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98630A -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98630A
CN112398630A CN201911193052.4A CN201911193052A CN112398630A CN 112398630 A CN112398630 A CN 112398630A CN 201911193052 A CN201911193052 A CN 201911193052A CN 112398630 A CN112398630 A CN 1123986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back information
downlink control
feedback
configuration parameter
downlink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9305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98630B (zh
Inventor
纪刘榴
杭海存
施弘哲
任翔
毕晓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20/10246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103175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3986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86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986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86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6Co-operative diversity, e.g. using fixed or mobile stations as r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能够实现多个下行数据信道(包含来自同一服务小区的不同传输点的下行数据信道)的反馈。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时间单元上接收来自不同服务小区的多个下行数据信道,至少有一个时间单元上接收的下行数据信道至少来自同一服务小区;所述同一服务小区的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不同;然后,终端设备获取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生成所述多个下行数据信道的反馈码本,所述反馈码本中包括所述多个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Description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频谱利用率,现代通信系统往往以同频部署为主。也就是说,网络中的多个 小区可以部署在相同的频段。这样,终端设备可能会收到来自多个小区的信号,那么,当终端设备处于边缘地区时,可能会受到本小区以外的邻区信号的干扰,从而导致了信道状况比较差。为了更好地解决小区之间的干扰,提高用户速率,协作多点传输技术(Coordinated Multi-Point,CoMP)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网络设备通过交互信息,进行 协作,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干扰,提高速率,多个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point, TRP)可以通过协作为用户提供下行服务,或者可以协作接收用户的上行信号。
在多站协作场景中,终端设备可能会被多个传输接收点调度,如多个传输接收点调度 终端接收多份数据。终端设备需要对多个传输接收点传输的数据进行反馈。在现有技术中, 终端设备只能在一个服务小区的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shared channel, PDSCH)接收时机收到一个PDSCH,然后生成该PDSCH的反馈信息。但是在多站协作 场景中,终端设备可能在一个PDSCH时机收到多个PDSCH。目前,现有技术并未给出这 种场景下如何传输反馈信息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能够实现对多个下行数据信 道的反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中的处理 器、芯片或芯片系统)在至少一个时间单元上接收来自不同服务小区的多个下行数据信道, 其中,至少有一个时间单元上接收的下行数据信道至少来自同一服务小区;所述同一服务 小区的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不同;终端设备获取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 参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生成所述多个下行数据信道的反馈 码本,所述反馈码本中包括所述多个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对于在同一个时间单元接收来自同一服务小区的不同传输 点的下行数据信道,能够生成反馈码本进行反馈,不需要额外增加信令,从而实现了多个 下行数据信道(包含来自同一服务小区的不同传输点的下行数据信道)的反馈,有助于提 高通信质量。
可选地,终端设备可以在同一时间单元上接收同一服务小区的不同传输点的下行数据 信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多个下行数据信 道中每个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 参数,生成所述多个下行数据信道的反馈码本,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至少一个下 行控制配置参数,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以及服务小区标识,确定所述反馈码本中反 馈信息的排序。这里,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下行数据信道接收 时机以及服务小区标识,对反馈信息进行排序,以实现多个下行数据信道(包含来自同一 服务小区的不同传输点的下行数据信道)的反馈。
可选地,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服务小 区标识由小到大;其中,同一服务小区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 对应的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的标识由小到大;其中,同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的 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由小到 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 制配置参数,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以及服务小区标识,确定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 息的比特数。这里,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下行数据信道接收时 机以及服务小区标识,确定反馈信息的比特数,以实现多个下行数据信道(包含来自同一 服务小区的不同传输点的下行数据信道)的反馈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多个下行控制信道;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多个下行控制信道中每个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其中,所述终 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生成所述多个下行数据信道的反馈码本,包 括: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 以及服务小区标识,确定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这里,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至少 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以及服务小区标识,对反馈信息进 行排序,以实现多个下行数据信道(包含来自同一服务小区的不同传输点的下行数据信道) 的反馈。
可选地,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满足以下规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反馈信息 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的标识由小到大;同一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的标识对 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标识由小到大;同一服务小区 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由小到 大。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下行 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以及服务小区标识,确定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比特数。这里, 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以及服务小区标 识,确定反馈信息的比特数,以实现多个下行数据信道(包含来自同一服务小区的不同传 输点的下行数据信道)的反馈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 制配置参数,确定一个服务小区下下行控制信息DCI中能够调度的传输块TB个数。这里, 终端设备还可以确定一个服务小区下DCI中能够调度的TB个数。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确定一个服务小区下 DCI中调度的传输块TB个数,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以及DCI中配置的最大TB个数,确定所述一个服务小区下DCI中能够调度的传输块TB 个数。这里,终端设备可以结合DCI中配置的最大TB个数,确定一个服务小区下DCI 中能够调度的TB个数。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以及DCI中配置的最大 TB个数,确定所述一个服务小区下DCI中能够调度的传输块TB个数,包括:
所述一个服务小区下DCI中能够调度的传输块TB的个数与所述DCI中配置的最大TB个数和CORESET配置参数的取值的个数有关;或者,
所述一个服务小区下DCI中能够调度的传输块TB的个数基于所述DCI中配置的最大 TB个数和CORESET配置参数的取值的个数确定;或者,
所述一个服务小区下DCI中能够调度的传输块TB的个数基于所述DCI中配置的最大 TB个数、CORESET配置参数的取值的个数,预设值确定。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以及DCI中配置的最大 TB个数,确定所述一个服务小区下DCI中能够调度的传输块TB个数,包括:所述终端 设备根据下式确定所述一个服务小区下DCI中能够调度的传输块TB个数:
H=max(X,ceil(MaxTB#/N)),
其中,H是一个服务小区下DCI中能够调度的传输块TB个数,max()是取最大,MaxTB#是DCI中配置的最大TB个数,ceil()是向上取整,N是配置的CORESET配置参 数的取值的个数,X为正整数。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下式确定所述一个服务小区下DCI中能够调度的 传输块TB个数:
H=max(X,ceil(MaxTB#/N)),
其中,H是一个服务小区下DCI中能够调度的传输块TB个数,max()是取最大,MaxTB#是DCI中配置的最大TB个数,ceil()是向上取整,N是配置的CORESET配置参 数的取值的个数,X为预设值,X为正整数,比如,X为2或4。
可选地,所述下行控制配置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高层参数索引、传输 配置指示TCI状态索引。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包括:网络设备(网络设备中的处理器、 芯片或芯片系统)发送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信道;网络设备接收反馈码本,所述反馈码本中 包括所述多个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网络设备根据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 在所述反馈码本中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这里,网络设备在 收到反馈码本后,可以根据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在反馈码本中确定与至少一个下 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根据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在所述反馈码 本中确定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包括:网络设备基于根据至少一个 下行控制配置参数,每个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服务小区标识,确定所述反馈码本中 反馈信息的排序;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排序,在所述反馈信息中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下 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这里,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上述排序确定与至少一个下行数据 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满足以下规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反馈信息 对应的服务小区标识由小到大;同一服务小区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 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的标识由小到大;同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的 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由小到 大。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下行 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以及服务小区标识,确定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比特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多个下行控制信道; 其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在所述反馈码本中确定所述至少一 个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 数,所述多个下行控制信道中每个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以及服务小区标识,确定所 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排序,在所述反馈信息中确定与所 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这里,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上述排序确定与至少 一个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满足以下规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反馈信息 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的标识由小到大;同一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对应的反 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标识由小到大;同一服务小区标识对 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由小到大。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下行 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以及服务小区标识,确定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比特数。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 方法的各个模块或单元。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 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可选地,该通信 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当该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时,所述通信 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当该通信装置为配置 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时,所述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
