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07563B - 一种民用航空器的装备质量视图建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民用航空器的装备质量视图建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07563B
CN112507563B CN202011480895.5A CN202011480895A CN112507563B CN 112507563 B CN112507563 B CN 112507563B CN 202011480895 A CN202011480895 A CN 202011480895A CN 112507563 B CN112507563 B CN 1125075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quality
framework
view
supply ch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8089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07563A (zh
Inventor
刘钊
曾江辉
何瑞恒
孙熙
李硕
徐云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ero Polytechnology Establishment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ero Polytechnology Establishmen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ero Polytechnology Establishment filed Critical China Aero Polytechnology Establishment
Priority to CN20201148089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075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075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075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075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075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5Vehicle, aircraft or watercraft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5Quality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Marketing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民用航空器的装备质量视图建模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S1:建立民用航空器的装备质量要求架构;S2:建立装备全生命周期架构;S3:建立装备供应链组织架构;S4:在前三步骤的基础上,将装备质量要求架构、装备全生命周期架构、装备供应链组织架构三者有机关联,连接不同架构中的相同架构数据元素,得到装备质量架构;S5:将所有装备质量视角下关注的所有装备质量视图的集合统称为装备质量视图。其能够增强装备质量要求与装备研制生产等全生命周期和装备供应链之间的有机关联和深度集成,强化装备质量要求对装备研制生产等全生命周期和装备供应链的牵引作用,同时,提高装备质量要求和装备质量状态信息等的显性化。

Description

一种民用航空器的装备质量视图建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模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民用航空器的装备质量视图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民用航空器研制生产已形成了以主制造商为核心,供应商参与的供应链运作模式。国内企业虽然对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下的质量控制开展了一定的实践,但普遍仍然存在民用航空器研制生产企业内部以及供应链上,即主制造商和供应商自身的研制生产过程中以及主制造商对各级供应商的质量控制过程中,质量要求均尚未系统性建立体系,质量要求尚未与企业实际运营业务紧密结合,因此质量要求的执行和控制仍未充分落地,相关质量控制的先进方法、表单、模板等仍未集成。
