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48990B - 一种保障服务可用性的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障服务可用性的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48990B
CN112448990B CN201910835960.2A CN201910835960A CN112448990B CN 112448990 B CN112448990 B CN 112448990B CN 201910835960 A CN201910835960 A CN 201910835960A CN 112448990 B CN112448990 B CN 1124489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duction
request information
server
production site
working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359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48990A (zh
Inventor
王文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Beijing Jingdong Shang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Beijing Jingdong Shang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Beijing Jingdong Shang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3596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489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489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89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489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89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04L67/025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for remote control or remote monitoring of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保障服务可用性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具体包括:接收多个生产现场服务端定时发送的携带有请求信息的获取任务请求;将其中的一个生产现场服务端作为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保存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发送的请求信息;将接收到的定时发送的请求信息与默认请求信息比对,识别定时发送的请求信息的生产现场服务端是否为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若是,则将任务指令发送至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若否,则判断默认请求信息是否超时;若超时,将备份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作为新的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将新的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发送的请求信息保存为默认请求信息,从而,可降低生产运营与维护的成本、保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保障服务可用性的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保障服务可用性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生产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系统实施过程中,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需要控制生产现场的一些设备或者终端,例如,标签/单据打印机、现场生产看板和显示器、工人手持设备等。通常,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可以通过部署在生产现场的生产现场服务端进行间接控制上述设备或者终端。通常为了保障服务可用性,一般采用多点部署生产现场服务端的方式。
但是,现有的多点部署方式对基础网络和设备架构要求较高,需要设置有专门的数据库服务器,以及工业级的工作机和工控机,软件方面选使用一些商业化的容器或者中间件,如ORACLE Weblogic等,成本较高。而且对于一些硬件及网络基础环境较差的生产现场或者生产中心来讲,例如蔬果加工中心,包装中心等,现有的多点部署方式难度较高,并需要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维护,而且,由于此类生产现场或者生产中心主要的要求是服务稳定性,对服务的性能要求并不高,现有的多点部署生产现场服务端的方式应用在此类生产现场,实施方式较复杂、运营与维护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保障服务可用性的方法,通过生产现场服务端直接和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建立关联的方式,可以不用在生产现场布置较复杂的服务器设备,降低了生产运营与维护的成本,同时生产现场服务端为多个,可以保障生产管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该方法包括:接收多个生产现场服务端定时发送的携带有请求信息的获取任务请求,所述多个生产现场服务端布置于生产现场;
将其中的一个生产现场服务端作为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其他的生产现场服务端为备用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保存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发送的请求信息,作为默认请求信息;
将接收到的定时发送的请求信息与默认请求信息比对,识别定时发送的请求信息的生产现场服务端是否为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
若识别为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将任务指令发送至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将所述任务指令发送至生产设备客户端;
若识别为备用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判断保存的所述默认请求信息是否超时;
若已超时,则将所述备份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作为新的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将所述新的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发送的请求信息保存为默认请求信息。
可选地,所述将其中的一个生产现场服务端作为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其他的生产现场服务端为备用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保存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的请求信息的步骤包括:
提取接收到的获取任务请求中携带的请求信息;
判断是否已存在请求信息;
如果不存在,则通过同步锁锁定发送所述请求信息的生产现场服务端、并保存所述请求信息作为默认请求信息,所述生产现场服务端作为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
解除对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的锁定。
可选地,所述将接收到的定时发送的请求信息与默认请求信息比对,识别定时发送的请求信息的生产现场服务端是否为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的步骤包括:
判断接收到的定时发送的请求信息与默认请求信息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识别为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
若不一致,则识别为备份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
可选地,所述若识别为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将任务指令发送至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的步骤包括:
识别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后,检索从用户端获取到的任务指令;
发送检索到的所述任务指令至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
可选地,若未检索到任务指令,所述方法还包括:,则返回任务为空至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接收到的定时发送的请求信息未超时,则返回空结果至所述备用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保障服务可用性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多个生产现场服务端定时发送的携带有请求信息的获取任务请求,所述多个生产现场服务端布置于生产现场;
第一设置模块,用于将其中的一个生产现场服务端作为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其他的生产现场服务端为备用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保存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发送的请求信息,作为默认请求信息;
识别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定时发送的请求信息与默认请求信息比对,识别定时发送的请求信息的生产现场服务端是否为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
