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04939A - 一种测定高含水率疏浚泥压缩性和渗透性的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定高含水率疏浚泥压缩性和渗透性的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04939A
CN112504939A CN202011481784.6A CN202011481784A CN112504939A CN 112504939 A CN112504939 A CN 112504939A CN 202011481784 A CN202011481784 A CN 202011481784A CN 112504939 A CN112504939 A CN 1125049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cake
pressure
water
alpha
buchner fu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8178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吏
殷星
蔡袁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to CN20201148178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0493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049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049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 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2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by forcing a fluid through a sample
    • G01N15/0826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by forcing a fluid through a sample and measuring fluid flow rate, i.e. permeation rate or pressure chang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24Earth materia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一种室内测定高含水率疏浚淤泥压缩性和渗透性的装置,包括密封插装在亚克力模型箱顶部的布氏漏斗,布氏漏斗的顶端开口密封连接有密封盖,亚克力模型箱与布氏漏斗之间形成密闭的真空室;亚克力模型箱内设有自动计数电子秤,自动计数电子秤上放置有玻璃烧杯,玻璃烧杯设置在布氏漏斗的下方;亚克力模型箱通过第一橡胶导管与水汽分离瓶连通,水汽分离瓶通过第二橡胶导管与真空泵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室内测定高含水率疏浚淤泥压缩性和渗透性的方法。本发明操作简单,易于上手,制作成本低廉,能够简单明了地采集实验数据,为岩土工程测定高含水率疏浚淤泥压缩性和渗透性提供了一种合适的模拟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测定高含水率疏浚泥压缩性和渗透性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高含水率疏浚泥压缩性和渗透性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沿海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工疏浚淤泥围垦是解决土地紧缺问题的有效方法。由于这种淤泥地基含水率极高,强度及承载力极低等特点,在其用作施工现场之前,必须进行加固改良处理,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在大面积的软土地基处理中,真空预压法是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在软土地基中打设竖向排水板,使该软土地基中的孔隙水从竖向排水板中排出,最终提高了其土体强度以满足上部工程建设的强度和承载力的要求。在这个排水固结的过程中,土层的渗透固结特性对固结速度的快慢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设计真空预压的排水方案之前,首先应该认识被加固土层的渗透及固结特性。
目前,在实际工程中,一般都采用改装的固结仪来同时测定其渗透及固结特性。但是当该仪器被用来测定极高含水率的疏浚淤泥时的渗透及固结特性时,试样极易从固结室中被挤出,导致观测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并且该实验的持续周期很长,不适合应用在工期紧张的工程项目当中。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测定高含水率疏浚泥压缩性和渗透性的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室内测定高含水率疏浚淤泥压缩性和渗透性的装置,包括密封插装在亚克力模型箱顶部的布氏漏斗,布氏漏斗的顶端开口密封连接有密封盖,布氏漏斗内部设有排水板滤膜,布氏漏斗的下端延伸至亚克力模型箱的内部,亚克力模型箱与布氏漏斗之间形成密闭的真空室;