可选地,所述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 电路。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 方法的各个模块或单元。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 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可选地,该通信 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网络设备。当该通信装置为网络设备时,所述通信 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当该通信装置为配置 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时,所述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
可选地,所述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 电路。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包括:输入电路、输出电路和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用于通过所述输入电路接收信号,并通过所述输出电路发射信号,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为芯片,输入电路可以为输入管脚,输出电路可 以为输出管脚,处理电路可以为晶体管、门电路、触发器和各种逻辑电路等。输入电路所接收的输入的信号可以是由例如但不限于接收器接收并输入的,输出电路所输出的信号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输出给发射器并由发射器发射的,且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可以是同一电路,该电路在不同的时刻分别用作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本申请实施例对处理器及各种电路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包括:输入电路、输出电路和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用于通过所述输入电路接收信号,并通过所述输出电路发射信号,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为芯片,输入电路可以为输入管脚,输出电路可 以为输出管脚,处理电路可以为晶体管、门电路、触发器和各种逻辑电路等。输入电路所接收的输入的信号可以是由例如但不限于接收器接收并输入的,输出电路所输出的信号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输出给发射器并由发射器发射的,且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可以是同一电路,该电路在不同的时刻分别用作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本申请实施例对处理器及各种电路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 存储的指令,并可通过接收器接收信号,通过发射器发射信号,以执行第一方面中任一种 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所述存储器可以与所述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所述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 置。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存储器可以为非瞬时性(non-transitory)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 器(read only memory,ROM),其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定。
应理解,相关的数据交互过程例如接收信息或数据可以为从处理器输入该信息的过 程,发送信息或数据可以为处理器接收输出能力信息的过程。具体地,处理器输出的数据 可以输出给发射器,处理器接收的输入数据可以来自接收器。其中,发射器和接收器可以 统称为收发器。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 存储的指令,并可通过接收器接收信号,通过发射器发射信号,以执行第二方面中任一种 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所述存储器可以与所述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所述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 置。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存储器可以为非瞬时性(non-transitory)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 器ROM,其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定。
应理解,相关的数据交互过程例如发送信息或数据可以为从处理器输出该信息的过 程,接收信息或数据可以为处理器接收输入能力信息的过程。具体地,处理器输出的数据 可以输出给发射器,处理器接收的输入数据可以来自接收器。其中,发射器和接收器可以 统称为收发器。
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处理器运行使得该芯片执 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可选地,所述处理器为专用处理器。
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处理器用于运行其中存储 的计算机程序,使得该芯片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所述芯片还可以包括与所述处理器耦合的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 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使得该芯片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 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所述耦合为相互独立或集成设置。
可选地,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可选地,所述处理器为通用处理器。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 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 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中 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也 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种 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也 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种 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前述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个多站点传输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反馈码本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反馈码本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反馈码本的又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 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 WiMAX)通信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或 未来的通信系统等。
以下,对本申请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终端设备,简称终端,又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数据连通 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目前,一些终端的举例 为: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 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 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 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
2)、网络设备是无线网络中的设备,例如将终端接入到无线网络的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节点。目前,一些RAN节点的举例为:gNB、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controller, 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evolved NodeB, 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或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 Wifi)接入点(access point,AP)等。在一种网络结构中,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集中单元 (centralized unit,CU)节点、或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节点、或包括CU节点 和DU节点的RAN设备。
3)、“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
4)、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是一种结合了前 向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与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request,ARQ) 方法的技术。FEC通过添加冗余信息,使得接收端能纠正一部分错误,从而减少重传次数。 对于FEC无法纠正的错误,接收端会通过ARQ机制请求发送端重发数据。接收端使用检 错码,如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来检测接收到的数据包是否出 错。如果没有出错,则接收端会发送肯定确认(acknowledgement,ACK)给发送端,发 送端收到ACK后,会接着发送下一个数据包。如果出错,则接收端会发送否定确认(negative-acknowledgement,NACK)给发送端,发送端收到NACK后,会重传该数据包。 在HARQ机制下,一个数据可能会发送多次,多次发送的可以是该数据的不同的RV,多 次发送的数据速率、空域信息等也可能不一样。多次发送的数据是可以合并译码,从而得 到原始数据的。另外,发送端也可以在未接收到接收端发送的ACK/NACK的情况下,就 主动重传数据。
5)、终端设备在特定的资源范围内检测下行控制信道,比如,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所述资源可以为时域、频域、码域资源的至少一个。所述特定的资源范围可以指控制资源集合(control resource set,CORESET)和搜索空间(search space,SS)中至少一个。CORESET定义了终端设备检测PDCCH的 频域位置的可能的资源范围。网络设备可以给终端设备配置CORESET的标识、PDCCH 的DMRS加扰标识、频域预编码粒度、符号长度、频域位置、控制信道元素(control channel element,CCE)与资源元素组(resource element group,REG)之间的映射方式、接收PDCCH 的准共址假设、CORESET中所收到的PDCCH的DCI中是否有传输指示(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indication,TCI)配置域等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这里所说的一个CCE是由6个REG组成的,一个REG的资源是由频域上的一个资 源块(resource block,RB)和时域上的一个符号组成的。各REG与各CCE之间具有映射 关系,可以是直接映射,比如连续的6个REG组成一个CCE;或者可以是交织映射,比 如将REG进行交织后映射到CCE等。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信道可以包括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增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EPDCCH)等其它物理层控制信道,但为了描述方便,下面的术语或概念仅以 PDCCH为例进行说明,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是以下行控制信道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为例进行说 明,但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构成限定,事实上,下行控制信道也可能定义为其他的术语或 概念,均适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下行控制信道和PDCCH可能会交替使用,可以认为PDCCH是下行控制信道的一种示例描述。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信道可以包括PDCCH、EPDCCH等其它物理层 控制信道,但为了描述方便,下面的术语或概念仅以PDCCH为例进行说明,但本申请实 施例并不限于此。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是以PDSCH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构成限定,事实上,下行共享信道也可能定义为其他的术语或概念,均适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下行共享信道和PDSCH可能会交替使用,可以认为PDSCH 是下行共享信道的一种示例描述。
这里作统一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时间单元可以是帧、无线帧、系统帧、子帧、半帧、时隙、迷你时隙、符号等,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包括硬件层、运行在硬件层之上的操作系统 层,以及运行在操作系统层上的应用层。该硬件层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 CPU)、内存管理单元(memory management unit,MMU)和内存(也称为主存)等硬件。 该操作系统可以是任意一种或多种通过进程(process)实现业务处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 例如,Linux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或windows操 作系统等。该应用层包含浏览器、通讯录、文字处理软件、即时通信软件等应用。并且, 本申请实施例并未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的具体结构特别限定,只要能够 通过运行记录有本申请实施例的提供的方法的代码的程序,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 法进行通信即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 或者,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能够调用程序并执行程序的功能模块。
另外,本申请的各个方面或特征可以实现成方法、装置或使用标准编程、工程技术的 制品。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制品”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器件、载体或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器件(例如,硬盘、软盘 或磁带等),光盘(例如,压缩盘(compact disc,CD)、数字通用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等),智能卡和闪存器件(例如,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PROM)、卡、棒或钥匙驱动器等)。另外,本文描述的各种存储介 质可代表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其它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可 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和能够存储、包含、承载指令、数据的各种其它介质。
图1是本申请一个多站点传输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110被多个网络设备120覆盖。终端设备110可以与网络设备120进行通信。终端设备110接收到 的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可以来自多个网络设备120。终端设备110向多个网络设备120发 送数据信道的反馈信息,比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ACK)信息,HARQ-ACK信息可以包括肯定确认(acknowledgement,简称ACK)、 否定确认(negative-acknowledgement,NACK)或表示其他状态的信息等。
以每个网络设备120中部署了传输点一个或多个TRP为例。各个网络设备120的基带处理单元生成下行控制信道后,由各个网络设备120中部署的传输点TRP分别发送出 去。多个网络设备120可以在有限的交互下,相对独立地调度数据。
或者,多个TRP可以部署在同一网络设备120中。在这种场景下,多个TRP在物理 实质上可以理解为一组天线。其中,一组天线包含至少一个天线。其架构可以是一个网络 设备120的基带处理单元在一个地理位置,它连接了多个射频处理单元到多个地理位置, 而这多个地理位置上各自有一组天线。从网络设备120的基带处理单元到射频处理单元之 间的距离可以有上百米远,它们之间可以用光纤连接,因此它们之间的传输时间较短,传 输容量较大。网络设备120的基带处理单元在处理好基带信号后,若生成了下行控制信道 的信号,先传输到多个TRP上,再由多个TRP各自将下行控制信道发送出来。
