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46904B - 图像对齐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图像对齐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46904B
CN112446904B CN201910816872.8A CN201910816872A CN112446904B CN 112446904 B CN112446904 B CN 112446904B CN 201910816872 A CN201910816872 A CN 201910816872A CN 112446904 B CN112446904 B CN 1124469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target
alignment
ordinate
target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168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46904A (zh
Inventor
辛来
韩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Novastar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Novastar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Novastar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Novastar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1687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469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469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69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469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69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30Determination of transform parameters for the alignment of images, i.e. image regist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2Selection of displayed objects or displayed text el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5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for image manipulation, e.g. dragging, rotation, expansion or change of colou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图像对齐方法、一种图像对齐装置和一种图像对齐系统。其中,所述图像对齐方法例如包括:选取目标画布中的至少一个图像作为目标图像;根据选取的所述目标图像得到对应所述目标图像的对齐基准;基于所述对齐基准确定所述目标图像的对齐规则;根据所述对齐规则移动所述目标图像,以实现对应所述对齐规则的对齐效果。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高效率的图像对齐方法。

Description

图像对齐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图像对齐方法、一种图像对齐装置和一种图像对齐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LED行业,客户往往需要在制作节目时将选中的一个或多个图像进行垂直对齐或水平对齐,来完成商业广告的展示和推广。然而现有的图像对齐方法只能通过手动拖动图像实现对齐效果,其效率极低、不易掌控、且误差比较大。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高效率的图像对齐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图像对齐方法、一种图像对齐装置和一种图像对齐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具体地,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图像对齐方法,包括:选取目标画布中的至少一个图像作为目标图像;根据选取的所述目标图像得到对应所述目标图像的对齐基准;基于所述对齐基准确定所述目标图像的对齐规则;根据所述对齐规则移动所述目标图像,以实现对应所述对齐规则的对齐效果。
在现有技术中,通过手动拖动图像实现图像的对齐效果,其效率极低、不易掌控、且误差比较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对齐方法通过选取目标图像得到对应目标图像的对齐基准,并基于对齐基准确定对齐规则,根据对齐规则移动目标图像,实现图像对齐效果,简化了图像对齐的步骤,可以避免现有的手动拖动图像实现图像对齐效果的情况,提高了图像的对齐效率,响应用户的一键式操作,更好地实现图像对齐效果,提升用户体验,减少误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齐效果包括:基于所述对齐基准的垂直靠上、垂直居中、垂直靠下、水平靠左、水平靠右或水平居中。