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6917B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6917B
CN112436917B CN202011324600.5A CN202011324600A CN112436917B CN 112436917 B CN112436917 B CN 112436917B CN 202011324600 A CN202011324600 A CN 202011324600A CN 112436917 B CN112436917 B CN 1124369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point
planning
channel
frequency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246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36917A (zh
Inventor
杨水华
郑云龙
刘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avi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avi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avi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avi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2460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369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369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69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369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69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Abstract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涉及航天通信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双通道的信道信息,根据所述信道信息规划第一频点;根据所述第一频点的规划情况规划第二频点;使用所述第一频点和所述第二频点实现双通道的数据传输;其中,规划所述第一/第二频点具体包括规划所述第一/第二频点的发送资源并对所述第一/第二频点对应的MCS(调制与编码策略)及载波进行分配。通过采用此方法,不仅降低了同时被干扰的可能性,提升了抗干扰能力,还在保证低时延的情况下提升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大大提升数据传输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航天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等领域,高速数据总线有着广泛的应用,其相比传统民用通信系统而言,这些总线技术在可靠性和时延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一些成熟的技术标准包括:很早期的MIL-STD-1553B标准、基于光纤的FC-AE-1553草案、以太网的AFDX标准等。
有线介质对信号提供了稳定的通道,使得通信系统能够稳定的运行在各种环境中。然而有线介质也可能随着载体的震动或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逐渐发生老化或故障,从而导致整个通信系统出现错误。尤其在商业航天领域,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正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这就对通信网络的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有线介质存在一定的重量和体积,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航天装备的有效载荷比,因此在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等领域更倾向于将有线介质替换为无线通信系统,应用无线通信系统总线技术示意图如图1所示,将航天器中各节点的之间的有线介质均替换成无线介质,由于去除了有线介质的约束,设备可以更加轻型化并且不会发生连接头老化或松动等现象。
一般地,在航空航天、武器装备上进行通信时,除了对通信介质有要求,还对通信的质量有一定要求。在一种方式中,会采用双通道热冗余的方式并通过两个频点来实现双通道传输,并且两个频点非连续且距离较远。与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的载波聚合不同的是,两个通道必须按照双通道热冗余的方式同时发送数据,然而跨频点热冗余传输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图2所示,一个频点在3.5GHz的分米波频点(f1),而另外一个通道在35GHz的毫米波(f2),此时由于两个频点分别位于较高和较低的频率,因此所在的通信系统在进行设计时也需要不同的载波间距。如果需要两个热冗余数据包能够同时被接收,则意味着两个数据包在不同的频点上占用的时长相同。然而,如果频点之间跨度较大,则意味着多普勒频移造成的载波偏差不同。一般而言,不同频点采用不同的载波间距,例如2.4GHz可以采用15kHz的载波间距,而28GHz的频点采用60kHz的载波间距。然而不同的载波间距会带来不同的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符号长度,导致两个数据包不能同时到达接收端。为解决此问题,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在两个频点中添加一个折中的载波间距的方法(例如分米波和毫米波均采用30kHz的载波间距),或者,两个频点采用不同的载波间距,但是需要通过设计帧长保证一个数据帧在时域上长度一致。这意味着两个跨频点的无线通道与两个有线通道完全不同,两个通道的信道瞬时状态存在波动,此外由于高频射频器件的难度也更大,而且两个通道所使用的OFDM的颗粒度存在差异,选用的调制深度、OFDM符号长度、载波数量也都存在差异。因此,亟需一种高效管理两个频点传输的方法,即保障在较大频点差距下,如何采用相同或相近的载波间距的前提下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线通信系统存在的传输可靠性差、抗干扰能力差、延迟较大等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
获取双通道的信道信息,根据所述信道信息规划第一频点;
根据所述第一频点的规划情况规划第二频点;
使用所述第一频点和所述第二频点实现双通道的数据传输;
