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98515A - 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98515A
CN112398515A CN201910749256.5A CN201910749256A CN112398515A CN 112398515 A CN112398515 A CN 112398515A CN 201910749256 A CN201910749256 A CN 201910749256A CN 112398515 A CN112398515 A CN 1123985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e
different
downlink data
transmission time
time un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492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98515B (zh
Inventor
施弘哲
任翔
纪刘榴
杭海存
毕晓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4925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985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985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85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985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85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设备,以期可以提升信道估计性能,降低资源的浪费,提升传输的鲁棒性。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在不同的传输时间单元上传输同一下行数据,同一下行数据的发送预编码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中,不同传输时间单元关联至少两个不同的准共址QCL信息。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同一下行数据的发送预编码precoder是否相同,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基于指示信息指示的下行数据的发送预编码precoder是否相同,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接收下行数据,并确定是否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进行联合信道估计。

Description

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设备置。
背景技术
在未来的通信系统中,例如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中,会利用高频段进行通信传输。为了在高频场景下对抗路径损耗,网络设备会使用更大规模的发射天线阵列,使用模拟波束赋形来获得增益。实现波束赋形的技术手段,在某些系统中,如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系统,被称为预编码(precoding),实现预编码的手段包括在信号发出去之前乘上一个预编码矩阵(precodingmatrix)。
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提出了一些方案,例如,多点传输技术。多点传输技术下,来自多个网络设备,如多个传输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的信道之间存在信道多样性,采用重复发送的方式可以提升通信链路的可靠性,因此多点传输技术可用于增强一些业务的可靠性。
在下行重复传输中,网络设备侧的预编码是实现行为,换句话说,网路设备可能在不同的传输时间单元上采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或者,网络设备也可能在不同的传输时间单元上采用不同的预编码矩阵。对于终端设备来说,终端设备接收每一个传输时间单元的数据时,一般都会做独立信道估计,在一些信道估计精度下降的场景中,例如高速移动场景,独立信道估计的精度有限,无法进一步提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设备,以期可以提升信道估计性能,降低资源的浪费,进一步提升传输的鲁棒性。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电路执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该方法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同一下行数据的发送预编码precoder是否相同,其中,所述不同传输时间单元关联至少两个不同的准共址QCL信息;基于所述指示信息,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不同传输时间单元接收所述下行数据。
可以理解,预编码precoder,可以替换为预编码矩阵(precoding matrix),或者,可以替换为预编码向量。
可以理解,终端设备基于指示信息在不同传输单元接收下行数据,可以表示,终端设备基于获取到的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同一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是否相同的前提下,去接收下行数据。一种可能的情况,终端设备基于指示信息确定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相同,那么终端设备可以在该不同传输时间单元进行联合信道估计。又一可能的情况,终端设备基于指示信息确定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不同,那么终端设备可以在该不同传输时间单元独立地进行信道估计。
不同传输时间单元关联至少两个不同的准共址(quasi-co-location,QCL),可以表示,至少两个传输时间单元关联的QCL不同;或者可以表示,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关联至少两个不同的QCL。以第一传输时间单元和第二传输时间单元为例,第一传输时间单元和第二传输时间单元关联两个不同的QCL,可以表示在第一传输时间单元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关联的QCL和在第二传输时间单元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关联的QCL不同。
可选地,precoder是否相同,可以表示precoder相同或precoder不同,例如,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同一下行数据的precoder相同或precoder不同。或者,precoder是否相同,可以表示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或没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例如,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同一下行数据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或没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
可选地,QCL信息可以包括:QCL类型(type)、参考信号资源类型、参考信号资源索引等信息。关于不同的QCL信息和相同的QCL信息见下文实施例描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重复传输下行数据时,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指示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是否相同。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指示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相同或不同,从而终端设备可以基于发送precoder相同或者发送precoder不同去接收数据,又如,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指示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有没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从而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或没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去接收数据。这样,终端设备可以做出合适的处理,如终端设备可以确定是否要做联合信道估计。例如,指示precoder相同或者指示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去联合信道估计。又如,指示precoder不同或者指示没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去独立的信道估计。这样不仅可以提升通信性能、提升信道估计性能,进一步也可以提升传输的鲁棒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关联相同QCL的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所述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是否相同。
可选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网络设备的指示,确定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相同,终端设备可以进一步根据该不同传输时间单元所关联的QCL信息判断,是否可以在该不同传输时间单元进行联合信道估计。
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指示终端设备所有关联相同QCL的传输时间单元上的发送precoder相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网络设备的指示在关联相同QCL的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上进行联合信道估计。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承载于调度所述下行数据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天线端口指示域,其中,所述天线端口指示域指示至少两种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配置中的一种DMRS端口配置,所述至少两种DMRS端口配置中DMRS端口数量相同。
可选地,天线端口(antenna port)指示域能够指示至少两种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配置,网络设备根据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是否相同,向终端设备指示对应的DMRS端口配置。
可选地,DMRS端口配置与发送precoder是否相同具有对应关系,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DMRS端口配置,结合该对应关系,确定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是否相同。
示例性地,至少两种DMRS端口配置包括第一DMRS端口配置和第二DMRS端口配置。例如,第一DMRS端口配置对应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相同,第二DMRS端口配置对应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相同。当天线端口指示域指示第一DMRS端口配置时,终端设备确定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相同;当天线端口指示域指示第二DMRS端口配置时,终端设备确定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不同。又如,第一DMRS端口配置对应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第二DMRS端口配置对应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没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当天线端口指示域指示第一DMRS端口配置时,终端设备确定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当天线端口指示域指示第二DMRS端口配置时,终端设备确定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没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下行数据(如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channel,PDSCH))重复传输中,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上传输的下行数据被认为具有相同的DMRS天线端口和传输层数。因此,可以通过复用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DMRS)的冗余行,无需增加额外的信令开销,便可以指示重复传输的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是否相同,不仅可以提升信道估计性能,而且节省信令开销。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种DMRS端口配置满足以下任一条件:码分复用CDM组的个数相同,且端口号不同;CDM组的个数相同,端口号不同,且不同的端口号来自不同的CDM组;CDM组的个数相同,端口号不同,且不同的端口号来自相同的CDM组;或,CDM组的个数不同,且端口号相同。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承载于调度所述下行数据的DCI中的新数据指示NDI域。
可选地,指示信息承载于调度下行数据的DCI中的处于使能(enable)状态的NDI域。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考虑到在重复传输场景下,相当于在发送端多次重传了数据,在重复传输失败之后,再重传的意义已经不大。因此,DCI中比特位在某些传输模式下,如重复传输,仍然按照原有机制运转有益效果几乎为零。因此可以复用NDI域,无需增加额外的信令开销,便可以指示重复传输的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是否相同,不仅可以提升信道估计性能,而且节省信令开销。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满足以下至少一个条件的情况,所述指示信息承载于所述NDI域中:所述DCI指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的标识ID属于预定义的ID、或所述下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次数大于预设阈值。
可选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进程的标识ID属于预定义的ID,例如,可以是HARQ进程的标识ID为预定义的ID;又如,也可以是预定义多个ID,HARQ进程的标识ID属于该预定义的多个ID。
下行数据的重复次数,也可以称为重复传输次数,或者也可以称为传输时间单元的个数,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下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次数可以是一个时隙内的重复次数,也可以是时隙间的重复次数。例如,上述条件可以包括:一个时隙内的重复次数大于预设阈值,或者,时隙间的重复次数大于预设阈值,也可以是跨时隙的重复次数大于阈值。
可选地,下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次数,可以是只统计关联相同TCI的传输时间单元。换句话说,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次数,可以是关联相同TCI的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次数。例如,上述条件可以包括:关联相同TCI的传输时间单元的个数大于预设阈值。
可选地,下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次数,可以是所有的传输时间单元,如无论是否跨时隙。也就是说,不管TCI是否相同,计算所有的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次数。例如,上述条件可以包括:所有传输时间单元的个数大于预设阈值。
此外,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再复用NDI域,继而不仅可以与其他业务下正常的NDI翻转指示区分,而且可以保证其他正常通信业务不受其影响或限制。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所述不同传输时间单元发送的所述下行数据关联多个传输配置指示TCI,其中,关联相同TCI的所述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相同。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相同的TCI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情况:TCI状态(TCI-state)的索引相同、或TCI-state中包括的参考信号资源索引相同。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指示信息,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不同传输时间单元发送的所述下行数据,包括:在所述不同传输时间单元所述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相同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不同传输时间单元进行联合信道估计。
可选地,在所述不同传输时间单元所述下行数据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不同传输时间单元可以进行联合信道估计。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电路执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该方法可以包括:生成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同一下行数据的发送预编码precoder是否相同,其中,所述不同传输时间单元关联至少两个不同的准共址QCL信息;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重复传输下行数据时,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指示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是否相同,从而便于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指示信息,即基于precoder是否相同,去接收数据。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信道估计性能,进一步也可以提升传输的鲁棒性。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关联相同QCL的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所述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是否相同。
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指示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相同。
可选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所有关联相同QCL的传输时间单元上的precoder相同。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所述指示信息,包括:发送调度所述下行数据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天线端口指示域,所述天线端口指示域中携带所述指示信息;其中,所述天线端口指示域指示至少两种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配置中的一种DMRS端口配置,所述至少两种DMRS端口配置中DMRS端口数量相同。
可选地,天线端口指示域中携带所述指示信息,可以理解为,通过天线端口指示域指示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同一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是否相同。
可选地,天线端口指示域能够指示至少两种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配置,网络设备根据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是否相同,向终端设备指示对应的DMRS端口配置。
可选地,DMRS端口配置与precoder是否相同的对应关系,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DMRS端口配置,结合该对应关系,确定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是否相同。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下行数据(如PDSCH)重复传输中,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上传输的下行数据被认为具有相同的DMRS天线端口和传输层数。因此,可以通过复用DMRS的冗余行,无需增加额外的信令开销,便可以指示重复传输的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是否相同,不仅可以提升信道估计性能,而且节省信令开销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种DMRS端口配置满足以下任一条件:码分复用CDM组的个数相同,且端口号不同;CDM组的个数相同,端口号不同,且不同的端口号来自不同的CDM组;CDM组的个数相同,端口号不同,且不同的端口号来自相同的CDM组;或,CDM组的个数不同,且端口号相同。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所述指示信息,包括:发送调度所述下行数据的DCI中的新数据指示NDI域,所述NDI域中携带所述指示信息。
