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94881A - 一种云主机迁移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云主机迁移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94881A
CN112394881A CN202011214348.2A CN202011214348A CN112394881A CN 112394881 A CN112394881 A CN 112394881A CN 202011214348 A CN202011214348 A CN 202011214348A CN 112394881 A CN112394881 A CN 1123948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k
cloud host
data protection
information tabl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143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94881B (zh
Inventor
史顺波
张欢
杨帅麒
雷准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yun Data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yun Data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yun Data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yun Data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1434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948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948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48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948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48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04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storage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46Horizontal data movement in storage systems, i.e. moving data in between storage devices or systems
    • G06F3/0647Migration mechanis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62Virtualisation aspects
    • G06F3/0665Virtualisation aspects at area level, e.g. provisioning of virtual or logical volum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Distributed or networked storage systems, e.g.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83Plurality of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89Disk arrays, e.g. RAID, JBO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云主机迁移方法及电子设备,该云主机迁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对端设备中构建中转服务器,扫描源端设备中的磁盘,确定被扫描的磁盘中已加载第一数据保护策略的磁盘,提取已加载第一数据保护策略的磁盘的逻辑卷,并根据逻辑卷确定磁盘信息表;S2、中转服务器中根据磁盘信息表创建与磁盘信息表对应的待迁移磁盘数据集;S3、将中转服务器中挂载点信息已修正的待迁移磁盘数据集迁移至对端设备中,并在对端设备中配置并启动云主机通过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方案,避免了云主机在迁移过程中的资源重复消耗。

Description

一种云主机迁移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云计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云主机迁移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云迁移服务提供的是将客户物理服务器上或其他虚拟化平台上的业务系统迁移至华为虚拟化平台上的服务,是一种能将客户应用级业务、文件级业务以及系统级业务迁移到虚拟化平台上并正常运行的完整的交付方案。云迁移服务避免了用户在异地重新部署及配置云主机及运行于云主机的业务系统。云迁移服务实施过程以虚拟硬盘或者云硬盘为粒度(比如virt-p2v开源迁移工具、直接复制VMware虚拟机硬盘转换成qcow2或者raw等虚拟机镜像)将源主机中的源业务系统中所有的系统盘及业务数据盘迁移到云平台中,迁移后的云主机中包含了源主机中所有或者部分数据,例如操作系统、业务数据等,从而实现源主机的资源迁移至云平台并启动云主机。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源主机中的系统盘或者某个(某些)业务数据盘在发生数据损坏或者数据丢失从而导致业务系统无法有效地响应用户的请求,通常需要在源主机中采用多副本、分布式奇偶校验等保护策略,并在迁移服务执行完毕后将源主机中的保护策略迁移至云平台中。然而,在云平台中存在既有的诸如SSL证书加密、对云主机(ECS)所依赖的物理基础设施、虚拟化、网络、生命周期进行监控等保护策略。因此,如果在源主机迁移至云平台中并启动云主机的过程中,会导致云平台及云主机中同时存在两个数据保护策略,即位于源主机中系统盘及业务数据盘所配置的一种数据保护策略,以及迁移后并在对端的云平台中既有的另一种数据保护策略,从而增加了支撑云平台的物理层和/或虚拟层的CPU、内存及磁盘空间的资源浪费。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将源主机中的系统盘或者某个(某些)业务数据盘在迁移至目标端中并创建云主机的方法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云主机迁移方法、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及一种电子设备,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缺陷,尤其是为了避免云主机在迁移过程中对对端设备中的资源造成重复消耗。