其中,规划所述第一/第二频点具体包括规划所述第一/第二频点的发送资源并对所述第一/第二频点对应的MCS(调制与编码策略)及载波进行分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送资源具体包括OFDM符号个数和载波个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频点的规划情况规划第二频点具体包括:根据所述第一频点的所述OFDM符号个数规划所述第二频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频点和所述第二频点采用相同或不同的载波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信道信息选择第一频点具体包括:根据所述信道信息中的信道容量选择所述第一频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道容量至少包括当前信道状态、可用子载波数及频点带宽三个因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最差的信道容量对应的频点作为所述第一频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频点和所述第二频点对应的MCS计算差值,并根据所述差值对所述第一频点和所述第二频点进行适应性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校验所述双通道的准确性,并识别数据是否发送成功。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包括:
第一规划模块,用于获取双通道的信道信息,根据所述信道信息规划第一频点;
第二规划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频点的规划情况规划第二频点;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使用所述第一频点和所述第二频点实现双通道的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规划模块/第二规划模块规划所述第一频点/第二频点具体包括规划所述第一频点/第二频点的发送资源并对所述第一点点/第二频点对应的MCS(调制与编码策略)及载波进行分配。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所述电子设备用于实现如前述各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计算装置执行时,可用来实现如前述各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可用来实现如前述各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双通道的两个频点进行规划,并控制MCS和载波分配,不仅降低了同时被干扰的可能性,提升了抗干扰能力,还在保证低时延的情况下提升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大大提升数据传输的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公开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公开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应用无线通信系统总线技术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双通道管理层和物理通道对数据包处理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具体调度形成的结果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具体调度形成的结果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个具体跨频点传输的示例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具体调度形成的结果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接收双通道ACK/NACK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通过示例阐述了本公开的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相关披露的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本公开显而易见的可以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中使用“系统”、“装置”、“单元”和/或“模块”术语,是用于区分在顺序排列中不同级别的不同部件、元件、部分或组件的一种方法。然而,如果其他表达式可以实现相同的目的,这些术语可以被其他表达式替换。
应当理解的是,当设备、单元或模块被称为“在……上”、“连接到”或“耦合到”另一设备、单元或模块时,其可以直接在另一设备、单元或模块上,连接或耦合到或与其他设备、单元或模块通信,或者可以存在中间设备、单元或模块,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例如,本公开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所列条目的任何一个和所有组合。
本公开所用术语仅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而非限制本公开范围。如本公开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而该类表述并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也可以包含在内。
参看下面的说明以及附图,本公开的这些或其他特征和特点、操作方法、结构的相关元素的功能、部分的结合以及制造的经济性可以被更好地理解,其中说明和附图形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然而,可以清楚地理解,附图仅用作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并不意在限定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可以理解的是,附图并非按比例绘制。
本公开中使用了多种结构图用来说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各种变形。应当理解的是,前面或下面的结构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公开。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为准。