所述亚克力模型箱上设有真空表,亚克力模型箱内设有自动计数电子秤,自动计数电子秤上放置有玻璃烧杯,玻璃烧杯设置在布氏漏斗的下方;亚克力模型箱通过第一橡胶导管与水汽分离瓶连通,第一橡胶导管上设有阀门;水汽分离瓶通过第二橡胶导管与真空泵连接;水汽分离瓶通过第一PU管与压力传感器连接,水汽分离瓶通过第二PU管与压力控制阀连接,压力传感器和压力控制阀分别与压力控制器电连接;水汽分离瓶上设有泄压口,泄压口处安装有泄压阀门。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测定高含水率疏浚泥压缩性和渗透性的方法,包括A组和B组两组平行实验,步骤如下:
S1.A组实验开始前,在布氏漏斗内部填充一定含水率的泥浆,使用密封盖将布氏漏斗密封,将压力控制器的压力阀值设置在第一级目标值,关闭连接亚克力模型箱和水汽分离瓶的第一橡胶导管上的阀门,启动真空泵对水汽分离瓶中的空气进行抽气,直至压力控制器的压力读数达至第一级目标值后,打开第一橡胶导管上的阀门,对亚克力模型箱及布氏漏斗中的泥浆中的空气进行抽气,布氏漏斗中的泥浆中的水经过排水孔排放到亚克力模型箱的玻璃烧杯中;待泥浆在第一级目标压力下排水一定时间t1后,关闭连接亚克力模型箱和水汽分离瓶的第一橡胶导管上的阀门,然后将压力控制器的压力阀值设置在第二级目标值,直至压力控制器的压力读数达至第二级目标值后,打开所关闭的阀门,待泥浆在第二级目标压力下排水一定时间t2后,关闭阀门并将压力控制器的压力阀值设置在第三级目标值,待压力控制器的压力读数达至第三级目标值后,打开第一橡胶导管上的阀门,待泥浆在第三级目标压力下排水一定时间t3后,表示A组实验完成,关闭真空泵;然后打开水汽分离瓶上的泄压阀门,此时整个系统与大气相连,待真空表的读数为零时,将布氏漏斗与亚克力模型箱进行拆分,统计自动计数电子秤实时记录的数据,并清除掉布氏漏斗中的余土与玻璃烧杯中的滤液,以备进行B组平行实验;在A组实验中,应严格控制时间t1,t2,t3的值,以使整个A组实验结束时刻还有悬浮液泥浆存在;
S2.B组实验开始前,在布氏漏斗内部填充一定含水率的泥浆,使用密封盖将布氏漏斗密封,将压力控制器的压力阀值设置在第一级目标值,关闭连接亚克力模型箱和水汽分离瓶的第一橡胶导管上的阀门,启动真空泵对水汽分离瓶中的空气进行抽气,在真空泵对水汽分离瓶进行抽气一段时间压力控制器的压力读数达至第一级目标值后,打开第一橡胶导管上的阀门,对亚克力模型箱及布氏漏斗中的泥浆中的空气进行抽气,布氏漏斗中的泥浆中的水经过排水孔排放到亚克力模型箱的烧杯中,待布氏漏斗内部浆料不再渗出滤液且自动计数电子秤的读数在10分钟内不发生变化后,关闭阀门,然后将压力控制器的压力阀值设置在第二级目标值,直至压力控制器的压力读数达至第二级目标值后,打开第一橡胶导管上的阀门,对整个系统继续进行施加压力,待布氏漏斗内部浆料不再渗出滤液且自动计数电子秤的读数在10分钟内不发生变化后,关闭阀门,然后将压力控制器的压力阀值设置在第三级目标值,直至压力控制器的压力读数达至第三级目标值后,打开导管上的阀门,待自动计数电子秤的读数在10分钟内不发生变化后,表示B组实验完成,关闭真空泵;然后打开水汽分离瓶上的泄压阀门,此时整个系统与大气相连,待真空表的读数为零时,将布氏漏斗与亚克力模型箱进行拆分,统计自动计数电子秤实时记录的数据,并清除掉布氏漏斗中的余土与烧杯中的滤液,以备进行下次实验;
S3.分别对A组实验、B组实验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a.将联系局部滤饼比阻与压缩应力的本构关系式,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2837791970000041
式中:α为局部滤饼比阻;α0为零应力状态下的局部滤饼比阻;Ps为压缩应力;Pa为压缩应力的归一化参数;n为由压缩应力引起的局部滤饼比阻的响应指数;
及联系局部固含率与压缩应力的本构关系式,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2837791970000051
式中:ε为局部固含率;ε0零应力状态下的局部固含率;Ps为压缩应力;Pa为压缩应力的归一化参数;β为由压缩应力引起的局部滤饼孔隙率的响应指数;
整个滤饼范围内积分,分别得到平均滤饼比阻及平均滤饼固含率与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之间的关系,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2837791970000052
Figure BDA0002837791970000053
式中:αav为均滤饼比阻;α0零应力状态下的局部滤饼比阻;Pa为压缩应力的归一化参数;ΔPc为滤饼上的压降;εav为平均滤饼固含率;ε0零应力状态下的局部固含率;n为由压缩应力引起的局部滤饼比阻的响应指数;β为由压缩应力引起的局部滤饼孔隙率的响应指数;
b.通过A组实验过程中出水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以对其进行微分然后得到出水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随后通过关系式(3.5),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2837791970000054
即得到实验过程中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与出水速率的倒数之间的关系,公式(3.5)中(dt/dv)m指初始时刻出水速率的倒数,其值通过对出水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进行外插拟合得到;P在三个不同的阶段分别对应其目标压力值,P1则对应第一级目标压力值;
c.随后根据过滤过程的控制方程,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2837791970000061
式中:αav为均滤饼比阻;ΔPc为滤饼上的压降;μ为滤液的粘度;ρ为滤液的密度;s为泥浆中固相的质量分数;m为干滤饼与湿滤饼的质量比;v为每单位滤膜面积的累积滤液体积;
并将联系无限平均滤饼比阻αav,i与平均滤饼比阻αav的关系式,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2837791970000062
式中:αav,i为无限平均滤饼比阻;s为泥浆中固相的质量分数;为干滤饼与湿滤饼的质量比;
将公式(3.7)代入到公式(3.6)中,得到公式(3.8):
Figure BDA0002837791970000063
