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4311A - 一种区块链数据加密共享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区块链数据加密共享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4311A
CN112434311A CN202011225127.5A CN202011225127A CN112434311A CN 112434311 A CN112434311 A CN 112434311A CN 202011225127 A CN202011225127 A CN 202011225127A CN 112434311 A CN112434311 A CN 1124343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period
preset data
data
docking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2512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34311B (zh
Inventor
宋彬彬
杨雪
周伟
李燕
杨东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De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De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01122512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343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34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43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343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43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02Providing cryptographic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3Upda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4Protecting data integrity, e.g. using checksums, certificates or sign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eth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区块链数据加密共享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当区块链中的一个节点发生数据变更时,对变更数据进行加密,并向与节点之间存在共享数据链接关系的共享节点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设置共享节点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对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所有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的节点进行安全验证,并根据安全验证结果完成数据更新;对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进行自适应调整;共享节点按照自适应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进行数据更新处理。所述系统包括与所述方法步骤对应的模块。

Description

一种区块链数据加密共享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区块链数据加密共享方法和系统,属于区块链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
区块链是比特币的一个重要概念,他本质上时一个区中心话的数据库,区块链可以认为是一种共享数据库,而每个注册哟用户的节点均可向共享数据库内存储一个公开、不可篡改的数据,从而实现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作用。其对于金融、保险、物流、仓储、银行、货币等领域均由重要意义,然而,共享数据库如果被某一节点的注册用户输入非法的数据或病毒,会威胁整个区块链的安全,而现有区块链在大数据处理的数据共享过程中,常出现数据更新错误和更新效率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区块链数据加密共享方法和系统,用以解决现有区块链个节点进行数据共享更新时,已出现更新混乱导数据更新错误和更新效率较低的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区块链数据加密共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区块链中的一个节点发生数据变更时,对变更数据进行加密,并向与所述节点之间存在共享数据链接关系的的共享节点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
设置所述共享节点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
所述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对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所有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的节点进行安全验证,并根据安全验证结果完成数据更新;
当同一个共享节点在所述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受到的数据变更对接请求超过请求数量阈值时,对所述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进行自适应调整,获得自适应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
所述共享节点按照自适应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进行数据更新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对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所有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的节点进行安全验证,并根据安全验证结果完成数据更新,包括:
所述共享节点针对在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所有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的节点发送密钥对接请求;
所述节点在接受到密钥对接请求后将密钥发送至所述共享节点;
所述共享节点在接收到密钥之后,根据密钥对所有节点进行安全验证,筛选出通过安全认证的合法节点;
所述共享节点获取所有通过安全认证的节点的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的时间戳;
根据所述所有合法节点的发送时间数据变更对接请求的时间戳进行共享节点的数据更新。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所有合法节点的发送时间数据变更对接请求的时间戳进行共享节点的数据更新,包括:
在所有合法节点中,确定同一合法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是否有多个时间戳,如果是,则筛选出具有多个时间戳的合法节点,并记录多个时间戳中最后一次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对应的时间戳;
判断在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只有唯一时间戳的合法节点中,是否存在相同时间戳的不同合法节点;并筛选出具有相同时间戳的多个不同合法节点;
按照时间戳由早到晚的顺序,将所述合法节点进行排列,其中,对于在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具有多个时间戳的合法节点,依据最后一次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对应的时间戳进行排列;
按照时间戳的排列顺序,共享节点依次针对各合法节点的数据变更内容进行数据更新。
进一步地,所述按照时间戳的排列顺序,共享节点依次针对各合法节点的数据变更内容进行数据更新,包括:
针对在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具有多个时间戳的合法节点,所述共享节点按照最后一次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对应的数据变更内容进行数据更新;
针对具有相同时间戳的多个不同合法节点,所述共享节点以最近的连续的五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分别识别在最近的连续的五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所述共享节点与各合法节点之间的数据沟通次数,根据所述数据沟通次数和获取所述共享节点与各合法节点之间进行数据沟通频率,所述共享节点按照数据沟通频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针对各合法节点进行数据更新。
进一步地,当同一个共享节点在所述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受到的数据变更对接请求超过请求数量阈值时,对所述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进行自适应调整,获得自适应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包括:
所述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对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所接收到的数据变更对接请求对应的数据内容更新完毕之后,统计该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数据变更对接请求数量;
通过所述数据变更对接请求数量获取数据变更请求数量平均值,并将所述数据变更请求数量平均值与预先设定的请求数量阈值进行比较;
当所述所述数据变更请求数量平均值超过预先设定的第一请求数量阈值时,通过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型分别对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的时间段长度进行自适应调整,所述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型具体为:
Figure BDA0002763399580000031
Figure BDA0002763399580000032
