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63674A - 信息读取方法、设备、线缆、充电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息读取方法、设备、线缆、充电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63674A
CN112463674A CN202011241400.3A CN202011241400A CN112463674A CN 112463674 A CN112463674 A CN 112463674A CN 202011241400 A CN202011241400 A CN 202011241400A CN 112463674 A CN112463674 A CN 1124636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ignal
control chip
power supply
communication control
typ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4140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63674B (zh
Inventor
林尚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4140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636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636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3674A/zh
Priority to EP21888305.6A priority patent/EP4231164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18587 priority patent/WO2022095606A1/zh
Priority to US18/135,868 priority patent/US20230273662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636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36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382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266Arrangements to supply power to external peripherals either directly from the computer or under computer control, e.g. supply of power through the communication port, computer controlled power-stri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63Device-to-bus coupling
    • G06F13/4068Electrical coup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8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34Charger exchanging data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i.e. telephone, whose internal battery is under char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45Authentication, i.e. circuits for checking compatibility between one component, e.g. a battery or a battery charger, and another component, e.g. a power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0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06Architecture of a communication node
    • H04L12/40045Details regarding the feeding of energy to the node from the b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2213/0042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2207/10Control circuit supply, e.g. means for supplying power to the control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2207/30Charge provided using DC bus or data bus of a compu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息读取方法、设备、线缆、充电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设备包括:设备控制芯片和第一接口;第一接口包括: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和第二类数据信号端;第一类数据信号端与线缆的通信控制芯片的供电端连接,第二类数据信号端与通信控制芯片的数据信号端连接;设备控制芯片,用于控制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处于第一输出状态;第一类数据信号端,用于处于第一输出状态时,为供电端提供第一电压,以为通信控制芯片供电。通过本申请,能够提高设备的接口和线缆的兼容性,以及提高为通信控制芯片供电的效率。

Description

信息读取方法、设备、线缆、充电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终端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信息读取方法、设备、线缆、充电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对电子产品的充电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快速充电技术称为近几年的热门技术。
在快速充电的过程中,当快速充电的电流比较大(通常是大于3A)时,对线缆的阻抗会有要求。因此,目前的各个快充协议,当电流大于某个阈值时,均要对线缆进行识别。通常,满足大电流快充的线缆中会集成一个芯片,存储了线缆的相关信息,例如,厂家信息、最大承载电流和加密信息等。供电设备和充电设备在充电过程中,需要通过读取芯片中的相关信息,以识别线缆是否满足要求。
相关技术中,存在多种不同的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例如,Type-A、Type-C和Micro-B等。供电设备和充电设备可以通过不同种类的USB接口与相应USB接口的线缆连接进行充电和线缆的芯片中的相关信息的读取。然而,相关技术中,供电设备和充电设备采用不同种类的USB接口与相应USB接口的线缆连接进行线缆的芯片中的相关信息读取时,需要对USB接口或线缆进行特殊改造,兼容性和供电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读取方法、设备、线缆、充电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在设备为线缆中的通信控制芯片供电时,无需对设备的接口和线缆进行改造,从而提高设备的接口和线缆的兼容性,以及,提高为通信控制芯片供电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设备,与线缆连接,所述第一设备包括:设备控制芯片和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包括: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和第二类数据信号端;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与所述线缆的通信控制芯片的供电端连接,所述第二类数据信号端与所述通信控制芯片的数据信号端连接;所述设备控制芯片,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处于第一输出状态;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用于处于所述第一输出状态时,为所述供电端提供第一电压,以为所述通信控制芯片供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线缆,所述线缆与第一设备连接,所述线缆包括:第二通信控制芯片;所述通信控制芯片包括:供电端和数据信号端;所述供电端与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接口中的第一类数据信号端连接,且所述数据信号端与所述第一接口中的第二类数据信号端连接;所述通信控制芯片,用于在通过所述供电端接收到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输出的第一电压时,控制自身上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系统,包括:充电设备、供电设备和线缆;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充电控制芯片和充电接口;所述线缆包括:通信控制芯片;所述供电设备包括:供电控制芯片和供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和所述供电接口均包括: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和第二类数据信号端;其中,所述通信控制芯片的供电端分别与所述充电接口的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和所述供电接口的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连接,且所述通信控制芯片的数据信号端分别与所述充电接口的所述第二类数据信号端和所述供电接口的所述第二类数据信号端连接;所述充电设备,用于在通过所述充电控制芯片,控制所述充电接口的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处于第一输出状态时,通过所述充电接口的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为所述供电端提供第一电压,以为所述通信控制芯片供电;和/或,所述供电设备用于在通过所述供电控制芯片,控制所述供电接口的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处于第一输出状态时,通过所述供电接口的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为所述供电端提供第一电压,以为所述通信控制芯片供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读取方法,应用于上述的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将自身的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的状态切换为第一输出状态;当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处于所述第一输出状态时,通过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输出第一电压;在所述第一电压的作用下,为通信控制芯片的供电端供电,从而使所述通信控制芯片上电;在所述通信控制芯片上电后,通过自身的所述第二类数据信号端与所述通信控制芯片通信,读取所述通信控制芯片中存储的线缆的参数信息;根据所述参数信息,调整充电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读取方法,应用于上述的线缆;所述方法包括:在第一设备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输出第一电压时,上电;在上电工作的情况下,接收到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参数信息获取消息时,基于所述参数信息获取消息,将存储的线缆的参数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设备,包括:第一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第一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包括设备控制芯片;用于执行所述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一设备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线缆,包括:第二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二处理器包括通信控制芯片;用于执行所述第二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线缆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可执行指令,用于被第一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一设备的方法,或者,用于被第二