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对齐效果为所述垂直居中时,所述基于所述对齐基准确定所述目标图像的对齐规则包括:将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横坐标作为第一目标横坐标,并根据所述对齐基准的基准纵坐标、基准高度和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高度改变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纵坐标,得到第一目标纵坐标;当所述对齐效果为所述水平居中时,所述基于所述对齐基准确定所述目标图像的对齐规则包括:根据所述对齐基准的基准横坐标、基准宽度和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宽度改变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横坐标得到第二目标横坐标,并将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纵坐标作为第二目标纵坐标;当所述对齐效果为所述垂直靠上时,所述基于所述对齐基准确定所述目标图像的对齐规则包括:将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横坐标作为第三目标横坐标,并将所述对齐基准的所述基准纵坐标作为第三目标纵坐标;当所述对齐效果为所述垂直靠下时,所述基于所述对齐基准确定所述目标图像的对齐规则包括:将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横坐标作为第四目标横坐标,根据所述对齐基准的所述基准高度和所述目标图像的所述图像高度改变所述目标图像的所述图像纵坐标,得到第四目标纵坐标;当所述对齐效果为所述水平靠左时,所述基于所述对齐基准确定所述目标图像的对齐规则包括:将所述对齐基准的所述基准横坐标作为第五横坐标,并将所述目标图像的所述图像纵坐标作为第五目标纵坐标;当所述对齐效果为所述水平靠右时,所述基于所述对齐基准确定所述目标图像的对齐规则包括:根据所述对齐基准的所述基准宽度和所述目标图像的所述图像宽度改变所述目标图像的所述图像横坐标,得到第六目标横坐标,并将所述目标图像的所述图像纵坐标作为第六目标纵坐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选取目标画布中的至少一个图像作为目标图像包括:选取一个所述目标图像;所述对齐基准为所述目标画布。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选取目标画布中的至少一个图像中作为目标图像包括:选取至少两个所述目标图像;所述对齐基准为所述目标画布的指定区域;其中,将所述至少两个目标图像的图像横坐标的最小值作为所述指定区域的区域横坐标;将所述至少两个目标图像的图像纵坐标的最小值作为所述指定区域的区域纵坐标;将所述至少两个目标图像的图像横坐标和对应的图像宽度之和的最大值与所述指定区域的区域横坐标之差,作为所述指定区域的区域宽度;将所述至少两个目标图像的图像纵坐标和对应的图像高度之和的最大值与所述指定区域的区域纵坐标之差,作为所述指定区域的区域高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对齐规则移动所述目标图像,以实现对应所述对齐规则的对齐效果,包括:将所述目标图像移动至所述对齐规则确定的目标坐标位置,以实现所述对齐效果。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图像对齐装置,包括:图像选取模块,用于选取目标画布中的至少一个图像作为目标图像;基准获取模块,用于根据选取的所述目标图像得到对应所述目标图像的对齐基准;规则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对齐基准确定所述目标图像的对齐规则;图像移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对齐规则移动所述目标图像,以实现对应所述对齐规则的对齐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齐效果包括:基于所述对齐基准的垂直靠上、垂直居中、垂直靠下、水平靠左、水平靠右或水平居中;所述规则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对齐效果为所述垂直居中时,将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横坐标作为第一目标横坐标,并根据所述对齐基准的基准纵坐标、基准高度和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高度改变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纵坐标,得到第一目标纵坐标;当所述对齐效果为所述水平居中时,根据所述对齐基准的基准横坐标、基准宽度和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宽度改变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横坐标得到第二目标横坐标,并将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纵坐标作为第二目标纵坐标;当所述对齐效果为所述垂直靠上时,将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横坐标作为第三目标横坐标,并将所述对齐基准的所述基准纵坐标作为第三目标纵坐标;当所述对齐效果为所述垂直靠下时,将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横坐标作为第四目标横坐标,根据所述对齐基准的所述基准高度和所述目标图像的所述图像高度改变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纵坐标,得到第四目标纵坐标;当所述对齐效果为所述水平靠左时,将所述对齐基准的所述基准横坐标作为第五横坐标,并将所述目标图像的所述图像纵坐标作为第五目标纵坐标;当所述对齐效果为所述水平靠右时,根据所述对齐基准的所述基准宽度和所述目标图像的所述图像宽度改变所述目标图像的所述图像横坐标,得到第六目标横坐标,并将所述目标图像的所述图像纵坐标作为第六目标纵坐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图像移动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目标图像移动至所述对齐规则确定的目标坐标位置,以实现所述对齐效果。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图像对齐系统,包括处理器和连接所述处理器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且所述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操作以进行如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对齐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包括用于执行如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对齐方法的指令。