其中,T表示通过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型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λ1表示第一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调整系数,λ1的取值范围为0.43-0.51;T0表示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的初始默认值;Tmax表示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进行单次数据更新所用时间最大值;Tmin表示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进行单次数据更新所用时间最小值;Li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收到的第i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数量;Lmax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中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对接请求的数量最大值;Lmin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中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对接请求的数量最小值;n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的数量,即n=8;Tk表示通过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型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Tk0表示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的初始默认值;α1表示第一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调整系数,α1的取值范围为0.13-0.21;m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中进行数据更新的次数;
当所述所述数据变更请求数量平均值超过预先设定的第二请求数量阈值时,通过第二自适应调整模型分别对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的时间段长度进行自适应调整,所述第二自适应调整模型具体为:
Figure BDA0002763399580000041
Figure BDA0002763399580000042
其中,T1表示通过第二自适应调整模型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λ2表示第二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调整系数,λ2的取值范围为0.32-0.40;T0表示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的初始默认值;Tmax表示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进行单次数据更新所用时间最大值;Tmin表示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进行单次数据更新所用时间最小值;Li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收到的第i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数量;Lmax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中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对接请求的数量最大值;Lmin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中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对接请求的数量最小值;n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的数量,即n=8;Tk1表示通过第二自适应调整模型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Tk0表示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的初始默认值;α2表示第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调整系数,α2的取值范围为0.18-0.25;m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中进行数据更新的次数。
一种区块链数据加密共享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当区块链中的一个节点发生数据变更时,对变更数据进行加密,并向与所述节点之间存在共享数据链接关系的的共享节点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
时间段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所述共享节点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
数据更新模块,用于所述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对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所有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的节点进行安全验证,并根据安全验证结果完成数据更新;
自适应调整模块,用于当同一个共享节点在所述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受到的数据变更对接请求超过请求数量阈值时,对所述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进行自适应调整,获得自适应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
调整后数据更新模块,用于所述共享节点按照自适应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进行数据更新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更新模块包括:
密钥对接请求模块,用于所述共享节点针对在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所有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的节点发送密钥对接请求;
密钥发送模块,用于所述节点在接受到密钥对接请求后将密钥发送至所述共享节点;
安全验证模块,用于在所述共享节点在接收到密钥之后,根据密钥对所有节点进行安全验证,筛选出通过安全认证的合法节点;
时间戳获取模块,用于所述共享节点获取所有通过安全认证的节点的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的时间戳;
共享数据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所有合法节点的发送时间数据变更对接请求的时间戳进行共享节点的数据更新。
进一步地,所述共享数据更新模块包括:
时间戳判断模块一,用于在所有合法节点中,确定同一合法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是否有多个时间戳,如果是,则筛选出具有多个时间戳的合法节点,并记录多个时间戳中最后一次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对应的时间戳;
时间戳判断模块二,用于判断在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只有唯一时间戳的合法节点中,是否存在相同时间戳的不同合法节点;并筛选出具有相同时间戳的多个不同合法节点;
排序模块,用于按照时间戳由早到晚的顺序,将所述合法节点进行排列,其中,对于在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具有多个时间戳的合法节点,依据最后一次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对应的时间戳进行排列;
更新模块,用于按照时间戳的排列顺序,共享节点依次针对各合法节点的数据变更内容进行数据更新。
进一步地,所述更新模块包括:
更新模块一,用于针对在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具有多个时间戳的合法节点,所述共享节点按照最后一次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对应的数据变更内容进行数据更新;
更新模块二、用于针对具有相同时间戳的多个不同合法节点,所述共享节点以最近的连续的五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分别识别在最近的连续的五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所述共享节点与各合法节点之间的数据沟通次数,根据所述数据沟通次数和获取所述共享节点与各合法节点之间进行数据沟通频率,所述共享节点按照数据沟通频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针对各合法节点进行数据更新。
进一步地,所述自适应调整模块包括:
数量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对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所接收到的数据变更对接请求对应的数据内容更新完毕之后,统计该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数据变更对接请求数量;
比较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数据变更对接请求数量获取数据变更请求数量平均值,并将所述数据变更请求数量平均值与预先设定的请求数量阈值进行比较;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当所述所述数据变更请求数量平均值超过预先设定的第一请求数量阈值时,通过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型分别对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的时间段长度进行自适应调整,所述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型具体为:
Figure BDA0002763399580000061
Figure BDA0002763399580000062