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多点协作技术中,终端设备可以与多 个网络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网络设备建立连接。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200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2所 示,所述方法200包括:
S210,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时间单元上接收来自不同服务小区的多个下行数据信道。 其中,至少有一个时间单元上接收的下行数据信道至少来自同一服务小区;所述同一服务 小区的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不同。
换句话说,至少一个时间单元中至少存在一个时间单元,接收到来自同一服务小区中 不同传输点的下行数据信道。比如,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时间单元上接收来自不同服务小 区的多个下行数据信道,其中,至少存在一个时间单元A,该时间单元上接收的下行数据 信道至少来自同一服务小区。
这里,“同一服务小区的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不同”,可以理解为 “同一服务小区中来自不同传输点的下行数据信道”。
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可以在一个时间单元上接收同一服务小区的多个下行数据信 道,所述同一服务小区的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不同。这种情况下,本申 请实施例的生成反馈信息的方式依然适用。
可选地,终端设备在接收来自不同服务小区的多个下行数据信道时,可以获取到对应 的服务小区标识,比如,cell ID。
S220,终端设备获取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下行控制配置参数可以是与CORESET相关的参数,或者,其他与PDCCH相关的参数,对此不作限定。
具体而言,网络设备可以配置与PDCCH相关的参数。其中,与PDCCH相关的参数 中包括了CORESET的配置,即与CORESET相关的参数。
其中,与CORESET相关的参数可以是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高层参数索引、传输配置指示TCI状态(state)索引、CORESET所在的虚拟服务小区的标识、CORESET 对应的服务小区分组标识。比如,对于以下配置:CORESET1(TCI state1)、CORESET2 (TCI state1)CORESET3(TCI state1)、CORESET4(TCI state2)、CORESET5(TCI state2), 存在两个TCI状态索引值。
可选地,下行控制配置参数可以包括PDSCH的配置参数,比如,PDSCH所占的DMRS端口信息,还例如PDSCH的配置参数包括DAI;针对PDCCH配置的码分复用(code divisionmultiplexing,CDM)组的个数。其中,相同CDM组的DMRS端口占据相同的时 频资源,但彼此间用(正交)码进行区分。
可选地,终端设备可以获取网络设备配置的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S230, 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生成所述多个下行数据信道的反馈码本, 所述反馈码本中包括所述多个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通过在至少一个时间单元上接收来自不同服务小区的多 个下行数据信道,至少有一个时间单元上接收的下行数据信道至少来自同一服务小区;所 述同一服务小区的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不同,并基于至少一个下行控制 配置参数,生成多个下行数据信道的反馈码本。在多点协作场景下,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终 端设备无法在同一个时间单元接收同一服务小区的不同传输点的下行数据信道,本申请实 施例的终端设备可以在同一个时间单元接收来自同一服务小区的不同传输点的下行数据 信道,并能够生成反馈码本进行反馈,从而实现了多个下行数据信道(包含来自同一服务 小区的不同传输点的下行数据信道)的反馈,有助于提高通信质量。
终端设备在生成上述多个下行数据信道的反馈码本后,可以将反馈码本发送给一个或 多个网络设备。可选地,所述方法200还包括:S240,终端设备发送反馈码本。比如,终端设备通过PUCCH或PUSCH发送所述反馈码本。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可以接 收终端设备可发送的反馈码本。比如,TRP1与TRP2都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反馈码本。 或者,又比如,一个TRP接收到反馈码本后,可以与另一个TRP进行交互,将反馈码本 传输给另一个TRP。
对于网络设备而言,在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反馈码本后,网络设备可以按照终端设备 生成反馈码本时采用的反馈信息的次序,在反馈码本中确定与自己发送的下行数据信道对 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所述方法200还包括:终端设备确定多个下行数据信道中每个下行数据信道 的接收时机。其中,S230,包括:终端设备基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以及服务小区标识,确定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网络设备而言,网络设备是在终端设备能够知道的接收时机上发 送下行数据信道。
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下行数据信道 的接收时机,以及服务小区标识”这三种因素的各种顺序组合,确定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 的排序,对此不作限定。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具体使用哪种顺序组合或哪种排序规则 (比如,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可以是协议预定义的,或者,也可以是由网络设备配 置给终端设备的,或者,也可以是基于其他配置参数(比如,码本类型、服务小区的个数) 得到的,对此不作限定。这里作统一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终端设备在一个时间单 元上接收来自同一服务小区的多个下行数据信道,则终端设备在对反馈信息排序时,可以 不考虑服务小区标识,而是考虑除了服务小区标识以外的因素对反馈信息进行排序,比如, 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等。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满足以下规则中的至少 一种: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标识由小到大;同一服务小区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 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的标识由小到大;同一下行数 据信道的接收时机的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配 置参数的标识由小到大。对应的,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上述规则,确定与网络设备发送的下 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若终端设备在一个时间单元上接收来自同一服务小区的多个下行数据信道, 则终端设备在对反馈信息排序时,可以不考虑服务小区标识,而是考虑反馈信息对应的下 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的标识,和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进行排序。比 如,终端设备按照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的标识的次序(比如,由小到大,或者,由大 到小),对反馈信息进行排序。进一步地,对于同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终端设备再按照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的次序(比如,由小到大,或者,由大到小)。
示例性地,若终端设备在多个时间单元上接收来自不同服务小区的多个下行数据信 道,终端设备先按照服务小区标识的次序(比如,由小到大,或者,由大到小),对与服 务小区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进行排序。并且,对于同一服务小区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终 端设备再按照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的标识的次序(比如,由小到大,或者,由大到小), 对同一服务小区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进行排序。进一步地,对于同一接收时机,终端设备 再按照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的次序(比如,由小到大,或者,由大到小),对同一接 收时机接收的下行数据信道的反馈信息进行排序。
可选地,所述方法200还包括: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下行 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以及服务小区标识,确定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比特数。对于 网络设备而言,网络设备也可以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下行数据信道的接 收时机,以及服务小区标识,确定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比特数。
举例来说,对于同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间,反馈信息的比特数可以等于下行控制 配置参数的不同取值的个数,比如,以下行控制配置参数是CORESET配置参数为例,若CORESET配置参数的取值有两个取值(比如0和1),则反馈信息的比特数为2。
或者,上述实现方式中的“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由“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 来替换。
可选地,所述方法200还包括:终端设备接收多个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终端设备确定 所述多个下行控制信道中每个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其中,S230,包括:终端设备基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以及服务小区标识,确定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
应理解,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 时机,以及服务小区标识”这三种因素的各种顺序组合,确定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 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满足以下规则中的至少 一种: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 的检测时机的标识由小到大;同一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的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 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标识由小到大;同一服务小区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 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由小到大。对应的,网络设 备可以基于上述规则,确定与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若终端设备在一个时间单元上接收来自同一服务小区的多个下行数据信道, 则终端设备在对反馈信息排序时,可以不考虑服务小区标识,而是考虑反馈信息对应的下 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的标识,和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进行排序。比 如,终端设备按照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的标识的次序(比如,由小到大,或者,由大 到小),对进行排序。进一步地,对于同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终端设备再按照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的次序(比如,由小到大,或者,由大到小)。示例性地,若终端 设备在多个时间单元上接收来自不同服务小区的多个下行数据信道,终端设备先按照下行 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比如,由小到大,或者,由大到小),对与服务小区标识对应的反 馈信息进行排序。并且,对于同一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的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终端 设备再按照服务小区标识的次序(比如,由小到大,或者,由大到小),对同一下行控制 信道的检测时机对应的反馈信息进行排序。进一步地,对于同一服务小区标识对应的反馈 信息,终端设备再按照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的次序(比如,由小到大,或者,由大到 小),对同一接收时机接收的下行数据信道的反馈信息进行排序。
可选地,所述方法200还包括: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下行 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以及服务小区标识,确定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比特数。对于 网络设备而言,网络设备也可以根据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以及服务小区标识,确定 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比特数。举例来说,对于同一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间,反馈 信息的比特数可以等于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不同取值的个数,比如,以下行控制配置参数 是CORESET配置参数为例,若CORESET配置参数的取值有两个取值(比如0和1), 则反馈信息的比特数为2。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确定反馈信息的比特数,是依据下行控制 信道的检测时机的个数确定的,这里所说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的个数,是网络设备 实际发送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的个数。比如,假设存在5个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 但是网络设备最终只在4个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上发送了下行控制信道,那么网络设 备在确定反馈信息的比特数时,使用这4个下行控制信道检测时机。当然,终端设备确定 反馈信息的比特数,是依据实际检测到了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的个数确定的。
或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PUCCH的个数,slot内上行码本的个数等其他信息确定反馈信息的比特数,对此不作限定。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示例进行描述。这里作统一说明,下文中的示例(包括 图3至图5中的例子)是以服务小区0中存在1个TRP(比如TRP1),服务小区1中存 在2个TRP(分别为TRP1和TRP2)为例进行说明。其中,服务小区0中的下行控制配 置参数如下:CORESET1(高层索引值为0)和CORESET2(高层索引值为0);服务小 区1中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如下:CORESET1(高层索引值为0)和CORESET2(高层索 引值为1)。另外,对于各图中示意的两种类型的反馈码本:在类型1的反馈码本(对应 各图的左图)中,将时隙1记作“PDSCH接收时机(reception occasion)0”,将时隙3 记作“PDSCH接收时机(reception occasion)1”;在类型2的反馈码本(对应各图的右 图)中,将时隙1记作“PDCCH检测时机(monitoringoccasion)0”,将时隙3记作“PDCCH 检测时机(monitoring occasion)1”。另外,这里作统一说明,图3至图5中将“高层索 引值”简称为“索引”。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反馈信息的例子的示意图。如图3的左图所示,对于服务 小区0,终端设备在时隙1中接收到TRP1发送的PDSCH,解调后得到PDSCH中的TB1 的反馈信息为ACK。其中,对于服务小区0,时隙3中的反馈信息记作“N”(即null), 表示终端设备在时隙3中没有收到PDSCH。对于服务小区1,终端设备在时隙1中接收到 TRP1发送的PDSCH,解调后得到PDSCH中的TB1的反馈信息为NACK;在时隙3中接 收到TRP1发送的PDSCH以及TRP2发送的PDSCH,解调后得到TRP1发送的PDSCH 中的TB1的反馈信息ACK,TRP1发送的PDSCH中的TB2的反馈信息ACK。这里,反 馈信息按照先服务小区ID、再PDSCH接收时机,最后高层参数索引值的次序进行排列。 如图3中的左图,终端设备生成的反馈码本包含6比特。终端设备先将服务小区0对应的 反馈信息进行排序,分别为:ACK和NACK(对应时隙3中的N)。然后,终端设备将 服务小区0对应的反馈信息进行排序,具体包括:(1)对PDSCH接收时机0对应的反馈 信息按照高层索引值进行排序,得到PDSCH接收时机0对应的反馈信息分别为:NACK(PDSCH接收时机0中TRP1发送的PDSCH的反馈信息,该PDSCH与高层索引值0对 应)和NACK(PDSCH接收时机0中TRP2发送的PDSCH的反馈信息,该PDSCH与高 层索引值1对应);(2)对PDSCH接收时机1对应的反馈信息进行排序,得到PDSCH 接收时机1对应的反馈信息分别为:ACK(PDSCH接收时机1中TRP1发送的PDSCH的 TB1的反馈信息,该PDSCH与高层索引值0对应)和ACK(PDSCH接收时机1中TRP2 发送的PDSCH的TB2的反馈信息,该PDSCH与高层索引值1对应)。
