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72111B - 一种脊柱侧凸早期自检与康复云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脊柱侧凸早期自检与康复云平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472111B CN112472111B CN202011467626.5A CN202011467626A CN112472111B CN 112472111 B CN112472111 B CN 112472111B CN 202011467626 A CN202011467626 A CN 202011467626A CN 112472111 B CN112472111 B CN 11247211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coliosis
- module
- rehabilitation
- spine
- resu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06010039722 scoliosis Diseas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5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01000002972 idiopathic scoliosis Diseas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9000011436 cob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10000000115 thoracic cavity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10000003692 ilium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10000000038 ches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08000024891 symptom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021 gai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552 review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10000004705 lumbosacral region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10000001991 scapula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06010037211 Psychomotor hyperactivity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11164 ossif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10000002745 epiphysi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2
- 210000001624 hip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745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12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02 health proble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414 le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399 orthope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197 pelvi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356 surgical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560 therapeutic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126010 Pithecellobium dulc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2194 Pithecellobium dul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7891 Pithecellobium lobat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399 early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14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217 heart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1 jum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199 lung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91 measur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821 menstrual period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689 upper le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ody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clinical applications
- A61B6/505—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ody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clinical applications for diagnosis of bon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0002—Inspection of images, e.g. flaw detection
- G06T7/0012—Biomedical image inspec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10—Image acquisition modality
- G06T2207/10116—X-ray imag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30—Subject of image; Context of image processing
- G06T2207/30004—Biomedical image processing
- G06T2207/30008—Bone
- G06T2207/30012—Spine; Backbon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ath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Dentis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特发性脊柱侧凸自检康复云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初查单元、复核单元以及建议单元;其中,所述初查单元,根据初检结果,以及Adams前屈试验结果,进行是否存在脊柱侧凸可能性的判断;针对存在脊柱侧凸可能性的案例,所述复核单元,解析X光片,进一步评估脊柱侧凸情况;所述建议单元,根据复核单元评估的结果,进行不同康复方案建议的推送。该平台能够有效帮助消费者在家进行日常的自我检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辅助系统,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让普通消费者,针对脊柱侧凸进行早期自我检查与康复的云平台。