发送模块,用于若识别为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将任务指令发送至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将所述任务指令发送至生产设备客户端;
判断模块,用于若识别为备用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判断保存的所述默认请求信息是否超时;
第二设置模块,用于若已超时,则将所述备份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作为新的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将所述新的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发送的请求信息保存为默认请求信息。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保障服务可用性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多个生产现场服务端和多个生产设备客户端,
其中,所述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用于接收多个所述生产现场服务端定时发送的携带有请求信息的获取任务请求,所述多个生产现场服务端布置于生产现场;
将其中的一个生产现场服务端作为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其他的生产现场服务端为备用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保存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发送的请求信息,作为默认请求信息;
将接收到的定时发送的请求信息与默认请求信息比对,识别定时发送的请求信息的生产现场服务端是否为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
若识别为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将任务指令发送至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将所述任务指令发送至所述生产设备客户端;
若识别为备用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判断保存的所述默认请求信息是否超时;
若已超时,则将所述备份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作为新的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将所述新的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发送的请求信息保存为默认请求信息。
可选地,多个所述生产现场服务端用于向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定时发送获取任务请求;
其中一个生产现场服务端作为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其他的生产现场服务端为备用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接收所述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发送的任务指令,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发送所述任务指令至相应的生产设备客户端。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指令,所述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的保障服务可用性方法。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的保障服务可用性方法。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的方案,通过设置多个生产现场服务端与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直接通信连接,设置的多个生产现场服务端中可以始终有一个生产现场服务端与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保持正常通信连接,正常完成工作任务,可以保障生产管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通过生产现场服务端直接和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建立关联的方式,可以不用在生产现场布置较复杂的服务器设备,简化了系统架构,减少生产成本,生产现场服务端可以设置于一般家用级别计算机或者设备,无需购置专用服务器或者工业级的设备,无需配置专业人员进行维护,降低了运营与维护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应用场景100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的保障服务可用性的方法200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的方法300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的方法400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的方法500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的方法600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保障服务可用性的装置700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保障服务可用性的方法应用的系统800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90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应用场景100的示意图。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应用场景100可以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110、生产现场120,生产现场120中布置有多个生产现场服务端121和多个生产设备客户端122。这里,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110和多个生产现场服务端121可以通过网络130进行通信,多个生产现场服务端121和多个生产设备客户端122可以通过局域网络123进行通信。网络130例如可以包括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使用任意公知的网络协议来实现网络130,包括各种有线或无线协议,诸如,以太网、FIREWIRE、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增强数据GSM环境(EDGE)、码分多址(CDMA)、时分多址(TDMA)或任意其他适合的通信协议。
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器。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110可以响应于来自生产现场服务端121的访问请求,并向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121发送任务指令。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121将接收到的任务指令发送至对应的生产设备客户端122。生产设备客户端122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掌上型计算机、可穿戴计算设备、个人数字助理(PDA)、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智能手机、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游戏控制台、电视机、或任意两个或更多的这些数据处理设备或其他数据处理设备的组合。
在生产管理的应用场景中,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110可以是生产管理系统的远程控制服务器等,生产现场120可以是果蔬加工中心、包装中心等网络环境和硬件设备条件不足的生产现场,生产设备客户端122可以是标签打印机、扫码枪、显示看板等设备。生产现场服务端121也可以部署于一个或多个工作设备,该工作用设备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或者其他非工业级的工作设备。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中,生产现场120可以仅设置多个生产现场服务端121,直接与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110进行通信连接,同时可以保证其中一个生产现场服务端121与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110处于工作状态,以保障生产管理服务的稳定性,同时,生产现场服务端121可以布置于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在生产现场120可以不用布置成本相对较高的工业级工控机或者服务器等,进而可以降低生产运营与维护的成本。
如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的保障服务可用性的方法200的流程图,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方法200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接收多个生产现场服务端定时发送的携带有请求信息的获取任务请求,所述多个生产现场服务端布置于生产现场。
其中,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同时接收多个生产现场服务端定时发送的携带有请求信息的获取任务请求。请求信息可以包括生产现场服务端的名称、IP地址以及精确到毫米的时间戳,每个生产现场服务端都具有其唯一的请求信息,每一次向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定时发送的获取任务请求中都会携带该请求信息。
步骤S202:将其中的一个生产现场服务端作为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其他的生产现场服务端为备用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保存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发送的请求信息,作为默认请求信息。
