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98188A - 电器设备及电器设备的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器设备及电器设备的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98188A
CN112398188A CN201910766225.0A CN201910766225A CN112398188A CN 112398188 A CN112398188 A CN 112398188A CN 201910766225 A CN201910766225 A CN 201910766225A CN 112398188 A CN112398188 A CN 1123981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detection
integrated module
modul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6622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坤任
廖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6622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98188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981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81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0019Circuit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器设备及电器设备的工作方法。所述电器设备,包括:承载壳体,具有承载面;多个集成模组,并列位于所述承载壳体内,其中,不同所述集成模组对应的所述承载面上的承载区域不同;多个检测模组,位于所述承载壳体内,其中,所述检测模组,用于检测所述承载区域上是否有负载及负载类型并生成检测信号;控制模组,分别与所述检测模组及所述集成模组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确定出所述承载区域内有负载时,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对应的所述集成模组进入到工作状态,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表征的负载类型,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对应的所述集成模组工作在对负载加热的加热模式或对负载充电的无线充电模式。

Description

电器设备及电器设备的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器设备及电器设备的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发展,很多烹饪设备都是需要供电;如此,在厨房内若有多种烹饪设备,这些烹饪设备都有自己的供电线连接到插座,一方面由于供电线众多,多条供电线之间相互缠绕且占用大量的面积;另一方面,众多线材要求多个插座,且在线材老坏或破损时,容易因为漏电产生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电器设备及电器设备的工作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器设备,包括:
承载壳体,具有承载面;
多个集成模组,并列位于所述承载壳体内,其中,不同所述集成模组对应的所述承载面上的承载区域不同;
多个检测模组,位于所述承载壳体内,其中,所述检测模组,用于检测所述承载区域上是否有负载及负载类型并生成检测信号;
控制模组,分别与所述检测模组及所述集成模组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确定出所述承载区域内有负载时,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对应的所述集成模组进入到工作状态,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表征的负载类型,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对应的所述集成模组工作在对负载加热的加热模式或对负载充电的无线充电模式。
基于上述方案,在所述承载壳体内,所述检测模组层叠设置所述集成模组上方;
所述检测模组与所述承载面之间具有第一距离;
所述集成模组与所述承载面之间具有第二距离;
其中,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检测模组包括:
检测线盘,能够与负载互感以产生不同的阻抗;
检测电路,与所述检测线盘连接,在所述检测线盘具有不同阻抗时,产生具有不同信号值的所述检测信号。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检测线盘包括:
输入线,与功率控制电路连接,用于接收功率控制电路提供的输入信号;
信号线,与所述输入线互感,且与所述检测电路连接;
其中,所述输入线和所述信号线,共同与负载进行互感。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输入线和信号线作为缠绕整体同步缠绕,形成同时由输入线和信号线作为线环的环体构成的所述检测线盘。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控制模组,具体用于在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值大于第一基准值时,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对应的所述集成模组进入工作状态,并工作在所述无线输电模式,在所述检测信号小于的第二基准值时,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对应的所述集成模组进入工作状态并工作在所述加热模式,其中,所述第二基准值小于所述第一基准值。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控制模组,还用于在所述负载所在承载区域对应的检测信号的信号值,位于所述第一基准值和所述第二基准值之间时,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对应的所述集成模组处于非工作状态。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电器设备还包括:
无线通信模组,用于在有所述集成模组进入到所述无线输电模式时,与接收无线输电的充电负载建立功无线输电的无线通信;
所述控制模组,与所述无线通信模组连接,用于在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与所述充电负载成功建立通信后,控制处于所述无线输电模式的所述集成模组向所述充电负载进行无线输电。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器设备的工作方法,包括:
获取能够与负载耦合的检测模组形成的检测信号,其中,所述检测模组,用于检测一个集成模组所对应承载区域内是否有负载及负载类型;
若所述检测信号表明所述电器设备内集成模组所对应的承载区域有放置负载时,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所对应的所述集成模组进入工作状态,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表征的负载类型,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所对应的所述集成模组工作在对负载加热的加热模式或对负载充电的无线充电模式。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若所述检测信号表明所述电器设备内集成模组所对应的承载区域有放置负载时,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所对应的所述集成模组进入工作状态,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表征的负载类型,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所对应的所述集成模组工作在对负载加热的加热模式或对负载充电的无线充电模式,包括:
将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值与基准值进行比较,获得比较结果;
根据所述比较结果,确定出所述电器设备内所述承载区域有放置负载时,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所对应的所述集成模组进入工作状态,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表征的负载类型,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所对应的所述集成模组工作在对负载加热的加热模式或对负载充电的无线充电模式。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将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值与基准值进行比较,获得比较结果,包括:
将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值分别与第一基准值及第二基准值进行比较,其中,所述第二基准值小于所述第一基准值;
所述根据所述比较结果,确定出所述电器设备内所述承载区域有放置负载时,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所对应所述集成模组进入工作状态,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表征的负载类型,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所对应所述集成模组工作在对负载加热的加热模式或对负载充电的无线充电模式,包括:
当所述检测信号大于所述第一基准值时,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所对应所述集成模组进入工作状态并工作在所述无线输电模式;
当所述检测信号小于所述第二基准值时,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所对应所述集成模组进入工作状态并工作在所述加热模式。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值位于所述第一基准值和所述第二基准值之间时,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所对应所述集成模组处于非工作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电器设备包含多个能够同时工作在加热模式和无线输电模式的集成模组;当集成模组工作在加热模式时,可以对加热负载进行加热;当集成模组工作在无线输电模式时,可以对充电负载进行无线输电。如此,一方面,该电器设备用于厨房等应用场景时,该电器设备可以对多个加热负载进行加热,而电器设备无需通过自身的线材插入供电插座,充电负载也可以通过无线输电获得充电,减少了线材的使用,减少了线材的缠绕,减少了线材导致的安全事故;提升了电器设备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本申请的电器设备包括检测模组,检测模组能够自动检测承载区域上是否有负载及负载类型,然后根据检测形成的检测信号,自动控制集成模组是否进入到工作状态及进入到工作状态的工作模式,无需用户手动操作或者通过控制设备进行指示,提升了电器设备的智能性及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线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电路和检测线盘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器设备的工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电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器设备的工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电器设备的工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器设备,包括:
承载壳体,具有承载面;
多个集成模组,并列位于所述承载壳体内,其中,不同所述集成模组对应的所述承载面上的承载区域不同;
多个检测模组,位于所述承载壳体内,其中,所述检测模组,用于检测所述承载区域上是否有负载及负载类型并生成检测信号;
控制模组,分别与所述检测模组及所述集成模组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确定出所述承载区域内有负载时,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对应的所述集成模组进入到工作状态,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表征的负载类型,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对应的所述集成模组工作在对负载加热的加热模式或对负载充电的无线充电模式。
例如,所述集成模组共有I个。这I个集成模组并列位于所述承载壳体内,且第i个所述集成模组对应于所述承载面的第i个承载区域;I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
再例如,所述检测模组共有I个,这I个检测模组位于所述承载壳体内,其中,一个所述检测模组对应一个所述集成模组;第i个所述检测模组,用于检测第i个所述承载区域内是否有负载及负载类型,并生成第i检测信号,其中,i为小于或等于I的正整数。
