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95134A - 应用执行异常的重试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应用执行异常的重试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95134A
CN112395134A CN202011295006.8A CN202011295006A CN112395134A CN 112395134 A CN112395134 A CN 112395134A CN 202011295006 A CN202011295006 A CN 202011295006A CN 112395134 A CN112395134 A CN 1123951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ry
target
strategy
abnormal
exce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9500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 An Puhui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ng An Puhui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 An Puhui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ng An Puhui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9500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951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95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51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79Generic software techniques for error detection or fault mask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05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揭示了一种应用执行异常的重试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当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敏感重试策略时根据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目标异常类型和敏感重试策略的敏感预设次数确定异常重试判断结果,当异常重试判断结果为重试时向目标应用发送第一重试信号,否则向目标应用发送执行异常重试终止预警信号;当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宽容重试策略时根据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确定目标重试间隔时长,向目标应用发送按目标重试间隔时长执行的第二重试信号;当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禁止重试策略时向目标应用发送禁止重试信号,发送执行异常禁止重试提醒信号。避免了采用循环语句进行重试导致的问题。

Description

应用执行异常的重试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到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应用执行异常的重试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在应用执行异常时采用循环语句进行重试及判断直至应用执行正常,在无法成功的场景(比如,无论重试多少次都无法成功,没有重试必要的场景)导致对系统计算资源的浪费,在敏感场景(比如,可以进行重试但是对重试比较敏感的场景)导致客户投诉,在应用执行必须正常(比如,不应该限制重试次数,应该不断重试,但是重试频率需要进行限制的场景)时因较高并发量导致大量占用系统计算资源。
敏感重试策略,应用于可以进行重试,但是对重试比较敏感的场景。
宽容重试策略,应用于不应该限制重试次数,应该不断重试,但是重试频率需要进行限制的场景。
禁止重试策略,应用于无论重试多少次都无法成功,没有重试必要的场景。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应用执行异常的重试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在应用执行异常时采用循环语句进行重试及判断直至应用执行正常,在无法成功的场景导致对系统计算资源的浪费,在敏感场景导致客户投诉,在应用执行必须正常时因较高并发量导致大量占用系统计算资源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申请提出一种应用执行异常的重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目标应用发送的执行异常重试判断请求,所述执行异常重试判断请求携带有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目标异常类型;
根据所述目标异常类型从重试策略库中,确定目标重试策略数据,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包括:敏感重试策略、宽容重试策略、禁止重试策略;
当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所述敏感重试策略时,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所述目标异常类型和所述敏感重试策略的敏感预设次数进行是否重试判断,确定异常重试判断结果,当所述异常重试判断结果为重试时向所述目标应用发送第一重试信号,否则发送执行异常重试终止预警信号;
当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所述宽容重试策略时,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所述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进行匹配,确定目标重试间隔时长,根据所述目标重试间隔时长向所述目标应用发送第二重试信号;
当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所述禁止重试策略时,向所述目标应用发送禁止重试信号,发送执行异常禁止重试提醒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异常类型从重试策略库中,确定目标重试策略数据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重试策略库;
将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在所述重试策略库中进行查找,将在所述重试策略库中查找到的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对应的重试策略数据放入一个集合,得到待选重试策略数据集合;
将所述目标异常类型在所述待选重试策略数据集合中进行查找,将在所述待选重试策略数据集合中查找到的异常类型对应的重试策略数据作为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所述目标异常类型和所述敏感重试策略的敏感预设次数进行是否重试判断,确定异常重试判断结果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所述目标异常类型获取异常类型异常次数累计值,得到待更新的异常类型异常次数累计值;
将所述待更新的异常类型异常次数累计值加1,得到目标异常类型异常次数累计值;
获取所述敏感重试策略的敏感预设次数;
将所述目标异常类型异常次数累计值与所述敏感重试策略的敏感预设次数进行对比;
