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26133A - 一种基于计算机识别技术的面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计算机识别技术的面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26133A
CN112426133A CN202011444144.8A CN202011444144A CN112426133A CN 112426133 A CN112426133 A CN 112426133A CN 202011444144 A CN202011444144 A CN 202011444144A CN 112426133 A CN112426133 A CN 1124261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computer
facial
diagnosis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4414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路光达
郄彤彤
张秋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China Vocational Training Instructor Training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China Vocational Training Instructor Training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China Vocational Training Instructor Training Center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China Vocational Training Instructor Training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01144414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261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261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2613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8Other medical applications
    • A61B5/4854Diagnosis based on concepts of traditional oriental medic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2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ysiological signals or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7235Details of waveform analysis
    • A61B5/7264Classification of physiological signals or data, e.g. using neural networks, statistical classifiers, expert systems or fuzzy systems
    • A61B5/7267Classification of physiological signals or data, e.g. using neural networks, statistical classifiers, expert systems or fuzzy systems involving training the classification devi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L2/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using physical phenomena
    • A61L2/08Radiation
    • A61L2/10Ultraviolet radi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L2/26Accessories or devices or components used for biocidal treat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40Extraction of image or video features
    • G06V10/56Extraction of image or video features relating to colou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omputer-aided diagnosis, e.g. based on medical expert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202/00Aspects relating to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 A61L2202/20Targets to be treated