其中,T表示通过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型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λ1表示第一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调整系数,λ1的取值范围为0.43-0.51;T0表示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的初始默认值;Tmax表示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进行单次数据更新所用时间最大值;Tmin表示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进行单次数据更新所用时间最小值;Li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收到的第i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数量;Lmax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中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对接请求的数量最大值;Lmin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中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对接请求的数量最小值;n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的数量,即n=8;Tk表示通过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型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Tk0表示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的初始默认值;α1表示第一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调整系数,α1的取值范围为0.13-0.21;m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中进行数据更新的次数;
第二调整模块,用于当所述所述数据变更请求数量平均值超过预先设定的第二请求数量阈值时,通过第二自适应调整模型分别对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的时间段长度进行自适应调整,所述第二自适应调整模型具体为:
Figure BDA0002763399580000071
Figure BDA0002763399580000072
其中,T1表示通过第二自适应调整模型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λ2表示第二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调整系数,λ2的取值范围为0.32-0.40;T0表示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的初始默认值;Tmax表示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进行单次数据更新所用时间最大值;Tmin表示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进行单次数据更新所用时间最小值;Li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收到的第i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数量;Lmax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中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对接请求的数量最大值;Lmin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中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对接请求的数量最小值;n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的数量,即n=8;Tk1表示通过第二自适应调整模型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Tk0表示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的初始默认值;α2表示第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调整系数,α2的取值范围为0.18-0.25;m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中进行数据更新的次数。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区块链数据加密共享方法和系统,通过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的设置能够将数据变更请求和数据更新两个动作进行隔离,防止边接受请求边进行更新的数据更新模式在数据量较大及数据更新频率较高的环境下,出现单个共享节点数据更新混乱及数据更新易出现错误的问题发生。有效提高大数据环境下数据更新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区块链数据加密共享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1、当区块链中的一个节点发生数据变更时,对变更数据进行加密,并向与所述节点之间存在共享数据链接关系的的共享节点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
S2、设置所述共享节点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
S3、所述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对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所有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的节点进行安全验证,并根据安全验证结果完成数据更新;
S4、当同一个共享节点在所述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受到的数据变更对接请求超过请求数量阈值时,对所述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进行自适应调整,获得自适应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
S5、所述共享节点按照自适应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进行数据更新处理。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通过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的设置能够将数据变更请求和数据更新两个动作进行隔离,防止边接受请求边进行更新的数据更新模式在数据量较大及数据更新频率较高的环境下,出现单个共享节点数据更新混乱及数据更新易出现错误的问题发生。有效提高大数据环境下数据更新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稳定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对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所有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的节点进行安全验证,并根据安全验证结果完成数据更新,包括:
S301、所述共享节点针对在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所有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的节点发送密钥对接请求;
S302、所述节点在接受到密钥对接请求后将密钥发送至所述共享节点;
S303、所述共享节点在接收到密钥之后,根据密钥对所有节点进行安全验证,筛选出通过安全认证的合法节点;
S304、所述共享节点获取所有通过安全认证的节点的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的时间戳;
S305、根据所述所有合法节点的发送时间数据变更对接请求的时间戳进行共享节点的数据更新。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通过上述数据更新步骤能够有效提高节点之间数据获取的安全性,避免不合法节点对数据进行窃取,提高区块链整体运行的数据安全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所述所有合法节点的发送时间数据变更对接请求的时间戳进行共享节点的数据更新,包括:
S3051、在所有合法节点中,确定同一合法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是否有多个时间戳,如果是,则筛选出具有多个时间戳的合法节点,并记录多个时间戳中最后一次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对应的时间戳;
S3052、判断在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只有唯一时间戳的合法节点中,是否存在相同时间戳的不同合法节点;并筛选出具有相同时间戳的多个不同合法节点;
S3053、按照时间戳由早到晚的顺序,将所述合法节点进行排列,其中,对于在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具有多个时间戳的合法节点,依据最后一次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对应的时间戳进行排列;
S3054、按照时间戳的排列顺序,共享节点依次针对各合法节点的数据变更内容进行数据更新。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在S3051-S3054数据更新步骤中,根据时间戳的情况对时间戳对应的进行数据变更的节点进行划分和排序,能够有效提高共享节点在数据更新过程中的次序性,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因数据更新顺序混乱造成的数据更新错误或数据更新失败的概率。提高数据更新效率、准确性和稳定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按照时间戳的排列顺序,共享节点依次针对各合法节点的数据变更内容进行数据更新,包括:
步骤1、针对在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具有多个时间戳的同一合法节点,所述共享节点按照最后一次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对应的数据变更内容进行数据更新;
步骤2、针对具有相同时间戳的多个不同合法节点,所述共享节点以最近的连续的五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分别识别在最近的连续的五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所述共享节点与各合法节点之间的数据沟通次数,根据所述数据沟通次数和获取所述共享节点与各合法节点之间进行数据沟通频率,所述共享节点按照数据沟通频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针对各合法节点进行数据更新。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分别对具有多个时间戳的同一合法节点和具有相同时间戳的多个不同合法节点进行两种不同方式的数据更新模式,能够在数据更新频率较高的情况下,提高数据更新的次序性,极大程度上提高数据更新效率,避免多个合法节点对同一共享节点进行数据更新时,因更细次序混乱造成的数据更新效率降低和数据更新稳定性降低的情况发生。同时,通过以数据沟通频率为标准的方式对具有相同时间戳的多个不同合法节点进行有序对接,使与所述共享节点对应的高数据沟通频率的合法节点具有优先对接共享数据的优先级,保证对重点信息的更新时效性。防止在数据更新量较大的情况下,重点数据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发生。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同一个共享节点在所述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受到的数据变更对接请求超过请求数量阈值时,对所述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进行自适应调整,获得自适应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包括:
所述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对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所接收到的数据变更对接请求对应的数据内容更新完毕之后,统计该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数据变更对接请求数量;
通过所述数据变更对接请求数量获取数据变更请求数量平均值,并将所述数据变更请求数量平均值与预先设定的请求数量阈值进行比较;
当所述所述数据变更请求数量平均值超过预先设定的第一请求数量阈值时,通过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型分别对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的时间段长度进行自适应调整,所述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型具体为:
Figure BDA0002763399580000101
Figure BDA0002763399580000102
其中,T表示通过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型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λ1表示第一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调整系数,λ1的取值范围为0.43-0.51;T0表示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的初始默认值;Tmax表示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进行单次数据更新所用时间最大值;Tmin表示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进行单次数据更新所用时间最小值;Li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收到的第i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数量;Lmax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中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对接请求的数量最大值;Lmin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中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对接请求的数量最小值;n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的数量,即n=8;Tk表示通过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型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Tk0表示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的初始默认值;α1表示第一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调整系数,α1的取值范围为0.13-0.21;m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中进行数据更新的次数;
当所述所述数据变更请求数量平均值超过预先设定的第二请求数量阈值时,通过第二自适应调整模型分别对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的时间段长度进行自适应调整,所述第二自适应调整模型具体为:
Figure BDA0002763399580000111
Figure BDA0002763399580000112
其中,T1表示通过第二自适应调整模型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λ2表示第二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调整系数,λ2的取值范围为0.32-0.40;T0表示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的初始默认值;Tmax表示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进行单次数据更新所用时间最大值;Tmin表示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进行单次数据更新所用时间最小值;Li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收到的第i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数量;Lmax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中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对接请求的数量最大值;Lmin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中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对接请求的数量最小值;n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的数量,即n=8;Tk1表示通过第二自适应调整模型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Tk0表示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的初始默认值;α2表示第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调整系数,α2的取值范围为0.18-0.25;m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中进行数据更新的次数。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通过两个阈值划分分别对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进行自适应调整,能够在高频率数据更新变化的情况下,提高数据更新处理的时效性,同时,通过上述公式进行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自适应更新,能够使更新后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的时间长度与实际数据变更情况匹配度度更高,更精准的提高数据更新处理时段的自适应变化量与实际数据变更的匹配度。同时,有效防止频率多次数的数据变化情况下,因固定时段导致数据更新不及时,进而导致数据共享时效性降低的问题发生。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区块链数据加密共享系统,如图2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当区块链中的一个节点发生数据变更时,对变更数据进行加密,并向与所述节点之间存在共享数据链接关系的的共享节点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
时间段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所述共享节点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
数据更新模块,用于所述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对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所有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的节点进行安全验证,并根据安全验证结果完成数据更新;
自适应调整模块,用于当同一个共享节点在所述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受到的数据变更对接请求超过请求数量阈值时,对所述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进行自适应调整,获得自适应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
调整后数据更新模块,用于所述共享节点按照自适应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进行数据更新处理。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首先,通过请求发送模块在区块链中的一个节点发生数据变更时,对变更数据进行加密,并向与所述节点之间存在共享数据链接关系的的共享节点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然后,利用时间段设置模块设置所述共享节点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随后,通过数据更新模块控制所述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对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所有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的节点进行安全验证,并根据安全验证结果完成数据更新;之后,利用自适应调整模块在同一个共享节点在所述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受到的数据变更对接请求超过请求数量阈值时,对所述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进行自适应调整,获得自适应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最后,通过调整后数据更新模块控制所述共享节点按照自适应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进行数据更新处理。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通过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的设置能够将数据变更请求和数据更新两个动作进行隔离,防止边接受请求边进行更新的数据更新模式在数据量较大及数据更新频率较高的环境下,出现单个共享节点数据更新混乱及数据更新易出现错误的问题发生。有效提高大数据环境下数据更新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稳定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数据更新模块包括:
密钥对接请求模块,用于所述共享节点针对在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所有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的节点发送密钥对接请求;
密钥发送模块,用于所述节点在接受到密钥对接请求后将密钥发送至所述共享节点;
安全验证模块,用于在所述共享节点在接收到密钥之后,根据密钥对所有节点进行安全验证,筛选出通过安全认证的合法节点;