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云主机迁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对端设备中构建中转服务器,扫描源端设备中的磁盘,确定被扫描的磁盘中已加载第一数据保护策略的磁盘,提取所述已加载第一数据保护策略的磁盘的逻辑卷,并根据所述逻辑卷确定磁盘信息表;
S2、中转服务器中根据磁盘信息表创建与所述磁盘信息表对应的待迁移磁盘数据集;
S3、将中转服务器中挂载点信息已修正的待迁移磁盘数据集迁移至对端设备中,并在对端设备中配置并启动云主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1中被扫描的磁盘为源端设备中的至少一个作为系统盘的磁盘;
所述步骤S1中扫描源端设备中的磁盘具体为:
使用与对端设备连通并部署于源端设备中的客户端扫描源端设备中的磁盘,所述迁移控制系统预先创建空白磁盘信息表,并将所述逻辑卷添加至空白磁盘信息表以形成所述磁盘信息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S11、部署于源端设备中的客户端遍历扫描源端设备中的所有磁盘;
S12、确定待在对端设备中所配置出的云主机所关联的磁盘;
S13、分离出源端设备中未加载第一数据保护策略的磁盘及已加载第一数据保护策略的磁盘,并将待在对端设备中所配置出的云主机所关联的磁盘中已加载第一数据保护策略的磁盘的逻辑卷添加至空白磁盘信息表以形成所述磁盘信息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2中的待迁移磁盘数据集包含所述源端设备中已加载第一数据保护策略的磁盘的逻辑卷所对应的镜像数据和/或源端设备中未加载第一数据保护策略的磁盘中的磁盘数据,所述客户端读取磁盘信息表,并将所述磁盘信息表发送至辅助程序,由部署于与对端设备连通的辅助程序执行所述步骤S2,所述辅助程序部署于与对端设备连通的虚拟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2还包括:使用部署于与对端设备连通的辅助程序执行如下步骤:
判断对待迁移磁盘数据集中包含的至少一个作为系统盘的挂载点信息以及逻辑卷的挂载点信息与磁盘信息表是否一致,并对作为系统盘的挂载点信息发生变化的系统盘的挂载点信息以及逻辑卷的挂载点信息发生变化的逻辑卷的挂载点信息予以修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3执行完毕后,还包括:
使用所述迁移控制系统卸载中转服务器中的待迁移磁盘数据集;
所述中转服务器中根据磁盘信息表创建与所述磁盘信息表对应的待迁移磁盘数据集的操作由所述迁移控制系统执行,所述迁移控制系统向源端设备中的客户端执行扫描源端设备中的磁盘的请求并接收客户端扫描源端设备中的磁盘所得到的扫描结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源端设备和/或对端设备被配置为云平台、数据中心、虚拟计算机装置、物理计算机装置或者数字移动终端;
所述迁移控制系统部署于与对端设备连通的虚拟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转服务器部署于对端设备,所述迁移控制系统部署于中转服务器中的虚拟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3还包括:向对端设备中已经配置并启动的云主机加载第二数据保护策略,所述第二数据保护策略与第一数据保护策略相同或者不同,所述第一数据保护策略为软RAID数据保护策略和/或多副本数据保护策略。
同时,基于相同发明思想,本发明还揭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
所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
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执行如上述任一项发明创造所述的云主机迁移方法的步骤。
最后,基于相同发明思想,本发明还揭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以及
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且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前述任一项发明创造所述的云主机迁移方法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申请中,在对端设备中创建云主机所需要的磁盘在源端设备中提取所述已加载第一数据保护策略的磁盘的逻辑卷,并将所述逻辑卷添加至磁盘信息表,并通过中转服务器在对端设备中创建云主机,避免了云主机在由源端设备向对端设备的迁移过程中造成对端设备中的CPU、内存及磁盘等资源的重复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云主机迁移方法的整体流程图;
图2为基于图1所示出的云主机迁移方法在源端设备与对端设备之间基于源端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磁盘在对端设备中配置出云主机在一种实例中的拓扑图;
图3为中间服务器的拓扑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的拓扑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电子设备的拓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详细阐述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之前,对实施例中出现的主要技术术语的含义予以简要阐述。
术语“ECS”:云服务器(Elastic Compute Service)。ECS与云服务器、云主机或云计算服务器具等同技术含义,并且是一种简单高效、安全可靠、处理能力可弹性伸缩的计算服务。
