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99649B - 加热控制电路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加热控制电路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99649B
CN112399649B CN201910753235.0A CN201910753235A CN112399649B CN 112399649 B CN112399649 B CN 112399649B CN 201910753235 A CN201910753235 A CN 201910753235A CN 112399649 B CN112399649 B CN 1123996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emperature
switch
control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532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99649A (zh
Inventor
宋淑东
乔文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5323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996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996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96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996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96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1/00Details of electric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Automatic switch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apparatus ; Control of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02Switch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加热控制电路及终端设备。该加热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模块、与第一开关模块电连接的供电电源端、第一加热件及温控器。第一加热件用于对终端设备的中央处理器加热,与第一开关模块及供电电源端电连接。温控器与第一开关模块电连接,用于检测中央处理器的温度,在所检测的温度小于第一阈值时,控制第一开关模块导通,使第一加热件通电。该加热控制电路在温度小于第一阈值时控制第一加热件对中央处理器加热,使中央处理器能够正常工作,以使终端设备适用于低温环境,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及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加热控制电路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控制电路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终端设备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当终端设备处于低温环境,并且当温度小于CPU的工作温度下限值时,CPU将无法工作,这将导致终端设备无法开机,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不受低温环境影响,提升用户体验的加热控制电路及终端设备。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加热控制电路,所述加热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模块;
供电电源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电连接;
第一加热件,用于对终端设备的中央处理器加热,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及所述供电电源端电连接;及
温控器,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电连接,所述温控器用于检测所述中央处理器的温度,在所检测的温度小于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加热件通电。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单元,与所述温控器及所述第一加热件电连接,所述温控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通断,以控制所述第一加热件通断电。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功率开关管,所述功率开关管包括栅极、源极和漏极,所述栅极与所述温控器电连接,所述源极与所述第一加热件电连接,所述漏极接地。
可选地,所述加热控制电路还包括:与第一开关模块电连接的触发模块,所述触发模块被触发时向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发送触发信号,使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导通,所述供电电源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为所述温控器供电。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第二开关单元,与所述触发模块、所述温控器及所述供电电源端电连接,所述触发模块被触发时向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发送触发信号,使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导通,所述供电电源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为所述温控器供电。
可选地,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与所述触发模块电连接的第一三极管、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电连接的第二三极管、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电连接的第三三极管;
所述温控器包括电源端口和输出端口,所述第二三极管和所述第三三极管均与所述电源端口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和所述第三三极管还与所述供电电源端电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还与所述输出端口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温控器还用于在所检测的温度大于第二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断开,使所述第一加热件断电。