控制模组,可分别与所述检测模组及所述集成模组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i检测信号,确定出第i个所述承载区域内有负载时控制第i个所述集成模组进入到工作状态,并根据所述第i检测信号表征的负载类型控制第i个所述集成模组工作在对负载加热的加热模式或对负载充电的无线充电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该电器设备可包括矩形或圆柱形的承载壳体,在承载壳体内设置有多个同时具有加热功能和供电功能的集成模组。
该承载壳体至少有一表面朝上,可以用于承载负载,该表面即为所述承载面;任意负载可以被承载在所述承载面上。
该负载包括但不限于包括加热负载,和/或,需要充电的充电负载。
所述加热负载可包括:用于烹饪的烹饪负载;具体地,所述烹饪负载包括各种烹饪设备。所述充电负载包括各种能够接收无线充电的受电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烹饪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磁炉和/或电磁炉锅等器件。
所述受电设备可为各种能够接收无线充电信号的电子设备,例如,该受电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能够进行无线充电的手机、平板电脑或可穿戴式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壳体内设置有多个集成模组,这些集成模组可以依次排列在所述承载壳体内,具体如,多个集成模组成矩阵分布在所述承载壳体内。
所述承载壳体具有承载面,该承载面可以用于放置负载,该负载可为其他负载设备或者需要充电的设备。该负载包括前述电器设备和/或所述受电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成模组均包括:工作电路;该工作电路在不同的输入功耗下,工作在所述加热模式或所述无线输电模式。
例如,通过调节所述集成模组输入信号的占空比和/或频率,实现对所述集成模组内工作电路的功率控制。
在一些情况下,所述集成模组工作在第一级功率的所述加热模式下,此时所述集成模组产生第一功耗。所述集成模组工作在所述无线输电模式时,所述集成模组产生第二功耗,所述第一功耗大于所述第二功耗。在另一些情况下,所述集成模组还可工作在第二级功率的所述加热模式下,此时所述集成模组产生第三功耗;所述第三功耗小于第二功耗。
例如,所述第一级功率的所述加热模式可以用于食材烹饪;所述第二级功率的所述加热设备可以用于已完成烹饪的食材的保温。此时,虽然集成模组都工作在加热模式下,但是对于加热功率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在一些特定情况下,第二级功率的加热模式产生的功耗,甚至会小于在无线输电模式下向受电设备的无线供电所产生的功耗。
此时,所述电器设备的功率控制模组,可以通过调节输入到所述集成模组的输入信号的信号参数,例如,频率或占空比就能够实现工作电路的功率输出控制,从而实现所述集成模组的工作模式的控制。
当然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所述第一级功率的加热模式、第二级功率的加热模式和/或所述无线输电模式还可以细分为多个子模式,每一种子模式所产生的功耗可以不同;具体的实现方式也是通过输入信号的输入功率实现的,在此就不再重复了。集成模组处于加热模式和无线输电模式的功率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器设备包括与集成模组等同数目个数的检测模组,该检测模组可以至少可用于检测承载面上是否有负载。若有负载则集成模组可能需要从非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状态。
一个检测模组能够检测一个集成模组对应的承载区域内是否有负载及负载类型,如此,电器设备自身能够检测出当前是否有负载及负载类型,并精确的控制对应的集成模组是否进入到工作状态,及进入到工作状态之后的工作模式,而不用用户手动控制电器设备中集成模组的工作,或者,从其他设备控制信号来控制集成模组的工作状态及工作模式,故增强了电器设备的智能性。
在本实施例中,集成模组处于非工作状态时,集成模组所对应的工作电路内无电流传输,集成模组自身不产生功耗。若集成模组处于工作状态时,集成模组内的工作电路内有电流,集成模组产生加热的功耗或无线输电的功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器设备包括检测模组,该检测模组可以至少可用于检测承载面上是否有负载。若有负载则集成模组可能需要从非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一个检测模组对应于一个集成模组,检测模组对应于承载面的不同承载区域。如此,检测模组可以通过自身的所在位置检测负载的所在位置。
集成模组处于非工作状态时,集成模组所对应的工作电路内无电流传输,集成模组自身不产生功耗。若集成模组处于工作状态时,集成模组内的工作电路内有电流,集成模组产生加热的功耗或无线输电的功耗。
具体地,所述控制模组,具体根据所述检测信号至少可确认出第i个集成模组的承载区域内是否有负载,若有负载,可以控制所述第i个集成模组处于到工作状态,若没有负载,可以控制所述第i个集成模组处于非工作状态。
此处的i为任意正整数小于电器设备所包含的集成模组的总个数I。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模组能够检测出各个集成模组上是否有负载,并将获得的检测信号上报给控制模组,控制模组进而可以控制对应集成模组的当前状态,是工作状态还是非工作状态。
所述控制模组的具体结构可包括各种具有信号处理功能和/或控制功能的器件,例如,控制器;所述控制模组可为: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阵列或者专用集成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模组,还能够用于检测负载类型;控制模组,还用于根据所述负载类型,控制所述集成模组工作在所述加热模式或所述无线输电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负载类型至少包括两种,加热负载和输电负载。
如此,所述控制模组,可具体用于根据负载类型控制所述集成模组进入到工作状态之后的工作模式。
例如,若当前负载的负载类型为加热负载,控制对应的集成模组工作在加热模式;若当前负载的负载类型为输电负载,控制对应的集成模组工作在无线输电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模组的同一个检测信号可以同时至少集成模组的承载区域内是否有负载及负载类型。
在还有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模组提供至少两种检测信号;一种检测信号用于指示集成模组的承载区域内是否有负载;另一种检测信号指示负载类型。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简化电路结构同时为了简化控制,本实施例检测模组提供的检测信号可同时指示集成模组的承载区域是否有负载及负载类型。
例如,所述检测模组包含有感性的感应元件,该感性的感应元件能够与负载产生互感;如此,检测模组处于工作状态时,检测模组所对应的电路内有电流,若负载置于到检测模组所对应的承载区域内,该负载与检测模组内的感应元件互相感应,从而导致检测模组内的阻抗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检测模组内的电信号值(即工作信号)发生变化。如此控制模组通过采样检测模组的工作信号就能够知道当前对应的承载区域内是否有负载和/或负载类型。