当所述目标异常类型异常次数累计值小于所述敏感重试策略的敏感预设次数时确定所述异常重试判断结果为重试,否则确定所述异常重试判断结果为不重试。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所述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进行匹配,确定目标重试间隔时长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确定待更新的异常次数累计值;
将所述待更新的异常次数累计值加1,得到目标异常次数累计值;
将所述目标异常次数累计值在所述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中进行匹配,得到所述目标重试间隔时长。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所述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进行匹配,确定目标重试间隔时长的步骤,还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获取首次异常时间;
获取当前时间;
将所述当前时间减去所述首次异常时间,得到目标异常出现时长;
将所述目标异常出现时长在所述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中进行查找,得到所述目标重试间隔时长。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所述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进行匹配,确定目标重试间隔时长的步骤,还包括:
获取当前时间;
将所述当前时间在所述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中进行查找,得到目标重试间隔时长。
进一步的,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还包括:固定次数重试策略;以及,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异常类型从重试策略库中,确定目标重试策略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所述固定次数重试策略时,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确定待更新的异常次数累计值;
将所述待更新的异常次数累计值加1,得到目标异常次数累计值;
当所述目标异常次数累计值小于或等于所述固定次数重试策略的预设次数时向所述目标应用发送第三重试信号,否则发送所述执行异常重试终止预警信号。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应用执行异常的重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目标应用发送的执行异常重试判断请求,所述执行异常重试判断请求携带有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目标异常类型;
目标重试策略数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异常类型从重试策略库中,确定目标重试策略数据,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包括:敏感重试策略、宽容重试策略、禁止重试策略;
敏感重试策略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所述敏感重试策略时,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所述目标异常类型和所述敏感重试策略的敏感预设次数进行是否重试判断,确定异常重试判断结果,当所述异常重试判断结果为重试时向所述目标应用发送第一重试信号,否则发送执行异常重试终止预警信号;
宽容重试策略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所述宽容重试策略时,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所述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进行匹配,确定目标重试间隔时长,根据所述目标重试间隔时长向所述目标应用发送第二重试信号;
禁止重试策略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所述禁止重试策略时,向所述目标应用发送禁止重试信号,发送执行异常禁止重试提醒信号。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的应用执行异常的重试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通过根据目标异常类型从重试策略库中,确定目标重试策略数据,当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敏感重试策略时,根据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目标异常类型和敏感重试策略的敏感预设次数进行是否重试判断,确定异常重试判断结果,当异常重试判断结果为重试时向目标应用发送第一重试信号,否则向目标应用发送执行异常重试终止预警信号,当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宽容重试策略时,根据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进行匹配,确定目标重试间隔时长,向目标应用发送按目标重试间隔时长执行的第二重试信号,当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禁止重试策略时,向目标应用发送禁止重试信号,发送执行异常禁止重试提醒信号,实现了针对不同的异常场景采用针对性的重试方法,从而避免在无法成功的场景导致对系统计算资源的浪费,避免在敏感场景时导致客户投诉,避免在应用执行必须正常时因较高并发量导致大量占用系统计算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应用执行异常的重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应用执行异常的重试装置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框图。
本申请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在应用执行异常时采用循环语句进行重试及判断直至应用执行正常,在无法成功的场景导致对系统计算资源的浪费,在敏感场景导致客户投诉,在应用执行必须正常时因较高并发量导致大量占用系统计算资源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应用执行异常的重试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所述应用执行异常的重试方法通过针对不同的异常场景采用针对性的重试方法,从而避免在无法成功的场景导致对系统计算资源的浪费,避免在敏感场景时导致客户投诉,避免在应用执行必须正常时因较高并发量导致大量占用系统计算资源。
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应用执行异常的重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接收目标应用发送的执行异常重试判断请求,所述执行异常重试判断请求携带有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目标异常类型;
S2:根据所述目标异常类型从重试策略库中,确定目标重试策略数据,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包括:敏感重试策略、宽容重试策略、禁止重试策略;
S3:当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所述敏感重试策略时,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所述目标异常类型和所述敏感重试策略的敏感预设次数进行是否重试判断,确定异常重试判断结果,当所述异常重试判断结果为重试时向所述目标应用发送第一重试信号,否则发送执行异常重试终止预警信号;