    • A61L2202/24Medical instruments, e.g. endoscopes, catheters, sharp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ology (AREA)
  • Psychiatr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计算机识别技术的面诊装置,包括机座、计算机和面诊仪,所述面诊仪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信息采集主体、消毒箱、间歇旋转组件和推动组件,所述壳体上开设采集窗口,所述间歇旋转组件的输出端至少滑动连接两组面框,且该间歇旋转组件带动面框间歇转入消毒箱中或正对应采集窗口,由推动组件推动面框嵌设于采集窗口内。本发明采用该面诊装置,简单实用,能够实现面诊仪用面框的切换使用和消毒处理,以有效降低同一面框多人使用易造成交叉感染的问题,保证面诊检查可连续进行。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计算机识别技术的面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面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计算机识别技术的面诊装置。
背景技术
面诊和舌诊是中医诊断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传统的中医面诊和舌诊一般是医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对患者的面部特征、舌体特征进行观察并作出诊断,这种诊断方式受医生的知识水平、经验、技巧甚至诊断时的心理状态等因素影响,主观性强,也在客观上受诊室的光线、温度的影响。不同的医生对同一患者的诊查结果可能差异较大,而且重复性差。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中医也慢慢趋向采用相应的电子智能设备进行辅助诊断,因此,用于面诊、舌诊检测的设备逐渐增多。例如,申请日为2015.06.12,公开号为CN104921704B,发明名称为“中医面诊仪”的中国专利中,即公开了一种采集图像逼真自然,有利于医生进行远程面诊的面诊仪。但是,该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能对采集窗口处的面框进行方便更换和消毒处理,多人连续使用后容易产生交叉感染,故而,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现进行了相应研发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简单实用,能够实现面诊仪用面框的切换使用和消毒处理,以有效降低同一面框多人使用易造成交叉感染的问题,保证面诊检查可连续进行的基于计算机识别技术的面诊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识别技术的面诊装置,其中所述基于计算机识别技术的面诊装置包括机座、计算机和面诊仪,所述面诊仪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信息采集主体、消毒箱、间歇旋转组件和推动组件,所述壳体上开设采集窗口,所述间歇旋转组件的输出端至少滑动连接两组面框,且该间歇旋转组件带动面框间歇转入消毒箱中或正对应采集窗口,由推动组件推动面框嵌设于采集窗口内。
其中,待测者使其面部位于采集窗口处的面框上,信息采集主体对其面部信息进行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信息反馈至计算机,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得出面诊结果,而在前一待测者完成面诊检查后,间歇旋转组件可将使用后的面框转入消毒箱中消毒,同时使另一组消毒后的面框正对应采集窗口,推动组件则推动该面框嵌设于采集窗口内,以为后一待测者的面诊检查做准备,既可有效降低同一面框多人使用易造成交叉感染的问题,又能保证面诊检查连续进行,使得整个面诊装置结构紧凑,配合高效。
进一步地,所述计算机和面诊仪均设置于机座上,且两者间电性连接,由计算机对面诊仪采集的待测者面部信息进行分析,以获得面诊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由前框体、中间框体和后框体依次卡接构成。
其中,将壳体设计为前框体、中间框体和后框体相卡接的结构,使得壳体拆装方便,有利于后期壳体内信息采集主体、消毒箱、间歇旋转组件和推动组件的检修,同时,也可在组成壳体的框体之一损坏时,仅对应更换,有效降低成本,保证壳体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采集主体包括通过衔接座设置于壳体内的摄像机,所述摄像机电性连接计算机,由摄像机采集待测者的面部信息,并将其反馈至计算机。
进一步地,所述摄像机的拍摄端套设一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多组补光灯,所述补光灯电性连接计算机,由补光灯为摄像机的拍摄提供光线补充。
其中,补光灯的设置,可在摄像机进行待测者面部信息采集时,提供光源辅助,以提高信息采集质量。
进一步地,多组所述补光灯之间还设置一中空导光罩,所述中空导光罩固定于安装板上,且该中空导光罩罩设于摄像机的拍摄端。
其中,中空导光罩对补光灯提供的光线进行导引,以进一步保证摄像机拍摄时的光线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衔接座还通过一位置调节机构设置于壳体内,由所述位置调节机构调整信息采集主体与采集窗口间的相对位置。
