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96814A - 报警器拓扑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 Google Patents

报警器拓扑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96814A
CN112396814A CN202011347093.7A CN202011347093A CN112396814A CN 112396814 A CN112396814 A CN 112396814A CN 202011347093 A CN202011347093 A CN 202011347093A CN 112396814 A CN112396814 A CN 1123968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arm
node
father node
control center
no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4709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96814B (zh
Inventor
梁永富
徐全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nshi Intellig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nshi Intellig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nshi Intellig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nshi Intellig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4709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968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96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68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968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68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5/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 G08B25/009Signalling of the alarm condition to a substation whose identity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relaying alarm signals in order to extend communication range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5/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 G08B25/01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G08B25/1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using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报警器拓扑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其中方法包括:报警器寻址父节点,所述父节点为与所述报警器组成报警系统,且与所述报警器已完成频率1GHz以下的无线网络配对的节点;所述报警器向所述父节点发送报警信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为已完成1GHz以下的无线网络配对的报警器寻址父节点,进而进行网络连接和数据传输,延长了报警器传输距离,缩短了数据传输时延。

Description

报警器拓扑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安防报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报警器拓扑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背景技术
目前安防消费产品均趋向于无线互联方向发展,即安防消费产品之间通过网络进行连接,以便获取到安防数据后,相互之间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信令传输。
但是,室内安防产品之间通信受限于墙壁等障碍阻挡限制,传输距离一般比较短。这可能导致安防产品之间数据无法传输,或者传输不及时,进而对室内安防效果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警器拓扑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通过为已完成1GHz以下的无线网络配对的报警器寻址父节点,进而进行网络连接和数据传输,延长了报警器传输距离,缩短了数据传输时延。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报警器拓扑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报警器寻址父节点,父节点为与报警器组成报警系统,且与报警器已完成频率1GHz以下的无线网络配对的节点;报警器向父节点发送报警信息。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报警器通过sub 1G无线网络与报警系统中其他节点之间的通信连接,能够有效延长报警器的数据传输距离,缩短数据传输时延。另外,通过报警器自动寻址父节点,进而完成报警器到控制中心的通信链路确定,能够提升通信链路确定效率,进而提升控制中心的响应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父节点为报警系统中的主控中心;或父节点为中继节点,中继节点与主控中心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报警器寻址父节点,包括:报警器确定发生第一事件;
报警器上报第一事件;若向主控中心上报第一事件成功,则确定父节点为主控中心;
