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7424A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7424A
CN112437424A CN202011419836.7A CN202011419836A CN112437424A CN 112437424 A CN112437424 A CN 112437424A CN 202011419836 A CN202011419836 A CN 202011419836A CN 112437424 A CN112437424 A CN 1124374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uter
channel
mobile terminal
request
blueto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1983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Muhu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uhu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uhu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uhu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1983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374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374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74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2Managing session states for stateless protocols; Signalling session states; State transitions; Keeping-state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3Termination or inactivation of sessions, e.g. event-controlled end of session
    • H04L67/145Termination or inactivation of sessions, e.g. event-controlled end of session avoiding end of session, e.g. keep-alive, heartbeats, resumption message or wake-up for inactive or interrupted se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应用于通信领域,其中,移动终端在与计算机完成蓝牙配对之后,可以与计算机建立第一蓝牙通道,并在接收到计算机返回的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时与计算机建立第二蓝牙通道。因此,计算机与服务器之间可以经过移动终端的中转,通过两条通信通道进行数据的传输。其中,第一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较小的数据,第二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较大的数据,以兼顾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以及数据的完整性。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课堂辅助软件可以丰富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互,但是,其丰富的功能往往需要联网支持。在大部分情况下,电脑可以通过网线或无线网络连接宽带网络或局域网实现联网,而在一些无线网络信号较差或没有覆盖无线网络信号的环境中,可以使用手机热点功能代替无线网络信号。
在现有技术中,手机的数据流量可以通过便携式热点进行共享,共享出来后可供其他设备连接。但是由于课堂辅助软件在电脑上运行的过程中,常常会同时发起较多的网络请求或者发起数据量较大的网络请求,容易导致热点信号不稳定,从而使得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数据的完整性都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以解决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数据的完整性都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在与计算机蓝牙配对完成后,通过蓝牙通信向所述计算机发送连接请求;根据所述连接请求建立与所述计算机之间的第一蓝牙通道,并利用所述第一蓝牙通道向所述计算机发送用户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不大于预设阈值的数据;若接收到所述计算机根据所述用户信息返回的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根据所述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建立与所述计算机之间的第二蓝牙通道,以通过所述第一蓝牙通道以及所述第二蓝牙通道实现所述计算机与所述移动终端所连接的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通信;其中,所述第二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大于预设阈值的数据。在上述方案中,移动终端在与计算机完成蓝牙配对之后,可以与计算机建立第一蓝牙通道,并在接收到计算机返回的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时与计算机建立第二蓝牙通道。因此,计算机与服务器之间可以经过移动终端的中转,通过两条通信通道进行数据的传输。其中,第一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较小的数据,第二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较大的数据,以兼顾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以及数据的完整性。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在根据所述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建立与所述计算机之间的第二蓝牙通道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通过所述第一蓝牙通道或者所述第二蓝牙通道接收所述计算机发送的HTTP请求后,记录接收所述HTTP请求的通道的通道编号,并将所述HTTP请求转发至所述服务器;若接收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HTTP请求返回的数据,通过所述通道编号对应的通信通道将所述数据转发至所述计算机。在上述方案中,当计算机想要通过HTTP请求向服务器请求相应的数据时,首先将HTTP请求通过事先建立的通信通道发送给移动终端,由移动终端转发给服务器,再由移动终端通过对应的通信通道将服务器返回的数据转发回来。因此,通过两条通信通道,限制了计算机的网络请求流量,避免了其他软件的网络请求消耗手机流量和增加手机负荷。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建立与所述计算机之间的第二蓝牙通道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接收到所述计算机发送的WebSocket请求,将所述WebSocket请求转发至所述服务器。在上述方案中,当计算机想要通过WebSocket请求向服务器同步状态时,将WebSocket请求通过事先建立的通信通道发送给移动终端,由移动终端转发给服务器。因此,通过两条通信通道,限制了计算机的网络请求流量,避免了其他软件的网络请求消耗手机流量和增加手机负荷。