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69028B - 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处理远程换号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处理远程换号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69028B
CN112469028B CN202110117573.2A CN202110117573A CN112469028B CN 112469028 B CN112469028 B CN 112469028B CN 202110117573 A CN202110117573 A CN 202110117573A CN 112469028 B CN112469028 B CN 1124690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instruction
data channel
remote server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1757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69028A (zh
Inventor
陈海龙
刘恩培
袁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hum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howmac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howmac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howmac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1757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690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690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90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690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90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183Processing at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5Transfer to or from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处理远程换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用户识别模块根据第一数据通道协议,与远程服务器进行第一数据通道创建处理;将成功创建的数据通道,做为第一数据通道;读取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数据集合,并通过第一数据通道向远程服务器发送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数据集合;在指定时间内,接收从远程服务器发回的第一服务器指令数据;当第一指令类型数据为换号指令类型时,从第一指令数据中提取出第一新号码数据集合,对当前号码数据集合进行第一号码数据更换处理;更换成功,则关闭第一数据通道并复位。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用户识别模块可以使用三种方式与远程服务器建立连接,即节约了人工维护的成本,又提高了换号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处理远程换号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处理远程换号的方法。
背景技术
物联网的通讯设备内都内置了一个用户识别模块,通过使用该用户识别模块,完成与移动运营商网络的登网鉴权操作。该模块类似手机通讯中的用户卡或者流量卡,移动运营商会为每个用户识别模块分配一个电信号码。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如果环境通信条件发生变化,例如,原来号码对应的移动运营商信号变差或者资费变高,就需要选择更适合的移动运营商号码,对用户识别模块进行换号,又因为很多通讯设备的布放场景里人员难以到达且数量众多,采用常规的人工换号维护肯定是不可行的,所以需要一个适合的换号方案为其服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处理远程换号的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程序产品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户识别模块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与远程服务器建立连接,一旦服务器需要对该模块进行换号,用户识别模块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从服务器处获得换号数据;这样一来,即节约了人工维护的成本,又提高了换号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处理远程换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用户识别模块复位成功后,使用本地的当前号码数据集合,与通讯设备,进行第一登网鉴权处理;
所述第一登网鉴权处理成功,则根据预设的第一数据通道协议,与远程服务器,进行第一数据通道创建处理;所述第一数据通道创建处理成功,则将成功创建的与所述远程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通道,做为第一数据通道;
从本地读取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数据集合,并通过所述第一数据通道,向所述远程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数据集合;
在预设的指定时间内,通过所述第一数据通道,接收从所述远程服务器发回的第一服务器指令数据;所述第一服务器指令数据包括第一指令类型数据和第一指令数据;
当所述第一指令类型数据为换号指令类型时,从所述第一指令数据中提取出第一新号码数据集合;并根据所述第一新号码数据集合,对所述当前号码数据集合,进行第一号码数据更换处理;
所述第一号码数据更换处理成功,则关闭所述第一数据通道,并复位。
优选的,
所述用户识别模块上,预设了种子号码数据集合;