若向中继节点上报第一事件成功,则确定父节点为中继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若向中继节点上报第一事件成功,则确定父节点为中继节点,包括:向通信范围内的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上报第一事件;若在第一预设时间范围内接收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的反馈信息,则确定向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上报第一时间成功;若接收到的反馈信息为一个,则确定父节点为发送反馈信息的中继节点;若接收到的反馈信息为多个,则确定第一父节点为最早接收到的反馈信息对应的中继节点,确定第二父节点为与最早接收到的反馈信息时间间隔小于第一预设时间间隔的中继节点,其中第二父节点为第一父节点的备用父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在报警器确定父节点为中继节点的情况下,报警器向父节点发送传输路径请求,传输路径请求用于父节点建立与主控中心之间的传输路径,并记录传输路径中的节点个数;报警器通过父节点获取节点个数,并确定节点个数是否大于预设节点个数;若节点个数大于预设节点个数,则报警器生成线路提示信息,并向主控中心发送线路提示信息,以提示主控中心是否重新规划报警器的传输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第一事件包括报警器由睡眠状态切换到唤醒状态;或报警器获取到报警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报警器向父节点发送报警信息包括:报警器在报警完成后向父节点发送报警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器寻址父节点,所述父节点为与所述报警器组成报警系统,且与所述报警器已完成频率1GHz以下的无线网络配对的节点;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父节点发送报警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警系统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警器拓扑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警器与其他节点进行配对的场景示意图;
图2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警系统拓扑结构图;
图2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完成组网的节点通信链路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报警器拓扑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报警器拓扑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警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到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备(terminaldevice)等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一种报警系统,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警系统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报警系统中包括能够互相进行射频通信的报警器,主控中心和中继器,报警器中包括用户获取各种参数的传感器,用于进行数据处理的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和用于进行通信的射频(Radio Frequency,RF)模组。中继器可以为只包括中继功能的设备,也可以为兼具中继功能的其他设备,中继器中包括MCU和RF模组。主控中心中包括用于与其他处理中心进行高层通信的网关模块,MCU和RF模组。上述设备中的模块都为至少包括的模块,其他情况下,设备中还可以包括其他更多的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的报警器可以是包含有人工智能芯片的智能报警器,而智能报警器中还可包括微处理器,智能报警器中的微处理器和人工智能芯片通过专用通道来互连通信,微处理器可独立控制智能报警器工作,此外,微处理器也可在人工智能芯片的指引下控制智能报警器工作,其中,人工智能芯片可以输出一些智能控制策略给微处理器,来指引微处理器更好的工作。微处理器可以构建出微处理器软件平台,人工智能芯片可以构建出人工智能芯片软件平台,微处理器软件平台和人工智能芯片软件平台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软件平台,人工智能芯片软件平台与微处理器软件平台之间通信连接。
其中,人工智能芯片和微处理器都可通过蓝牙通信模块或有线链路与主控中心、中继器或其他设备通信连接,两个或多个报警器可组成报警器组。其中,移动终端可以通过向智能报警器组(智能报警器组包括配对的至少两个报警器)中的任意一个智能报警器的微处理器发送休眠指令,来控制这个微处理器从苏醒状态进入休眠状态,当智能报警器的微处理器处于休眠状态,那么这个智能报警器的报警功能(例如音频报警功能或光电报警功能)将失效。主控中心也可通过向智能报警器的人工智能芯片发送苏醒指令,来指示人工智能芯片通知微处理器从休眠状态进入苏醒状态。在一些可能实施方式中,人工智能芯片可在供电正常的情况下始终处于苏醒状态。在一些可能实施方式中,处于休眠状态的微处理器只能接收到来自人工智能芯片的指令,即此时微处理器与人工智能芯片之间的专用通道未关闭,但微处理器的其他所有通信通道都处于关闭状态,其中,处于休眠状态的微处理器例如只能接收到来自人工智能芯片的指令,即处于休眠状态的微处理器只能由人工智能芯片来唤醒。当人工智能芯片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微处理器失败,人工智能芯片可切换为微处理器工作模式,来临时代替微处理器控制智能报警器工作,当人工智能芯片切换为微处理器工作模式,这个时候对于智能报警器中的其他部件而言,人工智能芯片相当于微处理器的角色。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2A,图2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警器拓扑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报警器寻址父节点,父节点为与报警器组成报警系统,且与报警器已完成频率1GHz以下的无线网络配对的节点;
S102,报警器向父节点发送报警信息。