S4:当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所述宽容重试策略时,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所述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进行匹配,确定目标重试间隔时长,根据所述目标重试间隔时长向所述目标应用发送第二重试信号;
S5:当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所述禁止重试策略时,向所述目标应用发送禁止重试信号,发送执行异常禁止重试提醒信号。
本实施例通过根据目标异常类型从重试策略库中,确定目标重试策略数据,当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敏感重试策略时,根据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目标异常类型和敏感重试策略的敏感预设次数进行是否重试判断,确定异常重试判断结果,当异常重试判断结果为重试时向目标应用发送第一重试信号,否则向目标应用发送执行异常重试终止预警信号,当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宽容重试策略时,根据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进行匹配,确定目标重试间隔时长,向目标应用发送按目标重试间隔时长执行的第二重试信号,当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禁止重试策略时,向目标应用发送禁止重试信号,发送执行异常禁止重试提醒信号,实现了针对不同的异常场景采用针对性的重试方法,从而避免在无法成功的场景导致对系统计算资源的浪费,避免在敏感场景时导致客户投诉,避免在应用执行必须正常时因较高并发量导致大量占用系统计算资源。
对于S1,目标应用在程序执行的过程中出现执行异常时发送所述执行异常重试判断请求。
目标应用是发送所述执行异常重试判断请求的应用,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应用软件模块、应用软件组件、应用软件系统。
执行异常重试判断请求,是对执行异常的目标应用判断是否对目标应用中异常中断的程序进行重新执行的请求。
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是执行异常重试判断请求对应的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可以是应用执行异常名称、应用执行异常ID等唯一标识一个应用执行异常的请求。
目标异常类型,是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时的异常类型。异常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征信查询异常、A1数据获取异常、A2数据获取异常、A3数据获取异常、B1渠道支付异常、B2渠道支付异常、B3渠道支付异常、C1模块调用异常、C2模块调用异常、C3模块调用异常。
对于S2,获取重试策略库;将所述目标异常类型从所述重试策略库中进行查找,将在所述重试策略库中查找到的异常类型对应的重试策略数据作为目标重试策略数据。
重试策略库可以存储在数据库中,也可以存储在缓存中,还可以存着在其他应用系统中。也就是说,可以从数据库中获取重试策略库,也可以从缓存中获取重试策略库,还可以从其他应用系统中获取重试策略库。
重试策略库包括:异常类型、重试策略数据,每个异常类型对应一个重试策略数据。同一个重试策略数据可以应用于多个异常类型。
比如,当目标异常类型是征信查询异常时确定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敏感重试策略,在此举例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重试策略库包括: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异常类型、重试策略数据,每个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对应至少一个异常类型,每个异常类型可以对应多个应用执行异常标识;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所述目标异常类型从重试策略库中,确定目标重试策略数据。
敏感重试策略,应用于可以进行重试,但是对重试比较敏感的场景。
宽容重试策略,应用于不应该限制重试次数,应该不断重试,但是重试频率需要进行限制的场景。
禁止重试策略,应用于无论重试多少次都无法成功,没有重试必要的场景。
对于S3,当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所述敏感重试策略时,意味着可以进行重试,但是对重试比较敏感,此时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所述目标异常类型确定已经重试的次数,将已经重试的次数与所述敏感重试策略的敏感预设次数进行对比;当已经重试的次数小于所述敏感重试策略的敏感预设次数时确定异常重试判断结果为重试,否则确定异常重试判断结果为不重试。
当所述异常重试判断结果为重试时向所述目标应用发送第一重试信号,根据所述第一重试信号控制所述目标应用进行重试所述执行异常重试判断请求对应的程序;当所述异常重试判断结果为不重试时,可以向所述目标应用发送执行异常重试终止预警信号,根据所述执行异常重试终止预警信号控制所述目标应用不重试执行所述执行异常重试判断请求对应的程序;也可以向用户发送执行异常重试终止预警信号,根据所述执行异常重试终止预警信号通过邮件、短信、系统通知等至少一种方式对用户进行在敏感重试策略下不重试的提醒。
对于S4,当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所述宽容重试策略时,意味着不应该限制重试次数,应该不断重试,但是重试频率需要进行限制,此时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确定已经重试的次数,将已经重试的次数在所述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中进行匹配,将在所述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中匹配到的重试间隔时长作为目标重试间隔时长,根据所述目标重试间隔时长向所述目标应用发送第二重试信号以控制所述目标应用在发生异常后间隔所述目标重试间隔时长再重试执行所述执行异常重试判断请求对应的程序。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重试间隔时长向所述目标应用发送第二重试信号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目标重试间隔时长生成第二重试信号,第二重试信号携带有启动间隔时长,将所述第二重试信号发送给所述目标应用,启动间隔时长的数值与所述目标重试间隔时长的具体值相同,从而实现了目标应用自己根据所述目标重试间隔时长控制重试执行所述执行异常重试判断请求对应的程序。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重试间隔时长向所述目标应用发送第二重试信号的步骤,还包括:以接收所述目标应用发送的所述执行异常重试判断请求的时间为开始时间,间隔所述目标重试间隔时长后向所述目标应用发送所述第二重试信号。从而实现了由本申请控制实现所述目标重试间隔时长后控制所述目标应用进行重试执行所述执行异常重试判断请求对应的程序。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所述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进行匹配,确定目标重试间隔时长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S041:获取梯度数据更新请求;
获取用户发送的梯度数据更新请求。
S042:响应所述梯度数据更新请求,展示梯度数据配置页面,获取所述梯度数据配置页面发送的梯度数据配置结果;
响应所述梯度数据更新请求,展示梯度数据配置页面,获取用户通过所述梯度数据配置页面发送的梯度数据配置结果。用户在梯度数据配置页面进行梯度数据配置,配置结束触发按钮发送梯度数据配置结果。
S043:根据所述梯度数据配置结果更新所述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
从而实现了可视化的配置梯度数据,简化了配置方法,提升了配置梯度数据的效率。