背景技术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在冠状面上向侧方弯曲超过10°,其中又以特发性脊柱侧凸最为常见,是指病因不明的脊柱侧凸,患病率高达2%,好发于10~16岁青少年。根据2012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在校中学生人数4763万,据此估计我国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至少120万,可见患病人口众多。特发性脊柱侧凸通常无临床症状,但该病造成的身体外表畸形往往会影响患者的自我形象、自尊心,降低生存质量,当侧凸进展到一定角度(>30°),则患者成人期发生健康问题的风险会显著增加,严重者可能会损害心肺功能,增加死亡风险。因此,需要在生长发育时期实施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才能有效预防侧凸发生、发展。
由于特发性脊柱侧凸常见于儿童青少年,因此早期通过学校脊柱侧凸筛查,即简单的弯腰试验可以发现可疑患者。可疑患者通过临床医师体格检查与拍摄X光片,若侧凸角度>10°,则可以明确诊断为脊柱侧凸,随后即可开展早期干预。
国际《特发性脊柱侧凸生长发育期的骨科和康复治疗指南》推荐:轻度特发性脊柱侧凸(侧凸角度10~20°)患者通常采用随访观察和康复治疗,中度特发性脊柱侧凸(侧凸角度20~40°)需使用支具治疗,严重特发性脊柱侧凸(侧凸角度>40°)需进行脊柱手术。当患者骨骼完全发育成熟后,根据临床医师建议后才可以终止治疗。由此可见,脊柱侧凸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庭、学校、医院共同参与,若疏忽每一环节都可能导致疾病无法获得早期有效的治疗,导致病情发展恶化。
然而,我国目前尚未将脊柱侧凸筛查作为中小学生每年学校健康体检项目,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青少年独立自主能力不断提升,家长也难以发现孩子脊柱健康问题,导致很多潜在的患者无法早期识别,待发现背部外观明显异常时,脊柱侧凸可能已经进展一定程度,为后期治疗增加难度。此外,由于康复治疗近十年才引入我国,国内临床医师对康复了解不充分,为早期明确诊断的脊柱侧凸患者提供临床方案时也仅为定期随访观察,直到侧凸进展至一定程度角度(通常为>20°)开展支具治疗,若持续进展至40°,则执行手术治疗。临床骨科医师不了解脊柱侧凸康复治疗,也不能及时为患者提供康复治疗,也未将患者转诊至康复医学科就诊,以获得早期康复治疗,避免进一步发展。基于以上因素,目前现有的理念、技术都无法实现脊柱侧凸筛查、诊断、康复治疗一体化服务,为患者早期干预、避免疾病进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社会大众,尤其是家长对脊柱侧凸认识不足,又考虑到目前医疗资源上的不充分,导致很多家长在未出现症状的情况下,并不会主动的频繁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而目前市场上又尚无专门针对脊柱侧凸这一现象设计的辅助系统,故而,使得普通消费者想进行日常的自我筛查,也无方案可获取,一再拖延,时长日久后,往往只有在发生了严重的畸变情况下,才会去医院进行专业性的诊疗,实际来说,已经错过了最佳的矫正康复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脊柱侧凸早期自检与康复云平台系统,其将脊柱侧凸筛查的预测评估、康复建议融为一体,该平台能够让使用者日常的自行完成筛查,并获得评估结果,当评估的结果并不理想的情况下,还会提供针对性的家庭康复训练的建议。这样,打破了家庭与医院之间的壁垒,利用信息化手段为消费者节约时间,能使家长在家就能自行为孩子进行筛查,当系统的评估结果不佳的情况下,再去医院进行确诊,这样减轻了家庭的时间和医疗成本的负担,也提供了一项便捷的自查手段。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脊柱侧凸早期自检与康复云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初查单元、复核单元以及建议单元;
其中,所述初查单元,根据初检结果,以及向前弯腰试验结果,进行是否存在脊柱侧凸可能性的判断;
针对存在脊柱侧凸可能性的案例,所述复核单元,解析X光片,进一步评估脊柱侧凸情况;
所述建议单元,根据复核单元评估的结果,进行不同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康复方案建议的推送。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脊柱侧凸早期自检与康复云平台,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初查单元,包括初检模块,以及向前弯腰试验模块;
所述初检模块,采集与背部外观相关的基础数据;
所述基础数据包括:左右肩膀高度是否一致、左右肩胛骨是否对称、左右肩胛下角是否等高、左右腰侧凹线是否对称,以及脊柱棘突连线是否偏离正中;
一般来说,会播放演示视频或照片,患者根据演示要求拍摄背部外观照片,如:嘱测试者自然坐位、站位,男性裸露上半身,女性着轻薄内衣,赤足,暴露小腿以下,拍摄正、侧位背部外观照各1张,以及足后跟前、后位照各1张。
所述向前弯腰试验模块,采集躯干旋转数据;
所述躯干旋转数据包括颈部、胸部、腰部的躯干旋转角度。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脊柱侧凸早期自检与康复云平台,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向前弯腰试验模块,包括平衡感应子模块;
所述平衡感应子模块,识别倾斜度及倾斜角。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脊柱侧凸早期自检与康复云平台,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初检模块,还包括步态视频请求模块和脊柱柔韧性/活动度检测模块;
其中,所述步态视频请求模块,提示用户上传步态视频;
例如:要求用户拍摄一段1分钟步态视频,测试者头居正中,两眼平视前方,赤足,暴露小腿以下,在长5米空地直线往返2次,拍摄好视频后上传。
所述脊柱柔韧性/活动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和判断脊柱柔韧性/活动度。
所述建议单元,还需参考脊柱柔韧性/活动度的结论,进行不同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康复方案建议的推送。
具体的过程为:
S1.提示用户上传指定动作的照片;
该过程可以为根据演示视频教程,(1)嘱测试者头居正中,两眼平视前方,自然站立作身体前屈运动;(2)坐于无靠背的椅子上,作脊柱后伸;(3)坐于无靠背的椅子上,左右侧屈;(4)坐于无靠背的椅子上,左右旋转运动,并拍摄每一动作最终作体位的照片上传。
S2.根据获取的照片,基于指定规则进行是否存在脊柱活动度受限/过度的判断;即、提示用户按照规定的顺序上传照片,系统对上传的照片进行去背景处理或人物选择处理,并实现目标能识别后(当目标不能识别则要求重拍,该过程类似于传统app或相关操作系统中的人脸识别等类似方案),跳转到下一张照片的上传要求界面,当所有的目标照片都已经被获取后,逐一进行如下规则的判断,
规则一、前屈正常值90°(即指中指尖可达足面,腰椎呈弧形);该规则适用于照片(1);
规则二、后伸正常值30°;该规则适用于照片(2);
规则三、侧屈正常值30°;该规则适用于照片(3);
规则四、旋转正常值30°(即指两肩连线与骨盆横径所成角度);该规则适用于照片(4);
如未达到或超过正常值,判断存在脊柱活动度受限/过度,反则判断不存在脊柱活动度受限/过度。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脊柱侧凸早期自检与康复云平台,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初查单元,还包括初查分析模块;