即得到无限平均滤饼比阻αav,i与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之间的关系,公式(3.8)中,μ代表水的粘度;v为每单位滤膜面积的累积滤液体积;ρ和s分别代表水的密度和实验浆料的固体质量分数;m代表湿滤饼与干滤饼的质量比,通过公式(3.9),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2837791970000071
将其与平均滤饼固含率联系起来;
d.通过B组实验过程中出水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以对其进行微分得到
Figure BDA0002837791970000072
和t+tm之间的变化关系,随后将二者的关系绘制成双对数关系,即可从图中直观的得到B组实验过程中过滤阶段与压缩阶段的转折点,随即便可得到转折点时刻所排出的滤液量vt;其中tm指形成阻力大小为滤膜阻力厚度的滤饼所需要的时间,通过对t/v和v之间的关系进行线性拟合然后得到该拟合直线的斜率及截距,随后通过关系式(3.10),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2837791970000073
式中:a为对t/v和v之间的关系进行线性拟合得到的直线的斜率;vm为形成与滤膜阻力相等的滤饼时所产生的每单位滤膜面积的滤液体积;v为每单位滤膜面积的累积滤液体积;
vm和a可以通过式tm=avm 2与tm相关联,最后便可得到tm具体的数值;
e.在确定转折点时刻所排出的滤液量vt后,便可通过表达式,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2837791970000074
确定该时刻对应的滤饼固含率,公式(3.11)中Ws表示过滤泥浆的净质量,A和ρs分别表示过滤面积和泥浆中固体的密度;
f.确定转折点时刻所排出的滤液量vt及B组实验过程中出水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便可获得每一级目标压力下压缩阶段渗出的滤液量vc,1,vc,2及vc,3,之后通过公式(3.12),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2837791970000081
便可得到每一级压缩阶段结束时刻对应的固含率,其中ω0表示每单位过滤面积的压缩滤饼的净固体体积;
g.将实验得到的无限平均滤饼比阻αav,i与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之间的数据用关系式,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2837791970000082
进行拟合,便可得到相应的拟合参数α1,n1,Pa,1,α1,n1,Pa,1分别对应α0,n,Pa;随后将得到的n1,Pa,1的值作为n,Pa的初始值;
h.将上述得到的Pa的初始值及实验得到的每一级压缩阶段结束时刻对应的固含率与压缩应力之间的数据用关系式(3.2)进行拟合,便可得到相应的拟合参数ε0,β;
i.将上述拟合得到的参数n,Pa,ε0,β代入到关系式(3.4)中,得到平均滤饼固含率与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之间的关系;
j.将步骤i中得到的平均滤饼固含率与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之间的关系,应用到关系式(3.9)当中,便可得到湿滤饼与干滤饼的质量比与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之间的关系;
k.结合上述得到的湿滤饼与干滤饼的质量比与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之间及A组实验得到的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与出水速率的倒数之间的关系,再通过关系式(3.6),便可得到平均滤饼比阻αav与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之间的关系;
l.将步骤k中得到的平均滤饼比阻αav与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之间的关系用关系式(3.3)进行拟合,便可得到相应的拟合参数α0,n,Pa
m.将步骤c得到的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对应的无限平均滤饼比阻αav,i的值与步骤l得到的相同的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对应的平均滤饼比阻αav的值进行比较,若满足关系式
Figure BDA0002837791970000091
则可以得到最终的本构参数,最终的拟合参数即为步骤l和步骤h得到的α0,n,Pa,ε0,β,反之若不满足上述关系式,则对步骤h-m进行迭代循环,直至迭代前后分别计算得到的平均滤饼比阻满足上述关系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两组平行实验过程中的出水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实验所用浆料在固结过程的压缩和渗透特性,本发明所述装置操作简单,易于上手,制作成本低廉,能够简单明了地采集实验数据,为岩土工程测定高含水率疏浚淤泥压缩性和渗透性提供了一种合适的模拟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布氏漏斗;2、亚克力模型箱;3、自动计数电子秤;4、玻璃烧杯;5、水汽分离瓶;6、第一橡胶导管;7、第二橡胶导管;8、第一号PU管;9、第二PU管;10、压力控制器;11、压力传感器;12压力控制阀;13、真空泵;14、真空表;15、排水板滤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附图,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室内测定高含水率疏浚淤泥压缩性和渗透性的装置,包括密封插装在亚克力模型箱2顶部的布氏漏斗1,布氏漏斗1的顶端开口密封连接有密封盖,布氏漏斗1内部设有排水板滤膜15,布氏漏斗1的下端延伸至亚克力模型箱2的内部,亚克力模型箱2与布氏漏斗1之间形成密闭的真空室;