如图3的右图所示,对于服务小区0,终端设备在时隙1中接收到TRP1发送的DCI,解调后得到PDSCH中的TB1的反馈信息为ACK。其中,对于服务小区0,时隙3中的反 馈信息记作“N”(即null),表示终端设备在时隙3中没有检测到PDCCH。对于服务小区 1,终端设备在时隙1中检测到TRP1发送的PDCCH,解调后得到PDSCH中的反馈信息 为NACK;在时隙3中检测到TRP1发送的PDCCH以及TRP2发送的PDCCH,解调后得 到TRP1发送的PDSCH中的TB1的反馈信息ACK,TRP1发送的PDSCH中的TB2的反 馈信息ACK。这里,反馈信息按照先PDCCH检测时机、再服务小区ID,最后高层参数 索引值的次序进行排列。如图3中的右图,终端设备生成的反馈码本包含4比特。终端设 备先按照PDCCH检测时机从小到大的次序,对服务小区0和服务小区1对应的反馈信息 进行排序,首先得到PDCCH检测时机0的反馈信息分别为:ACK(对应服务小区0的 PDCCH检测时机0)和NACK(对应服务小区1的PDCCH检测时机0)。然后,终端设 备对PDCCH检测时机1对应的反馈信息进行排序,具体包括:(1)首先,按照服务小 区标识从小到大的次序对PDCCH检测时机1对应的反馈信息进行排序,由于服务小区0 在PDCCH检测时机1没有检测到PDCCH,则终端设备对服务小区1中在PDCCH检测 时机1对应的反馈信息进行排序;(2)终端设备对服务小区1中在PDCCH检测时机1 对应的反馈信息按照高层索引值由大到小的次序进行排序,得到PDCCH1检测时机1对 应的反馈信息分别为:ACK(PDCCH1检测时机1中TRP1发送的PDSCH的反馈信息, 该PDSCH与高层索引值0对应)和ACK(PDCCH1检测时机1中TRP2发送的PDSCH 的反馈信息,该PDSCH与高层索引值1对应)。
应理解,上文中反馈信息的排序只是示例性地描述,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构成限定,事实上,反馈信息还可以有其他排序。
可选地,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满足以下规则中的至 少一种: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由小到大;同一下行控制配置参数 的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标识由小到大;同一 服务小区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 机的标识由小到大。对应的,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上述规则,确定与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数 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或者,该实现方式中的“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可以替换为“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 时机”。可选地,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满足以下规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反馈 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由小到大;同一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对应的反馈 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的标识由小到大;同一 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标 识由小到大。对应的,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上述规则,确定与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信道 对应的反馈信息。
为了便于理解,这里结合图4中的示例进行描述。应理解,图4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图3中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作赘述。与图3的区别在于,图4的反馈信息的排序与 图3不同。
如图4的左图所示,反馈信息先按照高层索引值由0到1进行排序;对于同一高层索引值的反馈信息,再按照由服务小区0到服务小区1的次序进行排序;对于同一服务小区 标识的反馈信息,按照由PDSCH接收时机0到PDSCH接收时机1的次序进行排序。如 图4左图所示,反馈信息依次为:ACK(对应于服务小区0,高层索引值0,以及,PDSCH 接收时机0),NACK(对应于服务小区0,高层索引值0,以及,PDSCH接收时机1), NACK(对应于服务小区1,高层索引值0,以及,PDSCH接收时机0),ACK(对应于 服务小区1,高层索引值0,以及,PDSCH接收时机1),NACK(对应于服务小区1, 高层索引值1,以及,PDSCH接收时机0),ACK(对应于服务小区1,高层索引值1, 以及,PDSCH接收时机1)。
如图4的右图所示,反馈信息先按照高层索引值由0到1进行排序;对于同一高层索引值的反馈信息,再按照由PDCCH检测时机0到PDCCH检测时机1的次序进行排序; 对于同一PDCCH检测时机标识的反馈信息,按照由服务小区0到服务小区1的次序进行 排序。如图4右图所示,反馈信息依次为:ACK(对应于服务小区0,高层索引值0,以 及,PDCCH检测时机0),NACK(对应于服务小区1,高层索引值0,以及,PDCCH 检测时机0),ACK(对应于服务小区1,高层索引值0,以及,PDCCH检测时机1), ACK(对应于服务小区1,高层索引值1,以及,PDCCH检测时机1)。
即,高层索引值0的PDCCH调度的结果作为码本中TB1的反馈结果,高层索引值1 的PDCCH调度的结果作为码本中TB2的反馈结果。
可选地,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满足以下规则中的至 少一种: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标识由小到大;同一服务小区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 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由小到大;同一下行控制配 置参数的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 机的标识由小到大。对应的,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上述规则,确定与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数 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或者,该实现方式中的“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可以替换为“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 时机”。可选地,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满足以下规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反馈 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的标识由小到大;同一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对应 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由小到大;同一 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标 识由小到大。对应的,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上述规则,确定与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信道 对应的反馈信息。
为了便于理解,这里结合图5中的示例进行描述。应理解,图5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图3中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作赘述。与图3的区别在于,图5的反馈信息的排序与 图3不同。
如图5的左图所示,反馈信息先按照由服务小区0到服务小区1的次序进行排序;对于同一服务小区的反馈信息,再按照高层索引值由0到1进行排序;对于同一高层索引值 的反馈信息,按照由PDSCH接收时机0到PDSCH接收时机1的次序进行排序。如图5 左图所示,反馈信息依次为:ACK(对应于服务小区0,高层索引值0,以及,PDSCH接 收时机0),NACK(对应于服务小区0,高层索引值0,以及,PDSCH接收时机1), NACK(对应于服务小区1,高层索引值0,以及,PDSCH接收时机0),ACK(对应于 服务小区1,高层索引值0,以及,PDSCH接收时机1),NACK(对应于服务小区1, 高层索引值1,以及,PDSCH接收时机0),ACK(对应于服务小区1,高层索引值1, 以及,PDSCH接收时机1)。
如图5的右图所示,反馈信息先按照由PDCCH检测时机0到PDCCH检测时机1的 次序进行排序;对于同一PDCCH检测时机的反馈信息,再按照高层索引值由0到1进行 排序;对于同一高层索引值的反馈信息,按照由服务小区0到服务小区1的次序进行排序。 如图5右图所示,反馈信息依次为:ACK(对应于服务小区0,高层索引值0,以及,PDCCH 检测时机0),NACK(对应于服务小区1,高层索引值0,以及,PDCCH检测时机0), ACK(对应于服务小区1,高层索引值0,以及,PDCCH检测时机1),ACK(对应于服 务小区1,高层索引值1,以及,PDCCH检测时机1)。
应理解,图3至图5中的例子仅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并 非要将本申请实施例限于例示的具体场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图3至图5的例子,显然可以进行各种等价的修改或变化,这样的修改或变化也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内。
还应理解,图3至图5中的示例是按照“由小到大”的次序为例进行说明的,事实上,也可以是“由大到小”的次序为例进行排序,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还应理解,图3至图5中的示例对“服务小区标识,高层索引值,下行数据信道接收时机,以及下行控制信道检测时机”这些反馈信息的排序考虑因素,都是按照“由小到大”的次序为例进行说明的,事实上,这些反馈信息的排序考虑因素也可以是一些因素按照“由小到大”的次序为例,另一些因素按照“由大到小”的次序进行排序,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例如,“服务小区标识”是“由大到小”,“高层索引值”是“由小到大”,“下行数据信道 接收时机”是“由小到大”,对此不作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至图5中的例子是以服务小区0中配置了一个高层索 引值为例进行描述,即服务小区0中没有协作,但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构成限定。事实上, 若服务小区0中也存在协作,假设也是两个TRP,可以为服务小区0也配置两个高层索引值,那么终端设备在按照上述排序生成反馈信息时,也要考虑服务小区0中不同高层索引值对应的反馈信息,对服务小区0中不同高层索引值对应的反馈信息依次遍历。
需要说明的是,上文是以高层索引值为0和1进行描述的,事实上,若CORESET配 置参数只包括两个取值,还可以将“高层索引值为0和1”替换为“是否配置CORESET配 置参数”来对反馈信息进行排序,例如,“高层索引值由大到小”可以替换为“由未配置 CORESET配置参数到配置了CORESET配置参数”。又例如,“高层索引值由大到小”可 以替换为“由配置了CORESET配置参数到未配置CORESET配置参数”。
可选地,作为又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满足以下规则中的至 少一种: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标识由小到大;同一服务小区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 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由小到 大;同一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 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的标识由小到大。对应的,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上述规则,确定与网 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作为又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满足以下规则中的至 少一种: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由小到大;同一下行控制配置参数 的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的标 识由小到大;同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的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 馈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标识由小到大。对应的,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上述规则,确定与网络 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作为又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满足以下规则中的至 少一种: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由小到大;同一下行控制配置参数 的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标识由小到大;同一 服务小区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 机的标识由小到大。对应的,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上述规则,确定与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数 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满足以下规则中的至 少一种: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标识由小到大;同一服务小区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 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的标识;同一下行数据信道 的接收时机的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 的标识由小到大由小到大。对应的,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上述规则,确定与网络设备发送的 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作为又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满足以下规则中的至 少一种: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标识由小到大;同一服务小区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 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由小到大;同一下行控制配 置参数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的标 识由小到大。对应的,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上述规则,确定与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信道 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满足以下规则中的至 少一种: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由小到大;同一下行控制配置参数 的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标识由小到大;同一 服务小区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 机的标识由小到大。对应的,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上述规则,确定与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数 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作为又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满足以下规则中的至 少一种: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标识由小到大;同一服务小区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 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的标识由小到大;同一下行 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 数的标识由小到大。对应的,终端设备可以基于上述规则,确定与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数 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一种实现方式中,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为PDSCH所占的DMRS端口信息,具体可以是:PDSCH所占的DMRS端口所在的CDM组。PDSCH所占的DMRS端口信息可以是通过 DCI通知的。DMRS端口与CDM组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预设的,和/或,高层配置等得到。 当应用CDM组信息进行排序时,可以应用的是CDM组的编号(标识)的顺序,如从小 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这个顺序可以是预设的,或基站配置的。比如说,当第一PDCCH 所携带的DMRS的指示信息,指示的DMRS端口所在的CDM组为组0;第二PDCCH所 携带的DMRS的指示信息,指示的DMRS端口所在的CDM组为组1,而顺序为从小到大, 则可以认为第一PDCCH所指示的PDSCH所对应的反馈信息(也就是对应CDM组0的 反馈信息)排序在第二PDCCH所指示的PDSCH所对应的反馈信息(也就是对应CDM 组1的反馈信息)的前面。然后这个顺序和其他的信息如服务小区标识等进行结合。