在现代安防消费产品中,报警器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通常来说,报警器包括烟雾报警器,一氧化碳报警器,声控报警器,光控报警器等,在相对应的事件发生时(例如针对烟雾报警器,发生烟雾浓度超标时),报警器能够通过声音,光影,或者气压等形式对用户进行提示。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报警器可以通过蓝牙无线网格网络(mesh)拓展组网、紫蜂(zigbee)拓展自组网、z-wave网络等与主控中心连接,主控中心可以接收报警器上报的报警信息,例如报警器中传感器接收参数,报警参数,报警参数例如可以为报警时间,报警地点等,以便主控中心对这些报警信息进行分析,或者主控中心与其他处理中心连接,再进一步将报警信息上报到处理中,由处理中心对报警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中心可以为用户的电子设备。但是针对蓝牙mesh拓扑组网,存在功耗过大,且传输距离太短不适用安防系统的问题,针对zigbee和z-wave拓扑机制,存在传输距离相对较短,成本较高等问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报警器与报警系统中的其他节点通过频率1吉兆赫(gigahertz,GHz)以下(sub 1G)的无线网络进行配对,具体为27MHz(兆赫兹)~960MHz。其他节点可以是报警系统中的主控中心,例如集线器(hub),hub为一个多端口的转发器,在以hub为主控中心时,即使网络中某条线路产生了故障,并不影响其它线路的工作。即通过hub可以实现报警系统中报警器与主控中心的星型拓扑连接或树型拓扑连接。或者,其他节点也可以是中继器,中继器具有转发功能,能够将从报警器接收到的信号转发给主控中心。中继器可以是只具有转发功能的专门中继器,也可以是其他网络设备,同时具有中继器的功能。
由于sub 1G无线网络存在传输距离长,低功耗,抗干扰性强等特点,通过该种无线网络进行报警器与报警系统中其他节点之间的通信连接,能够有效延长报警器的数据传输距离,缩短数据传输时延。
另外,报警器与报警系统中的其他节点之间进行配对,可以根据报警器与其他节点的信号强度进行配对,例如,报警器的信号强度在主控中心的信号搜索范围内,则报警器与主控中心能够进行配对。
在可能的情况下,报警器与其他节点的配对,需要满足更进一步的条件。请参阅图2B,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警器与其他节点进行配对的场景示意图,如图2B所示,其他节点110搜索到报警器120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预设强度的情况下,再判断其他节点110与报警器120之间的距离。通常情况下,节点之间的信号强度与距离成反比,即信号强度越大,距离越近,其他节点能够根据搜索到报警器的信号强度判断出两者之间的距离值。具体地,其他节点可以判断与报警器之间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预设强度时,两者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第一预设距离,第一预设距离可以为1m(米),2m,甚至可以为20cm(厘米)。即是说,报警器与其他节点的配对,不仅要满足彼此在对方的信号搜索范围内,还要进行近距离的配对,因为对于一个新的报警器来说,在安装前首先需要进行与主控中心的配对,用户可以将报警器放到与控制中心很近的地方进行配对。如果很远距离也能进行配对,则可能造成用户家的主控中心与邻居家的报警器进行配对,则将对用户获取报警信息造成干扰,不利于报警信息分析。
报警器与主控中心完成频率1GHz以下的无线网络配对之后,主控中心可以为报警器分配一个唯一标识sub id,并且主控中心的连接列表中包括该报警器的唯一标识。或者报警器的连接列表中记录报警器的其他标识信息,例如报警器的名称,或者编号。中继器可以继承主控中心的连接列表,进而完成与报警器的配对。完成配对的报警器和主控中心,只要在双方的无线信号连接范围内,则可以进行连接和通信。
在完成报警器与主控中心的配对后,用户对报警器进行安装。安装后的报警器,中继器与主控中心组成一个报警系统,该系统中的通信范围信息可参阅表1:
表1
Figure BDA0002800241940000061
主控中心为完成配对的节点都能够分配sub id,因此表1中的编号可以为主控中心分配的编号,例如表1中给报警器分配的sub id包括编号2、4、7、9、10、14、15和16,给中继器分配的sub id包括编号1、3、5、6和8。同行表格表示前后节点互相为通信范围内的节点,例如中继器1在主控中心和报警器4的通信范围,括号内的节点为前序节通信范围内的节点,例如报警器9在中继器3的通信范围内。另外,报警系统中的子设备除了报警器之外,还可以包括窗磁或PIR等其他子设备,例如表1中的PIR 11已经窗磁12和窗磁13。
表1中的节点通信范围信息也可以用拓扑图来表示,请参阅图2C,图2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警系统拓扑结构图,如图2C所示,通信范围内的节点之间直接连接。例如主控中心通信范围内的包括中继器1,中继器5,中继器6,报警器2,报警器7,报警器15和PIR11,中继器1的通信范围内还包括报警器4,中继器6的通信范围内还包括报警器4,报警器16,中继器3和中继器8,其余具体参阅图2C,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通信范围信息为理论上的可通信链路,在报警器实际向与主控中心进行通信,并上传报警信息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确定通信链路。具体表现为,报警器寻址父节点,并向父节点发送报警信息。因为报警器并不一定能够直接与主控中心通信,那么报警器寻址父节点的过程中,如果直接寻址到主控中心作为父节点,则向父节点发送报警信息;如果寻址主控中心失败,则继续寻址中继节点,并向中继节点发送报警信息,再由中继节点寻址父节点,并向父节点发送报警信息,直到报警信息被发送到主控中心。报警器可以在完成安装后一定时间内自动寻址父节点,也可以由用户操作触发执行寻址父节点,或者可以由时间触发执行寻址父节点。
可选地,报警器寻址父节点,包括:报警器发生第一事件;报警器上报第一事件;若向主控中心上报第一事件成功,则确定父节点为主控中心;若向中继节点上报第一事件成功,则确定父节点为中继节点。
可选地,第一事件包括报警器由睡眠状态切换到唤醒状态;或报警器获取到报警参数。
具体地,报警器寻址父节点可以由第一事件触发,第一事件可以为报警器由睡眠状态切换到唤醒状态,或者报警器获取到报警参数,在发生第一事件后,预示报警器将生成或发送报警信息,因此报警器需要寻址到父节点,完成数据传输线路确认。再发送第一事件后,报警器向上级节点上报第一事件,如果主控节点为报警器的上级节点,例如图2C中的报警器15,则报警器能够直接将第一事件成功上报到主控中心;如果主控节点不是报警器的上级节点(或者说主控节点不在报警节点的通信距离内),例如图2C中的报警器16,其不能够成功将第一时间上报到主控中心,进而,报警器16寻址中继器,并将第一时间成功上报到中继器6,则中继器6为报警器16的父节点。