所述亚克力模型箱2上设有真空表14,亚克力模型箱2内设有自动计数电子秤3,自动计数电子秤3上放置有玻璃烧杯4,玻璃烧杯4设置在布氏漏斗1的下方;亚克力模型箱2通过第一橡胶导管6与水汽分离瓶5连通,第一橡胶导管6上设有阀门;水汽分离瓶5通过第二橡胶导管7与真空泵13连接;水汽分离瓶5通过第一PU管8与压力传感器11连接,水汽分离瓶5通过第二PU管9与压力控制阀12连接,压力传感器11和压力控制阀12分别与压力控制器10电连接;水汽分离瓶5上设有泄压口,泄压口处安装有泄压阀门。
本实施例中,亚克力模型箱2的长、宽、高的长度分别为30cm、30cm、20cm;玻璃烧杯4的规格为500ml;布氏漏斗1的直径为9cm,高度为10cm;第一橡胶导管6的长度为0.5m;水汽分离瓶5的直径为20cm,高度为20cm;第二橡胶导管7的长度为0.5m;所述的第一PU导管8的长度为0.5m;第二PU导管9的长度为0.5m。
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1)将自动计数电子秤3放置在亚克力模型箱2内部;
(2)将玻璃烧杯4放置在自动计数电子秤3上方;
(3)用螺丝将亚克力模型箱2密封;
(4)将排水板滤膜15放置在布氏漏斗1内部的底端;
(5)将布氏漏斗1与亚克力模型箱2连接;
(6)将第一橡胶导管6一端与亚克力模型箱2上部的开口连接,再把导管的另一端与水汽分离瓶5上部的开口连接;
(7)将第二橡胶导管7一端与水汽分离瓶5上部的开口连接,再把导管的另一端与真空泵13侧面进气口密闭连通;
(8)将第一PU导管8一端与压力传感器11连接,再把导管的另一端与水汽分离瓶5上部的开口连接;
(9)将第二PU导管9一端与压力控制阀12连接,再把导管的另一端与水汽分离瓶5上部的开口连接;
(10)将实验浆料填入布氏漏斗1内部,并用螺丝将密封盖与布氏漏斗1密封;
(11)真空压滤实验开始后,实时记录自动计数电子秤读数,直至实验结束。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测定高含水率疏浚泥压缩性和渗透性的方法,包括A组和B组两组平行实验,步骤如下:
S1.A组实验开始前,在布氏漏斗内部填充一定含水率的泥浆,使用密封盖将布氏漏斗密封,将压力控制器的压力阀值设置在第一级目标值,关闭连接亚克力模型箱和水汽分离瓶的第一橡胶导管上的阀门,启动真空泵对水汽分离瓶中的空气进行抽气,直至压力控制器的压力读数达至第一级目标值后,打开第一橡胶导管上的阀门,对亚克力模型箱及布氏漏斗中的泥浆中的空气进行抽气,布氏漏斗中的泥浆中的水经过排水孔排放到亚克力模型箱的玻璃烧杯中;待泥浆在第一级目标压力下排水一定时间t1后,关闭连接亚克力模型箱和水汽分离瓶的第一橡胶导管上的阀门,然后将压力控制器的压力阀值设置在第二级目标值,直至压力控制器的压力读数达至第二级目标值后,打开所关闭的阀门,待泥浆在第二级目标压力下排水一定时间t2后,关闭阀门并将压力控制器的压力阀值设置在第三级目标值,待压力控制器的压力读数达至第三级目标值后,打开第一橡胶导管上的阀门,待泥浆在第三级目标压力下排水一定时间t3后,表示A组实验完成,关闭真空泵;然后打开水汽分离瓶上的泄压阀门,此时整个系统与大气相连,待真空表的读数为零时,将布氏漏斗与亚克力模型箱进行拆分,统计自动计数电子秤实时记录的数据,并清除掉布氏漏斗中的余土与玻璃烧杯中的滤液,以备进行B组平行实验;在A组实验中,应严格控制时间t1,t2,t3的值,以使整个A组实验结束时刻还有悬浮液泥浆存在;
S2.B组实验开始前,在布氏漏斗内部填充一定含水率的泥浆,使用密封盖将布氏漏斗密封,将压力控制器的压力阀值设置在第一级目标值,关闭连接亚克力模型箱和水汽分离瓶的第一橡胶导管上的阀门,启动真空泵对水汽分离瓶中的空气进行抽气,在真空泵对水汽分离瓶进行抽气一段时间压力控制器的压力读数达至第一级目标值后,打开第一橡胶导管上的阀门,对亚克力模型箱及布氏漏斗中的泥浆中的空气进行抽气,布氏漏斗中的泥浆中的水经过排水孔排放到亚克力模型箱的烧杯中,待布氏漏斗内部浆料不再渗出滤液且自动计数电子秤的读数在10分钟内不发生变化后,关闭阀门,然后将压力控制器的压力阀值设置在第二级目标值,直至压力控制器的压力读数达至第二级目标值后,打开第一橡胶导管上的阀门,对整个系统继续进行施加压力,待布氏漏斗内部浆料不再渗出滤液且自动计数电子秤的读数在10分钟内不发生变化后,关闭阀门,然后将压力控制器的压力阀值设置在第三级目标值,直至压力控制器的压力读数达至第三级目标值后,打开导管上的阀门,待自动计数电子秤的读数在10分钟内不发生变化后,表示B组实验完成,关闭真空泵;然后打开水汽分离瓶上的泄压阀门,此时整个系统与大气相连,待真空表的读数为零时,将布氏漏斗与亚克力模型箱进行拆分,统计自动计数电子秤实时记录的数据,并清除掉布氏漏斗中的余土与烧杯中的滤液,以备进行下次实验;
S3.分别对A组实验、B组实验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a.将联系局部滤饼比阻与压缩应力的本构关系式,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2837791970000151
式中:α为局部滤饼比阻;α0为零应力状态下的局部滤饼比阻;Ps为压缩应力;Pa为压缩应力的归一化参数;n为由压缩应力引起的局部滤饼比阻的响应指数;
及联系局部固含率与压缩应力的本构关系式,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2837791970000152
式中:ε为局部固含率;ε0零应力状态下的局部固含率;Ps为压缩应力;Pa为压缩应力的归一化参数;β为由压缩应力引起的局部滤饼孔隙率的响应指数;
整个滤饼范围内积分,分别得到平均滤饼比阻及平均滤饼固含率与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之间的关系,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2837791970000153
Figure BDA0002837791970000154