可选地,NDI域中携带所述指示信息,可以理解为,通NDI域指示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同一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是否相同。
可选地,指示信息承载于调度下行数据的DCI中的处于使能(enable)状态的NDI域。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满足以下至少一个条件的情况,所述NDI域中携带所述指示信息:所述DCI指示的HARQ进程的标识ID属于预定义的ID、或所述下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次数大于预设阈值。
下行数据的重复次数,也可以称为重复传输次数,或者也可以称为传输时间单元的个数,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下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次数可以是一个时隙内的重复次数,也可以是时隙间的重复次数。例如,上述条件可以包括:一个时隙内的重复次数大于预设阈值,或者,时隙间的重复次数大于预设阈值,也可以是跨时隙的重复次数大于阈值。
可选地,下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次数,可以是只统计关联相同TCI的传输时间单元。换句话说,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次数,可以是关联相同TCI的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次数。例如,上述条件可以包括:关联相同TCI的传输时间单元的个数大于预设阈值。
可选地,下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次数,可以是所有的传输时间单元,如无论是否跨时隙。也就是说,不管TCI是否相同,计算所有的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次数。例如,上述条件可以包括:所有传输时间单元的个数大于预设阈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所述不同传输时间单元发送的所述下行数据关联多个TCI,其中,关联相同TCI的所述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相同。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相同的TCI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情况:TCI-state的索引相同、或TCI-state中包括的参考信号资源索引相同。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具体地,所述通信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的模块。
可选地,所述通信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或者,也可以为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电路。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具体地,所述通信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的模块。
可选地,所述通信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或者,也可以为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电路。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使得所述通信装置行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与接口,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接口与外部进行通信,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实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具体地,所述接口接收指示信息,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同一下行数据的发送预编码precoder是否相同,其中,所述不同传输时间单元关联至少两个不同的准共址QCL信息;所述接口还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基于所述指示信息,控制在所述不同的传输时间单元对所述下行数据的接收操作。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关联相同QCL信息的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所述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是否相同。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承载于调度所述下行数据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天线端口指示域,其中,所述天线端口指示域指示至少两种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配置中的一种DMRS端口配置,所述至少两种DMRS端口配置中DMRS端口数量相同。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种DMRS端口配置满足以下任一条件:码分复用CDM组的个数相同,且端口号不同;CDM组的个数相同,端口号不同,且不同的端口号来自不同的CDM组;CDM组的个数相同,端口号不同,且不同的端口号来自相同的CDM组;或,CDM组的个数不同,且端口号相同。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承载于调度所述下行数据的DCI中的新数据指示NDI域。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满足以下至少一个条件的情况,所述指示信息为所述NDI域:所述DCI指示的HARQ进程的标识ID属于预定义的ID、或所述下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次数大于预设阈值。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所述不同传输时间单元发送的所述下行数据关联多个TCI,其中,关联相同TCI的所述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相同。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相同的TCI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情况:TCI-state的索引相同、或TCI-state中包括的参考信号资源索引相同。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不同传输时间单元所述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相同的情况下,在所述不同传输时间单元进行联合信道估计。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与接口,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接口与外部进行通信,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实现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
具体地,所述处理器,用于生成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同一下行数据的发送预编码precoder是否相同,其中,所述不同传输时间单元关联至少两个不同的准共址QCL信息;所述接口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关联相同QCL信息的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所述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是否相同。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口发送调度所述下行数据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天线端口指示域,所述天线端口指示域中携带所述指示信息;其中,所述天线端口指示域指示至少两种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配置中的一种DMRS端口配置,所述至少两种DMRS端口配置中DMRS端口数量相同。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种DMRS端口配置满足以下任一条件:码分复用CDM组的个数相同,且端口号不同;CDM组的个数相同,端口号不同,且不同的端口号来自不同的CDM组;CDM组的个数相同,端口号不同,且不同的端口号来自相同的CDM组;或,CDM组的个数不同,且端口号相同。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口发送调度所述下行数据的DCI中的新数据指示NDI域,所述NDI域中携带所述指示信息。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满足以下至少一个条件的情况,所述NDI域中携带所述指示信息:所述DCI指示的HARQ进程的标识ID属于预定义的ID、或所述下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次数大于预设阈值。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所述不同传输时间单元发送的所述下行数据关联多个TCI,其中,关联相同TCI的所述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相同。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相同的TCI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情况:TCI-state的索引相同、或TCI-state中包括的参考信号资源索引相同。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通信装置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通信装置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通信装置实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通信装置实现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重复传输下行数据时,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指示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是否相同,从而终端设备可以基于precoder是否相同去接收数据,以便终端设备可以做出合适的处理。如终端设备可以基于precoder是否相同确定是否可以联合信道估计。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信道估计性能,进一步也可以提升传输的鲁棒性。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一示意图;
图2中的(1)和(2)为多点传输的示意图;
图3为重复传输的一示意图;
图4为重复传输的又一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6至图8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重复传输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一示意性框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又一示意性框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未来的第五代(5th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等。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信,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MTC),以及车联网系统中的通信。其中,车联网系统中的通信方式统称为V2X(X代表任何事物),例如,该V2X通信包括:车辆与车辆(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车辆与路边基础设施(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通信、车辆与行人之间的通信(vehicle to pedestrian,V2P)或车辆与网络(vehicle to network,V2N)通信等。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结合图1详细说明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00的一示意图。如1图所示,该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设备,例如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111、网络设备112、以及网络设备113,该无线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例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21和终端设备122。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均可配置多个天线,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可使用多天线技术通信。
网络设备111、网络设备112、以及网络设备113,可以是同一小区中的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也可以是不同小区中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应理解,本申请各实施例还可以应用在一个网络设备的多天线面板相当于多TRP的场景下。
在通信系统100中,网络设备111、网络设备112、以及网络设备113,彼此之间可通过回程(backhaul)链路通信,该回程链路可以是有线回程链路(例如光纤、铜缆),也可以是无线回程链路(例如微波)。网络设备111和网络设备112可以进行相互协同,来为终端设备121提供服务,因此,终端设备121可通过无线链路分别与网络设备111和网络设备112通信。网络设备111和网络设备113可以进行相互协同,来为终端设备122提供服务,因此,终端设备122可通过无线链路分别与网络设备111和网络设备113通信。
按照收发点之间的通信时延分类,可以将回程分为理想回程(ideal backhaul)和非理想回程(non-ideal backhaul)。理想回程下的两传输节点之间,通信时延可以是微秒级别,与NR中毫秒级别的调度相比,可以忽略不计;非理想回程下的两传输节点之间,通信时延可以是毫秒级别,与NR中毫秒级别的调度相比,无法忽略。
在通信系统100中,网络设备111和网络设备112之间可以理想回程,即可以认为网络设备111和网络设备112之间基本没有传输时延。网络设备111和网络设备113之间可以为非理想回程,意味着网络设备111和网络设备113之间存在一定的传输时延。
示例性地,在通信系统100中,终端设备121处于网络设备111和网络设备112的协作传输状态下。换句话说,网络设备111和网络设备112均可以向终端设备121发送下行控制信息和数据,同样,终端设备121也可以向网络设备111或网络设备112发送上行数据。由于网络设备111和网络设备112之间没有交互时延,因此网络设备111和网络设备112与终端设备121的协作传输可以通过同一个控制信息调度。例如,由其中一个网络设备(如网络设备111或网络设备112)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
此外,网络设备111和网络设备112中的一个或多个还可以分别采用载波聚合技术,在一个或多个CC上为终端设备121调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channel,PDSCH)。例如,网络设备111可以在CC#1和CC#2上为终端设备121调度PDSCH,网络设备112可以在CC#1和CC#3上为终端设备121调度PDSCH。网络设备111和网络设备112所调度的CC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在通信系统100中,终端设备122处于网络设备111和网络设备113的协作传输状态下。换句话说,网络设备111和网络设备113均可以向终端设备122发送下行控制信息和数据,同样,终端设备122也可以向网络设备111或网络设备113发送上行数据。由于网络设备111和网络设备113之间存在交互时延,因此网络设备111和网络设备113与终端设备122的协作传输一般由各自网络设备分别独立调度。例如网络设备111和网络设备113各自发送DCI。
此外,网络设备111和网络设备113中的一个或多个还可以分别采用载波聚合技术,在一个或多个CC上为终端设备122调度PDSCH。例如,网络设备111可以在CC#4和CC#5上为终端设备122调度PDSCH,网络设备113可以在CC#4和CC#6上为终端设备122调度PDSCH。网络设备111和网络设备113所调度的CC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上述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仅是举例说明,适用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并不局限于此。
还应理解,上述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数量的网络设备,或者,上述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数据的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指用户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中可以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交互模块、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信令交互模块、以及物理(physical,PHY)信令交互模块。其中,RRC信令交互模块可以为: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用于发送及接收RRC信令的模块。MAC信令交互模块可以为: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用于发送及接收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media access control control element,MAC-CE)信令的模块。PHY信令及数据可以为: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用于发送及接收上行控制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上下行数据或下行数据的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是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B,eNB或eNodeB),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示例性地,网络设备中也可以包括:RRC信令交互模块、MAC信令交互模块、以及PHY信令交互模块。
在一些部署中,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DU。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 unit,简称AAU)。CU实现网络设备的部分功能,DU实现网络设备的部分功能,比如,CU负责处理非实时协议和服务,实现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PDCP)层的功能。DU负责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服务,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 control,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physical,PHY)层的功能。AAU实现部分物理层处理功能、射频处理及有源天线的相关功能。由于RRC层的信息最终会变成PHY层的信息,或者,由PHY层的信息转变而来,因而,在这种架构下,高层信令,如RRC层信令,也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或者,由DU+AAU发送的。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可以为包括CU节点、DU节点、AAU节点中一项或多项的设备。此外,可以将CU划分为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将CU划分为核心网(core network,CN)中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对本申请中涉及的几个术语做简单说明。
1、波束