具体地,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可以将接收到的第一个获取任务请求中携带的请求信息保存为默认请求信息,相应地,发送该请求信息的生产现场服务端作为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其他的生产现场服务端为备用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默认请求信息可以用于确认发送获取任务请求的生产现场服务端是否为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
步骤S203:将接收到的定时发送的请求信息与默认请求信息比对,识别定时发送的请求信息的生产现场服务端是否为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
其中,所有的生产现场服务端,即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和备用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均定时发送携带有请求信息的获取任务请求。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通过将新接收到的定时发送的请求信息与步骤S202中保存的默认请求信息比对,识别出哪个生产现场服务端为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
步骤S204:若识别为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将任务指令发送至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将所述任务指令发送至生产设备客户端。
步骤S205:若识别为备用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判断保存的所述默认请求信息是否超时。
具体地,若识别为备用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即接收到的请求信息为备用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所发,则判断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保存的默认请求信息是否超时,可以根据该默认请求信息中的时间戳以确定是否超时。若已超时则执行步骤206。
步骤S206:若已超时,则将所述备份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作为新的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将所述新的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发送的请求信息保存为默认请求信息。
具体地,若已超时,则可以认定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可能发生故障,将备份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作为新的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并保存新的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发送的请求信息为默认请求信息,用以识别该新的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
综上,根据本发明申请的保障服务可用性的方法200可以通过设置多个生产现场服务端与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直接通信连接,在生产现场可以不用布置成本相对较高、部署方式较复杂的工业级工控机或者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简化了现有的在生产现场布置工控机或者服务器以管理多个生产现场服务端的设备部署方式,本申请方法中的生产现场服务端可以直接与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通信连接,生产现场服务端布置于一般的台式计算机或者笔记本,无需工业级工控机或者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生产现场可以不需要安排专业运维人员对工业级工控机或者服务器等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从而可以降低生产运营与维护的成本。同时,设置的多个生产现场服务端中可以始终有一个生产现场服务端与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保持正常通信连接,正常完成工作任务,可以保障生产管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的方法300的流程图,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步骤S202可以实施为方法300:
步骤S301:提取接收到的获取任务请求中携带的请求信息。
步骤S302:判断是否已存在请求信息。
步骤S303:如果不存在,则通过同步锁锁定发送所述请求信息的生产现场服务端、并保存所述请求信息作为默认请求信息,所述生产现场服务端作为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
步骤S304:解除对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的锁定。
步骤S305:如果存在,则执行步骤S203。
具体地,如果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没有保存过生产现场服务端发送的请求信息,则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需要先保存一个生产现场服务端发送的请求信息,通常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需要保存接到的第一个生产现场服务端发送的请求信息,这里的第一个生产现场服务端表示的是一个随机生产现场服务端,不表示生产现场服务端的排序,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通过同步锁锁定该生产现场服务端,保存该生产现场服务端发送的请求信息作为默认请求信息,该生产现场服务端可以作为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解除对该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的锁定,由此,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与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建立关联关系。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可以不用一直保存对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的锁定,通过保存的默认请求信息可以识别出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减轻了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运行负担。
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的方法400的流程图,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步骤S203可以实施为方法400,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1:判断接收到的定时发送的请求信息与默认请求信息是否一致。
步骤S402:若一致,则识别为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
步骤S403:若不一致,则识别为备份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
具体地,每个生产现场服务端发送的获取任务请求中携带的请求信息都是不同的,可以作为生产现场服务端的标识,通过将接收到的请求信息与默认请求信息比对,如果该请求信息与默认请求信息一致,则发送该请求信息的生产现场服务端识别为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否则识别为备份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
如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的方法500的流程图,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步骤S204可以实施为方法500,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01:识别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后,检索从用户端获取到的任务指令。
具体地,用户端可以是浏览器端,用户在生产管理应用的浏览器端进行操作,生成任务指令。
步骤S502:若检索到任务指令,发送检索到的所述任务指令至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
步骤S503:若未检索到任务指令,则发送任务为空至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定时发送获取任务请求,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返回的任务指令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检索到的具体任务指令,一种是任务为空的任务指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图6为如图2所示的方法的进一步扩展的流程图。该方法600包括:
步骤S601:接收多个生产现场服务端定时发送的携带有请求信息的获取任务请求,所述多个生产现场服务端布置于生产现场。
步骤S602:将其中的一个生产现场服务端作为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其他的生产现场服务端为备用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保存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发送的请求信息,作为默认请求信息。
步骤S603:将接收到的定时发送的请求信息与默认请求信息比对,识别定时发送的请求信息的生产现场服务端是否为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
步骤S604:若识别为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将任务指令发送至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将所述任务指令发送至生产设备客户端。
具体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将任务指令发送至生产设备客户端,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可以将已发送该任务指令的信息发送至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以了解任务执行的情况。