其中,位置调节机构能够进行信息采集主体与采集窗口相对位置的自动调节,以确保对待测者面部信息的采集完整性。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采集主体、间歇旋转组件、推动组件和位置调节机构集成于一安装座上。
其中,将信息采集主体、间歇旋转组件、推动组件和位置调节机构集成于一安装座上,实现了对壳体内各部分的规整,可方便后期面诊仪整体的拆装维修或消毒清洁。
进一步地,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壳体上的横向调整组件、以及连接于横向调整组件输出端的竖向调整组件,所述竖向调整组件的输出端连接衔接座。
其中,由横向调整组件和竖向调整组件相配合,实现了对衔接座上设置的信息采集主体横向和竖向位置的调节,提高检测效率,确保对待测者面部信息的良好采集。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调整组件包括横向导轨、滑动设置于横向导轨上的滑座、以及推拉滑座沿横向导轨直线滑移的伸缩缸,所述横向导轨和伸缩缸均固定于壳体内,所述滑座上设置竖向调整组件,所述伸缩缸电性连接计算机。
其中,伸缩缸伸缩,推拉滑座沿横向导轨滑移,以改变竖向调整组件的横向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竖向调整组件包括竖向导轨、滑动设置于竖向导轨上的移动座、以及推拉移动座沿竖向导轨直线滑移的升降缸,所述竖向导轨和升降缸均固定于滑座上,所述移动座上连接衔接座,所述升降缸电性连接计算机。
其中,升降缸推拉移动座沿竖向导轨滑移,以改变衔接座的竖向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间歇旋转组件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驱动件、以及连接于驱动件输出端的转杆,所述驱动件电性连接计算机,所述转杆上通过弹性件滑动连接面框。
其中,由驱动件带动转杆转动,以进行各组面框所处位置的切换,实现其于采集窗口处的使用或在消毒箱中的消毒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推动组件设置于间歇旋转组件上方,且该推动组件设置为推动缸,所述推动缸电性连接计算机,由推动缸输出端抵靠于面框上,以推动面框嵌设于采集窗口中内。
其中,推动缸的活塞杆伸长,推动面框嵌设于采集窗口内,以使得待测者能够于采集窗口处进行面诊,而推动缸的活塞杆缩回后,面框则在弹簧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自动复位,为转杆带动其顺利旋转至消毒箱中作准备。
进一步地,所述面框包括框架、以及连接于框架上的下巴托,所述框架的结构与采集窗口的结构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面框上还连接一口水托容置部,所述口水托容置部与下巴托相对应位于框架两侧,由信息采集主体同时进行待测者舌像信息采集,并将该信息反馈至计算机,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以获得舌诊结果。
其中,口水托容置部和计算机中舌诊算法的配合,进一步使得该面诊仪既能够进行面诊,又具有舌诊功能,提高了该面诊装置的适用性。
进一步地,所述面诊仪通过一切换机构于机座上相邻设置两组。
进一步地,所述切换机构包括设置于机座中的翻转气缸、以及连接于翻转气缸输出端的支撑架,所述翻转气缸电性连接计算机,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分别转动卡接一组面诊仪。
其中,在一组面诊仪使用一段时间后,或者其需要检修时,为不影响医师对待测者的接诊,可通过翻转气缸翻转180度,切换两组面诊仪,以使其中一组面诊仪继续进行面诊、舌诊检测,另一组面诊仪被拆卸进行消毒或者检修处理,进一步提高了该面诊装置的实用性。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待测者使其面部位于采集窗口处的面框上,信息采集主体对其面部信息进行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信息反馈至计算机,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得出面诊结果,而在前一待测者完成面诊检查后,间歇旋转组件可将使用后的面框转入消毒箱中消毒,同时使另一组消毒后的面框正对应采集窗口,推动组件则推动该面框嵌设于采集窗口内,以为后一待测者的面诊检查做准备,既可有效降低同一面框多人使用易造成交叉感染的问题,又能保证面诊检查连续进行,使得整个面诊装置结构紧凑,配合高效。
(2)推动缸的活塞杆伸长,推动面框嵌设于采集窗口内,以使得待测者能够于采集窗口处进行面诊,而推动缸的活塞杆缩回后,面框则在弹簧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自动复位,为转杆带动其顺利旋转至消毒箱中作准备。
(3)位置调节机构能够进行信息采集主体与采集窗口相对位置的自动调节,以确保对待测者面部信息的采集完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面诊仪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信息采集主体、间歇旋转组件、推动组件、面框、位置调节机构和安装座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两组面诊仪与切换机构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计算机与各电性部件间的控制关系框图。