这里的DMRS的指示信息可以是天线端口指示域。
一种实现方式中,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为CORESET所在的虚拟服务小区的标识,该CORESET可以被认为有对应的虚拟服务小区标识,则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可以 根据虚拟服务小区标识的大小进行排序,顺序可以是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等。可选的,虚 拟服务小区标识表示CORESET标识和服务小区标识两者的含义或功能,此时,反馈码本 中反馈信息的排序根据虚拟服务小区标识的大小结合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的标识进 行排序。
一种实现方式中,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为CORESET对应的服务小区分组标识,是指,根据CORESET配置信息,所述CORESET可属于某服务小区组。如CORESET分组信息 相同的CORESET所对应的服务小区对应一个集合,这个集合为服务小区组,这个组可以 具有标识,如S0、S1等。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时可以根据服务小区组标识的大小 进行排序,顺序可以是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等。
服务小区组可以这样生成,如服务小区内有一个或多个CORESET,CORSET内含有高层索引值的配置信息。当高层索引值没有配置的时候,可以认为其CORESET对应的高层 索引值为特定值,如0。然后,对应第一高层索引值的CORESET所在的服务小区的索引 形成第一组服务小区S0,对应第二高层索引值的CORESET所在的服务小区的索引形成 第一组服务小区S1。即,若某服务小区含有对应第一高层索引值的CORESET,则该服务 小区的标识在集合S0中,若某服务小区含有对应第二高层索引值的CORESET,则该服 务小区的标识在集合S1中。
第一高层索引值可以是数值0;第二高层索引值可以是数值1。
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根据下行控制配置参数、服务小区标识、其他的参数(比如 下行数据信道接收时机、下行控制信道检测时机)生成码本,也可以简化为,终端设备根据多个服务小区组的集合和其他的参数(比如下行数据信道接收时机、下行控制信道检测时机)生成码本。
这个多个服务小区组的集合,可以是多个服务小区组的并集。一种方式:多个集合以 级联的方式形成的集合,如S0中包括{服务小区1(对应第一高层索引值的CORESET), 服务小区2{服务小区1(对应第一高层索引值的CORESET)},S1中包括{服务小区1(对 应第二高层索引值的CORESET)},则级联的方式是指多个服务小区组的集合为{服务小 区1(对应第一高层索引值的CORESET),服务小区2{服务小区1(对应第一高层索引 值的CORESET),服务小区1(对应第二高层索引值的CORESET)}。
另一种方式:多个集合以交叉连接的方式形成的集合,也就是,相同在多个集合中的 相同服务小区索引对应的服务小区放在相邻的位置。如S0中包括{服务小区1(对应第一高层索引值的CORESET),服务小区2{服务小区1(对应第一高层索引值的CORESET)}, S1中包括{服务小区1(对应第二高层索引值的CORESET)},则级联的方式是指多个服 务小区组的集合为{服务小区1(对应第一高层索引值的CORESET),服务小区1(对应 第二高层索引值的CORESET),服务小区2{服务小区1(对应第一高层索引值的 CORESET)}。
然后终端设备根据多个服务小区组的集合和其他的参数(下行数据信道接收时机、下 行控制信道检测时机)的排序生成反馈码本。
可选地,作为又一种实现方式,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为PDSCH的配置参数,具体为下行控制信道中的数据分配指示,则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满足以下规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标识由小到大;同一服务小区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的标识由小到大;同一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数据分配指示按照预设顺序排序。对应的,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上述规则,确定与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终端设备在同一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可以接收到一个或多个下行控制信道,其 中,下行控制信道中包含了指示信息:数据分配指示(data assignment indicator,DAI)。DAI 的指示信息可以对应多个取值,其对应的反馈信息的顺序与该多个取值的预设顺序一致。 例如有四个DAI,的取值分别为1,2,3,4。DAI的4个取值按照预设顺序排序,举例来讲, 预设顺序为:1-2-3-4-1-2…。例如,假设一个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收到两个下行控制 信道,该两个下行控制信道各自对应的DAI取值为1和2,则取值为1的DAI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调度的PDSCH的反馈结果在取值为2的DAI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调度的PDSCH的反馈结果的前面;再如,假设一个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收到两个下行控制 信道,各自对应的DAI取值为4和1,则取值为4的DAI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调度的 PDSCH的反馈结果在取值为1的DAI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调度的PDSCH的反馈结果 的前面。
上述的DAI的指示信息的取值1~4是举例。意思就是说DAI的指示对应了多个取值, 这个多个取值满足某预设顺序。这个预设顺序可以是预定义的,也可以是高层配置的,或 者DCI指示的。
另外,可以设定在同一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检测到的多个下行控制信道,其所携 带的DAI的取值必须为预设顺序中的连续值,比如说,可以分别是1和2,或2和3,或 3和4,或4和1,但是不能是1和3,也不能是2和4,也不能是4和2等等。
可选的,这里说的多个下行控制信道是指的在同一个服务小区内的下行控制信道。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DAI的取值的预设顺序与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的顺序是 一致的,换句话说,DAI的取值在预设顺序中的顺序与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的顺序是 对应的,比如都是升序或都是降序。例如,DCI按照其标识从小到大排序,则DCI1对应 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小,其在DAI取值预设顺序中也在前面,DCI2对应的下行控 制配置参数的标识大,其在DAI取值预设顺序中也在后面。
这里的DAI是计数DAI(counter DAI),它的取值表示的是当前检测时机接收到的PDCCH是第几个,以便于终端按顺序生成反馈码本。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既有动态调度的下行数据信道,又存在半静态调度的 下行数据信道,终端设备还可以将半静态调度的下行数据信道(比如,SPS PDSCH)对应的反馈信息放在反馈码本中。示例性地,终端设备生成的反馈码本中的反馈信息包括以下内容:动态调度的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以及,半静态调度的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这里对“动态调度的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以及,“半静态调度的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之间的排序不作具体限定。举例来说,终端设备可以将SPS PDSCH对应的反馈信息置于动态调度的下行数据信道的反馈信息后面,比如,若高层索 引值0和1,则将SPS PDSCH对应的反馈信息置于动态调度的高层索引值0和1整体对 应的反馈信息后面;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将SPS PDSCH对应的反馈信息置于动态调度的 下行数据信道的某个下行控制参数(比如,高层索引值为0)对应的反馈信息后面,对此 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所述方法200还包括: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确定 一个服务小区下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能够调度的传输块TB个数(最大TB个数)。也 就是说,终端设备可以基于下行控制配置参数(比如,CORESET配置参数),决定一个 服务小区下的一个DCI中能够调度的最大TB个数。
可选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以及DCI中配置的最大TB个数,确定所述一个服务小区下DCI中能够调度的传输块TB个数。这里,DCI中配置的 最大TB个数并非实际调度的TB个数。终端设备需要结合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 确定实际调度中一个服务小区下DCI中能够调度的传输块TB个数。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以及DCI中配置的最大 TB个数,确定所述一个服务小区下DCI中能够调度的传输块TB个数,包括:
所述一个服务小区下DCI中能够调度的传输块TB的个数与所述DCI中配置的最大TB个数和CORESET配置参数的取值的个数有关;或者,
所述一个服务小区下DCI中能够调度的传输块TB的个数基于所述DCI中配置的最大 TB个数和CORESET配置参数的取值的个数确定;或者,
所述一个服务小区下DCI中能够调度的传输块TB的个数基于所述DCI中配置的最大 TB个数、CORESET配置参数的取值的个数,预设值确定。
可选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以及DCI中配置的最大TB个数,确定所述一个服务小区下DCI中能够调度的传输块TB个数,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下式确定所述一个服务小区下DCI中能够调度的传输块TB个数:
H=max(X,ceil(MaxTB#/N)),
其中,H是一个服务小区下DCI中能够调度的传输块TB个数,max()是取最大,MaxTB#是DCI中配置的最大TB个数,ceil()是向上取整,N是配置的CORESET配置参 数的取值的个数,X为正整数。N是number的简称。
例如,假设CORESET配置参数为index,DCI中配置的最大TB个数为2,若index 取值为0,1,2,即取值个数为3,则采用上述公式,可以得到一个DCI中实际能够调度的 TB个数为2。
又例如,假设DCI配置的最大TB个数为1,CORESET配置参数为index,CORESET1(index配0),CORESET2(index配0),CORESET3(index配0),CORESET4(index 配1),CORESET5(index配1),这样,index一共有0和1两种取值,则DCI中可调 度的TB个数实际为1个。
如果配置的CORESET配置参数的取值只有一个取值或没有配置,比如index只能取1,则终端设备认为DCI中的TB域个数就是配置的最大的TB个数。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下式确定所述一个服务小区下DCI中能够调度的 传输块TB个数:
H=max(X,ceil(MaxTB#/N)),
其中,H是一个服务小区下DCI中能够调度的传输块TB个数,max()是取最大,MaxTB#是DCI中配置的最大TB个数,ceil()是向上取整,N是配置的CORESET配置参 数的取值的个数,X为预设值,X为正整数,比如,X为2或4。
应理解,上述公式或举例只是示例性地描述,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 定。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案可以进行合理的组合使用,并且实施例中出现的各 个术语的解释或说明可以在各个实施例中互相参考或解释,对此不作限定。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 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上述各个过程涉及的各种数字编 号或序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上文结合图1至图8详细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传输HARQ反馈信息的方法。下面将结合图6至图8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应理解,方法实施例所描 述的技术特征同样适用于以下装置实施例。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如图6所示,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包括收发单元1100和处理单元120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1000可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例 如,可以为终端设备,或者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
具体地,该通信装置1000可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200或方法200中的终端设备,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2中方法200中的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的 单元。并且,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中方 法200中的终端设备相应流程。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1100和处理单元1200可分别用于:
收发单元1100,用于在至少一个时间单元上接收来自不同服务小区的多个下行数据 信道,其中,至少有一个时间单元上接收的下行数据信道至少来自同一服务小区;所述同 一服务小区的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不同。
处理单元1200,用于获取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所述处理单元1200还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生成所述多个下行数据信道的反馈码本,所述反馈码本中包括所述多个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1200还用于,确定所述多个下行数据信道中每个下行数据信 道的接收时机;其中,所述处理单元1200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生成所述多个下行数据信道的反馈码本,具体包括:基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以及服务小区标识,确定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
可选地,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满足以下规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反馈信息 对应的服务小区标识由小到大;同一服务小区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 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的标识由小到大;同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的 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由小到 大。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1200还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以及服务小区标识,确定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比特数。
可选地,所述收发单元1100还用于:接收多个下行控制信道;所述处理单元1200还用于,确定所述多个下行控制信道中每个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其中,所述处理单元1200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生成所述多个下行数据信道的反馈码本,具体包括:基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以及服务小区标识,确定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
可选地,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满足以下规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反馈信息 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的标识由小到大;同一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的标识对 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标识由小到大;同一服务小区 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由小到 大。