所述初查分析模块,根据初检模块,以及向前弯腰试验模块采集的数据进行是否存在脊柱侧凸可能性的判断,具体判断方法如下:
S1-1.获取初检模块采集的数据,判断“左右肩膀高度是否一致、左右肩胛骨是否对称、左右肩胛下角是否等高、左右腰侧凹线是否对称,以及脊柱棘突连线是否偏离正中”的任一数据中是否是存在“否”的结论;
当结果为“是”时,判定为“高概率疑似”,并进行S1-2-1;
当结果为“否”时,进行S1-2-2;
S1-2-1.获取向前弯腰试验模块采集的数据,判断颈部、胸部、腰部椎体部位所采集到的躯干旋转角度中的任一数据是否存在“≥5°”的结论;
当结果为“是”时,判定为“高概率可疑脊柱侧凸症状/体征”;
当结果为“否”时,判定为“存疑,需进一步评估”;
S1-2-2.获取向前弯腰试验模块采集的数据,判断颈部、胸部、腰部椎体部位所采集到的躯干旋转角度中的任一数据是否存在“≥5°”的结论;
当结果为“是”时,判定为“存疑,需进一步评估”;
当结果为“否”时,判定为“无可疑脊柱侧凸症体/体征”。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脊柱侧凸早期自检与康复云平台,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复核单元,包括脊柱识别模块、侧凸解析模块、Cobb角测量模块以及复核结论模块;
所述脊柱识别模块,识别脊柱总成,并划分出颈部脊柱、胸部脊柱、腰部脊柱区间;
所述侧凸解析模块,识别脊柱总成的侧凸方向与部位;
所述Cobb角测量模块,根据侧凸发生的脊柱位置,识别脊柱侧凸起始点和脊柱侧凸终点,并根据脊柱侧凸起始点和脊柱侧凸终点进行Cobb角的计算;
所述复核结论模块,根据侧凸解析模块和Cobb角测量模块的结果,进行是否脊柱侧凸的评估(即、根据机器计算,从目前的数据来看,脊柱侧凸的概率,一般来说,当概率较高时,建议使用者去医院进行确诊的检查),及脊柱侧凸分型的预测(通过该预测将该使用者归类,从而为了后续的康复建议做准备,因针对不同的患者类型,其康复手段是存有差异的)。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脊柱侧凸早期自检与康复云平台,其特征还在于:所述脊柱识别模块的识别方法如下所示:
S2-1-1.设定X光片的中心线,在中心线设定的宽度范围内识别骨节状图形;
S2-1-2.将各骨节状图形进行至上而下的排序,并从上而下,根据不同部位脊柱的常规数量,将其分别定义为颈部脊柱、胸部脊柱、腰部脊柱;
所述侧凸解析模块的解析过程如下所示:
S2-2-1.以中心线为标尺,以设定的左右偏移阈值为基准,逐一判断各脊柱是否发生偏移中心线的情况;
当结果为“是”时,进行S2-2-2;
当结果为“否”时,将“无侧凸”结论送至复核结论模块;
S2-2-2.将发生偏移的脊柱进行标记,并定义该位置的凹侧和凸侧;
所述Cobb角测量模块进行Cobb角计算的方法如下所示:
S2-3-1.定义脊柱侧凸起始点和脊柱侧凸终点;
S2-3-2.以脊柱侧凸起始点位置的脊柱上边沿为起始点,向凹侧方向制作延长线I;
S2-3-3.以脊柱侧凸终点位置的脊柱下边沿为起始点,向凹侧方向制作延长线II;
S2-3-4.测量延长线I与延长线II的交界形成的夹角,将其定义为该侧凸位置的Cobb角度。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脊柱侧凸早期自检与康复云平台,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复核单元,还包括骨骼成熟度识别模块;
所述建议单元,还参骨骼成熟度级别,进行不同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康复方案建议的推送;
所述骨骼成熟度的识别方法如下所示:
S1.在X线片上识别髂棘,并标识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的位置;
S2.将髂棘分为4等分;
S3.识别骨化由髂前上棘向髂后上棘移动的情况,并根据移动情况判断骨骼成熟度级别;
即、当骨骺移动到25%(含)前,为I度;
当骨骺移动到50%(含)前,为II度;
当骨骺移动到75%(含)前,为III度;
当骨骺移动到髂后上棘,即100%(含)前,为IV度;
当骨骺与髂骨融合为V度。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脊柱侧凸早期自检与康复云平台,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复核结论模块的判断方法如下:
S2-4-1.识别是否接收到侧凸解析模块的“无侧凸”结论;
当结论为“否”时,判定“无脊柱侧凸表征”;
当结论为“是”时,进行S2-4-2;
S2-4-2.判断Cobb角度是否大于额定值;
当结论为“否”时,判定“无脊柱侧凸,当有轻微脊柱侧凸趋势”;
当结论为“是”时,进行S2-4-3;
S2-4-3.根据发生偏移的脊柱区域,进行分型判断。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脊柱侧凸早期自检与康复云平台,其特征还在于:还包括演示单元;
所述演示单元,包含各阶段的演示信息;
所述各阶段的演示信息包括:在采集与背部外观相关的基础数据时进行采集方式的演示,在采集脊柱侧凸测量数据时进行采集方式的演示,在拍摄指定要求的X光片时进行模板X光片以及拍摄时需要的特定肢体动作的演示。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脊柱侧凸早期自检与康复云平台,其特征还在于:还包括档案单元;
所述档案单元,针对不同的对象建立树状档案;
所述建议单元,还包括初查建议模块、复查建议模块和比较模块;
所述初查建议模块,当用户为第一次使用平台完成全套自检时,当存在疑似脊柱侧凸的情况下,根据复核单元判断出的脊柱侧凸分型结果,进行不同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康复方案建议的推送;
所述比较模块,当用户为第N次使用平台完成第N次的全套自检时,比较第N次和第N-1次的cobb角度变化情况;
所述复查建议模块,根据变化情况进行当前的情况进行新的康复方案的推送;
其中,N为自然数,N不为1。
上述脊柱侧凸早期自检与康复云平台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0.判断当前使用对象是否为第一次进行自检;
当判断结果为“否”时,进行S1-1;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记录其为第N次检测,并调取第N-1次信息,进行S1-2,N为自然数,N不为1;
S1-1.提供演示画面,指导客户端提供初检数据和/或关于脊柱柔韧性/活动度数据;
S2-1.提供演示画面,指导客户端使用脊柱侧凸测量仪进行向前弯腰试验,并记录试验数据;
S3-1.根据S1-1和S2-1的数据进行存在脊柱侧凸可能性的判断;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提示客户端疑似脊柱侧凸症状/体征的结论,同时提示客户端上传X光片,进行S4-1;
当判断结果为“否”时,提示客户端“无可疑脊柱侧凸症体/体征”,并结束初检;
S4-1.判断是否接收到X光片;
当判断结果为“否”时,提示客户端"缺少X光片";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进行S5-0;
S5-0.判断X光片是否清晰;
当判断结果为“否”时,提示客户端"X光片不符合要求",并演示正确的示例;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进行S5-1和/或骨骼成熟度级别;
S5-1.根据X光片判断侧凸角度及脊柱侧凸分型情况;
S6-1.根据侧凸角度及脊柱侧凸分型情况,向客户端推送特定的康复建议;
S1-2.提供演示画面,指导客户端提供初检数据;
S2-2.提供演示画面,指导客户端使用脊柱侧凸测量仪进行向前弯腰试验,并记录试验数据;
S3-2.根据S1-2和S2-2的数据进行存在脊柱侧凸可能性的判断;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提示客户端疑似脊柱侧凸症状/体征的结论,同时提示客户端上传X光片,进行S4-2;
当判断结果为“否”时,提示客户端“无可疑脊柱侧凸症体/体征”,并结束初检;
S4-2.判断是否接收到X光片;
当判断结果为“否”时,提示客户端"缺少X光片";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进行S5-0;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进行S5-0;
S5-0.判断X光片是否清晰;