由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可以达成以下一个或多个有益效果:通过选取目标图像得到对应目标图像的对齐基准,并基于对齐基准确定对齐规则,根据对齐规则移动目标图像,实现图像对齐效果,简化了图像对齐的步骤,可以避免现有的手动拖动图像实现图像对齐效果的情况,提高了图像的对齐效率,响应用户的一键式操作,更好地实现图像对齐效果,提升用户体验,减少误差。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特征变得明显。但是应当知道,该附图仅仅为解释的目的设计,而不是作为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定。还应当知道,除非另外指出,不必要依比例绘制附图,它们仅仅力图概念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和流程。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出的图像对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a-2g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出的图像对齐方法的具体实施例中涉及一个目标图像的对齐示意图;
图3a-3g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出的图像对齐方法的具体实施例中涉及两个目标图像的对齐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出的图像对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出的图像对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S11-S14:图像对齐方法步骤;
20:图像对齐装置;21:图像选取模块;22:基准获取模块;23:规则确定模块;24:图像移动模块;
30:图像对齐系统;31:处理器;32:存储器
40:计算机可读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
为了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当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多个实施例的划分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不应构成特别的限定,各种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结合,相互引用。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图像对齐方法。如图1所示,图像对齐方法例如包括步骤S11至步骤S14。
步骤S11:选取目标画布中的至少一个图像作为目标图像;
步骤S12:根据选取的所述目标图像得到对应所述目标图像的对齐基准;
步骤S13:基于所述对齐基准确定所述目标图像的对齐规则;
步骤S14:根据所述对齐规则移动所述目标图像,以实现对应所述对齐规则的对齐效果。
具体地,步骤S11中,提到的目标画布即为目标图层,其例如在上位机软件的操作界面上。提到的图像不仅限于静态图像,例如还包括动态图像、视频、小组件等各种媒体。其中选取目标画布中的至少一个图像作为目标图像例如为通过在图像上的鼠标点击操作、或者使用鼠标圈出图像的操作选取目标图像。步骤S11例如包括:选取一个目标图像,或者选取至少两个目标图像。
步骤S12中,当选取的目标图像为一个目标图像时,提到的对齐基准例如为目标画布。当选取的目标图像为至少两个目标图像时,提到的对齐基准例如为目标画布的指定区域。如此一来,可以保证图像的对齐效果。当然选取至少两个目标图像的对齐基准也可以为目标画布。简而言之,当选取一个目标图像时,目标图像就以目标画布为基准进行对齐,当选取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目标图像时,目标图像就以目标画布中的某一区域或者目标画布为基准进行对齐。
步骤S13中,在上位机软件的显示界面上有对应各种对齐效果的按钮,用户根据自身需要使用鼠标点击相应的按钮,从而确定对齐规则。
步骤S14中,提到的对齐效果例如包括:基于对齐基准的垂直靠上、垂直居中、垂直靠下、水平靠左、水平靠右或水平居中。
其中,当对齐效果为垂直居中时,步骤S13例如包括:将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横坐标作为第一目标横坐标,并根据所述对齐基准的基准纵坐标、基准高度和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高度改变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纵坐标,得到第一目标纵坐标。当对齐效果为水平居中时,步骤S13例如包括:根据所述对齐基准的基准横坐标、基准宽度和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宽度改变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横坐标得到第二目标横坐标,并将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纵坐标作为第二目标纵坐标。当对齐效果为垂直靠上时,步骤S13例如包括:将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横坐标作为第三目标横坐标,并将所述对齐基准的所述基准纵坐标作为第三目标纵坐标。当对齐效果为垂直靠下时,步骤S13例如包括:将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横坐标作为第四目标横坐标,根据所述对齐基准的所述基准高度和所述目标图像的所述图像高度改变所述目标图像的所述图像纵坐标,得到第四目标纵坐标。当对齐效果为水平靠左时,步骤S13例如包括:将所述对齐基准的所述基准横坐标作为第五横坐标,并将所述目标图像的所述图像纵坐标作为第五目标纵坐标。当对齐效果为水平靠右时,步骤S13例如包括:根据所述对齐基准的所述基准宽度和所述目标图像的所述图像宽度改变所述目标图像的所述图像横坐标,得到第六目标横坐标,并将所述目标图像的所述图像纵坐标作为第六目标纵坐标。