可选地,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满足以下规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反馈信息 对应的服务小区标识由小到大;同一服务小区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 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的标识由小到大;同一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对 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数据分配指示按照预 设顺序排序。
终端设备的收发单元1100在同一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可以接收到一个或多个下 行控制信道,其中,下行控制信道中包含了指示信息:数据分配指示(dataassignment indicator,DAI)。DAI的指示信息可以对应多个取值,其对应的反馈信息的顺序与该多个取 值的预设顺序一致。例如有四个DAI,的取值分别为1,2,3,4。DAI的4个取值按照预设顺 序排序,举例来讲,预设顺序为:1-2-3-4-1-2…。例如,假设一个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 机收到两个下行控制信道,该两个下行控制信道各自对应的DAI取值为1和2,则取值为 1的DAI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调度的PDSCH的反馈结果在取值为2的DAI对应的下行 控制信道所调度的PDSCH的反馈结果的前面;再如,假设一个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收到两个下行控制信道,各自对应的DAI取值为4和1,则取值为4的DAI对应的下行 控制信道所调度的PDSCH的反馈结果在取值为1的DAI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调度的 PDSCH的反馈结果的前面。
上述的DAI的指示信息的取值1~4是举例。意思就是说DAI的指示对应了多个取值, 这个多个取值满足某预设顺序。这个预设顺序可以是预定义的,也可以是高层配置的,或 者DCI指示的。
另外,可以设定在同一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检测到的多个下行控制信道,其所携 带的DAI的取值必须为预设顺序中的连续值,比如说,可以分别是1和2,或2和3,或 3和4,或4和1,但是不能是1和3,也不能是2和4,也不能是4和2等等。
可选的,这里说的多个下行控制信道是指的在同一个服务小区内的下行控制信道。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DAI的取值的预设顺序与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的顺序是 一致的,换句话说,DAI的取值在预设顺序中的顺序与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的顺序是 对应的,比如都是升序或都是降序。例如,DCI按照其标识从小到大排序,则DCI1对应 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小,其在DAI取值预设顺序中也在前面,DCI2对应的下行控 制配置参数的标识大,其在DAI取值预设顺序中也在后面。
这里的DAI是计数DAI(counter DAI),它的取值表示的是当前检测时机接收到的PDCCH是第几个,以便于终端的处理单元1200按顺序生成码本。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1200还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以及服务小区标识,确定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比特数。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1200还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确定一个服务小区下下行控制信息DCI中能够调度的传输块TB个数。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1200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确定一个服 务小区下DCI中调度的传输块TB个数,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以及DCI中配置的最大TB个数,确定所述一个服务小区下DCI中能够调度的传输块TB个数。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1200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以及DCI中配置的最大TB个数,确定所述一个服务小区下DCI中能够调度的传输块TB个数,具体 包括:
根据下式确定所述一个服务小区下DCI中能够调度的传输块TB个数:
H=max(X,ceil(MaxTB#/N)),
其中,H是一个服务小区下DCI中能够调度的传输块TB个数,max()是取最大,MaxTB#是DCI中配置的最大TB个数,ceil()是向上取整,N是配置的CORESET配置参 数的取值的个数,X为正整数。
可选地,所述下行控制配置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高层参数索引、传输 配置指示TCI状态索引。
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 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000为终端设备时,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收发单元1100可对应于图7中示出的终端设备2000中的收发器2020,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处理单元1200 可对应于图7中示出的终端设备2000中的处理器2010。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000为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时,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收 发单元1200可以为输入/输出接口。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1000可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 例如,可以为网络设备,或者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
具体地,该通信装置1000可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200中的网络设备,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2中方法600中的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 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中方法200中的网 络设备相应流程。
收发单元1100,用于发送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信道;
所述收发单元1100还用于,接收反馈码本,所述反馈码本中包括所述多个下行数据 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处理单元1200,用于根据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在所述反馈码本中确定与所 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1200用于根据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在所述反馈码本 中确定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具体包括:基于根据至少一个下行控 制配置参数,每个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服务小区标识,确定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 息的排序;基于所述排序,在所述反馈信息中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 馈信息。
可选地,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满足以下规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反馈信息 对应的服务小区标识由小到大;同一服务小区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 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的标识由小到大;同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的 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由小到 大。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1200还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以及服务小区标识,确定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比特数。
可选地,所述收发单元1100还用于:发送多个下行控制信道;其中,所述处理单元1200用于根据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在所述反馈码本中确定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具体包括:基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所述多个下行控制信道中每个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以及服务小区标识,确定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基于所述排序,在所述反馈信息中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满足以下规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反馈信息 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的标识由小到大;同一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对应的反 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标识由小到大;同一服务小区标识对 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由小到大。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1200还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以及服务小区标识,确定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比特数。
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 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000为网络设备时,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收发单元1100可对应于图8中示出的网络设备3000中的收发器3200,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处理单元1200 可对应于图8中示出的网络设备3000中的处理器3100。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000为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时,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收 发单元1100可以为输入/输出接口。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2000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2000可应用于 如图1所示的系统中,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如图7所示,该终端设备2000包括处理器2010和收发器2020。可选地,该终端设备2000还包括存储器2030。其 中,处理器2010、收发器2002和存储器2030之间可以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 递控制或数据信号,该存储器203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2010用于从该存储器 2030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控制该收发器2020收发信号。可选地,终端设备2000 还可以包括天线2040,用于将收发器2020输出的上行数据或上行控制信令通过无线信号 发送出去。
上述处理器2010可以和存储器2030可以合成一个处理装置,处理器2010用于执行存储器203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上述功能。具体实现时,该存储器2030也可以集成 在处理器2010中,或者独立于处理器2010。该处理器2010可以与图6中的处理单元对 应。
上述收发器2020可以与图6中的通信单元对应,也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器2020可以包括接收器(或称接收机、接收电路)和发射器(或称发射机、发射电路)。其中, 接收器用于接收信号,发射器用于发射信号。
应理解,图7所示的终端设备2000能够实现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终端设备的各个过程。终端设备20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 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细描述。
上述处理器2010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由终端设备内部实现的动 作,而收发器2020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或从 网络设备接收的动作。具体请见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上述终端设备2000还可以包括电源2050,用于给终端设备中的各种器件或 电路提供电源。
除此之外,为了使得终端设备的功能更加完善,该终端设备2000还可以包括输入单 元2060、显示单元2070、音频电路2080、摄像头2090和传感器2100等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音频电路还可以包括扬声器2082、麦克风2084等。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例如可以为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该基站3000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系统中,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如图所示,该基站30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如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3100和一个或多个基带单元(BBU)(也可称为分布式单元(DU))3200。所述 RRU 3100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或通信单元,与图6中的收发单元1100对应。可选地,该收 发单元3100还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等,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 3101和射频单元3102。可选地,收发单元3100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接收单元 可以对应于接收器(或称接收机、接收电路),发送单元可以对应于发射器(或称发射机、 发射电路)。所述RRU3100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 换。所述BBU 3200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对基站进行控制等。所述RRU 3100与 BBU 3200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基站。
所述BBU 3200为基站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可以与图6中的处理单元1200对应,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如信道编码,复用,调制,扩频等等。例如所 述BBU(处理单元)可以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BBU 3200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 单一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5G网或其他网)。所述BBU 3200还包括存储器3201和处理器3202。所 述存储器3201用以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所述处理器3202用于控制基站进行必要的动 作,例如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所述存储器3201 和处理器320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 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 必要的电路。