时间戳获取模块,用于所述共享节点获取所有通过安全认证的节点的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的时间戳;
共享数据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所有合法节点的发送时间数据变更对接请求的时间戳进行共享节点的数据更新。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首先,根据密钥对接请求模块控制所述共享节点针对在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所有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的节点发送密钥对接请求;然后,通过密钥发送模块控制所述节点在接受到密钥对接请求后将密钥发送至所述共享节点;随后,在所述共享节点在接收到密钥之后,利用安全验证模块根据密钥对所有节点进行安全验证,筛选出通过安全认证的合法节点;之后,采用时间戳获取模块控制所述共享节点获取所有通过安全认证的节点的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的时间戳;最后,利用共享数据更新模块根据所述所有合法节点的发送时间数据变更对接请求的时间戳进行共享节点的数据更新。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通过上述数据更新步骤能够有效提高节点之间数据获取的安全性,避免不合法节点对数据进行窃取,提高区块链整体运行的数据安全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共享数据更新模块包括:
时间戳判断模块一,用于在所有合法节点中,确定同一合法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是否有多个时间戳,如果是,则筛选出具有多个时间戳的合法节点,并记录多个时间戳中最后一次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对应的时间戳;
时间戳判断模块二,用于判断在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只有唯一时间戳的合法节点中,是否存在相同时间戳的不同合法节点;并筛选出具有相同时间戳的多个不同合法节点;
排序模块,用于按照时间戳由早到晚的顺序,将所述合法节点进行排列,其中,对于在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具有多个时间戳的合法节点,依据最后一次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对应的时间戳进行排列;
更新模块,用于按照时间戳的排列顺序,共享节点依次针对各合法节点的数据变更内容进行数据更新。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首先,利用时间戳判断模块一在所有合法节点中,确定同一合法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是否有多个时间戳,如果是,则筛选出具有多个时间戳的合法节点,并记录多个时间戳中最后一次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对应的时间戳;然后,利用时间戳判断模块二判断在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只有唯一时间戳的合法节点中,是否存在相同时间戳的不同合法节点;并筛选出具有相同时间戳的多个不同合法节点;随后,通过排序模块按照时间戳由早到晚的顺序,将所述合法节点进行排列,其中,对于在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具有多个时间戳的合法节点,依据最后一次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对应的时间戳进行排列;之后,利用更新模块按照时间戳的排列顺序,共享节点依次针对各合法节点的数据变更内容进行数据更新。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根据时间戳的情况对时间戳对应的进行数据变更的节点进行划分和排序,能够有效提高共享节点在数据更新过程中的次序性,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因数据更新顺序混乱造成的数据更新错误或数据更新失败的概率。提高数据更新效率、准确性和稳定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更新模块包括:
更新模块一,用于针对在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具有多个时间戳的合法节点,所述共享节点按照最后一次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对应的数据变更内容进行数据更新;
更新模块二、用于针对具有相同时间戳的多个不同合法节点,所述共享节点以最近的连续的五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分别识别在最近的连续的五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所述共享节点与各合法节点之间的数据沟通次数,根据所述数据沟通次数和获取所述共享节点与各合法节点之间进行数据沟通频率,所述共享节点按照数据沟通频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针对各合法节点进行数据更新。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首先,通过更新模块一针对在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具有多个时间戳的合法节点,控制所述共享节点按照最后一次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对应的数据变更内容进行数据更新;然后,利用更新模块二针对具有相同时间戳的多个不同合法节点,控制所述共享节点以最近的连续的五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分别识别在最近的连续的五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所述共享节点与各合法节点之间的数据沟通次数,根据所述数据沟通次数和获取所述共享节点与各合法节点之间进行数据沟通频率,所述共享节点按照数据沟通频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针对各合法节点进行数据更新。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分别对具有多个时间戳的同一合法节点和具有相同时间戳的多个不同合法节点进行两种不同方式的数据更新模式,能够在数据更新频率较高的情况下,提高数据更新的次序性,极大程度上提高数据更新效率,避免多个合法节点对同一共享节点进行数据更新时,因更细次序混乱造成的数据更新效率降低和数据更新稳定性降低的情况发生。同时,通过以数据沟通频率为标准的方式对具有相同时间戳的多个不同合法节点进行有序对接,使与所述共享节点对应的高数据沟通频率的合法节点具有优先对接共享数据的优先级,保证对重点信息的更新时效性。防止在数据更新量较大的情况下,重点数据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发生。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自适应调整模块包括:
数量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对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所接收到的数据变更对接请求对应的数据内容更新完毕之后,统计该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数据变更对接请求数量;
比较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数据变更对接请求数量获取数据变更请求数量平均值,并将所述数据变更请求数量平均值与预先设定的请求数量阈值进行比较;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当所述所述数据变更请求数量平均值超过预先设定的第一请求数量阈值时,通过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型分别对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的时间段长度进行自适应调整,所述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型具体为:
Figure BDA0002763399580000151
Figure BDA0002763399580000152
其中,T表示通过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型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λ1表示第一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调整系数,λ1的取值范围为0.43-0.51;T0表示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的初始默认值;Tmax表示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进行单次数据更新所用时间最大值;Tmin表示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进行单次数据更新所用时间最小值;Li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收到的第i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数量;Lmax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中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对接请求的数量最大值;Lmin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中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对接请求的数量最小值;n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的数量,即n=8;Tk表示通过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型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Tk0表示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的初始默认值;α1表示第一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调整系数,α1的取值范围为0.13-0.21;m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中进行数据更新的次数;
第二调整模块,用于当所述所述数据变更请求数量平均值超过预先设定的第二请求数量阈值时,通过第二自适应调整模型分别对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的时间段长度进行自适应调整,所述第二自适应调整模型具体为:
Figure BDA0002763399580000161
Figure BDA0002763399580000162