可选地,所述加热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加热件,用于对所述终端设备的电池加热;
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第三开关单元,与所述第二加热件及所述温控器电连接,所述温控器还用于在所检测的温度小于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导通,使所述第二加热件通电。
可选地,所述加热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模块,与所述供电电源端电连接,且所述第二开关模块与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并联连接至所述第二加热件;
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电池的温度;及
控制器,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及所述温度检测件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温度检测件所检测的温度大于第三阈值,且小于第四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导通,使所述第二加热件通电,所述第三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可选地,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包括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加热件与所述供电电源端之间的第四开关单元,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通断,以控制所述第二加热件的通断电。
可选地,所述第二开关模块还包括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四开关单元之间的开关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的通断,以控制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通断。
可选地,所述第四开关单元包括功率开关管,所述功率开关管包括栅极、源极和漏极,所述栅极与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源极与所述第二加热件电连接,所述漏极接地;
所述开关控制单元包括三极管,所述三极管包括基极、集电极和发射极,所述基极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集电极与所述开关单元电连接,所述发射极接地。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机身,包括腔体;
中央处理器,设于所述腔体内;
上述提及的任一种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设于所述腔体内。
可选地,所述中央处理器包括板面以及设于所述板面周缘的侧壁,所述加热控制电路的第一加热件设于所述中央处理器的板面一侧,和/或,所述加热控制电路的温控器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的侧壁相对。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腔体内的电池,所述加热控制电路的第二加热件用于对所述电池加热,所述加热控制电路中的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电池的温度。
可选地,所述电池包括板面以及设于所述板面周缘的侧壁,所述第二加热件设于所述电池的板面一侧,和/或,所述温度检测件与所述电池的侧壁相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加热控制电路及终端设备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控制电路及终端设备,当终端设备处于低温环境时,温控器在所检测的中央处理器的温度小于第一阈值时,控制第一开关模块导通,使第一加热件通电,以对中央处理器加热,使其能够正常工作。该加热控制电路及终端设备能够在低温环境中使用,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及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加热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在本公开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模块、供电电源端、第一加热件及温控器。其中,供电电源端与第一开关模块电连接。第一加热件用于对终端设备的中央处理器加热,与第一开关模块及供电电源端电连接。温控器与第一开关模块电连接,温控器用于检测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的温度,在所检测的温度小于第一阈值时,控制第一加热件通电。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控制电路,当终端设备的中央处理器处于低温环境时,温控器在所检测的中央处理器的温度小于第一阈值时,控制第一加热件通电,以对中央处理器加热,使其能够正常工作。该加热控制电路及终端设备能够在低温环境中使用,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及用户体验。
图1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加热控制电路100的示意图,参考图1,该加热控制电路100包括:第一开关模块101、供电电源端VPH_PWR、第一加热件102及温控器103。其中,供电电源端VPH_PWR与第一开关模块101电连接。第一加热件102用于对终端设备的中央处理器加热,与第一开关模块101及供电电源端VPH_PWR电连接。温控器103与第一开关模块101电连接,温控器103用于检测中央处理器的温度,在所检测的温度小于第一阈值时,控制第一加热件102通电。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控制电路100,用于终端设备中,当终端设备处于低温环境时,温控器103在所检测的中央处理器的温度小于第一阈值时,控制第一加热件102通电,以对中央处理器加热,使中央处理器能够正常工作。通过该加热控制电路能够使终端设备在低温环境中使用,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及用户体验。