可选地,若向中继节点上报第一事件成功,则确定父节点为中继节点,包括:向通信范围内的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上报第一事件;若在第一预设时间范围内接收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的反馈信息,则确定向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上报第一时间成功;若接收到的反馈信息为一个,则确定父节点为发送反馈信息的中继节点;若接收到的反馈信息为多个,则确定第一父节点为最早接收到的反馈信息对应的中继节点,确定第二父节点为与最早接收到的反馈信息时间间隔小于第一预设时间间隔的中继节点,其中第二父节点为第一父节点的备用父节点。
在一些情况下,一个报警器可能在多个中继器的通信范围内,例如图2C中的报警器4,能够成功寻址到中继器1和中继器6,进一步地,能够成功将第一事件上报到中继器1和中继器6。报警器可以向通信范围内的多个中继节点上报第一事件,并接收中继节点的反馈信息,以便用于判断上报第一事件是否成功。如果在第一预设时间范围内接收到反馈信息,说明上报第一事件成功,如果没有接收到反馈信息,或者超过第一预设时间范围没有接收到反馈信息,说明可能上报第一事件失败,也可能传输时延过长,报警器可以优先选择其他路线的父节点。如果报警器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接收到一个中继节点的反馈信息,可以确定该中继节点为报警器的父节点。如果报警器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接收到多个中继节点的反馈信息,如图2C中的报警器4,那么报警器4可以保留这两个中继节点都为父节点,在上传报警信息的时候,可以选择该两个父节点中任一个父节点进行数据传输。可选情况下,报警器也可以根据中继节点反馈信息的速度确定一个父节点。例如报警器4分别向中继器1和中继器6发送第一时间,在4us(微秒)后接收到中继器1的反馈消息,在6us后接收到中继器6的反馈消息,中继器1反馈消息更快到达中继器1,可能是因为两者的距离较近,也可能是因为中继器1更空闲,那么报警器4确定中继器1为其对应的父节点。这样可以降低两者的信息传输时延。另外,中继器6如果与中继器1的反馈信息时间间隔小于第一预设时间间隔,例如第一预设时间间隔为1us或2us,那么可以将中继器1作为报警器4的备用父节点,在父节点1发生故障,或者忙碌的情况下,启用备用父节点。
报警器寻址父节点,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与控制中心的通信链路。因此,在报警器寻址到父节点后,可以通过父节点自动寻址自身的下一个通向控制中心的通信节点,然后下一个通信节点也寻找通向控制中心的下一个节点,直到确定连接到控制空心。这样可以自动完成组网过程,生成各报警器的实际通信链路。可参阅图2D,图2D为完成组网的节点通信链路图,如图2D所示,假设报警器10需要向控制中心上报报警信息,则对应的通信链路为报警器10→中继器8→中继器6→控制中心。
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报警器自动寻址父节点,进而完成报警器到控制中心的通信链路确定,能够提升通信链路确定效率,进而提升控制中心的响应效率。另外,报警器自主寻找父节点的同时,上报第一事件,而不需要先确定通信链路后再上报第一事件,提升了第一事件上报的及时性,进而提升了控制中心的响应效率。
可选情况下,在报警器确定父节点为中继节点的情况下,报警器向父节点发送传输路径请求消息,传输路径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父节点建立与主控中心之间的传输路径,并记录传输路径中的节点个数;报警器通过父节点获取节点个数,并确定节点个数是否大于预设节点个数;若节点个数大于预设节点个数,则报警器生成线路提示信息,并向主控中心发送线路提示信息,以提示主控中心是否重新规划报警器的传输路径。
具体地,在一些情况下,报警器的父节点为中继节点,这意味着报警器不能直接与控制中心通信,那么,报警器在寻址到父节点后,可以向父节点发送传输路径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该报警器的传输路径,传输路径请求消息可以和第一事件一起发送,也可以单独发送。父节点接收到传输路径请求消息后,向自己的父节点发送,直到发送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根据该路径传输请求确定报警器的传输路径,例如图2D中的报警器9,寻址到父节点为中继器3,则向中继器3发送传输路径请求消息,中继器3进一步向自己的父节点中继器6转发该传输路径请求消息,中继器6向控制中心转发该路径传输请求消息。控制中心接收到该路径传输请求消息后,确定该消息由报警器9始发,获取报警器9的传输路径,为报警器9→中继器3→中继器6→控制中心。然后控制中心将该传输路径反馈给报警器9。报警器确定该传输路径中的节点个数是否大于预设节点个数,例如预设节点个数为3,而报警器9的传输路径中包括4个节点,那么确定该传输路径大于预设节点个数。
传输路径中的节点越多,意味着报警器与控制中心的传输时延越大,并且节点越多,发生节点通信不畅,进而造成数据丢失的可能性越大,因此需要尽量减少传输路径中的节点个数。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由报警器生成线路提示信息,并向主控中心发送线路提示信息,以便主控中心重新规划与报警器的传输路径,减少传输路径中的节点个数。
可选地,生成线路提示信息包括:报警器获取邻居报警器信息,并确定邻居报警器与自身的距离;在确定与邻居报警器的距离小于第二预设距离的情况下,报警器生成线路提示信息,线路提示信息中携带邻居报警器信息。
具体地,报警器可以搜索附近的报警器,并确定附近的邻居报警器与自身的距离,在双方距离小于第二预设距离的情况下,意味着两者的报警范围相近,例如报警器9与报警器2的距离小于第二预设距离,那么报警器可以上报该邻居报警器的相关信息。控制中心评估邻居报警器与自身的通信距离,如果很近,则控制中心通过与该邻居报警器的通信过程获取原报警器报警范围内的数据。例如报警器2与控制中心能够直接连接,那么报警器9报警范围内的报警信息可以由报警器2上报。或者,降低原报警器发送报警信息的频率,只作为其报警范围内的辅助信息上报给控制中心。
上述过程中,确定报警器传输路径中包括的节点个数是否大于预设节点个数的过程也可以由控制中心完成,然后控制中心直接向通信链路中的报警器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报警器确定与原报警器(传输路径中的节点个数大于预设节点个数的报警器)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第二预设距离,如果是,则由该报警器向控制中心发送原报警器报警范围内的报警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优化报警器的传输路径,可以降低报警信息传输时延,降低数据丢失的可能性,进而提升报警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可选情况下,报警器向父节点发送报警信息包括:报警器在报警完成后向父节点发送报警信息。