其中,T1表示通过第二自适应调整模型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λ2表示第二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调整系数,λ2的取值范围为0.32-0.40;T0表示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的初始默认值;Tmax表示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进行单次数据更新所用时间最大值;Tmin表示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进行单次数据更新所用时间最小值;Li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收到的第i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数量;Lmax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中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对接请求的数量最大值;Lmin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中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对接请求的数量最小值;n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的数量,即n=8;Tk1表示通过第二自适应调整模型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Tk0表示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的初始默认值;α2表示第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调整系数,α2的取值范围为0.18-0.25;m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中进行数据更新的次数。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首先,通过数量获取模块在所述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对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所接收到的数据变更对接请求对应的数据内容更新完毕之后,统计该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数据变更对接请求数量;然后,利用比较模块通过所述数据变更对接请求数量获取数据变更请求数量平均值,并将所述数据变更请求数量平均值与预先设定的请求数量阈值进行比较;随后,通过第一调整模块在所述所述数据变更请求数量平均值超过预先设定的第一请求数量阈值时,通过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型分别对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的时间段长度进行自适应调整;利用第二调整模块在所述所述数据变更请求数量平均值超过预先设定的第二请求数量阈值时,通过第二自适应调整模型分别对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的时间段长度进行自适应调整。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通过两个阈值划分分别对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进行自适应调整,能够在高频率数据更新变化的情况下,提高数据更新处理的时效性,同时,通过上述公式进行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自适应更新,能够使更新后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的时间长度与实际数据变更情况匹配度度更高,更精准的提高数据更新处理时段的自适应变化量与实际数据变更的匹配度。同时,有效防止频率多次数的数据变化情况下,因固定时段导致数据更新不及时,进而导致数据共享时效性降低的问题发生。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区块链数据加密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区块链中的一个节点发生数据变更时,对变更数据进行加密,并向与所述节点之间存在共享数据链接关系的的共享节点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
设置所述共享节点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
所述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对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所有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的节点进行安全验证,并根据安全验证结果完成数据更新;
当同一个共享节点在所述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受到的数据变更对接请求超过请求数量阈值时,对所述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进行自适应调整,获得自适应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
所述共享节点按照自适应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进行数据更新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对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所有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的节点进行安全验证,并根据安全验证结果完成数据更新,包括:
所述共享节点针对在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所有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的节点发送密钥对接请求;
所述节点在接受到密钥对接请求后将密钥发送至所述共享节点;
所述共享节点在接收到密钥之后,根据密钥对所有节点进行安全验证,筛选出通过安全认证的合法节点;
所述共享节点获取所有通过安全认证的节点的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的时间戳;
根据所述所有合法节点的发送时间数据变更对接请求的时间戳进行共享节点的数据更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所有合法节点的发送时间数据变更对接请求的时间戳进行共享节点的数据更新,包括:
在所有合法节点中,确定同一合法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是否有多个时间戳,如果是,则筛选出具有多个时间戳的合法节点,并记录多个时间戳中最后一次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对应的时间戳;
判断在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只有唯一时间戳的合法节点中,是否存在相同时间戳的不同合法节点;并筛选出具有相同时间戳的多个不同合法节点;
按照时间戳由早到晚的顺序,将所述合法节点进行排列,其中,对于在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具有多个时间戳的合法节点,依据最后一次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对应的时间戳进行排列;
按照时间戳的排列顺序,共享节点依次针对各合法节点的数据变更内容进行数据更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时间戳的排列顺序,共享节点依次针对各合法节点的数据变更内容进行数据更新,包括:
针对在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具有多个时间戳的合法节点,所述共享节点按照最后一次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对应的数据变更内容进行数据更新;
针对具有相同时间戳的多个不同合法节点,所述共享节点以最近的连续的五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分别识别在最近的连续的五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所述共享节点与各合法节点之间的数据沟通次数,根据所述数据沟通次数和获取所述共享节点与各合法节点之间进行数据沟通频率,所述共享节点按照数据沟通频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针对各合法节点进行数据更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同一个共享节点在所述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受到的数据变更对接请求超过请求数量阈值时,对所述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进行自适应调整,获得自适应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包括:
所述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对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所接收到的数据变更对接请求对应的数据内容更新完毕之后,统计该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数据变更对接请求数量;
通过所述数据变更对接请求数量获取数据变更请求数量平均值,并将所述数据变更请求数量平均值与预先设定的请求数量阈值进行比较;
当所述所述数据变更请求数量平均值超过预先设定的第一请求数量阈值时,通过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型分别对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的时间段长度进行自适应调整,所述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型具体为:
Figure FDA0002763399570000021
Figure FDA0002763399570000022
其中,T表示通过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型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λ1表示第一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调整系数,λ1的取值范围为0.43-0.51;T0表示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的初始默认值;Tmax表示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进行单次数据更新所用时间最大值;Tmin表示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进行单次数据更新所用时间最小值;Li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收到的第i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数量;Lmax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中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对接请求的数量最大值;Lmin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中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对接请求的数量最小值;n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的数量,即n=8;Tk表示通过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型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Tk0表示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的初始默认值;α1表示第一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调整系数,α1的取值范围为0.13-0.21;m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中进行数据更新的次数;