其中,第一阈值可以为CPU不能正常工作时的温度,比如可以为-25℃。对于不同类型的CPU,第一阈值不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加热件102为加热线圈,加热速度快,容易获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加热件102为加热金属片,利于增大CPU的受热面积。继续参考图1,第一加热件102的一端与第一开关模块101电连接,第一加热件102的另一端与供电电源端VPH_PWR连接,第一加热件102与供电电源端VPH_PWR之间设有电阻R9,起到限流作用。第一加热件102可等效为电阻,第一加热件102的发热功率计算公式如下:U2/R,U为通过第一加热件102之间的电平值,R为第一加热件102的电阻值。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供电电源端VPH_PWR为终端设备中电池的一个供电端口。供电电源端VPH_PWR通过电容C接地,电容C起到滤波及稳压效果。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容C的电容量为1μF,耐电压为10V。
温控器103可以为LM56CIMM型号的温控器103,其包括电源端口V+(引脚8)、输出端口OUT1(引脚7)、输出端口OUT2(引脚6)、连接端VTEMP(引脚5)、连接端VREF(引脚1)、连接端VT2(引脚2)、连接端VT1(引脚3)、连接端GND(引脚4)。其中,引脚1、引脚2、引脚3、引脚4并联后接地,且引脚1与引脚2之间连接有电阻R1(阻值可以为17.8KΩ),引脚2与引脚3之间连接有电阻R2(阻值可以为750Ω),引脚3与引脚4之间连接有电阻R3(阻值可以为8.45KΩ)。输出端口OUT1、输出端口OUT2、电源端口V+均与第一开关模块101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1,第一开关模块101包括第一开关单元1011,与温控器103及第一加热件102电连接,温控器103用于控制第一开关单元1011通断,以控制第一加热件102通断电。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单元1011包括功率开关管Q4。比如,功率开关管Q4可为P型沟道增强型MOS管。功率开关管Q4包括栅极G、源极S和漏极D,栅极G与温控器103的输出端口OUT1电连接,源极S与第一加热件102电连接,漏极D接地。当温控器103的输出端口OUT1输出低电平信号时,功率开关管Q4导通,第一加热件102通电,以对CPU加热。当温控器103的输出端口OUT1输出高电平信号时,功率开关管Q4截止,第一加热件102断电,不对CPU加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1,加热控制电路100还包括:与第一开关模块101电连接的触发模块104,触发模块104被触发时向第一开关模块101发送触发信号,使第一开关模块101导通,供电电源端通过第一开关模块101为温控器103供电。如此,通过触发触发模块104使温控器103上电工作,能够节省耗电量。在一个实施例中,触发模块104包括开关按键POWER-KEY,当CPU处于低温而不能工作时,终端设备关机,通过按压开关按键POWER-KEY触发其发送触发信号。在一个实施例中,开关按键POWER-KEY可以为轻触开关,在按压后弹起。
在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1,第一开关模块101包括第二开关单元1012,与触发模块104、温控器103及供电电源端VPH_PWR电连接,触发模块104被触发时向第二开关单元1012发送触发信号,使第二开关单元1012导通,供电电源端VPH_PWR通过第二开关单元1012为温控器103供电。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开关单元1012包括与触发模块104电连接的第一三极管Q1、与第一三极管Q1电连接的第二三极管Q2、与第二三极管Q2电连接的第三三极管Q3。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3均与电源端口V+电连接,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3还与供电电源端VPH_PWR电连接,第三三极管Q3还与温控器103的输出端口OUT2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三极管Q1可以为PNP型三极管、第二三极管Q2可以为NPN型三极管、第三三极管Q3可以为PNP型三极管。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触发模块104连接,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且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4接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且连接至温控器103的电源端口V+,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至供电电源端VPH_PWR,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还通过电阻R5连接至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以及温控器103的输出端口OUT2。当按压开关按键POWER-KEY(比如轻触开关)时,开关按键POWER-KEY为低电平,第一三极管Q1导通,进而第二三极管Q2导通,此时供电电源端VPH_PWR的电压通过第二三极管Q2提供给温控器103,温控器103上电工作。温控器103控制输出端口OUT2输出低电平信号,以使第三三极管Q3导通。在开关按键POWER-KEY被松开时,触发模块104为高电平,第一三极管Q1截止,继而第二三极管Q2截止,供电电源端VPH_PWR的电压通过第三三极管Q3为温控器103上电。
当第一加热件102对CPU加热至CPU的工作温度时,用户触发开关按键POWER-KEY,可使终端设备开机并正常工作。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温控器103控制第一加热件102对CPU加热时,温控器103也被加热。在一个实施例中,温控器103还用于在所检测的温度大于第二阈值时,控制第一开关模块101断开,使第一加热件102断电,这不仅节省了电能,还保证CPU处于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在温控器103所检测的温度大于第二阈值时,温控器103的输出端口OUT2不向第三三极管Q3输出低电平,第三三极管Q3截止,温控器103不上电而不工作,第一开关模块101的第一开关单元1011断开,进而第一加热件102断电,不对CPU加热。其中,第二阈值可以为-20℃。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包括电池,当电池处于低温环境时,电池离子的活性降低,电池储存的电量减少,电压降低,远小于常温下电池电压。如果电压小于终端设备开机电压下限时,终端设备也会自动关机或不开机,影响用户体验。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在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控制电路100还包括:第二加热件105,用于对终端设备的电池加热。第一开关模块101包括第三开关单元1013,与第二加热件105及温控器103电连接,温控器103还用于在所检测的温度小于第一阈值时,控制第三开关单元1013导通,使第二加热件105通电。即,当温控器103所检测的温度小于第一阈值时,温控器103控制第一加热件102对CPU加热,同时控制第二加热件105对电池加热。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开关单元1013包括功率开关管Q5,功率开关管Q5的栅极G与功率开关管Q4并联至温控器103的输出端口OUT1,功率开关管Q5的源极S与第二加热件105连接,功率开关管Q5的漏极D接地。供电电源端VPH_PWR还通过电阻R6连接至功率开关管Q4和功率开关管Q5。