装备质量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装备质量反映了一项活动或过程、一个产品、一项服务、一个组织、一个角色、以及它们之间的任意组合满足规定需要和潜在需要的能力特性总和,质量是内建于装备研制生产的整个全生命周期中的,同时与供应链的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也密切相关,因此装备研制生产供应链的全生命周期中的质量要求体系、流程、表单、最佳实践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为了系统性地呈现这个复杂整体,有必要对其复杂度进行分解和管理,而现有技术中尚且没有对民用航空器的装备质量进行建模的方法,不能直观的对民用航空器的装备质量进行评价。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使用架构框架对装备质量架构和装备质量视图进行建模,增强了装备质量要求与装备研制生产等全生命周期和装备供应链之间的有机关联和深度集成,强化了装备质量要求对装备研制生产等全生命周期和装备供应链的牵引作用,同时将装备质量要求的符合性透明化,并提高了装备质量视角下关注的装备质量要求和装备质量状态信息等的显性化,有助于提升装备的综合质量水平。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一种民用航空器的装备质量视图建模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民用航空器的装备质量要求架构:根据用户提供的所有装备质量要求,将所有装备质量要求分层级进行系统梳理和逐条分解,确定每条质量要求的内容并确定彼此之间的关系,使用架构框架,建立装备质量要求架构,该步骤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S11、从用户需求和标准要求的角度,获得一个型号装备全生命周期的所有装备质量要求,其中,所述装备质量要求包括装备的固有质量要求和全生命周期中的过程控制质量要求,将所有装备质量要求分层级进行系统梳理和逐条分解,分解提取出所有最小质量要求条目,具体为根据装备所属行业对质量要求的业务逻辑特征以及业务逻辑特征确定质量要求的拓扑结构,并借助质量要求分解提取出所有最小质量要求条目,每一条最小质量要求条目有且仅有一条对于单一最小业务单元的质量要求描述,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所有最小质量要求条目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某个装备质量要求属于固有质量要求,则进入步骤S12,如某个装备质量要求属于过程控制质量要求,则进入步骤S13;
S12、固有质量要求的质量要求包含于根据相关国家军用标准规定的装备研制总要求中,使用DODAF架构框架,分别构建装备的系统产品分解结构PBS、系统接口描述模型SV-1、系统功能描述模型SV-4、活动与系统追溯矩阵SV-5b以及活动与系统功能的映射矩阵SV-5a,建立装备固有质量要求子架构;
S13、过程控制质量要求的质量要求包含于AS9100系列国际质量标准、装备所属行业的国家质量标准、行业质量标准、装备研制生产责任企业的企业质量标准以及针对该装备的装备专用级质量标准中,使用TOGAF架构框架,采用ADM方法,根据分层级系统梳理和逐条分解的所有装备过程质量要求,建立装备过程质量要求子架构;
S14、将装备固有质量要求子架构和装备过程质量要求子架构加和组成民用航空器的装备质量要求架构;
S2、建立民用航空器的装备质量生命周期架构,梳理装备全生命周期的所有业务域、业务单元、流程及活动,分层级构建装备全生命周期的流程体系,使用架构框架,建立民用航空器的装备质量生命周期架构,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S21、将装备按照不同的业务域进行划分,业务域包括研制、生产、试验及售后,将每一个业务域按照业务单元、流程、活动层级依次梳理细化,注意各个流程、活动之间的接口以及特殊的起始、终止、迭代及判定,分层级梳理细化到最小流程活动,分层级构建装备全生命周期的流程体系;
S22、使用TOGAF架构框架,采用ADM方法,根据分层级构建的装备全生命周期的流程体系,建立民用航空器的装备全生命周期架构;
S3、建立民用航空器的装备供应链组织架构,梳理装备全生命周期中涉及到的组织机构及角色分解,根据供应链中的主制造商、供应商及次级供应商的关系划分,形成供应链的组织体系以及主制造商、供应商、次级供应商内部的组织体系,使用架构框架,建立装备供应链组织架构,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S31、梳理装备全生命周期中涉及到的组织机构及角色分解,包括根据行政结构划分得到的OBS和根据项目合作划分得到的IPT;
S32、根据供应链中的主制造商、供应商、次级供应商的关系划分,形成供应链的组织体系以及主制造商、供应商、次级供应商内部的组织体系;
S33、使用TOGAF架构框架,采用ADM方法,根据上述内容,建立民用航空器的装备供应链组织架构;
S4、在前三步骤的基础上,将民用航空器的装备质量要求架构、装备全生命周期架构以及装备供应链组织架构三者进行有机关联,连接不同架构中的相同数据元素,得到民用航空器的装备质量架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每一个装备全生命周期架构中的最小流程活动元素,与其相关的装备供应链组织架构中的最小角色分解,以及对应的装备质量要求架构中的最小质量要求条目等相同数据元素彼此相互关联,从而使装备质量要求架构、装备全生命周期架构以及装备供应链组织架构三者进行有机关联,得到装备质量架构;
S5、在前四步骤的基础上,在装备质量架构中,在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建立装备全生命周期视图;在供应链以及主制造商、供应商、次级供应商内部的不同组织和角色的视角,建立装备供应链组织视图;通过仿真并执行全生命周期架构中的流程体系,进一步将装备质量视角的概念抽象化和普适化,基于装备质量架构中不同的数据元素及其相互关系,按照任何一个所需的装备质量视角所涉及到的数据和逻辑,计算得到该装备质量视角下关注的装备质量视图,并将所有装备质量视角下关注的所有装备质量视图合并为装备质量视图,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S51、在装备质量架构中,在全生命周期的视角,观察装备质量架构中利益相关方关注的业务、流程、活动涉及到的装备质量要求,根据业务流程维度的每一个数据元素,以资源流、输入输出拓扑关系以及条件逻辑运算的方式,依次分层级建立各个最小活动在业务流程维度的函数,得到并建立装备全生命周期视图;
