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12034A - 终端快速加载用户识别卡文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终端快速加载用户识别卡文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12034A
CN112512034A CN202011430499.1A CN202011430499A CN112512034A CN 112512034 A CN112512034 A CN 112512034A CN 202011430499 A CN202011430499 A CN 202011430499A CN 112512034 A CN112512034 A CN 1125120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user identification
file
identification card
card f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3049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宇
张天瑜
张建国
许宁
舒敏
张东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bocom Wireless Inc
Original Assignee
Fibocom Wireles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bocom Wireless Inc filed Critical Fibocom Wireless Inc
Priority to CN20201143049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120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12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120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183Processing at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终端快速加载用户识别卡文件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读卡指令,所述读卡指令携带有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查询基带芯片上所述识别码对应的卡账户中是否存储有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若是,则返回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中的卡参数。采用本方法能够提高用户识别卡文件的加载速度。

Description

终端快速加载用户识别卡文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通信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终端快速加载用户识别卡文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通信技术的发展,由于频繁读取用户识别卡、用户识别卡内存发生损坏,导致无法正常读取用户识别卡文件,因而出现了移动终端加载用户识别卡技术。
传统技术中,在出现上述状况时,一般采用重启用户识别卡的方法。
然而,重启用户识别卡的过程中,卡文件很难一次性完全恢复,有时需要反复多次重启用户识别卡才能使其正常运行,从而导致卡文件加载速度较为缓慢。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提高用户识别卡文件的加载速度的终端快速加载用户识别卡文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一种终端快速加载用户识别卡文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读卡指令,所述读卡指令携带有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
查询基带芯片所述识别码对应的卡账户中是否存储有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
若是,则返回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中的卡参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若基带芯片所述识别码对应的卡账户中未存储有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则访问所述用户识别卡,获取用户识别卡的卡文件,并返回卡文件中的卡参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检测到所述用户识别卡为首次插入时,获取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基于所述识别码创建卡账户;
初始化所述用户识别卡,获取在初始化过程中产生的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并将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缓存到所述卡账户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将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缓存到所述卡账户中之前,还包括:
校验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是否受用户识别卡密码保护;
如果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受所述用户识别卡密码保护,则执行将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缓存到所述卡账户中的步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不受所述用户识别卡密码保护,还包括: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存储失败,并访问所述用户识别卡,获取用户识别卡的卡文件,并返回卡文件中的卡参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得所述用户识别卡更新信号;
根据所述更新信号,访问所述用户识别卡,获得更新的第二用户识别卡文件;
若所述基带芯片对应的卡账户中存储有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则将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更新为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文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得所述基带芯片主动更新所述用户识别卡的更新指令;
根据所述更新指令,访问所述用户识别卡,获得更新的第二用户识别卡文件;
若所述基带芯片对应的卡账户中存储有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则将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更新为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文件,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文件内的卡参数同步更新。