再例如,所述检测模组可包括:容性的感应元件,该容性的感应元件在有负载放置到对应的承载区域后,与负载之间形成电容和/或改变容性参数,此时,检测模组内的阻抗也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检测模组内的电信号值(即工作信号)发生变化。如此控制模组通过采样检测模组的工作信号就能够知道当前对应的承载区域内是否有负载和/或负载类型。该容性参数包括但不限于电容值。
总之,所述检测模组检测是否有负载和/或负载类型的方式有很多种,具体实现不局限于上述举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承载壳体内,所述检测模组层叠设置在所述集成模组上方。所述检测模组与所述承载面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所述集成模组与所述承载面之间具有第二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例如,在所述承载壳体内,第i个所述检测模组层叠设置在第i个所述集成模组上方。第i个所述检测模组与所述承载面之间具有第一距离;第i个所述集成模组与所述承载面之间具有第二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检测模组比对应的集成模组更加靠近承载壳体外表面的承载区域,如此,相对于将集成模组设置在承载区域和检测区域之间,可以减少集成模组对检测模组的检测干扰,从而提升了检测模组的检测精确性。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模组包括:
检测线盘,能够与负载互感以产生不同的阻抗;
检测电路,与所述检测线盘连接,在阻抗不同时具有不同信号值的工作信号;
所述控制模组,具体用于采样所述工作信号得到所述检测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模组至少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检测线盘,另一个是检测电路。
此处的检测线盘可为检测模组与负载进行互感的一种感性的感应元件。
检测电路,与检测线盘连接,如此检测线盘是否与负载互感及互感的负载类型不同时,检测线盘使得整个检测线盘的阻抗发生变化,检测电路的阻抗也就发生了变化,从而在不改变输入的情况下自身的工作信号会发生变化。
如此,控制模组对该工作信号的采样获得检测信号也就会同步发生变化,从而可以通过信号值的分析确定出对应的承载区域是否有负载和/或负载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检测线盘包括:
输入线,与功率控制电路连接,用于接收功率控制电路提供的输入信号;
信号线,与所述输入线互感,且与所述检测电路连接;
其中,所述输入线和所述信号线,能够共同与负载进行互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入线和信号线是两种不同的线。
所述输入线的横截面积比所述信号线的横截面积大。
该输入线与电器设备所包含的功率控制电路连接,用于接收功率控制电路提供的输入信号。
信号线与输入线互感,如此,可以将输入线的输入信号所提供的电能,以电磁能的方式传输到检测电路上来。与此同时,信号线与所述检测电路连接,从而使得检测电路内也有电流和电压从而产生检测模组的工作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线盘使用的输入线和信号线这两种线形成的,且两种线之间是通过互感实现信号耦合和功率传递的。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线盘可以是仅包括一种类型的传输线的线盘,不局限于上述结构。
与此同时,由于检测线盘是通过互感来检测是否有负载和/或负载类型的,如此,电器设备所在环境的环境参数对互感本身及互感所产生的阻抗变化有影响,从而,该检测线盘还可以用于检测环境参数。该环境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温度和/或湿度。
如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组还用于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确定所述电器设备当前所在环境的环境参数。
所述输入线和信号线作为缠绕整体同步缠绕,形成同时由输入线和信号线作为线环的环体构成的所述检测线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线盘包括两种线,分别是输入线和信号线;但是输入线和信号线的根数不限。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入线和信号线的根数是相同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线盘的个数可为一个或多个。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线盘的盘体是同时由同步缠绕的信号线和输入线构成。
例如,如图2所示,信号信和输入线一一搭配共同缠绕,所形成的线盘的每一个盘体包括:一圈信号线和一圈输入线。一个盘体有多个环径相同或近似的多个线圈构成。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线和输入线可以非一一搭配缠绕,则所形成的线盘的盘体可包括:S1圈信号线和S2圈输入线;S1和S2均为正数,且可为不等的正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检测电路包括:
第一开关管;
第二开关管,与所述第一开关管串联;
所述信号线,与所述第二开关管并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均可为具有导通和关闭功能的电子元器件,例如,三极管和/或MOS管。
在图3中所述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均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且为NMOSFET。
在图3中Lm1为所述检测线盘中的信号线;Lm2为所述检测线盘中的输入线;可见,信号线直接连接在所述检测电路中;而检测线盘中的输入线与所述信号线互感。
在图3中所述检测电路中还连接有电容Cs和电容Cm;在检测电路的A点可设置采样电阻等进行检测电路的工作信号的采样,获得所述检测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串联,而检测线盘的信号线与第二开关管并联。如此,若检测线盘有负载与其互感,或者,有不同类型的负载与其互感,信号线的阻抗发生变化,如此,导致整个检测电路的阻抗发生变化,从而还得检测电路的阻抗发生变化,并最终使得检测电路的工作信号发生变化。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组,具体用于在所述检测信号大于第一基准值时,控制对应的集成模组工作在所述无线输电模式。