当判断结果为“否”时,提示客户端"X光片不符合要求",并演示正确的示例;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进行S5-2;
S5-2.根据X光片判断侧凸角度及脊柱侧凸分型情况和/或骨骼成熟度级别;
S6-2.判断第N次和第N-1次的变化情况;
当第N次和第N-1次无变化时,判断第N次和第N-1次的自检间隔时间是否大于等于第N次康复建议时的规定康复期间,当结果为“是”时,推送新的康复方案I,当结果为“否”时,提示用户未能达到预设康复时间,建议用户继续当前康复方案;
当第N次比第N-1次恶化时,推送新的康复方案II;
当第N次比第N-1次改善时,,判断第N次和第N-1次的自检间隔时间是否大于等于第N次康复建议时的规定康复期间,当结果为“是”时,推送新的康复方案III,当结果为“否”时,提示用户未能达到预设康复时间,建议用户继续当前康复方案;
所述康复方案I、康复方案II,以及康复方案III均为预设方案。
本发明的作用和效果:
通过本发明的平台,消费者能够简单的根据演示的方法和指导,进行脊柱侧凸的自我筛查,当根据本平台的评估结果,其自检结果存在一定概率的脊柱侧凸可能性时,可对患者产生警示作用,督促其尽快去医院进行确切的诊断和治疗。另外,当评估结果不佳时,平台还会提供多项常规的辅助康复内容的演示,这样无论患者是否最终确诊,都能有效的避免脊柱侧凸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实施例涉及的演示示意图;
图2、本实施例涉及的演示示意图;
图3、本实施例涉及的演示示意图;
图4、本实施例涉及的X光片处理示意图;
图5、本实施例涉及的Cobb角计算方法示意图;
图6、本实施例涉及的骨骼成熟度识别模块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脊柱侧凸早期自检与康复云平台,能够提供的日常的自检需要,其包括初查单元、复核单元、建议单元、演示单元以及档案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该初查单元的功能在于:根据初检结果,以及向前弯腰试验的结果,进行是否存在脊柱侧凸可能性的判断,从而实现初步的评估,针对具有脊柱侧凸可能性的使用者,会要求其去医院随诊或者要求其提供指定的X光片等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该复核单元的功能在于:针对存在脊柱侧凸可能性的使用者,当其按要求上传了X光片后,对该X光片进行详细的解析,如:侧凸发生的具体位置,侧凸偏移的方向和角度等等,根据这些数据来进一步的评估脊柱侧凸的情况,从而为使用者提供一定的提示,针对不严重患者,其根据评估结果能够开始重视目前存在的趋势,针对严重的患者,对其能起到警告的作用,促使其能尽快的去医院进行诊疗,从而避免恶化。
考虑到医疗体系的严谨性和慎重性,在本实施例的平台中,复核的结果以评估概率的方式给出,其目的在于警示使用者,从而能督促其能够按固定的频率进行日常的自我检查,进而避免脊柱侧凸大概率发生人群处于不自知的情况,转而耽误了去医院进行诊疗的黄金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该建议单元的功能在于:根据复核单元评估的结果,会向使用者(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推送不同康复方案的建议,针对已经去医院确诊或者无/微症状人群,能够有效提供日常的康复方案,从而降低医疗机构的压力。
另外,该建议单元还会根据使用者的使用次数进行是否好转的或恶化的评估,从而能够实现对使用者整个康复过程的监控,同时还能针对性的提供新的康复建议。
在本实施例中,该演示单元的功能在于:在采集各阶段数据的时候,进行相应采集方法的演示,从而能够让使用者,特别是初次使用的使用者能够清楚明白的了解到所需数据的测量方法,从而提高了数据获取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该档案单元的功能在于:对每一个使用者的每次测试信息、建议信息等进行存储,从而能够为后续评估时,提供比较基础,为使用者提供明确的康复效果情况,从而提高改良型使用者的积极性,或者及时纠正或告知那些发生恶化情况的使用者。
各单元具体的使用和工作原理如下:
一、初查模式
该初查单元,包括初检模块,步态视频请求模块和脊柱柔韧性/活动度检测模块,向前弯腰试验模块以及初查分析模块;
其中,初检模块,采集与背部外观相关的基础数据,如:左右肩膀高度是否一致、左右肩胛骨是否对称、左右肩胛下角是否等高、左右腰侧凹线是否对称,以及脊柱棘突连线是否偏离正中;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客户端的界面会显示如图1所示的图案,并针对不同的采集项目进行表单的显示,使用者仅需按照图示的方式进行信息的勾选即可。
该步态视频请求模块,提示用户上传步态视频;
该脊柱柔韧性/活动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和判断脊柱柔韧性/活动度;该脊柱柔韧性的检查:是为了针对后期康复治疗,如果脊柱柔韧性(活动度)不够,就需要在康复训练(即、康复方案建议的推送)中加入针对脊柱柔韧性的训练,提高脊柱功能。
该脊柱柔韧性/活动度检测模块的具体分析过程为:
S1.提示用户上传指定动作的照片;即、提示用户按照规定的顺序(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的动作,并由家人或协从者完成拍摄的照片)上传照片,系统对上传的照片进行去背景处理或人物选择处理,并实现目标能识别后(当目标不能识别则要求重拍,该过程类似于传统app或相关操作系统中的人脸识别等类似方案),跳转到下一张照片的上传要求界面;
S2.当所有的目标照片都已经被获取后,基于指定规则进行是否存在脊柱活动度受限/过度的判断;
规则一、前屈正常值90°(即指中指尖可达足面,腰椎呈弧形);该规则适用于照片(1);
规则二、后伸正常值30°;该规则适用于照片(2);
规则三、侧屈正常值30°;该规则适用于照片(3);
规则四、旋转正常值30°(即指两肩连线与骨盆横径所成角度);该规则适用于照片(4);
如未达到或超过正常值,判断存在脊柱活动度受限/过度,反则判断不存在脊柱活动度受限/过度。
该向前弯腰试验模块,采集躯干旋转数据:如:颈部、胸部、腰部椎体部位的躯干旋转角度,该躯干旋转数据的测量可采用如下两种方法进行:
方法一、采用专用的脊柱侧凸测量仪进行颈部、胸部、腰部椎体部位的脊柱侧凸角度测量,并将其填充到客户端的界面上;
方法二、采用本系统向前弯腰试验模块自带的脊柱侧凸测量仪进行,即、当使用者进入向前弯腰试验阶段时,客户端界面会出现图2的示例(还可伴随对应的语言描述如:被检查者自然站立,上身穿贴身的薄衣服或脱去上衣,双腿站直双脚并拢,双手贴近大腿自然伸直下垂;②被检查者从自然站立慢慢向前弯腰90°),使用者根据客户端界面显示的图像进行造型后,根据手机画面(图3)中的提示(打开脊柱侧凸测量仪,将0刻度对准脊柱棘突,手机垂直脊柱),根据平台演示的部位,将手机横向的依次放在颈部C7、胸部T7、腰部L4椎体部位,并进行一定时间的停留。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向前弯腰试验模块还包含平衡感应子模块,该平衡感应子模块,能够识别倾斜度及倾斜角,并进行记录后,自动填充到需采集的信息中去,使用者仅需依次将手机横向放置在颈部、胸部、腰部椎体部位,每个部位各停留5s即可实现数据的自动读取和录入。如图3所示,当将其放在腰部椎体部位时,由于存在脊柱侧凸的可能性,脊柱侧凸测量仪发生明显倾斜,黑色圆珠滚入的位置即反应对应的角度。
当上述数据采集过程全部完成后,在客户端点击提交按钮,该初查分析模块,根据初检模块,以及向前弯腰试验模块采集的数据初步的进行是否存在脊柱侧凸可能性的评估,具体判断方法如下:
S1-1.获取初检模块采集的数据,判断“左右肩膀高度是否一致、左右肩胛骨是否对称、左右肩胛下角是否等高、左右腰侧凹线是否对称,以及脊柱棘突连线是否偏离正中”的任一数据中是否是存在“否”的结论;
当结果为“是”时,判定为“高概率疑似”,并进行S1-2-1;
当结果为“否”时,进行S1-2-2;
S1-2-1.获取向前弯腰试验模块采集的数据,判断颈部、胸部、腰部椎体部位所采集到的躯干旋转角度中的任一数据是否存在“≥5°”的结论;
当结果为“是”时,判定为“高概率可疑脊柱侧凸症状/体征,需至医院就诊进行诊断和治疗或提供X光片进行进一步评估”;
当结果为“否”时,判定为“存疑,需进一步评估,请提供X光片”;
S1-2-2.获取向前弯腰试验模块采集的数据,判断颈部、胸部、腰部椎体部位所采集到的躯干旋转角度中的任一数据是否存在“≥5°”的结论;
当结果为“是”时,判定为“存疑,需进一步评估,请提供X光片”;
当结果为“否”时,判定为“无可疑脊柱侧凸症体/体征,请继续保持脊柱健康哦”。