一种终端快速加载用户识别卡文件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用户识别卡文件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读卡指令,所述读卡指令携带有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
查询模块,用于查询基带芯片所述识别码对应的卡账户中是否存储有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
卡参数返回模块,用于查询到基带芯片对应的卡账户中存储有所述卡参数时,返回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中的卡参数。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读卡指令,所述读卡指令携带有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
查询基带芯片所述识别码对应的卡账户中是否存储有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
若是,则返回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中的卡参数。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读卡指令,所述读卡指令携带有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
查询基带芯片所述识别码对应的卡账户中是否存储有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
若是,则返回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中的卡参数。
上述终端快速加载用户识别卡文件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当重启或者将用户识别卡重新插入终端,基带芯片需要获取保证其自身正常通信的卡参数时,终端获取读卡指令,根据该读卡指令查询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是否存储在卡账户中,如果存储在卡账户中,则直接从卡账户中返回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中的卡参数,从而实现对用户识别卡的读取。由于在出现异常状况前已经将相应的用户识别卡文件信息存储到卡账户中,因此出现异常状况后,仍能正常获取该用户识别卡文件,且由于直接从卡账户返回卡参数,而不是频繁访问用户识别卡,从而提高了加载用户识别卡文件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终端快速加载用户识别卡文件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基带芯片和用户识别卡交互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终端快速加载用户识别卡文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将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缓存到卡账户中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将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缓存到卡账户中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更新信号更新用户识别卡文件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更新指令更新用户识别卡文件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终端快速加载用户识别卡文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终端快速加载用户识别卡文件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终端102与用户识别卡104通过I/O接口(Input/Output,即输入/输出)进行通信。其中,终端102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
如图2所示,用户识别卡104首次插入终端102时,终端102读取对应该用户识别卡104的识别码,识别码是用于区分不同用户识别卡104的唯一证明。当终端102获得识别码后,会在基带芯片106中基于该识别码创建卡账户110。当上层AP(Application Processor,应用处理器)根据其自身业务需求向基带芯片106下发读卡指令,终端102对用户识别卡104进行初始化,从而读取用户识别卡104文件。终端102获取到用户识别卡104文件后,会将受到用户识别卡104密码保护的用户识别卡104文件保存到卡账户110中。
其中,一般的读取用户识别卡104文件的具体流程为:基带芯片106接收上层AP的读卡指令后,将该读卡指令发送给UIM(User Identity Model,接入网络系统标识)模块,再通过UIM模块108访问用户识别卡104,获取用户识别卡104文件,在UIM模块108获得用户识别卡104文件后,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属存储)模块再访问UIM模块108从而得到用户识别卡104文件中的卡参数。其中,这些卡参数是保证基带芯片106正常工作的重要参数,基带芯片106在NAS模块112获得卡参数后,才能正常执行通信功能(NAS模块112、UIM模块108均位于基带芯片106中)。
本申请中的读取用户识别卡104文件的流程不同于传统方法,在基带芯片106接收上层AP的读卡指令后,将该读卡指令发送给UIM模块108,UIM模块108将卡文件存储在卡账户110中,当基带芯片106需要卡参数时,NAS模块112可以直接从卡账户110中读取。具体地,重启安卓手机终端102或者热插用户识别卡104,基带芯片106需要获取卡参数时,上层AP下发读卡指令给基带芯片106,基带芯片106收到该指令后,通过UIM模块下发数据包,访问用户识别卡104,这些数据包中包含操作类型和待操作的用户识别卡104文件的ID(Identitydocument,身份标识号),根据这些ID,获取相应的用户识别卡104文件。当用户识别卡104文件之前已经存储在卡账户110中,则直接从卡账户110中返回对应的卡参数至NAS模块112。
卡账户110更新时,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是用户识别卡104自身发生更新时,向UIM模块108发送更新信号,UIM模块108在接收到该更新信号时,会根据该更新信号访问用户识别卡104,从而获得更新的用户识别卡104文件(本申请将更新后的用户识别卡104文件称为第二用户识别卡文件,为区别于未更新前的用户识别卡104文件,将未更新前的用户识别卡104文件称为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当更新的用户识别卡104文件的对应文件存储在卡账户110中时,将对应文件更新为更新之后的用户识别卡104文件。此处,对应文件是相对更新之后的用户识别卡104文件而言的,指未更新前的同一用户识别卡104文件。
其二是基带芯片106通过UIM模块108主动向用户识别卡发送更新用户识别卡的更新指令,UIM模块108在接收到该更新指令时,会根据更新指令,访问用户识别卡,从而获得更新的用户识别卡文件。卡参数是卡文件中的数据,因此,卡参数会在用户识别卡文件更新时随之更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终端快速加载用户识别卡文件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终端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2,获取读卡指令,所述读卡指令携带有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