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计算机,包括:在与移动终端蓝牙配对完成后,通过蓝牙通信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连接请求;根据所述连接请求建立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第一蓝牙通道,并利用所述第一蓝牙通道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用户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不大于预设阈值的数据;接收表征根据所述用户信息选择移动终端的指令;根据所述指令向所述移动终端返回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建立与所述计算机之间的第二蓝牙通道,以通过所述第一蓝牙通道以及所述第二蓝牙通道实现所述计算机与所述移动终端所连接的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通信;其中,所述第二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大于预设阈值的数据。在上述方案中,移动终端在与计算机完成蓝牙配对之后,可以与计算机建立第一蓝牙通道,并在接收到计算机返回的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时与计算机建立第二蓝牙通道。因此,计算机与服务器之间可以经过移动终端的中转,通过两条通信通道进行数据的传输。其中,第一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较小的数据,第二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较大的数据,以兼顾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以及数据的完整性。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指令向所述移动终端返回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建立与所述计算机之间的第二蓝牙通道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需要向所述服务器发起HTTP请求时,判断与所述HTTP请求对应的数据的数据量大小;根据所述数据量大小确定对应的通信通道;通过确定的通信通道发送所述HTTP请求,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在向所述服务器转发所述HTTP请求,并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数据后,通过该通信通道将所述数据转发至所述计算机。在上述方案中,当计算机想要通过HTTP请求向服务器请求相应的数据时,首先将HTTP请求通过事先建立的通信通道发送给移动终端,由移动终端转发给服务器,再由移动终端通过对应的通信通道将服务器返回的数据转发回来。因此,通过两条通信通道,限制了计算机的网络请求流量,避免了其他软件的网络请求消耗手机流量和增加手机负荷。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指令向所述移动终端返回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建立与所述计算机之间的第二蓝牙通道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判断所述数据传输请求携带的请求标识表征的请求类型;若所述数据传输请求携带的请求标识表征HTTP请求,则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生成对应的响应数据;通过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中携带的通道编号对应的通信通道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所述响应数据。在上述方案中,当计算机接收到一个请求,可以判断请求的类型,并在作出对应的响应后,通过与数据传输请求中携带的通道编号对应的通信通道进行数据的转发。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与计算机蓝牙配对完成后,通过蓝牙通信向所述计算机发送连接请求;第一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连接请求建立与所述计算机之间的第一蓝牙通道,并利用所述第一蓝牙通道向所述计算机发送用户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不大于预设阈值的数据;第二建立模块,用于若接收到所述计算机根据所述用户信息返回的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根据所述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建立与所述计算机之间的第二蓝牙通道,以通过所述第一蓝牙通道以及所述第二蓝牙通道实现所述计算机与所述移动终端所连接的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通信;其中,所述第二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大于预设阈值的数据。在上述方案中,移动终端在与计算机完成蓝牙配对之后,可以与计算机建立第一蓝牙通道,并在接收到计算机返回的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时与计算机建立第二蓝牙通道。因此,计算机与服务器之间可以经过移动终端的中转,通过两条通信通道进行数据的传输。其中,第一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较小的数据,第二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较大的数据,以兼顾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以及数据的完整性。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四接收模块,用于在通过所述第一蓝牙通道或者所述第二蓝牙通道接收所述计算机发送的HTTP请求后,记录接收所述HTTP请求的通道的通道编号,并将所述HTTP请求转发至所述服务器;第一转发模块,若接收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HTTP请求返回的数据,通过所述通道编号对应的通信通道将所述数据转发至所述计算机。在上述方案中,当计算机想要通过HTTP请求向服务器请求相应的数据时,首先将HTTP请求通过事先建立的通信通道发送给移动终端,由移动终端转发给服务器,再由移动终端通过对应的通信通道将服务器返回的数据转发回来。因此,通过两条通信通道,限制了计算机的网络请求流量,避免了其他软件的网络请求消耗手机流量和增加手机负荷。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转发模块,用于若接收到所述计算机发送的WebSocket请求,将所述WebSocket请求转发至所述服务器。在上述方案中,当计算机想要通过WebSocket请求向服务器同步状态时,将WebSocket请求通过事先建立的通信通道发送给移动终端,由移动终端转发给服务器。因此,通过两条通信通道,限制了计算机的网络请求流量,避免了其他软件的网络请求消耗手机流量和增加手机负荷。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计算机,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在与移动终端蓝牙配对完成后,通过蓝牙通信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连接请求;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连接请求建立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第一蓝牙通道,并利用所述第一蓝牙通道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用户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不大于预设阈值的数据;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表征根据所述用户信息选择移动终端的指令;返回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指令向所述移动终端返回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建立与所述计算机之间的第二蓝牙通道,以通过所述第一蓝牙通道以及所述第二蓝牙通道实现所述计算机与所述移动终端所连接的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通信;其中,所述第二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大于预设阈值的数据。