具体地,当步骤S14中提到的对齐效果为垂直靠上时,步骤S13例如包括:不改变目标图像的图像横坐标,将目标图像的图像纵坐标更改为与对齐基准的基准纵坐标相同。当对齐效果为垂直靠下时,步骤S13例如包括:不改变目标图像的图像横坐标,将目标图像的图像纵坐标更改为对齐基准的基准高度与目标图像的图像高度之差。当对齐效果为垂直居中时,步骤S13例如包括:不改变目标图像的图像横坐标,将对齐基准的基准高度与目标图像的图像高度之差的一半加上对齐基准的基准纵坐标作为目标图像的图像纵坐标。当对齐效果为水平靠左时,步骤S13例如包括:不改变目标图像的图像纵坐标,将目标图像的图像横坐标更改为与对齐基准的基准横坐标相同。当对齐效果为水平靠右时,步骤S13例如包括:不改变目标图像的图像纵坐标,将目标图像的图像横坐标更改为对齐基准的基准宽度与目标图像的图像宽度之差。当对齐效果为水平居中时,步骤S13例如包括:不改变目标图像的图像纵坐标,将对齐基准的基准宽度与目标图像的图像宽度之差的一半加上对齐基准的基准横坐标作为目标图像的图像横坐标。以上提到的对齐基准可以为目标画布,也可以为目标画布中的指定区域,具体对齐基准的选择可以根据目标图像数目来确定。
其中,前面提到的坐标例如为相对目标画布的相对坐标。其中,目标画布例如以左上角点作为参考点,参考点的坐标例如默认为(0,0)。
此外,在步骤S12中,当对齐基准为目标画布的指定区域时,指定区域的相关参数计算如下:将至少两个目标图像的图像横坐标的最小值作为指定区域的区域横坐标,将至少两个目标图像的图像纵坐标的最小值作为指定区域的区域纵坐标,将所述至少两个目标图像的图像横坐标和对应的图像宽度之和的最大值与所述指定区域的区域横坐标之差作为所述指定区域的区域宽度,将所述至少两个目标图像的图像纵坐标和对应的图像高度之和的最大值与所述指定区域的区域纵坐标之差作为所述指定区域的区域高度。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施例,下面结合图2和图3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对齐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如图2和图3所示,大矩形框表示显示画布,内部带斜线的矩形框表示图像。其中图2表示在显示画布上选取一个目标图像,图3表示在显示画布上选取两个目标图像。
具体地,如图2a所示,目标画布的画布高度为AH,画布宽度为AW,目标画布的画布坐标为(Xa,Ya),其中,Xa和Ya均为0。目标图像的图像高度为BH,图像宽度为BW,目标图像的图像坐标为(Xb,Yb),其中Xb和Yb为相对目标画布的相对坐标值。用户使用鼠标在目标画布上选取一个目标图像,即点击带斜线的矩形框,此时表示已经在目标画布上选取到目标图像。
要实现图像对齐必须找一个对齐基准,因为选中的目标图像只有一个,此时将目标画布作为目标图像的对齐基准。
在上位机软件的显示界面上,例如有对应多个对齐效果的按钮,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进行选择,例如用鼠标点击对应的效果按钮即可。其中对齐效果例如包括:基于对齐基准的垂直靠上、垂直居中、垂直靠下、水平靠左、水平靠右以及水平居中。每一个对齐效果对应一个对齐规则。
如图2b所示,当要实现目标图像的垂直靠上时,对应的对齐规则为:目标图像的横坐标Xb保持不变,纵坐标Yb=Ya,即纵坐标等于0。
如图2c所示,当要实现目标图像的垂直居中时,对应的对齐规则为:目标图像的横坐标Xb保持不变,纵坐标Yb=(AH-BH)/2。
如图2d所示,当要实现目标图像的垂直靠下时,对应的对齐规则为:目标图像的横坐标Xb保持不变,纵坐标Yb=AH–BH。
如图2e所示,当要实现目标图像的水平靠左时,对应的对齐规则为:目标图像的横坐标Xb=Xa,即横坐标等于0,纵坐标保持不变。
如图2f所示,当要实现目标图像的水平居中时,对应的对齐规则为:目标图像的横坐标Xb=(AW-BW)/2,纵坐标保持不变。
如图2g所示,当要实现目标图像的水平靠右时,对应的对齐规则为:目标图像的横坐标Xb=AW–BW,纵坐标保持不变。
目标图像可以根据对齐规则进行移动,从而实现目标图像对应对齐规则的对齐效果。
另一方面,如图3a所示,目标画布的画布高度为AH,画布宽度为AW,目标画布的画布坐标为(Xa,Ya),其中,Xa和Ya均为0。第一目标图像的图像高度为BH,图像宽度为BW,第一目标图像的图像坐标为(Xb,Yb),其中,Xb和Yb为相对目标画布的相对坐标值。第二目标图像的图像高度为CH,图像宽度为CW,图像坐标为(Xc,Yc),其中,Xc和Yc为相对目标画布的相对坐标值。用户使用鼠标在目标画布上选取两个目标图像,例如鼠标点击图像边框处表示已经在目标画布上选取到目标图像。
因为选中的目标图像有两个,实现两个图像的对齐首先得算出一个基准容器区域,即两个目标图像的对齐基准,基准容器区域例如为目标画布或目标画布的指定区域。本具体实施方式以对齐基准为目标画布的指定区域为例进行说明。如图3a所示,虚线框区域表示为指定区域,即两个目标图像的对齐基准。其中,指定区域的相关参数的具体计算如下:
将所有目标图像中最小的横坐标即Xb作为指定区域的区域横坐标Xd,即代表指定区域的最左侧,记为box.left。
将所有目标图像中最小的纵坐标即Yc作为指定区域的区域纵坐标Yd,即代表指定区域的最上侧,记为box.top。
将所有目标图像中横坐标加上对应的图像宽度的最大值即(Xc+CW)作为指定区域的最右侧,记为box.right。
将所有目标图像中纵坐标加上对应的图像高度的最大值即(Yc+CH)作为指定区域的最下侧,记为box.bottom。
如此一来,可以计算出指定区域的区域宽度DW=box.right–box.left,即DW=Xc+CW-Xb。指定区域的区域高度DH=box.bottom–box.top,即DH=Yc+CH-Yc。
接下来,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上位机软件的显示界面上选择想要实现的对齐效果,例如用鼠标点击对应的效果按钮即可。
如图3b所示,当要实现目标图像的垂直靠上时,对应的对齐规则为:不改变选中的目标图像的横坐标,将选中的目标图像的纵坐标分别更改为Y b=Yd,Yc=Yd。
如图3c所示,当要实现目标图像的垂直居中时,对应的对齐规则为:不改变选中的目标图像的横坐标,将选中的目标图像的纵坐标分别更改为Yb=(DH–BH)/2+Yd,Yc=(DH–CH)/2+Yd。
如图3d所示,当要实现目标图像的垂直靠下时,对应的对齐规则为:不改变选中的目标图像的横坐标,将选中的目标图像的纵坐标分别更改为Yb=box.bottom–BH,Yc=box.bottom-CH,其中box.bottom=Yc+CH。