步骤S605:若识别为备用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判断保存的所述默认请求信息是否超时。
具体地,若已超时则执行步骤606,若未超时则执行步骤607。
步骤S606:若已超时,则将所述备份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作为新的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将所述新的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发送的请求信息保存为默认请求信息。
步骤S607:若未超时,则返回空结果至所述备用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
具体地,若未超时,向该备用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返回则返回空结果,继续执行步骤S603,识别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同时也可以确定该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目前工作状态为正常。
基于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多个生产现场服务端与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直接通信连接,设置的多个生产现场服务端中可以始终有一个生产现场服务端与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保持正常通信连接,正常完成工作任务,可以保障生产管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同时,生产现场服务端与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直接通信连接,实现了远程生产管理服务对生产现场服务端的直接管理,生产现场可以不用布置成本相对较高、部署方式较复杂的工业级工控机或者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简化了现有的在生产现场布置工控机或者服务器以管理多个生产现场服务端的设备部署方式,本申请方法中的生产现场服务端可以直接与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通信连接,从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直接获取任务指令,而且,生产现场也可以不需要专业运维人员对工业级工控机或者服务器等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从而可以降低生产运营与维护的成本。
此外,现有技术中,生产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是保存在生产现场的数据库中,还需要将数据同步到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基于本发明的方案,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可以对生产现场服务端的直接管理,生产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可以直接传输给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和保存,由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需要进行数据同步的问题。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保障服务可用性的装置700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700包括:
接收模块701,用于接收多个生产现场服务端定时发送的携带有请求信息的获取任务请求,所述多个生产现场服务端布置于生产现场;
第一设置模块702,用于将其中的一个生产现场服务端作为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其他的生产现场服务端为备用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保存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发送的请求信息,作为默认请求信息;
识别模块703,用于将接收到的定时发送的请求信息与默认请求信息比对,识别定时发送的请求信息的生产现场服务端是否为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
发送模块704,用于若识别为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将任务指令发送至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将所述任务指令发送至生产设备客户端;
判断模块705,用于若识别为备用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判断保存的所述默认请求信息是否超时;
第二设置模块706,用于若已超时,则将所述备份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作为新的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将所述新的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发送的请求信息保存为默认请求信息。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应用保障服务可用性的方法的系统800的示意图,结合该实际应用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保障服务可用性系统800可以包括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110、多个生产现场服务端121,本系统800中以三个生产现场服务端121为例,以及若干个生产设备客户端,三个生产现场服务端121和若干个生产设备客户端122布置于生产现场,生产现场120例如可以是果蔬加工中心或者包装中心。
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110可以接收三个生产现场服务端121定时发送的携带有请求信息的获取任务请求,将其中的一个生产现场服务端121作为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其他的生产现场服务端为备用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保存该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发送的请求信息,作为默认请求信息。
具体地,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110初始状态时,当接收到第一个携带请求信息的获取任务请求后,首先提取该请求信息,请求信息中包括生产现场服务端的名称、IP地址以及时间戳等信息,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110判断是否存在保存的请求信息,若没有保存过的请求信息,则通过同步锁锁定发送该请求信息的生产现场服务端,保存该请求信息作为默认的请求信息,该生产现场服务端可以作为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其他生产现场服务端作为备用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最后,解除对该生产现场服务端即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的锁定。
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110保存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的请求信息作为默认请求信息后,可以不再锁定该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释放对该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的锁,以降低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110工作负荷。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110可以通过默认请求信息以识别该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
确定了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后,三个生产现场服务端121保持向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110定时发送携带有请求信息的获取任务请求,即一个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和两个备用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均定时发送携带有请求信息的获取任务请求,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110接收到请求信息后,可以将该请求信息与默认请求信息比对,识别发送该请求信息的生产现场服务端是否为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
当生产现场服务端发送的请求信息与默认请求信息一致时,识别该生产现场服务端为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将任务指令发送至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将任务指令发送至生产设备客户端。另一方面,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可以将已发送该任务指令的信息发送至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以了解任务执行的情况。可以理解的是,该已发送该任务指令的信息可以和获取任务请求一同发送,或者单独进行发送,具体实现方式不再赘述。
具体地,如图8所示,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110可以从浏览器端810获取到用户操作的任务指令,例如,用户在生产管理应用的浏览器端810下达打印货品标签的指令,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110获取到该打印任务指令,将该打印任务指令发送至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将该打印任务指令发送至打印设备,并返回该打印任务指令已发送至打印机的信息至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110。