图中:机座1,计算机2,面诊仪3,壳体31,前框体311,中间框体312,后框体313,信息采集主体32,衔接座321,安装板322,补光灯323,中空导光罩324,消毒箱33,间歇旋转组件34,驱动件341,转杆342,弹性件343,推动组件35,采集窗口36,面框37,框架371,下巴托372,口水托容置部373,位置调节机构38,横向调整组件381,竖向调整组件382,安装座39,切换机构4,翻转气缸41,支撑架4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图5和图8所示,一种基于计算机识别技术的面诊装置,包括机座1、计算机2和面诊仪3,面诊仪3包括壳体31、以及设置于壳体31内的信息采集主体32、消毒箱33、间歇旋转组件34和推动组件35,壳体31上开设采集窗口36,间歇旋转组件34的输出端至少滑动连接两组面框37,且该间歇旋转组件34带动面框37间歇转入消毒箱33中或正对应采集窗口36,由推动组件35推动面框37嵌设于采集窗口36内。
具体地,消毒箱33电性连接计算机2,其能够对置于其中的面框37通过紫外灯等进行紫外线消毒处理,具体结构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即可,间歇旋转组件34的输出端滑动连接三组面框37,三组面框37的设计,使得一组面框37位于采集窗口36处配合信息采集主体32进行待测者面诊检查时,另外两组面框37均于消毒箱33中进行消毒处理,可相对延长使用后的面框37于消毒箱33中的停留时长,以确保消毒可靠性。
进一步地,计算机2和面诊仪3均设置于机座1上,且两者间电性连接,由计算机2对面诊仪3采集的待测者面部信息进行分析,以获得面诊结果。
具体地,计算机2采用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面诊算法。首先,对面诊图像预处理,对图像进行分割,提取出面部图像,利用背景图像的光源色温与显色性信息对面部图像进行颜色校正;对面部图像检测定位,对面部脏腑反射区域进行特征提取,根据传统中医面诊论断及医典编制分类器,基于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信息化的诊断方法,使用现有的大量面诊辩证结果对诊断方法进行训练,再与人工面诊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最终得到准确的、适用范围广的面诊方法,根据该现有算法,编制面诊模块,由计算机2的显示屏显示面诊的检测结果。
进一步地,壳体31由前框体311、中间框体312和后框体313依次卡接构成。
具体地,前框体311和后框体313的边缘均可设置卡槽,中间框体312两端的边缘均设置卡凸,卡凸的结构与卡槽的结构相配合,以实现前框体311、中间框体312和后框体313间的依次卡接。
进一步地,信息采集主体32包括通过衔接座321设置于壳体31内的摄像机,摄像机电性连接计算机2,由摄像机采集待测者的面部信息,并将其反馈至计算机2。
进一步地,间歇旋转组件34包括设置于壳体31内的驱动件341、以及连接于驱动件341输出端的转杆342,驱动件341电性连接计算机2,转杆342上通过弹性件343滑动连接面框37。
具体地,驱动件341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电机、间歇驱动机构或者旋转气缸等能够实现转杆342间歇转动的驱动装置,转杆342通过支撑座转动支撑于安装座39上,且其靠近前框体311一端的曲面侧壁上,沿圆周方向均布开设缺口槽,缺口槽内滑动设置滑板,滑板固定于面框37上,弹性件343可采用弹簧,弹簧固定于缺口槽槽壁和滑板之间。
进一步地,推动组件35设置于间歇旋转组件34上方,且该推动组件35设置为推动缸,推动缸电性连接计算机2,由推动缸输出端抵靠于面框37上,以推动面框37嵌设于采集窗口36中内。
具体地,推动缸可采用电动缸或气缸。
进一步地,面框37包括框架371、以及连接于框架371上的下巴托372,框架371的结构与采集窗口36的结构相配合。
具体地,框架371的外边缘与采集窗口36的边缘相嵌合,以使得待测者面部与框架371的内边缘接触,避免待测者面部直接接触采集窗口36,多人使用时易造成交叉感染的问题,为保证框架371能够于采集窗口36内顺利嵌入或滑出,可将其设置为采用弹性材质。
实施例二
如图4和图8所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进一步地,摄像机的拍摄端套设一安装板322,安装板322上设置多组补光灯323,补光灯323电性连接计算机2,由补光灯323为摄像机的拍摄提供光线补充。
具体地,安装板322固定套设于摄像机的拍摄端,其上均布设置多组补光灯323。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进一步地,多组补光灯323之间还设置一中空导光罩324,中空导光罩324固定于安装板322上,且该中空导光罩324罩设于摄像机的拍摄端。
具体地,摄像机的拍摄端插设于中空导光罩324中,中空导光罩324可设计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球形结构。
实施例四
如图2、图5和图8所示,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进一步地,衔接座321还通过一位置调节机构38设置于壳体31内,由位置调节机构38调整信息采集主体32与采集窗口36间的相对位置。
其中,位置调节机构38能够进行信息采集主体32与采集窗口36相对位置的自动调节,以确保对待测者面部信息的采集完整性。
进一步地,位置调节机构38包括设置于壳体31上的横向调整组件381、以及连接于横向调整组件381输出端的竖向调整组件382,竖向调整组件382的输出端连接衔接座321。
具体地,由于待测者面部轮廓、以及检测时其面部于面框37处放置位置不同,若为保证信息采集主体32对待测者面部信息良好采集,仅靠待测者自行调整面部位置,易延长诊断时间,降低诊断效率。
