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02127B - 一种地基施工用夯锤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基施工用夯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02127B
CN112502127B CN202011611642.7A CN202011611642A CN112502127B CN 112502127 B CN112502127 B CN 112502127B CN 202011611642 A CN202011611642 A CN 202011611642A CN 112502127 B CN112502127 B CN 1125021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hole
cavity
air
hammer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116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02127A (zh
Inventor
纪永辉
梁会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 Yonghui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161164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021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021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021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021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021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E02D3/02Improving by compacting
    • E02D3/046Improving by compacting by tamping or vibrating, e.g. with auxiliary watering of the soi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基施工用夯锤,有效的解决了锤头通气孔容易堵塞,通气孔处地面夯实力度不足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锤头,锤头上开有通气孔,锤头上端开有一个竖向的活塞孔,活塞孔内安装第一活塞,锤头内开有一个密闭的空腔,空腔内安装有一个可左右移动的第二活塞,第二活塞将空腔分为独立的左右两部分,第二活塞具有左位和右位两个位置,当第二活塞位于左位时,第一活塞向空腔左侧充气,当第二活塞位于右位时,第一活塞向空腔右侧充气,于此同时,空腔左侧的高压空气排出对通气孔进行反冲疏通;本发明能够对通气孔自动疏通,有效的避免通气孔堵塞,因此可以在锤头上设计细而密的通气孔,避免大直径通气孔位置形成鼓包,提高夯击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地基施工用夯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基夯实领域,具体是一种地基施工用夯锤。
背景技术
重锤夯实是指利用锤头从高空自由落体夯击地面的方法,广泛用于道路施工、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夯实作业;在锤头高速夯击地面时,锤头下方的空气不能及时排除,会在锤头和地面之间形成气垫,消减锤头的夯击力度,因此锤头上会开设通气孔用于排出锤头下方的空气;为了避免通气孔内土堵塞,目前一般开设少数量的大直径通气孔,然而大直径的通气孔在夯击时会使地面在通气孔位置形成鼓包,夯实力度不足,且离通气孔较远的位置依然容易形成小范围的气垫。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基施工用夯锤,有效的解决了锤头通气孔容易堵塞,通气孔处地面夯实力度不足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基施工用夯锤,包括锤头,锤头上开有多个竖向的通气孔,锤头上端开有一个竖向的活塞孔,活塞孔内安装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第一活塞,第一活塞下端与活塞孔下端之间安装有第一压簧,锤头内开有一个密闭的空腔,活塞孔下端开有进气孔和排气孔,进气孔上端开在锤头的上端面,排气孔下端与空腔侧壁连通,进气孔上安装有可向活塞孔内进气的第一单向阀,排气孔上安装有可向空腔内进气的第二单向阀;空腔内安装有一个可左右移动的第二活塞,第二活塞将空腔分为独立的左右两部分,第二活塞具有左位和右位两个位置,且两个位置可进行切换,当第二活塞位于左位时,排气孔与空腔左侧连通对空腔左侧进行充气,当第二活塞位于右位时,排气孔与空腔右侧连通对空腔右侧进行充气,于此同时,空腔左侧的高压空气排出对通气孔进行反冲疏通。
本发明能够对通气孔自动疏通,有效的避免通气孔堵塞,因此可以在锤头上设计细而密的通气孔,避免大直径通气孔位置形成鼓包,提高夯击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二活塞位于右位时本发明的主视剖视图。
图2为第二活塞位于左位时本发明的主视剖视图。
图3为图1中A位置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位置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C位置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5给出,本发明包括锤头1,锤头1上开有多个竖向的通气孔2,锤头1上端开有一个竖向的活塞孔3,活塞孔3内安装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第一活塞4,第一活塞4下端与活塞孔3下端之间安装有第一压簧5,锤头1内开有一个密闭的空腔6,活塞孔3下端开有进气孔7和排气孔8,进气孔7上端开在锤头1的上端面,排气孔8下端与空腔6侧壁连通,进气孔7上安装有可向活塞孔3内进气的第一单向阀9,排气孔8上安装有可向空腔6内进气的第二单向阀10;空腔6内安装有一个可左右移动的第二活塞11,第二活塞11将空腔6分为独立的左右两部分,第二活塞11具有左位和右位两个位置,且两个位置可进行切换,当第二活塞11位于左位时,排气孔8与空腔6左侧连通对空腔6左侧进行充气,当第二活塞11位于右位时,排气孔8与空腔6右侧连通对空腔6右侧进行充气,于此同时,空腔6左侧的高压空气排出对通气孔2进行反冲疏通。