在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控制电路100还包括:第二开关模块106、温度检测件107、控制器108。其中,第二开关模块106与供电电源端VPH_PWR电连接,且第二开关模块106与第三开关单元1013并联连接至第二加热件105。温度检测件107用于检测电池的温度。控制器108与第二开关模块106及温度检测件107电连接,控制器108用于在温度检测件107所检测的温度大于第三阈值,且小于第四阈值时,控制第二开关模块106导通,使第二加热件105通电,第三阈值大于第一阈值。在温控器103控制第一开关模块101对电池进行第一次加热之后,若电池仍未达到正常工作的温度,且温控器103停止工作之后,控制器108通过控制第二开关模块106对电池进行第二次加热,以在节省电能的前提下保证电池能够正常工作。需要说明的是,第三阈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第四阈值可以为电池正常工作的温度值。第三阈值可以为-20℃,第四阈值可以为-15℃。此外,根据不同类型的CPU和电池,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还可设为其他数值。
继续参考图1,第二开关模块106包括电连接于第二加热件105与供电电源端VPH_PWR之间的第四开关单元1061,控制器108用于控制第四开关单元1061的通断,以控制第二加热件105的通断电。在一个实施例中,第四开关单元1061包括功率开关管Q6,该功率开关管可为P沟道功率开关管。继续参考图1,功率开关管Q6包括栅极G、源极S和漏极D,功率开关管Q6的栅极G与开关控制单元1062电连接,源极S与第二加热件105电连接,漏极D接地。功率开关管Q6的栅极G为低电平时,功率开关管Q6导通,第二加热件105通电,对电池加热。栅极G为高电平时,功率开关管Q6截止,使第二加热件105与供电电源端VPH_PWR断开,不加热。栅极G与供电电源端VPH_PWR之间可设有电阻R7,电阻R7的阻值可为100KΩ。
继续参考图1,第二开关模块106还包括电连接于控制器108与第四开关单元1061之间的开关控制单元1062,控制器108用于控制开关控制单元1062的通断,以控制第四开关单元1061通断。在一个实施例中,开关控制单元1062包括三极管Q7,三极管Q7可以为NPN型三极管。在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1,三极管Q7包括基极、集电极和发射极。三极管Q7的基极与控制器108电连接,集电极与第四开关单元1061电连接,发射极与基极之间设有下拉电阻R8,且发射极接地。控制器108包括控制端CPU-IO,控制端CPU-IO与开关控制单元1062的基极电连接。当控制器108的控制端CPU-IO输出高电平信号时,三极管Q7导通,使功率开关管Q6的栅极G接地而为低电平,功率开关管Q6导通,第二加热件105通电,对电池加热。当控制器108的控制端CPU-IO输出低电平信号时,三极管Q7截止,功率开关管Q6的栅极G为高电平,功率开关管Q6截止,第二加热件105断电,不加热。其中,下拉电阻R8使电平状态更稳定,下拉电阻R8的电阻值可为10KΩ。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控制器108与CPU分别单独设置,或者控制器108集成于CPU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108还用于在温度检测件107所检测的电池的温度大于第四阈值时,控制第二开关模块106断开,使第二加热件105断电,避免因过度加热而损坏电池。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加热件105可以为加热线圈,加热速度快,且容易获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加热件105为加热金属片,利于增大电池的受热面积。第二加热件105与供电电源端VPH_PWR之间还设有电阻R10,以起到限流作用。
图2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和图3,该终端设备包括:机身201、中央处理器202以及上述提及的任一种加热控制电路100。其中,机身201包括腔体211,中央处理器202设于腔体211内,加热控制电路100设于腔体211内。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当终端设备处于低温环境而使中央处理器202无法正常工作时,触发模块104被用户触发后,向第一开关模块101发送触发信号,使第一开关模块101导通,以使供电电源端VPH_PWR通过第一开关模块101为温控器103供电,温控器103工作。温控器103在所检测的中央处理器202的温度小于第一阈值时,控制第一加热件102通电,以对中央处理器202加热,使其能够正常工作。该加热控制电路及终端设备能够在低温环境中使用,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及用户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3,中央处理器202包括板面以及设于板面周缘的侧壁,加热控制电路100的第一加热件102设于中央处理器202的板面一侧。比如,继续参考图3,机身201包括后壳204、与后壳204相对的前壳205,前壳205一面设有显示屏206。第一加热件102可设于前壳205与CPU 202之间,或者,第一加热件102可设于机身201的后壳204与CPU202之间。如此,当第一加热件102为加热线圈或加热金属片时,能够增加对第一加热件102的加热面积,使第一加热件102有效对CPU 202加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加热件102还可设于CPU 202的侧方,并与CPU 202的侧壁相对。和/或,温控器103与中央处理器202的侧壁相对。
在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3,终端设备还包括设于腔体211内的电池207,加热控制电路100的第二加热件105用于对电池207加热,加热控制电路100中的温度检测件107用于检测电池207的温度。通过第二加热件105对电池207加热,保证电池207的工作温度,以及电池207的储电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3,电池207包括板面以及设于板面周缘的侧壁,第二加热件105设于电池207的板面一侧,温度检测件107与电池207的侧壁相对,以精确地、有效地检测电池207的温度。或者,温度检测件107还可设于电池207与前壳205之间,或者,温度检测件107还可设于后壳204与电池207之间,能够检测电池207的温度即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通过加热控制电路100控制对中央处理器202是否加热,以使中央处理器202能够正常工作而不受低温环境的影响,通过加热控制电路100控制对电池207是否加热,以使电池207能够保证电量和电压而不受低温环境的影响。通过加热控制电路100控制加热以使中央处理器202和电池207能够正常工作,有效解决了终端设备在低温环境中自动关机或不能开机的问题,保证了终端设备能够在低温环境中使用,提升了用户体验,增加了终端设备的卖点和市场竞争力。
对于终端设备的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加热控制电路的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加热控制电路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终端设备的实施例和加热控制电路的实施例互为补充。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控制电路(100)包括:第一开关模块(101);