术语“云硬盘”(Elastic Volume Service,EVS):云硬盘是一种为云服务器提供高可靠、高性能、规格丰富并且可弹性扩展的块存储服务,可满足不同场景的业务需求,适用于分布式文件系统、开发测试、数据仓库以及高性能计算等场景。
实施例一:
请参图1至图3所示出的本发明一种云主机迁移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所揭示的一种云主机迁移方法旨在实现将源端设备10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已经加载第一数据保护策略的磁盘复制并迁移至对端设备20中,创建并启动ECS200。ECS200中包含一个或者多个从对端设备20迁移过来的磁盘,其中被执行迁移操作的磁盘中至少有一个系统盘。
在对端设备20中创建并启动的ECS200仅仅是一种示范性实例,在实际环境中还可将对端设备10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磁盘迁移至对端设备20中并启动虚拟机,例如VMware虚拟机等其他能够响应用户向对端设备20发起的各种虚拟服务器、应用、程序的各种响应体。本实施例所揭示的云主机迁移方法中,并不直接复制VMware虚拟机硬盘转换成qcow2或者raw等虚拟机镜像)将源主机11中的源业务系统中所有的系统盘及业务数据盘迁移到位于云平台(对端设备20的下位概念)中。
源端设备10和/或对端设备20被配置为云平台、数据中心、虚拟计算机装置、物理计算机装置或者数字移动终端。对端设备20配置响应用户的RESTful API。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申请人以源端设备10为基于云平台,对端设备20也为云平台为实际迁移场景,予以示范性说明。
源端设备10中部署有一个或者多个源主机11,源主机11挂载若干磁盘,其所挂载若干磁盘包括若干系统盘及若干业务数据盘。业务数据盘可与系统盘一并迁移并复制到对端设备20中,也可在系统盘被迁移至对端设备20后独立地被迁移并复制对端设备20的ECS200中。
本实施例揭示的一种云主机迁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步骤S3。
首先,执行步骤S1、在对端设备20中构建中转服务器30,扫描源端设备10中的磁盘,确定被扫描的磁盘中已加载第一数据保护策略的磁盘,提取所述已加载第一数据保护策略的磁盘的逻辑卷(LV),并根据所述逻辑卷确定磁盘信息表40。至于扫描已加载第一数据保护策略的磁盘以及逻辑卷的操作,一个示例是通过ls以及mdadm命令予以实现,申请人示出了如下命令行:
ls/dev/md*:获取到源端设备10中所有的mdadm逻辑卷;
mdadm-D/dev/md0:获取到源端设备10生成mdadm逻辑卷的所有磁盘。
mdadm是一个用于创建、管理、监控RAID设备的工具,其使用Linux系统中的md驱动。通过mdadm命令行可以在源端设备10中执行创建RAID、删除RAID、监控RAID等具体操作。
至于如何分离第一数据保护策略并提取所述已加载第一数据保护策略的磁盘的逻辑卷,只要复制基于第一数据保护策略生成的逻辑卷的数据,就可以完成。lvm或者mdadm等第一数据保护策略都是保存在磁盘中的,这些工具扫描磁盘时,来确认是不是已经加载了lvm或者mdadm等第一数据保护策略。
步骤S1中被扫描的磁盘为源端设备中的至少一个作为系统盘的磁盘。
所述步骤S1中扫描源端设备10中的磁盘具体为:
使用与对端设备20连通并部署于源端设备10中客户端12扫描源端设备10中的磁盘,所述迁移控制系统32预先创建空白磁盘信息表,并将所述逻辑卷(LV)添加至空白磁盘信息表以形成所述磁盘信息表40。迁移控制系统32部署于与对端设备20连通的虚拟机31。具体的,中转服务器30部署于对端设备10,迁移控制系统32部署于中转服务器30中的虚拟机31。
在本实施例中,该步骤S1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S11~子步骤S13。
子步骤S11、部署于源端设备10中客户端12遍历扫描源端设备10中的所有磁盘。
在对源主机11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磁盘进行迁移时,使用迁移控制系统32扫描该源端设备10中的部分或者全部磁盘,并优选为扫描所有磁盘。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变形,也可以由用户通过迁移控制系统32对源主机11中的指定磁盘进行部分磁盘的扫描。扫描的过程是为了确定源端设备10中的哪些磁盘已经加载了软RAID数据保护策略和/或多副本数据保护策略等第一数据保护策略,并对已经加载第一数据保护策略的磁盘进行标记。
子步骤S12、确定待在对端设备20中所配置出的云主机(即ECS200)所关联的磁盘。该子步骤S12可由图4中的迁移控制系统32所执行。
子步骤S13、分离出源端设备10中未加载第一数据保护策略的磁盘及已加载第一数据保护策略的磁盘,并将待在对端设备20中所配置出的云主机所关联的磁盘中已加载第一数据保护策略的磁盘的逻辑卷添加至空白磁盘信息表以形成所述磁盘信息表40。在子步骤S13中,分离出源端设备10中未加载第一数据保护策略的磁盘可被直径复制迁移至对端设备20中;若云主机所关联的磁盘中已加载第一数据保护策略的磁盘,则在本实施例中不直接复制该磁盘或者复制该磁盘的镜像文件,而仅仅复制并迁移若云主机所关联的磁盘中已加载第一数据保护策略的磁盘的逻辑卷,并写入空白磁盘信息表中,以最终形成磁盘信息表40。至于生成逻辑卷的操作,一个示例是通过mdadm命令予以实现,申请人示出了如下命令行:
mdadm--create/dev/md0--auto=yes--level=1--raid-devices=4/dev/sdb/dev/sdc/dev/sdd/dev/sde。
然后,执行步骤S2、中转服务器30中根据磁盘信息表40创建与所述磁盘信息表40对应的待迁移磁盘数据集21A。待迁移磁盘数据集21A中包含根据磁盘信息表40所确定的从源主机11中复制并迁移至中转服务器30中的磁盘,并包括至少一个系统盘及0个或者若干业务数据盘。上述磁盘数据(即至少一个系统盘及0个或者若干业务数据盘)作为待迁移的磁盘数据执行写入操作,并最终写入中转服务器30中,并形成待迁移磁盘数据集21A。
移控制系统32创建完毕待迁移磁盘数据集21A后会在中转服务器30中形成一个类似于最终被迁移至对端设备20中ECS200的云硬盘所对应的云硬盘。迁移磁盘数据集21A会被挂载(Mount)至ECS200中,以形成云硬盘21B。同时,移控制系统32还用于在对端设备20中创建云主机,即ECS200。辅助程序33调用磁盘信息表40,并复制源端设备10中的磁盘数据及逻辑卷,并对待迁移的磁盘数据执行写入迁移磁盘数据集21A中的复制迁移操作,具体参图2及图3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迁移控制系统32与辅助程序33可部署于同一个虚拟机31中,也彼此分别部署于不同的虚拟机中。辅助程序33直接操作源主机11的系统盘或者系统盘与业务数据盘的数据,并将系统盘或者系统盘与业务数据盘的数据复制迁移至中转服务器30中。在实施例中,将迁移控制系统32与辅助程序33均部署在中转服务器30的同一个虚拟机31中,从而提高了对部署ECS200的便捷性,用户或者管理员可通过对一台虚拟机31的访问与控制迁移控制系统32与辅助程序33的所有后台操作。