波束在NR协议中的体现可以是空域滤波器(spatial filter),或者称空间滤波器(spatial filter)或空间参数(spatial parameters)。用于发送信号的波束可以称为发射波束(transmission beam,Tx beam),可以称为空间发送滤波器(spatial domaintransmit filter)或空间发射参数(spatial domain transmit parameter);用于接收信号的波束可以称为接收波束(reception beam,Rx beam),可以称为空间接收滤波器(spatial domain receive filter)或空间接收参数(spatial domain receiveparameter)。
发射波束可以是指信号经天线发射出去后在空间不同方向上形成的信号强度的分布,接收波束可以是指从天线上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在空间不同方向上的信号强度分布。
应理解,上文列举的NR协议中对于波束的体现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在未来的协议中定义其他的术语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含义的可能。
此外,波束可以是宽波束,或者窄波束,或者其他类型波束。形成波束的技术可以是波束赋形技术或者其他技术。波束赋形技术具体可以为数字波束赋形技术、模拟波束赋形技术或者混合数字/模拟波束赋形技术等。不同的波束可以认为是不同的资源。通过不同的波束可以发送相同的信息或者不同的信息。
可选地,将具有相同或者类似的通信特征的多个波束视为是一个波束。一个波束内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用于传输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和探测信号等。形成一个波束的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天线端口集。
2、波束配对关系
波束配对关系,即,发射波束与接收波束之间的配对关系,也就是空间发射滤波器与空间接收滤波器之间的配对关系。在具有波束配对关系的发射波束和接收波束之间传输信号可以获得较大的波束赋形增益。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发送端和接收端可以通过波束训练来获得波束配对关系。具体地,发送端可通过波束扫描的方式发送参考信号,接收端也可通过波束扫描的方式接收参考信号。具体地,发送端可通过波束赋形的方式在空间形成不同指向性的波束,并可以在多个具有不同指向性的波束上轮询,以通过不同指向性的波束将参考信号发射出去,使得参考信号在发射波束所指向的方向上发射参考信号的功率可以达到最大。接收端也可通过波束赋形的方式在空间形成不同指向性的波束,并可以在多个具有不同指向性的波束上轮询,以通过不同指向性的波束接收参考信号,使得该接收端接收参考信号的功率在接收波束所指向的方向上可以达到最大。
通过遍历各发射波束和接收波束,接收端可基于接收到的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并将测量得到的结果通过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上报发送端。例如,接收端可以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较大的部分参考信号资源上报给发送端,如上报参考信号资源的标识,以便发送端在传输数据或信令时采用信道质量较好的波束配对关系来收发信号。
3、天线端口(antenna port)
天线端口简称端口。可以理解为被接收端所识别的发射天线,或者在空间上可以区分的发射天线。针对每个虚拟天线可以配置一个天线端口,每个虚拟天线可以为多个物理天线的加权组合。根据所承载的信号的不同,天线端口可以分为参考信号端口和数据端口。其中,参考信号端口例如包括但不限于,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DMRS)端口、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触发(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端口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天线端口可以是指DMRS端口(DMRS port)。不同DMRS端口的DMRS占用的时频资源可能不同,或者,正交覆盖码不同。当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端口时,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网络设备所指示的端口接收DMRS,并基于接收到的DMRS解调PDCCH或PDSCH。
此外,与该天线端口相关的参数可以是DMRS端口、DMRS端口组(DMRS port group)或DMRS码分复用(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CDM)组(DMRS CDM group)。终端设备可以基于DCI中指示的天线端口确定DMRS端口,进而确定所属的DMRS端口组或DMRS码分复用组。
需要说明的是,DMRS端口组和DMRS码分复用组可以理解为基于不同的方式对DMRS端口进行分组而得到。天线端口、DMRS端口、DMRS端口组和DMRS码分复用组可以通过索引来区分,也可以通过标识来区分,或者还可通过其他可用于区分不同端口或不同组的信息来区分,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下文实施例中,端口和DMRS端口有时交替使用,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端口表示DMRS端口。
4、准共址(quasi-co-location,QCL)
准共址或者称准同位。具有QCL关系的天线端口对应的信号中具有相同的参数,或者,一个天线端口的参数可用于确定与该天线端口具有QCL关系的另一个天线端口的参数,或者,两个天线端口具有相同的参数,或者,两个天线端口间的参数差小于某阈值。其中,所述参数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时延扩展(delay spread),多普勒扩展(Dopplerspread),多普勒频移(Doppler shift),平均时延(average delay),平均增益,空间接收参数(spatial Rx parameters)。其中,空间接收参数可以包括以下的一项或多项:到达角(angle of arrival,AOA)、平均AOA、AOA扩展、离开角(angle of departure,AOD)、平均离开角AOD、AOD扩展、接收天线空间相关性参数、发送天线空间相关性参数、发射波束、接收波束以及资源标识。
其中,上述角度可以为不同维度的分解值,或不同维度分解值的组合。天线端口为具有不同天线端口编号的天线端口,或,具有相同天线端口号在不同时间或频率或码域资源内进行信息发送或接收的天线端口,或,具有不同天线端口号在不同时间或频率或码域资源内进行信息发送或接收的天线端口。资源标识可以包括:CSI-RS资源标识,或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资源标识,或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signal block,SSB)资源标识,或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上传输的前导序列的资源标识,或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DMRS)的资源标识,用于指示资源上的波束。
在NR协议中,QCL关系可以基于不同的参数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类型A(type A):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扩展、平均时延、时延扩展;
类型B(type B):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扩展;
类型C(type C):多普勒频移、平均时延;以及
类型D(type D):空间接收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QCL为类型D的QCL。下文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QCL可以理解为类型D的QCL,即,基于空间接收参数定义的QCL。
当QCL关系指类型D的QCL关系时,可以认为是空域QCL。当天线端口满足空域QCL关系时,下行信号的端口和下行信号的端口之间,或上行信号的端口和上行信号的端口之间的QCL关系,可以是两个信号具有相同的AOA或AOD,用于表示具有相同的接收波束或发射波束。又例如对于下行信号和上行信号间或上行信号与下行信号的端口间的QCL关系,可以是两个信号的AOA和AOD具有对应关系,或两个信号的AOD和AOA具有对应关系,即可以利用波束互易性,根据下行接收波束确定上行发射波束,或根据上行发射波束确定下行接收波束。
从发送端来看,如果说两个天线端口是空域QCL的,则可以是指这两个天线端口的对应的波束方向在空间上是一致的。从接收端来看,如果说两个天线端口是空域QCL的,则可以是指接收端能够在同一波束方向上接收到这两个天线端口发送的信号。
具有空域QCL关系的端口上传输的信号还可以具有对应的波束,对应的波束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相同的接收波束、相同的发射波束、与接收波束对应的发射波束(对应于有互易的场景)、与发射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对应于有互易的场景)。
具有空域QCL关系的端口上传输的信号还可以理解为使用相同的空间滤波器(spatial filter)接收或发送信号。空间滤波器可以为以下至少之一:预编码,天线端口的权值,天线端口的相位偏转,天线端口的幅度增益。
具有空域QCL关系的端口上传输的信号还可以理解为具有对应的波束对连接(beam pair link,BPL),对应的BPL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相同的下行BPL,相同的上行BPL,与下行BPL对应的上行BPL,与上行BPL对应的下行BPL。
因此,空间接收参数(即,类型D的QCL)可以理解为用于指示接收波束的方向信息的参数。
5、传输配置指示(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icator,TCI)-状态(state)(TCI-state)
TCI-state可用于指示两种参考信号之间的QCL关系。每个TCI-state中可以包括服务小区的索引(ServeCellIndex)、带宽部分(band width part,BWP)标识(identifier,ID)和参考信号资源标识,其中,参考信号资源标识例如可以为以下至少一项:非零功率(non-zero power,NZP)CSI-RS参考信号资源标识(NZP-CSI-RS-ResourceId)、非零功率CSI-RS参考信号资源集标识(NZP-CSI-RS-ResourceSetId)或SSB索引(SSB-Index)。
在此后的通信过程中,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网络设备所指示的TCI-state确定接收波束,网络设备可以基于同一TCI-state确定发射波束。
此外,TCI-state可以是全局配置的。在为不同的小区、不同的BWP配置的TCI-state中,若TCI-state的索引相同,则所对应的TCI-state的配置也相同。
6、预编码
在一些系统中,如OFDM系统中,可以通过预编码(precoding)技术提升多流传输的性能或实现波束赋形等。常规的实现预编码的手段包括在信号发出去之前乘上一个预编码矩阵(precoding matrix),预编码矩阵的一行或一列,可以称为预编码向量。在本申请中,将预编码矩阵和预编码向量统称为预编码(precoder)。基于实现方法和实现目标的不同,预编码矩阵可以在基带与信号相乘,这种实现手段一般称为数字预编码,或者,预编码矩阵也可以在射频天线端直接作用于信号,这种实现手段一般称为模拟预编码。
网络设备可以在已知信道状态的情况下,借助与信道资源相匹配的预编码矩阵来对待发送信号进行处理,使得经过预编码的待发送信号与信道相适配,从而使得接收设备消除信道间影响的复杂度降低。因此,通过对待发送信号的预编码处理,接收信号质量(例如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等)得以提升。
波束赋形技术可以为数字波束赋形技术、模拟波束赋形技术或者混合数字/模拟波束赋形技术等。预编码向量可以包含数字预编码向量、模拟预编码向量、或混合预编码向量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描述简洁,将发送precoder简称为precoder。
7、多点传输技术
通过多点传输技术可以降低小区之间的干扰,提高用户速率。多点传输技术可以包括:联合传输(Joint transmission,JT)、动态点/小区选择(Dynamic cell/Pointselection,DCS/DPS)、协调波束/调度(Coordinated beam forming/scheduling,CB/CS)、以及基于多DCI的多点传输(Multi-DCI based multi-TRP transmission)等。
其中,基于多DCI的多点传输,表示多个TRP分别向同一个终端设备发送各自的PDCCH,每个PDCCH调度对应的PDSCH。
其中,基于CS/CB技术,通过给有用信号增加波束赋形的方式,可以避免在强干扰方向给边缘终端设备发送信号,从而达到协调邻区的干扰的目的。
其中,基于JT技术,多个小区联合给终端设备发送数据,终端设备收到多份有用数据,因此可以提升边缘终端设备的传输速率。
其中,基于DPS/DCS技术,网络动态选择更好的传输点为终端设备服务,这样使得终端设备能够被信号更强的小区服务,此时强度较弱的小区信号则成为干扰,利用这种多个TRP的信道的差异,可以提高终端设备的信号信干噪比。
8、基于多点传输技术的鲁棒性传输方案
多点传输技术下,来自多个传输点的信道之间存在信道多样性,采用重复发送的方式可以提升通信链路的可靠性,因此多点传输技术可用于增强一些业务的可靠性,如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等业务。URLLC的业务类型包括:工业自动化控制、远程驾驶、远程医疗等,可靠性的要求往往在99.999%以上,端到端时延要求在数个毫秒以内。
图2示出了多点传输的一示意图。如图2所示,一个终端设备可以与两个网络设备,如TRP,处于多点传输协作模式,两个网络设备可以分别位于终端设备的不同方向。
对于发送端设备,如网络设备,两个网络设备可以以时分复用的方式向终端设备发送相同的数据信号。例如,两个网络设备可以以时分复用的方式向终端设备发送PDSCH,换句话说,两个网络设备重复传输PDSCH。图2中阴影部分表示传输数据,如图2中的(1)表示时隙内的重复传输,图2中的(2)表示的是时隙间的重复传输。对于接收端设备,如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以对接收到的数据单独解码,也可以通过软合并增加解码成功概率。
9、时频资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或信息可以通过时频资源来承载,其中,该时频资源可以包括时域上的资源和频域上的资源。其中,在时域上,时频资源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时域单元(或者,也可以称为时间单位)。
其中,一个时域单元(也可称为时间单元)可以是一个符号或者几个符号,或者一个迷你时隙(mini-slot),或者一个时隙(slot),或者一个子帧(subframe),其中,一个子帧在时域上的持续时间可以是1毫秒(ms),一个时隙由7个或者14个符号组成,一个迷你时隙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符号(例如,2个符号或7个符号或者14个符号,或者小于等于14个符号的任意数目符号)。列举的上述时域单元大小仅仅是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的方案,不应理解对本申请的限定,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时域单元大小可以为其它值,本申请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次提及传输时间单元,传输时间单元可以包括:时域单元,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传输时间单元可以替换为时域单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传输时间单元可以表示时域上完全不重叠。
10、PDSCH调度
PDSCH时域资源分配方式可以参考下表1。终端设备可以根据S、L判断出PDSCH的传输资源的位置。其中,S表示PDSCH的起始符号,L表示PDSCH的调度时长。
对PDSCH映射类型不同,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不同,其对应的S、L组合不同。
关于CP,包括正常CP(normal CP)和扩展CP(extended CP)。以正常CP为例,PDSCH的映射类型为映射类型A(mapping type A)时,PDSCH的起始符号位置S可以为一个时隙(slot)的第i符号,PDSCH的调度时长L可以为:3至14个符号,其中,i=0,1,2,3。PDSCH的映射类型为映射类型B(mapping type B)时,PDSCH的起始符号位置S可以为一个时隙的第j符号,PDSCH的调度时长L可以为:2符号、4符号、7符号,其中,j=0,1,2,3,4,5,6,7,8,9,10,11,12。
应理解,以上举例仅为示例性说明,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表1
Figure BDA0002166615490000151
在上行传输中,比如在基于码本(codebook)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传输中,发送设备也可以为终端设备或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接收设备可以为网络设备或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以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PUSCH为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一些配置参数来确定发送PUSCH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其中,配置参数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项或多项: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signal,SRS)资源指示(SRS resource indicator,SRI)、传输预编码矩阵指示(transmission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TPMI)、以及传输层数等。终端设备可以通过SRI确定传输PUSCH的QCL相关的信息,可以通过TPMI和传输层数确定实际传输的数据层数和相应的传输预编码向量/矩阵。
此外,上行传输也可以做时隙间的重复传输,如图3所示。终端设备在时隙0、时隙1、时隙2、时隙3重复传输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在该情况下,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增加同一个指示域中TPMI的数量或预定义规则来指示上行重复传输(如PUSCH重复传输)时的precoder信息。如图3所示,在连续4次上行传输中,传输的TB信息是重复的,但在不同的时隙上,发送TB时所采用的precoder按照{P0,P1,P0,P1}的序列轮询,这种技术可以被称为precoder循环(precoder cycling),这种方式可用于增强传输的鲁棒性。
在下行传输中,比如PDSCH传输中,发送设备也可以为网络设备或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接收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或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下行传输也可以做时隙间的重复传输,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重复传输PDSCH,这种传输方案也可以称为PDSCH时隙间重复传输(PDSCH slot aggregation)。如图4所示,同一份数据可以在不同时隙上重复传输,在每一个时隙内,传输数据所使用的频域资源位置可以是相同的。此外,重复的次数可以通过高层信令重复因子(aggregationfactor)获得。如图4所示,aggregationfactor=4。
在下行传输中,网络设备侧的预编码是实现行为,换句话说,网路设备可能在不同的传输时隙上采用相同的precoder,或者,网络设备也可能在不同的传输时隙上采用不同的precoder。对于终端设备来说,终端设备接收每一个时隙的数据时,一般都会做独立信道估计,在一些信道估计精度下降的场景中,例如高速移动场景,独立信道估计的精度有限,无法进一步提升。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方法,通过向终端设备指示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是否相同,可以提升信道估计性能,进一步提升传输的鲁棒性。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实施例。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方法500的示意性交互图。方法500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510,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同一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是否相同,其中,不同传输时间单元关联至少两个不同的QCL。
发送precoder,即表示网络设备发送下行数据时采用的precoder。为简洁,下文统一用precoder表述。
下行数据,例如可以为PDSCH。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下行数据”均可替换为“PDSCH”。
precoder是否相同,可以表示precoder相同或precoder不同,例如,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同一下行数据的precoder相同或precoder不同。或者,precoder是否相同,可以表示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或没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例如,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同一下行数据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或没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
应理解,当指示信息指示没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时,并不意味着precoder一定不同,可以理解,在没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时,precoder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对此不作限定。