根据上述描述可知,报警器向父节点发送报警信息,是为了控制中心对报警信息进行分析,进而产生响应或控制信息,这些响应或控制信息可能用于指示报警器做出施救措施,停止报警,或者指示报警器延后报警等。这些操作都是针对报警器的行为的,另一方面,报警器需要发出报警,以提示附近的人对危情况做出反应。并且,报警器发出报警的过程可以在报警器向父节点发送报警信息之前执行,以进一步提升报警效率,充分保护人员安全。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报警器拓扑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01,报警器确定发生第一事件;
S202,报警器上报第一事件;
S203,若向主控中心上报第一事件成功,则确定报警器的父节点为主控中心;
S204,若向中继节点上报第一事件成功,则确定报警器的父节点为中继节点;
S205,报警器向父节点发送报警信息。
上述步骤的实施方式可参阅图2A~图2D的对应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报警器拓扑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报警器确定发生第一事件;报警器上报第一事件;若向主控中心上报第一事件成功,则确定报警器的父节点为主控中心;若向中继节点上报第一事件成功,则确定报警器的父节点为中继节点;报警器向父节点发送报警信息。可见,通过报警器自动寻址父节点,进而完成报警器到控制中心的通信链路确定,能够提升通信链路确定效率,进而提升控制中心的响应效率。另外,报警器自主寻找父节点的同时,上报第一事件,而不需要先确定通信链路后再上报第一事件,提升了第一事件上报的及时性,进而提升了控制中心的响应效率。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警器的传输路径确定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301,报警器确定发生第一事件;
S302,报警器上报第一事件;
S303,若向主控中心上报第一事件成功,则确定报警器的父节点为主控中心;
S304,报警器向父节点发送传输路径请求消息,传输路径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父节点建立与主控中心之间的传输路径,并记录传输路径中的节点个数;
S305,报警器通过父节点获取节点个数,并确定节点个数是否大于预设节点个数;
S306,若节点个数大于预设节点个数,则报警器生成线路提示信息,并向主控中心发送线路提示信息,以提示主控中心是否重新规划报警器的传输路径。
上述步骤的实施方式可参阅图2A~图2D的对应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步骤S307与步骤S305之间的先后顺序不做限定,即可以先由报警器向父节点发送报警信息,再由报警器发送传输路径请求消息,进而进行后续操作。或者,也可由报警器先向父节点发送传输路径请求消息,再发送报警信息。或者报警器也可以同时发送传输路径请求消息和报警信息。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报警器拓扑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报警器确定发生第一事件;报警器上报第一事件;若向主控中心上报第一事件成功,则确定报警器的父节点为主控中心;若向中继节点上报第一事件成功,则确定报警器的父节点为中继节点;报警器向父节点发送报警信息。若报警器确定父节点为中继节点,则报警器发送传输路径请求消息,确定报警器的传输路径,并向主控中心发送线路提示信息。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优化报警器的传输路径,可以降低报警信息传输时延,降低数据丢失的可能性,进而提升报警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与上述图2A、图3、图4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4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电子设备400包括处理器410、存储器420、通信接口430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421,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421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420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410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421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寻址父节点,所述父节点为与所述报警器组成报警系统,且与所述报警器已完成频率1GHz以下的无线网络配对的节点;
向所述父节点发送报警信息。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报警器通过sub 1G无线网络与报警系统中其他节点之间的通信连接,能够有效延长报警器的数据传输距离,缩短数据传输时延。另外,通过报警器自动寻址父节点,进而完成报警器到控制中心的通信链路确定,能够提升通信链路确定效率,进而提升控制中心的响应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父节点为所述报警系统中的主控中心;或所述父节点为中继节点,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主控中心连接。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报警器寻址父节点,包括:
所述报警器确定发生第一事件;
所述报警器上报所述第一事件;
若向所述主控中心上报所述第一事件成功,则确定所述父节点为所述主控中心;
若向所述中继节点上报所述第一事件成功,则确定所述父节点为所述中继节点。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若向中继节点上报第一事件成功,则确定父节点为中继节点,包括:
向通信范围内的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上报第一事件;
若在第一预设时间范围内接收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的反馈信息,则确定向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上报第一时间成功;
若接收到的反馈信息为一个,则确定父节点为发送反馈信息的中继节点;
若接收到的反馈信息为多个,则确定第一父节点为最早接收到的反馈信息对应的中继节点,确定第二父节点为与最早接收到的反馈信息时间间隔小于第一预设时间间隔的中继节点,其中第二父节点为第一父节点的备用父节点。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421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在所述报警器确定所述父节点为中继节点的情况下,所述报警器向所述父节点发送传输路径请求消息,所述传输路径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父节点建立与所述主控中心之间的传输路径,并记录所述传输路径中的节点个数;