迁移控制系统32包含一种控制迁移的逻辑,首先发送请求到源主机11生成磁盘信息表40,然后请求对端设备20创建云硬盘21B,并挂载云硬盘21B到中转服务器30。然后,迁移控制系统32开启数据复制阶段,中转服务器30上的辅助程序33开始从源主机11读取未加载第一数据保护策略的磁盘或者已经加载第一数据保护策略的逻辑卷所对应的数据,并写入到相应的云硬盘21B中。数据复制完成后,辅助程序33会修改云硬盘21B中所包含的系统盘的挂载点信息,并执行v2v(虚拟机转虚拟机)或者p2v(物理机转虚拟机)。然后迁移控制系统32把中转服务器30上相应的云硬盘21B卸载掉,最后创建云主机,即ECS200。
具体的,该步骤S2中的待迁移磁盘数据集21A包含所述源端设备10中已加载第一数据保护策略的磁盘的逻辑卷所对应的镜像数据和/或源端设备10中未加载第一数据保护策略的磁盘中的磁盘数据,客户端12读取磁盘信息表40,并将所述磁盘信息表发送辅助程序33,由部署于与对端设备20连通的辅助程序33执行前述步骤S2中的具体过程。该辅助程序33部署于与对端设备20连通的虚拟机31。中转服务器30的主要功能就是为了把源主机11的系统盘的数据和业务数据盘的数据复制到对端设备20(即云平台)中,因为只有把云硬盘挂载到虚拟机31之后,才能非常方便的向云硬盘中写入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该步骤S2还包括:使用部署于与对端设备20连通的辅助程序33执行如下步骤:判断对待迁移磁盘数据集21A中包含的至少一个作为系统盘的挂载点信息以及逻辑卷的挂载点信息与磁盘信息表40是否一致,并对作为系统盘的挂载点信息发生变化的系统盘的挂载点信息以及逻辑卷的挂载点信息发生变化的逻辑卷的挂载点信息予以修正。中转服务器30可视为对端设备20的一部分(参图3所示)。
磁盘信息表40采用filesystem type格式。系统盘的挂载点信息以及逻辑卷的挂载点信息与磁盘信息表40是否一致的判断通过系统盘的挂载点信息中作为系统盘的磁盘名称(name)、类型(type)、挂载路径、日志文件系统类型(EXT1~EXT4)、磁盘大小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几种发生变化,则认定系统盘的挂载点信息以及逻辑卷的挂载点信息与磁盘信息表40不一致,并需要通过辅助程序33予以检查并修正挂载点信息。在本实施例中,源端设备10中待执行复制迁移操作所对应的系统盘及业务数据盘由客户端12读取并转发至部署于中转服务器30的辅助程序33中。
安装在中转服务器30上的辅助程序33会检查从源主机11复制并迁移过来的系统盘中所记录的挂载点信息与逻辑卷的挂载点信息是否有变动,如果发生了变动则修正挂载点信息。一个示例是,源主机11上基于LVM技术生成的逻辑卷是vg0/lv0,源主机11中的挂载点信息为/dev/mapper/vg0-lv0,逻辑卷vg0/lv0对应于ECS200中的云硬盘21B(云硬盘21B包含至少一个从源主机11迁移过来的系统盘,或者该云硬盘21B同时包含一个从源主机11迁移过来的系统盘及若干从源主机11迁移过来的业务数据盘)的挂载点信息为/dev/vdb,不存在vg0以及lv0的挂载点信息,所以需要修正系统盘和/或业务数据盘的挂载点信息为/dev/vdb或者/dev/vdb中所包含的文件系统的uuid,从而有效地防止了迁移到对端设备20中并启动的ECS200的系统和/或应用因挂载点信息不一致的问题而导致的ECS200无法正常启动的技术问题。
最后,执行步骤S3、将中转服务器30中挂载点信息已修正的待迁移磁盘数据集21A迁移至对端设备20中,并在对端设备20中配置并启动云主机,即ECS200。步骤S3执行完毕后,还包括:使用所述迁移控制系统32卸载中转服务器30中的待迁移磁盘数据集21A。中转服务器30中根据磁盘信息表40创建与所述磁盘信息表40对应的待迁移磁盘数据集21A的操作由所述迁移控制系统32执行。迁移控制系统32向源端设备10中的客户端12执行扫描源端设备10中的磁盘的请求并接收客户端12扫描源端设备10中的磁盘所得到的扫描结果。
在上述步骤执行完毕后,在本实施例中,该步骤S3还包括:向对端设备20中已经配置并启动的云主机(即ECS200)加载第二数据保护策略,所述第二数据保护策略与第一数据保护策略相同或者不同,所述第一数据保护策略为软RAID数据保护策略和/或多副本数据保护策略以及防火墙策略、秘钥管理策略、数字签名证书等数据保护策略。
在本实施例中,当ECS200启动后,ECS200内就不会存在使用了被软RAID数据保护技术等已经加载第一数据保护策略的磁盘,从而解决ECS200内部和对端设备20同时存在两套数据保护策略相互重叠导致的由于在对端设备20中复制迁移该ECS200对端设备20的存储空间浪费的问题,并消除了由软RAID计算所导致的在复制迁移过程中对该对端设备20产生重复配置CPU、内存等系统资源消耗的问题。当待迁移磁盘数据集21A迁移至对端设备20的ECS200后,可向ECS200中配置网络、CPU及内存等配置,并最终启动ECS200,从而最终完成从源端设备10向对端设备20中执行云主机的迁移操作。
实施例二:
基于实施例一所揭示的一种云主机迁移方法的实施例,本实施例还揭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的一种具体实施例。
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800,
所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800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801,
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801被一处理器802读取并运行时,执行如实施例一所揭示的一种云主机迁移方法的步骤。
可选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800可配置为服务器,且该服务器运行于构建私有云、混合云或者公有云的物理设备上。同时,该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800还可被配置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等。
