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63025B - 一种瓦记录磁盘数据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瓦记录磁盘数据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63025B
CN112463025B CN202011174196.8A CN202011174196A CN112463025B CN 112463025 B CN112463025 B CN 112463025B CN 202011174196 A CN202011174196 A CN 202011174196A CN 112463025 B CN112463025 B CN 1124630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artition
tile record
migrated
dynam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7419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63025A (zh
Inventor
孙建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7419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630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63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30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630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30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04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storage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38Organizing or formatting or addressing of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瓦记录磁盘数据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瓦记录的技术领域,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只有动态映射或静态映射,管理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写数据写入磁介质缓存中;根据写数据的逻辑地址计算写数据要写入的瓦记录分区,并统计写数据占用所述瓦记录分区的数据块数量;将磁介质缓存空闲空间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当空闲空间低于阈值时,则选择一半写数据进行迁移,并判断待迁移数据的逻辑地址;若待迁移数据的逻辑地址属于动态瓦记录分区,则将写数据迁移到动态瓦记录分区;若待迁移数据的逻辑地址属于静态瓦记录分区,则将写数据迁移到静态瓦记录分区。

Description

一种瓦记录磁盘数据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瓦记录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瓦记录磁盘数据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服务器,也称伺服器,是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由于服务器需要响应服务请求,并进行处理,因此一般来说服务器应具备承担服务并且保障服务的能力。服务器的构成包括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和通用的计算机架构类似,但是由于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务,因此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较高;在网络环境下,根据服务器提供的服务类型不同,分为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WEB服务器等。目前,服务器中瓦记录磁盘数据管理只有动态映射或静态映射方式,效率较低,不具备扩展性,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瓦记录磁盘数据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只有动态映射或静态映射,管理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瓦记录磁盘数据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写数据写入磁介质缓存中;
根据写数据的逻辑地址计算写数据要写入的瓦记录分区,并统计写数据占用所述瓦记录分区的数据块数量;
将磁介质缓存空闲空间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当空闲空间低于阈值时,则选择一半写数据进行迁移,并判断待迁移数据的逻辑地址;
若待迁移数据的逻辑地址属于动态瓦记录分区,则将写数据迁移到动态瓦记录分区;
若待迁移数据的逻辑地址属于静态瓦记录分区,则将写数据迁移到静态瓦记录分区。
进一步的,所述将写数据迁移到动态瓦记录分区的步骤,具体包括:
判断动态瓦记录分区的空闲空间是否能容纳所述数据块数量;
若是,则将待迁移的数据直接写入该瓦记录分区。
进一步的,所述判断动态瓦记录分区的空闲空间是否能容纳待迁移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否,则判断瓦记录分区中高地址的半个分区是否能容纳待迁移数据块的数据量;
若是,则将待迁移数据写入该动态瓦记录分区中高地址的半个分区。
进一步的,所述将待迁移数据写入该动态瓦记录分区中高地址的半个分区的步骤,具体包括:
将该动态瓦记录分区中高地址的半个分区的有效数据读出;
将有效数据与待迁移数据合并;
将合并后的数据写回该动态瓦记录分区中高地址的半个分区。
进一步的,所述判断瓦记录分区中高地址的半个分区是否能容纳待迁移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否,则将动态挖数据分区的有效数据全部读出;
将读出的有效数据与待迁移数据合并;
将合并后的数据写回该动态瓦记录分区。
进一步的,所述将写数据迁移到静态瓦记录分区的步骤具体包括:
统计所有瓦记录分区的有效数据;
选择有效数据最少的瓦记录分区;
将该瓦记录分区的有效数据全部读出;
将读出的有效数据与待迁移数据合并;
将合并后的数据写入所述读取数据最少的瓦记录分区。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瓦记录磁盘数据管理装置,包括:
写入模块,用于将写数据写入磁介质缓存中;
统计模块,用于根据写数据的逻辑地址计算写数据要写入的瓦记录分区,并统计写数据占用所述瓦记录分区的数据块数量;
判断模块,用于将磁介质缓存空闲空间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当空闲空间低于阈值时,则选择一半写数据进行迁移,并判断待迁移数据的逻辑地址;
迁移模块,用于将写数据迁移到动态瓦记录分区,或将写数据迁移到静态瓦记录分区。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机器可运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运行指令在被处理器调用和运行时,所述计算机可运行指令促使所述处理器运行上述任一项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瓦记录磁盘数据管理方法, 在写数据写入磁介质缓存空间后,首先进行统计,当磁介质缓存空间不足时,选择一半的写数据进行迁移,首先判断需要迁移的写数据为动态瓦记录分区或静态瓦记录分区,再将对应的写数据写入对应的分区;将部分瓦记录分区采用动态映射方式管理,当磁介质缓存空间不足时,选择一半数据进行迁移,并根据待迁移数据要写入的分区,自动迁移至可以写入的分区,同时实现动态映射与静态映射的方式,提升磁盘数据的管理效率。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瓦记录磁盘数据管理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同样具有上述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瓦记录磁盘数据管理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瓦记录磁盘数据管理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瓦记录磁盘数据管理方法详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其他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瓦记录磁盘数据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将写数据写入磁介质缓存中;
S12:根据写数据的逻辑地址计算写数据要写入的瓦记录分区,并统计写数据占用所述瓦记录分区的数据块数量;
S13:将磁介质缓存空闲空间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当空闲空间低于阈值时,则选择一半写数据进行迁移,并判断待迁移数据的逻辑地址,若待迁移数据的逻辑地址属于动态瓦记录分区,则执行步骤S14,若待迁移数据的逻辑地址属于静态瓦记录分区,则执行步骤S15;
S14:将写数据迁移到动态瓦记录分区;
S15:将写数据迁移到静态瓦记录分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瓦记录磁盘数据管理方法, 在写数据写入磁介质缓存空间后,首先进行统计,当磁介质缓存空间不足时,选择一半的写数据进行迁移,首先判断需要迁移的写数据为动态瓦记录分区或静态瓦记录分区,再将对应的写数据写入对应的分区;将部分瓦记录分区采用动态映射方式管理,当磁介质缓存空间不足时,选择一半数据进行迁移,并根据待迁移数据要写入的分区,自动迁移至可以写入的分区,同时实现动态映射与静态映射的方式,提升磁盘数据的管理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14具体包括:
S141:判断动态瓦记录分区的空闲空间是否能容纳所述数据块数量,若是,则执行步骤S142;
S142:将待迁移的数据直接写入该瓦记录分区。
若动态瓦记录分区的空间足够,则会将数据直接写入该分区,不进行数据堆叠的存储方式,减少读写的次数,同时减少读写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141之后,还包括:
若否,则执行步骤S143;
S143:判断瓦记录分区中高地址的半个分区是否能容纳待迁移数据块的数据量,若是,则执行步骤S144;
此时,空闲空间不足以将待迁移数据存入,则会查看存储容量较高的半个分区是否能容纳待迁移的数据,若可以迁移,则进行瓦记录堆叠存储,尽量减少读写的次数与时间。
S144:将待迁移数据写入该动态瓦记录分区中高地址的半个分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144具体包括:
S1441:将该动态瓦记录分区中高地址的半个分区的有效数据读出;
S1442:将有效数据与待迁移数据合并;
S1443:将合并后的数据写回该动态瓦记录分区中高地址的半个分区。
此步骤为瓦记录堆叠存放的完整步骤,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完成瓦记录的存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143之后,还包括:
若否,则执行步骤S1451;
S1451:将动态挖数据分区的有效数据全部读出;
S1452:将读出的有效数据与待迁移数据合并;
S1453:将合并后的数据写回该动态瓦记录分区。
若高地址的半个分区无法存放待迁移数据,则说明动态瓦记录分区空间紧张,此时,则直接读取全部有效文件,将待迁移数据与动态瓦记录分区内的有效文件合并,进行堆叠存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15具体包括:
S151:统计所有瓦记录分区的有效数据;
S152:选择有效数据最少的瓦记录分区;
S153:将该瓦记录分区的有效数据全部读出;
S154:将读出的有效数据与待迁移数据合并;
S155:将合并后的数据写入所述读取数据最少的瓦记录分区。
上述步骤为写入静态映射瓦记录分区的完整步骤,迁移之前,会选取有效数据最少的分区,并进行存储,通过上述步骤,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数据读写的数量,减少读写的时间。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瓦记录磁盘数据管理装置,包括:
写入模块1,用于将写数据写入磁介质缓存中;
统计模块2,用于根据写数据的逻辑地址计算写数据要写入的瓦记录分区,并统计写数据占用所述瓦记录分区的数据块数量;
判断模块3,用于将磁介质缓存空闲空间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当空闲空间低于阈值时,则选择一半写数据进行迁移,并判断待迁移数据的逻辑地址;
迁移模块4,用于将写数据迁移到动态瓦记录分区,或将写数据迁移到静态瓦记录分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瓦记录磁盘数据管理方法,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瓦记录磁盘数据为静态映射或动态映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同时兼容动态映射与静态映射的瓦记录磁盘数据管理方法,将部分瓦记录分区采用动态映射的方式进行管理,其余的瓦记录分区仍采用静态映射的方式进行管理。其中,动态映射是在程序运行器件,随着每条指令和数据的访问,自动地,连续地进行映射。