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线缆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设备的第一类数据信号端与线缆的通信控制芯片的供电端连接,为通信控制芯片供电,设备的第二类数据信号端与通信控制芯片的数据信号端连接,设备通过设备控制芯片控制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处于第一输出状态,且处于第一输出状态时的第一类数据信号端能够为线缆的通信控制芯片的供电,通过第二类数据信号端与通信控制芯片的数据信号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所以,设备在为线缆中的通信控制芯片供电时,无需对设备的接口,以及对线缆进行改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设备读取线缆的参数信息和为通信控制芯片供电的效率,以及,提高设备的接口和线缆的兼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示例性的供电设备和充电设备通过Type-C接口的线缆连接时的引脚连接关系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示例性的供电设备和充电设备通过Type-A或micro-B接口的线缆连接时的一种引脚连接关系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示例性的供电设备和充电设备通过Type-A或micro-B接口的线缆连接时的另一种引脚连接关系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示例性的第一设备与线缆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示例性的充电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示例性的充电设备和供电设备通过线缆连接时的一种引脚连接关系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示例性的充电设备和供电设备通过线缆连接时的另一种引脚连接关系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示例性的充电设备和供电设备通过线缆连接时的又一种引脚连接关系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示例性的充电设备和供电设备通过线缆连接时的一种引脚连接关系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示例性的充电设备和供电设备通过线缆连接时的另一种引脚连接关系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读取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读取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读取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流程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读取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流程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读取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流程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读取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流程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之前,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名词和术语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名词和术语适用于如下的解释。
1)(Digital Positive,DP),数据正信号,通常称为(D+)。
2)(Digital Minus,DM)数据负信号,通常称为(D-)。
3)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是一个外部总线标准,用于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是应用在PC领域的接口技术。
4)功率传输协议(USB Power Delivery,USB PD),是由USB-IF组织制定的一种快速充电规范,是目前主流的快充协议之一。USB PD协议基于USB3.1,是USB3.1中即type-c端口后提出的功率传输概念。
5)BC1.2充电协议(Battery Charging v1.2,BC1.2),是USB-IF下属的BC小组制定的协议,主要用于规范电池充电的需求,该协议最早基于USB2.0协议来实现。
6)供电设备:提供电能的设备,如电源适配器等。
7)充电设备:内置电池的设备,如手机、智能音箱等。
8)线缆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存储了线缆相关信息(如厂家信息、最大承载电流、加密信息等)的芯片。
9)Vbus为电源线或供电总线,用于供电;D+线/D-线为一对差分信号线;Gnd为地线,现有的USB接口中均包含这四根线和相应的引脚。
常见的USB接口有Type-C、Type-A和micro-B。
Type-C接口有两根CC信号线,分别是CC1和CC2。当供电设备和充电设备通过Type-C接口的线缆(其中的线缆IC是USB PD协议的线缆IC)连接后,两根CC信号线的其中一根用于供电设备、充电设备和线缆IC三者间的通信,另一根CC线用于给线缆IC供电。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示例性的供电设备和充电设备通过Type-C接口的线缆连接时的引脚连接关系图。如图1所示,信号线CC1用于供电设备、充电设备和线缆IC的通信,CC2转变为Vconn功能,固定用于给线缆IC供电。
Type-A和micro-B这两种接口,只有Vbus、Dp、Dm和Gnd四根信号线,没有CC1和CC2信号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线缆中增加一颗线缆IC,那么这颗线缆IC的供电和通信通常有以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在Type-A或micro-B接口中,增加一个引脚,用于给线缆IC供电,通信则用Dp和Dm中的一根实现单线通信,或用Dp和Dm中的两根实现双线通信。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示例性的供电设备和充电设备通过Type-A或micro-B接口的线缆连接时的一种引脚连接关系图。如图2所示,在供电设备的USB接口中增加一个引脚Vic,专用于给线缆IC供电(或者,也可以在充电设备的USB接口中增加一个引脚Vic给线缆IC供电),然后,供电设备和充电设备可以通过Dp和Dm与线缆IC通信。
方式二、使用Vbus给线缆IC供电,通信则用Dp和Dm中的一根实现单线通信,或用Dp和Dm中的两根实现双线通信。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示例性的供电设备和充电设备通过Type-A或micro-B接口的线缆连接时的另一种引脚连接关系图。如图3所示,线缆IC直接从Vbus取电,供电设备和充电设备通过Dp和Dm与线缆IC通信。
根据上述内容可知,USB PD协议的线缆IC,仅适用于供电设备和充电设备均为Type-C接口的情形。因为Type-A和micro-B接口没有CC1和CC2两根信号线,所以,图1中的引脚连接方法和相应的通信方法并不适用于Type-A和micro-B接口。上述方式二的引脚连接关系和相应的通信方法,需要定制的Type-A或Micro-B接口和线缆,标准的Type-A和Micro-B接口和线缆不适用。上述方式三的引脚连接关系和相应的通信方法,由于Vbus直接为线缆IC供电,而为了适应高压快充(如Vbus电压是9伏(V)、15V、20V甚至更高)的情况,线缆IC需要设计为宽电压供电(如3.3V至30V)。这增加了线缆IC的设计要求,需要为宽电压供电增加额外的内置在线缆IC内或设置在线缆IC外的电压转换模块,以将Vbus提供的外部供电电压,转换为线缆IC的内部工作电压(通常为3.3V或5V)。而且,当外部供电电压与内部工作电压之间的压差比较大时,电压转换模块的功耗增加,发热增加,从而会造成线缆发热的增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读取方法、设备、线缆、充电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提高设备的接口和线缆的兼容性,以及,提高为通信控制芯片供电的效率。
下面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以下称为“第一设备”),以及线缆的示例性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可以是充电设备,也可以是供电设备;其中,充电设备可以实施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台式计算机,机顶盒,移动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便携式音乐播放器,个人数字助理,专用消息设备,便携式游戏设备,可穿戴设备)等各种类型的带有充电电池的用户终端。供电设备可以是各种类型的电源适配器。线缆可以是带有插头且用于连接供电设备与充电设备的数据线。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示例性的第一设备与线缆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设备1包括:设备控制芯片11和第一接口12;第一接口12包括: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和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线缆2包括:通信控制芯片21,通信控制芯片21包括:供电端211和数据信号端212。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与供电端211连接,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与数据信号端212连接。设备控制芯片11,用于控制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处于第一输出状态;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用于在处于第一输出状态时,为供电端211提供第一电压,通过第一电压为通信控制芯片21供电。通信控制芯片21,用于在通过供电端211接收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输出的第一电压时,控制自身上电。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线缆2中的通信控制芯片21为线缆IC,存储了线缆2的相关信息,例如,线缆的最大承载电流、最大承载电压,以及线缆的厂家信息等。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和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中一个为DP端(即DP引脚),一个为DM端(即DM引脚);例如,当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为DP端时,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为DM端,第一设备1可以通过DP端为通信控制芯片21供电;当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为DM端时,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为DP端,第一设备1可以通过DM端为通信控制芯片21供电。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线缆2中包括了第二接口,第二接口通过与第一接口的耦合连接,实现线缆2与第一设备的连接。由于,DP和DM引脚是所有类型的USB接口,如Type-A、Type-C和Micro-B等类型的接口,所以,第一设备1的第一接口12和线缆2的第二接口,可以是Type-A、Type-C和Micro-B等等类型的接口,从而在线缆2与第一设备1相互连接时,无需对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进行特殊改造,从而提高了接口之间连接时的兼容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线缆2中还包括了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线缆的第二接口还包括:第三数据端和第四数据端;其中,第三数据端与第一信号线连接,第四数据端与第二信号线连接。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耦合连接后,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通过第三数据端和第一信号线,与供电端211连接;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通过第四数据端和第二信号线,与数据信号端212连接。