处理器80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该处理器8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神经网络处理器(NPU)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SoC器件或者MEMS系统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处理器。
本实施例所揭示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800与实施例一中相同部分的技术方案,请参实施例一所示,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参图5所示,本实施例还揭示了一种电子设备100,包括:
处理器51,存储器52,以及
存储在所述存储器52中且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51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51在执行所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如实施例一所揭示的云主机迁移方法的步骤。
具体的,该存储装置52可由存储单元521~存储单元52i所组成,其中,参数i取大于或者等于1的正整数。处理器51可为ASIC、FPGA、CPU、MCU或者其他具有指令处理功能的物理硬件或者虚拟设备。通信总线53的形式并不需要予以具体限定,I2C总线、SPI总线、SCI总线、PCI总线、PCI-E总线、ISA总线等,并可根据电子设备100的具体类型及应用场景需求予以合理变更。通信总线53并非本申请发明点,故在本申请中不予展开陈述。
存储装置52可基于Ceph或者Gluster FS等分布式文件系统,也可为RAID0~RAID7磁盘阵列,也可被配置为一块或者多块硬盘或者可移动存储装置、数据库服务器、SSD(Solid-state Disk)、NAS存储系统或者SAN存储系统组成。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100可被配置为超融合一体机、计算机、服务器、数据中心、虚拟集群、便携式移动终端、Web系统、金融支付平台或者ERP系统,以及虚拟在线支付平台/系统等;其中,超融合一体机是一种高性能多节点服务器,主要是分布式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把计算节点、存储资源、网络交换高度集成到一台1U、2U或者4U服务器中,给企业或者终端用户提供超融合基础架构设施,以全面提升企业的IT能力。
本实施例所揭示的电子设备100与实施例一和/或实施例二中相同部分的技术方案,请参实施例一和/或实施例二所示,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块,或单元都可以通过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部件,或上述任何组合的设计来实现或操作所描述的功能。通用处理器可以为微处理器,可选地,该通用处理器也可以为任何传统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通过计算装置的组合来实现,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联合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核,或任何其它类似的配置来实现。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1)

1.一种云主机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对端设备中构建中转服务器,扫描源端设备中的磁盘,确定被扫描的磁盘中已加载第一数据保护策略的磁盘,提取所述已加载第一数据保护策略的磁盘的逻辑卷,并根据所述逻辑卷确定磁盘信息表;
S2、中转服务器中根据磁盘信息表创建与所述磁盘信息表对应的待迁移磁盘数据集;
S3、将中转服务器中挂载点信息已修正的待迁移磁盘数据集迁移至对端设备中,并在对端设备中配置并启动云主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云主机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被扫描的磁盘为源端设备中的至少一个作为系统盘的磁盘;
所述步骤S1中扫描源端设备中的磁盘具体为:
使用与对端设备连通并部署于源端设备中的客户端扫描源端设备中的磁盘,所述迁移控制系统预先创建空白磁盘信息表,并将所述逻辑卷添加至空白磁盘信息表以形成所述磁盘信息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云主机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S11、部署于源端设备中的客户端遍历扫描源端设备中的所有磁盘;
S12、确定待在对端设备中所配置出的云主机所关联的磁盘;
S13、分离出源端设备中未加载第一数据保护策略的磁盘及已加载第一数据保护策略的磁盘,并将待在对端设备中所配置出的云主机所关联的磁盘中已加载第一数据保护策略的磁盘的逻辑卷添加至空白磁盘信息表以形成所述磁盘信息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云主机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待迁移磁盘数据集包含所述源端设备中已加载第一数据保护策略的磁盘的逻辑卷所对应的镜像数据和/或源端设备中未加载第一数据保护策略的磁盘中的磁盘数据,所述客户端读取磁盘信息表,并将所述磁盘信息表发送至辅助程序,由部署于与对端设备连通的辅助程序执行所述步骤S2,所述辅助程序部署于与对端设备连通的虚拟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云主机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还包括:使用部署于与对端设备连通的辅助程序执行如下步骤:
判断对待迁移磁盘数据集中包含的至少一个作为系统盘的挂载点信息以及逻辑卷的挂载点信息与磁盘信息表是否一致,并对作为系统盘的挂载点信息发生变化的系统盘的挂载点信息以及逻辑卷的挂载点信息发生变化的逻辑卷的挂载点信息予以修正。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云主机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执行完毕后,还包括:
使用所述迁移控制系统卸载中转服务器中的待迁移磁盘数据集;