当所述所述数据变更请求数量平均值超过预先设定的第二请求数量阈值时,通过第二自适应调整模型分别对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的时间段长度进行自适应调整,所述第二自适应调整模型具体为:
Figure FDA0002763399570000031
Figure FDA0002763399570000032
其中,T1表示通过第二自适应调整模型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λ2表示第二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调整系数,λ2的取值范围为0.32-0.40;T0表示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的初始默认值;Tmax表示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进行单次数据更新所用时间最大值;Tmin表示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进行单次数据更新所用时间最小值;Li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收到的第i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数量;Lmax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中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对接请求的数量最大值;Lmin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中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对接请求的数量最小值;n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的数量,即n=8;Tk1表示通过第二自适应调整模型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Tk0表示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的初始默认值;α2表示第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调整系数,α2的取值范围为0.18-0.25;m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中进行数据更新的次数。
6.一种区块链数据加密共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当区块链中的一个节点发生数据变更时,对变更数据进行加密,并向与所述节点之间存在共享数据链接关系的的共享节点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
时间段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所述共享节点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
数据更新模块,用于所述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对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所有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的节点进行安全验证,并根据安全验证结果完成数据更新;
自适应调整模块,用于当同一个共享节点在所述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受到的数据变更对接请求超过请求数量阈值时,对所述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进行自适应调整,获得自适应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
调整后数据更新模块,用于所述共享节点按照自适应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进行数据更新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更新模块包括:
密钥对接请求模块,用于所述共享节点针对在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所有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的节点发送密钥对接请求;
密钥发送模块,用于所述节点在接受到密钥对接请求后将密钥发送至所述共享节点;
安全验证模块,用于在所述共享节点在接收到密钥之后,根据密钥对所有节点进行安全验证,筛选出通过安全认证的合法节点;
时间戳获取模块,用于所述共享节点获取所有通过安全认证的节点的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的时间戳;
共享数据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所有合法节点的发送时间数据变更对接请求的时间戳进行共享节点的数据更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共享数据更新模块包括:
时间戳判断模块一,用于在所有合法节点中,确定同一合法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是否有多个时间戳,如果是,则筛选出具有多个时间戳的合法节点,并记录多个时间戳中最后一次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对应的时间戳;
时间戳判断模块二,用于判断在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只有唯一时间戳的合法节点中,是否存在相同时间戳的不同合法节点;并筛选出具有相同时间戳的多个不同合法节点;
排序模块,用于按照时间戳由早到晚的顺序,将所述合法节点进行排列,其中,对于在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具有多个时间戳的合法节点,依据最后一次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对应的时间戳进行排列;
更新模块,用于按照时间戳的排列顺序,共享节点依次针对各合法节点的数据变更内容进行数据更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模块包括:
更新模块一,用于针对在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具有多个时间戳的合法节点,所述共享节点按照最后一次发送数据变更对接请求对应的数据变更内容进行数据更新;
更新模块二、用于针对具有相同时间戳的多个不同合法节点,所述共享节点以最近的连续的五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分别识别在最近的连续的五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所述共享节点与各合法节点之间的数据沟通次数,根据所述数据沟通次数和获取所述共享节点与各合法节点之间进行数据沟通频率,所述共享节点按照数据沟通频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针对各合法节点进行数据更新。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调整模块包括:
数量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对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所接收到的数据变更对接请求对应的数据内容更新完毕之后,统计该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数据变更对接请求数量;
比较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数据变更对接请求数量获取数据变更请求数量平均值,并将所述数据变更请求数量平均值与预先设定的请求数量阈值进行比较;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当所述所述数据变更请求数量平均值超过预先设定的第一请求数量阈值时,通过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型分别对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的时间段长度进行自适应调整,所述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型具体为:
Figure FDA0002763399570000051
Figure FDA0002763399570000052
其中,T表示通过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型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λ1表示第一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调整系数,λ1的取值范围为0.43-0.51;T0表示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的初始默认值;Tmax表示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进行单次数据更新所用时间最大值;Tmin表示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进行单次数据更新所用时间最小值;Li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收到的第i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数量;Lmax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中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对接请求的数量最大值;Lmin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中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对接请求的数量最小值;n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的数量,即n=8;Tk表示通过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型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Tk0表示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的初始默认值;α1表示第一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调整系数,α1的取值范围为0.13-0.21;m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中进行数据更新的次数;