供电电源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101)电连接;
第一加热件(102),用于对终端设备的中央处理器加热,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101)及所述供电电源端电连接;
第二加热件(105),用于对所述终端设备的电池加热;及
温控器(103),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101)电连接,所述温控器(103)用于检测所述中央处理器的温度,在所检测的温度小于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101)导通,使所述第一加热件(102)通电;
其中,所述第一开关模块(101)包括第三开关单元(1013),与所述第二加热件(105)及所述温控器(103)电连接,所述温控器(103)还用于在所检测的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三开关单元(1013)导通,使所述第二加热件(105)通电;
所述加热控制电路(100)还包括:第二开关模块(106),与所述供电电源端电连接,且所述第二开关模块(106)与所述第三开关单元(1013)并联连接至所述第二加热件(105);
温度检测件(107),用于检测所述电池的温度;及
控制器(108),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106)及所述温度检测件(107)电连接,所述控制器(108)用于在所述温度检测件(107)所检测的温度大于第三阈值,且小于第四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模块(106)导通,使所述第二加热件(105)通电,所述第三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阈值为所述中央处理器不能正常工作时的温度,所述第四阈值为所述电池正常工作的温度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101)包括第一开关单元(1011),与所述温控器(103)及所述第一加热件(102)电连接,所述温控器(103)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1011)通断,以控制所述第一加热件(102)通断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1011)包括功率开关管,所述功率开关管包括栅极、源极和漏极,所述栅极与所述温控器(103)电连接,所述源极与所述第一加热件(102)电连接,所述漏极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控制电路(10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101)电连接的触发模块(104),所述触发模块(104)被触发时向所述第一开关模块(101)发送触发信号,使所述第一开关模块(101)导通,所述供电电源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模块(101)为所述温控器(103)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101)包括第二开关单元(1012),与所述触发模块(104)、所述温控器(103)及所述供电电源端电连接,所述触发模块(104)被触发时向所述第二开关单元(1012)发送所述触发信号,使所述第二开关单元(1012)导通,所述供电电源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单元(1012)为所述温控器(103)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1012)包括:与所述触发模块(104)电连接的第一三极管、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电连接的第二三极管、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电连接的第三三极管;
所述温控器(103)包括电源端口和输出端口,所述第二三极管和所述第三三极管均与所述电源端口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和所述第三三极管还与所述供电电源端电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还与所述输出端口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器(103)还用于在所检测的温度大于第二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101)断开,使所述第一加热件(102)断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106)包括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加热件(105)与所述供电电源端之间的第四开关单元(1061),所述控制器(108)用于控制所述第四开关单元(1061)的通断,以控制所述第二加热件(105)的通断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106)还包括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108)与所述第四开关单元(1061)之间的开关控制单元(1062),所述控制器(108)用于控制所述开关控制单元(1062)的通断,以控制所述第四开关单元(1061)的通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开关单元(1061)包括功率开关管,所述功率开关管包括栅极、源极和漏极,所述栅极与所述开关控制单元(1062)电连接,所述源极与所述第二加热件(105)电连接,所述漏极接地;
所述开关控制单元(1062)包括三极管,所述三极管包括基极、集电极和发射极,所述基极与所述控制器(108)电连接,所述集电极与所述第四开关单元(1061)电连接,所述发射极接地。
1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机身(201),包括腔体(211);
中央处理器(202),设于所述腔体(211)内;
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100),设于所述腔体(211)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202)包括板面以及设于所述板面周缘的侧壁,所述加热控制电路(100)的第一加热件(102)设于所述中央处理器(202)的板面一侧,和/或,所述加热控制电路(100)的温控器(103)与所述中央处理器(202)的侧壁相对。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腔体(211)内的电池(207),所述加热控制电路(100)的第二加热件(105)用于对所述电池(207)加热,所述加热控制电路(100)中的温度检测件(107)用于检测所述电池(207)的温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207)包括板面以及设于所述板面周缘的侧壁,所述第二加热件(105)设于所述电池(207)的板面一侧,和/或,所述温度检测件(107)与所述电池(207)的侧壁相对。