若检测信号大于第一基准值,说明当前负载是电器设备所对应的合法负载,且该负载为输电负载,故控制承载区域有负载的对应集成模组工作在无线输电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组,具体用于在所述检测信号小于第二基准值时,控制对应的集成模组工作在加热模式,其中,所述第二基准值小于所述第一基准值。
在本实施例中,若检测信号的信号值小于第二基准值,也认为当前放置在承载面上的负载是电器设备的合法负载,且是加热负载,故控制对应的集成模组进入到加热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准值小于所述第一基准值。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组,还用于在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值位于所述第一基准值和所述第二基准值之间时,控制对应的集成模组处于非工作状态。
若检测信号位于第一基准值和第二基准值之间,当前承载面上有负载,但是并非电器设备的合法负载(即非法负载),控制对应的集成模组处于非工作状态,一方面减少集成模组处于工作状态的功耗,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集成模组处于工作状态对非法负载造成的损害。
例如,所述控制模组,具体用于在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值大于第一基准值时,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对应的所述集成模组进入工作状态,并工作在所述无线输电模式,在所述检测信号小于的第二基准值时,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对应的所述集成模组进入工作状态并工作在所述加热模式,其中,所述第二基准值小于所述第一基准值。
再例如,述控制模组,还用于在所述负载所在承载区域对应的检测信号的信号值,位于所述第一基准值和所述第二基准值之间时,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对应的所述集成模组处于非工作状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器设备还包括:
无线通信模组,用于在有所述集成模组进入到所述无线输电模式时,与接收无线输电的充电负载建立功无线输电的无线通信;
所述控制模组,与所述无线通信模组连接,用于在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与所述充电负载成功建立通信后,控制处于所述无线输电模式的所述集成模组向所述充电负载进行无线输电。
本实施例中,该电器设备还包括无线通信模组,该无线通信模组可以与充电负载进行通信,该通信的信息内容至少包括:无线输电的输电参数,该输电参数可包括:无线输电所遵循的无线输电协议参数、无线输电的输电功率、无线输电的输电电流和/或电压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通信的信息内容还可包括:充电状态的信息,如此电器设备可以根据充电负载的实际充电状态与期望充电状态之间的差异,调整无线充电模式下的充电功率,从而使得充电负载的实际充电状态与期望充电状态尽可能的靠近。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器设备的工作方法,包括:
步骤S110:获取能够与负载耦合的检测模组形成的检测信号,其中,所述检测模组,用于检测一个集成模组所对应承载区域内是否有负载及负载类型;例如,所述步骤S110包括但不限于:获取能够与负载耦合的第i个检测模组形成的第i检测信号,其中,i为小于或等于I的正整数,I为所述电器设备所包含的检测模组的总个数,一个所述检测模组用于检测一个集成模组所对应承载区域内是否有负载及负载类型;
步骤S120:若所述检测信号表明所述电器设备内集成模组所对应的承载区域有放置负载时,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所对应的所述集成模组进入工作状态,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表征的负载类型,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所对应的所述集成模组工作在对负载加热的加热模式或对负载充电的无线充电模式。例如,所述步骤S120可包括:若所述第i检测信号表明所述电器设备内第i个集成模组所在的第i个承载区域有放置负载时,控制第i个所述集成模组进入工作状态,并根据所述第i检测信号表征的负载类型,控制第i个所述集成模组工作在对负载加热的加热模式或对负载充电的无线充电模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工作方法可以应用于前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电器设备中。
在本实施例中,实现了根据集成模组的承载区域的负载类型,控制集成模组的工作模式,该工作模式可以是用于加热负载进行加热的加热模式,也可以是用于对充电负载进行充电的无线充电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该电器设备可以同时用于加热负载的加热和/或充电负载的无线输电,而加热负载可包括:用于烹饪的烹饪设备,如此减少厨房内不同烹饪设备需要使用不同线材连接到插座的现象,且在该电器设备所在位置处还可以利用该电器设备进行无线输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所述集成模组对应于一个检测模组。检测模组包括感应元件,该感应元件与负载进行互感,从而获得不同的阻抗,从而产生不同的工作信号,对该工作信号进行采样得到了所述检测信号。
该检测信号不仅可以用于确定对应的承载区域内是否有负载,而且还可以用于反应该负载的负载类型。
所述步骤S120可包括:
将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值与基准值进行比较,获得比较结果;
根据所述比较结果,确定出所述电器设备内所述承载区域有放置负载时,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所对应的所述集成模组进入工作状态,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表征的负载类型,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所对应的所述集成模组工作在对负载加热的加热模式或对负载充电的无线充电模式。
例如,所述步骤S120可包括:
将第i检测信号的信号值与基准值进行比较,获得比较结果;
根据所述比较结果,确定出所述电器设备内第i个集成模组所在的第i个承载区域有放置负载时,控制第i个所述集成模组进入工作状态,并根据所述第i检测信号表征的负载类型,控制第i个所述集成模组工作在对负载加热的加热模式或对负载充电的无线充电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准值可为预先写入到所述电器设备内的信号值。
所述基准值的个数可为一个或多个。
将第i检测信号与基准值进行比较,就会得到表征第i检测信号与基准值之间大小关系的比较结果。