第三数据端可以与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属于同一类型,第四数据端可以与第二类数据信号端属于同一类型;例如,第三数据端与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可以都是DM端,第四数据端与第二类数据信号端可以都是DP端。第一信号线可以是与第三数据端对应类型的信号线,第二信号线可以是与第四数据端对应类型的信号线,例如,在第三数据端是DM端,第四数据端是DP端时,第一信号线可以是DM线,第二信号线可以是DP线。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信控制芯片的数据信号端212为通过信号线相互连接的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和第二类数据信号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的第一接口12还包括:充电端和第一接地端;线缆2的第二接口还包括:电信号传输端和第二接地端;通信控制芯片21还包括:第三接地端;充电端与电信号传输端连接;第一接地端和第三接地端均与第二接地端连接。
这里,电信号传输端可以是Vbus端,第一接地端、第二接地端以及第三接地端可以均是Gnd端,从而,在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耦合连接时,第一设备1的Vbus端与线缆2的Vbus端连接,第一设备1的Gnd端通过线缆2的Gnd端与通信控制芯片21的Gnd端连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输出状态为输出高电平状态。这里,由于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是通用型输出输入(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GPIO)引脚,所以,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处于输出高电平状态时,可以输出第一电压。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电压可以是3.3V,也可以5V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设备的第一类数据信号端与线缆的通信控制芯片的供电端连接,为通信控制芯片供电,设备的第二类数据信号端与通信控制芯片的数据信号端连接,设备通过设备控制芯片控制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处于第一输出状态,且处于第一输出状态时的第一类数据信号端能够为线缆的通信控制芯片的供电,在通信控制芯片上电后,第一设备可以通过第二类数据信号端与通信控制芯片的数据信号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所以,第一设备在为线缆中的通信控制芯片供电时,无需对第一设备的接口,以及对线缆的接口进行改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第一设备读取线缆的参数信息和为通信控制芯片供电的效率,以及,提高第一设备的第一接口和线缆的第二接口的兼容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设备控制芯片11,还用于控制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处于输入状态;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还用于在处于输入状态时不输出电压(即停止为供电端提供第一电压)时,使通信控制芯片21下电。在通过供电端211未接收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输出的电压时,控制自身下电。
这里,由于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是GPIO引脚,所以,设备控制芯片11控制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处于输入状态时,处于输入状态下的第一数据信号端121不会输出电平,通信控制芯片21在未接收到电压信号时,便控制自身下电,停止工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设备控制芯片11,还用于控制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处于第二输出状态,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还用于在处于第二输出状态时,为供电端211提供第二电压,第二电压小于通信控制芯片211的工作电压。通信控制芯片21,还用于在通过供电端211接收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输出的小于自身工作电压的第二电压时,控制自身下电,停止工作。
第二输出状态可以是低电平状态。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在低电平状态下输出的第二电压可以是0.8V或1.5V等低于通信控制芯片310的工作电压。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设备控制芯片11,还用于在通信控制芯片21上电后,通过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与数据信号端212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在通信控制芯片21上电后,设备控制芯片11可以通过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向通信控制芯片的数据信号端212发送参数信息获取消息,通信控制芯片21在通过数据信号端212接收到参数信息获取消息后,从内存中获得线缆的参数信息,并通过数据信号端212发送至第二数据信号端122,设备控制芯片11从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得到线缆的参数信息,实现与通信控制芯片21之间的数据信号的传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通过线缆2与第二设备连接,设备控制芯片11,还用于在控制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处于输入状态时,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实现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信号的传输;以及,还用于通过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实现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信号的传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为充电设备,所述第二设备为供电设备时,设备控制芯片11为充电控制芯片,第一接口12为充电接口;充电设备用于通过充电接口和线缆2与供电设备连接,进行充电。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为供电设备,第二设备为充电设备;设备控制芯片11为供电控制芯片,第一接口12为供电接口;供电设备用于通过供电接口和所述线缆与充电设备连接,进行供电。
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和/或第二类数据信号端进行通信时,具有以下几种方式: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进行数据信号的传输,或,通过第二类数据信号端进行数据信号的传输,以实现单线通信;或者,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与和第二类数据信号端同时进行数据传输,以实现双线通信。
例如,在第一设备向通信控制芯片21供电之前,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可以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进行单线通信,当需要向通信控制芯片21供电时,利用第二类数据信号端进行单线通信,在向通信控制芯片21供电结束后,继续利用第一类数据信号端进行单线通信。又例如,在第一设备向通信控制芯片21供电之前,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可以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和第二类数据信号端,同时进行数据信号的传输,当需要向通信控制芯片21供电时,利用第二类数据信号端进行单线通信,在向通信控制芯片21供电结束后,继续利用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和第二类数据信号端同时进行双线通信。又例如,在第一设备向通信控制芯片21供电之前,在向通信控制芯片21供电时,以及在向通信控制芯片21供电结束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均可以一直通过第二类数据信号端进行单线通信。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设备控制芯片11,还用于在控制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处于第一输出状态之前,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和/或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传输用于命令第二设备进入信息读取模式的第一模式控制指令至第二设备;以及,还用于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和/或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接收第二设备基于第一模式控制指令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基于第一响应消息,进入信息读取模式,并在信息读取模式时,控制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处于第一输出状态。
这里,设备控制芯片11用于在控制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处于第一输出状态之前,传输用于命令第二设备进入信息读取模式的第一模式控制指令至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和/或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和/或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则用于传输第一模式控制指令至第二设备;并接收第二设备基于第一模式控制指令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以及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和/或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还用于发送第一响应消息至设备控制芯片11。设备控制芯片11,还用于基于第一响应消息,进入信息读取模式,并在信息读取模式时,控制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处于第一输出状态,以使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输出第一电压。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设备控制芯片11,还用于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和/或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用于命令第一设备进入信息读取模式的第二模式控制指令,基于第二模式控制指令进入信息读取模式,并在信息读取模式时,控制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处于第一输出状态。
这里,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和/或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还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用于命令第一设备1进入信息读取模式的第二模式控制指令;以及,发送第二模式控制指令至设备控制芯片11;设备控制芯片11,则还用于基于第二模式控制指令进入信息读取模式,并在信息读取模式时,控制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处于第一输出状态。
基于上述提供的第一设备,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充电系统。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示例性的充电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充电系统1包括:充电设备10、供电设备20和线缆30。充电设备10包括:充电控制芯片110(图5中未示出)和充电接口120。供电设备20包括:供电控制芯片210(图5中未示出)和供电接口220。充电接口120包括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和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0;供电接口220包括第一类数据信号端2210和第二类数据信号端2220。线缆30包括通信控制芯片310,通信控制芯片包括供电端3110和数据信号端3120。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和2210均与通信控制芯片310的供电端3110连接,且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0和2220均与通信控制芯片310的数据信号端3120连接。