第二调整模块,用于当所述所述数据变更请求数量平均值超过预先设定的第二请求数量阈值时,通过第二自适应调整模型分别对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的时间段长度进行自适应调整,所述第二自适应调整模型具体为:
Figure FDA0002763399570000061
Figure FDA0002763399570000062
其中,T1表示通过第二自适应调整模型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λ2表示第二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调整系数,λ2的取值范围为0.32-0.40;T0表示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的初始默认值;Tmax表示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进行单次数据更新所用时间最大值;Tmin表示共享节点在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内进行单次数据更新所用时间最小值;Li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收到的第i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数量;Lmax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中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对接请求的数量最大值;Lmin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中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对接请求的数量最小值;n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的数量,即n=8;Tk1表示通过第二自适应调整模型调整后的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Tk0表示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的初始默认值;α2表示第二预设数据更新时间段调整系数,α2的取值范围为0.18-0.25;m表示所述共享节点在最近的连续八个预设数据更新对接请求接收时间段中进行数据更新的次数。
CN202011225127.5A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区块链数据加密共享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124343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25127.5A CN112434311B (zh)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区块链数据加密共享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25127.5A CN112434311B (zh)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区块链数据加密共享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4311A true CN112434311A (zh) 2021-03-02
CN112434311B CN112434311B (zh) 2022-05-20

Family

ID=74695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25127.5A Active CN112434311B (zh)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区块链数据加密共享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3431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57751A (zh) * 2019-01-23 2019-06-07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跨平台数据更新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WO2019142049A1 (en) * 2018-01-17 2019-07-25 Geeq Corporation Blockchain methods, nodes, systems and products
CN110474986A (zh) * 2019-08-20 2019-11-19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系统的共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944046A (zh) * 2019-11-21 2020-03-3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共识机制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541790A (zh) * 2020-07-10 2020-08-14 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大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42049A1 (en) * 2018-01-17 2019-07-25 Geeq Corporation Blockchain methods, nodes, systems and products
CN109857751A (zh) * 2019-01-23 2019-06-07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跨平台数据更新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0474986A (zh) * 2019-08-20 2019-11-19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系统的共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944046A (zh) * 2019-11-21 2020-03-3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共识机制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541790A (zh) * 2020-07-10 2020-08-14 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大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ANG XUE ET AL.: "A Blockchain based Online Trading System for DDoS Mitigation Services", 《IEEE》 *
孙一蓬: "基于联盟链的多链式区块链共识性能研究",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 信息科技辑》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4311B (zh) 2022-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74986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系统的共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1526745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ederated training of a neural network using trusted edge devices
US10587467B2 (en) Changing an existing blockchain trust configuration
CN110163600B (zh) 区块链系统及应用其的方法
EP3545665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replay attack
CN111723946A (zh) 一种应用于区块链的联邦学习方法及装置
CN112669155A (zh) 基于区块链的交易分发执行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1949672A (zh) 一种支持物联网数据增量更新的区块链存储方法
CN110334152A (zh)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1353172B (zh) 基于区块链的Hadoop集群大数据访问方法及系统
CN112950211B (zh) 一种交易验重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CN110768946A (zh) 一种基于布隆过滤器的工控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4503146A (zh) 用于在区块链网络中注册和鉴别矿工身份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36248A (zh) 拒绝服务攻击防御方法、系统、无线接入点及无线控制器
CN112184436A (zh) 数据同步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671881A (zh) 节点组织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8997176B1 (en) Device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event logs
CN115796261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轻量级分组共识的联邦学习方法
CN112434311B (zh) 一种区块链数据加密共享方法和系统
CN111865595A (zh) 一种区块链的共识方法及装置
CN114172680A (zh) 一种基于节点信誉机制的区块链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12487091A (zh) 一种确定区块链共识节点的方法及装置
Zhao et al. Fedmix: A sybil attack detection system considering cross-layer information fusion and privacy protection
CN116614251A (zh) 一种数据安全监控系统
CN100578557C (zh) 验证装置、便携终端和验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