在上述方案中,移动终端在与计算机完成蓝牙配对之后,可以与计算机建立第一蓝牙通道,并在接收到计算机返回的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时与计算机建立第二蓝牙通道。因此,计算机与服务器之间可以经过移动终端的中转,通过两条通信通道进行数据的传输。其中,第一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较小的数据,第二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较大的数据,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以及数据的完整性。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在需要向所述服务器发起HTTP请求时,判断与所述HTTP请求对应的数据的数据量大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量大小确定对应的通信通道;第二发送模块,用于通过确定的通信通道发送所述HTTP请求,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在向所述服务器转发所述HTTP请求,并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数据后,通过该通信通道将所述数据转发至所述计算机。在上述方案中,当计算机想要通过HTTP请求向服务器请求相应的数据时,首先将HTTP请求通过事先建立的通信通道发送给移动终端,由移动终端转发给服务器,再由移动终端通过对应的通信通道将服务器返回的数据转发回来。因此,通过两条通信通道,限制了计算机的网络请求流量,避免了其他软件的网络请求消耗手机流量和增加手机负荷。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判断模块,用于若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判断所述数据传输请求携带的请求标识表征的请求类型;生成模块,用于若所述数据传输请求携带的请求标识表征HTTP请求,则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生成对应的响应数据;第三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中携带的通道编号对应的通信通道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所述响应数据。在上述方案中,当计算机接收到一个请求,可以判断请求的类型,并在作出对应的响应后,通过与数据传输请求中携带的通道编号对应的通信通道进行数据的转发。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终端,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计算机,用于执行如第二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所述计算机与所述移动终端在蓝牙配对后,通过建立的第一蓝牙通道以及第二蓝牙通道实现通信;服务器,与所述移动终端通信连接。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或者如第二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或者如第二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申请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移动终端的通信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计算机的通信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标:10-通信系统;101-移动终端;102-计算机;103-服务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请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框图,该通信系统10可以包括移动终端101、计算机102以及服务器103。
移动终端101与计算机102可以进行蓝牙配对,并建立用于数据传输的第一蓝牙通道以及第二蓝牙通道,其中,建立第一蓝牙通道以及建立第二蓝牙通道的具体实施方式将在后续实施例中进行详细的说明,此处暂不介绍;移动终端101还可以与服务器103通信连接,用于在计算机102以及服务器103之间转发数据。
其中,移动终端101与计算机102的连接方式为蓝牙连接;而移动终端101与服务器103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手机卡所支持的移动通信网络(比如4G网络)或者Wi-Fi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计算机可以为电脑、平板电脑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同样不作具体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适的选择。
基于上述通信系统1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在该通信方法中,移动终端101在与计算机102完成蓝牙配对之后,可以通过蓝牙通信与计算机102建立第一蓝牙通道,并在接收到计算机102返回的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时与计算机102建立第二蓝牙通道。因此,计算机102与服务器103之间可以经过移动终端101的中转,通过两条通信通道进行数据的传输。其中,第一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较小的数据,第二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较大的数据,以兼顾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以及数据的完整性。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可以应用在课堂辅助软件上,当然也可以应用在其他应用场景中,例如:公司会议软件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适的调整。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以及通信通道建立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请参照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通道建立方法的交互示意图,该通信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在计算机与移动终端蓝牙配对完成后,移动终端通过蓝牙通信向计算机发送连接请求。
步骤S202:计算机通过蓝牙通信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连接请求。
步骤S203:移动终端根据连接请求建立与计算机之间的第一蓝牙通道,并利用第一蓝牙通道向计算机发送用户信息。
步骤S204:计算机利用第一蓝牙通道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用户信息。
步骤S205:计算机接收表征根据用户信息选择移动终端的指令。
步骤S206:计算机根据指令向移动终端返回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