这里,充电设备10可以为第一设备,供电设备20可以为第二设备;对应地,充电控制芯片110可以为设备控制芯片,充电接口120可以为第一接口;充电设备10用于通过充电接口120和线缆30与供电设备20连接,进行充电。或者,供电设备20可以为第一设备,充电设备10可以为第二设备;对应地,供电控制芯片210为设备控制芯片,供电接口220为第一接口;供电设备20用于通过供电接口220和线缆30与充电设备10连接,进行供电。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充电接口和供电接口可以是Type-A接口、Type-C接口,或者Micro-B接口。例如,充电接口和供电接口可以是Type-A接口。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和2210为输入输出引脚。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和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0中一个为DP端,一个为DM端;同样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2210和第二类数据信号端2220中一个为DP端,一个为DM端。例如,在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和2210为DP端时,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0和2220为DM端;而在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和2210为DM端时,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0和2220为DP端。
示例性的,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示例性的充电设备和供电设备通过线缆连接时的一种引脚连接关系图;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示例性的充电设备和供电设备通过线缆连接时的另一种引脚连接关系图。在图6中,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和2210为DP端时,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0和2220为DM端;在图7中,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和2210为DM端时,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0和2220为DP端。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充电设备10用于通过充电控制芯片110,控制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即第三子数据信号端)处于第一输出状态时,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为供电端3110提供第一电压,第一电压为通信控制芯片310供电,从而使通信控制芯片310上电;或者,供电设备20用于在通过供电控制芯片210,控制第一类数据信号端2210(即第四子数据信号端)处于第一输出状态时,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2210为供电端3110提供第一电压,第一电压为通信控制芯片310供电,从而使通信控制芯片310上电;如此,实现供电设备或充电设备任一方均为通信控制芯片供电。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充电设备10用于在通过充电控制芯片110,控制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处于第一输出状态时,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为供电端3110提供第一电压,且供电设备20在通过供电控制芯片210,控制第一类数据信号端2210处于第一输出状态时,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2210为供电端3110提供第一电压,第一电压为通信控制芯片310供电,从而使通信控制芯片310上电;如此,实现充电设备10和供电设备20共同为通信控制芯片30供电。
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DP和DM引脚是所有类型的USB接口中共有的原始引脚,所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可以用于目前适配器和手机等设备的常见接口和线缆,如Type-A、Type-C和Micro-B等,无需对接口进行特殊改造,从而能够在供电设备20和/或充电设备10为线缆30中的通信控制芯片310供电时,无需对供电设备20和/或充电设备10的USB接口,以及对线缆30进行改造,从而提高了供电设备和充电设备的USB接口,以及线缆的兼容性。
线缆30中还包括多根信号线,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和2210之间通过线缆30的第二接口(图5中未示出)的第三数据端与第一信号线相互连接,且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和2210通过线缆的第三数据端与第一信号线与供电端3110连接。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0和2220之间通过线缆的第二接口的第四数据端与第二信号线连接,且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0和2220可以通过线缆的第四数据端与第二信号线与数据信号端3120之间连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通信控制芯片310上电后,通过充电设备10的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0和/或供电设备20的第二类数据信号端2220,与数据信号端3120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例如,从通信控制芯片310中读取线缆的最大承载电流、最大承载电压和/或线缆的厂家信息等;通过充电控制芯片110和/或供电控制芯片210,控制其对应的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或1220处于输入状态,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和/或1220实现数据信号的传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充电设备10还用于在通信控制芯片310上电后,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第一子数据信号端),与数据信号端3120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以及,通过充电控制芯片110,控制充电控制芯片110对应的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处于输入状态,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实现数据信号的传输,且通信控制芯片310下电。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供电设备20用于在通信控制芯片310上电后,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2210(第二子数据信号端),与数据信号端3120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以及,通过供电控制芯片210,控制供电控制芯片210对应的第一类数据信号端2210处于输入状态,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2210实现数据信号的传输,且通信控制芯片310下电。如此,充电设备10和供电设备20中的任一方可以实现与通信控制芯片310之间的通信,以及使通信控制芯片310下电。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充电设备10用于在通信控制芯片310上电后,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与数据信号端3120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且供电设备20用于在通信控制芯片310上电后,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20,与数据信号端3120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充电设备10通过充电控制芯片110,控制充电控制芯片110对应的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处于输入状态,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实现数据信号的传输,且供电设备20通过供电控制芯片210,控制供电控制芯片210对应的第一类数据信号端2210处于输入状态时,充电设备10和供电设备20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和2210互相进行数据信号的传输,且使通信控制芯片310下电。如此,充电设备10、供电设备20均实现与通信控制芯片310之间的通信,以及,充电设备10、供电设备20和通信控制芯片310三者之间可以实现通信,并且,充电设备10和供电设备20还可以一同使通信控制芯片310下电。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充电设备10还用于通过充电控制芯片110,控制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处于第二输出状态,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为供电端3110提供第二电压,第二电压小于通信控制芯片310的工作电压,从而使通信控制芯片310下电。第二输出状态可以是低电平状态。这里,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在低电平状态下输出的第二电压可以是0.8V或1.5V等低于通信控制芯片310的工作电压。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充电设备10用于在通过充电控制芯片110,控制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为第一输出状态之前,通过充电控制芯片110,控制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和/或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0,向供电设备20的第一类数据信号端2210和/或第二类数据信号端2220发送第一模式控制指令,第一模式控制指令用于命令供电设备20进入信息读取模式。供电设备20则用于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2210和/或第二类数据信号端2220,接收第一模式控制指令;根据第一模式控制指令进入信息读取模式,并反馈第一响应消息给充电设备10;以及,供电设备20在信息读取模式时,通过供电控制芯片210,控制第一类数据信号端2210处于第一输出状态。以及,充电设备10还用于基于第一响应消息,通过充电控制芯片110进入信息读取模式,并在信息读取模式时,控制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为第一输出状态。
这里,供电设备20可以通过供电控制芯片210对应的第一类数据信号端2210和/或第二类数据信号端2220,向充电设备的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和/或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0发送第一响应消息。这里,供电设备10和充电设备20之间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和/或第二类数据信号端进行通信时,具有以下几种方式: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与第一类数据信号端2210进行通信;或者,通过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0与第二类数据信号端2220进行通信;或者,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与第一类数据信号端2210通信,同时,还通过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0与第二类数据信号端2220进行通信。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供电设备20还用于通过供电控制芯片210,控制第一类数据信号端2210处于第二输出状态,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2210为供电端3110提供第二电压,第二电压小于通信控制芯片310的工作电压,从而使通信控制芯片310下电。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供电设备20用于在通过供电控制芯片210控制第一类数据信号端2210处于第一输出状态之前,通过供电控制芯片210,控制第一类数据信号端2210和/或第二类数据信号端2220,向充电设备10的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和/或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0发送第二模式控制指令,第二模式控制指令用于命令充电设备10进入信息读取模式。充电设备10用于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和/或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0,接收第二模式控制指令;根据第二模式控制指令进入信息读取模式,并反馈第二响应消息给供电设备20;以及,充电设备10在信息读取模式时,通过充电控制芯片110,控制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处于第一输出状态。供电设备20还用于基于第二响应消息,通过供电控制芯片210进入信息读取模式,并在信息读取模式时,控制第一类数据信号端2210处于第一输出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充电设备10或供电设备20还可以控制自身进入信息读取模式。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充电接口120还包括充电端1230和第一接地端1240,供电接口220还包括充电端2230和第一接地端2240,通信控制芯片310还包括第二接地端3130,线缆还包括第三接地端(图8中未示出)。示例性的,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示例性的充电设备和供电设备通过线缆连接时的又一种引脚连接关系图。如图8所示,供电设备20的充电端2230与充电设备10的充电端1230连接;供电设备20的第一接地端2240与充电设备10的第一接地端1240连接,并通过线缆的第三接地端还与通信控制芯片310的第二接地端3130连接。