还应理解,终端设备基于指示信息确定precoder是否相同,也可以替换为,终端设备基于指示信息假设precoder是否相同。例如,指示信息指示precoder相同或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那么终端设备根据指示信息可以假设precoder相同。
关于precoder是否相同,下文不再赘述。在下文实施例中,统一用指示precoder是否相同为例进行说明。
应理解,在下文中实施例中,当指示precoder相同时,也可以理解为,指示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当指示precoder不同或者不指示precoder相同时,也可以理解为,指示没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
不同传输时间单元关联至少两个不同的QCL信息,可以表示,至少两个传输时间单元关联的QCL信息不同;或者可以表示,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关联至少两个不同的QCL信息。以第一传输时间单元和第二传输时间单元为例,第一传输时间单元和第二传输时间单元关联两个不同的QCL信息,可以表示在第一传输时间单元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关联的QCL信息和在第二传输时间单元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关联的QCL信息不同。
不同传输时间单元关联至少两个不同的QCL信息,可以理解为,不同传输时间单元关联至少两个不同的TCI-state(即TCI-state索引不同)。不同的TCI-state中,可能包含相同的QCL信息,因此不同传输时间单元关联至少两个不同的QCL信息,还可以理解为不同传输时间单元关联至少两个不同的QCL信息。反之,相同的TCI-state(即TCI-state索引相同)一般都对应相同的QCL信息。可选地,QCL信息可以包括:QCL type、参考信号资源类型、参考信号资源索引等信息。不同的QCL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不同的QCL type、不同的参考信号资源类型、不同的参考信号资源索引。
示例性地,QCL不同,可以表示终端设备收到的下行数据关联的TCI-state的索引不同;或者,QCL不同,可以表示终端设备收到的下行数据关联的TCI-state中QCL type不同;或者,QCL不同,可以表示终端设备收到的下行数据关联的TCI-state中QCL type相同,但相同type的QCL信息(QCL information,QCL-info)对应的参考信号资源类型不同(如CSI-RS和SSB)或参考信号资源索引不同;或者,QCL不同,可以表示终端设备收到的下行数据关联的TCI-state中至少一个QCL type的QCL-info对应的参考信号资源类型不同(如CSI-RS和SSB)或参考信号资源索引不同等。
示例性地,QCL相同,可以表示终端设备收到的下行数据关联的TCI-state的索引相同;或者,QCL相同,可以表示终端设备收到的下行数据关联的TCI-state中QCL type相同;或者,QCL相同,可以表示终端设备收到的下行数据关联的TCI-state中QCL type相同,且该type的QCL-info对应的参考信号资源相同(如参考信号资源索引相同,且参考信号资源类型相同)等;或者,QCL相同,可以表示终端设备收到的下行数据关联的TCI-state中包括的所有QCL-info对应的参考信号资源相同(如参考信号资源索引相同)等。
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同一下行数据,换句话说,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重复传输该下行数据,或者说,同一份数据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重复传输。
在上述描述中,所谓同一数据指的是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上传输的数据的TB是相同的。在物理层流程中,这个传输块首先进行CRC校验位添加,CB切割和CB的CRC校验添加,然后以CB为单位进入编码模块和速率匹配过程,然后再拼接成一个码字用于后续传输。因此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上的数据是否相同可以通过最开始的TB信息是否相同判断。
同一下行数据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上重复传输时,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上发送该下行数据时,采用的precoder是否相同。
可选地,方法500还可以包括步骤501。
501,网络设备生成指示信息。
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上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是否相同,生成指示信息。
下面,以第一传输时间单元和第二传输时间单元为例说明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
例如,网络设备在第一传输时间单元和第二传输时间单元上发送下行数据时,如果采用的precoder相同,则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指示在第一传输时间单元和第二传输时间单元上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相同;或者,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指示在第一传输时间单元和第二传输时间单元上传输的下行数据的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
又如,网络设备在第一传输时间单元和第二传输时间单元上发送下行数据时,如果采用的precoder不同,则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指示在第一传输时间单元和第二传输时间单元上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不同,或者,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指示在第一传输时间单元和第二传输时间单元上传输的下行数据的没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
下文将结合指示信息的具体形式详细说明。
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该指示信息,根据该指示信息,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是否相同。
520,终端设备基于指示信息,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接收下行数据。
一种可能的情况,终端设备基于指示信息确定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相同,那么终端设备可以在该不同传输时间单元进行联合信道估计。
又一可能的情况,终端设备基于指示信息确定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不同,那么终端设备可以在该不同传输时间单元独立地进行信道估计。
下面结合图6示例性说明。
如图6所示,假设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重复发送四次PDSCH,即该PDSCH在四个传输时间单元传输,例如t1、t2、t3、t4,重复发送PDSCH。
假设:网络设备在t1和t3采用的precoder相同,网络设备在t2和t4采用的precoder相同,网络设备在t1和t2采用的precoder不同。
示例性地,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指示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相同。
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指示:在t1和t3传输的PDSCH的precoder相同。相应地,终端设备根据指示信息假设在t1和t3传输的PDSCH的precoder相同,那么终端设备可以在t1和t3可以进行联合信道估计。同样地,网络设备在t2和t4采用的precoder相同,那么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指示:在t2和t4传输的PDSCH的precoder相同。相应地,终端设备根据指示信息假设在t2和t4传输的PDSCH的precoder相同,那么终端设备可以在t2和t4可以进行联合信道估计。
示例性地,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指示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不同。
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网络设备在t1和t2采用的precoder不同,那么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指示:在t1和t2传输的PDSCH的precoder不同。相应地,终端设备根据指示信息确定在t1和t2传输的PDSCH的precoder不同,那么终端设备在t1和t2进行独立信道估计。同样地,网络设备在t3和t4采用的precoder不同,那么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指示:在t3和t4传输的PDSCH的precoder不同。相应地,终端设备根据指示信息确定在t3和t4传输的PDSCH的precoder不同,那么终端设备在t3和t4进行独立信道估计。
应理解,上述示例性仅是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并未限定于此。例如,网络设备可以仅指示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相同,那么对于未指示下行数据的precoder相同的其他传输时间单元,下行数据的precoder可以默认为不同。
可选的,指示信息可以指示所有的传输时间单元上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是否相同,由终端设备根据其他信息进一步判断哪些传输时间单元上的下行数据可以进行联合信道估计。
可选地,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关联相同QCL的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是否相同。
换句话说,指示信息指示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是否相同,其中,该下行数据是在关联相同QCL的不同传输时间单元发送的数据。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相同、且该不同传输时间单元关联相同QCL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进行联合信道估计。
以指示precoder相同为例,可以通过以下任一实现方式实现。
实现方式1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N1个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相同,其中,N1为大于2或等于2的整数。
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的指示,确定该N1个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相同,终端设备可以进一步根据该N1个传输时间单元所关联的QCL信息判断,是否可以在该N1个传输时间单元进行联合信道估计。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四次PDSCH采用的precoder相同。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的指示,确定该四个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PDSCH的precoder相同,终端设备进一步根据第一个传输时间单元和第二个传输时间单元关联相同QCL,确定可以在该第一个传输时间单元和第二个传输时间单元上进行联合信道估计。
实现方式2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所有关联相同QCL的传输时间单元上的precoder相同。
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的指示在关联相同QCL的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上可以进行联合信道估计。
例如,假设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重复发送四次PDSCH,即该PDSCH在四个传输时间单元重复发送PDSCH。假设第一个传输时间单元和第二个传输时间单元关联相同QCL。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传输时间单元和第二传输时间单元关联相同的QCL,因此终端设备确定在当前指示信息下,第一个传输时间单元和第二个传输时间单元上的precoder相同,则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个传输时间单元和第二个传输时间单元进行联合信道估计。
关于相同QCL和不同QCL,上文已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结合图6示例性说明上述两种实现方式。
例如,假设t1和t3关联相同QCL。
基于上述实现方式1,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指示在t1-t4传输的PDSCH的precoder相同。终端设备根据指示确定在t1-t4传输的PDSCH的precoder相同。进一步,终端设备可以根据t1和t3关联相同QCL,确定可以在t1和t3进行联合信道估计。
基于上述实现方式2,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指示所有关联相同QCL的传输时间单元上的precoder相同。终端设备确定在t1和t3关联相同的QCL,因此终端设备确定在当前指示信息下,t1和t3的precoder相同,则终端设备可以在t1和t3进行联合信道估计。
应理解,上述仅是为便于理解,结合图6作的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
下面详细介绍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是否相同的几种方案。
方案1:指示信息承载于DCI中的天线端口指示域。
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天线端口指示域可以用于指示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是否相同。例如,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天线端口指示域可以用于指示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相同或不同;又如,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天线端口指示域可以用于指示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或没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
其中,天线端口指示域指示至少两种DMRS端口配置中的一种DMRS端口配置,至少两种DMRS端口配置中DMRS端口数量相同。
可选地,该至少两种DMRS端口配置还满足以下任一条件:
条件1:CDM组的个数相同,且端口号不同;
条件2:CDM组的个数相同,端口号不同,且不同的端口号来自不同的CDM组;
条件3:CDM组的个数相同,端口号不同,且不同的端口号来自相同的CDM组;或
条件4:CDM组的个数不同,且端口号相同。
示例性地,可以预先规定DMRS端口配置与precoder是否相同的对应关系。为区分,记为第一对应关系。网络设备可以基于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采用的precoder是否相同,采用对应的DMRS端口配置发送下行数据,并通过DCI中的天线端口指示域指示该DMRS端口配置。相应地,终端设备基于该DMRS端口配置,结合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是否相同。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多次提及“相同precoder”或“precoder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其含义,其均是用于表示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相同。本申请实施例中多次提及“不同precoder”或“precoder不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其含义,其均是用于表示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不同。下文不再解释。
假设天线端口指示域指示两种DMRS端口配置,为区分,分别记为第一DMRS端口配置和第二DMRS端口配置。
应理解,第一DMRS端口配置和第二DMRS端口配置,仅是为区分做的命名,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造成限定。例如,第一DMRS端口配置也可以称为第一端口配置,第二DMRS端口配置也可以称为第二端口配置。
第一对应关系可以包括以下对应关系中的任一种或两种:第一DMRS端口配置与相同precoder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二DMRS端口配置与不同precoder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以理解,第一对应关系可以仅包括第一DMRS端口配置与相同precoder之间的对应关系,那么相应地,第二DMRS端口配置对应不同precoder。又或者,第一对应关系可以仅包括第二DMRS端口配置与不同precoder之间的对应关系,那么相应地,第一DMRS端口配置对应相同precoder。又或者,第一对应关系可以包括第一DMRS端口配置与相同precoder之间的对应关系,还包括第二DMRS端口配置与不同precoder之间的对应关系。
或者,第一对应关系也可以包括以下对应关系中的任一种或两种:第一DMRS端口配置与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二DMRS端口配置与没有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以理解,第一对应关系可以仅包括第一DMRS端口配置与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之间的对应关系,那么相应地,第二DMRS端口配置对应没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又或者,第一对应关系可以仅包括第二DMRS端口配置与没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之间的对应关系,那么相应地,第一DMRS端口配置对应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又或者,第一对应关系可以包括第一DMRS端口配置与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之间的对应关系,还包括第二DMRS端口配置与没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之间的对应关系。
该第一对应关系可以是预先规定的,如协议预先定义的;或者,该第一对应关系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配置的,对此不作限定。
下文为便于理解,主要以第一对应关系包括以下对应关系中的任一种或两种为例进行说明:第一DMRS端口配置与相同precoder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二DMRS端口配置与不同precoder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一DMRS端口配置和第二DMRS端口配置中DMRS端口数量相同。可选地,第一DMRS端口配置和第二DMRS端口配置还可以满足上述条件1至条件4中的任一条件。下面结合不同的条件进行说明。
示例性地,结合表2说明。
条件1:CDM组的个数相同,且端口号不同。
也就是说,第一DMRS端口配置和第二DMRS端口配置中DMRS端口数量相同,且第一DMRS端口配置和第二DMRS端口配置的CDM组的个数相同,端口号不同。
结合表2所示的DMRS表格为例。
CDM组的个数相同,端口号不同,即如表2所示的第二列的数值相同、且第三列所示的DMRS端口号不同。
应理解,CDM组的个数,也可以称为DMRS速率匹配(rate matching)值。CDM组的个数或DMRS速率匹配值可以对应上述表2中的第二列。本申请实施例统一用CDM组的个数表示。
以下任意组合中,DMRS端口配置中:DMRS端口数量相同、CDM组的个数相同、且端口号不同,故以下任意组合均可以用于指示precoder是否相同:value为0和value为1、value为3和value为4、value为3和value为5、value为5和value为6、value为4和value为6、value为3和value为6、value为4和value为5。
表2
Figure BDA0002166615490000221
以value为3和value为5用于指示precoder是否相同为例。从表2可知,value为3的DMRS端口配置和value为5的DMRS端口配置:DMRS端口数量相同、CDM组的个数相同且端口号不同。故value为3和value为5的两行DMRS端口配置可用于指示precoder是否相同。
例如,第一DMRS端口配置可以选取表2中value为3的那一行,第二DMRS端口配置可以选取表2中value为5的那一行,也就是说,value为3和value为5的两行DMRS端口配置可用于指示precoder是否相同。
第一对应关系可以包括:value为3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相同,以及,value为5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不同。或者,第一对应关系可以包括:value为3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相同,那么,相应地,value为5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不同。或者,第一对应关系可以包括:value为5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不同,那么,相应地,value为3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相同。