步骤S207:移动终端若接收到计算机根据用户信息返回的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根据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建立与计算机之间的第二蓝牙通道。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移动终端与计算机均开启蓝牙,可以开启移动终端和计算机的蓝牙设置,以使移动终端与计算机完成蓝牙配对。可以理解的是,移动终端与计算机进行蓝牙配对的过程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蓝牙连接,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采用无线网卡或者数据线连接。为了便于叙述,后续实施例中均以蓝牙连接为例进行说明。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当移动终端首次与计算机进行蓝牙配对时,需要执行上述步骤;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当移动终端不是首次与计算机进行蓝牙配对时,在移动终端与计算机的蓝牙均开启的情况下,当移动终端进入计算机的蓝牙覆盖范围内时,移动终端与计算机会自动进行蓝牙配对。
移动终端与计算机完成蓝牙配对后,计算机会进行等待连接的状态。由于在同一时间,可能会有多个移动终端与计算机蓝牙配对成功,因此,当移动终端想要与计算机连接时,可以首先向计算机发送连接请求,然后计算机可以基于接收到的连接请求建立与计算机之间的第一蓝牙通道。在多个移动终端均与计算机建立第一蓝牙通道之后,每个移动终端均可以通过建立的第一蓝牙通道将移动终端上登录的用户信息发送计算机。举例来说,用户信息可以包括用户头像、用户名字等。
然后,计算机上可以显示有多个用户信息,用户可以在计算机从多个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信息中选择一个,即计算机可以接收表征根据用户信息选择移动终端的指令,然后向移动终端返回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移动终端在接收到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之后,可以建立与计算机之间的第二蓝牙通道。
可以理解的是,在连接状态正常的情况下,如果计算机没有向移动终端返回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则计算机会向该移动终端发送断开连接的请求,以断开与该移动终端之间的第一蓝牙通道的连接;在连接有波动或者异常的情况下,移动终端会在监测到超时时主动断开与计算机之间的第一蓝牙通道的连接。
通过上述步骤中建立的第一蓝牙通道以及第二蓝牙通道,计算机可以与移动终端之间进行通信,然后移动终端可以进行数据的转发,实现计算机通过移动终端的中转进行通信。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限制了计算机的网络请求流量,仅满足一个软件的网络需求,因此避免了其他软件的网络请求消耗流量和增加手机负荷。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建立的第一蓝牙通道与第二蓝牙通道中可以采用自定义传输协议,例如:JSON、XML等任一可序列化以及反序列化的语言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定。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中,第一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不大于预设阈值的数据,也就是说,第一蓝牙通道只处理短消息,以保持高效通信;第二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大于预设阈值的数据,也就是说,第二蓝牙通道处理文件传输,承载耗时的通信。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预设阈值的大小不作具体的限定,例如:512字节、1024字节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适的选择。
在上述方案中,计算机与服务器之间可以经过移动终端的中转,通过两条通信通道进行数据的传输。其中,第一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较小的数据,第二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较大的数据,以兼顾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以及数据的完整性。
下面对基于上述通信方法中建立的第一蓝牙通道以及第二蓝牙通道,进行计算机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在计算机与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存在两种请求:HTTP请求以及WebSocket请求。其中,HTTP请求是一个基于短连接的请求,用于实现计算机与服务器之间实际数据的传输,包括:计算机向服务器发送HTTP请求以及服务器向计算机发送HTTP请求两种请求。WebSocket请求是一个基于长连接的请求,用于实现计算机与服务器之间的状态同步,包括:计算机向服务器发送WebSocket请求,即计算机与服务器同步计算机的状态。此外,还存在一种情况,即移动终端向计算机发送WebSocket请求。下面对上述多种情况一一进行介绍。
下面介绍第一种通信方法,请参照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在该通信方法中,计算机向服务器发送HTTP请求。该通信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1:计算机在需要向服务器发起HTTP请求时,判断与HTTP请求对应的数据的数据量大小。
步骤S302:计算机根据数据量大小确定对应的通信通道。
步骤S303:计算机向移动终端发送HTTP请求。
步骤S304:移动终端在通过第一蓝牙通道或者第二蓝牙通道接收到计算机发送的HTTP请求后,记录接收HTTP请求的通道的通道编号,并将HTTP请求转发至服务器。
步骤S305:若接收服务器根据HTTP请求返回的数据,通过通道编号对应的通信通道将数据转发至计算机。
步骤S306:计算机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服务器根据HTTP请求返回的数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计算机想要向服务器请求数据时,可以首先对HTTP请求进行序列化,并根据序列化得到的数据判断请求的数据对应的数据量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请求的数据对应的数据量大于预设阈值,则选择第二蓝牙通道将HTTP请求发送给移动终端;若请求的数据对应的数据量小于预设阈值,则选择第一蓝牙通道将HTTP请求发送给手机。
移动终端将HTTP请求转发至服务器,然后将服务器返回的数据转发至计算机,从而完成了一次计算机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其中,为了使服务器返回的数据可以与发送的HTTP请求对应上,可以对每一条HTTP请求进行编号,HTTP请求可以携带请求标号。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编号的方式可以为:以时间顺序为基础,从第一条HTTP请求开始编号为1,之后的每一条HTTP请求编号加一。
为了使服务器返回的数据可以与HTTP请求发送时通过的通信通道一致,HTTP请求还可以携带有通道编号,以区分第一蓝牙通道和第二蓝牙通道。
其中,请求编号以及通道编号既可以是HTTP请求携带的,也可以是直接发送给移动终端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移动终端在转发服务器返回的数据时,可以进行一个判断,即判断返回的数据对应的数据量是否超过预设阈值,并根据判断结果选择合适的通信通道进行转发。
在上述方案中,当计算机想要通过HTTP请求向服务器请求相应的数据时,首先将HTTP请求通过事先建立的通信通道发送给移动终端,由移动终端转发给服务器,再由移动终端通过对应的通信通道将服务器返回的数据转发回来。因此,通过两条通信通道,限制了计算机的网络请求流量,避免了其他软件的网络请求消耗手机流量和增加手机负荷。
下面介绍第二种通信方法,在该通信方法中,计算机向服务器发送WebSocket请求。该通信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计算机向移动终端发送WebSocket请求。