进一步地,横向调整组件381包括横向导轨、滑动设置于横向导轨上的滑座、以及推拉滑座沿横向导轨直线滑移的伸缩缸,横向导轨和伸缩缸均固定于壳体31内,滑座上设置竖向调整组件382,伸缩缸电性连接计算机2。
具体地,伸缩缸可采用电动缸或气缸,其活塞杆输出端连接滑座,横向导轨和伸缩缸均固定于安装座39上,为进一步确保调整过程的可靠性,还可于横向导轨旁侧设置限位传感器,以避免滑座过位移,限位传感器电性连接计算机2。
进一步地,竖向调整组件382包括竖向导轨、滑动设置于竖向导轨上的移动座、以及推拉移动座沿竖向导轨直线滑移的升降缸,竖向导轨和升降缸均固定于滑座上,移动座上连接衔接座321,升降缸电性连接计算机2。
具体地,升降缸可采用电动缸或气缸,其活塞杆输出端连接移动座,同样地,还可于竖向导轨旁侧设置限位传感器,以避免移动座过位移,限位传感器电性连接计算机2。
实施例五
如图4和图5所示,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进一步地,信息采集主体32、间歇旋转组件34、推动组件35和位置调节机构38集成于一安装座39上。
具体地,壳体31内各部分置于同一安装座39上,可有效降低各部分独立设置,不仅需分别拆装,费时费力,而且零部件较多,易散乱丢失的问题。
实施例六
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的区别在于,进一步地,面框37上还连接一口水托容置部373,口水托容置部373与下巴托372相对应位于框架371两侧,由信息采集主体32同时进行待测者舌像信息采集,并将该信息反馈至计算机2,通过计算机2进行分析,以获得舌诊结果。
具体地,口水托容置部373中放置口水托,在一位待测者完成面诊、舌诊检查后,将口水托取出进行单独消毒,口水托容置部373则随面框37旋转至消毒箱33中进行消毒处理,对于待测者舌像信息的采集,可在完成其面部信息采集后,先通过位置调节机构38调整信息采集主体32与采集窗口36间的相对位置,以保证信息采集主体32能够良好采集待测者的舌像信息。
其中,通过信息采集主体32拍摄舌诊图像,在拍摄的舌诊图像中,自主框出舌头的准确位置,再采用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舌诊算法。首先,对舌诊图像预处理,对图像进行分割,提取出舌部图像,利用背景图像的光源色温与显色性信息对舌部图像进行颜色校正;对舌部图像中舌质(包括望舌神、舌色、舌形、舌态)、舌苔(包括苔色和苔质,即舌苔的色泽,主病的苔色有白苔、黄苔、灰黑苔等;苔质,即舌苔的形状与质地,包括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偏全、剥落、消长、真假等)进行特征提取,根据传统中医舌诊论断及医典编制分类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信息化的诊断方法,使用现有的大量舌诊辩证结果对诊断方法进行训练,再与人工舌诊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最终得到准确的、适用范围广的舌诊方法,根据该现有算法,编制舌诊模块,由计算机2的显示屏显示舌诊的检测结果。
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面诊—舌诊智能诊断算法的基本原理: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通过采集的大数据对网络进行训练,可以准确进行望诊判断。该算法的工作流程依次为:图像采集、图像分割、脏腑反射区域定位、颜色提取识别、其他特征识别、辩证诊断,根据中医面部脏腑分属图,本算法在标准化的条件下,以面色脏腑分属图上特征点的颜色作为面色特征,通过聚类区分基色和面色,从图像上自动提取面诊特征向量并利用神经网络自动归类识别,得到面诊的诊断结果。
对于舌诊模块,舌苔和舌质是舌诊最重要的部分,是医生最为关心的辨病的依据。中医理论对舌质的主要特征是舌色和纹理特征进行的分类,一般将舌色分为淡白、淡红、红、红绛、淡紫、青紫等6种。可通过各种彩色空间的变换,利用变换后的特征值来进行舌像的颜色分析;在对舌像纹理的分类中,将舌像纹理分为:无裂纹、浅裂纹和深裂纹,对裂纹进行了初步识别,为以后更细的分类打下基础。而舌苔主要对其颜色和大小进行分类识别。算法的原理是:综合利用图像的颜色和空间特征,通过均值移动和聚类算法对图像进行分割将舌质的特征和舌苔特征组成特征向量来描述,然后利用神经网络自动归类识别,得到舌诊的诊断结果。前期通过实验,对舌质的纹理特征进行分析,获取了比较高的自动辨识率。
神经网络的数学原理如下:
人工神经网络信息处理的基本特性主要有并行处理性、处理的非线性、信息处理与储存的合二为一性、可塑性与自组织性、层次性与系统性、分布存储与容错性。当前人工神经网络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模式识别、信号处理、知识工程、专家系统、优化组合和机器人控制等。BP神经网络理论成熟,应用广泛。
设计一个BP网络,一般需要考虑网络的层数、每层神经元节数、每个神经元的激活函数、网络的权值和偏差的初始值和学习速率等。设计的BP网络为三层前向网络,包括输入层、输出层和一层隐含层。隐含层神经元的激活函数是对数S型函数,输出层神经元的激活函数是线性函数。增加网络的层数可以进一步降低误差,提高精度,但同时也使网络复杂化,从而增加了网络训练的时间。也可以通过增加隐含层神经元节点数来降低误差,提高精度。在本申请中,神经网络输入为:通过采集面像和舌像提取到的特征向量,输出为面诊和舌诊的诊断结果。
实施例七
如图6-图8所示,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六的区别在于,进一步地,面诊仪3通过一切换机构4于机座1上相邻设置两组。
进一步地,切换机构4包括设置于机座1中的翻转气缸41、以及连接于翻转气缸41输出端的支撑架42,翻转气缸41电性连接计算机2,支撑架42的两端分别转动卡接一组面诊仪3。