S52、在装备质量架构中,在供应链以及主制造商、供应商、次级供应商内部的不同组织和角色的视角,观察装备质量架构中利益相关方关注的组织机构、角色分解等涉及到的装备质量要求,建立装备供应链组织视图;
S53、在装备质量架构中,通过仿真并执行全生命周期架构中的流程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S531、从全生命周期架构出发,选取一条所需的业务流程,该条业务流程由诸多最小活动组成,而每一个最小活动关联有供应链架构中的最小活动角色和质量要求架构中的最小质量要求条目;
S532、通过流程仿真的方式,使每一个最小活动角色,按照最小质量要求条目的要求,对关联在该最小活动中的模板、表单以及与该角色相关的部分进行实例化运行,得到带数据的模板以及表单,并以此类推,迭代所有角色在该业务流程中的所有最小活动,仿真得到该质量要求架构中的一个质量模板和表单的运行实例集;
S533、进一步将装备质量视角的概念抽象化和普适化,基于装备质量架构中不同的数据元素及其相互关系,按照任何一个所需的装备质量视角所涉及到的数据和逻辑,计算得到该装备质量视角下关注的装备质量视图,并将所有装备质量视角下关注的所有装备质量视图的集合合并为装备质量视图。
优选地,步骤S51建立的装备供应链组织视图包括全生命周期业务分解描述视图、全生命周期业务资源流描述视图以及关联质量要求视图。
优选地,步骤S52建立的装备供应链组织视图包括供应商分类描述视图、供应商角色分解描述视图以及全生命周期-供应链跟踪模型。
优选地,步骤S53建立的装备质量视图包括全生命周期-质量要求跟踪模型、供应链-质量要求跟踪模型以及最佳实践视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架构框架的装备质量视图建模方法,增强了装备质量要求与装备研制生产等全生命周期和装备供应链之间的有机关联和深度集成,强化了装备质量要求对装备研制生产等全生命周期和装备供应链的牵引作用,同时将装备质量要求的符合性透明化,并提高了装备质量视角下关注的装备质量要求和装备质量状态信息等的显性化,有助于提升装备的综合质量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总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基于架构框架建立装备质量要求架构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基于架构框架建立装备全生命周期架构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基于架构框架建立装备供应链组织架构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基于架构框架建立装备质量架构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基于质量架构建立装备质量视图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一种民用航空器的装备质量视图建模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民用航空器的装备质量要求架构:根据用户提供的所有装备质量要求,将所有装备质量要求分层级进行系统梳理和逐条分解,确定每条质量要求的内容并确定彼此之间的关系,使用架构框架,建立装备质量要求架构,该步骤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S11、从用户需求和标准要求的角度,获得一个型号装备全生命周期的所有装备质量要求,其中,所述装备质量要求包括装备的固有质量要求和全生命周期中的过程控制质量要求,将所有装备质量要求分层级进行系统梳理和逐条分解,分解提取出所有最小质量要求条目,并确定所有最小质量要求条目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某个装备质量要求属于固有质量要求,则进入步骤S12,如某个装备质量要求属于过程控制质量要求,则进入步骤S13;
S12、固有质量要求的质量要求包含于根据相关国家军用标准规定的装备研制总要求中,使用DODAF架构框架,分别构建装备的系统产品分解结构PBS、系统接口描述模型SV-1、系统功能描述模型SV-4、活动与系统追溯矩阵SV-5b以及活动与系统功能的映射矩阵SV-5a,建立装备固有质量要求子架构;
S13、过程控制质量要求的质量要求包含于AS9100系列国际质量标准、装备所属行业的国家质量标准、行业质量标准、装备研制生产责任企业的企业质量标准以及针对该装备的装备专用级质量标准中,使用TOGAF架构框架,采用ADM方法,根据分层级系统梳理和逐条分解的所有装备过程质量要求,建立装备过程质量要求子架构;
S14、将装备固有质量要求子架构和装备过程质量要求子架构加和组成民用航空器的装备质量要求架构;
S2、建立民用航空器的装备质量生命周期架构,梳理装备全生命周期的所有业务域、业务单元、流程及活动,分层级构建装备全生命周期的流程体系,使用架构框架,建立民用航空器的装备质量生命周期架构,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S21、将装备按照不同的业务域进行划分,业务域包括研制、生产、试验及售后,将每一个业务域按照业务单元、流程、活动层级依次梳理细化,注意各个流程、活动之间的接口以及特殊的起始、终止、迭代及判定,分层级梳理细化到最小流程活动,分层级构建装备全生命周期的流程体系;
S22、使用TOGAF架构框架,采用ADM方法,根据分层级构建的装备全生命周期的流程体系,建立民用航空器的装备全生命周期架构;