针对需进一步评估的使用者,如果使用者暂时不想就医的话,还可提供指定的X光片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即、进入复核模式。
二、复核模式
该复核单元,包括脊柱识别模块、侧凸解析模块、Cobb角测量模块、骨骼成熟度识别模块以及复核结论模块;
该脊柱识别模块,识别脊柱总成(即、整个脊柱),并划分出颈部脊柱、胸部脊柱、腰部脊柱区间;该划分的方法为:识别每个脊柱骨节后,从上至下,前5节为颈部脊柱(颈椎实际为7节,然根据正面X光片,能显示的颈部脊柱仅为5节,故而此处定义为5节),之后的12节为胸部脊柱,再之后的4节为腰部脊柱,具体的识别方法为:
S2-1-1.如图4所示,首先,设定X光片的中心线,在中心线设定的宽度范围内(即、以中心线为中心,±2cm的范围内,当然根据扫描图片的标准定义上的差异,该范围可根据不同准表进行调整)识别骨节状图形(即、根据定义的常规骨节在X片下的造型进行搜索,当发现类似定义形状的图形就截取出来),从而能够将整个脊柱骨摘出来;
S2-1-2.将各骨节状图形进行至上而下的排序,并从上而下,根据不同部位脊柱的常规数量,将其分别定义为颈部脊柱(最上的5节)、胸部脊柱(之后的12节)、腰部脊柱(再之后的4节);
该侧凸解析模块,如图4所示,识别脊柱总成的侧凸方向与部位;具体的解析过程如下所示:
S2-2-1.以中心线为标尺,以设定的左右偏移阈值(±2cm,根据实际的需要,该阈值可发生变化)为基准,逐一判断各脊柱是否发生偏移中心线的情况(即、阈值范围内的不计偏移,超过阈值的定义为发生偏移);
当结果为“是”时,进行S2-2-2;
当结果为“否”时,将“无侧凸”结论送至复核结论模块;
S2-2-2.将发生偏移的脊柱进行标记,并定义该位置的凸侧情况和侧凸方向;
该Cobb角测量模块,如图5所示,根据侧凸发生的脊柱位置,识别脊柱侧凸起始点和脊柱侧凸终点,并根据脊柱侧凸起始点和脊柱侧凸终点,进行Cobb角的计算,具体的Cobb角计算的方法如下所示:
S2-3-1.针对发生侧凸的脊柱位置,定义脊柱侧凸起始点和脊柱侧凸终点;
S2-3-2.以脊柱侧凸起始点位置的脊柱上边沿为起始点,向凹侧方向制作延长线I;
S2-3-3.以脊柱侧凸终点位置的脊柱下边沿为起始点,向凹侧方向制作延长线II;
S2-3-4.测量延长线I与延长线II的交界形成的夹角,将其定义为该侧凸位置的Cobb角度。
该复核结论模块,根据侧凸解析模块和Cobb角测量模块的结果,进行是否脊柱侧凸的评估,及脊柱侧凸分型的预测,具体的判断方法如下:
S2-4-1.识别是否接收到侧凸解析模块的“无侧凸”结论;
当结论为“否”时,判定“无脊柱侧凸表征”;
当结论为“是”时,进行S2-4-2;
S2-4-2.判断Cobb角度是否大于额定值(10°);
当结论为“否”时,判定“无脊柱侧凸,有轻微脊柱侧凸趋势”;
当结论为“是”时,进行S2-4-3;
S2-4-3.根据发生偏移的脊柱区域,进行分型判断。
具体的分型如下:
1.颈弯型:顶椎(弯曲起)起自颈部任一椎体,至第6-7颈椎间盘。分为:颈左弯、颈右弯。
2.颈胸弯型:顶椎起自第7颈椎,至第1胸椎。分为颈胸左弯、颈胸右弯。
3.胸弯型:顶椎起自第1-2胸椎间盘,至第11-12颈椎间盘。分为胸左弯、胸右弯。
4.胸腰弯型:顶椎起自第12胸椎,至第1腰椎。分为胸腰左弯、胸腰右弯、胸右腰左弯、胸左腰右弯。
5.腰弯型:顶椎在第1-2腰椎间盘。分为腰左弯、腰右弯。
该骨骼成熟度识别模块用于判断骨骼成熟度骨骼成熟度登记,该评价一般采用了Risser分型,是为了判断患儿未来可能进展性,如果患儿月经未至,Risser为0,说明骨骺还没有开始发育,进展非常高,康复治疗必须严格执行;如果发育患儿意见16岁,Risser为4或5,提示骨骺已经发育成熟,侧凸进展的风险很低,治疗可以慢慢减少。
具体的骨骼成熟度的识别方法如下所示:
S1.在X线片上识别髋部;
S2.在X线片上定位髂棘,并标识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的位置;
S3.将髂棘分为4等分;
S4.识别骨化由髂前上棘向髂后上棘移动的情况,并根据移动情况判断骨骼成熟度级别。
具体的判别方法为,当骨骺移动到25%(含)前,为I度;
当骨骺移动到50%(含)前,为II度;
当骨骺移动到75%(含)前,为III度;
当骨骺移动到髂后上棘,即100%(含)前,为IV度;
当骨骺与髂骨融合为V度。
三、建议单元,
该建议单元,还包括初查建议模块、复查建议模块和比较模块;
该初查建议模块,当用户为第一次使用平台完成全套自检时,当存在疑似脊柱侧凸的情况下,根据复核单元判断出的脊柱侧凸分型结果,进行不同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康复方案建议的推送;
该比较模块,当用户为第N次使用平台完成第N次的全套自检时,比较第N次和第N-1次的cobb角度变化情况,N为2及以上;
该复查建议模块,根据变化情况进行当前的情况进行新的康复方案的推送。
四、档案单元;
该档案单元,针对不同的对象建立树状档案,能够为任何模块需要时条用。
当用户打开本系统进行自检操作时,本系统平台的具体运行流程如下:
S0.判断当前使用对象是否为第一次进行自检;
当判断结果为“否”时,进行S1-1-1;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记录其为第N次检测,并调取第N-1次信息,进行S1-2-1,N大于等于2;
S1-1-1.提供演示画面,指导客户端提供初检数据,并初步判断是否存在侧凸;
S1-1-2.提供演示画面,指导客户提供脊柱柔韧性/活动度测评所需照片,并判断是否存在脊柱活动度受限/过度;
S2-1.提供演示画面,指导客户端使用脊柱侧凸测量仪进行向前弯腰试验,并记录试验数据;
S3-1.根据S1-1和S2-1的数据进行存在脊柱侧凸可能性的判断;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提示客户端疑似脊柱侧凸症状/体征的结论,同时提示客户端上传X光片,进行S4-1;
当判断结果为“否”时,提示客户端“无可疑脊柱侧凸症体/体征”,并结束初检;
S4-1.判断是否接收到X光片;
当判断结果为“否”时,提示客户端"缺少X光片",当客户端进行X光片的上传后进入S5-1,如客户端未能上传则结束程序;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进行S5-0;
S5-0.判断X光片是否清晰,即、是否能够识别目标要素信息;
当判断结果为“否”时,提示客户端"X光片不符合要求",并演示正确的示例;即、当目标的要素都无法识别的话,可能存在上传图片不够清晰,或者上传图片的拍摄角度不正确的问题,此时需要提示用户进行重新上传,或者根据演示的内容去医院重新摄片。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进行S5-1;
S5-1.根据X光片判断侧凸角度及脊柱侧凸分型情况;
S6-1.根据侧凸角度及脊柱侧凸分型情况,参考脊柱柔韧性/活动度的结论以及骨骼成熟度的级别,向客户端推送特定的康复建议;
S1-2-1.提供演示画面,指导客户端提供初检数据,并初步判断是否存在侧凸;
S1-2-2.提供演示画面,指导客户提供脊柱柔韧性/活动度测评所需照片,并判断是否存在脊柱活动度受限/过度;
S2-2.提供演示画面,指导客户端使用脊柱侧凸测量仪进行向前弯腰试验,并记录试验数据;
S3-2.根据S1-2和S2-2的数据进行存在脊柱侧凸可能性的判断;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提示客户端疑似脊柱侧凸症状/体征的结论,同时提示客户端上传X光片,进行S4-2;
当判断结果为“否”时,提示客户端“无可疑脊柱侧凸症体/体征,请保持健康”,并结束初检;
S4-2.判断是否接收到X光片;
当判断结果为“否”时,提示客户端"缺少X光片",当客户端进行X光片的上传后进入S5-2,如客户端未能上传则结束程序;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进行S5-0;
S5-0.判断X光片是否清晰,即、是否能够识别目标要素信息;
当判断结果为“否”时,提示客户端"X光片不符合要求",并演示正确的示例;即、当目标的要素都无法识别的话,可能存在上传图片不够清晰,或者上传图片的拍摄角度不正确的问题,此时需要提示用户进行重新上传,或者根据演示的内容去医院重新摄片。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进行S5-2;
S5-2.根据X光片判断侧凸角度及脊柱侧凸分型情况、脊柱柔韧性/活动度的结论以及骨骼成熟度的级别,判断第N次和第N-1次的变化情况;
当第N次和第N-1次无变化时,判断第N次和第N-1次的自检间隔时间是否大于等于第N次康复建议时的规定康复期间,当结果为“是”时,推送新的康复方案I,当结果为“否”时,提示用户未能达到预设康复时间,建议用户继续当前康复方案;