具体地,由翻转气缸41带动支撑架42180度翻转,以切换两组面诊仪3的位置,面诊仪3的中间框体312底部可连接一弹性插块,支撑架42端部可开设插槽,弹性插块的结构与插槽的结构相配合,使得面诊仪3于支撑架42上拆装方便。
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计算机识别技术的面诊装置,简单实用,能够实现面诊仪3用面框37的切换使用和消毒处理,以有效降低同一面框37多人使用易造成交叉感染的问题,保证面诊检查可连续进行。该面诊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1、待测者使其面部位于采集窗口36处的面框37上,启动位置调节机构38、摄像机和补光灯323工作,由位置调节机构38调节信息采集主体32与采集窗口36的相对位置,以确保对待测者面部信息的良好采集,并在摄像机将待测者面部信息反馈至计算机2,完成面诊检查后,再通过位置调节机构38调整信息采集主体32与采集窗口36间的相对位置,以由摄像机进行待测者舌像信息采集,完成舌诊检查;
2、将步骤1中的口水托取出进行单独消毒处理,之后,使得推动缸的活塞杆缩回,前一待测者使用后的面框37在弹簧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自动复位,为转杆342带动其顺利旋转至消毒箱33中作准备,其次,启动驱动件341工作,由驱动件341带动转杆342转动,以将使用后的面框37转入消毒箱33中消毒,同时使另一组消毒后的面框37正对应采集窗口36,最后,再使得推动缸的活塞杆伸长,推动消毒后的面框37嵌设于采集窗口36内,并在该面框37的口水托容置部373中放置口水托,以使得下一位待测者能够于采集窗口36处进行面诊;
3、重复上述步骤1和步骤2,实现多名待测者面诊、舌诊检查的连续进行。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计算机识别技术的面诊装置,包括机座(1)、计算机(2)和面诊仪(3),其特征在于:所述面诊仪(3)包括壳体(31)、以及设置于壳体(31)内的信息采集主体(32)、消毒箱(33)、间歇旋转组件(34)和推动组件(35),所述壳体(31)上开设采集窗口(36),所述间歇旋转组件(34)的输出端至少滑动连接两组面框(37),且该间歇旋转组件(34)带动面框(37)间歇转入消毒箱(33)中或正对应采集窗口(36),由推动组件(35)推动面框(37)嵌设于采集窗口(36)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计算机识别技术的面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1)由前框体(311)、中间框体(312)和后框体(313)依次卡接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计算机识别技术的面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采集主体(32)包括通过衔接座(321)设置于壳体(31)内的摄像机,所述摄像机电性连接计算机(2),由摄像机采集待测者的面部信息,并将其反馈至计算机(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计算机识别技术的面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机的拍摄端套设一安装板(322),所述安装板(322)上设置多组补光灯(323),所述补光灯(323)电性连接计算机(2),由补光灯(323)为摄像机的拍摄提供光线补充。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基于计算机识别技术的面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座(321)还通过一位置调节机构(38)设置于壳体(31)内,由所述位置调节机构(38)调整信息采集主体(32)与采集窗口(36)间的相对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计算机识别技术的面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采集主体(32)、间歇旋转组件(34)、推动组件(35)和位置调节机构(38)集成于一安装座(39)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计算机识别技术的面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机构(38)包括设置于壳体(31)上的横向调整组件(381)、以及连接于横向调整组件(381)输出端的竖向调整组件(382),所述竖向调整组件(382)的输出端连接衔接座(3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计算机识别技术的面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旋转组件(34)包括设置于壳体(31)内的驱动件(341)、以及连接于驱动件(341)输出端的转杆(342),所述驱动件(341)电性连接计算机(2),所述转杆(342)上通过弹性件(343)滑动连接面框(37)。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基于计算机识别技术的面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35)设置于间歇旋转组件(34)上方,且该推动组件(35)设置为推动缸,所述推动缸电性连接计算机(2),由推动缸输出端抵靠于面框(37)上,以推动面框(37)嵌设于采集窗口(36)中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计算机识别技术的面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诊仪(3)通过一切换机构(4)于机座(1)上相邻设置两组。