S3、建立民用航空器的装备供应链组织架构,梳理装备全生命周期中涉及到的组织机构及角色分解,根据供应链中的主制造商、供应商及次级供应商的关系划分,形成供应链的组织体系以及主制造商、供应商、次级供应商内部的组织体系,使用架构框架,建立装备供应链组织架构,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S31、梳理装备全生命周期中涉及到的组织机构及角色分解,包括根据行政结构划分得到的OBS和根据项目合作划分得到的IPT;
S32、根据供应链中的主制造商、供应商、次级供应商的关系划分,形成供应链的组织体系以及主制造商、供应商、次级供应商内部的组织体系;
S33、使用TOGAF架构框架,采用ADM方法,根据上述内容,建立民用航空器的装备供应链组织架构。
S4、在前三步骤的基础上,将民用航空器的装备质量要求架构、装备全生命周期架构以及装备供应链组织架构三者进行有机关联,连接不同架构中的相同数据元素,得到民用航空器的装备质量架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每一个装备全生命周期架构中的最小流程活动元素,与其相关的装备供应链组织架构中的最小角色分解,以及对应的装备质量要求架构中的最小质量要求条目等相同数据元素彼此相互关联,从而使装备质量要求架构、装备全生命周期架构以及装备供应链组织架构三者进行有机关联,得到装备质量架构;
S5、在前四步骤的基础上,在装备质量架构中,在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建立装备全生命周期视图;在供应链以及主制造商、供应商、次级供应商内部的不同组织和角色的视角,建立装备供应链组织视图;通过仿真并执行全生命周期架构中的流程体系,进一步将装备质量视角的概念抽象化和普适化,基于装备质量架构中不同的数据元素及其相互关系,按照任何一个所需的装备质量视角所涉及到的数据和逻辑,计算得到该装备质量视角下关注的装备质量视图,并将所有装备质量视角下关注的所有装备质量视图的集合统称为装备质量视图,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S51、在装备质量架构中,在全生命周期的视角,观察装备质量架构中利益相关方关注的业务、流程、活动涉及到的装备质量要求,得到并建立装备全生命周期视图;
S51、在装备质量架构中,在供应链以及主制造商、供应商、次级供应商内部的不同组织和角色的视角,观察装备质量架构中利益相关方关注的组织机构、角色分解等涉及到的装备质量要求,建立装备供应链组织视图;
S53、在装备质量架构中,通过仿真并执行全生命周期架构中的流程体系,进一步将装备质量视角的概念抽象化和普适化,基于装备质量架构中不同的数据元素及其相互关系,按照任何一个所需的装备质量视角所涉及到的数据和逻辑,编程计算得到该装备质量视角下关注的装备质量视图,并将所有装备质量视角下关注的所有装备质量视图的集合统称为装备质量视图。
民用航空器全生命周期是指民用航空器研发、生产、客服等一系列阶段,并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一系列业务、活动等内容。本研究关注的是民用航空器的质量控制,尤其是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下的过程质量控制,之所以要从民用航空器全生命周期维度和视角进行研究,是因为民用航空器的质量控制,尤其是过程质量控制,在民用航空器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中是不一样的。因此在用质量视图呈现质量视图、流程、表单、最佳实践等内容之前,有必要在民用航空器全生命周期维度和视角进行建模,构建民用航空器全生命周期视图。
为了构建民用航空器全生命周期视图,应首先研究民用航空器全生命周期视图有哪些模型组成。根据HB8525《民用飞机研制程序》等民用航空器研制标准和要求,充分梳理民用航空器研制生命周期的业务域、业务单元、流程、活动、表单等内容,以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企业调研、文献检索等方式,充分梳理民用航空器生产等生命周期的业务域、业务单元、流程、活动、表单等内容,以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梳理民用航空器供应链的企业之间的业务接口。在此基础上,基于BPMN规范,将民用航空器全生命周期中的业务、流程、活动等对应到架构和视图理论中的模型,应开发如下的模型,并由模型组成民用航空器全生命周期视图:
全生命周期业务分解描述
全生命周期业务分解描述模型定义了民用航空器全生命周期业务组成和业务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用来描述民用航空器全生命周期业务层级,并且标识它们之间的上下游逻辑关系,确保民用航空器全生命周期业务的完整性。
民用航空器供应链是由民用航空器研发、生产、客服等一系列业务阶段涉及到的主制造商、供应商、次级供应商等组成的,并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一系列部门、角色等内容。本研究关注的是民用航空器的质量控制,尤其是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下的过程质量控制,之所以要从民用航空器供应链维度和视角进行研究,是因为由于主制造商、供应商、次级供应商等的企业组织结构不同、部门和角色的划分也不同、承接的系统设备等的重要程度不同、承接不同型号的民用航空器研发生产等的工程实践中情况亦不同,而这些都导致民用航空器的质量控制,尤其是过程质量控制,在民用航空器供应链维度和视角上不同类型的供应商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用质量视图呈现质量视图、流程、表单、最佳实践等内容之前,有必要在民用航空器供应链维度和视角进行建模,构建民用航空器供应链视图,应开发如下的模型,并由模型组成民用航空器供应链视图:
供应商分类描述
构建供应商分类描述模型的目的是要理清主制造商和供应商、供应商和次级供应商等供应链上下游供应商的相互关系,标示供应链组织之间的接口、输入、输出关系;同时,按照供应商分类依据的研究成果,赋予供应商分类等属性,从而为区分不同分类供应商的不同质量要求提供基础。
供应商角色分解描述
根据供应商各自的实际情况,对供应商组织内部的部门和角色进行分解和描述。此模型用于明确供应商内部的组织结构,尤其关注了部门的设置以及角色的划分和分配。此模型的目的在于为后续角色级的过程质量控制和管理提供基础性支撑。构建此模型时需要对角色划分的颗粒度进行合适的把握,划分的依据主要为方便角色与多个渠道和层级的质量要求进行衔接,划分过粗容易造成角色重叠,划分过细会增加模型复杂度。此模型也可以用于基于质量控制管理视角的供应商组织角色体系的优化,保证供应商组织角色体系对质量控制管理的完整性和适用性。
全生命周期-供应链跟踪模型
为了从全生命周期和供应链双方的维度和视角验证彼此的完整性和适用性,需要根据全生命周期业务分解描述模型、供应商分类描述模型、和供应商角色分解描述模型生成全生命周期-供应链跟踪模型。构建的全生命周期-供应链跟踪模型通常使用的架构制品形式是矩阵。在此矩阵中,全生命周期和供应链分别构成了矩阵的行和列,选择需要的全生命周期业务和供应链组织、角色,得到“N2”类型的矩阵,这个矩阵应当是只读矩阵,其数据应从上述三个模型中调用。
质量视图是站在质量要求的视角对整个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下的民用航空器全生命周期的描述。在前文构建的民用航空器全生命周期视图和民用航空器供应链视图的基础上,特别站在质量要求的视角对相关模型和视图的元素和数据进行重新组织,应开发如下的模型,并由模型组成民用航空器质量视图:
全生命周期-质量要求跟踪模型
民用航空器质量视图被定义为站在民用航空器质量要求的执行和控制角度得到的视图,是由一系列模型和架构制品组成的。在主制造商-供应商的民用航空器研制生产模式下,将法律法规、AS9100系列质量标准、适航规章、客户需求、主制造商对供应商的质量要求、企业质量文件等一系列质量要求融入业务流程,以视图化、结构化、模型化的形式展现,使各方利益相关方关注和参与,通过流程、表单的规范化使用,确保各类质量要求落地,是民用航空行业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
以全生命周期的维度和视角,支持用户选择所关注的业务片段,并将此业务片段的所有质量要求提取出来,以结构化、模型化的形式展现,就生成了全生命周期-质量要求跟踪模型,作为组成质量视图的第1个模型。
此模型尤其代表着民用航空器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人员、项目管理人员等利益相关方对质量要求的执行和控制的立场和关切点,支持了民用航空器质量要求体系、流程、表单、最佳实践等内容在全生命周期业务之间的传递、共享,并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通过抽取相关质量数据,对绩效进行统计、监控,可以为民用航空器的质量控制、管理、提升提供支撑。
此模型的架构制品具体的呈现可以采用表单等形式,在此表单中,突出了质量要求体系、流程、表单、最佳实践,并明确了其和全生命周期的关联,这个表单应当是只读表单,其数据应从之前的模型中调用。
供应链-质量要求跟踪模型
类似于全生命周期-质量要求跟踪模型,站在供应链的维度和视角上,可以支持用户选择所关注的组织、部门、角色,并将此供应链片段的所有质量要求提取出来,以结构化、模型化的形式展现,就生成了供应链-质量要求跟踪模型,作为组成质量视图的第2个模型。
具体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的总体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方法包括建立装备质量要求架构、建立装备全生命周期架构、建立装备供应链组织架构、建立装备质量架构、建立装备质量视图五个环节,最终形成有效提高装备综合质量水平的装备质量视图。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以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下的某型号民用航空器的研制生产等全生命周期为例,从用户需求和标准要求的角度,其固有质量要求包含于用户向主制造商提出的客户技术需求文档和工作说明书等文件中,其过程控制质量要求包含于AS9100系列国际质量标准、SAE国际标准、EASA欧洲航空安全局适航文件、CAAC中国民航局适航法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行业标准HB 8525-2017《民用飞机研制程序》、主制造商企业级别质量大纲、质量手册、该型号民用航空器级别质量要求等文件中。
在固有质量要求方面,可以使用DODAF架构框架,分别构建该型号民用航空器的系统产品分解结构PBS、系统接口描述模型SV-1、系统功能描述模型SV-4、活动与系统追溯矩阵SV-5b、活动与系统功能的映射矩阵SV-5a等模型,建立民用航空器固有质量要求子架构。在过程质量要求方面,可以使用TOGAF架构框架,采用ADM方法,根据分层级系统梳理和逐条分解的民用航空器的所有过程质量要求,建立民用航空器过程质量要求子架构。由民用航空器固有质量要求子架构和民用航空器过程质量要求子架构组成了民用航空器质量要求架构。
将民用航空器按照研制、生产、试验、售后等大的业务域做划分,将每一个业务域按照业务单元、流程、活动等层级依次梳理细化,分层级梳理细化到最小流程活动,分层级构建民用航空器研制生产等全生命周期的流程体系。