现有技术中,会采用双通道热冗余的方式并通过两个频点来实现双通道传输,但是两个频点非连续且距离较远。这种跨频点的通信方法不仅能够极大的拓展通信带宽,同时也对潜在的干扰更加免疫;与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的载波聚合不同的是,两个通道必须按照双通道热冗余的方式同时发送数据,然而跨频点热冗余传输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图2所示,一个频点在3.5GHz的分米波频点(f1),而另外一个通道在35GHz的毫米波(f2),此时由于两个频点分别位于较高和较低的频率,因此所在的通信系统在进行设计时也需要不同的载波间距。如果需要两个热冗余数据包能够同时被接收,则意味着两个数据包在不同的频点上占用的时长相同。然而,如果频点之间跨度较大,则意味着多普勒频移造成的载波偏差不同。一般而言,不同频点采用不同的载波间距,例如2.4GHz可以采用15kHz的载波间距,而28GHz的频点采用60kHz的载波间距。然而不同的载波间距会带来不同的OFDM符号长度,导致两个数据包不能同时到达接收端。为解决此问题,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在两个频点中添加一个折中的载波间距的方法(例如分米波和毫米波均采用30kHz的载波间距),或者,两个频点采用不同的载波间距,但是需要通过设计帧长保证一个数据帧在时域上长度一致。这意味着两个跨频点的无线通道与两个有线通道完全不同,两个通道的信道瞬时状态存在波动,此外由于高频射频器件的难度也更大,而且两个通道所使用的OFDM的颗粒度存在差异,选用的调制深度、OFDM符号长度、载波数量也都存在差异。因此,亟需一种高效管理两个频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即保障在较大频点差距下,如何采用相同或相近的载波间距的前提下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如图3所示,具体包括:
S101、获取双通道的信道信息,根据所述信道信息规划第一频点;
S102、根据所述第一频点的规划情况规划第二频点;
S103、使用所述第一频点和所述第二频点实现双通道的数据传输;
其中,规划所述第一/第二频点具体包括规划所述第一/第二频点的发送资源并对所述第一/第二频点对应的MCS(调制与编码策略)及载波进行分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射端获得信道信息,该信道信息可以直接对信道状态信息进行指示,或者指示一个MCS索引。发射端对两个通道的时间/频率进行规划,使得两个源数据比特相同的数据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送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送资源具体包括OFDM符号个数和载波个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频点的规划情况规划第二频点具体包括:根据所述第一频点的所述OFDM符号个数规划所述第二频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信道信息选择第一频点具体包括:根据所述信道信息中的信道容量选择所述第一频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道容量至少包括当前信道状态、可用子载波数及频点带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最差的信道容量对应的频点作为所述第一频点。
本公开实施例在图2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解释。通信系统目标设计误包 率(Packet Error Rate)为,则无线双通道控制器的发送端规划频点f2的发送资源,其 中,发送资源包括了所需的OFDM符号个数以及载波个数。例如在f2毫米波频点需要10个 OFDM符号和10个载波,使用64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振幅调制);进 一步地,由于f2的OFDM符号长度仅为f1的一半,因此发射端需要优先规划5个OFDM符号,并 计算得到对应的载波个数。由于f1频点频率较低,信道状态较好,因此可能使用较高的MCS 调制方式,例如256QAM,因此f1所需的载波数也较少,例如只需要4个载波。此时,双通道进 行跨频点的传输就需要满足了两个冗余通道在相同的时间点到达接收端。本实施例是以优 先规划频点f2(第一频点)为例进行的相关说明,还可以基于优先对f1频点进行规划。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双通道中的哪个频点进行规划应遵循优先选择信道容量较差的频点,并将此频点作为第一频点进行优先规划。信道信息中包含信道容量,其中信道容量至少包括当前信道状态,可用子载波数,频点带宽三个因素。也就是说,假如信道容量较差的频点(第一频点)需要N(N为大于零的自然数)个OFDM符号发送对应的数据,则在另外一个频点(第二频点)上则一定能够在少于或等于N个OFDM符号内将相同的数据发送出去。
进一步地,数据由多个数据包组成;其中,系统所支持发送一个数据包的OFDM数可以进行预定义,例如仅支持{3,6,12}个OFDM作为可供选择的单位。发射端在当前数据包的数据量下,优先规划化信道容量差的频点,并发送两个冗余数据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频点和所述第二频点采用相同或不同的载波间距。
具体地,如图4所示,展示了一种具体调度形成的结果示意图,其中空白矩形框为OFDM符号,黑色矩形框为数据包发送所占的载波,此时第一频点和第二频点采用相同的载波间距。在T1时刻,f2信道资源空闲,则整个频带被分配给当前数据,此时3个OFDM符号可以传输当前数据包。相应地,f1也分配了3个OFDM符号,但由于信道容量较大并没有占用所有子载波;在T2时刻,f2信道资源被占用(例如被其他用户占用),则此时必须使用6个OFDM符号才能发送当前数据包,则f1也分配了6个OFDM符号,则所占用的子载波数进一步缩小。
具体地,如图5所示,展示了另一种具体调度形成的结果示意图,此时第一频点和第二频点采用不同的载波间距(例如,两个频点分别为15kHz和30kHz),由于OFDM符号长度为载波间距的倒数,这意味着两个频点的OFDM符号长度不同。需要说明的是,此时f2的OFDM符号长度是f1的OFDM符号长度的2倍,因此系统支持的一个数据包所占OFDM符号数量必须为偶数,例如{4,6,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频点和所述第二频点对应的MCS计算差值,并根据所述差值对所述第一频点和所述第二频点进行适应性调整。
具体地,由于无论是多普勒频移、或者是外部干扰信号的影响,在一个频点上信号传输和接收所受的影响均可以反映为误包率的高低(Packet Error Rate:PER)。然而,如果发射端改变调制、MCS,则意味着在当前环境下误包率的改变。因此,在跨频点热冗余双通道传输的方法中,接收端测量两个频点在所选的载波频率和帧结构下的信道状态,并形成一个MCS的差值表格。此时,发射端在发送时就可以根据当前反馈的MCS,结合前述测量的差值,为每个载波选择合适的MCS,以保障接收端处的PER在两个通道上达到目标。
在一种实施例中,当两个频点采用相同的载波间距时(例如30kHz),则毫米波频点所受的多普勒频移更强,产生的载波间干扰更大。此时,接收端可以通过测量载波偏移或直接测量干扰功率得到毫米波的信道状态。此时信道状态为一个MCS值,例如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正交相移键控)和1/3码率,目标PER为x1,接收端测量分米波信道状态,得到另外一个MCS值,该值可以为64QAM和1/2码率,目标PER为x2。具体的x1和x2取决于双通道对可靠性的要求,并通过信令发送到侧两端,可以选取x1=x2的对称方式,也可以选取x1>x2的非对称方式。此时当前载波间距下MCS差值可以从MCS表格中查找得到(例如MCS差为2)。测量结果可以通过反馈通知发送端。无论是发送端或接收端进行调度,均可以利用该MCS差值计算得到最终传输所使用的MCS,并进一步计算出频域所需资源。需要说明的是,差值是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而不是一次测量的瞬时值,平均值反映了跨频点信道状态的统计差异,与瞬时信道状态无关。