根据以上描述,以下提供两种示例性的充电设备和供电设备通过线缆连接时的引脚关系连接图;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示例性的充电设备和供电设备通过线缆连接时的一种引脚连接关系图;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示例性的充电设备和供电设备通过线缆连接时的另一种引脚连接关系图。
如图9所示,通信控制芯片310的供电端3110为Vdd端,数据信号端3120为Data端,第一类数据通信端1210和2210,以及第三数据端均为DM(即图9中的Dm)端,第二类数据通信端1220和2220,以及第四数据端均为DP(即图9中的Dp)端,且DM端被设置为Vic引脚,用于给Vdd端供电。第一信号线为DM线,第二信号线为DP线,DM线与第三数据端DM端连接,DP线与第四数据端DP端连接。供电设备20和充电设备10的DM端,通过第三数据端(DM端)和第一信号线(DM线)连接,且供电设备10和充电设备20的DM端均通过第三数据端(DM端)和第一信号线(DM线)连接。供电设备10和充电设备20的DP端,通过第四数据端DP端和第二信号线(DP线)连接,且供电设备10和充电设备20的DP端均通过第四数据端(DP端)和第二信号线(DP线)连接。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120和供电设备的供电接口220还包括Vbus端和Gnd端,且充电设备和供电设备的Vbus端之间通过线缆的电信号传输端(例如,Vbus端,图9中未示出)和线缆中的连接线连接,进行充电,且充电设备和供电设备的Gnd端通过线缆中的连接线(例如,地线)连接。
如图10所示,通信控制芯片310的供电端3110为Vdd端,数据信号端3120为Data端,第一类数据通信端1210和2210,以及第三数据端均为DP(即图10中的Dp)端,第二类数据通信端1220和2220,以及第四数据端均为DM(即图10中的Dm)端,且DP端被设置为Vic引脚,用于给Vdd端供电。第一信号线为DP线,第二信号线为DM线,DP线与第三数据端DP端连接,DM线与第四数据端DM端连接。供电设备20和充电设备10的DP端,通过第三数据端(DP端)和第一信号线(DP线)连接,且供电设备10和充电设备20的DP端均通过第三数据端(DP端)和第一信号线(DP线)连接。供电设备10和充电设备20的DM端,通过第四数据端DM端和第二信号线(DM线)连接,且供电设备10和充电设备20的DM端均通过第四数据端(DM端)和第二信号线(DM线)连接。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120和供电设备的供电接口220还包括Vbus端和Gnd端,且充电设备和供电设备的Vbus端之间通过线缆的电信号传输端(例如,Vbus端,图10中未示出)和线缆中的连接线连接,进行充电,且充电设备和供电设备的Gnd端通过线缆中的连接线(例如,地线)连接。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信息读取方法,将通过上述的第一设备的示例性应用,来说明本申请提供的信息读取方法。
参见图11,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读取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流程示意图,将结合上述图4所示的连接关系和图11示出的步骤进行说明。
在S101中,将自身的第一类数据信号端的状态切换为第一输出状态。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更改自身的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或2210的配置信息,从而将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或2210的状态切换为第一输出状态。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输出状态为输出高电平状态。
在S102中,当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处于第一输出状态时,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输出第一电压。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将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或2210的状态切换为第一输出状态后,处于第一输出状态的第一数据信号端1210或2210可以输出第一电压。
在S103中,在第一电压的作用下,为通信控制芯片的供电端供电,以为所述通信控制芯片供电。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电压可以是3.3V或5V,从而,在第一电压的作用下,第一设备可以为工作电压是3.3V或5V的通信控制芯片供电,使通信控制芯片工作。
在S104中,在通信控制芯片上电后,通过自身的第二类数据信号端与通信控制芯片通信,读取通信控制芯片中存储的线缆的参数信息。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通信控制芯片上电后,第一设备可以控制自身的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0和2220,通过数据信号端3120向通信控制芯片310发送信息读取指令,通信控制芯片310在接收到信息读取指令后,将与信息读取指令对应的线缆的最大承载电流、最大承载电压或厂家信息等参数信息通过数据信号端3120传输至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0和2220,第一设备实现与通信控制芯片310的通信,及通信控制芯片310中存储的线缆的参数信息的读取。
在S105中,根据所述参数信息,调整充电方式。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第一设备是充电设备10时,充电设备10可以根据获得的线缆30的参数信息,减小向供电设备20请求的电流的大小;当第一设备是供电设备20时,供电设备20可以根据获得的线缆30的参数信息,减小向充电设备10提供的电流的大小;如此,可以防止线缆30的过载,提高充电设备10充电时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为供电设备,且第二设备为充电设备;或者,第一设备为充电设备,且第二设备为供电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是所有类型的USB接口中共有的原始引脚,所以,本申请的信息读取方法可以用于目前适配器和手机等设备的常见接口和线缆,如Type-A、Type-C和Micro-B等,能够在第一设备为线缆中的通信控制芯片供电时,无需对第一设备的USB接口和线缆进行改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第一设备读取线缆的参数信息和为通信控制芯片供电的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设备未给通信控制芯片310供电之前,来自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的通信数据,通过连接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和2210的数据线传输至2210,以及,来自第一类数据信号端2210的通信数据,通过连接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和2210的数据线传输至1210,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和2210进行单线通信。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来自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的通信数据,通过连接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和2210的数据线传输至2210,以及,来自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0的通信数据,通过连接第二类数据信号端2220和1220的数据线传输至2220等,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和2210,以及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0和2220进行双线通信。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读取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2所示,在图11中的S104之后,还可以包括S201-S203,将以在S104之后,且S105之前执行S201-S203为例,结合图11示出的步骤进行说明。
S201、将自身的第一类数据信号端的状态切换为第二输出状态。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在从通信控制芯片310中读取出线缆30的参数信息之后,可以将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或2210从第一输出状态切换为第二输出状态,从而使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或2210输出高电平,切换为输出低电平。
S202、当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处于第二输出状态时,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输出第二电压,第二电压小于通信控制芯片的工作电压。
S203、在第二电压的作用下,使通信控制芯片下电。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或2210在低电平下输出的第二电压可以是0.8V、1.5V或0V等,小于通信控制芯片310的工作电压(3.3V或5V),所以,在第二电压的作用下,通信控制芯片310无法工作,从而使得通信控制芯片310下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或2210为第二输出状态时,充电设备10与供电设备20之间通过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0和2220进行单线通信。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读取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3所示,在图10中的S104之后,还可以执行S301-S302,将以在S104之后,且S105之前执行S301-S302为例,结合图13示出的步骤进行说明。
S301、将自身的第一类数据信号端的状态切换为输入状态。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在从通信控制芯片310中读取出线缆30的参数信息之后,可以将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或2210的状态从第一输出状态切换为输入状态,从而,使得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或2210不输出电压;如此,在不需要与通信控制芯片310通信时,断开通信控制芯片310的供电,可以节约第一设备1或第二设备的电能。