以供应商管理业务域为例,该业务域包含供应商开发、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过程管控、供应商绩效评价、供应商退出等业务单元,每个业务单元又根据该型号民用航空器的主制造商的质量要求架构文件体系细化到流程和活动。使用TOGAF架构框架,采用ADM方法,根据分层级构建的民用航空器研制生产等全生命周期的流程体系,建立民用航空器全生命周期架构。
梳理民用航空器研制生产等全生命周期中涉及到的所有主制造商和各类供应商,在民用航空器中,通常包含机体结构类供应商、系统设备类供应商、原材料和标准件类供应商、设计类供应商等,每一个供应商通常又有多家次级供应商。充分考虑供应链中的主制造商、供应商、次级供应商等关系划分,根据行政结构划分得到OBS以及根据项目合作划分得到的IPT等作为输入,使用TOGAF架构框架,采用ADM方法,建立民用航空器供应链组织架构。
将民用航空器每一个全生命周期架构中的最小流程活动元素,与其相关的民用航空器供应链组织架构中的最小角色分解,以及对应的民用航空器质量要求架构中的最小质量要求条目等相同架构数据元素彼此相互关联,得到民用航空器质量架构。
在上述民用航空器质量架构中,从全生命周期(研制、生产、试验、售后等业务域和对应业务单元、流程、活动等)的视角,建立得到民用航空器全生命周期视图;从供应链以及主制造商、供应商、次级供应商内部(OBS和IPT)的不同组织和角色的视角,建立得到民用航空器供应链组织视图。
通过仿真并执行全生命周期架构中的流程体系,进一步将民用航空器质量视角的概念抽象化和普适化,基于民用航空器质量架构中不同的数据元素及其相互关系,按照任何一个所需的民用航空器质量视角所涉及到的数据和逻辑,编程计算得到该民用航空器质量视角下关注的民用航空器质量视图,并将所有该型号民用航空器质量视角下关注的所有该型号民用航空器质量视图的集合统称为该型号民用航空器质量视图。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民用航空器的装备质量视图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民用航空器的装备质量要求架构:根据用户提供的所有装备质量要求,将所有装备质量要求分层级进行系统梳理和逐条分解,确定每条质量要求的内容并确定彼此之间的关系,使用架构框架,建立装备质量要求架构,该步骤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S11、从用户需求和标准要求的角度,获得一个型号装备全生命周期的所有装备质量要求,其中,所述装备质量要求包括装备的固有质量要求和全生命周期中的过程控制质量要求,将所有装备质量要求分层级进行系统梳理和逐条分解,分解提取出所有最小质量要求条目,具体为根据装备所属行业对质量要求的业务逻辑特征以及业务逻辑特征确定质量要求的拓扑结构,并借助质量要求分解提取出所有最小质量要求条目,每一条最小质量要求条目有且仅有一条对于单一最小业务单元的质量要求描述,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所有最小质量要求条目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某个装备质量要求属于固有质量要求,则进入步骤S12,如某个装备质量要求属于过程控制质量要求,则进入步骤S13;
S12、固有质量要求使用DODAF架构框架,分别构建装备的系统产品分解结构PBS、系统接口描述模型SV-1、系统功能描述模型SV-4、活动与系统追溯矩阵SV-5b以及活动与系统功能的映射矩阵SV-5a,建立装备固有质量要求子架构;
S13、过程控制质量要求使用TOGAF架构框架,采用ADM方法,根据分层级系统梳理和逐条分解的所有装备过程质量要求,建立装备过程质量要求子架构;
S14、将装备固有质量要求子架构和装备过程质量要求子架构加和组成民用航空器的装备质量要求架构;
S2、建立民用航空器的装备质量生命周期架构,梳理装备全生命周期的所有业务域、业务单元、流程及活动,分层级构建装备全生命周期的流程体系,使用架构框架,建立民用航空器的装备质量生命周期架构,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S21、将装备按照不同的业务域进行划分,业务域包括研制、生产、试验及售后,将每一个业务域按照业务单元、流程、活动层级依次梳理细化,注意各个流程、活动之间的接口以及特殊的起始、终止、迭代及判定,分层级梳理细化到最小流程活动,分层级构建装备全生命周期的流程体系;
S22、使用TOGAF架构框架,采用ADM方法,根据分层级构建的装备全生命周期的流程体系,建立民用航空器的装备质量全生命周期架构;
S3、建立民用航空器的装备供应链组织架构,梳理装备全生命周期中涉及到的组织机构及角色分解,根据供应链中的主制造商、供应商及次级供应商的关系划分,形成供应链的组织体系以及主制造商、供应商、次级供应商内部的组织体系,使用架构框架,建立装备供应链组织架构,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S31、梳理装备全生命周期中涉及到的组织机构及角色分解,包括根据行政结构划分得到的OBS和根据项目合作划分得到的IPT;
S32、根据供应链中的主制造商、供应商、次级供应商的关系划分,形成供应链的组织体系以及主制造商、供应商、次级供应商内部的组织体系;
S33、使用TOGAF架构框架,采用ADM方法,根据上述内容,建立民用航空器的装备供应链组织架构;
S4、在前三步骤的基础上,将民用航空器的装备质量要求架构、装备质量全生命周期架构以及装备供应链组织架构三者进行有机关联,连接不同架构中的相同数据元素,得到民用航空器的装备质量架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每一个装备全生命周期架构中的最小流程活动元素,与其相关的装备供应链组织架构中的最小角色分解,以及对应的装备质量要求架构中的最小质量要求条目等相同数据元素彼此相互关联,从而使装备质量要求架构、装备全生命周期架构以及装备供应链组织架构三者进行有机关联,得到装备质量架构;