对于S5,当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所述禁止重试策略时,意味着无论重试多少次都无法成功,没有重试必要,此时向所述目标应用发送禁止重试信号,根据禁止重试信号控制所述目标应用不重试执行所述执行异常重试判断请求对应的程序,并且根据所述执行异常禁止重试提醒信号通过邮件、短信、系统通知等至少一种方式对用户进行在禁止重试策略下不重试的提醒。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所述目标异常类型从重试策略库中,确定目标重试策略数据的步骤,包括:
S21:获取所述重试策略库;
S22:将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在所述重试策略库中进行查找,将在所述重试策略库中查找到的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对应的重试策略数据放入一个集合,得到待选重试策略数据集合;
S23:将所述目标异常类型在所述待选重试策略数据集合中进行查找,将在所述待选重试策略数据集合中查找到的异常类型对应的重试策略数据作为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
本实施例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所述目标异常类型确定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从而针对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所述目标异常类型实现了个性化的目标重试策略数据,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对于S21,可以从数据库中获取重试策略库,也可以从缓存中获取重试策略库,还可以从其他应用系统中获取重试策略库。
对于S22,将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在所述重试策略库中进行应用执行异常标识查找,将在所述重试策略库中查找到的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对应的每一个重试策略数据都放入一个集合。也就是说,待选重试策略数据集合中的重试策略数据包括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对于S23,将所述目标异常类型在所述待选重试策略数据集合中进行查找,也就是说,不同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不同所述目标异常类型对应的重试策略数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所述目标异常类型和所述敏感重试策略的敏感预设次数进行是否重试判断,确定异常重试判断结果的步骤,包括:
S31: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所述目标异常类型获取异常类型异常次数累计值,得到待更新的异常类型异常次数累计值;
S32:将所述待更新的异常类型异常次数累计值加1,得到目标异常类型异常次数累计值;
S33:获取所述敏感重试策略的敏感预设次数;
S34:将所述目标异常类型异常次数累计值与所述敏感重试策略的敏感预设次数进行对比;
S35:当所述目标异常类型异常次数累计值小于所述敏感重试策略的敏感预设次数时确定所述异常重试判断结果为重试,否则确定所述异常重试判断结果为不重试。
本实施例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所述目标异常类型和所述敏感重试策略的敏感预设次数进行是否重试判断,确定异常重试判断结果,从而避免了频繁重试引起被查询方的投诉。
对于S31,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所述目标异常类型从数据库中获取异常类型异常次数累计值,将获取的异常类型异常次数累计值作为待更新的异常类型异常次数累计值,也就是说,待更新的异常类型异常次数累计值是针对每个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的不同所述目标异常类型进行单独累计的。比如,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YC001,YC001对应有A1数据获取异常、A2数据获取异常、A3数据获取异常,YC001对应的A1数据获取异常的异常类型异常次数累计值为11,YC001对应的A2数据获取异常的异常类型异常次数累计值为22,YC001对应的A3数据获取异常的异常类型异常次数累计值为35,在此举例不做具体限定。
对于S35,当所述目标异常类型异常次数累计值小于所述敏感重试策略的敏感预设次数时,意味着重试次数还没达到所述敏感重试策略的敏感预设次数的限制,可以再次进行重试,此时可以确定所述异常重试判断结果为重试,以向所述目标应用发送第一重试信号执行重试执行所述执行异常重试判断请求对应的程序。当所述目标异常类型异常次数累计值大于或等于所述敏感重试策略的敏感预设次数时,意味着重试次数达到了所述敏感重试策略的敏感预设次数的限制,如果再次重试将导致被查询方的投诉,因此确定所述异常重试判断结果为不重试。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所述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进行匹配,确定目标重试间隔时长的步骤,包括:
S411: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确定待更新的异常次数累计值;
S412:将所述待更新的异常次数累计值加1,得到目标异常次数累计值;
S413:将所述目标异常次数累计值在所述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中进行匹配,得到所述目标重试间隔时长。
本实施例根据异常次数累计值确定目标重试间隔时长,从而适用于不应该限制重试次数,应该不断重试,但是重试频率需要进行限制的场景。
对于S411,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从数据库中获取异常次数累计值,将获取的异常次数累计值作为待更新的异常次数累计值。也就是说,待更新的异常次数累计值是针对每个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进行单独累计的。
对于S413,将所述目标异常次数累计值在所述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中进行阶段数值范围匹配,将在所述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中匹配到的阶段数值范围对应的重试间隔时长作为所述目标重试间隔时长。
所述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包括:阶段数值范围、重试间隔时长,每个阶段数值范围对应一个重试间隔时长,阶段数值范围包括:阶段数值起点和阶段数值终点。
比如,阶段数值起点是阶段次数起点,阶段数值终点是阶段次数终点,梯度数据的阶段数值范围的第一阶段是1次-13次(阶段次数起点重试1次,阶段次数终点是重试13次,包括1次,不包括13次),第一阶段对应的重试间隔时长是5min,梯度数据的阶段数值范围的第二阶段是14次-30次(阶段次数起点重试14次,阶段次数终点是重试30次,包括14次,不包括30次),第二阶段对应的重试间隔时长是20min,梯度数据的阶段数值范围的第三阶段是大于30次(阶段次数起点大于等于30次),第三阶段对应的重试间隔时长是40min,从而减少了重试频率,再次举例不做具体限定。
所述重试间隔时长,是指目标应用发送执行异常重试判断请求的时间与目标应用重新执行所述执行异常重试判断请求对应的程序之间的间隔时长。
可选的,当所述目标异常次数累计值等于所述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的阶段数值起点时发送阶段改变提醒信号,所述阶段改变提醒信号用于对用户进行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的阶段改变提醒,从而有利于用户实时了解所处的阶段数值范围,有利于用户根据阶段数值范围及时采取措施。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所述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进行匹配,确定目标重试间隔时长的步骤,还包括:
S421: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获取首次异常时间;
S422:获取当前时间;