所述报警器通过所述父节点获取所述节点个数,并确定所述节点个数是否大于预设节点个数;
若所述节点个数大于预设节点个数,则所述报警器生成线路提示信息,并向所述主控中心发送所述线路提示信息,以提示所述主控中心是否重新规划所述报警器的传输路径。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事件包括所述报警器由睡眠状态切换到唤醒状态;或所述报警器获取到报警参数。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报警器向所述父节点发送报警信息包括:所述报警器在报警完成后向所述父节点发送报警信息。
上述主要从方法侧执行过程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电子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报警装置500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该报警装置500包括处理单元501、发送单元502,其中,
处理单元501,用于器寻址父节点,所述父节点为与所述报警器组成报警系统,且与所述报警器已完成频率1GHz以下的无线网络配对的节点;
发送单元502,用于向所述父节点发送报警信息。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报警装置报警器通过sub 1G无线网络与报警系统中其他节点之间的通信连接,能够有效延长报警器的数据传输距离,缩短数据传输时延。另外,通过报警器自动寻址父节点,进而完成报警器到控制中心的通信链路确定,能够提升通信链路确定效率,进而提升控制中心的响应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方法实施例与装置实施例为相同技术构思的不同呈现形式,因此,本申请中方法实施例部分的内容应同步适配于装置实施例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父节点为所述报警系统中的主控中心;或所述父节点为中继节点,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主控中心连接。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处理单元501结合所述发送单元502具体用于:
处理单元501确定发生第一事件;发送单元502上报所述第一事件;若向所述主控中心上报所述第一事件成功,则处理单元501确定所述父节点为所述主控中心;若向所述中继节点上报所述第一事件成功,则处理单元501确定所述父节点为所述中继节点。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若所述发送单元502向通信范围内的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上报第一事件;若在第一预设时间范围内接收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的反馈信息,所述处理单元501确定向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上报第一时间成功;
若接收到的反馈信息为一个,则确定父节点为发送反馈信息的中继节点;
若接收到的反馈信息为多个,则确定第一父节点为最早接收到的反馈信息对应的中继节点,确定第二父节点为与最早接收到的反馈信息时间间隔小于第一预设时间间隔的中继节点,其中第二父节点为第一父节点的备用父节点。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若处理单元501确定所述父节点为中继节点的情况下,发送单元502向所述父节点发送传输路径请求消息,所述传输路径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父节点建立与所述主控中心之间的传输路径,并记录所述传输路径中的节点个数;
所述装置500还包括接收单元503,用于通过所述父节点获取所述节点个数;
所述处理单元501用于确定所述节点个数是否大于预设节点个数;
若所述节点个数大于预设节点个数,则所述报警器生成线路提示信息,并向所述主控中心发送所述线路提示信息,以提示所述主控中心是否重新规划所述报警器的传输路径。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事件包括所述报警器由睡眠状态切换到唤醒状态;或所述报警器获取到报警参数。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发送单元502在报警完成后向所述父节点发送报警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上述计算机包括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上述计算机包括电子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报警器拓扑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报警器寻址父节点,所述父节点为与所述报警器组成报警系统,且与所述报警器已完成频率1GHz以下的无线网络配对的节点;
所述报警器向所述父节点发送报警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父节点为所述报警系统中的主控中心;或所述父节点为中继节点,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主控中心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器寻址父节点,包括:
所述报警器确定发生第一事件;
所述报警器上报所述第一事件;
若向所述主控中心上报所述第一事件成功,则确定所述父节点为所述主控中心;
若向所述中继节点上报所述第一事件成功,则确定所述父节点为所述中继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向所述中继节点上报所述第一事件成功,则确定所述父节点为所述中继节点,包括:
向通信范围内的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上报第一事件;
若在第一预设时间范围内接收到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的反馈信息,则确定向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上报所述第一时间成功;
若接收到的反馈信息为一个,则确定所述父节点为发送所述反馈信息的中继节点;