S5、在前四步骤的基础上,在装备质量架构中,在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建立装备全生命周期视图;在供应链以及主制造商、供应商、次级供应商内部的不同组织和角色的视角,建立装备供应链组织视图;通过仿真并执行全生命周期架构中的流程体系,进一步将装备质量视角的概念抽象化和普适化,基于装备质量架构中不同的数据元素及其相互关系,按照任何一个所需的装备质量视角所涉及到的数据和逻辑,计算得到该装备质量视角下关注的装备质量视图,并将所有装备质量视角下关注的所有装备质量视图合并为装备质量视图,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S51、在装备质量架构中,在全生命周期的视角,观察装备质量架构中利益相关方关注的业务、流程、活动涉及到的装备质量要求,根据业务流程维度的每一个数据元素,以资源流、输入输出拓扑关系以及条件逻辑运算的方式,依次分层级建立各个最小活动在业务流程维度的函数,得到并建立装备全生命周期视图;
S52、在装备质量架构中,在供应链以及主制造商、供应商、次级供应商内部的不同组织和角色的视角,观察装备质量架构中利益相关方关注的组织机构、角色分解等涉及到的装备质量要求,建立装备供应链组织视图;
S53、在装备质量架构中,通过仿真并执行全生命周期架构中的流程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S531、从全生命周期架构出发,选取一条所需的业务流程,该条业务流程由诸多最小活动组成,而每一个最小活动关联有供应链架构中的最小活动角色和质量要求架构中的最小质量要求条目;
S532、通过流程仿真的方式,使每一个最小活动角色,按照最小质量要求条目的要求,对关联在该最小活动中的模板、表单以及与该角色相关的部分进行实例化运行,得到带数据的模板以及表单,并以此类推,迭代所有角色在该业务流程中的所有最小活动,仿真得到该质量要求架构中的一个质量模板和表单的运行实例集;
S533、进一步将装备质量视角的概念抽象化和普适化,基于装备质量架构中不同的数据元素及其相互关系,按照任何一个所需的装备质量视角所涉及到的数据和逻辑,计算得到该装备质量视角下关注的装备质量视图,并将所有装备质量视角下关注的所有装备质量视图的集合合并为装备质量视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民用航空器的装备质量视图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1建立的装备供应链组织视图包括全生命周期业务分解描述视图、全生命周期业务资源流描述视图以及关联质量要求视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民用航空器的装备质量视图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2建立的装备供应链组织视图包括供应商分类描述视图、供应商角色分解描述视图以及全生命周期-供应链跟踪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民用航空器的装备质量视图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3建立的装备质量视图包括全生命周期-质量要求跟踪模型、供应链-质量要求跟踪模型以及最佳实践视图。
CN202011480895.5A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民用航空器的装备质量视图建模方法 Active CN1125075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80895.5A CN112507563B (zh)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民用航空器的装备质量视图建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80895.5A CN112507563B (zh)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民用航空器的装备质量视图建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07563A CN112507563A (zh) 2021-03-16
CN112507563B true CN112507563B (zh) 2022-12-09

Family

ID=74972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80895.5A Active CN112507563B (zh)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民用航空器的装备质量视图建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0756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15380A1 (en) * 2004-07-14 2006-01-19 Manyworlds, Inc Method for business lifecycle management
US20080040364A1 (en) * 2007-05-29 2008-02-14 Di Li Extensible multi-dimensional framework