进一步地,还可以根据当前频点所采用的载波间距的MCS推算当前频点采用其他载波间距时的信道状态,从而推算出两个频点采用各种载波间距情况下的MCS的差值。整个系统在得知该差值后,则可以在任意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实时MCS值,从而实现两个通道热冗余传输的PER保持与目标一致。此时,无线物理层的通道实现了与有线通道一样的传输环境,因此上层协议均可无缝移植。
具体地,如图6所示,是一个具体跨频点传输的示例,其中28GHz毫米波使用30kHz的载波间距,而2.4GHz分米波采用15kHz的载波间距,为了实现双通道热冗余传输,毫米波的单个OFDM符号长度为分米波的一半,因此一个数据帧的OFDM符号数是后者的一倍;此时,两个数据帧保持长度一致。MCS1和MCS2通过瞬时信道状态计算得到,并且只基于一个标准PER计算得到,β则为通过上述方法计算出的差值,该差值可以是直接计算得出,也可以是根据上述其他载波间距情况下测量出的数值推算得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跨频点双通道热冗余传输可以根据当前信道环境调整载波间距配置,例如将毫米波的载波间距进一步提升,提升至60kHz。此时,帧结构也需要进一步调整,例如一个帧的OFDM符号数提升至4倍,以保证双通道数据包能够以相同的时延到达接收端;使用上述β的计算方法,系统可以快速计算出更改后的载波所需要使用的MCS值。
系统上层仅需要调整目标PER(x1和x2)的配置,就可以改变传输过程中所使用的β,进而管理好双通道传输的可靠性。同时,双通道管理层也无需关注具体的频点、载波间距配置等物理层信息。
通过本公开实施例,实现了高效的管理两个频点的传输,并保障在较大频点差距下,在相同或相近的载波间距的情况下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校验所述双通道的准确性,并识别数据是否发送成功。
具体地,在LTE的载波聚合方法中,多个载波的多个数据包可以通过ACK/NACK复用或绑定的方式来指示数据包的接收是否成功。然而,这种指示一般只与数据的接收是否相关,并且多个载波上的数据并不是冗余数据。在图2的架构中可见,双通道热冗余意味着始终在两个频点的无线通道上传输相同的数据包,具体的就是使用相同的载波数发送相同的调制信号,这意味着牺牲一定的频谱资源来保障两个通道的稳定性。并且,两个通道的传输应始终保持在一个较为可靠的水平,以应对潜在突发的故障,也就是说,反馈信息如果只指示数据包是否成功被接收,则无法反应当前两个通道的传输可靠性问题。进一步,反馈信息的具体传输机制也应该与跨频点双通道的架构所兼容。
具体地,接收端通过至少两个通道接收两个相同的数据包,并对两个数据包进行检测,获得当前通道的数据包是否成功解码。在具体的解码过程中,由于两个数据包内容相同,因此除了单独对两个通道的数据包进行独立解码以外,还可以对两个通道的数据包进行联合解码,也就是相干解调,并在信号合并后通过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来验证解码是否成功。在CRC验证后成反馈指示,具体指示可以通过3个比特数据来指示:
100:第一通道成功,第二通道失败,第一第二通道组合解码失败;
010:第一通道失败,第二通道成功,第一第二通道组合解码成功;
001:第一通道失败,第二通道失败,第一第二通道组合解码成功;
其他的比特组合可以直接对应于其他的情况。
可选地,上述3比特也可以减少到2比特,只保留2个通道的指示。
此时,3比特反馈数据包含了两个通道对应的两个数据包的检测成功情况,因此也 反映了两个通道的可靠性/准确性。进一步地,双通道ACK/NACK的反馈也通过双通道热冗余 的方式反馈回发送端。具体的,例如可以直接扩频到一个占据时频块的序列,后者编码 后变为,并映射到一个时频资源块上。进一步地,上述时频块将在至少两个频点上同 时发送回发送端。如图7所示,展示了一种具体调度形成的结果。反馈帧由数据包接收端发 送,共包含3个OFDM符号,其中在每个频点上接收端将ACK/NACK比特映射到每个频带最外侧 的载波上,以提升频率分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保障发送端能够有效接收到两个频点上的ACK/NACK比特,接收端在发送ACK/NACK时调整发送功率,使得反馈数据在两个频点到达发送端时的接收功率保持一致。此时,发送端可以对两个ACK/NACK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将分为不同的情况:
A:两组ACK/NACK指示相同或均能成功解码,此时发送端认为ACK/NACK指示的数据准确;例如第一组ACK/NACK比特为111,第二组ACK/NACK比特为111。
B:两组ACK/NACK指示不同或一组不能解码,此时发送端检测是否至少一个通道成功的指示比特在两组ACK/NACK指示相同;例如,第一组ACK/NACK为100, 第二组ACK/NACK为111。此时,第二通道数据包是否成功接收无法判断,但第一通道成功接收。此时,发送端认为接收端成功接收了数据包,但ACK/NACK通道可靠性较低;进一步,通过控制信令,接收端可以提高ACK/NACK的发射功率或提高扩频序列的长度,以保证两组ACK/NACK指示的数据相同或两个编码解码正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还公开了一种接收双通道ACK/NACK的流程图,具体包括:
S201、接收双通道ACK/NACK比特;
S202、验证双通道的准确性,若双通道准确,执行S203;
S203、识别数据包是否发送成功,若发送成功则执行S204;
S204、判断是否提升ACK/NACK的可靠性。
通过上述方法,传统的无线传输依赖HARQ实现数据的检错和重传,而对误传带来的时延维持一个可容忍的状态,与传统的无线传输方法相比,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始终保持数据传输和ACK/NACK数据反馈是通过两个跨频点通道传输,并且系统能够始终稳定保持两个通道均为可靠传输的状态。这将大大提升系统的鲁棒性。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对双通道的两个频点进行规划,并控制MCS和载波分配,使得在跨频点和异构调制的情况下实现低时延,高可靠的通信传输;同时,由于冗余信道的频点相距很远,降低了同时被干扰的可能性,提升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由于不同信道采用不同的调制参数,包括子载波间隔、OFDM符号长度、调制深度等,这样,一种错误模型很难对2种调制模式都造成损伤,提升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300,如图9所示,包括:
第一规划模块301,用于获取双通道的信道信息,根据所述信道信息规划第一频点;
第二规划模块3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频点的规划情况规划第二频点;
数据传输模块303,用于使用所述第一频点和所述第二频点实现双通道的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规划模块301/第二规划模块302规划所述第一频点/第二频点具体包括规划所述第一频点/第二频点的发送资源并对所述第一点点/第二频点对应的MCS(调制与编码策略)及载波进行分配。
参考图10 ,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示意图,该电子设备600包括:
存储器630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10;