若接收到的反馈信息为多个,则确定第一父节点为最早接收到的反馈信息对应的中继节点,确定第二父节点为与所述最早接收到的反馈信息时间间隔小于第一预设时间间隔的中继节点,其中所述第二父节点为所述第一父节点的备用父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报警器确定所述父节点为中继节点的情况下,所述报警器向所述父节点发送传输路径请求消息,所述传输路径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父节点建立与所述主控中心之间的传输路径,并记录所述传输路径中的节点个数;
所述报警器通过所述父节点获取所述节点个数,并确定所述节点个数是否大于预设节点个数;
若所述节点个数大于预设节点个数,则所述报警器生成线路提示信息,并向所述主控中心发送所述线路提示信息,以提示所述主控中心是否重新规划所述报警器的传输路径。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事件包括所述报警器由睡眠状态切换到唤醒状态;或所述报警器获取到报警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器向所述父节点发送报警信息包括:所述报警器在报警完成后向所述父节点发送报警信息。
8.一种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器寻址父节点,所述父节点为与所述报警器组成报警系统,且与所述报警器已完成频率1GHz以下的无线网络配对的节点;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父节点发送报警信息。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10.一种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报警器,主控中心和中继器,用于执行前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347093.7A 2020-11-26 2020-11-26 报警器拓扑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Active CN1123968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47093.7A CN112396814B (zh) 2020-11-26 2020-11-26 报警器拓扑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47093.7A CN112396814B (zh) 2020-11-26 2020-11-26 报警器拓扑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6814A true CN112396814A (zh) 2021-02-23
CN112396814B CN112396814B (zh) 2022-04-01

Family

ID=74605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47093.7A Active CN112396814B (zh) 2020-11-26 2020-11-26 报警器拓扑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9681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44511A (zh) * 2021-10-27 2021-12-03 营口天成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中继传输的实现方法及无线火灾报警系统
CN117715143A (zh) * 2024-02-05 2024-03-15 成都云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中继自组网通信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05898A (ja) * 2005-06-21 2007-01-11 Toshiba Corp ノード装置、匿名通信方法及び匿名通信プログラム
CN201111679Y (zh) * 2007-10-19 2008-09-10 张晓勋 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无线远程监控系统
CN102380140A (zh) * 2011-08-19 2012-03-21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拓扑无线网络的输液服务系统
CN102722963A (zh) * 2011-12-21 2012-10-10 北京时代凌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一氧化碳气体进行监控报警的系统、装置及方法
CN103249106A (zh) * 2012-08-13 2013-08-14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提高无线网络通信质量的方法
JP2014178937A (ja) * 2013-03-15 2014-09-25 Hochiki Corp 警報システム
CN106255134A (zh) * 2016-08-17 2016-12-21 惠州市物联微电子有限公司 树型拓扑结构无线自组网网络地址分配方法
US20170244471A1 (en) * 2016-02-23 2017-08-2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election of a parent node by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in a wireless relay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7948339A (zh) * 2016-10-12 2018-04-2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寻址方法、设备和装置
CN111247818A (zh) * 2019-11-18 2020-06-05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路径选择的方法和ble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05898A (ja) * 2005-06-21 2007-01-11 Toshiba Corp ノード装置、匿名通信方法及び匿名通信プログラム
CN201111679Y (zh) * 2007-10-19 2008-09-10 张晓勋 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无线远程监控系统