所述当前号码数据集合至少包括运营商鉴权密钥Ki数据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数据;
所述第一数据通道协议至少包括承载无关协议BIP;
所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数据集合至少包括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CCID数据、定位信息LOCI数据和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数据。
优选的,所述第一登网鉴权处理失败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识别模块根据所述种子号码数据集合,对所述当前号码数据集合,进行种子号码数据更换处理;所述种子号码数据更换处理成功,则复位。
优选的,所述第一登网鉴权处理成功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用户识别模块从所述通讯设备处,连续接收到的两条设备指令数据,按先后顺序分别为预设的第一特定设备指令数据和预设的第二特定设备指令数据时,根据所述第一数据通道协议,与所述远程服务器,进行第二数据通道创建处理;
所述第二数据通道创建处理成功,则将成功创建的与所述远程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通道,做为第二数据通道;
从本地读取所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数据集合,并通过所述第二数据通道,向所述远程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数据集合;
在所述指定时间内,通过所述第二数据通道,接收从所述远程服务器发回的第二服务器指令数据;所述第二服务器指令数据包括第二指令类型和第二指令数据;
当所述第二指令类型为所述换号指令类型时,从所述第二指令数据中提取出第二新号码数据集合;并根据所述第二新号码数据集合,对所述当前号码数据集合,进行第二号码数据更换处理;
所述第二号码数据更换处理成功,则关闭所述第二数据通道,并复位。
优选的,所述第一登网鉴权处理成功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识别模块每隔一段时间,根据所述第一数据通道协议,与所述远程服务器,进行第三数据通道创建处理;
所述第三数据通道创建处理成功,则将成功创建的与所述远程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通道,做为第三数据通道;
从本地读取所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数据集合,并通过所述第三数据通道,向所述远程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数据集合;
在所述指定时间内,通过所述第三数据通道,接收从所述远程服务器发回的第三服务器指令数据;所述第三服务器指令数据包括第三指令类型和第三指令数据;
当所述第三服务器指令数据的第三指令类型为所述换号指令类型时,从所述第三服务器指令数据的第三指令数据中提取出第三新号码数据集合;并根据所述第三新号码数据集合,对所述当前号码数据集合,进行第三号码数据更换处理;
所述第三号码数据更换处理成功,则关闭所述第三数据通道,并复位。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用户识别模块未能在所述指定时间内,通过所述第一数据通道,接收到从所述远程服务器发回的所述第一服务器指令数据时,关闭所述第一数据通道;
当所述用户识别模块未能在所述指定时间内,通过所述第二数据通道,接收到从所述远程服务器发回的所述第二服务器指令数据时,关闭所述第二数据通道;
当所述用户识别模块未能在所述指定时间内,通过所述第三数据通道,接收到从所述远程服务器发回的所述第三服务器指令数据时,关闭所述第三数据通道。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收发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与所述存储器耦合,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步骤;
所述收发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由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收发器进行消息收发。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处理远程换号的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程序产品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户识别模块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与远程服务器建立连接,一旦服务器需要对该模块进行换号,用户识别模块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从服务器处获得换号数据;这样一来,即节约了人工维护的成本,又提高了换号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处理远程换号的方法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又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处理远程换号的方法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又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处理远程换号的方法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识别模块在每次复位并完成登网鉴权之后,都主动与远程服务器建立数据通道,并上传包括了模块标识、终端标识的用户识别模块数据,远程服务器根据用户识别模块数据判断该模块是否需要换号,若需要换号则会通过与该模块的数据通道下发换号数据,用户识别模块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处理远程换号的方法,完成建立通道、上传数据、接收数据、本地换号等一系列的操作,节约了人工维护的成本,提高了换号的效率;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处理远程换号的方法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用户识别模块复位成功后,使用本地的当前号码数据集合,与通讯设备,进行第一登网鉴权处理;
其中,当前号码数据集合至少包括运营商鉴权密钥(Key identifier,Ki)数据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IMSI)数据。