第二步,移动终端若接收到计算机发送的WebSocket请求,将WebSocket请求转发至计算机或者服务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计算机想要向服务器同步自己的状态时,可以向移动终端发送WebSocket请求,移动终端再将WebSocket请求转发给服务器,从而实现计算机的状态同步。
在上述方案中,当计算机想要通过WebSocket请求向服务器同步状态时,将WebSocket请求通过事先建立的通信通道发送给移动终端,由移动终端转发给服务器。因此,通过两条通信通道,限制了计算机的网络请求流量,避免了其他软件的网络请求消耗手机流量和增加手机负荷。
下面介绍第三种通信方法,请参照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在该通信方法中,服务器向计算机发送HTTP请求。该通信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1:移动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并将数据传输请求转发至计算机。
步骤S402:计算机若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判断数据传输请求携带的请求标识表征的请求类型。
步骤S403:计算机若数据传输请求携带的请求标识表征HTTP请求,则根据数据传输请求生成对应的响应数据。
步骤S404:计算机通过数据传输请求中携带的通道编号对应的通信通道向移动终端发送响应数据。
步骤S405:移动终端将响应数据转发至服务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计算机接收到一个数据传输请求时,首先需要判断该数据传输请求是一个HTTP请求还是WebSocket请求,判断的方式可以为:判断数据传输请求携带的请求标识表征的请求类型是HTTP请求还是WebSocket请求。若数据传输请求携带的请求标识表征HTTP请求,则说明当前接收到的数据传输请求是一个HTTP请求,因此,计算机可以通过通道编号对应的通信通道并基于HTTP请求向服务器返回对应的数据。
在上述方案中,当计算机接收到一个请求,可以判断请求的类型,并在作出对应的响应后,通过与数据传输请求中携带的通道编号对应的通信通道进行数据的转发。
下面介绍第四种通信方法,请参照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在该通信方法中,移动终端向计算机发送WebSocket请求。该通信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01:移动终端向计算机发送WebSocket请求。
步骤S502:计算机若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WebSocket请求,对WebSocket请求进行处理。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与第三种通信方法类似,当计算机接收到一个数据传输请求时,首先需要判断该数据传输请求是一个HTTP请求还是WebSocket请求,判断的方式可以为:数据传输请求携带的请求标识表征的请求类型,若数据传输请求携带的请求标识表征WebSocket请求,则说明当前接收到的数据传输请求是一个WebSocket请求,因此,计算机可以处理该WebSocket请求。
在上述方案中,当计算机接收到一个请求,可以判断请求的类型,并对请求进行相应的处理。
请参照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移动终端的通信装置的结构框图,该通信装置600可以包括:第一发送模块601,用于在与计算机蓝牙配对完成后,通过蓝牙通信向所述计算机发送连接请求;第一建立模块602,用于根据所述连接请求建立与所述计算机之间的第一蓝牙通道,并利用所述第一蓝牙通道向所述计算机发送用户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不大于预设阈值的数据;第二建立模块603,用于若接收到所述计算机根据所述用户信息返回的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根据所述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建立与所述计算机之间的第二蓝牙通道,以通过所述第一蓝牙通道以及所述第二蓝牙通道实现所述计算机与所述移动终端所连接的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通信;其中,所述第二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大于预设阈值的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在与计算机完成蓝牙配对之后,可以与计算机建立第一蓝牙通道,并在接收到计算机返回的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时与计算机建立第二蓝牙通道。因此,计算机与服务器之间可以经过移动终端的中转,通过两条通信通道进行数据的传输。其中,第一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较小的数据,第二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较大的数据,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以及数据的完整性。
进一步的,所述通信装置600还包括:第四接收模块,用于在通过所述第一蓝牙通道或者所述第二蓝牙通道接收所述计算机发送的HTTP请求后,记录接收所述HTTP请求的通道的通道编号,并将所述HTTP请求转发至所述服务器;第一转发模块,若接收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HTTP请求返回的数据,通过所述通道编号对应的通信通道将所述数据转发至所述计算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计算机想要通过HTTP请求向服务器请求相应的数据时,首先将HTTP请求通过事先建立的通信通道发送给移动终端,由移动终端转发给服务器,再由移动终端通过对应的通信通道将服务器返回的数据转发回来。因此,通过两条通信通道,限制了计算机的网络请求流量,避免了其他软件的网络请求消耗手机流量和增加手机负荷。
进一步的,所述通信装置600还包括:第二转发模块,用于若接收到所述计算机发送的WebSocket请求,将所述WebSocket请求转发至所述服务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计算机想要通过WebSocket请求向服务器同步状态时,将WebSocket请求通过事先建立的通信通道发送给移动终端,由移动终端转发给服务器。因此,通过两条通信通道,限制了计算机的网络请求流量,避免了其他软件的网络请求消耗手机流量和增加手机负荷。
请参照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计算机的通信装置的结构框图,该通信装置700,可以包括:第一接收模块701,用于在与移动终端蓝牙配对完成后,通过蓝牙通信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连接请求;第二接收模块702,用于根据所述连接请求建立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第一蓝牙通道,并利用所述第一蓝牙通道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用户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不大于预设阈值的数据;第三接收模块703,用于接收表征根据所述用户信息选择移动终端的指令;返回模块704,用于根据所述指令向所述移动终端返回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建立与所述计算机之间的第二蓝牙通道,以通过所述第一蓝牙通道以及所述第二蓝牙通道实现所述计算机与所述移动终端所连接的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通信;其中,所述第二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大于预设阈值的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在与计算机完成蓝牙配对之后,可以与计算机建立第一蓝牙通道,并在接收到计算机返回的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时与计算机建立第二蓝牙通道。因此,计算机与服务器之间可以经过移动终端的中转,通过两条通信通道进行数据的传输。其中,第一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较小的数据,第二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较大的数据,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以及数据的完整性。