式中:αav为均滤饼比阻;α0零应力状态下的局部滤饼比阻;Pa为压缩应力的归一化参数;ΔPc为滤饼上的压降;εav为平均滤饼固含率;ε0零应力状态下的局部固含率;n为由压缩应力引起的局部滤饼比阻的响应指数;β为由压缩应力引起的局部滤饼孔隙率的响应指数;
b.通过A组实验过程中出水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以对其进行微分然后得到出水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随后通过关系式(3.5),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2837791970000161
即得到实验过程中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与出水速率的倒数之间的关系,公式(3.5)中(dt/dv)m指初始时刻出水速率的倒数,其值通过对出水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进行外插拟合得到;P在三个不同的阶段分别对应其目标压力值,P1则对应第一级目标压力值;
c.随后根据过滤过程的控制方程,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2837791970000162
式中:αav为均滤饼比阻;ΔPc为滤饼上的压降;μ为滤液的粘度;ρ为滤液的密度;s为泥浆中固相的质量分数;m为干滤饼与湿滤饼的质量比;v为每单位滤膜面积的累积滤液体积;
并将联系无限平均滤饼比阻αav,i与平均滤饼比阻αav的关系式,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2837791970000171
式中:αav,i为无限平均滤饼比阻;s为泥浆中固相的质量分数;为干滤饼与湿滤饼的质量比;
将公式(3.7)代入到公式(3.6)中,得到公式(3.8):
Figure BDA0002837791970000172
即得到无限平均滤饼比阻αav,i与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之间的关系,公式(3.8)中,μ代表水的粘度;v为每单位滤膜面积的累积滤液体积;ρ和s分别代表水的密度和实验浆料的固体质量分数;m代表湿滤饼与干滤饼的质量比,通过公式(3.9),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2837791970000173
将其与平均滤饼固含率联系起来;
d.通过B组实验过程中出水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以对其进行微分得到
Figure BDA0002837791970000174
和t+tm之间的变化关系,随后将二者的关系绘制成双对数关系,即可从图中直观的得到B组实验过程中过滤阶段与压缩阶段的转折点,随即便可得到转折点时刻所排出的滤液量vt;其中tm指形成阻力大小为滤膜阻力厚度的滤饼所需要的时间,通过对t/v和v之间的关系进行线性拟合然后得到该拟合直线的斜率及截距,随后通过关系式(3.10),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2837791970000175
式中:a为对t/v和v之间的关系进行线性拟合得到的直线的斜率;vm为形成与滤膜阻力相等的滤饼时所产生的每单位滤膜面积的滤液体积;v为每单位滤膜面积的累积滤液体积;
vm和a可以通过式tm=avm 2与tm相关联,最后便可得到tm具体的数值;
e.在确定转折点时刻所排出的滤液量vt后,便可通过表达式,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2837791970000181
确定该时刻对应的滤饼固含率,公式(3.11)中Ws表示过滤泥浆的净质量,A和ρs分别表示过滤面积和泥浆中固体的密度;
f.确定转折点时刻所排出的滤液量vt及B组实验过程中出水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便可获得每一级目标压力下压缩阶段渗出的滤液量vc,1,vc,2及vc,3,之后通过公式(3.12),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2837791970000182
便可得到每一级压缩阶段结束时刻对应的固含率,其中ω0表示每单位过滤面积的压缩滤饼的净固体体积;
g.将实验得到的无限平均滤饼比阻αav,i与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之间的数据用关系式,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2837791970000191
进行拟合,便可得到相应的拟合参数α1,n1,Pa,1,α1,n1,Pa,1分别对应α0,n,Pa;随后将得到的n1,Pa,1的值作为n,Pa的初始值;
h.将上述得到的Pa的初始值及实验得到的每一级压缩阶段结束时刻对应的固含率与压缩应力之间的数据用关系式(3.2),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2837791970000192
进行拟合,便可得到相应的拟合参数ε0,β;
i.将上述拟合得到的参数n,Pa,ε0,β代入到关系式(3.4),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2837791970000193
中,得到平均滤饼固含率与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之间的关系;
j.将步骤i中得到的平均滤饼固含率与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之间的关系,应用到关系式(3.9),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2837791970000194
当中,便可得到湿滤饼与干滤饼的质量比与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之间的关系;