为实现第二活塞11位置的切换和空腔6左右侧充气排气的切换,所述的第二活塞11上开有第一进气道12和第二进气道13,第一进气道12一端位于第二活塞11侧壁,另一端位于第二活塞11右端面,第二进气道13一端位于第二活塞11侧壁,另一端位于第二活塞11左端面,第二活塞11侧壁上开有左右间隔布置的第一卡槽14和第二卡槽15且第一卡槽14在左,第二活塞11内开有第一连通气道16和第二连通气道17,第一连通气道16将第一卡槽14底部与空腔6右端连通,第二连通气道17将第二卡槽15底部与空腔6左端连通,空腔6侧壁上开有一个盲孔18,盲孔18内安装有一个卡块19,卡块19与盲孔18底部之间安装有第二压簧20,卡块19可卡入第一卡槽14和第二卡槽15内;锤头1右半部分的每个通气孔2与空腔6的右半部分之间均开有一个第一排气道21,锤头1左半部分的每个通气孔2与空腔6的左半部分之间均开有一个第二排气道22,每个排气道的上端均位于空腔6的侧壁上,下端均位于通气孔2下端侧壁上且开口斜向下;卡块19卡入第一卡槽14内时,第二活塞11位于右位,第一进气道12与排气孔8接通,第二进气道13的进口被空腔6内壁封闭,第一排气道21的上端被第二活塞11封闭,第二排气道22的上端口开启;卡块19卡入第二卡槽15内时,第二活塞11位于左位,第二进气道13与排气孔8接通,第一进气道12的进口被空腔6内壁封闭,第二排气道22的上端被第二活塞11封闭,第一排气道21的上端口开启。
所述活塞孔3为下端细上端粗的两端阶梯孔状,相应的第一活塞4也为下端细上端粗的两端阶梯轴状,第一活塞4的细径端插入活塞孔3的细径段内且与活塞孔3的内壁滑动贴合;第一活塞4和活塞孔3的下端较细可使第一活塞4向空腔6内压入更高压的空气。
所述的第一活塞4的粗径段的直径小于活塞孔3的粗径段的直径,可避免活塞孔3粗径段底部形成密闭气腔影响第一活塞4的上下移动。
所述的锤头1的下端面开有一个小端朝上的锥形凹槽23,锥形凹槽23上端与盲孔18下端之间连通有一个竖孔24,锥形凹槽23内安装有一个与其配合锥形塞25,锥形塞25与锥形凹槽23侧壁压紧时,锥形塞25的下端面与锤头1的下端面平齐,锥形塞25上端与锥形凹槽23的上端之间安装有第三压簧26,第三压簧26处于原长时,锥形塞25与锥形凹槽23的侧壁脱离,锥形塞25上端与锥形凹槽23的上端之间连接有拉绳27,可避免锥形塞25从锥形凹槽23内脱落;当锤头1砸实在地面上时,锥形塞25与锥形凹槽23压紧,将锥形凹槽23封闭,此时盲孔18底部的空气不能排出,卡块19不能下移退出卡槽,第二活塞11不能移动进行充气排气的切换,避免锤头1压实在地面时空腔6高压侧的排气道开启对通气孔2下端进行徒劳的反吹。
所述的锤头1的下端面的外缘固定有一个竖向环形的围沿28,锤头1砸向地面时,围沿28首先插入土壤内,可避免锤头1夯击时土体向四周滑移,对锤头1下方的土体起到聚拢作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夯实效果。
所述的第一活塞4采用高密度材料,例如铸铁,提高其质量和惯性,从而能在夯击时产生更大的下冲力。
所述的空腔6与第二活塞11的截面为非圆形截面,例如矩形截面、椭圆形截面等,可表面第二活塞11在空腔6内转动。
以下以第二活塞11初始状态时位于右位为例对本发明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
在初始状态下,卡块19在第二压簧20的作用下卡入第一卡槽14内,此时第一进气道12与排气孔8接通,第二进气道13被空腔6内壁封闭,同时,第一排气道21的上端被第二活塞11封闭,第二排气道22的上端开启;将锤头1提升至指定高度,然后使夯锤自由落体对下方地面进行夯实,在锤头1砸落在地面上后,第一活塞4由于惯性会继续下冲压缩第一压簧5,从而将活塞孔3下部的空气经排气孔8、第一进气道12压入空腔6右侧,随后第一活塞4在第一压簧5的作用下向上回位,活塞孔3下部经进气孔7吸入空气,下次夯击时第一活塞4再将活塞孔3下部的空气压入空腔6右侧。
每次夯击,空腔6右侧都会被泵入空气,随着夯击的进行,第二活塞11右侧的气压逐渐升高,同时第二活塞11右侧的气压经第一连通气道16作用与卡块19上,每次夯击都会将卡块19向盲孔18内推动一定距离,当某次夯击后第二活塞11右侧的压力足以将卡块19完全推入盲孔18内时,此时如果锤头1压实在地面上还未被提起,则锥形塞25与锥形凹槽23的侧壁压紧,卡块19底部的空气不能排除,因此,卡块19暂时不能下移,会继续对第二活塞11其限位作用;当锤头1被提离地面时,在第三压簧26的作用下,锥形塞25与锥形凹槽23侧壁脱离,卡块19底部的空气可经竖孔24排出,在卡块19上方气压的作用下,卡块19下移从第一卡槽14内完全退出不再对第二活塞11进行限位,在第二活塞11右侧气压的作用下,第二活塞11左移,当卡块19与第二卡槽15相对时,在第三压簧26的作用下,卡块19向上弹出卡入第二卡槽15内,将第二活塞11限位在左位,此时,第二进气道13与排气孔8接通,第一进气道12上端被空腔6内壁封闭,第二排气道22的上端口被第二活塞11封闭,第一排气道21的上端口开启,第二活塞11右侧的高压空气经多个第二排气道22吹出,对锤头1右半部分的多个通气孔2下端口进行反吹,将通气孔2下端塞入的土吹掉,避免通气孔2堵塞;之所以设计锥形凹槽23和锥形塞25配合的结构是因为通气孔2下端压在地面上时对其反吹效果微乎其微,锥形塞25与锥形凹槽23压紧能避免锤头1压实在地面时排气道开启对通气孔2进行徒劳的反吹,而是等到锤头1提离地面后再进行有效的反吹。
第二活塞11切换到左位后,锤头1每次夯击时,第一活塞4都会通过排气孔8、第二进气道13向第二活塞11左侧泵入高压空气,当该侧气压达到设定值后,第二活塞11再次切换到右位,第二活塞11左侧高压空气经第二排气道22排出对锤头1左半部分的通气孔2进行反吹,第二活塞11右侧开始蓄气,如此循环,每夯击数次,对一侧的通气孔2进行反吹疏通,避免通气孔2堵塞。
本发明利用夯击时第一活塞4的惯性向空腔6内蓄气,达到一定气压后对通气孔2进行反吹,能够实现对通气孔2的自动疏通,有效的避免通气孔2堵塞,因此可以在锤头1上设计细而密的通气孔2,使锤头1下方的空气能够迅速顺畅地排出,有效避免夯击时锤头1下方形成气垫,能够避免大直径通气孔2位置形成鼓包,提高夯击质量。