所述中转服务器中根据磁盘信息表创建与所述磁盘信息表对应的待迁移磁盘数据集的操作由所述迁移控制系统执行,所述迁移控制系统向源端设备中的客户端执行扫描源端设备中的磁盘的请求并接收客户端扫描源端设备中的磁盘所得到的扫描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6所述的云主机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端设备和/或对端设备被配置为云平台、数据中心、虚拟计算机装置、物理计算机装置或者数字移动终端;
所述迁移控制系统部署于与对端设备连通的虚拟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云主机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服务器部署于对端设备,所述迁移控制系统部署于中转服务器中的虚拟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云主机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还包括:向对端设备中已经配置并启动的云主机加载第二数据保护策略,所述第二数据保护策略与第一数据保护策略相同或者不同,所述第一数据保护策略为软RAID数据保护策略和/或多副本数据保护策略。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
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云主机迁移方法的步骤。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以及
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且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云主机迁移方法的步骤。
CN202011214348.2A 2020-11-04 2020-11-04 一种云主机迁移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3948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14348.2A CN112394881B (zh) 2020-11-04 2020-11-04 一种云主机迁移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14348.2A CN112394881B (zh) 2020-11-04 2020-11-04 一种云主机迁移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4881A true CN112394881A (zh) 2021-02-23
CN112394881B CN112394881B (zh) 2024-03-19

Family

ID=74598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14348.2A Active CN112394881B (zh) 2020-11-04 2020-11-04 一种云主机迁移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9488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04201A (zh) * 2019-12-11 2020-05-0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系统迁移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3568712A (zh) * 2021-09-18 2021-10-29 云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服务器的上云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及云迁移系统
CN113918284A (zh) * 2021-10-13 2022-01-11 江苏安超云软件有限公司 云主机批量迁移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938943A (zh) * 2023-09-15 2023-10-24 北京城建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云主机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28557A (zh) * 2018-09-19 2020-03-2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操作系统迁移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104201A (zh) * 2019-12-11 2020-05-0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系统迁移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1797059A (zh) * 2020-07-07 2020-10-20 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跨云在线迁移云主机的方法及迁移控制器、云服务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28557A (zh) * 2018-09-19 2020-03-2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操作系统迁移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104201A (zh) * 2019-12-11 2020-05-0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系统迁移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1797059A (zh) * 2020-07-07 2020-10-20 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跨云在线迁移云主机的方法及迁移控制器、云服务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04201A (zh) * 2019-12-11 2020-05-0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系统迁移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3568712A (zh) * 2021-09-18 2021-10-29 云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服务器的上云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及云迁移系统