S423:将所述当前时间减去所述首次异常时间,得到目标异常出现时长;
S424:将所述目标异常出现时长在所述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中进行查找,得到所述目标重试间隔时长。
本实施例根据异常出现时长确定目标重试间隔时长,从而适用于不应该限制重试次数,应该不断重试,但是重试频率需要进行限制的场景。
对于S421,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从数据库中获取首次异常时间。
首次异常时间,是指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首次出现的时间。
对于S422,获取实现本申请的程序文件所在服务器的当前时间。
对于S424,将所述目标异常出现时长在所述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中进行阶段数值范围匹配,将在所述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中匹配到的阶段数值范围对应的重试间隔时长作为所述目标重试间隔时长,此时阶段数值范围的阶段数值起点是阶段时长起点,阶段数值终点是阶段时长终点。
比如,梯度数据的阶段数值范围的第一阶段是0分钟-5分钟(阶段时长起点重试0分钟,阶段时长终点是重试5分钟,包括0分钟,不包括5分钟),第一阶段对应的重试间隔时长是5min,梯度数据的阶段数值范围的第二阶段是5分钟-30分钟(阶段时长起点重试5分钟,阶段时长终点是重试30分钟,包括5分钟,不包括30分钟),第二阶段对应的重试间隔时长是20min,梯度数据的阶段数值范围的第三阶段是大于30分钟(阶段时长起点大于等于30分钟),第三阶段对应的重试间隔时长是40min,从而减少了重试频率,在此举例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所述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进行匹配,确定目标重试间隔时长的步骤,还包括:
S431:获取当前时间;
S432:将所述当前时间在所述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中进行查找,得到目标重试间隔时长。
本实施例根据当前时间确定目标重试间隔时长,从而适用于不应该限制重试次数,应该不断重试,但是重试频率需要进行限制的场景。
对于S431,获取实现本申请的程序文件所在服务器的当前时间。
对于S432,将所述当前时间在所述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中进行阶段数值范围匹配,将在所述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中匹配到的阶段数值范围对应的重试间隔时长作为所述目标重试间隔时长,此时阶段数值范围的阶段数值起点和阶段数值终点都是具体时间点。
比如,梯度数据的阶段数值范围的第一阶段是0点-7点(时间起点重试0点,时间终点是重试7点,包括0点,不包括7点),第一阶段对应的重试间隔时长是5min,梯度数据的阶段数值范围的第二阶段是7点-18点(时间起点7点,时间终点是18点,包括7点,不包括18点),第二阶段对应的重试间隔时长是20min,梯度数据的阶段数值范围的第三阶段是大于18点-24点(时间起点18点,时间终点是24点,包括18点,不包括24点),第三阶段对应的重试间隔时长是40min,从而减少了重试频率,在此举例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还包括:固定次数重试策略;以及,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异常类型从重试策略库中,确定目标重试策略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S61:当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所述固定次数重试策略时,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确定待更新的异常次数累计值;
S62:将所述待更新的异常次数累计值加1,得到目标异常次数累计值;
S63:当所述目标异常次数累计值小于或等于所述固定次数重试策略的预设次数时向所述目标应用发送第三重试信号,否则发送所述执行异常重试终止预警信号。
本实施例实现了固定次数重试策略进行重新执行程序,从而适用于需要固定次数重试的场景。
对于S61,当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所述固定次数重试策略时,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在数据库中获取异常次数累计值,将获取的异常次数累计值作为待更新的异常次数累计值。也就是说,待更新的异常次数累计值是针对每个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进行单独累计的。
对于S63,当所述目标异常次数累计值小于或等于所述固定次数重试策略的预设次数时,意味着重试次数没有超过所述固定次数重试策略的预设次数,可以再次重试,此时向所述目标应用发送第三重试信号,根据所述第三重试信号控制所述目标应用进行重试执行所述执行异常重试判断请求对应的程序;当所述目标异常次数累计值大于所述固定次数重试策略的预设次数时,意味着重试次数达到所述固定次数重试策略的预设次数,如果重试将引起客诉,此时发送所述执行异常重试终止预警信号,根据所述执行异常重试终止预警信号控制所述目标应用不重试并且对所述用户进行预警。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当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所述禁止重试策略时,向所述目标应用发送禁止重试信号,发送执行异常禁止重试提醒信号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S71:获取异常重试分析请求,所述异常重试分析请求携带有统计分析配置数据;
S72:采用所述统计分析配置数据根据所述第一重试信号、所述第二重试信号、所述执行异常重试终止预警信号和所述执行异常重试禁止重试提醒信号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目标统计分析结果。
本实施例实现了对重试机制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有利于用户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分析重试机制的合理性,有利于用户对重试机制进行优化。
对于S71,可以获取用户发送的异常重试分析请求,也可以是实现本申请的程序文件自主触发的异常重试分析请求。
所述统计分析配置数据包括:统计分析算法、算法配置数据。
统计分析算法中包括至少一个算法,比如,求和算法、百分比算法。
算法配置数据,是统计分析算法中的算法使用的参数的配置数据。参数的配置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哪些参数、每个参数产生的时间的取值范围。
比如,统计分析算法是占比,算法配置数据是每天0点至24点(不包括0点,包括24点),在此举例不做具体限定。
参照图2,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应用执行异常的重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100,用于接收目标应用发送的执行异常重试判断请求,所述执行异常重试判断请求携带有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目标异常类型;
目标重试策略数据确定模块200,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异常类型从重试策略库中,确定目标重试策略数据,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包括:敏感重试策略、宽容重试策略、禁止重试策略;
敏感重试策略处理模块300,用于当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所述敏感重试策略时,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所述目标异常类型和所述敏感重试策略的敏感预设次数进行是否重试判断,确定异常重试判断结果,当所述异常重试判断结果为重试时向所述目标应用发送第一重试信号,否则发送执行异常重试终止预警信号;