应理解,图8所示的基站3000能够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网络设备的各个过程。 基站30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 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细描述。
上述BBU 3200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由网络设备内部实现的动作, 而RRU 3100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或从终端设 备接收的动作。具体请见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 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图 2所示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 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该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图2所示实施例 中网络设备侧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系统,其包括前述的一个或多个终 端设备以及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 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通信的方法。
应理解,上述处理装置可以是一个芯片。例如,该处理装置可以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现成可 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 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还可以是系统芯片(systemon chip,SoC),还可以 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or unit,CPU),还可以是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 NP),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还可以是微控制器 (micro controller unit,MCU),还可以是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 或其他集成芯片。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 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 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 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 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 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 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 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 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 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 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 存取存储器(double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 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 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 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 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 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 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 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 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 盘(solidstate disc,SSD))等。
上述各个装置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和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 完全对应,由相应的模块或单元执行相应的步骤,例如通信单元(收发器)执行方法实施 例中接收或发送的步骤,除发送、接收外的其它步骤可以由处理单元(处理器)执行。具体单元的功能可以参考相应的方法实施例。其中,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部件”、“模块”、“系统”等用于表示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限 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程序或计算机。通 过图示,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驻留在进 程或执行线程中,部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或分布在2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 些部件可从在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部件可例如根据具有 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或网络间的另一部件交互的二个 部件的数据,例如通过信号与其它系统交互的互联网)的信号通过本地或远程进程来通信。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 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个实施例未必一定指相同的 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 例中。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编号“第一”、“第二”…仅仅为了区分不同的对象, 比如为了区分不同的TB,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构成限制,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 此。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中,“当…时”、“若”以及“如果”均指在某种客观情况下网 元会做出相应的处理,并非是限定时间,且也不要求网元实现时一定要有判断的动作,也 不意味着存在其它限定。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A对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 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其 它信息确定B。
还应理解,本文中术语“、”,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 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中出现的类似于“项目包括如下中的一项或多项:A,B,以及C”表述的含义,如无特别说明,通常是指该项目可以为如下中任一个:A;B;C;A和B;A和C; B和C;A,B和C;A和A;A,A和A;A,A和B;A,A和C,A,B和B;A,C 和C;B和B,B,B和B,B,B和C,C和C;C,C和C,以及其他A,B和C的组合。 以上是以A,B和C共3个元素进行举例来说明该项目的可选用条目,当表达为“项目包 括如下中至少一种:A,B,……,以及X”时,即表达中具有更多元素时,那么该项目 可以适用的条目也可以按照前述规则获得。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 或全部步骤,这些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它操作或者各种操作 的变形。此外,各个步骤可以按照本申请实施例呈现的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有可能并 非要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全部操作。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 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 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 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 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 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 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 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 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 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 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 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 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 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 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 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 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 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 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6)

1.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时间单元上接收来自不同服务小区的多个下行数据信道,其中,至少有一个时间单元上接收的下行数据信道至少来自同一服务小区;所述同一服务小区的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不同;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生成所述多个下行数据信道的反馈码本,所述反馈码本中包括所述多个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多个下行数据信道中每个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生成所述多个下行数据信道的反馈码本,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以及服务小区标识,确定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满足以下规则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标识由小到大;
同一服务小区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的标识由小到大;
同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的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由小到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以及服务小区标识,确定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比特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多个下行控制信道;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多个下行控制信道中每个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生成所述多个下行数据信道的反馈码本,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以及服务小区标识,确定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满足以下规则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的标识由小到大;
同一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的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标识由小到大;
同一服务小区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由小到大。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以及服务小区标识,确定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比特数。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确定一个服务小区下下行控制信息DCI中能够调度的传输块TB个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确定一个服务小区下DCI中调度的传输块TB个数,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以及DCI中配置的最大TB个数,确定所述一个服务小区下DCI中能够调度的传输块TB个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以及DCI中配置的最大TB个数,确定所述一个服务小区下DCI中能够调度的传输块TB个数,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下式确定所述一个服务小区下DCI中能够调度的传输块TB个数:
H=max(X,ceil(MaxTB#/N)),
其中,H是一个服务小区下DCI中能够调度的传输块TB个数,max()是取最大,MaxTB#是DCI中配置的最大TB个数,ceil()是向上取整,N是配置的CORESET配置参数的取值的个数,X为正整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配置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高层参数索引、传输配置指示TCI状态索引。
12.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发送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信道;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反馈码本,所述反馈码本中包括所述多个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在所述反馈码本中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在所述反馈码本中确定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根据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每个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服务小区标识,确定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
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排序,在所述反馈信息中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满足以下规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标识由小到大;
同一服务小区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的标识由小到大;
同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的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由小到大。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以及服务小区标识,确定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比特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多个下行控制信道;
其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在所述反馈码本中确定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所述多个下行控制信道中每个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以及服务小区标识,确定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
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排序,在所述反馈信息中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满足以下规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的标识由小到大;