具体地,重启安卓手机终端或者热插用户识别卡,基带芯片需要获取卡参数时,上层AP下发读卡指令给基带芯片,基带芯片收到该指令后,通过UIM模块访问用户识别卡。识别码是识别用户识别卡的唯一证明,因此根据携带识别码的读卡指令,可确定当前读取的用户识别卡。
步骤S304,查询基带芯片上所述识别码对应的卡账户中是否存储有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
其中,基带芯片上识别码的卡账户是在用户识别卡初始化的过程中被终端预先建立,且卡账户中存储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当终端接收到读卡指令时,在基带芯片上查询识别码对应的卡账户中是否存储有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
其中,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即用户识别卡文件,是用户识别卡文件未更新前的版本。用户识别卡文件是指保证基带芯片正常工作的必要文件。
步骤S306,如果基带芯片上所述识别码对应的卡账户中存储有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则返回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中的卡参数。
其中,卡账户位于基带芯片中,是一个能够存储用户识别卡文件的内存空间。用户识别卡文件中包含了许多和基带芯片通信相关的卡参数,如归属网络、短信中心、鉴权参数、安全上下文等。
具体地,如果基带芯片上存储有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就不需要NAS模块通过UIM模块再去访问用户识别卡,只要从卡账户中获取所需的用户识别卡文件中的卡参数即可。
上述的终端快速加载用户识别卡文件的方法中,当重启或者将用户识别卡重新插入终端,基带芯片需要获取保证其自身正常通信的卡参数时,终端获取读卡指令,根据该读卡指令查询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是否存储在卡账户中,如果存储在卡账户中,则直接从卡账户中返回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中的卡参数,从而实现对用户识别卡的读取。由于在出现异常状况前已经将相应的用户识别卡文件信息存储到卡账户中,因此出现异常状况后,仍能正常获取该用户识别卡文件,且由于直接从卡账户返回卡参数,而不是频繁访问用户识别卡,从而提高了加载用户识别卡文件的效率。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若步骤304查询到基带芯片上所述识别码对应的卡账户中未存储有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则执行步骤S308:访问所述用户识别卡,获取用户识别卡的卡文件,并返回卡文件中的卡参数。
具体地,当热插一张新的用户识别卡或重启终端时,该用户识别卡由于不受用户识别卡密码保护,从而在初始化过程中未存储在卡账户中,或者在初始化过程中初始化失败。例如该用户识别卡不受用户识别卡密码保护,在其他终端上使用后,用户识别卡文件被篡改,从而导致更改之后地用户识别卡在卡账户中找不到对应地卡参数。此时,基带芯片在接收到上层AP读卡指令后,将通过UIM模块访问用户识别卡,获得用户识别卡文件,再通过NAS模块访问UIM模块,从而获得基带芯片所需的卡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当基带芯片需要的卡参数未存储于卡账户中时,为了保证基带芯片正常运行,此时仍会获取卡参数,其中获取卡参数的方式较之前有所不同,此时是通过UIM模块获取用户识别卡文件,当获取到用户识别卡文件后,NAS模块对UIM模块进行访问,从而获得用户识别卡文件。因此,在卡账户中未存储有用户识别卡文件的情况下,仍能对用户识别卡进行识别,从而可以提高用户识别卡的加载成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识别卡首次插入终端时,终端先获取用户识别卡对应的识别码,再根据该识别码创建对应的卡账户,之后再对用户识别卡进行初始化,在初始化这一过程中,终端会读取通信协议规定的必要文件,这些必要文件是保证modem正常工作的。除了此类必要文件外,上层AP也会根据业务指示modem去读用户识别卡文件。用户识别卡文件包括基带芯片和上层AP所需的各种卡文件。初始化之后,前述各种文件将被存储在卡账户中。
如图4所示,终端快速加载用户识别卡文件方法还包括:步骤S402,检测到所述用户识别卡为首次插入时,获取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基于所述识别码创建卡账户。
其中,识别码是用户识别卡的身份证,具有唯一性,即一个用户识别卡仅对应一个识别码。基于识别码创建卡账户,可以确保卡账户对应用户识别卡。
步骤S404,初始化所述用户识别卡,获取在初始化过程中产生的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
步骤S406,将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缓存到所述卡账户中。
具体地,终端将用户识别卡文件缓存到卡账户中后,如果之后出现无法识别用户识别卡的状况,则基带芯片不再需要NAS模块通过UIM模块访问用户识别卡文件(NAS模块通过UIM模块访问用户识别卡的交互过程体现的是一种机卡交互),而是直接由NAS模块获取存储在卡账户中的卡参数即可。
本实施例中,在用户识别卡首次插入终端时,先获取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再根据该识别码创建卡账户,此时的卡账户内容为空。在创建完卡账户后,终端会对用户识别卡进行初始化,初始化过程中会产生诸如保证基带芯片正常工作的必要文件。终端将获取这些用户识别卡文件,并将其存储于空的卡账户中。由于卡账户是一个内存空间,将用户识别卡文件存储于卡账户中,从而使后续读取用户识别卡不易受硬件的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终端快速加载用户识别卡文件方法还包括:步骤S502,检测到所述用户识别卡为首次插入时,获取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基于所述识别码创建卡账户。
步骤S504,初始化所述用户识别卡,获取在初始化过程中产生的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
步骤S506,校验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是否受用户识别卡密码保护。
其中,用户识别卡密码是用户识别卡最高权限的密码,即管理员密码。普通用户通常无法拿到,可以用来保护一些用户识别卡文件不被更改。
如果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受用户识别卡密码保护,执行步骤S508,将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缓存到所述卡账户中。
如果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不受用户识别卡密码保护,执行步骤S510,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存储失败,并访问所述用户识别卡,获取用户识别卡的卡文件,并返回卡文件中的卡参数。
其中,不受用户识别卡密码保护的卡文件,可能在使用过程中被更改,A用户识别卡存在用户识别卡文件B1,该用户识别卡文件B1不受用户识别卡密码保护,将其缓存到卡账户后,A用户识别卡在别的设备上使用,用户识别卡文件B1被更改为用户识别卡文件B2,此时再将A用户识别卡换回到原先的设备使用时,用户识别卡文件B2与卡账户中存储的用户识别卡文件B1内容不一致。