宽容重试策略处理模块400,用于当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所述宽容重试策略时,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所述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进行匹配,确定目标重试间隔时长,根据所述目标重试间隔时长向所述目标应用发送第二重试信号;
禁止重试策略处理模块500,用于当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所述禁止重试策略时,向所述目标应用发送禁止重试信号,发送执行异常禁止重试提醒信号。
本实施例通过根据目标异常类型从重试策略库中,确定目标重试策略数据,当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敏感重试策略时,根据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目标异常类型和敏感重试策略的敏感预设次数进行是否重试判断,确定异常重试判断结果,当异常重试判断结果为重试时向目标应用发送第一重试信号,否则向目标应用发送执行异常重试终止预警信号,当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宽容重试策略时,根据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进行匹配,确定目标重试间隔时长,向目标应用发送按目标重试间隔时长执行的第二重试信号,当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禁止重试策略时,向目标应用发送禁止重试信号,发送执行异常禁止重试提醒信号,实现了针对不同的异常场景采用针对性的重试方法,从而避免在无法成功的场景导致对系统计算资源的浪费,避免在敏感场景时导致客户投诉,避免在应用执行必须正常时因较高并发量导致大量占用系统计算资源。
参照图3,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可以如图3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设计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储存应用执行异常的重试方法等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应用执行异常的重试方法。所述应用执行异常的重试方法,包括:接收目标应用发送的执行异常重试判断请求,所述执行异常重试判断请求携带有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目标异常类型;根据所述目标异常类型从重试策略库中,确定目标重试策略数据,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包括:敏感重试策略、宽容重试策略、禁止重试策略;当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所述敏感重试策略时,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所述目标异常类型和所述敏感重试策略的敏感预设次数进行是否重试判断,确定异常重试判断结果,当所述异常重试判断结果为重试时向所述目标应用发送第一重试信号,否则发送执行异常重试终止预警信号;当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所述宽容重试策略时,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所述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进行匹配,确定目标重试间隔时长,根据所述目标重试间隔时长向所述目标应用发送第二重试信号;当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所述禁止重试策略时,向所述目标应用发送禁止重试信号,发送执行异常禁止重试提醒信号。
本实施例通过根据目标异常类型从重试策略库中,确定目标重试策略数据,当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敏感重试策略时,根据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目标异常类型和敏感重试策略的敏感预设次数进行是否重试判断,确定异常重试判断结果,当异常重试判断结果为重试时向目标应用发送第一重试信号,否则向目标应用发送执行异常重试终止预警信号,当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宽容重试策略时,根据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进行匹配,确定目标重试间隔时长,向目标应用发送按目标重试间隔时长执行的第二重试信号,当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禁止重试策略时,向目标应用发送禁止重试信号,发送执行异常禁止重试提醒信号,实现了针对不同的异常场景采用针对性的重试方法,从而避免在无法成功的场景导致对系统计算资源的浪费,避免在敏感场景时导致客户投诉,避免在应用执行必须正常时因较高并发量导致大量占用系统计算资源。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一种应用执行异常的重试方法,包括步骤:接收目标应用发送的执行异常重试判断请求,所述执行异常重试判断请求携带有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目标异常类型;根据所述目标异常类型从重试策略库中,确定目标重试策略数据,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包括:敏感重试策略、宽容重试策略、禁止重试策略;当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所述敏感重试策略时,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所述目标异常类型和所述敏感重试策略的敏感预设次数进行是否重试判断,确定异常重试判断结果,当所述异常重试判断结果为重试时向所述目标应用发送第一重试信号,否则发送执行异常重试终止预警信号;当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所述宽容重试策略时,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所述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进行匹配,确定目标重试间隔时长,根据所述目标重试间隔时长向所述目标应用发送第二重试信号;当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所述禁止重试策略时,向所述目标应用发送禁止重试信号,发送执行异常禁止重试提醒信号。
上述执行的应用执行异常的重试方法,通过根据目标异常类型从重试策略库中,确定目标重试策略数据,当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敏感重试策略时,根据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目标异常类型和敏感重试策略的敏感预设次数进行是否重试判断,确定异常重试判断结果,当异常重试判断结果为重试时向目标应用发送第一重试信号,否则向目标应用发送执行异常重试终止预警信号,当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宽容重试策略时,根据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进行匹配,确定目标重试间隔时长,向目标应用发送按目标重试间隔时长执行的第二重试信号,当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禁止重试策略时,向目标应用发送禁止重试信号,发送执行异常禁止重试提醒信号,实现了针对不同的异常场景采用针对性的重试方法,从而避免在无法成功的场景导致对系统计算资源的浪费,避免在敏感场景时导致客户投诉,避免在应用执行必须正常时因较高并发量导致大量占用系统计算资源。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和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速据率SDRAM(SS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应用执行异常的重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目标应用发送的执行异常重试判断请求,所述执行异常重试判断请求携带有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目标异常类型;