如图3e所示,当要实现目标图像的水平靠左时,对应的对齐规则为:不改变选中的目标图像的纵坐标,将选中的目标图像的横坐标分别更改为Xb=Xd,Xc=Xd。
如图3f所示,当要实现目标图像的水平居中时,对应的对齐规则为:不改变选中的目标图像的纵坐标,将选中的目标图像的横坐标分别设置为Xb=(DW–BW)/2+Xd,Xc=(DW–CW)/2+Xd。
如图3g所示,当要实现目标图像的水平靠右时,对应的对齐规则为:不改变选中的目标图像的纵坐标,将选中的目标图像的横坐标分别设置为Xb=box.right–BW,Xc=box.right-CW,其中box.right=Xc+CW。
然后,目标图像可以根据选择的对齐规则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对应对齐规则的对齐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出的图像对齐方法通过选取目标图像得到对应目标图像的对齐基准,并基于对齐基准确定对齐规则,根据对齐规则移动目标图像,实现图像对齐效果,简化了图像对齐的步骤,可以避免现有的手动拖动图像实现图像对齐效果的情况,提高了图像的对齐效率,响应用户的一键式操作,更好地实现图像对齐效果,提升用户体验,减少误差。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4,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对齐装置20。如图4所示,图像对齐装置20例如包括图像选取模块21、基准获取模块22、规则确定模块23和图像移动模块24。
其中,图像选取模块21用于选取目标画布中的至少一个图像作为目标图像。基准获取模块22用于根据选取的所述目标图像得到对应所述目标图像的对齐基准。规则确定模块23用于基于所述对齐基准确定所述目标图像的对齐规则。图像移动模块24用于根据所述对齐规则移动所述目标图像,以实现对应所述对齐规则的对齐效果。
具体地,前述提到的对齐效果例如包括:基于所述对齐基准的垂直靠上、垂直居中、垂直靠下、水平靠左、水平靠右或水平居中。规则确定模块23具体用于:当所述对齐效果为所述垂直居中时,将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横坐标作为第一目标横坐标,并根据所述对齐基准的基准纵坐标、基准高度和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高度改变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纵坐标,得到第一目标纵坐标。当所述对齐效果为所述水平居中时,根据所述对齐基准的基准横坐标、基准宽度和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宽度改变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横坐标得到第二目标横坐标,并将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纵坐标作为第二目标纵坐标。当所述对齐效果为所述垂直靠上时,将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横坐标作为第三目标横坐标,并将所述对齐基准的所述基准纵坐标作为第三目标纵坐标。当所述对齐效果为所述垂直靠下时,将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横坐标作为第四目标横坐标,根据所述对齐基准的所述基准高度和所述目标图像的所述图像高度改变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纵坐标,得到第四目标纵坐标。当所述对齐效果为所述水平靠左时,将所述对齐基准的所述基准横坐标作为第五横坐标,并将所述目标图像的所述图像纵坐标作为第五目标纵坐标。当所述对齐效果为所述水平靠右时,根据所述对齐基准的所述基准宽度和所述目标图像的所述图像宽度改变所述目标图像的所述图像横坐标,得到第六目标横坐标,并将所述目标图像的所述图像纵坐标作为第六目标纵坐标。
进一步地,图像移动模块24具体用于:将所述目标图像移动至所述对齐规则确定的目标坐标位置,以实现所述对齐效果。
本实施例上述图像对齐装置20所实现的图像对齐方法如前述第一实施例所述,故在此不再进行详细讲述。可选地,第二实施例中的各个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方法,为了简洁,不在此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出的图像对齐装置通过选取目标图像得到对应目标图像的对齐基准,并基于对齐基准确定对齐规则,根据对齐规则移动目标图像,实现图像对齐效果,简化了图像对齐的步骤,可以避免现有的手动拖动图像实现图像对齐效果的情况,提高了图像的对齐效率,响应用户的一键式操作,更好地实现图像对齐效果,提升用户体验,减少误差。
【第三实施例】
如图5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出一种图像对齐系统30。图像对齐系统30包括处理器31和连接处理器31的存储器32;其中存储器32存储有处理器31执行的指令,且所述指令使得处理器31执行操作以进行如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图像对齐方法。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对齐系统30其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以进行图像对齐方法的步骤如前述第一实施例所述,为了简洁,不在此赘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对齐系统30的技术效果与第一实施例中图像对齐方法的技术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第四实施例】