k.结合上述得到的湿滤饼与干滤饼的质量比与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之间及A组实验得到的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与出水速率的倒数之间的关系,再通过关系式(3.6),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2837791970000201
便可得到平均滤饼比阻αav与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之间的关系;
l.将步骤k中得到的平均滤饼比阻αav与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之间的关系用关系式(3.3),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2837791970000202
进行拟合,便可得到相应的拟合参数α0,n,Pa
m.将步骤c得到的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对应的无限平均滤饼比阻αav,i的值与步骤l得到的相同的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对应的平均滤饼比阻αav的值进行比较,若满足关系式
Figure BDA0002837791970000203
则可以得到最终的本构参数,最终的拟合参数即为步骤l和步骤h得到的α0,n,Pa,ε0,β,反之若不满足上述关系式,则对步骤h-m进行迭代循环,直至迭代前后分别计算得到的平均滤饼比阻满足上述关系式。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发明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Claims (2)

1.一种室内测定高含水率疏浚淤泥压缩性和渗透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插装在亚克力模型箱(2)顶部的布氏漏斗(1),布氏漏斗(1)的顶端开口密封连接有密封盖,布氏漏斗(1)内部设有排水板滤膜(15),布氏漏斗(1)的下端延伸至亚克力模型箱(2)的内部,亚克力模型箱(2)与布氏漏斗(1)之间形成密闭的真空室;
所述亚克力模型箱(2)上设有真空表(14),亚克力模型箱(2)内设有自动计数电子秤(3),自动计数电子秤(3)上放置有玻璃烧杯(4),玻璃烧杯(4)设置在布氏漏斗(1)的下方;亚克力模型箱(2)通过第一橡胶导管(6)与水汽分离瓶(5)连通,第一橡胶导管(6)上设有阀门;水汽分离瓶(5)通过第二橡胶导管(7)与真空泵(13)连接;水汽分离瓶(5)通过第一PU管(8)与压力传感器(11)连接,水汽分离瓶(5)通过第二PU管(9)与压力控制阀(12)连接,压力传感器(11)和压力控制阀(12)分别与压力控制器(10)电连接;水汽分离瓶(5)上设有泄压口,泄压口处安装有泄压阀门。
2.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定高含水率疏浚泥压缩性和渗透性的装置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A组和B组两组平行实验,步骤如下:
S1.A组实验开始前,在布氏漏斗内部填充一定含水率的泥浆,使用密封盖将布氏漏斗密封,将压力控制器的压力阀值设置在第一级目标值,关闭连接亚克力模型箱和水汽分离瓶的第一橡胶导管上的阀门,启动真空泵对水汽分离瓶中的空气进行抽气,直至压力控制器的压力读数达至第一级目标值后,打开第一橡胶导管上的阀门,对亚克力模型箱及布氏漏斗中的泥浆中的空气进行抽气,布氏漏斗中的泥浆中的水经过排水孔排放到亚克力模型箱的玻璃烧杯中;待泥浆在第一级目标压力下排水一定时间t1后,关闭连接亚克力模型箱和水汽分离瓶的第一橡胶导管上的阀门,然后将压力控制器的压力阀值设置在第二级目标值,直至压力控制器的压力读数达至第二级目标值后,打开所关闭的阀门,待泥浆在第二级目标压力下排水一定时间t2后,关闭阀门并将压力控制器的压力阀值设置在第三级目标值,待压力控制器的压力读数达至第三级目标值后,打开第一橡胶导管上的阀门,待泥浆在第三级目标压力下排水一定时间t3后,表示A组实验完成,关闭真空泵;然后打开水汽分离瓶上的泄压阀门,此时整个系统与大气相连,待真空表的读数为零时,将布氏漏斗与亚克力模型箱进行拆分,统计自动计数电子秤实时记录的数据,并清除掉布氏漏斗中的余土与玻璃烧杯中的滤液,以备进行B组平行实验;在A组实验中,应严格控制时间t1,t2,t3的值,以使整个A组实验结束时刻还有悬浮液泥浆存在;
S2.B组实验开始前,在布氏漏斗内部填充一定含水率的泥浆,使用密封盖将布氏漏斗密封,将压力控制器的压力阀值设置在第一级目标值,关闭连接亚克力模型箱和水汽分离瓶的第一橡胶导管上的阀门,启动真空泵对水汽分离瓶中的空气进行抽气,在真空泵对水汽分离瓶进行抽气一段时间压力控制器的压力读数达至第一级目标值后,打开第一橡胶导管上的阀门,对亚克力模型箱及布氏漏斗中的泥浆中的空气进行抽气,布氏漏斗中的泥浆中的水经过排水孔排放到亚克力模型箱的烧杯中,待布氏漏斗内部浆料不再渗出滤液且自动计数电子秤的读数在10分钟内不发生变化后,关闭阀门,然后将压力控制器的压力阀值设置在第二级目标值,直至压力控制器的压力读数达至第二级目标值后,打开第一橡胶导管上的阀门,对整个系统继续进行施加压力,待布氏漏斗内部浆料不再渗出滤液且自动计数电子秤的读数在10分钟内不发生变化后,关闭阀门,然后将压力控制器的压力阀值设置在第三级目标值,直至压力控制器的压力读数达至第三级目标值后,打开导管上的阀门,待自动计数电子秤的读数在10分钟内不发生变化后,表示B组实验完成,关闭真空泵;然后打开水汽分离瓶上的泄压阀门,此时整个系统与大气相连,待真空表的读数为零时,将布氏漏斗与亚克力模型箱进行拆分,统计自动计数电子秤实时记录的数据,并清除掉布氏漏斗中的余土与烧杯中的滤液,以备进行下次实验;
S3.分别对A组实验、B组实验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a.将联系局部滤饼比阻与压缩应力的本构关系式,具体如下:
Figure FDA0002837791960000031