根据所述目标异常类型从重试策略库中,确定目标重试策略数据,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包括:敏感重试策略、宽容重试策略、禁止重试策略;
当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所述敏感重试策略时,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所述目标异常类型和所述敏感重试策略的敏感预设次数进行是否重试判断,确定异常重试判断结果,当所述异常重试判断结果为重试时向所述目标应用发送第一重试信号,否则发送执行异常重试终止预警信号;
当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所述宽容重试策略时,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所述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进行匹配,确定目标重试间隔时长,根据所述目标重试间隔时长向所述目标应用发送第二重试信号;
当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所述禁止重试策略时,向所述目标应用发送禁止重试信号,发送执行异常禁止重试提醒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执行异常的重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异常类型从重试策略库中,确定目标重试策略数据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重试策略库;
将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在所述重试策略库中进行查找,将在所述重试策略库中查找到的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对应的重试策略数据放入一个集合,得到待选重试策略数据集合;
将所述目标异常类型在所述待选重试策略数据集合中进行查找,将在所述待选重试策略数据集合中查找到的异常类型对应的重试策略数据作为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执行异常的重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所述目标异常类型和所述敏感重试策略的敏感预设次数进行是否重试判断,确定异常重试判断结果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所述目标异常类型获取异常类型异常次数累计值,得到待更新的异常类型异常次数累计值;
将所述待更新的异常类型异常次数累计值加1,得到目标异常类型异常次数累计值;
获取所述敏感重试策略的敏感预设次数;
将所述目标异常类型异常次数累计值与所述敏感重试策略的敏感预设次数进行对比;
当所述目标异常类型异常次数累计值小于所述敏感重试策略的敏感预设次数时确定所述异常重试判断结果为重试,否则确定所述异常重试判断结果为不重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执行异常的重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所述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进行匹配,确定目标重试间隔时长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确定待更新的异常次数累计值;
将所述待更新的异常次数累计值加1,得到目标异常次数累计值;
将所述目标异常次数累计值在所述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中进行匹配,得到所述目标重试间隔时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执行异常的重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所述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进行匹配,确定目标重试间隔时长的步骤,还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获取首次异常时间;
获取当前时间;
将所述当前时间减去所述首次异常时间,得到目标异常出现时长;
将所述目标异常出现时长在所述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中进行查找,得到所述目标重试间隔时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执行异常的重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所述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进行匹配,确定目标重试间隔时长的步骤,还包括:
获取当前时间;
将所述当前时间在所述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中进行查找,得到目标重试间隔时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执行异常的重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还包括:固定次数重试策略;以及,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异常类型从重试策略库中,确定目标重试策略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所述固定次数重试策略时,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确定待更新的异常次数累计值;
将所述待更新的异常次数累计值加1,得到目标异常次数累计值;
当所述目标异常次数累计值小于或等于所述固定次数重试策略的预设次数时向所述目标应用发送第三重试信号,否则发送所述执行异常重试终止预警信号。
8.一种应用执行异常的重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目标应用发送的执行异常重试判断请求,所述执行异常重试判断请求携带有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目标异常类型;
目标重试策略数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异常类型从重试策略库中,确定目标重试策略数据,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包括:敏感重试策略、宽容重试策略、禁止重试策略;
敏感重试策略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所述敏感重试策略时,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所述目标异常类型和所述敏感重试策略的敏感预设次数进行是否重试判断,确定异常重试判断结果,当所述异常重试判断结果为重试时向所述目标应用发送第一重试信号,否则发送执行异常重试终止预警信号;
宽容重试策略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所述宽容重试策略时,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执行异常标识和所述宽容重试策略的梯度数据进行匹配,确定目标重试间隔时长,根据所述目标重试间隔时长向所述目标应用发送第二重试信号;