相应地,对于网络设备,当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采用相同的precoder时,可以采用value为3的DMRS端口配置。例如,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DCI中的天线端口指示域指示的value为3。或者,当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采用不同的precoder时,可以采用value为5的DMRS端口配置。例如,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DCI中的天线端口指示域指示的value为5。
相应地,对于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基于网络设备发送的DCI中的天线端口指示域确定value为3,则可以确定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相同。此外,终端设备还可以通过天线端口指示域指示的value 3再通过读取表2获得该value为3对应的信息(如DMRS端口为0)。
表3
Figure BDA0002166615490000231
Figure BDA0002166615490000241
或者,终端设备基于网络设备发送的DCI中的天线端口指示域确定value为5,则可以确定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不同。此外,终端设备还可以通过天线端口指示域指示的value 5再通过读取表2获得该value为5对应的信息(如DMRS端口为2)。
应理解,上述仅是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
还应理解,上述以value为3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相同,value为5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不同作为假设,还可以以value为3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有相同的precoder假设,value为5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没有相同的precoder假设。
在该条件1下,端口号不同,也可以指端口号组合不同。
也就是说,第一DMRS端口配置和第二DMRS端口配置中DMRS端口数量相同,且第一DMRS端口配置和第二DMRS端口配置的CDM组的个数相同,端口号组合不同。
结合表3所示的DMRS表格为例。
例如,第一DMRS端口配置可以选取表3中value为20的那一行,第二DMRS端口配置可以选取表3中value为24的那一行。其中,value为20对应的DMRS端口组合为{0,1},value为24对应的DMRS端口组合{0,4},其端口号组合不同。也就是说,value为20和value为24的两行DMRS端口配置可用于指示precoder是否相同。
第一对应关系可以包括:value为20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相同,以及,value为24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不同。或者,第一对应关系可以包括:value为20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相同,那么,相应地,value为24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不同。或者,第一对应关系可以包括:value为24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不同,那么,相应地,value为20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相同。
相应地,对于网络设备,当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采用相同的precoder时,可以采用value为20的DMRS端口配置。例如,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DCI中的天线端口指示域指示的value为20。或者,当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采用不同的precoder时,可以采用value为24的DMRS端口配置。例如,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DCI中的天线端口指示域指示的value为24。
相应地,对于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基于网络设备发送的DCI中的天线端口指示域确定value为20,则可以确定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相同。或者,终端设备基于网络设备发送的DCI中的天线端口指示域确定value为24,则可以确定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不同。此外,终端设备还可以通过天线端口指示域指示的value 20或value 24再通过读取表3获得该value 20或value 24对应的信息(如value为20对应的DMRS端口组合为{0,1},value为24对应的DMRS端口组合{0,4})。
应理解,上述仅是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对于其他可能的DMRS表格,可选的value组合可能与本实施例所列举的不同,应理解,规则或者说条件可以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该条件可以适用于任何其他可能的DMRS表格。
还应理解,上述以value为20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相同,value为24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不同作为假设,还可以以value为20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有相同的precoder假设,value为24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没有相同的precoder假设。
条件2:CDM组的个数相同,端口号不同,且不同的端口号来自不同的CDM组。
也就是说,第一DMRS端口配置和第二DMRS端口配置中DMRS端口数量相同,且第一DMRS端口配置和第二DMRS端口配置的CDM组的个数相同,端口号不同,且不同的端口号来自不同的CDM组。
结合表2所示的DMRS表格为例。
以下任意组合中,DMRS端口配置中:DMRS端口数量相同、CDM组的个数相同、端口号不同、且不同的端口号来自不同的CDM组,故以下任意组合均可以用于指示precoder是否相同:value为3和value为5、value为4和value为6。
以value为4和value为6用于指示precoder是否相同为例。从表2可知,value为4的DMRS端口配置和value为6的DMRS端口配置:DMRS端口数量相同、CDM组的个数相同、端口号不同、且不同的端口号来自不同的CDM组。故value为4和value为6的两行DMRS端口配置可用于指示precoder是否相同。
例如,第一DMRS端口配置可以选取表2中value为4的那一行,第二DMRS端口配置可以选取表2中value为6的那一行,也就是说,value为4和value为6的两行DMRS端口配置可用于指示precoder是否相同。
第一对应关系可以包括:value为4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相同,以及,value为6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不同。或者,第一对应关系可以包括:value为4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相同,那么,相应地,value为6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不同。或者,第一对应关系可以包括:value为6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不同,那么,相应地,value为4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相同。
相应地,对于网络设备,当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采用相同的precoder时,可以采用value为4的DMRS端口配置。例如,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DCI中的天线端口指示域指示的value为4。或者,当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采用不同的precoder时,可以采用value为6的DMRS端口配置。例如,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DCI中的天线端口指示域指示的value为6。
相应地,对于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基于网络设备发送的DCI中的天线端口指示域确定value为4,则可以确定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相同。此外,终端设备还可以通过天线端口指示域指示的value 4再通过读取表2获得该value为3对应的信息(如DMRS端口为1)。
或者,终端设备基于网络设备发送的DCI中的天线端口指示域确定value为6,则可以确定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不同。此外,终端设备还可以通过天线端口指示域指示的value 6再通过读取表2获得该value为6对应的信息(如DMRS端口为3)。
应理解,上述仅是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对于其他可能的DMRS表格,可选的value组合可能与本实施例所列举的不同,应理解,规则或者说条件可以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该条件可以适用于任何其他可能的DMRS表格。
还应理解,上述以value为4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相同,value为6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不同作为假设,还可以以value为4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有相同的precoder假设,value为6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没有相同的precoder假设。
条件3:CDM组的个数相同,端口号不同,且不同的端口号来自相同的CDM组。
也就是说,第一DMRS端口配置和第二DMRS端口配置中DMRS端口数量相同,且第一DMRS端口配置和第二DMRS端口配置的CDM组的个数相同,端口号不同,且不同的端口号来自相同的CDM组。
结合表2所示的DMRS表格为例。
以下任意组合中,DMRS端口配置中:DMRS端口数量相同、CDM组的个数相同、端口号不同、且不同的端口号来自相同的CDM组,故以下任意组合均可以用于指示precoder是否相同:value为0和value为1、value为3和value为4、value为5和value为6。
以value为3和value为4用于指示precoder是否相同为例。从表2可知,value为3的DMRS端口配置和value为4的DMRS端口配置:DMRS端口数量相同、CDM组的个数相同、端口号不同、且不同的端口号来自相同的CDM组。故value为3和value为4的两行DMRS端口配置可用于指示precoder是否相同。
例如,第一DMRS端口配置可以选取表2中value为3的那一行,第二DMRS端口配置可以选取表2中value为4的那一行,也就是说,value为3和value为4的两行DMRS端口配置可用于指示precoder是否相同。
第一对应关系可以包括:value为3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相同,以及,value为4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不同。或者,第一对应关系可以包括:value为3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相同,那么,相应地,value为4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不同。或者,第一对应关系可以包括:value为4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不同,那么,相应地,value为3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相同。
相应地,对于网络设备,当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采用相同的precoder时,可以采用value为3的DMRS端口配置。例如,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DCI中的天线端口指示域指示的value为3。或者,当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采用不同的precoder时,可以采用value为4的DMRS端口配置。例如,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DCI中的天线端口指示域指示的value为4。
相应地,对于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基于网络设备发送的DCI中的天线端口指示域确定value为3,则可以确定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相同。此外,终端设备还可以通过天线端口指示域指示的value 3再通过读取表2获得该value为3对应的信息(如DMRS端口为0)。
或者,终端设备基于网络设备发送的DCI中的天线端口指示域确定value为4,则可以确定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不同。此外,终端设备还可以通过天线端口指示域指示的value 4再通过读取表2获得该value为4对应的信息(如DMRS端口为1)。
应理解,上述仅是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对于其他可能的DMRS表格,可选的value组合可能与本实施例所列举的不同,应理解,规则或者说条件可以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该条件可以适用于任何其他可能的DMRS表格。
还应理解,上述以value为3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相同,value为4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不同作为假设,还可以以value为3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有相同的precoder假设,value为4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没有相同的precoder假设。
条件4:CDM组的个数不同,且端口号相同。
也就是说,第一DMRS端口配置和第二DMRS端口配置中DMRS端口数量相同,且第一DMRS端口配置和第二DMRS端口配置的CDM组的个数不同,端口号相同。
结合表2所示的DMRS表格为例。
CDM组的个数不同,端口号相同,即如表2所示的第二列的数值不同、且第三列所示的DMRS端口号相同。
以下任意组合中,DMRS端口配置中:DMRS端口数量相同、CDM组的个数不同、且端口号相同,故以下任意组合均可以用于指示precoder是否相同:value为0和value为3、value为1和value为4。
以value为1和value为4用于指示precoder是否相同为例。从表2可知,value为1的DMRS端口配置和value为4的DMRS端口配置:DMRS端口数量相同、CDM组的个数不同、且端口号相同。故value为1和value为4的两行DMRS端口配置可用于指示precoder是否相同。
例如,第一DMRS端口配置可以选取表2中value为1的那一行,第二DMRS端口配置可以选取表2中value为4的那一行,也就是说,value为1和value为4的两行DMRS端口配置可用于指示precoder是否相同。
第一对应关系可以包括:value为1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相同,以及,value为4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不同。或者,第一对应关系可以包括:value为1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相同,那么,相应地,value为4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不同。或者,第一对应关系可以包括:value为1的DMRS端口对应的precoder不同,那么,相应地,value为4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相同。
相应地,对于网络设备,当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采用相同的precoder时,可以采用value为1的DMRS端口配置。例如,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DCI中的天线端口指示域指示的value为1。或者,当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采用不同的precoder时,可以采用value为4的DMRS端口配置。例如,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DCI中的天线端口指示域指示的value为4。
相应地,对于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基于网络设备发送的DCI中的天线端口指示域确定value为1,则可以确定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相同。此外,终端设备还可以通过天线端口指示域指示的value 1再通过读取表2获得该value为1对应的信息(如DMRS端口为1)。
或者,终端设备基于网络设备发送的DCI中的天线端口指示域确定value为4,则可以确定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不同。此外,终端设备还可以通过天线端口指示域指示的value 4再通过读取表2获得该value为4对应的信息(如DMRS端口为1)。
应理解,上述仅是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
还应理解,上述以value为1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相同,value为4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的precoder不同作为假设,还可以以value为1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有相同的precoder假设,value为4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没有相同的precoder假设。
还应理解,上述列举的几种条件仅是结合示例性说明,任何属于该条件的变形都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对应关系的形式不作限定。例如,上述第一对应关系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存在。
还应理解,第一DMRS端口配置和第二DMRS端口配置仅是为了说明,在实际通信过程中,也可以直接基于上述任一条件,使用相应的DMRS端口,实现precoder是否相同的指示。
还应理解,上述主要以precoder相同或precoder不同为例进行了说明,应理解,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和没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同样适用上述任一条件。此处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value取值为x的DMRS端口配置对应为表格中的一行配置,应理解,具体的取值可能随着表格的不同而变化,本申请实施例并非保护具体的value取值,而是上述所列举的条件,任何适用于上述所列举的条件的DMRS端口配置都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基于上述方案1,下行数据(如PDSCH)重复传输中,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上传输的下行数据被认为具有相同的DMRS天线端口和传输层数。因此,可以通过复用DMRS的冗余行,无需增加额外的信令开销,便可以指示重复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是否相同,不仅可以提升信道估计性能,而且节省信令开销。
方案2:指示信息承载于新传数据指示(new data indicator,NDI)域中。
可以理解,在方案2中,指示信息可以承载于处于使能(enable)状态的NDI域中。换句话说,在NDI域处于使能状态时,指示信息可以承载于NDI域中。
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NDI域可以用于指示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是否相同。例如,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NDI域可以用于指示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相同或不同;又如,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NDI域可以用于指示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或没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
通常情况下,NDI域可用于指示此次DCI调度的资源是用于初传或重传,或者说,NDI域可用于指示此次DCI所调度的数据(如PDSCH数据)是初传还是重传。NDI域可以通过比特位是否翻转来指示。当该比特位翻转时,表示当前数据是初传;当该比特位未翻转时,表示当前数据是重传。翻转的意思是,NDI域的取值与之前不同。例如,0->1,即表示NDI域的取值从0变为1,或者说,从0翻转为1。或者,也可以理解为,之前NDI域的取值为0,现在NDI域的取值为1。又如,1->0,即表示NDI域的取值从1变为0,或者说,从1翻转为0。或者,也可以理解为,之前NDI域的取值为1,现在NDI域的取值为0。