CN113918284A (zh) * 2021-10-13 2022-01-11 江苏安超云软件有限公司 云主机批量迁移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918284B (zh) * 2021-10-13 2022-08-02 江苏安超云软件有限公司 云主机批量迁移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938943A (zh) * 2023-09-15 2023-10-24 北京城建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云主机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938943B (zh) * 2023-09-15 2024-01-12 北京城建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云主机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4881B (zh) 202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94881B (zh) 一种云主机迁移方法及电子设备
JP6132323B2 (ja) ライブ移行プロトコル及びクラスタサーバのフェイルオーバープロトコル
US9317314B2 (en) Techniques for migrating a virtual machine using shared storage
US9400611B1 (en) Data migration in cluster environment using host copy and changed block tracking
US9250824B2 (en) Backing up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virtual machine
US9460028B1 (en) Non-disruptive and minimally disruptive data migration in active-active clusters
US8407182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long-distance live migrations of virtual machines
US8555278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igrating a selected set of virtual machines between volumes
US9348627B1 (en) Distributed dynamic federation between multi-connected virtual platform clusters
US9354907B1 (en) Optimized restore of virtual machine and virtual disk data
US844782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highly available storage groups
US8799602B2 (en) Automated migration to a new target volume via merged bitmaps to maintain consistency
US9792150B1 (en) Detecting site change for migrated virtual machines
US11275599B1 (en) Hypervisor remote offload for VM data migration between storage devices
US20100042753A1 (en) Interception and management of i/o operations on portable storage devices
US20170214578A1 (en) Method for managing a software-defined data center
CN112328365A (zh) 一种虚拟机迁移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146471B1 (en) Offloaded data protection based on virtual machine snapshots
US1050342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current multipoint backup
US1057234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ackup in a virtualized environment
US1069871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rtual machine restoration
US8621260B1 (en) Site-level sub-cluster dependencies
US1116971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ploying multi-node virtual storage appliances
US10592133B1 (en) Managing raw device mapping during disaster recovery
US9465654B2 (en) Intelligent failover or shutdown of an application using input/output shipping in response to loss of connectivity to data storage in a clus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