同一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标识由小到大;
同一服务小区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由小到大。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以及服务小区标识,确定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比特数。
19.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在至少一个时间单元上接收来自不同服务小区的多个下行数据信道,其中,至少有一个时间单元上接收的下行数据信道至少来自同一服务小区;所述同一服务小区的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不同;
处理单元,用于获取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生成所述多个下行数据信道的反馈码本,所述反馈码本中包括所述多个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多个下行数据信道中每个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生成所述多个下行数据信道的反馈码本,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以及服务小区标识,确定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标识由小到大;
其中,同一服务小区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的标识由小到大;
其中,同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的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由小到大。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以及服务小区标识,确定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比特数。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接收多个下行控制信道;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多个下行控制信道中每个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生成所述多个下行数据信道的反馈码本,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以及服务小区标识,确定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满足以下规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的标识由小到大;
同一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的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标识由小到大;
同一服务小区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由小到大。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以及服务小区标识,确定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比特数。
26.根据权利要求19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确定一个服务小区下下行控制信息DCI中能够调度的传输块TB个数。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确定一个服务小区下DCI中调度的传输块TB个数,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以及DCI中配置的最大TB个数,确定所述一个服务小区下DCI中能够调度的传输块TB个数。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以及DCI中配置的最大TB个数,确定所述一个服务小区下DCI中能够调度的传输块TB个数,具体包括:
根据下式确定所述一个服务小区下DCI中能够调度的传输块TB个数:
H=max(X,ceil(MaxTB#/N)),
其中,H是一个服务小区下DCI中能够调度的传输块TB个数,max()是取最大,MaxTB#是DCI中配置的最大TB个数,ceil()是向上取整,N是配置的CORESET配置参数的取值的个数,X为正整数。
29.根据权利要求19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配置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高层参数索引、传输配置指示TCI状态索引。
30.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发送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信道;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反馈码本,所述反馈码本中包括所述多个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在所述反馈码本中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在所述反馈码本中确定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具体包括:
基于根据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每个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服务小区标识,确定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
基于所述排序,在所述反馈信息中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满足以下规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标识由小到大;
同一服务小区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的标识由小到大;
同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的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由小到大。
33.根据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时机,以及服务小区标识,确定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比特数。
3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发送多个下行控制信道;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在所述反馈码本中确定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所述多个下行控制信道中每个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以及服务小区标识,确定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
基于所述排序,在所述反馈信息中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排序满足以下规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的标识由小到大;
同一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标识由小到大;
同一服务小区标识对应的反馈信息满足以下规则: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下行控制配置参数的标识由小到大。
36.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配置参数,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时机,以及服务小区标识,确定所述反馈码本中反馈信息的比特数。
CN201911193052.4A 2019-08-16 2019-11-28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23986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102460 WO2021031754A1 (zh) 2019-08-16 2020-07-16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09615 2019-08-16
CN201910760961 2019-08-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8630A true CN112398630A (zh) 2021-02-23
CN112398630B CN112398630B (zh) 2022-06-14

Family

ID=74603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93052.4A Active CN112398630B (zh) 2019-08-16 2019-11-28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98630B (zh)
WO (1) WO202103175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47925A (zh) * 2021-05-12 2022-11-1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确定反馈信息码本的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394949A (zh) * 2022-06-30 2024-01-12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91892A1 (en) * 2008-10-10 2010-04-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feedback by multiple description cod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872303A (zh) * 2016-09-26 2018-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8111196A (zh) * 2012-06-04 2018-06-01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传递多个传输点的信道状态信息(csi)
CN108809524A (zh) * 2017-04-28 2018-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20190081835A1 (en) * 2017-09-12 2019-03-14 Mediatek Inc. Utilization Of SRS For RPD Calib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19099670A1 (en) * 2017-11-15 2019-05-23 Idac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rq-ack codebook size determination and resource selection in n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99007B2 (en) * 2018-01-23 2021-05-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spatial diversity in a coordinated multipoint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91892A1 (en) * 2008-10-10 2010-04-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feedback by multiple description cod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111196A (zh) * 2012-06-04 2018-06-01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传递多个传输点的信道状态信息(csi)
CN107872303A (zh) * 2016-09-26 2018-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8809524A (zh) * 2017-04-28 2018-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20190081835A1 (en) * 2017-09-12 2019-03-14 Mediatek Inc. Utilization Of SRS For RPD Calib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19099670A1 (en) * 2017-11-15 2019-05-23 Idac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rq-ack codebook size determination and resource selection in nr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TT: "R1-1706448 "Summary on Multi-TRP and Multi-panel transmission"", 《3GPP TSG_RAN\WG1_RL1》 *
ZTE: "R1-1707117 "Multi-TRP Transmission and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3GPP TSG_RAN\WG1_RL1》 *
吴旭光: ""LTE-A中协作多点传输协作集选择及反馈机制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杨航: ""面向5GMIMO系统的信息反馈与开销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31754A1 (zh) 2021-02-25
CN112398630B (zh) 202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58151B2 (en) Feedbac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KR102499381B1 (ko) 모바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신호 송수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8293253B (zh) 信息比特封装
US11743868B2 (en) Short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arrangement
JP7370977B2 (ja) データ再伝送に関するコードブックフィードバック
US2020008478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533150B2 (en) Feedbac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1200871B (zh) 接收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875814A (zh) 发送和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信息的方法、通信装置
US10820311B2 (en)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VRB-to-PRB mapping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JP2018515004A (ja) 制御情報を送信するための方法、ユーザ機器、及び基地局
US20220224452A1 (en) Feedbac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351840A (zh) 资源确定方法和装置
WO2019154126A1 (zh) 反馈码本确定方法及装置
US20170135073A1 (e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or Enhanc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and Traffic Adaptation
CN112398630B (zh)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11102674B2 (en)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feedback acknowledge information
CN112311501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US20210337529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818714B2 (en)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2020002211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98661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uplink transmission tim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20174524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CN111431675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390698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介质以及程序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