在数据传输失败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能会反馈一个非确认(negativeacknowledgement,NACK)信息,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调度重传该传输失败的数据。在该情况下,调度这份重传数据的DCI中的NDI比特位不会翻转。反之,如果初传成功,终端设备可能会反馈一个确认(acknowledgement,ACK)信息,则相应的DCI中的NDI比特会翻转。
在重复传输场景下,相当于在发送端多次重传了数据,在重复传输失败之后,再重传的意义已经不大。因此,DCI中的NDI比特位在某些传输模式下,如重复传输,仍然按照原有机制运转有益效果几乎为零,因此可以可以在这些场景下,复用NDI域指示是否使用相同的precoder。
示例性地,网络设备可以通过DCI中的NDI域指示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是否相同,相应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DCI中的NDI域确定该DCI所调度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如PDSCH)发送时是否使用相同的precoder。
示例性地,可以预先规定NDI域与precoder是否相同的对应关系。为区分,记为第二对应关系。网络设备可以基于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采用的precoder是否相同,设置相应的NDI域的取值,并通过DCI指示NDI。相应地,终端设备基于该NDI域的取值,结合第二对应关系,确定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是否相同。
该第二对应关系可以是预先规定的,如协议预先定义的;或者,该第二对应关系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配置的,对此不作限定。
NDI域可以通过比特位是否翻转来指示。
例如,当该比特位翻转时,表示precoder相同;当该比特位未翻转时,表示precoder不同。又如,当该比特位翻转时,表示precoder不同;当该比特位未翻转时,表示precoder相同。
或者,当该比特位翻转时,表示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当该比特位未翻转时,表示没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又或者,当该比特位翻转时,表示没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当该比特位未翻转时,表示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
例如,第二对应关系可以包括以下对应关系中的任一种或两种:NDI域取值为“1”与相同precoder之间的对应关系,NDI域取值为“0”与不同precoder之间的对应关系。
也就是说,当该指示比特为“0”时,可认为该DCI所调度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如PDSCH)发送时没有使用相同的precoder;当该指示比特为“1”时,可认为该DCI所调度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发送时使用相同的precoder。
又如,第二对应关系可以包括以下对应关系中的任一种或两种:NDI域取值为“0”与相同precoder之间的对应关系,NDI域取值为“1”与不同precoder之间的对应关系。
也就是说,当该指示比特为“1”时,可认为该DCI所调度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发送时没有使用相同的precoder;当该指示比特为“0”时,可认为该DCI所调度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发送时使用相同的precoder。
又如,第二对应关系可以包括以下对应关系中的任一种或两种:NDI域取值为“1”与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之间的对应关系,NDI域取值为“0”与没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之间的对应关系。
也就是说,当该指示比特为“0”时,可认为该DCI所调度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如PDSCH)没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当该指示比特为“1”时,可认为该DCI所调度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
又如,第二对应关系可以包括以下对应关系中的任一种或两种:NDI域取值为“0”与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之间的对应关系,NDI域取值为“1”与没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之间的对应关系。
也就是说,当该指示比特为“1”时,可认为该DCI所调度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没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当该指示比特为“0”时,可认为该DCI所调度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
结合图7示例性说明。如图7所示,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重复传输四次数据。
假设NDI域取值为1时,DCI所调度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发送时使用相同的precoder。
对于网络设备来说,重复发送四次数据,每次发送时使用相同的precoder,如记为P0,那么网络设备可以将NDI取值设置为1。并且,网络设备可以通过NDI域向终端设备指示NDI取值为1。
对于终端设备来说,根据DCI中的NDI的取值为1,结合预先规定的第二对应关系,可以确定该DCI所调度的四个数据发送时使用相同的precoder。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二对应关系的形式不作限定。例如,上述第二对应关系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存在。
可选地,满足以下至少一个条件的情况,指示信息承载于NDI域中:
条件A:DCI指示的HARQ进程的ID属于预定义的ID;
条件B:下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次数大于预设阈值。
下面分别说明。
条件A:DCI指示的HARQ进程(HARQ process)的ID属于预定义的ID。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预先分出一个或一组HARQ process,该一个或一组HARQprocess通过ID号区分,例如HARQ process ID{a,……,b},其中,a、b为等于0或大于0的整数。可以理解为,预定义一个或一组HARQ process ID。当DCI调度信息中的HARQ processID为预定义的HARQ process ID时,终端设备根据NDI域确定precoder是否相同。
对于网络设备,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下行数据时,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HARQ process ID,该HARQ process ID属于该预定义的HARQ process ID,并且网络设备通过NDI域来指示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是否相同。
对于终端设备,当确定DCI指示的HARQ process ID,属于该预定义的HARQprocess ID,则终端设备根据NDI域来确定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是否相同。当确定DCI指示的HARQ process ID,不属于该预定义的HARQ process ID,则终端设备不根据NDI域来确定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是否相同,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可以根据NDI域来确定当前传输是新传或重传。
基于条件A,考虑到NDI作为新传或重传的指示,与HARQ process有对应关系,故可以通过HARQ process来确定其对应的NDI是否可以用于实现precoder是否相同的指示。
条件B:下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次数大于预设阈值。
其中,预设阈值可以是预先规定的,例如网络设备或协议预先规定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的,对此不作限定。例如,预设阈值可以为4或8或16等等。
下行数据的重复次数,也可以称为重复传输次数,或者也可以称为传输时间单元的个数,对此不作限定。
例如,下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次数可以是一个时隙内的重复次数,也可以是时隙间的重复次数。可以理解,条件B包括:一个时隙内的重复次数大于预设阈值,或者,时隙间的重复次数大于预设阈值,也可以是跨时隙的重复次数大于阈值。
又如,下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次数,可以是只统计关联相同TCI的传输时间单元。换句话说,下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次数,可以是关联相同TCI的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次数。可以理解,条件B包括:关联相同TCI的传输时间单元的个数大于预设阈值。
又如,下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次数,可以是所有的传输时间单元,如无论是否跨时隙。也就是说,不管TCI是否相同,计算所有的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次数。可以理解,条件B包括:所有传输时间单元的个数大于预设阈值。
下面统一用重复传输的次数表示。
示例性地,网络设备可以配置一个高层信令或动态信令,用于通知终端设备下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次数。这个信令可能包括一个参数,用于描述下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次数,无论其是否跨时隙。或者,这个信令也可能包括两个参数,用于分别描述下行数据在时隙内和时隙间的重复传输次数。
对于网络设备,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下行数据时,如果重复传输的次数大于预设阈值,或者说传输时间单元的个数大于预设阈值,或者说传输下行数据的次数大于预设阈值,网络设备通过NDI域来指示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是否相同。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下行数据时,如果重复传输的次数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或者说传输时间单元的个数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或者说传输下行数据的次数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网络设备不通过NDI域来指示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是否相同,可以理解,网络设备可以通过NDI域来指示当前传输为新传或重传。
对于终端设备,当确定重复传输的次数大于预设阈值,或者说传输时间单元的个数大于预设阈值,或者说传输下行数据的次数大于预设阈值,终端设备根据NDI域来确定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是否相同。当确定重复传输的次数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或者说传输时间单元的个数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或者说传输下行数据的次数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终端设备不根据NDI域来确定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是否相同,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可以根据NDI域来确定当前传输是新传或重传。
应理解,关于条件B中的预设阈值,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条件B中的预设阈值可以是一个确定的值。
例如,该预设阈值可以4;或者,该预设阈值可以8;或者,该预设阈值可以16。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条件B中的预设阈值也可以是另一个确定值的倍数。
例如,有2个网络设备,如2个TRP,协作传输,那么预设阈值可以为2的倍数,如预设阈值可以为4或8。
又如,有3个网络设备,如3个TRP,协作传输,那么预设阈值可以为32的倍数,如预设阈值可以为6或9。
应理解,上述预设阈值为另一个确定值的倍数时,另一个确定值为网络设备的数量(如TRP的数量)仅为举例,而非限定。网络设备的数量(如TRP的数量)也可以被认为是传输时间单元所关联的不同的QCL信息的数量。
基于条件B,考虑到重复次数比较多的情况下,解码失败的概率非常低,或者说需要再重传的概率非常低,故可以在满足条件B的情况下,复用NDI域。
基于上述方案2,通过复用NDI域,无需增加额外的信令开销,便可以指示重复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是否相同,不仅可以提升信道估计性能,而且节省信令开销。
此外,基于上述方案2,可以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如上述条件A或条件B中的至少一个条件,再复用NDI域,可以与其他业务下正常的NDI翻转指示区分,保证其他通信业务不受其影响或限制。
方案3:指示信息可以承载于TCI-state中。
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TCI-state,确定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是否相同。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预先规定,关联相同TCI-state的下行数据(如PDSCH)之间的precoder相同,关联不同TCI-state的下行数据之间的precoder不同。
相同TCI-state可以表示TCI-state索引相同。或者,相同TCI-state可以表示TCI-state中包括的参考信号资源索引相同。或者,相同TCI-state可以表示TCI-state索引和TCI-state中包括的参考信号资源索引均相同。
结合图8示例性说明。
如图8所示,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重复传输四次下行数据,在第一个传输时间单元和第三个传输时间单元TCI-state相同,例如记为TCI#0,在第二个传输时间单元和第四个传输时间单元TCI-state相同,例如记为TCI#1。
对于终端设备来说,确定在第一个传输时间单元和第三个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TCI-state相同,那么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在第一个传输时间单元和第三个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相同。确定在第二个传输时间单元和第四个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TCI-state相同,那么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在第二个传输时间单元和第四个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相同。
基于上述方案3,可以通过TCI-state是否相同,来确定precoder是否相同,可以提升信道估计性能。
方案4:指示信息为新的高层参数。
可以引入一个新的高层信令,用于指示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是否相同。
示例性地,引入一个新的高层参数,例如记为precoderinfo(precoder指示),假设该precoderinfo占1bit。例如,当该precoderinfo的取值为0时,终端设备确定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相同;当该precoderinfo的取值为1时,终端设备确定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不同。
应理解,上述示例仅是为便于理解做的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并未限定于此。
基于上述方案4,可以通过引入的高层参数来确定precoder是否相同,不仅可以提升信道估计性能,而且指示更加灵活。
方案5:指示信息携带于DCI中新增的指示域。
示例性地,DCI中新增指示域,例如记为precoderIndicator,配置为ON即使能。
对于网络设备,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相同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该下行数据的DCI中,precoderIndicator配置为ON。对于终端设备,当确定该DCI中的precoderIndicator配置为ON的情况下,可以确定该DCI调度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相同。
基于上述方案5,通过DCI中新增的指示域指示precoder是否相同,不仅可以提升信道估计性能,而且指示非常明确。
上述示例性地介绍了指示信息的几种形式,即指示终端设备precoder是否相同的几种方案。通过上述任意一种方案,终端设备均可以确定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是否相同。从而终端设备还可以基于precoder是否相同,确定可以联合信道估计或独立信道估计。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先确定当前处于重复传输模式,然后再基于指示信息(如上述任一方案)确定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同一下行数据的precoder是否相同。
示例性地,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高层信令或动态信令,通知终端设备当前处于重复传输模式。
示例性地,网络设备也可以配置一个偏移(OFFSET)值,该OFFSET值用于指示下行数据重复传输中相邻的下行数据之间的符号间隔。该OFFSET值可能是高层信令,也可能是动态信令,也可能是动态信令结合高层信令的方式通知终端设备。该OFFSET值可能是一个值,也可能是一组值。终端设备基于该OFFSET值可以确定当前处于重复传输模式。
应理解,任何使得终端设备获取当前处于重复传输模式的方式都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还应理解,在上述一些实施例中,以下行数据为PDSCH例进行描述,但这并不对本申请造成限定,任何重复传输的数据均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
还应理解,在上述一些实施例中,以指示precoder是否相同表示指示precoder相同或不同为例进行描述,但这并不对本申请造成限定,如上文所述,指示precoder是否相同也可以表示指示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或没有相同precoder的假设。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重复传输下行数据时,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指示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是否相同,从而终端设备可以基于precoder是否相同,确定是否可以联合信道估计。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信道估计性能,进一步也可以提升传输的鲁棒性。
此外,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复用现有的指示域,例如天线端口指示域、或NDI域等,不增加额外信令开销,即可以指示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precoder是否相同。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信道估计性能,而且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本文中描述的各个实施例可以为独立的方案,也可以根据内在逻辑进行组合,这些方案都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中。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方法和操作,也可以由可用于终端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由网络设备实现的方法和操作,也可以由可用于网络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