CN201910753235.0A 2019-08-15 2019-08-15 加热控制电路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1123996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53235.0A CN112399649B (zh) 2019-08-15 2019-08-15 加热控制电路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53235.0A CN112399649B (zh) 2019-08-15 2019-08-15 加热控制电路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9649A CN112399649A (zh) 2021-02-23
CN112399649B true CN112399649B (zh) 2023-12-26

Family

ID=74601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53235.0A Active CN112399649B (zh) 2019-08-15 2019-08-15 加热控制电路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9964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9863A (zh) * 2009-12-28 2011-06-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温度控制电路
JP2012247872A (ja) * 2011-05-25 2012-12-13 Canon Inc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CN205583774U (zh) * 2016-04-27 2016-09-14 深圳源创智能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电池加热功能的充电电路
CN205610257U (zh) * 2016-03-29 2016-09-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加热控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CN106025440A (zh) * 2016-05-26 2016-10-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控制电路、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511851A (zh) * 2017-02-27 2018-09-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池加热电路、电池加热方法及装置、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1382B (zh) * 2012-03-14 2018-02-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温度控制装置、方法与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9863A (zh) * 2009-12-28 2011-06-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温度控制电路
JP2012247872A (ja) * 2011-05-25 2012-12-13 Canon Inc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CN205610257U (zh) * 2016-03-29 2016-09-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加热控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CN205583774U (zh) * 2016-04-27 2016-09-14 深圳源创智能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电池加热功能的充电电路
CN106025440A (zh) * 2016-05-26 2016-10-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控制电路、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511851A (zh) * 2017-02-27 2018-09-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池加热电路、电池加热方法及装置、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9649A (zh) 2021-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54814B (zh) 一种继电器触片粘连检测系统
US5719379A (en) Power control device for a pressing iron using optical sensing and control
CN106200857B (zh) 一种多通道烧录器的供电装置
CN105094015A (zh) 控制电路、控制方法及使用该控制电路的拍摄设备
CN112399649B (zh) 加热控制电路及终端设备
CN204560975U (zh) 一种电子烟
KR101530991B1 (ko) 대기전력 저감을 위한 콘센트의 웨이크업 장치
CN204290714U (zh) 一种电源控制电路以及电器设备
CN214044999U (zh) 一种臭氧发生器的保护控制电路
CN209610940U (zh) 一种料理机控制电路及料理机
CN210466706U (zh) 一种遥控器电源的控制装置、遥控器
CN210572482U (zh) 一种电源电压检测电路
CN210240075U (zh) 一种图像身份识别智能送风及取暖设备
CN203685642U (zh) 一种触停电风扇
CN112399650A (zh) 加热控制电路及终端设备
CN219872219U (zh) 一种智能家居用温度控制模块及控制器
CN112113341A (zh) 一种热风枪及其控制方法
US6399919B1 (en) Pressing iron capable of continued temperature status indication after power interruption
CN107340719B (zh) 开机自锁装置及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CN219105397U (zh) 一种温度控制电路及电热水器
CN220171454U (zh) 一种温度控制电路及温控器
CN216793039U (zh) 门铃唤醒装置
CN215580347U (zh) 过温保护电路
CN210181492U (zh) 一种智能温控器
CN216680621U (zh) 一种智能电烙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