所述终端设备仅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所述第二上行功率配置为所述总发射功率。
15.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配置为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1910873025.5A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上行功率分配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5121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73025.5A CN112512106B (zh)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上行功率分配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73025.5A CN112512106B (zh)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上行功率分配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12106A true CN112512106A (zh) 2021-03-16
CN112512106B CN112512106B (zh) 2023-04-07

Family

ID=74924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73025.5A Active CN112512106B (zh)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上行功率分配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1210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52218A (zh) * 2013-10-31 2015-1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控制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6105339A (zh) * 2014-03-21 2016-11-09 创新技术实验室株式会社 考虑了双连接的功率限制状况下的pusch/pucch功率定标方法及其装置
CN109309954A (zh) * 2017-07-28 2019-02-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基站和终端
CN109565761A (zh) * 2016-08-09 2019-04-0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跨使用共享和专用射频频谱的多个载波的功率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10149687A (zh) * 2019-06-24 2019-08-20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功率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52218A (zh) * 2013-10-31 2015-1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控制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6105339A (zh) * 2014-03-21 2016-11-09 创新技术实验室株式会社 考虑了双连接的功率限制状况下的pusch/pucch功率定标方法及其装置
CN109565761A (zh) * 2016-08-09 2019-04-0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跨使用共享和专用射频频谱的多个载波的功率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09309954A (zh) * 2017-07-28 2019-02-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基站和终端
CN110149687A (zh) * 2019-06-24 2019-08-20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功率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12106B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96399B (zh) 移动通信中用于多上行链路载波数据传输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10290533B (zh)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050407B (zh) 上行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及系统
CN108141712B (zh) 用于处理接入信息的方法、网络节点和无线装置
JP2019536351A (ja) 電力割振り方法、電力調整方法、端末、および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US20230209540A1 (en) Method of allocating uplink data packet resource and user equipment
CN110971349B (zh) 一种重复传输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KR20200138814A (ko)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단말기 및 네트워크 기기
US11770808B2 (en) Resource indicating method, apparatus, access network device, terminal and system
CN109891970A (zh) 无线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A3046004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apparatus, and terminal apparatus
EP3493637B1 (en) Resource schedu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logical channel
CN112512106B (zh) 一种上行功率分配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34684A (zh) 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5175361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885558A (zh) 配置辅助上行链路sul的方法和装置
CN108702743B (zh) 一种干扰协调方法及装置
US9877331B2 (en) Resource determ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3013610A1 (ja) 通信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24060241A1 (zh) 频域资源分配类型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709754B1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device
WO2023000232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4073896A1 (en) Opportunistic rx beam alignment for sidelink operation in fr2
WO2023123516A1 (zh) 资源的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EP3740017A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