以上,结合图5至图8详细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以下,结合图9至图12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应理解,装置实施例的描述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相互对应,因此,未详细描述的内容可以参见上文方法实施例,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网元,例如发射端设备或者接收端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发射端设备或者接收端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下面以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为例进行说明。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如图所示,该通信装置900可以包括通信单元910和处理单元920。通信单元910可以与外部进行通信,处理单元920用于进行数据处理。通信单元910还可以称为通信接口或收发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900可实现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执行的步骤或者流程,例如,可以为终端设备,或者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电路。这时,该通信装置900可以称为终端设备。通信单元91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收发相关操作,处理单元92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处理相关操作。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信单元910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处理单元920用于:确定指示信息指示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同一下行数据的发送预编码precoder是否相同,其中,不同传输时间单元关联至少两个不同的准共址QCL信息;通信单元910还用于:基于指示信息,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接收下行数据。
可选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关联相同QCL信息的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是否相同。
可选地,指示信息承载于调度下行数据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天线端口指示域,其中,天线端口指示域指示至少两种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配置中的一种DMRS端口配置,至少两种DMRS端口配置中DMRS端口数量相同。
可选地,至少两种DMRS端口配置还满足以下任一条件:码分复用CDM组的个数相同,且端口号不同;CDM组的个数相同,端口号不同,且不同的端口号来自不同的CDM组;CDM组的个数相同,端口号不同,且不同的端口号来自相同的CDM组;或,CDM组的个数不同,且端口号相同。
可选地,指示信息承载于调度下行数据的DCI中的新数据指示NDI域。
可选地,在满足以下至少一个条件的情况,指示信息承载于NDI域中:DCI指示的HARQ进程的标识ID属于预定义的ID、或下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次数大于预设阈值。
可选地,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发送的下行数据关联多个TCI,其中,关联相同TCI的所述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相同。
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920用于: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相同的情况下,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进行联合信道估计。
可选地,相同的TCI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情况:TCI-state的索引相同、或TCI-state中包括的参考信号资源索引相同。
该通信装置900可实现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500中的终端设备执行的步骤或者流程,该通信装置9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5中的方法500中的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通信装置9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5中方法500的相应流程。
其中,当该通信装置900用于执行图5中的方法500时,通信单元910可用于执行方法500中的步骤510,处理单元920可用于执行方法500中的步骤520。
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900中的通信单元910可通过图11中示出的终端设备1200中的收发器1210实现,该通信装置900中的处理单元920可通过图11中示出的终端设备1100中的处理器1120实现。其中,收发器可以包括以下一种或两种:发射器、接收器,分别实现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的功能。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900中的通信单元910也可以为输入/输出接口。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900可实现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执行的步骤或者流程,例如,可以为网络设备,或者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电路。这时,该通信装置900可以称为网络设备。通信单元91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收发相关操作,处理单元92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处理相关操作。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处理单元920用于:生成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同一下行数据的发送预编码precoder是否相同,其中,不同传输时间单元关联至少两个不同的准共址QCL信息;通信单元910用于:发送指示信息。
可选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关联相同QCL信息的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是否相同。
可选地,通信单元910具体用于:发送调度下行数据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天线端口指示域,天线端口指示域中携带指示信息;其中,天线端口指示域指示至少两种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配置中的一种DMRS端口配置,至少两种DMRS端口配置中DMRS端口数量相同。
可选地,至少两种DMRS端口配置还满足以下任一条件:码分复用CDM组的个数相同,且端口号不同;CDM组的个数相同,端口号不同,且不同的端口号来自不同的CDM组;CDM组的个数相同,端口号不同,且不同的端口号来自相同的CDM组;或,CDM组的个数不同,且端口号相同。
一种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910具体用于:发送调度下行数据的DCI中的新数据指示NDI域,NDI域中携带指示信息。
可选地,在满足以下至少一个条件的情况下,NDI域中携带指示信息:DCI指示的HARQ进程的标识ID属于预定义的ID、或下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次数大于预设阈值。
可选地,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发送的下行数据关联多个TCI,其中,关联相同TCI的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相同。
可选地,相同的TCI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情况:TCI-state的索引相同、或TCI-state中包括的参考信号资源索引相同。
该通信装置900可实现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500中的网络设备执行的步骤或者流程,该通信装置9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5中的方法500中的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通信装置9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5中的方法500的相应流程。
其中,当该通信装置900用于执行图5中的方法500时,通信单元910可用于执行方法500中的步骤520,处理单元920可用于执行方法500中的步骤501。
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900中的通信单元为可通过图12中示出的网络设备1200中的收发器1210实现,该通信装置900中的处理单元920可通过图12中示出的网络设备1200中的处理器1220实现。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900中的通信单元910也可以为输入/输出接口。其中,收发器可以包括以下一种或两种:发射器、接收器,分别实现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的功能。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1000的又一示意性框图。如图所示,通信装置1000包括收发器1010、处理器1020、和存储器1030,存储器1030中存储有程序,处理器1020用于执行存储器1030中存储的程序,对存储器1030中存储的程序的执行,使得处理器102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处理步骤,对存储器1030中存储的程序的执行,使得处理器1020控制收发器1010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收发相关步骤。
作为一种实现,该通信装置100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动作,这时,对存储器1030中存储的程序的执行,使得处理器102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处理步骤,对存储器1030中存储的程序的执行,使得处理器1020控制收发器1010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接收和发送步骤。
作为另一种实现,该通信装置100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所执行的动作,这时,对存储器1030中存储的程序的执行,使得处理器102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处理步骤,对存储器1030中存储的程序的执行,使得处理器1020控制收发器1010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接收和发送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1100,该通信装置1100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芯片。该通信装置11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所执行的动作。
当该通信装置1100为终端设备时,图11示出了一种简化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便于理解和图示方便,图11中,终端设备以手机作为例子。如图11所示,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射频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等。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射频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天线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种类的终端设备可以不具有输入输出装置。
当需要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为便于说明,图11中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产品中,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存储器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设置,也可以是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射频电路视为终端设备的收发单元,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终端设备的处理单元。
如图11所示,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单元1110和处理单元1120。收发单元1110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等。处理单元1120也可以称为处理器,处理单板,处理模块、处理装置等。可选地,可以将收发单元1110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收发单元1110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收发单元1110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收发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器、或收发电路等。接收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或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1120,用于执行图5中的步骤520,处理单元1120还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其他处理步骤。收发单元1110还用于执行图5中所示的步骤510,收发单元1110还用于执行终端设备侧的其他收发步骤。
应理解,图11仅为示例而非限定,上述包括收发单元1110和处理单元1120的终端设备可以不依赖于图11所示的结构。
当该通信设备1100为芯片时,该芯片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收发单元可以是输入输出电路或通信接口;处理单元可以为该芯片上集成的处理器或者微处理器或者集成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1200,该通信装置1200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芯片。该通信装置12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所执行的动作。
当该通信装置1200为网络设备时,例如为基站。图12示出了一种简化的基站结构示意图。基站包括1210部分以及1220部分。1210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1220部分主要用于基带处理,对基站进行控制等。1210部分通常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1220部分通常是基站的控制中心,通常可以称为处理单元,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处理操作。
1210部分的收发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机或收发器等,其包括天线和射频单元,其中射频单元主要用于进行射频处理。可选地,可以将1210部分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1210部分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接收单元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或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1220部分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单板,每个单板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处理器用于读取和执行存储器中的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以及对基站的控制。若存在多个单板,各个单板之间可以互联以增强处理能力。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者是多个单板共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或者是多个单板同时共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1210部分的收发单元用于执行图5中所示的步骤510中网络设备侧的发送操作,1210部分的收发单元还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其他收发步骤。1220部分的处理单元用于执行图5中的步骤501的处理操作,1220部分的处理单元还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处理步骤。
应理解,图12仅为示例而非限定,上述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的网络设备可以不依赖于图12所示的结构。
当该通信装置1200为芯片时,该芯片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收发单元可以是输入输出电路、通信接口;处理单元为该芯片上集成的处理器或者微处理器或者集成电路。
另外,网络设备不限于上述形态,也可以是其它形态:例如:包括BBU和自适应无线单元(adaptive radio unit,ARU),或BBU和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 unit,AAU);也可以为客户终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CPE),还可以为其它形态,本申请不限定。
上述BBU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由网络设备内部实现的动作,而RRU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或从终端设备接收的动作。具体请见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所述处理器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应理解,上述处理装置可以是一个芯片。例如,该处理装置可以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以是专用集成芯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还可以是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SoC),还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or unit,CPU),还可以是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还可以是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还可以是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或其他集成芯片。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图5至图8所示实施例中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该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图5至图8所示实施例中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系统,其包括前述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以及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c,SSD))等。
上述各个装置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和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对应,由相应的模块或单元执行相应的步骤,例如通信单元(收发器)执行方法实施例中接收或发送的步骤,除发送、接收外的其它步骤可以由处理单元(处理器)执行。具体单元的功能可以参考相应的方法实施例。其中,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部件”、“模块”、“系统”等用于表示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程序。通过图示,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驻留在进程或执行线程中,部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或分布在两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部件可从在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部件可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网络间的另一部件交互的二个部件的数据,例如通过信号与其它系统交互的互联网)的信号通过以下一种或两种来通信:本地进程、远程进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5)

1.一种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同一下行数据的发送预编码precoder是否相同,其中,所述不同传输时间单元关联至少两个不同的准共址QCL信息;
基于所述指示信息,在所述不同传输时间单元接收所述下行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关联相同QCL信息的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所述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是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信息承载于调度所述下行数据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天线端口指示域,