本申请中的用户识别卡的卡文件、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和第二用户识别卡文件,在本质上都属于用户识别卡文件,此处为了区分通过卡账户获取用户识别卡文件中的卡参数和通过NAS模块访问UIM模块获取用户识别卡文件中的卡参数,将它和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第二用户识别卡文件在命名上做出区别,称之为用户识别卡的卡文件,表明它是通过NAS模块访问UIM模块获取用户识别卡文件中的卡参数的。
具体地,在用户识别卡文件不受所述用户识别卡密码保护的情况下,此时通过UIM模块访问获取得到用户识别卡文件,当获取到用户识别卡文件后,NAS模块对UIM模块进行访问,从而获得用户识别卡的卡文件,并返回卡文件中的卡参数。
本实施例中,受用户识别卡密码保护的用户识别卡文件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被更改,而不受用户识别卡密码码保护的卡文件,可能在使用过程中被更改。因此,在将用户识别卡文件缓存到卡账户之前,先对用户识别卡文件的安全性进行校验,可以确保缓存到卡账户中的用户识别卡文件未经篡改,从而可以避免后续读取用户识别卡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如读取失败等。
此外,在存储失败后,这些不受用户识别卡密码保护的用户识别卡文件依然能被终端继续读取,只是不能再缓存于卡账户中。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对用户识别卡的读取、识别范围。在不能存储时,继续正常读取用户识别卡文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户识别卡的加载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终端快速加载用户识别卡文件方法还包括:用户识别卡自身发生后,将主动向UIM模块发送更新信号,UIM模块接收信号后,将会访问用户识别卡,从而获得更新的用户识别卡文件。具体执行步骤S602-S606,其中:
步骤S602,获得所述用户识别卡更新信号。
其中,用户识别卡更新信号是一种电信号,用户识别卡自身发生更新时,主动向UIM模块发送更新信号。
步骤S604,根据所述更新信号,访问所述用户识别卡,获得更新的第二用户识别卡文件。
具体地,UIM模块在接收到该更新信号后,将访问用户识别卡,从而获得更新的第二用户识别卡文件。
步骤S606,若所述基带芯片对应的卡账户中存储有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则将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更新为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文件。
本实施例中,在用户识别卡需要更新,终端获取到用户识别卡更新信号时,获取得到更新后的第二用户识别卡文件,再将该第二用户识别卡文件存储到卡账户中。由于在出现异常状况前已经将相应的用户识别卡文件信息存储到卡账户中,因此出现异常状况后,仍能正常获取该用户识别卡文件,且由于直接从卡账户返回卡参数,而不是频繁访问用户识别卡,从而提高了加载用户识别卡文件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还包括:终端主动更新用户识别卡时,将下发更新指令,使UIM模块根据该更新指令,访问用户识别卡,从而获得更新的用户识别卡文件。具体执行步骤S702-S706,其中:
步骤S702,获得所述基带芯片主动更新所述用户识别卡的更新指令。
其中,更新指令是由基带芯片主动下发至UIM模块,UIM模块接收更新指令后,再访问用户识别卡。
步骤S704,根据所述更新指令,访问所述用户识别卡,获得更新的第二用户识别卡文件。
步骤S706,若所述基带芯片对应的卡账户中存储有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则将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更新为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文件,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文件内的卡参数同步更新。
本实施例中,由基带芯片主动下发更新指令至UIM模块,UIM模块接收到该更新指令后,再访问用户识别卡,获取得到更新后的第二用户识别卡文件,再将该第二用户识别卡文件存储到卡账户中。由于在出现异常状况前已经将相应的用户识别卡文件信息存储到卡账户中,因此出现异常状况后,仍能正常获取该用户识别卡文件,且由于直接从卡账户返回卡参数,而不是频繁访问用户识别卡,从而提高了加载用户识别卡文件的效率。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上述实施例涉及的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上述实施例涉及的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提供了一种终端快速加载用户识别卡文件装置,包括:用户识别卡文件获取模块、查询模块和卡参数返回模块,其中:
用户识别卡文件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读卡指令,所述读卡指令携带有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
查询模块,用于查询基带芯片上所述识别码对应的卡账户中是否存储有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
卡参数返回模块,用于查询到基带芯片上对应的卡账户中存储有所述卡参数时,返回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中的卡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卡参数获取模块,在基带芯片上所述识别码对应的卡账户中未存储有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时,用于访问所述用户识别卡,获取用户识别卡的卡文件,并返回卡文件中的卡参数。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卡参数获取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不受所述用户识别卡密码保护时,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存储失败,并访问所述用户识别卡,获取用户识别卡的卡文件,并返回卡文件中的卡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卡账户创建模块、用户识别卡文件缓存模块,其中:
卡账户创建模块,用于检测到所述用户识别卡为首次插入时,获取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基于所述识别码创建卡账户。
用户识别卡文件缓存模块,用于初始化所述用户识别卡,获取在初始化过程中产生的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并将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缓存到所述卡账户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用户识别卡文件校验模块,用于校验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是否受用户识别卡密码保护。
如果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受所述用户识别卡密码保护,则执行将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缓存到所述卡账户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更新信号获取模块、用户识别卡文件获取模块、用户识别卡文件更新模块,其中:
更新信号获取模块,用于获得所述用户识别卡更新信号。