进一步的,所述通信装置700还包括: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在需要向所述服务器发起HTTP请求时,判断与所述HTTP请求对应的数据的数据量大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量大小确定对应的通信通道;第二发送模块,用于通过确定的通信通道发送所述HTTP请求,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在向所述服务器转发所述HTTP请求,并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数据后,通过该通信通道将所述数据转发至所述计算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计算机想要通过HTTP请求向服务器请求相应的数据时,首先将HTTP请求通过事先建立的通信通道发送给移动终端,由移动终端转发给服务器,再由移动终端通过对应的通信通道将服务器返回的数据转发回来。因此,通过两条通信通道,限制了计算机的网络请求流量,避免了其他软件的网络请求消耗手机流量和增加手机负荷。
进一步的,所述通信装置700还包括:第二判断模块,用于若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判断所述数据传输请求携带的请求标识表征的请求类型;生成模块,用于若所述数据传输请求携带的请求标识表征HTTP请求,则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生成对应的响应数据;第三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中携带的通道编号对应的通信通道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所述响应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计算机接收到一个请求,可以判断请求的类型,并在作出对应的响应后,通过与数据传输请求中携带的通道编号对应的通信通道进行数据的转发。
请参照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该电子设备8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801,至少一个通信接口802,至少一个存储器803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804。其中,通信总线8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直接的连接通信,通信接口802用于与其他节点设备进行信令或数据的通信,存储器803存储有处理器801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800运行时,处理器801与存储器803之间通过通信总线804通信,机器可读指令被处理器801调用时执行上述通信方法。
例如,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器801通过通信总线804从存储器803读取计算机程序并执行该计算机程序可以实现如下方法:步骤S201:在计算机与移动终端蓝牙配对完成后,移动终端通过蓝牙通信向计算机发送连接请求。步骤S202:计算机通过蓝牙通信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连接请求。步骤S203:移动终端根据连接请求建立与计算机之间的第一蓝牙通道,并利用第一蓝牙通道向计算机发送用户信息。步骤S204:计算机利用第一蓝牙通道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用户信息。步骤S205:计算机接收表征根据用户信息选择移动终端的指令。步骤S205:计算机根据指令向移动终端返回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步骤S206:移动终端若接收到计算机根据用户信息返回的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根据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建立与计算机之间的第二蓝牙通道。
处理器801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处理能力。上述处理器8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公开的各种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803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等。
可以理解,图8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电子设备800还可包括比图8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8所示不同的配置。图8中所示的各组件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现。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800可以是,但不限于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车载设备等实体设备,还可以是虚拟机等虚拟设备。另外,电子设备800也不一定是单台设备,还可以是多台设备的组合,例如服务器集群,等等。于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方法中的移动终端、计算机以及服务器可以均采用图8示出的电子设备800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实施例中通信方法的步骤,例如包括:在与计算机蓝牙配对完成后,通过蓝牙通信向所述计算机发送连接请求;根据所述连接请求建立与所述计算机之间的第一蓝牙通道,并利用所述第一蓝牙通道向所述计算机发送用户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不大于预设阈值的数据;若接收到所述计算机根据所述用户信息返回的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根据所述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建立与所述计算机之间的第二蓝牙通道,以通过所述第一蓝牙通道以及所述第二蓝牙通道实现所述计算机与所述移动终端所连接的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通信;其中,所述第二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大于预设阈值的数据。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再者,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
在与计算机蓝牙配对完成后,通过蓝牙通信向所述计算机发送连接请求;
根据所述连接请求建立与所述计算机之间的第一蓝牙通道,并利用所述第一蓝牙通道向所述计算机发送用户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不大于预设阈值的数据;
若接收到所述计算机根据所述用户信息返回的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根据所述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建立与所述计算机之间的第二蓝牙通道,以通过所述第一蓝牙通道以及所述第二蓝牙通道实现所述计算机与所述移动终端所连接的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通信;其中,所述第二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大于预设阈值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建立与所述计算机之间的第二蓝牙通道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通过所述第一蓝牙通道或者所述第二蓝牙通道接收所述计算机发送的HTTP请求后,记录接收所述HTTP请求的通道的通道编号,并将所述HTTP请求转发至所述服务器;