如图3所示,上述瓦记录磁盘数据管理方法完整步骤如下:
S31:将写数据写入磁介质缓存中;
当写数据写入系统时,首先将写数据写入磁介质缓存空间中,即类似电脑的内存,当磁介质缓存空间不足,才会将写数据向磁盘内写入。
S32:根据写数据的逻辑地址计算写数据要写入的瓦记录分区,并统计写数据占用所述瓦记录分区的数据块数量;
写入写数据的同时,对写数据要写入的分区以及数据大小等,提前做出统计,为后续存储做出依据。
S33:将磁介质缓存空闲空间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当空闲空间低于阈值时,则选择一半写数据进行迁移,并判断待迁移数据的逻辑地址,若待迁移数据的逻辑地址属于动态瓦记录分区,则执行步骤S341,若待迁移数据的逻辑地址属于静态瓦记录分区,则执行步骤S351;
上述步骤中,阈值是可以设置的,而将磁介质缓存空闲空间与阈值进行比较的步骤,为常态化运行,即此步骤为一直存在的,当磁介质缓存空间空间不足时,即进行数据迁移。
S341:判断动态瓦记录分区的空闲空间是否能容纳所述数据块数量,若是,则执行步骤S342,若否,则执行步骤S343;
在写入动态瓦记录分区前,首先判断瓦记录分区空闲空间是否充足,若空闲空间充足,则直接写入,无需瓦记录堆叠的存储方式,节省读写次数与存储时间。
S342:将待迁移数据直接写入该动态瓦记录分区;
此步骤为将带迁移数据直接写入分区的步骤。
S343:判断瓦记录分区中高地址的半个分区是否能容纳待迁移数据块的数据量,若是,则执行步骤S3441,若否,则执行步骤S3451;
若空闲空间不足,则仍需判断存储空间比较打的半个分区是否能容纳待迁移数据,以此步骤,可以尽量减少数据的读写量与读写时间。
S3441:将该动态瓦记录分区中高地址的半个分区的有效数据读出;
S3442:将有效数据与待迁移数据合并;
S3443:将合并后的数据写回该动态瓦记录分区中高地址的半个分区。
上述步骤为将待迁移数据写入所述高地址的半个分区的完整步骤。
S3451:将动态挖数据分区的有效数据全部读出;
S3452:将读出的有效数据与待迁移数据合并;
S3453:将合并后的数据写回该动态瓦记录分区。
若高地址的半个分区仍不足,则直接将全部数据读出,并进行瓦记录堆叠存储。
S351:统计所有瓦记录分区的有效数据;
S352:选择有效数据最少的瓦记录分区;
S353:将该瓦记录分区的有效数据全部读出;
S354:将读出的有效数据与待迁移数据合并;
S355:将合并后的数据写入所述读取数据最少的瓦记录分区。
上述步骤为写入静态映射瓦记录分区的完整步骤,迁移之前,会选取有效数据最少的分区,并进行存储,通过上述步骤,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数据读写的数量,减少读写的时间。
对应于上述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方法的步骤。
对应于上述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机器可运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运行指令在被处理器调用和运行时,所述计算机可运行指令促使所述处理器运行上述方法的步骤。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瓦记录磁盘数据管理方法,应用于服务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写数据写入磁介质缓存中;
根据写数据的逻辑地址计算写数据要写入的瓦记录分区,并统计写数据占用所述瓦记录分区的数据块数量;
将磁介质缓存空闲空间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当空闲空间低于阈值时,则选择一半写数据进行迁移,并判断待迁移数据的逻辑地址;
若待迁移数据的逻辑地址属于动态瓦记录分区,则将写数据迁移到动态瓦记录分区;
若待迁移数据的逻辑地址属于静态瓦记录分区,则将写数据迁移到静态瓦记录分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瓦记录磁盘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写数据迁移到动态瓦记录分区的步骤,具体包括:
判断动态瓦记录分区的空闲空间是否能容纳所述数据块数量;
若是,则将待迁移的数据直接写入该瓦记录分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瓦记录磁盘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动态瓦记录分区的空闲空间是否能容纳所述数据块数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否,则判断瓦记录分区中高地址的半个分区是否能容纳待迁移数据块的数据量;
若是,则将待迁移数据写入该动态瓦记录分区中高地址的半个分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瓦记录磁盘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待迁移数据写入该动态瓦记录分区中高地址的半个分区的步骤,具体包括:
将该动态瓦记录分区中高地址的半个分区的有效数据读出;
将有效数据与待迁移数据合并;
将合并后的数据写回该动态瓦记录分区中高地址的半个分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瓦记录磁盘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瓦记录分区中高地址的半个分区是否能容纳待迁移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否,则将动态瓦记录分区的有效数据全部读出;
将读出的有效数据与待迁移数据合并;
将合并后的数据写回该动态瓦记录分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瓦记录磁盘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写数据迁移到静态瓦记录分区的步骤具体包括:
统计所有瓦记录分区的有效数据;
选择有效数据最少的瓦记录分区;
将该瓦记录分区的有效数据全部读出;
将读出的有效数据与待迁移数据合并;
将合并后的数据写入所述有效数据最少的瓦记录分区。
7.一种瓦记录磁盘数据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写入模块,用于将写数据写入磁介质缓存中;
统计模块,用于根据写数据的逻辑地址计算写数据要写入的瓦记录分区,并统计写数据占用所述瓦记录分区的数据块数量;
判断模块,用于将磁介质缓存空闲空间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当空闲空间低于阈值时,则选择一半写数据进行迁移,并判断待迁移数据的逻辑地址;
迁移模块,用于将写数据迁移到动态瓦记录分区,或将写数据迁移到静态瓦记录分区。