其中,所述存储器630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10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630中存储有可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632,所述指令632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10执行,以使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10执行本申请前述实施例中的方法。
具体地,处理器610和存储器630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中以通过总线640连接为例。处理器610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处理器610还可以为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芯片,或者上述各类芯片的组合。
存储器630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非暂态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级联渐进网络等。处理器6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630中的非暂态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632,从而执行处理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存储器630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处理器610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63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630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6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比如通过通信接口620)连接至处理器61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执行后执行本申请前述实施例中的方法。
前述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包括以存储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等信息的任何方式或技术来实现的物理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介质。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具体包括,但不限于,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闪存或其他固态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HD-DVD、蓝光(Blue-Ray)或其他光存储设备、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能用于存储所需信息且可以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介质。
尽管此处所述的主题是在结合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在计算机系统上的执行而执行的一般上下文中提供的,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还可结合其他类型的程序模块来执行其他实现。一般而言,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组件、数据结构和其他类型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此处所述的本主题可以使用其他计算机系统配置来实践,包括手持式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或可编程消费电子产品、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等,也可使用在其中任务由通过通信网络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执行的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位于本地和远程存储器存储设备的两者中。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本申请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方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原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综上所述,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对双通道的两个频点进行规划,并控制MCS和载波分配,不仅降低了同时被干扰的可能性,提升了抗干扰能力,还在保证低时延的情况下提升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大大提升数据传输的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公开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公开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7)

1.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双通道的信道信息,根据所述信道信息规划第一频点;
根据所述第一频点的规划情况规划第二频点,所述第一频点对应的信道容量小于第二频点对应的信道容量;
使用所述第一频点和所述第二频点实现双通道的数据传输;
其中,规划所述第一/第二频点具体包括规划所述第一/第二频点的发送资源并对所述第一/第二频点对应的MCS(调制与编码策略)及载波进行分配,所述发送资源包括OFDM符号个数与载波个数;
所述根据所述信道信息规划第一频点,以及根据所述第一频点的规划情况规划第二频点,包括:
定义支持发送一个数据包的所需要的OFDM符号个数为第一数量;
若所述第一频点和第二频点采用的载波间距相同,在所述第一频点对应的信道资源空闲时,整个频带被分配给当前数据,第一数量的OFDM符号用于传输当前数据的一个数据包,所述第二频点对应的信道分配第一数量的OFGM符号;在所述第一频点对应的信道资源被占用时,两倍的第一数量的OFDM符号用于传输所述一个数据包,所述第二频点对应的信道分配两倍的第一数量的OFGM符号,所述当前数据包括多个所述一个数据包;
若所述第一频点和第二频点采用的载波间距不同,选用第二频点对应的载波间距为第一频点对应载波间距的两倍,且第一频点对应的OFDM符号长度是第二频点对应的OFDM符号长度的两倍,所述一个数据包所占用的OFGM符号的数量为偶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频点的规划情况规划第二频点具体包括:根据所述第一频点的所述OFDM符号个数规划所述第二频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容量至少包括当前信道状态、可用子载波数及频点带宽三个因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最差的信道容量对应的频点作为所述第一频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频点和所述第二频点对应的MCS计算差值,并根据所述差值对所述第一频点和所述第二频点进行适应性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校验所述双通道的准确性,并识别数据是否发送成功。