若接收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HTTP请求返回的数据,通过所述通道编号对应的通信通道将所述数据转发至所述计算机。
3.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计算机,包括:
在与移动终端蓝牙配对完成后,通过蓝牙通信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连接请求;
根据所述连接请求建立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第一蓝牙通道,并利用所述第一蓝牙通道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用户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不大于预设阈值的数据;
接收表征根据所述用户信息选择移动终端的指令;
根据所述指令向所述移动终端返回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建立与所述计算机之间的第二蓝牙通道,以通过所述第一蓝牙通道以及所述第二蓝牙通道实现所述计算机与所述移动终端所连接的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通信;其中,所述第二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大于预设阈值的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指令向所述移动终端返回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建立与所述计算机之间的第二蓝牙通道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需要向所述服务器发起HTTP请求时,判断与所述HTTP请求对应的数据的数据量大小;
根据所述数据量大小确定对应的通信通道;
通过确定的通信通道发送所述HTTP请求,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在向所述服务器转发所述HTTP请求,并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数据后,通过该通信通道将所述数据转发至所述计算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指令向所述移动终端返回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建立与所述计算机之间的第二蓝牙通道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判断所述数据传输请求携带的请求标识表征的请求类型;
若所述数据传输请求携带的请求标识表征HTTP请求,则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生成对应的响应数据;
通过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中携带的通道编号对应的通信通道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所述响应数据。
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与计算机蓝牙配对完成后,通过蓝牙通信向所述计算机发送连接请求;
第一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连接请求建立与所述计算机之间的第一蓝牙通道,并利用所述第一蓝牙通道向所述计算机发送用户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不大于预设阈值的数据;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若接收到所述计算机根据所述用户信息返回的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根据所述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建立与所述计算机之间的第二蓝牙通道,以通过所述第一蓝牙通道以及所述第二蓝牙通道实现所述计算机与所述移动终端所连接的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通信;其中,所述第二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大于预设阈值的数据。
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计算机,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在与移动终端蓝牙配对完成后,通过蓝牙通信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连接请求;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连接请求建立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第一蓝牙通道,并利用所述第一蓝牙通道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用户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不大于预设阈值的数据;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表征根据所述用户信息选择移动终端的指令;
返回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指令向所述移动终端返回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建立文件通道的请求建立与所述计算机之间的第二蓝牙通道,以通过所述第一蓝牙通道以及所述第二蓝牙通道实现所述计算机与所述移动终端所连接的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通信;其中,所述第二蓝牙通道用于传输数据量大于预设阈值的数据。
8.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终端,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通信方法;
计算机,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所述计算机与所述移动终端在蓝牙配对后,通过建立的第一蓝牙通道以及第二蓝牙通道实现通信;
服务器,与所述移动终端通信连接。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
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通信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10.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计算机运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通信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CN202011419836.7A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Pending CN1124374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19836.7A CN112437424A (zh)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19836.7A CN112437424A (zh)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7424A true CN112437424A (zh) 2021-03-02