S302、当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处于输入状态时,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停止输出第一电压,从而使通信控制芯片下电。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由于处于输入状态的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或2210不输出电压,从而停止为通信控制芯片310提供第一电压,所以通信控制芯片310无法获得工作电压,从而通信控制芯片310下电,停止工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或2210为输入状态时,充电设备10与供电设备20之间可以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或2210,以及第二类数据信号端1220和2220进行双线通信。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通信控制芯片310下电,第一设备在需要读取通信控制芯片310中的线缆30的参数信息使,继续从S101开始执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S101之前,还可以包括S11-S12,S101可以通过S1011实现:
S11、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模式控制指令,第一模式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第一设备进入信息读取模式。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或2210,接收从第二设备的第一类数据信号端2210或1210发送的指示第一设备进入信息读取模式的第一模式控制指令,根据第一模式控制指令,进入信息读取模式,以后续为通信控制芯片310供电。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模式控制指令,例如,通过无线方式等。
S12、基于第一模式控制指令,进入信息读取模式。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模式控制指令后,根据该第一模式控制指令便进入信息读取模式。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该第一设备进入信息读取模式后,可以向第二设备发送响应信息,以通知第二设备第一设备已进入信息读取模式。
S1011、在进入信息读取模式后,将自身的第一类数据信号端的状态切换为第一输出状态。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第一设备在信息读取模式下,可以将自身的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或2210的状态切换为第一输出状态,使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或2210输出高电平,为通信控制芯片310供电,从而使通信控制芯片310工作,以后续与通信控制芯片310进行通信。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S101之前,还可以包括S21-S22,S101可以通过S1012实现:
S21、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模式控制指令,第二模式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第二设备进入信息读取模式。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在需要读取通信控制芯片310中存储的线缆30的参数信息时,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或2210,向第二设备的第一类数据信号端2210或1210发送指示第二设备进入信息读取模式的第二模式控制指令。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模式控制指令,例如,通过无线方式等。
S22、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进入信息读取模式成功的响应消息。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在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模式控制指令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针对第二模式控制指令的进入信息读取模式成功的响应消息。根据该响应消息,第一设备可以为通信控制芯片310供电,并向第二设备发送供电控制指令,以继续控制第二设备为通信控制芯片310供电;或者,第一设备可以仅向第二设备发送供电控制指令,以继续控制第二设备为通信控制芯片310供电;从而后续与上电后的通信控制芯片310进行通信。
S1012、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响应消息,将自身的第一类数据信号端的状态切换为第一输出状态。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第二设备发送的进入信息读取模式成功的响应消息,将自身的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或2210的状态切换为第一输出状态,使第一类数据信号端1210或2210输出高电平,为通信控制芯片310供电,从而使通信控制芯片310工作,以后续与通信控制芯片310进行通信。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信息读取方法,应用于上述的线缆。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读取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流程示意图。
S401、在第一设备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输出第一电压时,上电。
S402、在上电工作的情况下,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参数信息获取消息时,基于参数信息获取消息,将存储的线缆的参数信息发送至第一设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S401之后,还可以包括S31:
S31、在第一设备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停止输出第一电压时,下电。
在S401之后,还可以包括S41:
S41、在第一设备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输出第二电压时,下电;第二电压小于通信控制芯片的工作电压。
示例性的,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读取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流程示意图;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读取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5、16所示,S31可以在S402之后执行,S41可以在S402之后执行。
在其他实施例中,S31或S41也可以在S402之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第一设备包括:第一存储器51和第一处理器52;第一存储器51和第一处理器52之间通过通信总线53连接。第一存储器51,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第一处理器52,包括设备控制芯片(图17中未示出),用于执行所述第一存储器51中存储的可执行指令时,实现上述的信息读取方法。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如图18所示,第一设备包括:第二存储器61和第二处理器62;第二存储器61和第二处理器62之间通过通信总线63连接。第二存储器61,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第二处理器62,包括通信控制芯片(图18中未示出),用于执行所述第二存储器61中存储的可执行指令时,实现上述的信息读取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上述的信息读取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有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可执行指令被第一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一设备的信息读取方法,或者,当可执行指令被第二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线缆的信息读取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FRAM、ROM、PROM、EPROM、EEPROM、闪存、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也可以是包括上述存储器之一或任意组合的各种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执行指令可以采用程序、软件、软件模块、脚本或代码的形式,按任意形式的编程语言(包括编译或解释语言,或者声明性或过程性语言)来编写,并且其可按任意形式部署,包括被部署为独立的程序或者被部署为模块、组件、子例程或者适合在计算环境中使用的其它单元。
作为示例,可执行指令可以但不一定对应于文件系统中的文件,可以可被存储在保存其它程序或数据的文件的一部分,例如,存储在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Hyper TextMarkup Language)文档中的一个或多个脚本中,存储在专用于所讨论的程序的单个文件中,或者,存储在多个协同文件(例如,存储一个或多个模块、子程序或代码部分的文件)中。
作为示例,可执行指令可被部署为在一个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在位于一个地点的多个计算设备上执行,又或者,在分布在多个地点且通过通信网络互连的多个计算设备上执行。
综上所述,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读取方法、设备、线缆、充电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在第一设备为线缆中的通信控制芯片供电时,无需对第一设备的USB接口和线缆进行改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第一设备读取线缆的参数信息和为通信控制芯片供电的效率,以及,提高第一设备的USB接口和线缆的兼容性;还能够节省向通信控制芯片供电的第一设备的电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3)

1.一种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与线缆连接,所述第一设备包括:设备控制芯片和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包括: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和第二类数据信号端;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与所述线缆的通信控制芯片的供电端连接,所述第二类数据信号端与所述通信控制芯片的数据信号端连接;
所述设备控制芯片,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处于第一输出状态;
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用于处于所述第一输出状态时,为所述供电端提供第一电压,以为所述通信控制芯片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控制芯片,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处于输入状态;
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还用于处于所述输入状态时,停止为所述供电端提供所述第一电压,以使所述通信控制芯片下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控制芯片,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处于第二输出状态;
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还用于处于所述第二输出状态时,为所述供电端提供第二电压,所述第二电压小于所述通信控制芯片的工作电压,以使所述通信控制芯片下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控制芯片,还用于在所述通信控制芯片上电后,控制所述第二类数据信号端,实现与所述数据信号端之间的数据传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线缆与第二设备连接;
所述设备控制芯片,还用于在控制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处于输入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实现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信号的传输;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类数据信号端实现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信号的传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控制芯片,还用于在控制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处于所述第一输出状态之前,通过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和/或所述第二类数据信号端,传输第一模式控制指令至所述第二设备,所述第一模式控制指令用于命令所述第二设备进入信息读取模式;