参见图6,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40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例如包括用于执行如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图像对齐方法的指令。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介质40其计算机可读指令执行的图像对齐方法如前述第一实施例所述,为了简洁,不在此赘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介质40的技术效果与第一实施例中图像对齐方法的技术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或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路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路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图像对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选取目标画布中的至少一个图像作为目标图像,所述目标画布为目标图层;所述选取目标画布中的至少一个图像作为目标图像包括:选取至少两个所述目标图像;
根据选取的所述目标图像得到对应所述目标图像的对齐基准;所述根据选取的所述目标图像得到对应所述目标图像的对齐基准,包括:根据选取的所述目标图像的坐标、宽度和高度得到对应所述目标图像的所述对齐基准;所述对齐基准为所述目标画布的指定区域;其中,将所述至少两个目标图像的图像横坐标的最小值作为所述指定区域的区域横坐标;将所述至少两个目标图像的图像纵坐标的最小值作为所述指定区域的区域纵坐标;将所述至少两个目标图像的图像横坐标和对应的图像宽度之和的最大值与所述指定区域的区域横坐标之差,作为所述指定区域的区域宽度;将所述至少两个目标图像的图像纵坐标和对应的图像高度之和的最大值与所述指定区域的区域纵坐标之差,作为所述指定区域的区域高度;
基于所述对齐基准确定所述目标图像的对齐规则;
根据所述对齐规则移动所述目标图像,以实现对应所述对齐规则的对齐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对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齐效果包括:基于所述对齐基准的垂直靠上、垂直居中、垂直靠下、水平靠左、水平靠右或水平居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对齐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对齐效果为所述垂直居中时,所述基于所述对齐基准确定所述目标图像的对齐规则包括:将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横坐标作为第一目标横坐标,并根据所述对齐基准的基准纵坐标、基准高度和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高度改变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纵坐标,得到第一目标纵坐标;
当所述对齐效果为所述水平居中时,所述基于所述对齐基准确定所述目标图像的对齐规则包括:根据所述对齐基准的基准横坐标、基准宽度和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宽度改变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横坐标得到第二目标横坐标,并将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纵坐标作为第二目标纵坐标;
当所述对齐效果为所述垂直靠上时,所述基于所述对齐基准确定所述目标图像的对齐规则包括:将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横坐标作为第三目标横坐标,并将所述对齐基准的所述基准纵坐标作为第三目标纵坐标;
当所述对齐效果为所述垂直靠下时,所述基于所述对齐基准确定所述目标图像的对齐规则包括:将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横坐标作为第四目标横坐标,根据所述对齐基准的所述基准高度和所述目标图像的所述图像高度改变所述目标图像的所述图像纵坐标,得到第四目标纵坐标;
当所述对齐效果为所述水平靠左时,所述基于所述对齐基准确定所述目标图像的对齐规则包括:将所述对齐基准的所述基准横坐标作为第五横坐标,并将所述目标图像的所述图像纵坐标作为第五目标纵坐标;
当所述对齐效果为所述水平靠右时,所述基于所述对齐基准确定所述目标图像的对齐规则包括:根据所述对齐基准的所述基准宽度和所述目标图像的所述图像宽度改变所述目标图像的所述图像横坐标,得到第六目标横坐标,并将所述目标图像的所述图像纵坐标作为第六目标纵坐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对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取目标画布中的至少一个图像作为目标图像包括:选取一个所述目标图像;所述对齐基准为所述目标画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对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对齐规则移动所述目标图像,以实现对应所述对齐规则的对齐效果,包括:
将所述目标图像移动至所述对齐规则确定的目标坐标位置,以实现所述对齐效果。
6.一种图像对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选取模块,用于选取目标画布中的至少一个图像作为目标图像;所述目标画布为目标图层;所述选取目标画布中的至少一个图像作为目标图像包括:选取至少两个所述目标图像;
基准获取模块,用于根据选取的所述目标图像得到对应所述目标图像的对齐基准;其中,所述根据选取的所述目标图像得到对应所述目标图像的对齐基准,包括:根据选取的所述目标图像的坐标、宽度和高度得到对应所述目标图像的所述对齐基准;所述对齐基准为所述目标画布的指定区域;其中,将所述至少两个目标图像的图像横坐标的最小值作为所述指定区域的区域横坐标;将所述至少两个目标图像的图像纵坐标的最小值作为所述指定区域的区域纵坐标;将所述至少两个目标图像的图像横坐标和对应的图像宽度之和的最大值与所述指定区域的区域横坐标之差,作为所述指定区域的区域宽度;将所述至少两个目标图像的图像纵坐标和对应的图像高度之和的最大值与所述指定区域的区域纵坐标之差,作为所述指定区域的区域高度;
规则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对齐基准确定所述目标图像的对齐规则;