基于该比较结果与负载类型相对应,在本实施例中,直接根据该比较结果确定出集成模组的当前工作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值与基准值进行比较,获得比较结果,可包括:将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值分别与第一基准值及第二基准值进行比较,其中,所述第二基准值小于所述第一基准值;
所述步骤S120可包括:当所述检测信号大于所述第一基准值时,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所对应所述集成模组进入工作状态并工作在所述无线输电模式;当所述检测信号小于所述第二基准值时,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所对应所述集成模组进入工作状态并工作在所述加热模式。
例如,将所述第i检测信号的信号值分别与第一基准值及第二基准值进行比较,其中,所述第二基准值小于所述第一基准值。
例如,当所述第i检测信号大于所述第一基准值时,控制第i个所述集成模组进入工作状态并工作在所述无线输电模式;当所述第i检测信号小于所述第二基准值时,控制第i个所述集成模组进入工作状态并工作在所述加热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包括:
当所述第i检测信号的信号值位于所述第一基准值和所述第二基准值之间时,控制第i个所述集成模组处于非工作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10可包括: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获取所述检测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预定时间间隔的间隔时长可相等,如此实现周期性检测所述检测信号;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预定时间间隔可不等,如此,可以结合该电器设备的使用高峰时段和使用低峰时段,在使用高峰时段采用较短的预定时间间隔,在使用低峰时段使用较长的预定时间间隔进行检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过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存储指令被执行后能够实现前述任意技术方案提供的电器设备的工作方法。
以下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几个具体示例:
示例1:
如图5所示,本示例提供一种电器设备1,该电器设备可为全表面智能电磁灶台。该电器设备包括:
灶台表面的承载面11;
独立加热或输电的集成模组4;集成模组成矩阵布局。
在该承载面11上设置有手持式移动电话2;其它数码或电子设备或装置3;铁锅5等烹饪设备。
其中把所有独立加热或输电模块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编号可如图6所示,当灶台上电后,灶台能自动检测和识别灶台上负载的类别和/或面积。如图6所示,检测识别有锅在集成模组5-3,5-4,6-3,6-4上方,并且为锅具。
集成模组成矩阵布局,该集成模组的标识可由坐标表示,其中,坐标5-3标识第5列第3排的集成模组。坐标5-4表示第5列第4排的集成模组。
本示例提供的电器设备的工作流程可参考图7所示,包括:
电器设备上电之后,开始循环检测,该检测电器设备上哪些集成模组上有负载和/或负载类型;
基于检测得到的检测信号,判断集成模组N-M是否需要工作,例如,集成模组N-M上负载,可能就需要工作并需要进入到工作状态,否则可以不工作且即电器设备可以不用进入到工作状态。
若是,判断对应的集成模组是否需要加热;
若需要加热,集成模组工作在加热模式下;
若无需加热,集成模组工作在无线输电模式下。
具体得如,承通过循环检测模块N-M上面是否有负载,若有负载则判定负载的类型及面积,并且检测程式是否需要对应的模块进行工作,若对应的模块需要工作,根据程式指定的工作类型进行工作,通过不断重复此程式从而让多个负载可以同时工作。
集加热和输电功能一体,从而用实用性更强;
用户即可以直接把电子设备、无尾厨电无需外接电源即可使用,也可以在任意位置放置锅具并对锅具进行加热从而用户体验更好;此处的无尾厨电即为没有供电线的烹饪设备。
无尾厨电没有外接电源线,从而使得清洁更加方便、更加安全。
本示例还提供一种检测负载和/或负载类型的检测方法,可如图8所示,包括但不限于:
检测电路以一定的频率工作(例如,100kHz),从而周期性的产生检测信号;
检测分析返回的检测信号的幅值,并将其与基准值进行比较;
判断检测信号的信号值是否大于第一基准值,
若是,控制集成模组开始以最小功率进行无线输电,以为通信建立提供所需能耗;
判断通信建立是否成功;
若识别成功,对应集成模组的系统开始工作,从而控制集成模组在无线输电模式下为充电负载进行无线充电;
若识别失败,对应集成模组的系统停止工作,即集成模组处于非工作状态。
若检测信号的信号值不大于第一基准值,进一步判断检测信号是否小于第二基准值,
若检测信号的信号值小于第二基准值,判定为加热负载,如此,将控制集成模组工作在加热模式下。
示例2:
本示例提供一种检测线盘,可如图2所示,包括:
输入线,对应于图2中的粗线;
信号线,对应于图2中的细线。
输入线用于功率控制;信号线用于各种传感检测使用;这样就不用使用单刀双掷开关或继电器了;能动实时态检测负载的类别、位置及负载在承载面上占用的面积等检测信号;检测功率小,并且实时判定负载位置的改变等;检测位置的同时还能计算等效电感及电阻值,可以反馈给控制电路使得加热或输电的效率更高;可以进行多种功率组合设计等。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电器设备,包括:
承载壳体,具有承载面;
多个集成模组,并列位于所述承载壳体内,其中,不同所述集成模组对应的所述承载面上的承载区域不同;
多个检测模组,位于所述承载壳体内,其中,所述检测模组,用于检测所述承载区域上是否有负载及负载类型并生成检测信号;
控制模组,分别与所述检测模组及所述集成模组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确定出所述承载区域内有负载时,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对应的所述集成模组进入到工作状态,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表征的负载类型,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对应的所述集成模组工作在对负载加热的加热模式或对负载充电的无线充电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承载壳体内,所述检测模组层叠设置所述集成模组上方;
所述检测模组与所述承载面之间具有第一距离;
所述集成模组与所述承载面之间具有第二距离;
其中,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组包括:
检测线盘,能够与负载互感以产生不同的阻抗;
检测电路,与所述检测线盘连接,在所述检测线盘具有不同阻抗时,产生具有不同信号值的所述检测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线盘包括:
输入线,与功率控制电路连接,用于接收功率控制电路提供的输入信号;