当第N次比第N-1次恶化时,推送新的康复方案II;
当第N次比第N-1次改善时,判断第N次和第N-1次的自检间隔时间是否大于等于第N次康复建议时的规定康复期间,当结果为“是”时,推送新的康复方案III,当结果为“否”时,提示用户未能达到预设康复时间,建议用户继续当前康复方案;
关于上述提及的康复期间,一般指具体康复方案中预设的该方案最低起效的时间,或者为该方案的建议使用时间。
关于上述康复方案I、康复方案II,以及康复方案III均为预设方案,此类方案一般由医生或相关人士进行制订,根据不同的分型进行的特定方案,彼此之间具有终点上的差异和不同。
一般来说,根据检测指标的种类差异,该康复方案为多预设型的策略。该策略可以为树型结构,在判断使用何种策略的过程中,一般根据分型情况进行库的选择后,再分别参考骨骼成熟度级别,以及脊柱柔韧性/活动度程度进行最终康复策略的推送。
Claims (10)
1.一种特发性脊柱侧凸自检康复云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初查单元、复核单元以及建议单元;
其中,所述初查单元,根据初检结果,以及Adams前屈试验结果,进行是否存在脊柱侧凸可能性的判断;
针对存在脊柱侧凸可能性的案例,所述复核单元,解析X光片,进一步评估脊柱侧凸情况;
所述建议单元,根据复核单元评估的结果,进行不同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康复方案建议的推送;
所述初查单元,包括初检模块,以及Adams前屈试验模块;
所述初检模块,采集与背部外观相关的基础数据;
所述基础数据包括:双肩是否等高、左右肩胛骨是否对称、左右肩胛下角是否等高、两侧腰凹是否对称,以及脊柱棘突连线是否偏离正中线;
所述Adams前屈试验模块,采集躯干旋转数据;
所述躯干旋转数据包括颈部、胸部、腰部的躯干旋转角度;
所述初查单元,还包括初查分析模块;
所述初查分析模块,根据初检模块,以及Adams前屈试验模块采集的数据进行是否存在脊柱侧凸可能性的判断,具体判断方法如下:
S1-1.获取初检模块采集的数据,判断“双肩是否等高、左右肩胛骨是否对称、左右肩胛下角是否等高、两侧腰凹是否对称,以及脊柱棘突连线是否偏离正中线”的任一数据中是否是存在“否”的结论;
当结果为“是”时,判定为“高概率疑似”,并进行S1-2-1;
当结果为“否”时,进行S1-2-2;
S1-2-1.获取Adams前屈试验模块采集的数据,判断颈部、胸部、腰部椎体部位所采集到的躯干旋转角度中的任一数据是否存在“≥5°”的结论;
当结果为“是”时,判定为“高概率可疑脊柱侧凸症状/体征”;
当结果为“否”时,判定为“存疑,需进一步评估”;
S1-2-2.获取Adams前屈试验模块采集的数据,判断颈部、胸部、腰部椎体部位所采集到的躯干旋转角度中的任一数据是否存在“≥5°”的结论;
当结果为“是”时,判定为“存疑,需进一步评估”;
当结果为“否”时,判定为“无可疑脊柱侧凸症体/体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特发性脊柱侧凸自检康复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Adams前屈试验模块,包括平衡感应子模块;
所述平衡感应子模块,识别倾斜度及倾斜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特发性脊柱侧凸自检康复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检模块,还包括步态视频请求模块和脊柱柔韧性/活动度检测模块;
其中,所述步态视频请求模块,提示用户上传步态视频;
所述脊柱柔韧性/活动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和判断脊柱柔韧性/活动度;
所述建议单元,还参考脊柱柔韧性/活动度的结论,进行不同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康复方案建议的推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特发性脊柱侧凸自检康复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柱柔韧性/活动度检测模块的具体分析过程为:
S1.提示用户上传指定动作的照片;
S2.根据获取的照片,基于指定规则进行是否存在脊柱活动度受限/过度的判断;
规则一、前屈正常值90°;
规则二、后伸正常值30°;
规则三、侧屈正常值30°;
规则四、旋转正常值30°;
如未达到或超过正常值,判断存在脊柱活动度受限/过度;
反则判断不存在脊柱活动度受限/过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特发性脊柱侧凸自检康复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核单元,包括脊柱识别模块、侧凸解析模块、Cobb角测量模块以及复核结论模块;
所述脊柱识别模块,识别脊柱总成,并划分出颈部脊柱、胸部脊柱、腰部脊柱区间;
所述侧凸解析模块,识别脊柱总成的侧凸方向与部位;
所述Cobb角测量模块,根据侧凸发生的脊柱位置,识别脊柱侧凸起始点和脊柱侧凸终点,并根据脊柱侧凸起始点和脊柱侧凸终点进行Cobb角的计算;
所述复核结论模块,根据侧凸解析模块和Cobb角测量模块的结果,进行是否脊柱侧凸的评估,及脊柱侧凸分型的预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特发性脊柱侧凸自检康复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柱识别模块的识别方法如下所示:
S2-1-1.设定X光片的中心线,在中心线设定的宽度范围内识别骨节状图形;S2-1-2.将各骨节状图形进行至上而下的排序,并从上而下,根据不同部位脊柱的常规数量,将其分别定义为颈部脊柱、胸部脊柱、腰部脊柱;所述侧凸解析模块的解析过程如下所示:
S2-2-1.以中心线为标尺,以设定的左右偏移阈值为基准,逐一判断各脊柱是否发生偏移中心线的情况;
当结果为“是”时,进行S2-2-2;
当结果为“否”时,将“无侧凸”结论送至复核结论模块;
S2-2-2.将发生偏移的脊柱进行标记,并定义该位置的凹侧和凸侧;
所述Cobb角测量模块进行Cobb角计算的方法如下所示:
S2-3-1.定义脊柱侧凸起始点和脊柱侧凸终点;
S2-3-2.以脊柱侧凸起始点位置的脊柱上边沿为起始点,向凹侧方向制作延长线I;
S2-3-3.以脊柱侧凸终点位置的脊柱下边沿为起始点,向凹侧方向制作延长线II;
S2-3-4.测量延长线I与延长线II的交界形成的夹角,将其定义为该侧凸位置的Cobb角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特发性脊柱侧凸自检康复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核单元,还包括骨骼成熟度识别模块;
所述骨骼成熟度识别模块,用于判断骨骼成熟度级别;
所述建议单元,还参骨骼成熟度级别,进行不同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康复方案建议的推送;
所述骨骼成熟度的识别方法如下所示:
S1.在X线片上识别髂棘,并标识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的位置;
S2.将髂棘分为4等分;
S3.识别骨化由髂前上棘向髂后上棘移动的情况,并根据移动情况判断骨骼成熟度级别。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特发性脊柱侧凸自检康复云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演示单元;
所述演示单元,包含各阶段的演示信息;
所述各阶段的演示信息包括:在采集与背部外观相关的基础数据时进行采集方式的演示,在采集脊柱侧凸测量数据时进行采集方式的演示,在拍摄指定要求的X光片时进行模板X光片以及拍摄时需要的特定肢体动作的演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特发性脊柱侧凸自检康复云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档案单元;
所述档案单元,针对不同的对象建立树状档案;
所述建议单元,还包括初查建议模块、复查建议模块和比较模块;
所述初查建议模块,当用户为第一次使用平台完成全套自检时,当存在疑似脊柱侧凸的情况下,根据复核单元判断出的脊柱侧凸分型结果,进行不同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康复方案建议的推送;