用户识别卡文件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更新信号,访问所述用户识别卡,获得更新的第二用户识别卡文件。
用户识别卡文件更新模块,用于查询到所述基带芯片对应的卡账户中存储有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时,将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更新为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文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更新指令获取模块、用户识别卡文件获取模块、用户识别卡文件更新模块,其中:
更新指令获取模块,用于获得所述基带芯片主动更新所述用户识别卡的更新指令。
用户识别卡文件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更新指令,访问所述用户识别卡,获得更新的第二用户识别卡文件。
用户识别卡文件更新模块,用于查询到所述基带芯片对应的卡账户中存储有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时,将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更新为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文件,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文件内的卡参数同步更新。
关于终端快速加载用户识别卡文件的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终端快速加载用户识别卡文件的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终端快速加载用户识别卡文件的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9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运营商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终端快速加载用户识别卡文件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读卡指令,所述读卡指令携带有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
查询基带芯片上所述识别码对应的卡账户中是否存储有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若是,则返回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中的卡参数。
若基带芯片上所述识别码对应的卡账户中未存储有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则访问所述用户识别卡,获取用户识别卡的卡文件,并返回卡文件中的卡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检测到所述用户识别卡为首次插入时,获取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基于所述识别码创建卡账户;
初始化所述用户识别卡,获取在初始化过程中产生的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并将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缓存到所述卡账户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校验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是否受用户识别卡密码保护;
如果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受所述用户识别卡密码保护,则执行将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缓存到所述卡账户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如果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不受所述用户识别卡密码保护,还包括: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存储失败,并访问所述用户识别卡,获取用户识别卡的卡文件,并返回卡文件中的卡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得所述用户识别卡更新信号;
根据所述更新信号,访问所述用户识别卡,获得更新的第二用户识别卡文件;
若所述基带芯片对应的卡账户中存储有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则将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更新为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文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得所述基带芯片主动更新所述用户识别卡的更新指令;
根据所述更新指令,访问所述用户识别卡,获得更新的第二用户识别卡文件;
若所述基带芯片对应的卡账户中存储有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则将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更新为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文件,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文件内的卡参数同步更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读卡指令,所述读卡指令携带有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
查询基带芯片上所述识别码对应的卡账户中是否存储有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若是,则返回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中的卡参数。
若基带芯片上所述识别码对应的卡账户中未存储有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则访问所述用户识别卡,获取用户识别卡的卡文件,并返回卡文件中的卡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检测到所述用户识别卡为首次插入时,获取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基于所述识别码创建卡账户;
初始化所述用户识别卡,获取在初始化过程中产生的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并将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缓存到所述卡账户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校验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是否受用户识别卡密码保护;