当生产现场服务端发送的请求信息与默认请求信息不一致时,识别该生产现场服务端为备用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进一步地,判断保存的默认请求信息是否超时。若已超时,则将备份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作为新的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将新的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发送的请求信息保存为默认请求信息。由此,可以保持始终有一个生产现场服务端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与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保持正常工作,传递任务指令至相关的生产设备客户端,以实现对生产设备客户端的管理。
基于上述方案,果蔬加工中心或者包装中心等类似生产现场,生产现场的硬件基础及网络基础环境较差,网络环境一般都是家用级局域网络环境,而且此类生产现场,重点要保障生产管理系统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多个生产现场服务端与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直接通信连接,并且设置的多个生产现场服务端中可以始终有一个生产现场服务端与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保持正常通信连接,正常完成工作任务,进而可以保障生产管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同时,生产现场服务端与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直接通信连接,实现了远程生产管理服务对生产现场服务端的直接管理,生产现场可以不用布置成本相对较高、部署方式较复杂的工业级工控机或者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简化了现有的在生产现场布置工控机或者服务器以管理多个生产现场服务端的设备部署方式,本申请方法中的生产现场服务端可以直接与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通信连接,生产现场服务端布置于一般的台式计算机或者笔记本,无需工业级工控机或者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生产现场可以不需要安排专业运维人员对工业级工控机或者服务器等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从而可以降低生产运营与维护的成本。
此外,现有技术中,生产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是保存在生产现场的数据库中,还需要将数据同步到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基于本发明的方案,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可以对生产现场服务端的直接管理,生产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可以直接传输给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和保存,由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需要进行数据同步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的框架中可以进一步设置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存储指令,这些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如前述实施例所描述的保障服务可用性的方法的步骤。
如图9所示,图9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900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900,包括处理器901和存储器902;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存储在该存储器902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901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上述保障服务可用性的方法的指令。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计算机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保障服务可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上,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多个生产现场服务端定时发送的携带有请求信息的获取任务请求,所述多个生产现场服务端布置于生产现场;
将其中的一个生产现场服务端作为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其他的生产现场服务端为备用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保存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发送的请求信息,作为默认请求信息;
将接收到的定时发送的请求信息与默认请求信息比对,识别定时发送请求信息的生产现场服务端是否为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
若识别为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将任务指令发送至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将所述任务指令发送至生产设备客户端;
若识别为备用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判断保存的所述默认请求信息是否超时;
若已超时,则将所述备用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作为新的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将所述新的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发送的请求信息保存为默认请求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其中的一个生产现场服务端作为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其他的生产现场服务端为备用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保存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的请求信息的步骤包括:
提取接收到的获取任务请求中携带的请求信息;
判断是否已存在请求信息;
如果不存在,则通过同步锁锁定发送所述请求信息的生产现场服务端、并保存所述请求信息作为默认请求信息,所述生产现场服务端作为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
解除对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的锁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接收到的定时发送的请求信息与默认请求信息比对,识别定时发送请求信息的生产现场服务端是否为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的步骤包括:
判断接收到的定时发送的请求信息与默认请求信息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识别为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
若不一致,则识别为备用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识别为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将任务指令发送至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的步骤包括:
识别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后,检索从用户端获取到的任务指令;
发送检索到的所述任务指令至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未检索到任务指令,所述方法还包括:返回任务为空至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保存的所述默认请求信息未超时,则返回空结果至所述备用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
7.一种保障服务可用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多个生产现场服务端定时发送的携带有请求信息的获取任务请求,所述多个生产现场服务端布置于生产现场;
第一设置模块,用于将其中的一个生产现场服务端作为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其他的生产现场服务端为备用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保存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发送的请求信息,作为默认请求信息;
识别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定时发送的请求信息与默认请求信息比对,识别定时发送请求信息的生产现场服务端是否为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
发送模块,用于若识别为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将任务指令发送至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将所述任务指令发送至生产设备客户端;
判断模块,用于若识别为备用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判断保存的所述默认请求信息是否超时;
第二设置模块,用于若已超时,则将所述备用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作为新的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将所述新的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发送的请求信息保存为默认请求信息。