这里,用户识别模块可以为用户身份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通用集成电路卡(Universal Integrated Circuit Card,UICC)、通用用户身份识别模块(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USIM)、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embedded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eSIM)或虚拟用户身份识别模块(virtual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vSIM);
通讯设备可以为具备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eneration wireless telephonetechnology,2G)能力的移动通信终端、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 wirelesstelephone technology,3G) 能力的移动通信终端、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4G) 能力的移动通信终端、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wireless telephone technology,5G) 能力的移动通信终端、或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 能力的移动通信终端;
第一登网鉴权处理的过程就是通讯设备调用用户识别模块的当前号码数据集合,也就是与当前号码相关的Ki、IMSI等信息,在具体的移动运营商网络中,例如,2G/3G/4G/5G/LTE网络,完成登网的操作过程;若用户识别模块上的当前号码未被注销、未发生欠费且环境中通信信号正常,则第一登网鉴权处理会成功完成,并会转至后续步骤2进行下一步的处理;但若用户识别模块上的当前号码已被注销、或已欠费、或环境中所属运营商的通信信号差,则第一登网鉴权处理会失败;
第一登网鉴权处理失败时,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识别模块会根据种子号码数据集合,对当前号码数据集合,进行种子号码数据更换处理;并在种子号码数据更换处理成功之后复位;这里,种子号码数据集合是预先就在用户识别模块上设定好的,可以视作一个默认的号码,因为在当前号码无法正常工作时,为了保持设备不断网、为了能够从远程服务器接收新的号码数据,需要常备一个有效号码处理这种应急情况;种子号码数据集合的数据组成与当前号码数据集合的数据组成基本一致;在种子号码数据更换成功之后,之所以要复位,是为了让通讯设备能够使用新的号码进行登网鉴权处理,从而达到不断网的目的。
步骤2,第一登网鉴权处理成功,则根据预设的第一数据通道协议,与远程服务器,进行第一数据通道创建处理;第一数据通道创建处理成功,则将成功创建的与远程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通道,做为第一数据通道;
其中,第一数据通道协议至少包括承载无关协议(Bearer IndependentProtocol,BIP)。
这里,BIP是在第三代移动通讯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3GPP)规范中提出的一种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可支持的高速协议包括: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协议、全球增强型数据提升率(EnhancedDatarates forGlobal Evolution,EDGE) 协议以及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协议等,此外,还支持五个主动命令:打开通道指令OPEN CHANNEL、关闭通道直立CLOSE CHANNEL、接收数据指令RECEIVE DATA、发送数据指令SEND DATA、获取通道状态指令GET CHANNEL STATUS;本发明实施例中至少会用到其中OPENCHANNEL、CLOSE CHANNEL、RECEIVE DATA和SEND DATA四个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识别模块支持BIP功能,在第一登网鉴权处理成功之后,通过使用BIP的打开通道指令OPEN CHANNEL,与远程服务器建立第一数据通道;这个数据通道实际是一个虚拟数据通道,在每次数据互传的时候由一个通道标识体现通道号;该通道在网络中实际的数据传输协议可以另行指定为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TCP、用户数据报文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或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Protocol over SecureSocket Layer,HTTPS)。
步骤3,从本地读取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数据集合,并通过第一数据通道,向远程服务器,发送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数据集合;
其中,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数据集合至少包括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ntegratecircuit card identity,ICCID)数据、定位信息(Location information,LOCI)数据和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数据。
这里,每一个用户识别模块的ICCID数据都是唯一的;IMEI数据是用户识别模块所在通讯设备的识别码,IMEI也是唯一的;LOCI数据是在登网鉴权成功后,由通讯设备在用户识别模块中更新的通信网络参数;通过这三个数据,远程服务器能够明确用户识别模块的身份、通讯设备的身份及网络运营商的情况,并能帮助远程服务器在选择新号时选择最符合用户识别模块的号码;用户识别模块在处理上发数据的时候,采用BIP的SEND DATA指令,将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数据集合传送到远程服务器。
步骤4,在预设的指定时间内,通过第一数据通道,接收从远程服务器发回的第一服务器指令数据;
其中,第一服务器指令数据包括第一指令类型数据和第一指令数据。
这里,用户识别模块在上发了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数据集合之后,需要实时侦听远程服务器是否有下发数据送至,这时候,为了不浪费模块的软硬件资源,该侦听过程有个时间限制也就是就是预设的指定时间,若在这个指定时间内,侦听到远程服务器有下发数据送至,则使用RECEIVE DATA指令,接收服务器下发的数据;若在这个指定时间内,没有收到从远程服务器返回的数据,则使用CLOSE CHANNEL指令,将当前的第一数据通道关闭,并停止执行当前正在进行的换号处理流程;