信号线,与所述输入线互感,且与所述检测电路连接;
其中,所述输入线和所述信号线,共同与负载进行互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线和信号线作为缠绕整体同步缠绕,形成同时由输入线和信号线作为线环的环体构成的所述检测线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组,具体用于在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值大于第一基准值时,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对应的所述集成模组进入工作状态,并工作在所述无线输电模式,在所述检测信号小于的第二基准值时,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对应的所述集成模组进入工作状态并工作在所述加热模式,其中,所述第二基准值小于所述第一基准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组,还用于在所述负载所在承载区域对应的检测信号的信号值,位于所述第一基准值和所述第二基准值之间时,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对应的所述集成模组处于非工作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设备还包括:
无线通信模组,用于在有所述集成模组进入到所述无线输电模式时,与接收无线输电的充电负载建立功无线输电的无线通信;
所述控制模组,与所述无线通信模组连接,用于在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与所述充电负载成功建立通信后,控制处于所述无线输电模式的所述集成模组向所述充电负载进行无线输电。
9.一种电器设备的工作方法,包括:
获取能够与负载耦合的检测模组形成的检测信号,其中,所述检测模组,用于检测一个集成模组所对应承载区域内是否有负载及负载类型;
若所述检测信号表明所述电器设备内集成模组所对应的承载区域有放置负载时,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所对应的所述集成模组进入工作状态,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表征的负载类型,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所对应的所述集成模组工作在对负载加热的加热模式或对负载充电的无线充电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检测信号表明所述电器设备内集成模组所对应的承载区域有放置负载时,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所对应的所述集成模组进入工作状态,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表征的负载类型,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所对应的所述集成模组工作在对负载加热的加热模式或对负载充电的无线充电模式,包括:
将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值与基准值进行比较,获得比较结果;
根据所述比较结果,确定出所述电器设备内所述承载区域有放置负载时,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所对应的所述集成模组进入工作状态,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表征的负载类型,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所对应的所述集成模组工作在对负载加热的加热模式或对负载充电的无线充电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值与基准值进行比较,获得比较结果,包括:
将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值分别与第一基准值及第二基准值进行比较,其中,所述第二基准值小于所述第一基准值;
所述根据所述比较结果,确定出所述电器设备内所述承载区域有放置负载时,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所对应所述集成模组进入工作状态,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表征的负载类型,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所对应所述集成模组工作在对负载加热的加热模式或对负载充电的无线充电模式,包括:
当所述检测信号大于所述第一基准值时,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所对应所述集成模组进入工作状态并工作在所述无线输电模式;
当所述检测信号小于所述第二基准值时,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所对应所述集成模组进入工作状态并工作在所述加热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值位于所述第一基准值和所述第二基准值之间时,控制负载所在承载区域所对应所述集成模组处于非工作状态。
CN201910766225.0A 2019-08-19 2019-08-19 电器设备及电器设备的工作方法 Pending CN1123981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6225.0A CN112398188A (zh) 2019-08-19 2019-08-19 电器设备及电器设备的工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6225.0A CN112398188A (zh) 2019-08-19 2019-08-19 电器设备及电器设备的工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8188A true CN112398188A (zh) 2021-02-23

Family

ID=74603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66225.0A Pending CN112398188A (zh) 2019-08-19 2019-08-19 电器设备及电器设备的工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98188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233242U (zh) * 2013-04-19 2013-10-09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03836681A (zh) * 2012-11-23 2014-06-04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灶的锅具检测方法及电磁灶