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机器可运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运行指令在被处理器调用和运行时,所述计算机可运行指令促使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174196.8A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瓦记录磁盘数据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4630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74196.8A CN112463025B (zh)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瓦记录磁盘数据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74196.8A CN112463025B (zh)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瓦记录磁盘数据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63025A CN112463025A (zh) 2021-03-09
CN112463025B true CN112463025B (zh) 2022-08-26

Family

ID=74835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74196.8A Active CN112463025B (zh)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瓦记录磁盘数据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63025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99428A (zh) * 2012-11-01 2013-03-27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瓦记录磁盘的四级编址方法
CN109582222A (zh) * 2018-10-31 2019-04-0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主机感知瓦记录磁盘中持久缓存的清理方法
CN111400204A (zh) * 2020-02-29 2020-07-10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固态盘缓存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99428A (zh) * 2012-11-01 2013-03-27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瓦记录磁盘的四级编址方法
CN109582222A (zh) * 2018-10-31 2019-04-0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主机感知瓦记录磁盘中持久缓存的清理方法
CN111400204A (zh) * 2020-02-29 2020-07-10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固态盘缓存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63025A (zh) 2021-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47151B (zh) 一种全闪系统元数据落盘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243706B2 (en) Fragment management method and fragment management apparatus
US20190026042A1 (en) Deduplication-Aware Load Balancing in 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s
CN113282249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
US11385823B2 (en)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rebuilding disk array
CN108733306A (zh) 一种文件合并方法及装置
CN111638853A (zh) 数据存储方法、装置、存储集群、网关设备及主设备
CN115114232A (zh) 一种历史版本对象列举方法、装置及其介质
CN109634524B (zh) 一种数据处理守护进程的数据分区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253932B (zh) 一种分布式存储系统的读写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2463880B (zh) 一种区块链数据存储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463025B (zh) 一种瓦记录磁盘数据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008233B (zh) 一种kv数据库的访问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666046A (zh)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342274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5328851A (zh) 一种数据保护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032348A (zh) 一种空间数据管理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241011B (zh) 一种虚拟机文件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445908B (zh) 一种虚拟机备份方法和系统
CN113434476A (zh)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2000291A (zh) 一种系统盘的分区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6540949B (zh) 一种独立冗余磁盘阵列存储空间动态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14706536B (zh) 一种元数据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900994B (zh) 一种文件写入方法及装置
CN113703671B (zh) 一种数据块擦除方法及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