又因为远程服务器不仅要对用户识别模块进行远程换号的数据下发,还需要对用户识别模块进行管理,所以服务器下发的数据不一定就是换号数据,第一服务器指令数据中包含的第一指令类型数据就是用来告知用户识别模块下发数据类型的。
步骤5,当第一指令类型数据为换号指令类型时,从第一指令数据中提取出第一新号码数据集合;并根据第一新号码数据集合,对当前号码数据集合,进行第一号码数据更换处理。
这里,只有在第一指令类型数据具体为换号指令类型时,才说明第一服务器指令数据的第一指令数据与换号相关,且包含了新号码数据也就是第一新号码数据集合;在从中提取出第一新号码数据集合之后,按固定格式将数据集合中的信息存入用户识别模块本地对应的存储位置中,这些位置之前存放的是上一个号码的信息。
步骤6,第一号码数据更换处理成功,则关闭第一数据通道,并复位。
这里,用户识别模块在完成号码数据更新之后,先使用CLOSE CHANNEL指令,将当前的第一数据通道关闭,再进行复位操作;复位之后,用户识别模块上的当前号码就变为新的第一号码,通讯设备也就可以使用新的第一号码登网鉴权了。
在实施例一中,用户识别模块是依靠判断鉴权流程,来主动发起与远程服务器的连接,也就是复位鉴权之后,默认建立一次交互,如后端服务器需要对用户识别模块换号,则接收下推的换号数据进行换号;除此之外,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又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处理远程换号的方法,用户识别模块还提供了一个可以由通讯设备主动激活用户识别模块进行换号操作的处理流程,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又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处理远程换号的方法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在用户识别模块登网鉴权处理成功之后,当用户识别模块从通讯设备处,连续接收到的两条设备指令数据,按先后顺序分别为预设的第一特定设备指令数据和预设的第二特定设备指令数据时,根据第一数据通道协议,与远程服务器,进行第二数据通道创建处理。
这里,本发明实施例二为通讯设备设定的用于激活用户识别模块进行换号操作的方法是,定义两个特定指令数据:第一特定设备指令数据、第二特定设备指令数据;这两个指令数据的指令头与指令体固化,且二者必须连续发送,且第一特定设备指令数据在第二特定设备指令数据之前;用户识别模块接收到这两个指令之后,就通过使用BIP的打开通道指令OPEN CHANNEL,与远程服务器建立第二数据通道。
步骤102,第二数据通道创建处理成功,则将成功创建的与远程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通道,做为第二数据通道。
步骤103,从本地读取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数据集合,并通过第二数据通道,向远程服务器,发送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数据集合。
这里,与实施例一步骤3类似,用户识别模块在处理上发数据的时候,采用BIP的SEND DATA指令,将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数据集合传送到远程服务器。
步骤104,在指定时间内,通过第二数据通道,接收从远程服务器发回的第二服务器指令数据;
其中,第二服务器指令数据包括第二指令类型和第二指令数据。
这里,与实施例一步骤4类似,用户识别模块在上发了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数据集合之后,需要实时侦听远程服务器是否有下发数据送至,若在指定时间内,侦听到远程服务器有下发数据送至,则使用RECEIVE DATA指令,接收服务器下发的数据;若在这个指定时间内,没有收到从远程服务器返回的数据,则使用CLOSE CHANNEL指令,将当前的第二数据通道关闭,并停止执行当前正在进行的换号处理流程。
步骤105,当第二指令类型为换号指令类型时,从第二指令数据中提取出第二新号码数据集合;并根据第二新号码数据集合,对当前号码数据集合,进行第二号码数据更换处理。
这里,与实施例一步骤5类似,用户识别模块从第二服务器指令数据中提取出第二新号码数据集合之后,按固定格式将数据集合中的信息存入用户识别模块本地对应的存储位置中,这些位置之前存放的是上一个号码的信息。
步骤106,第二号码数据更换处理成功,则关闭第二数据通道,并复位。
这里,与实施例一步骤6类似,户识别模块在完成号码数据更新之后,先使用CLOSECHANNEL指令,将当前的第二数据通道关闭,再进行复位操作;复位之后,用户识别模块上的当前号码就变为新的第二号码,通讯设备也就可以使用新的第一号码登网鉴权了。
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识别模块在每次复位并完成登网鉴权之后,若即未能在如实施例一描述的复位登网后的默认交互过程中获取到服务器的新号、又未能如实施例二描述的被设备激活去获取到新号,那么在本次登网过程中就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及时收到服务器的换号指令,为解决这个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又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处理远程换号的方法,用户识别模块还能在当前次登网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与远程服务器建立数据通道,从而提高了换号的及时性;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又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处理远程换号的方法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第一登网鉴权处理成功之后,用户识别模块每隔一段时间,根据第一数据通道协议,与远程服务器,进行第三数据通道创建处理。
这里,按电信规范要求,通讯设备需要定时向用户识别模块发送一个用于探测模块是否正常的STATUS指令;基于这个前提,用户识别模块就能实现每隔一段时间主动执行OPEN CHANNEL指令;如何控制时间间隔,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可以采用内部时钟进行计时,计时超过指定时长后,通过响应最近的一个STATUS指令来发出OPEN CHANNEL指令,实现主动与远程服务器连接,并在同时对计时器清零再重计时,这样就能达到循环上发的效果;一种是直接对接收的STATUS指令个数进行计数,计数超过指定个数之后,通过响应当前的STATUS指令来发出OPEN CHANNEL指令,实现主动与远程服务器连接,并在同时对计数器清零再重新计数,这样也能达到循环上发的效果;无论哪种方法因为都要对计时器、计数器进行清零,这样就能达到每隔一段时间主动发起连接的目的。