所述比较模块,当用户为第N次使用平台完成第N次的全套自检时,比较第N次和第N-1次的cobb角度变化情况;
所述复查建议模块,根据变化情况针对当前的情况进行新的康复方案的推送;其中,N为自然数,N不为1。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一种特发性脊柱侧凸自检康复云平台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0.判断当前使用对象是否为第一次进行自检;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进行S1-1;
当判断结果为“否”时,记录其为第N次检测,并调取第N-1次信息,进行S1-2,N为自然数,N不为1;
S1-1.提供演示画面,指导客户端提供初检数据和/或关于脊柱柔韧性/活动度数据;
S2-1.提供演示画面,指导客户端使用脊柱侧凸测量仪进行Adams前屈试验,并记录试验数据;
S3-1.根据S1-1和S2-1的数据进行存在脊柱侧凸可能性的判断;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提示客户端疑似脊柱侧凸症状/体征的结论,同时提示客户端上传X光片,进行S4-1;
当判断结果为“否”时,提示客户端“无可疑脊柱侧凸症体/体征”,并结束初检;
S4-1.判断是否接收到X光片;
当判断结果为“否”时,提示客户端"缺少X光片";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进行S5-0;
S5-0.判断X光片是否清晰;
当判断结果为“否”时,提示客户端"X光片不符合要求",并演示正确的示例;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进行S5-1;
S5-1.根据X光片判断侧凸角度及脊柱侧凸分型情况;
S6-1.根据侧凸角度及脊柱侧凸分型情况,向客户端推送特定的康复建议;
S1-2.提供演示画面,指导客户端提供初检数据;
S2-2.提供演示画面,指导客户端使用脊柱侧凸测量仪进行Adams前屈试验,并记录试验数据;
S3-2.根据S1-2和S2-2的数据进行存在脊柱侧凸可能性的判断;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提示客户端疑似脊柱侧凸症状/体征的结论,同时提示客户端上传X光片,进行S4-2;
当判断结果为“否”时,提示客户端“无可疑脊柱侧凸症体/体征”,并结束初检;
S4-2.判断是否接收到X光片;
当判断结果为“否”时,提示客户端"缺少X光片";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进行S5-0;
S5-0.判断X光片是否清晰;
当判断结果为“否”时,提示客户端"X光片不符合要求",并演示正确的示例;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进行S5-2;
S5-2.根据X光片判断侧凸角度及脊柱侧凸分型情况和/或骨骼成熟度级别;
S6-2.判断第N次和第N-1次的变化情况;
当第N次和第N-1次无变化时,判断第N次和第N-1次的自检间隔时间是否大于等于第N次康复建议时的规定康复期间,当结果为“是”时,推送新的康复方案I,当结果为“否”时,提示用户未能达到预设康复时间,建议用户继续当前康复方案;
当第N次比第N-1次恶化时,推送新的康复方案II;
当第N次比第N-1次改善时,判断第N次和第N-1次的自检间隔时间是否大于等于第N次康复建议时的规定康复期间,当结果为“是”时,推送新的康复方案III,当结果为“否”时,提示用户未能达到预设康复时间,建议用户继续当前康复方案;
所述康复方案I、康复方案II,以及康复方案III均为预设方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67626.5A CN112472111B (zh) | 2020-12-14 | 2020-12-14 | 一种脊柱侧凸早期自检与康复云平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67626.5A CN112472111B (zh) | 2020-12-14 | 2020-12-14 | 一种脊柱侧凸早期自检与康复云平台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72111A CN112472111A (zh) | 2021-03-12 |
CN112472111B true CN112472111B (zh) | 2023-08-29 |
Family
ID=74916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467626.5A Active CN112472111B (zh) | 2020-12-14 | 2020-12-14 | 一种脊柱侧凸早期自检与康复云平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47211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56092B (zh) * | 2021-05-14 | 2022-11-29 | 赵胜 | 一种术中脊柱冠状位平衡评估工具 |
CN113139962B (zh) * | 2021-05-26 | 2021-11-30 | 北京欧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脊柱侧凸概率评估的系统和方法 |
CN113951873A (zh) * | 2021-10-09 | 2022-01-21 | 上海脊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x光图像的脊柱侧弯角度检测方法及系统 |
CN114224322B (zh) * | 2021-10-25 | 2023-06-02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一种基于人体骨骼关键点的脊柱侧弯评估方法 |
EP4184429A1 (en) * | 2021-11-18 | 2023-05-24 | Koninklijke Philips N.V. | Determining rotation of a patient's chest in a medical image |
CN114847884A (zh) * | 2022-05-10 | 2022-08-05 |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一种用于儿童脊柱侧弯筛查的辅助工具 |
CN117426920B (zh) * | 2023-06-14 | 2024-04-05 | 溧阳市中医医院 | 一种骨科脊柱康复全方位矫正系统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30102784A (ko) * | 2012-03-08 | 2013-09-23 | 관동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 척추측만증 진단 시스템 및 척추측만증 진단방법 |
CN103565449A (zh) * | 2012-07-31 | 2014-02-12 | 西门子公司 | 一种脊柱x线图像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
CN108320288A (zh) * | 2017-12-08 | 2018-07-24 | 李书纲 | 一种特发性脊柱侧凸影像的数据处理方法 |
CN109785297A (zh) * | 2018-12-25 | 2019-05-21 | 韩山师范学院 | 一种脊柱侧弯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
CN110175502A (zh) * | 2019-04-03 | 2019-08-27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一种脊柱Cobb角测量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
CN111354072A (zh) * | 2018-12-24 | 2020-06-30 | 山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脊椎侧弯测量系统与方法 |