所述设备控制芯片,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和/或所述第二类数据信号端,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模式控制指令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基于所述第一响应消息,进入信息读取模式,并在所述信息读取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处于所述第一输出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控制芯片,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和/或所述第二类数据信号端,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模式控制指令;基于所述第二模式控制指令进入信息读取模式,并在所述信息读取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处于所述第一输出状态;所述第二模式控制指令用于命令所述第一设备进入信息读取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为数据正信号端,所述第二类数据信号端为数据负信号端;或者,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为所述数据负信号端,所述第二类数据信号端为所述数据正信号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为Type-A、Type-C和Micro-B中的任意一种。
10.一种线缆,其特征在于,与第一设备连接,所述线缆包括:第二通信控制芯片;所述通信控制芯片包括:供电端和数据信号端;所述供电端与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接口中的第一类数据信号端连接,且所述数据信号端与所述第一接口中的第二类数据信号端连接;
所述通信控制芯片,用于在通过所述供电端接收到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输出的第一电压时,控制自身上电。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控制芯片,还用于在通过所述供电端接收到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输出的第二电压时,控制自身下电;所述第二电压小于所述通信控制芯片的工作电压。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控制芯片,还用于在通过所述供电端未接收到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输出的电压时,控制自身下电。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控制芯片,还用于在上电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数据信号端实现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数据信号的传输。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包括:第二接口、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二接口包括:第三数据端和第四数据端;
所述第三数据端与所述第一信号线连接,所述第四数据端与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通过所述第三数据端和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供电端连接;所述第二类数据信号端通过所述第四数据端和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数据信号端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还包括:充电端和第一接地端;所述第二接口还包括:电信号传输端和第二接地端;所述供电控制芯片还包括:第三接地端;所述充电端与所述电信号传输端连接;所述第一接地端和所述第三接地端均与所述第二接地端连接。
16.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设备、供电设备和线缆;
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充电控制芯片和充电接口;
所述线缆包括:通信控制芯片;
所述供电设备包括:供电控制芯片和供电接口;
所述充电接口和所述供电接口均包括: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和第二类数据信号端;其中,
所述通信控制芯片的供电端分别与所述充电接口的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和所述供电接口的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连接,且所述通信控制芯片的数据信号端分别与所述充电接口的所述第二类数据信号端和所述供电接口的所述第二类数据信号端连接;
所述充电设备,用于在通过所述充电控制芯片,控制所述充电接口的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处于第一输出状态时,通过所述充电接口的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为所述供电端提供第一电压,以为所述通信控制芯片供电;和/或,
所述供电设备,用于在通过所述供电控制芯片,控制所述供电接口的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处于第一输出状态时,通过所述供电接口的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为所述供电端提供第一电压,以为所述通信控制芯片供电。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数据信号端包括:第一子数据信号端和第二子数据信号端;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包括:第三子数据信号端和第四子数据信号端;其中,所述第一子数据信号端和所述第三子数据信号端与所述充电设备对应,所述第二子数据信号端和所述第四子数据信号端与所述供电设备对应;
所述充电设备,还用于在所述通信控制芯片上电后,通过所述第一子数据信号端,与所述数据信号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通过所述充电控制芯片,控制所述充电控制芯片对应的所述第三子数据信号端处于输入状态;所述第三子数据信号端在处于所述输入状态时,停止为所述供电端提供所述第一电压,以使所述通信控制芯片下电,并通过所述第三子数据信号端实现数据信号的传输;和/或,
所述供电设备,还用于在所述通信控制芯片上电后,通过所述第二子数据信号端,与所述数据信号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通过所述供电控制芯片,控制所述供电控制芯片对应的所述第四子数据信号端处于输入状态;所述第四子数据信号端在处于所述输入状态时,停止为所述供电端提供所述第一电压,以使所述通信控制芯片下电。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数据信号端包括:第一子数据信号端和第二子数据信号端;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包括:第三子数据信号端和第四子数据信号端;其中,所述第一子数据信号端和所述第三子数据信号端与所述充电设备对应,所述第二子数据信号端和所述第四子数据信号端与所述供电设备对应;
所述充电设备,还用于在所述通信控制芯片上电后,通过所述第一子数据信号端,与所述数据信号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通过所述充电控制芯片,控制所述充电控制芯片对应的所述第三子数据信号端处于第二输出状态;所述第三子数据信号端在处于所述第二输出状态时,为所述供电端提供第二电压;所述第二电压小于所述通信控制芯片的工作电压,以使所述通信控制芯片下电;和/或,
所述供电设备,还用于在所述通信控制芯片上电后,通过所述第二子数据信号端,与所述数据信号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通过所述供电控制芯片,控制所述供电控制芯片对应的所述第四子数据信号端处于第二输出状态;所述第四子数据信号端在处于所述第二输出状态时,为所述供电端提供第二电压;所述第二电压小于所述供电控制芯片的工作电压,以使所述通信控制芯片下电。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设备为第一设备,所述供电设备为第二设备;所述充电控制芯片为设备控制芯片,所述充电接口为第一接口;所述充电设备用于通过所述充电接口和所述线缆与所述供电设备连接,进行充电;或者,
所述供电设备为第一设备,所述充电设备为第二设备;所述供电控制芯片为设备控制芯片,所述供电接口为第一接口;所述供电设备用于通过所述供电接口和所述线缆与所述充电设备连接,进行供电。
20.一种信息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将自身的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的状态切换为第一输出状态;
当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处于所述第一输出状态时,通过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输出第一电压;
在所述第一电压的作用下,为通信控制芯片的供电端供电,以为所述通信控制芯片供电;
在所述通信控制芯片上电后,通过自身的所述第二类数据信号端与所述通信控制芯片通信,读取所述通信控制芯片中存储的线缆的参数信息;
根据所述参数信息,调整充电方式。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信息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信控制芯片上电后,通过自身的所述第二类数据信号端与所述通信控制芯片通信,读取所述通信控制芯片中存储的所述线缆的参数信息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将自身的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的状态切换为第二输出状态;
当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处于所述第二输出状态时,通过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输出第二电压,所述第二电压小于所述通信控制芯片的工作电压;
在所述第二电压的作用下,使所述通信控制芯片下电。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信息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信控制芯片上电后,通过自身的所述第二类数据信号端与所述通信控制芯片通信,读取所述通信控制芯片中存储的所述线缆的参数信息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将自身的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的状态切换为输入状态;
当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处于所述输入状态时,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停止输出第一电压,使所述通信控制芯片下电。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信息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通信控制芯片上电后,通过自身的所述第二类数据信号端与所述通信控制芯片通信,读取所述通信控制芯片中存储的线缆的参数信息,包括:
在接收到第二设备返回的供电成功的响应消息后,通过自身的所述第二类数据信号端与所述通信控制芯片通信,读取所述通信控制芯片中存储的所述线缆的参数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信息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自身的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的状态切换为第一输出状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模式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模式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进入信息读取模式,其中,在所述第一设备为供电设备时,所述第二设备为充电设备,在所述第一设备为充电设备时,所述第二设备为供电设备;
基于所述第一模式控制指令,进入所述信息读取模式。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信息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自身的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的状态切换为第一输出状态,包括:
在进入所述信息读取模式后,将自身的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的状态切换为第一输出状态。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信息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自身的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的状态切换为第一输出状态之前,所述方法包括:
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模式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模式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进入信息读取模式,其中,在所述第一设备为供电设备时,所述第二设备为充电设备,在所述第一设备为充电设备时,所述第二设备为供电设备;
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进入信息读取模式成功的响应消息。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信息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自身的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的状态切换为第一输出状态,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响应消息,将自身的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的状态切换为第一输出状态。
28.一种信息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0-15任一项所述的线缆;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设备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输出第一电压时,上电;
在上电工作的情况下,接收到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参数信息获取消息时,基于所述参数信息获取消息,将存储的线缆的参数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信息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一设备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输出第一电压时,上电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停止输出第一电压时,下电。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信息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一设备通过第一类数据信号端输出第一电压时,上电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类数据信号端输出第二电压时,下电;所述第二电压小于所述通信控制芯片的工作电压。
31.一种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
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一处理器包括:设备控制芯片;用于执行所述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权利要求20至2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2.一种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
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二处理器包括通信控制芯片;用于执行所述第二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权利要求28至3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可执行指令,用于被第一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20至2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用于被第二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28至3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241400.3A 2020-11-09 2020-11-09 信息读取方法、设备、线缆、充电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4636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41400.3A CN112463674B (zh) 2020-11-09 2020-11-09 信息读取方法、设备、线缆、充电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EP21888305.6A EP4231164A4 (en) 2020-11-09 2021-09-15 INFORMATION READING METHOD, DEVICE, CABLE, CHARGING SYSTEM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PCT/CN2021/118587 WO2022095606A1 (zh) 2020-11-09 2021-09-15 信息读取方法、设备、线缆、充电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8/135,868 US20230273662A1 (en) 2020-11-09 2023-04-18 Information reading method, device, cable, charging system,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41400.3A CN112463674B (zh) 2020-11-09 2020-11-09 信息读取方法、设备、线缆、充电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63674A true CN112463674A (zh) 2021-03-09
CN112463674B CN112463674B (zh) 2024-02-06

Family

ID=74826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41400.3A Active CN112463674B (zh) 2020-11-09 2020-11-09 信息读取方法、设备、线缆、充电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73662A1 (zh)
EP (1) EP4231164A4 (zh)
CN (1) CN112463674B (zh)
WO (1) WO202209560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95606A1 (zh) * 2020-11-09 2022-05-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读取方法、设备、线缆、充电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44934A (zh) * 2017-09-07 2018-01-05 龙迅半导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USB Type‑C线缆的双向信号调节芯片及USB Type‑C线缆
CN110311436A (zh) * 2019-06-25 2019-10-08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usb接口的充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54108B2 (ja) * 2002-02-20 2009-04-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Usbデバイス
JP6550296B2 (ja) * 2015-08-07 2019-07-24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給電システム
JP6752675B2 (ja) * 2016-10-12 2020-09-09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半導体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半導体システム
US11018498B2 (en) * 2017-03-31 2021-05-25 Via Labs, Inc. Emarker-equipped cable and power management method thereof
CN111522768B (zh) * 2020-06-16 2021-08-31 硅谷数模(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 USB Type-C有源线缆
CN112463674B (zh) * 2020-11-09 2024-02-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读取方法、设备、线缆、充电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44934A (zh) * 2017-09-07 2018-01-05 龙迅半导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USB Type‑C线缆的双向信号调节芯片及USB Type‑C线缆
CN110311436A (zh) * 2019-06-25 2019-10-08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usb接口的充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95606A1 (zh) * 2020-11-09 2022-05-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读取方法、设备、线缆、充电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273662A1 (en) 2023-08-31
EP4231164A1 (en) 2023-08-23
EP4231164A4 (en) 2024-04-10
WO2022095606A1 (zh) 2022-05-12
CN112463674B (zh) 2024-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85856B1 (en) Usb charging system with variable charging voltage, charger, and intelligent terminal
KR101504104B1 (ko) 역 로컬 데이터 전송 접속을 통하여 전력을 제공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3080868B (zh) 充电端口
CN101221463B (zh) 电池模块、计算机系统及其供电方法
JP2002044876A (ja) 電池式デバイス
CN108988431B (zh) 一种多协议充电装置以及多协议充电方法
EP1775652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support USB enumeration of a BUS powered handheld device
CN110231861A (zh) 用于向电子设备提供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01001A (zh) 对单独串行接口的多个连接
CN101627348A (zh) 带有类usb连接器的充电电缆
KR101729511B1 (ko) 컴퓨터 시스템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CN101853970A (zh) 一种通过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充电的方法和装置
KR102052443B1 (ko) 충전 및 데이터 통신을 수행할 수 있는 시스템
CN102929821B (zh)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系统
CN109921481A (zh) Usb通讯时对通讯对象供电的otg设备及供电方法
KR102315230B1 (ko) Usb c형 커넥터를 구비하는 전자 장치
US20230273662A1 (en) Information reading method, device, cable, charging system,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201383862Y (zh) 蓝牙耳机
CN207652075U (zh) 一种otg供电与无线充电兼容电路及终端设备
CN103036276B (zh) 充电器、终端、控制器、系统和充电器识别方法
CN216720327U (zh) 一种设有Lightning母座的适配器及充电系统
CN102544919A (zh) 电缆
CN111224453B (zh) 基于充电线的通信方法、充电设备、智能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160081676A (ko) 트래블 어댑터
CN113745873A (zh) 一种设有Lightning母座的适配器及充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