CN104052166A (zh) * 2013-03-13 2014-09-17 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 无线充电系统、设备及方法
CN104113143A (zh) * 2013-04-19 2014-10-22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485759A (zh) * 2014-12-29 2015-04-01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nfc的多头灶电磁炉无线供电系统及其工作模式控制方法
WO2017022516A1 (ja) * 2015-07-31 2017-02-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6685102A (zh) * 2016-12-19 2017-05-17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家用电器及其的无线输电与电磁加热切换装置、方法
KR20170101040A (ko) * 2016-02-26 2017-09-05 (주)그린파워 스마트기기 무선충전형 인덕션 쿠커
CN207117238U (zh) * 2017-08-03 2018-03-16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无线供电平台
CN109247038A (zh) * 2016-05-10 2019-01-18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无线功率传输系统中的异物检测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36681A (zh) * 2012-11-23 2014-06-04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灶的锅具检测方法及电磁灶
CN104052166A (zh) * 2013-03-13 2014-09-17 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 无线充电系统、设备及方法
CN203233242U (zh) * 2013-04-19 2013-10-09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04113143A (zh) * 2013-04-19 2014-10-22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485759A (zh) * 2014-12-29 2015-04-01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nfc的多头灶电磁炉无线供电系统及其工作模式控制方法
WO2017022516A1 (ja) * 2015-07-31 2017-02-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KR20170101040A (ko) * 2016-02-26 2017-09-05 (주)그린파워 스마트기기 무선충전형 인덕션 쿠커
CN109247038A (zh) * 2016-05-10 2019-01-18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无线功率传输系统中的异物检测
CN106685102A (zh) * 2016-12-19 2017-05-17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家用电器及其的无线输电与电磁加热切换装置、方法
CN207117238U (zh) * 2017-08-03 2018-03-16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无线供电平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67477B (zh) 无线电力控制系统
CN110798925B (zh) 用于在烹饪器具和感应烹饪台的炉灶之间的通信的自动配对方法
CN104137648B (zh) 在感应加热炊具上操作的无线厨房用具
CN106895447B (zh) 电磁灶的锅具检测方法及电磁灶
CN107408833B (zh) 感应功率发射器
WO2016144638A1 (en) Light harvesting power supply with power management and load identification capability
CN106603641A (zh) 一种物联网设备的智能控制方法及智能控制系统
EP3327896B1 (en) Power supply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power strip, computer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6532971B (zh) 无线充电方法及装置
WO2014176853A1 (zh) 阵列式无线电力发射系统及其接收端定位方法
EP4197015A1 (en) Adaptive foreign object detection avoidance in a multi-coil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CN103424720B (zh) 一种可智能选择家电配件的家电
WO2016173335A1 (zh) 智能电器系统及其控制装置和配套装置
CN112398188A (zh) 电器设备及电器设备的工作方法
CN113491434A (zh) 用于加热炉具上的烹饪器皿的方法以及炉具
JP2011054093A (ja) Rfidシステム
CN112394243A (zh) 检测模组及电器设备
US20220174791A1 (en) Induction Cooktop and Control Method for Induction Cooktop
CN105757731A (zh) 电磁炉及电磁炉的控制方法
KR102396627B1 (ko) 에너지 전송 장치 및 에너지 전송 방법
WO2019145206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electric appliance and power control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an electric appliance
CN110432747B (zh) 分体式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CN207197647U (zh) 智能厨房秤及基于智能厨房秤的食材营养健康管理系统
CN109547983B (zh)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和系统、服务器
JP2016226076A (ja) 移動体端末および無接点充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