CN111789595A (zh) * | 2020-07-03 | 2020-10-20 | 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病毒研究所) |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人工智能脊柱侧弯实时监测预警系统 |
-
2020
- 2020-12-14 CN CN202011467626.5A patent/CN11247211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30102784A (ko) * | 2012-03-08 | 2013-09-23 | 관동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 척추측만증 진단 시스템 및 척추측만증 진단방법 |
CN103565449A (zh) * | 2012-07-31 | 2014-02-12 | 西门子公司 | 一种脊柱x线图像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
CN108320288A (zh) * | 2017-12-08 | 2018-07-24 | 李书纲 | 一种特发性脊柱侧凸影像的数据处理方法 |
CN111354072A (zh) * | 2018-12-24 | 2020-06-30 | 山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脊椎侧弯测量系统与方法 |
CN109785297A (zh) * | 2018-12-25 | 2019-05-21 | 韩山师范学院 | 一种脊柱侧弯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
CN110175502A (zh) * | 2019-04-03 | 2019-08-27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一种脊柱Cobb角测量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
CN111789595A (zh) * | 2020-07-03 | 2020-10-20 | 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病毒研究所) |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人工智能脊柱侧弯实时监测预警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青少年脊柱侧凸筛查方面研究;周惠清等;海峡预防医学杂志;第15卷(第4期);第81-83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72111A (zh) | 2021-03-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472111B (zh) | 一种脊柱侧凸早期自检与康复云平台 | |
Dolphens et al. | Sagittal standing posture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spinal pain: a school-based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1196 Flemish adolescents before age at peak height velocity | |
Rigo | Patient evaluation in idiopathic scoliosis: Radiographic assessment, trunk deformity and back asymmetry | |
US12056874B2 (en) | Device, process and system for diagnosing and track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inal alignment of a person | |
Cohen et al. | Non-radiographic methods of measuring global sagittal balance: a systematic review | |
Gadotti et al. | Validity of surface markers placement on the cervical spine for craniocervical posture assessment | |
WO2004061721A2 (fr) | Procede de simulation biomecanique d'un ensemble d'articulations osseuses | |
CN108320288A (zh) | 一种特发性脊柱侧凸影像的数据处理方法 | |
CN113284090B (zh) | 一种脊柱侧弯检测方法与医疗平台 | |
CN112489762B (zh) | 基于数值模拟的女子举重运动员腰骶关节的生物力学分析方法 | |
KR20130058442A (ko) | 신체 체형 맞춤형 보행 교정 시스템 및 방법 | |
Roy et al. | A noninvasive 3D body scanner and software tool towards analysis of scoliosis | |
KR20180132196A (ko) | 단층촬영 이미지로부터 자동으로 근육량을 계산하는 방법 | |
Furlanetto et al. | Reference values for Cobb angles when evaluating the spine in the sagittal plane: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 |
KR20090109413A (ko) | 체형진단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
Mrozkowiak et al. | Comparison of spinal curvatures in the sagittal plane, as well as body height and mass in polish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examined in the late 1950s and in the early 2000s | |
TR201812223A2 (tr) | Omurga di̇zi̇li̇m ve şekli̇ni̇n matemati̇ksel tari̇fi̇ni̇ ki̇şi̇ye özel hale geti̇ren yeni̇ hesaplama ve anali̇z yöntemi̇, planlama ve uygulama platformu | |
US20130253375A1 (en) | Automated Method Of Detecting Neuromuscular Performance And Comparative Measurement Of Health Factors | |
CN116645391A (zh) | 学生脊柱健康管理系统及方法 | |
CN113951873A (zh) | 一种基于x光图像的脊柱侧弯角度检测方法及系统 | |
US20100280351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ssessing rotational bone kinematics | |
CN114305398B (zh) | 一种用于检测待测对象的脊髓型颈椎病的系统 | |
Ham et al. | Measurement of interspinous motion in dynamic cervical radiographs using a deep learning–based segmentation model | |
RU2822727C1 (ru) | Способ диагностики постурологических нарушений | |
RU2809449C1 (ru) | Способ скрининг-диагностики состояния позвоночника у детей и подростков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