步骤202,第三数据通道创建处理成功,则将成功创建的与远程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通道,做为第三数据通道。
步骤203,从本地读取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数据集合,并通过第三数据通道,向远程服务器,发送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数据集合。
这里,与实施例一步骤3类似,用户识别模块在处理上发数据的时候,采用BIP的SEND DATA指令,将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数据集合传送到远程服务器。
步骤204,在指定时间内,通过第三数据通道,接收从远程服务器发回的第三服务器指令数据;
其中,第三服务器指令数据包括第三指令类型和第三指令数据。
这里,与实施例一步骤4类似,用户识别模块在上发了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数据集合之后,需要实时侦听远程服务器是否有下发数据送至,若在指定时间内,侦听到远程服务器有下发数据送至,则使用RECEIVE DATA指令,接收服务器下发的数据;若在这个指定时间内,没有收到从远程服务器返回的数据,则使用CLOSE CHANNEL指令,将当前的第三数据通道关闭,并停止执行当前正在进行的换号处理流程。
步骤205,当第三服务器指令数据的第三指令类型为换号指令类型时,从第三服务器指令数据的第三指令数据中提取出第三新号码数据集合;并根据第三新号码数据集合,对当前号码数据集合,进行第三号码数据更换处理。
这里,与实施例一步骤5类似,用户识别模块从第三服务器指令数据中提取出第三新号码数据集合之后,按固定格式将数据集合中的信息存入用户识别模块本地对应的存储位置中,这些位置之前存放的是上一个号码的信息。
步骤206, 第三号码数据更换处理成功,则关闭第三数据通道,并复位。
这里,与实施例一步骤6类似,户识别模块在完成号码数据更新之后,先使用CLOSECHANNEL指令,将当前的第三数据通道关闭,再进行复位操作;复位之后,用户识别模块上的当前号码就变为新的第三号码,通讯设备也就可以使用新的第一号码登网鉴权了。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为前述的终端设备或者服务器,也可以为与前述终端设备或者服务器连接的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终端设备或服务器。如图4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41、存储器42、收发器43;收发器43耦合至处理器41,处理器41控制收发器43的收发动作。存储器42中可以存储各种指令,以用于完成各种处理功能以及实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和处理过程。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电源44、系统总线45以及通信端口46。系统总线45用于实现元件之间的通信连接。上述通信端口46用于电子设备与其他外设之间进行连接通信。
在图4中提到的系统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PCI) 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系统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通信接口用于实现数据库访问装置与其他设备(例如客户端、读写库和只读库)之间的通信。存储器可能包含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 ,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和处理过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运行指令的芯片,该芯片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和处理过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存储介质中,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上述存储介质读取上述计算机程序,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和处理过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处理远程换号的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程序产品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户识别模块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与远程服务器建立连接,一旦服务器需要对该模块进行换号,用户识别模块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从服务器处获得换号数据;这样一来,即节约了人工维护的成本,又提高了换号的效率。
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处理远程换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用户识别模块复位成功后,使用本地的当前号码数据集合,与通讯设备,进行第一登网鉴权处理;
所述第一登网鉴权处理成功,则根据预设的第一数据通道协议,与远程服务器,进行第一数据通道创建处理;所述第一数据通道创建处理成功,则将成功创建的与所述远程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通道,做为第一数据通道;
从本地读取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数据集合,并通过所述第一数据通道,向所述远程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数据集合;
在预设的指定时间内,通过所述第一数据通道,接收从所述远程服务器发回的第一服务器指令数据;所述第一服务器指令数据包括第一指令类型数据和第一指令数据;
当所述第一指令类型数据为换号指令类型时,从所述第一指令数据中提取出第一新号码数据集合;并根据所述第一新号码数据集合,对所述当前号码数据集合,进行第一号码数据更换处理;
所述第一号码数据更换处理成功,则关闭所述第一数据通道,并复位;
所述第一登网鉴权处理成功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用户识别模块从所述通讯设备处,连续接收到的两条设备指令数据,按先后顺序分别为预设的第一特定设备指令数据和预设的第二特定设备指令数据时,根据所述第一数据通道协议,与所述远程服务器,进行第二数据通道创建处理;