Claims (7)

1.一种地基施工用夯锤,包括锤头(1),锤头(1)上开有多个竖向的通气孔(2),其特征在于,锤头(1)上端开有一个竖向的活塞孔(3),活塞孔(3)内安装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第一活塞(4),第一活塞(4)下端与活塞孔(3)下端之间安装有第一压簧(5),锤头(1)内开有一个密闭的空腔(6),活塞孔(3)下端开有进气孔(7)和排气孔(8),进气孔(7)上端开在锤头(1)的上端面,排气孔(8)下端与空腔(6)侧壁连通,进气孔(7)上安装有可向活塞孔(3)内进气的第一单向阀(9),排气孔(8)上安装有可向空腔(6)内进气的第二单向阀(10);空腔(6)内安装有一个可左右移动的第二活塞(11),第二活塞(11)将空腔(6)分为独立的左右两部分,第二活塞(11)具有左位和右位两个位置,且两个位置可进行切换,当第二活塞(11)位于左位时,排气孔(8)与空腔(6)左侧连通对空腔(6)左侧进行充气,当第二活塞(11)位于右位时,排气孔(8)与空腔(6)右侧连通对空腔(6)右侧进行充气,于此同时,空腔(6)左侧的高压空气排出对通气孔(2)进行反冲疏通;
所述的第二活塞(11)上开有第一进气道(12)和第二进气道(13),第一进气道(12)一端位于第二活塞(11)侧壁,另一端位于第二活塞(11)右端面,第二进气道(13)一端位于第二活塞(11)侧壁,另一端位于第二活塞(11)左端面,第二活塞(11)侧壁上开有左右间隔布置的第一卡槽(14)和第二卡槽(15)且第一卡槽(14)在左,第二活塞(11)内开有第一连通气道(16)和第二连通气道(17),第一连通气道(16)将第一卡槽(14)底部与空腔(6)右端连通,第二连通气道(17)将第二卡槽(15)底部与空腔(6)左端连通,空腔(6)侧壁上开有一个盲孔(18),盲孔(18)内安装有一个卡块(19),卡块(19)与盲孔(18)底部之间安装有第二压簧(20),卡块(19)可卡入第一卡槽(14)和第二卡槽(15)内;锤头(1)右半部分的每个通气孔(2)与空腔(6)的右半部分之间均开有一个第一排气道(21),锤头(1)左半部分的每个通气孔(2)与空腔(6)的左半部分之间均开有一个第二排气道(22),每个排气道的上端均位于空腔(6)的侧壁上,下端均位于通气孔(2)下端侧壁上且开口斜向下;卡块(19)卡入第一卡槽(14)内时,第二活塞(11)位于右位,第一进气道(12)与排气孔(8)接通,第二进气道(13)的进口被空腔(6)内壁封闭,第一排气道(21)的上端被第二活塞(11)封闭,第二排气道(22)的上端口开启;卡块(19)卡入第二卡槽(15)内时,第二活塞(11)位于左位,第二进气道(13)与排气孔(8)接通,第一进气道(12)的进口被空腔(6)内壁封闭,第二排气道(22)的上端被第二活塞(11)封闭,第一排气道(21)的上端口开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基施工用夯锤,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孔(3)为下端细上端粗的两端阶梯孔状,相应的第一活塞(4)也为下端细上端粗的两端阶梯轴状,第一活塞(4)的细径端插入活塞孔(3)的细径段内且与活塞孔(3)的内壁滑动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基施工用夯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活塞(4)的粗径段的直径小于活塞孔(3)的粗径段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基施工用夯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锤头(1)的下端面开有一个小端朝上的锥形凹槽(23),锥形凹槽(23)上端与盲孔(18)下端之间连通有一个竖孔(24),锥形凹槽(23)内安装有一个与其配合锥形塞(25),锥形塞(25)与锥形凹槽(23)侧壁压紧时,锥形塞(25)的下端面与锤头(1)的下端面平齐,锥形塞(25)上端与锥形凹槽(23)的上端之间安装有第三压簧(26),第三压簧(26)处于原长时,锥形塞(25)与锥形凹槽(23)的侧壁脱离,锥形塞(25)上端与锥形凹槽(23)的上端之间连接有拉绳(27),可避免锥形塞(25)从锥形凹槽(23)内脱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基施工用夯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锤头(1)的下端面的外缘固定有一个竖向环形的围沿(2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基施工用夯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活塞(4)采用高密度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基施工用夯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6)与第二活塞(11)的截面为非圆形截面。
CN202011611642.7A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地基施工用夯锤 Active CN1125021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11642.7A CN112502127B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地基施工用夯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11642.7A CN112502127B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地基施工用夯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02127A CN112502127A (zh) 2021-03-16
CN112502127B true CN112502127B (zh) 2022-03-01