7.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规划模块,用于获取双通道的信道信息,根据所述信道信息规划第一频点;
第二规划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频点的规划情况规划第二频点,所述第一频点对应的信道容量小于第二频点对应的信道容量;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使用所述第一频点和所述第二频点实现双通道的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规划模块/第二规划模块规划所述第一频点/第二频点具体包括规划所述第一频点/第二频点的发送资源并对所述第一频点/第二频点对应的MCS及载波进行分配,所述发送资源包括OFDM符号个数与载波个数;
所述根据所述信道信息规划第一频点,以及根据所述第一频点的规划情况规划第二频点,包括:
定义支持发送一个数据包的所需要的OFDM符号个数为第一数量;
若所述第一频点和第二频点采用的载波间距相同,在所述第一频点对应的信道资源空闲时,整个频带被分配给当前数据,第一数量的OFDM符号用于传输当前数据的一个数据包,所述第二频点对应的信道分配第一数量的OFGM符号;在所述第一频点对应的信道资源被占用时,两倍的第一数量的OFDM符号用于传输所述一个数据包,所述第二频点对应的信道分配两倍的第一数量的OFGM符号,所述当前数据包括多个所述一个数据包;
若所述第一频点和第二频点采用的载波间距不同,选用第二频点对应的载波间距为第一频点对应载波间距的两倍,且第一频点对应的OFDM符号长度是第二频点对应的OFDM符号长度的两倍,所述一个数据包所占用的OFGM符号的数量为偶数。
CN202011324600.5A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4369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24600.5A CN112436917B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24600.5A CN112436917B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6917A CN112436917A (zh) 2021-03-02
CN112436917B true CN112436917B (zh) 2023-09-15

Family

ID=74693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24600.5A Active CN112436917B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369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48672B (zh) * 2022-10-20 2023-03-24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9759A (zh) * 2005-06-27 2007-01-03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高速下行分组中支持多频点数据接收的方法
CN103499826A (zh) * 2013-09-09 2014-01-0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九研究所 一种用于gps/北斗2代双系统卫星导航接收机的分级无缝切换方法
CN104053159A (zh) * 2014-06-19 2014-09-17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波基站的频点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6330419A (zh) * 2015-06-26 2017-01-11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干扰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6712914A (zh) * 2015-11-13 2017-05-2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双工通信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7113578A (zh) * 2015-04-23 2017-08-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窄带系统同步或广播的方法及装置
CN107787567A (zh) * 2015-06-22 2018-03-09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混合模式多载波调制的定时的控制
WO2019191898A1 (zh) * 2018-04-03 2019-10-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免授权频谱的信道传输方法及网络设备、终端
CN110636022A (zh) * 2019-09-10 2019-12-31 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数据解调门限的信号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0771231A (zh) * 2017-07-17 2020-0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0808818A (zh) * 2018-08-06 2020-02-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用户设备之间通信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101185A (ko) * 2013-12-25 2016-08-24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업링크 자원을 할당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그리고 매크로 기지국
US10362610B2 (en) * 2016-09-19 2019-07-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pping initial access signals in wireless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9759A (zh) * 2005-06-27 2007-01-03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高速下行分组中支持多频点数据接收的方法