Family

ID=74690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19836.7A Pending CN112437424A (zh)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37424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5325A (zh) * 2009-10-13 2011-05-04 北京搜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络通信的输入方法及系统
CN104980839A (zh) * 2015-07-08 2015-10-14 广东翼卡车联网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智能蓝牙耳机及其实现方法
CN106797308A (zh) * 2015-06-23 2017-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7277754A (zh) * 2017-07-12 2017-10-20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连接的方法及蓝牙外围设备
US20170359314A1 (en) * 2016-06-12 2017-12-14 Apple Inc. Secure Transfer of A Data Object Between User Devices
CN108012250A (zh) * 2017-11-23 2018-05-08 北京洪泰同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装置
CN110189753A (zh) * 2019-05-28 2019-08-30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蓝牙音箱及其控制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1371829A (zh) * 2019-10-12 2020-07-03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共享方法及装置、终端、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5325A (zh) * 2009-10-13 2011-05-04 北京搜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络通信的输入方法及系统
CN106797308A (zh) * 2015-06-23 2017-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980839A (zh) * 2015-07-08 2015-10-14 广东翼卡车联网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智能蓝牙耳机及其实现方法
US20170359314A1 (en) * 2016-06-12 2017-12-14 Apple Inc. Secure Transfer of A Data Object Between User Devices
CN107277754A (zh) * 2017-07-12 2017-10-20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连接的方法及蓝牙外围设备
CN108012250A (zh) * 2017-11-23 2018-05-08 北京洪泰同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装置
CN110189753A (zh) * 2019-05-28 2019-08-30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蓝牙音箱及其控制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1371829A (zh) * 2019-10-12 2020-07-03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共享方法及装置、终端、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40159B2 (en) Service link selection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CN108881779B (zh) 智能设备之间的视频通话接听转移方法、系统及服务器
US7076269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notifying incommunicable state, and device and method used for the system
US20200339139A1 (en) Automobile diagnostic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and system, and diagnostic connection device
US11452158B2 (en) Dual-network dual-system mobile device
CN113746821B (zh) 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912805B (zh) 消息读取状态的同步方法、终端、服务端及系统
CN110381439B (zh) 一种定位方法、装置、服务器、存储介质以及终端
CN112019378A (zh) 一种故障排查方法及装置
CN111405059A (zh) 云端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物联网系统
WO2022089313A1 (zh) 通信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芯片及相关设备
CN114143659A (zh) 耳机数据发送方法、终端设备、主耳机、从耳机及系统
US11265807B2 (en) Method for network sharing on a terminal, apparatus, air conditioner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035399B (zh) 消息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2437424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884805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632355B (zh) 一种家电网络选路方法、控制终端、可读存储介质及设备
US949113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push service for reducing network loads
CN113595894B (zh) 服务节点间、客户端节点间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20220342777A1 (en) Method for data reading and writing processing, data center, disaster recovery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CN114050986A (zh) 信令跟踪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249083A1 (zh) 安全激活状态确定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3031895A (zh) 投屏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514698A (zh) 协议计算方法、交换机、跨设备链路聚合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8173910B (zh) 一种管理应用的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