图像移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对齐规则移动所述目标图像,以实现对应所述对齐规则的对齐效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对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齐效果包括:基于所述对齐基准的垂直靠上、垂直居中、垂直靠下、水平靠左、水平靠右或水平居中;所述规则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对齐效果为所述垂直居中时,将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横坐标作为第一目标横坐标,并根据所述对齐基准的基准纵坐标、基准高度和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高度改变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纵坐标,得到第一目标纵坐标;
当所述对齐效果为所述水平居中时,根据所述对齐基准的基准横坐标、基准宽度和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宽度改变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横坐标得到第二目标横坐标,并将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纵坐标作为第二目标纵坐标;
当所述对齐效果为所述垂直靠上时,将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横坐标作为第三目标横坐标,并将所述对齐基准的所述基准纵坐标作为第三目标纵坐标;
当所述对齐效果为所述垂直靠下时,将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横坐标作为第四目标横坐标,根据所述对齐基准的所述基准高度和所述目标图像的所述图像高度改变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纵坐标,得到第四目标纵坐标;
当所述对齐效果为所述水平靠左时,将所述对齐基准的所述基准横坐标作为第五横坐标,并将所述目标图像的所述图像纵坐标作为第五目标纵坐标;
当所述对齐效果为所述水平靠右时,根据所述对齐基准的所述基准宽度和所述目标图像的所述图像宽度改变所述目标图像的所述图像横坐标,得到第六目标横坐标,并将所述目标图像的所述图像纵坐标作为第六目标纵坐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对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移动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目标图像移动至所述对齐规则确定的目标坐标位置,以实现所述对齐效果。
9.一种图像对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连接所述处理器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且所述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操作以进行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对齐方法。
CN201910816872.8A 2019-08-30 2019-08-30 图像对齐方法、装置和系统 Active CN1124469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16872.8A CN112446904B (zh) 2019-08-30 2019-08-30 图像对齐方法、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16872.8A CN112446904B (zh) 2019-08-30 2019-08-30 图像对齐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6904A CN112446904A (zh) 2021-03-05
CN112446904B true CN112446904B (zh) 2024-04-09

Family

ID=74735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16872.8A Active CN112446904B (zh) 2019-08-30 2019-08-30 图像对齐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46904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5227A (zh) * 2009-11-17 2011-05-18 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形图像处理中对象水平和竖直对齐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63698A (zh) * 2009-11-17 2011-05-18 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形图像处理中对象斜对齐的方法和装置
WO2016165568A1 (zh) * 2015-04-16 2016-10-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视频图像缩放方法和移动终端
KR20160138930A (ko) * 2016-07-05 2016-12-06 주식회사 한국인터넷기술원 만화 컨텐츠의 이미지컷 정렬 방법
WO2017022452A1 (ja) * 2015-08-05 2017-02-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装置、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及び、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プログラム
CN109325415A (zh) * 2018-08-22 2019-02-12 吴昌议 一种基于图像列对齐特征预测所有目标区域的方法