式中:α为局部滤饼比阻;α0为零应力状态下的局部滤饼比阻;Ps为压缩应力;Pa为压缩应力的归一化参数;n为由压缩应力引起的局部滤饼比阻的响应指数;
及联系局部固含率与压缩应力的本构关系式,具体如下:
Figure FDA0002837791960000041
式中:ε为局部固含率;ε0零应力状态下的局部固含率;Ps为压缩应力;Pa为压缩应力的归一化参数;β为由压缩应力引起的局部滤饼孔隙率的响应指数;
整个滤饼范围内积分,分别得到平均滤饼比阻及平均滤饼固含率与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之间的关系,具体如下:
Figure FDA0002837791960000042
Figure FDA0002837791960000043
式中:αav为均滤饼比阻;α0零应力状态下的局部滤饼比阻;Pa为压缩应力的归一化参数;ΔPc为滤饼上的压降;εav为平均滤饼固含率;ε0零应力状态下的局部固含率;n为由压缩应力引起的局部滤饼比阻的响应指数;β为由压缩应力引起的局部滤饼孔隙率的响应指数;
b.通过A组实验过程中出水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以对其进行微分然后得到出水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随后通过关系式(3.5),具体如下:
Figure FDA0002837791960000051
即得到实验过程中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与出水速率的倒数之间的关系,公式(3.5)中(dt/dv)m指初始时刻出水速率的倒数,其值通过对出水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进行外插拟合得到;P在三个不同的阶段分别对应其目标压力值,P1则对应第一级目标压力值;
c.随后根据过滤过程的控制方程,具体如下:
Figure FDA0002837791960000052
式中:αav为均滤饼比阻;ΔPc为滤饼上的压降;μ为滤液的粘度;ρ为滤液的密度;s为泥浆中固相的质量分数;m为干滤饼与湿滤饼的质量比;v为每单位滤膜面积的累积滤液体积;
并将联系无限平均滤饼比阻αav,i与平均滤饼比阻αav的关系式,具体如下:
Figure FDA0002837791960000053
式中:αav,i为无限平均滤饼比阻;s为泥浆中固相的质量分数;m为干滤饼与湿滤饼的质量比;
将公式(3.7)代入到公式(3.6)中,得到公式(3.8):
Figure FDA0002837791960000061
即得到无限平均滤饼比阻αav,i与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之间的关系,公式(3.8)中,μ代表水的粘度;v为每单位滤膜面积的累积滤液体积;ρ和s分别代表水的密度和实验浆料的固体质量分数;m代表湿滤饼与干滤饼的质量比,通过公式(3.9),具体如下:
Figure FDA0002837791960000062
将其与平均滤饼固含率联系起来;
d.通过B组实验过程中出水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以对其进行微分得到
Figure FDA0002837791960000063
和t+tm之间的变化关系,随后将二者的关系绘制成双对数关系,即可从图中直观的得到B组实验过程中过滤阶段与压缩阶段的转折点,随即便可得到转折点时刻所排出的滤液量vt;其中tm指形成阻力大小为滤膜阻力厚度的滤饼所需要的时间,通过对t/v和v之间的关系进行线性拟合然后得到该拟合直线的斜率及截距,随后通过关系式(3.10),具体如下:
Figure FDA0002837791960000064
式中:a为对t/v和v之间的关系进行线性拟合得到的直线的斜率;vm为形成与滤膜阻力相等的滤饼时所产生的每单位滤膜面积的滤液体积;v为每单位滤膜面积的累积滤液体积;
vm和a可以通过式tm=avm 2与tm相关联,最后便可得到tm具体的数值;
e.在确定转折点时刻所排出的滤液量vt后,便可通过表达式,具体如下:
Figure FDA0002837791960000071
确定该时刻对应的滤饼固含率,公式(3.11)中Ws表示过滤泥浆的净质量,A和ρs分别表示过滤面积和泥浆中固体的密度;
f.确定转折点时刻所排出的滤液量vt及B组实验过程中出水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便可获得每一级目标压力下压缩阶段渗出的滤液量vc,1,vc,2及vc,3,之后通过公式(3.12),具体如下:
Figure FDA0002837791960000072
便可得到每一级压缩阶段结束时刻对应的固含率,其中ω0表示每单位过滤面积的压缩滤饼的净固体体积;
g.将实验得到的无限平均滤饼比阻αav,i与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之间的数据用关系式,具体如下:
Figure FDA0002837791960000073
进行拟合,便可得到相应的拟合参数α1,n1,Pa,1,α1,n1,Pa,1分别对应α0,n,Pa;随后将得到的n1,Pa,1的值作为n,Pa的初始值;
h.将上述得到的Pa的初始值及实验得到的每一级压缩阶段结束时刻对应的固含率与压缩应力之间的数据用关系式(3.2)进行拟合,便可得到相应的拟合参数ε0,β;
i.将上述拟合得到的参数n,Pa,ε0,β代入到关系式(3.4)中,得到平均滤饼固含率与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之间的关系;
j.将步骤i中得到的平均滤饼固含率与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之间的关系,应用到关系式(3.9)当中,便可得到湿滤饼与干滤饼的质量比与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之间的关系;
k.结合上述得到的湿滤饼与干滤饼的质量比与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之间及A组实验得到的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与出水速率的倒数之间的关系,再通过关系式(3.6),便可得到平均滤饼比阻αav与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之间的关系;