CN202011444144.8A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基于计算机识别技术的面诊装置 Withdrawn CN1124261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44144.8A CN112426133A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基于计算机识别技术的面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44144.8A CN112426133A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基于计算机识别技术的面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26133A true CN112426133A (zh) 2021-03-02

Family

ID=74692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44144.8A Withdrawn CN112426133A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基于计算机识别技术的面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2613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51819A (zh) * 2021-09-26 2022-01-21 杭州甘之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中医诊断智能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51819A (zh) * 2021-09-26 2022-01-21 杭州甘之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中医诊断智能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68300B (zh) 一种智能针灸诊疗系统
Sforza et al. Soft-tissue facial anthropometry in three dimensions: from anatomical landmarks to digital morphology in research, clinics and forensic anthropology
CN111311703B (zh)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电阻抗断层图像重构方法
CN110169754A (zh) 投放在公共场所的自助皮肤检测系统
CN109948671B (zh) 图像分类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内窥镜成像设备
CN101828905B (zh) 中医色诊系统
CN110338759B (zh) 一种正面疼痛表情数据采集方法
CN106295626B (zh) 虹膜镜头、虹膜拍摄装置及虹膜分析方法
CN110495888A (zh) 一种基于中医舌、面图像的标准色卡及其应用
CN101190120A (zh) 双眼瞳孔检测系统
CN110477867A (zh) 一种动物电刺激疼痛评估测试系统及评估测试方法
CN112967285A (zh)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黄褐斑图像识别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13205141B (zh) 一种基于图像融合技术的甲状旁腺识别方法
CN112426133A (zh) 一种基于计算机识别技术的面诊装置
CN109998497A (zh) 光环境中入睡检判系统及被照平面照度检测装置
CN110522415A (zh) 一种动物疼痛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CN110456050A (zh) 便携式智能数字化寄生虫体外诊断仪
CN106020472A (zh) 一种基于下肢不同抬起幅度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系统
CN111554383B (zh) 一种用于乳腺肿瘤检测的神经网络及其检测系统
CN109711306B (zh) 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获取面部特征的方法及设备
CN116530981A (zh) 一种基于面部识别气血状态分析系统及方法
CN111667905A (zh) 用于中医目诊的检查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
CN114240934B (zh) 一种基于肢端肥大症的图像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6452855A (zh) 基于深度学习的伤口图像分类及激光辅助治疗方法
CN113995383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中医远程望诊信息化处理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