US20090216604A1 (en) * 2008-02-27 2009-08-27 Hillel Glazer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 solution development and process solution implementa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3D-PLM协同的航空复杂产品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技术研究;贾晓亮;《航空制造技术》;20110615(第12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07563A (zh) 202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 Leoni et al. Aligning real process executions and prescriptive process models through automated planning
Vanderfeesten et al. Evaluating workflow process designs using cohesion and coupling metrics
Paim et al. DWARF: An approach for requirements definition and management of data warehouse systems
Jamshidi et al. To establish enterprise service model from enterprise business model
CN110717320A (zh) 适用于多平台的表单/报表设计器、方法及信息化管理系统
US8756091B2 (en) Methods and tools to support 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 by specifying, relating and analyzing requirements, solutions and deployments
US9031993B2 (en) Customizable library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sign and management using expert knowledge base
CN109491642A (zh) 一种基于场景的需求建模系统及方法、信息数据处理终端
Losavio et al. Quality models to design software architectures
Montilva et al. BMM: A business modeling method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development
Xiao et al. A Requirement Engineering Approach to User-Centered Design
CN112507563B (zh) 一种民用航空器的装备质量视图建模方法
Lu et al. Using the Fuzzy Linguistic preference relation approach for assessing the importance of risk factors in a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ject
Brzozowski et al. Applications of MCDM methods in the ERP system selection process in enterprises
Schoormann et al. Towards aligning business models with business processes: A tool-based approach
CN115080000A (zh) 一种基于组织模型自动构建软件开发过程方法和系统
Caetano et al. Business process decomposition-an approach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separation of concerns
US20140372386A1 (en) Detecting wasteful data collection
Xu et al. Value-aware service model driven architecture and methodology
Khan et al. CMMI Compliant Modernization Framework to Transform Legacy Systems.
Miranda et al. NESSy: a new evaluator for software development tools
Braungarten et al. An approach to classify software measurement storage facilities
Smidts et al. Producing reliable software: an experiment
Lionberger et al. ATAM assistant: a semi-automated tool for the architecture tradeoff analysis method
Frosch-Wilke et al. USING BUSINESS INTELLIGENCE SYSTEMS FOR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VISUALIZ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