I.将步骤k中得到的平均滤饼比阻αav与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之间的关系用关系式(3.3)进行拟合,便可得到相应的拟合参数α0,n,Pa
m.将步骤c得到的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对应的无限平均滤饼比阻αav,i的值与步骤I得到的相同的滤饼上的有效压降ΔPc对应的平均滤饼比阻αav的值进行比较,若满足关系式
Figure FDA0002837791960000081
则可以得到最终的本构参数,最终的拟合参数即为步骤I和步骤h得到的α0,n,Pa,ε0,β,反之若不满足上述关系式,则对步骤h-m进行迭代循环,直至迭代前后分别计算得到的平均滤饼比阻满足上述关系式。
CN202011481784.6A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测定高含水率疏浚泥压缩性和渗透性的装置及方法 Pending CN1125049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81784.6A CN112504939A (zh)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测定高含水率疏浚泥压缩性和渗透性的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81784.6A CN112504939A (zh)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测定高含水率疏浚泥压缩性和渗透性的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04939A true CN112504939A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72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81784.6A Pending CN112504939A (zh)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测定高含水率疏浚泥压缩性和渗透性的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0493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59892A (zh) * 2021-10-08 2022-01-21 南昌工学院 超细高密度浓度浆体抽滤实验系统与实施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59892A (zh) * 2021-10-08 2022-01-21 南昌工学院 超细高密度浓度浆体抽滤实验系统与实施方法
CN113959892B (zh) * 2021-10-08 2023-06-30 南昌工学院 超细高密度浓度浆体抽滤实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23720B2 (en) Deep soil water percolation monitor and monitoring method therefor
Yoshimi et al. Compression of partially saturated cohesive soils
CN111208042B (zh) 一种反演非饱和垃圾土水力参数的装置及方法
CN107703038A (zh) 土工织物轴向压缩法淤堵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08101341A (zh) 泥浆快速脱水装置
CN210719879U (zh) 一种利用真空固结方法制备类岩石透明材料的试验装置
CN112504939A (zh) 一种测定高含水率疏浚泥压缩性和渗透性的装置及方法
CN209945885U (zh) 用于高含水率淤泥的注气-真空固结试验装置
CN109100284A (zh) 一种能够测定尾矿砂实时固结渗透参数的装置及方法
CN113552037B (zh) 一种测试垃圾双孔隙度渗流参数的装置及方法
CN109060624B (zh) 一种研究排渗管排渗效果的方法及渗透装置
CN111141652A (zh) 一种水平排水性能测试装置
CN214844662U (zh) 一种室内测定高含水率疏浚淤泥压缩性和渗透性的装置
CN106768153B (zh) 一种浆液固结体积收缩率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11292478U (zh) 铁路路基级配碎石渗透系数及渗透变形测定试验装置
CN207457018U (zh) 土工织物轴向压缩法淤堵试验装置
CN217605591U (zh) 一种可用于碎石反滤料淤堵试验的模拟装置
CN110736692A (zh) 一种测定土体渗透系数的自动化装置及方法
CN115979915A (zh) 一种对比测定多组非饱和土渗透性的装置及方法
CN109883851B (zh) 用于高含水率淤泥的注气-真空固结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214538847U (zh) 一种流塑状态土的渗流固结土样制备装置
Li et al. Preliminary study on soil water characteristics of Maryland clay
CN111521528B (zh) 泥水盾构泥膜质量评价方法
CN115032135A (zh) 用于测定超软土固结参数的水力固结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205404351U (zh) 一种土样固结反渗透模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