所述第二数据通道创建处理成功,则将成功创建的与所述远程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通道,做为第二数据通道;
从本地读取所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数据集合,并通过所述第二数据通道,向所述远程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数据集合;
在所述指定时间内,通过所述第二数据通道,接收从所述远程服务器发回的第二服务器指令数据;所述第二服务器指令数据包括第二指令类型和第二指令数据;
当所述第二指令类型为所述换号指令类型时,从所述第二指令数据中提取出第二新号码数据集合;并根据所述第二新号码数据集合,对所述当前号码数据集合,进行第二号码数据更换处理;
所述第二号码数据更换处理成功,则关闭所述第二数据通道,并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识别模块处理远程换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识别模块上,预设了种子号码数据集合;
所述当前号码数据集合至少包括运营商鉴权密钥Ki数据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数据;
所述第一数据通道协议至少包括承载无关协议BIP;
所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数据集合至少包括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CCID数据、定位信息LOCI数据和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识别模块处理远程换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登网鉴权处理失败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识别模块根据所述种子号码数据集合,对所述当前号码数据集合,进行种子号码数据更换处理;所述种子号码数据更换处理成功,则复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识别模块处理远程换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登网鉴权处理成功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识别模块每隔一段时间,根据所述第一数据通道协议,与所述远程服务器,进行第三数据通道创建处理;
所述第三数据通道创建处理成功,则将成功创建的与所述远程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通道,做为第三数据通道;
从本地读取所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数据集合,并通过所述第三数据通道,向所述远程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数据集合;
在所述指定时间内,通过所述第三数据通道,接收从所述远程服务器发回的第三服务器指令数据;所述第三服务器指令数据包括第三指令类型和第三指令数据;
当所述第三服务器指令数据的第三指令类型为所述换号指令类型时,从所述第三服务器指令数据的第三指令数据中提取出第三新号码数据集合;并根据所述第三新号码数据集合,对所述当前号码数据集合,进行第三号码数据更换处理;
所述第三号码数据更换处理成功,则关闭所述第三数据通道,并复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识别模块处理远程换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用户识别模块未能在所述指定时间内,通过所述第一数据通道,接收到从所述远程服务器发回的所述第一服务器指令数据时,关闭所述第一数据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识别模块处理远程换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用户识别模块未能在所述指定时间内,通过所述第二数据通道,接收到从所述远程服务器发回的所述第二服务器指令数据时,关闭所述第二数据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户识别模块处理远程换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用户识别模块未能在所述指定时间内,通过所述第三数据通道,接收到从所述远程服务器发回的所述第三服务器指令数据时,关闭所述第三数据通道。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收发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与所述存储器耦合,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步骤;
所述收发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由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收发器进行消息收发。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指令。
CN202110117573.2A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处理远程换号的方法 Active CN1124690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17573.2A CN112469028B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处理远程换号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17573.2A CN112469028B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处理远程换号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69028A CN112469028A (zh) 2021-03-09
CN112469028B true CN112469028B (zh) 2021-05-25

Family