其中,所述天线端口指示域指示至少两种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配置中的一种DMRS端口配置,所述至少两种DMRS端口配置中DMRS端口数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种DMRS端口配置还满足以下任一条件:
码分复用CDM组的个数相同,且端口号不同;
CDM组的个数相同,端口号不同,且不同的端口号来自不同的CDM组;
CDM组的个数相同,端口号不同,且不同的端口号来自相同的CDM组;或
CDM组的个数不同,且端口号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信息承载于调度所述下行数据的DCI中的新数据指示NDI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满足以下至少一个条件的情况,所述指示信息承载于所述NDI域中:
所述DCI指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的标识ID属于预定义的ID、或所述下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次数大于预设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不同传输时间单元发送的所述下行数据关联多个传输配置指示TCI,其中,关联相同TCI的所述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所述指示信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不同传输时间单元发送的所述下行数据,包括:
在所述不同传输时间单元所述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相同的情况下,在所述不同传输时间单元进行联合信道估计。
9.一种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同一下行数据的发送预编码precoder是否相同,其中,所述不同传输时间单元关联至少两个不同的准共址QCL信息;
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关联相同QCL信息的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所述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是否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所述指示信息,包括:
发送调度所述下行数据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天线端口指示域,所述天线端口指示域中携带所述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天线端口指示域指示至少两种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配置中的一种DMRS端口配置,所述至少两种DMRS端口配置中DMRS端口数量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种DMRS端口配置还满足以下任一条件:
码分复用CDM组的个数相同,且端口号不同;
CDM组的个数相同,端口号不同,且不同的端口号来自不同的CDM组;
CDM组的个数相同,端口号不同,且不同的端口号来自相同的CDM组;或
CDM组的个数不同,且端口号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所述指示信息,包括:
发送调度所述下行数据的DCI中的新数据指示NDI域,所述NDI域中携带所述指示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满足以下至少一个条件的情况下,所述NDI域中携带所述指示信息:
所述DCI指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的标识ID属于预定义的ID、或所述下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次数大于预设阈值。
15.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不同传输时间单元发送的所述下行数据关联多个传输配置指示TCI,其中,关联相同TCI的所述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相同。
16.根据权利要求7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相同的TCI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情况:
TCI状态TCI-state的索引相同、或TCI-state中包括的参考信号资源索引相同。
17.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
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同一下行数据的发送预编码precoder是否相同,其中,所述不同传输时间单元关联至少两个不同的准共址QCL信息;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基于所述指示信息,在所述不同传输时间单元接收所述下行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关联相同QCL信息的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所述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是否相同。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信息承载于调度所述下行数据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天线端口指示域,
其中,所述天线端口指示域指示至少两种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配置中的一种DMRS端口配置,所述至少两种DMRS端口配置中DMRS端口数量相同。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种DMRS端口配置还满足以下任一条件:
码分复用CDM组的个数相同,且端口号不同;
CDM组的个数相同,端口号不同,且不同的端口号来自不同的CDM组;
CDM组的个数相同,端口号不同,且不同的端口号来自相同的CDM组;或
CDM组的个数不同,且端口号相同。
21.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信息承载于调度所述下行数据的DCI中的新数据指示NDI域。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满足以下至少一个条件的情况,所述指示信息承载于所述NDI域中:
所述DCI指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的标识ID属于预定义的ID、或所述下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次数大于预设阈值。
23.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不同传输时间单元发送的所述下行数据关联多个传输配置指示TCI,其中,关联相同TCI的所述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相同。
24.根据权利要求17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不同传输时间单元所述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相同的情况下,在所述不同传输时间单元进行联合信道估计。
25.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生成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同一下行数据的发送预编码precoder是否相同,其中,所述不同传输时间单元关联至少两个不同的准共址QCL信息;
所述收发器,用于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关联相同QCL信息的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所述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是否相同。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
发送调度所述下行数据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天线端口指示域,所述天线端口指示域中携带所述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天线端口指示域指示至少两种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配置中的一种DMRS端口配置,所述至少两种DMRS端口配置中DMRS端口数量相同。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种DMRS端口配置还满足以下任一条件:
码分复用CDM组的个数相同,且端口号不同;
CDM组的个数相同,端口号不同,且不同的端口号来自不同的CDM组;
CDM组的个数相同,端口号不同,且不同的端口号来自相同的CDM组;或
CDM组的个数不同,且端口号相同。
29.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
发送调度所述下行数据的DCI中的新数据指示NDI域,所述NDI域中携带所述指示信息。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满足以下至少一个条件的情况下,所述NDI域中携带所述指示信息:
所述DCI指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的标识ID属于预定义的ID、或所述下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次数大于预设阈值。
31.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不同传输时间单元发送的所述下行数据关联多个传输配置指示TCI,其中,关联相同TCI的所述下行数据的发送precoder相同。
32.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设备或权利要求3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相同的TCI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情况:
TCI状态TCI-state的索引相同、或TCI-state中包括的参考信号资源索引相同。
33.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
所述接口接收指示信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同一下行数据的发送预编码precoder是否相同,其中,所述不同传输时间单元关联至少两个不同的准共址QCL信息;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基于所述指示信息,控制在所述不同的传输时间单元对所述下行数据的接收操作。
34.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
所述处理器,用于生成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不同传输时间单元传输的同一下行数据的发送预编码precoder是否相同,其中,所述不同传输时间单元关联至少两个不同的准共址QCL信息;
所述接口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35.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通信装置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749256.5A 2019-08-14 2019-08-14 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设备 Active CN1123985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49256.5A CN112398515B (zh) 2019-08-14 2019-08-14 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49256.5A CN112398515B (zh) 2019-08-14 2019-08-14 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8515A true CN112398515A (zh) 2021-02-23
CN112398515B CN112398515B (zh) 2022-05-10

Family

ID=74601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49256.5A Active CN112398515B (zh) 2019-08-14 2019-08-14 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9851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05379A1 (zh) * 2021-04-01 2022-10-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联合信道估计触发方法及装置
CN115174316A (zh) * 2021-04-02 2022-10-1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估计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3611A (zh) * 2016-08-12 2018-02-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准共位置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8148895A1 (en) * 2017-02-16 2018-08-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termining dmrs average delay and delay spread under smooth pre-coding
US20180331735A1 (en) * 2017-05-15 2018-11-15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patial quasi-co-location (sqcl) and similar angle precoding (sap)
CN109565392A (zh) * 2016-07-28 2019-04-02 Lg 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9842469A (zh) * 2017-11-24 2019-06-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信息指示、确定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983730A (zh) * 2016-11-22 2019-07-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道估计和数据解码的方法和装置
US20190239212A1 (en) * 2018-01-12 2019-08-01 Intel IP Corporation Beam indication considering beam failure recovery in new radio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5392A (zh) * 2016-07-28 2019-04-02 Lg 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7733611A (zh) * 2016-08-12 2018-02-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准共位置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983730A (zh) * 2016-11-22 2019-07-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道估计和数据解码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148895A1 (en) * 2017-02-16 2018-08-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termining dmrs average delay and delay spread under smooth pre-coding
US20180331735A1 (en) * 2017-05-15 2018-11-15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patial quasi-co-location (sqcl) and similar angle precoding (sap)
CN109842469A (zh) * 2017-11-24 2019-06-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信息指示、确定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190239212A1 (en) * 2018-01-12 2019-08-01 Intel IP Corporation Beam indication considering beam failure recovery in new radio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05379A1 (zh) * 2021-04-01 2022-10-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联合信道估计触发方法及装置
CN115174316A (zh) * 2021-04-02 2022-10-1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估计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8515B (zh) 2022-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8209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uplink MIMO
US1080499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wnlink and uplink CSI acquisition
US1044840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ng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in advanced wireless systems
US1072103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estimation and data decod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249574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测量并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US1007521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D-MIMO based multicasting in vehic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91243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reporting
US10686501B2 (en) Precoding information signa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 plurality of array antennas
CN112399566B (zh) 处理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KR102661690B1 (ko) 정보 프로세싱 방법, 통신 디바이스 및 저장 매체
EP352240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583076B (zh) 一种资源配置的方法及设备
KR20150103046A (ko) 하향링크 무선 신호를 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4885502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测量干扰的方法及其设备
US1160116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rt sel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2587077B1 (ko) 비선형 프리코딩을 위한 기준신호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CN112106400A (zh) 无线电接入网络的测量报告
CN112398515B (zh) 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设备
CN110933747B (zh)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通信装置
US20230089446A1 (en) Beam state updat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7042035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7955616A (zh) 参考信号配置信息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897557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测量报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