如果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受所述用户识别卡密码保护,则执行将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缓存到所述卡账户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如果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不受所述用户识别卡密码保护,还包括: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存储失败,并访问所述用户识别卡,获取用户识别卡的卡文件,并返回卡文件中的卡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得所述用户识别卡更新信号;
根据所述更新信号,访问所述用户识别卡,获得更新的第二用户识别卡文件;
若所述基带芯片对应的卡账户中存储有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则将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更新为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文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得所述基带芯片主动更新所述用户识别卡的更新指令;
根据所述更新指令,访问所述用户识别卡,获得更新的第二用户识别卡文件;
若所述基带芯片对应的卡账户中存储有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则将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更新为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文件,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文件内的卡参数同步更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终端快速加载用户识别卡文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读卡指令,所述读卡指令携带有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
查询基带芯片上所述识别码对应的卡账户中是否存储有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
若是,则返回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中的卡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基带芯片上所述识别码对应的卡账户中未存储有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则访问所述用户识别卡,获取用户识别卡的卡文件,并返回卡文件中的卡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到所述用户识别卡为首次插入时,获取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基于所述识别码创建卡账户;
初始化所述用户识别卡,获取在初始化过程中产生的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并将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缓存到所述卡账户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缓存到所述卡账户中之前,还包括:
校验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是否受用户识别卡密码保护;
如果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受所述用户识别卡密码保护,则执行将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缓存到所述卡账户中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不受所述用户识别卡密码保护,还包括: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存储失败,并访问所述用户识别卡,获取用户识别卡的卡文件,并返回卡文件中的卡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用户识别卡更新信号;
根据所述更新信号,访问所述用户识别卡,获得更新的第二用户识别卡文件;
若所述基带芯片对应的卡账户中存储有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则将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更新为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文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基带芯片主动更新所述用户识别卡的更新指令;
根据所述更新指令,访问所述用户识别卡,获得更新的第二用户识别卡文件;
若所述基带芯片对应的卡账户中存储有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则将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更新为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文件,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文件内的卡参数同步更新。
8.一种终端快速加载用户识别卡文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用户识别卡文件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读卡指令,所述读卡指令携带有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
查询模块,用于查询基带芯片上所述识别码对应的卡账户中是否存储有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
卡参数返回模块,用于查询到基带芯片对应的卡账户中存储有所述卡参数时,返回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文件中的卡参数。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011430499.1A 2020-12-09 2020-12-09 终端快速加载用户识别卡文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Pending CN1125120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30499.1A CN112512034A (zh) 2020-12-09 2020-12-09 终端快速加载用户识别卡文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30499.1A CN112512034A (zh) 2020-12-09 2020-12-09 终端快速加载用户识别卡文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12034A true CN112512034A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70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30499.1A Pending CN112512034A (zh) 2020-12-09 2020-12-09 终端快速加载用户识别卡文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12034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4677A (zh) * 2009-10-27 2010-03-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移动终端开机时快速加载信息的方法