ID=74802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17573.2A Active CN112469028B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处理远程换号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690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88432B (zh) * 2021-08-25 2024-01-26 广东树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身份识别模块的种子码号管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5169B (zh) * 2013-05-21 2017-11-2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空中写卡的状态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244447B (zh) * 2013-06-18 2018-05-1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通信终端及远程访问其用户识别模块的方法与装置
CN104967988A (zh) * 2015-05-28 2015-10-07 集怡嘉数码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漫游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8040335A (zh) * 2017-12-07 2018-05-15 深圳市优友互联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卡的物联网通讯号码管理方法以及系统
CN109819434A (zh) * 2019-01-11 2019-05-28 深圳市斯凯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eSIM的卡池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2020055B (zh) * 2020-10-27 2021-02-09 深圳杰睿联科技有限公司 虚拟卡码号管理系统和方法、终端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69028A (zh) 2021-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28591B1 (en) Dual-sim card dual-call connec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network and system
CN111601353B (zh) 应用程序的路由选择方法及相关装置
EP2127429B1 (en) Ordering tracing of wireless terminal activities
JP5523632B2 (ja) WiFi通信実施方法、ユーザ機器、及び無線ルータ
CN112073979B (zh) 通路描述符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698755B (zh) 基于ursp规则的应用数据路由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11641989B (zh) 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建立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19075899A1 (zh) 一种软sim卡选择、获取方法及装置
WO2016161832A1 (zh) 一种通过托管sim卡实现移动通信的系统及相应的方法
EP3099111A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11107597B (zh) 一种通讯模组网络的可靠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12469028B (zh) 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处理远程换号的方法
CN107197477B (zh) 一种信息回填方法及装置
CN108012294A (zh) 一种网络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US10349278B2 (en) Method for accessing LTE network,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EP3214862A1 (en) Charging control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US8588850B1 (en) Gener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event messages inside a mobile station informing status of a data call connection
CN108093394A (zh) 订购服务的方法及装置
CN116614172A (zh) 卫星通信方法及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WO2012139623A1 (en) Mobile terminal multiple network registration
CN102870489A (zh) 用于接收移动性管理实体名称的方法和设备
US20180367978A1 (en) Enhanced mobile subscriber privacy in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CN114143729B (zh) 用于与IoT设备进行数据收发的装置、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ePerry et al. Traffic interception & remote mobile phone cloning with a compromised CDMA femtocell
CN104683607A (zh) 一种提升软电话接通率的方法及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437, Building 18, No. 1889 Huandao East Road, Hengqin New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9031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Shum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20 2902 Shangdu south tower, SOHO,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SHOWMAC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