8.一种保障服务可用性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多个生产现场服务端和多个生产设备客户端,其中,所述多个生产现场服务端布置于生产现场;
所述生产现场服务端用于向所述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定时发送携带有请求信息的获取任务请求;
所述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用于接收多个所述生产现场服务端定时发送的携带有请求信息的获取任务请求;将其中的一个生产现场服务端作为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其他的生产现场服务端为备用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保存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发送的请求信息,作为默认请求信息;将接收到的定时发送的请求信息与默认请求信息比对,识别定时发送请求信息的生产现场服务端是否为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若识别为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将任务指令发送至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将所述任务指令发送至所述生产设备客户端;若识别为备用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判断保存的所述默认请求信息是否超时;若已超时,则将所述备用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作为新的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将所述新的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发送的请求信息保存为默认请求信息;
所述生产设备客户端用于接收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发送的任务指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生产现场服务端用于向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定时发送获取任务请求;
其中一个生产现场服务端作为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其他的生产现场服务端为备用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接收所述远程生产管理服务端发送的任务指令,所述工作状态生产现场服务端发送所述任务指令至相应的生产设备客户端。
10.一种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保障服务可用性方法。
1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保障服务可用性方法。
CN201910835960.2A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保障服务可用性的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4489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35960.2A CN112448990B (zh)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保障服务可用性的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35960.2A CN112448990B (zh)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保障服务可用性的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8990A CN112448990A (zh) 2021-03-05
CN112448990B true CN112448990B (zh) 2023-12-05

Family

ID=74733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35960.2A Active CN112448990B (zh)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保障服务可用性的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4899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2369A (zh) * 2008-03-28 2008-09-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度服务器的主备实现方法及调度服务器
CN105549506A (zh) * 2015-12-21 2016-05-04 上海华兴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监控管理系统
CN106603329A (zh) * 2016-12-02 2017-04-26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集群的监控方法和系统
CN106873553A (zh) * 2017-02-09 2017-06-20 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的现场设备控制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9523650A (zh) * 2018-11-27 2019-03-26 武汉瑞莱保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工作状况的巡检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57629B2 (en) * 2001-09-27 2007-08-14 Siemens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back-up capability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2369A (zh) * 2008-03-28 2008-09-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度服务器的主备实现方法及调度服务器
CN105549506A (zh) * 2015-12-21 2016-05-04 上海华兴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监控管理系统
CN106603329A (zh) * 2016-12-02 2017-04-26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集群的监控方法和系统
CN106873553A (zh) * 2017-02-09 2017-06-20 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的现场设备控制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9523650A (zh) * 2018-11-27 2019-03-26 武汉瑞莱保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工作状况的巡检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8990A (zh) 2021-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50222A (zh) 打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140132989A1 (en) Device management device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12202879B (zh) 中间件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3118100A (zh) 一种提高虚拟机应用的可用性的保障方法及系统
US9229668B2 (en) Process enablement in network downtime condition
US10452879B2 (en) Memory structure for inventory management
CN108183960B (zh) 基于cdn的文件更新方法、服务器、存储介质及装置
CN112764696A (zh) 一种云打印服务器、远程打印设备的智能打印方法及系统
US10223407B2 (en) Asynchronous processing time metrics
CN109964218B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7707394A (zh) 设备远程升级方法、服务器、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448990B (zh) 一种保障服务可用性的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1610942A (zh) 一种印刷文件生成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JP2009206731A (ja) 監視システム、監視装置、監視方法、およびプラグラム
CN109412940B (zh) 路由器管理方法及路由器管理系统
CN109062599B (zh) 微服务架构下代码更新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2685613B (zh) 一种资源包查询的方法、装置及信息处理系统
KR101258990B1 (ko) 장치관리 클라이언트로부터 객체 회수방법 및 이와 관련된 장치관리 시스템
CN112202850B (zh) 智能柜售后维护工单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7358369A (zh) 一种制衣厂动态数据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CN110879892B (zh)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85843B (zh) 应用分发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20220345441A1 (en) Tenant management system capable of facilitating to specify tenant
CN109327317B (zh) 存储系统的维护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50278036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