CN101854426A (zh) * 2010-01-26 2010-10-0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开机启动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2082873A (zh) * 2011-01-13 2011-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开机方法、移动终端及用户识别卡
CN102480726A (zh) * 2010-11-24 2012-05-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密码保护方法、密码保护系统及具有其的移动终端
CN102779283A (zh) * 2012-07-30 2012-11-14 亚信联创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sim卡读写的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05376728A (zh) * 2014-08-26 2016-03-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开机方法及通信终端
CN107678798A (zh) * 2017-09-30 2018-02-0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sim卡快速初始化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4677A (zh) * 2009-10-27 2010-03-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移动终端开机时快速加载信息的方法
CN101854426A (zh) * 2010-01-26 2010-10-0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开机启动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2480726A (zh) * 2010-11-24 2012-05-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密码保护方法、密码保护系统及具有其的移动终端
CN102082873A (zh) * 2011-01-13 2011-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开机方法、移动终端及用户识别卡
CN102779283A (zh) * 2012-07-30 2012-11-14 亚信联创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sim卡读写的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05376728A (zh) * 2014-08-26 2016-03-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开机方法及通信终端
CN107678798A (zh) * 2017-09-30 2018-02-0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sim卡快速初始化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22203B (zh) 敏感信息的保护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10440111B2 (en) Application execution program, application execution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rminal device that executes application
US2009029846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leting data in a communication device
JP6585072B2 (ja) 不揮発性メモリ又はセキュア素子へのデータの読み込みを安全に行うこと
JP6923582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1580419B1 (ko) 적어도 하나의 서비스에 액세스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대응하는 시스템
CN112423281B (zh) 无线模组升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286933B (zh) 认证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586671A (zh) 嵌入式用户识别卡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000346B (zh) 文件升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328068B (zh) 写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411203A (zh) 终端的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691352A (zh) 一种sim卡访问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
KR101297527B1 (ko) 회로 카드 데이터 보호
CN111372235A (zh) 识别卡配置信息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114623B (zh) 数据连接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512034A (zh) 终端快速加载用户识别卡文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US8621557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judging whether manipulation is possible or not based on access control policy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CN114448722A (zh) 跨浏览器登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413267A (zh) 经由安全处理器的固件策略强制执行
CN113468188A (zh) 一种SELinux策略库更新的方法及装置
CN112188591A (zh) 网络接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294786B (zh) 移动终端的写卡保护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US10798574B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ertification framework
US20230297724A1 (en) Hardware identity restoration post-device repai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