CN102380140A (zh) * 2011-08-19 2012-03-21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拓扑无线网络的输液服务系统
CN102722963A (zh) * 2011-12-21 2012-10-10 北京时代凌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一氧化碳气体进行监控报警的系统、装置及方法
CN103249106A (zh) * 2012-08-13 2013-08-14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提高无线网络通信质量的方法
JP2014178937A (ja) * 2013-03-15 2014-09-25 Hochiki Corp 警報システム
US20170244471A1 (en) * 2016-02-23 2017-08-2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election of a parent node by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in a wireless relay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6255134A (zh) * 2016-08-17 2016-12-21 惠州市物联微电子有限公司 树型拓扑结构无线自组网网络地址分配方法
CN107948339A (zh) * 2016-10-12 2018-04-2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寻址方法、设备和装置
CN111247818A (zh) * 2019-11-18 2020-06-05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路径选择的方法和ble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44511A (zh) * 2021-10-27 2021-12-03 营口天成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中继传输的实现方法及无线火灾报警系统
CN117715143A (zh) * 2024-02-05 2024-03-15 成都云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中继自组网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17715143B (zh) * 2024-02-05 2024-05-28 成都云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中继自组网通信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6814B (zh) 2022-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ou et al. Handling triple hidden terminal problems for multichannel MAC in long-delay underwater sensor networks
US7522563B2 (en) Network protocol
CN112396814B (zh) 报警器拓扑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JP6367459B2 (ja) 近隣認識ネットワークデータリンクにおけるトラフィックの告知およびスケジューリング
JP6449427B2 (ja) 近隣認識ネットワークデータリンクにおけるトラフィックの告知およびスケジューリング
Busch et al. Contention-free MAC protocols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CN111918307A (zh) 基于LoRa定位的多层网关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EP406104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sh networking, and gateway device
TWI797274B (zh) 基於中繼設備的通信、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方法和裝置
WO2006115823A3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lan for signaling deferral management messages
CN107466101A (zh) 终端位置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8616968A (zh) 传输帧的方法和设备
CN108282849A (zh) 数据发送、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接入点、站点
Yomo et al. ROD-SAN: Energy-efficient and high-response wireless sensor and actuator networks employing wake-up receiver
CN117098161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07011590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data broadcast within beaconing network
CN113179509B (zh) 基于WiFi的自组网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无线节点
JP6432294B2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0087279B (zh) 一种以群组为单元的无线中继组网数据传输方法
KR101667248B1 (ko) Vhf 주파수 대역에서의 메쉬 네트워크 운영 방법
CN111010214A (zh) 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组网方法
CN202454029U (zh) 高层火灾智能定位语音报警装置
CN113766590B (zh) 在无线联网中应用的方法和无线装置
CN112309092A (zh) 局域网无线烟感报警系统、方法及报警器
WO2013071478A1 (en) A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assisting operation of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