Family

ID=74952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11642.7A Active CN112502127B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地基施工用夯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021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38993B (zh) * 2022-01-27 2023-05-16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打夯装置及平地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54996Y (zh) * 1999-01-06 1999-12-22 王继忠 成桩施工用的夯实锤
CN201258475Y (zh) * 2008-09-12 2009-06-17 山西省机械施工公司 可调质量的强夯锤
CN202247841U (zh) * 2011-09-09 2012-05-30 福建省沙县轻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平底多用式强夯锤
CN205046546U (zh) * 2015-09-23 2016-02-24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改进型强夯锤
CN207878447U (zh) * 2018-02-07 2018-09-18 福建省沙县轻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气孔自清理式强夯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02127A (zh) 202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02127B (zh) 一种地基施工用夯锤
CN112502128B (zh) 一种可自动疏通通气孔的夯锤
CN112442974A (zh) 一种防堵夯锤
KR100343888B1 (ko) 가스와 유압을 이용한 브레이커
CN207127836U (zh) 无阀增压式气锹及其进气系统
CN107234596A (zh) 无阀增压式气锹及其进气系统
RU2259477C2 (ru)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ий молоток с дроссельным воздухораспределением
RU2336990C2 (ru)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дарного действия с дроссельным воздухораспределением
RU2655493C1 (ru) Пневмоудар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US4538665A (en) Molding box apparatus
CN112177086A (zh) 一种高效密封的液压破碎锤及其制造方法
SU1470860A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уплотнени грунта
US4287810A (en) Drive for a pneumatic hammer
CN113522407B (zh) 破碎装置
RU2095566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дарного действия
EP1101548B1 (en) Mote moulding machine
CN111485258B (zh) 一种电解金属的剥离振击装置及方法
CN117145379B (zh) 一种反循环冲击器
SU1709054A1 (ru) Способ образовани скважин в грунте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
KR20190109441A (ko) 코크스 오븐의 충전방법
SU696153A1 (ru)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ий молоток
SU1527410A1 (ru)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ий молоток
RU2258138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дарного действия
KR0135760Y1 (ko) 유압식 착암기의 유압 밸브구조
SU1537757A1 (ru) 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ий моло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Ji Yonghui

Inventor after: Liang Huixin

Inventor before: Liang Huixi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26

Address after: 250004 No. 102, unit 1, building 3, No. 11, Liulishan Road, Shizhong District,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 Yonghui

Address before: No.103 Jinshui Road, Jinshui District, Zhengzhou, Henan 450000

Applicant before: Liang Huixi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