CN109711231A (zh) * 2017-10-26 2019-05-03 北京航天长峰科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平均人脸-普氏变换的人脸对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17556B2 (en) * 2008-03-31 2012-02-14 Vistaprint Technologies Limited Target-alignment-and-drop control for editing electronic document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5227A (zh) * 2009-11-17 2011-05-18 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形图像处理中对象水平和竖直对齐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63698A (zh) * 2009-11-17 2011-05-18 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形图像处理中对象斜对齐的方法和装置
WO2016165568A1 (zh) * 2015-04-16 2016-10-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视频图像缩放方法和移动终端
WO2017022452A1 (ja) * 2015-08-05 2017-02-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装置、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及び、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プログラム
KR20160138930A (ko) * 2016-07-05 2016-12-06 주식회사 한국인터넷기술원 만화 컨텐츠의 이미지컷 정렬 방법
CN109711231A (zh) * 2017-10-26 2019-05-03 北京航天长峰科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平均人脸-普氏变换的人脸对齐方法
CN109325415A (zh) * 2018-08-22 2019-02-12 吴昌议 一种基于图像列对齐特征预测所有目标区域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场景平面结构的增强现实方法;邓宝松;杨冰;高宇;吴玲达;;工程图学学报;20080215(第0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6904A (zh) 2021-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94617A (zh) 一种截屏方法及装置
US20180232135A1 (en) Method for window displaying on a mobile terminal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3634650B (zh) 一种基于智能电视平台的图片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7798715B (zh) 立体图形的对齐吸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190506A1 (en) Interface display method and device
CN110989952B (zh) 一种基于多屏幕的鼠标共享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40347513A1 (en) Detection apparatus, method for detecting feature point and storage medium
CN104793874A (zh) 一种界面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349045A (zh) 一种图像采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511853A (zh) 一种排列移动终端桌面应用程序图标的方法及系统
CN106201235A (zh) 对象选择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3420355B (zh) 楼层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4346115A (zh) 将图片分配到多个终端进行显示的方法及终端
CN105100850B (zh) 智能终端的触屏遥控方法及装置
CN111127543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US8537235B2 (en) Computer-readable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containing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and digital camera
CN112446904B (zh) 图像对齐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435589B (zh) 一种目标显示的方法、装置及目标显示系统
US20180095447A1 (en) Program development supporting apparatus, program development supporting method, and program development supporting program
CA2947020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gramming behavior of a website to respond to capabilities of different devices
CN106325836B (zh) 一种窗口部件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947805A (zh) 一种图标排序方法及装置
US9613427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995538B (zh) 中控设备控制拼接器及多媒体信号源按需显示方法和设备
US20210072884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