CN103499826A (zh) * 2013-09-09 2014-01-0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九研究所 一种用于gps/北斗2代双系统卫星导航接收机的分级无缝切换方法
CN104053159A (zh) * 2014-06-19 2014-09-17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波基站的频点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7113578A (zh) * 2015-04-23 2017-08-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窄带系统同步或广播的方法及装置
CN107787567A (zh) * 2015-06-22 2018-03-09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混合模式多载波调制的定时的控制
CN106330419A (zh) * 2015-06-26 2017-01-11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干扰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6712914A (zh) * 2015-11-13 2017-05-2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双工通信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10771231A (zh) * 2017-07-17 2020-0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19191898A1 (zh) * 2018-04-03 2019-10-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免授权频谱的信道传输方法及网络设备、终端
CN110808818A (zh) * 2018-08-06 2020-02-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用户设备之间通信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10636022A (zh) * 2019-09-10 2019-12-31 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数据解调门限的信号接收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ERAN#57_Report_v002".3GPP tsg_geran\TSG_GERAN.2013,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6917A (zh) 2021-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05224C2 (ru) Одновременное сообщение ack/nack и информации состояния канала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ресурсов формата 3 pucch
CN105453468B (zh) 在与用户设备的无线电通信中实现高阶调制的使用的方法及无线电节点
US800503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bust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RU2492577C2 (ru) Исправление ошибок для постоянного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я ресурсов
WO2018177092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spectral efficiency and reliability of transmissions without grant
US11039459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50085714A1 (en) Method for send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and user equipment
US11271693B2 (en) Transmission based on data blocks
WO2009133955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easurement and feedback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information
CN104579603A (zh) 一种基于harq的下行调度方法及装置
US20220116157A1 (en) Acknowledgment information with reduced redundancies
US2021032129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data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20843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436917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2752867A (zh) 一种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US20110117949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7133536A1 (zh) 一种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及装置
KR102571954B1 (ko) 전송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JP2006303698A (ja)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変調方法
CN108111454B9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WO2020125802A1 (zh) 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02238611A (zh) 控制区域信道质量上报方法、控制信道配置方法及其装置
RU2419982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ыделения и сигнализации ack/nack-ресурсов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CN116530137A (zh) 一种tbs确定方法
JP5047394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