禁止重试策略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目标重试策略数据为所述禁止重试策略时,向所述目标应用发送禁止重试信号,发送执行异常禁止重试提醒信号。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011295006.8A 2020-11-18 2020-11-18 应用执行异常的重试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23951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95006.8A CN112395134A (zh) 2020-11-18 2020-11-18 应用执行异常的重试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95006.8A CN112395134A (zh) 2020-11-18 2020-11-18 应用执行异常的重试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5134A true CN112395134A (zh) 2021-02-23

Family

ID=74607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95006.8A Pending CN112395134A (zh) 2020-11-18 2020-11-18 应用执行异常的重试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95134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32413A (ja) * 1998-10-22 2000-05-12 Nec Corp エラーリトライ方法、エラーリトライシステム及びその記録媒体
CN107124324A (zh) * 2016-02-25 2017-09-0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租约的心跳协议方法和设备
CN108519920A (zh) * 2018-03-14 2018-09-11 口碑(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重试方法及装置
CN109118344A (zh) * 2018-07-06 2019-01-0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重试方法和装置
CN110471739A (zh) * 2019-07-22 2019-11-1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指令重试方法及装置
CN110858166A (zh) * 2018-08-22 2020-03-03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异常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11130714A (zh) * 2019-11-28 2020-05-08 网银在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32413A (ja) * 1998-10-22 2000-05-12 Nec Corp エラーリトライ方法、エラーリトライシステム及びその記録媒体
CN107124324A (zh) * 2016-02-25 2017-09-0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租约的心跳协议方法和设备
CN108519920A (zh) * 2018-03-14 2018-09-11 口碑(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重试方法及装置
CN109118344A (zh) * 2018-07-06 2019-01-0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重试方法和装置
CN110858166A (zh) * 2018-08-22 2020-03-03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异常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10471739A (zh) * 2019-07-22 2019-11-1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指令重试方法及装置
CN111130714A (zh) * 2019-11-28 2020-05-08 网银在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43390B (zh) 任务调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647438B (zh) 事件监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750267B (zh) 业务信息更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490594B (zh) 业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224855B (zh) 微服务实例的注册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633160A (zh) 接口调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874661B (zh) 测试映射关系库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650186A (zh) 接口调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366132B (zh) 服务器间的服务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709923B (zh) 测试控制方法和装置、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55769A (zh) 区块链交易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1404045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pairing system files
CN107861799B (zh) 基于多线程环境的任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020262A (zh) 推送信息发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613993A (zh) 交易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15018267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terminal devices
CN110727509A (zh) 任务调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069223B (zh) 数据获取需求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395134A (zh) 应用执行异常的重试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4157551A (zh) 适用于微服务的熔断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25603A (zh) 异常提示方法、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69430B (zh) 可疑用户的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127053A (zh) 应用环境参数的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91010A (zh) 一种改密自适应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41987A (zh) 应用静默安装的拦截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